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实习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1:53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1

关键词临床实习教育体会

随着我院临床医学实习医生的增多,医院作为培训基地,自我建设也至关重要。其带教医师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经费、床位病例、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与发展,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增多及高质量、高规格、多类型的培养比例要相协调。临床学生生产实习的可持续发展与医院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必然。一般医院作为临床实习生培养基地,必须具备医院规模、带教资源、实验设备。除此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管理、整体化培训都必须跟上临床实习生培训的需求。我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实习培训基地,在规范扩大临床实习生培训的同时,也推动了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科研、医院学术的发展。现就我院的临床实习生培训情况谈谈个人体会,以便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有组织地规范临床实习生管理

根据我院每年接受临床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在医教科的统一安排下,成立临床实习生培训管理小组,安排实习生有计划地进入各个临床科室进行生产实习,每个临床科有一定经验的、具备相应技术职称的医生担任带教老师,并有计划地根据实习生实习要求安排临床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参与各科的业务学习,并定期对实习医生进行实习考核、业务考核、理论考核。实习医生劳动纪律实行考勤制:建立实习生考勤制,实习生在医教科的实习生培训小组安排下,有计划地分配到所实习的科室,在所在的实习科室建立实习生花名册登记,由所在带教科室进行考勤,听从实习科室的实习安排,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根据实习人数分组管理:每批临床实习生数目不同,院校不同,因此根据所实习的需要将每批学生分成实习小组,从实习生中选出组长负责该小组的人员基本情况,按照实习规定时间进行轮转,并积极参加医院、科室两级业务学习和培训管理学习。

坚持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对新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医生,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思想、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法律、法规、医师法;开展爱岗敬业、爱心服务、白求恩精神教育和学习;学习医院的劳动纪律、考勤制度。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教育、道德讲座,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家、老师、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开展抵制商业贿赂的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文明行医、文明待患,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做患者满意的医生的活动。

严格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教育

有组织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按医院管理要求、各科室的特点要求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进行无菌操作练习、院感知识培训、理论学习、理论考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

结合临床实习安排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杜绝生产实习中的差错事故发生。

有计划地安排“三基”训练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

严格临床实习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培训:根据医院的医教计划进行“三基”训练的理论学习考试,请相关科目和专业的高年资专家和老师讲课,有计划地安排学时,对所讲座的科目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并记入学习实习档案;同时根据医院医教要求进行“三基”技能操作练习和考试。并按时参加所在临床实习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技能考核。

医技、检验实习生也同样制订严格的训练和学习计划:严格理论学习,严格技术操作,严格数据查对制度,使临床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规范严格的生产实习是保证医院质量运行的需要,同时对实习学生本人也是理论和技能的提高。

医学临床实习生培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改革;课堂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

0 改革的背景

0.1 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回顾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深入地研究医学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下文将简单回顾20多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所走过的道路,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此之前,大学中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他专业基本不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逐步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如何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中有效地进行计算机教育就成为了高校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开始重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于1990年成立了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1994年又成立了文科计算机教育指导小组。1997年教育部155号文件,全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以指导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白皮书”,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按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开展计算机的教学。

2006年,“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编撰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为2l世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0.2 当前国家对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开始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将在全国的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今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接受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初步教育,这将为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3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尤为密切。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覆盖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医学”与“信息学”交叉的、有其相对独立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医学信息学科学。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来考虑。

当前国际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医学信息化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电子病历、药品信息、医学护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医学观念和理论如循证医学等正在崛起。这些变化给传统的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医学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在医学统计、护理医学、医学技术、药剂、康复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医学院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具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来高速度、高效率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在高专(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医学高专(高职)人才是医学教育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要。

通过考察以上三个方面的背景,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多数内容,没有体现医学特色;

(2)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跟不上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没有掌握广泛的医学信息学知识的医生将很难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3)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改革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高专(高职)教育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学知识是医学高专(高职)学生必须补充的新知识。

1 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是将不同起点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里,按同一个教学进度上课,最后组织统一的教学考试,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综合运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1.1 教学管理

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是带领新生参观医院,了解计算机在医院中的作用,了解作为跨世纪高层次、高水平的且具有创造能力的医学人才今后的工作环境。通过网络让学生寻找计算机与医学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通过上述两个途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制定后教师将帮助学生完成。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会有新的计划,教师将继续给予帮助,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辅导。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一份教学大纲、一份教学授课计划;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提供:一份教学大纲、一份导提纲、一份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一份教学实验一体化实施计划。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学期末举行统一的教学考试;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按学习目标组织各种考核,主要是能力考核。

1.2 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将计算机基础和医疗信息化整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中考虑问题。

我们将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分为6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基础,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应用模拟医生工作站写电子病历、如何统计、整理电子病历。

第2个层次为初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浏览医学图像(图像的局部放大、去噪、提高图像质量)。

第3个层次为中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养生、保健、防病的知识栏目的创立)。

第4个层次为高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或改善电子病历处理系统(开发一个模拟系统或一个专病病历分析)。

第5个层次为超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具有医学特色的系统(制成一个辨证的数据库。广泛收集历代文献资料和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及经验,再结合临床实践,综合整理为“系统方案”。在应用时,由计算机辨出证型)。

第6个层次为专家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一体化系统。

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医院参观、网络平台讨论后与教师一起制定在校期间的计算机个性化学习计划,但本科生毕业前必需达到第2层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选择其他层次的学习。

1.3 教学方式

(1)合理安排集中面授,本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精神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为主打的局面,让课堂集中授课面变得少而精。

(2)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变师教生为生教生,生生互动。从现代教育观点来看,人们的学习是立足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

(3)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应本着“之因原则”即因制宜,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做好一定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1.4 教学方法

(1)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提供文字、音像、光盘、直播课,开展网络教学讨论、网上答疑。

(2)运用的辅导资料、实验、示例、案例式练习四段式教学模式。

(3)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言教室,小组活动室。

(4)提供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

(5)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见图1)。

1.5 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学生则成了知识的“小填鸭”。

我们则采用“多元法”教学,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亲密接触导学提纲,使学习更自觉更有计划性;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安排,因为它包含了教学、导学、助学,集中辅导、协作学习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以及考核、作业、实验环节;通过在线研讨,构建学习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的平台。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们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找答案,组织学生对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n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环境,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初步记忆新学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简单设计完成“照葫芦画瓢”,即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在总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修改、完善原设计,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应用实验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 进一步改革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设想

2.1 明确医学信息学含义、研究范畴和了解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

医学信息学的含义:医学信息学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又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研究。医学信息学研究对象的领域:由于医疗卫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于度量、以及复杂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特点,医学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在几十年的发展演化中,其研究范畴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医疗效果、效率、效力并降低医疗支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医学教育、医疗实践、以及医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法国,医学信息学是一种医学专业。1993年开始设立了这一新的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教师协会推荐,在医学院校的二年级学生中讲授30学时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此建议得到大约三分之二医学院校的响应。

在德国,职业学校和大学提供很好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大多数医学院校设有医学信息学课程,一般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来进行。海德堡大学和Heilbronn技术学校设有专门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他院校也提供有关的信息学教学,例如Liibeck学。医学信息学培训由大学、私人的教育机构和新建立的医学信息学学院提供给医师和医学信息员。

在荷兰,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阿姆斯特丹大学提供4年的医学信息学课程。鹿特丹的erasmus大学同时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课程。这些教学计划主要面向医生。高级职业教学机构也已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在荷兰,由大学、高职教学机构以及私人教学机构提供这些课程给医疗管理人员、护士和医生。

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培训董事会(nationalHealServicetrainingDirectorate)ie在建立适当的教学和培训计划以支持实施有关信息处理和信息科技的新的it基础构架。

在丹麦,技术性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提供生物医学技术的培养机会。aaiborg大学、丹麦医院协会、丹麦卫生和护理研究学会正在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学教学计划框架。此教学计划成为“开放大学”的课程,主要运用远程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

在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已越来越普及。学生可在大学后几年的课程里选修医学信息学。从70年代末开设,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提供专门的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程,希望得到医学信息学专业培训的学生可在niH利用几个星期的实习时间完成这些课程。医学信息学课程也提供给其他医务工作者,例如牙医、兽医、护士、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放射学技术员。护理信息学学术团体也在积极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的运用。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

2.2 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按照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判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整合期”,其后将是“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在此期间最适合挑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重任的是医药院校自己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医药出身之后改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为数较少,力量单薄;而理工科信息人才进入医药业的适应期太长,只有医药环境中培养的信息人才,他们熟悉医药环境,能深入理解信息工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意义,自主工作的能力很强。由医药院校培养的医学和信息结合的复合性人才,来从事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将是高举“医疗卫生信息化旗帜”的中坚力量。

因此建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而改变。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医学高专(高职)学生是特殊的对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按医学教学模式,即:“理论――见习――归纳――实习”进行。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3

abstract:taking2009graduatingclassof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inmedicalBranchasrespondents,thispapercarriedoutquestionnairesurveyfromthreemajoraspectsofprofessionalteachingprograms,curriculumsettingrequirements,teachingeffectiveness.thesurveyreflectsthecurrentstatusandbasisofvocational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education,andhasaveryimportantreferencevalueforcourseconstructionofvocational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

关键词:课程建设;调查分析;临床医学专业

Keywords:courseconstruction;investigationandanalysis;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60-02

1调查的现实意义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层次,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1]。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城镇社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从事综合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优秀高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临床医学教育课程设置老化,普遍存在内容陈旧、实践课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忽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造成医学生实践能力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创新性思维、欠缺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2]。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仍采以“学科范型”为主的课程模式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教学管理形式化、教学方法传统化、学习活动课堂化、教学评价试卷化,既存在医学教育的普遍问题,也存在高职教育的普遍问题。高职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并逐步深入,教职成【2011】6号文件指出突出重点,在行业指导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产业、企业、岗位及课程标准——职业标准、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学历证书——职业证书、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等五方面对接。本课题组开展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班学生对教学计划、课程需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前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在学生眼中的含金量,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开展“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本调查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2009级毕业班164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习结束返校、毕业考试之前,以班为单位发放自设调查问卷,下发164份,收回160份,有效回收率97.56%。课题组成员对调查问卷进行认真核实、分类、归纳。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有关专业教学计划方面

3.1.1对专业教学计划的合理性评价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有5.21%的学生认为教学计划非常合理,29.17%的学生认为教学计划合理,54.17%的学生认为教学计划较为合理,11.46%的学生认为教学计划不合理;且有有45.26%的学生认为一学期开设6门以下课程较为合适,44.21%的学生认为一学期开设7~8门课程较为合适,5.26%的学生认为一学期开设9~10门课程较为合适,5.26%的学生认为一学期开设10门以上课程较为合适。可见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认可度比较低,认为开设课程较多,负担过重;同时认为需要增加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精神病学、影像学、检验学等课程,也认为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等课程需增加学时。由于学制短、课程多和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较差,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已不受学生青睐。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医学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做出必要的反映等”。因此,教学计划必须从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学生的基础和本专业就业及所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和重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和分配学时,重视实践环节,加强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3.1.2对各课程授课计划的合理性评价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有10.42%的学生认为授课计划非常合理,

34.38%的学生认为授课计划合理,40.63%的学生认为授课计划较为合理,14.58%的学生认为授课计划不合理。毕业班对课程授课计划的认可度比较低,说明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逻辑为载体、以应试为基础的授课计划没有唤起学生的兴趣。授课计划是一门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是专业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必须体现课程特点和整体性、顺序性、连续性、相关性、操作性、互动性、实践性、时间性,其制定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与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特色,教学目的瞄准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难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课时分配不能平均而要突出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宜切合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职教特色,评价方式应多维多元。

3.1.3对理论与实践比例的合理性评价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有6.25%的学生认为比例非常合理,38.54%的学生认为比例合理,33.33%的学生认为比例较为合理,

21.88%的学生认为比例不合理。毕业班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分配非常合理和合理的人数均未过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既不能被学生赞赏,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和医学的学科特点。医学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学科,院校融通、工学结合、突出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只有在教学的各环节重视和突出实践教学,通过各阶段、各类型的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以临床基本技能为核心的临床职业能力,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2课程设置需求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毕业班普遍赞赏的一线课程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二线课程为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心理学、中医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这一结果与现有教学计划基本吻合。然而,现有的课程设置仍受“学科本位”观念的桎梏,但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主的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3]。因此,应以能力为本位来设置课程,重点培养医学生的采集病史和书写病历能力、系统规范的查体能力、运用辅助检查的能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力、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一般急症的诊断处理能力、选择临床技术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对临床问题的查证用证能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卫生宣教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3教学效果方面

3.3.1对实践教学的收获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有30.85%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55.32%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收获,13.83%的学生认为没多少收获。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显然不高,说明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实践教学收获甚微的可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单纯性验证实验过多,综合性、分析性实验偏少使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减少;二是实验设备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使教师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学习单调乏味。积极开发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创新使用智能模拟人、大力开展动物实验和学生间互动操作、院校合作实施临床见习和实习、师生互动交流等有益探索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3.3.2对教师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有11.58%的学生认为完全能掌握,62.11%的学生认为能掌握大部分,24.21%的学生认为掌握很少,2.10%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收获;学生普遍感到焦虑的课程有:

35.19%的学生对内科学感到焦虑,16.67%的学生对外科学感到焦虑,11.11%的学生对解剖学和妇产科学感到焦虑,7.41%的学生对病理学和药理学感到焦虑,5.56%的学生对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免疫学、儿科学感到焦虑。这一结果提示,教师应该随时通过多种途径如实了解教学效果并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而不能单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和一张考试卷纸上谈兵。

3.3.3对课程教材的评价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有

5.26%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太大,36.84%的学生认为内容广而不精,24.34%的学生认为基本满足学习需要,5.93%的学生认为内容不新。结果显示,内容广而不精、内容不新等问题与学生基础欠佳、学制短、职业标准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课程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显得至关重要。

3.3.4对教学方法的评价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只有16.67%的学生赞赏传统教学,而19.44%的学生赞赏校内实训、29.17%的学生赞赏临床见习、13.54%的学生赞赏情境教学、14.93%的学生赞赏顶岗实习,6.25%的学生赞赏网络教育。这就说明目前实践教学依然薄弱,学生呼唤与工作过程无缝对接的临床见习、校内实训、情境教学、顶岗实习,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3.5对教学效果决定因素的评价2009级毕业班学生中对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认识:11.66%认为是稳定的教师队伍,11.92%认为是教师的积极性,14.25%认为是学生的积极性,11.92%认为是教师的知识领域,

11.92%认为是课程的合理安排,9.33%认为是授课方式和教学艺术,14.25%认为是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14.77%认为是体现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述结果显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交流、体现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和知识领域、授课方式和教学艺术等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课程教材等方面评价不高,课程设置需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等方面调查结果对后续课程建设将产生抛砖引玉的建设性启示,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建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应该顺应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探索以提高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达建,陈龙,唐文等.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4:29-30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4

1立题管理

先提出科研设计和实施报告,凡课题申请者根据查新检索和文献综述情况。通过学术委员会及相关专家论证同意后填写《科研项目计划设计书》申报时附指定情报部门出具的查新证明,有动物实验的课题还须附医学实验管理部门出具的实验动物和实验场所合格证明,杜绝申请程序上的一切不规范行为。

2计划管理

即立入院内科研计划实施专项管理,一旦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立项。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计划的实施、经费使用、定期汇报课题执行情况,总结验收等工作,研究的各个阶段,课题负责人要做好实验研究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经常进行检查、评估、分析。每年10月底前,由课题负责人填写《科研课题进展情况检查表》报报卫生局。凡课题计划实施中需要更改研究内容、更换课题负责人、中止计划实施、延长年限的由课题负责人提交书面报告,经医院和市卫生局审查签署意见,报送课题下达部门审批。课题研究结束3个月内,课题负责人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课题完成、未完成或超出研究内容情况;研究结果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对课题深入研究的设想;经费决算情况。并附发表或未发表的全部研究论文。报送市卫生局,作为再次申请课题和申请成果鉴定的依据之一。

3经费和成果管理

专款专用,课题经费按项目独立建帐。专项核算,分管领导审批后课题负责人有权在规定范围内支配经费的使用。科技成果管理包括成果申报、鉴定、评审、登记、归档、上报、奖励、推大应用、技术市场等内容的一套完整管理制度,按规定善始善终,做好各项工作。

市卫生局优秀新技术项目的申报参照执行。

二、人才培养

1外出专科和专题进修

更好地为病员服务,为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医院应派医技人员总数(护理除外)8%上级医院进行专科或专题进修,外出进修计划由各科主任提出初步方案,科教科整理后报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作为年度计划予以落实,通医有指标和在医院的科教科可帮助联系,其他医院原则上由进修本人联系,接到进修通知交相关科室主任,外出进修前到科教科签合同、备案,通知人事科,不足6月的可不签合同,但科教科必须备案。

2远程教育和院内外专家讲座

医务人员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远种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确保医务人员获取i类学分,为使这一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采用下列三种方法播放:1医技楼多功能厅播放;2较专科系列内容将光盘交相关科室在电脑上组织学习;3凡本院人员可用u盘将有关内容考回家看,做好登记工作,凡不参加远程教育的人员,将不考虑派出进修及短期学习。发放试卷,完成考试,办理好i类学分证书,安排组织和落实邀请的院外专家来院的学术讲座和院内安排的讲座。

3住院医师继续教育

对住院医院师继续教育对象进行轮转,按照省卫生厅住院医师继续教育大纲的要求。科室有特殊情况,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提出书面报告,并说明暂缓原因,何时补轮转,经分管院长批准后,方可暂缓轮转,但要在适当的时间补上,否则作未轮转处理,及时组织住院医师继续教育对象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考试,做好考核工作和合格审批申报工作。

4职学历教育

鼓励医务人员,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尤其是护理人员,参加成人业余学历教育,按医院有关文件精神对脱产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对象签置有关合同,并报人事科备案。非脱产研究生的学习按医院规定办理.

5按医院的规定。做好审批、登记工作,科主任外出须经院长、分管院长同意方可外出,科室一般人员先须科主任批准同意,科教科审批后报分管院长批示,凡本市医学会的学术活动,不影响工作,尽量让相关人员与会。

6按照大学医学院校的实纲编制实习生轮转表。审核进修生进修申请表,按规定通知财务科对进修实习生收费,定期召开进修实习生会议,定期检查进修实习生宿舍安全、卫生情况,经常检查进修实习生的工作、实习情况,定期组织进修实习生的文体活动,按学校要求,对实习生进行出科的考试考核,签署进修实习鉴定意见等。

7定期组织医院“三基”训练考试。会同医务科、其他各科室做好其他考务工作。

8注重医学重点人才的培训。应为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40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

三、专科建设

但在管理上要规范,院在专科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迹象。科室应有制度计划,医院应与科室签定合同,并在考核中体现,要以形成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5

关键词:交互式学习;课程计划;药理学基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71-02

一、交互式学习模式与课程计划

目前,各类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讨论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均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课程计划在该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在课程计划中得以体现,课程计划的制订及修订必须参照传统系统性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技能型康复技术人才。

在教学中引入交互式学习模式,为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计划制订提供可能。课程计划不仅是教学大纲或内容的陈述,更是在教学计划中教师意图和实现意图方式的体现。在螺旋上升式的课程计划中,整个课程过程和不同难度水平都在不断回访主题(开设课程的原因及期望达到的目的),新的学习内容与已学知识是相关联的,学生能力随着每次对主题的回访逐渐提高。整个专业课程计划分为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核心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是核心课程的延伸。选修课程提供核心课程以外的医学专业知识,使学生有机会实践核心课程所学的东西。如果说核心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选修课程是让学生实践自己的兴趣。

《药理学基础》为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24学时,授课时间短,每届招生人数虽然较少(60~90人),但灵活机动。对于教学手段方面的各类改革措施,能在短期内见效;对改革措施的评价,只要及时进行,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改革效果,即“周期短,见效快”。至今已向三届专业学生授课。药理学本身为一门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适合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开展。经过三届学生的传统授课模式实践(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缺少主动性),我们要对最初课程计划中的主题进行回访,验证“新旧”知识的关联度,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故在《药理学基础》这门选修课程中引入交互式学习模式,以期实现课程计划的螺旋式上升。

交互式学习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并不是权威者,也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和成果的检验者参与其中。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特点,联系核心课程所学知识,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知识获取渠道开展自主性学习。同时,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及水平,鼓励学生采用“同伴互助式学习”方式(拥有相似社会背景、本身不是专业教师的人群之间通过互相传授以帮助他人及自己更好学习的一种方式),或者组建学习型组织(能熟练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的组织)开展学习[1]。在交互式学习模式中,应建立起“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式学习关系。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与教师不断交流,提出疑问,汇报学习心得等;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不断完善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材等,为学生提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学习内容;学生一方面从各种教材和教学资源中获取海量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海量知识的筛选,找到与课程主题相关的不同内容;学生之间对课程学习内容共同探讨,增进友谊,共同进步[2]。总之,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开展,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取得“双赢”局面。

二、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药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和评价方案

1.教师与医院康复科医生(第三方)的“交互式学习”。教师与医院康复科医生合作,共同开发“《药理学基础》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践中知识表现力调查表”。通过对康复科医生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分析,以期明确:①医院康复科常用药物目录;②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常见疾病(尤其是继发于某些疾病造成肢体活动受限,而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③医院康复科对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药物方面的知识要求程度;④医院康复科医生对于康复科以外的疾病用药要求;⑤医院康复科医生对于目前在其处实习学生的总体评价(尤其是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在明确以上问题后,对《药理学基础》课程计划进行调整:①完善教材,尽量选择能涵盖医院康复科用药目录的教材,必要时进行教材内容补充;②调整教学大纲,尽量涵盖康复科门诊及住院常见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类药物,依据发生频率确定各系统药物的教学要求高低(掌握、熟悉、了解、自学);③确立学生自主学习范围,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并且医院康复科医生对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药物知识方面的水平有所了解。

2.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递进的“交互式学习模式”,逐步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①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以作业的形式,在确定学习范围的前提下,要求学生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各种途径(网络、书籍等)获取较全面的药物相关知识,并以ppt、电子小报等形式做汇报,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分。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药理学基础》教学内容依据大纲分解成若干主题,通过上述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事后给予评价。③在进行前两个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符合度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价。④根据第三步骤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教师要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试图尝试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式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型组织的相互切磋,可以获得:①较全面的药理学相关知识,每位学生往往会负责某个主题资料的收集,通过“交叉互补”,可扩展知识面;②通过ppt、电子小报的制作及主题汇报,提高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知识表现力;③提高团队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④在进行以上环节中,要对学生学习的相关方面进行调查评价。评价是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测量教学效度,识别课程计划的不足[3]。对交互式学习模式的评价,应顾全“交互”双方,考虑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故在评价中增加第三方,如医院康复科一线临床医生、医院临床药学科室的药师等。

学生方面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目的是为了改进完善,因为形成性评价是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强有力工具。学生方面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可看作是一种技能)、对学习团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等。教师方面的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做出判断,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学习团队的评价及对教学资源(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评价等。第三方评价须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包括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与本课程相关)、对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符合度的评价等。如果以往表现的反馈信息能够改变工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即为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教师能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材等进一步完善,学生也能重新审视课程特点,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其实,这建立起“教师与第三方”、“学生与第三方”的交互式学习关系。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共同开发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药理学基础》课程应用评价表”,分为教师用表和学生用表。教师用表侧重考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用表侧重考评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学习模式和教师角色的认知程度,对“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双方进行合理评价。

三、反思与小结

课程计划的规划和评价项目的确立,最终是希望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作为选修课程,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尤其期待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知,并为后续核心课程的顺利进行贡献一份力量。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与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客观性,最大程度地发挥选修课程的价值,为培养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toppingKJ,ehlySw.peerassistedlearning:aframeworkforconsultation.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Consultation,2001,12(2):113-132.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医生文献检索课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93-02

国家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5月7日下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的质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改善当前医疗行业的一些弊端,缓解医患矛盾,在教育中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使医学教育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方向过渡。

文献检索课一直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卓越医生的培养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卓越计划”中卓越医生的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医学文献检索课特点和当前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对在文献检索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上进行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文献检索课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关系

1.卓越医生的培养方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强调:强化医学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第一资源,在教学中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的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立足长远制度建设,着眼当前的突出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中采用3+2教学模式和5+3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应这种要求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在课程安排中,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同时,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在教学安排中,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能力和卓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此次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

2.文献检索课在卓越医生培养中的作用。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培养医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一门主要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强调的“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这正与卓越教学理念一致,因此能更好融合于卓越教学培养中。同时,卓越医生计划的实施,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同时强调启发,探究式教学,即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突发事件技能。

在实施卓越医生教学计划的学校,医学本科教育采用3+2的教学模式,这必然会缩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理论的讲解,而要求学生课下大量查阅资料来巩固学习,无形中强化了文献检索课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适应卓越医生的培养计划,对文献检索课中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程教学中学以致用,更好发挥文献检索课的作用,是保证卓越医生培养能符合国情需要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适应卓越医生的文献检索课改革建议

1.依托网络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卓越医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的关键。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创新思维缺乏,创新实践能力薄弱。传统的一站式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文献检索课以培养学生搜商为目的,即在卓越医生培养中要通过自身课程的改革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可以更多了解外校的有益教学经验,借鉴教学内容,同时网络授课、慕课、微课的兴起,大学也打开了围墙,泛在的教学环境与交流方式将“封闭教学”变成“开放式教育”。卓越医生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文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一方面授课的同时,将更多教学资源展示在教学平台上,同时建立师生交流区,关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检索资源的更新,给学生更有价值资源利用,体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

考核可以督促、引导和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创新考核模式,研发信息检索在线考试系统,实现一人一卷一题,保证学生成绩的真实。考试可以多次进行,在每一章节结束后给学生出相关理论及实践试题,检索学习效果,及时修正教学内容与方法。

2.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标准,医学学科是与病人面对面接触,直接接触各种病例,医学生感同身受这种氛围,加深对生命、疾病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提升职业精神,同时也能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文献检索课是实践性方法课,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文检课的重点,建立相互交融、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课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实践内容与学生的科研、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的早期科研中引入查新思维,选择新颖、有研究价值课题。在课题研发过程中注重资料收集的准确实用性,科学检索筛选文献,指导学生拟写收集文献方案,学习文献管理软件应用。在论文形成过程中探讨文章格式,选择期刊投稿,在实际操作中给学生一个整体性指导,为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经验。

3.将循证医学思想引入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循证医学的核心是遵循科学证据,是为临床决策服务的。其出发点,是临床医生需要科学可靠的依据来支撑他的判断和决定,这个依据来自人类此前研究的结晶,而不是本人有限生涯中有限的见闻。这要求对数以万计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评价、合并、总结,把这些变成简单明确的结论性语言,附上相应的推荐,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学习课程的正确思维理念。在文献检索授课中引入美国咨询专家marylaineBlock的检索思维“我的七条搜索准则”敢于对检索结果存疑,并不断修正检索策略,完善资料及科研成果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想,用证据解决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建构”(JKa2012-089)]

参考文献:

[1]姜乃强.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教育报,2012.05.18(001)

[2]刘华,杨红梅等.卓越医生创新能力培养.china’sforeigntrade,2012(10)

[3]公惠玲,李桂芳.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1)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7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病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12-03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病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在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过程中,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病理学教学在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阐述和巩固的同时,还要注重临床病理实践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高校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高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带入病理学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一、规避传统教学弊端,改革病理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面对21世纪的需要,世界各国的共识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医生,才能称得上合格的医学人才。这一新的人才观念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树立创新教育原则。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行为的塑造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受这一教育观念的影响,病理教学多采用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教与学的互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常常被割裂开来,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现代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病理学教学在传授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病理教学的个性化、丰富性和多样性,强调教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动机的培育者,充分调动学生病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病理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科技飞速发展,学科的知识迅猛积累的时代背景下,病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的知识点不断涌现,试图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熟练掌握日益扩增的病理学知识并将之应用于临床实践是非常困难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甚至会导致学生对病理理论知识学习的厌恶。如何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病理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精髓,是当代病理学教学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培养需要,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不断革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1]。教育部、财政部共同推出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项目启动伊始,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就将其引入病理教学。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能够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病理教学效果。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病理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以项目形式开展的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2007年教育部启动“高教质量工程”,中南大学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六十所项目学校之一[2]。“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主要面向的是高校全日制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亦是病理学教研室常规本科教学任务的主体。从该计划实施伊始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教研室老师发动、指导各专业学生积极申报,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将之融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学生病理学习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认识。通过与病理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根据学生在病理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课程学习中引伸出研究课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整个过程都应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在实验题开展初期,教师可以指导实验小组成员以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文献,通过组内讨论和做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病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自觉地对在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以我们指导申报的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课题《高危型人状瘤病毒与人宫颈癌症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为例,学生通过申报该课题,不仅加深了对病理学总论肿瘤及各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章节教学大纲中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对于分子病理学中的一些拓展性的概念如干细胞、肿瘤干细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对自身作为医学生对“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责任有了新的理解。

在实验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注意事项,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指导他们设计、制定实验规划,整理实验思路,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使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最终分析数据做出结题报告。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病理学教学大多存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配套不够,实验设备数量少,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践经验不足,而临床又对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医学生参与创新实验则能得到较多动手锻炼的机会。我们指导的《Snail对肝动脉栓塞术后肝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探索》课题研究涉及动物造模、肝动脉栓塞术、小鼠的立体注射、脏器取材、细胞培养等多种实验技术,参与该课题的小组成员在获得较多实践和动手机会的同时,理解了各个实验原理,初步掌握了一些工具和大型仪器如Bruker多模式活体成像仪的使用方法,消除了学生对研究创新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创新热情,大大巩固和扩展了病理理论知识,并且学以致用,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

与病理学学习过程一样,一些较复杂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也会不断涌现出各种问题需要医学生去探索、解决。对学生实验课题出现困难时,我们予以细心解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查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进行实验[4]。我们指导的《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入核机制的研究》,因涉及信号通路传导等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小组成员曾数度想要放弃,我们对他们实验的构思及创新性予以肯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技术路线等实际操作难题,最终学生成功申报并较好地完成了全部工作。创新性课题研究明显提高了医学本科生应对挫折的抗打击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细致入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学会如何利用科学知识分析现象,解决问题,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将这种个性和素质修养运用入病理课程学习,能够极大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应用于病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本科生自身的课程任务较其他专业的本科生繁重,事实证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是困扰医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最大问题。如果过分强调实验计划的重要性,学生不能恰当安排创新性实验与本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分配,有可能导致实验干扰了正常的专业学习秩序,反而影响病理学教学效果。其次,创新性实验作为病理学教学的辅助形式和个性化的教学的补充,在教学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用。指导教师应该严格把关,从多方面考察课题的申请者与实验参与者,针对性地选择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学生,以点带面,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此外,创新实验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的指导作用也不可或缺。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多数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实验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一些教师对指导学生申报创新性课题的积极性较弱,这也制约了学生创新性实验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提高作用[5]。

医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锻炼,对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作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创新实验在改变目前病理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已经发挥其重要作用。指导和鼓励医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将其引入病理学教学过程,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病理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为病理教学的多样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肖德胜,文继舫,周建华,等.改革教学手段,构建病理学开放性教学平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18-219.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Z].教高函,2007.

[3]范兴明,张鑫,王荣,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19):31-33.

[4]张伟,钟杰,仇念文,等.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66-68.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8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学;医学仿真实验室;教学效果

abstract:thetumorradiationtherapyisanimportantpartofcancertherapeutics,as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radiationtherapyequipment,radiationtherapytechnology,thesocietyfortherapeuticradiologyfromtheorytopractice,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Radiotherapyvirtualsimulationexperimentteachingismorevividandintuitivepassingradiotherapyknowledgetothestudents,improvetheteachingeffect,forstudentstobuildabridgefromtheorytopractice,toimprovestudents'autonomouslearningandcomprehensiveanalysisandproblemsolvingskills.

Keywords:tumorradiationtherapy;medicalsimulationlaboratory;teachingeffect

肿瘤放射治疗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以肿瘤基础医学、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解剖学、医学影像学为基础,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勤于实践[1]。我校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为医学生的基础及临床学习提供了优越条件,但是实际的临床工作非常繁重,学生人数众多,制约了学生临床工作的实践。建立开放式、共享性医学实验教学平台,是实现医学教学资源集约化的主要途径[2]。医学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肿瘤放射治疗实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可极大地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据此,本文结合我校肿瘤放射治疗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及实践做一探讨。

1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遵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学生再一步一步照做,学生被动接受很少能够主动思考,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也不会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不会深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3]。对于基础实验教学,因实验资源紧张、实验精密仪器昂贵等生均实验设备拥有量低,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对于临床的实验教学,基于临床的特殊性,学生更多的是在听和看老师的临床操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来,且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及主动完成的机会,因为临床的操作是不允许丝毫的差错,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的脱节。

2医学仿真实验室的现状

虚拟仿真实验室(thevirtual/simulationlaboratory,VL),主要指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通过采用多种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不同的虚拟实验环境,使得实验者能够在接近真实的实验环境中,完成预定的实验项目[4]。目前国内外倡导开放性教学的理念,2008年DaveCormier教授首先提出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的概念[5,6],因其覆盖学生面广,推动自主学习,学习资源非常丰富的特点被大为推广。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以学生为主导,先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后再进入实际操作,不但能提高实验效果,还可节约资源,具有安全、开放、共享的特点,目前各医学院校的仿真实验室主要有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临床诊断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等[7],但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室欠缺。

3肿瘤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室的建设

3.1软件硬件设施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教学电子白板,仿真实验室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教师用机一台(带云储存功能),仿真实验室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学生用机若干台。

3.2建设的目标利用交互式全仿真的放疗实验教学平台,选用医生工作站软件模块进行肿瘤靶区勾画和相应的正常组织勾画,选用计划设计制作模块进行放疗计划制作、优化、评估。利用教师机、红蜘蛛教学软件播放模式演示肿瘤放射治疗计划制作、优化、评估过程及相关技术细节通过本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平台,学生获得上机训练机会,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勾画各个部位靶区以及正常组织器官,进一步熟悉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进一步了解GtV(GrosstumorVolume)、CtV(ClinicaltargetVolume)、ptV(planningtargetVolume)等放疗中有关的概念和知识[8]。熟悉计划的制作、评估、优化等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同学们今后阅读影像图片、开展放疗工作等有很大的引导作用。通过此平台应用,积累教学、培训经验,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

4肿瘤放射治疗仿真实验室的实践

4.1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方法的讲解首先通过讲授及演示的方式对实验的原理、实验内容及流程进行讲解。

4.2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学生自行从学生用机导入预先存入的Ct定位扫描图像,依次对肿瘤靶区(GtV、CtV、ptV)及正常组织器官进行命名并勾画。

4.3放射治疗计划的制作根据当次实验的内容如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的不同[9,10],制作不同的放疗计划,如进行等中心点选择,射野方向选择,射野权重以及挡铅调整等。

4.4评估学生利用仿真三维计划系统提供的等剂量曲线,DVH工具,可以方便直观地发现所作计划的优劣,不断地调整优化计划。带教老师提供此例病人计划的达标的物理评价标准,既是学生计划设计的目标,也是老师最后对学生计划制作完成验收的评分标准。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顺应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实现了"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特别是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阅读影像图片、开展放疗工作等有很大的引导作用。通过此平台应用,积累教学、培训经验,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梅.肿瘤放射治疗学新进展与发展设想[J].医学杂志,2010,35(05):481-484.

[2]孟晓明,贾宝洋.多媒体教学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63-264.

[3]李光辉,陈正堂.综合性教学医院肿瘤放射治疗学实习带教的特点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06):1243-1245.

[4]李春艳,易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4):114-115.

[5]黄坪,李红松,潘克俭,等.基于mooC的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04-106.

[6]perryS,BridgesSm,BurrowmF.areviewoftheuseofsimulationindentaleducation[J].SimulHealthc,2015,10(1):31-37.

[7]王燕,车敏,楚慧媛.中医院校建设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02):94-96.

[8]YongXin,Jia-yangwang,LiangLi,etal.DosimetricVerificationforprimaryFocalHypermetabolism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lpatientstreatedwithDynamic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J].asianpacificJourrnalofCancerprevention,2012,13:985-989.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9

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发[2006]7号)和卫生部、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卫生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版权所有的重要作用,提高我院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院、依法执业,实践“仁爱济世、精诚行医”的医院理念,构建医院核心价值观。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市人民医院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院,依法行医,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为医院持续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目标

通过“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全面提高全院领导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医院领导依法管理,依法治院的意识和水平。提高全院职工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使法制宣传教育成为医院医疗活动和继续学习的重要内容。为医院持续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任务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宪法、法律意识;提高医院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的法制理论水平及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2、围绕医疗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卫生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学习宣传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以医院管理年“评价”标准、创建平安医院、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治理商业贿赂等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学习为医院的发展和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3、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院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事前法律咨询制度、加强监督、审计等制度的学习和落实。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三、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1、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医院成立“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唐刘红同志任组长,刘洪刚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沈回春、雷茂衡、金锋、刘若中、乌建平、王建国、高伟、王世民、李军、田芸、熊乐强、马学泽、曾清、张雁飞、司马刚、何加乐、李玲、胡江等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保卫科,金锋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2、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医院“五五”普法办公室对各部门的普法工作开展进行检查、督促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工作绩效评估联系起来。具体职责和分工:

普法办公室、院办:负责全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策划和实施,负责对全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及依法管理、依法行医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和信息反馈。

党办:负责全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宣传培训及考核。

人事科、总务科:负责全院职工(含招聘人员)劳动保障权益的法制培训、宣传及考核。

医务处、护理部:负责医疗、医技、护理卫生人员依法行医的法制宣传落实情况的督查和信息反馈。

院感科:负责院内感染控制、职业病防护等的法制宣传培训及考核。

保卫科:负责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的法制培训及考核。

计财、审计:负责重要支出事前审计、公开招标、规范收费等法制宣传培训及考核。

营销科:负责法制宣传橱窗、专栏等宣传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卫生法制宣传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充分发挥院板报、宣传专栏,橱窗等的宣传阵地作用,利用上街宣传、社区宣传、举办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通过组织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岗前培训、专题讲座、全国法制日宣传来介绍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促进法制观念、意识的增强。

(三)突出重点,分类实施。

1、医院领导和管理干部要在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熟悉了解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版权所有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做到每年度不少于两次集中学习,并注意培训单位普法宣传骨干。

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学习与本职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门规章。如: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依法开展执业活动。

3、行政管理干部要深入学习各项法律和行政法规、政策规范。以管理合法性为基础,管理合理性为目标。贯彻宣传妇女儿童保护法、计划生育法、劳动法、消防法等法律,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的合法权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坚持学法、用法和守法。

1、从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法制学习宣传。在加强法学理论学习的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学法用法水平。

2、把法制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把遵守法律与遵守纪律相结合,把“五五”普法和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立相结合。明确领导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工作中应履行的规定职责,增强对法规的理性认识,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3、依法实施医疗活动,保证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全面执行。进一步落实依法管理、依法治院,完善院务公开制度,明确医院重大事项的议事决策,监督程序等,坚持事前审计制度,院内公示制度和公开招标制度。把学法用法贯穿于全院开展医疗活动的过程中。

四、保障措施

(一)在上级部门指导下,院“五五”普法领导小组根据不同时期学习宣传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定期会议,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总结。

(二)建立固定的法制宣传橱窗,购置普法规范读本,深入科室、病区宣传。

医学生实习计划篇10

[关键词]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创新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5-0006-02

我国医疗仪器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医疗仪器产品总体技术含量较低,关键技术主要被美、日、德等国家的少数几个跨国大公司所垄断。国内生物医疗产业普遍存在技术研发人才匮乏、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产品总体质量和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市场竞争力。要解决目前生物医疗产业创新研发能力低下的难题,首先要从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问题上着手。

一、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思路的形成

2004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求“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出“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中山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是“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多且杂,如果强调“宽”基础,学生能够“精(专)”的领域就有限。通过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相关经验和近几年的尝试和思考,我们初步形成的思路是:首先培养学生掌握较为广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以某个方向专业训练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基于这一思路,我们推出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培育计划,探索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道路。该计划的总体内容和目标是: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条件(设备、场地)与软件条件(师资、管理)的支持,建立并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以本学科已有的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教师们正在进行的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开发项目为载体,引导本科学生参与项目调研、方案制订和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思考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各自的工作岗位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著名大学创新性培养方案分析

我们对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尤其是对国内外著名工科院校的实习教学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逐渐形成了在“宽”基础的前提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思路。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既培养学生某一方向的专业技能,也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具体方案有:1.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每名本科生入学后将被指定一位专职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导师帮助本科生设计学习项目、选课和选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本科生有机会参与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完成实验的技能和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2.学院设有独立活动期。每年的一月,学生们可以利用学院实验室与研究中心的资源,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教师则成为项目的指导者与协作者,鼓励并引导本科生在研究型教学中主动地参与过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本科培养特色为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他们专门设有实践创新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意创新的能力。具体方案有:1.大量采用讲座+讨论、讲座+实验的授课方式,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研究环节的结合。2.设立和基础课程学习紧密相关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解决相互关系的理解。学校还设有独立活动期、本科生研究项目等实践创新教育项目,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奉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注重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其特点是前期强化基础、复合交叉,后期导师指导、以人为本,激励创新。另外,国内外基于问题驱动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创新培育计划实施所具备的软硬件条件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广东省重点学科,设有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医疗设备重点实验室。目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已有教授38名、副教授41名、讲师64名,梯队完备,所有教师都是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仪器与传感器、纳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靶向输送与控制释放。学科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内承担了多项纵向研究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学科紧密结合南沙中山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基地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单位,大力倡导协同创新,承担了多项横向研究项目。因此,学科的平台和师资为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的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导师制,由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负责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和项目选题;同时由该教师属下的研究生担任学生导师,负责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具体工作的指导与跟进。实行导师制的目的是给予本科生更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更全面的有效的指导,这有利于师生双向提高。

在第一学年,考虑到本科生专业知识的缺乏,创新培育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教师或研究生从事实验辅助或文献调研等工作,使本科生对生医工专业本身和具体项目科研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检索学习的能力。后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一份助研工作总结报告或文献检索报告,同时做成ppt用于年终汇报考评,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科技写作能力和ppt制作与讲演能力。

第二学年开始引导本科生逐渐进入具体的项目工作。若干名学生组成项目组,可以参与指导教师的在研项目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首先进行项目调研和前期预研,中期组织进行项目开题答辩,然后在学业导师或学生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鼓励项目进展较为顺利的项目组申报学校的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

第三学年本科生在导师们的指导下继续开展创新培育计划项目工作,可以考虑将夏季学期(小学期)中4周生产实习(项目实习)课程和创新培育计划项目合并到一起来做。组织中期检查汇报与成绩评定,推荐项目工作表现优秀的本科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者杯等竞赛。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有长达12周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前面三年创新培育计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凝练项目成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进行项目结题答辩。对项目研发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本科生推荐研究生免试资格,鼓励成果突出的学生撰写专利或论文。另外,学生导师(在读研究生)给予颁发助教资历证书,其中表现优异者在教学实践考评和奖学金评定时给予加分。

总之,我们拟通过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培育计划的实施,探索出一条研究型本科教学的路子,为解决生物医疗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提升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持。期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项目实践,熟练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成为在生物医疗仪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的高素质医工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鹰,杨刚,李玉红,季红梅.将科研实验引入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145-146.

[2]马晓琼,蔡金平,凌有铸.基于问题驱动法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2):122-123.

[3]薛磊,孙玉强,顾晓清.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教改经纬,201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