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2:41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1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接入控制;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随机策略;梯度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3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采用媒体分发网络的视频接入系统对传输时延和带宽具有高度灵敏性,许多工作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该类系统的性能和媒体分发的效率。接入控制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对于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供服务质量保障非常重要[1]。选择一个好的接入控制策略可以保证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最大化系统资源利用率;同时显著地减少相应延迟,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2]。

研究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主要利用可获取得到的服务节点的容量和负载等信息,来制定接入控制方案,即主要考虑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能力存在瓶颈,通过寻找最优策略来优化节点的服务性能,从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用户的服务质量。目前,关于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基于阈值的接入控制方法由于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已经被广泛应用[3],其中几种基础的基于简单结构的阈值策略有完全共享策略[4-5]、完全区分策略[6-7]、资源预留策略[8-9]、自适应阈值策略[10]等。相对于基于阈值的接入控制方法,基于随机优化的接入控制着重于通过随机模型来描述系统状态在网络系统接入控制过程中的动态演化,并通过策略优化算法对系统接入控制进行优化。文献[11]为资源共享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markov决策过程(markovDecisionprocess,mDp)模型的接入控制方案,用于分析和求解具有多个级别服务的系统的接入控制策略。基于随机优化的方法在对网络系统接入控制过程的描述上更为准确,并且得到的接入控制策略也更为精细。

在传统的网络中,在网络层上采用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没有考虑不稳定的网络状态和网络拥塞对视频传输质量以及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12]。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作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网络系统架构,已经成为研究热点。SDn将网络控制平面从传统的分布式网络设备中独立出来,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通过在控制器上编制软件来灵活地控制和部署网络功能,实现了网络的可编程性。在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中,可以通过SDn控制器来控制网络层视频流的路径选择,从而降低视频传输时延,提高服务质量[13]。文献[14]提出一种基于SDn的内容分发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名称的路由和缓存技术来进行流量管理,并根据网络状态动态选择、修改内容传输路径,从而提高内容分发效率。文献[15]为视频供应商提出一种采用openFlow组播技术的内容分发方案,该方案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动态地重构组播树,并通过修剪拥塞链路对应的组播树分支,来有效地减少网络资源浪费。然而上述已有文献并没有对此类系统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用户的服务质量,本文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而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案只在应用层上考虑优化服务节点服务性能,而没有考虑网络层上传输链路的优化问题,因此,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采用上述方法已经不合时宜。

本文认为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应该充分利用SDn系统架构的优势和特点,不仅要考虑应用层上服务节点存在性能瓶颈;同时还应该考虑网络层上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为此,利用SDn控制器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在获取服务节点的资源分配和服务状况信息的同时,获取网络中数据传输路径上的资源使用情况(如可用服务带宽等),为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系统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应用层和网络层优化问题的接入控制方法。该接入控制方法一方面优化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性能;另一方面优化网络层上传输链路的服务性能,在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能。此外,在传统的接入控制方案中,决策时仅考虑是否接入,接入后的节点选择依赖于源选择策略,如Benchmark策略等[16],本文在构建系统模型时,将节点选择和链路选择融合到行动空间中,通过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出使得系统性能达到最优的接入控制策略。

1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

首先介绍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相应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讨论该系统的接入控制过程。

图1给出了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系统架构。与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相比,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通过运行在高性能服务器上的SDn控制器加强了对整个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其中SDn控制器可以查看整个网络的状态信息,克服了传统媒体分发网络中边缘服务节点的局限性,因此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全局优化,如流量工程、负载均衡等,并且集中式的管理框架使得管理大大简化。其次,在SDn中无需在网络边缘部署昂贵的边缘服务器,取而代之的是以分布式部署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其中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是带有存储功能的,并以openFlow协议运行的路由器,由SDn控制器控制和配置。用户无需向距离较远的边缘服务器请求资源,SDn方案允许用户向距离更近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获取请求资源,这可以显著缩短资源传输距离,减少网络故障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视频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质量。流媒体服务器主要负责新资源的分发,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在SDn控制器的作用下,周期地请求和接受来自源服务器的新资源。

图片

图1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

当系统中某个服务节点接收到一个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后,该系统的接入控制过程就开始了,图2给出了这个接入控制过程的控制结构。首先,用户向网络边缘的服务节点i发送关于资源k的服务请求,本地服务节点i将该服务请求转发给区域SDn控制器,该控制器会根据请求类型、系统状态和接入控制策略决定是否接入此请求。如果决策结果是接入请求,控制器一方面会根据本地服务节点i和部分其他服务节点的服务状态和资源分配情况,决定是由本地节点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或是向其他服务节点j发送资源k的数据调度请求,数据调度的目的是由其他服务节点向本地节点i推送所需资源k;另一方面根据本地节点i到用户之间各条链路上的服务资源和负载情况,选择本地节点i下的一条链路完成到用户的资源传输。

图片

图2一个服务节点处的接入控制过程

当一个服务节点收到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调度请求后,不必对其是否接入进行决策,而是需要直接为该请求提供服务。然而,如果此服务节点处没有足够资源为这个请求提供服务时,为了保证正在被服务的其他用户请求的服务质量,服务节点会放弃为这个请求提供服务。同样在选择传输链路时,如果链路服务能力达到上限,为了保证其他正在接收资源的用户服务质量,传输链路会拒绝进行该数据传输。当一个请求所需的服务完成时,此请求所占用的系统资源也会随之释放;同时考虑到该系统中服务节点是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其存储空间有限,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资源请求,可以假设本地节点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推送的资源,在服务完成用户请求后会被释放,即节点存储矩阵在系统更新资源前保持不变。

2基于pomDp的接入控制模型

mDp常用于解决接入控制问题,但mDp方法面临着状态空间过大导致的维数灾问题[17],由mDp扩展的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partiallyobservablemarkovDecisionprocess,pomDp)可以基于观测采取决策,能够有效地解决mDp维数灾问题,因此,本文通过pomDp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进行建模,并通过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接入策略。

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可以作如下假设:根据视频源服务器更新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存储资源的时间间隔较长,可以假设服务节点的存储信息不变,即存储矩阵不变;不同服务节点可以提供的服务种类是不一样的;由于SDn控制器对网络具有集中管控能力,可以为用户选择最短路径来传输资源,因此可以假设每个用户都是通过最短路径向服务节点发送资源请求;当收到用户请求的服务节点即本地服务节点没有请求所需的资源时,需要通过数据调度从别的服务节点将所需资源推送到本地节点,再由本地节点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只能通过本地节点下的链路接收资源,这是因为在实际系统中,服务节点无法直接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

为了充分利用SDn控制器对路由器的直接管控和全网感知能力,本文在对系统进行pomDp建模时综合考虑了服务节点和传输链路的性能优化问题。以服务用户数作为系统状态参数来反映服务节点和传输链路的负载,以节点选择和链路选择作为决策行动,并定义用户的请求到达和服务完成作为观测事件,进而可以计算出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和产生观测的概率,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通过策略梯度算法对接入控制策略进行优化。由于以系统长期运行得到的平均报酬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准则,从而求解出的最优策略可以提高系统运营收益,对服务节点性能优化的同时,通过为用户选择传输链路,减少了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并改善用户的服务体验,减少系统资源的浪费。

在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建模之前,首先给出系统的一些主要参数及描述。在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中,用户可以请求的资源种类数为K,K种资源存储在n个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即系统中服务节点数为n;用Vi表示节点i处的服务连接数上限,当节点i的服务连接数等于Vi时,拒绝其他接入的请求;Li表示服务节点i下向用户进行资源传输的链路数,所有服务节点到用户之间用于资源传输的链路数总数为L,满足L=L1∪L2∪…∪Ln;用Bli表示节点i下链路l上可用于资源传输的服务带宽上限,当该链路上已消耗的服务带宽等于Bli时,拒绝其他的资源传输请求;bk表示向用户提供第k种资源服务所消耗的服务带宽;假设用户请求到达服从泊松分布,用λilik表示节点i收到来自链路li关于资源k的请求到达率;假设用户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用μk表示关于资源k的服务率。

根据上述讨论与假设,接入控制的pomDp模型可以描述如下。

2.1状态空间

2.2观测空间

2.4状态转移概率

3优化算法与仿真

3.1梯度优化算法

3.2仿真实例

假设一个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4种资源服务,并存储在3个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即该系统中服务节点数为3,并假设每个服务节点下各有3条链路可以进行资源传输,资源在各个节点的分布情况由存储矩阵D决定,下面给出系统仿真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

在仿真优化初始阶段,由于系统资源消耗较少,本文选择尽力而为的服务策略作为起始策略,该策略一方面使服务节点尽可能大地接入用户的资源请求;另一方面,选择最短传输链路作为服务节点向用户推送资源的路径选择策略。起始策略在系统负载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但随着系统内服务用户数的增加,由于没有考虑节点和传输链路的负载情况以及对用户造成的服务延时,会导致系统整体负担较大,在极大浪费系统资源的同时,使用户得到较差的体验质量。

在选定初始策略的基础上,使用策略梯度优化算法进行策略迭代,由于选取系统长期运行得到的平均报酬作为系统性能测度,优化目标是求出最优策略使其最大,为了观测系统性能的变化情况,绘制出系统性能在迭代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接入控制策略不断进行更新,系统性能也随之显著提升,并最终在最优策略下系统性能达到最优。表2给出两种不同策略下的系统性能对比数据,将基于pomDp的最优策略与尽力而为策略作对比,发现最优策略下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尽力而为策略,性能提升约10%,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综合优化应用层服务节点和网络层传输链路服务性能的接入控制方案,在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本文进一步研究到达率对策略梯度优化算法的影响,分别在低到达率λ2和高到达率λ3的情况下,观测系统性能随迭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λ2和λ3的取值如下,最终实验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不论是在低到达率还是高到达率下,策略梯度优化算法都非常有效,接入控制策略的系统性能均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并在迭代结束后的最优策略下达到最优。系统性能的显著提升意味着与尽力而为策略相比,媒体服务提供商采用最优策略作为接入控制策略将得到更高的收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运营能力。

4结语

本文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在传统接入控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SDn系统架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应用层和网络层优化问题的接入控制方案。该方案一方面优化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性能;另一方面优化网络层上服务节点到用户之间的传输链路的服务性能,减少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和用户服务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pomDp对系统的接入控制进行建模,并采用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出最优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优势。

参考文献:

[1]

SpenSta,anDLeRK,HeRFett.apostadmissioncontrolapproachinwirelesshomenetworks[J].ieeetransactionsonBroadcasting,2009,55(2):451-459.

[2]

芦珊.基于p2p的媒体分发网络接入控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LUS,admissioncontrolofp2pbasedmediadeliverynetwork[D].Hef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2010.)

[3]

CHeniR,CHenCm.thresholdbasedadmissioncontrolpoliciesformultimediaservers[J].theComputerJournal,1996,39(9):757-766.

[4]

LaiFS,miiCJ,CHanSonSt.Completesharingversuspartitioning:qualityofservicemanagementforwirelessmultimedianetworks[C]//iCCCn’98:proceedingsofthe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Communicationsandnetworks.piscataway,nJ:ieee,1998:584-593.

[5]

BoLLaR,DaVoLiF,maRCHeSem.Completepartitioningschemesforcallaccesscontrolinatmnetworks[C]//iCC’96:proceedingsofthe1996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piscataway,nJ:ieee,1996:751-756.

[6]

KanRaRS,SiRaJm.Classbasedadmissioncontrolbycompletepartitioningvideoondemandserver[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networks&Communications,2010,2(3):101-112.

[7]

LimS,CaoG,DaSCR.adifferentialbandwidthreservationpolicyformultimediawirelessnetworks[C]//iCpp’01:proceedingsofthe200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arallelprocessingworkshops.piscataway,nJ:ieee,2001:447-452.

[8]

wUS,wonGKYm,LiB.adynamiccalladmissionpolicywithprecisionQoSguaranteeusingstochasticcontrolformobilewirelessnetworks[J].ieee/aCmtransactionsonnetworking,2002,10(2):257-271.

[9]

JimineZt.optimaladmissioncontrolforhighspeednetworks:adynamicprogrammingapproach[C]//CDC’00:proceedingsofthe39thieeeConferenceonDecisionandControl.piscataway,nJ:ieee,2000:1846-1851.

[10]

mUnDURp,SooDaK,SimonR.Classbasedaccesscontrolfordistributedvideoondemandsystems[J].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forVideotechnology,2005,15(7):844-853.

[11]

niJ,tSanGDHK,tatiKonDaS,etal.optimalandstructuredcalladmissioncontrolpoliciesforresourcesharingsystems[J].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2007,55(1):158-170.

[12]

DoBRianF,awana,JoSepHD,etal.Understandingtheimpactofvideoqualityonuserengagement[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13,56(3):91-99.

[13]

LiUH,HUY,SHoUG,etal.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forHttpvideoqualityoptimization[C]//iCCt’13:proce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piscataway,nJ:ieee,2013:413-417.

[14]

CHanGD,KwaKm,CHoin,etal.Cflow:anefficientcontentdeliveryframeworkwithopenFlow[C]//iCoin’14:proceedingsofthe2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networking.washington,DC:ieeeComputerSociety,2014:270-275.

[15]

niYonteZeB,CHUnGJY,LiJ,etal.providersideVoDcontentdeliveryusingopenFlowmulticast[J].KnowReview,2014,17(1):33-44.

[16]

尚书楠,殷保群,陆效农.分布式媒体服务系统结合请求调度的接入控制研究[J].电子技术,2014(8):15-20.(SHanGSn,YinBQ,LUXn.admissioncontrolofdistributedservicesystemcombinedrequestschedule[J].electronictechnology,2014(8):15-20.)

[17]

aBUnDom,CaRDeLLiniV,LopReStiF.anmDpbasedadmissioncontrolforaQoSawareserviceorientedsystem[C]//iwQoS’11:proceedingsofthe19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QualityofService.piscataway,nJ:ieee,2011:14.

[18]

汪耒,林福寿,殷保群.基于pomDp的流媒体网络数据调度建模与仿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3,43(4):295-299.(wanGL,LinFS,YinBQ.modelingandsimulationfordataschedulingofstreamingmedianetworksbasedonpomDp[J].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2013,43(4):295-299.)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2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 伦理 马克思主义伦理观

网络媒体新闻作为通过网络进行新闻传播和报道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所报道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加强对网络媒体新闻的伦理研究不仅是对新闻接收者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因此加强在伦理学方面对网络媒体新闻进行研究,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网络媒体新闻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对网络媒体新闻的指导

网络媒体新闻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网络媒体新闻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跨越了“国界”的限制,这也就使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对其进行指导,促进道德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媒体新闻的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就使得新闻的具有即时性,任何信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成新闻,让公众及时地得到各类事件最新的进展情况。因此,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方面的指导,提高发挥网络媒体新闻的优势,增强网络媒体新闻的真实性、有效性。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因此,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深刻理解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从事网络媒体新闻活动和新闻工作。网络媒体新闻应该反映群众愿望、实现人民要求、维护人民利益这样的新闻,这也就是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网络媒体新闻的指导地位,不能让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观,以及形形的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影响和动摇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思考和解决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学习理论与执行各种规定、纪律结合起来,从而逐步树立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提高党的宣传方针和各项规定的自觉性。

进行网络媒体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

针对网络媒体新闻的特点,强化网络媒体新闻职业工作过程的程序的责任和自我约束力,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自律能力,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关键是人,网络媒体新闻审核人应该对所提供的信息加以审核和管理。既要充分尊重舆论自由,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起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网络媒体新闻的发展要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网络媒体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作为现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网络媒体新闻从业者,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新的发展阶段更应该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网络媒体新闻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网络媒体新闻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

加强网络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机制。加快网络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网络媒体新闻加大研究的力度,建立健全道德监督体系,为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提升网络媒体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对于明显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网络媒体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实施必要的解决措施。

切实提高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导向的措施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观的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观的教育学习,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网络媒体新闻事业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决定了人民是网络媒体新闻事业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网络媒体新闻事业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继承和发展我国新闻工作者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我国新闻工作者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新闻工作者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于在新的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群众,以人为本,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87-01

国家颁布的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提出,对于英语教学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找到了理论支撑,即建构主义理论。因而网络多媒体教学和建构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构主义为网络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网络多媒体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实现提供了空间。

1建构主义

1.1建构主义的内涵

建构主义形成于对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批判和发展中。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三方面。(1)人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思维的形成过程具有经验性。它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2)对于外部环境不仅仅是可以认识的,还是可以建构的。(3)人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建构理论可以说明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的规律,发现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概念定义是如何形成。这样建构主义慢慢的发展就衍生出了新的学习理论,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建构主义的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传授者(老师)而获得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的辅助,再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随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发展,研究者提出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第一,积极性。第二,建构性、累积性。第三,目标指引性。第四,诊断性和反思性。

2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契合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积累,形成概念的过程。老师扮演的角色是辅助,而不是灌输。在这样的形式下,多媒体网络适时出现,为建构主义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多媒体网络成为建构主义教学的物质基础主要在于:(1)多媒体网络有益于学习者意义的建构,多媒体网络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如通过视,听等的结合形象,直观的展现学习的内容,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方面。同时学习者也可以网络的方便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的对于学习内容进行选则。(2)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更加有利于老师角色的转变。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教学观,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点和帮助。所以多媒体网络更加有利于老师传统角色的转变和学习者学习的过程。(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下的,这样的环境不仅仅需要知识以各种形式展现,还在必要的时候要求与外界有所交流。多媒体网络教学既能满足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的展示,又能满足不受形式和场地的限制。所以说,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

3.1情境的创设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具有很多的优势,教学资源的多形式化,通过网络使得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和交互教学。建构主义教学观点的必要前提是要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并且把这个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多媒体网络技术是目前创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的有效工具。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集合一切有益的形式来达到效果,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的能力集合起来。

3.2交互性

建构主义认为,最有效的学习应该在交互的作用中产生。多媒体网络式的教学能够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为学习者创造出学习者最有效的构建环境,为学习过程提供急促保障。这样的交互作用包括学习者和老师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中,老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但老师仍然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

学习者和教学资源之前的互动。传统的学习过程总是学习者学习不变的教学资源。这样相对的不变的形式有时候会不适应不同个体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掌握。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网络的形式出现,教学资源不仅仅可以共享,学习者可以自主的选择教学资源。智能的教学软件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掌握情况来调节所学习知识点的侧重情况。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恰当的资源。这样积极主动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得学习者的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3.3学习者与互联网之间的交互

互联网不仅可以为学习者们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一些有益的方法,如今,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完全可以实现和互联网的互动,更加提高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在一些网站上可以进行和英语的对话,听力,写作,可以对英语写作批改,给出专家意见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是学习者和智能机器人之间的,又可以是学习者网络在线学习。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只要主动的搜索,都能得到解决。这样完全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锻炼学习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者主观性的要求。

4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

纵使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当多媒体网络教学取代了大多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时,学习者面对的知识一台机器,不再是热闹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形式未免会有一些不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学以教学资源丰富为主要特点,但是如此大的信息量,有一些学习会因此迷失了学习的目标,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因此白白把时间浪费在了网络,淹没在了信息的海洋里。

所以说,网络多媒体教学仍旧不能忽略了老师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帮助明确学习的目标,帮助学习者从大量的信息里找到有用的信息。老师可以带领大家有一些课堂的互动,调节课堂的氛围。这样的模式也正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点中老师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

5结语

多媒体网络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对于教学资源和环境,及其教学过程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尤其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和和教学传统观点的变革。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教学形的形式,使得英语教学个性化。

参考文献

[1]顾琦.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英语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0(4):152-153.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4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传播网络媒体

一、危机和危机报道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转型期社会矛盾愈加突出,公共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令社会人群的安全感严重缺失。公共危机在现今社会的常态化发生,使得公共危机的内在含义和外延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说,社会公共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罗森塔尔,1989)。

2003年,在公共危机事件“非典”发生之后,我国的政界和新闻媒体开始注意到信息传播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和媒体从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开始学习在开放的语境下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怎样在危机管理中管理信息的传播过程成为当代社会中媒体的不可推卸使命和重要研究课题。

危机报道,即媒体在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媒体自身传播特质和方法,就事件中的各种情况向社会和公众进行通报和分析。危机事件具有社会影响力大和变化迅速等特点,因此,社会危机传播中,报道危机的媒体肩负着准确、迅速地传播信息,协调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正确指引舆论导向,创建和谐社会氛围,并为决策层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网媒定义及优越性

网络传媒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传媒方式。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网络媒体明确定义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是继19世纪的报刊媒体、20世纪出现的广播和电视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现代新型媒介,在危机事件报道中有着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

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媒体融合了半导体、电子、通信、视频、音频技术等多种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及移动电话等作为终端,传播语言、图像、文字、声音等新闻信息的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媒介。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的传播流程仍然与传统的流程相似,有专业人员对新闻和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且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的网络传播平台。

近年来,互联网在社会人群中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人群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事物。信息的与传播、个人之间的通讯与交流等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型网络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对新闻的传播和信息的共享程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平台以低门槛的公共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作为特点,为新闻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这个平台无论是从信息量、受众的范围还是传播的群体规模来说,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网络共享平台,尤其是web2.0的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以个人博客作为代表的网络交换平台,更是将信息边缘化、去中心化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网络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

1.信息速度快

网络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媒体在话语权上的优势有致命打击,动摇了传统媒体的在传播媒介的地位,更新了广大受众的接受经验,从而深层次地扩大了信息的来源面。在各种社会危机事件中,广大普通民众由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角度转变为各类事件早期的信息采集者、制作者、传播者,而网络媒体则可通过各类信息的统计、过滤及编辑、采集和使用,使事件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2.信息来源广泛

网络使用技术的普及,使得稍稍懂点电脑的人们都成为信息的者。博客报道,BBS发帖都成为信息报道的主力,网民个体的大量参与,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突破了传统的专业媒体、公众接受的传播模式,使每个公众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不但有社会普通民众参与其中,显示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各界专业人士和记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各类信息,形成了专业人士与草根人群在网络上呼应,共同提高了民众的参与度、信息的可信度和专业度,使人民感受到了网络展带来的巨大改变。

3.信息互动性强

在各种交流软件和网上讨论高度发展的今天,网上互动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增强了传播效果,整合了各种信息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优势。社会大众的知情权被满足的同时,对社会舆论也起到了引导作用,安抚民心的同时,更有利于社会安定。另外,网络的交互性还为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提供了一定的舆论环境和行动支持。

四、在危机管理中网络媒体出现的问题

1.信息难辨真伪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所有被的信息真实度无法控制,难以判断。网民成员的不确定身份,导致其提供的信息难辨真伪,这些无法确认来源的消息和新闻会困扰决策者,对决策者的行为造成严重干扰,因而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形成新的危机。网民不确定的身份使其发言的随意性加大,造成了问题片面扩大化,或将问题有个性转为共性,导致了社会人群的负面情绪,加深了危机的严重性。

在某些容易触发狂欢化心理的特殊时点,经由网络这样一个狂欢话语滋生的沃土平台,借助某一突发性事件而形成某种事前难以预测的舆情危机,甚至借互联网的社区组织平台力量形成某种集体非理。

2.网络“暴行”频发

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网络传播不仅在消息传播和扩散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而且在舆论的形成和倾向过程中,网络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显示出了鲜明的介质特征。网络上的戏谑、消解主流文化的特质,在各种危机事件的背景下,经由网络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参与,形成了一场舆情危机。这种舆情危机由各类的突发事件为引擎,直接对危机中的各类主体进行舆论包围,把他们作为各种情绪宣泄的对象,甚至非理性的行动对象。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某些个体网民变得肆无忌惮,在公共危机面前,出现了各种网络谩骂,打着“正义”的幌子进行各种声讨,传播损人信誉的信息,更有甚者从网上追寻到网下,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干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降低了公众参与讨论、发表言论的门槛,满足了人们对民主的要求,另一方面容易制造虚假信息,使无知的人民在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下,被谎言和期票行为影响,不假思索地成为“暴力”言论的帮凶,加入到声讨队伍中。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各类人群都高度关注时态的进程,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容易产生过于激动的言论和行为。多主体、多渠道的传播方式是互联网的特点,信息来源多,传播快,加之各种人群对与信息的敏感度比较高,容易轻信各种虚假信息,结果可能会使受众被错误的言论误导,对于他人的各种人生权力和利益都是一种伤害。

3.过度报道

由于各种危机对人的伤害性,危机报道中理应加入更多人文的关怀。网络媒体应该达成共识,谨守底线,“克制性”采访,尽量避免一些显而易见的,可能因采访而造成的“人为伤痛”。网站在传播这些信息时,应具有人文关怀的成分,正确反映事实,尽快化解危机。

五、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提及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先要从企业社会责任说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简称CSR),被当代学者们普遍认同为――企业除了为股东创造利润之外,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使其行为符合社会的目标和公众的价值观。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CSR需求,已经包含了所有的经济行业,对于各类企业所承担的CSR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网络媒体企业所承担的CSR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公众对于社会道德和责任的需求,这是由网络媒体对于舆论有导向作用的特性决定的。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网络媒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活动时,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进步及公民个人的身心健康所承担的各种责任和义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份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报告还指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手机上网的模式正在以迅速、便捷、灵活等特点成为我国国民的首选上网终端,互联网手机等各类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当今的网络媒体在社会中应当在引导舆论,落实和传播新闻,协调社会问题,帮助民众表达意见,发展网络文化,并在尽力维护网络内容健康、保护知识产权和提倡公益慈善等诸多方面,承担履行法律法规之外更宽泛的社会责任。

网络媒体的新闻自由应以社会责任为基础,规范新闻信息的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化,这也是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基础。要建立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国已经由以传统媒体为主的社会进步发展成为媒介化的社会,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工作、突发事件和人群之间的各种关系都可以展示在媒体上。媒介化社会的产生,对于媒体社会责任观的要求更突出。其次,网络媒介的巨大进步和变革都是建立在社会信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信息系统互动性提升的体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再次,媒体自身的经济性和社会属性使其责任观的需求更加迫切。网络媒体处于信息传播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介质,有着存储及传递信息的功能和作用。网络媒体一方面作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是其本身的特性,并以维持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和普通的经济组织大相径庭,它作为国家社会在政治领域、经济意识形态诸多方面的载体和传播组织,对于国家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制度的特殊环境,网络媒体的“工具化”性质更突出,甚至被定义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网络媒体在社会责任承担中时有发生的缺失,根本原因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相关方面做出适当的规制对于推动网络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是有着推动作用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网络媒体的治理略显不足,在保障网上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抵制不合法的网络内容。网络的规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民众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对于一个问题,几个组织的单独行动都不可能彻底解决。只有制度性的联合行动,集合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力量的制度性行动,才有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金进,洪瑾,郭抗抗.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优势和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的大学学报,2009(3):104-108.

[2]林琳.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缺陷与规制策略[J].金融经济,2009(1).

[3]肖海岳,王瑾,屠世超,施晶晶.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3(5):87-91.

[4]陈端.央视新址大火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策略[J].中国减灾,2009(6).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5

关键词:网络文化;新媒体;管理

abstract:thenetworkasanewmedia,themostimportantrepresentative,networkmediastrengthisgrowing,andissuedachallengetothetraditionalmedia,thenetworkmediadiscoursepower,forceincreasing.enhancingnetworkcultur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givefullplaytotheroleoftheinternetinourcountrysocialistcultureconstructionintheimportantrole,toupgradetheideologicalandethicalqualitiesandscientificandculturalqualities,isconducivetotheexpansionofideologicalpropagandaworkpositions,isconducivetoenhanceChina'ssoftpower.itisalsobasedonthis,ourgovernmenthasalwaysadheredtotheinternetmanagement,committedtothenetworkenvironmentofahealthyandharmonious,iscommittedtobuildingisconduciveto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theinformationnetwork.

Keywords:networkculture;newmedia;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开启了公众表达的平台,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公民传播时代。新兴媒体对于政府政策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一、新兴媒体发展现状

所谓“新兴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新兴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兴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兴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兴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兴媒体通常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兴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最主要的代表,网络媒体的力量正在日益增强,并向传统媒体发出了挑战,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干预力在不断增强,它影响着社会舆论和信息传播的格局,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增强影响力。

(一)网络媒体产生的背景

一是世界正进入以层出不穷的高技术为推动力的信息社会。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成为这个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地球村的时代已经开始到来。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凭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和文化优势,包括运用其强大的传播工具和手段,向全世界全力扩张。这一扩张还在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影响越来越大。

三是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崭新的阶段。中国的国力逐步强大。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全面复兴。

四是互联网迅猛发展。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将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存在。

(二)我国网络媒体发展历程

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而发展的,以1997年1月1日人民网诞生为标志,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加快传播、发展,网络媒体开始出现。1998年搜狐、新浪网的出现,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网络媒体开始大展身手。

我国网络媒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大批知名的网络媒体,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1/4,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手机的产量每年就超过10亿。

二、政府与新兴媒体的关系

(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意识形态宣传带来的挑战

1、以自上而下的宣传模式进行社会动员,传达党的声音的方式与传媒、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的多元信息渠道之间的不协调。

2、传统的话语方式与现代传媒的特点、需求之间的不协调。

传统的话语方式是通过报纸、杂志向大众传递声音,即使是报纸杂志建立了网站,也是报纸杂志内容的翻版,毫无新意。而现代媒体在形式变换方面、时效性、针对性、丰富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3、党统一思想步调,集中有效的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的意志,与要求更多自由、减少更多束缚的民间愿望之间的不协调。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原则与运行机制逐渐发育完善的趋势使社会朝着更加自发和自由的方向发展。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似乎只能走向“小政府、大社会”,而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国家统一管理才能取得更好地成效。

4、作为我们传统思想支柱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仍然不相适应。如何创造性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也是摆在意识形态工作面前的任务。

5、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传统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角色,与我们所希冀确立起来的更深层次的作为文明实体的文化形象之间仍然不相适应。

(二)对党和政府与媒体、公众关系的重新界定

1、媒体之于党和政府从执政的“喉舌”变成了执政的“通道”

“喉舌”只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单向的传达给民众,先决策,后传达,再执行。而媒体作为执政“通道”,不仅可以在决策之前就通达社情民意,将其作为决策的参照和依据,更可以从沟通和反馈本身获得人心的凝聚与认同,从而将信息沟通转化为政治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1948年,刘少奇对解放区华北记者团发表讲话,郑重提出:人民想和中央通通气,想和通通气,有所反映,有所要求,有所呼吁,但许多人不会写字,邮路不通,电报不通,见很难见到。本来天天见面就好了,可是办不到。所以需要你们记者到各地去,把人民的呼声反映上来。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想和政府通通气,乃至天天见面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今年9月,总书记高兴地接受了腾讯员工赠送的QQ靓号后,网民又兴奋跟帖:“登录QQ,你可能与总书记同时在线!”

2、媒体之于党和政府从“隔离带”和“井盖”变成了t望塔与安全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民众宣泄负面情绪的通道,这一貌似威胁社会稳定的地带事实上同时为维护稳定提供了社会学上的“安全阀”功能,只要引导得当,可以实现小牢骚,大认同,小宣泄,大凝聚,“隔离带”变成“缓冲带”,似失实得。

3、媒体之于党和政府从执政机器上的“零件”变成了“车间”

传统媒体从功能属性到机构组织都是党和政府执政机器的一个组成零件,而且并非最核心的神经中枢部分。而现代媒体的功能延伸使之逐渐从某个执政环节扩展到为整个执政环节,从而渗透到执政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执政的每个环节都经过媒体参与的浸润,使之变成锻造执政动力的“车间”。

以党和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为核心,最终在党政――媒体――公众之间建立起良性健康的关系:党和政府以媒体为平台,在公众中建立权威与信任的形象,同时汇集民智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达民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疏解公众热点情绪;媒体在沟通政府与公众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与权威形象;公众在媒体搭建的公共参与平台上发言交流,建言献策,满足了自身主人翁的责任感与自豪感,也提高了民主参与的能力与素质。三者间形成了的共赢的良性局面。

三、建设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发展概况

文化一词涵盖范围广泛,网络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在这些途径中,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是最重要也是最迅速的。

1、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指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的文化形式。在互联网中,一切活动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而在网络中运行的并不是现实的人或物,而是他们的数字化形式。

第二,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网点,只要输入网址,都能够了解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网络文化不仅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平等性。不管人们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怎么样,都能以平等的身份,随时随地地参与其中,共同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信息服务。

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性和即时性。近年来,互联网普及程度之所以越来越广,不仅因为网络科技日渐发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方便和快捷。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时事,通过信息检索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想要自己想要的信息。

2、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汤玛斯q弗里曼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从21世纪开始,世界完全“平”了,只要你有宽带,只要你有热情,你就永远不会被边缘化。一个人,一个个体,通过网络实现了和全世界的链接。

网络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1987年9月,我国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我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这些重大事件,标志着网络文化和网络宣传在我国的诞生与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和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它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

(二)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展,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都因此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一般通信应用的基础上,表现出了更多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了传播信息功能、沟通交流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消遣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动员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等。其中传媒功能、娱乐功能和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的尤为突出。在传播信息、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上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也正是基于此,我国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致力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致力于构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

1、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情况

近十年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对互联网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的认识进一步深化。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对网络这“阵地”的重视与管理进入到新阶段。

2、网络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所以,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和观点,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成就经验宣扬出去。构建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并且,在实际建设中,应当以建设和管理为基础,本着“积极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我国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

3、建设和谐健康网络文化的几项举措

首先加强网络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网络服务的供给能力,整合网络资源,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网络文化产业体系,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化、数字化,使网络文化更好的发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

其次,要弘扬先进文化,形成网上正面宣传强势;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上多样性的思想意识,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运用新技术,积极引导,为地方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再次,要增强法制观念,积极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目前,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共计30多部,形成了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管理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

最后,加强网民道德建设,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开展网络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引导,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环境,为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创造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洪向华:《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

2、任贤良:《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新华出版社。

3、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人民出版社。

4、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6

关键词: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伦理道德;对策

网络媒体带来了一种新的文明,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媒体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在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提高国民收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信息传播方式对现代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扩展,但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伦理道德缺失事件,社会责任缺失是我们人类群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随着这些社会责任缺失的事件日益增多,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由来

社会责任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1]网络媒体为多媒体信息实现数字化,现代化提供了传输平台。网络媒体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可以使人们能够自由的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又可以对自己的身份保持隐秘。人们可以对新闻话题或者国家大事进行评论,这样不仅可以给政府工作提出有效建议,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一切为人民服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犯罪,而网络媒体也为这些虚假诈骗信息提供了传播环境。为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够顺利进行,人民幸福安康,进行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及其伦理道德构建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内容

网络媒体虽然与传统媒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网络媒体具有报纸、广播、电视同样的传播功能,都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其社会属性上,都应该共同担负着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和舆论监督的责任[2]。

(一)一般责任

1.传递真实、准确、全面、权威信息的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是报道和传递真实、即时的社会消息,并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这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网络媒体发展的根基和金钥匙。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传播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许多虚假的信息在媒体界肆虐横行,也有一些网站缺少职业道德,在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时,并未严格执行网络媒体界工作程序和规则甚至蓄意报道、传播虚假的或是被夸大化的信息。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不仅降低了个人网站的信誉,影响其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整个媒体行业的权威性和信誉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

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巨大的便利,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有着很强的优势,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展示出主流媒体的姿态。网络媒体不仅要传播即时的社会消息,还要传播古今知识与文化,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3.为受众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的责任

网络媒体具有视听功能于一体的特点。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浏览新闻,生活资讯,娱乐报道等信息,人们也可以玩一些健康的网络游戏来缓解工作压力。网络媒体应该拒绝低俗化的新闻,向大众传播健康的娱乐活动,通过娱乐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广大网民提供积极、健康的娱乐环境。

(二)特殊责任

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人们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它具有平等互动、开放包容的特点,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阶段,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而处在这个发展时期,人们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表达意见和想法,缓解社会压力和矛盾,此时,互动性就显得很重要。而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互动性是很突出的一个优势。传统媒体在传播效果的反馈上始终存在有滞后的先天缺陷,而网络媒体不再是如传统媒体的受众一样被动地接受信息。任何一个人在网络中,既是传者也是受者。它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网站让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网络媒体正是可以利用这种影响力了解群众的看法,关注舆论和微博的影响力,客观上推动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舆论了解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提升了领导干部的舆情应对能力。从论坛到微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群众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微博谣言出现之后,谣言粉碎机的出现,也反映了微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同时也折射出了网络媒体履行的特殊的社会责任。

三、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一)世界媒介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从外部影响来看,我国网络媒体出现低俗化的现象,首先受到世界媒介文化的影响,美国作为西方消费社会的代表,具有明显的消费主义特征。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重点和已经从原来的政治、经济、教育等传统内容,逐渐转向生活方式、名人明星、新闻娱乐、丑闻等方面。美国的一些主要媒体已经为了适合网名的兴趣而逐渐低俗化。同时我国的媒介文化也受到了世界媒介文化大环境的影响[3]。

(二)受众本位观的影响

现在受众已经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是有自己选择能力的信息使用者。他们希望能够在业余生活中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网络媒体正好能够提供这种娱乐和消遣。网络媒体渐渐走上了满足网民对性感、美女的“原始兴趣”的道路,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三)利益第一的偏激定位

从网络媒体发展的整体性来看,网络媒体的外部性刺激了其对轰动效应、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4]广告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网络媒体往往会借虚假的标题信息来博取版面的点击率以达到利益增长的目标。同时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网络媒体公司缺少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毕竟网络媒体属于新媒体,而网络媒体公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得网络媒体公司增加成本,这样就降低了本身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缺失。

四、网络媒w伦理道德构建的建议

网络媒体的有序发展需要新型的社会责任制度做指导,新闻媒体的自由和权利应该受到伦理道德的保护,同样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加强网络媒体的伦理道德建设,需要我们用心去完善互联网的法律和法规。

(一)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在网络中看不到真实的人和事,这不同于真实的社会,网名遵守网络规则实现传播信息的作用。自主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传统媒体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发表意见,传播信息,体现了网络的开放性,在我国网络媒体的传播行为要对人民群众和社会负责,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爱岗敬业,爱国守法,诚实善良,不断加强自律意识,形成健康积极的的伦理道德环境。

(二)确立网络媒体的经营理念

融合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是网络媒体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网络媒体想要履行社会责任就要把社会责任理念融汇到经营管理之中,并在社会责任理念范畴中经营网络媒体的相关事务,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体系,使得媒体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三)加强网络立法进程

通过有关的网络立法,依靠国家强制力的干预,可以有效打击那些严重危害网络环境的行为者,进而实现网络媒体的伦理道德建设”[5]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建立起科学的法律法规,我们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当然,法律制度的建设要建立在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上,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也可以对其他国家的相关做法进行参考和借鉴。例如西方国家的传媒管理更多依据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严格惩罚违法行为,这些与中国的法律情况不同,目前网络中的很多问题,现在依然得不到解决,所以制定出一套完善合理的互联网法律法规很有必要。

(四)发挥有效舆论监督

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及时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地方,能够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监督。社会是一个整体,如果单纯依靠法律来监督和制约,对于互联网来说,难度很大,政府的监管能力与互联网的覆盖能力相比,互联网的范围要更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媒体能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网民对社会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进行良好的监督。

五、结论

网络媒体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注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网络媒体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它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可以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从社会意义上讲,应该和大众传媒一样共同担负着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和舆论监督的责任。虽然网络媒体出现了很多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需加强努力,但是我相信,只要网络媒体自身可以和外部环境积极的配合和引导,就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潘思谕.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商业研究,2006(5):12

[2]吴雨峰.试论发挥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1):61.

[3]赵志立.网络传播学导论.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121.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7

0引言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在对网络媒体进行应用时,能够使其视野得到增强,思维模式得到改变,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然而,在网络媒体在创造一切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会对大学生思想与精神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在对网络媒体特征做到充分把握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使其能够找准方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创造出自身价值。

1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挑战更大

网络媒体出现之前,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均是利用教材、报刊、板报、谈话等办法来进行开展,这些宣传与教育内容,都是认真筛选的结果。然而,网络媒体出现之后,因为传播速度较快、同时内容广泛、覆盖多个领域,因此在信息传播时难以对其内容做到有效筛选,这种空间自由背景下所传播的信息,其内容好坏难以辨别。所以,网络媒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追捧。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其道德观念得到成熟化与固化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对败坏价值观的辨别能力不强,如果长期接受负面信息的感染,便会使其价值观出现扭曲,并使其内心矛盾加剧,从而逐步偏离正确价值观的轨道,甚至使其理想与信念出现变动、价值观沦丧、法制意识淡化,这些问题,都给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1.2意识形态教育话语权被逐步削弱

网络媒体倡导的自由民主,不乏会使得各类负面信息也借此得到传播,这些代表着不同利益,颠倒是非观念的意识形态,也会借助网络媒体的外衣,大肆渲染,进而使得原本正确的意识形态,在表达话语权时,其影响力与主导地位得到不断的削弱。同时,网络媒体的私密性与虚拟性,也会使得一些负面内容,借此机会得到传播,从而为其反主流思想与负能量传播上,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1.3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发展遭受破坏

意识形态上的安全稳定发展,不仅是高校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效果,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关键性内容。因此,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对校园稳定、社会稳定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有着决定性作用。网络媒体出现之后,部分欧美国家,借助网络媒体来妖魔化中国,向中国的青年学子传递影响国家安全的负面信息,甚至胡编乱造一些违背事实的新闻,借助这种方式,将一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渗入到广大学生群体当中,利用网络媒体,造谣生事,激发一些学生的种族情绪与宗教情绪的爆发,妄想使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得到崩溃,进而影响到意识形态教育的安全稳定发展。

2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对策

2.1发掘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意识形态教育

由于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因此使得一些学生刻意避免意识形态教育。然而,接受过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人,会深刻地感受到,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育信息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与学生只能唯书本论,这种按部就班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被动,甚至十分乏味,进而难以收获有效效果。在网络媒体背景下,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好奇心,学生寄希望于意识形态教育可以与自身熟悉的方式联系起来,因而,其对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较高的要求。

首先,是要求高校教育者不断开拓途径,将意识形态教育与网络媒体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媒体的特征与功能,“以引导式、体验式、互动式和渗透式等方式来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与统一”,隐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运用。其次,在网络媒体的帮助下,师生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利用个人微博、微信朋友圈、QQ群等各类网络媒体平台,思政课教师们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最新关切,通过网络媒体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进而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将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再次,网络媒体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效补充。思政课教师团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媒体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净化高等学府的文化传播,营造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文化气氛,帮助当代大学生群体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深刻认识网络媒体,提升师生媒介素养

所谓的媒介素养,其是人们在接触、解读与使用媒介时。表现出来的素质及修养,其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与媒介相接触,完成信息获取;二是对媒介进行解读,对媒介信息进行合理批判;三是借助媒介来完成学习与生活,利用媒介维护自身的利益。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直接践行者,思政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将与教育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对思政教育者媒介素养的要求,便是确保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与道德素养,勇于担当担责。

而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一些大学生会因为各类因素的存在,从而表现出媒介素养水平不够,从而使其在对网络媒体进行应用时,缺乏对不良信息的有效辨别,进而使得网络媒体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难以发挥。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必须在课堂上入手,教师要通过对各种基本原理的详细宣讲,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水平。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8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履行好“把关人”职责

有人认为,网络媒体的出现,颠覆了媒体的“把关人”这一角色的职能,网民享有完全的信息自由。事实上,网络媒体不仅没有解构“把关人”,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把关人”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不可否认,网络提供了更方便、更自由的交流机会和空间,但是海量的信息和自由的空间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永恒的主题。只要国家、民族、群体的利益不会消失,媒体舆论引导就有存在的理由和土壤。尽管网络媒体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某些界限,但这种超越是有限的,至少这种超越还不能使网络媒体放弃舆论引导。在这个意义上,舆论引导的根本在于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在于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需要。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习惯指责我国的媒体没有新闻自由,其实,任何国家,包括那些有所谓新闻自由的国家的新闻,也都是经过各级“把关人”过滤的结果。当然,“把关人”,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而是一个集体概念、组织概念。“把关”就是由一定的媒介体制授权“把关人”的一种媒介权力。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只要存在维持公共秩序的需要,就有对媒介信息进行过滤和控制的必要。因此,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要理直气壮地担负起“把关人”人职责,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以先进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鼓舞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引导人;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闻观指导具体工作,以“五个有利于”为标准,把好新闻信息“关”,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这些原则是对网络媒体“把关人”政治责任、政治意识的明确要求,重点新闻网站尤其要严格贯彻、落实好。

做好“议程设置” 正确引导舆论

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在其《报纸与外交政策》一书中说,“媒介在使人们怎样想这点上很难奏效,但在使人们想什么这点上却十分有效。”这说明,媒体在公众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大众传媒通过把某些事件作为“大事”、“要闻”加以报道,这些事件就会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从而引起众人关注,形成一定的舆论。新闻报道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关注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传播学认为,大众媒介可能不能成功地告诉我们如何想,但是却能成功地告诉我们想些什么。可见,大众传媒影响着我们的思考以及关注的过程。

中国网络媒体近几年来所表现出的影响力、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网民关注那些网络媒体所关注的问题,将网民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帮助网民提高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从而间接达到影响舆论和人们的思想、观点的目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网民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可以任由媒体驱使,让媒体牵着鼻子走。网络媒体影响网民的思考,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媒体引导什么,网民就接受什么。因此,网络新闻的议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尊重网民的主体性,只有和广大公众切身利害、自主兴趣相吻合的议程设置,才能转化为公众议程,转化为公众自身的关注焦点,从而达到受众与媒体相互认同的效果。

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做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桥梁

“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即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传播学研究认为,来自媒体的消息首先到达“意见领袖”,接着,由“意见领袖”将其所见所闻传递给同事或者追随者,从而影响社会舆论。

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认识能力大大提高,“意见领袖”的作用已经很微弱了。但是实际上,在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社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毫无疑问,网络时代受众的自主性更强,网民有了更多表达个人意见、体现个性的空间,这使得网络传播空间成为一个舆论更为分散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像传统媒体中那么直接了,但是,从社会整合需要的角度来看,网络舆论的个性化对“意见领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一些重大时政事件和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更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意见领袖”在政府、国家和公众之间进行沟通,化解危机,使社会秩序和社会舆论重新走上正常的运转轨道,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

网络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主要是新闻评论员和论坛版主,他们往往是网民心目中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在舆论形成和走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舆论首先要引导好“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良好社会舆论的形成是政府、媒体和网民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不是任何一方一厢情愿的结果。网络媒体无疑像一座桥梁,起看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体,网络媒体是桥梁,并同时发挥着平台的作用,通过把关和议程设置,使各方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9

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新闻;媒介特性;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61-0048-02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认识渐趋成熟。人们在享受网络为信息传播领域所带来的自由、便利的同时,也对如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提出了疑问和构想。其中,网络新闻作为具有较强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因为更强的舆论导向力,所以对其和传播做出专门的法律规制,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在破解网络传播法律规制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就当前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对网络新闻法律规制的研究多包含在综合性的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研究当中,少有文章专门就网络传播的媒介特性对网络新闻法律规制情况展开分析。藉此,本文试图从网络新闻的定义及规制的必要性切入,对网络新闻的管理现状做出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初步性的对策意见。

1网络新闻的定义及规制的必要性

1.1网络新闻的定义

网络新闻的定义是网络新闻法律规制问题研究的基点,只有对网络新闻的内涵给予清晰的界定,才能明确网络新闻法律规制的范畴。

本文在研究中将网络新闻定义为狭义理解上的“网络新闻”,它不是网上泛泛的信息资讯,而是指由专门的网络媒体登载、的新闻信息,内容涉及时政、经济、文化、娱乐、生活等诸多领域,且往往多采用多样化的报道方式,具有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易于检索等特征。

1.2网络新闻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就我国目前的网络新闻发展情况来来看,网络新闻的规范性问题也并不乐观,不少网络媒体单纯强调的时效性而放松对新闻真实性的考察,有些新闻网站甚至不惜捏造假新闻来抢夺受众。2007年,李亚鹏北京新浪互联网公司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新浪网的娱乐频道制作和刊登了李亚鹏与王菲离婚的假消息,并在报道中一度使用“偷吃”“花心”“前科”等诋毁性词语,虽然该案件最终以双方和解收尾,但网络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而不顾新闻真实性,自撰噱头,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低俗语言等失范行为在该案件中暴露无遗。

同时,加之网络新闻具有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质,失范新闻的社会危害性较传统新闻也就更大。失范的网络新闻不但可能对公民的名誉、隐私权利,公司的财产权利造成极大的侵害,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对网络新闻的失范问题,必须从法律层面予以遏制,尽可能地减少其发生。

因此,网络新闻的法律法规建设必须重视网络信息公开机制,对公民获悉国内外新闻事件的权利给予法律保障,使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得以更好地维护,让网络新闻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引导的功能。

2网络新闻的管理现状

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大不同即它所依托的传播媒介不同。在传统媒体里,媒介和内容是同一化经管的,即传媒机构控制传播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控制媒介通道的使用。而网络中,媒介的经营与内容的经营却是分开的。通常我们将互联网服务企业分为iSp和iCp,即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电信部门作为接入服务提供商保障、维护网络新闻的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充实网络新闻的传播内容。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新闻法,但这并不意味网络新闻的传播不受限制。其中,《宪法》对新闻活动给予了方向性指引,对公民从事新闻活动的权利给予了法律保障;多部基本法律、法律及其司法解释,也包含了许多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条款[5]。在现行的《刑法》中,与传播活动相关的罪名就达20条,如虚假广告罪,侮辱诽谤罪,传播物品罪等。

除了对网络新闻传播内容所做的禁止性规定,基于网络新闻的多媒体性,广电总局于2004年《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内容作了限制。《办法》指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新闻类视听节目,只限于境内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以及经批准的新闻网站制作、播放的节目[6]。

3网络传播法律规制的困境和难点

根据以上有关网络新闻法律规制情况的梳理,可以看出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难点和困境:

第一,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须在遏制不良信息传播的同时,兼顾网络平台的自由,规制的衡平难度大。在针对网络传播的法规建设中,如何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使网络不良的传播内容得到合理的规制,又不会对网络所提供的言论自由平台造成束缚,这成为了网络传播领域的立法者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第二,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协调内容庞杂,涉及部门繁多,监管难度大。如何对网络传播监管部门的权责进行明晰的划分,既不产生监管机构的叠加冗余,也不留下网络传播监管的真空地带,也是当前网络传播法律规制的难点所在。

第三,网络信息的诉求不一致导致网络传播立法进程缓慢。纵观国内外网络传播领域的立法情况,几乎每一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都会引起部分受众群体的意见反弹。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诉求难以做到同时兼顾,成为了网络传播立法迟缓的重要因素。

第四,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传播法律规制的延续性和适用性难以保障。这也就使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无法确定明确的方向,与此同时,还对现有法律规范的适用性和持续性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4克服网络传播法律规制困境的相关建议

第一,建立明确的网络传播内容权责体系。网络传播主体对其内容的合法性具有审核义务,一旦网络信息内容对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利造成侵害,网络传播的主体应付全部责任。与此同时,对网络媒体介入网络内容传播的情况做出限定机制,只有在传播内容会危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时,网络媒介方可进行介入,对不良信息加以清除,而一般情况下,网络媒介不得干预网络信息的传播。

第二,以“媒介融合”为契机加强监管部门的整合。目前,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正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网络传播的监管部门也可以趁此契机确立明晰的层级关系,进一步明晰各个部门的规制领域。

网络媒体的定义篇10

【关键词】传播流;网络民粹主义;意见领袖

随着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崛起与发展,网络热点公共事件呈现出扩张的态势,网络民粹主义重新成为研究热点。微媒体的传播快捷与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巨大相结合,迅速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引起重视。在对微媒体环境下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特征厘清并从传播流的角度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和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网络民粹主义会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其民粹倾向在消解主流媒体声音和削弱政府权威性上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针对在微媒体环境下网络热点事件表达中网络民粹主义影响下出现的官民舆论场的对峙与割裂,我们需要加以关注研究。

一、传播流理论分析

所谓传播流理论,指的是由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息内容,通过种种中间环节,像水一样“流”向信息接收者的社会过程。通常观点都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没有中间环节直接传播给受众的,而支持传播流理论者则认为,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要经过中间环节――意见领袖,然后再由意见领袖将信息传播给普通受众。

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一书是最早研究传播流的著作。《人民的选择》是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选择。[1]后来美国传播学者卡兹和罗杰斯通过不同领域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设想,分别体现在其著作《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中。其中,罗杰斯对新农药、新种子推广的实证研究对传播流的形成做了重要贡献。

1962年,罗杰斯在深入调查推广普及新农药、新种子过程的基础上,写出了其著作《创新与普及》。文中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观念在推广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了专门研究,提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流”: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信息可以由传媒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后者则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这样,罗杰斯就把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多级”或“n级传播”模式。[2]

所谓“信息流”,是指对某新闻事件做出“5w”式的全面客观报道,告诉人们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情。拿热点新闻事件来讲,媒体要对其发生、发展采取跟踪报道、直播报道,在事件告一段落之后还应进行深度报道,通过这些报道手段向公众还原事件的真相并及时反映事件的发展变化。

信息流产生之后,相关人士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的态度、评价以及看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影响流”。

后人在罗杰斯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噪音流”环节,与信息流不同,噪音流是信息在传向一般受众过程中产生的妨碍信息致效传播的谣言、假新闻以及虚假评论等干扰信息,可以说它是信息传播中的不和谐旋律。由此,传播流就由“信息流”“影响流”和“噪音流”三个环节聚合而成,各环节不分先后,同时出现在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中。

二、网络民粹主义及其在微媒环境下的传播特点

民粹主义是兴起于19世纪的一股社会思潮,早先被认为是政治哲学的一种表现。网络民粹主义是在互联网蓬勃发展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是民粹主义在网络传播空间内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一方面是对现实中精英主义的反抗,另一方面是对现实中民粹主义思潮的延伸。[3]平民化而非精英化、非理性而非理性至上、泛道德化的批判性是民粹主义的特点。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公共热点事件经过微媒体的病毒式扩散和放大效应之后,影响力和冲击力更为强大,集中体现在极度平民化和极端反权威、反专家这一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和言语表达实践上。

贫富分化、社会不公、权钱交易等社会矛盾凸显和多发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特征。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伴随着微媒体的渠道扩充效应和表达的自由化,使得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和维权的法制意识迅速提升,同时也引发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二者相互交织集中展现出一幅由个体事件诱发群体群起抗争的图谱。移动互联网和微媒体的出现扩展了社会交往和信息传递的方式,过去隐藏着的民粹主义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迅速地释放扩散,媒介的便捷性和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民粹主义迅速蔓延。借助自媒体平台的病毒式传播方式,网络民粹主义已经渗透到现实社会。在热点公共事件之后网络民粹主义也是如影随形,网民往往不经过理性思考而坚定地站在弱势群体一方,用无意识的恶搞方式对知识精英、权力阶层、财富团体等进行声讨和批评。

网络民粹主义一方面基于平民立场来看待并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关注社会公平与司法正义,有其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则反映在它语言表达上的偏激、极端甚至暴力倾向,以及非理性地表达转型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加剧了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和对立。这种对抗通过偶发的热点公共事件表现出来,实际上撕裂了社会和谐,加剧了整个社会的对立情绪。

随着微媒体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民粹主义伴随着热点公共事件开始出现并呈现间断井喷之势。从2003年开始,“孙志刚案”“河南赵作海案”“李天一案”“东莞扫黄事件”等热点公共事件一次次得到网民的热情关注,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出现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互联网成为网民直接参与公共事件讨论的主战场。在移动自媒体平台上,广大网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参与评论、跟帖与转发,而这也转化为重要的话语呈现方式和网络围观力量解读公共事件,推动事件的解决并对传统媒体的报道进行消解。“孙志刚案”迫使政府废除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终结了我国城市收容遣送这部恶法的历史,而“药家鑫案”则是人民法院在巨大网络舆论压力下被迫判处药家鑫死刑。2009年以后,网络民粹主义借助微媒体扩展呈扩大趋势,“邓玉娇案”“厦门pX事件”“夏俊峰事件”“东莞扫黄事件”等热点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活跃着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子。微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特点通过这些热点公共事件一一呈现出来。

(一)意见表达趋向群体极化与非理性表达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一开始进行决策时便带有一定的意见偏向,在经过公共讨论后,群体成员的偏向更加突出,进而达到将异己意见排除的极端化观点。微媒体的崛起将社会群体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人们可以通过添加自己感兴趣的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信息圈中,形成一个包裹严密的“信息茧”,同类“信息茧”社会成员的聚集使得他们的群体同质性更加突出,对不同观点的排异性也更加明显。微媒体的发展为极端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温床,新媒体技术加速了这种意见偏向并促使其最终达到群体极化的程度。如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以后,迅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引发刷屏,紧接着则呈现出“挺柴派”和“砍柴派”两种不同的意见表达,各群体将各自群体的“信息茧”发挥到极致,各自寻找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材料,对不同意见采取排斥和充耳不闻的态度,微媒体加速了这种网络民粹主义的群体极化现象。

心理学上说,群体明显比个体更容易受无意识的支配,刺激因素的大小决定了群体中个人的行为,孤立的个体能够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但群体却不具备该能力。网民通过微媒体自发参与围观就表现出群体行为的特征,呈现出暴力和非理性的危险倾向。网民在微媒体传播过程中是一个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个人,他们的媒介使用与传播很容易被网络乱象所迷惑,从而降低甚至丧失对事件的判断力,变成一个无意识的传播群体。微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碎片化和窄化传播的特点,极易引起“协同过滤”,出现极端的观点表达。美国政治学家希尔斯有这样一个观点,有怨恨的地方就有民粹主义。例如,美国南加大中国留学生被枪杀,网上却传出“死有余辜”“大快人心”等恶毒言语,该种言语非但没有遭到声讨,反而得到一部分网友的跟帖转发。这种无意识的非理性情绪甚至直接表现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中。在“李天一案”中,媒体对李天一这个未成年人的报道没有做任何处理,对其直呼其名,甚至将其犯罪前科也详尽报道出来,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完全站在了网络民粹主义一边,却忽视了李天一是未成年人的事实(见表1)。网民的积极带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加入造成的这种狂热性与非理性,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主要特征。

(二)参与表达由间接局限向直接扩散转变

微媒体的兴盛为网民意见表达、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提供了媒介表达渠道,打破了过去由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缺乏互动的传播模式。民众的意见表达由过去间接通过传统媒体发出转变为由微媒体平台直接参与表达。这种微媒体所带来的平等、虚拟互动性天然地契合了网络民粹主义的特性。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场所,不问姓名和出身,人人可以经由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加入公共事务的围观与讨论。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使得网民便捷性的特点更加突出,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参与对公共事件的围观与讨论,然后借助微媒体平台将信息迅速出去,并通过转发、评论等形式实现病毒式的扩散传播,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刷爆朋友圈和微博圈就是一例,这更加契合网络民粹主义追求直接参与公共事件的诉求。过去的信息传播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报刊、广电等媒体受众,传播的效果有限,微媒体的崛起使得网民呈现爆炸式增长并越来越多地通过微媒体直接参与热点公共事件,描绘出“微媒民主”的图景。

(三)参与主体由精英向草根转变

微媒体出现以前,由于传播渠道的局限和信息的单向度传播,信息的话语权和传播权集中在精英阶层手中。微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精英把持传播权的局面,移动互联网的廉价性、便捷性使得其真正成为“平民媒体”,网民可以通过微媒体渠道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与传播,传播权和话语权逐渐向草根阶层下放。截至2014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6.32亿,其中平民阶层是互联网的绝对主力,所以网民整体的关注点和利益诉求也呈现平民化的特点,体现了广大普通网民的利益。平民化的网络大众还呈现出“三反”(反权威、反精英、反专家)的特点。英国当代民粹主义学者玛格丽特・卡农范有这样的观点,即“不可能找到民粹主义的核心价值,他们唯一的共同的主题就是依靠对人民的号召力和对精英人士的不信任”[4]。所谓专家、权威在众多网民心中不过是腐化与特权的代名词,他们无一例外成为网民讨伐的对象。“专家”“权二代”“富二代”等标签一旦出现就会在网友心中引发纠结情绪,网民会不作判断地站在这些标签对应人物的对立面进行声讨批判,致使不少案件在网民的舆论声中成为错案,进一步可能导致国家相关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下降。例如,央视对东莞色情问题的报道就是如此,原本想通过对该事件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批判,却不料引火烧身,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对立性的解读,广大草根网民积极参与“捍卫”东莞的讨论(见图1),所谓的“东莞不哭”“东莞坚强”“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等词汇充斥于网络,草根网民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使得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上出现了完全对立式的解读,网络民粹主义的草根性可见一斑。

图1东莞事件的热词分析

(四)参与平台由单一向多元繁杂转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微媒体的日渐强大,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最初单一式的报刊、广电式的传播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撕开了缺口,进而出现了BBS、博客、QQ等传播渠道,微媒体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种信息传播、表达渠道多元化的步伐,呈现给我们一个自主参与、自主选择的大平台,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我们参与表达的渠道也打开了。

在微媒体环境下,网络的虚拟交互、及时便捷特点更加突出,使得网络民粹主义呈现出明显的繁杂性。过去单一式的传播平台被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冲散,传播平台的多元化也使得传播由高度单一化的信息内容向着多元繁杂转变,呈现出多元话题讨论的现象。有网友比喻说:《新闻联播》中的中国国泰民安、微博中的中国苦难是非、微信朋友圈中的中国正能量满满。由于微媒时代的信息传播的参与主体由专业型的传媒组织向普通大众下放,而网民又是由各个阶层的个体组成的,所以使得多元平台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繁杂的特点;而网络上传播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不同的人会传播不同的内容,呈现不同的解读方式;网络上的信息更是真假掺杂,庞杂难辨。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分析

1.助推社会公平正义

处在社会变革与转型期的中国本身就是民粹主义的高发期,再加上微媒体的迅速崛起,网络民粹主义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在此期间,收入差距拉大、为富不仁、权钱交易等转型期中绕不开的问题为民粹主义的滋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微媒体带来了整个传播方式的变革,信息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庙堂式传播,呈现出入口门槛低、控制性弱等特点,天然地成为普通民众围观公共事件、参与意见表达、维护自身利益的便捷平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导致与以往专家、学者不同的新意见群体的迅速发展并通过围观和转发的形式影响舆论走向,“微用户传播”实际上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助推器。例如2011年“小悦悦事件”中,众多网友通过微博参与对见死不救者的声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政府通过立法惩治见死不救者,并引发国人对冷漠的中国人的关注。该事件引发对社会价值观缺失的大讨论,对维护社会正义做出了贡献。

2.弱势群体利益的捍卫者

草根阶层是民粹主义者的典型自画像,同情并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以众多小微群体的利益维护者自居,通过集体围观、网络声讨汇聚并展现强大的舆论力量冲破网络阻碍,对社会不公施加现实影响,发出并放大了弱势群体的声音。例如2013年安徽“张高平叔侄案”就是网民的广泛支持和声援促使他们最终沉冤得雪。

3.政治清廉的推动者与的照妖镜

通过社交自媒体平台虚拟、交互、传播迅速的传播方式,网民不用像以前一样站在聚光灯下战战兢兢地去揭发政府或公职人员的不法行为,这大大降低了网民担心被打击报复的风险。微媒体的崛起在客观上起到了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贪官被网友通过网络举报曝光的方式揭发出来。网络已经取代线下实名举报成为揭露的第一选择,例如,近几年的“微笑局长”杨达才、“房哥”张建华、“不雅视频书记”雷政富等都是事发于网络,过去我们说“不怕控告,就怕登报”,现在已经改成“啥也不怕,就怕网络”。移动互联网下的微媒体已经成为贪腐分子的照妖镜。

(二)负面影响分析

1.媒体的话语权和权威性消减

滋生并发展在网络上的网络民粹主义会对传统主流媒体造成信息干扰,削弱其作为政府喉舌的公信力。微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传统媒体作为庙堂式的独家信息平台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当下公众已经习惯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这必然会导致主流媒体受众的流失和信息内容的不同,从而造成一种网络媒体主流化的倾向。同时微媒体用户数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传统媒体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不一致性(和微媒体相比)使得受众对其产生质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2.分裂社会阶层

网络民粹主义者以“草根阶层”自居,代表平民的利益,他们对权威、精英、专家有天然的不满和反叛。在网络中,凡是和官、富、专家挂钩的名词,都会引起网民的强烈情绪反应,理所当然地把罪责归结到官、富、专家身上。这虽然极大地支持和声援了弱势群体,但对精英阶层来说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在网络上,“草根阶层”群起而攻之,普通网民以数量优势压倒精英权威的话语优势,使精英阶层在网络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精英阶层也会被迫联合起来集体对抗“草根阶层”,这就势必造成阶层分裂、社会分化,从而阻碍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

3.捕风捉影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网络民粹主义具有复杂性和非理性的特点,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噪声干扰,影响公众判断。网络民粹主义在谣言的煽动下会造成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危机,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四、传播流视角下微媒体时代网络民粹主义的应对策略

我们必须对微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作用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传播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应对思路,即控制信息流流向和流量、引导可能积聚的影响流、消除产生干扰的噪音流。

(一)信息流传播及走向的控制

在微媒体环境下,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产生引发网络民粹主义情绪下网民对热点公共事件的对抗式解读,建立合理的公共事件预防机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预先对热点公共事件的关注程度做出预测,了解相关事件的舆情动态,掌控信息的传播控制权和舆论走势的引导力。要想做到这一点,政府就必须运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信息传播和控制能力,学会运用微媒体及时准确信息并及时更新信息;通过网络信息的抓取与运算绘制舆情地图,了解并预测网上舆情变动,保障广大民众的知情权,防止网民听信谣言被网络民粹主义所操纵。为此,我国于2008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了新闻三级制度。信息越是透明公开,谣言就越是难以生存。因此,要想有效防止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作用,政府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针对网友疑问及时予以回应,传播事实真相。

(二)意见领袖影响流的规范与引导

意见领袖能够对大众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并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平台上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一批经过实名认证的自媒体人,他们对热点问题有着独到又深入的见解,能够影响并引导网民的看法。我们必须对自媒体意见领袖的影响加以重视,对其意见流进行引导和规范并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以此来打破因意见领袖引导错误导致的舆论失衡,建立负面网络民粹主义的防火墙。

(三)谣言等噪音流的打击与消除

及时找到并有效打击谣言是消除噪音流的根本。谣言引发的网络民粹主义有很强的煽动性,特别是微媒体的出现,更是让谣言插上了翅膀到处传播,病毒式传播及其复杂性使得网络民粹主义变得更难治理。基于此,笔者认为,除自媒体的实名认证和封杀造谣自媒体的账号之外,我们还应打造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监测、核实及追责平台,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第三方监测三管齐下,协同打击消除网络谣言,维护信息真实流通,消除网络民粹主义中的噪音流。

五、结语

在对2003年以来10余年的中国热点网络事件回顾梳理后,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网络热点事件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呈现出增长快速化、频率加速化、影响扩大化等走向,特别是微媒体出现以后,热点公共事件更是呈现出滚雪球一样的增长态势。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带来了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的迅速扩张,使得微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民粹主义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思潮。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存在着贫富差距扩大、司法不公、官民冲突等社会问题,微媒体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呈现出交互性、虚拟性、便捷性、实时性强化的特点,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看到,网络民粹主义有利又有弊,必须辩证地对待。代表广大草根群体利益的网络民粹主义,在热点公共事件中能够迅速聚焦民意、形成合力,这就证明了其自身的合理性。它通过网络汇聚并放大民意成为代表草根利益的“平民喉舌”,体现整个社会沉默的大多数的利益,对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弱势群体利益、遏制特权阶层、促进政治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媒体环境下网络民粹主义自身先天携带的繁杂性、非理性等特性,导致其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并放大整个社会的负面情绪,造成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淹没在网络民粹主义之中。更有甚者,将会导致网络谣言四起,加剧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对立情绪,政府信誉也被削弱,这实际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撕裂了社会阶层。

基于此,对于微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民粹主义,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以引导控制。通过合理引导网络民意、打通社会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建立健全网络实名制和法治建设等方式进行监管疏导,规避消除其负面影响。要进一步发挥网络民粹主义维护社会舆论表达氛围的积极作用,以此促进社会肌体的健康发展。

(本文为2014年度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科研专项支持基金项目“融合新媒体时代记者角色的再检视”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夏忠敏.“东莞扫黄风暴”中的网络民粹主义传播实践[J].当代传播,2014(4).

[4]margaretCanonv.anpopulism[m].London.Junction.198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