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分析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1:39

安全分析方法篇1

关键词: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安全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和种危害及其相互关系;系统中的人、设备及环境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用于根除或控制某种危害的软件(如规程)和硬件(如设备、材料),以及各种可行的措施;一旦危害失控,所采取避免伤害、减少损失、缩小或控制危害后果的措施。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如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和因果分析等可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安全分析过程等。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每一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适用条件,所以并不能处处都通用。要完成一个准确的分析需要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取长补短,有时还要相互比较,看哪些方法和实际情况更为吻合。有时要较好的完成某一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可以采用多种安全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同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同类型系统的事故规律,经过分析、比较,得到最终的系统安全分析结论。

在选择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1)首先可进行初步的综合分析,如安全检查表、危i硷性预先分析等,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及危害程度,形成初步概念,然后再根据危险性的大小,进行详细的分析。

(2)根据分析对象,选用相应的方法。对于连续性作业可选用如流动分析、交界面分析等单元间有联系的分析方法;关键擘的危险设备可选用如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从零部件开始的故障分析的方法。

(3)新建、改建的设计或限定目标的工程,可选用静态分析方法,若分析系统在运行状态,则宜选用动态分析方法。如程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

(4)为获得较高的安全性而需对系统进行反复调整时,可使用替换分析和逻辑分析等。

(5)各种分析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使用一种方法也许不能完全分析出系统的危险性,但可再用其他方法弥补其不足。

(6)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时,并不需要应用所有的分析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环境和资金条件,合理选用分析方法,使分析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典型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安全检查及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辨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很多,可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进行设计,也可按照统一要求的标准格式制作,如危险等级划分表、安全性评价项目表、安全性评价检查表等。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利用安全检查表能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查之有据;对发现的问题做出简明确切的记录,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同时落实到责任人,以便及时整改。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过程,也是对系统进行安全分析的过程。通过对系统的全面分析,结合有关资料,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和影响后果等,然后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完成检查表的制定工作。为了清楚地列出检查表中的检查项目和检点,可通过事故树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基本事件和最小割集,然后进行逐一审查并确定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2、预先危险性分析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包括准备、审查和结果汇总三个阶段。按照检查表格汇总分析结果。典型的结果汇总表包括主要事故及其产生原因、可能的后果、危险性级别,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3、故障类型/模式和影响分析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Failuremodelandeffectsanalysis)是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元件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四方面:掌握和了解对象系统;对系统元件的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故障类型对系统和元件的影响;汇总结果和提出改正措施。

在对系统元素的故障类型进行分析时,要将其看作是故障原因产生的结果。首先,找出所有可能的故障类型,同时尽可能找出每种故障类型的所有原因,然后确定系统元素的故障类型。故障类型的确定。

4、故障类型和影晌、危险度分析

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度分析。危险度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每种故障类型的危险程度。通常,采用概率-严重度来评价故障类型的危险度。概率是指故障类型发生的概率,严重度是指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该方法进行危险度分析时,通常把概率和严重度分别划分为若干等级。

5、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与其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不同,这种方法由多人组成的小组来完成。通常,小组成员包括各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时,应全面地、系统地审查工艺过程,不放过任何可能偏离设计意图的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后果,以便有的放矢采取控制措施。

6、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和结果。任何一个事故都是由多环节事件发展变化形成的。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节事件可能有两种情况,或者成功或者失败。如果这些环节事件都失败或部分失败,就会导致事故发生。通过事件树分析,可以把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如果在事件(隐患)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恰当措施阻断其向前发展,就可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安全分析方法篇2

关键词: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刘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安全分析方法篇3

[关键词]煤矿行业;伤亡事故;管理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8.052

[中图分类号]X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0引言

煤矿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的行业。新中国成立后,煤矿行业日益发展,但安全隐患也随之出现。虽然近几年来,煤矿行业安全问题有所解决,但煤矿重大伤亡事故仍在发生,尤其是十人以上伤亡的重大事故每年都持续不断地在发生着。这反映了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切实解决煤矿行业中的问题,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总局创立了开展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以此来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国正竭尽全力将煤矿安全管理理念引入煤矿安全管理中。

本质安全主要应用于电气和电路的安全中,目前,本质安全的应用已由原来的在电气防爆装置中的运用转变为在煤矿中运用,在操作者意识到操作错误或者是判断失误的情况下,安全系统仍能保证操作和系统中的安全,极大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煤矿本质安全是由电气本质安全延伸而来的,它确保了操作中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我国对煤矿业事故的发生规律把握得不够准确,在煤矿业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应用煤矿本质安全管理。

1煤矿本质安全的特征

众所周知,煤矿安全问题已成为了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煤矿行业作为一个高位行业,其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究煤矿行业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缺陷。在传统的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运用应急策略解决问题,导致煤矿业的长期发展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其次,由于系统研究少的原因导致管理体制长期存在弊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主要特点是风险预控,即煤矿具有可靠性,具有完善的预防和保护功能。煤矿本质安全不仅使设备安全性能较高,而且它还保证人的安全性。煤矿本质安全强调的是人和系统两个方面的安全性。因此,煤矿安全理念是不断提高系统安全的理念。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即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系统、本质安全型人员与设备、本质安全型环境、本质安全型管理措施。本质安全在煤矿行业中运用是近几年推行的,所以这一概念十分新颖。目前,国内本质安全标准还未形成,主要原因是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实施人、机、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的步骤。实施系统安全管理,必须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对系统进行预先评估,从而才能对系统进行自我检测及完善。

煤矿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行业。煤矿本质安全主要是针对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而在人、机、环境这三种因素中,人这一因素在煤矿行业安全性中影响较大。在大多数的事故当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影响占80%,瓦斯爆炸、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几乎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而经过一些调查分析发现,一些管理错误和违法行为也是造成事故的罪魁祸首。我国一些煤矿企业中职工的素质较低,安全管理系统薄弱,从而导致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煤矿企业中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均在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与缺乏安全管理组织功能有关,缺乏安全管理组织功能影响着安全行为,更是导致了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从而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许多组织和管理因素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此因素不易被察觉。由于组织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人的行为安全是决定煤矿本质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为了保证煤矿本质安全,需要提高工厂职工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机能,从而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标准。

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方法

人的行为安全是我国煤矿本质安全的主要特征。因此,一旦解决人的行为安全问题,就能解决煤矿本质安全问题了。实践证明,煤矿本质安全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的特点。只有使煤矿本质安全系统各因素协调统一,才能使系统变得稳定安全。在人、设备、环境相对可靠地情况下,才能很好地控制人的行为安全,从而实现煤矿本质安全这一目标。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由于系统的原因,安全管理系统只能整体统一地去解决各个层次的系统要素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才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实现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

2.1煤矿本质安全理论的深入讨论

深入讨论煤矿本质安全理论,能够为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可以通过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人-机-环”,探讨煤矿本质安全形成机理,构建健全的煤矿本质安全系统,消除不利于煤矿安全的因素。根据我国煤矿开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对煤矿企业进行煤矿本质安全的研究,能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目标更加具体。

2.2加强国家煤矿安全立法建设

加强对国家煤矿安全立法的建设,使国家安全管理办法顺利实施,能够促进煤矿本质安全系统的构建,加强政府部门对煤矿本质保护的监管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对国家煤矿安全立法的建设能够减少煤矿工作中伤亡人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程序,能够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因煤矿事故发生死亡人数每年可达几千人,但联邦的安全健康法出台后,美国因煤矿事故死亡的人数直线下降,降至百人,在美国政府出台煤矿工业的安全保护政策之后,每年死亡人数甚至降至几十人。这有效地说明了加强对国家煤矿安全立法的建设,能促进煤矿本质安全这一目标的实现。

2.3建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使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必须建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了解国内安全管理模式,以效果显著的安全管理模式为蓝本。研究国内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借鉴已有成效的管理模式,再持续地改进该模式。改进中,必须结合我国煤矿行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促进风险预控本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2.4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对我国煤矿信息的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煤矿行业的信息传递水平较信息电子行业信息传递水平低,这使我国煤矿开采效率较低,为突破这一瓶颈,必须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大部分的煤矿开采业均是在监控状态下进行的,但一些庞大的数据未能得到准确、及时的获取与处理,这使许多开采工作无法高效率完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构建煤矿本质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

2.5有效地建立组织激励制度和培养良好的组织文化

可以通过提高实际利益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煤矿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赏罚分明的组织激励制度,使组织内部协调一致,人员积极性上升。如此,才能更加安全地使人的行为安全与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加强对员工违规的约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为许多煤矿工人经常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在地底下工作,只有培养员工团体合作精神才能形成良好的长效的管理机制。长期加强珍惜生命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影响员工的行为,才能促进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实施。

3结语

煤矿行业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环境不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下,煤矿安全管理十分不稳定,煤矿行业中时有伤亡事故发生。只有结合这些因素,改善管理方法,加强人员安全观念。如此,在相对可靠的设备、环境下,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消除煤矿管理系统不安全的因素,才能促进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正权,宋学锋,李敏莉.本质安全化管理思想及实证研究框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2).

[2]肖全兴,汪卫东,王怀芝,等.煤矿安全目标管理研究与应用的实践[J].煤炭科技,2003(1).

[3]吴志刚.本质安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试论煤矿本质安全的内涵及创建途径[J].中国煤炭工业,2002(3).

安全分析方法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管理方法

abstract:alongwiththevigorous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theissueofsafetyinproductionofconstruc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thesafetyinproductionisthebasicguaranteeforsustainableandstabl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especiallyfortheconstructionindustry,safetyisthepriorityamongpriorities.Safetymanagemen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isamainfactoraffectingtherateofaccidents,choosetherightmanagementmethodscanachievethegoalofsafeproductioneffectively,andimproveconstructionquality.

Keywords:buildingconstruction;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method

中图分类号:[X94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入世”,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安全管理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完成3个三峡工程,可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方法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过程和手段。建筑企业选择正确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制度,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工程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的改革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业面临着国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安全管理方法需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需要改革。处在当今法制时代,建筑相关法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_如:安全强制性标准、工作休息时间、生产许可证、卫生检查制度等。虽然建筑法律法规涉及了很多方向,但是近年来安全事故率仍有曾无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严重。因此,我们需要使安全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严格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监察机构对于没有出现事故的企业缺乏关注,不能从源头控制,缺乏预防为主的意识。因此,出现很多隐瞒事故的现象。安全管理的重心需要迁移,从源头控制事故的发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安全事故管理基金对建筑业实施激励和约束,但目前安全管理基金在我国并没有实施。应该引起国家有关机构注意的是,通过建立安全事故管理基金,可以用来表彰安全检查中表现突出的单

位,从而对激励他们更加注重安全管理;由于建筑行业流动性大的特点,一些隐性的安全健康总是被忽视,一些工人的了慢性病,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得病,没有办法找到赔偿单位。例如,焊工的尘肺问题。建筑业需要出台相应政策,改善工作环境,建立职业将抗安全管理体系,保护工人的健康以及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2、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产生的途径分析

基建工程施工,一般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及试运行等几个阶段,这其中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2.1人的不规范行为

由于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员工误操作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由于施工设计中对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施工中发生事故。

2.2物的不安全状态

基建施工离不开具体的设备、工具,如果这些物质条件处于不良的使用、运行状态,则有可能导致相应的事故。例如,运输车辆制动系统失灵而驾驶员未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行驶途中的车辆伤害;脚手架搭设不牢、超载导致倒塌或人员坠落等。

2.3环境的不适应状态

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隧道、陡坡、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如果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毒蚊虫、凶猛动物等,则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一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洪水、飓风)可造成意外事故

2.4其他方面的不利条件

由于设计部门的资质不够、施工方案中关于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发生事故;另外,各工种交叉作业时安排不当,可能相互间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发生事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制度的核心,建立安全规章制度首先应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管理目标分解到特定的职位和人员,通过严格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不仅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同样需要重视,并与施工现场紧密联系;建立群防群治制度,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从每个人做起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组织企业内部安全教育活动,考核员工对安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掌握,并检查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经常组织分析建筑安全事故,通过直观教育提升有关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抓紧入场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建立意外伤害管理制度。意外伤害保险由建设企业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工作的职工投保,必须强制办理,保险费计入工程造价中;企业应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将事故报告向有关部门审批。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遵守“四不放过”原则,绝不出现瞒报、谎报现象。

3.2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应遵守“消除、预防、减少、隔离、个体保护”的原则。对施工安全进行动态控制管理,应用安全技术措施对安全目标不符偏差进行纠偏,最终实现安全生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技术措施应根据实际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机械条件等编制的,并且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对于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涉及新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如高空作业、起重吊装作业、在密封容器内作业、带电调试作业等,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开工前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并进行书面交底形成交底记录,有安全员负责整理归档。

3.3安全事故识别

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前提,由于建筑业专业多、人员流动速度快、产品单一行等特点,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更是数量巨多。如何对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并尽早提

出处理方案,需要管理者提出有效的危险源辨别方法。目前危险源辨识法包括三种:直观经验法、安全检查表(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

3.4安全事故原因诊断技术

总结多种安全事故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工人因缺乏安全知识,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导致事故发生;工人虽明白存在危险仍然坚持工作,导致事故发生;工人因忽视了工作环境

中的危险导致事故。要注意区别这些原因与事故根本原因,从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方法等方面着手诊断事故发生原因。首先,判断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条件,判断是工人引起的还是管

理者引起的。其次,判断工人是否有判别不安全条件的能力。最后,在工作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工人的行为能做引起安全事故。

3.5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对不同部门不同职位进行专门制定培训方案,因人而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施工人员都要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同时对于电焊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持续不间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证书,并且定期考察。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安全生产制度和政策的规范化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因此安全生产教育需要对学员进行国家法规、标准、方针政策的全面培训,要求他们将安全理论知识熟记的基础上,在工作中的到合理的应用。

3.6施工安全检查

政府对施工的安全监督对是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国家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实施施工安全生产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政府的监管形式主要包括:事前监督、事后监督、行政手段监督、法律手段监督。施工安全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劳动物品等。

3.7事故调查处理

在进行安全事故调查时,编制安全事故报告,完成事故现场处理、事故登记、事故分析记录等程序。确定事故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根据事故等级确定相关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

4、结论

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预测发生的可能性模糊等级,增加了安全管理中预测、预报、安全评价和管理规范化功能,尤其是使事故的预测预报成为可能。有效地对工程进行监督控制管理和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特别避免同类型事故在其它单位、其它项目重复发生,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安全分析方法篇5

[关键词]安全问题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91-01

1.研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用电量的增加,而用电量的增加又会刺激电力企业对电的生产,这是就要特别注意电力企业的电力安全性生产,因为电力的安全性生产是关系着国民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是一个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安全性的发展,要不断的加强对电力企业的安全性的管理,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

1.1电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电力是国民经济进行发展的基础,它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是息息相关的,现在电力企业的安全性生产问题越来越重要,所以,研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安全生产关系着电力企业的根本利益

因为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所以,电力的安全性生产在电力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形象与最根本的利益。

1.3安全生产是对企业的最基本要求

因为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话,就必须要保证生产的安全,而人的生命和健康问题是最根本的目的。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有效的保护社会的生产力的安全、可以使企业股东的利益得到保障,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应该遵循的原则

2.1重奖重罚的原则

激励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激励制度又可以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对树立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的观念都是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奖励:对纠正违章行为、举报安全隐患等的员工实施奖励的制度;惩罚:对违反安全规定的领导和员工都实施惩罚的制度。采用这种无差别的奖罚制度,可以使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员工的心中,同时建立起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观念。

2.2三不放过原则

我们都说,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一直犯。在这里也是一样的,我们并不害怕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担心的是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的稀里糊涂。我们要对每一次发生的事故都认真的对待,认真的找出发生这种事故的原因,努力的做到这种事故不再发生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2.3责任追究的原则

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除了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认真分析之外,还要对事故的责任进行认真的追究,这种处罚等的机制属于负激励,这种激励方法的目的是使人们充分认真的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种教育方式的目的是教育整个企业的员工,真正的对安全问题重视起来。

3.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些常见多的问题分析

3.1安全职责的落实不到位

电力企业虽然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的制度以及奖罚制度,也在企业内部明确了电力安全生产的职责,但是,总会有一些问题被疏忽过去,发生对安全生产的责任的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没有真正的分析本单位电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电力生产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把安全生产的观念真正的做到心里有数,也不能很好的做好基层人员的指导工作。

3.2安全器具存在安全隐患

电力企业生产部门使用的生产器具经常会发生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尤其是电力企业进行登高作业时使用的登高设备的质量合格率不高等等。另外,电力生产部门的员工对使用的器具也没有进行安全性的定期检查,是检查和报废的管理都流于形式。

3.3经常违反安全规范的规定

对安全规范的规定违反的举动有: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以及违反劳动纪律等等。比如:对于需要停电进行操作的工作,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就直接开始作业,导致自身触电身亡等等。违规操作是严重威胁人们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操作,是应该严格的被制止的。

3.4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个企业的管理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管理往往重视大型作业的安全性管理。而通常会忽视日常细节中的安全性管理。另外,要注意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并且认真的记录维修的记录以及对设备进行档案记录。

4.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以及建议

4.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因为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产业,它是与国家的经济利益以及个人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电力企业的安全性生产是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全性稳定问题的。电力企业的安全性生产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泛的活动,它需要整个企业的员工,从领导人员到基层的工作人员,都充分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且把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实处。

4.2加强机制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强机制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持续的改进机制,做好对安全性的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应急预警的机制,做好对生产部门的安全生产的全程性管理;三是完善对企业的管理机制,做好对基层工作的安全性管理,认真的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要加强对电力生产的安全性的监督工作,真正的做到:安全性的思想到位、对企业安全性生产的监督到位以及对企业的安全性的监督工作到位等等。

4.3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

企业的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对于电力部门的生产就更是这样了,要不断的对电力生产的安全体系进行完善。在生产之前,要严格的对生产的目标和生产的线路进行认真的规划,要把安全生产的责任一级一级的传递下去,将电力生产的安全指标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真正的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型格局。另外,也要注意做好安全事故的教育工作,要记住任何一次事故的教训,并以此为鉴,杜绝相似事故的再发生。

4.4制定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案和机制

预防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针,预防即超前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及时的排查仪器的安全性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故发生,主要原因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把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各个电网的运行状态并不一致,没有掌握全部的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意外,安全事故防不胜防。所以,树立安全意识、制定各种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5.结语

电力企业的安全问题必须贯穿整个电力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压迫清楚的认识到一点,那就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没有终点的。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01).

[2]姜命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安全分析方法篇6

关键词:配电带电;全过程;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的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在配电工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还要考虑作业过程的安全质量问题。若进行配电作业时出现安全隐患,电力系统由于电压远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负荷电压,容易对电力施工人员造成危险。对配电安全管理工作控制措施进行改进,能够提高配电带电工作质量和效率。现有的配电带电安全工作存在一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隐患,本文对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文所示。

1制定合理的配电带电作业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实施配电带电作业的前提,以此保证配电带电作业的有序性。配电带电作业工作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1由检修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做好带电作业计划安排,制定合理的季度检修工作计划。

1.2对不良因素对配电带电作业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行预控,保证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3做好带电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人员和作业安全。

2编制科学的带电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配电带电作业的依据和指导,由专业的监护人员对配电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以此保证施工技术人员每一项工作和操作都能够符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配电带电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严格控制带电体和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这样即使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发生过电压闪络放电现象,也不会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具体距离需要根据带电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2.2在进行带电作业之前,应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雷雨天、雪天、大风等不良天气作业。

2.3带电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

2.4在正式带电作业之前需要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然后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

2.5带电作业时,需要有专人监护,站在绝缘垫上,采用绝缘工具进行作业,以此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3完善工器具购置、管理以及检验机制

3.1配电带电检修采用的工器具必须由专业的生产厂家定制,并根据带电作业现场的实际需求选用相应型号、功能的工器具,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做好工器具的购置工作,保证工器具能够满足带电作业实际需求。同时,还应该强化和带电标委会的合作,这样能够及时、全面、动态的了解国内外带电作业工器具产品的最新动态,在配电带电作业时采用性能最先进的工器具,既能够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又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3.2科学的管理作业工具。科学的管理作业工具,能够完善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配电带电作业现场需要建造专门的库房用于储存专用的工器具,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工器具进行作业工具的保存和管理,尽量按照要求进行储存,避免由于工具保存不当,引发安全问题。对于保存和管理制度,应该进行明文规定,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保存,指定专门的作业人员负责作业工具的管理。对作业环境进行标准化要求,出现风雨等不适合作业的天气,不能因为工期限制要求作业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中作业,降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对于作业环境,出现人口数量较多的情况时,先疏散人群在进行作业,避免对更多的人造成安全隐患。

3.3配电带电作业应用带电作业工器具之前,需要对所有的工器具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保证所有工器具处于最佳状态,避免因为绝缘工器具出现问题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运输工器具时需要采用专用的工具车、工具箱或者工具袋,这样能够防止工器具被损伤和受潮;(2)在使用之前需要采用绝缘检测仪或者2500V绝缘表对工器具进行绝缘监测,绝缘工器具的阻值必须超过300mΩ,否则不允许使用;(3)每年都应该对工器具进行检测,检查性试验的检测周期为1年/次,预防性试验的检测周期也为1年/次,相隔半年;(4)绝缘工具检测需要采用250/2500μs的标准液,检测过程中出现一次闪络、击穿现象为不合格。

4提高配电作业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配电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完善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配电工作人员是直接接触工作的主体,配电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配电作业质量也就越高。对配电带电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执业资格规定,为企业选取作业人员提供准确的标准。设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提高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新入职的作业人员,尽量安排多一些的实训,让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帮助新任职的作业人员,提高新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所有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作业人员提高安全作业的意识,降低作业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几率。

对作业人员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避免一些作业人员长时间的作业,引发安全问题。将一些作业人员按照经验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作业人员之间的互补性,降低配电带电作业安全隐患。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步骤,避免作业人员出现习惯性的违规操作。

5改进配电作业线路设计

改进配电作业线路设计,能够完善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配电线路本身的设计,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有直接作用。一般的电路设计需要考虑电气安全距离,配电作业时具有标准的安全距离规定,若不符合安全距离规定,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在配电过程时,要注意对配电带电作业过程的安全距离控制。

对于较复杂的电路设计,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应该进行模拟运行,当测试结果为安全时,作业人员才可以进行实际作业。对于不熟悉现场的情况,不能直接进行作业,需要勘察作业现场,然后制定作业方案。

结束语

提高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科学的管理配电作业工具,改进配电作业线路设计,能够完善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得到控制,能够提高配电作业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宋国威.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6(23):100-101.[3]

[2]郭秋生.配电带电作业全过程安全管理探析[J].大科技,2014(2):61-62.

安全分析方法篇7

关键词:安全风险;石油化工装置;评价;方法技术

1.风险评价概

安全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是对系统和作业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指数或概率值作定量的表示,以便从数量上说明被评价对象的安全可靠程度。笔者以吐哈油田丘东采油厂轻烃工区扩建项目预评价,阐述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应用的重要意义。

概率法是以可靠性为基础,以积累事故、故障发生概率进而计算出危险性,取得以量表示的系统安全性。

指数法物质系数法是以代表单位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的火灾、爆炸或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的数据物质系数为基础,结合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计算单元火灾、爆炸和毒性指数,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危险程度,进而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使系统降低其危险性和危险程度。

由于对经济与安全两方面的需求,促使人们寻求更安全、更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技术正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被引入到工业中的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的管理技术,它是风险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价是针对具体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并为风险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风险包括两部分:一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出现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

2.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以便对分析对象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结合有关事故资料,遵循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检查表按其用途可分为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等。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用于工厂、装置设计审查,厂级安全检查表用于厂级综合性、生产、储运、检维修,装置安全检查表用于对装置操作、设备、劳动保护等。

2,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装置的个别部位因误操作或机械故障而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对整个工厂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设计意图选择工艺参数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识别现有的防范措施最后评价风险度,并建议安全控制措施。其中关键词是针对各单元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专门设定的。

2.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主要是通过识别装置或过程内的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如换热器、泵等的失效模式以及每种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基本分析步骤是: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标识设备;说明设备;分析失效模式;说明每个失效模式对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和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说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综合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建议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一般适用于单一设备和系统,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电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

2.4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静态的逻辑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的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按因果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径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它们的组合,从而查明系统内潜在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合适的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故障树分析一般适用于对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2.5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运用逻辑归纳法从原因推论结果的分析方法,以研究的隐患为初因事件,然后分析此事件可能导致的后续事件的结果,整个事件序列成树状。将初因事件及其发生概率放在事件树的最开始处;事件树中的每一分支代表某一控制系统作用成功或失败,并给出其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最末处为在各种情况下的事故后果;初因事件的发生概率乘以初因事件至该事故后果的全部通路上的所有分支的发生概率,即得到该事故后果的发生概率。事件树分析适用于多环节事件或多重保护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2.6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道化法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1964年提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多次修改了一些条款,1994年了第七版。该评价法是以能代表重要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为基础,同时把引起火灾或爆炸时特殊物质危险性、取决于装置操作方式的一般工艺过程危险性以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计算暴露面积、财产损失、停工损失等事故损失后果,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2.7蒙德法

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提出于1976年,该法既肯定了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又在其基础上作了重要的改进和补充。蒙德法在考虑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方面的影响范围以及在考虑安全补偿措施方面都比道化学指数法更为全面。在评价指标参数方面,蒙德法反映的指标包括了单元毒性和主毒性事故的影响,突出了毒性对评价单元的影响。道化学指数法从物质系数、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3个方面考虑对评价单元可能造成的影响,涉及范围有19种情况;而蒙德法却从物质系数、特殊物质危险性、一般工艺危险性、毒性的危险性等6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的范围有42种情况。在补偿措施方面,道化学指数法考虑了工艺控制、物质隔离,防火措施3个方面,涉及的范围为22种情况;而蒙德法则从容器危险性、工程管理、安全态度、防火等6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的范围有32种情况。在安全措施补偿方面,蒙德法强调了工程管理和安全态度,突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每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对具体的评价对象,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安全卫生评价运用到石油化工装置,预先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对系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确定重点管理的对策和范围,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对在改扩建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不但在石化行业,而且在其他化工行业也是可行的,这样使管理者能全面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完善防灾设施和组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曲,张爱显,张煜.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设计安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

2白永忠,党文义,刘昌华.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间安全距离[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

3储小燕.工业管道的风险评价与完整性评定[D]南京工业大学,2005.

安全分析方法篇8

【关键词】部队安全工作;矛盾;分析方法

《中国人民安全条例》指出,安全工作,就是军队为防范和处置事故,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活动。部队安全工作虽然不是部队建设的中心,但却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影响全局,所以安全工作在部队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抓好防范。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即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方法化。所谓矛盾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部队安全工作,着重从矛盾的普遍性、“两点”与“重点论”相统一、内因外因、质变量变规律分析部队安全工作。

一、在部队形势大好时,要心存隐患常警醒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任何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处处有矛盾,矛盾无处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部队建设也是一个诸多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从是否安全的状况看,我们可以认为部队始终存在着安全与不安全或者安全与隐患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因素,内在矛盾地联系着。正所谓“平流无险处,常闻落水人”。部队经常有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些先进单位、标杆单位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这与我们观念中认为的先进单位全面发展基础牢固,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可为什么偏偏标杆单位、先进单位会发生安全事故呢?我觉得应该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看似先进单位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部队建设安全发展,实则内在地隐含着另一面,只是大家彼时先进、安全因素占主导方面,人们也一直看到先进、看到安全,而看不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所以,越是形势好,越是事故少,越要看到潜在的危险。那到底藏什么危险呢?形势好的背后,藏着头脑发昏、歇脚喘气的思想,折射着风气不正,抓而不实的问题,折射着责任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制止,久而久之,就会从次要矛盾的地位转化到主要矛盾,只有认清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安全因素也是时刻存在的这个道理,始终有一个警醒之心,有一个勤劳之举,牢记“没有安全问题就是有安全问题”这一辩证的问题,那么,先进的连队会永远先进,没有事故。因此,在部队的训练、战备、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隐患,充分认识到事故隐患存在的普遍性,不断用强抓安全工作的忧患意识,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早发现、早解决,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二、抓部队安全工作,既要做好重大安全问题防范,又要抓好影响安全发展的其他因素

矛盾总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构成的,认识、分析事物的矛盾,必须弄清楚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的基本状况及其联系,这叫“两点论”地分析矛盾。矛盾分析方法的“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对于一个包含着若干矛盾的复杂事物来说各个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其中总有一个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支配、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只能起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在安全工作中就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上,这样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我们也不能把次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弃之不管,这是因为:一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是起辅助作用的,解决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的问题,有利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主次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可以转化的。正如我们打击敌人不能两个拳头同时出击,但是,当这个拳头出击之后,另一个拳头也就成为下一次出击的主要力量了。可见,“重点论”是在“两点论”“转化论”前提下的“重点论”,决不是不及其余的“一点论”。

根据矛盾“重点论”的原理,可以得出,不是说什么样的事故案件都可以发生,必须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一般案件和严重违纪问题、确保不发生任何违反政治纪律问题的基础上,坚决杜绝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性案件、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的刑事案件以及重要军事目标遭到破坏等重大安全问题发生。坚持把防范重大安全问题从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中突出出来。预防工作是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的基础,防范重大安全问题是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生重大安全问题,损失巨大、危害深远、影响恶劣,必须要思想重视,行动自觉,时刻将其摆到突出位置上,明确重点,抓住要害,落实措施,整体谋划,切实提升防范工作效率。只有加强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特点规律的研究,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有效性。特点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遵循,善于总结和掌握特点规律是有效防范重大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时,根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可以得出结论,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转化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可以推理,发生的重大安全问题,一般都反映出事前有征兆、发展有过程、形成有条件等特点和规律,同时还呈现出与社会有较强的关联性、互动性,突发性明显增强,手段方式多样,领域不断扩大,问题性质和后果不确定,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适应这些新情况新形势要求,必然要注意抓好其他方面的因素,而且随着地点、时间的变化而及时把握影响安全的其他苗头。比如,手榴弹投掷时,战士因手榴弹没有按照要求投掷,发生安全事故,这是实弹投掷时安全工作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都是次要的矛盾,如心理问题。有的战士因心理问题而不敢投掷,所以如果这一安全因素不及时纠正,可能因心理问题导致安全事故,所以也不能忽视心理调试工作。而一旦投掷结束,手榴弹投掷安全已经不是安全工作的主要矛盾,但很有可能由于投掷引起的心理问题成为主要矛盾和问题,所以深化对特点规律的研究掌握,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见微知著提高预见性,切实增强避免重大安全问题的信心。

三、量变之际孕质变,必须见微知著抓防范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先秦韩非在《韩非子・喻老》中讲到:“千丈之堤,毁于蚁穴,以矮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一个单位如果小事接连不断发生,那么这个单位肯定会发生更大的事。总结部队多年来事故发生的经验教训,相当一部分事故都是由于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二的部位、部件出了问题而引发的,安全工作是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遵循规律,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实效,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安全与事故是两个对立的不同质的事物状态,从表面上来说,安全与事故似乎是矛盾的;可是仔细想想,才发现安全与事故其实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在安全工作中,基础工作做扎实了,那么事故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否则就会频繁发生。当前部队中有些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绝不是偶然的,要想彻底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我们大家都清楚事故隐患的存在是必然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去看待这类隐患,就像我们做实验中测试pH值一样,隐患是中性的,加入酸性或碱性将直接影响pH值,影响到酸碱度,如果将这种临界状态控制好了,就是安全的;控制不好,任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事故。比如饮酒,控制好了,理智就能保持清醒,行为一切正常,不会发生事故,但如果控制不好,饮酒过量,就可能失去理智,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甚至发牛恶性事故。同样,“事故隐患”就是安全与事故的中介状态,消除隐患就能确保安全,任其发展就会发生事故。把握这一规律,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见微知著,及时发现安全苗条,找到安全隐患,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中。我们部队经常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排除安全隐患,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具体应用。

四、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必须解决好自我防范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和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内部的性质和方向,是第一位的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只能是通过内部矛盾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永远是第二位的原因。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部队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涉及安全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内在地包含着安全与隐患这一矛盾。比如,一名战士因婚恋问题而自杀,这看似是因为该战士的女友抛弃了他而导致的,实则是这位战士婚恋观错误,承受能力弱造成的。他自身内在就包含着这一矛盾。但如果该单位能及时搞好心理疏导,及早治疗,提高该战士的心理承受能力,或有一个正确的婚恋观,也许会避免这场悲剧。所以必须要从部队自身着眼,抓安全工作。部队内部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索。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最典型的表现是行为失误、麻痹大意、违章、自信和情绪的不稳定。麻痹大意和自信是不少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也是最常见、最难克服的个人不安全行为。麻痹大意,自信行为有时也不一定会导致事故。但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导致事故的必然性。违章是违背操作规程的严重不安全行为,虽然也有多种原因,但在行为中包含了个人主观上的故意情绪的不稳定,则会导致个人行为控制能力弱化,从而引发个人不安全行为。物的因素在部队大量存在,如各种武器弹药、易燃易爆物品、车辆机械等,这些物的因素既是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部分,也会在其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危险或事故隐患。以上这些隐患,平时可能相对独立存在。其中物的因素是客观基础,是前提,人的因素是外在条件。当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同时存在时,事故隐患就可能转化为事故。

参考文献:

[1]江发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抓好部队安全工作落实.西北军事,2013.

[2]倪志安.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西南大学学报,2008.

安全分析方法篇9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电子数据安全设计系统的出现,为电子财会审计带来了新的生机。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数据管理流程,同时也给财会审计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财会数据安全审计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会的审计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原有的财会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数据安全审计方法的出现,为企业财会审计工作带来了新机。本文主要从电子数据安全性设计概念、电子财会数据安全性审计内容及电子财会数据安全性审计意义等方面对电子财会数据安全性审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电子数据安全性审计概念及现状

1.电子数据安全性审计概念

所谓的电子数据安全性审计就是对每个用户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操作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记录,以备用户违反安全规则事件后,成为追查其责任的证据。电子数据安全审计工作是保证计算机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电子数据安全性审计在财会中的应用,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子财会数据安全性审计在计算机审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计算机审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关系到审计人员能否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同时对防止电子财会舞弊和计算机犯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电子数据安全性审计现状

我国电子数据式审计发展较西方国家起步晚,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数据式审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套专业化规范,也未形成一支能够全面开展数据式审计业务的人才队伍。在信息推进的过程中,相应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软件安全审计、硬件审计、系统环境的安全审计、人员安全审计上都有一些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规避风险的措施不力,运用传统的会计审计知识已经不能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内控测试与评价而导致的。

二、电子财会数据安全性审计内容

1.软件安全审计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财会软件版本在不断的更新。面对众多的财务软件,只有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软件,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软件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是很难把握的,恰恰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财会数据的真实性。要想使财会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可靠,就必须对财会软件进行审查。要对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及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软件所使用的程序审计语言进行审查。对软件开发人员设计的内容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应用了软件开发系统进行有阶段性的工作;对软件开发活动是否有必要的管理或是控制;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状况如何;软件的处理及控制功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在使用之前是否进行了测试应用与否,软件是否进行了加密工作,能否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等方面的内容。

2.硬件审计

在财会审计系统中,硬件安全审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存储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阅读或是篡改系统文件的应用设备。但是这种硬件设备,在计算机中是比较精密的电子模块,冷热、电源故障都会引起一些事故,也会给计算机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对设备进行妥善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可以设专人对设备进行管理,也可以采取硬件终端加锁、计算机机房加锁或是硬件密码控制等方法进行控制。在这种条件下,只有有钥匙或是知道密码的人员经过核查后才可以进入,这样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硬件安全达到可靠的保证。

3.系统环境的安全审计

随着电子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许多企业的局域网都设有和外部相连接的互联网接口。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各式各样的病毒提供了可乘的机会,使企业财会数据资料受到威胁。为了保证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网络安全措施,以保证企业的财会数据的安全。在审查时,应该注重审查其是否配备了必要的杀毒软件及安全补丁、是否有物理安全或是硬件、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制度等安全保护层等。

4.人员安全审计

财会信息系统包括的人员比较多。不仅包括分析设计人员,还包括会计主管、会计软件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等。相关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对财会安全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审查时,必须对人员知识结构及操作技能能否适应岗位需求进行审计。此外,还要对人员的职业观、道德素质及行为操守进行必要的审计。财会人员在走上工作岗位或是进行调配的时候,不仅要对其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还要对各类人员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电子财会数据安全性审计意义

新的电子财务安全性审计软件的出现,为企业电子财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现场审计为主,这种审计方法是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纠正弊端完善内部控制,进而加强内部审计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审计范围的扩大,原有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财会数据安全性审计应运而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对经营活动的错误进行纠正、监督评价,而是将其重点转到事前或事中,使服务和监督有效的结合。这种方法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信息,并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供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电子财务安全性审计方法的出现,审计人员不在现场就能对相关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能使审计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应用了电子数据安全审计系统进行财务工作。电子数据安全性审计系统在企业财会中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想使企业电子财会审计工作顺利进行,还要不断的研究新方法,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仁昱,杨光平,张敏.会计数据接口标准化与会计信息的社会化共享.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10).

[2]李德胜.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信息化环境的挑战.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4).

[3]徐剑飞.我国数据式审计的发展现状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03).

安全分析方法篇10

关键词:安全投入;铁路运输部门;经济指标

在神华集团公司2009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张喜武董事长对集团公司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逆势图强、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一系列骄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包神铁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瞻望,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基于对于这四句话、八个字的理解,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同仁们探索与交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略成为一个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成为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张董事长在谈到战略出问题而导致破产的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到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对于包神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运营的作用及功能在理念和认识上需要有新的转变和定位,完全有理由和必要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强调社会效益、社会伦理、人类情感和生命价值,同时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和生产力功能。不仅要把安全运输作为铁路运输业的基本要求,也需要重视以安全运营促进铁路运输经济效益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目标。然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保证铁路运营的最大安全,同时又不失经济效益,安全和经济发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安全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于探讨的问题。

一、铁路事故经济损失概念

(一)铁路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和或经济损失,属非计划性的意外事件,对国计民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定义的内容阐述了铁路事故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人员伤害和或经济上的损失铁路事故是一种非计划性的事件。

(二)铁路事故损失指铁路交通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损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

(三)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铁路货物运输事故导致的资源、设备、材料、产品等物质或财产的损失。

(四)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估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赔偿费、劳动时间损失、运输中断等铁路事故非当时的间接经济损失。

(五)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所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环境的毁坏等无直接价值只能间接定价的损失。

(六)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声誉损失、社会安定影响等。

(七)铁路事故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

(八)铁路事故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

二、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系统地研究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及其规律,科学地评价铁路运营安全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建立一批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的指标,以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各个方面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铁路运营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任务、运营安全状态、行车安全效果等许多铁路运营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总和。它们对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运输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一)建立原则

安全经济系统是一复杂的系统,用统计的手段是认识安全经济系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铁路事故伤亡、事故损失、安全投入及消耗等数量状况的统计,可以为研究和分析铁路运营安全问题、为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提供客观基础的数据,从而为铁路安全生产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可行的保证。

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础要求确立或定义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指标。总的来说,安全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必须是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安全的人物、安全的状态、安全的效果等许多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指标总和。它们应能对安全活动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建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②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靠性原则。③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铁路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又能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站段、部门的安全经济特性。④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⑤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是铁路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⑥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能反映安全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⑦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包括计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二)铁路行业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是指铁路运输部门用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个人防护用品投入、职业病预防费用等。具体的有以下一些指标能反映安全投入,它们是

(1)安技人员配备率指铁路运营安全专职人员占铁路部门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反映活劳动的消耗,可用于考察铁路运输业安技人员配备情况。

(2)铁路生产总值安措投资指数指安措费投资占铁路运输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安措投资的水平,是铁路运输业负担安全的指标之一。

(3)铁路运营安全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4)铁路安措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安措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5)人均安全措施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安措投资量,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均安措负担或消耗量。

(6)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劳保用品费负担或消耗量。

(7)人均职业病诊治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职业病诊治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职业病诊治的负担或消耗量。

(8)铁路运营安全资金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投入在安全上的资本要素,计算时可采用固定资产原值或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计算。

(9)铁路运营安全劳动量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在安全上投入的活劳动总和,计算时可采用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投入的总工时或总职工人数计算。

2.铁路运营安全产出指标

(1)安全产出指铁路运输业通过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成果或效益。

(2)减损是指铁路运输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从而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由于意外事故的减少,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和物质财产损失得以减少。

3.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1)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投入产出比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安全投入和由于此项投入而带来的产出之比。

(2)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效果系数表示为了获得铁路系统内的安全产出需要在第类别安全生产上的投入。

(三)铁路行业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的是铁路系统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投入与其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毫无疑问,安全运营能为铁路运输业带来效益(包括是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生产的效益到底有多少,我们却缺乏定量的计算依据。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生产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定性、定量地考核铁路运输业的安全生产效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l.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指铁路部门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运营条件,在车辆维修和行车组织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2.铁路运营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铁路运营安全的社会效益,它是指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条件的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有序进行、对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

3.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指当铁路系统对安全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总安全效益的增加量。

4.铁路事故伤亡减少率:指后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减少量与前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量的比值,反映铁路事故伤亡的增减变化状况。

三、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分析

安全投资即是安全成本的投入,而安全成本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成本产生于整个运营的全过程,涉及到运营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的产生于技术设计、经营、管理等过程有的产生于生产、运营过程。因此安全成本与安全决策、安全管理与运营组织、安全设计、安全保证措施等方面有关,它是铁路运输产品的一种附加性成本。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由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构成。

(一)保证性安全成本

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铁路运营安全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铁路运输所构筑的安全工程、安装安全设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监督以及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等,其作用就是确保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和运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

1.铁路运营安全工程费用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为实现一定的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其项目包括:(1)为构筑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检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工时费、设备费);(2)安全监测费(包括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的维护维修费以及安检人员工资);(3)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4)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维修费。

2.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

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作用就是防止铁路系统内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安全预防费用主要项目有:(1)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2)安全奖;(3)安全培训教育费用;(4)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费用;(5)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资料、表格打印、宣传等费用。

(二)损失性安全成本

运输企业的特殊产品决定了运输企业必须最大程度地保证运输旅客、货物途中的安全性。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轻则影响全路的正常运营,重则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生、财产安全,产生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列入成本时,则为损失性成本。铁路运输业损失性成本包括铁路内部损失和铁路系统外部损失两部分费用。

1.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指由于安全出现问题使铁路运输业内部引起的运行延误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全路范围内受到事故的影响所产生的延误损失费用;(2)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费用(如设备报废、材料报废、工程报废损失费用等);(3)恢复生产费用;(4)报废设备、工程等的处理费用:(5)安全事故处理、分析费用。

2.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是指因安全发生问题而造成的铁路系统外部的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人员伤亡的医疗费;(2)货物丢失、损坏赔偿费等。

四、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投资决策方法

企业如果不知道合理的安全投入,可能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多,多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定的浪费;也可能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钱少,少了可能就不能够保证所需要的安全水平。这就需要从理论及实践上了解企业合理的安全投入。

对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的社会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运输安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铁路系统的安全投资究竟应占该铁路总产值的多大比例才算合理?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衡量一个系统投资的比例是否合理,主要是以其有限的安全投资是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视其安全投资量是否有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成为确定铁路系统安全投资量是否合理的基本原则。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系统预推法

是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经过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在进行系统的目标设计和分解的基础上,推测确定安全经费的合理投量。其步骤是:

1.预测确定企业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2.在考虑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经济效益和条件的前提下。推出安全发展总体目标,考察行业可用伤亡率、损失率、污染量等来反映,微观考察(设施、设备、项目等)可用安全性、可靠度、隐患率等来反映;

3.在实现安全总目标的前提下,分配给各部门或各子系统安全的分目标;

4.按各分目标的水平,测算未来所需的安全投入费用(安全成本);

5.累计各类(项)安全费用,求出安全所需投资总量。这种方法显然有很多具体的技术方法需要采用。如安全的定量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安全总目标的分配技术(不同部门的分目标水平)。各种安全目标的成本计算等。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和严密的,但目前其可操作性差,应用技术难度大。

(二)历史比较法

这种方法既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历史做法,选择比较成功和可取年份的方案作为未来安全投资的基本参考模式。在考虑未来的生产量、技术状况、人员素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并考虑货币实际价值变化的条件,对未来的安全投资量做出确切的定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精确性较差,但有应用简单的特点,因而是目前实际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三)评价指数法

这种方法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表明单个安全投向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程度,但不能获得各种安全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指数能够反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系统的综合效应。在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评价分析时,应先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再按指数大小划分等级,过程繁琐,评价指数选择不当还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

此法能对多因素影响的模糊事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综合评价中多类多层次的模糊性可科学化、定量化。需指出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评价结果较最大隶属度法合理、全面。因最大隶属度法仅考虑了最大评判指标的贡献,舍去了其它评判指标提供的信息;另外当最大的评判指标不止一个时,用最大隶属度很难决定排序的结果。

(五)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其原理依据的是邓聚龙教授创建的灰色理论。基本思想是将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归一化得归一化数列后,将每个指标的最大值(数小成绩好取最小值)组成参考数列,待评单位各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的归一化值为比较数列,计算关联系数、关联度,以关联度值r的大小对待评价单位进行排序。

五、结束语

责任,是一种品德,一种态度,一种能力而且胜于能力。张喜武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在全集团倡导一种责任文化,让每一位神华人树立‘神华兴亡,我的责任’这样一种新的理念,让每个神华员工都成为负责任的员工,让每个部门都成为负责任的部门,每个子、分公司都成为负责任的公司,共同来塑造“神华是负责任的企业”这样一个品牌。对于包神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对于铁路的运营安全,我们更需要负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艳.安全投资经济效果指标体系浅析[J].安全,2002.

[2]封雨,凌生弼.企业安全效益的量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