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9:11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1

关键词:建设项目危险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是指造成建设项目达不到预期安全目标的不确定性,或说是指那些影响建设项目安全目标实现的消极的不确定性。由于危险源是导致安全风险的根源,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了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与其它风险管理大致相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

1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

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是确认哪些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展,是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

对建设项目危险源进行识别首先需要了解安全危险产生的机理。安全风险的直接表现是事故,事故总是在对危险源控制不利、危险趋势未得到及时控制时产生。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a)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人的行为,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包括操作失误,忽视安全,使用不安全设备,物体存放不当等。

b)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机械、物质的状态,包括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因此,虽然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来源可分为为高空作业、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材料因素和人员因素六类。但总的说来可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此外,为了方便危险源的识别,人们将施工现场的业务活动进行了分类:

a)施工现场的不同场所,如施工作业区、生活区等。

b)施工阶段、工序、活动,如基础阶段、主体阶段等。

这样的分类减小了危险源被遗漏的机率,也给以后的记录工作提供了方便。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法等。这里要特别推荐的是故障树分析方法(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事故的结果,去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该方法可用于事故的预测、事故的调查分析、安全措施优化决策和安全性设计等多方面,在安全工程中应用较广泛。

作者以工人坠落为例来说明Fta的实际应用。图l描述了工人坠落事故的原因推测。首先,坠落事故是在安全带没起作用和工人失控坠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一层)。其次,安全带没起作用,可能是由于安全带失效或工人没带安全带造成的,而工人失控坠落的原因也有两个:工人滑倒或失去平衡(第二层)。最后,第三层分析了安全带失效、没带安全带和滑倒的原因。从整个图中,人们可以清楚的识别出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分不同层次,从上到下,越来越细化。

人们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充分认识危险源的分布情况,以免遗漏。

b)要对危险源进行动态识别。

c)让每位员工参与到危险源识别中来,广泛听起意见。

2建设项目危险源评价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评价的目的是对危险源安全风险与影响进行评价分级,弄清楚哪些危险源是高度风险的,哪些是一般风险的,哪些是可忽略的,使后面的风险控制更有针对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应围绕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两个方面综合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法和头脑风暴法等。其中,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G)在建筑企业中应用的较广泛,这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意在量化出各个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下面作者将介绍该计算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及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3方面来衡量危险源的安全风险值(D)的。D的具体计算可见:

D=L×e×C(1)

专家凭经验将D、L、e、C按不同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数值。这些数值并不是长期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会发生变化。因此,作者在这里没有把具体数值列出来。

虽然,专家规定D值大于160分的危险源为高度危险源,但人们在实际评价中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判定,不应将D值作为唯一的标准。

3建设项目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在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危险源的控制分为四个步骤:

a)编制危险源控制计划。“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个有效的控制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计划可以从三方面人手:控制危险源、控制事故触发条件以及控制后果。控制措施应广泛听取员工和专家的意见,不断优化,并且对重大危险源,指定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突出重点。

b)评审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的评审主要是检查: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控制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控制措施的成本是否超出事故损失成本;控制措施是否会产生新的隐患等。

c)实施控制措施。将控制措施按照计划严格落实到建设过程中。

图2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循环

d)追踪控制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难以将风险完全消除,而且还可能出现新的风险。追踪的目的在与:检查控制的效果、注意残留风险的变化,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控制措施计划。

4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动态过程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行和控制措施的实施,会不断出现新的危险源,有关人员应及时对原有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呈现一种螺旋上升趋势。过程每循环一次,就会指定新的控制措施和目标,使得原来的风险管理过程不段改进、补充,达到一个新的状态(见图2)。

5记录

上面3个步骤完成以后,应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表格(见表1、2、3)。

表1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

序号施工阶段作业活动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级别现有控制措施

表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序号作业活动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控制措施

表3施工现场重点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序号重大危险源技术和目标管理措施责任部门相关部门完成时间

6结束语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不仅包括前面叙述的几个步骤,还涉及到建设项目管理的其它方面,如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及安全技术研究等等。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建设项目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它的管理水平也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李世蓉,兰定筠,罗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崔德,沈德法.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施工技术.2004,(12)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实施安全管理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危险源的及时处理。此外,当危险源导致质量的不过关,需要返工的情况发生时,对危险源实施安全管理不仅保障了工期。同时也保证了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对危险源实施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识别概念

就危险源而言,主要是指造成危险的原因,危险源的来源、危险源的特征描述以及危险源的影响程度的确定等。需要注意的是,对危险源的产生的因素进行识别,不仅为危险源的管理奠定了基础,还给应对措施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危险源辨识的特点

对于危险源的管理来说,其首要的工作和任务就是对危险源的辨识,并且,这也是危险源管理的首要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施工过程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才有可能方式危险的发生,也才有可能实时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另外,危险源是具有显著特点的,就辨识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即:(1)全员参与性。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的识别是需要全员进行参与的,而不只是有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来进行,至于原因,是因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对每个成员都是具有威胁性的。(2)全周期性。就危险源的全周期性而言,主要的意思可以表述为,危险源是存在于每一个施工步骤,没哟个施工阶段中的,换言之,就是指对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应该伴随施工,从始至终。(3)动态性。和全周期性一样,危险源的动态性也是存在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危险源的识别并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环境下对风险进行定期识别是相当重要的。另外,在施工开始前、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施工工序等进行有效的危险源识别也是相当重要的。(4)信息性。在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危险源进行识别时,是应该事先做准备工作的,因此也就涉及到了信息的收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应该具有全面性、及时性、动态性和准确性。换言之,在信息具有以上特性的情况后,才有可能保证危险源辨识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5)综合性。就综合性而言,主要是指对危险源识别的工作,不仅指人员参与的综合性,而且在信息收集以及范围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甚至利用的识别工具和方法其综合性都较强。

二、危险源管理系统分解结构

就危险源管理系统而言,主要指的是一种组织工具,这种工具的作用则主要是利用树状图的方式对系统进行逐层分解,进而实现工作任务的显现。1、以单位工程为单元进行系统分解就以单位工程为单元进行系统分解主要指的是将工作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工程而言,主要指的是对每一个单位工程进行单元分解。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解方法应该按照施工项目管理要求以及危险源辨识的系统性原则进行,并且,每一个小的模块都会直接影响全局性危险源的辨识判断。2、以施工现场常见事故的类型来划分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搭接、机械伤害等都是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施工分类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分解的可操作性,在进行施工现场系统分解工作时,应该着重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把工程的实际和理论结合起来。就实际情况而言,主要可以指施工工艺的特点、施工的要求和作业步骤等。

三、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动态辨识

1、危险源动态辨识的基础

就危险源动态辨识的基础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即:(1)危险源辨识的初始条件。其中,初始条件又可分为管理、环境、人员、材料、机械。主要指的是对辨识内容的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在危险源缺少某个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忽略。此外,还应该对工作单元的施工工序和操作步骤进行确定。就其具体的实施内容而言,可包括为施工工序的划分,是施工工序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2)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从管理、环境、人员、材料、机械五个方面出发,运用已经划分好的施工工序和步骤对危险源进行罗列,进而形成危险源识别清单。就这一过程而言,是一个即繁琐,工作量又较大,并且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过去类似工程的经验,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部件、时间、条件等等,进而对危险源做到防止的工作。

2、危险源的动态辨识

网络计划模型在施工过程危险源的动态辨识中是作为依据而存在的,同时,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也是通过对这种模型的计算而得到的,另外,相应时间段内的危险信息也是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需要注意的是,若想要构建施工项目的全过程网络计划模型,可以通过运用网络计划对危险系统活动进行描述。此外,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中,其依据不仅只是组织计划,还要符合危险源系统管理的要求,而且,在进行辨识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辨识工作不准确的问题产生。辨识单元的确定应该坚持互不影响的原则,就具体而言,最主要是指对施工网络图中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而进行的单元划分。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进程是会不断改变的,所以工作单元也是应该进行实施更正的。

综上所述,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这类工程建设中,危险源也是存在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因此,正确的看待危险源或者及时发现危险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不仅有效的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工。

作者:黄玮单位:六盘水市双桥供水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3

1、组织学习和配套标准,促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高度重视危化品安全工作。

2、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新修订有关法规的实施意见,特别要总结我省实施使用许可试点的做法,形成制度,强化危险化学品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管。

3、督促各地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即将颁布的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配套规章、标准。

4、研究制定化工、医药行业及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指导意见。

(二)进一步夯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提高危险化学品监管人员业务能力。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调整幅度大,很多监管人员不是化工专业毕业,也未从事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工作受到制约,提高危险化学品监管人员业务能力迫在眉睫。明年,我们将督促各地结合辖区内危化品企业特点,切实抓好安全监管人员监管能力的培训,同时组织化工专家、执法专家深入现场,采取集中指导、现场示范的方式,对各市州安监局、重点县市区安监局危化品安监人员进行培训。

2、加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物品动态监管力度。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物品管理,及时掌握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物品的品种、储量等动态数据,并制定重大危险源危险物品等强制性管理制度,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

3、加强危险化学品专家队伍建设。注重吸收有实践经验、理论水平高、年富力强的专家进入危险化学品专家库,在危化品领域按行业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发挥专家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指导作用。

(三)加大计划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1、认真总结年计划执法工作,协助执法总队编制好年度危险化学品执法计划,确保计划执法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效果。

2、立案查处一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维护安监执法的权威。

3、督促市、县安监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执法计划,并认真落实,确保省、市、县三级危化品的执法检查全覆盖。

4、督促各级安监部门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执法安全隐患台帐,并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采取有效措施,监督企业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争在操作岗位第一时间消除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6、挂牌督办一批具有社会影响的重大安全隐患,并进一步跟踪落实以往挂牌督办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确保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四)推动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

1、提请省政府尽快出台《省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争取领导支持成立省人民政府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协调小组。

2、做好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协调、管理调度工作,及时汇报、通报相关情况。

3、推动市州政府加大防治力度,建立联系点制度,选择重点城市作为省直单位联系点。

(五)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行动

1、在合成氨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力争一年内全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实现危险化工工艺装置自动化控制。

2、对液氯生产、储存、使用装置设施泄漏点开展专项整治,推广株洲化工集团液氯处置经验,全面提升氯碱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继续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

4、推广壳牌、宜化的压力容器、管道检测检验做法,会同质监部门开展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专项治理。

5、开展应急救援设施设备配备、使用和演练情况专项检查。

(六)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行为

1、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积极处理前设立企业未办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遗留问题。

2、加大对非法建设、非法生产的查处力度,并会同工商部门查处从非法生产经营企业购置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

3、始终保持“打非”的高压态势。

(七)全面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

1、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利用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日常监管、检查评比、支持政策等综合措施,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完善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办法。

2、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咨询、考评机构建设并严格监管,明确咨询、考评机构条件和责任,督促其真真正正指导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公平、公正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坚决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让安全标准化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开展。

(八)严格标准,做好安全许可工作

1、严格依法依规实施安全许可,提高准入门槛,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安全生产许可、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等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许可证照预报、处置制度,对即将到期的企业进行集中公告,督促其及时换证,对逾期未换证的,要依法处罚。

3、在试生产备案中,加强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管理。

(九)扎实抓好日常监管工作

1、继续推进危险化工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改造工作。在限定时期内未完成改造工程验收的企业,采取停产措施。

2、加强注销企业跟踪监管工作,防止死灰复燃、无证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

3、加强对化工医药企业的安全监管,切实履行安监部门的职责。

4、加强危化品设计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的监管,提高安全中介服务质量。

5、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危险化学品登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

(十)加强处室建设

1、加强学习。与时具进、加强政治理论和危险化学品业务学习,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素质。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4

以党的十八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强化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为重点,以设计诊断规范企业安全运行,以可视化管理保障作业环节安全,以专家技术介入支撑企业安全,以巩固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化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制度化监管,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配套规章规定,完成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工作,推进“两重点一重大”自控技术和监控系统的完备与运行;巩固和深化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推动化工园区安全管理一体化建设;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实现无亡人事故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危化领域本质安全提升

1、深入推进危化品本质安全提升专项行动。要继续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列出进度计划,推进设计安全诊断和整改验收工作,按照省市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全面完成未经正规设计的在役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工作,其中,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设计安全诊断工作必须于6月底前完成。要积极指导和协调,细化落实措施,解决重点工作和普遍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工作。

2、强化危化品“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管理。要将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大危险源的企业作为监管重点,开展计划查、重点查、回头查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全面检查执行落实“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管理规定的情况。重点检查生产装置和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完善与自控改造以及自控系统投运情况。同时,加强检查督促企业做好危化品储罐安全检验检测和安全类计量器具检验检测以及防雷防静电等专项工作。重点监管危险工艺以不定期检查为主。重大危险源以执法检查为主,要以严字当头,全市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列入市安监局危化处执法计划检查,三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列入市安全监察支队执法计划进行检查,四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列入本市执法计划检查,加大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力度。

及时发放市安监局组织编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重点危险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2014版)》,组织对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规规章和文件政策的学习研究,加大宣传贯彻组织力度,指导督促贯彻落实和依法生产经营。

3、注重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源头监管

凡涉及到新、改、扩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要做好安全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76号)和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苏安监[2014]369号)文件精神,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严格执行文件规定,保证建设项目设计符合规范标准要求。新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要在装置设计阶段积极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消除设计缺陷,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二)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服务工作

1、做好危化品经营许可工作。

依据《市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工作。按照简化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按照权限要求,做好申请受理、材料审核、现场核查、许可决定等环节,组织做好上报、审批、颁证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管理信息和监管档案资料。

2、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使用许可证申领服务工作。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7号)规定和省安监局《关于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工作的通知》(苏安监[2014]356号)精神,进一步核定申领企业,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按照危化行政许可权限分工意见,按照法定程序和规范要求开展许可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做好审批事项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进一步落实过程性安全监管措施

1、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88号)精神,推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规定和要求执行落实到位。一是结合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督促企业加强风险辨识和控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持续改进化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二是以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培训为平台,全面推进危险化工工艺操作工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结合《省危险化学行业反恐怖防范标准》宣贯,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设施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培训。三是结合拆除施工、检维修作业等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强化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和承包商安全管理以及应急管理,以可视化管理保障作业环节的安全。

2、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运行管理。在全市已全面完成危化安全标准化达标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安全标准化管理,巩固和提升安全标准化管理,将行政许可、现状评价与安全标准化相衔接。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成效评估活动,督促企业整改问题和消除薄弱环节,巩固和提高危化安全标准化建设成果。

3、依法组织开展安全监督检查。一是按照分类分级和属地监管原则,结合“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认真组织制定计划并依法开展检查;二是配合做好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配合做好危化领域职业危害监管工作;三是结合夏季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专项督查;四是组织开展法定节假日、特殊气候以及重要活动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在坚持分类分级监管、安全评价报告、化工专家检查、负责人履职报告和约谈等制度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经验和好的做法,细化工作措施,改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评价报告质量和安全技术服务水平,特别是通过专家技术指导树立安全管理样板,推动化工领域的整体安全生产。

(四)进一步深化危化专项整治

1、继续深入开展危化品领域“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要求,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加快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如实填报排查治理相关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跟踪督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5

[关键词]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风险分析、危险源、危害日志、危害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15-02

一、概述

在开发新系统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开发失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风险分析对于开发项目是有决定性的。在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又称HaZop分析)是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析过程及方法

HaZop分析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识别系统中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可能既包括与系统临近区域密切相关的危险,也包括影响范围更广的危险,如某些环境危害;识别系统中潜在的可操作性问题,尤其是识别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的操作干扰和生产偏差的原因。针对产生危险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HaZop分析的基础是“引导词检查”,它是仔细地查找与设计目的偏差。在分析过程中,可将一个系统分成多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目的应能充分定义。各个部分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的复杂性和危险的严重程度。复杂或高危险系统可分成较小的部分,简单或低危险系统可分成较大的部分,从而加快分析进程。

HaZop分析首先由安全工程师组建HaZop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应包括风险控制委员会(又称HCB)所有成员、项目组其他相关人员,并根据项目风险分析需要,视情况聘请行业专家(包括软/硬件设计开发专家)参与项目风险分析;

HaZop工作组根据系统组成、边界、应用环境等识别系统所有相关的故障模式。找到与系统相关的所有潜在危害,找出产生危害的可能原因,估计危害产生的后果,根据后果判别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确保主要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危险源识别的流程如(图1)所示:

(1)由安全工程师根据系统文件,对风险分析的层次进行确定,其中,系统级采用了pH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于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直接输入危险源登记册中;根据系统复杂程度决定是否采用了SHa分析方法、SSHa分析方法,如果采用,对于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再次直接输入危险源登记册中。

(2)由安全工程师根据系统文件,确定风险分析活动,并确定各层次危险源识别的相应节点;

对系统各层次进行分析,以识别当其功能产生偏差时,是否可能导致系统产生危害。

确定危险源;

对该危险源进行初步的原因分析,分析危险源的发生频率等级;

初步分析危险源所造成的后果,分析这些后果严重性等级;

判断该危险源是否可以被容忍或者被接受;

对于可以被容忍或可以被接受的危险源,不需要考虑控制措施;

对于不可被容忍或不可被接受的危险源,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应考虑用来防止和延缓这些危险源的手段,包括讨论这些手段是防止性(即帮助防止事故的发生)的还是延缓性的(即帮助减轻危险源所导致的事故严重性或者减少危险源发生概率)。

讨论采取控制措施后该危险源的风险指数等级是否是可接受的。

(3)HaZop会议之后,安全工程师将所有危险源都记录在危险源登记册中。

初步风险分析之后,所有识别出的风险指数较高的危险源都应被记录在危害日志中并予以管理。危害日志的内容应包括危害的描述、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后果、频率、严重性、原有的风险指数、以及采取措施后的频率、严重性和风险指数等。

危害日志应由安全工程师建立,危害日志一旦建立,后续的新危害添加和变更应遵守下图所示流程进行:

危害日志应在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持续更新和维护。

系统研发过程中,通过危害日志对危险源进行持续跟踪,将所有不可容忍和不可接受的危险源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后,可以进行关闭。危险源的关闭流程如图3所示:

三、分析结论

伴随着危害日志的关闭,整个项目的HaZop分析过程也结束了。通过HaZop分析过程可以有效避免系统危险侧输出,为开发系统的成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防范

绪论

随着城市和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普通的建筑工程不同,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自身的特点:楼座高,工程体量大,流程多而复杂,但工期又较短;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地基处理难度高;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多,施工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较多,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方法

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说,危险源不仅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而且对于施工的要求更高,因此危险源识别工作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通常危险源识别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在分析过程中,先结合建筑施工的区域、工艺等具体情况,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类别、数量、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如何防范等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然后根据定性分析结果,对某些危险源可以进一步做定量分析,得出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判断是否符合限定的标准。在危险源的识别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要对重点安全事故的类型、诱发因素和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各个危险源引发的危害程度、概率、频率等应当进行评估确认;要对各评估单元的管理级别进行划分。[1]在危险源分析中,定性分析较定量分析而言,是一个粗略的分析方法,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会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类别

(一)机械设备伤害

在长期的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管理措施,比如:未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机械设备非正常状态运转,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未按照标准进行安装,使用前没有必要的验收程序直接进入作业;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设备或设施或者保护设施未起到保护作用;施工单位缺乏安全意识,没有按照安全管理规范进行检查、管理、整改,导致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改正,机械设备引发的事故通常指机械设备失稳倾翻、转动部分卷入碾压、零部件飞出、机械设备失控、工作人员违章操作等造成的事故伤害。

(二)起重事故

第一,吊物吊钩事故。这主要是指在起重机在吊载过程中,吊具或者载物从空中坠落。常见类型有:脱钩坠落,载物、吊具从吊钩脱出坠落;脱绳坠落,载物从捆绑的绳索中脱落;断绳坠落,起升绳子或者吊装用绳由于疲劳使用或者载物重量超出绳子极限引起断裂导致载物坠落;吊钩断裂,吊钩材质不合要求或者使用已达疲劳极限。第二,挤压碰撞事故。这通常是因为吊物歪斜打滑、工作人员指挥不当或者司机操作失误、人与重物距离太近或工人手扶吊绳等原因造成工作人员受到挤压、撞击伤害。

(三)人员坠落事故

作业人员坠落事故多发生于起重机作业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升降装置的制动失灵或者破坏造成吊物告诉下滑坠落造成作业人员人身伤害及设备的损坏;第二,载客或者载物电梯在工作过程中绳索断裂导致轿厢坠落引起伤亡。

(四)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的原因有多种,比如井架、脚手架倾斜或者支撑不牢固引起坍塌,由于建筑基础部位被破坏、发生下沉、滑移、基础强度不够等造成上层部分的建筑或重物坍塌,沟壁洞石等的塌方,施工过程中临时作业设施、堆置物等的坍塌,这些事故或造成建筑物设备的损坏,或造成人员伤害,不容忽视。

(五)触电事故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通常会有许多暴露在环境中的高压电线,如果施工作业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则,那么极易发生起重机臂杆或钢丝吊绳触碰高压线路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受到电击伤害,还可能发生用电设备漏电、电线破口等造成的触点事故。

三、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防范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从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同时入手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一)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危险防范措施

施工项目涉及的各个单位和部门机构应当严格对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中期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维护检测的各个阶段,包括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方面在内的内容进行控制。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应当将各个部门的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应当对施工的方案严格审批,并且根据施工的具有情况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然后根据确认的危险源做好预防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应当在施工前制定出完善可行的应急预案,将事故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的中期管理中,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维护,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此外,对现场的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工作,并且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对现场的安全问题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危险源立即进行整改。在施工的后期管理中,施工单位切不能为了赶工期而忽略了必要的机械设备、脚手架等的安全检测和维修,也不能因为后期主体工程完工,工作量较少而减少安全监督管理力量导致安全保障更加薄弱。

(二)常见危险源加强防范

针对上面归纳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几点常见危险源应当加强防范。对于现场的机械设备要按时检修、规范操作,对于起重和坠落事故,施工单位要使用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吊钩绳索,如果发现已达到使用的极限,必须立即更换,还需设立必要的临边防护,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与载物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要求员工按要求进行操作。对于现场的用电,应当配置总配电柜和分配电柜,分配电柜应具有合理的计量设计避免超负荷用电,应当遵守“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的安全规定,[2]不乱拉线,停工必须断电。

(三)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多数是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当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建立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安全防范的能力,其次,要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按规范操作,消除安全隐患。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施工问题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问题。以人为本,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减低财产损失,就必须要求能够科学地识别危险源并能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7

   法医学鉴定结论:赵某某全身三处烧灼斑系高压电源通过导体(如竹篙)接触皮肤烧灼所致,其死亡为电击导致心肺功能衰弱所致。某安全生产委员会作出责任认定:葛某某私自拉接电线,违章作业,无证上岗,导致了赵某某触电死亡,应负直接责任。

   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葛某某虽违章私自拉接高压电线,但并不必然导致赵某某触电死亡后果的发生,赵某某触电身亡系因8月19日台风导致竹竿倾斜,线路下垂并有部分漏电线路坠落河中,致使河水带电。台风过后,葛某某虽然看见竹竿倾斜,线路下垂,但因责任田周围及河边植物遮拦,未发现有线路已坠落河中。赵某某撑船至该水域捞水草时不慎触电死亡的后果是因葛某某不能预见的原因即台风导致漏电线路坠落河中,河水中带电所致,故赵某某的死亡结果与葛某某私自拉接高压电线的行为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葛某某不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电工葛某某应当预见自己违章私自拉接高压电线的行为,可能因线路漏电引起他人触电死亡的后果;且台风过后,葛某某已发现竹竿倾斜,线路下垂,也应当预见到电线可能坠入河中,会导致河水中带电,可能会发生他人触电死亡的后果,由于其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导致了赵某某触电死亡结果的发生,对此,葛某某应承担刑事责任,对葛某某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第三种意见认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是指过失致人死亡除本条的一般规定外,对于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的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按照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应当一律适用特别规定。本案葛某某主观上因疏忽大意的过失,私自拉接高压电线,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其他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客观上导致了赵某某触电死亡的后果,其行为符合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应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葛某某定罪处罚。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对葛某某的行为在定性上的分歧,笔者拟从刑法关于意外事件、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死亡的界限和法条竞合的运用原则及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其他危险方法”的认定上进行分析。

   (一)、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由于我国实行罪责自负原则,一个人只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查明某一危害结果与某一危害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决定行为人对该结果是否负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在司法实践中,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有时难以区分。它们的共同点是:行为人的行为引起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都没有预见。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应当预见以及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则他人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行为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不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死亡的结果,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就本案而言,电工葛某某在明知输电杆旁边的配电房触电保护器已坏损的情况下,违章使用老化、漏电的铝芯导线,私自穿越河流上空仅有1.5高度拉接长达约35米的高压电线,且未安装触电保安置。8月19日台风导致竹竿倾斜,线路下垂并有漏电线路坠入河中,致使河水中带电。台风过后,葛某某在自家责任田做农活时,远处看见竹竿倾斜,线路下垂,在因责任田周围树木和河边植物遮拦,看不清是电线状况的情形之下,未能上前及时检查,以排除险情,并予以拆除。显而易见,葛某某主观上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客观上导致了赵某某触电死亡结果的发生。对此,某安全生产委员会亦作出了责任认定:葛某某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作业,无证上岗,导致了赵某某触电死亡,应负直接责任。可见,本案行为人葛某某违章私自拉接高压电线的过失行为与赵某某触电死亡的后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亦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而绝非刑法意义上的意外事件。

   (二)、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关的法条竟合犯之定罪

   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很多,刑法分则分别对这些情况如失火、过失投毒、过失决水、过失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死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重大飞行事故致人死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致人死亡等作了专门的规定,分别规定了独立的罪名和法定刑,因此,上述犯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之间是一种法规竞合的关系。所谓法规竞合又称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数个法条都有规定,以致同时可以适用数个法条,但只在数个法条中选择一个法条运用,而排斥其他法条,成立单纯一罪的情况。其基本特征有二:一是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法条;二是数法条相互间有重合关系。

   对于上述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有关的法规竞合,如何定罪处罚,一般采取以下二个原则:1、特别法优于普通法;2、吸收法优于被吸收法。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除本条的一般性规定外,对于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的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按照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应当一律适用特别规定。

   (三)、刑法关于过失实施的“其他危险方法”的认定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条规定的前款犯罪,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等情形。这里过失实施的“其他危险方法”,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规定,立法上并未作具体规定,在实践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过失实施的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等等。司法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案件进行具体认定。在认定时应注意其特定含义:一是指与过失实施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以外的、并在危险性上与之相当的、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方法。二是行为人过失实施的其他危险方法须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三、行为人实施的其他危险方法与发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之间须存在因果关系。

   结合本案,对葛某某过失实施的“其他危险方法”如何界定,笔者认为,葛某某系村电工,具备一定的电力安全业务常识,其明知输电杆配电房触电保护器已坏损,为方便自家责任田抽水灌溉,私自使用老化、漏电的铝芯导线,穿越距村公用生产河面仅有1.5米高度的上空,临时架空长达35米高压线路,且未安装触电保护装置,便接通高压电源,此时,其违章私自拉接高压电线的行为即已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安全,其行为已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系造成本案赵某某触电死亡的直接原因。后台风(偶然性的条件)导致了竹竿倾斜,部分漏电线路坠落河中,致河水带有高压电流,客观上虽然只发生了赵某某撑船至该水域捞水草(条件)时触电死亡的后果,但其所危及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安全,其犯罪对象是不特定的。即便不是赵某某而换成他人至该水域时,也会很有可能发生触电死亡的后果。因此,本案葛某某过失以“私接高压电线的危险方法”致人死亡,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死亡定罪处罚,而不能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四)、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安全行为罪名的确定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8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深入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采取广泛宣讲、专家解读、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增进全社会共识,提高贯彻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各有关部门对照《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时间进度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制度办法;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意见》贯彻落实的意见或实施细则,确保《意见》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协调有关方面开展《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督查督办,把《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安全生产巡查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交流和定期通报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考核中的权重,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和体现安全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组织开展对省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加快建立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完成对省级政府第一轮巡查的全覆盖。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职责和界限,明确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职责。推进建立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推动企业建立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者实施相应的职业禁入。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跨地区、多层级和境外中资企业投资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发挥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

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

加强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其统筹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等职能作用。完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不断优化安全监察机构布局。推进危险化学品、海洋石油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理顺铁路、电力等行业跨区域监管体制,完善地方监管执法体制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制。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健全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规划布局,统筹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层面应急救援力量,依托公安消防、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应急救援力量,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完善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机制、事故应急救援补偿机制。深化应急预案优化、简化工作,加强实战化应急演练,发挥信息化支撑辅助作用,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协调和现场救援实效。

加快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取消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完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并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加快制定实施工伤预防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办法。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建立并落实守信激睢⑹信惩戒机制。

四、大力强化安全监管法治建设

制定安全生产中长期立法规划,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一致性审查制度。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进程。推动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追究范围,研究建立安全生产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加快修订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高危行业领域安全规程,完善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和船舶生产制造标准。全面梳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促进法规标准的衔接融合。

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深入推进两部法律的实施,组织开展《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贯彻落实情况督查。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执法措施,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完善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加强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健全典型事故提级调查、协同调查和工作督导机制,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定期核查督办制度。

制定实施安全监管执法计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手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手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审议和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纠错和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

编制实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2016-2020年)》,建立完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管执法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安全生产执法标志标识和制式服装。制定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录用标准,建立健全凡进必考、入职培训、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

五、栏衤涫捣婪抖糁浦靥卮笫鹿矢飨钪贫却胧

贯彻落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制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规范,指导、推动地方和企业加强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断完善预防工作机制。建立企业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源头管控、安全准入,将安全生产作为城乡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前提并作为高危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依法关停退出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的产能和违法违规企业,积极推动高危产业转型升级。

认真贯彻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全面落实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和部门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各地区对照《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全面摸排并有效管控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强化高危化学品、危险化工工艺、重大危险源、储存场所、使用环节、运输环节、化工园区、规划布局和源头准入等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

推进高危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开展“千人矿井”科技减人专项行动。加快实施煤矿、非煤矿山重大灾害治理工程、人口密集区域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工程,深入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高速铁路和重要航道安全防护、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预警等重大安防技防工程建设。

强化春节、全国“两会”、汛期、岁末年初等重点时段安全专项治理,深入开展煤矿淘汰退出、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矿山采空区、建筑施工预防坍塌事故、电气火灾隐患专项整治,打击超层越界等“五假五超”行为,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巩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成果,持续推进非煤矿山(尾矿库)、烟花爆竹、粉尘涉爆、道路交通、车辆生产、消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

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定期排查区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对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管线管廊、轨道交通、燃气设施、电力设施及电梯、游乐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测维护,着力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积极运用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制度和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城市安全事故。

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投入,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研究,完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

不断优化整合国家科技计划,统筹支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科研项目,加强研发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积极研发、储备和转化应用一批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推广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和环节广泛应用。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张网”,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运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业务深度融合。

加快制定和修订《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标准,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培训体系,逐步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培训,推动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业务轮训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警示教育,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和“平安校园”创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

七、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按照“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要求,推进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执法,落实工矿商贸、建筑施工、民爆、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工作责任体系,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9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即艾滋病传染源进行随访管理,是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1]。通过规范、有效地开展综合管理,可以使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时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改变危险行为,减少传播;使更多的感染者和病人获得必要的治疗、关怀和支持服务,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2]。为探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新模式,更有效地控制二代传播,实现国家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及广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总体目标,我们利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在广西组织实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现将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1制定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评分表

通过查阅艾滋病传播概率相关文献并结合广西所开展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评分表草案。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特征、健康状况、近期病毒载量和CD4检测结果等。组织专家对风险评分表进行讨论并进行预调查,根据专家意见和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评分表进行了修改完善。风险评分表设定满分为100分,≥60分为“高危传染源”,50~59分为“次高危传染源”,其余为“一般传染源”。

2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方法

2.1风险评估

结合日常艾滋病阳性结果告知和随访工作,由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的医务人员根据风险评分表对辖区内新发现报告和既往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评估,每例患者每年评估一次。

2.2分类管理

2.2.1“高危传染源”管理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高危传染源”者列入随访管理重点人群,对其管理和随访落实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或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随访责任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随访干预到位,并提供相关医疗服务信息,开展行为干预,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发放安全套、完成CD4检测、单阳配偶检测等。如其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及时转介参加抗病毒治疗。对得分高者,增加随访和干预频次,使其增长防艾知识和技能,自觉接受抗病毒治疗,减少高危行为。

2.2.2“次高危传染源”管理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次高危传染源”者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各干预服务平成随访管理任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督导。符合治疗条件者劝告其参加抗病毒治疗,并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

2.2.3“一般性传染源”管理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性传染源”者由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各干预服务平成随访管理任务。

2.2.4动态评估管理

“高危传染源”经实施抗病毒治疗等有效干预管理后次年经风险评估结果为“次高危传染源”,“一般性传染源”者,或“次高危传染源”,“一般性传染源”次年风险评估结果转为“高危传染源”,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

3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工作进展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9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艾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组织并培训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试点工作,于当年12月份对试点工作进行小结。2013年和2014年均下发通知在全区范围内实施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工作,期间各地按要求每季度上报工作报表,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培训、督导与指导。

3.1风险评估开展情况

2013—2014年新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分别为10877例和9460例,开展风险评估4724例和5950例,评估比例分别为43.4%和62.9%;既往报告现存活病例分别为49990例和55172例,开展风险评估18362例和31400例,评估比例分别为36.7%和56.9%。

3.2风险评估结果

2013—2014年新发现报告病例和既往报告现存活病例风险评估结果均以“一般性传染源”为主,见表1。

3.3传染源分类管理情况

2013—2014年,高危传染源的随访比例分别为95.7%(286/299)和90.4%(283/313),抗病毒治疗比例分别为31.8%(95/299)和40.6%(127/313);次高危传染源的随访比例分别为95.3%(1045/1096)和98.0%(1246/1272),抗病毒治疗比例分别为35.9%(393/1096)和36.4%(463/1272);一般传染源的随访比例分别为93.5%(20290/21689)和98.0%(35048/35765),抗病毒治疗比例分别为56.6%(12285/21689)和67.4%(24111/35765)。见表2。

4经验与体会

为了使随访管理服务更符合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需求,提高随访管理质量,我国的一些省份或市县进行了随访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施[3-5]。广西艾滋病流行时间长[6],报告艾滋病感染人数基数较大,相当部分感染者和病人流动性大,多外出打工,难以跟踪联系;有些感染者和病人住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由于随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随访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影响因素多,均使得全区的随访工作受到制约。实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是广西探索的随访管理工作新模式,相比常规的随访管理工作模式,突出了分类指导和突出重点原则,可以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力量强化对艾滋病毒传播能力强、传播风险大的高危传染源进行重点管理,明晰分级管理,有的放矢,在随访人力资源等不足的情况下,做到事半功倍,更好地发挥投入和产出效果。但在实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随访检测和配偶检测是列为广西防治工作的考核指标内容之一,部分地区认为即使不开展分类管理,对于辖区内的病例不管风险如何他们也是要去追踪随访,故未能认真落实开展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工作。而此项工作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在具体活动实施过程中难以对各地进行全面的督导和指导,部分地区在相关工作的落实和数据填报中存在质量问题。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风险评分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如部分信息可以在疫情报告数据库里获得,不需要重复收集等。因此,下一步计划对风险评分的内容和分值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使评估结果更能代表被评估者的传播风险。选取部分市县进行小范围试点实施,并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督导和指导,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要制定方案进行效果评估,以观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经属地随访、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积极转介抗病毒治疗等分类管理后,认知、行为方面等发生的改变,评估高危传染源管理工作效果,探讨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工作对控制艾滋病二代传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琚腊红,苏斌,徐臣,等.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分级分类管理模式[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4):431-434.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工作手册(试行)[S].2012.

[3]余惠芬,韩瑜,徐诺雅,等.以家庭为基础服务为依托的HiV/aiDS随访服务模式探索项目对随访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6),582-585.

[4]李自钊.河南省基于农村社区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408-416.

[5]黄仁国,翟庆秀,周月姣,等.广西平乐县艾滋病患者“助管结合”随访管理模式探索[J].应用预防医学,2015,21(5),357-358.

重大危险源指导意见篇10

本资料心电图检查共56994例,其结果是正常心电图26743例(46.92%),零危险组11291例(19.81%)、潜在危险组8023例(14.08%)、低危险组5803例(10.18%)、中危险组4653例(8.16%)、高危险组481例(0.84%),其中,低、中、高危险三组为10937例(19.18%),正常心电图及零危险组为66.73%。

2讨论

2.1零危险性零危险组为11291例(19.81%)即静息心电图检查所见介于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心电图,其中包括以下诊断:窦性心动过缓(40~60bpm)、窦性心动过速(100~150bpm)、窦房结内游走节律、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QRS低电压、逆钟向转位或顺钟向转位等,专家共识均为正常范围心电图及其正常心电图26743例(46.92%),基本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为66.73%。需进行保健养身常识和心电图知识的认知,了解心电图正常不一定就没有心脏疾病的理念,要强化人们对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的意识。同时认识到健康与疾病是有动态变化的,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才能长久保持心身健康,尽享健康人生,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活动,促进人们心身健康理念。

2.2潜在危险性本组心电图常见有窦性心律失常(窦停、窦房阻滞)、短p-R间期、局限性右束支阻滞、心前区R波增高、偶发各种早搏、St下降<0.05mV、StV1、V2抬高<2.5mm、t波直立切迹各种偶发早搏伴有临床症状的或老年人、过早复极、t波轻度异常、心脏传导延迟等。传统认为过早复极多属于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异常或生理性变异,无需特别处置,常被人们所忽略,但近年来临床证据显示过早复极并不总是良性的,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因子的新理念;心脏各类传导延迟即包括房内、房室、右室内及室内传导延迟等;轻度t波异常常显示tv5v6<tv1v2,年轻人多为亚健康或自主神经紊乱,中老年人可能是冠心病早期表现,胸前R波增高,中老年人一般以左室负荷过重高及高血压早期表现之一。本组潜在危险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8023例(14.08%),提示定期检查心电图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制定对心血管病的早期干预措施,可延缓心血管病的进展。

2.3低危险性本组体检常见心电图异常有心律失常(各类早搏频发性呈二联、三联)、房室传导阻滞Ⅱ度、室内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左、左前分支,间隔支阻滞)、房颤、房室肥大、St-t轻度改变,本资料低危险组5803例(10.18%),一般认为年轻人St-t轻度异常发生机制可能与心脏各部位迷走交感神经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心脏复极的不均一性有关,中、老年人是心肌缺血及左室功能减退早期表现,也常伴有相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社会因子,生活不良方式,膳食不科学等,包括年龄、性别、超重与肥胖、吸烟、血压等;其次精神应激可因外界或内在因素对患者情绪上、心理上、行为上的一种过度刺激,使其正常功能发生障碍、紊乱而导致的各种表现,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焦虑和情绪紧张可引起St-t异常,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以导致交感神经紧张型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通过心理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及适当的行为训练,可以减少并控制心律失常,提示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是可以延缓心血管病的进展。

2.4中危险性本组心电图异常常见复杂严重心律失常,各类频发早搏,特别是频发、多形、成对、多源性的早搏、短阵各种室速;Ⅱ度~Ⅲ度各类传导阻滞;房、室肥大伴有St-t中度异常,中危险组4653例(8.16%),左束支阻滞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心血管风险有所增加,伴室内或左束支阻滞时,总死亡率将更为增加,也是预测心血管风险患者可靠指标;左束支阻滞是SCD的独立预测因素,一年内SCD的风险增加35%,伴室内或左束支阻滞时,总死亡率将增加50%,也是预测iCD患者获益的一个指标;心肌病、缺血性扩心病的患者,QRS波宽度的预警心血管风险的能力优于对特发性扩心病的患者,一定数量的资料表明QRS波增宽时,心血管风险的风险增高。缺血性扩心病的患者,QRS波宽度的预警SCD的能力优于对特发性扩心病的患者。发生SCD的人群及高危人群很多,而本专家共识讨论的是缺血性、扩张性和肥厚性心肌病的人群。

2.5高危险性心源性猝死(CSD)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而且救治成功率低,医务人员应加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预测预警工作。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发生猝死高危因素和心电图波的关系,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与CSD相关的心电图波,即J波或J波综合征、Brugada波、episilon波、Lambda(λ)波、delta波(δ波)或预激综合征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病理性波,这些心电图改变可以预警患者有CSD的高危特征[4]。本组有481例(0.84%),其主要特征有:①J波对40岁以上的男性,有症状的患者,要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急期的可能性,临床上特发性J波的患者可发生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J波明显增宽、增高,预示可能发生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称为“病理性J波”和猝死高危预警的新指标。②过早复极与心室预激并非全是良性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现有研究显示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有关,具备以下特点应高度重视,有反复晕厥、猝死生还、有猝死家族史,就有可能是猝死有某种潜在心血管危险。③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在无论有无症状的个体均为猝死的一种标志,对心电图呈典型BRS改变但反复发作心悸、晕厥,或有猝死家族史,或家族成员心电图出现brugada波或RBS者,应高度警惕其可能为brugada综合征变异型,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