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趋势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4:44

消费趋势报告篇1

物联网时代,生活更智能

随着深受消费者信任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开始进入同步设备、智能家电和可穿戴技术产品市场并把消费者的需求转化为行动,一个由网络同步连接的世界将逐步成为主流,省时省钱可控,物联网时代已经真正到来。

“全球消费者都对能把自己所有设备连接在一起的数码设备越来越感兴趣,而在中国,超过81%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支付更多来购买让生活更为便捷的产品和服务。”mintel英敏特《2015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指出,“行业巨头们依据大势所趋,纷纷进行相互合作,确保其生产的设备都能基于智能后台系统而相互连接,以家用硬件设备为例,谷歌推出安卓电视,而LG也推出采用weboS的智能电视,目前超过三分之一(36%)的中国成年人声称家中有网络电视。”“当然,不管在哪个品类,消费者都渴望使用能提供便捷或增强健康意识的产品和服务–这两个诉求也与目前联网设备市场的发展紧密切合。”

数据显示,“很多中国都市消费者已经在使用追踪身体状况的智能设备,并同步数据到其他设备。超过39%的消费者声称值得为能帮助改善健康的产品和服务花费更多,如付费的健康监控应用程序。十分之一(约13%)的中国受访者声称家中有可穿戴数码产品。财富的增加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拥有率,并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高达29%的高收入受访者拥有一件可穿戴设备。”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分之二(64%)的消费者认为实用可穿戴数码产品很时尚,同时也倾向拥有功能更强大的产品。同时,数据收集以后的应用与分析也将成为公司拓展的关键领域,如nike+正在逐渐退出设备硬件领域,专注于数据和应用。”

此外,“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消费者与设备之间的交互也将变得更加简单,应用也不再局限于健康和家用类别。把技术融入更多产品如指甲油、食品包装等的理念将逐渐更新消费者与日用品的互动方式,更有如可以分析心理状态的可穿戴设备,在食用完毕后能自动下单补货的智能食品和饮料储存器,以及通过分析我们的数据来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公司等。消费者对于可以提供数码设备持续在线充电的无线技术也将有更大的需求,不过,个人隐私安全也将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越来越担心存储在云服务和其它服务器上的个人数据有被泄露的隐患。”

提升健康品质,全面抗击污染

随着对于生活品质提高的不断追求,及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技术的创新顺应着节能减排与抗污染的趋势,消费者将看到更多的与净化和保护相关的新产品。

2015年,污染将继续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消费者担心污染对健康包括对皮肤的影响”,minel英敏特数据中,“相比前一年,有40%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在能保护他们免受环境污染的产品上花更多的钱,同时,至少四分之一的中国女性消费者表示会在购买身体或手部护理产品时会关注抗过敏、治疗、舒缓和抗菌等关键词。由此,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容行业内如护肤、护发等产品中针对pm2.5诉求的体现。当然,更多品牌会在社会责任及产品宣称上使用抗污染宣传。”“在食品与饮料行业中,有排毒功效的成分将增多,企业通过强调原产地来突出产品‘无污染’的品质。各行业也会看到更多抗污染的穿戴设备、衣服、环保建筑材料及低耗能产品,其中低能耗汽车也将继续得到更多关注。”

零售o2o,双向并举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购物模式,消费者对于便捷、快速的购物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促使线上零售和线下实体的界限迅速被打破,价格和便捷性继续成为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实体零售的教育性和参与体验将成为吸引人们进店的重要因素。

“实体零售商逐渐与网络融为一体,以弥补线上线下购物差距的服务。更多实体商店开设网络下单店内自提服务,而网络电商则拓展开设实体体验店。如,中国快递龙头企业顺丰通过开设自营网店进入在线市场,继而在线下设立实体店以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网络电商聚美优品在北京开设实体店,用以提供更好客户体验。”“在中国,可能人们目前会把百货商店更多当成展厅,用于查看和体验产品,但会到网上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

mintel英敏特的数据显示,“七成中国成人表示要去实体店看看,再去线上购买产品。同时,75%的中国成人认为在线购物最终将取代实体店。”“但是,中国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兴趣仍有保持或迅速提升趋势”,数据表明“14%的中国购物者认为好环境是决定购物地点的最重要因素,8%的消费者选择好的客户服务作为重要因素,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仅为2%。一半(50%)的消费者表示更多的餐饮门店的选择能吸引他们更频繁逛百货商场。”

根据mintel英敏特数据,“近五分之一(19%)的中国消费者曾使用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服务,他们在网络端口购物,然后到商店、仓库或储存柜提取货物。”如此,“即时满足需求”同样带来更多递送应用软件等的发展机会。近三分之二的20-49岁中国成年人表示网购最为方便,而手机购物也将越来越流行,85%的中国消费者希望能看到更多让生活便捷的在线服务,消费者甚至可通过火车、飞机的wiFi连接网络在旅途中购物。”

众包思维,参与为王

消费趋势报告篇2

市场研究公司央视市场研究(CtR)在其主办的2016“洞察中国”高峰论坛了最新的中国消费市场、广告营销以及中国媒体发展趋势。CtR报告显示,中国消费品市场在2016年上半年继续温和增长,进口产品渗透率已达93%,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品牌的竞技场;全媒体广告市场呈现跌宕起伏态势,2016年上半年中国整体广告市场同比增长0.1%,传统广告市场同比下降6.2%,而电梯视频、影院视频等生活圈媒体广告成为市场主要增长热点;在提到媒体发展趋势时,CtR判断中国媒体未来将逐步实现从以受众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本,从靠渠道垄断到重终端布局,从经营媒体到运营平台,从主营广告到多元化产业化运营的五大升级转型。

CtR的中国消费市场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消费品市场继续在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但快慢两个车道分化明显,市场分化严重,增长最快的品类年销售额增长23%,下降最快的品类年销售额则下降27%。同时,在中国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的诉求推动下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下,进口商品的渗透率已达到93%,平均每10个中国家庭户中,就有9户购买过进口产品,进口产品的销售额也增长了18%,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品牌的竞技场。针对消费升级及新生代消费者崛起带来的市场变化,CtR给出的建议是,在品牌营销已经进入“心”时代的背景下,品牌主需巧妙运用营销“加减法”,在健康、个性、趣味性、潮流上做加法,注重高颜值、高品质,利用无添加、纯天然等理念做减法,迎合消费者健康意识,同时利用网红加电商的新型营销模式,打造网红单品,应对日益碎片化的市场,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创造产品新的核心竞争力,真正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心。

CtR的中国广告营销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整体广告市场刊例花费(下同)同比增长0.1%,相比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的趋势有所回升,其中传统广告市场同比下降6.2%,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传统户外五大类传统媒体中,除广播的广告花费有2.9%的增幅外,其它媒体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电视下降3.8%,报纸和杂志更是分别下降41.1%、29.4%,而电梯视频、影院视频等生活圈媒体广告则成为市场主要增长热点,影院视频的广告花费增幅达77.1%。值得一提的是,热门ip集中的精英卫视以及省级频道成为电视广告热点,2016年上半年精英卫视以及省级频道的广告时长与花费占比均比2010年有所增长。另外,CtR监测数据显示,以饮料、食品、化妆品、交通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广告普遍呈下降走势,而互联网新经济行业则带动了广告增长,网站类、软件与顾问服务类广告主的广告花费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61.5%、44.6%。针对中国广告市场涨跌互现的态势,CtR给出的解读是广告营销正在从过去粗犷式的大众化模式走向规模化、细分化、精准化的融合营销模式。CtR认为,虽然互联网的兴起为消费者追逐个性,为品牌洞察和利用这种个性提供了绝好的土壤,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模式也大行其道,但从品牌发展角度看,品牌认知仍是广告营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仍然要求营销必须以传播规模为基石,过分追求精准则导致难以弥合的碎片化。因此,如何平衡规模与精准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新时代的营销课题,而未来营销效益回报的最大化也将取决于如何对规模和精准实现平衡。

关于媒体发展趋势,CtR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媒体类型和最复杂的媒体结构,拥有420万个网站,2500多家电视台,超过1万家出版刊物和报纸,同时中国的媒体环境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这两年火爆的直播类app就不下200个。CtR认为,当前的媒体生态圈基本上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以CCtV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具有高覆盖和高公信力的优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具有高连接和强互动的属性,以分众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具有高到达和高匹配的品质。CtR判断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逐步实现从以受众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本,从靠渠道垄断到重终端布局,从经营媒体到运营平台,从主营广告到多元化产业化运营的五大升级转型。针对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CtR表示抢占智能化终端,打造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传播平台,进行产业化运营将是未来占领媒体传播力制高点,实现媒体融合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之路。

消费趋势报告篇3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创新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是逼出来的,是压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安安稳稳的时代很少有人花代价创新,所以从客观上来讲,现在这个形势对我们行业转轨、行业升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因此,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技术来促进、指导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引导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开发创新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力量进行了行业产品开发专项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汇集成《2008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2008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使行业机构对于企业产品开发的指导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开发,从科技的角度解读开发,倡导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理念,提倡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与流程,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新产品市场价值潜力,是纺织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与创新的一本‘工具’书。”杜钰洲会长在读过这本报告后作出这样的评论。

面料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获得市场信息、形成开发思路到进入生产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且每个环节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而其中最关键的是,纺织企业在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时,必须要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结合现阶段纺织技术发展,以自身实际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力为基础综合考虑,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才能保证所开发的新产品真正转化为商品。这就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不仅要关注工艺的实现,更要关注流行趋势信息和目前的市场现状,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有哪些转变,然后结合新原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构思。充分拓宽纺织面料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提高企业新产品市场化率是《2008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策划编撰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首先从市场消费的角度预测流行趋势,在全面研究国内外经济环境、成衣市场、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背景下,以生活方式一色彩一服装一织物应用为推导脉络,获得并下个季节的面料设计关键点等潮流动向信息,然后分别针对棉、毛、丝、麻、化纤、针织等产品的开发技术特点人手,通过原料、纱线、花型以及后整理工艺等手段进行产品设计,使其顺应趋势的风格,为纺织技术人员如何使用流行趋势信息提供切实的指导,为流行趋势信息在实际产品的实现上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报告在产品开发分析中还特别注重产业集成创新的趋势,注重相关领域设计元素和技术工艺的相互借鉴,强调毛、棉、麻、丝、针织、印染等产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彼此合作,形成具有特殊竞争优势的新产品的联合开发体系,最终实现产业的集成创新。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市场调研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因此本报告特别针对08春夏成衣市场面料和现阶段纺织产业比较关注的功能性纺织品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对市场现状、服装品牌、消费者和采购商以及生产企业进行深入的系统调研,为读者提供第一手分析资料,使面料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及营销人员可以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客户的客户”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而得到直接的反馈和启示。

消费趋势报告篇4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6%,经济增长放缓,不过放缓的节奏比较平稳,同时,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升2.4%,涨幅比去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通胀压力放缓。在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2013年上半年,国内报刊广告市场整体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同比下降7.9%,但是跌幅较2012年上半年有所放缓。(见图1)

2013年上半年,报刊广告总花费top5的行业占比达66.6%,相比于2012年64.5%的top5总花费占比,集中度略有提高,而这主要得益于2013年上半年房地产广告份额的增加。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依旧占据报刊广告投放的首席,其次为零售及服务性行业。而汽车行业报刊广告投放不尽如人意,以25.5%的两位数速度跌出行业排名前三,滑落至第四位。另一方面,以旅游为支撑的文化娱乐休闲行业的广告投放微涨4.3%,进入前三位,个人用品亦代替化妆品/浴室用品进入前五。由此可见,与个人消费娱乐相关的行业广告投放正逐步占据报刊媒体广告投放的重要位置。(见图2)

报纸广告投放降幅放缓,地产行业表现强劲

2013年上半年,报纸媒体广告花费整体下降8.7%,广告量下降18.5%,继续维持跌势,但跌幅放缓。整体看,第二季度报纸媒体广告投放力度有所增加,降幅亦小于第一季度。其中,排除春节因素影响的1月和2月,传统意义上的小高峰4月和5月为投放增长表现较好的两个月,跌幅相对较小。

1.重点支撑行业房地产发力,食品饮料继续保持增势

2013年上半年,报纸媒体的广告行业资源依旧集中在房地产、零售及服务业、文化娱乐休闲、汽车这四个行业中,花费总占比达到74%,而在报纸媒体广告投放top5行业中,除房地产行业与文化娱乐休闲,其余行业均下降,汽车业降幅最大,达29.6%。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在“新国五条”政策的影响下,二套房受限,广告主发力新楼盘,使得地产广告有所抬头,实现了17%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报纸媒体广告投放下滑的程度。但是,下半年地产行业能否继续保持大力度的报纸广告投入仍需观察。另外,食品饮料行业在2013年上半年的表现依旧抢眼,实现14.3%的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报纸广告增长的动力之一。

2.各区域报纸广告市场均面临困境

从地区来看,2013年上半年报纸媒体广告市场不容乐观,华东、华北、华南居全国报纸广告投放市场的前三位,这三个区域占据了全国报纸广告总量的近70%,对半年度的趋势影响非常大。而降幅最大的地区恰是华东地区,降幅达到15.1%,其中,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下滑幅度最大,分别为26.8%、20.9%、19.0%。不独发达地区,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地区的表现亦令人担忧,华中以及东北地区的跌幅亦超过华北和华南,达到两位数。西南地区则是唯一实现了微小增长的区域,其主要报业竞争市场之一的重庆地区更是取得了14.9%的增长。(见图3)

3.主要广告主报纸广告投放情况

和去年同期相比,2013年上半年,报纸媒体广告投放top10广告主中,国美与苏宁依旧位于前列,同时保持了微小的增幅。随着汽车行业广告投放的不景气,汽车品牌由去年的4席减少到3席,上海通用汽车跌出top10。地产行业仅恒大地产进入top10,可见地产行业集中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中小开发商亦占有一席之地。

杂志广告市场初显负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以来,传统杂志停刊转版的消息接连传出,而杂志广告市场亦遇冷。梅花网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杂志媒体广告花费整体下降7%,广告量下降10.4%,杂志媒体广告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增长势头,呈现负增长。整体看,与报纸相反,杂志媒体第二季度降幅大于第一季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杂志负增长更加明显。

1.2013年上半年主要行业趋势

从行业来看,化妆品/浴室用品、个人用品、服装三个行业占据了杂志广告50%的份额,top5行业集中度达到70%,其中,3个行业皆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服装与汽车行业更是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重点行业中,个人用品保持与去年相当的投放力度,微增1%。位居第五的文化娱乐休闲类广告投放逆势增长25.6%,其中,除了旅游带来的广告投放增长之外,体育文化活动也钟情于杂志广告的投放。

2.时尚美容服装类杂志半壁江山不动摇

2013年上半年,即使时尚美容服装类杂志广告投放花费整体下降了9.2%,但这也没有撼动其半壁江山的绝对占有率,其广告主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服装以及个人用品行业。同时,汽车行业以及文学文化艺术行业亦为杂志媒体贡献了8.9%以及13.5%的增长率。从上半年来看,《世界时装之苑》以及《时尚伊人》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个人对自我需求的提高,财经类资讯的地位凸显,以管理、时事调查、市场调研、经济分析擅长的经济管理类以及新闻时事评论类杂志稳定了自己的广告投放,上半年分别实现1.3%以及1.4%的微增长。

3.主要广告主杂志广告投放情况

2013年上半年top10杂志投放广告主主要集中在个人用品、化妆品以及汽车行业。和去年同期相比,路威酩轩与欧莱雅(中国)依旧位于前列,并且保持着5%与9.3%的增长,宝洁则跌出了前十。虽然汽车行业在杂志上的广告投放下滑比较严重,但top10广告主中汽车行业仍能占得四席,当然,除了上海大众外,其余车企均出现负增长。

小结

2013年上半年,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消费市场购买力整体上升态势趋缓,广告主信心不足,预算紧缩;另一方面,面对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报刊媒体广告份额不断被压缩,同时成本也在提高,报刊媒体发展步履维艰。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报纸媒体广告投放虽然继续着跌幅,但随着节假日消费的拉动,跌幅亦有所放缓,而下半年亦还有“金九银十”以及圣诞、元旦双节拉动,预计文化娱乐休闲与食品饮料等个人消费娱乐的行业会保持着一定的增长势头。不过,我们对下半年地产行业能否持续发力持怀疑态度。

杂志媒体虽然广告投放跌幅小于报纸媒体,但从前两年的持续增长到负增长的开局着实令人担忧。和报纸一样,杂志媒体对于重点行业的广告资源依赖度也比较大,目前来看,重点行业的广告投放增长力度都不尽如人意,并且也没有后进的投放增长有力的行业来填补。不过相对于报纸,杂志确实拥有着较好的广告环境,而随着中高端杂志市场规模的扩大,标杆杂志品牌的竞争力会越发明显,并且能够和品牌价值相得益彰。

消费趋势报告篇5

消费者接触到了机器学习的各种用途或者如ai技术,从而获得积极的体验。

年轻消费者不断寻找好玩又新颖的方法来释放每天的社会压力。

品牌在产品配方和营销内容中融入传统中国哲学、传统秘方和传统运动,将是成功的举措。

消费者会更喜欢看到品牌不仅为他们打造出个性化的产品,还提供了渠道让顾客通过品牌释放个性,表达自己。

消费者不喜欢那些不提供移动服务的品牌,他们会认为这既不具前瞻性,也不关心如何去维护客户忠诚度。

展望2018年本次的消费者趋势由亚太区研究总监matthewCrabbe,亚太区趋势经理Delonwang,亚太区趋势分析师JoyceLam共同在报告中客观讨论了或将重要影响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的综合趋势,对消费者及品牌商均具有前瞻性助益。

超级大脑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提高生产力、效率和愉悦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英敏特亚太区趋势经理Delonwang表示,“消费者接触到了机器学习的各种用途并开始获得积极的体验。根据英敏特调查,46%的消费者有兴趣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表明他们欣赏科技监测、分析和报告的能力。这类技术将了解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及喜好,在此基础上为他/她创造定制体验。通过使用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帮消费者创造更加高效舒适的工作、生活和购物环境。”

“消费者可能逐步选择性的使用科技,如果机器学习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他们也会拥抱这类科技。随着无缝式连接成为全球生活方式的主流,我们将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用上机器的学习能力。在以后数月甚至数年,我们将看到更多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个性化服务及产品,它们满足消费者日益强烈的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Delon继续说道。

压力游戏

社会压力大使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消费者需要更多非正式的游戏互动,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是如此。

英敏特亚太区研究总监matthewCrabbe表示,“不仅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里,年轻消费者也倾向于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与周围人交往,从而让他们自己在社会环境中感到一些放松。为了更多人奔向了虚拟世界和朋友及陌生人互动。英敏特调查显示63%的20-24岁的人表示通过玩网络游戏缓解压力。”

“今后,年轻消费者会不断寻找方法解决每天都面临的社会压力。一方面,消费者将拥抱更多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活动,减少依赖他人的压力;另一方面,消费者想要更多创新好玩的线上或线下方式,帮助他们加强与别人的关系。”matthew继续说道。

平衡生活

消费者越来越理解健康和环境的关系,希望品牌提供更绿色更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英敏特亚太区研究总监matthewCrabbe表示,“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更加健康、愉悦和平衡的生活状态。他们渴望解决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的良方,希望城市拥有更加自然宜居的环境。英敏特报告显示58%的年龄在20-49岁的中国城市精英消费者愿意为有道德感的品牌支付更多钱。不过,人人平等并非他们的动机,自身的健康才是他们追求的利益。”

“消费者优先选择提高私人生活质量的产品,优先出自尊重自然平衡的品牌的产品,支持这样的品牌让他们感到愉悦。品牌展示其产品或服务背后的道德宗旨,宣扬它们对消费者个人、家庭和环境带来的切实利益,品牌将更容易成功。”matthew继续说道。

本真自我

为表达自我独立,消费者从全球互联社会学习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英敏特亚太区趋势分析师JoyceLam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参与创造性工作,过非传统的生活,选择弹性工作模式,去冷门地旅行,甚至41%的青少年希望可以有非传统的生活方式,时刻吸收其他文化的影响。新科技加速了这一过程,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为他们提供广阔天地,让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自我。消费者越发个人主义,如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品牌一大挑战。”

“收入增长扩大产品选择范围,使消费者有能力选择表现他们独特个性的产品。品牌不仅需要打造个人化的产品,还需提供渠道让顾客通过品牌表达个性。未来将有更多品牌推出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做更加真实的自己,让他们不断探索和表达内在的自我。”Joyce继续说道。

无限移动

移动设备打破传统交互模式,消费者拥抱这种变化,享受移动设备的便捷。

英敏特亚太区趋势经理Delonwang表示,“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各个方面都依赖移动科技,它方便又快捷。英敏特报告显示87%的中国一至三线的城市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已经从2016年69%上升至2017年87%。动设备和手机应用现已应用于办理手续的场景,运用于需要面对面交流的场合。”

消费趋势报告篇6

[关键词]广告主广告经营手机短信促销

近年来,广告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进人买方市场。广告客户对传媒的选择更趋专业化和理性化;新兴媒体涌现,导致广告竞争形态改变;有的传媒习惯于靠广告价格创造需求,经营成本攀升等,这使得广告经营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但也要看到,我国未来广告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增量空间。2006年我国广告经营单位逾14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04万人,国民人均广告费支出为121元,继续保持上涨势头。正是在这既良好又残酷的广告发展环境中,报纸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应创新自身广告经营策略,壮大实力。

一、广告主广告投放呈现新趋势

如今,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以往的经营方式不足以应对现在的竞争深度,广告主在广告投放途径的选择上也越渐注重效果的评估和测试,广告投放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广告与终端并重

近两年的广告研究数据表明,广告主对促销活动、人员推销、公关和直接营销、口碑营销这几大“线下”广告形式的侧重程度不亚于“线上”广告。广告主在“广告费用”与“终端推广费用”的预期投入都呈增长势头。其中偏重投入促销活动的企业达70.2%,与偏重使用广告的企业比率相差无几。尤其是口碑营销越发得到重视,无论是在工业购买还是在消费品购买背景下做出的研究都表明,在评价和选购商品的最后阶段,言谈交流的作用举足轻重。

2.广告主倾向于综合性使用多种媒体

广告主为竞争需要,实施更具灵活性、前瞻性的媒体战略战术,创新并整合地使用媒介。被调查企业的媒介选择中,除电视媒体和报纸媒体以外,户外广告、店头pop、展览会等媒体势头强劲,专业行业杂志、交通工具等也在被相当多的企业使用,企业的媒介选择呈多元化态势。

3.广告主寻求媒体使用差异化策略,积极开发使用新式媒体

研究发现,互联网、户外媒体、Dm直邮广告等日益成为广告主热衷开发的广告资源。此外,广告主频繁借力“事件广告”、“赞助活动”等诸传播方式,表现出广告主在营销推广战略战术方面的进步与成熟。手机短信广告、植入式广告等日渐兴盛,都是广告新媒体开发的表现。移动电视媒体广告价值显而易见,如针对性、接收的强制性、受众接触率高等,从而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的加盟。而如今网络游戏的用户数量不断飙升,因此网游植入性广告成为下一个广告金土。二、创新报纸广告经营策略

1.提供更精确的消费者信息

R3亚太公司和《中国日报》进行的关于广告付费方式的调查得到一组数据:在中国有47%的客户愿意按照佣金制付费、有51%的客户愿意根据广告结果付费。广告行业旧的经营模式围绕的资源是媒介的收视率、覆盖率,追求的目标是记住品牌并促进销售,现在广告主关注的焦点则是投资回报率。这种转型意味着整合营销传播中的核心数据库营销将得到解决,新的广告经营模式是基于消费者数据库的互动的、双向的营销传播,它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支持更为精确的用户数量,以及认知、记忆、行动各个层次效果的反馈。

2.广告传播终端化

如今,广告主不仅仅重视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而且对人员促销、卖场促销等终端营销也越来越重视。

因此,媒体应该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巨大客户资源,帮助广告主实现一对一的终端销售。比如,报纸都有自己的读者数据库,报社发行公司可以在发送报纸的时候对广告客户所对应的客户做一些广告宣传任务。它的好处是可以使广告宣传的要素得以延伸、加强和重复,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具体印象,同时避免报纸广告干扰性强等劣势,利用地利之便为消费者购买商品补充更多的认知信息。

3.延伸广告服务形式

无论从广告主需求还是媒体自身经营角度,媒体服务创新都是广告市场中颇为重要的一项发展战略。2002年以来这一动向尤为明显:媒体的服务超出刊播的范围,为广告主的市场开拓提供附加服务。除投放指导等与媒体密切相关的服务,某些媒体还利用熟悉当地市场和当地政府的独特优势提供营销策划与市场调查服务。现在人们更多消费的是服务,这是服务行业日益兴盛的时代。

4.立体化捆绑经营

广告商都追求立体化的传播效果,倾向于整合营销传播。报业集团下有很多定位不同,风格迥异的报纸,以及路牌、霓虹灯、网络等其他广告媒体,那么集团的广告部门在向广告商推销某一报纸的版面时可以实行几家报纸的捆绑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广告商提供广告价格的优惠,报社和广告商实现共赢。

总之,广告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告主不断增强的广告意识为传统媒体提供巨大的广告盈利空间,但广告主不断理性的广告经营策略使传统媒体要赢得广告主的支持又变得相对困难,因此创新广告经营方式,为自身赢得更多广告利润,最终形成广告经营品牌。

参考文献:

[1]胡作华:我国传统媒体:仍是广告的主渠道.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5月18日.第001版

消费趋势报告篇7

人总是要吃的,根据消费水平的不同,有些人喜欢购买廉价食品,有些人则倾向购买超高级产品,让中段产品的市场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在经济困难时期偶尔享受一下高档食品也不失为一种款待自己的方式。如果该种食品还含有“对你更好”的成分时,则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老年人的需求得到关注。许多食品公司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以满足老龄人口的各种特殊需求。这些措施包括改进食品包装的功能及特殊的营养健康需要。比如说,新的欧共体商标法规有利于帮助老年人更能清楚地识别包装上的食品营养信息。美国也已采取各种措施改进食品封面包装标签。越来越多的食品封面包装上标有诸如“易开包”“易消化”“低酸”“易吞咽”“增强骨质”以及“特殊配方”等关键词以吸引老年人的购买兴趣。40岁是新的20岁。那些40~65岁的中年消费者对那些能够维持他们活跃的生活方式的产品情有独钟。他们希望拥有一个尽可能长的、极富创造性的和具有生机的中年生活。

以科学为基础。消费者乐于在食品包装上看到那些得到科学证明的健康描述,比如说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人体健康的免疫力。这有助于促进消费者对食品生产者的信心。政府监控机构迫使食品生产者重新思考食品的健康效应。许多政府部门对食品公司增加压力,要他们重新考虑食品所引起的各种潜在健康效果,因此食品公司正在改变他们加工食品的方式,比如现在炸马铃薯片改用葵花籽油作油炸油。不可估量的特殊小型市场。近几年,西方国家流行不含面筋的食品,而且增长趋势迅猛。虽然这类市场的规模大小很难预测,但许多小型食品加工厂得益于该类食品的发展,得以生存。

消费趋势报告篇8

发展战略:网络电视与传统媒体整合势在必行

面对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整合、共存共赢乃大势所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旧媒体“合二为一”奠定了基础,也为传媒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单一形式的传播媒介已不能满足受众需求,类似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媒介融合传播已经产生,两者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合交融,形成能应对不同受众的传播新模式,来满足受众个性化、大容量的信息需求。

对传媒经营来说,多种媒体组合在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实现业务互补,拓展经营空间,发挥综合效应,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将涌现更多以丰富信息为核心、各种传播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性媒体集团,传媒业格局势必发生新的变化。

我国传媒集团整合正处在攻坚阶段。目前传统媒体进军网络电视,大多偏重网络圈地,抢占地盘,与新旧媒体整合以提高竞争优势的目标相去甚远。由于传统媒体与网络电视的竞合关系,如果两者相互独立,分而经营,不能进行有效整合,既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因相互争夺相同受众导致传媒竞争日趋剧烈。

在网络电视时代,信息传播的整合经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关键是如何整合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传媒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网络电视传播与传统媒体将在融合中走向分流,而不是在相似方向上争夺同一群用户,因此,它们的整合策略应是进一步细分市场,各自调整定位与目标受众,做强自己的优势,形成错位竞争。具体来说,传统媒体要转变观念,顺应网络电视传播发展趋势,适应受众需求,扬长补短,寻找与网络媒体整合发展之路;网络电视作为新型传播形态与营销渠道,可以开拓新的用户群,培育新的市场,而不是与传统媒体争抢现有的“蛋糕”。

观念变革:树立以受众为本的经营理念

网络电视加速了现代传播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的趋势,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一对一的交互传播成为可能,彻底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被动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政治生态等影响,现代社会逐渐陷于“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价值分裂之中,受众不再是统一的“大众”,而是裂变为不同色彩的分众,乃至“一人受众”,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显著。社会大众在信息选择、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分裂为迥然不同的群体,众口难调因而成为传统媒体难以克服的顽症。网络电视的出现适应了受众需求更加个性化的趋势,真正变“大众媒体”为“我的媒体”。

网络电视发展趋势要求传媒经营者转变观念,树立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和经营理念,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在网络电视时代,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决定媒体的发展乃至生死存亡,市场需求是传媒资源整合的第一驱动力。传媒整合的依据,就是以受众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传者为中心。由于受众需求个性化和综合化趋势,市场日趋碎片化,传媒无法仅用一种旗舰节目或出版物来获得大批受众,要获得大批受众,必须通过一个遍布一系列平台的传媒工具组合,每种工具都针对不同的群体。因此,传媒必须多样化经营各种媒体,并在内容提供上采取组合途径,才能重新集结受众,从而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美国传媒咨询专家迈克尔・J・沃尔夫认为:“业界领先企业意识到,规模至关重要,必须进入很多业务领域,以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它们是电视广播公司,那它们再也不能只做电视了。它们必须有个网站,可能还需要有份平面杂志,或者要有个DVD战略;如果它们是报纸,那就不能只在报摊上出现,或被扔在家家户户的门口。只要客户需要,它们就必须随时随地出现,不管是以小报而非大张报纸的形式出现,还是在便携式电脑或无线设备上出现”。①

值得强调的是,以受众为中心并非要一味迎合受众的需要。网络电视时代的传者与受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是上帝。这就要求传媒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引导市场,创造需求。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引导市场而不是适应市场。媒体作为文化企业,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价值,一种文化。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对保守的“家庭价值”的忠实捍卫保证了公司作为一种信仰在全球家庭娱乐界久攻不破的地位。米老鼠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不朽象征。迪斯尼精神不是适应市场,而是顺应迪斯尼的精神。即使在市场并没有按照预期的趋势发展时,该公司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或改弦易辙。迪斯尼就是迪斯尼,仅此而已,而消费者必须关注产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

经营方式:坚持内容为王,增强原创能力

网络电视为传媒经营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和相对高效的营销工具,其优势在渠道而不在内容。在网络电视时代内容仍是媒体的核心价值,也是传媒的特性所在与相对优势。传媒只有利用新的技术加强与受众联系,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媒整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媒体的专业化分工。随着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市场分工越来越专业,媒体只有专注内容生产,定位于内容提供商而不是其他角色(如Yahoo的信息中间商),业务专业化而不是多元化,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随着网络电视技术的发展,传播业渠道有余而内容不足的矛盾更趋突出,内容作为稀缺性资源的重要性凸显。传媒竞争主要集中在如何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如何将资讯内容作多元化发展,以提高不同媒介领域的经济效益,是全球传媒共同面对的问题。②渠道过剩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传媒作为载体的优势渐渐失去,而作为内容生产者的比较优势是其他市场参与者无法替代的。由于内容服务与传播形式逐渐分离,内容供应渐趋独立。在网络电视时代,传媒选择做全方位内容服务商是发展趋势。纽约时报公司总裁小苏兹伯格认为,《纽约时报》的长期竞争者不是报纸,而是微软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该报要做“内容供应者”的领袖。③在我国,有的媒体在专业化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下盲目多元化,对内容建设重视不足,导致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网络电视适应受众个性化趋势,能够将个性化内容直接传送给受众,受众可以订阅自己想看的内容,而传统媒体无法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传统媒体作为广告、信息来源与受众之间的媒介,是将许多不同内容聚集在一起以吸引不同需求的受众来消费同一媒体,所以网络电视可能冲击传统媒体这种“媒介”的角色。受众消费个性化趋势要求传媒提供高品质的原创内容多层次满足市场需求。当市场开始成熟时,传媒应分割市场,发展针对不同用户群的多样化服务,即以不同方式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而不是以同一种产品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当前传媒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缺乏特色品牌。媒体必须坚持“突出特色”与“分众传播”的经营理念,通过为特定受众(群)提供度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并保持受众,提高受众的忠诚度。

赢利模式:收入结构多元而不单一,受众与广告并重

网络电视给传媒带来的另一重大变化,就是使赢利结构发生变化,广告收入的相对比重在下降。目前我国传媒业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向广告商出售注意力资源获得盈利。网络电视发展为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是对以往单纯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媒体的经营模式的突破。网络电视不仅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体验,为经营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传播与营销手段,帮助媒体开拓市场,增加新的利润来源,而且在媒体与受众和广告商之间建立更为稳固的关系,提高了媒体目标受众与广告诉求对象之间的重合度。同时内容为王的经营理念将使传媒通过内容来吸引受众,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即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找到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而不是以广告为中心、按照广告商需求来寻找目标受众的经营方式。这就要求传媒必须顺应网络电视发展趋势,拓展广告以外的营收渠道,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使传媒经营从主要依赖广告商向以受众为中心、不依赖广告商的成熟的赢利模式转变,进一步夯实传媒产业化的基础。

传媒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成为直接影响和创造消费与生产的价值载体。传媒整合使内容的多渠道传播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将不同形式的资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销售收益。随着传媒业务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受众媒介消费方式的改变,传媒能够为受众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服务,受众与广告主在传媒经营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广告收入是传统大众传媒的主要来源,但在网络电视时代,受众或消费者将成为传媒另一个重要的赢利增长点,他们既是收视费的来源,也是传媒开展多元业务如电视银行、电视购物、电视短信等收取服务费的来源,因此,消费者和广告是传媒经营缺一不可的两大基点,二者相互促进,绝非此消彼长。传媒经营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将目标受众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消费者。除了对用户的收费外,现代传媒的市场盈利点至少还有两方面:一是广告。具有强大互动功能的网络电视必将成为广告商的“新宠”。网络广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的收入会迅速接近甚至超过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二是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增值服务等。增值服务作为传媒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传媒监管:打破政策壁垒,创新监管体制

网络电视发展促进产业渗透尤其是传媒业与通讯业的融合,从技术上突破了原有的行业壁垒,传媒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不仅改变了产业格局,也对我国现行传媒监管体制和电信政策提出了挑战。网络电视凸显政策壁垒。所谓政策上的壁垒,是指我国关于电信和广电之间的行业壁垒,即目前电信网络不允许传送电视节目,广电网络也不能经营电信业务。网络电视利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互联网络传输电视节目,从而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将促使国家的广播电视政策以及相应产业链的调整和整合。网络电视方兴未艾,而对网络电视本身的监管仍属空白。因此,打破政策壁垒,创新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能,为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是我国传媒监管的当务之急。

在网络电视时代,传媒跨行业经营是世界性发展趋势,传媒从过去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大大改变了传媒业的面貌。传统的分业监管体制已不适应市场要求,建立对混业经营有效监管、统一的综合监管模式是必然选择。英国的电讯广播监管局(ofcom)就是“一揽子监管”的管理机构。它由原来的itC、BSC、电台管理局、电信办公室以及无线传播管理署等五家监管机构合并而成,监管范围是从电子邮件到电视、电台广播乃至互联网等所有的电子媒体。中国需要一个类似英国ofcom的统一机构负责对电信和广电等行业进行监管。网络电视从技术上融合了“三大网络”(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专家认为,要打破行业壁垒还需从体制上整合,解决之道是成立“电信监管委员会”,信监会将同时监管固定电信商、有线与无线电视商、移动通信商的技术运作。④

传媒监管的特殊性在于,既要促进市场开放,又要加强内容控制,即在产业发展与文化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开放市场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传媒监管发生重要转变,就是放松对传媒业的管制。针对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各国政府进一步开放传媒市场,放宽了对传媒资金来源、业务范围、经营地域等方面的管制措施,积极推动传媒集团跨媒体跨行业经营,旨在推动产业发展。对于传媒产业尤其是网络电视这样的新兴产业,需要政策扶持,比如引入业外资本,培育市场,提高竞争力。当前我国加大对传媒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就是适应了传媒业全球化、商业化、市场化趋势。另一方面,传媒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舆论导向功能,涉及文化安全,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国家利益出发加以适当的管制。技术发展使内容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何有效阻止国外色情、暴力以及反动内容通过网络电视传播成为传媒监管的新课题。政府不仅要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对传媒业依法管理,还必须从微观上加强媒体制度建设,在媒体内部实行编辑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内容控制的“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总之,有必要建立起一套新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传媒监管体系,实现从行政管理到法规监管、从分业监管到宏观调控转变,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安全与效益并重的监管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注释:

①(美)迈克尔・J・沃尔夫:《娱乐经济:传媒优化生活》,光明日报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②钱晓文:《传媒业:从渠道竞争向内容竞争转变》,《新闻实践》2003年第11期

消费趋势报告篇9

贺燕丽巡视员在报告中阐述了我国工业布局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重点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谈了关于今后布局调整的一些思考。

论坛上还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工业。报告指出: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变化以及工业企业微观主体表现的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自2010年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速达19.7%后,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到2014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至8.5%。无论是从工业投资看,还是从消费、出口等方面看,增速回落都是一个共同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结构性优化的特征也日趋明显,从工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远远高于采矿业投资增长,制造业内部高科技行业投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从消费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表现为在农村消费继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呈现缩小态势,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区域消费差距逐步缩小,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从进出口看,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远远高于全部工业品出口增长,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不断下降,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逐步提升,中西部出口明显增快,进出口市场分布日趋多元。

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为什么不是一个周期性的短期下降、将来会“V”型反弹,而将是步入了一个中高速的“新常态”,理论界给出了基本判断是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国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化中期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变化是在中期依靠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而支撑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自然回落。我们的长期跟踪评价表明,2010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66,这意味着2010以后中国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伴随着经济阶段的转换和经济增速的下降,在工业化后期会出现一些重大的挑战和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在众多挑战中,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

消费趋势报告篇10

据工信部的《2015上半年中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B2C家电网购市场(含移动终端)规模达到1361亿元,其中,京东家电网购市场份额占比60%。作为B2C家电网购领域的领先者,京东的家电业务很好地折射出了整个家电网购市场的特点。多家调研机构的数据都显示,当前的家电行业体现出产品发展高端智能化、市场线上猛增线下低迷、左右主流消费群体的选购因素开始由价格决定转向价值决定,且线上市场更受青睐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十一“京东家电躺购节”所表现出的高端化倾向相当吻合。

与厂商的态度转变和渠道的演变相对应,消费者的认知也在改变,“网购=低价爆款”这一概念正在慢慢成为过去式。过去很多家电厂商不愿意将新品或高端产品放到线上销售,电商渠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厂商清理线下库存的渠道,但这一现象在电商极速发展的这两年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京东今年618大促的销售数据显示,智能电视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垂青,大屏幕和曲面电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50英寸以上的大屏电视和曲面电视销量暴涨。

高端圆柱空调柜机、对开门冰箱和滚筒洗衣机等高端家电同比大增,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奢侈品品牌miele(美诺)单价35000元的洗衣机套装在618全天销售了近100套。618大促之后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京东就以十一家电躺购节的“高端享轻奢”专区进一步说明了家电网购的高端化发展趋势正以实实在在的形式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