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行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4:18

双碳行动方案篇1

关键词:森林碳汇;外汇管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9-0019-03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森林碳汇功能日益受到重视。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欧美各国已将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作为未来30-50年可行性高、成本较低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当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政府正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做着不懈努力。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碳汇能力,是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森林碳汇交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将发生越来越多的森林碳汇交易,这必将涉及跨境资金的流动。美国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及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美国森林碳汇交易机制

(一)建立集中碳汇交易市场机制

这类市场一般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汇信用项目交易市场。目前,美国已成立多家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构,其中从事森林碳汇信用交易的机构主要有4个:一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二是加州气候行动登记所:三是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倡议:四是国家自愿申报温室气体排放计划。其中。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影响最为显著。交易时,森林业主经营的碳汇项目要经美国森林碳汇认证机构认证,并获得政府颁发森林碳汇交易许可证或碳汇信用项目注册登记证后才能向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

(二)建立森林碳汇风险保障机制

目前,美国建立了以下四方面的森林碳汇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发展森林碳汇保险市场。开设自然灾害、病虫灾害、政治及政策以及远期风险保险等保险品种。二是设立森林碳汇期货商品,为森林碳汇交易双方提供套期保值交易业务,减少碳汇价格风险损失。三是建立森林碳汇提供者互助基金,以互助形式分散个别森林碳汇提供者的土地价格风险和政治、政策风险。四是建立证券化交易的森林碳汇市场,让市场制度和规则清晰化、标准化、减少不确定性,提高森林碳汇交易商品的流动性,最大限度节约交易成本,降低风险损失。

(三)建立森林碳汇交易中介服务机制

主要包括相关独立认证和监测(检测)机构、独立资产评估机构、独立审计机构、相关机构等。这些机构属于营利性的独立中介机构,依法独立从事业务活动,除依法接受行业协会或行业监管部门的业务监管外,其执业活动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的干预。

(四)建立森林碳汇交易监管机制

一是美国国会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全国森林碳汇交易。二是政府设立监管部门对相关交易所、中介机构以及交易主体进行业务监管。三是设立行业协会,以加强对行业的执业指导,并协助政府监管部门工作。

二、美国森林碳汇交易实践

(一)政府出台政策。激活森林碳汇交易市场

如对森林业主主动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实施减免财产税的政策,鼓励其积极参与销售碳信用:对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实施强制分配排放指标政策,促使其积极获取碳信用。

(二)交易所搭建交易平台,推动森林碳汇交易

政府主要负责制定规则和监督管理,而排放权价格制定、买卖等具体交易,更多地依靠市场本身去完成。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美国碳信用的初级商品交易市场,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地区唯一的碳汇交易所,该交易所交易系统有三个组成部分,

1.交易系统。该系统用于交易所注册用户通过网上执行交易,其最大特征是价格公开透明。该系统还能阻止匿名交易和通过私人谈判达成的双方交易。

2.清算和结算系统。该系统每天从交易平台得到所有交易活动的信息,从而处理所有交易活动,并把每天和每月的交易传递给会员。

3.注册系统。用于记录和确定会员减排量和交易的碳金融工具。

(三)森林业主参与碳汇交易方法

1.明确森林业主经营的森林碳汇项目。美国规定森林土地所有者必须经营造林方案、森林可持续管理方案、生产长存木材制品方案等三种森林碳汇项目其中一项,方可参与碳信用交易。

一是造林方案。所需土地必须是在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土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该方案是基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提供的碳累计表,被森林业主们用于计算造林方案的碳汇。在合同期间,无论树木稀疏,还是砍伐都是允许的,除非土地所有者在树木稀疏之前就选择可持续地管理森林。目前,植树造林是美国森林业主经营最多的森林碳汇项目。

二是森林可持续管理方案。包括已被第三方认证为可持续管理的现有的林地。在合同期内,碳储量的增长必须超过树木稀疏、砍伐或者死亡导致的碳移除,即森林业主最后赚取的碳信用额等于可持续管理森林产生的碳信用额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碳移除,加上用于生产长存木制品的碳信用额。在美国,管理森林的方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是生产长存木材制品方案。此方案下,碳信用额是基于对该木材制品使用的预期或堆填100年后的碳汇来计算的。例如,用于单户住宅建筑或家具的松木或硬木锯材都是长存产品,比用于纸张或托盘的纸浆用木材将获得更多的碳信用额。

2确认森林业主森林碳信用额。碳信用是碳汇的市场用语。由公吨等值(mte)来计量。通过计算森林容积,可将其转换为碳交易的重量。当树木成长时,参与碳信用交易的森林业主可以赚取和销售碳信用。通过计算机模型,土地的生产力和增长率以及林段的碳汇都能做调整,对可赚取的碳信用额进行测算。如,大部分的落叶(硬木)地区的森林每年每英亩碳汇不少于2吨。

3.森林碳汇交易的具体流程。美国参与交易的商业实体大部分是大公司或其他煤、天然气或石油的化石燃料的厂商。当参与企业达不到减排目标,就必须从其他个体(超额完成减排目标)或是从碳汇项目,购买碳信用额度,“抵消”超额的排污指标。而森林业主由认证机构认证后进入碳汇交易市场,通过碳聚合者出售碳信用给这些实体。信用额则由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注册的企业实体(大型)或碳聚合者(小型)来交易。

三、对我国外汇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我国开展森林碳汇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好。我国政府于2001年启动了全球碳汇项目,对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及其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自2003年底,国家林业局针对气候谈判出现的新进展,成立了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国内推行碳汇项目试点和研究与日俱增。2007年,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强

调,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等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积极搭建碳汇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实施全球第1个CDm森林碳汇项目和多个森林碳汇试点项目。由国家林业局与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签署的中国第1个森林碳汇项目落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双方约定,在第1个5年有效期内,意大利投资153万美元,在敖汉旗荒沙地造林3000km2,项目产生的可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将归意大利所有,通过该项目碳汇交易筹集了生态补偿资金,减轻财政补偿公益林的压力。

随着森林碳汇交易的发展,我国将发生越来越多的森林碳汇交易,这必将涉及跨境资金的流动。作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应从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以及引导外汇指定银行等三个方面针对涉及跨境资本流动的森林碳汇交易做出相应对策。

(一)制定规范和鼓励森林碳汇交易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

在“五个转变”的指导思想下,外汇管理部门应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立足科学监测,增强服务意识,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规范和鼓励我国森林碳汇交易中涉外交易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首先,规范不同类型的森林碳汇交易在国际收支申报中的类别归属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由于其涉及国内接受国外提供的技术援助等情况,应属服务贸易项下的其他商业服务:碳汇信用项目交易,不论是境内机构或个人在国内交易平台上与国外交易者交易还是在国外交易平台上与国外交易者进行交易,均是建立在排放权基础上的交易,应属资本项目项下的其他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转让。其次,在明确不同类型的森林碳汇交易的国际收支申报类别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不同的政策优惠措施。若是碳排放权交易,可针对现行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在收结汇和售付汇上适当放宽事前审核:若是碳汇信用项目交易,针对现行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做适当调整。此外,针对个人进行森林碳汇交易的,可适当放宽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个人收结汇的限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实体和企业、个人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开展森林碳汇交易。

(二)建立和完善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机制

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共同合作,建立和完善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机制。一是建立我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机制,搭建交易平台,如通过人民银行碳金融试点平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进行森林碳信用的交易。二是建立我国森林碳汇交易风险保障机制、中介服务和监管机制。通过发展森林碳汇保险项目、森林碳汇期货产品、建立证券化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等方式建立森林碳汇交易风险保障机制,降低碳汇交易风险。积极创建我国森林碳汇认证、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设立全国性的森林碳汇交易监管机构,加强对交易市场、交易行为、中介服务等的监管,规范森林碳汇交易。

双碳行动方案篇2

关键词: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现象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教材中也没有要求做这个实验,只是让学生把它与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做对比,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反应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反应现象没有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反应的原理和方程式更是容易弄错,因而成为各类考试的常客。对于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进一步论证?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到底有没有发生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本课题来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从而突破了教学上的盲点和难点。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知识,了解碱的化学性质,对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做初步了解。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之前我们做过很多化学实验,看过很多不同的实验现象:如固体溶解,产生气泡,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对于明显现象立即可以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只能借助于设计实验来验证是否发生了反应。学习了很多的物质性质,要利用它来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前面的学习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知道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联想物理学有关压强变化的知识,师生共同完成了以下实验方案的设计,简述如下:

1.塑料瓶变瘪方案

仪器与药品:塑料瓶、水、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步骤:常采用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相同材质的塑料瓶,在两个塑料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

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的瓶子变瘪程度明显,与水反应的现象不是很明显。

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2.瓶吞鸡蛋方案

仪器与药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烧杯,煮熟脱壳的鸡蛋。

步骤: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煮熟的鸡蛋塞住瓶口,观察现象。

现象:发现鸡蛋被集气瓶给吞进瓶内。

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喷泉实验方案

仪器与药品:圆底烧瓶、注射器、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弹簧夹、烧杯、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步骤:在烧瓶中集满二氧化碳,并用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塞住瓶口,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酚酞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将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压入烧瓶中并振荡烧瓶。

现象:将烧瓶倒置,打开弹簧夹,看到喷泉实验。将烧瓶正置,看到倒吸现象。

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分析与讨论:

第一个方案,座位稍远的学生或观察力差的学生不易独立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对的量化程度不够,没有在同一平面进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疑惑,增强了学生积极去完善本方案的动力。

第二、三个方案,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现象更加鲜活,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力更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疑点,突破难点,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气压变小,反应物减少,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科学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仪器易得,都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装置和操作简单,做成成套装置,可长期使用。

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以点带面,用一个探究问题带动了许多知识的巩固和综合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等。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思维、迁移运用,真正做到物m其用,一举多得。通过知识牵引做到实验创新,从而做到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思维活跃发散,设计出了许多精彩的实验方案。这一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李琼.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

双碳行动方案篇3

一、制作

1.零件切割。

笔者先在网上找到“阿童木”动漫人物图片(图2),选定合适的造型后用CaD软件绘出模型工作图(详见本期赠送图纸)。再按不同材料分类编排好各个零部件(Kt板与层板),然后用激光切割机切割(图3、图4)。若没有激光机,可将图纸按比例放大到1∶1,再用美工刀手工切出各个零部件。

2.涂装美化。

美化方式分为喷绘、印刷、喷漆及手绘4种,笔者选择了喷漆,主要是因为这款“阿童木”涂装方案简单,采用喷漆成本低廉,而且更适于单件模型的处理。当然,有美术功底的模友可选择手绘方式。

喷漆的具体步骤如下:先用CaD软件绘出“阿童木”头部、脸部及躯干涂装方案线条图;再将合适尺寸的即时贴纸(广告店有售)放入激光机切割出各部分图形;然后把切好的即时贴贴到需要美化的Kt板零部件上,撕掉需要喷漆部位的贴纸,并喷上相应颜色的油漆(图5)。喷漆时要注意,头几道漆要薄,若喷涂过厚油漆会腐蚀Kt板。待油漆干透后,将多余的即时贴撕掉,Kt板机体美化即完成(图6)。为突出质感,层板上的所有小部件均喷成黑色(图7)。

3.整机组装。

模型零部件使用热熔胶与快干胶粘接,粘贴时要在平整的工作台上进行,防止机体变形扭曲。

(1)组装模型腰部铰链,将“躯干”中板与“双腿”底板进行铰接。分别将4对腰部铰链零件插入“躯干”中板与“双腿”底板的插槽内暂时固定(图8、图9),待用直径5mm的碳管插入4个铰链孔内定好位后再涂胶粘牢(图10、图11)。两端碳管各留5mm,并用一小段硅胶管锁住,防止飞行中脱落。

(2)组装“手臂”与“躯干”背部。先用刀沿“手臂”轴线切槽,竖着插入碳片粘接,以增加“手臂”强度(图12)。再将“手臂”铰链及舵角零件插入“手臂”上的两个槽内(图13)。先不粘合,待将碳管插入层板铰链孔内定好位后再粘接(图14)。

假组“手臂”与“躯干”背板,两临边留出适当缝隙保证“手臂”能自由活动(图15)。碳管在“躯干”背板定好位后,将3个背部加强筋粘在背板上(图16)。之后将碳管插入“手臂”铰链孔,将“躯干”与两个“手臂”连接。碳管两端各留5mm,同样用硅胶管锁住两端。为保证背板肩部强度,再加一根直径5mm碳管加强(图17)。

(3)组装“双腿”。先用快干胶将“双腿”摇臂零件组装粘牢,再将其粘在“双腿”侧板上(图18、图19)。“阿童木”的“双腿”与头部均为十字交叉形部件,故也将“双腿”侧板与底板按十字交叉插接然后粘牢(图20)。

(4)结构总装。先将“躯干”背板与两侧板假组定位,再将“躯干”中板、腹板与侧板组装粘牢(图21~图23)。注意,“躯干”背板要待电机装好后再与侧板粘接。

二、设备安装

电机装在“躯干”中部的空腔内,略靠近头部。这样既安全,又不会因外露的螺旋桨而影响整机像真度(图24)。根据整机重心的需要,接收机、电调与电池靠前安装,并分别固定在机头背面两侧(图25、图26)。

虽然是一款样式独特的模型,但遥控“阿童木”的控制原理却与常规模型类似:两个“手臂”既能提供升力,而且可作为副翼舵面控制模型的横滚;“双腿”则能通过混控实现升降舵与方向舵的作用,控制模型的俯仰与方向,类似“V”尾混控。

模型肩部的两个副翼舵机粘接在“躯干”背板与侧板拐角处,通过连杆与“手臂”上的舵角连接控制其偏转(图27)。“双腿”控制舵机装在“躯干”侧板的舵机座上,通过连杆与长摇臂连接以增加行程和舵量。连杆与舵角连接处加装了球头,以防大舵量时连杆与舵角连接处被卡住(图28)。

三、试飞

双碳行动方案篇4

关键词:对话教学;提问;有效性

在化学教学中我发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偏向化学知识的灌输,甚至“赶课”,以求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大练兵”(模拟考试)。这是一种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用的“杀鸡取卵”式的教学方式。中学化学教师尽管对其弊害心知肚明,但是受制于中、高考制度仍不得已而为之。众所周知,中学化学知识较为繁琐凌乱,许多化学用语需要以强记为基础,因此,化学常常被称为“第二外语”,这也就不难理解自主学习意识较弱的学生因为在化学学习上遇到重重困难而出现厌倦情绪和抗拒心理。对话教学就是在新课改形势下,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改变以往老师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某一个知识。

一、何谓对话

“对话”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交流方式的行为,“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教学关系,它以参与者持续的话语投入为特征,并由互动和反思的整合所构成。其特征是:对话是一种交互主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教学关系,而非教学要素间的机械连接;对话是所有参与者对共同面对的问题或课题的探究、质疑、解释、评论、重新思考等“话语投入”行为,而非把外部确定无疑的知识或规范内化;对话是贯彻始终的、持续进行的言语互动,而非偶尔为之的问答行为;对话把参与者个体的反思和所有参与者彼此间的互动融为一体,而非将二者割裂开来,使“反思”走向孤独、“互动”沦为盲从。因此,在对话教学中,不是直接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思考,去亲自发现真理。最关键的是凭借正确有效的提问去刺激对方思考。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在质疑中、实验探究中获得知识,不能一味地灌输,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

言堂”。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很希望课堂能成为活跃的对话式课堂、有趣的探究式课堂。学生也很希望教师和自己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关系。

教学案例:“质量真的不守恒吗?”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师:实验现象如何?符合你们的猜想吗?

生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质量减轻,是由于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生2:如果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起来,同生成物一起称量,天平是不是就平衡了呢?

师:理论上是,那怎样改进实验呢?

学生开始设计,将书上实验用的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并系上气球,重新实验,却惊讶地发现实验物反应后质量还是变轻了!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自然想到了气体的浮力。

学生实验:镁条燃烧实验。

生:我们所做的实验结果都是增大的,但前面的同学做出的结果是不变的。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结果?

生:我们组的结果是减小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讨论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变大、不变、变小的三种情况呢?

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分析。

生1:可能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燃烧所需的氧气没有称量。

生2:大家都没称,为什么结果会不同呢?

生3:可能与逸出的白烟有关系。有的逸出得多,有的逸出得少,我这坩埚钳上都沾有。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通过预设问题,进行猜想,学生探究,产生意外。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和耐心的引导,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使问题顺利解决。提出问题是化学对话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影响很大。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能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对话、共同发现、促进理解的重要手段。

二、对话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决定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好坏的因素主要有问题提得好不好,问题提出时机恰当不恰当,教师追问应变的技巧。

1.问题的准备

要做到问题提得好,首先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与任务。课堂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起始问题(导向性问题)。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一则广告“水变成高价的汽油、柴油(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等),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提出问题:这个广告可信吗?立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2)核心问题(形成性问题)。为引导学生思考、深化学生思考等而进行的发问、追问、反问、变换问题、深化问题、调节性问题以及为了组织教学活动而设置的指导语性的问题。

案例:寻找双氧水分解新催化剂的研究教学片段:

i.提出猜想与假设。生:各研究小组提出猜想归纳为: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依据是它们与二氧化锰一样,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故性质类似。师:你们的猜想有创意,若把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作为我们寻找新催化剂的突破口,如何围绕“催化剂”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Ⅱ.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生―生分组讨论,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Ⅲ.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生―生:通过讨论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我们认为:氧化铜、氧化铁是我们寻找到的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师:同学们,我祝贺你们终于发现了双氧水分解的新催化剂――氧化铜和氧化铁。真是太棒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同学们还有其他猜想和假设吗?

生1:我在图书馆查资料发现,猪肝也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把猪肝带来了。

生2:我在网上收集到,煮熟的马铃薯也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马铃薯我准备好了。

生3:我在课外书中发现,红砖粉末也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也准备了一份红砖粉末。

师:太好了!你们的视野比老师更开阔。让我们继续来验证猪肝、马铃薯、红砖粉是否可以做催化剂。

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的对话能力的人。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成为教学的一种副产品。

(3)加工性问题(评价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进而能帮助他们理解被自己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思想的问题;主要用于激励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堂内容,并建构更完善的认知操作;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答案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形成个性化的观点;

2.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的策略

提问顺序:一连串按照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或者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

案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片段:

(教师准备:烧杯、硫酸铜溶液、铁钉、托盘天平)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猜想一个问题:把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会改变吗?

生1:不会……

生2:会……

师:那究竟是什么情况呢?请同学们来操作一下。(学生操作)

师:(过了一会儿,取出铁钉)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表面出现了红色。

师:红色物质是铜,说明已经发生了反应。我们再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师:那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改变。

师:对,我们就把这情况视为质量守恒。那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这个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一起继续探究。

提问模式:发展一个核心问题的连续框架,并借此引导学生从一种认知操作转向另一种认知操作,不断进行思考,直到完成整个认知操作过程为止。

3.追问的有效性

有效的追问,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其知识的内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常见的碱的性质”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碱与指示剂的反应,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碱的化学性质呢?

(学生回答石灰水中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另一名学生板演方程式。)

师:(追问)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却始终未见石灰水变浑浊,你能猜测可能的原因吗?

师:(进一步追问)实验中,虽然看到石灰水未变浑浊,但是不断有连续的气泡冒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由此你能想象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呢?

师:(过渡)既然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那氢氧化钙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呢?教师演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产生。)

师: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其他无明显现象产生,是

否说明有反应产生呢?你能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分组讨论,气氛也变得更加沉闷,此时的场面与老师期望中的百花齐放相去甚远,他心里十分焦急,也只有自己唱独角戏了。)

在本案例中,教材安排的内容相对较少,难点是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其反应方程式,教师在突破难点时,以提问的形势来呈现,但所提问题“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未变浑浊,但是不断有连续的气泡冒出,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呢?”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我们认为,课堂追问,扩大战果这样的提问,如不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反应不积极,则是无效的,不如不问。

4.有效追问的模式

(1)重新聚焦的问题:用来调整学生的答案,使之符合核心问题或限定焦点问题的要求

如:在你的答案里,你陈述__________。我还无法确定那是如何涉及__________。因此,让我们重新考虑你的答案,注意结合这个问题,(再次提问原始问题)在你的答案里,你说__________。我有点困惑,你的答案是怎么与这个问题建立联系的。

(2)限定焦点的问题。与回答的确切性有关,它要求学生把他们的答案提炼到更高的层次。设计限定焦点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运用核心问题指定的、适当的思维操作来研究教学内容的特殊问题,其结构如下:关于(学生回答尚未涉及的特定内容或关键特征),你(思维操作)到什么?

(3)支持性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也要求学生为他们判断陈述理由。支持性问题的结构,如:关于__________,有什么让你认为__________?你怎么确定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你依据什么判断__________?

(4)重新直接询问的问题。要求学生之间开展更多的互动问题,也是生成和引出的观点更加多样化的一种方式。重新询问的问题支持高质量学生回答的所有特点,尤其是复杂性。

双碳行动方案篇5

【关键词】碳税;博弈;可行性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采取相关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环境与资源的约束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在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下,研究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非常必要,开征碳税作为一种减排途径倍受青睐,下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开征碳税的可行性。

一、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1.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与庇古税

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使资源不能有效配置。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或补贴的办法使得外部性内部化,这就是著名的庇古税。按照碳排放量或化石燃料中的碳含量征收的碳税就是一种庇古税。合理的碳税设计是将温室气体排放外部费用内部化的有效手段。

2.污染者付费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缴纳一定的费用,以使其污染行为造成的外部费用内部化。碳税就可通过价格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双重红利

用环境税来替代现行的扭曲性税收,从而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和降低超额税负、增加就业等非环境目标的双重功效,这就是所谓的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4.收入中性理论

要开征一种新税就要保持税收收入的中性。例如:基于双重红利理论,政府在增加与环境相关的税收收入的同时,同比例降低从工资所得、财产或者利润等方面的税收收入。因此开征碳税应注重多个税种和税制结构的调整。

基于以上分析开征碳税在理论上是可行性。

(二)政策支持

2006年3月,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2007年6月,国家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2007年6月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污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技术产业化示范。

2008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建设。

开征碳税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实现节能减排,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为其运行提供支持。

(三)技术保证

碳税以碳的排放量作为税基,直接按照各种能源的含碳量确定,计量比较简单,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碳税实践的丰富经验。

总之征收碳税在理论、政策、技术上都有其可行性,征收碳税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碳税的相关博弈模型

(一)企业进入博弈

1.相关分析

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征收碳税主要有以下优点:

其一,征收碳税有利于企业间公平竟争。一些企业向外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将成本转嫁给了社会,相对于无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企业不公平。通过征收碳税可以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达到企业间公平竞争的目标。

其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生产效率。征收碳税,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得排污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将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提高污染的治理能力。

其三,碳税的行政成本低于管制和许可,相对于制定标准、实施罚则来比成本较低。

2.模型构建

笔者假设企业是否进入高碳税的行业与政府是否征收碳税密切相关。设两个局中人为政府G和企业e,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全都是完全的理性人。下面构建一个企业是否进入的动态博弈模型。首先是企业选择是否进入,其次是政府对于进入的企业选择是否征税,如图1,如果局中人企业e选择不进入那么博弈结束,它可以投资其他行业并得益g3;如果企业e选择进入高碳税的行业,政府G选择不征收碳税则双方得益为(g2,0),选择征收碳税则双方得益为(g1,t)。利用逆推法,对于政府G选择征税则得益t,不征税则得益为0,因此政府G选择征税。企业e进入得益g1,不进入得益g3,因此当g1大于g3时企业选择进入,反之选择不进入。

可以看到,存在一个均衡使得政府征收碳税的同时,企业也进入了高碳行业,双方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开征碳税达到了外部成本内部化,在企业进入的博弈中是可行的。

开征碳税将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并促使部分产生Co2多的企业失去行业竞争力,最终退出该行业。未退出的企业将引进先进技术,降低Co2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更多地使用非化石燃料,如氢能和电能,也会利用更清洁的能源,如水电、核电和风电。这就促使企业不断地探索与利用非化石燃料和清洁能源,研究和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改善产业的不良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与此同时,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还能催生一批专门致力于减排的新企业,促进新行业的发展。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生产效率,加强了污染的防治。

例如,我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苏明等组成的“中国开征碳税:障碍及对策措施研究”课题组提出碳税实施初期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等实际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需要实施优惠的行业可以适度的减免税,对积极实施Co2减排并取得成效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

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征收了碳税,表1是1999年丹麦对不同企业征收碳税的政策情况,对于不同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政策,最终实现节能减排,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政府税率与企业产量的博弈

1.相关分析

碳税税率的设定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将分析是否存在最优碳税税率,使得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

2.模型构建

下面是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模型假定税率完全由政府决定,碳税在生产环节缴纳,企业(这里的企业主要指化石能源的生产、精炼、加工企业)根据产量缴纳碳税,并依据政府的税率要求决定产量。政府不仅追求较高的税率,还希望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政府效用应该是税率和产量两者的函数,即u=u(t,Q),其中t,Q分别表示税率和企业的产量。同时假设企业只关心利润最大化目标,这里假设收益是产量的函数R(Q),且企业的成本有税负成本,等于产量乘以税率再乘上一定的换算比率a,即t·Q·a;企业的其他成本假设为C且是固定的。企业的利润函数?仔=?仔(t,Q)=R(Q)-t·Q·a-C。

假设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政府来决定碳税税率,然后企业根据碳税税率决定生产产量。为了简便,假设生产产量和碳税税率都是连续且可分的,因此政府和企业都有无限种选择。这是一个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这个博弈。

第一步:先求出第二阶段企业对碳税的反应函数Q(t)。企业选择产量最大化的利润函数即:

实现最大利润需要满足条件?仔对Q的导数。?仔'(t,Q)=R'(Q)-t·a=0。R'(Q)-t·a=0的经济意义是生产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等于增加税收的边际成本(税率t),在收益函数R(Q)的图形上反应出来就是使企业取得最大利润的产量,Q*(t)对应的总收益线R(Q)上的点处的切线斜率一定等于碳税税率,如图2所示。如果做出成本线t·Q·a-C与上述切线平行,这就意味着在切点处R(Q)与t·Q·a-C之间的距离就是企业的利润达到的最大值。

第二步:回到第一步政府的选择,由于政府了解企业的决策方案,因此他完全清楚自己选择的每种税率,企业的产量是由上述的Q*(t)决定的,因而政府需解决的决策问题是t*使其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函数为:

根据政府的效用函数u=u(t,Q)做出Q和t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如图3所示,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政府的效用越高,将企业的反应函数Q*(t)画上去,那么企业的反应函数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就是政府能实现的最大效用。切点的纵坐标t*是政府要实现最大效用所必须选择的碳税税率,横坐标是企业对政府的t*的最佳反应Q*(t*)。博弈的均衡解就是[t*,Q*(t*)]。

从这个博弈过程可以看出,政府通过与企业的博弈可以制定出一个合适的税率,既避免因税率过低而造成的碳排放量过大引起环境污染,又可避免因税率过高而抑制社会生产。政府在征收碳税后,含碳量高且产量大的企业所缴纳的碳税就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会降低。因此在利润的驱使下,征收碳税可促使企业选择最合适的产量。这样就可以达到Co2减排的目的。因此从博弈的视角出发,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税率等方式引导和激励纳税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例如,我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苏明等组成的“中国开征碳税:障碍及对策措施研究”课题组提出我国可以实行定额税率,从量征收。在开始征收碳税时以低税率起步,可选择10元/吨。Co2碳税税率换算关系为:1元/吨Co2=3.03元/吨原油=1.94元/吨煤炭=2.2元/千立方米天然气=3.13元/吨柴油=2.95元/吨汽油。

表2是国外其他国家征收碳税的税率,仅以煤炭和焦炭为例。丹麦、挪威和瑞典三个国家征收碳税较早,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制定出一个合适的税率,达到Co2减排并保护环境的目标。

当然,我国开征碳税还面临着具体税率的制定,开征时机的选择,税收优惠的制定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开征碳税也可能会带来收入低的居民难以承担,企业的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协调,因此开征碳税虽然可行,但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李新春,马骁.环境污染税的博弈论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5-17.

[2]吴晓燕,有楠楠.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征碳税的相关问题探讨[J].财政监督,2010(21):67-68.

[3]邢丽.碳税国际协调的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44):40-49.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双碳行动方案篇6

一、低碳经济简析

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的经济,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低碳经济自身特点、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简析:

(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并且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二位,这意味着我国的工业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噪音排放、水污染也都处于世界排污大国的行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这一过程中的粗放型经济模式使我国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因此,低碳经济这种能够降低污染排放量并且能够增加绿化面积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就能够为我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寻找良好的出路。

(二)低碳经济自身特点。低碳经济自身特点有着鲜明的特点,通常来说低碳经济得到发展的根本动力不仅来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也来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证资源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因此,这意味着低碳经济最为主要的特点在于非常注重鲜明的绿色、低碳排放的本质、新能源的潮流、无污染的趋势。另外,在对低碳经济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特点包括了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塑造和形成一种以绿色、智能、创新、公平、合作、安全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模式。

(三)低碳经济发展方向。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这意味着其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与发展方向。一般而言低碳经济时期未来的发展方向受到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的影响,这意味着其能够在不同产业内部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与改革。如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经济产业。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和推广建筑工程积极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推进住宅产业化等。除此之外,在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此同时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适应气候变化的“多赢”局面,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二、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存在的风险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存在着许多新的风险,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规划与设计中的风险、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施工方案中的风险等内容。

(一)规划与设计中的风险。规划与设计中的风险主要是指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导致了低碳经济下的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积极性不强、规划和后期服务无法保障等缺点。除此之外,规划与设计中的风险还包括了受到利益和时间价值的变更而导致工程整体系统性经济风险的增加。另外,规划与设计中的风险还包括了投标时所设计的图量与现实情况不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事实上造成了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损失。

(二)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只能够改变工程经济管理的观念但是无法有效地改变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本质。除此之外,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还体现在其无法有效地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遭遇的成本浪费问题,并且也不能做到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则在这一情况下存在的风险必然会极大程度增加。另外,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还体现在其受到市场完全自由竞争和资源自由流动的特点的影响较深,最后必然的结果是工程投标与报价本身风险的持续增加。

(三)施工方案中的风险。施工方案中的风险首先体现在其过于重视对利益的分配而导致施工方案本身并不合理。施工方案中的风险还体现在缺乏对工程建设选址、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效用、工程建设方案持续能源化设计等内容的涉及,从而使其与低碳经济相离甚远。另外,施工方案中的风险还体现在工程建设所选节能环保材料、工程方案的污染排放及其处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方式仍有待优化。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对策进行应用就有着很高的必要性了。

三、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对策

为了更好地针对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相应的管理对策如增强规划合理性、优化招投标管理、提升施工管理水平都是必要的。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增强规划的合理性。增强规划合理性是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增强规划合理性的过程中我国有关部门应当注重制定出新风险环境保护制度,来更好地针对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和发展时期来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和部署。除此之外,在增强规划合理性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及时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且进行跟踪监测工作。另外,在增强规划合理性的过程中工程建设企业在预算和计划中不运行删除或减少环境保护的预算,但是应当对于预算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与使用,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优化招投标管理。优化招投标管理对于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优化招投标管理的过程中工程双方应当注重避免单方面的压低工程建设价格,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建设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最终使得双方都能够取得双赢利益。除此之外,在优化招投标管理的过程中建设企业也应当注重寻求自我发展渠道和生存机会。例如,可以有效地转变传统市场竞争模式,并且工程企业还可以参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低碳模式,来有效地寻求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路线的发展动力。另外,在优化招投标管理的过程中工程建设企业需要改变的是工程建设的观念,要利用现代化的低碳理念为主导,利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为主力,利用节能设计为动力来提升发展优势,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

(三)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是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在竞标与承接工程建设时就强调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工程规划与建设中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此外,在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在工程建设的环境选址、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能源可持续运用设计等环节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利用低碳经济时期比较注重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案和工程设计取得相关投标单位的信任,让工程建设企业利用改善环境的质量和增强节能减排为手段,让低碳经济工程发展具有更好的质量水平。另外,工程建设企业要把低碳节能环保思想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员工低碳节能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培训,使节能环保意识成为企业发展的理念,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可靠性与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四、结束语

双碳行动方案篇7

马上就到“而立之年”的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妈湾电力)最近却因为一笔碳排放配额置换交易意外地“火”了起来。

2017年5月23日,这家坐落于珠江口、与香港隔海相望的电力公司,用持有的碳排放配额与深圳中碳事业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碳科技)持有的CCeR实现了等量置换。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

这笔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深排所),耗时四天完成的碳排放配额置换交易规模高达68万吨,一举创下了国内单笔碳排放配额置换交易量的新纪录。

在中国即将启动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当下,如此具有标志性的碳配额置换交易自然收获了外界的颇多关注。

“这次交易的成功帮助妈湾电力实现了低成本履约,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整个碳排放交易市场。”深排所总裁助理张健成对《t望东方周刊》说。

一年前的成功尝试

其实,早在2017年1月,妈湾电力就有了做这次碳排放配额置换的想法。

“当时的考量是降低碳排放的履约成本。”妈湾电力副总经理王成告诉《t望东方周刊》。

作为一家以煤炭为基础原料的发电公司,妈湾电力在每年向社会输电70多亿度的同时,也往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高峰时每年可达800万吨,因此成为深圳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后纳入的首批控排企业。

但过去几年,妈湾电力借由一系列技术改造成功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所得配额足以负担其实际排放量,完成履约早已不成问题,如何以更低成本履约成为其着重思考的问题。

“碳排放配额置换无疑是现时政策框架鹊淖罴蜒瘛!蓖醭伤怠

妈湾电力的碳排放配额市场价值要远高于CCeR,高价卖出配额,低价买入CCeR,是最划算的交易。

当然,妈湾电力还需考量的另一个现实因素是,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在年内启动,而统一市场启动后,CCeR可能将不可再用于控排企业履约,所以想要借用CCeR履约的企业只能在今年6月前完成交易,否则将再无机会。

不过,真正让妈湾电力下定决心做此次交易的原因是,此前已有了一次成功尝试,交易的另一方正是其多年的合作伙伴――中碳科技。

中碳科技是国内最早的碳资产服务提供商北京中碳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深圳注册成立的子公司,业务涵盖CCeR开发和交易,碳排放配额核查核证、托管、质押以及控排企业综合碳资产管理等。

一年前的2016年6月,妈湾电力在2015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期限到来前,与负责其履约工作的中碳科技达成协议,双方用同样方式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了一次碳排放配额置换。

只是,相比此次的68万吨置换量,这笔交易量只有8万吨。

“当时临近履约的最后期限,时间比较紧张,并且从全国看,碳排放配额置换交易并不活跃,我们也就比较谨慎,只是想试一试。”当然,王成也说,关键还在于,中碳科技手中当时只有8万吨的CCeR指标。

但这次合作还是让妈湾电力看到了碳排放配额置换交易的无限可能,也为双方一年后的本次交易奠定了基础。

隐藏的第三方

“8万吨碳置换交易做成后,双方就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中碳科技执行董事张燕龙对《t望东方周刊》说,在年初了解到妈湾电力有再做一单碳排放配额置换交易的想法后,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7年春节前后,双方便就此事达成共识,随后开始讨论具体的交易方案。

“因为去年做得很成功,所以今年我们比较有信心,想做一笔更大的交易。”王成告诉本刊记者,双方最初商定的碳排放配额置换量为65万吨,是去年置换量的7倍。

但没多久,这一最初设定的置换量便被。

春节过后的3月,深圳市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始对域内控排企业2016年的生产数据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核查,以此为依据给每个企业分配具体的碳排放配额。

按照深圳市碳排放配额分配采用的历史强度下降法,妈湾电力每年获得的配额由其年发电量决定,发电量越大,配额越多,反之越少。据此计算,妈湾电力2016年获得的碳排放配额为680万吨。

而根据深圳市关于控排企业碳排放履约的相关规定,CCeR可以抵消的碳排放指标比例上限为10%,即企业用于履约的碳排放配额中,CCeR最多可占十个百分点。

“妈湾电力2016年获得的碳排放配额为680万吨,意味着其最大的置换量可有68万吨。”张燕龙说,在中碳科技的建议下,妈湾电力将置换量从65万吨提升到了68万吨。

而在此之前,中碳科技就已着手在深圳市场收购CCeR指标,为这笔交易做准备。

“春节前,我们就把深圳市场上所有的CCeR指标都买过来了,有100多万吨。”张燕龙说,其中最大的一笔购入量近50万吨,卖出方是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股东之一,也是此次68万吨置换交易背后隐藏的第三方参与者。

这个第三方公司只有CCeR,没有碳排放配额。因此,中碳科技从该公司购入的CCeR指标全数卖给了妈湾电力,而妈湾电力卖给中碳科技的68万吨碳排放配额中的三分之二也被该公司买走。

从这点来看,妈湾电力和上述第三方公司才是此次68万吨碳排放置换交易的真正买卖方,但因两者都是中碳科技的客户,不能直接交易,所以中碳科技在其中扮演了中介角色,转而成了实际的交易方。

一笔交易两次做

张燕龙说,交易方案设计过程中,双方讨论最多的是交易策略,耗时一个多星期,“核心问题集中在,这笔交易到底要在深排所内多长时间做完。”

妈湾电力希望能在一天内完成,这样其所承担的风险最小,成本更低,但对中碳科技来说,一天完成交易就意味着将会一次性占用几千万元账目资金,企业运营压力很大。

但此时才发现一个大问题,“只有想法根本不行,交易政策和规则都是深排所说的算,任何交易形式最终都需得到后者的认可才行。”张燕龙说,双方之后将尚未成熟的交易想法告知深排所,询问是否可行。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难题。”张健成告诉本刊记者,该所此前做的多数交易都是碳排放配额的直接买卖,碳排放配额与CCeR的置换交易做得很少,偶尔出现的也都是小额交易。

两者区别在于,碳排放配额的买卖交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碳排放配额与CCeR的置换交易则是货与货之间的交换,“前一种模式在碳交易市场运作非常成熟,后一种模式则无前车之鉴。”张健成说。

即便如此,深排所为了满足妈湾电力和中碳科技的交易需求还是决心作些改变。

“交易规则的修改非常麻烦,不太可行,所以我们只能在不改变现有交易规则的前提下,探索调整具体的交易形式。”张健成说。

为此,深排所专门组建了由内部风控部门、交易部门等组成的跨部门服务团队,负责为本次置换交易设计出一套既合法合规,又安全可靠的操作流程。

最终成型的交易模式将68万吨的置换交易分为两步进行:中碳科技先以市鼋灰准勐蛉肼柰宓缌Φ68万吨碳排放配额,这笔交易完成后,妈湾电力再用现金从中碳科技手中购入等量的CCeR指标。

同时,为了规避交易过程的潜在风险,深排所还要求交易双方需先将碳排放配额和CCeR在交易平台上冻结,直到卖出方收到买入方的货款后才能“解冻”。

王成说,借助深排所这一针对特定企业需求的创新交易模式,妈湾电力和中碳科技的68万吨碳配额置换交易才得以稳步推进。

2017年5月下旬,按照双方此前商定的交易策略,68万吨的置换交易在深排所内分4天完成,前3天每天的交易量均为15万吨,第四天的交易量为23万吨。

双碳行动方案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 特点趋势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013-03

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因信贷紧缩和资产价格缩水而导致的垒球需求下降以惊人的力度冲击全球贸易市场,各主要国家出口轻则增速减缓,重则大幅缩水。世界各国不断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进入2009年2月份后,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议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金融危机让各国政府“大难临头”。全球以美国带头的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时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他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他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及趋势

1.新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主体具有全球性。传统贸易保护主又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由于选择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保护国内刚起步的幼稚工业、尽快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工业经济体系。不得不实施有选择的保护贸易政策。而金融危机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由于其外贸份额占世界贸易总额较大,所以不论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采取怎么样的贸易政策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以实施出口导向为主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影响巨大。经济全球化下供应链与物流配送全球分布使得世界经济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抵抗力薄弱。任何一环出现贸易壁垒,都将出现全球性的循环不畅。就像不信任的情绪会在一夜之间蔓延至整个信贷市场一样,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也极强。

2.嘶贸易保护主义政幕保护的对象增多。传统贸易保护政策主要保护本国刚刚起步、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幼稚工业为主,主要涉及有形货物与农产品。一旦这些产业发展成熟,便取消保护,这是符合wto的基本原则的。而经济危机下。被保护商品关注,羔只集中在被陷入产业危机的行业方面,各国处于自身贸易利益的考虑,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促进国内就业,限制对方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随着这一过程的深入和贸易保护主义被各国广泛接受。被保护的商品范围正在迅速增加。保护对象由商品市场扩展到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在货物贸易上,保护手段从关税措施到非关税措施到环保。社会责任措施。比如,法国推出的征收“碳关税”提议,以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为名义,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此举特对对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会带来致命的打击;在服务行业,在产品移动、人员流动等方面设置更多限制。出现排外劳工等;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上,非理性的维权和任意侵权现象频频出现。最后,出现资本保护主义。西方贸易保护者提出“外企产业回归西方”说,即把已在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设厂的企业迁回本国,帮助缓解国内正在不断衰退的经济环境。为弥补虚拟经济带来的金融断链,一些国家鼓励本国银行主要为国内资产投资,把银行给国外的贷款调回国内。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上,鼓励资奉回流和排斥外资。

3.新贸易保护主义从隐形转向显性。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采取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差异性的国内消费政策、汇率变动等形式,具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低、不易监督和预测。但是本次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采取的非关税保护措施较显性。如美国的直接购妥国货,印度公开透明的操纵关税,以及命令禁止中国的玩具进口。除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双反”调查、知识产权调查等手段外,2009年9月的“轮胎特保案”开创了美国对华贸易遏制的危险先河。

4.贸易保护主艾再次向传统的支柱产业倾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保护本国的夕阳产业。如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法隶”明确规定,政府投资主导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学较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使用美国国产钢铁。钢铁产业在美国已经不是新兴产业,而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夕阳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严格控制钢材的进口,实质就是保护本国的钢铁企业。

5.劳工标准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问题的焦点。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总是不遗余力地试图把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制。许多国家通过劳动力国籍就业歧视政策,保护本国的劳动力市场。如美国要求在接受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美国申请者,公司内外国员比倒不得超过15%;德国的宝马、西门子等跨国公司进行裁员的首批对象基本全部是外籍员工。

6.从单纯的贸易政策转向综合的经济政治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甚至社会政策。主要表现为要求对方国限制国内商业行为,管制对方国家政府利甩行政权力妨碍竞争的行为和干预对方国家经济政策等。以“公平贸易”为由,限制对方国内商业活动,管制政府通过行政权利妨碍竞争等。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恶化。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其对我国产品不断地变相抵制措施,走失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本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如美国“使用美国货”的救市条款,增加了我国产品在这些市场的竞争难度;另一方面,我国巨大的进口市场导致进口价格难以下降。同时诸如印度此次对华玩具出口态度一般的强制限制措施也减少了我国商品的出口量。当前我国的出口增长是量增价跌,而进口是量价齐升,从2009下半年贸易回"暖以来,我国的贸易条件即呈现运步恶化之势。国内需求的旺盛拉动工业原材料价格和数量的强劲上升,而出口则受产能相对过刺的约束,量的增长虽然明显,但价格低位徘徊。新兴市场工业经济体的强劲表现拉升了上游初级原材料的价格,而发达经济体的弱势经济抑制了下游低端消费品的价格。

2.对我国的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到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从禽肉产品到玩具、钢轶制品、橡胶制品、汽车零部件……毫无疑问,这些反倾销案的频繁出现,将给中国出口形势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出口企业海外订单减少,国内

失业增多,众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不断放大这一效应。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掩会大大却弱我国加工贸易的竞争力。第三,我国遭遇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给国内带来的冲击往往会涉及整个产业。

3,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保护重点将从限制外资流入转向限制内资外流,不利于中国继续扩大吸引外资。例如,法国政府就曾要求法国汽车厂商不能拿着法国政府的补贴到捷克等国去开办新工厂。法国政府分别向雷诺、标致雪铁龙两走汽车公司分别提供30亿欧元优惠贷款,但条件是两大公司承诺不关闭在法国的工厂,以维持就业。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我贸易保护措施更是有增无减,明显显现出在频率、强度、手段以及内容等方面的四大升级趋势。

1.贸易保护的频率升级。从2009年11月开始,美国商务部就连续做出初步裁定,先后时我出口美国的金属丝网托盘、油井管、钢丝层板、礼物盒及包装丝带、铜版纸和磷酸钾盐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惩罚性关税,频率之高近年来所罕见。以铜版纸为例,从2009年10月美国商务部立案公告对原产于我国和印尼的铜版纸进行“双反”立案调查,到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该案做出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再到2010年3月美国商务部裁定最终的反补贴关税比例,整个过程只有不到半年时间,速度之快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2,贸易保护的强度升级。与贸易保护频率同样增长的,还有美对我出口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涉案金额和幅度。2009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我输美金属丝网托盘实施的惩罚性关税上限达到438%;2009年年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枇准对价值约27.4亿美元的中国产油井管征收10.3%至15.78%的关税,更是创下美对华贸易制裁的金额之最。

3.贸易保护的手段升级。除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双反”调查、知识产权调查等手段外,2009年9月的“轮胎特保案”开创了美国对华贸易遏制的危险先河。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龚柏华说,小布什当政期间美国曾对我国发起6起特保调查案。但最后均未实施:而“轮胎特保案”后,必将有更多的美国利益群体要求政府对我国输美产品征收特别关税,从而使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4.贸易保护的内容升级。从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转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并重型的产品。以造纸行业为例,美国对华出口的限制对象从2005年至今就经历了从记录纸、文具纸、蜡光纸直至最高端的铜版纸的变化;而在钢铁行业,我国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除了热轧的两款产品外,几乎已经全部遭遇美方“双反”调查。

四、低碳经济下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

低碳经济下,碳关税已经成为未来贸易保护的新举措。碳关税是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的,指对高能耗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氧化碳排放关税。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将“碳关税”正式纳入世人视野。按照美国的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双碳行动方案篇9

   1试剂用量生成的“意外”及应对

   化学反应中试剂用量不同常常会引起产物的改变。量变引起质变是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化学教学中的疑难点。通过实验的方式改变物质的用量,巧妙地预设“意外”,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案例1Fe2+离子的检验

   在Fe2+离子检验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常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操作,步骤为(1)取适量FeCl2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3~4滴的KSCn溶液,溶液未变血红色;(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血红色。结论是:少量新制氯水或双氧水将Fe2+氧化成Fe3+,Fe3+与SCn-结合使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笔者在教学时发现,各实验小组在滴加氧化剂时试剂用量控制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小组滴加3~4滴双氧水,溶液变红后马上停止滴加双氧水,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有的小组滴加双氧水至溶液出现红色后继续滴加,加至溶液红色变淡时担心反应不充分又进行了振荡,导致红色完全褪去,最后只能两眼注视着溶液,显出一脸的无奈;有的小组直接取过量双氧水于试管中,然后将双氧水直接倒入预先配好的含KSCn的FeCl溶液混合,溶液出现红色又迅速褪去。这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所产生的“异常”现象打乱了学生的正常的思维秩序,激活了课堂的氛围,强烈的好奇感驱使着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这却正是笔者所希望看到的。通过讨论,学生最后形成两种假设:假设一,可能是过量的双氧水将Fe3+氧化成更高的价态;假设二,可能是过量的双氧水将SCn-氧化。在这两种假设的基础上,学生又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教学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中继续进行,学生体验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现象,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2操作顺序生成的“意外”及应对

   在实验时试剂的操作顺序改变也会引起现象乃至结果的改变。

   案例2碳酸钠与盐酸的实验探究

   进行碳酸钠与盐酸的实验教学时,笔者先定好学生实验仪器与药品,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各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将两溶液迅速混合,溶液中有气体生成;(2)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中开始时无气体生成,后来慢慢有气体生成;(3)取少量的盐酸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中马上就有大量的气体生成。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操作顺序,三种操作出现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学生似乎对此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思维上出现暂时的“混乱”。此时笔者让学生改变实验的操作顺序并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通过对实验三种操作出现的不同现象的分析比较,学生意识到碳酸钠属于正盐,在滴加盐酸过程中会先生成碳酸氢钠:na2Co3+HCl=naHCo3+naCl,当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时继续加盐酸,碳酸氢钠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Co2:naHCo3+HCl=naCl+Co2+H2o。而将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到盐酸中时,盐酸过量会迅速生成Co2:na2Co3+2HCl=2naCl+Co2+H2o。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盐酸与碳酸氢钠互滴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如何改变二者的滴加顺序,反应现象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第二次进行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实验时,细心的学生还发现:当将盐酸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就有少量气体在向上扩散时渐渐消失。仔细分析上述变化过程后学生提出解释:加入盐酸瞬间,局部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向上扩散,但Co2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所以气体渐渐消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比较步步为营,使思维上的“混乱”逐个化解。

   本案例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真知,真正体现事实胜于雄辩,从而确立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4误用试剂生成的“意外”及应对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这呼应了时下教育界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教为不教,学为创造。

   案例4al和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al和CuSo4溶液反应是实验化学中典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时笔者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体验感受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都很高,很快就有学生陆续报告:溶液中有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很烫;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等现象。当笔者询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时,学生都能作出正确的解释。然而有的学生却很困惑,因为几分钟过后还没有见到明显的现象,笔者询问他们是否将铝表面的氧化膜除去时,学生回答说:没有。笔者说暂时没有现象再等等看。没到两分钟听学生甲喊:有现象了。马上学生乙跑过去查看,自[本文转载lunwen.1Kejian.com]言自语道:我们俩的都没有除氧化膜,为什么他的发生反应了,我的到现在还没有呢?笔者安慰道:你再等等看,时间长了会反应的。然后笔者把甲乙两位学生操作的试管放到一起,问学生甲:你用的是硫酸铜溶液吗?学生甲看了看自己刚才实验用的溶液,回答说:我把氯化铜溶液当成硫酸铜溶液了。这时学生乙不解的问:老师,为什么他误用氯化铜溶液与未除去氧化膜的铝却能反应,而按照实验要求用硫酸铜溶液却不可以呢?这个问题正好是笔者想要学生来解决的。当笔者一提出这一问题,就马上有学生亮出观点:(1)氯化铜溶液中的氯离子对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有腐蚀作用;(2)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根对氧化膜有保护作用。接着学生根据两种假设设计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氯离子对铝氧化膜有腐蚀作用,而这一结论与必修1中铝制容器不宜存放食盐水的事实是一致的。

   本案例由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自主进行探究,学生对反应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能够真切地感受、体验,并能够准确地作出合理的解释。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知行合一,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善于预设情境,生成“意外”,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萌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活动变得富有开放性、丰富性和灵活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4]。”教师要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使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交流、探究、合作中不断地生成、生长,使课堂教学实现双赢:教师不断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专业化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完善,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地融合,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4]梁亚凤.注重实验过程构建有效课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9):16~17.

双碳行动方案篇10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企业目标;排放成本;现金流量

2008年1月我国了《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颁布了全国性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2012年9月,广东省全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批7800万碳交易大单签出。

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碳排放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开始关心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碳排放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低碳管理也是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要想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形象的双赢,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碳排放策略进行研究和选择。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在之前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外部性pigou(1920)。随后Coase(1960)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而得到纠正,以实现外部问题内部化。Dales(1969)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排放权交易。碳排放交易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形式,通过在市场上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使超额排放企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经济手段。运行机制主要有总量交易机制和信用交易机制。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总量交易机制。在总量交易机制下,国家将各个企业的碳排放上限以许可证或者配额的形式发放给企业。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大的关系。malik(1990)认为,某些企业的违规行为会影响排放权交易价格,进而影响其他企业的行为。Benz和truck(2006)指出,排放权市场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高的排放权价格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施加了更紧的约束。关于排放权价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曾刚,万志宏(2010)指出,由于排放权(eUa)可被视为一种企业的生产要素(资产),因此,eUa市场价格变动将直接影响企业价值,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碳排放权的价格具有不确定性,这也对企业的策略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陈晓红,王陟昀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排放权价格受政策和制度影响的配额供给是交易价格最重要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政策与交易制度的完善,影响程度逐渐变小。

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大多集中于排放权交易价格、初始分配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本文将从企业本身入手,探讨影响企业碳排放策略选择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碳排放决策的基本模型。

二、企业进行碳排放优化战略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做好低碳管理,首先要从战略角度予以考虑,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

(一)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角度需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存在和经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盈利,从计算企业价值的角度来说,需要考虑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小及产生该成本的时间。在成本方面。排放权交易运行机制下企业的排放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排放权交易运行机制下企业排放总成本=减排成本+购买缺口排放权支出-出售排放权收益=单位减排成本×减排量+购买排放权单价×购买缺口排放权数量-出售排放权单价×出售节省排放权数量(1)

谢东明,林翰文(2012)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在上述公式下的企业碳排放战略优化选择。但是上述排放成本模型没有考虑时间成本的因素。在企业的长期碳排放决策过程中,要从企业的利润和实施低碳战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我们也采用5年的期限进行分析。考虑了时间成本因素之后,企业未来5年的排放成本应该为(假定企业自主购进节能减排设备):

企业低碳管理未来5年现金流量现值(流出量)=环保设备购进成本+未来5年低碳运营现金流量现值

未来5年低碳运营现金流量现值=∑5i

购买缺口排放权金额+单位减排成本×减排量-出售排放权收到金额(1+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2)

单位减排成本=(环保设备折旧额+低碳管理其他成本)/实现的减排量(3)

企业碳排放成本=单位减排成本×减排量+购买缺口排放权成-出售排放权收益(4)

从式(2)可以看出,企业在进行低碳战略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碳排放权分配额、企业购进设备成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影响以及企业的资本成本。式(2)中的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指的是企业包括所有者资本和长期借款资本在内资本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是由于企业购进环保设备必然要占用企业的资金。而企业必然要为企业所有的资本付出相应的成本,这其中当然就包括了购置长期资产。式(3)中的低碳管理其他成本是指由于企业进行了低碳管理而增加的除了设备折旧之外的其他成本。例如对员工的培训费等。

(二)从降低企业环境风险,节能减排,符合利益相关者要求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

2009年,沃尔玛要求其供应商2009年相对2007年单位产品能耗下降7%,2012年下降20%。这也就意味着凡是碳排放不达标的供应商都将被沃尔玛淘汰。企业为了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不仅要考虑企业现在的盈利状况。还要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顾客方面,企业要充分保证企业的排放量不高于客户的要求。近年来,各个企业都加强了自身的低碳管理。也开始对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有了一定的要求。同时,企业也要考虑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和企业碳排放管理机构等的要求。如果企业的碳排放严重超标,多次被相关部门批评或者被媒体爆出碳排放严重超标,则企业就会在瞬间失去很多顾客,也就失去了市场。

由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在进行低碳战略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包括企业盈利目标、目前财务状况、利益相关者诉求、节能减排方案可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做出企业的低碳战略选择。

三、企业碳优化战略初步选择模型

(一)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目前的排放量与配额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减排项目成功的可行性大小来决定是否进一步考虑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确保企业的低碳战略选择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是否实施低碳减排项目,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碳排放是否超过了配额、有没有实施低碳减排的空间以及减排的成本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企业碳排放在配额的限度之内,不存在减排压力。但企业要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以及利益相关者诉求。第二种是企业排放超过了配额,且目前不存在减排的可能性或者实现减排的可能性很小,则企业就只能被动从市场上购入排放权。第三种是企业碳排放目前超标,但存在优化空间。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实施低碳节能减排项目。如果企业本身技术达标,低于国家规定排放限额,则该类企业短期无需实施减排项目,并且可能会有多余的配额可以像市场出售。在上述情形二的情况下,企业自己实施减排项目成功可能性很小,可以寻去能源管理公司的合作。

(二)企业需要基于自身减排能力的大小、资金充裕度、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企业如何实施节能减排项目。

企业实施减排项目可能存在很多中选择,本文旨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种选择的理论基础和框架。研究中以以下两种方案为例:一种是企业自主购进环保设备,独立进行管理。另一种是与节能服务公司(eSCo)签订能源管理合同(epC),由对方帮助企业进行管理。

我国于1998年首次将epC模式引入国内。并于2010年8月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其对合同能源管理(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简称epC)的定义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energyServicesCompany,eSCo)为实现节能目标像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eSCo的投入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是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重要选择之一。合同能源管理是国际上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该机制运作是依托建立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实施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单位减排成本=企业实施该项目节能量合同约定分成比例该项目实现的减排量(5)

epC下企业低碳管理未来5年现金流量现值(流出量)=(6)

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节能服务公司具有专业化的优势。能够给企业提供成熟的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在epC模式下,项目失败的风险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的。同时,该类能源管理合同是以节约能源为标准进行管理,企业可以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收益。其次,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前期不要企业投入设备购置、专业技术培训等费用。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会造成企业长时间承担与节能服务公司就节能部分分成的义务。是一种长时间的现金流出。会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造成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企业资金流是否充裕、节能减排技术是否成熟以及节能减排效果等因素。

企业在进行方案选择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两种模式下企业的单位减排成本,也就是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二是对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现值(流出量)的影响,也就是考虑企业的资金问题。企业减排成本及未来五年现金流量可由上文(2)~(6)式计算得出。计算所需资料一般较易取得,用以下类似BCG矩阵的方法进行分析:

未来5年现金流量现值(流出量)

对于企业单位减排成本高低的界定主要以从市场上取得单位排放权的成本为衡量标准。如果企业有多种备选方案且减排成本有较大差距,则可以在上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细分。未来5年现金流出量的衡量标准因各个企业状况而异。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来说,可承受的流出量会较大,反之,则会较小。下面对落在各个区域内的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理想方案:是指单位减排成本低,未来现金流出量少的方案,这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最佳方案,企业只需要最小的资金投入,就能换来低成本的减碳效果。

救急方案:是指单位减排成本高,未来现金流出量多的方案,这种方案一般来说不会在企业的低碳管理方案选择之列,但是如果企业没有更好的备选方案,并且企业碳排放严重超标,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和社会形象。但这种方案只能用来救急,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应该尽快研究出新的方案来取代这种方案。

问号方案:是指单位减排成本低,但是未来5年现金流出量大的方案,该方案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减碳成本并不高,但是企业却需要每年有大量的现金流出企业,决策部门需要对方案进行改进。

备择方案:是指单位减排成本高,但未来现金流量不大的方案,该类方案一般为初期一次投入较高,但投入实施后运行效果良好。但并不仅限于这种情况。这类方案的实施需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来保证初期投入。

企业应当综合分析企业所有备选方案在矩阵中所处的位置,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做出合适的选择。对于减排能力强的企业来说,无论是采取外购还是合同能源管理等其他模式进行减排,都需要考虑减排规模的大小,企业需要随时在自身减排能力等的基础上关注市场上交易权的价格,合理确定减排规模。对于在企业减排成本高于排放权交易价格时,适当降低减排规模,免得企业利润受损,反之,当市场上排放权价格较高时,企业可以充分使用环保设备的减排能力。以减少从市场上购买排放权的成本或者提高出售剩余排放权的收益。

五、小结

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维持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是企业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尤其要注重对单位减排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流出量)的考虑。在此基础上对策略进行归类。结合自身状况,做出最有利的策略选择。当然,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对于企业如何把握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动向等不具有明显的可测量的因素做出具体探讨,对处于矩阵中四个维度的方案的性质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alik,a(1990):“marketsforpollutionControlwhenFirmsarenoncompliant”[J]Journalofenvironmenteconomicsandmanagement,1897-106

[2]Benz,eandStruck(2009):“modelingthepriceDynamicsofCo2emissionallowances”,energyeconomics,31,4-15

[3]曾刚;万志宏碳排放权交易: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金融评论2010(4)

[4]陈晓红,王陟昀《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为例》[J]系统工程2012年2月总第218期

[5]王爱国2012我的碳会计观会计研究,5:3-9

[6]谢东明,林翰文2012排放权交易运行机制下我国企业排放成本的优化战略管理研究会计研究6: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