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十篇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十篇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3:08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1

近日,2017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年会暨第二十五届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美联合中华商业信息中心了《2016年我国家电市场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6年家电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家电市场发展特点及2017年家电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中国家电消费市场的升级潜力,给家电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家电市场回暖零售企业加速转型

从近五年家电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红利消退,2014年开始,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家电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但随着以国美为代表的零售业谋求积极转型,2016年国内销售额实现了三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空调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家电市场消费群体年轻化特点显著。其中,80后家电消费占据主要消费的74%,成为家电产品的主要购买者。

报告指出,作为核心的用户群体,80后更注重科技、时尚与生活方式的结合,注重产品性价比,以及注重多元的精神需求,其中80后消费者对新兴消费形式接受度高,是线上购物的主力人群。

在新消费主力的影响下,使用新功能,新科技商品成为新时尚,产品功能保持快速更新迭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席新闻会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自主终端和VR等智能应用更加普遍,家电行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体店将给消费者智能化和场景化的购物新体验。

此外,消费升级作用明显,消费者对家电需求呈现高端化、时尚化、个性化特征。

报告认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线上中高端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过去依靠价格优势迅速扩张的家电网购市场,也在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带动家电行业及产品结构全面升级。

同时,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参与到购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商家也将目光聚焦于同消费者的社交互动上,零售业的社交化趋势愈加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在家电零售市场回暖的过程中,电商告别流量竞争,深挖消费潜力,线上线下进一步加速融合;零售企业也完成了从“商品为王”模式到“渠道为王”模式,再到今天“消费者为王”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下的行业发展新契机。

六大趋势主导2017年家电市场

报告认为,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厨电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继续将智能化、多渠道方向发展将、舒适家装体验将成为未来家电的六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在家电产品普及率接近饱和,改善型需求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家电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愈发明显。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家电新标准,标准提升和市场规范将更有利于大品牌的发展。同时,2017年家电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大企业对原材料议价能力明显强于小企业,因此家电市场强者愈强的局面将更加明显。

趋势二: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

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环境卫生的重视,也反映在家电行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购买家电时,为家电产品所带有的健康功能付费。报告显示: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健康功能,并引导消费者进一步通过使用家用电器产品,提高对健康安全的诉求将成为2017年家电行业的一大亮点。

趋势三:厨电将保持较快增长

人们家庭观念和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厨电的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出现,未来,厨电市场高端产品占比将进一步扩大。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家电整体规模将达1640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白色电器、褐色电器、厨卫电器、生活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0.5%、5.4%、9.9%、11.9%,厨房电器和生活电器产品增速远高于传统家电的增长。

趋势四:农村市场潜力很大

城市电商市场日趋饱和,增长空间有限,而农村电商潜力无穷。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以国美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开始向有着巨大人口和市场潜力的农村发展。根据报告可看出,我国城乡家电市场差距依然明显,随着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家电行业也将更加注重农村消费潜力,实体渠道和电商渠道将继续下沉,以高品质、同价格的商品为广大农村消费者带来生活的便利。

趋势五:智能家电成为新热点

智能家电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家电生产企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销售端则更多地呈现多渠道统合发展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销售方面,电商与实体点的竞争关系依然存在,但“线上+线下+物流+服务”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模式,成为更多家电企业转型的新思路。

趋势六:舒适家居引领消费升级

报告指出,未来5年间,中央空调、中央新风、中央净水、智能家居、中央热水、中央供暖等非传统意义的家电零售新模块,平均市场潜在消费能力都将达到千亿元以上,舒适家居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由于家装与家电消费群体高度重合,将传统家电零售和智能舒适家居紧密结合,将为消费需求升级带来更优选择。

家卖场向“家电+家装”提供商的转变

在新零售模式中,互联网加实体才是新的发展趋势,在电器方面,国美在线正式提出“不止有家电”的品牌定位,开启了“家庭消费生态链”布局。通过家电加家装,实现家电卖场向提供商的转变。在零售方面,通过“零售+娱乐+休闲”模式,将零售与体验相结合,VR智能乐园建设,探索VR影院的可复制模式;成立电竞、网咖公司;深化烘焙教室,成立餐饮公司。在服务方面将服务产品化,突出国美与其他零售商的差异性,提高服务的门槛。国美用科技的力量将零售行业进行科技化的转型,让客户通过产品体验,了解产品后再下单购买,这种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相信更能被大众接受。这种线下体验店多场景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交互渠道,也为商家创新了销售场景,最终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良性生态闭环发展。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2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市场;CnniC;需求;潜力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在城市里,人们上网浏览新闻,搜索信息,在线购物等已渐趋流行,相应的电子商务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

而人口更多,地域分布更广,消费需求更为多样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一度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虽然如此,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也在静悄悄地孕育发展着,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的农村。早在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就启动了全省首家农村“电子超市”,标志着电子商务正式迈入浙江农民的生活。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星星之火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之势。

一、农村互联网络应用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首次在“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部分专门增加了对农村网民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12月31日,网民总数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的35.6%。

另据2009年3月CnniC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49.4%;农村网民更加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年轻群体所占比例高达76.9%;从职业结构来看,农村网民的构成主体是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38.8%。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农村网民娱乐化倾向更加明显。在中国农村,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成为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其用户的规模均超过了5000万人。此外,在上网场所方面,由于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家庭和网吧几乎同等重要,网吧网民比例为54.2%,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村网民的青睐,成为农村网民上网设备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最近几年也在逐渐普及,出现了一大批类型各异的涉农网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第三方平台形式出现的农业门户,不仅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信息服务,也为供求双方直接架起桥梁。

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分析

由于我国农村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农村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在很多方面甚于城市。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才刚刚起步,但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相关条件的成熟,今后几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一)农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最近几年,类似堆积如山的桔子卖不出去这样的“丰收的烦恼”新闻时有报道。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农村居住分散,经济和交通相对落后等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农村信息闭塞,与外界信息沟通不畅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

此外,电子商务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由于是小农户,生产就形不成规模,自产自销的方式不仅效率底,成本也极其高昂。电子商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小农户组织在一起,在销售环节上实现规模化,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小农户也一样有竞争力。这一现实,也为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二)农村生活方面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在生活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一样也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没有超市,商场等成规模的规范的购物场所,使得因为生活需要的购买相比城市显得非常不方便,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农村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使得人们对商品的价格更为敏感,而在线营销的普遍低价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农村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的缺乏,也为相关方面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在线教育资源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地强调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问题放在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特殊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乡镇学校的发展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城乡教育资源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的差距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彻底改变的。城市里的集中了整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满足城市自身教育需求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让农村的学生通过网络分享最新的教育成果。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原因,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这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而针对农村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方式。对于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相对不便利的农村而言网上招聘求职将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一些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市场的用工需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互联网开设相关的远程职业培训课程,满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三、当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村电子商务虽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还有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影响其发展,主要有:

(一)互联网设备缺乏

CnniC的《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农村拥有的家庭电脑数量为2.7台/百户,远低于城镇电脑拥有量47.2台/百户。在不上网的原因中,“没有相应设备”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39.5%,成为最大原因。家庭电脑的缺乏使得农村网吧上网比例超过半数(53.9%)。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阻碍农民上网和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

在不上网的原因中,“不懂电脑/网络”是农村居民不上网的又一重要原因,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28.3%。不懂电脑/网络知识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居民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根据农业部调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小学文化程度占25.8%,初中文化程度占4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

(三)网络资源的局限性

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骤增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信息的泛滥。要从泛滥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于有较高学历的人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民。此外,就农村生活电子商务市场而言,更多的选择虽然有其好的一面,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要从数量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选择一家可靠的在线商家比传统市场选择困难许多。所以今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批能够专门根据农村实际需求量身定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并且品牌信誉度非常重要。

(四)消费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农村信息闭塞,使得农民无法接触社会最新的消费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务形式,有别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事实也证明,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在消费观念方面更加现代,接受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也更加容易。

(五)物流配送网络的局限

我国农村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难题,尤其是在生活电子商务方面更是如此。当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下面的乡镇就无法送达,一些偏远的地区更是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这样即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电子商务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展望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都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3

3月22日,首份分析中国农村家电市场基本状况和消费特征的报告在北京,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

调查发现,农村消费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农村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空调、电脑、数码产品等表现出较大兴趣,对部分产品的心理承受价位甚至高于商务部的限价;但是,当前农村家电消费环境令人担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满意程度较低。

2008年10月,苏宁电器联合北京信索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启动“千乡万村”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400人调研团队重点在当时已经实施家电下乡的山东、河南、四川、辽宁、黑龙江、安徽等10个省份,走访了近150个镇、乡、村,采集有效样本1.2万份,经过两个月的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出台了本次《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

在受访者中,因家电下乡政策刺激确定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有15%,有购买可能的消费者占59%,79%的消费者通过看电视获取相关政策信息。

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政策的知晓度明显偏低,全国有39.2%的用户没有听说过家电下乡政策,35.6%的农村消费者对具体细节不清楚。各地区对政策的认识差异较大,广西70%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山东省的政策知晓度最高,但仍有19.7%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该政策。

同时,家电下乡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补贴领取方式很麻烦”。41.3%的消费者认为这一因素制约政策刺激效果。调查指出,政策推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漏洞,导致农村居民的购买补贴无从落实,从这方面看,应加强补贴发放的监管,减少补贴的中间环节,或者采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让消费者购买下乡家电。

报告指出,全国农村家电市场在各产品之间差别较大,其中电视机和手机的百户拥有率最高,分别达到98.2%和80.3%,电脑和数码产品的消费近年来有所增加,消费者集中于年轻人,普及率分别为19.9%和14.8%。

目前,在收入和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村消费能力呈上升趋势,彩电、冰箱等普及率较高家电产品需求继续旺盛,同时,消费者对一些新兴产品表现出较大兴趣,尽管平板电视、空调、电脑、数码产品的普及率仍非常低,但近两年来需求开始凸显,在2009年的购买意向中呈现出极大潜力。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通过全面、科学的实地调查,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此前的设想有区别,比如农村消费者心理承受价位超过预期,非常接近城市销售均价:农村居民对冰箱的需求档次集中于1501-2500元,64.3%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这一区间价格,而对挂机空调的支付意愿集中在1501-3000元,占今年计划购买空调的潜在消费者的74.3%,

在具有彩电购买意向的消费者中,购买平板电视者的比例高达71.2%,而对传统的CRt电视购买意愿仅为29.1%。报告预见,传统电视在城市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在农村市场也不容乐观,农村消费者对3500元左右的平板电视接受度较高。不过平板电视在家电下乡产品中所占比例非常小,而且商务部对家电下乡补贴产品设定了最高限价,彩电不超过2000元。

那么,相关政策可能因此而改变吗?对此,商务部综合司郑书伟处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家电下乡是一项雪中送炭的政策,应该更多考虑中低收入的农村消费者需求,现在可能有个别产品和农民的消费意愿有差别,但政策总体上满足了大部分消费需求,另外也应结合其他因素(如家电行业发展等问题)综合考虑。

今天的这份报告指出,相对于价格因素,农村消费者更强烈地关注产品质量。目前农村家电市场中杂牌产品较多,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问题颇为担忧。

数据还显示,一些主要消费因素如诚信导购、价格便宜、产品多样性、售后服务保障等满意度较低,都只在50%左右。目前的农村消费者对现有渠道表现出了极大的无奈和购买担忧,多数消费者表示,无法辨别产品是否合格,没有更多的产品选择比较。同时他们对服务概念非常模糊,对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了解很少,对渠道有不信任感。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4

论文摘要:“农村市场”己不是地域的意义,而代表了一种消费能力和层次。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消费升级较快,消费亮点不断涌现,具有和城市消费不同的特点.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总体上采用“全面进攻+重点突破”的广告策略,具体地,做好五结合,即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相结合,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相结合,媒体广告与口碑营悄相结合,固定媒体与移动媒体相结合,空中广告与地面推广相结合。

随着一二级市场的日趋饱和,农村市场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农村作为一个有着无限消费潜力的庞大市场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然而在众商家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进军农村市场、抢占新的制高点时,更多却是发现他们在一、二级城市里攻城略地的广告利器在乡镇农村却意外失灵。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媒体接触习惯、消费心理等都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对广告的理解、判断、接受渠道也与城市居民有所区别,将在城市里使用的广告直接搬到农村,其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另外,多达9亿的中国农村人口,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中,他们的人口集中状况不像城市那样密集,不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非常大。对致力于进军农村市场的广告主来说,如何选择并组合战略性的广告投放目标市场?如何设计有效的广告形式及内容?制定什么样的投放策略?都是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1关于农村市场

传统意义上,一般北京、上海和广州是一级市场,省会城市和部分发达地级城市为二级市场,其他地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县级市场为三级市场,其他县级城市、乡镇和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市场为四级市场或“大农村”市场。www.133229.Com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农村市场进入了复杂、模糊、多元的时期。关于农村市场的概念,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之外,亦应包括县、县级市和中小城镇,称之为“大农村市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农村市场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后确定的。将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级市及小城镇规划建设较好的地区,都划入农村市场的范围,在这里,“农村市场”己不是地域的意义,而代表了一种消费能力和层次。

2农村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有地级市600个左右,县级市2800多个,有不少于5万个的乡镇,市场容量非常可观。农村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步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而且农村市场正处于待开发状态,真正进入到农村市场的知名企业并不多,长期被一些区域性、杂牌企业所占据,所以竞争相对较弱,这也意味着产品毛利率要普遍高于一二级市场。以冰箱行业为例,广东科龙早在2003年就己经意识到了农村市场的重要性,并在当时推出了专门面向农村市场的康拜恩空调。由于康拜恩空调价格低廉,品质优越,对当时在农村市场热销的一些杂牌空调和二二线品牌空调造成了巨大冲击,空调销售额直线攀升。2004年过后,各大一线品牌先后意识到了农村市场的重要性,纷纷调整营销战略部署。比如美的空调在2005年4月18日宣告全面启动“乡镇空调普及革命”,全力“攻占”中国三四级市场。因此,在省会等城市相对饱和后,开拓广大的县城、乡镇和农村等新市场是必然趋势。2005年美的将把三四级市场作为增长的战略性重点,投资一亿,在全国几万个乡镇建立一万家经销商网络。具体地讲,农村市场有着如下特点。

2.1消费需求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提高

消费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文明需要而对物质产品或劳务产品所具有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消费需求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第一位的、最基本的需求。消费需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货币支付的能力;二是市场上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能激起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欲望。市场是形成消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满足消费需求的必要条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消费的货币性支出不断增加,货币性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64.10%上升到2004年的80.30%,也就是说,近十五年来农民的实物性消费下降了1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农民的消费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渐明显,农民消费的生活资料大部分要靠市场供给。

2.2农民消费升级较快,消费亮点不断涌现

消费结构反映的是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主要在于:一是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二是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日益扩大。

近年来,农民消费结构中的食物消费比重迅速下降,农民逐步走向小康。以联合国粮农组织以恩格尔系数来定义富裕程度,将恩格尔系数在40%到50%之间定义为小康(50%}59%之间定义为温饱,超过59%和低于40%分别定义为贫困和富裕)。据统计1995-2004年,中国农民的恩格尔系数由58.62%下降到47.23,年平均下降1.5个百分点。同时膳食结构不断改善,食品消费已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优化,并呈多样化、高级化、营养化变动趋势。在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8.89%下降到2004年的55.68%,其他食品支出如肉禽及制品、奶及制品、水产品等都在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另外,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消费涌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农民耐用消费品、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的扩大。特别是是以电冰箱、彩电为代表的家用设备,以摩托车、移动电话为代表的交通通讯消费以及住房消费在农民消费中呈迅速扩张趋势,其中空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4%。

3农村市场广告策略

3.1关于农村受众与媒介接触使用情况

湖北省广告协会2005年对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浙江等省进行了一次中东部农民与媒介接触使用情况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当代中国农村受众媒介接触新特征,对于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制定广告战略,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3.1.1农村受众拥有媒介情况农民受众平时了解信息的渠道依次是:电视占85%,其次是报纸,占70.1%,第三是广播,占61.9%,第四是杂志,占36.3%,第五是网络,占8.7%。农民受众最喜爱的媒体形式:最高是电视,占89.2%,紧接着是报纸,占61.9%,其次是广播,占42.9%,杂志与网络分别占33.3%,13.6%。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及电子技术在中国迅速发展,电视已成为农村的主要媒介。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电视媒体,对于农村市场的开拓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1.2农村受众对于媒介的接触行为与接触频度据调查,农民一般每天收看电视时间为2~3h(占48.9%)。收听广播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一般每天不到2h(占29.6%)。由于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及邮政网络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农民受众与报纸杂志接触时间明显少于上述二者。在接触使用态度上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电视,广播仍然是强势媒体,尤其是电视,独占鳌头。在接触率,接触频度,及接触时间上,出现了电视>广播>报纸的模式。

3.2农村市场精准传播的广告策略

3.2.1总体上采用“全面进攻十重点突破”的广告策略所谓“全面进攻十重点突破”传播战略,就是指选择一定的大众传媒全国广而告之,同时针对三四级市场消费者跟风、从众和图实惠的心理特征.以及消费节奏以节日和农闲时为主,其他时间为辅的显著特点,在宣传策略上采用选择重点区域市场、重点消费群体、在消费高峰时期,因时因地制宜,集中投入各项传播推广资源打歼灭战,争取“毕其功于一役”,而不是采取传统推广思路里面常见的“撒盐战术”、“添油战术”,乍一看自己的产品遍地开花好像也算是全国性品牌,但仔细一看各个地方销量都进不了当地的前5名,成了名副其实的“赔本赚吃喝”的买卖。

案例:奇强洗衣粉在上市之初,着力于三四级市场,就是采用密集性市场广告策略。奇强根据各地(三四级市场)不同的风土民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广告策略。如在南方三四级市场,通过晋鼓表演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并以现场演示来突出产品洗涤效果,立即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在北方三四级市场,采用突然袭击的广告宣传方式在镇上所有的大店小铺以及可以张贴广告、悬挂条幅的地方,都被“奇强洗衣粉”所覆盖了,强烈地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好奇心。除此外,还以组织模特队下乡表演的宣传方式,使奇强洗衣粉迅速在三四级市场站稳脚跟并迅速扩张。

从奇强洗衣粉成功进驻三四级市场的案例可以看出,奇强正是采用密集性市场广告策略,采用多种广告宣传形式,进行连续不断的宣传诉求,才使奇强成功地打开了三四级市场,并为其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2.2具体地,做好五结合即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相结合,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相结合,媒体广告与口碑营销相结合,固定媒体与移动媒体相结合,空中广告与地面推广相结合。

“中央+地方”的模式非常简单,就是不仅要在省级、县级电视台等地方电视台上投放广告,而且要在央视等中央级的媒体上进行广告的投放。央视的覆盖范围最广,并且在城市和农村都有较高的收视率。另外,在农村消费者的心目中,能在央视做广告的都是有实力的企业,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在央视上投放广告,并配合针对城市或农村不同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广告投放方式,可以达到城市农村,一箭双雕的效果。但是,在央视上投放广告的价格不菲,央视历届标王中由于巨额的广告费用与实际销售成果的巨大差距而最终导致企业倒台的例子也不少,所以广告主应该在权衡自己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做出抉择。

有调查显示,影响农民购买商品最重要的两个宣传渠道分别是电视和口碑传播(分别为61%和24%),即来自亲戚朋友介绍。因此。只要覆盖了以电视为主的媒体和口碑这两个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就可以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3.3具体广告形式

3.3.1电视广告既然电视是农民接触最多的媒体,那么从中央到地方这么多的频道如何配置才能达到最优化呢?广东科龙公司在广告投放上的总的策略就是: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广告以品牌广告为主,附以各种新产品广告。在省、市电视台投放的广告以产品广告为主,着重挖掘各产品的卖点。在县电视台的广告以促销广告为主,侧重与经销商的合作宣传。

在具体内容上,对于三四级市场,主要以电视游动字幕和电视贴片广告为主。电视贴片广告效果应由总部相关部门提供设计稿给区域营销人员,内容要包括背景图片及传播主题。游动字幕应在产品战略定位的前提下,输出传播主题、联合促销活动和经销商信息等基本信息。

3.3.2报纸、杂志广告三株以一张小报打开农村市场成为广告界的有名案例,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三株让当地农民用户上了小报,极具说服力。在三四级市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大众化报刊中,硬广告以电视形象片输出为蓝本,主要演绎其卓越的品牌形象和适应三四级市场的利益点,也可辅助输出产品获取荣誉的信息。报纸广告以1/4版黑白竖通稿输出还是其他方式?投放以全国主流媒体为主还是地方主流媒体为主?投放频次在五一、国庆前分别投放一次,还是更为密集?都要依企业市场实际情况而定。

3.3.3户外广告墙体广告形式简单,成本低廉,针对性强,便于操控、保持时间长、传播范围广,既可单独操作,也可与其它媒体结合。因而墙体广告在农村市场开拓中是不可缺少的形式。

在三四级市场郊区、郊县,县级城市和较发达的城镇,优先选择国道、城(镇)主要道路、铁道沿线投放,投放的墙体应是围墙(广告专用)、居住建筑物、公共建筑物等。广告上输出产品传播主题,同时辅助输出产品信息和当地特约经销商名称等信息。一般而言,墙体广告的输出规格为15-20m2,投放分布不宜过于集中。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提高品牌知名度;(2)形成一定的品牌偏好;(3)形成持续普遍的视觉刺激。企业可根据事件、时间、地点和产品的特点相机使用。如燕京(漓泉)啤酒在湖南市场开拓时,在部分县城大量使用墙体广告,对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由于乡镇墙体广告资源丰富,审批简单、费用少、竞争少,广告的干扰度小,如果制作精致,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还是很强的,对新品进入或活动预告等情况的确是比较适用的广告形式。

同时,墙体广告也应注意一些事项:(1)墙体广告前,应与广告公司一起根据地图计划路线,甚至在重要地区要有当地经管部门的业务人员及经销商共同研究,尽量覆盖全面,占据有利位置。(2)通过在墙体广告商印刷经销商地址、电话的方法,让经销商关心、爱护当地墙体广告。(3)墙体广告时,应先取得工商部门证明,以防被处罚而影响企业形象。

根据农村市场和墙体广告的特点,应做到:(1)简洁醒目。广告文字及其图案不宜过多,应突出主题,广告字体、用色要醒目明亮,吸引关注。(2)通俗化。表达方式要朴素、直白,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在语言应用上,应该考虑农村受众难以接受过于复杂的广告形式与诉求特性。(3)针对性。的信息应切合当地市场状况,农村消费者讲究实用,广告诉求要直接,应以功能性、利益性告白为主。中国移动的“中国移动顺心卡,一边种田一边打”广告语通俗易懂,有效的传达了资费便宜的主题。(4)适用性。宣传的目标应是当地适销对路,消费者中意或具有消费潜力的产品。对墙体广告的费用要有合理计划,以保证能够形成理想的广告效果。在广告费用允许的情况下,墙体广告的数量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争取较高的覆盖率,并根据本企业的市场目的,在当地的知名度及竞争对手在当地的实力、竞争对手墙体广告的数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本企业的规模和内容。

3.3.4条幅、海报三四级市场不同于一二级市场,在农村挂条幅一般不收钱,不受时间限制,并且乡镇店的经销商对条幅都比较偏爱,尤其大公司的条幅,有的乡镇经销商还专门问营销人员有没有条幅挂。在户外悬挂条幅(产品和价格宣传),门上贴海报(公司实力宣传)。店中放一本针对农村市场产品手册,通过这种农村市场的“三位一体”的广告宣传.给乡镇零售商经营的信心和心理上的支持,能够对农村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心理冲击力。

3.3.5大篷车要想唤醒三四级市场,唤醒消费,必须刺激三四级市场的购买欲望。形成市场需求拉力,让农村消费者认可、接受产品,以提升产品在三、四级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大篷车”活动,可以看作是厂家主动为乡镇经销商盈利、扭转经销商心态的一种举措,把产品像油盐酱醋那样送到农家门口,花费并不大,不但主动让消费者对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使经销商的名声也随之传播出去。可包装经销商或者售后服务商的送货车,与经销商联合进行。随车运输产品、展台和终端气氛物料,在沿途村庄人口相对集中地进行停靠,派发宣传单,使用气模、帐篷进行气氛营造,每天一镇(村),条件允许的可进行现场陈列产品展示和销售。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5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安徽省

一、背景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从事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现代社会中,一些精通通信技术和业务规则的人才,通过信息的技术手段等手段,进行各种低成本与高效率的商品交换活动。电子商务不单单局限于网上购物,还包括很多的商业活动,如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以互联网为平台,顺利进行采购、销售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过去的五年我国电子商务加速发展,五年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35%。现在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平台电商,就是让地方按照平台的标准来生产,在统一进行销售,这是一种垂直B2C的模式。在原产地有所控制和采集,让产品直接通过平台卖给用户,这就是平台电商。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其上农产品种类丰富,而且这些农产品分布的地域、气候也不相同,我国的农业规模是仅次于工业的国民经济第二支柱产业,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现在的农业也在向着现代化转型,农产品在注重产量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安全和卫生。人们更乐意接受“纯天然”产品。随着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农业也变得更加机械化,现代化。

二、电子商务的现状

近年恚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人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营销、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关注程度在迅速上升。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为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新形式的农业电子商务,现在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密切关注。虽然如此,但因其发展变化太快,导致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目前,国内专家学者从事农业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及模式研究的人员,相对于其它学科还是很少的。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再者因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需要新鲜事物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的商业形式已经成为主流,农业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推动,而电子商务在移动客户端的市场更为广阔。在全国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以农产品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农产品包括其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产销量等方面一的公布与收集工作。其具有交易虚拟化、销售效率高成本低、交易过程透明化的特点。对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来说,好比是它的贵人一般,是它的一项有力补充,农产品本身的保鲜度、季节气候等因素的限制,给电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不仅仅只是种植业生产的产品,还包括养殖业、林业、水产业生产加工的产品,这些都是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主体。在1990年左右,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越来越发达,一系列优越的条件使得农产品与电子商务进行完美结合,其发展势头也越加迅猛。首先,农产品行业容量大,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大国,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其次,我国大部分还采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

三、安徽省各类农产品相关数据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省2010年至2015年的谷物、豆类、油料、糖料、蔬菜、园果水果产量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农产品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2013年至2015年以后产量有较大的上升幅度。

由安徽省2011年-2016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趋势图可以看出,安徽省用于国内贸易的农产品零售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2012年-2015年上升幅度较大,这反映了在2012年以后安徽农产品输出量开始迅速增加,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电子商务在安徽省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由图可知,在2012年以前,安徽省农产品市场国内贸易的出口量较少。这是因为在2000年-2009年电子商务还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时期,直到2012年电子商务进入成熟期以后,安徽省农产品市场才进行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最后,得益于电子商务,农产品对国内其他省份的出口额也开始大幅度增加。

四、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小型互联网用户的比例居多

据统计安徽省2014年农村地区人口30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0%以上。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安徽总网民数只有2225万人,网络的普及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在同样的区域里面,城市人口中网民的比例也要比农村网民要多,越向农村地区发展,网民的数量越少。甚至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一些农民根本不会使用电脑,更谈不上使用互联网,这样就造成农村、城市信息的不对称。只有解决了农村互联网基础建设这个问题,电子商务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方便。

2.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还是“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低质量的生产经营模式市场,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农民分散化、产能低、市场集中化程度不高,这对形成紧凑有序的质量标准体系产生了不小的阻碍作用。因此,电商无法向百分百消费者提供质精价优的统一化产品,相比于传统销售模式客户与自己所要选购产品面对面这一优势而言,在建立起标准化的产品筛选体系和获得大部分消费者的信任之前,这一局面短期内将无法改变,这必然会流失一大部分对产品质量挑剔的消费者。

3.农民缺乏网络知识,电子商务概念滞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村地区基本消除了文盲,但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那些不懂得运动互联网的农民们已然成为了这个新时期社会的文盲。因此,互联网的普及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农民基本能够掌握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懂得使用互联网终端设备。若是安徽省响应国家号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话,则必然要改变农民目前的这种状态,否则安徽的电子商务很难发展起来。

五、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1.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参与

政府可以运用宏观调控、控制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更多运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降低上网费用,来刺激消费;可以通过以资金或优惠政策支持研发活动,提高电子商务技术水平。

互联网交易面临的问题就是信任的问题,农产品的消费面对网络平台的供应商,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规模农户或个体农户来说,无法知晓对方提供的农产品的真实情况。这样会导致电子商务中的买卖双方在农产品的信息上的不对称,对同一农产品间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影响交易的达成。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由国家相关的部门针对农产品的类别,品质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标准实施,这样就解决了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交易的农产品贴上标签,根据产品的标签,可以追溯到农产品的产原地,这样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了解所购买商品的信息,便于交易的达成。

2.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技能人员,发展农业贸易促进机构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虽然已有一小部分农村用户知道电子商务,并主动参与其中,但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对网络知识的认知、接受和应用能力仍普遍低下。另外,电子商务建设投资资金大,周期循环长、维护较为频繁,导致他们怀疑电子商务能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想搞好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定要发展好的。

一方面针对农村地区一些文化程度相对高的地区,其相对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高。因此首先对他们开展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培训好了以后让这些人进一步带动其他人。另一方面也还是通过政府政策,鼓励一些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深入到农村,帮助农户们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3.培训在线交易用户组和农产品消费市场?

o2o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主要服务农产品提供者所在当地,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进行实现。在网站的推广方面,开展多种多样的线下活动,在各地开展各种地推广活动,还可以通过线上的各种资源,如网络促销、微信营销的方式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具体方式:首先,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分发传单等方式对电子商务宣传和培训,让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二是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在农村率先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电子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动农村其他企业争相效仿;另外也需要利用政府部门的职权,建立农村居民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去推广电子商务,最终使得电子商务得到广泛普及,居民间电子商务的思想根深蒂固。

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事魍撑┮挡品贸易到企业电子商务的转型

加快当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类的企业首先可以在互联网上先建立自己的网页,并逐步建设成为站点,利用互联网这一公众媒介,在企业自身的网站上开展产品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和其他的农产品竞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自身各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单个农户的产品进行竞争。培养龙头企业实行一定的寡头垄断市场,通过与互联网把供应链联系在一起,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物流成本,把农产品推向到城市市场去中。

六、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广泛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而兴起,它的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安徽省农产品市场高成本,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以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安徽省实际的情况作为参考,把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落实下去,让省内的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进而相继富裕起来。而且随着农村农户们的加入,电子商务的消费群也在不断地壮大,其发展趋势也是愈来愈好。

参考文献:

[1]金敏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沈阳理工大学,2006.

[2]邓秋林.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5.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6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5-0019-03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农村地区的劣势已经开始扭转,交通、信息等方面开始与城市比肩,而在环境、人居诸多方面又具有先天的优势,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了现实可行性。从广义上理解,如果破除长期以来建立在人们头脑中的“城市”与“农村”的观念障碍,“新农村建设”相对于“经营城市”,实际上是从“经营”人口稠密地区向“经营”人口相对稀疏地区的过渡,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前,全社会日益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取决于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消亡”和农民的转业,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按照传统思路,农民的转业和农村的“消亡”需要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和吸纳,而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过分城市化后,人口有从城市向人口稀疏地区自发“逃离”的趋势。这一趋势也为我国城市的扩张所证明。因此,“三农”问题中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实现,近年来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已经奠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基础,需要从方便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四个方面考虑,所谓人流,就是打破传统的农村产业格局,多方面吸引类别最广的第三产业人才流动。所谓物流,就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方便快捷的大商品流通通道。所谓财流,就是在农村地区建立广泛的金融市场网络。所谓信息流,就是通过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使得农村地区实现与城市信息沟通的无差别化。在这一方面,通过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的不断投入,在广大农村地区,已经普遍具备了农村信息化的硬件基础,所不足的是大量的“软件”投入。

1.农村信息化的硬件发展和信息流模式

1.1农村信息化的硬件发展

我们于2002年、2005年分别在庆阳进行了农村信息化调查,200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当时在农村中已经初步建成电视、广播、电话、传呼设备为主,其他传统传媒为辅的单向或双向信息硬件网。农户依靠这一网络,可以即时接收到大量信息,但由于当时农户的电话普及率还只有12%,传呼机和手机的普及率更低,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电脑网络则是空白,所以农户即时发送交流信息的能力受到限制,整个信息硬件设施的单向特征明显。在这样的信息网之中,信息流上情下达有余,下情上达不足。

2002年,在3个县调查了250户农户,被调查农户人均年收入1678.55元。被调查的250户中有235户拥有电视,占94%;在拥有电视的农户中,还有99户安装了有线电视,占有电视农户的42.2%,农户每天平均收看电视时间为3.14小时。有30户农户安装电话,占被调查农户的12%。订阅报纸杂志的有41户农户,占被调查农户的16.4%。250户农户平均每户在信息方面的费用全年支出128元,其中有线电视平均年交费26元,报纸杂志年订阅费18元,电话费年支出平均每户84元。

2005年又在1市2县对400户农户信息化建设进行调查。这次调查中,被调查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98.16元。394户家庭有电视,占98.3%,其中有262户为有线电视,占有电视户数的66.5%。有电视户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为3.81小时。订阅报刊的83户,占20.6%。197户家庭安装电话座机,占49.4%。194户拥有手机,占48.4%,16户有电脑,其中可上网3户,占1.9%。400户年户均有线电视费76.71元,订阅报刊费37.79元,电话座机费255.12元,手机费461.69元,电脑上网费50.70元,信息消费支出合计882.01元。四年期间农户的信息消费支出绝对值增长了754元,扩大了6.2倍。

以上数据表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天然就具有爆炸式扩张的趋势,这一趋势即使在农村也不例外。现在庆阳农村已经构成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话和移动电话、电脑和互联网,以及传统传媒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随着农户收入的不断增加,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

1.2农村的信息流模式

在2002年调查中,农户认为最实用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从电视获得,其次是本地市场,再次是本地农技部门和当地干部。在调查中,回答最实用信息从电视获得的有131户,占52.6%,从本地市场获得的有48户,占19.2%,从本地农技部门获得的有19户,占7.6%,从干部传达中获得的有18户,占7.0%,从报纸杂志获得的有13户,占5.2%,从广播电台获得的有10户,占4.0%,亲友口头传播的有8户,占3.4%,从外地市场获得的有1户,占0.4%,其他渠道2户,占0.8%。

在2005年的调查中,农户获得最实用信息的渠道第一是电视,有240户选择,占60%,第二是市场传播,有39户选择,占9.75%,第三是干部传达,有38户选择,占9.5%,第四是本地有关专业部门,有34户选择,占8.5%,第五是报纸杂志,有27户选择,占6.8%,第六是亲友口头传播,有13户选择,占3.4%,第七是其他,有6户选择,占1.6%,第八是电台,有3户选择,占0.8%。

跨度四年,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农村信息流传播的模式主要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通过电视网、广播、报纸、农村干部和农技部门和干部来完成上情下达,在这里电视起到了最突出的作用。

2.信息化在农村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在两次调研中,我们对不同信息载体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强度及其作用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是:

2.1不同信息载体在农村社会的地位

2.1.1电视在农村的地位

两次调查的结果,被访者获得最实用信息的渠道在2002年有52.9%的被访问农户回答是电视,在2005年59.9%的被访者回答是电视,电视的开机时间由2002年的平均每天3.1小时上升到3.8小时。这说明了在农村电视是无可争议的传媒霸主。2005年调查结果表明: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有333户,经常收看甘肃电视台的有293户,经常收看外省台的有146户,经常收看本市、县台的有237户,经常收看其他台的有63户。该结果表明,电视媒体的占有率在农村基本上是中央级、省级和本地电视三分天下。

2.1.2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在农村的地位

2002年农村信息化调查数据显示,当时安装固定电话的农户只占到12.0%,拥有手机的农户只占1%。而在2005年的调查中,安装电话的农户达到197户,拥有手机的农户达到194户,分别达到了49.4%和48.4%。在被访者回答最实用信息从哪里来时,有13户回答亲友口头传播,有39户回答市场传播,有37户回答干部传达,有34户回答本地专业部门。这些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得到的,而交流除了面对面之外,一般都是通过电话实现的。电话近年来在农村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这一速度和普及面必将使得当前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得以转变为“单向为主,双向为辅”的新模式。而这一新的模式将给农村社会带来新的深刻变化。

2.1.3传统媒体在农村的地位

在2002年调查中,250户农户中订阅报纸杂志的有41户农户,占被调查农户的16.4%。在2005年400户中订阅报刊的83户,占20.6%。这一数据证明,尽管当前农村信息化日新月异,传统的报纸杂志地位受到挑战,但农户订阅报刊户的比例在稳步增加。这说明随着农村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报刊杂志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媒,在广大农村依然有其发展扩大的天地。

调查发现,报刊订户中被访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2户,占同类别户的70.6%,高中及中专文化有38户,占同类别户的45.2%,初中文化有28户,占同类别户的15%,小学文化有5户,占同类别户的4.8%。从这一组数据看出,文化程度越高,订报比例就越大,并且这一比例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

2.2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为了了解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对农户最关心的信息进行了调研分析。

2.2.12002~2005年农户的信息关注点和关注度变化情况

在2002年调查中,排列了13大类信息需求,被访者就其是否关心进行了多项选择回答。这13大类信息是:国家政策、国内外时事、农副产品和农资市场行情、其他商品市场行情、劳务市场用工招聘、农业科技、气象、民主与法制、文化娱乐、体育、财经证券、广告、其他信息。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2005年调查中,同样排列了13大类信息需求,被访者就其是否关心进行了多项选择回答。这13大类信息是:国家政策、国内外时事、农副产品和农资市场行情、其他商品市场行情、劳务市场用工招聘、教育招生培训信息、农业科技知识、天气预报、法律知识、文化娱乐、体育消息、广告、其他信息。回答结果见下表:

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可以发现:由于农户收入的提高,农村信息网的爆炸式发展,农户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户对各类信息的关注度大大提高。这使得所谓的“农民”在观念上更加趋近于城市的“市民”,城乡差别在缩小。农户对农副产品和农资市场行情的关心程度提高了43个百分点,农户对国家政策的关心程度提高了82.7个百分点,农户对其他商品市场行情的关心提高了36.2个百分点,农户对农科知识的关心程度提高了42.8个百分点,农户对法律知识的关心程度提高了47.3个百分点,农户对劳务市场用工招聘的关心程度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农户对教育招生培训信息的关心程度达到了13.1%,即便是天气预报,农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29.6个百分点。

2.2.2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2002~2005年三年间,农民对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农副产品和农资市场及其他商品市场行情、农业科技知识、用工招聘和教育培训、天气预报等方面的信息关注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变化和进步,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①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那种偏远封闭的状况,提高了农民阶层信息获取能力,广大农民基本上能够做到“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农民具备了和外界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

②农村城镇化的基础更加坚实。由于具备了信息双向沟通的平等条件,过去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民已经具备了就地转化为“市民”的一个重要条件,加之近年来通过农村地区交通的改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交流,使得农村从信息流、物流、人流和财流等四个方面夯实了与城镇相互融合的基础。

③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素质。电视这一信息载体在农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方式,它的信息传播功能和大众娱乐功能,使农民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获取了大量的有用的信息和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电视受众广泛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农民群体施加影响的高覆盖率,这对于提高农民阶层总体素质、实现向新型农民转变有着深远意义。

④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农民通过获取有关农业科技知识、农副产品和农资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增强了农业生产和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预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特别是劳务用工信息的获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提供了可能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农副产品市场供给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农民生产产品的种类和生产意愿更加趋同,农业生产的规模得以扩大;而市场对深加工农副产品的强烈需求,刺激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⑤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使信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双向传播成为现实,农村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闲逸恬静的田园风光,通过信息通道的传播,对城市人群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随着大量外来人群的涌入,餐饮娱乐、旅游服务、民俗产品和土特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第三产业在农村得到了迅速发展。

⑥天气预报、自然灾害预报等信息的传播,对于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防灾减灾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3.以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要抓好物质层面的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二是要抓好精神层面的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次调查结果表明,信息化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农村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和加强农村社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3.1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平台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当前农村信息平台建设中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亟须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平台的信息处理能力。一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进行互联网建设,提高这些地区农村的电脑普及率,使先进的互联网传播触角向农村社会延伸;二是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提高电视传媒这一深受农村群众欢迎的信息载体在农村的覆盖率;三是推进农话改造、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电话的普及率。通过加大建设投入,逐步在农村搭建起多种载体并存的高效信息平台。

3.2提高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

信息者应根据有利农村生产、丰富农民生活的原则,根据农民的信息需求,做好信息和传播,特别是要做好农民关注的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农副产品和农资市场及其它商品市场行情、农业科技知识、用工招聘和教育培训、天气预报和灾害预报等方面的信息,使信息更好地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7

这些电商的秘密就隐藏在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大数据”中。

“未来制造业的最大能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如此形容“数据”的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做淘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零售的数据和制造业的数据;做蚂蚁金服的目的是建立信用体系;做物流不是为了送包裹,而是这些数据合在一起,“电脑会比你更了解你”。与此同时,产业的发展也正在从it时代走向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Dt时代。

而在阿里巴巴内部,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构成的阿里巴巴互联网商业生态圈,也正是阿里研究院所扎根的“土壤”。

具体而言,阿里巴巴平台的所有海量数据来自于数百万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以及数亿消费者,阿里研究院通过对他们的商务活动和消费行为等进行研究分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乃至宏观经济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而随着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不断拓展和延伸,阿里巴巴的数据资源一定程度上将能够有效补充传统经济指标在衡量经济冷暖方面存在的滞后性,帮助政府更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微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从it到Dt

不同于一些企业以技术研究为导向的研究院,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宋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阿里研究院定位于面向研究者和智库机构,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未来研究(如信息经济)、微观层面上的模式创新研究(如C2B模式、云端制组织模式)、中观层面上的产业互联网化研究(如电商物流、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等)、宏观层面上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互动研究(如互联网与就业、消费、进出口等)、互联网治理研究(如网规、电商立法)等。

具体到数据领域,就是在阿里巴巴互联网商业生态基础上,从企业数据、就业数据、消费数据、商品数据和区域数据等入手,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建模,开发若干数据产品与服务。

例如,将互联网数据与宏观经济统计标准对接的互联网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包括了中国城市分级标准;网络消费结构分类标准;网上商品与服务分类标准等。

而按经济主题划分的经济信息统计数据库则包括商品信息统计数据库;网购用户消费信息统计数据库;小企业与就业统计数据库;区域经济统计数据库。

还有反映电商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阿里巴巴互联网经济系列指数。其中包括反映网民消费意愿的阿里巴巴消费者信心指数aCCi、反映网购商品价格走势的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和固定篮子的网购核心价格指数aSpi-core、反映网店经营状态的阿里巴巴小企业活跃度指数aBai、反映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等等。其中,现有aSpi按月呈报给国家统计局。

而面向地方政府决策与分析部门的数据产品“阿里经济云图”,则将分阶段地推出地方经济总览、全景分析、监测预警以及知识服务等功能。宋斐告诉记者,其数据可覆盖全国各省、市、区县各级行政单位,地方政府用户经过授权后,可以通过阿里经济云图看到当地在阿里巴巴平台上产生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

“借助数据可视化和多维分析功能,用户可以对当地优势产业进行挖掘、对消费趋势与结构变动进行监测、与周边地区进行对比等等。”宋斐表示,该产品未来还可以提供api服务模式,以整合更多的宏观经济数据和社会公开数据,为当地经济全貌进行画像,给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决策体系带来新的视角和工具。

数据会“说话”

对于如何利用“大数据”,马云在公司内部演讲中曾提到:“未来几年内,要把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其中,后半句话可以理解为,让阿里巴巴各项业务所产生、积累的大数据来丰富阿里的生态,同时让生态蕴含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再反哺生态,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循环逻辑。

宋斐对记者举例称,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已获得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牌照批准筹备,未来将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交易及行为数据,如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等信息,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这些信用评估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对用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做出结论,继而为用户提供快速授信及现金分期服务。本质上来说,“芝麻信用”是一套征信系统,该系统收集来自政府、金融系统的数据,还会充分分析用户在淘宝、支付宝等平台的行为记录。

再如,对于如火如荼的农村电商领域,阿里研究院从2010年就已开始对“沙集模式”个案进行研究,后续一系列基于数据和案例调研所驱动的农村电商研究成果,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推动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助力作用。到2014年底,全国已经涌现了212个淘宝村,而阿里巴巴也在这一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在农村建立起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除了通过数据分析去助力业务外,宋斐告诉记者,有时候大数据报告可能会与传统的印象结论差异很大。

以区域电子商务为例,在阿里研究院的2014年中国电商百强县排行榜中,浙江有41个县入围,福建有16个,而广东只有4个,这个结果与传统的印象相差比较大。而事实上,这是因为浙江和广东两省电商发展在地理分布、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明显不同而带来的。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8

关键词:网络;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43-01

1网络的起源

网络研究起源于过去十年美国政府资助的高性能计算科研项目。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将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大型的科研设备、通信设备、可视化设备和各种传感器等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支持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

2网络应用的几个热点问题

2.1政府上网

所谓政府上网,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络上成立一个虚拟的政府,在internet上实现政府的职能工作。政府上网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政府部门形象上网、组织机构和办事程序上网、相关政策产业信息上网、政府自己的专有信息上网。其中第四部分是每个政府机构最有特色、且能根深蒂固改变政府机关向今后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2.2电子商务

(1)什么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就是指贸易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覆盖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所有方面;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活动,它不仅指基于internet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扩大宣传、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2)电子商务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政府贸易管理的电子化,即采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和资料的处理、传递和存储;二是企业级电子商务,即企业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与供货商、用户之间的商务活动;三是电子购物,即企业通过网络为个人提供的服务及商业行为。

(3)现阶段的电子商务发展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特征是电子商务首先会在标准化商品或服务领域中获得发展,如书籍、礼品、电脑等商品或快餐、旅游和保险等服务,而服装、食品等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商品或服务领域则难以实现大规模电子商务。

第二个特征是支付系统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发达的信用卡支付系统的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经济活动中的商业信用程度密切相联。

第三个特征是网络费用构成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的电信费用只相当于使用其他商务工具费用的很小一部分,例如网上软件产品的交易成本不到电话交易成本的1/10,是传统零售方式交易成本的1/50。

(4)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有2亿多台计算机和100万个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相连,上网用户达到5亿;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2011年2月25日报告称,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网民人数将从目前的4亿多增加到7.5亿。据估计,在今后2年间,中国将新增1亿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而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人数已达3亿,手机上网在农村的发展速度将会高于电脑上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购将引领广大消费群起、成为新时代的一种趋势。2009光棍节淘宝网一天的交易量为10亿,这样的规模是空前绝后的,其优势是地面销售所无法比拟的,沃尔玛、北京王府井、易初莲花等已望尘莫及。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最引人注目的是,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商业机构间网络贸易会从1998年的156亿美元上升至1750亿美元;据世界贸易组织对电子商务发展所作的报告预测,到下个世纪,电子商务交易总值将达3000亿美元。

2.3远程教育

(1)目前远程教育的院校只有68所,经教育部批准的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其中北京18所;上海8所;东北7所;四川6所;湖北5所;陕西4所;广东3所;江苏3所;福建2所;湖南2所;山东2所;天津2所;重庆2所;安徽1所;甘肃1所;河南1所;浙江1所。

(2)农远工程。

农远工程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简称,也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指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从2003年起开展的以信息技术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试点工程。争取用四点左右的时间,使全国约11万个农村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在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建成计算机教室。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9

论文关键词:农村广告;礼俗社会;差序格局;情感诉求;理性诉求

1当前我国农村广告市场发展的现状

(1)墙体广告备受局限。

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墙体广告在农村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由于其简洁,方便,廉价等原因备受涉农广告商家的喜爱。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以及新农村建设,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措施开始对整个广告业和农村广告市场进行约束和整治,给墙体广告戴上了紧箍咒。

(2)电视虽成主流媒体,电视广告却受众不足。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普及率已达95.2%,近13亿电视人口中,农村人口超过7亿,占到55%以上,形成我国电视受众的最庞大群体。收看电视节目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兰德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农村居民每周平均约有5.2天会接触电视,远高于对其他媒介的接触频率;农村电视受众平均每天用于看电视的时间休息日和工作日分别长达150.7分钟和194.8分钟,领先于萁他各类媒介。

但是,电视媒体的流行并不能说明电视广告在农村也拥有了广大的受众群体。据美兰德关于农村观众对电视广告的收看比例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电视广告的有效受众比例还不到30%,不少商家被第一个数据信息所误导,致使巨额广告费用打了水漂。

(3)纸质媒介传播力度差。

2006年下半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表明,6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以识字者总体样本计算,农村居民下降了9.6%。该研究发现,农民对报刊的阅读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媒体多元化影响。新兴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已对纸质媒体造成了严峻挑战。而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民接受声像俱佳的光电媒体,显然比报纸更加容易。

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通过对农村的调查得出以下分析,“这种乡土社会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所以,养成他们阅读报纸、杂志的习惯绝非易事”。

(4)广播、网络受众稀少。

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的有效覆盖率低,农村居民的家庭拥有接收设备仅为24%,接收数量还是很低。同时,当下一些广播节目低俗化,把小众的内容拿来和大众分享,这种针对性很差。农村广播广告70%到80%是靠医药广告,有很多广告对社会极不负责任,一些专门的广告公司在电视上做的大幅广告基本上卖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这在农民听众中形成了恶劣的影响,使得农村居民对广播广告产生了极不信任的态度。另外,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对广播的需求量越来越低也是必然的趋势。

互联网作为新生的媒介力量在农村的发展极其缓慢。据调查显示: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2005为2%,2006年为3%,而到2008年也仅有7.1%。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年龄趋于年轻化,25岁以下的比例高达61%,青少年学生网民占据较大比重,他们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的需求最大,而对网络广告的关注度极低。所以商家要想充分利用网络广告来影响广大农村受众在现阶段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2影响我国农村广告市场发展的原因

2.1文化原因——礼俗社会对农村广告市场的抑制作用

2.1.1礼俗社会的形成

《礼记》说:“别尊卑定万物,是礼制法治行矣。‘俗”字在《说文解字》里训为“习也”,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说:“土地所生,习也。”所以礼与俗,无论就其社会功能还是文化属性来说,分处于国家与民间的不同层次。社会学家费孝通经过社会调查提出中国基层社会本与礼治秩序,乡土中国是礼俗社会的见解。在礼俗社会中,儒家思想家运用“温、良、恭、俭、让”的概念作为礼的道德标准,在全国最大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使得中国人养成了中庸之道的处世性格。其节俭勤劳的价值观念成为了礼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精神分析学的观点,人们在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过程中必须依赖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使三者得以协调,拥有良好的文化和素养能更多的抑制本我冲动的发生,有效地说服自我以道德目的替代现实目的并力求完美。但是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不是约束本我的唯一有效的方式。

超我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运载工具。在传统文化浓厚的农村,农民受到更多社会礼节俗和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在这种大的礼俗环境下,农村居民的大部分行为是受道德控制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受到社会礼俗和社会规范的约束,这种礼俗和规范能有效压制本我冲动性需要的发生,使得其消费行为较为理智,尽管这种理智是低水平的。同时,农村居民经济水平低、消费观念落后会使得其消费行为慎重、保守。

2.1.2礼俗社会作用的发挥

我们分析得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慎重、保守、理智。农村居民观念保守导致消费保守自不必说。由于农村居民经济水平低,所以把每次的消费都作为一次冒险,在消费中自然慎之又慎,将这种风险降为最低。

农村居民由于受到农村礼俗和规范的有效抑制,其处事行为较为理智,加之以中庸之道的性格使得他们不断实行自我约束,而并不随一时一己的情绪贸然采取行动。另外在落后或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的不对称尤为严重,所以,他们对待广告的聪明选择就只有逃避了。

2.2社会原因——差序格局对农村广告传播的阻碍作用

2.2.1差序格局的形成背景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新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

笔者在农村生长二十几年,对农村这种格局有深刻体会。认为这种差序格局的形成有以下几种因素:

(1)血缘;(2)地缘;(3)经济水平;(4)政治地位;(5)知识文化水平。

圈子的大小和上述因素的大小强弱是成正比的。血缘组织越大,圈子就越大,其属性规则以伦理辈分为基础。地缘越是接近就越易形成差序圈子。而经济水平和政治地位的高低是圈子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它象征着权力支配的大小。而文化知识则是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又普遍渴求的。圈子的形成可能是一二种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2.2差序格局的作用

由于广告商的王婆卖瓜之嫌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使得农村消费者不断逃避广告。其实单纯的逃避广告也不至于使商家束手无策。令其头痛的是,在农村消费者逃避广告之后面对需求信息的收集却有了更好的受助方法。那就是差序格局为其提供的便利。

差序格局的中心人物一般有着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势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圈内人员的敬慕和向往。晕轮效应使得他们依然认为其在产品信息方面同样有着良好的判断力和收索识别的能力。尤其在这种具有明显差序的农村社会圈子里面,攀上心理以及群体规范带来的压力,加之以个体能力的有限性,他们不敢与群体脱离,总是努力保持和群体领袖及成员意见的一致。努力得到群体人员的认可,不至于使自己被拒绝于圈子之外而孤立无援。

3应对农村广告市场运行现状的对策

3.1树立大广告意识.广告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广告传播渠道和手段在农村市场并非理想,针对农村广告的特殊性,要转变观念和方法,树立大广告意识。所谓大广告意识着重于广告传播手段和体现方法的多元化,突破传统渠道和手段的限制。目标是达到商品信息的有效传播,商品功能的有效理解,商品名称的有效记忆。

在农村市场上具体表现为把差序格局看成一个新的广告传播渠道。通过寻找格局中的核心人物,对其施以影响,从而借以形成对该产品的从众心理和口碑效应。那么商家的目标就是要辨别找出那些最为重要的中心力量,运用20/80法则,通过20的信息受众去影响80的人群,定会受益匪浅。

3.2减少广告诉求中的情感成分.增加广告诉求的理性成分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却越拉越大,20o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乡收入差距突破万元,加之以物价水平不断攀升,致使我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所以,农村市场基本上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农村消费者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

3.3充分重视农村市场的调查研究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篇10

“在‘新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将日趋突出,有效支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在2013中国it市场年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指出此次大会的主题:服务“四化”同步发展,推进it融合创新。

2月26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中国it市场年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会在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以及来自Sap、浪潮、用友、iBm、东软等企业的高层对我国“新四化”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与探讨,政府官员、知名学者、企业领袖、it用户和媒体记者等1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

“新四化”同步发展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处在信息革命即将进入高潮的时期。ipv6、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一系列技术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把握住商机——如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能很好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失去机会。”成思危断言。

找到“新四化”内在契合点,激发“新四化”内在驱动力,是实现“新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实际上,党的十报告已对“新四化”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一个解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在“新四化”中,信息化是手段,是其他“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智能管理、管控一体化、节能减排等提供了支持。而从以下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正取得显著的效果。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报告,2012年工业领域it投资规模接近1800亿元,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两化融合深度推进,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工业领域的it投资将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17%。

城镇化是一个直接的载体,在“新四化”起到基础的作用。在会上,苏波强调:“把握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坚持以工业化创造供给、信息化引领提升,支撑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将对农业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手段。而这“三化”的发展势必催生巨大的信息化应用市场。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的it投资接近7800亿元。

而在农业领域,信息产业的渗透力度也越来越强。一系列农业的生产加工经营服务,都需要引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信息技术改造社会

“‘四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的重大战略部署,要继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重点是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质的提升。”苏波表示。实际上,将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当前业界热门的几个关键词,如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等。这些应用领域正是此次大会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定程度上,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的直接产物。通过提供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持续的、智能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科学的、严谨的线上管理流程,信息化达到推动城镇化的目标。

信息技术正让城市越来越智能。赛迪顾问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50多个城市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智慧城市,有150个城市正计划推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2014年我国将迎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比例将超过17.5%。苏波在会上提及的“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应用,协调推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和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成思危认为,信息产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智能交通,交通领域如何运用新技术提高车辆行驶管理效率,保障交通通畅。比如医疗信息化,很多人从外地千里迢迢到北京看病,有时候彻夜不眠只为能挂上号。如果建立一个医疗网,患者就可以不用亲自到医院也能挂号,外地的病人到北京看病,也可以先在外地挂号。比如远程教育。给小学生发放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让学生们在网上也能接受教育。

不仅仅在城市,信息技术也在慢慢改变农村。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未来将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网络和电视,这是目前正在推进的事情,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

信息化给城市带来另一个改变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很快。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2012年电子商务规模增长60%,淘宝网和天猫的销售额就突破一万亿元。”成思危表示。而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未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农业遥感器等领域都会得到发展,预计未来三年,农业电子商务规模将实现超过23%的年均增长。

推进it融合创新

“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2013年乃至更长时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创新发展,其科技成果也在快速融入生产、生活之中,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成思危表示。

在当前热门应用(如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等)中,我们看到并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多个技术共同驱动。“一方面,技术突破和产业融合拓展了it创新发展空间,it领域间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创新要素的跨国、跨区域流动,it创新资源整合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并将进一步推动it产业融合。”罗文表示。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云计算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在云计算应用建设如火如荼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开始意识到,平台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因此不少系统集成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硬件基础设施提供商纷纷加入平台竞争中。产业链上的企业在业务上开始相互渗透。

和云计算类似,物联网也遵循从技术、产品到平台,再到商业模式这样一个创新的曲线。随着3G网络不断升级,4G网络试运行,一批专注于行业应用的物联网服务开始涌现,目前这些服务多集中在智能交通领域等。物联网应用范围从农业到工业生产,再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这让其成为在“新四化”同步发展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希望从海量数据中得到自己想要信息,这一需求驱动大数据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大数据的价值在电子商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淘宝网对其网站的上万中小商户提供付费的服务,商户能够在淘宝网上查询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哪些商品在热卖,这些查询还可以以区域、行业、产品类型为关键词。

技术发展让融合成为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融合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而在这几大技术融合的背后,是各种网络基础设施的融合。苏波表示:“积极发展宽带接入、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带动网络支付、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网络文化、数字家庭等信息服务,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带动。加快实施

‘宽带中国’工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性布局,充分发挥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it融合创新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在“十二五”规划深化发展的2013年,转变创新思维成为企业破局关键。

“新四化”同步发展让信息产业的市场空间更大,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概念、新市场开始兴起,由于这些领域涉及的技术面更广,产品线更长,应用范围更宽,因此需要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更加紧密协作,构建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新四化’要求产业链上的企业在业务上互相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不同企业扮演不同的角色,企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继而开展合作。面对‘新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产业链上的企业需要共同营造创新的生产环境,推动it融合创新。”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表示。

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共同合作才能实现产业共荣,而在合作之中,企业竞争也是不可避免。“在产业生态圈中,每个企业都在避免被淘汰。it产业创新有自己的规律,都是遵循从技术、产品到应用、平台、标准,再到商业模式的过程。企业首先要把握住产业发展脉搏,在每一个竞争的环节,能够提前布局,采取相应妥善的策略。其次要适应平台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占据主导地位的平台中去。再次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如果企业能够进入行业研发核心体系,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延展就会顺利得多。最后要把握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出现一系列的市场机遇,这种市场机遇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推动作用。”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袁谊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