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1:50

网络传播趋势篇1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困境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签,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媒体。进入网络时代,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新媒体形态,强烈的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中华民族的迁徙和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积累、沉淀的同时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发扬。而进入全媒体时代,电视、电脑、手机、尤其是网络的出现,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有的传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广大受众的需求,单一的传播途径大大的制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与今的关系上处境尴尬,在中与外的抗衡中发育不足。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依靠海外孔子学院走向世界,但是和美国的好莱坞影片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还不及其十分之一,要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必须丰富其传播载体,尤其应该借助网络这种突破时空的传播媒介,实现传统文化的世界化、大众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困境

进入全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对新媒体、尤其是对互联网的依赖与日俱增,传统媒体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单一,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缓慢而低效;其次,集娱乐与刺激于一体、主张自由平等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三是新媒体、互联网的不良作用使得人们的伦理观、价值观日益颓废,出现诸如汉字书写现实堪忧、实体书店遇冷、报业市场大规模萎缩、期刊杂志发行剧烈下滑、戏曲传承后继无人、传统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等种种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

2.1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同质化危机

文化传播实力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相关,受我国经济实力的影响,我国目前文化传播呈现出“西强我弱”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经济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优势,在文化传播中充当了主导者,“文化霸权”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在互联网上,英美一些以英语为主语的国家,依靠其语言优势,“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肆意地渗透和入侵到其他民族文化当中,不考虑其他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甚至中断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从而使整个世界的文化同质化,使全球文化朝着单一的向度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极大的冲击,许多“洋节日”取代了中国传统节日;好莱坞电影只要一上映便座无虚席,而我国经典传统剧目(京剧、豫剧等)票房收入却屈指可数。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霸权”浪潮的冲击下面临同质化危机,奄奄一息。

2.2文字弱化、语言滥用,中国传统文化被网络文化逆袭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有效方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历经几千年而依然蓬勃发展,和手写汉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手写汉字已经逐渐被键盘文字所代替,越来越多的人群享受着这种简单、快速的书写方式带来的便利,而与此同时,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正在下降,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13年电视节目《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使许多人发现,熟悉的字常常写不出,经常在用的词语一旦书写就会出现错误,至于手写汉字的美感则更是无从谈起。我们进入了“键盘时代的汉字危机”。除了文字弱化外,中国传统文化语言也被网络语言所颠覆。诸如“土豪、吐槽、屌丝、hold住”等此类词汇,不仅在网络空间内被热捧追逐,甚至在主流媒体的舆论传播中也占据一定位置,2010年,大蒜、生姜价格一路暴涨,央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就曾用了“蒜你狠”、“姜你军”等网络新词报道了此消息。

网络传播趋势篇2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事件传播模式

21世纪是我国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其传播方式方法日异月新,其传播影响日益扩大;21世纪又是我国政治民主化、信息公开化和媒体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年代。在这一大背景下,网络时代新闻事件报道频率正在加快,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研究网络集中关注而放大社会影响的各类新闻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新闻事件几种常见的传播新模式,并通过这些传播新模式可探究其中所呈现出的新闻传播发展的新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新闻事件的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一:网民发帖网民热议、非主流媒体报道主流媒体跟进

案例:“温州出国考察团”被曝光

网民发帖:2008年11月26日,网民“魑魅魍魉2009”在天涯“贴图专区”贴出题为《晒晒咱们公务员的福利》的帖子,称在上海乘坐地铁时意外捡到浙江省温州市公务员出国考察的行程及费用的票据清单。清单显示,在长达21天的行程里,考察团花了近65万元,先后赶赴了夏威夷、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等近10个美国大城市的著名景点,“公务活动”却只有5天,在拉斯维加斯住的是700美元一晚的酒店。发帖人并称,这些材料和发帖文字将一起寄到相关省纪委进行依法举报。

网民热议、非主流媒体报道:贴文在天涯登出后立刻引起网民强烈关注,一天之内点击量迅速过万。随即被迅速转载至猫扑、凯迪、红网等著名论坛,短时间内有关该内容的贴文人气骤增。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短短数小时该贴文内容在天涯、猫扑、华声论坛的浏览量就达到88185人次,回帖691条。近八成的网民在看完贴文内容后表示极度失望,并认为这是缺乏有效监督的必然结果。

主流媒体跟进:当年11月28日晚,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了该帖子,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官员出国考察该怎样规范和监督?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该如何透明?”的探讨话题,被新华网、人民网、红网等40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地方网站转载45篇(次)。12月3日,人民网登出人民时评:《领导,您到拉斯维加斯到底考察什么?》,要求温州有关部门阐释清楚他们到赌城考察和培训的具体内容。

(相似案例:河南灵宝警方跨省追捕网民、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70”码)

小结:这是现阶段最常见的传播模式,在“全民记者”、“全民博客”、“全民播客”的新景观下,网民在这些自媒体的平台上全面记录当今社会的变动,使得个别信息成为新闻源或事件导火索,往往一个帖子便能引发一场新闻大战,进而演变成为一种干预现实的重要社会力量。而主流媒体对事件进程的关注通常比事件本身的进程稍慢一拍,只有当事情逐渐明朗化,并随着事态的发展逐渐具有较高新闻性的时候,主流媒体才会加入对它的报道。

传播模式二:媒体报道网民热议、非主流媒体报道主流媒体跟进

案例:郑州规划局长质问记者替谁说话

媒体报道:2009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中,报道了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来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开发商建起了12栋连体别墅和两栋楼中楼。为了了解事件的真相,央台记者任磊萍赶赴郑州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了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被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这次采访。

网民热议、非主流媒体报道:报道播出不久便迅速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节目录音和文字稿出现在各大网站和论坛,并被网民竞相转载,一日之内,谷歌、百度搜索量已达1150000项,众多网友推“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为“2009年流行语”,将副局长逯军评为“2009年最敢说实话的局长”。成都商报记者前往郑州跟进采访了此事――《郑州官员质问记者替谁说话组织干部称言论自由》。

主流媒体跟进:200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05版刊登文章:《替谁说话”与“为谁执政》。央视、地方主要电视台、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报道。

(相似案例:周老虎事件、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事件、江宁企业送礼清单被曝光)

小结:这种模式和第一种模式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区别只体现在第一个环节,即最初的新闻来源是来自于网民发帖还是源于媒体的报道(包括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二者都有可能引起网民的广泛讨论,形成网络上的热议并最终导致主流媒体的介入,进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传播模式三:主流媒体迅速报道网民热议、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互动报道

案例:新疆“7.5”严重暴力事件

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报道: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月5日21时28分,新华网英语频道最先对外发表《有人聚集在乌鲁木齐市攻击行人、燃烧公交车辆》的简要报道。7月6日凌晨4时23分,新华网做出《乌鲁木齐发生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境内报道。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互动报道:在事件发生后半个月的时间内,国新办、驻外领馆、自治区和乌鲁木齐、伊宁市政府先后开了10场新闻会,新华网、CCtV、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东方卫视、国际在线、南方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参与报道,通过事件当事人现身说法,揭示事实真相,介绍事件处理情况,中小城市的一些都市晚报和网站各大论坛纷纷转载,共同谴责暴徒的行为。

(相似案例:“汶川大地震”、南京“6.30”车祸)

小结:这种模式常常体现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信息来源、信息采集和后期制作上有较为成熟的基础和较全面的物质、技术保障,能够迅速投入事件的报道中并尽可能地再现事件全貌。主流媒体的第一时间介入,能够有效地避免谣言产生,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更容易引起非主流媒体和网民之间的互动报道。

传播模式四:网民发帖网民热议事件澄清渐趋冷却、淡化

案例:南航学生围观城管

网民发帖:2009年5月18日,有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旁的十字路口,围聚了上千名学生和群众,学生静坐,堵住将军大道,交通被迫中断,原因是城管抢了摆夜市地摊学生的东西,还把一些女生打伤进医院。

网民热议:当天此帖便在西祠胡同、猫扑、南大小百合等多个社区转载,网上舆论大哗,一些高校学生情绪不稳,网友纷纷回帖“城管是合法的黑社会”、“以暴制暴,用拳头代替没用的嘴巴”,网上对城管恶评如潮。

事件解决:同月19日上午,一些南航的学生和老师在网上发帖对此事作出澄清“本人是南航学生,事发时也在现场,可以肯定的是,起冲突的是城管和摆地摊的商贩,……只是有部分南航学生围观,并没有南航人参与对峙……”网上舆论不再一边倒,有了一些理性的声音,很多网友表示学生不要被人利用。

渐趋冷淡:5月20日,网上舆情已趋平稳,从高峰期的300多条贴文下降到100条左右(且大多在校园BBS上),部分学生开始反思,认为自己被人利用了,约有20%的跟贴客观评说此事。

小结:这类事件由于没有主流媒体的介入,所以知晓度往往较低,且因为没有主流媒体和其他因素的介入,在经历短暂的讨论高潮后,事件将日常化,一些问题得到了呈现,疑问得到了回答,事态发展以及讨论意见趋同,网民情绪出现缓解,很难再持续下去。

二、关于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

从上述几种传播模式中可以发现,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在介入新闻报道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且在不同的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对于究竟什么是主流媒体、什么是非主流媒体,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因此,对其内涵进行探究和界定对于更好地理解上述传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内对主流媒体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主流媒体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所倚重的资讯来源和思想来源的高级媒体。”[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周胜林教授认为:“主流媒体是相对于非主流媒体而言的,影响力大、起主导作用、能够代表或左右舆论的省级以上媒体,称为主流媒体,主要是指中央、各省市区党委机关报和中央、各省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一些大报大台。”[2]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邵志择教授认为:“主流媒体就是依靠主流资本,面向主流受众,运用主流的表现方式,体现主流观念和主流生活方式,在社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媒体。”[3]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认为:“主流媒体就是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功能,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4]

以上定义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提到了主流媒体必须具备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等“质”的方面的问题,而受众数量、媒体的规模等“量”的因素则并没有被当作判断主流媒体的决定性标准。可见主流媒体应该是代表社会主要思潮与势力的媒体。

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认为,目前中国的主流媒体主要有:

1.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新闻媒体;

2.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为代表的区域性媒体;

3.以各大中城市党报、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为代表的城市媒体;

4.以新华网、人民网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新闻网站。[5]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主流媒体是能够体现社会主流价值,权威性强,能够主导社会舆论,对社会能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的媒体。而非主流媒体便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他一般性媒体。

三、我国新闻事件传播模式的发展趋势

首先,模式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短,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在第一部分讲述的几种传播模式中,无论是从网民发帖到网民热议,还是从非主流媒体的报道到主流媒体的跟进,各个环节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发生,且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博客、播客、SnS新型社区、即时通讯、手机、微博等自媒体的普及和应用,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网民自我议程设置频发,从事件发生到形成网络讨论热点话题的时间越来越短;同时随着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的专业水平的上升,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主流媒体快速做出反应、介入事件报道的速度也在加快。综上所述,模式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时间差缩短是必然的趋势,各个环节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从而最终出现共同存在、相互促进的局面。

其次,网络与传统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共同完成议程设置。新闻事件议题来源于网络与传统媒体,部分事件是原产于网络,部分事件是传统媒体首先报道,后来在网络上引爆。传统媒体包括通讯社、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则包括各类网媒和各种自媒体。bbs是大多数网络事件的源发地,而近年来,博客、播客、SnS新型社区、即时通讯、手机、微博等自媒体也成了事件议题的始发点。在传统媒体中,媒体被控制在少部分人手中,信息的把关人决定着大众应该关注的方向,而在网络平台下,网民同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议题设置。综观当今的网络事件,大多议题都为网媒或网民在网络上首发,自主对其进行了初始的议程设置,从而点燃事件的导火索。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性,传播的出现分散化,传播主体呈现出个人化、多元化的特征。在这种新的传播条件下,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议程设置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任何一个具备传播能力的网民都可以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议程设置,自主向公众设置议题,进行传播。

注释:

[1]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纽约时报100年〉读后感》,传媒学术网,2005-12-31

[2]周胜林:《论主流媒体》[J].《新闻界》2001年第6期

[3]邵志择:《关于党报成为主流媒介的探讨》[J].《新闻记者》2002年第3期

[4]中国新闻出版报[n].2001-1-20

网络传播趋势篇3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现代体育报道中的一匹疾驰运行的“黑马”,现状是可喜的,发展趋势是迅猛的。一、现状透视:(一)微博不微,视频当红;(二)彰显优势,扬长避短;(三)合作双赢,竞争有序;(四)原始报道,成倍增加;(五)内容拓宽,深度挖掘。二、发展趋势:开发、各单位体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并汲取其他领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的总体规划,适应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部门的组织,相关的规则和条例,交流信息和进行适当调整;再次,做好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网络传媒现状趋势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发展机遇,网络媒体在报道事件的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运营方式,不断走向成熟和正常的方向。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现代体育报道中的一匹疾驰运行的“黑马”,现状是可喜的,发展趋势是迅猛的。

一、现状透视

(一)微博不微,视频当红

网络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的发展到今天是微博不微。以世界杯为例,可窥见一斑:一九九八年世界杯,当时网络传媒什么最火?——论坛;二〇〇二年,网络首选的是短信;二〇〇六年,博客成了座上客;二〇一年世界杯在南非,微博一下子成了关注的焦点。各大网站都注重微博世界杯布局建设,趁机完美微博。看一下几大网站都在干什么?“微博观赛”是腾讯的杰作,“围观世界杯”是新浪的创意。“推转世界杯”是网易的手笔,“微震世界杯”是搜狐看家本领……网络新秀,闪亮登场,各具特色。微博的方便性和交互性,成为一个世界杯体育信息传播最好平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这届世界杯上,微博用得最多,微博成了传播体育信息最好的网络产品,52%世界杯网友通过微博表达见解,参与互动。以新浪博客为例,仅在阿根廷和德国双雄比赛的2小时内,新浪微博新添了三百万条微博数,微博的发送量达到3000/次峰。

网络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带来视频当红的今天,网络视频体育信息闪耀着夺目的彩。从现场直播到到精彩回放,从观看三维立体,到三维技术的精彩进球,及特效的动画效果,到3G手机上移动观看,以及ipad提供独家视频体验区和网站设计,创新和原创视频节目等,所有的网络视频集锦在比赛报告隆重登场。世界杯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网络视频观看最新的比赛报告,专家评论、直播,视频播放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让人对体育信息有了多方位的感受。新开发的视频网站已成为主要传播力量,酷6网视频创造了历史新高,平均每日视频播放时间达到二点二八个亿,最高峰值达2.88亿,《疯狂球迷24小时》疯狂了许多人。32天的现场视频广播放次数总计达到3455万次,高峰时,同时在线八十万人。视频当红成了网络媒体事件风头浪尖,为新型的体育媒体推陈出新。

(二)彰显优势,扬长避短

过去主要的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现在最红最怕的是互联网。这种新媒体集传统三大媒体有很多优点于一体,它是媒体的数字媒体。它除了传统三大媒体新闻传播的“共同”特点外,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即时性,大规模,全球性的,交互式,多媒体,新媒体的功能。在世界杯中优势和网络媒体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互联网扬长避短,让人津津乐道。所谓的坚强点,互联网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新媒体特性这些主要特征世界杯中得到了成功反映。互联网——时效性强的形象代表,第一时间将最新,最精彩,最花边八卦新闻,都呈现给用户,因此,广播,电视,报纸自叹不如;作为最广泛的新闻数据库和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它依托互联网大量的信息,如暴雨洒向网民,几乎每个人都忙于参加到互联网中;作为世界可以共享,传播无国界的网络媒体在世界杯后,进一步优化,最有效地利用。远比报纸,广播电视传输范围广大和快速,实现“一个人发信息,地球人都知道”的快传效应;网络媒体,通过“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方式,让2010南非世界杯更生动,更亲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互联网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多媒体和新媒体特点的网络媒体,在世界杯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刺激观众的感觉,大众媒体和小众化及分众化传播的特点,显示最精辟。互联网能避开自己的短处——剽窃猖獗,有的甚至公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互联网成功改进网络媒体。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网络媒体,这一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随着宽带通道的改进,信息垃圾处理,全国扫黄打非强大的推进,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制约着体育网络媒体面前渐渐治理,从而大大提高网络质量的空间和互联网的传媒品质。

(三)合作双赢,竞争有序

网络传播趋势篇4

【关键词】网络电视;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网络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产物,还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含义,仅仅望文生义地认为网络电视就是在网上看电视。所谓网络电视,称为宽带网络数字电视,又称iptV(internetprotocoltV/interactivepersonal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现在的网络电视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在计算机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如pplive、youku、ppS、网易视频、腾讯视频等可以在线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第二是以家庭的普通电视加配网络机顶盒(networkset-topboxes)的形式来实现的,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专门的网络电视平台,三星、Sony、tCL,创维,海尔等各大厂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网络电视。

1.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1.1网络电视的优势分析

网络电视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传统的广播电视不能相比的优势。

1)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自由选择。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旦错过就只能期待重播,但是网络电视就具有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自由选择的优点,方便观众对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的自由安排。

2)非常强的互动性。观众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网络上,虽然现在发表意见大都通过留言的形式,方式比较单一,但是这也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没有办法比拟的。互动性可以增进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3)强大的检索功能。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相比,观众从被动的节目接受者变成了电视节目的选择者。网络电视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要,通过关键词来检索电视节目,相比以前的传统遥控器换台来说,给予了广大网络电视用户极大的方便。

4)海量的电视信息。网络上有海量的电视节目信息,有品种繁多的节目类型供用户选择。网络的电视的节目是通过硬盘来实现存储的,可以大量存储而且不会出现信号失真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网络的资源共享性让网络电视受益匪浅,全球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实现在线观看。

1.2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

在总体上来说前途是十分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

1)网络电视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第一,中国的网络化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现在中国有拥有世界最为庞大的网民数量,由此看来,网络电视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不仅如此,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第二,技术上也比较成熟。

目前,中国的有线网络建设已经成熟,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化,由此看出,网络电视发展的已经没有了技术瓶颈。

综合分析看来,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它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

2)网络电视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网络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要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第一,有关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有关的政府部门要抓紧时间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把网络电视的管理规范起来,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要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使两者的业务融合起来,网络电视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出构架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桥梁的作用。第三,节目的丰富化要得到重视,虽然我国的网络电视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成功的经验不多,但是从国外的经营商成功开发网络电视的经验来看,保证电视节目的丰富性以及电视节目来源的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网络电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就必须保证以上两点,这也是网络电视的特点和优点。此外,网络电视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要利用现在技术上的优势,制作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类节目,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第四,注意与数字化电视的差异化竞争。与现在各个网络运行商大力推进网络电视的发展形成对比的是,目前的广电部门也在升级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全力扶持数字化电视的发展。因此,网络电视要对自己的定位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数字化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局面。数字化电视的优点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网络电视的优点是个性定制功能和互动功能。网络电视既可以支持直播电视、视频点播和节目时移,还能够提供可视电话、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网络交易等各种增值业务。因此推广网络电视必须正确定位,大力推广它的实时点播、时移回看与强大的互动功能,与数字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

2.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广播电视曾经是广大受众的不二选择。但是网络的横空出世,一时间让传统的媒体支柱广播电视有点无所适从,但是在随后的自我调整过程中,广播电视的发展呈现着新的趋向。

第一,数字化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数字化电视的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基本上满足了当代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要求。

网络传播趋势篇5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广播

“发展”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这样一个时时刻刻要求创意,时时刻刻要求创新的时代。任何事物要达到高速、有效的发展都并非易事。强烈的竞争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看似“举步维艰”的境地,更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找寻全新的出口,谋求更高的发展,原地张望是等不到机会的。

共生状态下的媒体所要面对的也同样是这个问题,新兴媒体有着传统媒体不不能忽视的优势:反应迅速、内容全面、受众互动。但传统媒体所拥有着新兴媒体所不容撼动的强大受众群体。不论新旧,媒体们所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在不分伯仲的强烈竞争之后,双方不得不寻找到另一个新的契机点――合作。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纸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以网络广播为例,从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办网络广播,成为我国第一个上网播出的广播电台之后,全国其余省份的各级电台也都陆陆续续开始了创办广播网站的道路。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已近有200家电台或频率创办了广播网站,包括为数众多的广电网站介绍广播电台的页面。而网站的内容也从曾经的单一、只注重新闻发展到现在的形式活泼、音频视频多管齐下、增设服务栏目、关注民生热点以及增强互动,使网络广播真正实现了建设规模化、内容分类化、服务人性化、互动多样化和内容广播化。

本文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于2000年4月18日创办的“新疆新闻在线”为例,深入探讨网络广播的生存与发展。“新疆新闻在线”是在新疆建起的第一个具有广播特色的多媒体综合网站,设有12个频道,180多个专栏。截止2003年,“新疆新闻在线”五种语言七套节目全部都实现了网上直播。作为一个地方省台,它能够很好的利用本地特色,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强大魅力。

一、网络广播的传播优势

1、信息来源的权威性。相对于其他网络媒体,广播媒体的政治地位和喉舌功能决定了广播网站信息的权威性。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新疆是一个社会认知度很高的媒体,在信誉、品牌、权威性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一直都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它的新闻节目当然不容轻视,一直备受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重视,甚至在200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时任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新疆新闻在线”网收听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网上广播后做出指示:要把新疆新闻在线网上广播列入“西新工程”,作为重点来抓,还要和新疆广播一块走出去。国务院外宣办领导也亲临指导网站的建设。

2、网站内容的特色性。如同广播电台一样,任何网站也都需要自己的特点,以求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网络广播不应该仅仅只是广播电台节目的延伸,而是应该在延伸的基础上全方位的开展新的扩展方向。“新疆新闻在线”网站的新闻节目不仅仅以最原始的文字形式保留,同时还保留有宝贵的音频资料。改变了广播节目稍纵即逝、无法保留的特点,更加方便了有兴趣的受众再次查询阅读。同时,支持“音频点播”和“网上广播”功能,并提供收听工具下载,极大的满足了受众需求。

3、互动交流的便捷性。“网络广播突破与弥补了传统广播单一的线性播放与收听服务模式,为广播节目提供了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节目服务的可能。不仅能单项式的广播服务,还能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式窄播服务①。”如“新疆新闻在线”开设有《访客留言》、《新广论坛》、《新广聊天室》等栏目,让广大的受众自己参与到节目中来。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又能够收到更多的受众信息反馈,力求不断改进,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新闻时评栏目《今日时评》也是以百姓平日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优势,给大众一个言论的平台,就不同的想法展开讨论和评论。让老百姓听到政府的声音;让政府听到老百姓的声音;让老百姓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4、服务内容的全面性。网络广播不仅仅提供节目中的服务,更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目前,全国各级网络广播都普遍设立了大量的生活便捷信息服务栏目,包罗万象。“新疆新闻在线”也不例外,在紧扣节目的同时,不忘网络的优势。开通《网站导航》栏目,为广大的受众将常用的信息资讯网站以及新闻详细分类频道建立链接,注重对“民心”、“民望”的落实。从一个小小的“导航”开始为受众服务的人性化进程。在“新疆新闻在线”网站上开通了《网上广播》和《音频点播》,增大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自己喜爱的内容。将原本强制灌入的收听方式变的更加机动性,凸显服务的“以人为本”。

5、信息传播的无地域、无国界性。以网络广播为平台,能够无限制地提高广播的传播空间。“新疆新闻在线”不仅在面向新疆人民的道路上下了一番功夫,更是在面向世界人民的方向上紧抓不放。为方便受众接受信息,“新疆新闻在线”特根据民族的需要开设了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维吾尔文又分为:维文、斯拉夫维文和拉丁维文。符合新疆各民族聚居的现状,人性化的语言翻译不仅仅帮助少数民族受众更加便捷的接收信息,更加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宣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仅仅考虑到新疆本土的语言杂冗的状况,还考虑到新疆地处边界的特殊形式,现又开设了俄语和英语,方便关注中国、关注新疆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了解新疆。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更是为向世界推出新疆做好了铺垫。

二、网络广播发展面临的问题

1、对网络广播的理解深度不够。首先,网络广播的蓬勃发展,是对广大受众的挑战。挑战人们早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模式,挑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接收方式。人们可以习惯于早上一起床就打开收音机,收听新疆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却很难习惯一起床就打开电脑,浏览一遍新闻网站,更难于习惯只打开“新疆新闻在线”的网络广播寻找自己需要的讯息。所以,我们的网络广播难以形成自己的固定受众群体。

其次,网络广播的健康发展,是对广电媒体的挑战。由广电媒体主办,自然,我们的网络广播有着浓郁的广播特色。这是好事,但在一定意义上讲,这又是不利的发展趋势。这脱离了网络的初衷,忽视了网络的特色。要“求同存异”就应该博采众长,而不是拘泥于、偏向于某一方。这就是在挑战我们的广电系统,能不能够在某些方面对网络广播“放开手”,让其顺着自然地、应该的方向生长。

2、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我国广电网络是在各省各台办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各省分割,虽然在物理意义上实现了互联互通,但由于各省各台情况不同,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同时,各网站之间也是没有达到很好的资源共享状态,这样无疑是浪费了最重要、最广大的信息来源。只有让网络广播中的特色广播、特色节目走进更多受众的生活,才会带动网站的高速发展。这是一个合作互利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并不是哪一家媒体或者哪一个网站可以独自完成的。

3、对网络道德的约束广度不够。不论是对一个网站或者是对于受众个人来说,网络生活中网络道德尤为重要。网络中的匿名制使得受众在发表言论时不用顾及自己的身份,畅所欲言。如果一个媒体、一个网站无法起到舆论“把关人”的作用,那么这个媒体、这个网站就是失败的。任何新闻都是离不开政治的,都是需要考虑社会效应的。并不是只要能够提出问题引起受众的关注就够了,更多的需要是在引导正确社会舆论的前提下,将本质的事实还原给受众。

三、网络广播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1、改进现行管理方法,充分调整资源整合力度。

“加强网络广播的管理,必须转变网络广播是传统广播电台附属品的观念,改变在经营管理上仍采用的传统做法。成立网络广播管理机构,可以吸收目前一些著名网站比较成熟的管理方式,结合网络广播的特点,形成新的管理方法。如可以实行网络广播Ceo(首席执行官制,引进资本运营概念,自由经营,控制分红,同时认真执行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制订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维护网络广播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②。”

网络广播应该充分的利用传统广播已有的信息和人力资源等,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在依靠传统媒体的同时更要时刻谨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实行媒介间的资源共享。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和完善网络广播的传播手段。

2、加强专项人才培养,努力独树一帜办出特色

互联网强势有力的发展,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有效前进。依靠互联网,网络广播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因此,培训专业的网络电台技术人才刻不容缓。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即具备网络传播能力,又能够胜任广播新闻采编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展望网络广播的未来。

网络社会所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相对来说很自由的区域,各类网站让受众应接不暇,甚至同类网站的竞争也尤为激烈。网络广播想要提高点击率,提高网站知名度,就必须搬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能够充分吸引、满足受众的特色网络广播。不仅仅在节目内容的全面性上下足功夫,更要在节目内容的深入性上赢得先机。

3、提升站点新闻质量,坚持做有公信力的网站。

网络广播不仅仅要及时反映和广大受众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以求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更是要求网站充分考虑互联网多媒体和互动性的特点,不断加强新闻信息的播出密度方式和信息反馈,扩大网络广播的影响力。

同时,加强对网络广播公信力的建设。如果具有公信力的主流新闻媒体传播的缺失,就会导致社会面各种流言和小道消息铺天盖地。要努力使网络广播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使受众能够充分的信赖其报道的消息。引导受众接触到真相,避免不必要的社会负面影响。

发展到今日,我们看到,共生时代的创新、融合不是一种取代,而是一种趋势,一种积极的、健康有序的趋势。网络广播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时期,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在这一路上,它会收获到什么样的成就,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都是我们所无法预知的。唯有一点: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成熟的网络广播,而不是某一个媒体的替代品,或者说是某一个媒体的舶来品。(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娅、彭树文、康壮志:《试论网络广播电视对省级广电网站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电视技术》,2009年6期,p45-47。

[2]王泽华、姬米刚、韩春秒:《我国电台网络广播的特点、优势与发展趋势》[J],《广播电视信息》,2007年5期,p49-51。

[3]黄为群、何波:《网络广播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2009年4期,p100-105.

[4]金震茅:《网络广播的困惑及其发展趋向》[J],《新闻传播》,2003年4期,p7-9。

[5]陈宏志、赵小培:《浅析城市网络广播的优势》[J],《新闻传播》,2008年9期,p22。

[6]徐晓兰:《网络广播的发展探讨》[J],《科技广场》,2008年9期,p252-253。

[7]金震茅:《网络广播传播形态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10,p42。

注解:

网络传播趋势篇6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1]:(1)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是将不同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是低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一种,是突破媒介形态的内在的统一,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那么媒介融合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从低层次融合到高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个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统一的过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2]。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传媒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推动

媒介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是在实施这种共享,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接收到任何形态的信息内容。如在手机上看报纸、看电视、上网。可以说,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媒介间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二、受众需求的召唤

在媒介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综合性的媒体内容的需求。网络媒体一出现就带有传播内容多媒体性、信息容量超限性和信息链接无限性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带来了人类信息消费方式的改变——由传统媒介的对信息分割式消费向综合性消费模式转变。可以说,受众对于不同的媒体内容的综合性需求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被逐步激发的。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在以传统媒介为主导的传播活动中,种种的不便使得受众迫切地需要改变这种不利处境,变被动地位为主体地位。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要求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丰富,接收更自由、无地域性,具有互动功能,这些需求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任何一方都很难满足。网络具有多媒体性、传播范围无限性和互动性,而传统媒介拥有巨大的采编队伍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传统媒介与网络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现代受众已不满足于信息同质化的大众传播,而倾向于适合小众口味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媒介具有易检索的功能,这样,只需要将传统媒介丰富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加工,受众就能在网上轻松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只有集中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对媒介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再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到特定的人群,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信息需求的受众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传播内容和讯息,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要。

三、传媒行业竞争的驱动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作为两种不同的传媒,必然存在竞争。两者通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调整组合,最终将形成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模式。

1、传媒行业的竞争态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作为两大传媒,他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通过对媒介受众覆盖率、受众媒介接触时间和媒介经营收入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了解这两大媒介的竞争态势:

(1)传统媒介的受众覆盖率高于网络媒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传统媒介中,电视的受众覆盖率最高,占96.23%;广播居其次,达到95.04%[3];报纸没有专门的受众覆盖率统计数据,但按照一份报纸的实际阅读人数为3人统计,报纸媒介的覆盖率大约在24%上下。网络媒介的受众覆盖率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网络媒介的覆盖率为16%[4]。

但网络媒介是技术上最领先的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媒介的逐渐熟悉,其受众覆盖率将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2)网络媒介正在挤占传统媒介的受众接触时间。

根据统计数据,报纸的受众日平均接触时间为39分钟[5],电视为176分钟[6],且呈下降趋势。而网民的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6.2小时[7],日平均为2.3小时,即139分钟,已经趋近于电视的日平均收视时间,而且呈飞速上升形势。

——网络媒介正在挤占受众原先接触传统媒介的时间,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传统媒介正在流失受众接触的时间。

(3)网络媒介的经营收入赶超传统媒介。从2001年开始,虽然报纸、广播的广告经营额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其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总经营额的比重却变化不大。电视的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比重虽然在不断增长,但2005年和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1.87%和21.6%[8],可见电视媒介的广告经营额增长放缓。

而网络媒介虽然起步晚,但是它的经济增长点多,且正处于新兴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传统媒介不想继续走下坡路,网络媒介也想更加快速发展,那么他们只有合作,才能使双方受益。

2、传媒行业的合作趋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各有优劣势,在竞争中合作是他们进行优势互补、战略重组,占据新世纪主导地位的现实需要。

(1)传统媒介渴望与网络媒介共舞。1999年1月9日,在美国举行的“新闻业与互联网”专题研讨会上,美国在线董事长凯茨说:“如果你们观察一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和消息来源。但是,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总数还要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mtV的观众一样多。”[9]

有学者提出,在网络传播时代,要发展壮大,传统媒介必须具备:一流的新闻信息产品;一个影响面广、可靠的内容系统;一个迅猛增长的市场;与合适的网络媒体整合[10]。许多传统媒介已有品牌、资金和人力优势,但缺失因特网技术。网络传播时代的最大挑战是高成本的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因此,与网络媒介整合则是其致胜之道。从现实层面看,传统媒介利用自身资源与电信、iSp等有网络资源的单位整合,能快速实现优势互补和战略重组,降低成本,聚集足够的能量抗衡更强的竞争对手。

(2)网络媒介只有与传统媒介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双赢。网络媒介虽然具有很多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然有自己的缺陷。首先,正茁壮成长的网络媒介在不能自己采制新闻的情况下,需要汲取传统媒介的内容、人力资源等养分。原创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媒介的命根,网络事业飞速发展,却并不拥有能吸引大量眼球的内容。网络媒介从诞生起,就从传统媒介获得新闻源。其次,传统媒介长期形成的政治属性和政策优势、机构组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都是令网络媒介望尘莫及的,而这些因素对一个新闻媒介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一日千里的网络媒介看到传统媒介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与传统媒介的整合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

很多国家逐渐意识到分割管理对传媒发展的阻碍,便纷纷调整政策思路,开始为媒体松绑。

1、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府与联邦通信委员会先后制定了许多解除电信媒体管制的政策和法规。如1996年颁布的《电信法》,它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并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1998年1月1日,在新的电信传播法案获得通过后,引发出一场电讯、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跨国、跨行业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浪潮,电讯拍电影、芯片放卫星、微机打电话、软件播新闻,业务的不断交叉,使美国的电讯、电视、微机、软件、互联网、卫星服务和媒体企业厮杀混战成一团。2003年9月,美国又制订了新的有关放宽广播电台经营的法令,如放宽一个企业经营的电台户数规模从占全国户数的35%放宽到45%等等[11]。

欧盟于1997年《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规定不同的网络平台都能一同传送电话信息、电视信息和电脑信息和数据,认为网络融合不仅是不同技术的融合,而且是不同业务(包括电信、电视、广播和电脑图像及文本数据业务,以及交互型多媒体业务)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让用户通过地面广播网、卫星网、电缆网和宽带电话线(如aDSL)享用各种宽带数字业务。

2004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广播法》,允许进行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电信公司韩国SK电讯通过开展卫星DmB业务进入广播领域。

2、国内政策的松动

受到国际政策环境的影响,媒介领域的融合化和全球化大潮也波及到中国,对中国广电媒介、电信及互联网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1998年曾提出过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合为一体的设想,但后来因中国电信拆分,导致该设想无疾而终。不过,三网融合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并被认为是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在宏观政策层面点燃了新的希望火花。

目前看来,三网融合从技术上来讲不存在障碍,从现实必要性上来讲也不存在争议,在以iptV和手机电视为代表的融合类业务的推动下,我国的三网融合在2006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业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合作模式,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报刊杂志与网络的融合,到如今的电视、网络和电话三个产业的融合,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向实践跨越,并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表现。虽然“融合媒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目前都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今天媒介的融合趋势,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从长远看,媒介融合的洪流是无法阻挡的,不止于内容的融合,更应是从媒介形态、结构、技术、功能、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也许会出现更加奇特,功能更加全面的新型媒介,但是他们始终是由媒介融合发展而来,传承着各种媒介的优势,同时又会具有某些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

[3]数据来源:《2007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年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第12页

[5]数据来源:CtR市场研究

[6]根据CSm媒介研究全国127城市收视率调查2006年的数据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

[8]数据来源:《2007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年

[9]《双赢》.

网络传播趋势篇7

网络访谈栏目作为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的传播手段,其发展和变革的速度也相当快。麦克卢汉对于几种传统媒体的个曾经有过一种相当清晰的表述:“广播延伸了人们‘听’的范围,电视延伸了人们‘看’的范围,而报纸扩大了人们‘想’的范围。”而网络访谈栏目在“听”、“看”、“想”上都更大化的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范围。通过网络访谈栏目,网络媒体不仅可以提升网站的点击率、扩大网站的影响力,更能够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商业效益。因此,网络访谈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现状:三国演义各领

主流网络媒体访谈栏目现状:主流网站在网民的接受心理及浏览习惯的培育与引导上往往更具有号召力与权威性,这些网站的节奏、用语、运作思路及模板的采用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着中国网络媒体的水平与风向。

主流网站部级的以人民网和新华网为代表,这两家属于同一级别的竞争,人民网的访谈栏目以强国论坛为载体,与网友的互动性很强;以内容为核心,访谈的编采十分精良;同时辅以图片和视频,使形式上更加丰富。新华网的访谈栏目,页面形式比较灵活,有的以视频为主;有的以文字+图片的直播为主;有的制作成专题页面,标题制作成图片突出处理,信息量大。因为是部级的主流网络媒体,访谈主题涉及政治、经济、娱乐等各个方面,而且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嘉宾都是最高端的人士。

商业门户媒体访谈栏目现状:商业门户最大的两家就是新浪和搜狐,搜狐与新浪一直以来竞争激烈。但总体来看新闻报道上新浪处于相对领先地位,这里主要比较分析一下新浪科技频道的访谈栏目。

新浪科技频道的访谈栏目的总汇名称是《科技面对面》,内容分为:总裁在线、对话3G、创业访谈三部分,除了这种系列的访谈外,还有根据热点事件或者利用各种会议等不定时推出的访谈。新浪科技频道的访谈栏目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访谈栏目都是视频的,搭配上文字实录和少量的图片。新浪科技频道对通信信息行业的报道和介入比较深,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通信专业网媒要善于学习其反映能力和行动能力,在某些思路上更要注意借鉴。

通信专业媒体访谈栏目现状:目前全国专注于通信行业且形成品牌的网络媒体有十几家,我们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行业媒体来分析。中国信息产业网、通信世界、飞象网及C114,它们各自的背景不同,反映在访谈类栏目的建设上,从思路、观念、制作套路及风格追求方面均各具特点。

(1)通信世界网与飞象网

因为创办飞象网的主编是通信世界的前主编,因此通信世界网与飞象网在访谈类栏目的风格上比较相似,同时相比之下飞象网的访谈要更胜一筹,所以这里主要分析一下飞象网访谈栏目的建设。飞象网的访谈类栏目有两个:一个是《尖锋对话》,一个是《飞象访谈》,前者是主编在通信世界时创建的栏目,专注于比较高端的嘉宾,后者是在飞象网新创建的栏目,主要关注热门话题。飞象网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批做纸媒的资深记者,团队力量比较充足,而且结合了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但缺点是访谈频次一直在下降、内容处理不够深入、细致,整体的水平处于下滑趋势。

(2)C114C114总部在上海,可能跟身处的城市环境有关,市场化程度高,机制活,有什么就说什么。强调技术立网,以弥补内容短项,如推企业黄页、网上商城、舍得花成本下力气做论坛等,均是该网从实际出发做出的选择。因此,C114在访谈类栏目的建设上也延续了这样的思路,以专家访谈为辅,以企业访谈为主,紧贴商业。但是内容的制作上比较匮乏,一是频次比较低,没有固定的周期;二是内容制作简单、粗略,仅仅将访谈文章在网上。而可以借鉴的地方是比较好的贴合了企业与市场,比较容易实现商业价值。

(3)中国信息产业网

中国信息产业网开设的网络访谈栏目为《趋势对话》,从2008年6月推出到2009年11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一共推出了34期,平均每两周一期;访谈的嘉宾都是业界的高端人物,包括相关领域及行业、产业的著名专家或者企业的总裁等;每期访谈从策划、制作到宣传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并以专题为依托,形成直播与录播相结合、图片+观点+文章的表现形式。

《趋势对话》栏目开播以来,访问当天对网站点击率的提升平均达到28%,并在业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已有出版社邀约将历期对话内容整理成集出书,同时,《趋势对话》栏目还为网站带来了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客户非常重视的一个宣传推广平台。

突破:七剑出鞘点石成金

结合网络访谈栏目的建设现状,总结《趋势对话》能够在行业网站访谈栏目中后发制胜、异军突起的原因,在于七个要点:

把握趋势,占领舆论传播之制高点。趋势发展对于社会经济、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等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把握了发展的趋势对于把握社会经济运行、行业产业进步以及企业未来方向和热点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络访谈栏目如果能够关注趋势,就能够迅速提升媒体在业界的关注度,占领舆论传播的高地。

《趋势对话》栏目在这方面一直关注市场热点,把握行业趋势,因此栏目的访谈效果非常好。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业实施重组,6月起我们便陆续组织了《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市场往哪里走?》、《面对全业务经营你准备好了吗?》、《中国信息产业如何“走出去”》、《不对称管制为时未晚?!》等一系列针对重组后电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访谈,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很多媒体都转载过其中的观点或文章。今年两会期间,我们又邀请了行业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访谈,更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因为紧紧把握行业的热点和趋势,使得我们在行业内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

一流专家,巩固行业地位之根本点。一个高端访谈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对话具有话语权、具有权威性的高端人物。高端人物不仅决定了内容的权威性,也大大提升了价值的信息,巩固了媒体的地位。网络媒体当前普遍存在的最大遗憾是原创内容严重不足,有调查显示,做得好的综合门户网络媒体自己采编的内容还不到20%,行业、专业网站中这个比率更低。而且中国网络媒体由于采取了新闻共享的方式使新闻本身遭遇了“集体贬值”。通过对话一流的专家,就能够为媒体创造出高价值的信息。

《趋势对话》从创办之初就一直坚持对话一流专家的原则,邀请的都是业界相关高校、研究院、咨询公司及在通信业从业多年的专家、学者,还有企业的高层领导Ceo、总裁,以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等,这样的专家团队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使得《趋势对话》栏目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并奠定了栏目在行业同类栏目中的地位。同时,我们一直注重信息或者说访谈所得到的素材的切割、整合甚至再造,这种切割、整合甚至再造改变了一些访谈栏目直接将访谈内容包括文字、视频等直接在网上的传播形态,使得信息的价值被最大化的利用,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同时也成为最独特的价值。

互动参与,区别传统媒体之兴奋点。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互动性,它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把互动做足、做实是彰显网络优势最独特的手段。对此,曾经主持总书记在“强国论坛”上同网民在线交流的人民网社区管理部主任刘红,在一次研讨会上曾深有体会的说:“网络访谈要注重互动,要特别注重跟网友的互动。每次访谈之后,如果有网友反映这期访谈不好,那就说明其中的互动不够。”

《趋势对话》在运作上非常注重互动性,在访谈前期就会通过网站预热,在网站的web2.0互动平台上相关信息,让网友可以及时了解,并可以参与互动,将自己关心与关注的话题留给嘉宾,我们会根据需要在访谈现场向嘉宾提问。同时,在访谈期间我们也开通网络直播,网友同样可以继续通过我们的直播平台进行互动。访谈结束后,我们同样会将相关的内容在网络互动平台上,网友们可以参与评论。并且我们还在网上建立了窗口,网络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期待的专家告诉我们。通过这种全方位的互动、沟通,使得我们的访谈栏目生动、立体,这也正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的平面媒体访谈的最大优势。

形式创新,持续网络访谈之支撑点。根据网络媒体访谈栏目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访谈栏目都在应用视频直播,这点也符合网络媒体多媒体性的特征。如果能够有效的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可以大大丰富报道的手段,使访谈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大大增加了访谈的现场感和冲击力。

《趋势对话》根据行业特点,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直播+录播”、“图片+观点+文字”的表现形式。因为是专业的行业媒体,受众对于内容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对形式的敏感度,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我们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突出内容的精耕细作,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网络访谈的形式也不能拘泥于坐在访谈间中进行,还要走出去。去年,我们走出了固定的访谈间,将访谈间搭在了运营企业老总的办公室,搭在了邮电高校校长的办公室,这种灵活的形式可以大大提升影响力,并可以采访到可能没有机会邀请到固定访谈间的嘉宾。

联动整合,延伸拓展影响之关节点。虽然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但是行业网站的社会影响力与报纸、电视,乃至一些主流网络媒体与综合门户网站相关频道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对网络、对栏目提高知名度、开拓传播方式和强化传播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报网互动、网网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事半功倍。

《趋势对话》栏目在一些选题上与《人民邮电报》、《中国网友报》、《中国新通信杂志》等媒体上联动,访谈前期进行预告,访谈结束后再将访谈内容整理后进行,这样立体式、多方位的互动报道,自然赢得了更大范围的关注,也延续拓展了我们的影响力。

优质内容,提升商业价值之关键点。无论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内容都是支撑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内容才能吸引受众、吸引客户。而网络媒体自身具有的众多技术优势更加能够提升内容的品质,能够让内容升值、让媒体升值。

《趋势对话》栏目非常注重内容策划,并且利用网络媒体海量信息以及多媒体的特点,可以体现远远多于传统媒体的文字及图片,而制作精良的内容自然而然的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和客户的投放。同时,我们也注重将热点话题与商业价值相结合,例如11月推出的“3G与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展望”访谈,3G是运营业与制造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话题,而制造企业又缺少与运营企业直接沟通的机会,我们就策划了运营商的高层管理者与制造商的高层管理者的联合访谈,这样的访谈不仅紧密跟踪了行业的热点话题,又给栏目带来了商业价值,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更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网络传播趋势篇8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

【摘要】移动互联网与社交深度融合,颠覆了以往的交往模式,塑造了社会群体的新型关系。社会关系将呈现移动化、社交化、社群化、电商化的趋势,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弱关系网络也将呈现不同作用。

关键词SoLomo;社会关系;社交媒体;弱关系;结构洞

互联网技术变迁、多元化应用程序及三网融合趋势正逐步颠覆与重构当下社会关系网络,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在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pC端互联网接入口已趋饱和,但移动端互联网用户却呈井喷式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6月,手机网民比例已达83.4%,由此中国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的时代。

一、“SoLomo”背后的互联网趋势

2011年2月,美国KpCB风投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首次提出”SoLomo”概念,即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的结合。“SoLomo”被认为是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随着技术发展,新时期社会关系将主要呈现移动化、社交化、社群化、电商化趋势,四趋势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颠覆以往社会交往模式,重构当下社会关系网络。

移动化主要体现在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加,其在人群中的覆盖率已经超过pC终端,成为带领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主力。技术革新加快了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速度,移动网络从2G发展到4G,在短时间内依靠技术变革创新移动产品及相关应用程序,优化用户体验,扩展用户数量,使互联网移动化成为趋势。

web2.0时代以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特征开启社交媒体新纪元。微博微信是继博客、人人网后又一次改变社交环境的移动应用,以独有方式改变了媒介生态环境,改变用户社交习惯。互联网应用社会化,即在功能上可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发展和交往活动形成,使人的活动与应用功能融为一体,社交化趋势由此扩大。

这些趋势中,社群化形成与社交化发展间关系最为紧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盛行将“SoLomo”中的本地化进一步演化成社群化。”Lo"指LBS(LocationBasedSer-vice),基于地理位置的新媒体服务形式。微信时代,单纯定位、签到等传统本地化功能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朋友圈、微博的点赞评论,这些社交行为将“社群化”推进公众视野。社群化社交行为更加私密,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行为更加吻合,这与web2.0时代的共享性分不开,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东西能够迅速汇聚起一群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以此形成虚拟世界中较真实的社交活动。

移动电商是当下热门,由微信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及由此形成的移动电商业务是正在形成的“蓝海”。电商改造的不仅是零售业,更多改造着传统服务业、传统工业制造业甚至是传统农业(李芏巍,2014)。移动电商不仅开创了线上线下020、B2C、B2B等销售模式,更改变了消费者消费习惯。此外,移动电商的发展催生了移动支付发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入侵传统理财市场,传统社会关系得到新一轮洗牌和重构。

互联网发展四个趋势打破物理时空的社会结构,以移动网民的爱好兴趣为纽带,跨越地域、文化等限制性因素,将各地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今后互联网发展的重心将更加集中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领域,社会关系也将会因互联网链接新方式发生新改变。

二、互联网社群化颠覆社交方式

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相同处都是以人的共同需求,或兴趣为前提建立的物质的特定场所,但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社交则呈现出不同于现实社交的基本特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社交变成日常社交的必要组成部分,Face-book构建的“Social”已无处不在,微信微博的出现更打破了传统社交方式。人人网作为社交平台将相关人群网罗进交友体系中,微博作为分享和交流平台,以140字信息表达用户最新思想和动态,同时,通过搜索等行为形成全民关注的话题与事件。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逐渐取代短信以及其他聊天工具,占领用户日常生活。很显然,互联网已进入社群化时代。“社群”是人与人之间因互联网连接而形成的关联,大可至团体、圈子,小可至两个人。而这波以社交化为代表的社群化趋势才刚刚开始,社交也仅完成互联网化第一步,将社交搬上网络。互联网社群化即将进入第二阶段,那就是遵从人内心,依托内容,去产生社群形态。社群化就是在某个特定群体中形成某种共同的存在感和认同感,其意义无非在验证:“我不是一个人”。网络克服了传统社交的时空限制及文化、民族等因素障碍,扩大了人的交往范围。价值观念与交往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摆脱了现实社会中制约社交的文化障碍,可以进行跨地域跨文化社交。同时,网络增强了社交主动性,激化了个体创造性。

三、“弱关系”人际关系网

最早的信息传播是人际传播,属点对点传播:随着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发展,传播方式主要转向点对面传播,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没有固定传播模式,互联网打破了固有传播模式。

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弱关系指的是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与频繁交流的强关系相对应。研究发现,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不如强连接坚固,但却有极快的、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格兰诺维特认为,关系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一个人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办成他想要办成的事。而交往比较固定、比较狭窄的人则不容易办成事(markS.Granovetter,1973)。他认为,社会组织成一个个高度相关的集体,或称作紧密联系的朋友圈,圈子里的人都相互认识,圈子通过少数的向外链接与外部世界联为一体,不至于处于隔绝状态(巴拉巴西,2007)。也就是说,在相对完整的社会关系圈子里,通过几个较弱的联系,和不同的朋友联系起来。在一个关系网内有着众多好友的人的重要性不如一个与很多关系网外的人有联系的人,这说明,无论是针对小团体还是整个社会,多样性是颇有价值的。这个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一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存在价值(舍恩伯格、库克耶,2013)。

伯特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中提出了“结构洞”理论。伯特认为,个人在网络的位置比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个人的信息、资源与权力(伯特,2008)。因此不管关系强弱,如存在结构洞,那么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行动者联系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这样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回报。因此个人或组织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建立广泛联系,同时占据更多结构洞,掌握更多信息。但随着互联网发展,获取信息变得更容易,社交媒体兴起使朋友圈扩大,人们间的“结构洞”慢慢减少,呈现“无结构洞”趋势,使第三方信息优势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数量爆炸性增长及信息冗余。有效信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甄别,信息优势不再明显。圈子或行业里看到的信息可能会存在同质化。

网络传播趋势篇9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统报业;困境;机遇;对策;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革以及受众的需求,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受到较大冲击,其发行量、广告收入等发展都开始落后于各种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其惊人的发展变革速度,使得媒介融合的趋势已经逐步形成并且不可逆转,因而媒介融合也成将为传统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报业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同时也会遇到较好的发展机遇。

一、媒介融合的现状

1.媒介融合的概念。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最早提出“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这一概念,在他的著作《自由的科技》(thetechnologiesofFreedom)中提到“传播形态融合”,正是指媒介之间相互融合的寓意。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强调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此后,学界进一步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这是所有媒介在数字化时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终极目标,由此带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需要指出的是,媒介融合并不是指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机械化的组合在一起,而是各种媒体相互穿插交融衍生出新兴媒体的媒体现象。

2.媒介融合的现状。经过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目前存在的媒介形式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而中国传媒业已形成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共同构成的多角度、多方位的传播架构。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快了媒介融合的步伐,因此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多种媒介融合的规模尚未形成,媒介之间的融合处于起步阶段,融合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单向融合,如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广播与网络的融合等等。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带来了媒介从内容到终端的全方位融合。“三网融合”包括[1]:内容融合,即各类纷繁复杂的内容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运营[2]。渠道融合,即对原有的广电网络进行更新换代,通过网络渠道、卫星渠道、有线渠道等渠道传播内容[3]。终端融合,这包括电视、手机、电脑、paD以及其他通讯设备终端的融合,另一方面包括终端设备的融合和终端服务的融合。

3.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网络“三网合一”的形成,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消费习惯,进而加快新产品的推广,加速p2p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媒介融合的技术,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相互交叉、渗透,定会促进新媒体的出现。然而由于政策壁垒、技术壁垒、管理壁垒等影响,我国媒介融合的发展并未像欧美等国家迅速,但是随着全球信息化以及全媒体的时代的到来,媒介如何的趋势势必不可逆转。媒介融合不仅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利润与较低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高质高量的信息。同时有学者指出,媒介融合的最高形态称为整合媒介,整合媒介包括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三个主要阶段。整合媒介将会成为未来媒介发展中的一个趋势。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业的困境

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互联网、手机、paD等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报业惯有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报纸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1.时效性不足。在媒介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报纸携带较为便捷,因而成为了人们最热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在媒介融合的今天,报纸的传播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时效性的要求,而携带同样方便的手机、paD等新媒体则以其及时的信息满足了受众对于时效性的高要求,得到了大家的青睐。传统报纸在传播内容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排版、印刷等制作,而新媒体几乎可以使受众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信息,其信息的速度远远快于传统报纸。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传统报纸的报道显得更为滞后。这样便使一些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放弃了传统报纸,改而使用新兴媒体来获取更新更快的消息。传统报纸的受众老龄化以及受众流失现象日益突出。

2.互动性不足。传统报纸的最大特点就是单向传播,虽然也有些报纸开办了读者来信互动的版块,但是当新媒体出现后,这样的互动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网络平台的出现、手机短信的简便等形式,都为受众提供了互动的场所。一些网站的论坛以及当下流行的微博,更使得受众可以对某一事件第一时间进行评论、抒发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同时受众也可以成为一名草根记者,对某一事件进行报道。相比报纸的读者来信互动来说,这样的互动模式受众更容易接受,也更为方便。由此可见,传统报纸在与受众的互动环节上处于劣势。同时,由于传统报纸是单向传播的模式,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无论好坏、感兴趣与否都只能是一味的接收信息,而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信息传播改变了单向传播的局面,受众面对信息时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3.信息量以及趣味性不足。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每天的海量信息相比,传统报纸则由于版面以及出版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传播信息数量方面望尘莫及。同时,传统报纸的版块设置大都以时政、民生、经济、娱乐、体育等为主,传播内容的局限同时也使其趣味性略显不足,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则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各行各业,并且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如视频、图片等,这样以来其趣味性与可读性均强于传统报纸。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纸的机遇

不可否认媒介融合所建构的新兴传媒环境带给受众许多传统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我国目前的媒介环境正处于媒介融合的起步阶段,媒介融合的准则框架等都较为混乱,因此,新媒体所建构的传媒环境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小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正是传统报纸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可以把握的机遇所在。

1.新媒体对信息的真实性把关不足。新媒体给公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然而部分人为了获取点击率以及出名等目的,大量虚假不实的信息,使得新媒体海量信息库内充斥着诸多不真实的信息,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影响受众的思辨能力。而传统报纸的信息都会经过采、写、编、评等环节,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的信息都是经过许多媒体人审核、把关的信息,是有着正确舆论导向的信息,因此在公信力方面,传统报纸相比新媒体更为可信可取。

2.新媒体对新闻报道的深度不足。新媒体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其提供给受众的信息比较肤浅,新闻报道的深度明显不足。传统报纸有着长久发展形成的报道模式以及文化底蕴,同时也必然会拥有一支优秀的采编队伍,对某一新闻会进行跟踪报道,挖掘新闻表象背后的真相。因此在报道深度方面,传统报纸更胜一筹。

四、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纸的应对

1.与新媒体合作。纵观传媒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某一种传统媒体,传统报纸亦是如此。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变迁,传统报纸仍然会拥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因此所谓的“报纸消亡论”未必会实现。但是,传统媒体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如若不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其发展的空间势必会逐步缩小。面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传统报纸也应顺应发展的步伐,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使自身能更好的得到发展。传统报纸可以与网络媒体合作开办自己的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打造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力、树立品牌、提高价值。这样既可以提高传播信息的时效性,也能打破传统报纸单向传播的模式,更好地与自己的读者进行互动。另外报纸也可以选择与手机运营商合作开展手机报业务。当下也有一些报纸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办一些诸如读报类的节目,使得受众对于报纸的兴趣增强,增加受众的阅读欲望。

2.培养高素质的全能记者。传统报纸相比新媒体而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采写记者,然而面对媒介融合的时代,记者只会采写已经不足以满足这一行业的发展。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记者应该是类似于西方冠名的“超级记者”,这些记者掌握较全面的多媒体技能,他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3.办有特色的报纸,受众定位明确。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报纸应该改变思维模式,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办有特色的报纸来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因为版面的限制,传统报纸在的内容上应该有所取舍,力求突出特色,做到内容与众不同而精彩。同时,受众是独立的个体,对媒介的选择自然不同,传统报纸应该明确自己所要争取的受众群体,细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受众群体,从而使得报纸结构更为合理,而是迎合所有受众的胃口。

4.保持自身良好的传统。传统报纸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应该保持自身长久发展沉淀下的良好传统,如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深入等。而不能因为要更好地顺应融合趋势偏离正常的轨道,也不能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而不良信息,使自身变得与一些新媒介一样庸俗。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媒介环境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报业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媒介融合,给传统的报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思维。与新媒介融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成为当前传统报纸的首要任务。如何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立足,如何在融合的道路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稍显庸俗的传媒领域中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传统,传统报纸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徐沁.媒介融合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网络传播趋势篇10

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当今大众传媒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图书、电影、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已成为当今多元化、综合化的传播媒介,组成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生活元素,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对于现代文学发展来说,当今的传播媒介对人们的文学观念和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促使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其具体表现在文学欣赏群体、传播方式、文学消费对象和文学欣赏目的等的变化上。下面将主要从文学传播发展出发,具体分析当今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及其传播的影响,从而探求新传播媒介下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传播媒介发展及其文学传播

1现代电子媒介及其文学传播

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媒介也进行了巨大的发展,现代的电子传媒尤其是电视电影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子媒介下,文学产品的产生往往通过复制对象进行传播,通过电子媒介这个载体,许多文学产品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传播、欣赏和阅读。文学产品之前的本真性或者原创性已不复存在。通过电子媒介下的这种复制技术,许多复活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许多原创性的文学产品进行复制,使得传统中那种文学作品跟读者之间的韵味、神秘的个性化触觉也随之改变,过去的那种阅读欣赏的沉静和独处、淳厚愉悦的享受等等也被现代电子媒介的感官冲击和声色震撼所替代,使得现代的文学传播观念由过去的那种对文学本质的追求转变为对一时感官刺激的期望。第二,在新媒介时代,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电影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占住了我们许多闲暇时间,许多文学通过这种新兴媒介进行展示和传播,人们现在通过卡拉ok、vcd等文化产品进行文学传播,从而使得文学传播观念虚拟化、电子化。第三,电子媒介的狂轰滥炸式的传播方式,使得许多文学传播者进行了被动的传播模式。因为许多文学产品通过电子媒介这个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平台不断进行推广和宣传,使得许多文学爱好者不由自主地对其产品进行了文学传播、阅读和欣赏,从而产生了一种被动式传播。

2影视媒介及其文学传播

随着影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文学艺术在手段或者手法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那种静止的思维的艺术表现已被打破,比如过去对人物肖像、风景环境等方面的叙述性描写,通过现代的影视将其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身临其境地进行感受。同时,过去文学中对人物的虚构和情节的臆造,通过现代的视听媒介,虽然给人以直观的画面,博取了人们的视觉效果,但却少了过去文学中的那种艺术性,缺乏几种艺术元素。反而使得现代的文学家将文学艺术重点从过去的外在描写转变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通过影视艺术的手段将审美标准转移到心理和精神层面。因而,这种视觉效果和精神艺术上的改变,促使了人们的文化传播从过去单纯的艺术效果的追求到现代视觉效果和心理艺术的追求。同时,通过这种电子影视媒介,给人一种视听感觉,使得过去那种单一的文学接受者——读者,现在演变成读者、听者、观众等统一体。比如过去的那些文学名著——《水浒》、《围城》等通过电视剧进行播出,过去那些热衷这些著作的读者现在开始成为这些文学作品的观众,其文学传播水平的提升和传播模式的改变,大大促动了文学市场的拓展。

3网络媒介及其文学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除了能传播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之外,还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多媒体性、全球性、数字化等特点,范围适用非常之广。通过网络媒介,现代的文学发展更是朝着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传播观念和法则造成一定的冲击。网络文学可以像过去文本文学那样能够翻阅和保存,也可以像广播影视文学那样有声音画面,同时,文学消费者也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文学阅览和欣赏,他们仅仅只需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而且在网络媒介中,文学接受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跟作者、跟作品进行最直接的对话、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再者,网络文化所包含的信息量大,所具有的文学产品丰富,给文学消费者提供了最广阔的选择平台,也降低了文学爱好者对文学需求的成本。比如一张薄薄的光盘或者1g的u盘就能容纳上千万字的文学内容,更是过去文字文学作品和音像文学作品所无法竞争和比拟的。最后,在网络媒介背景下,文学产品的获得渠道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淘宝获取,可以在网上进行购买权限进行网络阅读和欣赏,也可以直接下载进行传播和欣赏等等。

二当今传播媒介下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1现代文学发展逐渐呈现出消费文学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文学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都摄入了市场机制,文学领域中插入了商业行为,便产生了文学的消费活动。因此,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通过文学欣赏和文学阅读来实现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而文学欣赏和文学阅读是通过购买的行为实现的。因此,可以说,文学消费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消费趋势的发展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一种新的观念,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娱乐、审美、文化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对文学商品的欣赏、阅读、利用或占有的行为。文学消费跟平常的商品消费又有一定的差别,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消费,并且属于精神产品消费。所以,文学消费一般表现为两种意义,一方面它具有一般商品消费中价值交换的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精神信息传播和接受的特征。但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文学消费也呈现出新的形式。

转贴于论文联盟

2现代文学对象逐渐低龄化

随着文学媒介的市场化、科学化,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也根据其阶层、职业、地域、年龄进行了不同的分类,这些群体使得现代的文学传播呈现出两种趋势,一个是都市小资,一个是中学、大学等低龄的学生。由于现代的青少年对网络、电子接触的比较频繁,对网络文学、电子媒介了解的比较透彻,他们逐渐构成文学接受者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但人数量大,其分布也比较广泛,并且对文学知识的求知欲强,加上他们父母对儿女的学习投资从不含糊,这一群体的购买力也是比较强的。因此,新媒介时代,中学、大学生们成为文学接受者的主要群体,使得文学阅读群体逐渐低龄化。根据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对文学消费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发现,“80后”为主要市场的青春文学在整个文学网络市场中占了10%的份额,比如韩寒的作品《零下一度》、《三重门》;郭敬明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等等,在网上被点击和浏览消费的次数达几百万次。这些青年人对青年人作品的追捧其实也是一种跟风效应。在学生时代,学生们往往会对同等年龄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

3现代文学阅读对象逐渐偶像化

在当今传播媒介不断更新的同时,明星化、偶像化时代也随之到来,无论在娱乐业,还是在文化产业,明星化偶像化特征非常明显。文学产业在当今网络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背景下,出现了如余秋雨、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等明星作家,它一度成为打造明星的市场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作家通过网络、电子平台成为文学接受群体的偶像和明星。在这种背景下,文学接受群体也逐渐演变成追星族,其消费对象呈现出偶像化的趋势。许多韩寒粉丝对其作品进行大量的点击和阅读,这些读者对自己偶像的作品进行拜读、更新和跟踪。比如,有些读者购买韩寒的小说,其最主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这书中是否有韩寒的最新照片;又如,在郭敬明的新书会上,许多女孩子看到郭敬明感动得泪流满面,在郭敬明出现抄袭事件之后,也出现了支持派和批评派两大派类,这些都是阅读对象偶像化的结果。可见,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文学传播也呈现出一种明星化、偶像化的发展趋势。

4现代文学传播方式和内容逐渐多媒体化

随着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文学产品呈现出多媒体化,其中不仅包括文字文学、音像文学、影视文学,而且还包括网络文学,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方式。因此,随着文化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文化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文字图书阅读日益转变为影像、视听阅读,过去通过文字表述的小说,在今天可以通过电视剧、电影进行观看和欣赏。过去通过文字图书展现的文学作品,现在可以集阅读、视觉和听觉于一体进行展现。例如,在“青春影像小说”中,塞宁的《珍珠饭店》、饶雪漫的《校服的裙摆》、郭敬明的《迷藏》等等,它们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者所青睐的读、看、听三位一体的“音画小说”,同时,对于这些文学产品的阅读越来越表现出“浅阅读”、“快餐化”的时尚特征。因此,在网络电子时代,文学传播方式将越来越呈现出多媒体化发展的趋势。过去那种仅仅通过文字来影响读者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一种文字、图像、音乐、视频、数据等综合发展、多元发展的时代。

5现代文学欣赏的目的逐渐娱乐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将越来越高,对文学的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实,不管在哪个年代,不管是呈现了什么社会形态,文学都将被看成审美、教育、认知和娱乐的基本功能。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精神文明的要求扩大,人们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使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同时也为他们进行娱乐消闲提供载体和平台,使得他们娱乐消遣的欲望开始膨胀,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文学当做娱乐消遣的工具,娱乐成为文学传播和阅读的主要目的。所以,诸如美容桑拿、网上聊天、休闲杂志、通俗音乐、流行歌曲等大众文化不断兴起,各种文学传播和阅读也像在麦当劳吃汉堡、在迪厅蹦迪、在咖啡厅喝咖啡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休闲、娱乐、消遣的对象。为人们轻松的生活方式锦上添花,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总之,随着社会发展,传播媒介的更新,文学传播越来越呈现去娱乐化、休闲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