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3:44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1

一、实施自主学习的有利因素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分析,实施自主学习具有较强可行性。

1、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乐于自行钻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前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2、初中生认识事物更加全面,比较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批判性。

3、初中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自主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二、自主学习的教育价值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开成适应学习在社会而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1、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生会遇到一个一个的问题由他们去解决,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造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归纳发现新知;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探索能力。

2、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自主学习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阅读自学和解答问题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同代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在这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便能得到有效发展。

3、自主学习将使数学不再难学

构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通过自主学习的锻炼,学生将会使自己的数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在课堂上听讲,而是形成一种自学、互学和听讲的全方位立体的学习新模式,这恰是培养学生适应越来越高强度的数学学习的关键。

4、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

在自主学习中,离不开自主阅读课本,实现了学生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规范了学生的教学用语,增强了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合手逻辑,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察的能力,从而避免出现那种不能正确地书写解题过程的学习困难。

三、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1、明确数学目标,优代学习动机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数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准确地制定出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活动始终点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克服了一般意义上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优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学要求的。

2、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优代思维品质

我们设计自主学习提纲,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用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外星氏,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探索能力。

对于新深入设计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迁,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深情境中来。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高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必须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其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和动力,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意义的练习,还要重视运用准确的、简明的数学语言,符号图形进行严格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交流性和逻辑性。

3、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优代学生的教学能力。

在习题训练中,启发学生自己去想,独自发现和探索,要激发和鼓励学生质短,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充分恳定,发现错误要找出症结,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此外,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循席渐进,逐步开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善于引导,以确保自主学习惯于健康稳定的进行,使学生尽快形成自然规范的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发兴趣;合作进取;提高能力

自主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模式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对所学科学进行探索与研究,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强,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撑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我要学”的一个过程。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除了让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的主体。笔者在此将就“自主学习法”如何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与实践。

一、通过自主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是由自身的学习激情推动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把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创造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这一节课时,根据初中学生贪玩好奇的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设计了如下符合学生心理且是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算24点”作为导入,先随便机抽出4张牌并提出问题:约定扑克牌中黑色数字为正,红色数字为负,请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结果为24,看哪一组算得最快!结果每一组都很快就算出结果并展示计算方法。此时笔者再次提问:假如我现在只抽取三张牌都是3,而且是两张黑3和一张红3呢?几分钟的讨论之后,有小组提出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3次方运算出结果。此时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出“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本节课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导入自主讨论自主获取答案的活跃气氛中,同时也在学生的自主性中播下了“我要学”的能源种子。

二、通过自主学习法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有效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达到最佳状态,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在不存在由于“势单力薄”而最终选择放弃学习的情况。此外,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不同小组之间各组的整体学习及活动水平大致相同,但同一个小组之间各成员的学习活动水平应该不同。这样不仅可以使成绩好的学生产生优越感而更加自主和努力,而且能够使后进生克服在难题面前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恐惧心理而大胆地去探索和思考。

例如,笔者讲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根据学生实际分成每六人一组,每组发两个圆的教具,要求每小组利用手中的圆,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实践,比较一下圆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并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将结果记录到记录单上。动作迅速、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短,最先完成。各组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且都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动手,有的记录,小组长边指导小组活动,边等待比较结果,小组活动井然有序。由于各组使用的圆的大小不同,所以完成的时间也不等。活动结果有两上小组得出:圆与圆有相交的位置关系;有四个小组得出:圆与圆有相切的位置关系,其中还包括外切和内切;两个小组得出:圆与圆之间有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包括外离和内含两种情况;还有一个小组得出:圆与圆之间不但存在不相交的位置关系,还有同心圆的关系,也就是它们圆心是同一个点,同时给大家作了示范。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而进行合作,这样自主学习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划,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引导,为学生创造体验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过程,使学生达到从探索规律中增加数学知识,并不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了“相似三角形”之后,组织学生去测量操场上的旗杆高度,到了现场后学生发现由于旗杆太高并无法直接测量,此时笔者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经过一翻热烈的探讨之后,最终得出这样的测量方案: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旗杆与旗杆的影子的比,量得人、人影、旗杆的影子的长度就可求出旗杆的高度。很明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亲身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将通过自己的努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还体会到了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获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并主动学习。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全面探求能力、应变能力、并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而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继延主编,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3

一、通过情境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自主性学习

新课的导入,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或者引起学生疑惑,使学生在兴趣与疑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以往的数学课,通常是学生们坐在座位上,等着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会主动去思索,所以精神差,不兴奋。数学老师都有这么一种体会,那就是竞赛课堂很活跃,而常规教学课课堂较沉闷。为什么呢?如果一上课,老师就抛出一个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就马上来了,疑惑也马上来了,他们这时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了。“化被动为主动”,这一环节可以称作“思维转变的最初革命”。例如,在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这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挑战。于是,学生们马上开展了积极的思维,在几个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并考虑正确性,为了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有了一个作为学生个人的判定依据。试着比较,若是简单的由老师提出“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者的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同的。

问题情境的给出必须合情合理,一般有如下三个原则:一是与所学内容相联系。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知识情境。二是有挑战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三是学生可能可以解决,或者至少知道该怎么去思考,否则就要做必要的引导。若给出的情境不符合以上原则,不如不用给出,直截了当地提出教学内容。因为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有很好的、与之相关的情境。

二、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好地把握新知识

凡是重要的问题、公式、定理,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或探究。在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对于学生积极的想法老师给予肯定。同时教师诱导学生学习思路,指导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思考。

教师要注重学生不完全的思维,不完全的推理和概括。因为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对于问题是非的判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几何部分,直觉推理很重要,要给予肯定,不能随意打断学生,从而打断的思维,阻碍思维的发散。否则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压抑了思考。老师可以在学生讲完以后,引导学生如何严谨地思维。例如,在第一环节提出的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节课,学生判断出第四、第六、第七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他们的判别依据是什么呢?这里就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他们的回答会有各种各样的,而且有一种直觉的倾向。在这里,我是不提倡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目前,有老师容易走进“建构”的误区,不切实际地夸大了学生的能力,在这个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上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不仅没有取到好的效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很多学生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4

一、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教育

很多人认为,教初中数学,挺简单的,不就是教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三角形全等与三角形相似,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等。有什么困难?是啊,教是没有困难,困难是现在的许多农村学校里的初中学生讨厌学习数学。因此,要想让他们认真学习好数学是一件让一线教师很伤脑筋的事。为此,笔者在平时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全心全意地教数学知识,而是更多地教育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有多么重要。一天不行,天天来,和风细雨地教育,长期坚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逐渐提高了。

二、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新符号认识的重要性教学

对于数学而言,数学新符号的产生,是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加深而丰富发展起来的。数学新符号的产生,往往是从数学的某种新名词或术语的定义而产生的。如果一个初中生对刚刚接触的数学新符号不感兴趣,那么这个学生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会无所适从。相反,如果说一个学生,对一个数学新符号刚刚开始就产生较浓厚的兴趣,那么这将对他今后的学习数学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因此,对数学新符号的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比如,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无理数,进而将要进行数域扩大。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表示,对他们来说是“新鲜事物”,同时也是学生从认识有理数到认识无理数的一种质的飞跃。在这段时间内,二次根号、三次根号是数学新符号的认识起点,这个起点要设法让全体学生都认识到位。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相反,如果说有些学生对新学的二次根号、三次根号等这么重要的符号都感到陌生,甚至害怕,那这些学生今后怎么可能把初中数学学业继续完成好呢?

三、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新思想方法的教学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学好数学的灵魂。因此,每当有一种新的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刚刚出现时,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较深入的教学,那样可能会使学生容易接受数学教师所教的新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教学特殊四边形,先用定义法,解决某种特殊四边形的定义,再用定义法获知这种特殊四边的性质,最后用定义法解决其判定方法中的一种。这样的教学,学生从理性思维上,获得了一种较清晰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这一新知识的思想方法。有了统一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就不会觉得知识很乱。

四、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初中数学的方法教学

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许多初中数学教师都不够重视。一般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做数学题目。一节课下来,布置大量的数学题让学生回家做练习,名曰勤学多练,熟能生巧。教师课堂上拼命地说例子,学生玩命地往头脑里装,以至于多数学生产生讨厌学习数学的情绪。笔者的做法是,强调阅读初中数学新课原文,指导他们用好用活数学课本,从课本中吸取数学新知识养分,然后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这样的学习,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知识。

五、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半期考,期考,中考成绩的重要性教育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22-03

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先是对各种陈述性知识(概念、命题、法则等)的记忆或复述,然后采用从模仿到操作的方法练习,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以形成操作技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安排什么、学生完成什么的局面。结果导致学生学得过死,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出现了离开教师自己就寸步难行、题目稍有变化自己就束手无策的怪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就是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思考,然后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那么,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积极自主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兴趣的激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尤为重要,怎么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呢?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或指导或点拨或对个别学生提出要求或参与讨论等。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赞赏,并更多地关注那些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问题的学生,使其从中感受到自信、感受到成功。教师只有始终如一地尊重学生,才会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纳教师,从而乐于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要对所教科目充满热爱

热爱所教科目,才会有充满激情的课堂。充满激情的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兴趣才会高涨,教学也才会有好的效果。

3.教师要有一定的导入技巧

教师要学会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或者幽默有趣的问题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4.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要与生活实际相关,因为学生对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学习相关内容时就会情绪高涨,就会提出“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在这种相似情境中独立自主的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5.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书本知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生动形象”起来,力求给学生新奇的感受。

6.要为学生设置一个驰骋思维、张扬个性的空间

想一些办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使他们的头脑活跃起来。比如说精心准备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设备和教具,在课前就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也可设计一个可操作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猜一个趣味的思考题、告诉学生一个令人吃惊的统计数据、向学生展示一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漫画;抑或者是请学生说一个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并让其他学生写出他们的答案或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等。

例如:笔者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这节内容时,运用了这样的引入: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好,老师为了感谢大家,特别告诉大家一个不用天天去食堂吃饭的秘方,好吗?”接着讲故事:“话说从前,有一个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于是就想,天天要饭太辛苦了,如果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这个秘方很好的吧!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三天他将吃到面包的几分之几?第五天呢?第十天呢?”从而剖析计算式子的特点,引入课题:有理数乘方。

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就是在教学中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掌握知识,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和实践,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全过程,实现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学习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文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寻找资料(包括和教师、同学讨论等)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方法不仅是指教师教的方法,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改革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围绕学生的“学”来组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还要提供必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从事反思活动。在备课过程中要思考好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2)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可以学到什么?(3)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自主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的要求各是什么?(4)学生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5)设计什么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主学习后可能存在的问题?(6)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上课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学过程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总的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要明确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知道应该从课堂学习中获得些什么?目标明确了,学生才会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2)要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3)要提出思考问题,规定自主学习的内容。(4)要规定时间,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5)要完成检测题,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6)要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学习互动,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给予帮助解决。(7)要善于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励志小游戏、角色表演、播放动画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都可以尝试。

3.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第一,知识系统化,包括对知识分解和概括。知识的分解就是把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从学科的整体结构出发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知识的概括就是对知识进行整合,根据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组织成大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完成对知识点的整合。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做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整体的把握。

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就把这章书的内容整理为下表:

第二,巧妙的记忆方法。要掌握数学的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等大量的数学知识,要会一些具体的记忆方法。例如不等式组的解集求法顺口溜:“大大取最大,小小取最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又如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就可记住抛物线y=2(x+3)2-5是由抛物线y=2x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的平移规律。再如二次函数的b值符号的确定可以记作“左同右异”,就可记住二次函数的b值和a值的关系,如果对称轴在y轴左边则b值和a值的符号相同,如果对称轴在y轴右边则b值和a值的符号相反。类似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让自己摸索和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才能发挥学习方法的作用。

第三,复习方法。复习要有技巧,要遵循复习的规律,“学而时习之”,对学习的内容归纳整理后,隔三五天就看一遍,经过不断反复的复习,就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

第四,自读方法。阅读相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等知识,并会在课本书上作一些标注或者质疑,将公式、定理自己试着证明一遍,证明不出来就把教科书的证明过程记下来。自己完成课后习题,不会做的可以看一些辅导教材,重点看解题技巧。若遇有做错的题,最好记下来,仔细分析一下。

4.倡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重视课外阅读,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发言、辩论,使之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继续、延伸和必要补充。

5.教师的作用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例如:解决一个数学证明题应该让学生明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2)揭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自主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的方法等。(3)教师要在课堂中进行巡视,进行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进行必要的板演与练习情况调查,了解学情,做好点拨引导,为教师精讲做准备。(4)在数学学法指导中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的过程和偏差纠正的过程。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自己学习数学的特点。比如:善于记忆,还是善于理解?擅长口头表达,还是擅长书面表达?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

三培养问题意识,训练学生探索与创新,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数学的学习通常都是从问题出发,围绕问题展开,最后以问题的解决而告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一种迫切的学习期望,进而推动探究学习主动地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尽量把教材中出现的课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借鉴;再次,要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提问题训练,使他们能围绕学习目标提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问题时,要经常使用以下这些语言: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画张图,引入适当的符号,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开。你能否把它们写下来?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联系。你能不能从已知数据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你能不能想出适于确定未知数的其他数据?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已知数据?你是否利用了整个条件?你是否考虑了包含在问题中的所有必要的概念?你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骤是正确的?你能否证明这一步骤是正确的?你能否检验这个论证?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你能不能一下子看出它来?你能不能把这个结果或方法用于其他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具体问题去学习、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训练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综合。分析就是说要解决问题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综合就是说这个条件和那个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果?经常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引导合作交流,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助力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独立自主的活动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和讨论,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可以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和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建立合作小组。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就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小组互助,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于全体学生,要教会他们合作讨论,具体做法:敢于积极主动发言,认真思考后再发言,要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要善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这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要使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深入思考和合作讨论中彼此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见解。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些等长的小棒做搭正方形的游戏,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多少根?

按照图中的方式搭2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搭10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答案的?找出正方形的个数n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吧!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合作讨论的情绪高涨,搭的搭,议的议,纷纷展示自己的发现:(1)3(n+1)-2;(2)3n+1;(3)2n+(n+1);(4)4n-(n-1);(5)4+3(n-1)。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合作参与、积极探索交流,通过自主构建数学模型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数学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五利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事先设定好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所收获并且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到自己和他人积极肯定的评价。例如:评价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正确与否、学习计划是否可行、解题过程是否简捷、解题方法是否有效等。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不同表现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尊重和赞赏,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使每一位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潜能;善于运用成功激励,使学生体味成功,在胜利的喜悦中萌生指向学习新目标的动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设计了一个思考题: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

在教学中,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提出了三种方法:(1)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2)用量角器量;(3)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前两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经过教师的评价和鼓励,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其实,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中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

总之,教师始终要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训练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再利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就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信、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吕世虎、石永生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6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模式,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提高,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中快乐的教学气氛,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热爱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如爱子般迫切。数学课重在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教师更应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受到激励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数学学习行为可比。我校初中学生90%以上是农民工子弟,这些孩子上小学时就居无定室,再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更使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我在初一学生一入学时就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重在使之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始终要求学生做到几个方面:首先,应做好课前准备。包括知识上的准备,在课前要做好“复习―做作业―预习”,并能提出一些问题,它好象一条锁链,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第二天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更好地提高听课效率。物质上的准备有:课前要准备好课本,文具,练习本在内的课堂必需品,以防课上乱找,影响听课质量。精神上准备,提前2--3分钟入座,稳定情绪,以便更好地进入“角色”。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依赖老师讲为自己主动学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数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化为从学生学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在这几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改变单一的“师传生受”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设计具有使用价值的题目。在班集授课制中学生总会有差异性,故教师应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题目,不是以“优”代“差”,而是要让所有学生“活”起来。甚至对“后进生”采取倾斜政策。问题的设置要具有趣味性、应用性、科学性和多样性,而且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题目形式应多样化以便吸引学生主动快乐的参与。

2.给学生真正有效的探究空间和时间。成功的数学课不是看教师的“讲解”如何透彻,而是看如何激活课堂。活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议、动脑思,自觉地去探索、求知。生理学原理也启示我们:单一重复的刺激,对刺激对象将产生抑制反抗。

(二)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有效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如何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体与全班之间有效的合作交流,关系到小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认识学习中相互的促进完善与多元评价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中,大致程序如下:

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它是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前提: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只有每一次交流之前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才能达成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的交互学习目的。

2.规范合作学习流程,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我经过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个体探索分组研讨定向求解认识深化小结引申”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存在的差异。课上在学生自主学习预习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提出每个人在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组同学讨论,在小组研讨整合后由老师指定小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应归纳学生正确意见、思路。对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应重点点拨、指导或讲解,帮学生弄懂。

3.教师适时指导,搞好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新的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故在学生板演习题或巩固练习后,由发现问题的学生主动去黑板用色笔矫正后再讲清更正原因,其他学生自评、互评的同时教师给予及时抽样评价,评价不仅仅是体现在分数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合理有效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刘文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7

初中数学实验课重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把机械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学习。这样的数学实验课符合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一、初中数学实验课强化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初中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结构不够健全且思维认知比较零散化,单靠学生个体通过强化记忆,进行机械式学习,将难以领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也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初中数学实验课改变了僵化的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数学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在于,能确立和认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基于自我学习能力而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时针对共同的研究课题,每个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理解与其他学习伙伴进行沟通与交流,最终在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得到带有集?w智慧的成果.由此可见,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适应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师的引导下优化学习方式.

二、初中数学实验课强化自主合作学习的途径

1.借助多媒体强化小组分组,推动自主合作学习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它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能够最大化地整合教学要素,烘托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初中数学实验课不仅仅涉及数学理论知识建构,而且重点强调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从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来看,单靠某一位学生的力量难以完成数学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实验课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小组分组来推动自主合作学习,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形成合力合作完成数学学习.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效解决繁杂的数学实验课教学难题,并潜在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用替代物模拟实验”时,教师先把班级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层次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借助多媒体把“用替代物模拟实验”这一课程的电子化模拟实验操作过程展示出来,而后让小组组长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成员,让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最终小组成员都能就研究的主题进行研究与交流.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以觉醒,并通过自己独立完成某一个具体任务及和同伴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而树立了强大的学习信心.显而易见,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视域,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2.开辟实验第二课堂,拓展自主合作学习空间

从初中数学本质来看,每一个数学理论知识无不渗透着实践性操作,单靠短暂的数学实验课中的自主合作学习,将难以可持续地提高数学实验课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把数学实验课向课外延伸,为学生开辟数学实验课的第二课堂,借助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深化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的开展,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能能力.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8

一、注重课本,活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动参与

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图形的初步概念和性质,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大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

二、目标引领,学生积极探索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定向设计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等三方面定向功能,因此优化教学目标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点。教学目标进一步加强了对数学能力,就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化,进一步强调应用性,开放性与创新意识,训练题新颖,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三、实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实现分层次目标

数学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数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等各不相同。如果面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则不利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发展;反之,则不利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既注意到开发优等生的潜能,使其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又兼顾到差生,避免总给他们以失败的体验、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它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吧。学案体现“高效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课前自学,课上训练,课后巩固要有分层次梯度,可操作性强,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课改模式,新授课六步教学法:自学质疑——组内解疑——组间合作——教师点拨——自主总结——当堂检测。复习课六步模式,我更是尝到了甜头,展示目标——自我测评——典例剖练——巩固拓展——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在分层次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四、把数学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是实现自主高效课堂的保证

回顾已经取得显著教改成绩的名校的课堂时间分配,教师讲授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学生在这25分钟时间里主要进行观察、试验、猜想与交流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教师的20分钟主要是组织教学、启发、引导、解惑、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分组学习讨论,在组内交流看法,形成组内的统一意见,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设置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也可以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值,在做中学。还可以通过合作小组调查实践,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同时要求每组写出分析报告或小论文。

五、引进激励机制,激发求知欲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9

摘要: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独立性,充分展现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阐述了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作用以及自主学习的策略,并作出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逻辑思维的拓展。而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去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理论知识,并能够深刻理解,从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m行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严谨的学科,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影响深远,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偏向于将教材知识传授出去,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进行全面分析,以致于学生面对数学的重、难点时没有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新课改下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初中数学的理论知识与数学逻辑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分析、探索,并通过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思考,树立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数学学习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发展,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独立思索、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

交流,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人际交流,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前,首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与知识结构,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由于学生主体本身存在差异性,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从多方面考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

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前让学生对新知进行预习,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并对旧知进行巩固,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深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感

学习中教师应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延伸,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的帮助下去解决问题,并对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探索与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数学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知识阅历也有一定的缺乏,因此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未能有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严重者会出现厌学心理和消极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特点,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独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是随处体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这个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数学知识,也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这种方法能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消除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对学习进行自主探究,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提倡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树立自主精神,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篇10

一、在情境体验中学习

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同时,这种内心体验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认识,陶冶情操,并转化为行动。

二、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可以在游戏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来设计学习活动。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二章在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带一副扑克牌,每两人一组抽取扑克牌做游戏,通过比赛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七章学习可能性时,让同座两人做转盘游戏,在游戏中感受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游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三、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

学生的亲自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来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进行操作实践,让他们体验成功与失败、探求问题和寻求结论。例如,在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让学生自带萝卜或马铃薯做成的各种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等,用小刀从不同方向截,来体验截面的形状;在上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方”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问一张纸对折20次后有多厚?来体验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在学概率时,同桌二人合作通过掷硬币做实验,来验证游戏是否公平。

四、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在教室环境设计上探讨改变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概率”时,同桌二人合作通过掷硬币做实验,来验证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以此来说明游戏是否公平;让学生交流汇报预习情况,或让学生交流观摩自己创作的“作品”——象形统计图、美丽的图案等。合作学习协调了师与生以及生与生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积极情感、发展有效人际交往技能,创设了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在转换角色中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转换角色,尝试从“教师”的角度钻研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讲课”并与同学展开讨论。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试着让学生互相给同桌当“小教师”,讲解学习内容,互相给对方布置作业、评议作业,轮流让学生当“小教师”,编制考试题“考”其他同学等等。

六、在观察活动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只拘泥于教室,通过课堂这单一的渠道来学习。而活动教学强调拓展学生获得理解和认识的渠道,拓展实践活动的空间,重视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观察,并提供观察的条件,把观察内容引进课堂、把观察的地方变成课堂。重视组织学生外出旅游、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他们生存的环境有一个全面、具体、鲜明的了解,使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中用,用中学。例如,在估计操场跑道的大小时,让他们去操场亲自测量;在学习一百万有多大时,让他们去搜集资料——去学校图书馆了解一个书架可放多少本书等等。

七、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