首页范文大全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十篇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十篇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8:04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1

一、我国药品管理现况1.1、药品管理现状现在,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已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在药品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投人了人力物力,加强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我国医院药品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往医院中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品保管紊乱、用药不合理、药物品种杂、药品价格乱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除此之外,大部分医院还加强了、品使用的管理、“有效期”药品的管理以及无失效期药品的管理等细节问题,使医院管理的深度和信度有了质的提高。1.2、药品管理的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药品管理有向信息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计算机技术,条形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药品编码、数字化都体现了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方向。而近年兴起的经济核算方法则是医院药品管理集约化发展的特征。

二、运用经济核算加强药品管理2.1、经济核算经济核算就是利用价值的形式,通过记帐、算帐的方法,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劳动消耗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对比,力求用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经济核算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现有的许多医院经济核算系统只是针对医院的整体产出以及医疗科室的效益问题进行经济、成本核算,但却很少涉及到现今医院经营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药品的管理。作为目前我国医院收人的重要来源,忽视了药品的管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标。2.2、药品管理中的经济核算办法在药品的具体核算过程中,为了核算反映和监督医院药品购人、销售流转的全过程,财会部门应设置和“药品”、“药品进销差价”两个总账科目,核算药品的购人、领发、销售,以及药品成本和药品进销差价。2.3、经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计算药品收人。药品收人总额包括医院购进药品和自制药品收人,含药品经营成本、加成收人、折扣收人、加工增加值等所有收人。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折扣收人必须计人药品收人。保证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

三、经济核算管理的扩展方法3.1、物流技术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包括药品的需求分析及预测、订单处理、自制药剂的生产及运输、药品的仓储以及药品的临床使用等方面。其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的核心是各临床科室采用适时的按需实物分配。这样可以在保证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现成本的最低,特别是各科室的库存成本。而医院内药房或药剂科则可以通过这种分配保证低库存水平下的供给,并实现对临床科室高服务水平的支持。3.2、高低限量法在药品的库存管理。核心就是用计算机统计特殊时期药品出库量、新药出库情况、长假期间处方量及药品销售额,根据这些数据确定药品存储量,尽量降低存储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品的高限量是指库存量达到该上限时应停止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将保障药品某段时间的供应;药品的低限量指库存量降到这个点时应及时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保持在下次采购到货之前药品不断药。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出合适的高低限,例如每种药品的高限量可定为该药品20d用量,低限量则是其10d用量。因为药品用量具有不稳定性,可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调整,平时若单个药品流通数量变化很大,可及时调节该品种高低限量以保证药品供应或防止药品积压。高、低限量的使用,避免了传统上人为凭记忆及经验等方法进行请领药品的弊端,同时也不会造成一些药品的积压或漏补现象。但在应用中需注意特殊时段所需药品的高低限量应经常进行跟踪调节,保证没有药品脱销现象发生。3.3、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方法,运筹学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运筹学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中的库存理论。这种方法是根据价格及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的药品建立不同的订购和存贮模型,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aBC法对医院现行的库存策略改变不大,但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效用十分显著困。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药品管理现状的描述,对药品管理方法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可见经济核算方法是现代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正确的利用经济核算方法,是能够加强药品管理的质量,是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医院;环境变化;经营策略;调整

煤炭生产是高危行业。建国以来,煤炭企业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对保障煤矿职工、家属的健康,促进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医院经营管理者感到医院受到的影响及带给经营的压力,认识到医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煤炭企业医院经营的环境变化

(一)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

近几年,随着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社区服务站和私人诊所的不断涌现,医疗机构的数量增多了,医疗机构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和追求,以及政府对国有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的缩减,推动了各级医疗机构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我国的医疗领域已经从以医院为主的卖方市场转为以病人为主的买方市场,医疗市场的竞争形势已客观地摆在面前。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对药品价格进行了强有力的监管,先后了多次药品降价令,实行医药分开核算,药品收入比例受到明确限制,非营利性医院药品加价率大幅下调,西药加价率降至不高于15%,中药饮片加价率降至不高于25%,《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中明确指出“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煤炭企业医院不能从政府得到适当补偿,利益直接受到影响。

(三)医疗保险的全民普及

1998年全国城镇职工开始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健全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随着医保的普及,医院原来的自费患者被“全民医保”所取代,煤炭企业医院成为医保定点医院,向参保患者开放。医疗保险基金“以筹定支”的费用补偿原则,决定了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对医院费用实行总量控制,对医院的医疗行为制定了范围,对支付金额制定了标准。当前,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给医院的定额与疾病治疗的实际花费差距较大,医疗保险制度很强的政策性实质上使医院的收入受到限制。

(四)煤炭企业改革的加快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煤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国际竞争,加速改革,轻装上阵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2006年《山西省煤炭企业转产、产煤城市(地区)转型政策试点实施方案》中指出“企业办社会包袱过重”,“据对阳煤集团调查,该集团公司每年企业办社会净支出在2亿元以上,吨煤增加成本约7.15元”,2008年山西省《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煤炭企业医院承担着社会公益和为企业服务的双重职责,不但不能得到政府补助,在企业竞争的影响下,收到的企业补助也逐年下降,“分离”的趋势更使企业不愿给医院更多的投入。

(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2005年至2008年,我国Cpi持续增长。药品、卫生耗材的原材料价格、运输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带动药品、卫生耗材价格上升,人员工资、大型设备的购置、办公用品、水、电、气等医院运营成本的价格都上涨,医院的成本大幅上升。

(六)价格与价值的“剪刀差”加大

医院成本大幅上升,医疗服务价格如手术费、处置费、诊查费等是由物价部门统一制订,价格不会轻易调整。随着Cpi的上涨和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医疗服务价格与价值背离“剪刀差”越来越严重。

二、煤炭企业医院经营的策略调整

煤炭企业医院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多重因素的制约,因循守旧地遵循计划经济体制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医院经营管理者适时地调整和转变医院的经营策略十分必要。

(一)调整经营管理模式

煤炭企业医院过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考虑市场需求,医院的运行完全听命于上级的指令和各种规定,长期采取非经营型管理模式。现在,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健康的更高需求,企业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比以往更尖锐地触动了体制性、结构性、机制性等深层次问题,医院要想生存下去,不仅仅要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和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考虑市场的变化,考虑患者的医疗需求。阳煤集团医疗系统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困难时期的磨练后,集团的总医院建立了经营型的管理模式,提出“医院经营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2007年成为首家山西省职工医院“三甲”标准医院,实现了快速发展目标。

(二)调整功能定位

煤炭企业医院过去作为煤炭企业福利的载体,仅对煤炭企业职工和家属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其服务已经社会化,今后经营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就要以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进行调整,以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阳煤集团医疗系统八所医院受企业局、矿两级建制影响,不是“大而全”,就是“小而全”,形成了机构设置重复、交叉,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结构不合理,特色功能不明显的现象。随着医院的社会化,阳煤集团医疗系统对区域内卫生资源进行了评估,对服务人群的卫生需求和合理需求进行了分析,重新给各个医院进行定位,并抓住国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的机遇,调整内部结构,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级医院共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多层次、功能互补的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各医院明确了发展方向,全系统实现了“双效”提高。

(三)提高经济管理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医疗领域,医院的经济管理地位越来越重要。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不再视同于财务会计的具体工作,而是作为一种涵盖财务管理,内涵与外延极大扩展的科学管理方式。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从被动、弱化、机械的具体工作,逐渐转变并强化为一种主动、有效、且广泛应用的医院管理方式。医院的经济管理机构向财经职能多样化、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组织形式变迁。医院经济管理职能将主要围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注重医疗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阳煤集团医疗系统设立了副总会计师和副总经济师,参与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提高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地位,切实加强了医院的经济管理。

(四)实施品牌经营

医院品牌的树立过程就是一个市场化经营不断强化、再强化的过程,品牌更大、更强、更新,市场占有份额也就更多。阳煤集团医疗系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周边地区的医疗环境和医疗市场,找准自己的优势,给医院的品牌以准确定位,不断强化新技术、新项目、新特色、新服务等特点,被社会、患者更广泛地知晓和认同。阳煤集团总医院在建设“三晋名院”和“华北创伤急救中心”的过程中扩大了自身知名度,并把自己的骨科做大、做强、做精,使其跻身于省一流水平,医院医疗收入实现了跨越增长。

(五)调整收入结构

药品收入作为医院的补偿来源已经发生了变化,医院必须从“以药养医”的经营观念中跳出来,积极调整收入结构,通过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缩短流程提高疗效来增加医疗收入。同时医院还要掌握医疗保险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收费,增加合理收入,减少拒付。阳煤集团总医院采用统计指标来控制药品,将费用分解为药费及医疗费,采用了门诊人均药费、门诊人均医疗费、住院人均药费、住院人均医疗费、科室药费比例五个指标,现在药品收入比例一直在40%左右,市医保管理部门的扣款率不高于1%。

(六)强化成本管理

医院收入在国家医药改革等的影响下受到了很大限制,“剪刀差”现象进一步加大,医院必须制定低成本、高效率的战略。阳煤集团医疗系统加强了科室成本和单病种核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定额定岗定职,减少冗员,降低了工作单位的人力资源消耗;建立药品公开招标制度,控制药品虚高价格,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制定水、电、气等的消耗定额,减少了“跑、冒、滴、漏”浪费现象;设备购置进行充分论证,并加强维修保养,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同时通过对各医院“收入成本费用率”、“可控成本费用率”和“非生产性十项费用控制指标”的考核,使全系统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煤炭企业医院的发展正处于艰难时期,医院经营管理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抓住一切机遇迎接挑战并根据自身特色及所处环境制定和调整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策略,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春雨.全民医保对医院经营的影响和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9(3).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3

关键词:药品;零差价;政策;医院财务工作;影响;解决策略

很多患者都由于药费过高的问题,停止或者中断治疗,使得一些本来能医治好的病失去了完全康复的可能。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当前积极实施了医院药品零差价的政策,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病环境。药品零差价政策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以购入价卖给患者,医院将能够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在这种政策影响下,广大人民群众将能够受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取消了药品加成这一措施,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医院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加以应对。

一、药品零差价政策对于医院财务工作的影响

(一)财政收入出现大幅度缩水的问题

以往药品出售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是在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之后,医院被取消了庞大的药品利润,医院自身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缩水,这种情况主要是反映在:药品本身的利润被取消,医院需要按照进价销售药品,但是医院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量,相应的还需要增加一定比例的齑媪浚这样医院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从而容易出现库存积压的问题[1]。

(二)医院其他项目收费有所增加

现阶段很多医院在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影响下,容易出现一些财务危机、资金本身利用率有所降低,这样就导致医院在一些其他项目方面增加费用,比如说护理费、检查费、挂号费以及手术费等方面。这些项目的存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患者却依然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

二、在药品零差价政策下医院财务工作的有效解决策略

在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之后,医院的财务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医院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策略加以应对,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医院需要积极应对药品零差价政策,主动拓宽融资渠道

在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影响下,医院自身的财政收入不断减少,一些医院都出现了财政危机,医院自身的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为此,医院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主动的拓宽融资渠道,给医院的运行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第一,医院管理人员需要积极改善和调整自身的应对态度,全力支持当前的药品零差价政策。同时,医院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逐渐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第二,医院需要积极利用政府的扶持作用,不断调动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政府对于医院的帮扶能力是有限的,当医院处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政府的补助是不可行的,需要加强自主融资能力,筹集到更多可靠的资金[2]。

(二)医院需要不断提升财务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

医院处在药品零差价政策的社会背景下,需要积极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在以往的工作体制之中,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松散,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预算体系,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之后,医院需要彻底根治旧医疗体制下的一些问题,减少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首先,医院需要加强自身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水平,积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内部机制,将财务预算和资金使用的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管理,设置好全面具体的规章制度,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执行依据。其次,医院需要积极建立好财务成本管理的工作体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责任感,逐渐提升医院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再者,医院可以积极建立起完善合理的考评制度,给工作人员设立好具体有效的奖惩制度,针对于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将个人的业务情况和绩效奖惩方面进行充分结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三)逐渐完善和改进财务成本核算体系

经济适用,医治是医院成本预算的重要原则。医院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涉及到了较多的方面,并且在每个科室和岗位中,人员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医院需要逐渐完善和改进财务成本预算体系,有效应对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影响。首先,医院总财务管理部门可以设置好整体的财务成本,并选派专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核算。其次,医院各个科室,需要针对自身的成本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出核算报表,当核算报表通过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同意之后,需要积极按照财务报表开展各项具体的资金使用工作。

某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下达了财务报表的制定任务,各个科室针对下一季度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从而形成了具体的财务报表,并将该财务报表上交到财务管理部门。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通过之后,该医院的科室严格按照财务报表预算情况使用各项资金,有效维持了自身的财务运转情况。

三、结束语

药品零差价政策全面实施之后,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医院财政收入出现大幅度缩水的问题,并且医院其他项目收费有所增加。针对这一问题,医院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应对,医院需要积极应对药品零差价政策,主动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升财务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逐渐完善和改进财务成本核算体系,这是医院在药品零差价政策下财务工作的有效解决策略,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雅婷,姜淑荣,刘杰.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门诊药房库存管理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16):1971-1972.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4

[关键词]aSHp;药品短缺;管理指南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6(b)-0166-03

药品短缺会对药品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延迟医疗流程,并导致医疗差错。医疗卫生人员对药品短缺给患者临床效果带来的影响都非常关注。药品短缺可能造成患者的监护成本增高,进而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并且药品短缺对医疗体系中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会来不利影响,比如购买商、药师、护士、医师、患者。因此,对药品短缺进行管理已成为医疗卫生人员、政府以及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拟对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hospitalpharmacists,aSHp)的药品短缺管理指南(aSHpGuidelinesonmanagingDrugproductShortagesinHospitalsandHealthSystems)进行介绍,研究其应对药品短缺的策略,分析其对我国药品监管的借鉴意义。

1药品短缺概述

纵观国际市场,从不发达国家到发达国家,药品短缺现象时有发生,就连美国也不例外,同样存在药品短缺问题。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报道的药品短缺达178起,2011年增至251起,其中的182起为注射药物,其中132起涉及注射药物[1]。同时,根据aSHp网站上公布的数据,2012年3月初,美国药品短缺就已达到217起[2]。

美国医学会主席彼得·卡梅尔指出:药品短缺是一个复杂而又多面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努力才能解决。美国处理药品短缺问题的主要政府机构是FDa,FDa的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enterfordrugevaluationandresearch,CDeR)将药品短缺定义为受到FDa监管的药品,供应不能满足医疗需求,或者替代药物制造商不能满足当前的或者预期的潜在医疗急需[3]。并且CDeR设立了药品短缺工作计划(drugshortageprogram,DSp),该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制药企业、审评部门等沟通、协商,解决对公众健康影响较大的处方药、非处方药或通用名药品的短缺问题[4]。

此外,美国医院药剂师协会也在管理药品短缺问题中发挥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并出台了相应的药品短缺管理指南,在该指南中,aSHp将药品短缺定义为:药品供应链的问题,该问题会对医院的药品使用和分配产生影响,或者当必须使用替代药品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5]。

药品短缺根据该药品在临床使用的必要性可分为一般性药品短缺和医疗必需药品短缺。一般性药品是指临床有可替代的同类药品;医疗必需药品是指该药品用于治疗或预防严重的或威胁生命的疾病,除该药品外,没有其他充足的可替代药物或替代治疗可使用[6]。

对药品短缺进行管理对医院来说是十分复杂的,因为这些单位接诊的患者大部分情况都比较紧急,并且使用的很多药品都是临床必需且来源单一的药品。医师要想找到一个疗效相等的、安全的,并且最好价格也相似的替代药品是非常困难的。药学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相关策略告知医师相关的药品短缺信息,并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替代药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于彻底地理解发生药品短缺的原因对管理药品短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该指南首先介绍并分析了导致或促进药品短缺发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管理药品短缺的三个步骤。由于各个医院在结构以及工作安排的不同,各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该指南对药品短缺进行管理。

2药品短缺的原因

药品短缺可能是由供应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造成的。药品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商、监管者、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终端消费者[7]。该指南从药品供应的角度分析了可能造成药品短缺的因素并对解决药品短缺的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根据指南的分析,药品供应链上可能造成药品短缺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困难、自愿召回、厂商的产量方面的决策、产品分销受限、市场产品更替、需求的非预期增加、自然灾害、原材料和散装材料供应不足等。笔者对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2.1生产商和监管的问题

当FDa判定该药品的生产工艺不符合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s)时,该生产商就需要停止或延迟对该药品的生产[8]。主要的原因包括设备过于陈旧、将用于设备和设施的投资转向研究和开发、缺乏生产药品相应的执照和证件、FDa缺乏相应的资源以至于不能对生产厂址及时进行现场检查等。对该类问题的监管是一个十分冗长的过程,包括对生产商不符合cGmps的行为进行核实,对问题产品进行处理等。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一个生产商决定关闭一条特殊的产品线将会导致药品短缺的发生。例如,当玻尿酸酶的唯一生产商关闭其产品线后,导致了市场上没有玻尿酸酶的供应商。

FDa监管的目的是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当FDa采取监管措施时会对该措施是否会造成药品短缺进行评估。如果该监管措施针对的药品包含了临床必需的药品,FDa将会帮助生产商尽快满足cGmps的要求,或者考虑其他可行的生产厂址,在特殊情况下将允许该药品的进口。

2.2药品召回

药品召回通常会导致药品短缺,尤其是当该药品的生产商是唯一的,在市场上是垄断的。生产商自愿召回通常只是暂时的,可能生产商生产工艺方面存在不符合FDa立法要求的地方。药品召回主要是因为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该药品是安全的,或者存在标签缺陷等。在启动药品召回之前,同样需要慎重考虑该行动是否会导致药品短缺。

2.3生产商的产品和经济策略

生产商的商业策略基于多种因素,包括仿制药品的可及性、市场份额、专利期限、药品注册状态、监管要求以及预期的临床需求等。通常生产商会因为将其生产重点进行转移或者整合资源到其他的药品上,而暂时或永久地削减某种药品的生产数量。当生产商由于投资回报不充足或者改进该药品的生产工艺需要的成本太高而削减产品线时将会造成无法预期的、非常严重的药品短缺问题,尤其是当该药品的临床必需品或者该药品的生产商是唯一的。例如,当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疫苗生产商由于低回报而削减其产品线后,导致了上述疫苗的严重短缺,因为生产商并不需要向FDa报告其将要削减产品线,除非该药品是临床必需品。对于临床必需品,FDa可以要求其他生产商进行生产,或者要求该生产商先不要削减产品线,直到找到合理的替代品。但是FDa并没有权力去要求生产商生产某种产品,即使是临床必需品。即使FDa提前预知了该类信息,一些药品,比如疫苗或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其他生产商同意并且有能力生产该药品,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药品短缺。

2.4需求超预期增长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的变化

有时对某一药品的需求会超预期增长,超过生产能力,导致药品短缺。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某一药品被赋予了新的适应证、治疗指南发生了变化导致药品使用模式变化、重大疾病的爆发等。当该药品的原材料很难获得或者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时,短缺的现状将会更加严重。

2.5原材料短缺

原材料短缺是造成药品短缺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它不仅仅是对某一家生产商产生影响,而是可能对多个生产商的药品生产产生影响。尤其对于那些有大部分原材料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来说,在进口运输、存储过程中有的原材料可能会发生降解或被污染,导致不可用,进而导致原材料短缺。

2.6产品分销受限

多数医院的大部分药品都是从批发商处获得的。由于监管者对某药品市场批准的要求或者上市后监测的要求,生产商将会限制该药品的可及性,只有那些符合条件的经过筛选的供应商才能够有资格获得该药品。生产商也可以要求使用者只能直接向生产商订货,或者通过某一个制定的分销商来订货,这种受限的分销渠道通常会导致药品短缺。

2.7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会对药品的可及性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当破坏的物质是某一药品唯一或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时,将会造成长期的药品短缺。火灾、飓风、龙卷风、洪水等都会暂时造成某些药品的供应减少,并且受灾群众通常对药品的需求量很高,这样更加剧了药品短缺的严重性。

3aSHp药品短缺的管理策略

药学部门在管理药品短缺的过程中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药学部门要通过制订和实施适当的策略最大化使用替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制订预防药品短缺的计划,为可能出现的药品短缺做好准备工作,尽管不能预期何时会出现药品短缺,但是提前制订适当预防计划可以最小化患者的风险和医疗成本支出,防止药品短缺进一步恶化。

该指南建议将处理药品短缺的过程分成评估阶段、准备阶段和应急阶段三部分,进而针对每一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9]。评估阶段要求对短缺现状、药品短缺对卫生保健组织造成的潜在影响及短缺发生的原因、生产厂商预计供应日期等进行评估。准备阶段将重点集中在短缺的实际效应完全展现之前执行的各种行动上。应急阶段的内容主要涉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在准备阶段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完全、资金限制或其他超出卫生保健机构控制范围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5]。以下分别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

3.1识别和评估

药学部门的采购负责人通常是识别药品短缺信号的第一人。药品采购负责人应该对药品供应链的异常变化非常清晰,当发现药品短缺信号时应该对该信号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首先,应该分析发生短缺的原因,是供应链中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例如原材料—生产商或者生产商—批发商等,因为不同环节出现问题造成药品短缺的结果和持续时间都是不同的。其次,要清点现有的库存,包括短缺药品现有的数量以及所有的可以替代的药品的数量。基于现有的库存数量估计短缺可能的持续时间。最后根据短缺持续时间、现有库存、临床必要性以及替代品的来源等对其潜在影响进行分析。

评估要求对目前的形势和短缺的潜在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一个有效的评估包括短缺原因分析、短缺时间估计以及对内部和外部供应的可及性进行评价。

3.2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在短缺正式发生之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要密切关注医院的库存情况,确保当获得相应的药品短缺信息时,在该药品用尽之前通常还有一部分的领先时间,并需要为所有使用该药品的患者找到合适的替代药品。因为很多药品并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如果出现短缺对患者和医疗成本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

首先,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治疗策略。医院应该在考虑医师、药师、护士等代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替代治疗策略,确保替代药品的充足供应。其次,要将该短缺药品、替代药品、临时的治疗策略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告知临床相关人员。有效的沟通这些信息对确保患者安全、预防用药差错尤其重要。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患者进行排序,当还有可能获得少量短缺的药品,并且一些特殊的患者又没有合适的替代药物,那么这些患者应该优先使用短缺药品。各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药品处方和使用情况,设定患者的优先标准,这对于药品长期短缺的情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3突发事件应对阶段

突发事件应对是指由于没有获得全面的信息或者资金受限或者该情况超出了医院的控制而导致无法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

首先,在药品短缺阶段很常见的情况就是患者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或者认为由于药品延迟、患者优先排序、使用替代药品等导致自己忍受了没有预期的不良反应。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没有合适的替代药物情况下发生,所以各医院应该尽可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短缺药品和替代药品的渠道。其次,当药品只能够从非传统渠道获得时,要估计增加的医疗支出。使用其他的替代品也可能会增加支出,因此要做好预算和开支记录。最后,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那些对短缺药品十分依赖而替代药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的患者,要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让患者确切地了解药品短缺情况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与媒体、国家专业机构、患者组织、政府机构的沟通,提高药品短缺及其潜在后果的知晓程度,以促使其他厂家生产,并通过共同努力来发展替代治疗,尤其是替代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计划[6]。

4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1我国药品短缺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药品供应链的问题越来越多,原因也多种多样。一些医院临床常用药品和必需药品发生短缺,而贻误抢救时机和治疗的案例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并且市场短缺的药品多数是临床急需的药品,价格比较低廉,患者对这些治病、救命药品需求的迫切性,使药品短缺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药品短缺在我国各地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据一些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反映,从20世纪90年代医院临床用药短缺的案例开始比较突出并呈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医院用药短缺,短缺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通过对短缺药品的药理分类统计,短缺药品数量最多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外用药物、解毒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等[10]。出现药品短缺的原因主要是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愿生产或销售廉价和销量少的药品。目前,我国医院经常会出现某一临床有效、价格便宜的药品出现短缺,而其替代品往往价格昂贵、患者无力负担的现象,不仅加剧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支出。此外还有药品的行业标准的改变和提高,导致部分生产企业难以达标以及原材料的短缺等原因。

4.2aSHp药品管理指南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aSHp制定的药品短缺管理指南对药品短缺发生的原因、药品短缺的管理策略等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医院可以借鉴aSHp的规定,明确药学部门在管理药品短缺问题中的职责和任务,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药品短缺管理计划,分别从识别和评估药品短缺信号、提前做好各项药品短缺准备工作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三个方面对该计划进行贯彻落实。首先,药品采购负责人应该对药品供应链的异常变化敏感,及时获取药品短缺信息,并对出现该药品短缺的供应链环节进行分析,估计可能的药品短缺时间以及其潜在的影响。此外还应该在采购时关注该药品的替代药品信息。其次,药学部门应该对本院药品的处方及使用状态进行分析,并密切关注各种药品的库存数量,以便发生药品短缺时能够为患者找到合适的替代药品。最后,医院应重视药品短缺信息的沟通和传递,要将该短缺药品、替代药品、临时的治疗策略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告知相关利益人员,确保临床医师和患者等对药品短缺的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尽可能避免由于药品短缺而造成的用药差错以及医患关系矛盾。

[参考文献]

[1]姚立新,CarthB,郑强.美国药品短缺及FDa采取的应对策略[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0):2359-2366.

[2]张文燕.美国应对药品短缺危机[J].中国医院院长,2012,(8):23.

[3]FDa.manualofpoliciesandprocedures(mapp)6003.1[eB/oL].http://fda.gov/downloads/aboutFDa/Centersoffices/CDeR/manualofpoliciesprocedures/ucm079936.pdf,2012-02.

[4]杨悦,黄果.美国处理药品短缺问题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房,2008,19(28):2174-2176.

[5]aSHp.aSHpGuidelinesonmanagingDrugproductShortagesinHospitalsandHealthSystems[eB/oL].http:///DocLibrary/Bestpractices/procureGdlShortages.aspx,2009-01.

[6]张翠莲,梅丹,李大魁.我国应对部分药品短缺的策略初探[D].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08:3292-3297.

[7]张海波,姜宁玲,王长青.部分药品短缺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6-117.

[8]aSHp.UnderstandingandmanagingDrugshortages[eB/oL].http:///DocLibrary/policy/DrugShortages/DShort-abbott-drug.aspx,2002-12.

[9]宋雅梅.美国药品短缺相关法规指南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90-892.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5

关键词:门急诊药房;退药现象;应对策略

门急诊具有人员流动大,患者病种构成复杂等特点,而门急诊退药率极高,影响了药房的正常工作。按照我国药事管理相关规定,患者用药安全要得到保障,药品发出不得退换。可是,门急诊却经常面临各种原因的退药[1]。例如: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医生重复开药等原因。强制执行规定不退药,医患关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还会使药物资源被浪费,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所以,面对门急诊药房退药现象,有必要取得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完善[2]。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门急诊两次退药处方调查退药率及退药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应对措施的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退药率的发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第一次调查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门急诊开出的29865张药方,其中有720张退药处方,分析720张退药处方退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第二次调查随机选择2014年1月~10月28210张药方,其中退药处方有125张。

1.2方法根据退药的不同原因,应用不同的干预措施,主要干预措施如以下几点:

1.2.1加强门急诊的管理,使退药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退药制定统一管理办法,退药时间、窗口、医生填单、退药原因、退药备案等都要统一管理。

1.2.2加强对医生职业道德约束,使用药安全性得到保证。医生开处方之前要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及详细病情,开具有益病情药物,防止了解不清随意开药造成的患者过敏或者不良反应,甚至重复性开药。如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医生要及时和患者沟通不良,在掌握患者经济水平情况下,使开药具有有效性和经济性[3]。

1.2.3加强对医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医院要定期对门急诊医生进行药学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医生更准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而药房医师发现药方存有疑问也要和医生及时沟通,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1.2.4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理知识培训。临床高危用药一定要做好相关标识,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药物使用禁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以t值进行检验,以?字2来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出现退药现象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变化、药物效果不佳及药物重复等。第一次调查药房退药率为2.41%,药房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后,退药率为0.44%。两组调查对比退药率明显降低,两次调查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门急诊患者数量大,接诊时间有限,很容易出现问诊过快,不具体,无法对患者具体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与禁忌。多数是因为医生责任心不强造成,医生和患者缺少沟通,服务态度不佳,少数医生会大量开药,药物过于昂贵,使患者严重不满[4]。

医生开药方时一定要了解患者经济能力,开具适宜而经济的基本药物,药房也要提高对药品的调剂与咨询。医生要了解患者过敏史和用药史,实践用药中,有些患者即便经过皮肤试敏仍然会发生皮疹。医院要加强对患者用药监管,提高医生和药师用药专业水平,临床医师和药师间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患者自身因素退药,大多是由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拒绝服用药物,医生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医院通过规范化制度建立,明确药物退药手续,减少患者与医生间矛盾的发生[5]。

以上应对策略都要考虑到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经济利益,严格管理药物,控制院方导致退药因素,降低临床退药率,使医院药品的管理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洪玲,王路平,李红,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7):565-567.

[2]成杰,蔡明江,杨鹏飞,等.某医院2011年度退药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2):103-105.

[3]张亚坤,陈锦珊.我院门急诊药房处方退药原因分析及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52-3153.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6

关键词:拉米夫定片;市场营销;生物制药企业

B企业成立于2003年,是安徽省内的高新技术生物制药企业,专业从事手性抗乙肝、艾滋病毒的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有一家医药原料生产基地、一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一家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拥有从原料药研发、合成、中间体生产、制剂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共有包括拉米夫定片在内的五个品种的八个规格的产品获得了国药生产准字,其中五个规格根据国家订单生产,由国家全部采购[1]。故本文要讨论的是用于治疗乙肝的0.1g拉米夫定和用于治疗艾滋病的0.15g、0.3g三个规格拉米夫定片的市场营销,其目标顾客是在医保报销和政府帮扶下能够负担医药费用的疾病患者,他们具有治疗过程长、需不间断服药、对价格敏感的特点。

一、产品策略

1.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B企业来说,确保产品质量是产品策略的重中之重。拉米夫定同一般产品一样,必须能满足“治病”这一核心需求;同时又只能用于乙肝、艾滋病的治疗,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是生死存亡[2];所以,必须确保药品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药效的安全、有效和稳定。

2.注意产品组合

目前企业获批生产、销售的拉米夫定片包括0.1g、0.15g、0.3g三个规格,涵盖了治疗乙肝病、艾滋病的全部范围,但仍需放眼未来,继续研发,进行产品线的填补和扩展,以应对同行业竞争。

3.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能够起到吸引购买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作用[3]。B企业通过前期原料药的出口、中期中间体的国内供货及后期生物制剂产品的销售,已在治疗乙肝、艾滋病行业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由于经营时间较短、生产产地不够知名、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企业宣传资金受限等原因,造成目前产品及企业的品牌在整个市场中的优势不明显。所以,企业需在树立全员品牌意识、统一化营销和加强商标注册等方面多做努力。

4.注意产品的“绿色包装”

企业目前在产品包装上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不仅浪费成本,而且不符合环保理念。所以B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内装尺寸,采用合理的外盒尺寸;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环保再生纸张作为包装素材,以节省成本,承担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价格策略

1.确定定价目标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价格的确定需要得到政府的许可,并且价格调整应该在国家的允许范围内[4],所以B企业首先应该把其价格目标确定为在国家限价范围内,用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扩大品牌知名度。

2.找到合理的定价方法

B企业拥有治疗乙肝病、艾滋病治疗药物的完整生产链,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团队,能够从源头控制成本,具有成本优势;在企业十五年的生产中无任何退换货记录,具有高质量的特点,所以,应采取优质低价的定价方法,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

3.施行正确的定价策略

拉米夫定作为一种上市最长的抗乙肝、抗艾滋病毒药物,对于患者来说,至少需要1.5~2年的每日服用量,且无法根治,属于必备品;但作为一种非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大;又加上传染性等原因导致的服用人数逐年增加,由此,定价策略上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顾客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如针对零星购买的病患本身采用批量折扣定价策略,针对商可根据区域条件不同采用交易折扣定价策略、根据回款速度的不同采取现金折扣策略等。

三、渠道策略

B企业目前拉米夫定的营销渠道包括:企业―医院―消费者、企业―商―医院―消费者、企业自有门店―消费者三种类型,这三种渠道解决了最初企业“一锅端”,业务代表人员有限、业务成本增加、直接进医院“打不开门”、难以规模化的缺点。但从现状分析,企业自有渠道销售量极其有限,未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所以建议B企业在原有的门店开发计划中注意突出企业形象和产品特点,同时,优先争取在乙肝患者相对较多、医疗条件较不完善的地区设立门店,以有利于与顾客的直接接触和沟通,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度,同时可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市场份额。

四、促销策略

1.人员推销策略

医药代表拜访主治医生是医药行业最常用、最传统的促销模式。作为促销主体的医药代表,B企业应该留住现有人才,积极储备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培训和管理,确保“合法”“合理”“合情”地开展工作,以增加销售收入。

2.广告促销策略

拉米夫定制剂属于处方药,不可直接对产品做广告宣传,因此,目前B企业可以进一步通过访问量大的专业期刊、杂志、报纸进行企业宣传;开展“学术推广”为主的整合传播模式;及时向客户投递公司最新的产品目录;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充分挖掘“微营销”潜力,通过公众号进行宣传;投放公益广告,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

3.公共关系营销策略

B企业除了继续保持致力于人类健康,按照环保标准生产,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积极回报社会与当地政府,保持与社会公众关系良好的现状,还应该加强与相关新闻媒体的联系,使其产品新闻、企业新闻出现在市级、省级宣传媒体上,以使其公众行为获得相应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

4.营业推广策略

为了维护顾客的忠诚度,确保企业成为顾客的“不二选择”,企业可以采用零售产品会员制、商大量购买折扣优惠、商促销竞赛和自营区域推广等方式进行营业推广。

五、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B企业目尚未建立网络营销平台和系统,没有真正地开展网络营销。所以,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应该完善企业门户网站上的产品信息。第二,在网络营销方面敢于投入,并进行持续性投入。第三,应设置网络管理专业岗位,由专人负责在网上进行市场信息的搜集,了解国家政策的调整、行业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状况,知己知彼。第四,高度重视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推广。第五,与第三方网站合作,注意发挥搜索引擎的作用,尤其是注重发挥常用搜索引擎的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目前的营销组合策略的改进主要从确保产品质量为核心的产品策略、确定合适产品价格为核心的价格策略、改进自有销售渠道为核心的渠道策略、综合运用促销方式的促销策略以及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等五个方面来努力。相信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改进,B企业的销售可以迎来新的增长点,促进企业的长久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B联合制药.B公司业务与行业信息[eB/0L].http:///intro/union.

[2]倪娜.药品价格因何居高不下[J].经营与管理,2013(7):18-20.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7

关键词:药事服务药事服务费药师药品加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17-01

1药事服务费的提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医药费用迅速增长,个人卫生费用日益加重,医患纠纷不断更新换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难题,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一个热点民生问题。为了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自2006年起,国家发改委连续多次进行了药品价格调整,药品价格虽有明显的下降,但是人民群众并没有感觉到实惠,医院的总体费用不降反升。医院逐利的根本原因是其补偿机制不合理,过度的依赖药品销售,因此,必须彻底的改革现有的“以药养医”的医院补偿机制,从根本上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联系。

药事服务费,药学服务对我国的大多数人来说,还不熟悉。

早在1987年,美国学者Helper就提出了该词,他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年中,药师(相当级别的药学服务人员)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药事服务费制度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推行。

2我国药事服务的现状

比如说,在药房,药师主要的工作就是划价和审查处方以及发药。由于患者多,经常工作都是很忙,没有哪个药师可以仔细的对处方四查十对等具体的审核工作,这直接导致了药师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远在医师之下,这样技术含量低下的工作,不能让患者体会到药师的作用及价值,更不用说药事服务费了。

临床药学室,一直是省内药学水平先进的代表。在这里主要为患者监测血药浓度,如地高辛、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是配合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制剂室,也是药师体现其价值的重要舞台,可是随着医疗卫生政策的发展,逐步取缔了医院的制剂室。有制剂室的医院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在制剂室为患者服务的药师们了。

3关于我国药事服务费的实施策略

我国药事服务体系与其他国家有较大的差异,药事服务的开展也处于不断摸索中,药事服务的具体项目缺乏统一的标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要全面履行药事服务,职能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尚难以到位,建议实施之前考虑以下方面。

3.1明确定位,加大宣传。药事服务费在我国属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老百姓对这一新政策缺乏一定的认识,且目前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尽完善,医疗服务费用中患者支付比例过高,患者可能对于新增设的药事服务费用持抵制态度,进而影响收费的水平。

3.2处理好医师与药师的关系。一直以来,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师的作用被药品加成所掩盖,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药工工作,如执行收费、核对与发药。但随着药品品种日益丰富,临床医师难以面面俱到,用药风险逐渐增加,使得药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关于我国药事服务费的实施策略

我国药事服务体系与其他国家有较大的差异,药事服务的开展也处于不断摸索中,药事服务的具体项目缺乏统一的标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要全面履行药事服务,职能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尚难以到位,建议实施之前考虑以下方面。

4.1临床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内容是:①设立电子药历及信息管理人药历,医生直接输入:a.诊断内容;b.处方;c.病号药事信息和诊断信息直接进入到医院的数据库进行储存。②设立住院病患者药事管理子目录,在住院医生系统里要加注药品注意事项一栏,让医生在下医嘱时就知道这个药的禁忌和使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③设置异常药方的提报系统。

4.2药剂管理系统。

4.2.1总账目录下设各种药品分目录及配制方法、禁忌、临床使用数量、使用期限、有效期、药品外观电子病历使用记录、学名和商品名、俗名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4.2.2加强临床药物动力学监测。①治疗浓度狭窄的危险药物;②执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事照顾必备工具;

4.2.3提供病患及时且量身定做的药物治疗依据。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改医院的管理模式,由传统管理向以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形成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变以前的药事为中心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起“人性化药房管理”,在医疗改革中发挥药事管理的重要作用,为病员减轻负担,为国家分忧。

5结语

药事服务费是新医改的举措之一,是对我国公立医院的一项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重大改革,是取消“以药养医”,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我国医药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创新体制。诚然如文中所述,我国的药事服务费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执行标准,规范文件尚未完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备,所以药事服务费的实施任重而道远。

在实施药事服务费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应有相应的监管政策,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管,有效避免分解处方的情况,保证药事服务费不会变成“药品加成”的马甲;同时要从观念、软件、药学技术人员等方面学习国外药事服务费的先进做法。

本文只对药事服务费的提出背景、概念、收取模式,及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随着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将药事提供的高技术高价值的转向进行单独补偿,那么,对于药事服务的具体基本内容和药事服务成本的核算还需进一步的探讨了。

参考文献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8

【关键词】新形势;药品;价格;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品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市场化的药品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1996年所颁发的《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的药品价格的法制化与市场化发展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发改委所颁发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与《药品政府定价申报审批办法》等措施使我国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已经基本趋于完善。但是在最近十年当中,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对于药品的价格管理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的,这就使得现阶段我们在药品的价格管理方面许多地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改革[1]。

二、现阶段我国药品价格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关于药品价格的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在最开始的时候才用的是一种全面管理的模式,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之后,逐渐就放开了药品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完全放开药品市场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基于此种情况,我国又开始逐步恢复对药品的监管[2]。在“新医改”之后,药品价格的管理被认为整治现阶段的“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现阶段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当中,物价管理部门、卫生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都会对药品价格进行监管,甚至是直接关于药品的价格,这就使得部分药品的实际价格与市场经济当中药品的商品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药品的价格变动也与市场规律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性,药价虚高与虚低的现象同时存在,从而导致了医院、社保机构以及患者等多个主体在内的利益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药品价格虚高与虚低

一直以来我国的药品价格管理当中,对每种药品的最高售价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最高售价的制定时根据成本加成的方式制定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由于药品生产的复杂性,从而导致部分药品的实际成本并不能完全调查清楚,从导致药品的价格与实际成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并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如2010年的“芦笋片事件”。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芦笋片居然在医院能卖到213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过高[3]。

此外,我国的药品集中投标采购制度使得所有的药品的采购都需要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低价中标的状况非常的明显,这就使得部分药品必须要降低自己的市场售价,这就使得部分药企缩减自己的生产规模,从而导致部分传统的低价药在市场当中几乎都已经消失不见。

(二)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过度干预导致了医药行业的市场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我国现阶段对于药品了两种重要的管理措施,即集中招标采购与限制最高零售价,这两种管理措施是导致部分药品价格虚高与虚低的重要原因,从而严重影响了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许多生产低价药品的企业往往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只能在政策的影响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自我生存,甚至部分药企因槊挥凶愎坏睦润以及被迫停产,从而使得部分低价药尽管市场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却无法买到的现象。而对于生产高价药品的企业,由于利润空间相对较大,药品生产企业逐渐让出部分利润给药品销售商,从而导致现阶段的医药销售贿赂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药品市场的健康与稳定发展[4]。但是药品产业是一个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的企业,如果制药企业过分割让利润给药品销售商必然会导致自己的研发经费受到很大的削减,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能力,这对于药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存在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药品加成率管制存在漏洞

在2007年,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药品在医院的销售价格,在出台了限制最高零售价格的基础之上对医院所售卖的商品进行加成的限制,从而防止医院在药品销售过程当中谋取暴利。按照相关规定,医院在不违反药品的最高价的基础之上,所有销售的药品只能在进价的基础之上再加成15%,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漏洞,即医院购进低价药所获得的利润总额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购入高价药则获得的利润总额相对就较高,这就使得许多医院都大肆购进高价药。

三、我国药品价格机制改革策略分析

(一)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培育药品交易市场

首先现阶段我们需要提高药品市场的准入标准与行业的集中度,从而使得药品流通的成本不断降低,对药品流通秩序的规范可以严格控制药品的采购过程当中所需要花费的资金,从而使得药品生产过程当中药品成本所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加,这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完善,当前药品的市场集中度已经逐步提高[5]。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第三方交易组织,我国现阶段关于药品的交易以及管理等工作都是由政府在牵头组织,虽然对于我国药品价格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与市场不符的现象,现阶段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第三方教育组织,尊重市场规律,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政府行政手段的干预,同时强化社会舆论的干预,并建立规范化的药品流通秩序。最后,可以大力发展药品电子商务平台,药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打破药品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不断促进药品价格的透明度,并促进不同地区药品价格的统一性[6]。

(二)建立药品价格协商与谈判机制

当前阶段我国实行全民医保的医疗保障制度,大部分的医疗服务的购买方都是医保部分,这就使得医保部门在市场当中处于优势地位,基本不存在着市场竞争,并逐渐形成了市场垄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现阶段我们需要建立以医保部门为主导、包含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以及医生等在内的价格谈判机制,同时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在药品市场当中医保部门与药企是商品的主要购买方与供应方,医保的支付水平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对于药企的生存与发展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制定协商与谈判政策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要围绕药品的疗效与质量、参考市场的实际交易价格来确定药品的基准价格,医保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医保基金及患者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之后最终确定药品的报销价格。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药品价格的谈判机制,药品的价格仅仅是药品费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实际的药品费用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药品的价格进行确定需要成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相关部门提供对应的评估结果[7]。

(三)发展零售药房,分离医院的门诊与药房

当前阶段我国的药品市场当中大部分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进行销售的,这就使得我国的医院在药品销售当中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在发达国家,大部分的药品销售都是通过零售药方进行销售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医院在药品销售当中的垄断地位。此外,还可以将医院门诊的药房交给第三方机构进行运营,门诊只负责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对于不需要住院的病人,相关的药品可以从零售药房进行购买[8]。从而有效避免了“以药养医”的现象发生。

四、结语

药品市场的健康与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阶段在我国的医疗产业当中,由于受到了政府部门太多的干扰,从而导致了许多药品的价格严重的不合理。同时现阶段的市场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药品价格机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药品价格机制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现阶段我国药品价格机制改革的基本策略,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药品价格的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谭一蔓.适时放开药品最高限价强化市场监管与医保控费――药品价格改革的观点综合述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04:20-22.

[2]万曜,刘宝.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r的差异比较[J].中国药房,2015,15:2032-2034.

[3]张汉东.中国的药品价格改革和监管――在联合国第七届多边协定公平原则及规则审议大会“药品领域竞争的作用及其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圆桌会议上的发言[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15,09:4-5.

[4]刘剑.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基于药品零差率销售背景[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2:88-91.

[5]卢凤霞.深化药品价格改革促进药品价格竞争--对药品降价销售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0,11:54-56.

[6]李玉衡.药品价格改革不能回归计划经济道路――访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顾昕[J].中国药业,2007,24:3-4.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9

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结合我国医院、国家政策及医药市场供应的普遍特点,分析医院自制制剂存在及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初步提出适合医院自制制剂发展的对策,以期创造出符合医院药剂自身发展的新方法。

[

关键词]医院;自制制剂;重要性;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5(a)-0181-02

近些年随着我国制药行业迅速发展及国家对医疗制剂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医院制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医院制剂的现实发展和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大部分医院制剂室的药物生产受到了影响,例如生产规模逐渐萎缩、生产药物品种不断减少,更有很多医院已经取消了本院的制剂室。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医院制剂室的发展成为了焦点问题[1-2]。本文分析了医院制剂发展的重要性、现存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策略。

1医院自制制剂存在及发展的重要性

曾几何时,医院制剂发展形式良好,不仅促进了医院临床医疗学科和药学的发展,也为医院带来了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很多医院制剂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医院使用的新药,为了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长期的实践证明,医院制剂在培养医院药学人才、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临床学与科药学的互动与联系、开展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弥补市场不足及满足满足临床科研和医疗需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甚至在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方面有重要作用[4]。

2当前我国医院制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医院的药学部门只强调临床合理用药和培养药师,而不再重视医院制剂发展[5]。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由于经费投入大、生产门槛高、国家要求严、开发研究难及经济效益低等原因,限制了我国医院制剂的发展,甚至很多医院已经将医院制剂彻底放弃,而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简单的药品供应和采购上,这种做法是有失偏颇的[6]。当前我国医院制剂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医院临床医疗学科与药学学科的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仪器设备过于陈旧、医院药学缺乏人才,这些都致使了医院不再重视药剂室的发展,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工艺落后

由于医院制剂的量少价低,大部分医院所配制的药物制剂剂型相对陈旧,制剂包装不规范或者较简陋,有的缺少使用说明书及外包装等内容,影响到制剂应用和质量的同时,消费者也持有较大意见;许多医院的制剂室配制的药物制品种类繁杂,没有创新型药物[3-4]。目前,我国医院很少在制剂生产与开发中应用较为先进的固体分散技术、微粉化技术及超临界萃取技术等新型技术,所以医院药剂科的药物处理程序简单、杂质含量多,进而影响到了药物的品质,也影响到制剂应用和质量,使消费者也持有较大意见。

2.2药物质量检验不全面

多数医院制剂室所配制的药物制剂品种繁多,而药检力量薄弱,再加上检测仪器和人力较少,所以造成了药物检测项目不全,有些制剂室甚至无法做霜、膏剂含量测定及中药制剂鉴别,这都为制剂的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4]。有些医院制剂室不能定期保养、维护和校验配制仪器和检验仪器,甚至所配备的质检仪器不全,无法全检所配药物制剂,只能简单的检验个别项目[63]。药物质量检验不全面导致了局限性。

2.3执行标准混乱

当前,我国药物制剂所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等[4]。检验标准多是依据制剂通则所制订,即使是其他检验项目,也存在专属性不强、重现性、方法落后等问题。执行标准混乱也是需要整顿的问题。

2.4原料采集困难

医院药剂科自制药物所用原料量相对较少,但是一些大厂商在没有分装批文的情况下就把市售的大包装原料进行分装,这些属于违规操作;有些供药商提供的供药资质等证明不齐全;国内很多原料生产厂商所生产的原料有些没有批准文号,有些没有用药标准[3]。

2.5研发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在开发中药制剂方面缺少基本的投资,许多药效得到肯定的临床验方无法得以深入开发,而出现自生自灭。由于医院药物制剂品种的研制和开发成本较大,按照我国新标准,研制一个非标准制剂的报批费用至少为数万元,而我国政府物价部门在制定医院制剂核价规定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点[2-5]。所以,在没有科研经费或者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很难研制新的药物制剂,医院环境既封闭又小,这都又阻碍了药物新制剂的研发[1-3]。研发人员数量少、信息落后,都使得在研发制剂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研发价值,最终会造成制剂经济效益较差、成本高的局面。

3医院制剂发展对策

3.1提高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

一项事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特别是医院制剂室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制剂生产的质量[5]。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制剂室人员,可以不断创新、研究,会使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当前,很多医院无法做好制剂室,多是因为缺乏人才。因此,加强医院药剂室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医院制剂室应积极引进高学历药剂人才,为药剂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想办法留住人才;加强药剂室现有人员的技术培养及医院内和医院间的沟通和交流;医院药学部门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要积极申请在高校中带教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而且事实证明,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成为主要的科研力量,如果安置得当,在事药物制剂的研发方面会取得显著成绩。

3.2严格管理,提高药剂质量

各大医疗机构的在进行医院制剂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开展,强化规范化管理,将奖惩措施和计划落实到实处;注重药学技术人员、制剂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医院药物制剂的生产条件;提高医院制剂整体质量和包装,进而增加消费者的满意程度[4]。总而言之,医院制剂的根本在于提高制剂质量。

3.3建立材料储存库房

建立独立的原辅料库房,规范化管理原材料,为了保证制剂的优良品质,要各种原材料特别是优质原辅料进行专门管理,确保实时掌握贮存原辅料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变化,从而能有效保证药剂原辅料的质量[4]。

3.4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是优良产品质量的必要保证。检验室应该适量的购置一些先进的、检验手段强的仪器设备,以加强控制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及原辅料检验。另外,在生产研发制剂方面,首先要保留经典药剂品种,采用新的设备和技术改良部分制剂,使其成为不良反应更小、使用更方便、疗效更高的新制剂,同时,还可以研制开发一些专科制剂新品种,例如泡腾颗粒、口服液、软膏剂及气雾剂等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效益。

随着国家药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也在加大对医院制剂的监督管理力度。医院制剂在培养医院药学人才、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临床学与科药学的互动与联系、开展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弥补市场不足及满足满足临床科研和医疗需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主的传统封闭式制剂工作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医院制剂工作发展的需求,各医院药剂室必须分析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坚定不移的以以病人为中心,开发新型和特色药剂,加强建设医院药剂网络,以控制药规模和药物质量。

[

参考文献]

[1]宋洪涛,张晶,周欣,等.当前医院制剂发展策略与研发思路探讨[J].中国药房,2009(13):997-999.

[2]张建.儿童医院制剂发展方向与策略[J].西部医学,2010(9):1774-1775.

[3]张福成,吴燕,张华峰,等.军队医院制剂发展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76-79.

医保限制药品医院管理策略篇10

[关键字]中药企业;中药大品种;影响指标

中药产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医药经济中发展较快、较好的现代新兴产业之一。而中药大品种是支撑中药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中药大品种培育与产品的政策及市场准入情况、产品的独特性、企业销售团队建设、产品安全性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企业人员作为产品一线工作者,活跃在产品的生产、研究、销售等各种方面,对影响企业产品做大、做强的因素有深刻体会,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他们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收集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也为企业开展大品种培育策划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共同承担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药大品种培育策略与路径研究课题(CaCmRe2014-a-02),潜力中药大品种评价指标体系是课题的重要研究部分,拟在中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单位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及专家论证,从政策及市场准入、产品独特性及研究支撑、市场及销售能力及产品资源保障及安全性4个方面遴选出评价指标并进行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遴选、诊断产品提供重要依据。为了解企业人员对中药大品种培育影响指标的重视情况,本课题设计了“构建潜力中药大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抽取全国各地部分企业人员进行认真负责地填写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1.1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①基本信息的填写,②对大品种培育影响指标进行评分,③大品种培育制约因素和潜力大品种关键指标的填写。最后一部分为开放性自行阐述部分,答案无法统一,因此采用前两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1.1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从业时间、职务、职称、部门、电话、联系邮箱等。

1.1.2大品种培育影响指标评分部分为确保问卷内容覆盖全面,笔者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药物政策梳理和调研分析,从众多中药大品种培育的影响因素中,遴选出涵括政策及市场准入、产品独特性及研究支撑、市场及销售能力和产品资源保障及安全性4个方面影响指标共46个,由企业人员对影响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

1.1.3问卷主要内容《“构建潜力中药大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见表1。

政策及市场准入对大品种培育的影响国家基药目录;地方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地方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医保分类(甲、乙类);西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西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地方招标准入;优质优价;单独定价;低价药相关政策;二次议价

产品独特性及研究支撑对大品种培育的影响独家品种;独家剂型;创新的理论支撑;独特作用机制;顺应疾病谱变化趋势;符合医疗模式的改变;组方、治则较竞品具备明显的独特性;临床定位、介入时机、治疗结局;明确功能主治的合理表述(如:明确西医病名);开展国际注册试验;高级别循证证据;新的工艺及质控方法;构建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

市场及销售能力对大品种培育的影响销售网络建设;专职学术推广队伍建设;与社团、学会、协会合作推广;专家团队支撑;差异化推广策略;推广材料的研究水平;客户及患者满意度;推广费用的设定与控制;销售市场费用结算政策;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

产品资源保障及安全性对大品种培育的影响自建重点、主要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濒危及贵重药材构建相关的繁育技术;原药材建立道地性及地理标识保护;所需原辅料渠道、价格稳定;临床安全性研究和毒性评价;风险预警体系;改造与升级研究;说明书规范表述“不良反应”

1.2问卷的实施

1.2.1问卷发放本次问卷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发放。

1.2.2调查范围对30家中药企业的企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包括: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广药集团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工作人员。

1.2.3抽样要求按照简单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将调查问卷分别发给企业的高管、销售、研发、市场等相关人员2~3份,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2问卷的收集、录入及基本信息分析

2.1问卷的收集、录入

在规定时间内,将各个企业的调查问卷统一收集到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录入到SpSS文件中保存。为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对调查问卷的填写内容不允许做任何改动。

2.2基本信息分析

2.2.1问卷数量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涉及30个中药企业,收回问卷315份,有效问卷289份。

2.2.2从业时间从业时间≤10年98人,占33.91%;10~20年90人,占31.14%;≥20年92人,占比31.83%,未注明9人,占3.12%,见图1。

2.2.3层级分布高层管理人员70人,占24.22%,中层管理人员124人,占42.91%,普通职员78名,占26.99%,未标注17份,占5.88%,见图2。

2.2.4企业分布上市企业21家,占70%,非上市企业9家,占30%。地域分布:华南地区7家,占23.33%,西南地区5家,占16.67%,华北地区5家,占16.67%,其他区域共13家,占43.33%。

3结果与分析

3.1对调查问卷的总体分析

3.1.1最重要的影响指标有5个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显示,企业认为与大品种培育关联性最高的影响指标依次为:①国家医保目录准入;②产品独家性;③销售网络建设;④国家基药目录准入;⑤学术专家团队支撑,见表2。

3.1.2影响力较大的指标有24个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显示,企业认为对大品种培育影响较大的指标共24个,其中,政策及市场准入方面共9个,占37.5%,企业的关注度最大,产品独特性及研究支持方面共8个,占33.3%,市场及销售能力方面共5个,占20.8%,产品资源保障及安全性方面有2个,占8.4%,企业的关注度最小,见表3。

3.1.3企业最关注政策及市场准入机会问卷统计结果显

示,政策及市场准入方面的满分样本数及8分以上样本数均高于其它要素,影响力较大的因素有9个,占比较其他方面大,说明企业在大品种培育工作中对政策及市场准入机会很重视,关注度高,见表4。

3.2对调查问卷的亚组分析

3.2.1不同受访者对中药大品种培育的影响指标认识不一通过对不同层级、不同从业时间受访者进行亚组分析,不同受访者对中药大品种培育的影响指标认识不一,见表5。主要表现为:①企业高层管理者对药品价格政策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层级人员,说明高层管理者对药品价格政策对大品种培育的影响理解更深刻;②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从业时间20年以上的受访者对临床指南、路径的关注度高于其他层级或从业时间人员,且重点关注西医临床指南、路径,这可能与临床诊疗规范化,医保报销标准化有关;③针对中药大品种培育的重要影响指标,从业时间10年以上的受访者较10年以下的受访者观点更聚焦,重点关注20~21个影响指标,说明从业时间较长的受访者对中药大品种的认识更清晰、明确;④从业时间10年以上的受访者及中高层管理者,对安全性研究及资源保障类因素的关注度反较从业时间10年以下或基层员工低,说明企业领导层及骨干对中药品种的安全性和资源保障认识不充分。

3.2.2不同类型企业对中药大品种培育的影响指标认识不一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亚组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对中药大品种培育的影响指标认识不一,详见表5。主要表现为:①上市企业对大品种培育的关注更聚焦,对核心要素的把握能力更强;②上市企业对价格政策的关注度明显高于非上市企业。

4讨论与建议

4.1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对产品的发展至关重要

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安定,提高生产效率[1]。伴随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必然产生相应的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而随着全民医保的实施,国家相关的医疗保险机构成为药品市场最为主要的购买方,直接影响药品的市场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受访者认为中药大品种培育核心基点是医保目录准入,与上述产业环境分析一致。一方面说明在现行医药政策环境下,医保目录准入对药品招标、销售等环节的影响重大;另一方面表明,中药临床一线用药仍然不足,导致受政策影响极大。企业在进行大品种培育工作中,应积极了解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相关要求,收集整理产品资源,把握产品的医保目录准入机会,为产品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4.2产品进入基药目录是产品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2]。国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因此,随着基本药物系列制度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内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明显较其他药品广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工作人员较关注基药目录准入机会。企业在培育大品种时,应更多关注基药目录的有关文件,了解产品进入基药目录的意义及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实现产品进入基药目录。

4.3产品的独家性为产品发展提供天然优势

中医药由于悠久的历史,多数经典名方处方早公开,很难按照现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思维进行排他性保护。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3]颁布和一系列药品注册管理制度的实施,特别是药品审评机构对中成药仿制和改剂型技术审评标准的提高,部分中药制剂或中药新药获得市场独家垄断的机遇,避免了中成药招标长期存在的恶性价格竞争,获得一定的市场议价权和垄断利润,反作用于产品研发,提高临床价值和科技内涵,形成相对良性的循环。但是,随着医保支付方式变革,谈判机制引入,中成药独家品种的市场议价权和垄断利润会受到一定的挑战,企业应给予重视。

4.4学术专家团队建设对产品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医药界反商业贿赂的进一步推进,价值营销和学术服务逐渐成为主流,中成药销售转型和学术推广对多数企业已经迫在眉睫,而学术推广的核心是专家支撑和研究基础。中成药大品种培育很难离开知名专家学术引导和支持,而各领域专家资源有限。因此,企业和产品的学术专家资源整合能力和团队建设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中药大品种培育能力。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借助具有专家资源优势的平台,建设适合企业产品发展的学术专家团队,支撑企业学术发展。

4.5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齐二药事件、万络事件、“欣弗”事件等重大药害事件的发生为药品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引起了社会人民的普遍关注[4],我国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视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5]中强调要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打击虚假申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药品,建立健全药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6]提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7]中要求强化药品全过程质量监管:严格药品研制监管、严格药品生产监管、严格药品流通监管、严格药品使用监管。然而,在本次的问卷调研中发现,企业对药品安全性研究关注小,导致相关指标平均分、满分占比、8分以上样本总数占比均较低,与上述的政策环境分析不一。药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的健康水平、生命安全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性研究相关工作、主动建立产品“风险预警体系”、规范表述产品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药品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5展望

近年来,随着中药大品种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中药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得中药产业在医药行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企业应把握市场机遇,通过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等培育具有竞争性的战略大品种,强化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提高企业的产业影响力[8]。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由企业人员对中药大品种培育影响指标进行客观评分,对数据的统计及分析结果对企业开展大品种培育工作具有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仅从企业样本数据来评价影响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全面的,课题组将对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开展调研,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对三方面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科学筛选影响力大的指标,进行定量赋分,为潜力中药大品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大品种培育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春明.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曹艳民.基本药物政策实施现状及成效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S].2001.

[4]杜丽华.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思考[J].中国药房,2007(23):1761.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S].2007-03-3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