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9:41

农业气象报告篇1

X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XXX

根据组织安排,我主要分管扶贫开发、农业、水务、林业、市监、鸭产业、气象等方面的工作。一年来,我始终牢记肩上的责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部门和乡镇的支持配合下,找准工作定位,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分管工作任务。现就本人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增强素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改造自己、提升自我的首要任务,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县委中心组、县政府党组集体学习,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精神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努力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掌握政策规定,不断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政府整体工作向前迈进。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学以致用,用心思考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工作需要,认真学习分管工作涉及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主动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努力掌握干事创业、推动发展所需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本领,切实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全力开创分管工作新局面

(一)抓实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紧紧围绕产业扶贫硬仗,构建了“1+n”产业发展格局,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X元,增长XX%。一是经营主体建设。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累计达到XX家,新增家庭农场XX家,累计达到XX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XX个、绿色食品认证X个、有机认证X个。二是畜牧业发展。出栏生猪XX万头,牛出栏XX万头,羊出栏XX万只,家禽出笼XX万羽,竹馏养殖XX万只。肉类总产量XX万吨,禽蛋产量XX万吨,水产品产量XX吨。三是农业产量提升。2017年,全县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XX万亩,生产各类食用菌XX万棒,总产量达XX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粮食总产量达XX万吨,完成完成商品蔬菜种植XX万亩,完成油菜种植XX万亩,实现粮经比优化到XX:XX。四是动物疫病防控。完成猪口蹄疫免疫XX万头,猪瘟免疫XX万头,猪蓝耳病免疫XX万头,牛口蹄免疫XX万头,羊口蹄免疫XX万只,家禽禽流感免疫XX万只屠宰场动物持证率、戴标率均达100%。五是土地确权工作。完成外业实测地块XX块、实测面积XX万亩,矢量化面积XX万亩;完成一榜、二榜审核公示X乡镇XX个村,公示面积XX万亩;完善承包合同签订XX户,建立土地承包经营登记簿XX份;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阶段性工作。

(二)抓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全县完成水利投资XX亿元。一是骨干水源工程。二是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XX处,解决XX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完成XX县2017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解决农田灌溉面积XX万余亩。四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完善了各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制定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工作制度,开展了巡河工作和“清岸清水”活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三)抓实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全面落实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深化林业改革创新,优化生态建设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社会经济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县实现林业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XX%;实现林业增加值XX万元,同比增长XX%。一是营造林工作。全县新造林面积达XX亩,封山育林面积XX亩,中幼林抚育XX亩。新聘护林员XX人,建设管护碑牌XX块。二是林政资源管理情况。完成木材采伐XX万立方米,破获案件XX起,其中行政案件XX起、刑事案件XX起,共打击处理违法人员XX人次。三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完成蓝莓低效林改造XX亩,花卉苗木培育XX亩,油茶种植XX亩。

(四)抓实扶贫开发取得突破。坚持以脱贫攻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年减少贫困人口XX人,XX个贫困村按国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从XX%下降到XX%。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XX%。一是精准识别查漏补缺工作。通过查漏补缺,全县整户新增贫困人口XX户XX人,漏人新增贫困人口XX户XX人,自然新增贫困人口XX户XX人,返贫贫困人口XX户XX人,自然减少贫困人口XX户XX人。二是精准识别动态管理。通过动态管理,全县整户识别贫困人口XX户XX人,返贫贫困人口XX户XX人,漏人新增贫困人口XX人,自然新增贫困人口XX人,自然减少贫困人口XX人。三是扶贫项目实施。2017年上级下达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万元,审批立项项目XX个XX万元,启动实施XX个,资金使用拨付XX万元,项目竣工XX个。

三、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一是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能够严格按照《党章》和《廉政准则》办事,从严要求自己,带头廉洁从政,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二是严格执行纪律要求。能够认真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县委领导核心和县政府班子的形象和权威;能够认真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始终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够认真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宗旨意识,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三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能够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查摆和整改落实“不严不实”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全力维护班子团结。能够与班子成员团结共事、合力干事,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自觉做到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建设。

农业气象报告篇2

关键词: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农业现代化。在当代农业系统中,反季节养殖、反季节生产、大棚式生产等手段都已经帮助农业从传统模式走向了高效经济的新模式。但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靠天吃饭”,突如其来的台风或者干旱、暴雨等气象因素仍然是导致设施农业产量巨减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指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农业,包括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工厂化禽畜养殖业、工厂化水产养殖业三大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设施农业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行业中,使用设施农业模式的占比80%以上。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产品行业的先进性。

二、设施农业气象业务

(一)设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现状

农业气象业务泛指为农产品提供气象预警、产品预收报告、天气情报等相关数据的业务。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气象就已成立,分国家、省份、市、县4个等级的农业气象预报。主要预报农产品的收入、农业气象专题分析和土壤墒情报告等。主要的技术方法是通过农产品的种植情况与本年度的气象预报情况进行数据模拟计算。另外,通过近50a的气象数据与大气探测数据预报本年度的气象状况。其预报误差均小于5%,在每年收获前两三个月前。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同时也肩负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范工作。我国地域辽阔,但气象灾害频发。在我国的各级气象部门中,技术人员通过使用先进的摇杆技术、农作物生长模拟程序等手段模拟农作物在低温、干旱、水涝等情况下的产量,并提前做好预措施。由于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往往具有反季节特性,因此近年来农业气象业务中也逐渐加入了设施农业的气象报告数据业务,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初步设立的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成熟度不足

由于当下设施农业的气象业务数据编制工作才成立不久,并没有真正提供反季节农作物产品的详细数据。其数据在反季节的匹配性上略有不足。

2.气象灾害的预期时间较短

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而言具有毁灭性打击,这是由于当下设施农业多数是以大棚的形式建立人造的温室以提高农产品的产值。此类大棚成本高,稳固性差,一旦遭遇台风、暴雨之类的气象灾害,大棚结构会瞬间荡然无存。不仅农民的农作物产品受到危害,大棚损失的成本也没法回收。基于这种状况,设施农业对气象灾害预期时间的要求要比其他行业的要求要更高,预期时间在72h时以上为最佳,这也是为了向农民提供为农产品施行保护措施的必要时间。但在现有的技术中,往往难以达到72h的预警时间。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起源已久,但在自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当下气象探测装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急需更新。另外,基于优化气象预测结果的要求,原有的站点布局也应得到更新。

(三)基于设施农业气象业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利用大数据原理,建立设施农业需求因素数据库

以种植业的温室大棚为例,温室大棚在设立初期需要当地长年的阳光状态、湿度状态及风力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阳光大棚设置的位置与需要设置的设备,是大棚设计的前置条件。在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类型,气象部门也应设置大数据数据库,对该类的数据进行长年的统计与记录,并根据设施农业的不同需求将此类数据进行分类编制。

2.扩大站点分布,提高气象预警技术

在当下的气象预警技术中,站点的气象探测数据往往具有准确可靠的参考性。因此,提高站点的分布范围,加快数据分析的速度,是解决当下预警时间较短的有效措施。此外,气象预警部门应当不断引入新型人才,创新自身的气象探测技术,为提高预警速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探索气象业务服务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我国现代农业经历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农业气象业务可以借用经济学的原理,探讨与现代农业的合作发展模式,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居住用地与商业、工业用地不断减少的态势已经是预料之中的现象。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也是提高我国当下粮食产量的必经途径。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是当下气象部门的核心工作。该文仅从个人角度分析了当下设施农业气象业务的状况,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读者更多的相关思考。

参考文献:

农业气象报告篇3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信息

中图分类号:S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39-1

1农业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农作物生长除了土壤、种子和地形因素外,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决定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气象服务实时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是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气象部门不仅在防台风、防汛、抗旱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服务中效益显著,而且在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依靠气象科技振兴农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业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

在气象服务对象的分类中,农业对气象要素的敏感度最高,属于高敏感度行业,常规的气象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增产增收的需要。作物的生长过程,对气象要素的感应,每个生长阶段不尽相同。气象服务精细化、多样化服务显然是对气象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2.1气象信息准确度不够,时效不及时

气象服务产品的产出,客观和主观影响因素的影响,是预报准确率衡量的一个标准,客观因素是指根据以数值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流程,主观方面包含了天气预报员的经验订正过程。因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就取决于气象专用软件对大气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相似程度和天气预报员的人为订正,数值产品是经过一系列计算而产生的,往往大气的运动无规律可寻,而计算机模拟不可能完全反映大气变化的实际状况,人为订正也存在主观随意性,这就决定了气象信息不可能达到非常高的准确性。根据现有的服务终端传输,预报产品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传出,最大限度影响了预报产品的使用价值,短时预报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受限制,在目前,产品的区域性和时效性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如何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区域和时效,这方面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2培养专业专项服务人员,量身定做气象服务产品

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差异甚大,现有的服务模式不适应所有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地形的差异也是对专业气象服务者提出的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量身定做气象服务产品,成立专业服务小组,由农业专家、气象专家,各级职能部门相互合作配合,建立从上到下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2.3建设基层气象服务站

目前,我国的气象专业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气象服务的需要,特别是在乡镇及偏远地区,受通讯条件的限制,天气预报不能及时被接收到,预报产品的时效性显然不能实现。建立基层气象服务站,拓宽气象信息为农服务的传播渠道有效解决天气预报的传输和实施。从上到下各级气象部门各负其责,让气象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去。

3做好宣传和信息普及

人常说隔行如隔山,普及气象常识,让大家了解气象知识,在日常及农耕中及时解决不利天气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调整生产气象信息产品的时间频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季节、作物实时调整服务内容,切实做好指导,帮助农户科学种植,趋利避害增加产品收入。改定时预报为连续监测、滚动,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内容,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载体及时告知当地农民,为村民提供及时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通讯工具的普及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息,将气象预警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布设墙体广告,加大电子信息屏的布设密度,通过字幕、图片形式将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传播出去。建立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普及气象科技知识,把气象科普宣传做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4结束语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公益性事业,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特别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党的十报告指出,未来5~10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也到了高投入、高成本、高价格的阶段。全力以赴把现代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气象服务责任重大,农业生产对天气服务的精细化、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期望气象部门能够提供在时间和空间更为精细、量级更为准确、要素更为多样化的天气预报产品,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苏娟,张宇.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霍治国等.农业和生物气象灾害.2009年.

[3]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

农业气象报告篇4

农村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消费环境分散;2、人口众多,但居住相对分散;3、文化素质较低;4、消费水平较低;5、购买偏好稳定,不易转变;6、信息传播渠道狭窄;7、口碑效应大,从众心理强。基于以上特点,酒类企业在制定农村市场广告策略时,内容和方式都应适应农村市场消费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周密、详实的市场调研。

笔者在洋河集团工作五年中,经历了苏酒从谷底到振兴的过程,也多次参与了洋河集团农村市场调研工作。关于如何进行周密、详实的市场调研?我想这里不用我来多论述,各个企业的市场部人员都能拿出一套具体的调研方案。在这里主要谈一下我在实际调研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拘泥于调研方案,要善于变通

不少调研人员在调研过程中,只根据设计好的调研过程进行工作。殊不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农村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环境及特点。调研方案的策划人员不可能考虑面面俱到,这就需在调研人员在调研过程中要善于变通,争取多取得一些原始资料。

2、工作要做细

对农村市场进行调研时,不仅要调研到乡镇,还要走进乡村、田头,和农民聊聊天,拜访一下当地的村长及有威望的村民,多向他们请教如何才能让产品在当地市场畅销的方法。

3、携带调研辅助工具

这里的辅助工具指的是香烟及促销礼品。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缩短与被调研者的距离,而且被调研者还会积极配合你的各类提问。

4、注意使用语言及自身形象

在调研时要注意使用一些朴实的语言,要注意语气、语速及礼貌用语。要知道你的形象就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就代表着前期的公司形象宣传。如你在被调研地区留下不好的形象,很难想像消费者的口碑会如何宣传你的产品。二、设计适应农村消费者的广告语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广告语就是广告的眼睛。酒类企业如何向消费者暗送秋波、脉脉传情,就看是否能设计出适应农村消费者的广告语。广告语制定的原则:要真实,要适应农村消费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让他们看得懂,看得明白,简洁好记。

2000年,江苏洋河集团向社会重金征集广告语,经过筛选,“享受尊重、中国洋河”被选中,并在以后的广告宣传中起到了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但是,这句寓意深刻的广告语到了农村,就失去了其价值,农村消费者根本就不知其所云,更不会去明白这句话包含的深刻用意,结果宣传效果很不理想。经过多次的摸索与实践,洋河集团现在走的是一条入乡随俗的道路。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消费者,根据其区域特点,制定不同的广告语。其中最为称道的是2001年10月份在河南登封市进行市场操作时,根据当地少林武术盛行的特点,洋河推出了一条“少林武术闻名中外,洋河大曲香飘四海”的广告语,此广告语一出,迅速被传播,对洋河系列产品在当地的热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农村市场广告媒体组合

一)、电视

根据《2000-2005年中国农村家电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电视是我国农村消费者接触的主要大众信息传播媒体,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电视对受众的选择上附加条件少,只要听力、视力正常,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人都可收看,而报纸、杂志对受众的要求较高;

2、我国农村电视普及率高达95.2%,其满足农村居民精神生活的能力也是广播、报纸、杂志等难于比拟的。

酒类企业在选取电视作为产品广告传播媒体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央一台和省级、县级电视台在农村消费者的收视率最高。因此在投放时,在实力的企业应在中央一台(或省台)做企业形象广告,在地方台做产品广告,这样的投放效果最佳。因为在农村消费者的心目中,能在中央台做广告的企业都是有实力的企业,是值得信赖的企业。当农村消费者在中央台及地方台都看到企业的广告时,一定会加以议论,引起其购买欲望的。如实力不足的企业,可先在地方台密集投放,增加产品知名度,然后采取一系列销售促进措施刺激消费者购买。

2、电影、电视剧和新闻节目是农村消费者重要的收看节目,这只是针对全国农村消费者调研得出的普遍结论。在具体投放时,要根据地方特点,如在河南,其河南台每周日晚的<<梨园春>>节目在河南农村的收视率高达90%以上,即使在周边省市,收视率也达60%以上。

3、19:00-22:00是农村消费者主要的收视时间,在农忙时期,应将广告播出时间适当调整,以20:00-22:00为宜。

4、农村市场广告传播的对象应以青年人为主,这是因为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消

费观念较新,而且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喜欢尝试新事物。

洋河集团在2001年度的电视广告投放中,就综合了以上几点,首先洋河集团在中央一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江苏)版做了5秒标版广告,又在9:50的电视剧中做了15秒电视广告。同时在重点的县、市级电视台上密集投放,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广播、杂志和报纸

广播在农村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许多地区农民到田间或户外时,都爱携带收音机,而且平时村头的广播也有不少的听众。在选择广播做宣传时,应选择一些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如天气预报、致富信息等。在另一方面,随着交通的发达,交通广播网应运而生,如江苏交通广播网,其覆盖面广,信号强。据调查统计,在苏南不少车辆上的固定频道就是江苏交通广播网。因此针对这些新兴广播媒体,经给予重视。

杂志在农村缺少市场,因此针对农村市场投放广告时,不用考虑在杂志上做广告宣传。

报纸在农村主要以一些党报为主,而且只有在农村有一定的身份的人,才经常阅读,但这一消费群体也正是酒类企业在农村市场的目标顾客群,如由这一群体率先饮用某品牌白酒,并给予良好的口碑,该酒一定能在该区域农村市场得以盛行。在报纸上投放广告时,不要直接地做产品广告,而应以介绍性文章、软新闻为主,通过这些软广告来潜移默化目标顾客。

三)其它特殊媒体

由于农村特有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特殊媒体。

1、墙体广告

墙体广告由于其形式简单、成本低廉、针对性强、便于操作、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成为进军农村市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墙体广告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制作公司时,要考察该公司以前操作的墙体广告实例,不要以价格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要选择信誉好,有制作经验的正规公司;

2)、墙体广告投放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显示其整体效果,否则将不能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对已的广告要定期进行后期监控及整改。这项工作可以委托当地经销商进行;

4)、时间要长,要定期更换内容,加强对受众的视觉刺激,达到注视率高的效果。

洋河集团的墙体广告制作经验可以为众多酒类企业参考。作为老八大名酒之一,洋河要树立其名酒形象,在广告投放方式的选择上就存在着许多顾忌,虽然许多农村广告媒体成本低,宣传效果好,但都不能去实施,怕对品牌形象有影响,墙体广告就是其一。2000年,洋河准备向全国市场推广其生产的富氧纯净水,墙体广告的实施机会终于来了,他们设计了一条“名酒产地,必有佳泉”的广告语。然后制定了墙体广告投放规范,对墙体广告的位置、规格、字体、色彩、用料等都作了详细的要求,一时间,江苏各主要干道边的醒目位置的墙体上都出现了洋河富氧纯净水的广告,在宣传水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洋河酒的印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车身广告

车身广告被喻为流动广告,它活动范围广,浏览人群多,是比较理想的广告媒体。在城市中被广泛运用,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出门乘车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农村交通网的构建,经过农村的车辆也不断增加。因此车身广告正成为一新兴的农村广告媒体。酒类企业在投放车身广告时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即广告投放到从乡镇到县城的车辆和从县城到省城的车辆上,这样可以节省大笔费用。

3、宣传促销品

在农村市场的宣传促销品包括:宣传单页、年历、春联、挂历、雨伞、文化衫、打火机等。这类物品由于贴近农民的生活,正日益受到农民的青睐,酒类企业应配合促销活动,多采用这类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广告形式。

4、pop广告

这里pop广告是广义的pop广告,指凡是在购买场所,零售商店的周围,内部以及在商品陈列的地方所设置的广告物。如:商店的牌匾,店面的装潢和橱窗,店外悬挂的充气广告,条幅,商店内部的装饰,陈设、招贴广告等。

pop广告由于其具有新产品告知,唤起消费者购买意识,创造销售气氛,提升企业形象的功能,适合性比较强的特点。正日益被大多数厂家有农村采用,

5、文化广告

由于农村文化娱乐较少,因此酒类企业如果能采取一系列送文化下乡的方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欢迎,对于提升企业形象及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都有一定的好处。常见的文化广告有:

1)、聘请当地的文艺团体下乡演出

2)、送电影下乡

农业气象报告篇5

2006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围绕今年的气象日主题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展示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我们参考各地以往的宣传形式,对今年气象日的宣传工作草拟了本方案。本策划案中努力做到纪念宣传活动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社会效益显著。

二、纪念宣传活动

1、举行《纪念宣传“3.23”世界气象日记者座谈会》

时间:3月10日

地点:市局会议室(或宾馆酒店)

内容:上虞日报、上虞广播电视台及各新闻媒体驻虞机构的记者参加。局领导和气象专家解答气象热门话题,邀请与会新闻媒体参与市局组织的各项纪念宣传活动,撰写纪念文章,各媒体应重点宣传全市各地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情况。

要求:活动期间《上虞日报》、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栏目和电台新闻节目中及时报道纪念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上虞日报》开辟专版或专栏宣传气象科技及气象经济;上虞电视台《本周关注》栏目作专题报道。

2、先期宣传造势

a.从3月上旬开始,利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画面和“上虞农业信息网”、“上虞信息港”等网络资源,宣传“3·23世界气象日”;

b.结合市科协《科普画廊》进行世界气象日展览宣传,重点反映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和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3月20日,《上虞日报》刊发世界气象日的纪念文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d.3月20日,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中播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能力”的新闻,对气象台及时准确地各类天气预报,科学指导当前春耕备耕生产,以及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趋利避害中的作用进行宣传报道。

3、广场宣传(此活动可考虑与水利局合作举行)

时间:3月15日

地点:文化广场

说明:利用参与“3.15”活动之机,在上虞文化广场设置宣传展板10块,悬挂宣传横幅10条,施放升空气球2个,组织预报、服务、执法、防雷等气象科技人员,就气象法律法规、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施放氢气球安全和气象“12121”、气象短信等内容向市民进行咨询宣传,散发宣传资料。

4、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活动

时间:3月17-20日

地点:1-2个乡镇的集市中心

内容:把纪念世界气象日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市气象局邀请市科协等部门举行别开生面的送气象科技知识下乡的活动,选择一到二个乡镇,在乡镇集市设立气象科技服务咨询点,运用展板、挂图、有奖竞猜、散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向农民进行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气象与农事等方面的科普宣传。

5、向学生开放气象台宣传

时间:3月22~23日

地点:市气象台

内容:组织市区中小学气象爱好者分批参观市气象台气象预报业务系统,由气象台专家向学生进行大气探测、天气预报业务知识的介绍,播放气象科普片,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6、纪念世界气象日报告会

时间:3月23日

农业气象报告篇6

关键词: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

农业生长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属于弱质产业,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仍未得到改变,外加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因此,由气象灾害引发的一些自然条件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强气象服务的有效性成为人们关键的重点问题。

1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气象信息传达渠道受限

气象服务比较注重实效性,如果不能及时传达农业气象信息,即使再优质的气象服务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灾害性信息的预警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在灾害发生之前不能够将相关气象报告及时发送给农业生产者,生产者就不能够对突发性天气采取相关解决措施,这样一来,农业气象预警信息就丢失了原有的价值。我国很多基层气象服务部门对于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多使用报纸或者是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这些媒体信息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不能够满足信息时效性的要求[1]。

1.2政府对气象服务不够重视

一些政府干部对气象服务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气象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从而导致气象服务产品的研究受到制约,难以正常开展。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传统的气象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农户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要,需要开发新的气象服务模式来促进农业生产服务[2]。

1.3汛期气象预报不准确

我国气象站点建设的依据是行政区域,一般在县级别的地方都会建立气象站,主要对该县以内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这种预报方式对于天气变化较为稳定的冬半年来说是有效的,但是受到强对流天气影响时,经常出现汛期,气象预报往往会出现问题,难以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

2提升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主要措施

2.1加大农业气象服务渠道的开拓

为了确保农户能够及时掌握农业气象服务信息,需要开拓农业气象服务渠道,可以利用网站、微博或短信的方式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促进第三代气象预报预警工程的建立,这种工程主要采用3G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气象信息,通过视频、音频甚至是图像的方式显示气象信息,对天气预报以及气象指数等服务信息进行报告,同时还能够显示当地的温度、湿度以及风向等实况信息[3]。在各个村镇安装这样的设备,不仅能够气象预报的及时报道,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灾害预警作用。

2.2坚持正确的农业气象服务理念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三农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气象部门作为三农服务的主体,需要突破气象部门的限制,真正走出去为农业、农民服务,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转变管理观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模式转变,从而实现田间地头一线生产服务的模式。此外,农业气象部门应该制定规范的需求调查制度,让气象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线走访调查,加强对农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并且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方案。还可以建立用户反馈互动机制,及时根据用户的反馈对产品的内容以及服务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帮助农户解决农业气象灾害问题。

2.3推动基层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发展

基层农业气象部门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气象服务很难做到精细化和多样化,不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服务的要求。要提升农业服务质量,促进服务效益的最大化,气象服务科研人员就必须加大同气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做到取长补短,实现技术共享和信息共享[4],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既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能够在信息共享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服务策略,改进服务产品,提高气象服务的有效性。

3结束语

农业是最容易受天气左右的行业,农业的高产与农民的收入增涨等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气象工作。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做好气象为三农发展服务对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气象部门应该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改变气象服务的方式,不断更新服务技术,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

作者:王浩宇刘桐义王焕苏小妹尹思懿单位:营口市气象局

参考文献:

[1]丁蕾,张育萍,谢洁,等.提高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70-271.

[2]李桂梅.试论气候特征与农业气象服务[J].农业与技术,2014(9):185+187.

农业气象报告篇7

今年以来,我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先后遭受持续雨雪冰冻灾害、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波及影响,给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正值主汛期,根据气象、水文资料分析,我市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防火、防雷电等安全角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做好汛期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应急工作的通知》(川府应急〔2008〕0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汛期应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汛期应急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排部署好汛期应急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好汛期应急工作责任制;气象、水文、防汛、国土、民政、农业、林业等部门(单位)要立足本职认真抓,扎实抓好汛期防灾减灾应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二、加强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对重大天气情况,要通过电视、电台、手机短信等方式,千方百计将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乡(镇)、村社和有关部门(单位)。水文部门要加强关键流域水文监测点的实用性建设,确保监测点在预报监测洪、旱情况数据的及时准确。水利部门要加大对病险水库、河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水库安全度汛、河道泄洪畅通。国土部门要对列入防灾预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专人实施24小时监测预警,一有险情预兆,要及时转移受威胁的群众到安全地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林业部门要密切关注农(林)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监测预警,积极做好防御、防治等工作,降底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农(林)作物损失。

三、完善应急预案。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编印简明、易懂的操作手册,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组织预案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加强对各类突发应急信息的分析和分析,及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早、科学、有序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四、加强应急值守。认真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和专人值班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不得出现脱岗、离岗、代岗等现象。要24小时保持通信联络畅通,确保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快速传递信息、快速应急救援、快速及早处置,把灾害事故损失将至最低限度。值班人员要做到熟悉工作业务情况、熟知应急处置程序、及时传达处理应急信息。要按照省、市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规定要求,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报告方式:工作时间通过电话**和传真**报告,同时通过“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报告市政府应急办,报告时须界定为“突发”;非工作时间通过电话**和传真**报告,同时通过“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报告市政府应急办。

农业气象报告篇8

钦州市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

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发〔2021〕9号)精神,做好2021年钦州市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工作,确保规范实施和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扎实做好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动态监控,为指导生产和技术推广以及准确研判粮食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搞好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目标任务

(一)续建水稻监测点1个。

(二)续建马铃薯监测点1个。

(三)实行动态监控,形成监测报告。对水稻、马铃薯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动态观测、监控,结合面上生产调研和气象资料分析以及主要病虫害、自然灾害发生为害情况,形成覆盖全市不同生态区域的农作物生态监测报告并及时和上报,为各级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准确研判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和搞好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四)科学研判单产,形成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及时梳理汇总分析监测点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的观测数据,做好产量预评估,重点对早稻、晚稻的单产情况作出预判(与上年单产对比增减),并结合面上生产的实际情况,形成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三、建设内容

(一)选好监测点。水稻监测点设在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马铃薯监测点设在浦北县江城街道六桥村。监测用地面积:水稻监测点20亩,马铃薯监测点10亩。

(二)观测数据记载。通过种植我市主推的3~5个品种(种植品种及种植时间尽量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便于数据分析有对比性),从播种至收获,对其主要生育时期和个体及群体性状定点定期定时观察记载。

1.水稻。早、晚稻主要开展育秧、秧苗素质、主茎叶龄及分蘖消长、生育期和积温、幼穗发育进度、叶绿素含量、冠层植被指数、叶层氮含量、叶面积指数、经济性状(如穗粒数、千粒重)等生长发育观测、考察,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和照片存档,结合面上调查和测产验收,形成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

2.马铃薯。主要开展播种期、出苗期、出苗率、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生育期等物候期观测,植株形态特征、结薯情况、经济性状、病害调查及霜冻发生、为害等情况观测、考察,结合面上调查和测产验收,形成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

(三)新技术、新品种试验观测。通过对每个监测点开展1~3项新技术的对比试验,观测了解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栽培措施,水稻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特征、特点,探索总结出符合我市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指导我市农业生产,并形成对比试验报告。

1.水稻监测点。早、晚稻都选择广粮香2号进行观测,开展抛秧、机插秧、手插秧三种移植方式对比试验。

2.马铃薯监测点。选择荷兰15号进行观测,开展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对比试验。

(四)灾害性天气调查。结合定点观测,调查了解本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包括低温寒害、高温热害、干旱、洪涝、暴雨、台风等灾害,调查灾害发生时期、程度,作物受害面积、程度、所处生育期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等。

(五)气象资料收集。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当地农作物生育期间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日照时数、降雨量,积温(包括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等气象信息,并与常年比较,分析气象条件动态变化对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产量结构的影响。

(六)数据分析上报。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调查数据,结合气象、农情、病虫害和面上调查数据,与上年、常年同期比较分析,得出当地观测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面上生产发展动态,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生产建议,形成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上报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等相关媒体苗情简报。

四、进度安排

(一)实施方案制定。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在2021年2月20日前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经报局领导审定后,报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备案,并同时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二)数据报送。

1.监测数据报送。作物生长期间,在调查当日或次日,将填写原始调查数据的调查表、分析对比情况及有关影像资料一并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报送。在早、晚稻返青期、够苗期和收获前15~20天,分别编发1期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块茎快速膨大期,分别编发1期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每造作物第三期苗情简报,需对当季平均亩产量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预报。在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完成当天,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等信息网上,并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同时打印纸质材料报送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

3.粮食单产研判结果上报。提前做好预测产工作,结合面上生产情况,对本区域(本市)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作出预判(本年度单产结果及与上年度单产对比增减情况),形成单产预测结果报告,并填写附件9(根据预测产调查,主要填写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四要素)。早稻、晚稻单产预测报告及附件9,分别于6月25日前、9月30日前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三)项目田间查定。项目实施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组织3名中级职称以上专家(承担、实施单位以外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到监测地点进行项目查定(每造作物一次),可以结合田间测产一并进行,并形成查定报告(经专家签字确认)。其中,马铃薯监测点查定工作应在2022年3月20日前完成。

(四)项目结题验收。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组织专家对农作物监测项目进行验收,对全年项目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出具结题验收意见。水稻监测点项目在2021年12月15日前完成结题验收,马铃薯监测点项目在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结题验收。

(五)及时报送项目总结材料

2021年7月30日前,水稻监测点报送上半年项目查定报告及上半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21年12月10日前,水稻监测点报送下半年项目查定报告及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22年3月底前,马铃薯监测点报送项目查定报告及我市马铃薯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六)严格报送项目年度绩效考评台帐资料。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应在2021年12月25日报送水稻监测项目绩效考评台帐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到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2022年在5月中旬前报送2021/2022年度马铃薯监测项目绩效考台帐资料。项目台帐包括绩效考核自评表、实施方案、原始观测数据、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试验小结、工作总结、查定意见、结题验收意见、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影像资料和其他相关材料。

五、规范经费使用

(一)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自治区农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桂整合〔2020〕52号)规定执行,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

(二)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严格按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桂农业发〔2017〕112号)精神,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确保资金按工作方案及时使用;安排专人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严禁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做到专款专用,防范和降低廉政风险。项目结题时要出具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三)明确资金使用方向。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4万元,其中水稻监测点7万元、马铃薯监测点7元,主要开支方向:

1.水稻监测点开支方向:

(1)监测基地购种、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物资,计划投入31000元。

(2)监测基地机耕费用,计划投入3000元。

(3)支付人工劳务费,计划投入30000元。

(4)监测基地设置标牌和宣传,计划投入1000元。

(5)监测旅差费5000元。

2.马铃薯监测点开支方向:

(1)监测基地马铃薯脱毒种薯、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补助36500元。

(2)监测基地机耕费用,计划投入1500元。

(3)支付苗情监测劳务费,计划投入26000元。

(4)监测基地设置标牌和宣传,计划投入1000元。

(5)监测旅差费5000元。

六、按规定完成考核指标

严格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发〔2021〕9号)要求执行,按时完成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一)2021年完善续建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2个(水稻、马铃薯)。

(二)每个监测点在每个作物生产周期各形成3期以上本区域苗情和生产动态监测报告,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并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上,同时报送自治区农技推广站。

(三)项目管理规范,措施落实到位,资金使用合理合法,有专人负责,监测报告达90%以上,漏检漏测次数少于规定次数和应检应测项的10%以内,并形成全年农作物生长动态监测数据台账。

七、实施管理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钦州市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石崇华 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成 员:凌启昌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

米世光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

梁菊秀  市农业农村局计财科科长

韦东胜  钦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陆和远  浦北县农业发展中心主任

胡成武  钦北区那蒙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黄有胜  浦北县江城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实施小组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由米世光同志任组长,成员有梁玉祥、农振平、施春婷、蒙清。项目负责人是米世光,项目实施负责人是梁玉祥,水稻监测点负责人是胡成武,马铃薯监测点负责人是黄有胜。

(二)制定试验方案。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结合监测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试验方案,方案包括监测作物的计划面积、监测品种、品种布局、播种期,观测布点所在乡镇村屯名称、土壤类型、气候特点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具体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并按时间要求及时上报实施方案。

(三)科学严谨搞好观测。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安排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科学、规范、严谨做好苗情动态监测工作,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并整理、归档形成全年监测数据台账。同时及时整理分析当地农作物动态监测数据,结合面上生产调研,形成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四)及时上报监测材料。水稻生长动态监测工作从春季播种开始,至秋季收获结束,为两个生产周期;马铃薯生长动态监测从秋季播种开始,至第二年春季收获结束,为一个生产周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按时按质按量上报材料。严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特殊情况须实时上报。

(五)强化考核验收。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要加强督促检查,计财科要加强资金管理,钦北区农业农村局和浦北县农业农村局要密切配合,确保按照自治区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项目结题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要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将验收材料上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附件:1.钦州市2021年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2.钦州市2021年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附件1

 

钦州市2021年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为顺利完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达的2021年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确保实施工作、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如期目标任务,为我市准确研判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监测点基本情况

钦州市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面积20亩,实施地点位于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委那桩村,该村地处钦州市西部,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雨量充足,常年平均降雨量2080mm,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801小时,太阳辐射强,日光充足。监测点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潴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地势开阔向阳,田块大小1~3亩/块,排灌方便,是栽培水稻的高产区域。

二、试验内容

(一)新品种试验。选用我市主推超级稻、优质杂交稻、优质常规稻品种各一个进行试验,早稻品种为:特优7571、野香优莉丝、广粮香2号;晚稻品种拟为:中浙优9号、野香优莉丝、广粮香2号。移植时采用机插栽培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试验采用简比法,每个品种为一处理小区,小区间留工作沟,每亩用种量2.0kg。

(二)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技术对比试验。早、晚造均选择野香优莉丝进行观测,试验设抛秧、机插秧、手插秧三种移植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试验采用简比法,田块面积约3亩,每个处理为一小区,小区间留工作沟,亩用种量2.0kg。

三、技术措施

(一)培育壮秧

试验育秧采用集中育秧方式,经浸种催芽后,将种子播于机插秧盘中,每亩用秧盘22个,选用优质育秧基质,播种后适时喷水,保持基质湿润,保证秧苗生长水分。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可适当喷施水液肥,促进壮苗。移植前3-5天喷送嫁药,看情况施送嫁肥。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提高办田质量,施足基肥。移栽前1天,结合犁耙田每亩施用基肥:商品有机肥250kg、复合肥25公斤(氮磷钾含量15-15-15%)、钙镁磷肥25公斤。犁耙田时要开好四周田边沟以及十字沟(工作沟),整平田面,田面保持泥皮水为宜,水层过深或缺水都不利于禾苗生长。

2.合理密植,确保基本苗数。亩移栽密度:手插秧规格为20cm×16.7cm,抛秧规格为每亩22个秧盘秧苗,机插秧按30cm×12cm,亩基本苗数控制在6~8万苗。

3.水肥管理。追肥:移栽后5-7天秧苗返青时,追分蘖肥,亩施尿素15kg、氯化钾8kg。穗肥在晒田复水后,大约在5月上旬(倒2叶长出时),亩施尿素5kg、氯化钾8kg。齐穗期后依植株长势情况决定是否喷施叶面肥,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g加尿素250g兑水50kg喷施。水分管理:按水气平衡原则进行管理,插后至分蘖期够苗前保持浅水层,在亩苗数16万时排水晒田,晒田以晒至田面开裂,叶色转淡黄,茎叶硬直为止。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1周,排干田中水。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全面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适时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福寿螺、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虫害防治推广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进行物理防治。并注意鼠害、草害防治。

5.适时收获。采用机械收割方式进行收割,机械粉碎稻桩回田。

四、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职责到人

项目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项目负责人是米世光,实施负责人是梁玉祥,联系电话0777-2835441,监测点负责人是胡成武,联系电话13977793085。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其他成员配合开展相关工作,钦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钦北区那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参与实施。各相关单位必须加强沟通和密切配合,认真领会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早计划,早行动,早实施,将各项任务及时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按时完成

1.定时观测上报。从播种至收获,对上述试验处理的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和个体及群体性状进行定点观察记载,做到每5天观测调查一次,并在当天或者次日上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及时分析报告。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调查数据,结合气象、农情、病虫害和面上调查数据,与上年、常年同期比较分析,得出当地观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面上生产发展动态,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生产建议,形成钦州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上报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等相关媒体苗情简报。

(三)加强检查,确保到位

在项目实施期间,经常深入监测点检查指导,监督责任人工作,了解项目开展情况,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及时总结好的工作措施和经验,纠正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附件2

 

钦州市2021年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为顺利完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达的2021年冬种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确保实施工作、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如期目标任务,为我市准确研判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监测点基本情况

钦州市冬种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设在钦州市浦北县江城街道办六桥村,面积10亩。项目监测点地处浦北县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冬短夏长,四季如春,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21~23℃,无霜期限35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并且雨热同季,集中于6~8月份。监测点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潴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田块大小1~3亩/块,排灌方便,是浦北县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基地之一。

二、试验内容

(一)新品种试验。选用我市主推马铃薯品种三个进行简比试验,品种为:荷兰15号、希森6号、雪川红。田块面积约5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肥水管理一致。

(二)不同种植技术对比试验。田块面积约5亩,选择荷兰15号马铃薯品种,主要开展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三种种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三、技术措施

(一)切种消毒催芽

选用脱毒马铃薯种,用小刀在种薯底部小切一刀,以打破马铃薯休眠期,然后将切好的种薯用消毒液浸一下消毒,捞出风干后,放在阴凉的地方催芽,当芽长出1cm左右,即可按出芽点用刀切成合适薯块,稍凉干切口,便可种植。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整地和施肥。在晴朗天气,田块水分适宜时,用旋耕机打田整地,整地前每亩全田均匀撒施50kg石灰,再利用大中型旋耕机翻耕2次,尽量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基肥亩施商品有机肥300kg,硫酸钾复合肥100kg,中微量元素肥10kg,施肥方法:商品有机肥全田撒施,其他肥料全部条施。施基肥时配合使用一定量的佳尔康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提高肥料利用率、预防病虫害、改善土质等。

2.种植。

(1)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双行种植,规格为行距20cm、株距25cm,按“品”字形摆种(种薯不接触肥料),每亩种植密度为约5500-6000株,种后用起垄机进行机械覆土、起高垄(包沟畦宽90cm,畦高30cm)作畦,要求畦面、沟底平直。最后再用机械盖膜、覆土。

(2)露地栽培。除了不用覆盖地膜外,起畦种植措施与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种植方法一致。

(3)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除了不用覆盖地膜、改用稻草替代地膜覆盖外,起畦种植措施与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方法一致。

3.水分管理。播种后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如遇久睛无雨,要及时适量灌水,水层深以畦高的1/3为宜,并且在第二天排干水,以保证早出苗和苗齐苗壮。在生长期间遇大雨时,及时清沟排积水,防渍沤损坏种薯,影响马铃薯生长。

4.病虫害防治。重点做好早、晚疫病预防,早疫病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阿米西达)、百菌清、恶霜灵锰锌(杀毒矾)、氢氧化铜(可杀得)等药剂800~10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每隔7~10天再喷一次。晚疫病可用银法利、福帅得、杜邦“g露”等农药喷防治。同时,根据田间调查,若发现其它病虫害发生,要及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避免马铃薯受到损失。

5.做好防寒抗冻工作。霜冻和冰冻灾害对马铃薯影响很大,在霜冻和冰冻的易发天气要根据天气预报,采取对应有效措施,提前将预防工作落实到位,防止灾害天气对马铃薯的伤害,保证马铃薯安全,获得丰收。

6.适时收获。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及市场情况,适时收获。

四、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项目由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实施负责人是梁玉祥,联系电话0777-2835441,监测点负责人是黄有胜,联系电话13977756968。浦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浦北县江城街道办农业技术推广站、浦北县顺丰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各相关单位必须加强沟通和密切配合,认真领会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早计划,早行动,早实施,将各项任务及时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按时完成

严格执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2021〕9号)规定,在项目工作中,实施责任人和监测点负责人要认真开展田间观测调查记载等工作,按时报送数据材料,做好项目田间查定和结题验收,结合面上生产和气象情况,科学分析,整理拟写出监测报告和冬种马铃薯生产形势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指导生产提供可行参考依据。

(三)加强检查,确保到位

在项目实施期间,经常深入监测点检查指导,监督责任人工作,了解项目开展情况,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及时总结好的工作措施和经验,纠正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农业气象报告篇9

风险社会下,①每个个体都是风险的直接承受者,而现代风险的不确定性与知识依赖性使人们不得不依赖于“专家系统”来为自己的行动作策略参考,②同时,天气气候的变化关系到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经济生产活动以及出行安全,天气气候的变化一直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而提高气象气候的预报、监测与传播能力,不仅有助于公众对日常活动的安排,而且对于社会公众认识风险、规避风险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央视《天气预报》的不足

央视《天气预报》的不断发展改革,信息的提供逐渐细化,服务意识也从单纯的信息“提供者”逐渐向信息的“服务者”转变。与此同时,为了增加信息的权威性,中央气象台还与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地质灾害等预报,在风险的告知与预报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1上半年天气预报系列栏目满意度调查项目显示,99.84%的受众主要通过电视来获取天气信息,而其中,78.2%的受众主要是通过CCtV1来获取天气预报的信息。③尽管《天气预报》有着如此高的收视率,但是在风险社会下,《天气预报》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地区的偏重。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使城市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城市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人口中心,同时,部分城市还是我国各省区的政治中心,社会影响力非常巨大。因此,省会城市的天气一直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仍有大量的人口不在省会城市附近,尤其对青海、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区域大省来说,省会城市的天气不能反映这一地区的天气总况。同时,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更容易发生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获知自然风险信息的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对这一地区天气的预报与风险信息的呈现应该是《天气预报》的重点。但是囿于时间限制,农村和偏远地区等受天气影响较大的地区的风险信息没能在《天气预报》上得到足够呈现,对自然风险的规避信息更是少之又少,造成这些地区不能从《天气预报》中获知足够有用的天气信息,风险的“预警”与大众传媒的告知功能大打折扣。

气象服务单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受众分化进一步明显。社会公众逐渐不满足于单一的“天气+气温”的预报模式,多种气象服务如紫外线、空气质量等情况更受受众青睐。“南京pm2.5”事件引起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即是典型的案例。在我国省级电视的天气预报中,不少卫视增加了感冒指数、洗车指数等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受到了公众的欢迎。但是,中央电视台作为我国覆盖率最高、最具权威的媒体,对全国空气质量问题、道路交通情况、农业生产和森林火险等更为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信息播报不够详尽。以与天气最为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为例,对小麦的收割、棉花的采摘等严重依赖天气的农事安排活动,《天气预报》未能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纵然有CCtV7提供的全国农业气象信息,但是根据调查,仅有0.45%的电视受众通过CCtV7获取天气信息,而高达78.2%和40.94%的电视受众则通过CCtV1和本省其他频道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天气预报》的信息服务能力还亟待加强。

语意模糊难解。央视《天气预报》节目分为总体概述与具体城市天气预报,采取的是“主持人+图形+口播”的形式。《天气预报》作为一档科学技术专业的栏目,需要把专业的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持人的发挥。但是,《天气预报》的总时长为4分钟有余,而主持人发挥的时间仅有80余秒,在短暂的时间内需要把全国的天气信息以及气象风险传递给公众,确实存在难度。尤其是在夏季,各地气象复杂,当暴雨、台风、高温、干旱等气象信息汇聚一起的时候,80余秒的时间去告知风险更为有限。因此,节目中的语速快、专业术语比较多等现象加大了受众对节目传递的信息的理解难度。

尽管从信息内涵的角度而言,目前的气象预报语言格式是非常成熟而精练的,但其语言格式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纸质媒体的基础上的,语言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罗列有余,提炼不足。”④在《天气预报》中,节目主持人常以大的区域来指代地区的天气,如“江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的话语陈述对受众理解信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语意模糊下,尽管在地图上标注了森林火险等级、泥石流区域,但是对于不熟知本地地理位置的知识水平较低的公众,语意模糊及对其他地区天气信息的忽视使有关天气风险信息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接收。

改进的策略

针对《天气预报》节目的不足,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有的学者从叙事角度,认为《天气预报》可以采取多种叙事模式来改进;⑤也有学者从言语行为的理论出发,认为《天气预报》存在大量的以陈述表推断的言语行为。⑥一些学者将《天气预报》与凤凰卫视的《凤凰气象站》作对比,认为央视天气预报在引入嘉宾模式、增加天气知识方面应努力向后者学习。更多的学者则是从节目自身出发,认为《天气预报》应在语言和节目形式上多采用轻松、活泼的方式来陈述。

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大众传媒具有环境监视的功能,而赖特则进一步提出,大众传媒具有解释与规定的功能。大众传媒能够解释风险,告知人们采取何种措施规避风险。央视《天气预报》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风险信息的预报与传播上更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放在风险信息的传播上。

首先,地区呈现应多样化。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每年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央视《天气预报》中,具体城市预报仅仅限定在省会城市,而广告则占据了屏幕的近一半。这类广告呈现的不单单是城市景观,更多的则是企业广告,看似照顾到了经济收入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实际造成大量风险信息被“合理”地漠视。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风险的认知,尤其将风险信息传播给偏远地区和山区,《天气预报》需要增加对其他地区的风险预警。比如,广告的版面位置可用于呈现地级城市的天气或者一定时间内具有自然风险的地级城市的天气预报,或者在具体城市的天气预报过程中以字幕的形式增加对地级城市的天气预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受众了解其所在城市地区的天气情况,而且对像新疆、内蒙等面积大省的公众了解所在地区面临的自然风险有较大帮助,风险信息的传播面得以扩大。

其次,服务内容应多元化。对环境的认知是公众收看《天气预报》的最大动力。社会的发展,受众的细化,带动公众需求的提升。美国等国外的气象预报不仅频度较高,而且服务项目多,涉及到出行、养生等方方面面。因此,《天气预报》需要加大信息的多元服务,增加交通出行、空气质量、农业生产等与公众相关的、最为基础、最受关注的气象信息,这样的信息提供能够提高社会公众对自身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节目的服务能力与公众的满意程度。

第三,语言表述应尽力清晰化。由于受众的知识水平不同、地域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受众对于信息的理解和偏好也不一样。有关风险的信息需要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使公众能够认知风险以及规避风险。模糊的语意会造成受众理解的歧义,影响节目的服务效果和受众对风险信息的淡化。“在可能的情况下,首先适当细化国土面积较大的省区如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四川、甘肃等的地名表述,由地级行政区划名称取代如内蒙古中西部偏南地区、新疆东部的部分地区、黑龙江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等缺乏受众指向性的地名称谓。”⑦对于《天气预报》中的一些专业知识,主持人理应充当解释者的角色。近些年央视天气主持人在播报天气预报时采用了活泼语言进行解读,对天气信息的知识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宋英杰在解释2011年各地暴雨泛滥时采用网络语言“看海”来形容天气,不仅使节目语言更加活泼,对信息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传播作用,但对复杂多变、需要一定科学知识的天气解读,语言上还需一定的努力。

今天的中国已然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的双重影响给公众的生命、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损失。央视《天气预报》作为中国收视率最高、传播范围最广、受众面最大的气象节目,尚有拓展张力的空间。应该依据自身优势积极改革,在公众认知和规避风险、政府风险决策与风险传播、社会组织抵抗风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注释:①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上海,译林出版社,2004。

②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认为,所谓专家系统指的是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所组成的体系,正是这些体系编织着我们生活和其中的物质与社会环境的博大范围。

③《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品牌传播里的上乘功夫”》,《广告人》,2011(9)。

④宋英杰:《论电视气象节目语言特征》,《气象》,2009(7)。

⑤马天剑:《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叙事模式》,《新闻爱好者》,2009(10)。

农业气象报告篇10

关键词农村气象服务;问题;对策;山东昌乐

中图分类号S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8-0035-01

“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发展,但近年来农业生产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气象灾害造成80%的伤亡人员出现在农村。因此,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农村中的作用,对推动“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昌乐县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少

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在农村农民均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农民很需要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但也不能及时得到;特别是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气象的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昌乐县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1]。因此,切实增加气象服务种类,增加特色气象内容,具有极大的意义。

1.2气象服务信息的传输渠道不畅通

当前虽然气象信息传播渠道较多,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气象声讯电话、互联网等,但因消费观念的影响,仍然只有少数农民从这些媒介获取气象信息,互联网在农村覆盖率很低,除电视外,基本没有其他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在农忙季节,农民不可能定时看电视、了解天气[2]。目前,县级的基层台站只是每日定时天气预报,即便是通过天气雷达等现代的气象先进设备,检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短时、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也只能是上报给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经过层层传达,导致农民根本没有时间预防。此外,乡镇气象台配备的兼职信息员、协助员业务技术能力较差,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预报。

1.3无防雷意识、防雷装置

农民没有基本的防雷知识,如在田间劳作时,遇到雾雨天气,选择到无防雷装置的地方躲雨,遭雷击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此外,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建房基本没有安装防雷装置,进一步导致雷电伤亡事故的发生,危害人身安全[3]。

2对策

2.1强调突出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为农服务”制度,建立完善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乡镇短时、短期和中期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发展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内容的农村预报预测系统。地方政府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深化公共气象事业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气象信息传递的畅通,在乡镇建立气象服务站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以行政村为基层单位的气象信息服务点,并保证基本的业务经费,以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保障各个气象台站建立必需的农业气象服务机构和配备人员,及时主动提供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4-5]。

2.2采取多种手段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

与地方广播电视等宣传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农村气象服务队伍的建设,有条件的可在各个村建立重要天气信息显示屏幕,预报滚动播出关键天气[6],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在农时关键期,及时预报,方便农民了解。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和固定电话传播气象信息便捷、服务面广的特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气象信息传达到农民手中。

2.3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昌乐县气象局在乡镇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配备了兼职的气象信息协理员和信息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气象信息闭塞的状况,但仍解决不了农民需要各类气象信息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加大政府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支持、投入力度,对农村气象信息员进行必要的气象科技知识培训[7],推动全县气象发展和服务水平。

3结语

加强、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是一项繁杂的基础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取决于广大农民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和科学种田的自觉程度,以及气象部门服务的主动性、各级政府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引导作用。总之,农业气象服务在指导农业发展中作用是巨大的,应积极完善气象预报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建设,使其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这是提高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4参考文献

[1]邱新辉,邓丽萍.漳平市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J].福建气象,2009(4):57-60.

[2]章爱华,张赛忠.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14):214-215.

[3]梁文良,滕风晓.农村气象服务网的开发和巩固[J].黑龙江气象,1996(1):33-34.

[4]梁文良,滕风晓.浅谈农村气象服务网的管理和作用[J].黑河科技,1995(4):6-7.

[5]贾天清,黄光明.基于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气象服务层次和发展重点[J].广东气象,2010(5):34-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