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3:12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1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听力理解;元认知;动机;行为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听者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语用学知识与听者的纯语言知识同样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对于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研究已有许多,如记忆力、学习者的个性心态、听力策略、背景知识、课堂方言、语境因素等对听力理解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与学习者本身有关。只有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听力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是听力教学的新趋势。

二、自主性学习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听力理解决非是一个简单接受声学信号、逐字听辨的被动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对声学信息进行听辨、过滤、重组、编码和贮存的过程。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面,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维持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活动上。他强调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应用元认知和动机学来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主动选择、组织甚至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还能够主动选择学习的形式和数量。

1.听力学习者的元认知

元认知指的是学习者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的调节与监控。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元认知就是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它能有效地协调和控制语言、心理和文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听力中的元认知计划是指对听力策略或技能的合理选择以及对资源的理想分析,如听前的预测、听时的策略或技能的选用、对注意力的选择分配等。所谓听力理解中的监控,是指个体在理解过程中对听力理解情况的意识,当发现所选择的策略或技能无效而造成听力理解失败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解决问题。而听力理解中的评价,则是指个体事后对听力理解效果的自我评估。学生在听力的元认知方面做到自主学习,就会在听力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听力策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计划、监测和评估能力,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听力学习者。

2.听力学习者的动机

学习者动机与其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力学习者的外在动机有通过考试、出国、找工作等,内在动机有掌握语言、了解外国文化、扩大知识面等。学生听力学习的目的如果只出于外在动机,那么他们就会缺乏学习兴趣,努力的程度较低,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自主学习者必须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大学生是否愿意进行听力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行为的价值,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听力没有信心,由行为价值激发出来的热情也会消失。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或者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效能动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必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3.听力学习者的行为

只掌握语言知识本身不能保证听力水平,学习者还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及策略能力。

一般认为,听力涉及两个不同而又互补的认知过程,即所谓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自下而上”的过程指的是将听到的话语解码为词、句及利用语法或句法知识建构的意义。“自上而下”的过程是指利用背景知识、语境及话题知识建构意义。研究表明,背景知识在二语听力理解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听者在具备或被提供背景知识后,能较快地进入听力状态,主动利用大脑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解码话语,弥补生词、难句所造成的信息差,从而保证整体理解的实现。文化背景知识外的获得是多渠道的,听力学习者除了在课堂内通过教师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外,课外的大量阅读以及其他渠道的、有意识的文化背景知识积累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结论

本文陈述了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并应用该理论分析听力学习者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ZimmermanB.J.aSocialCognitiveViewofSelf-regulatedacademiclearning[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9,(03).

[2]ZimmermanB.J.attainingSelf-regulation:aSocialCognitiveView[a].m.Boekaerts,p.pintrich&m.Zeidner(ed.)Handbookofselfregulation[C].newYork:academicpress,2000:503-530.

[3]SchunkD.H.Learningtheories[m].mahwah: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publishers,1996.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学习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信息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但是,自古以来,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技巧性使我们很难通过死记硬背提高成绩,因此,高中生必须改变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助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适应社会需要。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1.1自主学习的含义

一般说来,自主学习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1.1自主学习是由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主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综合构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是学生自己主导并控制自身学习情况的一种能力培养。

1.1.2自主学习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及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规划,能够合理安排和调节自己的时间,将不同教材和辅导资料相结合进行学习,通过自学完成对知识和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1.2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的特点:

1.2.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要建立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自觉自律地学习,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为积极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挖掘内心的学习潜能,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

1.2.2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关于高中数学,如果一味听老师讲课,然后单纯记忆和理解,就容易导致“死学”现象。自主学习中,注重独立学习,不要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看教科书或询问他人,即使完全不明确的问题,也要在看完答案之后进行自我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2.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2.1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和具体化等,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以便于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结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2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非常大,且知识内容量很大,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加之很多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同学间交流比较少,导致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我们可以找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或者数学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帮助自己提升学习成绩,对于综合性比较强且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并且向彼此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降低数学问题的解决难度,使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且开阔自己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

2.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生活过程中,良好的习惯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又因为高中数学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课前预习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基础,预习的时候,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例子,应该做好记录,使数学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高效效果;其次,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所遗漏,才能完整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当然,很多学生对课后复习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计划和安排,不知道该复习些什么内容,对于这种情况,建立错题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它能让我们更明确自己在数学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让我们更集中地复习和巩固比较薄弱的地方。

2.4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学习和提高并不是我们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借力使力”,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向同学寻求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通过老师的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跟我们共同分担解决数学问题的困难,使解题过程更加顺利无阻,降低解题压力。

3.结语

数学这一学科思维跨度广,学生如果闭门造车,就往往导致对数学概念或题目理解出现偏差,自主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想方设法地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对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要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总之,要把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及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16-117.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创新教学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学习难度是公认的,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跟不上而导致其整体学习状况下降。物理的学习不仅对于学生今后认识世界、更好地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推动作用。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高中物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物理知识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整体素养的提升,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该开展自主学习教学

新课改要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物理难题的时候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甚至自主预习知识,发现重点和难点,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素养。但是我们发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物理学习态度消极,遇到问题直接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提示,甚至希望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味依靠教师的思路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阻碍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导致物理学习不够深入,对其主体能力的建构也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应该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深入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因为预习比较浪费时间,而且短时间又难以看到成效,所以很多教师都放弃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上课的时候直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对此,教师要尽可能布置预习任务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理解水平和思考层次,从而对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有大概的了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第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不能是盲目或没有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教学设计。例如,物理教学小组提前对于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难度的划分,每一个单元教师都可以把物理知识分层次,然后制作好预习学案。学案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合作学习模块以及应用练习模块,难度不断递进,而学生的学习也更加具有层次性,使得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学饱,并且在自己的知识能力基础上遇到新的挑战,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自主学习还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反馈。缺少教师监督和鼓励的自主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案进行批阅,在讲完新课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结合学案和课本一起学习,这样学生会发现自己哪部分比较薄弱,理解不够透彻,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学习。同时,对于很多之前没有解决的难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听讲,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提升,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

第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得到真正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展示机会。自主学习需求是逐步培养和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表现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给出肯定和认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求,不断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例如,在预习完“力的作用”这一课之后,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后进生对力的相互作用概念进行讲述,最基本的知识理解不会太难;而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起来回答以下力的分解标准和要诀;之后再让优等生进行力的分解实践。这样逐步增加难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增强自主学习兴趣。总之,自主学习教学需要教师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在对教学内容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能够依赖主体作用解决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这对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二、创新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讲很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受挫,那学生可能会一直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开展创新物理教学,物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征和创新密切相关,每一个物理科研成果都是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实现的。那么,教师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呢?

第一,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物理知识,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就是靠题海战术。这种物理教学方式只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因为很多物理题都是高考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在做题里面,而难以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出现,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让他们对于物理知识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创新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能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提出质疑或者问题,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物理难题,这就是创新教学的主要过程。例如,在学习电路设计的时候,由于高中物理电路设计十分复杂,教师要注意一些应用性很强的题型进行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途径和方法。

第二,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新颖,这是实现创新教学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师使用的物理课件都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思维需求,很多内容和概念都与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不符。对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新的物理教学课本,了解最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来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内容始终保证创新性。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学生;自主;预习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激活其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的引导,能够在不断质疑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更好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学生自主预习学习过程也是认知能力不断升华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丰富文化背景知识预习,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预习学习是对一定学习内容的认知性感悟,旨在通过初步理解来更好地学习探究语言学习内容,更好地增强学习的知识视野。在预习过程中,通过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来增强思维视野,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情感,还能够深化理性认知探究过程。

以预习来丰富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帮助其更为直觉地理解语言学习内容。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电子读物、报刊等学习资源来寻找与预习学习内容相关联的背景知识,为深入理解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可通过制定一定的预习学习参考资料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以便他们在预习过程中能够灵活掌握。

以丰富背景知识来预习学习,能为学生减少学习理解的难度,更好地拓宽学习思维广度。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5《Birdwatchers》中“ReadingBirdsinZhalong”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来深入了解如下方面的内容:(1)what’sthecharacterofZhalonginChina?(2)whatdoyouknowabouttherarefowlsandstrangeanimals?(3)whatdoyouknowaboutthewildlifeconservationorganization?通过扩展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悟,还能够拓宽其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加深理解感悟。

二、依据导学案例引导预习,丰富学生探究思维

预习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来予以呈现。导学案的运用则是在帮助学生明确预习学习目标和重要学习内容基础上,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理解思维。以导学案为引导,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意识更为强烈。

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如下几个环节:(1)精选预习思考题目,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预习思考题目,让不同层类型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满足。(2)在引导学习过程中,应该明确相应的知识学习目标、技能运用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能够知晓预习的内容。(3)为学生预习提供可学习探究的知识介绍和思考探究题目,让其能够在思考过程中进行质疑,加深理解感悟。(4)预习导学案例还可结合课程语言知识技能教学要求,拓展文化背景知识,增强认知体验。

通过导学案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感悟,能够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感知。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下同)8aUnit1《Friends》中“ReadingaBestfriend”的预习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设计了三个预习学习环节:(1)设计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常遇到的词汇短语,以帮助学生能够进行灵活掌握。(2)按照阅读学习内容要求,设计相应的思考探究题目,像Canyouintroducethecharacterofyourgoodfriend?等等。(3)设计一些练习习题,并提供可参考答案,以便让学生在预习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化认知理解。

三、突出知识要点体系预习,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预习学习其实就是对课程学习知识难点和重点的不断深化理解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整体学习认知思维。对学习知识要点的预习,能够在降低理解困难的同时,更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

对此,教师在布置相应的预习内容时,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知识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列出相应的难点的化解策略方法。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相应的综合预习学习思考题目,鼓励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独立思考和合作理解探究的方式深入预习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对课程语言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优化组合调整,尤其要注意重点知识的高频率呈现以及难点知识的化解策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进行表达,以增强他们的理解认知和感悟体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学习综合能力,能够在有效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更利于学生增强理解感悟,深化学习认知思维。而学生的自主预习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其学习激情和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满足课程教学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郝红福.浅析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

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25).

[2]李欣.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中学生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性教学学习能力

“生活有为,贵在自主”.高中生是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其学习求知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主体能动特性.物理学科作为以研究自然界物理现象为主要对象,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方式手段的知识学科,需要学生主体积极、主动、深入地参与和探知.当前新课程改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成为有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有效的学习、探知、解析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物理学科具有丰富的现实应用特性、显著的生动趣味特点和明显的实践操作特征,这些都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开展提供了条件和载体,教师应在有效指导下,推进自主学习活动进程和效能.

一、创设学习对象自主学习的适宜教学情境

适宜、融洽的教学情境,能够对师生互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学生自主学习情感的有效树立起到促进作用.高中生在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探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案例进程中,会遇到难题和困惑,自主学习情感会受到压抑.此时,就需要外部环境的“外因”进行有效刺激.众所周知,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贴近现实生活,现实应用广泛,这些特性,都为培树学生良好自主学习情感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在讲“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自主性教学活动,为激起高中生自主学习探知情感,抓住该节课教材内容生动现实特性,借助于电视和录像机现代化器材,向学生展示“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等现实案例.学生面对现实性教学案例,内心充满亲近感,情感上受到触动,自主探知学习物理知识内容成为自觉行动.

二、注重学习对象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指导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策略,是物理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中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建立在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和学生认真探析双重作用基础之上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自主性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提供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分析的实践空间,并发挥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引导和指导功能,推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进程,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究和教师精心指导下,掌握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为自主学习活动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汽车驶员发现前方75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经过0.5s反应后开始刹车,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7.5m/s2,正好在事故车面前停下.已知道路限速110km/h,该汽车是否超速?通过对该问题案例内容的整体感知,学生发现该问题是关于“运动与力学”方面的案例,解题时需要运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等物理知识点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初步探知情况,提出:该问题案例条件中揭示了哪些知识点内容?问题条件中存在哪些关系条件?该问题解答的思路是什么?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研析活动,认为: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匀速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判断汽车是否有安全问题.在学生自主解题活动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归纳解题策略.

三、重视学习对象自主反思的评价活动开展

在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案例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由于知识素养、解题能力、思维分析等方面的制约,出现对知识内容理解不深、解题能力不强、思考分析不严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自主性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出现的不足,利用评价教学的指导促进功效,组织学生在反思自主学习活动基础上,进行思考、辨析和评价活动,使学生能够实时、深刻地认识学习活动不足过程中,树立和形成良好的探究、分析和解题习惯.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6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设计不合理,要求不明确。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失之偏颇,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要求不明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头绪,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一些教师没有给学生设计学习问题,一味让学生自主讨论,缺少对课堂的控制。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对课文进行讨论、朗读、表演等,但是并没有说明学生应讨论到什么程度,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讨论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使得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为一纸空谈。

(二)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到位。有些教师虽然在课前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解决,却并不在意学生在问题讨论过程中所用的方式方法,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学生能否得出与书中相一致的答案。在这样的导向下,学生认为只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便万事大吉,不会向教师提出有关讨论过程、解题方法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些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解决课后的问题,对于学生是否理解并不进行询问。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教师没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无从谈论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法。

这两种问题的存在均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进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R,改变固有的教学、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二、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学生自主合作观念的培养,转变学生的观念,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使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式,也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自己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带领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如果学生还像以前一样只是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就无法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支配、调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工具书主动学习。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一课时,教师不应一开始就讲解文章,而应让学生通过查找《古汉语常用词典》等工具书,对文章进行翻译。由学生自己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好处,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课前设计好教学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教师应在课前认真设计好教学问题,用有效、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性格、学习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将设计好的问题、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挑选问题,并对挑选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组内其他成员的解答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学生整理问题的答案,形成最终结果,交由教师评阅。在教授《藤野先生》一课时,有的教师的课堂问题往往设计得不够合理,没有规律性,比如在刚开始教学课文的前几个段落时,会提问学生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弃医从文,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在学完文章后才能解答,不利于课文前面部分的学习与延伸。有的教师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会提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某一个汉字如何书写、如何组词造句等。这类字词认识问题不是教学重点,在课前预习之后教师就应解决,而不是留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只有进行有效提问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先设计好课堂问题,如“鲁迅在写清国留学生时抓住了他们的什么特点”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具有针对性与启发性,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地指导学生。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木兰诗》的学习难点在于生字词的认识与文章语句的理解,有的汉字学生根本不认识,更不用说去理解这篇文章了。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某一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生字词掌握的情况,然后集中解决学生都不认识的字词。对于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走动,认真听他们的讨论内容,了解每个组的学习情况。有的组讨论问题时毫无章法,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按照文章的段落顺序逐段讨论;有的组学生相对内向,不善于讨论,教师应设法激起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带领他们分析文章,提高他们的讨论热情;还有的组学生过于活泼,会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教师应及时制止;对于有的组无法理解为什么是“对镜贴花黄”而不是“对镜贴黄花”等,教师应提供帮助,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由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教师逐一解决之后,再带领学生对《木兰诗》一文进行逐句分析,重点解决学生生字词的朗读和语句翻译中的问题。如果教师认为师生沟通交流到此为止,那就大错特错了。师生的沟通也包括文章学习之后的巩固。有的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仍存在疑问,或者有的地方仍然没有记住,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后的情况。课后作业也是很好的沟通交流的工具。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会发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对于大家都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单独解决,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准确掌握所学知识。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7

关键词:高中生;自主管理;数学学习

自主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解决高中生自主管理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理解和体验,不断深化以自主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教育,实现学生对社会规范的内化。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自主管理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部分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做得还比较欠缺,而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就在此行列。“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题海战术愈演愈烈……在如此的教育状态下,很难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四基”“四能”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随着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在班级管理及其他科目的成功实践下,高中生的数学自主管理学习不仅能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自主管理的意义

在数学学习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也提出了“四能”要求: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高考考试大纲提出了七项“能力要求”: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想达到“四基”“四能”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三、课堂上数学学习的自主管理

1.教师协助,学生自主管理课堂学习

引导课堂是教师主要的职责。课堂以小组交流、互助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是课堂的“导演”。教师通过给出学习材料和背景,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再针对学生问题解答的展示做出合理科学的点评,对问题的解决做出总结和升华,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做出公正、公平的得分评价。整个过程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应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能进行快速的分析并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使课堂井然有序,不偏离课程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必修1第二章2.2.1节“对数与对数运算”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引进行教材的预习,每个小组必须在课堂上提出两个关于本节内容的问题。大部分小组都提出了对数知识方面的问题及学习对数的困惑,但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学习对数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也许提问者想表达的是:“对数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就用不上,不学也罢。”此时我简短地与学生一起分析数学的文化,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阅读了教材68~69页关于对数发明的知识。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使得课堂朝着教学目标顺利进行。

2.同伴互助、小组合作与自主管理学习相结合

每位学生在小组交流互助学习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任务,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要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更要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完成教师给小组的任务,通过课堂展示,把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教师和全体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我主动学习,需要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讨、合作和辩证。在组内谈论时,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表意见,能有理有据地向组员展示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充分体现,也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w习方式。

3.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实现自主管理的保障

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的交流合作学习,教师要做出合理、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要制定好评价标准与体系,有奖惩条例,包括随堂评价、段期评价和期末总评。随堂评价是在课堂快结束时对各小组做出点评和评分,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与评分。这种及时的评价,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能快速地给学生做出学习的指引。段期评价包括周评价和月评价,根据各小组在一周(月)内的表现(包含课堂表现、作业表现、测试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对各小组内的优秀成员做出阶段性的表扬。这相当于对学生的小目标做出肯定,通过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期末总评是在学期结束时,根据各小组在整个学期内的表现,对各小组做出综合性的评价,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成员。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四、课后数学学习的自主管理

1.合理、科学的计划是课后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基石

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促使学生按照计划实行任务,排除困难和干扰。实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坚持计划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经过磨炼,又会进一步提升学习收获。这些进步只会使他们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大的成功。

学生按照计划行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从而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该放松的时候能开心地放松,久而久之,所有这些计划都会形成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合理的计划安排使学生有效利用时间。有了计划,每一步行动都很明确,不要总是花费心思考虑接下来该学什么。

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切勿好高骛远,要针对自己的学情,脚踏实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长期目标是大方向,将长期目标细分,就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要详尽、具体。当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实现时,长期目标就变成了现实。

2.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习惯来管理自己

(1)在笛а习过程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学生要形成预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能根据教师的导学案,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实现预习效果的最大化;学生要形成复结的自我监控能力,根据课前预习及课堂收获,及时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并给自己进行评分,若还有知识未掌握,及时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争取做到学习内容天天清。

(2)归纳、反思、总结不可少,尤其是错题的整理。

一是解题后的反思。在解完题后,不能认为得出结果就意味着解题工作的完成。实际上,解题后的反思是对解题的整个过程的再认识,是解题效果的升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思路的反思、解题方法的反思、题目特征的反思、题目结论的反思和数学学习方面的反思。

二是错题本的整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做过的试题不断增多,因此对试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错题的整理与归纳。数学要想学好,并不在于题做了多少,或是见过多少,而在于题做得是否精,是否能够把每道题都吃透,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整理一套属于自己的错题集很有必要,整理错题时需做到以下要求:及时整理,及时总结;分类整理,在精不在多;时常翻阅,重新演练。

(3)建立他人监督机制,使自主管理学习常态化。每个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在消极的情绪和充满诱惑的环境下,人的自制力变得非常低下。由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的行为极易受他人与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自主管理学习中需要他人的监督和帮助。

首先,是学习互助小组之间的监督。学习互助小组是一个成长共同体,彼此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是一个整体。当组内成员出现自主管理松懈、怠学的情形时,全体组员要及时帮助他,帮他克服学习、心理上的困难,从而实现小组的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管理学习做出指引和监督。由于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和在数学学习上的不专业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时,给学生做出合理、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制订更为合理的计划;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本,查阅学生的课后反思和错题总结,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当学生在自主管理学习上出现了懈怠、厌学情形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为他们做好心理与学习上的辅导;当学习小组出现了异常情形时,要与小组共同寻找问题形成的根源,探究问题的成因,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家长是学生自主管理学习的有力监督者。家长通过对孩子学习状况的了解与跟踪,通过观察孩子在家的学习行为,对孩子的自主管理学习进行监督。当孩子在自主管理学习上出现了懈怠、厌学情形时,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孩子怠学、厌学的成因,再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同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家校联合教育的方式,帮助孩子度过学习的难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的交流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是培养综合素质的体现。课后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对曾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是对学习技能的不断强化与完善。进行数学自主管理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四基”“四能”的要求,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向东.高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王海赳.数学自主学习引导初探[J].数学通报,2013,52(5).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8

关键词:深度学习;主题式学习;预设性主题阅读;生成性主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a-0066-04

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和终身学习理论认为,未来的教学更多的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的本质则是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1]。

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是一种能够充分反映学习的本质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调控其学习情绪和策略、方法和技术,把知识和知识以产生和传播的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习不只是接受和储存知识,也包括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以及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共同创生一系列“事件”,共同建构内容和意义[2]。

一、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教学设计背景

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受分科教学、周课时数少以及大班制教学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以浅层意义的简单学习为主的“快餐式”应试教学愈演愈烈,产生了很多问题,问题危害极大,亟待解决。

功利主义应试教育者常常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科考试大纲是教学设计的唯一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等都因“考”而设,他们常常将学习目标设计在低水平的识记和理解水平层次上,学习内容也多以考试大纲上规定的“考点”为主,学习过程往往就是对“考点”知识的记忆和机械的应用,学习评价多是各种形式的测验。如“区域水土流失危害、成因及解决措施――以黄土高原为例”,他们常把学习线路设计成四大步:第一步,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中,就事论事地提取知识;第二步,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知识格式化成“文字公式”,要求熟记“文字公式”内容;第三步,套用“文字公式”,回答其它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第四步,用考试题测验一下记忆情况和套用“公式”的技巧。这是一种无人化的教学设计,知识传递就是死记硬背,知识内化就是生搬硬套,是一种典型的非人道行为。

实证表明,开展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即围绕一个或几个经过结构化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地理问题等地理主题进行的综合性学习。这是一种创新型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用创新的方式将丰富的、结构化的主题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学习并且使用所学内容,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给予公正和客观的价值判断。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教学设计中,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目标表现为多层化。既有识记和理解等浅层目标,也有应用、综合、分析与评价等高层目标,以满足进阶学习的需要。二是学习内容表现为综合性。既有结构化预设性内容,也有拓展性的生成内容,以满足综合性学习需要。三是学习过程表现为进阶性。不回避简单学习,更加注重深度学习,致力于实现学习进阶[3]。四是学习方式表现为多样化。既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学习,还有探究学习,以满足主体参与的需要。五是学习评价表现为多元化。既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参与人员如图书馆管理员、家长和社区人员等“见证者”的评价,满足多元发展性评价需要。

二、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线路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设计要求。横向线路是从预设性主题阅读到生成性主题探究的线路结构;纵向线路是预设性主题阅读和生成性主题探究各自的线路结构。

(一)预设性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预设性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是中学地理主题式深度学习线路设计中的第一环节。线路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对主题知识的选择、领会、保持和应用,具体的教学设计分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确定主题结构。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特点和学生实际是主题选择与结构确定的依据。至于是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还是把一个单元分解成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知识容量有多少,都需要依据教科书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安排。如果教科书和主题阅读参考资料的难度大,学生基础又较差,自觉能力较弱,就应该把主题分解得细一些,知识容量小一些,阅读材料反映的难度坡度小一些,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阅读学习并能得到充分的指导与帮助。第二步,做好阅读准备。主要指制定自主阅读任务单、编写阅读参考资料、制作微辅导材料如微视频或微文本等。其中,自主阅读任务单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主题名称”、“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备选菜单”、“学习任务”、“学习参考资料菜单”、“阅读学习微辅导视频菜单”、“自我评价与反思”等。任务单中还可以对学习成果的表达方式作具体要求,如微型论文、思维导图、学习心得、知识结构模型、“板报”等。阅读参考资料主要是围绕主题的图文资料,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全面且充分反映主题知识和探究知识的学理性原则、案例性原则和证据性原则等。阅读微辅导是关系学生自主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性的工作,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择那些预估阅读有困难的“点”,在微视频或微文本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演示、实验等帮助。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建立云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指导与帮助。第三步,组织阅读活动。一要选择好阅读时间和空间,讲究实效,务实可行。二要尽可能利用好互联网云服务支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开展网上在线阅读活动。三要做好阅读督促、检查与管理工作。四要洞察学生阅读需求,及时为学生提供在场或在线的服务、帮助与评鉴。第四步,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课堂是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交流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学习小组内部交流。每位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任务单”,提交阅读中还没得到解决的问题,相互间解决彼此的问题,交流学习成果,第二步,大班交流活动。一方面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共享学习经验和体会,另一方面也将组内大家感觉到有困难的问题提交出来,以寻求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帮助。

(二)生成性主题探究教学设计

生成性主题探究教学设计是中学地理主题式深度学习线路的第二环节,线路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对主题知识的疑问、分析、假设、评断和再结论,具体教学设计也分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确定探究主题。学生是主题确定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依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其次是严密地组织教学,积极地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对比、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不断的深化。第二步,制定学习方案。学生是学习方案制定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项目任务完成的主题式学习方案一般包括六个基本操作程序:1.选定研究项目;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活动探究;4.制作项目作品;5.作品交流;6.活动评价。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主题式学习方案通常有四个基本操作程序:一是发现问题,从事实或教材中找出主要问题,陈述问题和深入的思考。二是分析问题,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分析、研究和进一步思考,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甄别、归纳和综合。三是选择方法,在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筛选合理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四是解决问题。第三步,组织探究活动。不同的探究活动形式,有不同的探究时间、空间、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要求。同一形式的学习也有可能因主题内容和学情不同,其探究活动的时间、空间、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等要求有所不同。第四步,开展交流活动。与探究活动一样,不同的探究活动形式,也有不同的交流活动时间、空间、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等要求不同。同样,同一形式的学习也可能因主题内容和学情不同,其交流活动的时间、空间、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等也不相同。

三、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中教学方法探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主题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教学时间和效率要求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4]。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发现法和探究法等。

读书指导法是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资料和学生自主查阅的一切资料等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指导主体上,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指导时空上,有现场指导,也有微视频和微文本等技术性指导,还有基于网络条件的云服务指导;指导方式上,有教科书阅读指导,也有阅读参考资料阅读指导,还有即时阅读指导。其中的阅读参考资料是丰富教科书内容,加深理解主题知识的读物,它不仅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主题知识体系,也是开拓知识领域,满足多方面兴趣,丰富精神生活,发展智力和能力的重要读物,可以说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

发现法和探究法是预设性主题阅读和生成性主题探究中共用的方法,是在学习地理主题概念和原理时,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等,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习,自行发现并掌握主题知识,掌握认识和解决主题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地理事物的属性,发现地理事物发展的起因和地理事物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方法体系。发现法和探究法都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再发现,积极思考,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5]。例如,在“外向型经济对台湾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这样基于询问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设计有六个基本问题构成的发现和探究载体:1.查找资料,说出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对比。2.查找地图和资料,分析并说出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3.分析台湾外向型经济变化的原因;4.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与特点及其发展的条件分析。5.查找地图和资料,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总结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模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使学习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现成观点与结论,学生能够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世界,运用所学的经验、技能和方法,在接受询问的过程中,掌握前人的认识成果,发掘新的现象、新的解释和新的意义。[6]

四、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建构意义

(一)从“学会”到“会学”

“学会”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而“会学”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人的发现、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新变化[7]。开展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了“会学”。第一,反映在自主性上。首先体现在学生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无论是自主阅读,还是自主探究,学生都需要有自觉的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制定自主学习目标,通过独立感知教科书、阅读参考材料和自己检索的材料来主动建构主题知识,并将习得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于实践之中。其次体现在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上。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其阅读和探究,积极向教师质疑和请教,互相答疑,相互研讨,努力实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再次体现在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对象上。学生有充分的权利来选择那些有意义的地理主题和主题内容,将其作为最有价值的学习客体,同时,对外界主题信息的接收、加工、整合和改造也都有选择,经过过滤、筛选和优化组合,能自由地、自主地选择主题学习对象。第二,反映在能动性上。特别在生成性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直面的是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对其产生解决的兴趣和欲望基础上,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从预设性主题阅读习得的知识和从生成性主题探究中习得的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建构与改造。第三,反映在创造性上。预设性主题阅读是一个结构化主题知识的建构,生成性主题探究是在这一基础上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只是满足于前人总结的结论,总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知识联系,以此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认识,得出新结论。

(二)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发现与探究

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从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变成“价值引导―自主探究与发现”的关系,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与发现中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8]在预设性主题阅读中,由于大量主题阅读参考材料的介入,使得教科书再不是唯一的“读本”,只是阅读材料之一,有不同经历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地理主题知识是“活化”的而不是“固化”的。生成性主题探究的教学设计更加关注“案例之后”更为本质的东西,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观点和认识,保证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直面更多的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方案。

开展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主题式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旨归的特殊生活实践过程,学生在主动接受、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处于不断地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5][6][7][8]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4.102.85.70.7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88.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9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学习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探索。本文以激发学习的动机为主要突破口,以思维训练为自主性学习的模式,来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引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进行学习,它是以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为基础。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进行认识,并且尝试将研究性学习运用到物理教学中。

2.注重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实验,自己动手,老师监督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物理教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为了体现教材的特点,必须本着“做物理”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学生的实验做指导、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3.加强学习指导

强化学习方法指导,培育学生的责任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责任心,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让学生养成习惯,我们除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还应该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

物理这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它主要是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能不能把物理学好,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知识构建,才能够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自己进行观察,自己进行探索,从而总结出物理规律。教师在课堂上做实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的实验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或者是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思索总结,找出物理规律。在进行实验时应该进行分组实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做实验,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某些特殊的物理问题中,需要学生自己先进行实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进行监督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总结。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这种训练模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习惯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练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练习,可以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自我探究学习,也是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现在的物理学多数是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只是通过文字再现物理的情景,配图很少,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遗漏某个先决条件,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降低了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注重利用情景构建相对应的模型图,对图形进行清楚的标注,充分应用到物理知识的问题解决上,只有不断培养画图的良好习惯,才能提高练习的正确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养成“没图不解题”“没图不答疑”“没图不讲课”的教学策略。

3.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习惯

物理学探究应该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反思,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作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教学策略:(1)在例题的讲解中应该适当地出现错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相信自己,不迷信于教学资料和老师,在对问题进行解决处理时能够果断地表达自己的意见。(2)在练习时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反思、多动脑筋的好习惯。(3)在进行概念讲解时一定要把规律讲准、讲透、讲到位,然后根据这些方案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讲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提出一个不成立的方案,引导学生对这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而得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自主学习的理解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前言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根据自身需要与条件,经教师指导制定学习目标,并通过独立的思考与探索来获取书本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其核心理念,由此表明,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变化、空间模型、结构等抽象概念的学科,数学所使用的逻辑推理、抽象化思维,是训练大脑逻辑性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发展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强调逻辑体系以及解题演练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发展、合作交流、数学经验却关注甚少。该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只是应试能力强,在其内心对数学却甚为恐惧,学生的学习认识、学习态度与教师的期望偏差较大。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有助于学生主动观察、猜测、实验、交流、推理、验证等数学教学活动。对于受教育的中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应当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其兴趣、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增强学生的独立性、适应性,丰富学习内容,学会信息共享、相互沟通,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其自主精神。

(二)有利于教学发展

传统数学教学是“单向灌输式”模式,“以分数论英雄”式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让中学数学教学彻底变成了“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学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重知识轻方法、重记忆轻理解、重模仿轻创新。课堂教学仅围绕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的“学”,只重视学习结果,忽视了思维过程,严重忽略了数学知识应当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不能一味依赖记忆、模仿,应当将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作为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大量事实显示、多维度理解等方法,与学生积极地互动,实现共同发展。自主学习模式让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独立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同时也让教师实现自我提高。

三、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引导制定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在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制定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学生要积极参与其中,思考自己能学、要学、想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在整体学习目标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这一过程可增加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同感,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以《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预习作业、预习提纲,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首先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回顾,再预元一次方程,在对两者进行比较后,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解的相关性和不唯一性,然后再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提高了其学习参与性。

(二)自主学习内容的学习

自主学习过程应当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各种方法研究探讨、分析解决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根除重教轻学的错误教学观念,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突破思维局限,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要适时地加以调节、提醒,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同样以《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为例,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辨别和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认识到方程具有相关性的不唯一解。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无法立刻领悟方程解的不唯一,此时教师就需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师生间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们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融入学习氛围中,积极拓展思路、加深理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探索意识、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三)教师答疑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重要的因素,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点播、引导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疑问,此时就需要教师传授解题方法,解答学生疑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但对于解的相关性、不唯一性尚无法理解透彻。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规律,对二者进行对比。设计问题“标记数字8的绿色卡片和标记数字6的黄色卡片,要使数字总和为48,各需几张卡片?”在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自主分析时,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使其对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加深印象,加以掌握。对于方程解的不唯一性的问题,教师需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提炼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四)拓展学习层次

学生间的相互讨论,能使其更加系统地了解课本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深挖教材,对题目、概念进行多种引申、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并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总结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自主学习方式,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体意识,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有助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自主学习是发掘学生潜力、锻炼独立思维的有效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涛.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2,(9):51-52.

[2]赵永军.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394.

[3]杨欢.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指导策略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