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9:46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1

一、市政府采购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采、管机构分设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分别设立采购办、采购中心,配备能力强、业务精的工作人员,做好政府采购工作。采购事项集体研究,公开招标。

(二)加强了政府采购计划,扩大采购范围,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编制工作,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按《目录》要求,对范围内的政府采购项目做到应采尽采。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成果;做到程序规范,验收严格,资料完备。完成采购预算3441.43万元,完成采购金额3107.53万元,节约资金333.9万元,节约率9.7%。4月,市将未纳入政府采购的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总工会和市属各乡(镇)政府纳入政府采购。

开展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主要对各单位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依法实施采购的情况,是否存在规避政府采购行为;采购机构财务开支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等十个方面进行自查和抽查。

在自查自纠阶段,共收到125个单位的自查自纠报告。通过对自查自纠报表统计,全市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3530万元,当年实际执行政府采购总额为3219万元,节约资金为311万元,节约率为10%,分散自行采购的为343万元;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1968万元,实际为1856万元,节约资金为112万元,节约率为6%,分散自行采购的为570万元。在重点检查工作阶段,我们选取了市教育局、卫生局、国土局及政府采购中心等28个单位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检查面为23%,各单位对检查出的采购无计划、随意性采购、规避政府采购等问题都能严肃对待,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解决,确保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不走过场,切实收到实效。

(三)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完善了内部制约制度,管采分离管理体制得到落实。政府采购法实施后,财政部门就采购预算、招标投标、评审专家、供应商投诉、节能环保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划清了政府采购办与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职责。政府采购办主要对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政府采购信息、评审专家、合同供应商资质备案、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负责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和行政复议、处理政府采购行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主要是接受采购人委托,独立组织实施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的采购;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布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组织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评标活动;根据采购人委托的权限组织签订或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做好政府采购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定集中采购机构内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四)政府采购行为和程序得到规范。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过程中,对选择招标适用方法、供应商自由参加投标活动、招投标人员之间利害关系回避、采购名、优、特、环保产品及招投标过程监督等方面,都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执行。对我市采购数量较大且较分散的商品,如办公自动化用品,由于产品标准统一,大部分采用最低评标价法,即以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为中标供应商;在公开招标过程中,对货物项目的价格权值,一般也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强化了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意识,不断提高采购监管、操作的质量和水平。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领域。我们要在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规范采购程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采购》和《行政许可证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采购中心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使用工作;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对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及时答复和处理。为政府采购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意识不强

许多采购单位未按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部门预算,年度执行中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存在漏编采购预算、超采购预算或无预算采购的问题,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实际操作计划性较差。一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什么时候需就要什么采购,年初预算时采购项目没在列入预算,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和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

(二)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不顺,“管采分离”停留在表面。《政府采购办法》第十三条、第六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管理职责”、“采购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政府集中采购中心和采购办同设在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内设机构的相关科室,同归一个上级领导,不利于监督。

(三)采购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由于政府采购所涉及范围广,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繁杂,客观上需要配备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实践中采购中心的人员由于职业局限,没有能力对这些非常专业的要求做出判断,即便实行了政府采购专家咨询制度,也由于多方面的限制,采购中心难以全面聘请到所有专业的专家,而且即便是聘请到专家也无法全程参与采购项目整个实施过程,对采购行为做出及时、具体的指导。

(四)供应商选择面窄。目前政府采购机关确定的定点供应商太少,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无法实现通过竞争机制节约政府采购资金的目的。而且各供应商的实力也存在明显差异,缺乏有效的竞争。在一些采购频率比较高的项目(如电脑、汽车、办公家具等),参与竞标时经常出现一些“老面孔”,极易形成“供应垄断”和“日久生情”。表现在:1、由于个别供应商在同类项目中“屡屡中标”,从而影响了其他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2、容易使参加竞标的供应商暗中联合,抬高价格。3、一些相互熟悉的本地竞标商,为了转移市场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最终达到“多赢”的目的。4、外地供应商因费用总是不愿进入。

(五)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缓慢。在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公开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方面,对采取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等集中采购组织形式应实施电子化操作,实现网上公告、网上下载文件、网上投标等功能,方便了采购单位和供应商。

(六)大量工程项目未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法规定,除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执行招标投标法外,其他采购项目应当实行政府采购。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大量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以外项目并没有实行政府采购的现象。

(七)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较困难。机构的不合理设置,加之在制定采购政策时,制定者和实施者均为同一主管部门,而政府监察部门仅对采购的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无法对政府采购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的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意识,更新观念。一是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把政府采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关注,专题研究。二是政府采购加强采购预算的规范管理。三是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认识,切实解决、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效排除干扰和阻力,切实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规范运作,提高效益。一是完善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录、方法、程序和门槛价。二是要提高政府采购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廉政建设。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三是运用网络技术,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益。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强化资金控制。二是完善操作制度,强化规范运作,预防采购风险。三是健全采购机构内部监督机制。四是完善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五是建立规范的保证金制度,强化风险意识,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六是建立采购质量反馈信息制度,提高采购服务质量,便于对采购结果进行考核。七是公布招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四)拓宽采购范围与规范运行相结合。一是将政府投入的基本建设和公共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采购领域;二是政府采购项目向小额商品延伸,对招标限额以下的小额采购项目如办公用品等实行采购卡制度,采购单位持卡在招标确定的商场采购所需商品,获得资金的规模效益。

(五)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一支政府采购专业化队伍。政府采购部门应通过加强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政府采购人员不仅懂得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有关招投标、合同、采购管理的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结合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包括供应商、咨询评审专家、商品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库,信息公告,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的信息网络建设,以实现采购管理各环节通畅、运行功能完善、操作交易公开统一、全过程监控和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集采购单位、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和管理监督部门电子系统为一体,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管理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操作,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2

国家安监总局、国家质监局、国家邮政局、水利部、商务部,59个国务院部门的“透明度”测评中,只有这五个部门得分越过了“及格线”。在满分100分的测评中,还有17个部门得分超过50,国家局、司法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监察部、广电总局、铁道部等得分都低于30。

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刚刚的《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2)》显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称《条例》)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逐步改善。年度报告的情况最为明显,经对2011年年度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只有极少数部门不能按时。

据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蓝皮书调研组负责人田禾研究员透露,调研组共对59个国务院部门、26个省级政府、43个较大的市政府的信息公开度进行了测评。测评实施百分制,围绕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公报、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工作信息、规范性文件、环境保护信息、食品安全信息、行政审批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测评;分析了当前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出了建议。

地方政府、部委透明度参差不齐

从年度报告公布的数据看,各部门依申请公开受理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2012年,国务院部门测评结果排在前列的有:商务部、国家质监总局、水利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中国银监会、环境保护部等。2011年排名进入前十的中国保监会、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在2012年被挤出前十,而环保部则从去年的第三掉落至第十位。

省级政府中排在前列的有:海南省、四川省、上海市、天津市、江西省、浙江省、北京市、福建省、安徽省、陕西省等。而2011年排在前三甲的是北京、天津、江苏,信息透明度大幅提高首次进入前十位的有海南省、浙江省、安微省。

较大的市中排在前列的有:宁波、成都、南京、贵阳、广州、合肥、青岛、无锡、福州、杭州等。其中成都、南京、贵阳、合肥都是首度入围前十。

但是,调研显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开意识参差不齐,不少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仍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视为负担,信息公开意识不足,并多方面限制公众依法申请信息公开。且基于信息公开目的设置的机构亦不理想,相关系统建设情况很不平衡,更遑论个别政府机关不能很好履行主动公开义务。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政府公报的配置情况值得关注。在课题组的相关调查中,政府公报的配置情况普遍比较完善。但在政府公报信息公开领域,亦存在滞后、检索不便以及阅读软件限制等问题,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公报的关注度与信任度。在总分为5分的政府公报的相关测评中,2012年,山东、广东、云南、北京、四川、辽宁、安徽以及浙江诸省份以4.5的分值排在前列,相比来讲,吉林、青海、河南、海南、黑龙江得分较低,仅为3分。

在工作信息公开领域,调研结果显示,国务院各部门都能对其基本工作情况进行网上公开,方便公众查询了解。大部分部门能够提供诸如正副职部门领导信息、本部门职责、内设机构与下属单位的基本信息。但也有1家国务院部门未提供本部门正副职领导的全部名单,5家未提供部门领导的个人简历,4家仅提供了部分简历,30家未提供部门领导的分工情况,11家仅提供部分部门领导的分工情况。

另有6家国务院部门未能发现其网站提供本部门的职责信息,分别是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

在2012年国务院部门信息公开情况分析中,以总分20分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文化部、水利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得分都在12分以上(含12分)。

信息公开的“黑洞”与“漏洞”

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不断进步的同时,在公开信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流于形式,有不少地方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大多数地方政府网站配置了目录,目录中的信息更加丰富。其中,较大的市的政府网站全部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且均配备有目录信息链接。但也有某些地方政府法制部门的网站运行状况差。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政府法制部门网站运行速度慢、不稳定或间歇性无法访问,且法制部门无网站的情形也屡见不鲜,如鞍山、大同、福州等即未发现政府法制部门网站。

相对而言,作为行政管理中对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的具体适用,规范性文件的公开情况总体上就显得参差不齐。从测评结果上看,在是否设置规范性文件栏目情况、规范性文件的更新情况、规范性文件链接的有效性和针对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信息情况等几个方面,各级政府做得相对较好。

但亦有一些规范性文件的公开信息获取便利性较差、信息不统一,且普遍缺乏对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后续解读信息。

在环保信息公开领域,以空气质量信息、水质量信息、固体废弃物监管信息、辐射安全信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和环境行政处罚结果的公开情况为参照,省级和较大的市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整体情况差别巨大。省级政府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情况较为理想,较大的市政府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情况普遍较差。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持续性不够理想。在43家较大的市环境保护部门中仅有14家提供下辖区域调研当天和之前连续不间断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只有3家提供调研当月之前连续半年的重点流域水质量月报信息,仅有8家提供调研当月之前连续半年的饮用水质量月报信息。

在近些年大众尤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领域,调研显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方面相对比较注重政策法规的公布,注重公开食品安全相关监管信息,注重信息的便利性,表现不俗。

目前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领域,仍有3家国务院部门网站(国家旅游局、铁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1家省级政府网站(山东省)没有提供本级政府的信息公开目录。1家省级政府未提供所属部门目录,2家未提供下级地方政府的目录,仅有2家设置了公用事业单位的目录。较大的市中1家未提供所属部门目录,3家未提供下级地方政府目录,仅有19家提供了公用事业单位的目录。仍有个别政府机关仅提供了目录列表,列表内的信息未配置链接,导致目录流于形式,无法发挥集中信息、方便公众在线查询的功能。

此外,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行政审批信息的公开。

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或者专门的行政审批网站、政府在线办事网站,行政审批信息,是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调研结果显示,尽管行政审批的信息公开仍然存在诸如服务意识不足、反馈时效性差等问题,与行政审批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透明型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中,一个基本可查的载体是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在国家部委及省市政府部门的相关报告中,2011年年度报告整体调研情况好于2010年。绝大多数政府机关根据《条例》认真编制了本级政府的年度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

但是,不少年度报告的和编写还存在规范化程度不高,相关标准缺失等问题。极个别部门在年度报告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例如随意更改年度报告的时间。亦有一些部门的年度报告栏目设置情况不理想。据统计,有3家国务院部门(国家旅游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文物局)网站无年度报告栏目,这使得年度报告无法集中查找获取。

法治蓝皮书调研组还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机关在年度报告中提供本机关上一年度投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和经费情况,也没有列出2012年拟投入经费和人员信息。

政府采购需要加大监督力度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3万亿元,10年间增长了10倍,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占GDp的2.4%,其中货物类采购规模为3829.6亿元,占33.9%,而且未来还将不断增加,有望达到GDp的15%~20%,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采购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2012年对中央机关以及全国26个省、直辖市的政府采购情况进行了调研,依据公开数据,比照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提供的供货价格,调研组对计算机、平板电脑、传真机、扫描仪、录音笔、碎纸机等29类办公用品的采购进行了统计分析。

调研发现,调研样本中总采购件数79.86%和占总支出85.79%的协议供货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这一批商品实际多支出了20743897.5元。(统计发现,有3830件商品价格低于或等于市场平均价,实际支出合计13257519.1元人民币,占全部商品总件数的20.14%,占全部商品总支出的14.32%。有15190件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实际支出合计79348742.2,占全部商品总件数的79.86%,占全部商品支出的85.68%。

政府采购并没有做到物美价廉,特别是协议采购的价格与公众期待相去甚远,不仅没有价格优势,甚至比市场平均价更高,“豪华采购”和“天价采购”层出不穷。

社科院《法治蓝皮书》调研组建议从管理体制入手,统一政府采购平台是必须要采取的手段,这样有利于让政府采购活动真正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展有序竞争,尽快整合政府采购监管力量,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并强化统一办公用品标准,提升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是提高其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了《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有的地方还加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建设,如浙江省人民政府了《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这表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且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逐步改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蓝皮书负责人田禾指出,2012年中国政府透明度整体上呈现向好发展的趋势,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情况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采购流程

医疗设备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购买价格及后期维护保养都将是昂贵的。因此,怎样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环节及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环节,成为了近些年来各个医院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医疗设备的采购是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步,只有在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把好关,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后面的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运作下去。

目前许多医院成立了采购中心,将设备科的医疗设备采购职责与医疗设备后期维护职责分开,一方面防止了职务犯罪的发生,另一方面也使得医院各部门各司其职,使得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等各个环节能更积极有效科学的运行。

采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计划,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制订采购计划需要各医院设备科及采购部门不断地进行探索,采购计划务求做到从实际出发,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状况例如医院的规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院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量等来制订,切忌追求大而全,杜绝浪费,避免加重病患的经济负担[1]。制定了科学的采购计划,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程序后,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采购步骤。

已经有众多的经验及文献表明了采购过程中招标程序的严肃性及重要性,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往往会被大家忽略,那就是采购医疗设备的前期调研工作。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的医疗需求提出购置需求,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如何采购到符合临床医疗需求,又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的医疗设备,就离不开设备科工程师的前期调研工作了。前期调研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很多部分,医疗设备的功能、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配置、售后服务、市场占有率、市场价格等都是前期调研的内容。调研的渠道也非常多,目前网络发达,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医疗设备的合法性,通过各行政区域的工商局查询潜在供应商的合法性,通过设备的国内外官方网站查询其技术参数及主要性能,通过政府采购网站查询设备的历史中标价格等等,只有在对市场上存在的同类型同级别的设备进行过以上各方面的了解后,才能形成具体的、有实质性意见和建议的调研报告,经过院内共同决策,从而进入流程的下一步:招标。

招标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贸易中的一种工程、货物、服务的买卖方式,相对于招标,称之为投标。招标是指招标人(买方)发出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说明招标的工程、货物、服务的范围、标段(标包)划分、数量、投标人(卖方)的资格要求等,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投标人(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而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2]。对于高于政府限定的金额的项目,需要进行政府招标采购,政府采购的招标程序一般为:

1.采购人编制计划,报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审核;

2.采购办与招标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式;

3.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人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

4.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

5.出售招标文件,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

6.接受投标人标书;

7.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

8.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件评标;

9.依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

10.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

11.组织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

12.进行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解决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的纠纷。

招标是严肃的,最大限度地保证招标的公平公正性,也一直是各地方政府、党和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由此,招标前的前期调研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前期调研工作细致,那么在招标过程中就能对各投标产品了如指掌,合理评标,从而购买到性能好,技术高、售后完善、价格优惠的性价比高的产品,降低购买成本。

在经历了制定计划、行政审批、前期调研、决策招标的过程后,医院购置的医疗设备的品名、型号、价格、配置、售后服务等内容已经确定,医院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3]。通过合同明确上述所有的条款后,就进入了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安装、调试、验收、入库,这也是医院维护自己权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商业行为光怪陆离,许多不法商人就像蛀虫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啃噬的漏洞,验收环节把关不严,造成的后果将会是难以想象的。验收过程中对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会导致前面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验收的工作是繁琐的,国产及进口的设备验收大同小异,都需要查看外包装的完整程度,点算货物,核对铭牌型号、产地等,对于进口的设备,在拆封包装之前还需要联系商检,需要查看其报关单等,有物质条件及技术人员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购置专业的测试仪器对新购置的设备进行设备性能检测并记录,从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就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上述这些验收工作,都要求验收人员记录到验收报告中,以备后查。完成了验收工作,为设备建立起一一对应的编码及档案,至此,医疗设备采购工作告一段落。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是复杂的,需要科学的计划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康莉萍.浅论医疗设备的选购和维护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11):84,85,88

[2]黄正东,郭雪清.数字化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思考[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1):68,69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4

一、总结学习成果,深化学习、深入调研,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大干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深入讨论,进一步研读两个读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学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以“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为载体,以“四四排查法”为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更广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高潮。为了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找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谢世成主任亲自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剖析了政府采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寻找政府采购业务发展的政策瓶颈和解决对策。同时全体采购办工作人员加强交流,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为找准制约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政府采购工作发展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采购办按照“四对照、四查找”的要求,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态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等方面通过召开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通过征求意见,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为下一步剖析问题、查找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材料。

三、精心组织会议,深入开展批评,互相帮助提高。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市级标准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职业院校每年都要开展新增专业工作。[1]新增专业工作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头一环,对后续的招生、教学、就业都有重要影响[1],只有新增专业成功,学校才可以该专业招生简章进行招生,在学生入校后依据该专业拟定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最后对接就业市场为学生推荐理想的就业岗位。尽管各职业院校都意识到新增专业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对于如何做好新增专业工作却不甚了解,实践中各职业院校花费很大精力筹备新增专业,投入也不低,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基于此,有必要对如何做好新增专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指导各职业院校做好该项工作。

1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工作综述

1.1基本情况

职业教育新增专业是指每年年初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提出申请,职业院校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职业院校拟增设专业开展可行性论证报告、师资、场地、设备评估,符合评估要求的准予开设的过程。此项工作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书面材料评估阶段,此阶段主要对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上交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师资表、场地设备表进行书面材料审核。第二阶段为现场实地评估阶段,此阶段主要对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进行实训场地、设备配置摆放、设备运行情况、教师实际水平评估。最后,综合两个阶段的综合情况,给出予以开设或者不予以开设的最终结论。

1.2运行情况

以大连市技工教育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新增专业实施过程为例,2017年共有13所学校申报27个专业(通过22个专业),2018年共有11所学校申报29个专业(通过17个专业),2019年共有13所学校申报20个专业(通过18个专业),申报的专业涵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二产类高新技术专业和养老护理、幼儿教育、休闲体育等社会急需三产类服务专业。

1.3存在问题

鉴于新增专业是一个融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工作,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办学竞争力的需要,充分考虑招生就业的市场需求并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审核后才能批准,[2]这导致很多职业院校专干,甚至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在实际运转中,经常出现可行性论证报告文不达意、师资与教学计划和课程匹配度低、设备型号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新专业申报参差不齐,很多学校花费大量资金采购设备、匹配教师,但设备、教师与新专业的关联度不专业、不科学。目前,暂时也没有详细的新增专业系统性、可操作性指南,各职业院校多在尝试与盲目中完成此项工作。

2职业教育新增专业问题存在的根源

(1)职业院校新增专业专干业务能力不足。上述论述中,我们看出新增专业是一项专业性与科学性极强的工作,要把此项工作开展好,需要各校具有融专业管理、专业业务、设备师资、材料写作于一体的专业人才。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都不具备这样的业务专干,所以可行性论证报告基本以网络下载直接沿用为主,粗制滥造比比皆是。对新专业的整体框架、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师资选聘与设备采购多是外行,部分资金比较充裕的职业院校虽花费大量资金,但效果却不明显,很多的设备与师资并不能直接支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割裂开来、两张皮的现象数不胜数。(2)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职业院校资金不足,难以大量投入进行设备购买和场地建设。职业院校相对来说,财政投入都非常有限,新增专业因为属于拟开设专业,还没有学生招生、没有相关收入,但前期聘用教师、购买设备都需要预先大量投入。对于公办职业院校,需要复杂漫长的经费请款流程,在请款资金没有到位时,购买设备也非常困难。对民办学校来说,因为资金多来自于自筹,在支付完教师工资、日常办公等一系列费用后,用来申报专业的费用捉襟见肘。(3)用人机制束缚。新增专业因多为新开设专业,除去购买设备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为师资的考核和聘用。目前民办学校在此环节用人机制相对灵活,考核和聘用周期较短,但因既无编制、工资也低导致吸引力不强;公办学校因编制保障和待遇较好对教师吸引力更强,但因用人体制机制限制,考核和聘用周期较长。如何破解民办学校对师资的吸引力不强和公办学校考核和聘用周期较长,是新增专业较为关键的一个掣肘问题。

3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工作症结表现

(1)新增专业可行性报告起草假大空。新增专业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围绕“开设本专业的必要性”和“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展开,开设本专业的必要性要依据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报告及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市场需求展开,要真正下沉到市场和企业一线,下沉到岗位技能一线,实地调研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眼下及未来5年的需求数量、需求质量、岗位要求。同步,要真正进入开办此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对眼前及未来5年培养的该专业人才数量、质量进行精确分析。只有市场的需求大于人才培养供给,该专业才具有开设的必要性。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主要围绕拟开设专业软硬件条件搭建,一般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教学计划等软件条件,然后再据此论证师资队伍、设备场地情况是否可以支撑起培养计划的实现和培养目标的达成。企业调研和学校调研的内在联系在于企业的岗位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根源,而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是后期选聘师资和采购设备的根源。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整体报告中都存在割裂情况,抛开培养目标谈课程体系,不按照课程来购置设备,整体文章没有内在联系,各自为政。另外一部分职业院校在报告中空话套话较多,真正落在本地域、本校的东西极少,反映出调研未进行或不扎实的情况,因此对新增专业开设进行专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2](2)专业教学计划、设备没有相对规范的市级标准,学校各自为战。因为在市级层面教研员队伍的缺失,很多专业都没有较为规范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设备标准,职业学校更没有能力来单独制订出符合学校情况和行业发展的科学规范专业教学计划,一般多为东拼西凑或者网上直接照抄照搬,专业教学计划既没有科学性,也没有本地性,多从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直接生套出来,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相差甚大。这也导致后续采购设备设施时与前期专业教学计划往往是两张皮,计划是计划,设备是设备,互相之间没有任何互通性。同时在设备的采购中,对设备的数量、型号往往率性而为,既不考虑与教学计划的匹配程度,也不考虑与招生计划的匹配程度。学校在开设新专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也很少围绕原有的、稳定的专业群来拓展专业方向,这样不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发展。[3](3)设备摆放不合理,不能发挥设备的充分用途。很多学校采购资金比较充裕,采购回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多,某种程度上也能大概满足学校需求。但是,把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严格按照学生实习工位进行科学化布置和摆放的却寥寥无几,把大量先进设备简单堆放在仓库的情况不在少数。这还是源于对于新专业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于现有设备的利用、采购设备的摆放、学生工位的设计没有认真纳入考虑范畴。这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一般都需要市级层面教研员进行详细指导,一般要出台专业的详细教学计划标准、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实训室设备工位摆放图解三位一体的指导意见书,唯此才能根本解决此问题,各校的专业申办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别无它法。高效、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发展和实训教学的前提保障,在培养学生利用实操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尤为突出。[4]

4解决新增专业问题的实效举措

新增专业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校的申报水平要得到质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市级层面要有专家级教研员队伍。无论是新增专业的报告起草,还是新增专业的设备采购标准和实训室摆放标准,都需要市级层面组织教研员进行深入研究并正式出台指导性教学文件,组织各校新增专业专干和教学专业人员进行统一认真学习,如果没有一支专家级别的教研员队伍,报告起草、设备采购和实训室摆放工作都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整个新增专业的申报将仍处于质量不高状态。(2)新增专业资金保障。新增专业购买设备、选聘教师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对于公办职业学校来说,主要是如何解决资金申请流程过长问题,使新增专业资金可以最快程度应用在设备购买上,尽快开通新增专业财政资金绿色申请通道应该是一个长效解决方法。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如何能够从财政争取到或者从校企合作渠道争取到部分新增专业的资金,用于弥补新增专业的巨大资金缺口,这是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3)新增专业师资保障。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师资保障工作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其对新增专业师资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最核心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待遇问题,可以参照厦门的一些做法,设立民办职业学校专项资金,对民办职业学校新增专业师资进行财政补贴。对于公办职业学校来说,主要解决其新增专业师资招聘周期长、引进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赋予公办职业学校更多的人才考核和引进权利,使公办学校尽快可以招聘到需要的新增专业师资。

参考文献:

[1]黄友如.关于新升本科院校新增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9):6-7.

[2]刘静.针对新增专业资源建设学科化的新模式构建[J].创新科技,2014,(6):40-41.

[3]刘琴.中职学校新设专业如何叫好又叫座[J].西北职教,2008,(6):12.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6

一、本规定所称企业信用报告,是指依法设立从事信用征信的机构,通过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而形成的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估、评级或者报告等。

二、在政府采购领域应当使用信用报告。各级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机构在政府采购文件中应明确,供应商除提供规定的材料外,需另行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作为评判其资质和服务信誉的参考依据之一。

三、企业信用报告目前暂由*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出具,在信用市场发展成熟后,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

四、被评企业委托*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对被评企业以前一年度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的资信情况评估,并为评估工作提供必要合作。

*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将通过查询联合征信平台、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访问、会谈等形式获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被评估企业应该积极予以配合。

被评企业,应在3个工作日内,向*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提供评估所需材料。*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在收到被评企业提供的所需资料后7个工作日内将评估情况通知被评企业。

被评企业在评定资信状况后发生重大涉及经营、财务等影响资信的行为时,应及时向*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通报。

五、供应商使用的信用报告在本年度内有效。参加下一年度招投标,需重新进行企业信用评估。

六、*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向企业出具信用评估报告,每次收取打印、复制等相关工本费。评估结束后,*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将提供三份信用报告正本。

七、供应商在获得信用评估报告后,需将信用评估报告正本装订投标文书正本,投标文书副本中可以使用复印件。

八、*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信用资信等级的评估,企业信用资信等级采用三等九级制,每个信用等级可用“+”、“—”进行微调。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政府采购;规范管理

1.建立建全采购制度和人员队伍,设置相应机构

1.1遵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有关规定实行物资采购。对规定内要求的货物、工程、服务类等采购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

1.2设置审查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以审核、执行和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工作。明确各机构职责,建立起分工合理、彼此制约、相互协调配合的政府采购管理运行体制,形成各机构之间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达到高效、科学采购的目标。

审查机构,负责起草标书,招投标公告,做好招投标材料的归档等工作;执行机构:提出评标意见和建议,审查确定招标结果;监督机构:负责按照国家招投标政策法规及学院有关规定对招投标程序和过程进行监督;负责协调并督促检查协议书的签订与履行;负责受理对招投标问题的失败投诉、申诉,并协调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1.3提高人员素质。在防腐、廉洁自律方面从严管理。制定方案的人员、采购人员均很便利的接触到采购需求的第一手资料。采购人员应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另一方面,采购管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各类常用物资及常规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功能等;同时,还应掌握国家或本院制定的招投标法、采购制度等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了解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调查方法及货物类、基建工程类项目和服务类采购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加强自身计算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益和运作质量。

2.从实际出发,做好立项论证等调研工作,明确任务和目标

2.1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加强申购流程管理

部门预算编制从严管理,编制规范合理的年度物资采购计划。明确无预算者及配置超额者不能申购,杜绝重复购置、盲目投资。

申购部门按申购流程提出申请或填写物资采购申请书,按审批程序,由相应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核实原资产状况,同时,根据项目建设需求,成立项目建设小组进行审查,并经预算审查委员会、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学院领导审批后方能实施的逐级审批制度。

2.2做好采购需求的市场调查,从实际出发,选好经济、适用、实用的建设方案

项目经过立项批准实施后,必须根据建设需要,进行详细、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拟写初步方案。同时,广泛征询教学第一线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制定合理、科学的建设方案。对于需要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和布局的项目,建议咨询三家以上厂商,从中选取一家从价格、实用角度出发都较为合乎需求的厂商进行下一步研讨。

2.3形成具可行性的建设方案和采购计划表

形成经校内相关管理部门审核、申购部门核准通过的建设方案。其中,涉及基建工程类的项目,还需取得基建部门的审核通过。

3.加强政府采购计划表和政府采购信息的报送工作管理

3.1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有关规定确定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根据采购需求,进一步调查市场情况,细化各采购内容的品名,规格,数量和预算金额等,形成最终采购计划表,并经过申购部门的核对确保无误后方可上报。

3.2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应纳入限额标准内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或部门集中采购执行,达到公开招标标准的,应当委托政府采购中心或有合法资质的采购机构进行公开招标。

3.3及时汇总政府采购各数据信息,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确保各信息数据正确无误,确保各报送工作落实到位。

4.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和行为

一般来说,政府采购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项目建设计划经批准实施后,需按政府采购中心或有合法资质的采购机构规定的相关程序进行。以物资采购为例,一般主要有以下流程:

4.1编制规范、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招投标文件

政府采购招标文件(或称标书)是政府采购中心或有合法资质的采购机构联合采购人共同起草,向投标人(供应厂商)提出任务、条件、要求的综合性文件,是招标政府采购招投标能否顺利进行一个关键环节,招标文件的内容规范、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减少纠纷,有利于防范投标单位资质要求、评标标准等不公正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加快政府采购效率。

招标文件一般包括招投标公告(邀请函)、投标人须知、采购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要求、投标文件格式、投标报价要求、采购项目合同要求、评标办法及标准(对投标人资格审查要求等商务文件)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采购部门拿到招投标文稿后,应着重审查以下几个重点内容:一是政策法规的审查,主要看有无违反现行法律法规,重点是运作程序、完成时间、报价方法、评分标准和合同主要条款等;二是审查项目的可操作性,审查招标文件的制定是否与招标项目的实际相吻合,重点审查招标项目的技术参数要求,是否存在技术指标倾向性;招标文件须让投标单位能充分理解其真实内容,利于公开、公平竞争;三是审查招标事项和招标文件用语是否明确。

4.2公平、公开、公正开展工作

客观、公正地参与采购评审工作;发现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有不正当竞争或恶意串通等违规行为,应及时报告并加以制止;

解答有关方面对采购评审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咨询或质疑;不偏不倚,主动回避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采购项目的评审活动。

评标结束后,及时汇总评标过程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4.3中标合同的拟定、审核与签订

按照政府采购程序,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协助下,重点审核合同内容是否与中标结果一致,详细查看使用何种结算方式及如何结款、是否留有质保金、售后服务是否和投标文件致,验收标准是否合理等。同时,采购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提请相关部门审批同意签订合同,以便中标单位及时介入后续工作。

4.4验收转固

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申购部门、采购部门共同参与验收,依据院内验收标准,填制验收报告,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备的情况下,办理资产入账,印制“资产出入库单”等凭据交由申购部门(使用部门),同时,在采购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方签字后,交由财务处。财务处在审核报账材料齐备的情况下,办理转款手续。

参考文献: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8

    该单位采购业务情况

    该公司的采购物资主要有原材料、五金配件、包装材料等。其采购业务分别由供应科、生产科、包装车间三个不同的部门负责,三个部门各自负责自己采购物资的保管。我们分别对以上三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请购单制度的测试、定货控制制度的测试、货物验收制度的测试、退货和折让控制制度的测试,并与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表面上看,三个单位本身的内部控制较好:能依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根据生产计划调研市场,在此基础上书写调研报告并将调研报告交给主管领导批复;采购、过磅或验点入库、质检、统计等岗位已分开且相互牵制;大型设备的采购也在事先作到了可行性分析和招投标。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判断和进一步的访谈后,我们发现内控设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1.机构设置和主管领导的职责划分

    采购分别由三个部门进行,多头采购现象严重,增加了设立机构和人员的重置成本,也增加了内控对采购业务的控制难度和在采购中存在舞弊行为的可能性;采购物资的质检分别由三个采购部门为主来验收,使采购物资的质量高低难有保证;三个采购部门分别将采购物资存放在自己的仓库内,可能失去采购和仓储的相互制约,如盘盈、盘亏时若两者合二为一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包装车间领用本车间保管的包装物,而包装过程中具体的损耗又由自己核算,这样领用多少、生产损耗多少就无相应的制约和牵制。

    2.具体内控环节方面

    生产计划制定的参与部门只包括经理、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主管领导,无广泛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这样制定的生产计划难免缺少科学性;虽有市场调研报告,但由采购部门自己书写,内容简单且无外部证据来证明其公证性;长期由几个老客户供应包装物,可能会失去应有的竞争,如价格和质量;对于大型设备的采购内控设计和执行都较好,但对于日常五金配件的采购则由生产经理随意指派生产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甚至个人进行采购,存在多头采购现象,对于少量和日常五金配件的采购存在内控上的空白。

    我们为其提供的完善采购内控对策

    1.机构重组与主管领导之间职责的重新划分

    (1)成立单独的仓储部门以收回供应处、生产科、包装车间、销售部门的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的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来管理,并对这些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轮流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

    (2)成立专门的供应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资采购收回供应处、生产科、包装车间的采购职能,供应中心职能只是调研市场与物资采购。

    (3)成立价格委员会或由一独立的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市场调研报告及自己的核实情况,由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与来选择供应商。

    (4)质检科改为一个中立部门,并赋予相应明确的权责,如无质检报告仓储部门不能收货入库,财务不能开票、付款。

    (5)对于主管经理人员的职责,应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作出的调整,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我们认为,仓储部门、质检科、供应中心、价格委员会应当归属于不同的主管经理领导。

    2.采购内控环节的完善

    (1)生产计划指定的参与部门应包括:请购部门、预算管理部门、仓储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同时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物品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公司再根据请购物品的类型和数量、价值来判断是否由公司集体来决定。

    (2)在进行市场调研报告时应附供应商的价格表、质量等级、供应量、电话、地址,并需经企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企管部门还应定期对目前供应商的信誉、价格、质量进行评估,并向另外一些有实力和能力的供应商发出询证函索要价格表。企管部门应建立供应商档案内容包括:地址、电话、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往采购数量、价格等,以便及时核对与查找。

    (3)将经审核后的市场调研报告交给某一机构或专门成立的委员会(可由采购、企管、使用、财务等部门参加)来批复供应商和价格时,不能由采购部门单独决定。

    (4)通常用的大宗原材料、包装物和五金配件的采购则应进行招投标通过招标委员会来选择供应商。并且,每年应引入一定的新供应商,以增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意识。

    (5)质检人员、财务人员不准和客户见面,以减少舞弊和付款时的人情付款或者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质检科及指定技术人员到场,按计划单、合同书验收,如一项不合格则不予接受。验收时采购人员回避,但验收结果应通知采购人员,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6)五金配件的使用和采购必须经过设备管理部门的认可和主管经理审批之后应提交给财务或预算部门,如在预算范围之内则予以批准。并将批准文件视情况分交采购或仓储部门,之后才能予以采购或配件更换。

    (7)设备特别是五金配件应交给专门采购部门或由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参与进行采购,对于金额较大的设备则应成立相应的专门采购小组负责采购。

    几点启示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9

(1)核电及火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仪器设备的更新周期加快。

(2)企业购置的仪器设备由单一配置的设备向技术含量高综合系统更性的成套设备发展。

(3)科研企业对各类仪器设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企业每年的科研经费有限,因此,设备采购及管理人员须提高技术水平,根据企业实际项目需要,保证科研经费合理高效的利用。

2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应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技术研发和市场经营提供有力保障。合理选购仪器设备,利用有限经费获得最大使用效益,对于购买价格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尤为重要。因此,需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期的可行性论证相关工作。

2.1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

可行性论证报告是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审核的重要依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技术人员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对于仪器设备的采购,应根据企业长远发展,各专业研发方向和科研项目实施编制预算,预算逐级审核通过后严格执行,既要保证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又要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2.2专家论证

企业从实际出发,根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具体专业和项目,组织院内外有关专家对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审批。重点关注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既要满足科研、经营的实际需要,又要防止片面追求高端,尽量避免为某一项目、某一课题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以保证仪器设备较高的使用效率。

2.3审批制度

企业设备科研管理相关部门根据专家的审查意见,结合企业建设发展计划和经费投资计划,按照企业的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等,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会同主管领导审核,确认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的项目。

3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在科研单位仪器管理的规章制度方面,应当首选遵循“归口管理,专人监督,明确权责,资源共享”的管理及使用原则。既要在宏观层面上有专人统一负责,掌握每一项仪器的使用去向,集中收集该单位设备仪器的使用信息,统筹调配设备的使用、归还和仓储,并做好设备仪器的报废和更新工作;也要将设备仪器使用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到每一位使用人,要在单位内部形成“我申请,我使用,我保管,我归还”的统一认识,集中全员的力量做好设备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3.1归口管理、专人监督

对于科研单位来说,设备仪器的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因此,需要建立起专门的机构并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在单位内部各部门也需要设置兼职人员负责协调该部门内部的具体使用信息,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管理模式,确保单位内各部门各设备各使用人的信息均能得到有效监控。

3.2明确权责、资源共享

在单位内部应建立起以责任制为核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将“我申请,我使用,我保管,我归还”的理念贯彻到单位每一位员工心中,真正做到“明确权责,资源共享”。归口部门应提前做好统筹安排,将设备仪器的申请、使用和归还落实到每一项细节,以利于各部门各使用人执行。因此,配合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的是明确的、可执行的设备仪器使用管理流程及规范。

4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既是企业的财产,也是国家的财产。目前许多企业都需要一些仪器设备的补充,但是经费有限,因此,为提高资料利用效率,各个企业的仪器设备信息应互通共享。这就需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互联网为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供了信息上的支持。苏州市借鉴电子商务理念,集聚全国大型仪器服务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配置、模式创新、服务集成”四措并举,建立了研发资源共享平台,建成立足苏州、服务长三角的集仪器设施、研发专家和中介机构协同服务的虚拟开放式实验室。

5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由于企业仪器设备数量较大,涉及人员环节较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科学管理,利用目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机制,对所有设备进行计算机建档,并对设备状况(采购、入库、管理、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进行统计和内部,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记录、计算、汇总、分析,提供各种统计报表,这样既能够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还可以使各实验室、中心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仪器设备,更能够给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必要信息。

6结论

采购工作调研报告篇10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政府采购工作座谈会,主要内容是传达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精神,并根据我省实际,提出一些贯彻落实意见和想法,同时,请各市县交流一下工作中的经验和特色做法。下面,我就三方面的问题做个发言。

一、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今年4月22—24日,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负责政府采购和gpa地方组各厅(局)级负责人,从事政府采购监管工作及集中采购机构的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公发[]35号)文件,总结了政府采购工作,分析了当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深化改革和应对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工作措施。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财政部国库司司长詹静涛、国库司副主任王瑛出席了会议。

(一)回顾了政府采购工作。张通部长助理在讲话中指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了新成效,主要表现为:开展专项检查,积极构建了政府采购监督机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抗震救灾紧急采购高效顺畅;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据统计,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5900多亿元,同比增长27%;采取措施抓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环保、节能、自主创新、国产等政策措施得以落实;继续推进制度建设与创新,政府采购制度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进操作执行规范管理,采购运行机制更加科学;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政府采购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gpa谈判取得新的进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张通部长助理也指出,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如规避采购、制度规定执行不到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大量工程未实现政府采购、部分政府采购结果价格高效率低、部分采购机构采购活动不规范,等等。

(二)分析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张通部长助理指出,当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一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期。首先,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10项措施,绝大部分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未来几年规模和范围将会大幅增长。其次,全球贸易萎缩、各种保护主义抬头的实际,要求我们利用国际通行做法,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又加速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在政府采购领域制定有效措施保护国内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再次,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等10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都对政府采购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二是gpa谈判进入敏感期。wto政府采购委员会已将推动我国加入gpa列入了今年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们面临对外修改出价和对内修改法律的双重压力。同时,谈判进程潜在着难以预料的变数,很难控制。从国内情况看,许多方面尚不具备加入条件,互惠对等开放的目标很难实现,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三是未来任务依然繁重艰巨。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应对加入gpa谈判的需要,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快制度创新;另一方面,改革越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越深,碰到的难题越大,对工作的要求就越高越细。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三)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张通部长助理指出,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公发[]35号),切实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应采尽采,进一步强化和实现依法采购。财政部门要依据政府采购需要和集中采购机构能力,研究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产品分类。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扩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对列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全部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尤其是要加强对部门和单位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其他资金或使用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采购管理;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及时签订合同、履约验收和支付资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和影响采购活动。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项目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采取其他采购方式,并严格按规定向社会公开采购信息,实现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

二是坚持管采分离,进一步完善监管和运行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和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操作运行的机制。财政部门要严格采购文件编制、信息公告、采购评审、采购合同格式和产品验收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专家库、供应商产品信息库,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和加强违规行为的处罚;要会同国家保密部门制定保密项目采购的具体标准、范围和工作要求,防止借采购项目保密而逃避或简化政府采购的行为。集中采购机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组织采

购活动,规范集中采购操作行为,增强集中采购目录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实施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采购费用和其他费用,也不得将采购单位委托的集中采购项目再委托给社会机构组织实施采购。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实现采购活动不同环节之间权责明确、岗位分离。要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建设,优化集中采购实施方式和内部操作程序,实现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在集中采购业务活动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现有集中采购机构完全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委托业务的格局,允许采购单位在所在区域内择优选择集中采购机构,实现集中采购活动的良性竞争。三是坚持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部门预算,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编报的相互衔接工作,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和数额执行。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部门、采购单位和采购机构间的相互衔接,通过改进管理水平和操作执行质量,不断提高采购效率。财政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整合优化采购环节,制定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各种采购方式下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机制和采购结果社会公开披露制度,实现对采购活动及采购结果的有效监控。集中采购机构要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化操作水平,通过优化采购组织形式,科学制定价格参数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缩短采购操作时间,建立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最优。

四是坚持政策功能,进一步服务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要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上支持国家宏观调控,贯彻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经济政策,认真落实节能环保、自主创新、进口产品审核等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范围,积极研究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优先购买环保产品的力度,凡采购产品涉及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必须执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要严格审核进口产品的采购,凡国内产品能够满足需求的都要采购国内产品。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建立采购效果评价体系,保证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五是坚持依法处罚,进一步严肃法律制度约束。各级财政、监察、审计、预防腐败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处罚。要通过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采购单位逃避政府采购和其他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行为,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要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处罚办法,对评审专家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以及在评审工作中敷衍塞责或故意影响评标结果等行为,要严肃处理。要加快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对供应商围标、串标和欺诈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快建立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和社会监督机制。严格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考核结果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管,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六是坚持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科学制订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以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统一、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交易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要抓好信息系统推广运行的组织工作,制定由点到面、协调推进的实施计划。

七是坚持考核培训,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加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的观念,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制度。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对采购单位、集中采购机构、社会机构和评审专家等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执业考核,推动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进程。集中采购机构要建立内部岗位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集中采购机构专业化操作水平。

围绕以上七个坚持,张通部长助理强调,要以加强规范操作为目的,加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建设;以管采分离为核心,强化集中采购监管与操作执行力度;以专项检查为契机,加强政府采购动态监控机制建设;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以强化监督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依法采购的执行力;以信息技术为保障,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益;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加入gpa谈判应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执行与监管合力;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

另外,会上对我国加入gpa(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进行了安排部署,因为此项工作不涉及市县,这里不再传达了。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全国政府采购会议精神,推动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辛勤工作,我省政府采购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1-9月全省政府采购规模达到30.58亿元,节约资金2.66亿元,资金节约率为7.8%,预计今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可突破45亿元。省上制定出台了有关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随机抽取、监督考核以及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答复、强制采购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办法。组织相关人员到兄弟省市学习,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目前,省上政府采购预算已经布置。并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充实完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省级专家库人数突破人。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就“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谈判的有关情况向省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政府采购领域预防腐败试点项目。严格执行有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管理需要,积极向有关方面建议,调整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大力推行车辆核定编制工作。各市县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采购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但与国务院和财政部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知难而上,力求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按照《意见》要求,建立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对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对工作需要而又没有管理制度的,要抓紧时间研究制定;对目前法律规定上不协调、不明确、不细化的问题,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体操作制度,构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创新型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二)积极研究政府采购“管采分离”

工作。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分离是《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也是建立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积极研究探索,力求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希望有条件的市县先行一步,积累经验,稳步推进。同时,要理顺工作关系,搞好部门配合,完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配足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三)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方式。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意见》要求,逐步建立监督、检查与处罚并举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专项检查和督导工作,建立政府采购考核评价制度、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和违规供应商市场禁入制度,加大对违反政府采购纪律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

(四)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努力实现应采尽采。要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目录、调整限额标准等制度措施,通过实施部门集中采购、协议供货、定点采购、自行采购等组织形式,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要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规模与效益并重的发展方式,在不断扩大本地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的同时,大力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综合效益。

(五)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各地要把政府采购的制度优势与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倾斜办法,按照《意见》要求,对节能环保、环境标志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实施强制和优先的政府采购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六)加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各地要大力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作风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加强职业素质和业务知识培训。要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充实教育和培训内容,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教育和培训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管理型的政府采购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

时至年底,正是全面总结今年工作,确定明年工作重点的时候,希望各市县认真领会国务院《意见》和财政部要求,绕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好明年的工作重点,全面深化我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力求使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上下连动,努力做好衔接配合工作

任何一项制度的推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上面对下面的指导,也离不开下面对上面配合。今年,省直管县由原先的25个扩大到41个,在许多具体工作上可能大家还不太清楚,为此,利用这次机会,我强调一下以下四个具体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

(一)关于采购目录制定的问题。政府采购目录确定政府采购范围,是实施政府采购的依据。按照法律规定,政府采购目录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但考虑到我省各地财政状况各异,执行上有差距,近几年,省政府颁布的政府采购目录中授权各市州在省上制定目录的基础出上进行微调,确定本地区的目录。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市州确定了,有些市州没有确定。明年的采购目录省上现在正在拟定之中,估计元月一日前将会下发。希望各市州在目录下发后,尽快向当地政府汇报,制定本地区的项目范围,并报省财政厅备案,以便我们全面了解全省情况。

(二)关于政府采购社会机构监管的问题。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政府采购机构分为甲级和乙级资质,分别由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认定,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除通用项目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目前,我省具有甲级资质的4家,具有乙级资质的5家,还有许多机构在申报当中,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发展,这样的机构会越来越多,监管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今后,市县如果条件成熟的类似机构,可以上报,省上考察认定。对于已认定的机构本地区的政府采购项目,各地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促使其规范操作,如果有违法违规问题,应当向省上及时书面反映,省上视情况予以处理。

(三)关于政府采购信息、统计的问题。在指定媒体上政府采购信息是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有效途径,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地政府采购工作情况。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媒体是每年省政府的政府采购目录中确定的。从今年开始,我们在甘肃政府采购网上给各市州、省直管县和政府采购机构都分配了直接登陆的口令,但从现实看,有的市县的多,有的市县的少,有许多市县连一条都没有,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指定媒体上采购公告这是法律的规定,是省政府的要求,绝不能打上折扣,这对我们都有好处。对今年新列入的省直管县我们仍然分配口令,不再经过市一级直接而上传省上,希望大家都能按此执行。信息统计是政府采购最基础性的工作,是政府采购工作的综合反映,是决策和政策调整的可靠依据。各地要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这块工作,并按时上报。这里我再明确一下,省直管县政府采购信息统计不再纳入市州一级,直接单独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