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1:06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1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发现心理辅导的理念、态度、方法几个方面的不适应。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应参与并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其次,辅导员需要针对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使辅导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加强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在此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方法进行如下阐述。

一、采用与中医理论有关的心理辅导方式,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

中医理念中强调“天人合一”,以使人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引进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对其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挖掘,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心理学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进一步达到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目前,采用中医七情理论进行辅导是引入中医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讲,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家乡,开始独立的面对自己四年或五年的学习与生活,乃至毕业找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与情感,他们渴望得到更多人们的承认、理解与尊重,而现实并非如此,有些大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绽放自己的精彩,而有的学生,则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而产生了烦闷、苦恼、焦躁、恐惧情绪。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是我们每一个人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的七情特点是大一的同学大部分的心理在七情范围中属喜、思、惊,大二、大三的同学则比较平和,而大四的同学大部分属怒、忧、思。大一的同学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和就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可一部分同学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和对专业的认识,及社会上对本专业的不良评价,美好的憧憬破灭,焦虑、惶恐油然而生。现今社会,医疗专业就业面窄,大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开始更多的担心前途,故七情中属忧,升入大四、大五,七情范围中表现为喜的更少,而紧张情绪占主导地位,思虑也再度出现。总之,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的七情表现是曲线波动的,各年级表现不同,与他们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就业前景密切相关。从其不同的情绪入手,是分析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的捷径,运用中医理念结合现代心理学可以较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指导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医学院大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融入个别咨询的技术

了解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医学院校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素养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辅导员适时与部分学生单独谈心,深入把握其思想状况,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学生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其具体方法是:

(一)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后就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热爱自己的专业,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在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到了临床才匆匆的翻阅课本,很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把握牢固,所以,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在上临床之前,把牢固的基础知识打扎实,夯实了专业基础,才能在临床实习时游刃有余,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一步拓宽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医学院校不同于其他专业,很多学生会发现进入临床之后,所见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当初在书本上学到的差距很大,这是因为在书籍编辑和审核的过程中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医学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所以就存在了这其中的差距,所以就要求医学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平时学习之余,多翻阅最新的杂志、刊物,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最新的前言医学动态。

三、基于中医药专业学生价值观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

学中医的学生价值观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所学的中医学科渗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价值取向很容易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而忽视现代文化,不愿意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狭小、孤独的环境中,对人们封闭自己心灵的大门,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其人际交往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同时,学中医的学生独立性强,在与同专业同学交往中往往存在自我意识过重,各执己见,难以共享的情况。所以,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愿意与更多的人相识,使其融入更大的群体,并培养其团体意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方面,中医类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重,专业要求高,就业压力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要面对的生命,不容一点马虎与差错,固然使得他们在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上高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不会轻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可在舒缓其压力方面做一定的工作,如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会很大程度上释放并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马英.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10).

[2]达芳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4(8).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2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导者,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年往成年过渡的转折期,他们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识强,个性正逐渐形成和定型,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是会表现出幼稚和片面,产生一些矛盾心理和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渠道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邮箱、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学生管理 创新 研究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内容

(一)日常管理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进入高校学习基本就意味着日常生活需要独自打理。在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环境中,辅导员充当着高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高校辅导员直接管理着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寝室安全、寝室卫生;还管理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如学生请假、学生办理各种证件、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的辅导员还担任着学生的教学工作管理,可以说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涉及范围非常广、工作量烦琐。

(二)制度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校的各种制度是约束学生的基本法则,另外,由于高校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因此,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也是制约高校学生行为的准则。在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时,制度是确保辅导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重要条件。所谓制度,不仅是供辅导员参考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三)个人管理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下,人性化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问题。在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中,辅导员要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时刻进行个人管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特点。

二、高校辅导员在目前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往往把自己归纳于教师的行列中。其实不然,辅导员更多的是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所以,目前的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不能跟随教育发展潮流[1]。

(二)辅导员自身素质低下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首先自身要具备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要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其次要有组织能力、宣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三)管理工作协调不足

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作系统,其中包含行政、教学、后勤等等。辅导员管理必须协调好其他各个系统之间的管理关系,例如: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的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辅导员还要经常与学生寝室管理人员沟通,掌握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管理相对独立,与其他管理系统没有很好地协调,导致辅导员管理工作繁重复杂。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坚持师生平等原则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辅导员常常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经常是严厉说教,更甚者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语言攻击[2]。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当代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师生平等合作原则,拉近师生间距离。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中,首先要对辅导员的观念进行创新,改变辅导员的陈旧思想,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鼓励学生,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二)增加科学化管理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如建立学生QQ群、微信群等,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

(三)公正公平公开

在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中,是以一对多的管理,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不能出现偏袒某个人的行为,要公正管理、公平管理、更要公开管理。

(四)奖罚分明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所以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在辅导员对其进行管理时,要合理运用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多鼓励学生。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学生进行惩罚,利用这种奖罚分明的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担,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运用创新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管理环境,倡导师生平等、互尊互爱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思想上的提高、行为上的规范、学习上的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迟桂荣.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新西部(中旬刊),2013(3):100,128.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4

近些年来,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受到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策略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管理质量一直不高。对此,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1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11学生管理观念陈旧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招生要求也随之降低,同时高校的学生质量也在不断下降,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高校辅导员在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1]。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观念较为陈旧,依然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未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叛逆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各个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管理方法是否合理也将对学生的管理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2]。笔者在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调查中发现,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单一,虽然部分辅导员已经改进了管理方法,但从本质上来看,未能脱离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从而影响到对学生管理的效率。

13管理策略不合理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应的管理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在制定管理策略时,却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例如,管理策略的指明方向不够明确、管理目标不够具体,这都将对学生管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3]。另外,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守护者、学生三观树立的引导者,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保证管理策略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2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分析

21转变辅导员管理观念

通过以上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分析了解到,在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下,高校辅导员管理意识也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对此,应转变辅导员的管理观念[4]。首先,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对学生的管理要坚持大爱的态度,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爱护和关心,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辅导员的工作,能够有效规避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而且,在辅导员的正确引导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其次,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应转变自身的管理角色,打破传统管理角色的束缚,要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辅导员还应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最后,辅导员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并本着以引导教育、说服教育的原则,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以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22改进管理方法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过于陈旧会影响到学生管理的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对此,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应不断改进管理方法。首先,管理方法应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学生潜能的激发,要避免出现偏向优等生的现象,不能歧视任何一名学生,对优等生以及后进生都必须抱有同样的管理心态,辅导员还应充分挖掘学生的中间力量,当中间力量占大多数时,对学生的管理效率也在不断提升;相反,如果中间力量减少的话,那么对整个班级的约束力也将随之下降,从而说明对学生的管理质量在不断下降。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重中间力量的挖掘,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其次,对学生的管理要越简单越好,同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发掘自身的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当然,要确保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大体方向是正确的,因此,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最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管理,更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对学生管理的水平。

23完善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策略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管理质量,对此,必须完善管理策略。首先,在制订管理策略的过程中,主要遵循计划的周密性、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严格性原则,并运用正确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理论,这样才能为学生管理指明正确的方向,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同时也体现出了辅导员的政治水平以及道德素质水平。其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主要对学生的生活、道德、思想、学习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数据库内的各项信息来完善学生管理策略,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计划,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的管理效率。最后,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也给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应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工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渠道,可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5

【论文摘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任,必须通过开展专业化培养,提高辅导员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辅导员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力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就业指导教育的培训师。当前的学生工作领域已由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拓展到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等多领域。辅导员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去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学科很难培养适应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应具备完成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素养。那么在新形势下,做好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应具有哪些专业素质呢?本人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1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一定要具备学科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知识。(2(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一方面这是辅导员保证自身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育人者先育己”,只有辅导员自身充分掌握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才能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在复杂的环境中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十分复杂的情况下,辅导员也只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明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立场,提高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同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辅导员也只有不断用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更好的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管理学知识

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组织的作用依赖于管理,管理是组织中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要想管理好这样的群体,学习一些常用的管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目前我国高校扩招的现状,一个辅导员往往管理若干班级,或者是跨年级的几个班级,甚至是整个二级学院的全体学生,管理人数多,层次差别大,要想有效的发挥组织的作用,做到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更需要辅导员具备管理知识,懂得管理的艺术。管理学应该是一门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有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一些学科的知识。学习管理学知识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洞察能力、个人修养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会有所帮助。

3心理学知识

在社会与高校都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是与学生交流最多、接触最广、影响最深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辅导员往往是最能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感触学生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人。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很有可能就丧失了对心理问题学生初步开导的机会。所以,专业化的辅导员必须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有利地位,对学生进行先期心理健康教育。

4法律知识

“大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触犯校规后,认为学校的处罚太重,于是将母校告上法庭。高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再也不是仅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说了算了,大学生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养成和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迫使辅导员必须补上法律知识这一课。辅导员学习法律知识一方面可以更合法的处理学生事务,用法律规范管理行为、解决学生争端,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学生普法知识教育,浓厚教育环境、校园环境的民主与法治氛围,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有利于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的自我保护。同时使大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违法行为,懂得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去保护自己和其他人的合法权利。

5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作为高校教师,辅导员学习教育学有关知识是要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从事高校的教学、德育及科研等工作的基本知识。顺应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为学风建设打牢思想基础。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的远大理想,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6就业指导知识

就业指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帮助学生作好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毕业前的就业服务等等。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对就业能有客观的认识,从而正确择业,并通过科学的指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求职的成功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入,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实施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以后,高校就业工作在调节、引导学校招生、培养以及学校声誉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或就业率的高低,不只是毕业生个人的事,同时也是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实际检验。因此,有针对性地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还要学习学生事务管理、计算机与网络、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熟悉国家和学校的贷款政策、贫困生救助政策、组织发展程序等政策、规定,具备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才能顺利的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由知识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由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

7参考文献

1曹琨.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学理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6

关键词: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1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差异表现

工作理念和目标首先不同。美国的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需要;以为学生服务作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宗旨;注重学生的参与,对学生各项活动及组织表示重视。美国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是这样的:培养和训练学生深刻的反应能力、复杂的认识能力及批判思想;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生活能力;培养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人们之间差异的欣赏和包容;培养学生理财能力;培养学生自尊、信心、诚实等品德方面的教育以及诚实责任感的。在我国高校辅导员更多的是以管理为其工作理念,形成了领导者思维,虽然近些年也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与实际偏离。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事政治观,与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目标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必需的。

其次,工作依据及工作内容细化程度不同。美国是法治化的国家,辅导员工作在美国高校不仅有相对比较完备的各种部门法律的保障外,而且拥有非常完善的行业规范的影响。1937年、1949年美国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同名文件《学生人事宣言》,开创并奠定了当代学生管理的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1967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确立了“以服务促发展”的主题,这一主题来源于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全国学生协会等组织共同起草的《学生权利和自由联合宣言》。1968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推出的“明日高等教育工程”,则将学生发展理论推向学生事务工作实践。此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也以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期刊为参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同也来自于这些法制化、规范化的制度和章程,辅导员工作被看作是高等教育使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美国辅导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推动了整个学生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中国高校辅导员通常都是依据中央下发的文件精神和规定开展工作,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对辅导员做具体要求,并没有专门的

法规。

在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细化程度十分高,分为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每一个辅导员专门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我国高校辅导员一般统称为“政治辅导员”或者“学生辅导员”。工作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特困生资助、就业指导等,一个辅导员一般都要进行很多方面的工作。正因为美国高校辅导员分工细密,各高校在招聘时都非常注重应聘者所学专业与其要求是否相符。而中国招聘辅导员专业要求则相对宽泛,但是出于思想政治的教育的考虑,普遍要求是中共

党员。

最后,工作方式不同。服务性是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工作方式宗旨,主要通过咨询的方式来实现。直接服务方式是学生预约辅导员的方式可以通过解决许多的难题,这些服务主要包括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等。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是管理型的,辅导员是对一个班(年)级、专业实体管理,进行“思想上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而实际是,我国辅导员现状是一个班(年)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要对学生进行除思想政治教育外,更多的是保证班级稳定、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2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差异的启示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辅导员教育方式为维护高校的发展、稳定,为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了很大贡献。现阶段,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辅导员处在了一些尴尬境地:第一,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带来的学生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大;第二,高校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队伍不稳、素质差别、发展不够顺畅等矛盾无法适应的当下学生工作时代的要求。对比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差异,结合国情,适当的借鉴美国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益经验,对改进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

(1)在工作理念层面,应确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美国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发展得到充分重视,辅导员工作细化工作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事务的服务。“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是美国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落脚点之一,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困难,一对一的辅导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也应确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也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不要成为一个口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避免辅导员过多地陷于日常事务性、管理性工作,强化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比如强化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学习引导等服务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高等教育质度制度来引领。

(2)进一步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学生工作”已经是一门科学。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素质健全的学者型、专家型队伍去终生从事这一职业,他的职业内容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审美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只有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才能够满足现实需要。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各州至少有一所大学设有高等教育行政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是美国高校辅导员的主要来源。美国高校的辅导员被认为是“专业人员”而广受学生尊重。因此,我国高校辅导员应从学科建设入手,使辅导员成为一门专业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和从业人员晋职晋级规范。另外,要加强行业规范,分类辅导员岗位,制定一系列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和学生事务管理规范。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7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3.083

applicationeffectivenessResearchofGroupCounseling

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ers

ZHanGLi

(JiangsuinstituteofCommerce,nanjing,Jiangsu211168)

abstractGroupcounselingisanewwayofcounseling,isanecessaryrequirementforstrengtheningandimprovingthenewera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utalsotoestablishalearningcollegecounselorsinevitablerequirement.thispaperdescrib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applicationofgroupcounselingincollege,andexplainshowtomakethecounselortogroupcounselingtheoriesandmethodsofintroducing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vocationalcolleges,theeffectivecombinationofgroupcounseling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conductedexploredtoimprov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effectivenes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

Keywords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unselors;groupcounseling

1团体辅导的定义

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从英文groupcounseling翻译而来。即通过某个特定团体内的成员间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相对于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来指导个人,是参加者在团体情景下由咨询员组成课题小组,通过采用共同商讨、特别训练以及引导等方式,解决小组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

2团体辅导的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

2.1团体辅导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

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是在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进行探索,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实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由团体辅导创造出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情境,引起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动及反思。实际应用中可以用团体协作、角色替换、团体讨论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从内心自觉接受社会所倡导的观点和理念。有研究表明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团体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后,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大多以说服教育、榜样示范为主,结果表明这种理论灌输的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团体的情景下,通过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和支持,起到强化作用,并将这种感受迁移到活动之外的现实生活中,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另外,班级团支部生活也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根据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开展“感恩”、“诚信”等主题班会,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2.2团体辅导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的应用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辅导员每人平均要管理200个甚至更多学生,团体辅导作为同一时间内的可进行多人辅导的形式,给辅导员节省了咨询的时间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要表现为:

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由于新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大一新生,目前高校多采用听报告、专业讲座等形式,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但是效果却不甚明显,甚至有些同班同学开学一两个月仍然叫不出班级同学的名字,开学一个学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在新生入校之后,辅导员可适时的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刮大风”、“滚雪球”等体验式的活动,促进新生之间的认识和信任。从而增进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

团体辅导在主题班会上的应用。有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帮助。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增强成员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成员克服焦虑、恐惧、敌对、情绪自控力差等,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潜力,增强成员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多学生在大学的生活中会面临着一些问题。辅导员可有针对性地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进行多样化并具有针对性的主题的团体辅导,使班级成员在团体中得到支持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辅导在学生干部及心理委员能力的培养中的应用。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干部在自信心、团队意识、社交能力、工作积极性上均有明显提升。以笔者所在的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组织心理委员参加团体辅导的后期反馈,参加者大都表示在团体辅导的活动中,受益匪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引发参与者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承受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背负着经济上的压力,致使他们较多呈现敏感、抑郁、焦虑、不善交际的特点,较之普通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团体辅导可以为参与活动的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心理支持,在交流互动式的团体活动中,获得来自团队的信任和坦诚,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和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成长。有研究表明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和心理素质教育很有成效,参与者对团体辅导的评价是积极的,表示在团体中能够获得鼓励和支持,一般能尝试新的行为,主动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

2.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根据“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精神,笔者所在的高职院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各系部有专兼职的心理辅导员,以及各系部有学生团体成立的心理协会,形成了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方针所要求的三级心理健康保健网络。由于高校学生总量规模大,从总数上来说大量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趋同性,如:网络成瘾、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时间管理问题、大学生恋爱等,可以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在班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此外,通过团体辅导,辅导员还可以及时发现需要进一步接受个别心理咨询的学生,预防问题严重化。当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以其覆盖面大的优势,对特定群体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哀伤辅导以及创伤治疗。

2.4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和各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帮助和指导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政策知识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进校交流经验、就业礼仪指导、创业知识讲座、开展校内招聘会等形式,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高职毕业生,尤其是“90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他们更多表现出价值观的多样化,当面临较高的自我期望与较低的现实所带来的矛盾或困惑时,他们往往选择在现实中逃避、拒绝就业、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对于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最易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就业思想和动态,及时对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的问题给予引导和帮助。但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却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很多辅导员只能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学生的毕业阶段进行,或者仅仅在学生就业前提供一些招聘会资料,讲解一些就业形势,使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三年级学生特有的“空中楼阁”,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甚至于有些学生陷于走马观花,对学校和辅导员给予的讲解和帮助,不闻不问,不感兴趣,以至于就业指导工作沦为形式。

2.5团体辅导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交流与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建立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目前高校辅导员既承担着德育课程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有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长期以来,使得辅导员整天忙于日常事务的处理,很难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用于提高自身的科研与业务水平。

团体辅导这种一对多的形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结合团体辅导这种心理咨询的新形式,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建立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高校通过组织各种研讨会的形式,引导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团体辅导在工作的重要性,鼓励身处一线的同仁们交流团体辅导工作心得和经验,并由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专业老师给予指导意见,最终形成具有指导老师个人特色的,符合团体辅导规范的,适用于不同辅导主题、目标的各类活动。

3新时期团体辅导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素养;应然分析;实然分析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素养结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障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养的应然分析

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素养结构应该是价值、能力、知识三个维度相统一的“三维结构”。

1.价值维度素养

价值维度素养是高校辅导员素养结构中的“核心素养”,也是高校辅导员素养结构中相对隐性的素养形态。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两个方面的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可分为四个层面:首先,要求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知识;其次,要求辅导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第三,要求辅导员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第四,要求辅导员对是非、善恶、美丑和各种人际关系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高校辅导员的道德品质素养则从以下六个方面得到体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评价、道德行为方式、道德行为习惯等。道德认识是高校辅导员对品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高校辅导员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按照道德规范进行行动抉择、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力;道德评价是高校辅导员用已经内化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言行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的活动;道德行为方式是高校辅导员道德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道德行为习惯则指高校辅导员无需外在监督即可自动实现的道德行为经过反复强化而固化的行为习惯[1]。

2.能力维度素养

能力维度素养包括组织管理、沟通、创新、心理教育四方面的能力。(1)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其中组织能力可细分为指挥能力、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可细分为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制度管理能力和行为管理能力[2]。(2)沟通能力:沟通是辅导员把学生组织起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是辅导员激励学生、实现引导职能的基本途径。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实践中学生所引发的各种问题。(3)创新能力: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客观上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辅导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以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3]。(4)心理教育能力:主要指辅导员应该具有开展心理素质培养、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和心理疾病防治的能力。

3.知识维度素养

知识维度素养表现为四个方面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直接相关,是辅导员知识维度素养的核心。(2)现代管理学知识素养:辅导员事务性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管理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现代管理学知识是提升辅导员组织管理能力的基础[4]。(3)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素养:辅导员的心理教育能力是建立在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基础上的。高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素养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有效的疏导;有利于调节自身的工作情绪,克服心理焦虑和职业倦怠。(4)

法律知识素养: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才能在法律框架下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综上所述,从应然的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的素养结构是一个由价值维度素养、能力维度素养和知识维度素养构成的“三维”结构。在这个三维结构中,能力维度素养与知识维度素养关系密切,而价值维度素养与知识维度素养的关联程度相对较低。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养的实然分析

1.价值维度素养的实然分析

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发展,辅导员的价值维度素养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辅导员队伍的价值维度素养整体较高,基本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我们调查、走访了5个城市20所高校的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中层领导,结果表明,有15位中层领导对目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素养“很满意”,占75;3位持“比较满意”态度,占15;2位选择“不太满意”,占10。另外,其他人的相关调查也基本支持这一结论。文婷曾于2006年4月以“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状况”为主题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二期全国高校班主任、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的200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79人认为目前辅导员队伍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良好”或“较好”,即有89.5的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5]。

同时,我们还从学生和

教师的评价角度对辅导员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素养评价较高:学生有77选择了“高”或“较高”;教师则有83.5选择了“高”或“较高”。

笔者认为,辅导员价值维度素养整体较高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新时期辅导员队伍主要来源于大学生群体,其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素养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得到良好的熏陶与培养。其次,高校在引进和考核辅导员时,比较重视价值维度素养的考察,在源头上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素养。再次,高校及相关部门重视在职辅导员价值维度素养的培养。我们对长沙河西几所高校的辅导员的调查表明,85.6的辅导员认为他们在职期间所接受的最多的是价值维度素养的培训。

2.能力维度素养的实然分析

与价值维度素养比较而言,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维度素养还存在不少缺失,尚待进一步提升。武增勇曾对上海松江大学城136名辅导员进行过一项调查,在回答“您认为辅导员哪些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时,60.7的人选择了组织协调能力,57.4的人选择了心理调适能力,55.7的人选择了创新与科研能力,45.9的人选择了行政和党务工作能力,43.4的人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6]。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辅导员队伍对自身能力的满意程度并不高。

从我们对20所高校主管辅导员工作的中层领导的调查走访来看,仅有5位对辅导员能力维度素养“很满意”,仅占25;11位对辅导员能力维度素养表示“比较满意”,占55;还有4位对辅导员能力维度素养表示“不太满意”,占20。在能力维度素养中,有7位中层领导认为辅导员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尤其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另有5位中层领导对辅导员队伍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教育能力”不太满意。另外,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也反映出辅导员能力素养的缺失,42的学生对辅导员组织的各类活动“不太满意”,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组织的活动“没有新意”,另有近3成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的“沟通能力”需要提高,35的学生对辅导员的“心理教育能力”不满意,认为辅导员对学生群体中的心理困惑缺乏敏感性,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目前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维度素养还不能充分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心理教育能力等具体能力素养都需进一步提升。

造成这一维度素养的缺失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导致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维度素养“先天不足”;第二,高校辅导员在职期间能力维度素养的培训与提升不够,导致辅导员队伍能力维度素养“后天失调”。

3.知识维度素养的实然分析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求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与规律,并且要求将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解惑释疑[7]。这就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从现状来看,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知识储备不够,知识维度素养有待提高。从我们对长沙河西的3所本科院校近500名大学生的调查来看,在选择回答“辅导员知识维度素养状况”时,有2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知识较陈旧,知识面较狭窄”,30.7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辅导员老师“缺乏管理学知识”,还有27.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辅导员老师“心理学教育学素养不够”。整体来看,对辅导员知识素养给予了积极评价的学生不足20。

另外,我们对辅导员本身进行的问卷调查也表明,42的辅导员对自身的知识维度素养“不满意”,他们或认为自身“知识不够全面”,或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对自身知识维度素养表示“基本满意”或“完全满意”的辅导员不足3成。彭庆红的相关调查研究也有力地佐证了我们的结论,其研究表明,与管理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比较而言,辅导员“对专业知识素质的重要程度评价相对位置低一些,但是他们认为自身这方面的素质最需要提升”,换言之,辅导员“在这方面的素质与环境变化的不适应矛盾更突出一些”[8]。

高校辅导员知识维度素养整体不尽如人意,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专业限制。目前,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尚未走上专业化的轨道,其专业背景呈现“多元化”态势,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特定的专业背景也导致了其知识维度素养的单一与单薄。二是培训缺失。调查表明,只有不到7的高校辅导员认为他们在职期间接受了足够多的知识维度素养的培训。

三、高校辅导员素养的提升策略

1.进修培训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工作要坚持“三结合”的原则:第一,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高等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辅导员素养的“三维结构”特点,制订具体培训计划,细化培训要求,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尤其要加强辅导员知识维度素养与能力维度素养的培训与提升。第二,坚持在职培训与脱产研修相结合。在职培训方面,可紧密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阶段性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平时可不定期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传播新信息,介绍新动态,拓宽和增长辅导员的视野和才干,提升辅导员各方面的素养。短期、临时的在职培训还须与较长周期(一年或半年)的脱产研修相结合,方能使辅导员的素养得到“深度提升”。第三,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高等学校应根据目前辅导员队伍状况,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对有培养前途的辅导员,采取轮训办法,让他们脱产到有关培训机构参加研修或输送到相关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学习,重点培养一批优秀的、有引领作用的辅导员骨干。

2.学历提升

国家应鼓励各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报考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大力提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充实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去,使辅导员队伍既有与学生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知识背景,又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功底和工作特长,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在职辅导员,也应鼓励其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借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需求来看,国家可适当设立专门面向高校辅导员的“辅导员专业硕士学位”。据专家预计,到201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将达到3000万人,那么全国高校需配备的辅导员就将达到15万人。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为设置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士学位提供了巨大的现实支持。

3.交流研讨

针对目前辅导员队伍能力维度素养和知识维度素养的缺失,各高校可针对辅导员工作定期开展相关的专题性或漫谈流研讨,在交流研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构建、提升辅导员素养结构的目的。关于交流研讨的形式,笔者认为两种形式必不可少:一是专家引领型研讨,即根据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个重要课题开展交流和研讨。交流研讨由相关

专家主持、引导,辅导员则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体验展开讨论,最后由专家点评、总结。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二是交流互助型研讨,这一类研讨可以在校内不同专业或者不同高校的辅导员之间展开。研讨内容既可以是某一阶段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议题,也可以是辅导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案例,辅导员在无领导出席、无专家引导的自由、平等的沙龙式气氛中展开讨论,互提意见,以达到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9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促使大学生信息接收更加便捷,进而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开展管理工作的难度。信息时代,学生往往通过智能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获取信息,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大学生对信息资料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存在很多虚假信息,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这正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需要保持高度关注并积极解决的问题。应对当前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局面,必须充分结合高校管理工作实际、大学生特有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工作创新,科学创新工作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为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起到促进作用。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要充分结合信息时代特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来开展工作,确保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符合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生活实际,进而把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必需

当前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侵扰,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精神、意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较为严重的偏差。基于此,结合高校管理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对高校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促使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实现科学性、实用性,有效解决大学生在精神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确保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需

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学生能否正常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因此可以说,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在面对高校管理新形势的情况下,针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高校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有助于学校实现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自身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综合素质较低

当前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存在其自身素质、管理能力较差,难以达到相关要求和标准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往往没有限制专业,也很少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的职业训练和培训,使得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不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不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此外,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受限于个人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处理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存在较大困难,在处理高校大学生精神世界问题的时,能力更是捉襟见肘,难以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较低

很多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岗位的认识不够,以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传达文件,组织学生开展常规的学习。这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未能保持饱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就是按照预定的工作模式完成固定的工作内容。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辅导员需要负责处理大量繁杂事务,工作量过大,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降低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获得感,最终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创新分析

1.创新管理方法

受到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深刻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变化,要想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结合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具体来讲,辅导员可以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传播模式,如QQ群、微博、微信等,建立对应的高校大学生管理群和账号,然后定期为学生推送相关的文章、信息,帮助学生积极接受正向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群内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讲述个人精神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辅导员则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走出成长误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优化辅导员管理策略

为了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对当前实施的管理策略进行优化和升级,促使辅导员不断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关注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对其进行管理教育;对高校大学生信息平台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强化以人为本

高校辅导员在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从学生的身心实际情况和发展成长需要出发,要以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需求为基点,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科学制定各种管理措施和策略,确保这些管理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确保大学生在精神上健康成长,为后续的就业和工作打下基础。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篇10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一、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军校客观环境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军校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军校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团体,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校园环境使每个团体都有其典型的不同于其他团体的特征。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2.学员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Gladding,1996)。”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学员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可以让学员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员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

二、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较之于个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员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员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员,通过调查筛选出学员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教员将学员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员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军校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

3.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学员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学员交往的情感体验。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学员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学员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学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2.团体心理辅导使学员互相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学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模仿其他学员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学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

3.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员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不断进步。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学员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度。

四、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1.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是指团体成员对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或困惑,互相分析,并做深入的探讨。在团体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看法,帮助成员明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养成尊重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游戏辅导法

游戏辅导是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心理游戏,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同时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引发学员思考,唤起学员对生活的热情、对身边人员的关注以及对亲人的关爱。

3.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经过指导和训练,学习好的行为模式,逐步掌握新行为从而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或态度,形成新的观念与行为方式。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放松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不仅适用于存在一定心理困惑的学员,更能促进所有学员的健康成长。

4.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用于新生入学后的班级建设、和谐宿舍关系的构建及不同年级不同问题的成长需要。例如新生适应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自我成长辅导、生涯规划辅导等。这主要是针对学员在军校生活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进行的班级内部团体辅导,让每个学员在团体的范围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