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行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2:55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1

1.1“供应链”的出现和延伸。“供应链”一词最早出现在物流管理领域,由于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管理开始关注顾客需求,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规划和效率,由美国学者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这一概念逐渐发展而来的。进入21世纪,人们对供应链管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将其含义拓展到了信息管理领域,在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中,随着公众对档案信息利用意识增强,利用档案的需求大幅增长,把信息供应链的理念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就形成档案信息供应链。

1.2档案信息供应链概述。第一,档案信息供应链中信息的收集不能只单纯地依靠利用需求来决定,因为档案馆保管的档案是为了反映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历史,不仅要考虑档案的现实价值也要兼顾其长远价值,不能人为破坏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二,档案信息供应链的管理主体是档案工作人员。第三,档案信息供应链可以主动推送信息以满足用户需要。

档案信息供应链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影响。档案信息供应链影响档案的流动性,档案工作人员根据信息供应链及时了解用户利用需求,根据需求推送信息。而档案信息流动性又直接决定了档案社会价值实现,由此推动的档案广泛利用是档案职业确定的前提条件,档案的产生和保管促进了档案工作产生,档案提供利用推动了档案职业化发展。

2档案信息供应链产生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级行政区域都建立了档案馆(室),面对信息量剧增和公众大量档案信息需求,档案工作者开始有针对性地整理档案并提供利用服务,逐渐形成了完整规范的档案信息供应链,使档案工作人员从接收需求到提供信息效率快速提高。

2.1馆藏信息是档案工作者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只有足够的信息数量的支持才能及时准确地满足用户需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档案的馆藏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据“全国档案统计年报”数据显示,到2011年,省、地、县三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总量已达3.3亿卷,已经足够为档案信息供应链的产生服务。

2.2公众对信息需求的增加是档案信息供应链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资讯成为影响人们决策判断的重要因素,即时推送用户需求的信息成为档案馆工作面临的最新挑战。

2.3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档案信息供应链发展的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档案馆不仅接收电子档案,还将馆藏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快速检索到所需信息。档案馆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档案检索服务,而是分析大量需求数据进行主动信息推送。

2.4档案的管理方式有了较大变化,档案工作者传统的档案意识也要随之改变。档案馆更加意识到收集档案是为了利用档案,在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对档案信息的整合和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建立一套档案信息供应体系,把从档案收集开始的一个完整的档案工作环节纳入供应链条之中,及时反映用户需求。

3档案信息供应链的发展对档案职业社会地位影响

档案职业重要性及其影响力正随着档案信息供应链进一步深化不断提升。新的信息技术出现为档案信息供应创造新的途径和形式,也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奠定社会基础,使档案信息供应链由点到面覆盖社会方方面面,增强档案工作人员影响力。档案信息数字化可使档案工作者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用户推送档案信息,而利用者就能借助网络快速获取档案信息,提高使用效率;档案信息形式发生新变化,出现动态档案文献,更加真实记录历史,吸引大量使用者。掌握计算机技术成为档案工作者必备工作素养之一,否则会面临边缘化危险。

4提升档案职业地位的策略

4.1建立档案职业的考核体系。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考核体系尤为必要。要确定档案职业准入资格,衡量入职门槛限制;设立固定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对工作成果进行规范化管理;推行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档案职业队伍专业性,提升档案职业社会地位。

4.2贯彻国家针对公共基础设施提出的“非禁即入”的理念,打开档案馆(室)大门,为满足和增强档案信息供应链中需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档案工作人员应适当提高档案的开放性,加大宣传力度。

4.3使档案工作提前介入社会其他各项工作中,促进档案材料及时、完整、系统地归档。丰富馆藏资源,即从前端延伸档案信息供应链,使其更为科学全面。档案部门可尝试由传统事后收集材料为主转变为事前介入及事中参与等新的工作方法,以开放视角和多元化理念寻求与档案生成部门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2

北京银行与京东商城合作共建京东商城线上融资平台,为京东商城上游小微供应商提供在线融资服务。京东商城近6000家供应商可以在线享受高比例应收账款融资,银行凭合同订单、由融资平台系统自动放款。

《互联网周刊》评述:

网络零售位列互联网的前沿阵营,大量的上下游交易数据带来了上游供应商的高质量信用评估数据。银行,本质是经营信用的服务性机构。这两者的合作把“信息化”的真正内涵非常生动的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创新案例2

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的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主要提供基本的信息共享与动产权属登记、对仓单货物实时跟踪控制的规范化实物管理以及在经营数据信用评级基础上的融资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相较于基于不动产提供的金融服务,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远远落后,本项目的意义在于帮助银行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创新案例3

四川电信eSRm供应链协同与融资平台的核心是在信息化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银行,为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融资服务。自平台投入使用,截止到2013年底,四川电信年均降低采购成本达15%,减少库存资金占用达12%。

《互联网周刊》评述:

电信基础运营商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其市场化程度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甚至是诟病,在这个行业内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的举措,已然把大型国有企业带入了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群体,其意义不仅仅在项目本身,更是国有大型企业在互联网新时代来临时的“亮剑”。

创新案例4

湖南全洲医药消费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建设的全洲“网仓”金融供应链平台将在医药厂家、经销商与医院之间搭建敏捷供应链,在对于医药产品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同时通过挖掘整理企业动态经营数据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周刊》评述:

医药行业的健康度一直为社会所关注,这个领域中供应链电子商务尤其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是对整个行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与尝试。

创新案例5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招商银行智慧供应链金融,将招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智能化的it系统、专业定制解决方案融为一体,在传统产品元素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贸易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实现“参数化”的产品创新、建立了全流程的在线金融服务渠道。已与近200家核心企业(或平台、交易市场等)开展战略合作,联动上下游客户数千家,累计发放授信超过1000亿元,业务增速保持在年均50%以上。

《互联网周刊》评述:

银行,作为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关键群体,在相关金融业务开发方面的进步速度似乎落后于被服务的实体企业。而招商银行对于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战略定位、相关服务体系的建立向传统商业银行展示了在这个时代银行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与胸怀。

创新案例6

吉林信托的“吉信通”供应链信托是在供应链中以链主为核心,将资金有效投入链条中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将信托支持融入上下游企业的经营与业务行为。

《互联网周刊》评述:

以信托为主体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富有激情和勇气的尝试。

创新案例7

中国建设银行在客户评价中引入“网络信用”概念、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展预警和监控,结合合作平台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电子商务客户开发不同类型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产品,并建立网络银行信贷系统。

《互联网周刊》评述:

本项目能够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不易获取的金融服务,在扩大银行自身业务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真正普惠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大类群体,让世人看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良性态势。

创新案例8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基于信息化的工程机械供应链金融,以徐工集团主机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包含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用户在内的供应链各环节为服务对象;以融资租赁业务解决方案及信用销售风险控制整体解决方案为服务方式;开发满足核心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配套提供如金融、资产运作、经营租赁等综合型支持服务;为制造企业、经销商、用户解决现金流并提供信用销售整体风险控制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链主自办金融企业,由这个金融企业为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开展按需定制的从在线供应链金融到业务经营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了链主主导性的同时也强化了所在供应链的一致性以及整体的竞争力。

创新案例9

由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与金润保理(上海)公司合作建设的山东高速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在线商业保理服务,通过交易平台了解物流企业、发货方、收货方的交易情况,并根据平台交易信息对交易各方进行交易信用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交易平台的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提供商业保理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交易数据是交易平台的真正金矿,拥有数据就拥有了一把服务对象潘多拉盒子的钥匙,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效率与品质的提升,以及帮助第三方支付与商业保理行业在科学健康发展方面的进步。

创新案例10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金融物流信息化平台集成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旨在通过对与金融物流有重要关联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采集和集成,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基础信息,满足各方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需求,真正实现“三流合一”。本平台目前已经支持了分布在全国的近万个监管项目,涉及钢铁、煤炭、矿石、油品、粮食、棉花等十余个大类产品;与50家银行合作,协助银行贷款授信5000多亿元;为超过上万家各行业客户提供了金融物流信息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物流行业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受关注程度也迎来了历史高峰,无论是2C或是2B,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程度很大程度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物流的进步带给社会经济的是基础性的重大影响。

创新案例11

中国农业银行的国内贸易融资产品,涵盖了应收、存货及预付三大类产品,基本覆盖供应链全流程,拥有包括票据、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网络融资平台-电商融资系统等多项产品系统,向供应链“1+n”全体企业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数据集中管理是本项目的核心,与链主以及第三方物流等企业通过eRp系统直接对接进行数据共享,银行才能真正与企业的业务系统相融合,这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创新案例12

北京中企融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的融资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银企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基于企业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贸易环节植入金融机构提供的网上融资产品,从而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融合;围绕链主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上下游与交易双方的网上资信中心,借助链主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辐射给供应链上下游、交易双方提供应收类与预付类融资。

《互联网周刊》评述:

供应链信用是本项目的亮点和基础,也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内在价值;供应链信用是对供应链电子商务的高等级理解与表达,更是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供应链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支点。

创新案例13

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建设的外贸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易单网依托中建材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聚合外贸上、中、下游资源,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全新的一站式出口渠道。优质的国内生产企业免费进驻平台,通过嫁接中建材的平台、资源、品牌和海外营销网络,带动中国企业产品走向世界。易单网“e点通在线融资”是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使用银企直连方式进行电子信息交互,通过受让上游供应商为中建材国际贸易供货或者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中建材国际贸易遍布全国的上游供应商提供“一点接入,全国共享”的全流程网络保理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之一,建材行业一直在找寻自己的传统行业转型道路,易单网“e点通在线融资”为传统建材行业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创新案例14

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开展的在线供应链金融,通过“平台+基地”的全流程管理实现货物线上交易、支付、结算,再依托仓储管理公司静态的仓储管理和动态的联运管理,保证货物安全及时交割,是国内首个完成交易交割支付结算一体化集成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安全成熟的系统化运转与全流程管理,引入银行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授信。

《互联网周刊》评述:

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均衡性都具备较高水准,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启示与样板作用。

创新案例15

苏宁在线供应链金融是苏宁上游供应商申请贷款的平台,是连接供应商和苏宁信贷核心系统的枢纽,苏宁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丰富的贷款产品,供应商可以通过系统,根据贷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等选择适合的贷款产品。

《互联网周刊》评述:

作为传统零售商业企业的代表,苏宁在互联网化的道路上从不缺乏勇气与真诚。苏宁的轨迹对于传统企业转型与o2o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不仅仅由于体量与规模、更因为苏宁对于创新的内在渴望,让苏宁对社会带来了更为积极和广泛的影响。

创新案例16

唐山智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骨质瓷产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为针对行业的产业链一体化智能平台,功能涵盖电子商务、在线投融资质押服务、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三个部分。是具有供应链资源整合性质的、以B2B2C、C2B、o2o为特征的第三方公共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周刊》评述:

陶瓷行业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行业,作为细分领域的骨瓷,也同样会有其他传统领域遇到的共同问题,骨瓷的行业整合以及开展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与在线供应链金融,为传统行业的企业转型乃至供应链整合发展提供了开创性的示范。

创新案例17

天津物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的天津物产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系统与中国大宗商城在线融资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施物流的全流程监控,改变银行传统的授信模式、对中国大宗商城用户融资的授信主要参照企业交易记录,实现银企直联、线上对接,设绿色通道,银行审批t+2h放款,商城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天物大宗商城的融资服务可以迅速获取资金、组织销售、盘活库存、提高资金使用率。

《互联网周刊》评述:

大宗商品交易是B2B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在集成度、系统科学度完善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对于B2B领域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创新案例18

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的本项目为基于数码仓技术的面向钢铁流通全行业的集成化第三方大宗商品在线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以打造安全高效的数码仓体系为核心,以基于真实库存的现货交易为基础,开展金融协同业务和高端资讯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流通环节中,货物与仓单的数字化是B2B供应链电子商务的空间信息化基础,数码仓以及数字化货物与实体的实时对应为大宗商品的B2B供应链电子商务开辟了前行的路径。

创新案例19

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白酒金三角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包材采购、原酒生产―酒类销售―物流配送”的白酒供应链,以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为第三方平台,打造集融资、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提供物流仓单融资、提货权融资、酒类价格评估融资等金融服务,并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的产品检测、商务信息分析、技术支持等增值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与相关商业要素的集成与服务创新。

《互联网周刊》评述:

白酒行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水平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情况,将对白酒乃至整个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案例20

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网络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利用交易市场已经建立起的棉花交易、资金、物流监管、信息等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借助于银行的资金和网络优势,通过双方系统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为交易市场的交易商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网络融资服务。“e棉通”网络融资业务是交易市场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携手合作,推出的全流程网上操作的融资业务方式,包括网络仓单融资、网络订单融资两种类型。交易商向建行申请开户并获得贷款额度后,只要将棉花存放在交易市场交割(监管)仓库并申报生成仓单,即可通过“e棉通”在线网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获得贷款。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3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商品供小于求的时代,制造业投资的重点都放在广告宣传、通过批量生产降低商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物流的概念尚未得到企业的理解,更谈不到供应链管理。

90年代以后,随着制造业全球化协作生产的发展和制造工艺的进步,世界步入了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时代。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得商品周期日益缩短,小批量、多品种、快速更新换代成为商品供需的主要变化趋势。此外,信息技术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逐步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跨国协作生产使得企业的供应链越来越长,并且更加复杂,而商品的快速消费品化使得商品更新换代时在供应、流通、生产、贸易等各个环节的剩余库存大幅度增加。在供小于求(90年代以前)的时代,好的商品是有其固有客观价值的;而在供大于求的当今时代,库存的用途指向性强,一旦变成剩余则价值大幅度下降,随便处理甚至会影响到市场秩序和企业将来市场。因此,当今时代的商品成本是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总和,单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推动模式(push)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需求拉动方式(pull,拉动=按需生产)下的生产供应管理模式。

在需求拉动式的生产供应管理模式下,库存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企业内部的狭义库存,而是包括分散于企业外部各个供应、流通、贸易和加工生产环节上各种库存(包括生产资源等)的广义库存。如何监控、管理、优化整个供应链上的广义库存,成为当今国际跨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经营课题。

在跨国协作生产中还存在一个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跨国供应链管理能力。广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核心在于企业对于其上下游协作企业采购、供应、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库存量的规划、协调、整合、管理,目的在于降低整个产业链上的综合成本。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越是依赖于跨国协作生产和国际市场的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当前,以海尔、tCL、联想、万向等为代表的许多企业正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这些企业不仅面对文化差异、企业文化包容性、国际经营人才不足等问题,还要面对从研发、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各环节上跨国协作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在国内市场,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工厂的生产制造成本,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成本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跨国供应链管理的能力。

日本企业的全球化靠的是日本综合商社的支持;欧美企业的全球化靠的是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规模巨大化下的资源整合。中国参与跨国协作生产的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游,是供应链管理的对象,因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果没有跨国供应链管理能力作为支撑,将变得十分困难。

企业跨国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

跨国供应链管理在国际上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只有少数跨国企业把提升其跨国供应链管理能力当成非常重要的经营课题加以对待,也有某些跨国企业只有课题研究对应组织,而无相应规划和实施执行组织,还有一些跨国企业将其视作一种僵化的管理模式,采用了错误的实施方法,直接导致实施效果不良,甚至全面失败。

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在特定产业协作链(跨国=全球范围)上降低整体库存(即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的能力。个人能力有技能和素质之分,企业能力有机能和性能之分,企业机能的强大有时会掩盖企业性能上的弱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配套资源、组织管理等都是企业的机能,而供应链管理能力则是企业的重要性能。例如,有甲、乙两个服装企业,甲的单一产品损益分歧点为5000件,而乙的单一产品损益分歧点为10000件,则可以说甲的企业成本性能高于乙。但如果乙方的所有产品的单品销售都可以达到10000件以上,则乙在企业成本性能上的劣势可能不被体现。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成本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同等条件下,甲的盈利能力高于乙,乙不盈利的项目在甲就可能变成盈利项目。

2供应链管理采用的手段

企业除了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差异巨大外,在对应手段和方法上也大为不同。欧美企业集团控制力强且事业规模庞大,因此只要把供应链管理问题作为企业内部问题应对,即可取得巨大效果(戴尔是例外)。这种模式往往在对应外包业务或在生产机能国际化时遇到问题。日本本身自然资源缺乏、人力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非常依赖于国际环境,所以日本企业对于跨国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十分强烈。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的“系列化”渊源、对于商社机能的依赖程度和企业欧美化程度不同,造成日本企业的外界资源整合能力和整合方针各有不同,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实现方法基本上是效仿欧美模式。

“中国制造”意味着制造产业的生产制造功能和相关物流功能向中国的转移,实际上也就伴随了供应链功能向中国的转移。一方面,跨国企业在“中国制造”的环境下,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从而引发其强烈地强化、整合中国产业供应链资源的需求,许多企业正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探索成功的模式;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给中国带来了市场繁荣的假象。产业上的兴旺从全球角度来看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繁荣,中国企业在“市场繁荣”的假象环境下很容易产生错觉。

事实上,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尚未十分清晰,除联想等几个为数不多的企业引进欧美模式进行应对以外,中国企业(包括许多制造行业领头企业)很少站在跨国企业的角度去思考跨国供应链管理的问题,没有把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进行考虑。长此下去,不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难以实现,恐怕许多中国企业还将成为国外跨国企业整合的对象。

3白领域存在的误区

要实现供应链管理,采用正确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系统化、流程化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是实现在特定产业协作链(跨国=全球范围)上物流/整体库存信息的可视化、协作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离开it技术,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将无法实现。

但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在实践上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不少企业(包括用户企业和解决方案/服务提供企业)在认识上存在以下误区:

(1)将供应链管理问题当作企业内部问题对待,将供应链管理问题当作管理问题对待;

(2)采用内部管理系统(如eRp)实施的方法(BpR=流程重组再造):

(3)队为供应链管理系统是eRp系统的延伸,

采用错误的lt产品;

(4)过分依赖lt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或服务提供商的知名度,而忽视其中的内容;

(5)将系统工程当作产品采购对待,忽视其中的服务要素;

(6)将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当作企业的形象工程对待;

(7)系统设计层次结构问题导致无法对应跨国管理和外包业务管理;

(8)将系统使用强加于人,不注重双赢/多赢关系的实现,不注重现场操作效率的提升;

(9)现行的it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下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的成本巨大,使得大多数企业无法承受,本来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事情反而导致成本上升;

(10)将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工程当作一件事(一个项目)而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待。

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设计的基本观点

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和病人到医院治病有些相像。名牌医院并不是所有专科都强;著名大夫不等于所有病症都能治疗;再昂贵的药物也不能包治百病;简单病症短期治疗的情况下药物重要,疑难病症需要长期治疗的情况下大夫重要。

遗憾的是,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实施上,许多企业做出了错误决定,表现为找错医院、找错大夫、选错药物,甚至把长期的治疗过程当作药品采购进行招标处理。虽然用户(病人)不知情,但医院或行业也有责任,或是出于盈利目的,并未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或者自己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因此,企业要想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是服务解决方案

与eRp系统不同,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应变的过程。eRp系统面向的对象是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推广;而供应链管理系统面向的对象是企业外部和企业之间,流程需要得到使用各方的认可,以达到双赢/多赢的目的。

企业与外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而且随着市场、行业、企业功能、需求和相关企业本身经营情况的变化随时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的情况下,供应链管理系统也要随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中,it产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施服务提供商对应需求变化的服务质量和能力问题。这就是大夫比药物更重要的原因,因为药物可以选择更换,而大夫一旦选择错误,再好的药物不能对症应用也起不到疗效。

应变是一个服务的过程,是不能通过产品简单对应的。所以,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应该是服务解决方案,根据需求解决问题、对应需求的变化,而不是产品解决方案。

在这方面,上海菱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服务提供商,公司开发的跨国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虽然其产品功能已经相当完善,但产品只是菱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手段之一。

2尽可能降低系统实施、维护和运营成本

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服务,服务的载体是人,因此在跨国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和维护中,服务(人力)所占的成本比例要高出许多。

供应链管理本身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但巨大的it系统成本使得很多企业无法承受。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系统实施、维护、运营成本对于用户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企业必须具有的能力。

3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应面向跨国企业的国际化业务。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4

[关键词]供应链平衡记分卡战略绩效

一、供应链平衡记分卡

1992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与诺顿通过对12家在业绩评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提出了平衡记分卡。传统的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来衡量企业业绩,并通过一套具有因果关系的指标体系将企业战略转化为日常行动。随着平衡记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和机构都针对供应链设计了平衡记分卡。

国内学者马士华提出了平衡供应链记分法,把四个评价层面定义为客户导向、财务价值、内部流程、未来发展性,与传统平衡记分卡比,增加了未来发展性角度,涵盖了平衡记分卡的学习与发展的评价,包括了供应链成员关系,以及供应链资源的评价;dirk也对平衡记分卡四个传统层次进行了修改,分为财务、内部运作、合作质量、合作强度。

结合公司的供应链战略目标,我们对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也进行了重新定义:财务、内部运作、战略伙伴关系、学习与创新。

二、a公司所在供应链的战略和平衡记分卡

1.a公司供应链战略

a公司是一制造型企业,主要产品有a1、a2、a3三种,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也逐渐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加上公司对销售预测不准确,使公司的生产很不稳定,要么库存过多,要么订单不能准时满足,公司生产中心常常要加班或停产待工。

公司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缩短产品开发研制时间、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协调个体绩效的基础上使系统整体绩效达到最优。

因此a公司作为供应链的发起者,开始关注供应链管理,并制定了供应链战略目标: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影响供应商和客户,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双赢的局面;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提高公司创新能力。

2.a公司供应链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

平衡记分卡的每一个层面包含了目标、指标、目标值三部分,其中,指标的选择关系着整个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因此,a公司以目的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平衡性、经济性为原则,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参加评定的专家有公司中高层领导,兄弟公司采购部、销售部人员,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和客户。结合供应链战略,a公司拟定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

三、供应链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1.供应链的组建方案评价

根据a公司供应链战略目标,a公司设计了六个供应链组建方案,由于篇幅的限制,文中分别用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方案6代替。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从六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满意的组建方案。

做出各方案的平衡记分卡,并计算指标值,对照专家评定的指标权重和目标值计算各方案的最后得分(以方案1的平衡记分卡为例,见表1),再通过比较评估分数得出最满意的供应链组建方案。

各方案的评估得分分别是:90.7;95.7;98.4;102.1;98;88.2。根据各方案的最终得分,参考平衡记分卡四个层面的得分值,公司选择方案4作为供应链组建方案。

      

2.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

供应链运行期,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入正轨,合作更加深入,合作范围更为广泛。与此同时,供应链的利润分配和风险分担也处于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本阶段供应链管理的整体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生产和流通成本显著降低,消费者满意度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收益快速增加,信息共享、合作企业间的相互协调是保证本阶段供应链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运用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推进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改进。

供应链组建后,平衡记分卡的各指标、指标值、权重要通过与合作伙伴商讨进行调整。a公司新建供应链平衡记分卡调整结果如表2所示。另外,要求所有合作伙伴对平衡记分卡中的行动方案达成共识。采集各相关数据并输入平衡记分卡信息系统,以月为考核期进行考核。每次考核结果都要进行反馈,以保证供应链更好地运作。

     

第一个月绩效考核结果如表2所示。第一个月试运行结果表明在供应链财务和内部流程方面有较好的绩效,但合作伙伴关系较差。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间信息共享和研发合作两方面还需加强。另外,还要调低指标“总成本”的目标值,因为随着供应链体系逐渐成熟,成本会逐步降低。

3.供应链的调整优化

供应链运行半年后,要对这一时期的整体绩效结果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四个层面的绩效是否平衡,从而对供应链进行优化调整或再设计。

供应链运行半年的绩效由以下公式得到:

式中:sz表示半年总运行绩效分数;表示半年期间由月度考核指标得到的各月绩效的平均值;sb表示由半年指标得到的绩效分数。           

得到半年的总体绩效后,绘出半年中四个层次的绩效走向图(图略),并根据绩效结果与存在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优化调整、再造、保持、观察等策略,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矩阵如图所示。

从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矩阵中可以看出:当供应链整体绩效比较高,存在问题比较少,且容易解决时,则只需要保持当前的绩效;当整体绩效比较高,存在较大的隐患时,则可进行调整优化;当整体绩效低,存在问题难以解决时,则考虑供应链再造;当整体绩效低,存在问题较易解决时,可以给予时间调整观察。观察期内,绩效有所提高,就采取优化调整;绩效没有得到提高,就采取供应链再设计。

a公司所在供应链运行半年后,从总体绩效及四个层面的趋势图看,a公司所在供应链整体绩效比较高,内部流程方面存在问题,绩效有逐月下降的趋势。经分析发现由于公路安检力度加大,供应商甲供应的原材料甲常常在运输途中延误,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另外,供应原材料乙的供应商乙是贸易公司,不具有生产能力,由于近半年国外几家大型生产原材料乙的企业同期进行停产检修,其供应的原材料供给紧张,价格极不稳定,整个供应链受到较大的影响,可靠性评价得分较低。预计随着这几家原材料乙的生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这一问题应该会得到解决。经绩效结果分析会议决定,整个供应链上所有受公路安检限制的产品都交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另外,a公司提出,公司将不定时从国内生产原材料乙的企业购买少量产品,减少国外市场变化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运行一年后,a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所在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并实现了公司间信息与技术的共享,公司调查还发现客户满意度也从原来的80%提高到98%。

四、结论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平衡记分卡模型对案例企业所在供应链的组建和运行绩效评价进行了一个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展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但这里仅给出了整个供应链层次的平衡记分卡,还未分解到成员企业层,供应链成员层的平衡记分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士华: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5

 

第四方物流(4pL)指把整个供应链管理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运作的方式,包括该过程的所有财产、规划和管理。埃森哲把4pLs定义为通过协议对内部和具有互补性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加以管理,为客户设计、构建和运行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基于非储运设施的供应链集成商。4pLs把物流看作完整链进行设计和管理,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运作。

 

大多数企业重视与渠道伙伴的合作,包括客户、原料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供应商。4pLs是合同性权威,旨在优化物流链和组织运营和实施策略性建议。4pLs以新合作和合同联合涉众,这对合作至关重要,以便开拓和维护参与整体供应链活动的涉众间的关系。

 

4pLs的原则。4pLs是客户在物流领域的持久策略性伙伴,是供应链服务者和过程调解人(供应链实践者),为客户选择和雇佣质优价廉的储运服务提供商。为避免利益冲突,4pLs不是运营商,不能拥有储运设施,而是策略性咨询商,要遵循中立性原则,以便基于客户的实际需求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保持选择要基于公正性和中立性。这就要求4pLs只能拥有计算机系统和智力资本,不与3pLs竞争,只能利用2pLs和/或3pLs为客户提供服务,即根据3pLs交的运输方案为客户识别和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4pls的服务。4pLs的主要作用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物流链视图,以便监控和全方围管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其核心业务覆盖物流规划、物流审计、系统实施及物流培训等。作为客户及其物流供应商之间的联系纽带和唯一“联系人”,4pLs要利用支撑性信息系统调动和协调涉众,以满足其客户要求;因此,集成的4pL后台系统至关重要。利用该虚拟环境,优化预测、进行订单处理,管理集成供应链,与服务提供商协作物流事务如货运、货运合同管理、管理服务提供商。

 

4pLs的特征。

 

1、中立性。4pLs不是物流利益方,而是物流增值服务商;依靠其物流技能,以技术服务为中心,只用资本和计算机工作;没有储运设施,提供的服务并非都是其拥有的,以最优价格调用最好的3pLs。

 

2、策略性。4pLs提供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物流资源、适应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俯视供应链以寻求集成、降低库存费用、提高效率和缩短交货时间。客户的供应链完全由4pLs组织管理;

 

3、技术性。外包物流需要为涉众提供有力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平台,4pLs通过提供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涉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有利于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上优化预测、订单处理等物流服务。

 

4pLs的优势。

 

1.、4pL可被描述为物流链的完全外包,包括服务供应商的选择。4pLs能创建独特而全面的供应链方案,具有为客户管理物流资源和评估物流过程的技能,以便让其客户外包物流管理活动。4pLs俯视供应链,以寻求集成、降低库存费用、改进效率和减少产品上市时间。

 

2、4pLs改进物流控制机制和提供物流管理的灵活性,实现对物流和费用进行中心化控制,改进了物流链的效率,优化了物流网络。第一,用单点管理客户供应链全局,以单一合同和全面集成技术管理物流过程;负责整个物流过程,包括控制和管理;用专业化技术监测以全面优化物流网络,通过网络对客户全面负责。第二,通过选择最合适的服务提供商优化物流费用,努力实现经营成本的最大限度降低,实现客户增值利润。4pLs通过向外部客户销售供应链服务实现收入或通过增益提成得到回报。

 

4pL运作模式分析

 

4pLs不投入储运设施,而是集成自有的技术和3pLs的资源,对3pLs的资产和行为进行调配和管理,集成各种资源,提供集成的供应链运作和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地适应需求多样化和复杂,以服务客户。

 

4pLs为主导,协作与集成具有各种资源和能力的3pLs,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高端服务,为客户制定供应链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4pL和多个互补性3pLs的资源、资本和技术。4pLs是联系3pLs集群和客户集群的纽带,通过卓越的运作策略、技术和供应链运作实施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4pLs的组织柔性大,运作模式灵活。对安德逊咨询公司提出的三种模型分析如下: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6

abstract:alongwiththephysicaldistributionandinformationtechnology'sfastdevelopment,thephysicaldistributionpatternobtainedtheunceasingimprovement,fromthirdpartyphysicaldistributionbirthtosquarephysicaldistribution(4pL).thisarticleelaboratedthe4pLmeaning,thecharacteristic,searchedhaveanalyzeditwiththethirdpartyphysicaldistributionrelations,aswellastosuppliedchain'sinfluence.

关键词: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供应链

Keyword:physicaldistributionthirdpartyphysicaldistributionFourthsidephysicaldistributionSuppliesthechain

作者简介:刘丽丽,女,1981.11出生,吉林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第四方物流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6年物流概念被引入日本,而我国的“物流”一词是从日本引进的,并从1979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术语。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定义为“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关于物流的定义比较多,并且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我国于2001年8月1日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一、第三方物流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第三方物流”(3pL)逐渐发展起来。第三方物流在国外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第三方物流主要是外协所有或部分公司的物流功能,相对于基本服务,契约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物流服务,以长期互益的关系为特征。

在供应链中,很多供应商和大的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降低存货的成本,提高配送的效率和准确率。但由于第三方物流缺乏较综合的、系统性的技能和整合应用技术的局限性,以及网络全球化和供应链战略的局部化,使得企业在外包业务时得将业务外包给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因此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目前,涉足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往往服务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因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的需要。同时,第三方物流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客户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而很少关注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它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方面力不从心。市场的这些变化给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这在客观上要求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结合起来,以在供应链中构造一个将供应链的外包行为链接的统一单位,而不是像以前的单独的行为。

二、第四方物流

1、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由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综合技术、集成技术、战略和全球扩展能力上存在局限性,不得不转而求助于咨询公司、集成技术提供商等物流服务提供商,由其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由此形成了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公司提出: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在美国,不少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协助管理和协调整个物流的运作,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货主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当物流作为跨地区甚至跨国的全球化运作时,第四方物流对物流过程进行功能整合,对物流作业有了更大的自。它以整合供应链为己任,向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与第三方物流仅能提供低成本的专业服务相比,第四方物流则能控制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再通过电子商务把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实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2、第四方物流的功能

第四方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的功能:

(1)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物流企业到客户的供应全过程。

(2)物流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物流企业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

(3)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物流企业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高效率地运作,保证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速度更快、质量更好、价格更低。

3、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是物流业务外包的必然产物。第四方物流在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中担负着主要的任务,是供应链外部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供应链的物流进行整体计划和规划,并监督和评估物流的具体行为和活动效果。第四方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它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共有四个层次―执行、实施、变革和再造。如图所示:

处于4pL方案顶的是再造。再造平衡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能,使企业战略与供应链战略结合起来。接下一层是变革,其重点是改进特定的供应链职能.包括销售与作业计划、分销管理、采购战略和顾客支持。第三层是实施。委托给4pL的包括业务流程重组,对贯穿于客户组织和服务提供商中的技术的系统集成,以及作业向4pL团队的转交。在组织变革中应认识到“人”的因素是向4pL协议转换成功的关键。第四层即最后一层是执行。4pL提供商承担多种供应链职能与流程的作业责任。当企业能够把其一系列的供应链活动外包给4pL时,4pL方案将更可能成为供应链运转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2)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即其能够为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带来利益。为客户带来的利益有:(1)利润增长。由于第四方物流关注的是整条供应链,因此其为客户及自身带来的综合效益会出现惊人的进展;(2)运营成本降低。通过整条供应链外包功能过到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流程一体化、供应链规划的改善和实施将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3)工作成本。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管理,使存货和现金流转次数减少,工作成本大幅度降低;(4)提高资产利用率。客户通过第四方物流减少了因定资产占用和提高了资产利用率,使得客户通过投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销售与市场拓展等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反映出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1、方案集成模式。由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成员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2、行业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第四方物流为主导,联合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其他服务商,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全方位的高端服务,给多个行业客户制作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的客户是同一行业的多个企业,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系为客户开发和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提供行业整体物流的解决方案。

3、动态联盟模式。这是一些相对独立的服务商(如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等,由市场机会所驱动,通过信息技术相连接的、在某个时期内结成的供应链管理联盟。它的组成到解散主要取决市场机会的存在与消失,原企业可利用的价值,能以最快速度完成联盟的组织与建立,集成优势,抓住机遇,响应市场,赢得竞争。

总之,第四方物流采用哪种方式,它与第三方物流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依存的。第四方物流通过或整合第三方物流才能实施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方案,而第三方物流在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下才能将物流达到资源整合状态,效率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是非常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因此应不断地研究、创新和推广新的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以适应物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建清,刘文煌,李秀.第四方物流中决策支持及物流方案的优化.计算机工程,2004,30(5):150-153

[2]徐瑛、高瑾.第四方物流应用层次与运作模型的研究.物流科技,2005

[3]晏再庚.国内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障碍及对策研究.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7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相比较,供应链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从操作上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可总结为“封闭运行,单笔操作”。银行围绕贸易本身进行程序设置和寻求还款保证,提供信贷时,着重关注的是融资链流程是否符合“封闭性、自偿性和可控性”三原则。银行对资金流向和物流信息进行监控,跟踪融资的使用和进出口结算情况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资金流向,大大降低融资的风险。同时银行对于授信企业的考量不再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的考量,而是强调企业的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从而使一些难以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或的银行的支持。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统一起来控制管理,这就是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新阶段。

二、我国供应链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上,不管是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是承担供应链整体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以及承担供应链资金流服务的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活动,全球供应链融资理念已经形成。而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

(一)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基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方式:(1)应收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下游的债务企业在整个运行中起着反担保作用。即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2)存货融资。当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的业务流程期间时,可以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企业办理融资。银行重点考察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存货以及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和整合供应链的综合运作状况作为授信决策的依据。(3)预付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银行为下游企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货款,才能获得所需的原材料、产成品等,这种业务适用于供应商承诺回购条件下的采购融资。

(二)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开展状况

与欧美企业相比,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非常迅速。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中外运、中储和中远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序幕,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供应链融资平台带来的便利。

中国工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主要体现在“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中,利用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其供货商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融资支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中,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创新推出了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方案、供应商支持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的六大业务方案,针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需求精心设计而成,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全面、专业的银行支持服务,力争实现银企双赢。

中国银行于2007年7月也推出了其供应链融资产品“融易达”通过利用“核心企业”授信资源向作为供应商的中小企业服务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其加速资金周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强化上游链条的力度,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实力。

在外贸政策导向转变为要“积极扩大进口”的新形势下,2007年7月,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再创新品,推出名为“进口全程货权质押授信业务”,该行基于进口贸易过程中的“在途货物”以及到港“仓储货物”设定质押,给予大宗商品进口企业授信。与传统“货押”业务不同的是,该业务既可以现货质押融资,还可以“未来货权”质押融资。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意义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渠道,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在商业银行纷纷思考并推进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供应链融资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1)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交叉销售机会,有效带动中间业务、结算业务和低成本结算性业务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向先进的交易性银行转型的目标相适应。(2)可以调整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分散客户集中度的风险。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得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3)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对银行风险资产管理的要求,风险资产权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贸易融资比一般贷款风险低且该业务有自偿性的特点,所以开展此业务有利于突破资本约束的限制,改变中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风险资产规模扩张过快、信贷结构不尽合理和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现状,改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收益。

四、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特色、提升功能,加快产品线再造

国际贸易融资竞争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竞争,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类新产品虽不断推出,但整体缺乏特色,引进的复制品较多,同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当前国内多家银行都推出了供应链解决的整体方案,但在实践中仍然只针对供应链单一环节进行融资,因此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及风险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大力研发给予存货即应收账款的融资产品,尤其要积极关注汇款结算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风险管理

在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商品、单证的流动,涉及到客户、银行及物流企业等多方面的利益,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政策风险、行为风险等,因此供应链上的参与各方应结合风险来源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此提出的建议是:(1)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充分合作,并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平台,管理客户信息及时跟踪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贷后管理的动态分析。(2)加快建立快速灵活的市场商品收集信息和反馈机制。物流企业和银行应及时收集商品的价格信息,监控产品的销售状况和价格变化趋势,根据市场行情选择质押物,设置合理的质押率,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对质押货物的评估失真,控制并规避产品市场风险。(3)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内控机制。要建立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加强自律,严禁有章不循、执纪不严等失控行为发生;其次要遵循内控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原则,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4)积极呼吁立法部门在这方面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同时尽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降低法律风险。(5)加快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覆盖前、中、后台的专业化队伍。通过引进人才,在职培训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完善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三)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由于供应链融资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应急系统,通过信息平台、流程制定、人员配备等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能够不慌不乱,按照相应的措施快速处理。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预警系统必须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应急系统处理紧急、突发的事件,避免整体业务或组织带来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6.

[2]吴瑕.融资有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43-245.

[3]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68-69.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8

早期的博科资讯物流管理软件更关注前面两点,现在的博科资讯供应链管理软件则更关注后面的几点,尤其是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这也是将来物流管理软件发展的趋势。

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赚取利润。反映到价值链上,利润’收益一价值活动成本,因而企业挖掘利润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降低价值活动的成本二是增加价值活动的贡献。在激烈的竞争市场和恶劣的经济环境中,低成本成为基本的竞争优势,成本的压缩便指向了企业的第四利润源――通过物流供应链的高效协作降低成本。

如果我们把商业资源分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那么物流就是三流之中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监控的核心对象。

物流按行业可分为两大类: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企业物流按照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又可以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分销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以上物流管理都需要it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支撑。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供应链成员间要有效集成,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供应链内信息共享和制定互相关联的作业计划是关键所在。

博科资讯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可有多个模块组合而成,如物流计划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计费管理、运输管理等,系统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运作,提高物流供应链订单执行效率和准确率,物流运作的信息在供应链中共享,优化的系统降低物流物流成本。

“整合”是价值所在

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主线应该是业务流的全资源管理,即业务流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从全资源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

基于这样的思路,博科资讯近日在北京其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全线新品,同时了其提炼总结的企业物流供应链6大管理模式、4大优化方案、9个应用解决方案、12个行业解决方案。

为了使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博科资讯提供的软件产品通常有以下特点:

标准化,通过标准化的应用,能快速复制成功管理经验,快速提升管理水平,

精细化,提供更具体和细化的管理服务功能。

量化,提供量化的数据信息,更为准确的为企业决策服务。

智能化,要求物流系统必须能对客户业务运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管理手段,提高运作效率。

优选化,物流系统优化是其降低供应链运营总成本的关键点所在。优选化的系统是高效协作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01-02

一、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已取得很大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在解决国内供应链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境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延伸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中,根据特定行业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贸易自偿性中未来预期的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以控制物流及资金流为风险控制手段,对供应链上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核心企业或上下小游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的综合融资服务。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实现无缝整合,针对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提供的创新融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借助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从银行及时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从而得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中的竞争实力。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核心企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设计多层次的融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融资相比,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表现出以下特性:(1)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授信担保的核心,运用货物或应收账款等授信支持性资产与融资产品相捆绑风险防范技术。(2)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受企业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境内外融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链中企业的服务方案设计具有典型的组合性特征。(3)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受国家进出口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较大。(4)从融资还款来源的自偿性、融资操作的封闭性以及授信用途的特定化角度看,具备典型的贸易自偿性特性。

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

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分为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融资时分别解决中小进出口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汇、出口销售、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以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为例,假设m公司为供应链中的境外核心企业,且该供应链符合银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准入标准。B公司为m公司在境内的供应商,且与m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B公司拥有稳定的出口量,但B公司不能及时从m公司收取货款,从而缺少资金来维持生产。此时作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B公司可将向m公司的出口货物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K申请资金融通。K银行可以给B公司提供如下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

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电汇,K银行可以提供“订单融资+出口保理融资”组合方案。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信用证,则K银行可以提供“打包贷款+出口押汇融资”组合方案。这两类组合方案都可以解决B公司从生产备货到出口发货后的融资需求。也可根据企业生产节点的实际资金需求提供单一节点的融资服务,如发货前的订单融资或发货后的出口保理融资等。在m与B公司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且贸易订单比较单一,银行为B公司提供“应收账款池融资”服务,以解决企业批量融资的问题。

不难看出,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与企业的节点融资需求,贸易结算方式,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以及境内外融资的价格密切相关,甚至境外企业所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都会影响银行的服务方案。

三、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企业的信用风险。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枢纽,与银行的高度配合,为银行供应链融资贷前和贷后提供了关键性的信贷决策依据。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者其因信用捆绑而累积的或有债务超出其承担极限,由核心企业担保的整条供应链的信用基础将不复存在。其次是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还不能对供应链中众多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国外供应链企业信用了解和动态风险监控能力更为薄弱。

2.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由于涉及大量的流程管理与操作控制,其操作风险涵盖企业信用调查、服务方案设计、融资审批、放款及授信后管理等各个操作环节,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中的道德风险很容易在这些环节造成资金损失。比如信用调查阶段银行可能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从而导致对供应链的信用评语存在缺陷风险。又如存货抵押和预付款抵押中,银行需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手段以保证资产安全等。

供应链行动方案篇10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商业银行

近两年来,我国各家金融机构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特点,充分挖掘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物流链和资金链关系,满足供应链上不同类型企业的各种金融需求推出了多种供应链融资产品。

一、商业银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国内外环境

1、外部环境:2006、2007年,世界经济持续保持4%的增长幅度。中国经济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

2、国内环境:2006-2008年间,中国国内商贸经济加速成长,内外贸易额大幅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处于高位,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旺盛。

二、供应链融资相比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四大优势

主要表现在:(1)改变了供应链中的弱者—处于向下游的中小型企业以往因自身规模小、授信评级低而产生的融资难问题;(2)上下游企业有效的融资安排降低了整个供应链融资成本,进而降低了核心企业产品成本,并促进其销售;(3)供应链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物流与现金流管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可促成供应链发展的良性循环;(4)银行可以通过对供应链条上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掌控,解决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业务风险;同时有利于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实现中小企业业务规模化发展。

三、商业银行推出供应链融资的类型

类型一:保兑仓融资服务方案。金融机构与经销商、仓储商、供货商四方通过合作协议,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以贸易中的物权担保、抵押监管为保证而开展的特定金融服务。

类型二:监管融资服务方案。金融机构委托大型生产或销售企业,利用外包担保方式,对其配套的物流企业进行金融监管,再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结算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我国金融融资体系基本采用抵押融资模式,但是,这些供应链服务企业由于缺乏长期固定资产而造成抵押物不足,以致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仅靠自有资金维持,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速度。监管融资正是针对我国服务类中小物流企业现状而设计的,当他们处在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供应链管理要求时,金融机构对缺少抵押物的下游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融资,解决物流服务类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类型三:保理融资服务方案。又称“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即:卖方(供货商)将应收账款卖给金融机构。保理融资与其他融资最大的不同是金融机构采用无追索权的买断行为,只要承购了应收账款,在信用限额内,金融机构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

四、国内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的现状

近两年来,各家银行在之前初涉探索阶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纷纷打出了具有各自特点的供应链融资好牌。华夏银行近期新推出“n+1+n”模式,就不同于普通的“1+n”仅仅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或者下游的模式,而是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围绕核心企业设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该行还首次将国内与国际供应链业务进行整合,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延伸至海外。光大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正式形成了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阳光商品融资、汽车全程通、工程机械按揭、银关系列等金融产品以及针对钢铁、电信、汽车等行也提出行业整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等品种丰富的供应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