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4:37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1

虽然感觉时间有点紧张,但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丁玉海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上网查找资料的技巧,并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

通过14天的培训,我掌握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中文windowsXp及officeXp,学习了word的操作,excel的操作,演示文稿的操作。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只有短短的14天,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组织起学习兴趣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并由学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事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时间,在答疑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习中的疑问事先有个总结,以便在答疑时能有的放矢。

首先拿到课本后,一定要先通读一遍,让自己了解这门课程有多少内容和学习的重点。通读之后在听老师的课,就不会产生迷惑,能很快的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其次要做好笔记,在短时间内学习很多知识,一遍不可能全部掌握,课后要对着笔记多练习以便达到巩固。

平时的作业可能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东西,我写作业是每次在听完一个知识点或者几个相关的内容后,就立刻做。遇到作业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翻过头来查查笔记,还不能解决就请教同学或老师讲,这样几次也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点。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5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二)

经过短短一星期的计算机实训,我深深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

老师布置了一些的作业给我们操练,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已把excel,word,outlook,powerpoint等操作的很好了!现在我们已步入大学,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对电脑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这学期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所以在实训之前,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离我们不再遥远!

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此次实训就不同了,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在活动中同学们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听着“嗒嗒”的打字声,心里真的不亦乐乎!

和我们一同参与实训的还有姚远老师和滕晓焕老师,在实训中也分别给予了我们指导,并且做详细的讲解,这次实训活动十分成功,除了各位同学的充分准备,还要感谢学院和食品系的各位领导及专业老师,没有他们做出努力,给学生手操的平台。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为一名食品专业学生来说,必须有较广的社交圈和开阔的知识面,所以要把电脑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然而,在我参加培训的第一晚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此次的电脑培训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大相径庭。以前的培训都是应付考试的,实用性不强,而且那时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的不多,时间长了不用也就忘记了。而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

参加培训的第一课时,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特别是eXCeL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eXCeL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还有幻灯片的制作,原来从没有制作过,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的制作我已经基本上掌握。现在想起来这种培训是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因为学习上有所收获,思想上也就豁然开朗起来。说实话,近几年,觉得自已也不再年轻了,还学什么啊?得过且过吧。虽然对待工作还是尽心尽力地去做,但对于学习的态度则是能应付就应付,不想应付就是偷点懒吧。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在学习上的动力就不足了。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要改变这一错误的思想,想把各项工作做好,就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电脑培训暂告一个段落,闲暇之余,我开始静静地长思。由于学校的信任,我从上学期中段到校办工作。尽管我全力以赴,不辞辛苦,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我知道自已离“出色”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离学校对我的期望还相去甚远。固然有能力、水平、经验、性格等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思想上的对学习不重视,导致了有的工作不能出色的完成。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2

一、认识成人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成人计算机培训学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学习接受能力差异大,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操作应用能力的差异也很大,不少成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理解能力较强,记忆力较差,即记得快忘得也快。由于学员的学习目的、知识背景、个体环境等诸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成人计算机培训既有成人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成人计算机教育既具有需求上的宽广度和操作上的难度,又具有培训上的时间短、分散,培训的内容实、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新颖、注重引导,教学手段多样、注重实效等特点。

二、增强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的方法

1.找准起点,选对教材。

成人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存在差异,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成人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在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教师为学员选取的教材要根据培训目标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日常工作生活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上好首课,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学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在具体授课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避免一开始就把学员引入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第一堂课首先要尽可能展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其次要精心挑选一两个操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软件,教给他们操作方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并不神秘,在自己的手指下也能乖乖听话。

3.演练结合,授人以渔。

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的特点、结合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情况,从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员,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又要尽量满足部分学员对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深造提高的要求,从而整体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讲解时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而是要培养学员的理解能力,让学员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员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4.注重实践,因人施教。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3

1.开放式教学

教师成为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思维呈现开放式的特点,还需要创设相应的开放化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时间、空间的转变,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活动多样化改变,基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信息反馈,调整相应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2.教学实训平台

平台不受空间局限,能够让社会多方主体参与建设,平台的持续运营离不开各方共建者的资金、技术、人才帮助。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平台建设包括了地方政府、企业、院校、社团组织、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很多平台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人才支持提供一定的服务,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

二、基于“四级阶梯”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开放教学平台构建的基本要求

1.基于“四级阶梯”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开放教学平台构建的目标

(1)高职院校开放式教学平台构建的目标特征

第一,突出专业技能化,关注学习目标整体性。

学习目标包含技能学习目标、认知学习目标以及人际关系技巧学习目标。之所以需要关注专业学习目标的整体性,是因为学习目标各个内容具有关联性,从宏观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是为了服务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所以专业技能化也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需要突出的目标内容,这也是由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所决定的。

第二,整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开放教学平台除了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的技能运用,还需要重视学生职业情感、综合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等职业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放教学平台有效的整合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目标,融合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的培养内容,其中分层化的综合型实训教学目标系统设计能够满足技能、素质培养的需求。

(2)构建综合型的计算机开放教学平台的目标

实训教学目标系统可以多层次的分为各个专业教学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这些目标内容并非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教学目标的完成呈现过程化的特点,从课时、单元学习以实现职业人才实训培养的最终目的。

2.多元主体高职计算机专业开放教学平台内容开发与差异性内容体系设计

(1)高职计算机专业开放教学平台多元主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模式

平台的课程教学内容构建需要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需要符合区域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开放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内容编制的过程,还可以根据高职开放教学平台培养的人才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评价与反馈,最终形成开放式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同步开发的新模式。

(2)高职计算机专业开放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差异性设计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的,需要构建差异化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教学平台的教学方式结合互联网新特点,差异性设计的可行性与效果更能得到检验。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差异性关注的同时构建差异化的平台内容,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等。

3.体验学习视角下开放教学平台的新型评价方式

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自由的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拥有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权,可以通过开展一个主题项目或者阶段任务进行,开放教学平台的教学新型评价方式包括:

第一,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是服务于整个评价过程的,一般来说计算机课程标准的设计比较教学目标来说更为具体,内容也更加广泛。正因为开放平台内容的广泛性和不可测量性,这也让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测量性,一般描述为能够可直接考察的学生计算机实训学习表现与学习行为。

第二,选择性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是让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相似情景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个评价过程也融合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实训学习结果并非只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实训过程中的思维形成才是最为关键的,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与学习获得能力进行任务设计。

第三,评分标准的编制。开放式平台的评分标准包括了表现标准与等级两个内容。表现标准主要是那些评价任务好的表现指标,这些指标会得到细化用以评价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评分标准当中一些表现等级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字内容与语言来描述,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标准的设计中来,这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评价。

第四,评价结果的决策与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到教学效果,从而改进下个阶段的教学策略。评价结果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题。新型评价结合互联网互动性、及时性,让评价反馈的结果能够更加快捷的得到分析处理。

三、基于“四级阶梯”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开放教学平台构建

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的“四级阶梯”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主要包括了基本素质训练专业素质训练实践素质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四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搭建了专业实训教学平台―协会、社团互助平台―校企合作平台―项目合作平台,重新整合、设计教学内容。

1.专业实训教学平台

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原则,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商务礼仪实训室、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再现了企业计算机专业人才业务内容的所有关键环节,使学生在模拟企业的各个岗位中体验得失,总结经验,培养商业直觉,提高计算机专业能力。

2.协会、社团互助平台

构建特色化的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平台,计算机协会旨在为同学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参与校内外计算机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参加学院、市、省各项计算机技能比赛以及学术交流创造平台,力求创建学院最活跃的、最精彩的“两最”社团。计算机协会可以组织系徽设计活动,与企业合作协办各种技能大赛,如“计算机之星”比赛等,这都能够推进开放式教学平台系统化完善。

3.校企合作平台

为了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学校需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与重点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共建实习基地、共同授课,实现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教学人员与企业员工对接。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4

改革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用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开设,设置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开发实践项目,使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就应用计算机进行实践开发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有适应计算机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关系到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方法改革,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不断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选择有效的、可行的实训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更好的发挥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训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训练与实践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意味着不再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依据实训课程的性质、目的,项目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项目内容等方面,本文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提出了一种适合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支持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自和中心地位。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即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创设情境,布置实践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在情境和项目引导下进行小组协作实践来完成项目。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地位,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5

自上世纪末9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之同步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也在不断顺应着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着高速的改朝换代,从而达到匹配其需求的目的。时至今日,随着人机互动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普及,各种新颖的输入/输出硬件不断的刷新市场,这都给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计算机硬件教学顺应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是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1.当前计算硬件组装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相对于软件教学来说,教学知识概念比较繁复,而且一些硬件与具有着高集成化的特点,这就是说计算机硬件在教学内容本身上就存在着学习的硬伤,再加上教学时许多问题比较抽象,如果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这就导致了当前学生们普遍的“喜软(件)怕硬(件)”的情绪。同时,由于许多软件教学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和硬件产生必要的联系,这就容易让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产生轻视硬件组装课程学习的心理。

2.计算机硬件科技发展的背景

从学生的就业形式上来考虑,学生们所学习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知识,必须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产品,所以制定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要时刻关注计算机市场动态,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应配件的换代情况。但这对于计算机学校的财力要求比较高,要尽量协调资源,尽量避免用废弃教学机或是淘汰落后品来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的情况发生。www.133229.Com同时,从2010年对我国计算机维修市场的调查统计中显示,只有5%的硬件维修任务是出在硬件实质损伤维修/维护上,也就是说有95%的的硬件故障任务用简单的更新/更换硬件方法得到解决,粗糙而浪费资源,这客观反映出当前我国计算机硬件市场急需硬件专业技术人才,这也为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工作提供了动力。

3.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原则

3.1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首先由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如:电子电路基础、各电子元配件(包括电阻、电容等)工作原理、相关硬件的匹配原理等都是具有着极强知识性和极强实践性的知识内容,需要通过多课时、多层次的实训教学才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的。因为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首要原则。

3.2以学生就业需求为教学目的

随着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以就业为主导向的职业人才培养教育形式已经成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思路。同样的,计算机硬件行业也迫切需要适合计算机科技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聚合性、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人才培养效果,在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设计初期,就要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教学根本原则进行设计。

4.针对计算机科技发展的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改革措施归纳

4.1灵活应用调研/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课程时,绝大多数是被动式学习,只能通过机械的反复操作,反复记忆达到一种,“心里没记住,但手却记住了”的操作熟练状态。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学习的厌恶或抵触情绪。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尽量的多利用多媒体手段,(当然如果能找到硬件实物则更为理想)模拟制作相应的硬件实体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的作到知识点与实物结合。同时,要尽量用多媒体课件代替相对枯燥的板书教学,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多的获得信息量,如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作量比较大,可以进行全体教师的调配,大家分章节制作课件,然后串换使用,这样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演示操作可以使枯燥的硬件装机内容尽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要尽量多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相关的硬件信息调研或市场调研任务,这样学

转贴于

生在进行实际调研过程中客观了解到所接触到硬件的价值所在,有助于学生对硬件的理解和记忆。

4.2尽最大努力多安排实训课时

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最忌讳的教学效果,就是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所有的操作知识步骤都能靠着反复死背而记牢,但当进行实际操作或是出现一些灵活问题时就变得不着头绪。因此,要尽学校最大的努力多安排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实训课程,这样在学生巩固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给学生多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与专业公司协商,承接一些计算机硬件维修任务。初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后期达到独立完成维修任务的目的。这样通过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心的思考所学过的知识技能,并将其用在实处;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代入到实际存在的故障中,将实训课程的内容和社会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并可以和市场上一些专业公司合作,推荐一些在实践操作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去该公司进行实习,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与以后走入社会生存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提前作出规划。

4.4考核体系的完善

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考核体系中,学生的成绩基本都是由实践操作报告来进行分数评定的,这样得出的分数与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出入,因为考核所进行的操作部分题目大多是验证型题目,学生比较容易通过完成,这样所得出的分数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能力。因此为了针对计算机科技的发展需求,对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的考核体系也应当系统化,比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考核标准,或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家统一的认证考试,比如: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即通常说的citt)、信息产业部推出的硬件工程师认证考试等等。

5.虚拟实训室的建立,符合计算机科技发展需求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维护;日常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8-02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日常化,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手段进行学习、工作、解决专业问题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不仅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用计算机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面对思维、改革转变的形势下,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已成为高职院校办校基本条件之首。如何保证实验实训室的教学日志和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如何更好地对实验实训室进行管理和维护显得特别重要。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中心实训室在教学日常的使用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1硬件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发展更新比较快,我们计算机中心有大部分机器购置比较早,使用时间长,配置比较低,外加需要安装多种软件来满足教学需要,从而使得机器运行速度慢,影响学生操作效果。高职院校教学中,我们的计算机中心实训室承担着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每天上课学生流动量大,机器使用频繁率高,这就给计算机硬件设备积累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超负荷的运行下故障率高。

1.2软件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软件更新快,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实践操作软件升级换代也相比较快,计算机漏洞多,导致软件必须随时更新。一方面故障产生主要有两点:一、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规范,有意或者无意间会使计算机系统里的一些文件、软件等被删除,是的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然而又有些学生自认为能力较强,就动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方法不得当也会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二、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满足教师教学需求每个实验实训室都是有开外网,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能直接或者间接打开一些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的网站,会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造成破坏甚至瘫痪到崩溃,也有学生会私自将硬盘、U盘、mp3、光盘等等带入实训室内,将私人的文件大量拷贝到硬盘和服务器上,导致机器运行速度偏慢,同时有些私人文件或感染病毒也是会被传到计算机内,对其计算机进行破坏而无法正常运行。

1.3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管理存在问题

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中机器运行CpU风扇转动会将悬浮在空间中的灰尘颗粒吸入机箱并停留积累在主板上,若没有及时清理,灰尘将越积越多,甚至有些电路板的绝缘性能受到影响,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一系列问题。实验实训室是承担全院各系正常教学外,考证、培训,学生活动等等,我们计算机一直在运行态使用频繁,每个机器散发一点点热量,整个实验实训室的热量增加几十倍乃至百倍,机器散热出来的能量全存在仅有的空间,空气浑浊度高,这会对计算机元件造成损坏,也加快了其老化速度。同时进入实验实训室操作的学生人流量过大,有极少些学生会私自把视频饮料带入内,学生遗留下的生活垃圾,空气不流通使得实验实训室里的环境更差了。

2针对上述问题作改善性的措施

2.1常见硬件方面问题处理

计算机硬件部件如显示器、键盘、磁盘驱动、鼠标等产生故障,也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给上机操作师生带来不便。计算机的硬件设备防范两个方面因素,一环境因素;对于环境温湿度、灰尘、电源温度性能都极其敏感,即我们要保持实验实训室里有个良好的环境,好的环境是延迟硬件寿命有效手段。日常的维护中我们要定期打开机箱检查内部情况,内存条,显卡是否积有灰尘,是否松动,以便造成接触不良故障,要对机箱里定期进行除尘,擦干净使其能更好地使用,定期检查时特别注意开机CpU风扇运转情况,风扇运转有异常会直接导致CpU温度过高而烧毁,一经发现要及时更换。督促好上机操作学生正常的开关电脑,避免在打开总电源瞬间电流产生会对计算机内部元件冲击,在拆装计算机内部硬盘时要尽可能地避免振动,防止硬盘受损。

同时,平常我们要防范人为的破坏设备,计算机外部连接线被上机操作学生拔出,或者错误的连接,计算机内部件松脱,拔出偷走等情况,我们要严格对学生上机进行巡查,督促上机师生严格遵守实训室里相关管理规定,老师上课时确保学生纪律,确保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实训室学生守则》,要对相应的守则作出相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目前我们计算机中心每个实验实训室里面都装有无死角不间断监控,要经常留意每个实验实训室里情况一经发现异常状况紧急处理,上报各级主管领导。

2.2常见软件方面问题处理

在新学期正式开始使用前,我们会对每个实验实训室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重装,文件备份,以防学生在正常上机操作过程中会误删了文件,影响教师正常授课,事先把系统备份好,使用还原卡把C盘设置重启还原功能,不管如何操作在重新启动电脑后系统恢复最原始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是病毒、修改、删除等等破坏性操作都不会对硬盘起任何作用,轻松还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实行资源共享,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每个实训室的电脑都安装了多个操作系统,在每个系统运行状态下有不同的课程软件,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上课前做好相对专业的实训课程。常言道人怕生病而计算机是最怕病毒,病毒像瘟疫一样传播性强,传播性广,能通过网络攻击计算机,只要有带病毒文件传播或隐藏入计算机里也会蔓延浸入怎么个实验实训室的计算机。因此,在实验实训室上机操作过程中禁止任何人私自将U盘、光盘等物品连接电脑,确实因教学需要使用自带的,需要事先向管理员说明,并将所带物品进行杀毒后方可使用,我们既要安装设置防火墙来抵挡部分恶意病毒入侵,同时也需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来预防、控制病毒的传播,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2.3常见管理和维护方面问题处理

计算机若想使用寿命更长,不仅仅需是要有过硬的硬件设备和优秀快速的软件,更是需要有严谨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我们实验实训室的计算机能够常态下运行。首先,新学期开始我们要了解整个学期每个实验实训室的课程安排,根据班级人数、课程内容等统一安排上机实训的时间地点。计划之后的课外培训、技能考试、课外辅导、学生活动等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经过批准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保证既教学又满足课外安排。统一管理既要保障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又要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每个实验实训室开出项目数以及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

在计算机实验室实训室里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实训室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不能太高,要经常开窗换气,利用实验室空闲时,彻底打扫卫生,键盘、鼠标定期用无水酒精消毒,以防止病菌在实验室内传播,影响上机人员身体健康。一般计算机应工作在20-25℃环境下,过高温度会使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缩短了机器的使用寿命。环境的湿度也不能过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特别是在南方开春之后开始梅雨季节或者是返潮,使得实验实训室里很潮湿,这对实验实训室里的设备有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注意防潮,抽湿。负责做好实验实训室的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预防,每个实验实训室里有明显消防工具标示,每层楼道消防柜,给上课教师培训消防演习,能熟练应用工具。目前我们计算机中心每个实验实训室的门都是模仿酒店式门禁,只有刷相对应的磁卡才能打开,实验员也可以远程控制开门以及关门,保证实验实训室的财产安全。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更新制定细则,每个实验实训室里都制定有《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卫生安全制度》、《实验实训室使用制度》、《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实训室学生守则》等等,在日常的工作中实验员以这些规定为依证,进行检查和监督,有力地督促上课教师严格遵守实训室操作规程,爱护设备,珍惜教学资源。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实训室,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在操作错误,维持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实训习惯,严禁学生带食品等入内,每个实验实训室里都配备有储物柜,水杯放置处,教师要严格要求物品摆放到位,教学完成后督促学生整理实验实训室设备,安排值日生打扫实训室卫生,以减少日常室内的灰尘。教师认真填写《实验实训室使用记录》真实记录教学过程以及出现问题,如若有计算机出现故障记录故障机号,故障问题等方便有针对性的维修。实验实训室有部分设备购置年限长、更新、修复等问题,除进行日常的检修外,还应实验对实训室设备存在的缺陷、设备老化等问题进行定期检修,更换或完善。坚持每学期定期对实训室整修一次,进行总结经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实验实训室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师生需求。实验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合理科学地维护管理,才能使实验实训室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实验实训室利用率,才能更好地为实惠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妍.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初探[J].福建电脑,2011(2).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7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13-02

ResearchonmanagementmeasuresofComputertrainingRoom

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pUJianxun

abstractScientificandeffectivemanagementofthecomputertrai-

ningroom,toensuretheeffectiveandnormaloperationofthetrai-ningroom,making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worksmoothly,hasbecomeanimportantsubjectinthemanagementofcollegetrai-ningroom.managementofthecomputerlaboratoryneedstodoaperfectsystem,detailedplanning,areasonabledivisionoflabor,humanresourceoptimization,etc.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mputertrainingroom;mana-

gementmeasures

1前言

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但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存在巨大缺口,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每所高校的责任。要想成为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首先得有扎实的技术作为基础,而扎实技术主要是在日常不断操作、不断实践中练出来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大西北地区,高校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主要场所就是计算机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直接影响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对实训室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2管理措施

完善管理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与要求也在逐年提高,高校计算机实训室成为使用频率最高、损坏严重的实训室之一,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实训室更是全天处在工作状态。从整体调查来看,目前实训室软硬件设施人为破坏严重。

首先,全天工作现状使得计算机室最基本的卫生清洁无法实现,实训室内人群又密集,空气流通不畅,这样就会使计算机设备内有大量灰尘积累。灰尘的影响再加上使用频率高,元件老化或损坏将成为必然结果。

其次,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实训室教学中应用广泛,在师生交互式学习过程中,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演示是常常出现的一种交互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机处于被锁定状态,这时就无形中为一些素质低下的学生进行硬件破坏创造了条件,如键盘按键被拆、鼠标按键被拆、网线被拔等破坏事宜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学生进行电脑加密设置,致使其他学生无法使用些电脑。

针对以上客观及人为的破坏,只有完善管理制度才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管理好计算机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保证软硬件不被人为恶意破坏,使计算机实验室能为教师授课及学生实验操作正常使用,前提是必须制定并且完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实验室能否正常进行工作的保障。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教师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许多教学内容选择在实验室教授,这样一来进行实验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应的实验室的教学任务也大大增加。为了更加充分地、有效地、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实验室,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效率,应该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完善,如“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条例”“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教师上机守则”等。再如建立登记制度,对每一台电脑使用一本登记册,每个学生在实验操作前检查电脑软硬件情况进行登记,看是否有人为恶意损坏现象。如果有如键盘按键被损坏或系统文件被删除等破坏现象,就能随时发现并追究相应学生的责任,进行批评教育。这才是保证实验室秩序井然、卫生整洁的基本原则,才是这些设备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前提条件。

有计划分年级安排课程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实验室相对其他教育中心来说,除了常用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软件外如office2010等,还安装了大量的专业软件,如photoshop、SQLServer2005数据库、VB、DreamweaverCS6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及大学计算机考试系统等软件。专业软件往往容量大,占用空间大,这样就会导致运转速度慢。不同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所学科目不同,实验时操作软件也不同,部分学生为了让其他软件不影响自己实验软件的运行速度,会去删除一些暂时不用的应用软件,导致其他级学生上实验课时找不到软件,从而影响上课操作。还有的学生会无意或恶意删除一些系统文件或应用程序,最后造成无法正常启动计算机,系统运行不稳定或者应用软件根本就无法正常工作。

针对以上现象,有计划分年级分配实训室是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在开课前对整个信息技术中心的所有计算机实训室的电脑,从硬件配置到软件运行情况做个调查,然后把不同软硬件配置的实训室做计划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这样一来,低年级学生常用的一些软件如office2010、Flash8.0等,就不会被高年级学生因为机子慢而删除;给高年级安排一些硬件配置相对高端的实训室,让他们能完成所学课程的实践操作内容,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准确评估管理人员工作量,优化实验室人力资源目前就高等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人员来说,在许多人眼中就是拿个钥匙按时开门、保持卫生、清点一下硬件设备是否齐全等从事这些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工作的人,这样的认识观念使得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人员都是一人兼多职。但在实际中却是一个实训室管理员的素质决定着计算机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效率。经调查分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光承担实验室的维护管理工作,还兼职许多其他工作,工作量大。如就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大部分管理员承担着两间计算机实验室管理(60台计算机规模),一间能容纳300人的多功能教室,11间多媒体教室,有时还要兼职代课,长期处在繁杂且高强度工作状,制约了教师的学习,降低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针对以上情况,优化计算机实训室人力资源,是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计算机发展之高速是每一位师生都能亲身感知的,计算机发展之快也对计算机实验管理人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位优秀的实验管理员可以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反之则会降低实验课的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加强实验室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网络视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才能在实验操作课上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进其他兄弟学校的实验室,去学习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2)提高素质修养,爱岗敬业,提升服务育人精神。实验室管理人员肩负育人和服务的双重责任,不但要在专业操作技能上过硬,在实验过程上能成为学生的导师,更要做好服务工作,成为任课教师的助手。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8

摘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以学生获得相应的证书为目的,而是通过等级考试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重,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培训策略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最终目的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就业计算机培训

传统的计算机培训体系主要依托于我国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等级考试而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备性,在此观念下,高职计算机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为目的,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日益严重,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再以等级考试证书为检验学生工作能力的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使用技能的考核,因此需要高职院校转变培训策略,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培训策略。

1当前高职计算机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学术应用型教育,高职教育要重点突出人才的实用性,因此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笔者多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工作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1.1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定位不准确当前高职院校

对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识存在着定位偏差的问题:首先没有与普通高等学术型院校组织的考试相分开,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科目也应该是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等级考试内容,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组织的等级考试与本科学生型院校组织的考试基本相同,结果造成学生参加考试而获得效果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多大的联系;其次高职院校对于考试没有清晰的定位,很多院校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而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本质要求即增强与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最后过分重视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的含金量,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现实要求,即以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检验与评价学生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

1.2培训内容与实践要求相脱节高职院校在计算机

等级考试培训教学工作中,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相关的内容,国家为了减轻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重点掌握,设定了考试大纲,虽然考试大纲的制定有利于突出重点知识,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培训的时候过分依赖考试大纲,强调学生的通过率,结果造成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以考试内容为主,虽然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检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毕竟考试存在一些弊端。同时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因此他们的教学内容也以考试内容为主,结果就会忽视对计算机实践技能知识的讲授,造成学生在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并没有与此岗位相适应的实践能力。

1.3培训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工

作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得到了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到高校发展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高校计算机培训所依赖的基础设施还并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专职教师的人数还远远不能满足参加计算机考试培训的人数。“考证热”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很多学生热衷于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他们将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作为获得就业的敲门砖,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得证书,而且有很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比别人更大的就业砝码,他们期望学习更高等级科目的学习,在此形式下,参加等级考试培训的学生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则非常有限,结果造成培训项目和人数受限;二是支撑学生进行考试训练的设备相对比较短缺,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设备仅能满足日常的教学实验,没有足够多的设备进行培训训练,导致学生实验环节不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1.4影响培训教学的因素多以该院为例,基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不属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培训学生往往是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培训上课多安排在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培训中时有学生因为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等诸多因素而耽误培训学习。

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培训策略

2.1准确定位计算机等级考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培训体系的前提就是要科学定位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是要明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本质要求,设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但是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它的本质特点,造成一种学生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是为了提高就业率的假象,因此要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明白参加计算机考试培训的本质目的;二是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本校教育特色的计算机考试内容,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教育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培训时也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计算机考试模式;三是降低计算机职业资格证在学生中的地位。职业资格证只是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敲门砖,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职业证书就可以获得就业岗位,因此要重视培训的过程,重视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而不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通过率上面。

2.2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

程体系是教师开展培训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基于当前“考证热”现象,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培训课程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改变以考试而培训的观念,构建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计算机培训理念。在传统的计算机培训中,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他们会注重讲解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点,结果形成了以考试内容为主的授课模式,此种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但是却与当前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培训理念上入手,提高对考试制度的正确认识;其次整合培训内容,满足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高职计算机考试课程应该根据企业对计算机人员的要求,立足于通过参加计算机考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去调整培训课程,强化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最后计算机考试培训的课程选择不应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书本知识,还要注重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计算机考试培训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培训课程时要注重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关的课程,比如在具体的培训中要尽可能将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有应用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能力。

2.3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训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教

师在培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计算机考试培训活动中属于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增强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原则,采取引导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积极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挥提供氛围;其次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授课模式,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而且还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进而克服学生在参加计算机考试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最后要注重不同文化层面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不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热衷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培训时要重点观察学生的兴趣点,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为突破口,通过个性化培训提高培训的效果。

2.4提高培训师资的质量计算机培训工作离不开优

秀的教师团队,一是要增强教师对计算机岗位要求的准确判断能力,教师在计算机培训中要紧紧围绕市场工作岗位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提高学生参加考试的通过率,还要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再教育支持力度,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三是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专业计算机培训教师人才,增加高职院校计算机培训教师的数量,进而保障学生参加计算机培训的学习质量,避免因为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而造成的精力不足的问题出现;四是高职院校要提高对计算机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可能增加资金、人力等投入,提高计算机考试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文平.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7).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9

1基地概况

2009年11月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经教育部批准,获得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150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现拥有计算机设备600余台,设备总值逾千万。该基地目前正常运行,对我院计算机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训基地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该基地的建设体现了仿真或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现了现实工作环境的模拟和实现。

目前建有h3c网络综合实训室、苹果e-design实训室、vcom综合布线实训室、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等16个实训室,功能涵盖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与维护、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音视频处理、二维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方面,基本满足在校学生和本区域高职学生的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培训等要求。

2实训基地对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重要意义

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能力、网站开发和网页设计能力、数据库开发技术及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多媒体制作与图像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而实训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最佳途径,实训基地则是实训教育的平台。目前社会亟需大量计算机应用人才,而随着我国各类院校不断扩大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学生感叹工作难寻。该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重基础、重技能,却轻实践、轻素质,最终导致所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我院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立,给我院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提供了强大平台,依托该基地的硬件设施,我们可以转变实践教育方式、从行业需求出发本文由收集整理,开发基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工程的实训教学,建设仿真性强、职业性强、管理先进的计算机基地。

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特点

3.1学生学习动机各异

动机是导致人特定行为的重要原因。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而且也根据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发展变化。一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于自身的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一些学生的动机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些学生则是为了个人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表现为学习动机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要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大的学习动机。

3.2学生学习兴趣范围有局限性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足,对枯燥内容的学习效率低下,往往学习兴趣就落在教师上课的内容上,却无法深入学习下去,这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结合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理论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应是一大特色,学生对实践课的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从而实践课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兴趣的平台。

3.3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转变

高职高专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学习,学生入学后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职高专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专业定向,围绕着专业定向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学习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学习内容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涉及到教学方法也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作出转变。

4依托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学生培养方式

4.1树立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够”、“激”、“用”的三字原则:

1)基础知识“够”用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是要培养能够直接进入一线岗位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终点应放在应用上。理论知识要够支持应用操作,操作基础够支持一线岗位的应用。“够”不应该是静态、绝对的,而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呈螺旋形上升。

2)“激”发学生兴趣

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艰苦的学习成为负担时,同时也是“知之者”教育的失败。对学生传授知识的目的不能使机械地授予,而要更大程度的让学生感到“能操作”、“易操作”、“想操作”,使之成为“好之者”,“乐之者”。让学生体会到学而有乐对因材施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3)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因材施教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在用的时候这个差异就能体现出来。教师要抓住这个环节分析每个学生的差异,找出学生的擅长和不足,鼓励学生讲所学内容主动联系到应用。因材施教是古人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也因该是教育者回归到教育本质理念的一种追求。而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所学能否转化为所用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4.2理论服务实践的教学模式

4.2.1从行业需求出发

1)设计合理的实训课题

实训课题要能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训项目设计应该围绕着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围绕着用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训练学生综合设计制作能力的目标进行项目开发,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实训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实训课题的设计要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转贴于

2)仿真的项目环境

按照学生特点不同进行分组,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制作→提交审核”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实训任务不仅是知识点的设计,还要设计任务阶段,任务中的角色。

4.2.2从学生特点出发

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在实训环节区分开兴趣倾向不同的学生,针对兴趣给学生不同的引导。完全按照实训计划环节要求学生分阶段完成,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就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抗拒,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从其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训计划。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摸底,指导学生分组搭配。

4.2.3从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出发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和企业行业专业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指导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紧贴市场需求,内容先进实用,并跟踪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参与式、互动式教学,采用分组教学法、工作情境教学法、目标驱动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注重学生沟通与团队合作、文档写作、项目管理、演示表达等多个方面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程以职业岗位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三个训练层次: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在各项实践环节中强调动手能力、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4.3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4.3.1任务布置

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确定任务内容,设定任务环节。学生接受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单独完成还是团队合作。如果是团队合作完成的话要分配团队角色,确定每个人所完成的具体内容。

4.3.2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制定较完整的学习计划。如: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每个步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整个任务的完成进度等。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生提供一些任务相关资源,指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工具和图书馆,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4.3.3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这两个环节是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学生根据任务内容首先做概要设计,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明确任务目标,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详细设计中就要根据概要设计中的小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4.3.4任务实现

学生对教师提供资源和自己所准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提炼、加工、整合,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关键信息,然后合作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根据任务设计进行任务实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计划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上机时间,积极地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

4.3.5完成、评价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对任务中所有问题讨论并综合之后,提交作品和书面形式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可以以课堂答辩和学生互评的形式进行任务评价。

5教学团队建设

2009年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始建设,围绕着实训基地的教学改革也在同步实行。我们以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整合教师力量,优化教学资源,形成了一个定位明确,搭配科学,面向市场,资源共享的教学团队体系。

5.1课程建设

5.1.1加快课程更新速度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专业技术更新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课程体系不能随着专业技术发展而更新,所设课程的滞后就会严重影响专业教学效果,所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也会和市场需求相背离。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更新,几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有的专业课教学都进行了更新。有的教学为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了颠覆性更新,如动态网页设计已从asp技术更新为.net技术;有的教学在软件版本上进行了更新,如原来的photoshop6版本已经更新到现在的cs3版本。教材选择适应当前教学内容,更加面向操作。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教学。目前,学生通过考试可获取的证书有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二级(c语言)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计算机装调员、网络管理员等证书、华为网络工程师证书等。

5.1.2建立课程体系特色

计算机应用专业经过多年摸索和研究,将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四个方向:程序设计、平面设计、三维设计、多媒体应用。在理论课程相同的条件下,四个方向的专业特色更加依赖实训教学的开展,目前实训课程已占专业课课时量60%以上。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专业现建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网站建设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数据库开发实训室、动画设计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实训场所。鼓励教师开发实训主导型课程和教材,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参加各种课件大赛,通过这样的方式积累、整合网络资源,形成系统的资源共享知识库。紧紧围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通过专业能力培养来进一步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特色建设。

5.2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要具备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科研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良好的实训基地,需要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过硬的师资队伍,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本校教师、校外实训实习单位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技术人员或培训人员等。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采取以下途径:

5.2.1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市场的新技术;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5.2.2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如网络课程教师,必须先到实训基地网络实验室实训,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上课堂授课。对于专业基础好、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派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在带班中积累实践经验。

5.2.3加强教师培训

聘请行业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做讲座,有计划地组织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培训,提高实践能力。

5.2.4“产学研”结合

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师通过开发一定的程序,如利用asp.net来开发学生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等,利用flash、authorware开发多媒体片头等,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品。

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6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各行业的普及,我国的信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企业却感到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内包括高职在内的各类院校年复一年不断扩大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毕业后却普遍反映工作难觅。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学校培养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过剩,也不是培养的质量太差,而是学生缺乏相应的行业实际经验。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及综合竞争力,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背景,培养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对学校而言,将企业的行业优势转化为专业培养的重要一环,对企业而言,学校的专业优势也会为企业提升人才的层次提供便利条件。

一、校企合作的优势

计算机类专业是在各高职院校中开办的时间最早,并且曾经是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专业群,包括了计算机软件类、信息类、应用类、多媒体类等专业。随着行业岗位及工种的细分,推动了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为此,一些大型的软件企业和it培训机构相继与相关院校合作,共同办学,一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而且,其先进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框架,为计算机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道路,充实了计算机专业的内涵,提高了专业与职业岗位的一致性。

校企合作共同办学在教学方法、课程框架、组织管理、教学实践、认证考核及培训环节等方面优势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课程体系能针对实际的职业岗位进行设置,课程与岗位需求对接良好。

以项目主导的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体现项目实施的特点,真正实现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进程。

针对教材的内容作出必要的调整,实现教学内容能够真正体现本学科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考核和教学分离,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明显。

二、开展校企合作已取得的成效

专业建设得到进一步的细化。高职学院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最初都是一个名称——计算机应用,其中的课程内容包括了网络应用、编程设计、软件应用、项目管理等,表面上内容丰富,适应面广,实际上泛而不专,往往无法适应具体职业岗位的要求。随着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引入,以及职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的方向上,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由此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便被细化成与业界一致的各种专业方向,比如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及制作等。

改进及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实际职业岗位的职责为参考依据,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校企共建校内及校外的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别于传统的实训室,实训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通过企业捐赠或校企共同投资建立,学生实践工作的过程按照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流程。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除了感受企业的实际工作氛围外,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学习、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逐渐形成。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够充分就业。企业由于自身的性质,在提供就业渠道及安排学生就业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通过订单培养、合作办班的模式,引入职业认证制度,通过学校学习、企业实践、合格者就业的培养模式,既简化了企业的岗前培训,也降低了高职学院的就业成本。

建立校企互动,学校能针对市场变化作出积极的应对。高职院校可以选派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培训,企业方的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如此,对学校来说,能及时了解当前的市场动态,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企业而言,能对学生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便于对学生进行后续的职业岗位培训。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策略

在国外,软件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发强调校企联合的方式,倡导边做边学,理论联系实际。企业将部分开发项目拿到学校,并在校内成立项目开发小组,通过校企联合会的指导,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领导项目的开发。在国内,校企联合办学也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普遍采用,形式包括教材编写、人员培训、课程改革、设备购置、职业认证、学生实习等。通过多年的尝试,为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添加了活力,但如果就此止步不前、不再创新,对整个专业的发展仍然不利。因此,如何巩固双方的合作基础,提升专业的适应发展能力,创新开发工学一体化教材,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库,资源共享、互通培训,学校能更多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企业能更积极地配合学校办学,是未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能更深入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对合作企业和学校在合作办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

在合作办学的开始阶段,学校利用企业方的行业优势开展专业教学,并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指导学生考取合作方提供的职业能力认证,如思科的CCna等,此类认证在初期由于获证的人数较少,市场认可度较高,学生通过后通常能在就业时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此阶段,合作的重心偏向企业方。但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合作的重心必然要逐渐向学校靠拢,因为此时专业的核心内涵建设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学校要对学生承担主要的教育培养责任,即便学生获得了合作方提供的网络管理师、程序设计师等相关认证,但也由于获得者的逐渐增加而使得认可度下降,学生不再仅凭这些职业认证就能轻松找到相应的职位,而要靠自己的真实才干。

(二)积极研究开发新教材,建立教学素材库及项目信息库

教材、场地设备、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的三个重要支撑点,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更是如此。一本合适的项目教材能对学生的专业培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学校而言,对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但缺乏相应的项目经验,而作为合作方的企业,平时的工作重心并不在教育和培训上,因此在专业理论及实践深度的把握上远不如专职教师。对此,应综合合作双方的优势,组建专业核心课程项目信息库、教学案例库及素材库,从而撰写出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实例教学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教材。

(三)采用职业导师负责制,成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小组

导师制普遍应用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但最初却为企业所采用,即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导师制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区别地对学生学习、思想及生活进行指导,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导与学”的特殊关系。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现状更适合采用导师制,首先,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弱,而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需要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其次,学生对本专业职业规划不明确,缺乏专业知识的储备,都亟待导师的耐心教导;再者,计算机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职业岗位呈现小团队的特点,规模都不大,符合导师指导小规模团队的教学方式。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导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外,能够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各个环节,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思想、学习及心理上碰到的问题,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贯性。导师制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学校,需要合作双方的共同参与,比较好的作法是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小组,企业方提供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资讯,学校教师负责具体的落实。

(四)加大力度引进项目,建立项目引入奖励制度

在整体社会影响力和科研能力方面,高职院校不如本科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同样如此。但如果能在费用预算、场地设施以及产业政策上让高职得到更多的帮助,包括补贴和奖励等激励方法,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协助企业进行产品推广、方案策划、技术开发等工作,既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践的要求,又为企业节省了开支。做法之一是企业在学校成立项目工作室,完全按照企业流程运作,学生在教师及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增强职业技能及经验,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五)建立校企合作各方人才互动机制,共享各方人力资源

校企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人才互动机制,为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扫清制度上的障碍。

1.建立项目合作管理制度。合作项目的更新改造、维护升级、设计规划都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并为参与项目的相关人员(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核算工作量并计发报酬。

2.共同讨论决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需要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及技术骨干,讨论制定一年一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必须要双方签字同意后方可生效。

3.建立专业及技术骨干人才库,明确合作双方人员交流互动的权利和义务。

4.建立培训常态化制度。学校可利用自身的师资、场地、食宿条件的优势,对企业新招聘的人员进行职业岗前培训,对老员工实施技术轮训,在社会上开展有偿培训。通过双方项目和人员的融合和渗透,深化合作和互动。

总之,高职院校要综合分析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现状,巩固合作内容,并加以创新和提炼,开拓对外增值服务,使之成为学校、学生、企业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桥梁,将合作各方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企业用人和学校培养的无缝对接。当然,随着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深入,合作的双方还会受到计算机产业政策及宏观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学生的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陶书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0)

[2]黄红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2007(22)

[3]樊彩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4]邓小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2)

[5]陈解放.“产学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6]蔡强,祝钧.高校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之初探[J].微型机与应用,2007(6)

[7]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基金项目】广西2011年新世纪教改工程课题(2011JGa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