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7:22

运输总结报告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lsf8”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交通运输局脱贫攻坚总结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绝对贫困问题的关键一年。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我们满怀信心,倍受鼓舞,同时,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伟大事业需要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坚定百倍信心,打起百倍的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

十八大以来,我局坚定按照盟委、行署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安排部署,从服务大局的高度将交通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优先部署、强化落实,紧紧围绕交通扶贫规划,以解决制约贫困旗区交通运输发展瓶颈问题,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攻方向,全力攻坚,重点突破,推动了贫困旗区交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盟委行署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对交通运输的引领作用,坚持突出问题导向,以交通运输工作职能为抓手,加快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交通运输供给结构,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加强交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立由局长牵头、各科室和局属二级单位为成员的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副局长负责协调各成员科室和单位共同开展工作。

通过落实交通扶贫责任制,构建全盟交通扶贫横项到边、纵项到底推进机制,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严格贯彻盟委、行署以及自治区交通厅关于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召开多次局党组(扩大)会议,切实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扶贫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自2016年开始,分年度制定《阿拉善盟交通扶贫工作要点》,切实压实攻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全盟31个苏木乡镇、199个建制嘎查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率均达到100%,提前一年完成“两通”任务。

结合每年10月17日我国扶贫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宣传活动,根据行业特点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制作交通扶贫展板,广泛宣传交通扶贫取得的成果,形成人人参与支持、个个关心帮助交通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和完善交通扶贫相关的行业发展规划

一是统筹考虑我盟经济发展定位和脱贫攻坚任务,编制了《内蒙古阿拉善盟“十三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我盟“十三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整体规划和数据支撑。

二是将国道213线达来呼布至东风航天城公路、东风航天城至十四号基地公路两个项目增列入交通部“十三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自治区“十三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期调整中,提出将省道315线巴彦浩特至特莫图(英雄会)公路、特莫图(英雄会)至民勤(蒙甘界)公路列入规划的建议,争取将更多沿线苏木乡镇和嘎查带入交通网络,以交通改变出行条件,以行业带动区域发展。

三是按照自治区发改委要求,编制了沿边公路建设规划,对我盟境内沿边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统一规划安排。

四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农村牧区公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为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规划支撑。

三、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带动沿线经济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58公里,其中高速972公里、一级583公里、二级788公里、三级3792公里、四级4732公里,黑色路面达到8948公里。

备受瞩目的京新高速公路阿盟段,814公里主线全部贯通,2017年7月中旬通车,2018年8月乌力吉口岸连接线完工,累计完成投资302亿元。京新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成为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最为便捷的公路通道,对“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推进阿拉善盟的跨越发展,带动沿边县域经济的飞跃发展,促进中蒙经济文化往来、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加快公路建管养运建设,打通经济发展动脉

近处来,我们认真落实盟委、行署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克服困难,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初步缓解”的重大转变。

1.建设规模和投资明显扩大。实施交通项目195个,新改建公路里程2957公里,完成交通投资313亿元,为“十二五”投资总和的149%。

2.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积极争取,全盟19条约5120公里线路列入2013-2030年国省道路网规划,境内国家高速路网超过1000公里,国道超过1500公里,省道超过2500公里。目前,10个项目落地实施,其他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3.运输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完善城乡客运网络,建成客运站30个,开通班线72条。加快运输结构调整,现有运输企业862家、车辆1.2万台。推进公共交通发展,现有出租车1415辆、公交车84辆。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70%和80%以上。

4.公路管养水平有效加强。持续加大3500公里国省干线养护力度,实施养护大中修工程8个348公里。深化路域环境整治,新增公路大型文化景观12处,完善休息广场和便民服务点32个。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72.8%,超限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列全区各盟市前列。

5.交通运输改革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确认行政权力615项,达到自治区标准。开展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服务提升行动,第一个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巩固交通运输降本增效成果,完成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取消5154台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

运输总结报告篇2

工程建设一般划分为工程咨询和工程设计两个阶段。工程咨询阶段包括厂址选择、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图运输规划。工程设计阶段包括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基本建设管理和项目建成投产前试运行的总图运输设计及管理。

本文将介绍工程咨询阶段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深度。

一、厂址选择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

1.在国家规定的建厂地区范围内,按行业对工程项目布点的设想及其建设要求,选择一处经济合理具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厂址场地位置。

2.收集完整的满足工厂总图运输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资料,并经分析、研究、归纳、编辑、分类成册。

3.圈定能满足多方案比较、择优工厂总平面布置的主场地用地面积及其用地红线;工厂配套项目的规划用地面积、位置及其用地红线,初步形成工厂总体布局用地红线。

4.提出两个以上主次干道围成的工艺生产车间场地,并在场地上示出工艺生产车间空间位置的总平面布置方案,经比较、评价选出物料运输流程相对最优,场地环境、自然条件及其形状利用相对比较充分的总平面布置模式。

5.绘制厂址地理位置、厂址场地区域位置和总平面布置模式及其用地红线图。

6.编写厂址选择总图运输规划说明书(着重厂址场地环境条件、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以及总平面布置方案的比较、评价等)。

二、工厂项目申请报告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

编制工厂项目申请报告的目的: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和国务院咨询公司评审,共同编制签发文件报国务院主管领导批示,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工厂用地总面积,工厂主场地用地面积及其用地指标,核正项目用地红线作为下阶段设计的依据。要达到上述申报目的,总图运输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1.要认真、全面、仔细地分析、研究业主提供的工厂厂址场地位置、用地面积、用地红线;场地外部环境(指城镇现状及其规划和说明书;交通运输现状及其规划和说明书)条件和场地自然条件(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场稳定全面评估报告、地区水文气象等资料);或厂址选择报告及其收集的厂址所在地场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等规划基础资料;业主对建厂的主要设想(一般由设计单位代业主提出工厂生产规模、主要工艺生产车间及其设备的组成,主要金属和物料平衡框图,工厂建设分期、分步实施的意图以及原燃料、辅料供应点)条件等资料;归纳上述资料形成对总图运输规划有用的资料,综合业主对工厂建设的设想和意图,形成工厂场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总概念;规划构思2个以上总平面布置与物料运输及其流程方案的总思路。

2.按工厂主场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用地红线(形状)、厂外物料的位置和主要工艺生产车间组成,结合物料流程全厂的运输流程线,串(并)联连接工艺生产车间、全厂公辅设施和配套项目场地及其场地上建构筑物和设施的布置;场地间胶带运输机、铁路线路、主次干道路由和其他机械运输路由的连接布置,提出2个以上的总平面布置方案,经全面比较、评价、推荐物料运输短捷、顺畅、安全、可靠、连续的物料运输与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用地红线的最佳总平面布置模式(包括场地竖向布置规划,规划构思预留了主干管线综合布置和绿化用地布置)。

3.由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时,不可能与城镇规划同步进行,因此仍按厂址选择阶段的工厂总体布局核实、调整配套项目的场地面积及其平面布置与主场地形成完整、统一的经济、有效管理的产品生产经营整体。

4.按交通运输现状及其规划,物料交接点位置及其布置规划工厂物料运输及其运输设施。

5.场地竖向布置、主干管线综合布置和绿化用地布置规划。

(1)根据场地地形和地区水文资料,按《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确定工厂防洪排涝标准,规划防洪排涝技术措施;论述厂内场地最低平土高程和平土方式(平坡式、台阶式);按工厂场地挖填土石方工程(包括耕植土、基槽余土和挖方松散系数)基本平衡估计开拓工程量。

(2)根据推荐总平面布置方案中全厂公辅设施布置位置,初步规划主要能源介质位置;初步规划确定主次干道(包括路面宽、路面结构层和道路横断面)构成的通道宽度。

(3)根据卫生防护条例和地区主导风向规划厂内主要污染源对厂内、厂外生产车间、公共场所等的影响,按规定规划防护距离和绿化防护林带位置、宽度,厂内按国家规定15~20%的绿化面积。

(4)按建筑防火规范规定,检查落实甲乙类建构筑物防火安全距离,消防通道以及消防站的规划。

6.确定并统计工厂主场地内工艺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全厂公辅设施和配套项目场地用地面积及其用地红线,由主次干道构成的通道宽度及其面积及工厂总用地面积;分析主场地用地面积(扣除发展预留地和配套项目用地面积)及用地指标。应符合国内的平均先进用地指标,并正确划定主场地和配套项目的用地红线。

7.提出总图运输规划的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工程量和投资。

8.编写工厂申请报告总图运输规划说明书。

三、可行性研究总图运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国家审批的工厂申请报告中工厂总图用地面积和主场地用地面积和用地红线及推荐的总平面布置模式;工厂生产规模、主要工艺生产车间组成、金属和物料平衡框图,工厂可行性研究开工报告等文件,作为可行性研究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依据。

1.稳定可行性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模式规划方案。

(1)结合可行性研究工厂场地所在地区修编调整的城镇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环境条件和业主提交的最新测绘的场地地形图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等自然条件,作进一步分析、论证项目申请报告中推荐总平面布置模式的经济、合理性,

(2)按进一步分析、论证会议上提出的局部调整主要生产车间场地和部分全厂公辅设施配套项目场地的平面布置及其场地内建构筑物和设施布置的意见来调整总平面布置,供总平面布置更趋集中、紧凑,更符合环保规定,物料运输流程更加短捷、顺畅,物料运输路由连接布置更加合理。

(3)对影响总平面布置稳定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专题论证,如车间成品运输采用铁路还是道路运输方式,场地竖向布置的最低平土标高和场地平土方式、防洪排涝技术措施等专题的分析、论证。通过上述分析、论证工作,稳定了工厂总平面布置模式,为全面开展工厂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2.开展各工艺生产车间场地内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包括各协作设计单位承担的工艺生产车间单元。

(1)按各专业设计任务书,在单元用地红线范围内完善调整单元内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和物料运输路由连接布置,达到布置集中紧凑、规整物流短捷、顺畅;与车间内物流连接规范、正确,满足工艺生产工序要求,用地指标与同类单元相比是平均先进的。

(2)确定单元内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规划单元内场地竖向布置;单元内能源介质主管线路由位置考虑。

(3)估算单元内总图运输工程量;提交总图运输专业任务书和单元总图运输说明书。

3.全厂公辅设施、配套项目和总图运输单元可行性研究;全厂公辅设施和配套项目单元总图运输和可行性研究与b)条的规划内容一致,在这一节中重点介绍总图运输单元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1)按工艺专业提交的工艺生产车间的运入、运出物料运输量,核实、调整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厂外物料运输量,各运输方式的运输量及其运输比;厂内物料运输量,各运输方式的运量及其运输比,作为厂内外铁路、道路、水路运输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2)汇总工艺生产车间单元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总平面布置;逐步完善全厂公辅设施、配套项目单元的总平面布置;进一步落实场地城镇规划和交通运输规划的整体经济合理性;按厂内道路运输量和车流在各主干道路上的大致分布,确定路面宽度及其路网连接布置,形成初步的工厂总平面布置。

(3)开展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阶段重大技术专题论证,如总平面布置模式、运输设备、铁路信号集中闭塞设备、铁路轨道结构及其排水形式等专题。

(4)在这基础上提交以总图运输专业为主体的各专业和外协各设计单位的第一次任务书。

(5)按厂内道路运输量,估算各主次干道的车流量以及分别按给排水管线、电缆和隧道架空动力管架用地宽度和铁路、胶带机通廊及风动输送管道等用地,核实主次通道宽度;规划主次干道路技术标准,道路结构层材料厚度及其标准横断面。

(6)按综合原料场输入、输出胶带机通廊及其转运站的路由,作平面连接布置(有可能局部调整综合原料场内部布置和胶带机通廊与工艺生产车间物料交接点的转运站布置)。

(7)进一步落实场地竖向布置,形成主场地平土标高,场地台阶布置;挖填方坡度值,土边坡处理;防洪排涝技术措施,桥涵等位置及其布置。

(8)规划落实给排水和污水出入口及其方向;高压电线入厂交接点,电信交接口及其它管线如天然气、氧气等交接口;规划场地外绿化用地宽度、长度,场地内绿化用地。

(9)估算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各项目的工程量;修改提交各专业设计任务书;委托技术经济、工程经济、环保设计任务书。

(10)编写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说明书。

运输总结报告篇3

1月×日9:00 省运管局应急指挥中心

场景一:省局指挥中心屏幕播放短片

解说词: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是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重要基础。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道路运输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是完善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需求。

我省道路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防控“非典”时期,是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2005年6月,省交通厅印发了《安徽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此后,省运管局成立了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确立了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按照“统一指挥、分类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了省、市、县运管机构及运输企业(包括客运站)四级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全省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道路运输应急管理体系。

2009年10月,省运管局以道路运输行业资源库为基础,结合通讯技术,设计开发应急调度系统,建立了安徽省道路运输应急指挥中心。2010年春运前,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并与客运站视频联网工程完成,实现了全省的90个一、二级客运站和各市运管机构视频联网。

眼下,2012年春运即将来临,今年春节时间较早,节前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叠加,容易出现客流高峰,且春运正值寒冬,冰冻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可能对春运造成不利影响。为做好突发事件下道路运输应急处置工作,检验道路运输应急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省运管局组织这次应急演练,目的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企业主动预防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发生时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工作的运行程序和方法,保障应急状况下,群众出行需求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需要。下面进入演练。

场景二:省局指挥中心视频播放图像

(大屏幕视频模拟片段:早上,合肥汽车站旅客大量涌入,售票大厅人流攒动,候车大厅人群密集,各个班车检票口旅客排成了长龙……)

解说词:今天是春运的第13天,合肥汽车站迎来节前第一次客流高峰。售票大厅、候车大厅挤满了等待乘车的旅客,车站正班车辆和客运公司调集的加班车已全部发出,但目前仍有大批旅客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入,合肥客运总公司和合肥汽车站正在积极调集应急运力,组织旅客疏运。

为提高应急效率,减少应急成本,《安徽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规定,当车站出现突发客流高峰时,先由站方调集疏运运力;车站解决不了时,由车站所属企业负责调集;企业解决有困难的,由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调用本辖区的应急运力;当地应急运力不足时,可申请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跨区域调集运力支援。

经过合肥汽车站及合肥客运总公司的现场协调,紧急调集运力,在1个小时内,已疏运了大部分旅客,但目前仍有一批旅客滞留,公司及车站已无力应对,因此请求合肥市运管处组织辖区内其他企业运力支援。

场景三:客运企业负责人报告视频图像。

合肥客运公司:“合肥市运管处,这里是合肥汽车站,我是合肥客运公司某某某。今天早上,车站集聚了大量旅客,公司已在全司范围内调集了一百多台客车紧急疏运,但目前客流仍在聚集,车站我们面临当前运力不足,已难以将旅客及时疏运,请运管市处协调市内兄弟公司提供运力支援。”

场景四:视频图像切换至合肥市应急指挥中心。

合肥市运管处:“合肥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收到。我是运管处副处长孙浙安。请问现在你站滞留旅客有多少人,出行方向是哪里?”

合肥客运公司:“当前车站滞留旅客约有三千人,主要是淮南、滁州方向的旅客。完毕。”

合肥市运管处:“收到。请你站做好滞留旅客的安置和稳定工作。我处将按程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快组织应急运力前去支援。”

视频图像显示合肥市处研究工作场景

解说词:合肥市运管处在和合肥客运公司对当前运力进行评估后,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通过GpS确定,调集本市其他企业应急客运车辆三十台,紧急支援合肥汽车站疏运旅客。但本市当前应急运力仍然不足,难以疏运全部旅客。合肥市运管处决定,向省运管局应急指挥中心发出应急预警信息,请求运力支援,同时向省运管局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请求跨市组织运力支援。

场景五:合肥市处报告视频图像(同时通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显示)。

合肥市运管处:“省运管局,合肥市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我是运管处副处长孙浙安。今天早上,接合肥客运公司报告,合肥汽车站有大量旅客集聚,我处已启动预案进行处置,但本市当前应急运力已经不足,其中去淮南和滁州方向的旅客各2000多人,急需跨市紧急调集运力进行疏运,请省局提供运力支援。完毕。”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收到。省局将立即处置,尽快调集应急运力前去支援。请你处做好滞留旅客的安置稳定工作和应急运力的集结地准备工作。完毕。”

合肥市运管处:“合肥运管处收到”。

省运管局应急指挥中心

解说词:省运管局应急指挥中心接到应急预警后,通过客运站视频联网系统查看合肥汽车站旅客滞留情况,决定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通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向淮南、滁州市运管处发出应急指令,要求两市各调集十台大客车,前往合肥实施应急保障任务。同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三个市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指令。

场景六:省运管局和三个市运管处视频会议图像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合肥市运管处、滁州市运管处、淮南市运管处:我是省运管局副局长司武国。当前合肥汽车站旅客严重滞留,合肥本地运力已无力应对,合肥市运管处向省局紧急求援,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省局决定启动应急响应,我是此次应急保障任务的现场总指挥,现下达应急指令:

1.请淮南、滁州市运管处各调集十台40座左右的大客车,由应急指挥车辆带队,前往合肥汽车站集结;

2.请合肥市运管处做好滞留旅客的安置稳定工作和集结地支援运力停放准备工作;

3.请你们及应急保障车队保持与省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联系,及时报告应急工作情况。完毕。请立即落实”

合肥市运管处:“合肥运管处收到。”

淮南市运管处:“淮南运管处收到。”

滁州市运管处:“滁州运管处收到。”

场景七:省运管局指挥中心增加字幕显示

解说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规划》,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队伍建设要求是:

   (1)省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

以省为基本单位,与交通战备运输保障相结合,依托大型道路运输企业,构建满足抢险救灾人员、物资和战略物资运输需要的省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

每支车队的车辆数原则上不少于300辆,强化对保障车辆的动态监管和适时调度,保证第一批50-100辆车辆能在12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其余车辆能在24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

省级保障车队的车辆构成是:

客车                           100辆

厢式货车(8吨左右)             80辆

大型普通货车(20吨左右)        60辆

平板拖车(30吨以上)            20辆

自卸车(20吨左右)              20辆

危险货物运输车                   20辆

应急通讯车                       2辆

海事卫星电话                     10部

加油车                            2辆

应急照明车                        2辆

应急维修车                        2辆

(2)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

以市为基本单位,依托实力较强的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分别组建道路客、货应急运输保障队伍。

车队原则上客车不少于50辆、货车不少于100辆,并依照1:1.2的比例配备驾驶员及相应的维修人员。同时市级应急指挥中心配备1辆应急通讯车、2辆加油车,2辆应急维修车、1辆后勤保障车、1辆应急照明车和相应应急指挥通讯设备;救援物资的数量根据应急队伍人员和车辆规模配备。

场景八:淮南、滁州市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

解说词:接到应急指令后,淮南市运管处、滁州市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应急指令内容,通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调集十台大客车及驾驶员,并安排运政执法车带队,立即赶往集结地。指令响应后,淮南、滁州市运管处并分别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省运管局报告。

屏幕显示淮南市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视频图像

淮南市运管处:“报告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淮南运管处已紧急调集十台应急客车,现已集结完毕,车队准备出发。完毕。”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收到,请提醒车队注意途中行车安全。完毕。”

淮南市运管处:“淮南运管处收到。”

屏幕显示滁州市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视频图像

滁州市运管处:“报告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滁州运管处已紧急调集十台应急客车,现已集结完毕,车队准备出发。完毕。”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收到,请提醒车队注意途中行车安全。完毕。”

滁州市运管处:“滁州运管处收到”

场景九:屏幕显示淮南、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

解说词:淮南、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由运政执法车带队,分别从合淮阜高速口和肥东服务区出发。

显示淮南市运政执法车视频图像: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呼叫淮南应急保障车队。请报告车队进程。”

淮南市应急保障车队:“报告省局,这里是淮南应急保障车队,我是队长……。车队即将抵达岗集高速出口,预计30分钟后抵达合肥汽车站。完毕。”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收到。请谨慎行驶,确保安全。完毕。”

淮南市应急保障车队:“淮南应急保障车队收到。”

显示滁州市运政执法车视频图像: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呼叫滁州应急保障车队。请报告车队进程。”

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报告省局,这里是滁州应急保障车队,我是队长……。车队即将抵达龙塘高速出口,预计30分钟后抵达合肥汽车站。完毕。”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收到。请谨慎行驶,确保安全。完毕。”

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滁州应急保障车队收到。”

场景十:屏幕显示合肥运管处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视频图像:省运管局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运政执法车实时视频监控查看应急保障车队运行状况,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合肥市运管处发出指令: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合肥运管处,淮南、滁州应急保障车队将于30分钟后抵达合肥汽车站,请做好旅客登车准备工作。完毕。”

合肥市运管处:“合肥运管处收到”。

场景十一:省运管局应急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屏幕显示淮南、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行进途中视频图像,同时插播:近5年来省运管局重大应急保障回顾(视频图像增加文字显示)

解说词:近年来,全省道路运输系统在省厅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抗雪救灾、奥运保障、重大活动等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任务,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工作,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和考验。

一、2007年春运,顺利完成赴常州跨省应急支援任务

2007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晚,因铁路运能不足,江苏常州滞留大量我省阜阳方向旅客。为保证旅客节前平安顺利返乡,根据江苏省常州市政府的紧急请求,交通部立即启动常州至阜阳公路旅客运输应急预案。省厅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宋卫平厅长省厅主要领导、和胡冰副厅长当即指示省运管局连夜落实。省运管局魏士彬局长、司武国副局长立即组织部署,指导局春运办同志迅速调集阜阳、马鞍山、滁州三市客运车辆35辆,并办好应急运输通行手续,于2月14日凌晨,由司武国副局长率队赶赴常州汽车站支援。

自2月14日下午,我省应急支援车队,陆续由常州市满载着我省旅客安全返乡,顺利完成此次交通部应急运输任务。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进行了实时报道(插播视频),交通部给予了高度肯定,李盛霖部长在部公路司专题报告上批示:“这件事干得好!”

二、成功抗击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

2008年春运伊始,我省连续遭遇强降雪和冰冻天气,全省道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全省道路运输系统立即紧急行动起来,按照交通部以及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省交通厅领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将雪灾对道路运输的影响降到最低。

1月26日强降雪当天,我局立即成立了抗雪救灾指挥部,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加强对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抗雪救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同时,以铁路枢纽城市为核心,按照江南、江淮、皖北三个片区,派出三位局领导分别驻点芜湖、合肥和蚌埠,指挥、指导各片区的抗雪救灾保运工作。每天下午五点,召开各市运管处参加的音频调度会,听取各地抗雪救灾进展和春运情况的汇报,及时掌握各地道路春运工作动态,组织指挥抗击冰雪保春运。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合肥市客流猛增,客运站积压大批至安庆、无为等方向旅客,车站运力告急,站内旅客人数不断上升。我局接到合肥市运管处应急运力支援请求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下达指令,从亳州、淮北、滁州、淮南、宿州、六安等市调集客运车辆58台,紧急赶赴合肥增援。两天时间,增援车辆共发班64台次,运送旅客2097人。省厅、我局等机关的5台单位通勤车也被紧急调用,用于疏运合肥至巢湖的旅客。

在广大运管机构和运输企业干部职工的日夜坚守下,战雨雪、保运输,我省顺利完成了节前旅客平安返乡和重点物资运输任务。

三、出色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输保障任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根据奥组委安排,交通运输部确定从全国21个省、市抽调客运车辆,组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通勤保障车队。按照交通运输部的工作部署和省交通厅工作要求,我局承担部分院校志愿者的通勤运输保障任务。

工作前期在准备阶段,我局通过严格筛选、审查,抽调了30辆大型客车和44名工作人员(36名驾驶人员、2名维修人员、6名管理人员),组建了我省奥运会志愿者通勤保障车队。并先后选派14台车辆,24名工作人员,分两批赴京参加奥运志愿者的通勤运输保障工作,负责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志愿者通勤运输保障任务。

车队进京期间,我局成立了由司武国副局长任领队,局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随车队一同赴京,负责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车队抵达学校后立即投入到运行准备工作中,熟悉线路、维护车辆、编组分工,确保志愿者通勤运输安全、准确、准点。在京承担志愿者通勤运输保障任务期间,整个车队精神饱满、兢兢业业,与校方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满足了志愿者的交通需求,赢得了校方的高度赞扬和广大志愿者的良好评价。

四十二天的通勤运输保障期间,我省保障车队共发车658台次,运送志愿者2.2万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服务质量事件,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志愿者通勤运输服务保障任务。

四、2009—2011年,圆满完成多项大型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任务

2009年12月21日,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会议。我局组织抽调50台统一省产车型、统一车身颜色、统一豪华座椅的商务大巴组成保障车队,圆满完成来自全国105家中央企业的近千名精英代表的运输保障任务。

2010年12月23日,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会议。我局按照保障车辆必须是省产大客车的要求,通过遴选,确定“合肥市车辆为主、就近市车辆为补充”的调集原则,分别从合肥、蚌埠、淮南、滁州、六安、安庆六个市,组织调集180辆车况好的省产大客车组成保障车队,并以良好的车容车貌、端庄的仪容仪表,为6000多位代表提供了优质的运输服务。

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我局从合肥市客运总公司、省接待车队、安徽江汽物流有限公司抽调了10台大客、24台中巴、10台商务车和20台轿车组成保障车队,圆满完成我省承办规格最高的会议运输保障任务。

2011年7月30日,皖粤经贸合作发展会议。我局统一组织120台大客车组成保障车队,圆满完成了3000多名参会代表的运输保障任务。

在省厅的领导下,我局在历次运输保障工作中,精心组织,保障有力,文明服务,热情周到,展示安徽交通运输行业良好风貌,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赞扬及与会代表、服务单位的一致好评。

场景十二:屏幕显示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

10:30,合肥汽车站

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到达合肥汽车站,合肥市运管处组织第一批旅客登车。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向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报告省局,滁州应急保障车队已按时抵达合肥汽车站,合肥运管处正在组织旅客登车。完毕。”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收到。请你们行车返程途中为旅客做好服务,确保安全。完毕。”

滁州市应急保障车队:“保证完成任务。”

10:32,合肥汽车站

淮南市应急保障车队到达合肥汽车站,合肥市运管处组织第二批旅客登车。淮南市应急保障车队向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淮南市应急保障车队:“报告省局,淮南应急保障车队已按时抵达合肥汽车站,合肥运管处正在组织旅客登车。完毕。”

省运管局现场总指挥:“省局收到。请你们返程行车途中为旅客做好服务,确保安全。完毕。”

淮南市应急保障车队:“保证完成任务。”

11:00,合肥汽车站

省厅领导前往合肥汽车站集结地,慰问参演人员。

运输总结报告篇4

关键词:SCaDa通信站环境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一、通信站环境监控系统工程

通信站环境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两部分。电力通信网目前通信站一般都位于变电所内,除了地调中心通信机房有人值班外,其他通信站均为无人值守通信站。实施这些通信站的通信电源乃至整个机房环境监控是很有必要的。

1.1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测量范围

1.1.1机房温/湿度。

1.1.2智能动力设备(配电屏、整流设备、蓄电池组)要求采集如下信息:①交流配电:三相交流输入电压、故障告警;交流输入故障(过压、欠压、缺相)。②直流配电:直流母线总电压;直流输出过压/欠压;压限告警。③整流单元:输出总电压、总电流;整流模块故障总告警。④蓄电池组:电池组总电压。⑤载波设备总告警。⑥通信机房消防报警由变电站统一考虑。

1.1.3无通信机房的110kV变电站,动力监测基本要求:①交流配电:三相交流输入电压、故障告警;交流输入故障(过压、欠压、缺相)。②直流配电:直流母线总电压;直流输出过压/欠压;压限告警。③整流单元:输出总电压、总电流;整流模块故障总告警。④蓄电池组:电池组总电压。⑤载波设备总告警。

1.2变电站端监测显示要求上述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测信号(遥信、遥测和开关量等)在变电站要求画面显示,告警画面变色闪动、声音告警。声音告警确认后可人工屏蔽。

1.3地调端监测显示要求各供电局所辖的变电站的无人值班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测信号要求送到本局调度自动化系统,开通供电局地调端通信中心机房登录web服务器的权限,以浏览方式监视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状态,其画面要求具备声、光告警。

1.4省网通信调度监测显示要求22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测信号要求送到中调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调度员通过登录中调DmiS的web服务器,浏览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状态和告警信息。

1.5通信机房闭路监视要求在通信机房安装摄像头,实现对整个机房的闭路监视。并将监视信号接入变电站闭路监视系统。同时可对异常/事故前状态及异常/事故时的状态进行录像。并将监视信号接入地调监控中心监视系统,由地调监控中心监视。

二、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实施

该系统按功能共分三个子系统:前端信号采集系统、监控子站和监控服务器系统。

2.1前端信号采集系统前端信号采集系统系统主要硬件是红外一体化摄像机、温湿度传感器、交流电压变送器、直流电压变送器组成。

2.2监控子站在通信机房的19”机柜里安装一台硬盘录像机,用于把通信机房内摄像头的模拟信号处理为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经过协议转换器,转换成e1信号接口,通过河池通信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2.3监控服务器系统(通过SCaDa系统完成)。

2.3.1主站端硬件系统:利用调度中心现有的SCaDa数据库服务器、音箱、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2.3.2主站端软件系统:利用调度中心现有监控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杀毒软件。界面的开发任务由SCaDa系统厂家完成。

三、设备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

3.1主站端

3.1.1主站端硬件系统:利用调度中心现有的数据库服务器、音箱、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3.1.2主站端软件系统:利用调度中心现有监控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杀毒软件。界面的开发任务由SCaDa系统厂家完成。

3.1.3主站端功能介绍:①以形象直观的图形界面方式实时显示本LSC所辖范围内各基站监控对象的分布状况、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②提供整个监控系统网络构成模拟浏览图,能够快速进入所选择的基站,浏览基站监控信息。③监控系统数据信息的显示可按端局和按设备类别支持多种列表显示方式。④自诊断功能,对监控系统本身设备的故障及时监测并能发出告警。⑤信息打印功能具有:a出现告警立即打印;b根据管理需要定时打印;c屏幕拷贝打印。⑥实时接收各通站动力设备和机房环境的告警信息,具有以下告警功能:a分级告警功能显示;b紧急告警;c重要告警;d一般告警;e告警提示;f告警确认;g告警分类显示;h告警查询。⑦具有统计功能,能生成以下各种统计报表及曲线a日、月、年告警统计表;b日、月、年监测数据统计报表;c每天的设备运行参数或曲线;d监控中心中的告警数据、操作数据和监测数据等能保存一年以上。⑧安全管理功能:a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增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此功能只能由授权的用户实施。b用户的权限配置和管理功能,对用户的权限级别可以进行配置。c系统操作权限的划分和配置功能。当操作人员取得相应权限时,可进行相应操作。对用户实施的操作进行鉴权的功能,保证具有权限的用户才能实施相应的操作。同时系统应有设备操作记录,设备操作记录包括操作人员工号、作设备名称、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⑨相关的控制机制,对于监控对象的接入以及监控设备的接入进行安全管理。⑩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报表管理功能:a用户利用监控系统提供的工具软件,生成并打印出各种统计资料、交接班日志、派修工单、机历卡及曲线图等。b提供历史告警纪录日、月、年及自定义时段的报表和相关统计报表。c提供按照告警级别、告警类型、设备类型等条件统计的历史告警次数或告警历时统计报表。d提供任意遥测量或遥测量组合自定义时段的历史数据曲线分析数据。e提供运行状态量曲线分析数据。f提供系统操作纪录输出报表。g提供登退录系统输出报表。h提供系统交接班日志管理输出报表;i提供自定义打印输出报表功能。显示功能:系统可实时显示和刷新监控范围内所有局站、设备以及全部监控点的运行参数、所处状态、配置属性。

提供可在线定制的组态页面显示综合性的局站或设备群组的监控信息。同时提供详细资料页面显示任意设备的监控信息。

对监控对象进行分层次、分类型的显示与管理。监控对象状态(告警、故障权限等)显示醒目清晰,可在指定的现场运行流程图上通过逐层扩展,最后将故障定位在监控对象上。

界面能够按照需要及时详细的提示和统计系统发生的任何告警和事件。

3.2分站端

3.2.1分站端硬件系统:监控主机、温湿度传感器、直流电压变送器、交流电压变送器。

3.2.2分站端功能介绍:①周期性地采集各监控模块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发送。②随时接收并快速响应来自监控主站的数据查询和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下发给监控模块。③收集故障告警信息,告警优先主动上报。④能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存储,具备接入计算机进行现场维护操作的功能。⑤具有保存告警信息及监测数据的统计值至少2天的能力。⑥具有本地控制优先的功能,可屏蔽监控中心发出的遥控命令并以适当方式通知监控中心此时所处的控制状态。⑦具有告警过滤和屏蔽功能。

运输总结报告篇5

1.1机电评定项目组成机电保护设置一直是煤矿机电管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煤矿机电装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确保机电保护装置(设施)设置合理、齐全和可靠。为此,需要定期对影响机电装备安全运行的保护装置(设施)、关键组件、运行环境以及操作行为等进行系统评定,并全面排查和试验,具体评定内容如图1所示。

1.1.1井下供电系统评定井下供电系统包括中央变电所和各采区变电所(配电点),评定项目包括:供电双回路分列运行情况、高低压开关继电保护整定、高压联络开关闭锁设置;高压总进、联络和馈出线开关失压脱扣装置是否拆除、低压馈电开关漏电试验、系统保护接地、局部通风机三专供电、局部通风机自动试验、瓦斯电、风电闭锁设置及试验、电气防爆检查、负荷审批执行情况以及定期电气预防性试验等。

1.1.2排水系统评定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系统和采区排水系统,评定项目包括:排水泵性能检测报告及准运证、联合试运转报告、双回路供电、电机控制开关电气保护;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能力;排水管路、逆止阀和闸阀、吸水管路、配水闸阀、引水装置、水仓容量、泵房安全出口和密闭门等。

1.1.3主煤流运输系统评定主煤流运输系统由多部强力带式输送机组成,评定项目包括:强力胶带接头及胶带自身检查情况(人工日常检查测量、钢丝绳芯及接头无损探伤仪定期检测)、电动机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保护、防滑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胶带张紧力下降保护、纵向防撕裂、沿线急停保护以及倾斜巷道运输断带保护等保护装置;上运时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下运时制动装置设置及制动力矩校验;机头、机尾、各受煤点信号通讯联络及视频监控装置;转动部位防护栏及过桥设置等。

1.1.4主斜巷运输系统评定

(1)轨道运输设备设施评定。轨道运输设备设施评定项目包括:斜坡安全防护设施(阻车器、保险杠、挡车栏、跑车防护装置、保险叉等)设置情况、提升绞车保护及制动装置、提升钢丝绳检验报告及日常检查情况、提升信号设置情况、连接装置拉力试验报告、矿车使用防脱插销、轨道铺设质量等。

(2)架空乘人装置评定。架空乘人装置评定项目包括:架空乘人装置检验报告和准运证、减速器富裕系数;过速、重锤限位、全程急停、上变坡点防掉绳、机头机尾乘人越位、断电、防偏摆等保护装置;防溜车制动装置、吊椅距巷帮及底板距离等。

1.1.5主通风设备评定主通风设备评定对象是主通风机,主通风机评定项目包括:通风机性能检测报告及准运证、主轴和叶柄探伤报告、双回路供电、电动机电气保护、负压计设置使用情况;通风机轴承、电动机轴承、电动机定子绕组温度检测装置;通风机机体完好性、反风设施情况、防爆门装设情况、风道风门开闭情况、通风机每月倒机及检修情况等。

1.1.6特种设备评定

(1)空气压缩机评定。空气压缩机评定项目包括:空气压缩机检验报告和准运证、空气压缩机油闪点试验报告;断水、断油、超压、超温等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定期校验;储气罐取得压力容器使用证、定期放油和清污等。

(2)锅炉评定。锅炉评定项目包括:锅炉使用证、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水质化验情况、安全阀和压力表定期校验、双色水位计(或两个独立的水位表)装设、安全阀报警、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连锁保护、超压报警、连锁保护试验等。1.2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核算设备是否超能力运行也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对可能存在超能力运行的设备提前预警,杜绝设备超能力运行,确保机电运输设备安全运行,需要对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进行核算。实际运行能力比是指设备的实际运行能力与额定(设计)能力之比,见式(1)。γ=a1a(1)式中:γ———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a1———设备实际运行能力;a———设备额定(设计)能力。当比值0.9≤γ≤1时,表明需要对当前运行设备进行评定论证,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降低能力比值。当比值γ>1时,当前运行设备必须立即停止运行。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核算主要针对主提升系统、井下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强力带式输送机、主斜巷运输绞车和主通风机。主提升系统对主副井每月实际提升量与核定允许提升量进行比较;井下供电系统对矿井电源线路和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压降进行校核,分别计算供电线路和主变压器供电能力比,以其较大值作为供电系统的能力比;排水系统能力需校验水泵能否在20h内排出24h内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校核水仓容量,并计算24h内正常涌水量与工作水泵20h内排水量之比;强力带式输送机和主斜巷运输绞车对每月实际运输量与核定允许运输量进行比较;主通风机能力比为实际负压×实际排风风量与额定转速下的额定负压×额定风量之比。

2机电装备保护及能力评定的实施

2.1评定组织

机电评定每月开展一次,采用专业组现场评定以及各矿和集团公司两级集中会审评定制。集团公司由分管机电运输的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技术负责人对各矿上报的机电评定结果进行审查。各矿由机电副矿长(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矿有关生产部门技术负责人对矿井机电运输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机电运输科具体组织现场评定,成立固定设备组(主提升系统、主通风机、特种设备)、井下供电组、排水系统组、主煤流运输组和主斜巷运输组5个专业小组,专业小组人员包括主管科长、技术员、责任区队队长或副队长。

2.2评定流程

评定时对机电运输设备设施完好性、可靠性及其运行环境、能力比、图纸计算资料、记录等进行全面排查分析,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由各专业小组组长负责到现场落实设备日常检修、安全设施配备和岗位记录填写等情况,对现场各类保护进行试验,查阅图纸资料,形成现场检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要对评定内容及隐患辨识栏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具体到保护试验人员、试验程序、资料查阅人员和查阅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各专业小组填写机电评定表格,并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初步辨识和归类汇总后形成评定报告,由机电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各矿有关生产部门技术负责人对评定报告进行会审和问题隐患辨识,对上月评定问题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对本月评定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风险等级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评定报告经过会审通过后,上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对各矿提交的评定资料进行统一会审评定,并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对机电评定情况进行通报。

2.3评定等级划分

评定采用百分制,综合考虑主要项目满分率和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这里满分率为系统得满分的主要项目数与全部主要项目数之比,主要项目是指直接影响到设备安全运行的项目,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评定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档。其中,系统总得分在90分以上(不含90分)、所有主要项目得满分率不低于90%、能力比不大于1为合格系统,且其安全设施齐全、完整和有效,管理制度完善,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系统总得分在70~90分(不含70分)、所有主要项目得满分率不低于80%、能力比不大于1为基本合格系统,且其虽有安全隐患,但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后,基本能够安全运行;系统总得分在70分以下或能力比大于1为不合格系统,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停止运行。表1为大平煤矿2014年1月份机电评定汇总表,矿井综合评定为合格。

2.4评定问题监控

为了对评定出的问题隐患进行有效地闭环监控,按“五定”原则建立问题隐患监控动态表,实行隐患监控分级制,一般隐患由区队监控处理,重点隐患由科室监控督办,重大隐患由领导挂牌督办,同时在集团公司层面,相关业务部门对评定出的重点和重大隐患进行监控跟踪,实行集团公司和各矿两级监控。监控情况指定专人统计管理,在每周隐患排查治理会和每月机电评定会上通报监控情况。

3结语

运输总结报告篇6

关键词:管理系统;控制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82-02

近年来,江西省交通行业发展迅猛,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这对江西省交通行业的科技项目申报、管理和查询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果继续沿用纸质登记申报、人工查询等原始的管理手段,其低下工作效率将不能满足形式发展的需要。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行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设并实现“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系统”,通过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1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本课题以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为要求,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题项目在线申报:

采用B/S模式,项目申报者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提交自己的科研项目的申报请求,经二级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和审核后,统一提交至厅科技教育处。

2)科技项目的网上评审:

从专家库中按照专家学术分类来组成专家组,开展对科研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项目的过程依托本系统,在网络上展开。

3)科技项目管理:

从项目申报开始,对科研项目实施全程管理,包括立项、结题和科研经费的划拨等,并提供丰富的查询和统计功能,帮助科研项目参与者和科研项目管理者能有一个非常方便的方式来对在研课程和成果进行检索和统计。

4)专家库的管理:

按照专家的学术分类构建专家数据库,实现专家信息的信息化管理,为科研项目的评审工作构建坚实的基础。

系统的研制将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C#)和SQLSeRVeR,采用B/S的模式来构建整个系统的平台。

2功能实现

2.1基础功能

1)权限管理:

采用4类用户进行设计,每类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

一类:厅领导的权限,任何数据都可查询。

二类:厅科教处的办理权限。

三类:归口管理部门包括各设区市交通局、公路局,厅直属二级单位,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厅机关各处室,厅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自己本单位的科技项目申报与管理和所管辖的企事业的科技项目申报与管理。并由这些的具体责任部门来经办。

四类:具体科技项目的经办人,可能每个单位有几个。

2)公共信息

主要有相关文件通知、工作动态、成果查询。用户录入管理系统网址后,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2.2项目管理

2.3申报管理

归口管理部门先注册,然后注册单位个人用户。单位个人用户申请新的科技项目并提交审核。

申请填写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填入该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选择该项目属于哪个类别;

研究领域:选择该项目属于哪个研究领域;

学科分类:选择该项目属于哪个学科;

起止年月:该项目的起止日期;

关键词:该项目的关键词;

建议经费总概算:预计该项目所需的总经费;

申请补助经费:希望补助该项目多少经费;

负责人情况

姓名:输入负责人的姓名;

性别:选择负责人的性别;

出生年月:输入负责人的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输入负责人的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输入负责人的职务职称;

通信地址:输入负责人的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输入负责人的通信地址的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输入负责人的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输入负责人的电子邮箱;

学位:选择负责人的学位;

毕业学校:输入负责人的毕业学校;

专业:输入负责人所学的专业;

联系人情况

姓名:输系人的姓名;

通信地址:输系人的通信地址;

邮编:输系人通信地址的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输系人的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输系人的电子信箱;

2.4立项评审

在立项管理中交通运输厅主要责任是对通过项目申请审核的项目进行立项,主要包括:“组织专家评审”、“查看评审结果”和“项目立项审核”。包括:组织专家对申请的项目评分、查看专家对申请的项目的评分结果,当评审时间结束或所有专家均已评分,才会进入项目立项审核环节。

2.5合同审核

申请的项目通过立项后,会新增并上报项目的合同。单位用户可以对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已经上报的合同进行审核。

功能要求如下:

查询:输入不同查询条件,可以搜索出相对应的数据;

重置:将所有查询条件复位;

查看:查看该项目的详细资料;

通过:确认该合同通过审核;

打回:打回该合同;

查看审核意见:查看各级单位所留下的审核意见;

2.6项目进度

申请项目立项后,才能项目进度管理。

申报用户实现2个功能要求:申请项目的进度报告,申请项目变更报告。

上级单位用户则可以查看进度报告、查看项目变更报告、进度报告审核、项目变更报告审核。

2.7项目结题

申报项目用户编写项目结题蟾娌⑸媳ㄉ蠛耍(已经通过合同审核的项目才能申请结题)交通运输厅用户对申请的项目结题报告进行管理。

功能要求包括:结题审核,对上报的结题进行审核;会议评审,对通过了结题审核的项目,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会议评审;结题存档,对已经通过会议评审的项目进行存档。

2.8经费管理

由交通运输厅用户负责对各个项目的科研经费进行管理。

经费相关内容如下:

项目名称:选择需要划拨的项目;

划拨金额:输入需要划拨的金额(累计划拨金额需小于该项目总可划拨金额);

划拨日期:经费划拨的日期;

备注:说明;

功能要求包括:科研经费划拨,对各个项目划拨经费;经费调整,对项目的总可划拨金额进行调整;经费统计查询,查询各项目经费划拨、调整情况。

2.9成果

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管理。包括:成果登记,为项目新成果申请登记。(已经通过结题审核的项目才能登记成果);成果图片,上传项目的成果图片。

3专家库管理

1)专家库管理

审核和查询专家的信息。

2)专家注册审核

专家推荐单位对本单位注册的专家进行审核。

3)专家信息查询

专家推荐单位查询专家信息。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工作流技术和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广泛和详细的调查,对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研制的目的、要学习的内容、知识点都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立足工作流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采用基于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的技术,重点研究了如何设计和制作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降低了项目管理的工作复杂度。

参考文献:

[1]郑飞,李逢玲.基于B/S模式的汽车零件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9).

运输总结报告篇7

根据国家计委批复的有关规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按以下结构和内容编写:

(1)总论

(2)市场调查与预测

(3)资源条件评价

(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5)场址选择

(6)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7)原材料燃料供应

(8)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9)节能措施

(10)节水措施

(11)环境影响评价

(12)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3)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4)项目实施进度

(15)投资估算

(16)融资方案

(17)财务评价

(18)国民经济评价

(19)社会评价

(20)风险分析

(21)研究结论与建议

(1)建设项目的依据、历史背景;

(2)建设地区综合运输现状和建设项目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原有的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

(3)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研究建设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预测交通量、运输量的发展水平;

(4)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

(5)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6)论证不同建设方案的路线起讫点和主要控制点、建设规模、标准,提出推荐性意见;

(7)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8)测算主要工程数量、征地拆迁数量,估算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案,提出勘察、设计、施工计划安排;

运输总结报告篇8

关键词:SCaSS;公路安全无惩罚自愿报告制度;公路安全

一.引言

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其造成死亡的概率不到亿分之二。但随着航空的迅猛发展,航空起降架次大幅度上升,虽然现在科技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事故率,在如此数目庞大的飞行次数基数上,难免会发生航空事故。但航空一旦发生事故,无论是在人员还是经济损失上都相当巨大,对公众的打击极为严重,因此航空安全是民航的一个重要课题。而SCaSS作为航空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航空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从2004年启用SCaSS系统,现如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为我国航空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信息,维护了航空的安全。纵观我国道路体系,还未出现这样完善,相对合理,有效的系统制度,航空安全无惩罚自愿报告制度无疑是我国公路自愿报告系统的标榜。

二.SCaSS介绍

SCaSS,全称中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inoConfidentialaviationSafetyreportingSystem),由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和执行工作组组成,是收集、分析安全信息;传播、分享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合理进行安全预告和服务功能的航空安全信息系统。SCaSS是多种航空安全信息收集的渠道之一,其接收的报告有一定的限制。区别于强制报告系统,SCaSS用于收集关于航空系统缺陷、航空运输中的隐患的报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无明显后果,却可以造成航空安全受损的报告。SCaSS共分为6种,可反聩人员有飞行人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机务人员、乘务人员、机场地面人员以及空防安全事件。[1]

SCaSS受理的报告范围:

a.针对飞机不良的运行环境和设备缺陷的报告;

b.驾驶人或其他相关人员无意间造成的违章事件或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件的报告;

c.不易发现的隐患和空防安全事件的报告;

d.关行标准和程序上的一些不合理导致的事故报告;

e.不涉及到事故及犯罪,但影响航空安全的事件或环境的报告;

f.对于涉及到事故、事故预兆和犯罪的报告,SCaSS概不受理;

g.SCaSS原则上不受理匿名报告。[2]

三.公路安全与航空安全的比较

1.公路安全

公路作为现如今全球覆盖面最完善的交通体系,具有运输程序简单,可是实现点点运输,相对成本较少,施工期也较短,可以短时间投入运营的特点,同时具有全民使用性,相对灵活自由。但公路体系还有一个噩梦般的缺点,安全性较差,死亡率高。据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公路事故中仅死亡率就高达6万多人,其数目已经令人震惊,全球在公路事故的死亡人数大概是这个数字的将近百倍,尚不包括未统计的国家。公路如此不安全,但又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公路运行的安全成为公众在使用公路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2.航空系统安全

航空系统虽相对安全性好,但事故的发生引起的后果更为严重,导致民航方面对航空系统的安全极度重视。在航空系统中,飞机驾驶员,乘务人员在飞机运行中可以切实感受到飞机,航线,机场等方面的不足,同公路驾驶员相同,他们在飞机运行中承担了相应的风险。

四.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建设

1.报告系统管理者

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应由交通部建设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2.针对对象

(1)公路使用者

在道路运输中,公路使用者和道路是直接相关的,对公路情况最为了解,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应以公路使用者作为主体。同时,公路使用者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文化程度和思想理念差异较大,相比而言,高速公路上的驾驶员对交通状况和规定了解得比较多,可以先在高速公路路段实行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建设,发展完善后,在道路交通网中进行推广。

(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作为宏观观察者,掌握着道路宏观的运行情况信息,对道路运行中的不足会加以改进。

3.遵循原则

(1)保密性

保密性是SCaSS运行的保证,指系统对报告人和报告内容中涉及的其他人或单位的信息均完全保密,数据库中无任何个人和单位识别信息。因此保密性也是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基本原则。建设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就应该保护报告人的权利,让报告人做到可以如实反馈信息,确保报告的有效性。

(2)无惩罚性

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因为道路设施或者管理上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道路使用者和服务人员产生违纪行为,若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因此作为对报告人或提及单位处罚的依据,报告人会因为人性弱点而拒绝报告。

(3)自愿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报告人为自愿报告,从而保证报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中立性

为合理解决公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和管制方应保持中立的角度。

(5)公开性

报告及分析结果应及时通过网络、杂志公开共享。

以上是适用于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SCaSS系统原则,除此之外,还应该遵循奖励制,对发现重大交通隐患的报告人予以奖励,提高报告人的积极性。

4.报告内容

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包括了:

a.道路设施缺陷;

b.道路管理中不合理的规定、制度等;

c.在道路运行中,由于驾驶员不经心或无意造成的违规现象;

d.道路运行安全隐患。

e.与SCaSS不同的是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要求实名制报告,但鼓励实名制。由于公路使用人员过多,报告人总数远远超过航空系统报告人总数,实名制的意义并不大。

5.报告流程

a.领取表格或提出报告申请;b.填写报告内容,并提交(可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及电话);c.统计报告内容,并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必要时可以进行回访;d.分析报告,对需要改进的设施和管理方法进行改善,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商讨,并对发现重大交通隐患的报告人进行鼓励;e.消除个人及报告中包含部门的信息,将报告整理放入数据库;f.对整理的报告内容通过网络、期刊等形式进行公开分享。

五.结语

建设合理的公路安全自愿报告制度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我国现有公路体系的缺陷、不足,从而进行公路体系的改善,提高公路运输体系的安全性,降低公路运行的事故率。

参考书籍:

运输总结报告篇9

一、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按照“广泛宣传,统一行动;多方合作,依法严管;把住源头,经济调节;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要求,对车辆超限超载进行综合治理,坚决打击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保护并鼓励合法道路运输行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工作的原则和目标

(一)治理工作的原则

一是路面专项治理与源头长效治理相结合;二是部门协作与区域联动相结合;三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四是治理力度与社会可接受程度相结合;五是依法行政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六是宣传先行和稳步推进相结合。

(二)治理工作的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健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维持良好的车辆生产、使用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公路设施的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

阶段性目标:一是用1年时间对车辆的超限超载、“大吨小标”、非法改装问题进行集中治理,力争使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车辆核定吨位失实的现象得到纠正;二是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综合治理,力争使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车辆基本杜绝,道路运输行为规范,运价合理,逐步建立起开放、公平、健康的道路运输市场。

三、治理工作的内容与时间要求

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情况复杂,需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行动,采取综合措施,实行标本兼治。

(一)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从2004年5月中旬起,用1个月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宣传活动。围绕超限超载的危害、治理的意义与目的、治理标准与措施和工作安排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主要内容,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工作,使超限超载的危害性家喻户晓,政策措施众所周知,特别是让人民群众知道经过1个月的宣传期后,要在全国范围内对超限超载车辆依法实行治理,从而形成强大舆论氛围。

一是强化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系列宣传和报道,宣传国家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的政策和步骤,车辆装载的有关规定和法律责任;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就超限超载的危害性发表文章,并开展讨论。

二是强化路面宣传。各地区要印刷和发放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横幅,编辑工作简报,特别是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在公路及其附属设施上设置必要的限载交通标志,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警示教育。

三是开展必要的走访宣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正式开展治理工作前,走访本地区一些重要的煤、电等厂矿、生产企业和大型运输企业,召开座谈会宣传有关治理政策,并帮助企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全面清理整顿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行为

1.从2004年5月中旬起,由发展改革委、交通部和公安部在全国集中开展在用“大吨小标”车辆恢复标准吨位工作,并力争在年内完成。各级发展改革、交通、公安部门要互相配合,分别在汽车生产、发牌和使用环节把好关,并为“大吨小标”车辆恢复标准吨位提供便利条件。在《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式实施以前,在用“大吨小标”车辆吨位恢复工作,暂按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一是由发展改革委商交通部、公安部研究提出“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的要求、具体车型和相关技术参数,并由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出公告。

二是由“大吨小标”车辆的车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恢复标准吨位。

三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大吨小标”车型和相关的技术参数,更正车辆的核定载质量,免费换发车辆行驶证。如机动车档案中收存合格证的,还应当对合格证进行更正。

四是对“大吨小标”恢复标准吨位的车辆,各级交通部门对其以前应缴纳养路费等规费的吨位差额部分不再予以追缴。

五是在集中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期间,对在公路上行驶的未恢复的“大吨小标”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恢复;在年检时发现未恢复的,强制更正核定载质量。

2.由质检总局牵头,对2004年4月1日的《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进行宣传。各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各汽车生产厂家要严格按照上述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车辆的生产行为,从源头上杜绝车辆“大吨小标”现象。3.从2004年5月中旬起,由工商总局会同交通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质检总局对车辆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整顿,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地区要采取联合行动进行集中整治,以规范车辆改装秩序和行为。各地区也要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本地区车辆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整顿。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汽车改装的企业,要按照无证经营的规定,坚决予以取缔;对虽经批准但不按国家规定或者超范围对车辆擅自进行改装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对擅自改装的车主依法予以处罚。

(三)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治理

从2004年6月20日起,利用1年时间,由各级交通、公安部门按照“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要求,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治理。

1.加强协作与配合。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按照“加强配合、各司其职”的原则,共同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在集中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期间,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交通、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要加强协作与配合,具备条件的路段要尽可能在同一场地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综合治理。不具备共同治理条件的路段,交通、公安部门执法人员要依照各自职责和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安排部署,防止失管失控。要依法设置固定或临时检查站点,选择、配备必要的称重设备、卸载机具和卸载场地,采取固定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检测和卸载。严禁以目测或凭经验对车辆超限超载进行判定。同时,要安排专项经费,以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严格执行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在集中治理超限超载期间,所有车辆在装载时,既不能超过下列第①至⑤种情形规定的超限标准,又不能超过下列第⑥种情形规定的超载标准。

①二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20吨的;

②三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30吨的(双联轴按照二个轴计算,三联轴按照三个轴计算,下同);

③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40吨的;

④五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0吨的;

⑤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

⑥虽未超过上述五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超过行驶证

核定载质量的。

各级交通、公安部门在集中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认定和纠正超限超载车辆。其中交通部门主要负责第①至⑤种情形,公安部门主要负责第⑥种情形。交通部门在实施卸载、处罚并纠正违法行为后,要在开具给当事人的法律文书上记载卸载车号、时间以及卸载前、后载质量,所载货物的名称及保全价值,当事人应签字确认。3.坚持卸载,依法管理,避免重复处罚。各级交通、公安部门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必须坚持卸载与处罚相结合,对于车辆第1次超限超载且能主动卸载的,要以教育为主,不予罚款、不收取公路补偿费,但应在车主道路运输证的附页上进行超限超载违章登记,并将车辆所属运输企业的情况抄告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车辆超限超载超过2次(含2次)的,除实施卸载和登记外,交通部门还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对单车处以每次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还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对单车每次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其中超载30%以上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还可同时对车辆所属运输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将超限超载车辆所属运输企业等情况抄告当地交通部门,按照本方案有关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规定予以处理。

实施卸载一般由交通、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告知车主或者司机自行卸载。需要提供协助卸载和保管货物的,相关的收费标准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此外,各级交通部门还可根据卸载货物的种类为卸载货物提供不超过3天的免费保管时间,并将货物有关保管事项书面告知当事人。卸载货物超过保管期限经通知仍不运走的,按规定变卖,扣除相关费用后,通知当事人领取。逾期不领取的,按照有关规定上缴财政。

4.突出重点,统一行动。为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其对群众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各级交通、公安部门在集中治理超限超载期间,一是要分阶段推进治理工作。在集中治理工作全面开展的第1个月,要以车货总重超过20吨的超限超载车辆为重点,各地针对车货总重不超过20吨的车辆暂时不予卸载处罚。从2004年7月10日起,对所有的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治理。二是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车辆。对重量不超的不可解体物品和冰箱、彩电、汽车等规则尺寸物品的运输车辆,不予卸载;对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油汽等化学危险品专用运输车辆,原则上不实施卸载措施。对上述情况都要实行现场告诫、登记,并将违章情况通报车籍所在地有关部门处理,并加强管理,控制超限超载;对于超限超载登记超过3次的,由车籍所在地交通部门取消其经营性运输从业资格。

(四)采取经济手段,调节车辆超限超载的利益关系

从2004年5月中旬起,力争在1-2年时间内由交通部和发展改革委共同出台相关政策,对车辆通行费和公路养路费的收费标准和征收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用经济杠杆调节车辆超限超载的利益关系。

一是尽快研究提出完善和调整车辆通行费征收计量标准的指导意见,制定收费标准的计算方法和收费系数,对多轴大型车辆适当给予收费优惠。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也要按照这一要求,合理确定本地区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适当降低多轴大型车辆收费标准,建立和完善车辆通行费标准确定的听证制度,并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进程,以减少营运性车辆的运输成本。

二是尽快修改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使用办法。对现行公路养路费征收标准和计量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解决车辆“大吨小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按照车辆行驶证核定吨位收取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实现车辆出厂标定吨位、行驶证核定吨位、车辆缴费计量吨位的统一。

从2004年6月起,在国家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新政策未出台之前,各地区要暂按车辆行驶证核定的吨位计量征收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后,按照恢复吨位后的行驶证核定吨位计量征收;对于车货总质量超过55吨的重型车辆,其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的征收计量吨位暂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车辆超限标准(即车货总质量)扣除车辆自重后的吨位来征费计量。已实行规费包交的车辆,各级交通部门要按要求退还多征部分费用,以确保交通规费征收标准与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的一致性。三是指导计重收费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适时在一些重点地区或重点路段逐步推广。己经实行计重收费的路段,在集中治理期间应在本实施方案确定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的范围内,计重收取车辆通行费。

(五)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从2004年5月中旬起用1-2年左右的时间,由交通、发展改革、公安、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对全国道路运输市场进行全面整顿。

一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优化运输结构的措施,鼓励厢式货车、专用罐体货车的发展与更新,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营运性运输车辆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运输企业规模化发展,调整运力和车型结构。

二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整顿本地区的道路运输收费,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减轻运输经营者的负担。

三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本地区的货运机构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规范无车承运人的经营行为和收费标准,用现代物流理论,提升道路货运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创新货运组织方式,促进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实现运输供需信息在货主与车主之间的直接、快速交流,减少运输收益在中间环节的流失,提高运输业主的效益。

四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力量,集中打击货运“黑车”、“假军车”,规范运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同时,出台鼓励道路货运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运输业主守法、诚信、规范地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方面的调节作用,确保运输价格处于合理的水平。

五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要建立货运经营企业和营业性货运驾驶员信誉档案,实行违章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登记、抄告和公告制度。对于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登记,以及执法部门抄送来的车辆超限超载信息,要及时予以公告。同一车辆公告超过2次,或者同一运输企业公告超限超载营运货车超过该企业营运货车总数5%的,要降低该企业的资质等级,取消违法驾驶员的营业性运输从业资格。

四、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在全国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抓好这项治理工作,在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框架内,由交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工商总局、法制办等部门组成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指导并组织各地的治理工作。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要充分认识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超限超载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并成立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各项治理工作的落实。

(二)进度安排

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从2004年5月中旬开始,力争用1年时间完成,治理工作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4年5月中旬至2004年6月20日,为宣传和准备阶段。主要是集中进行宣传,同时启动“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工作和经济调节措施的制定,在此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要完成治理超限超载站点及称重设备、卸货场地等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从2004年6月20日至2005年2月28日,为集中治理阶段。从6月20日9时起,各地区交通、公安部门对在公路上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同时开展集中治理。继续清理整顿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启动经济调节措施,整顿道路运输市场。为确保全国治理工作协调、顺利开展,全国治理超限超载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工作组,赴各地进行明查暗访,及时了解和处理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从2005年3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为总结和长效治理阶段。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理工作进行抽查验收,召开会议对全国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就全国治理工作情况向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国务院提交总结报告,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从第三阶段起,路面治理工作由集中治理转为日常治理,由各地区按规定持续开展工作。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要按照要求,继续抓好经济调节、道路运输市场整顿的后续工作,确保长效治理的成效。此外,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总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制订、修改有关公路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将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巩固治理成果。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各地区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治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开展超限超载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道路运输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因为治理而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二是要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关系。超限超载治理涉及部门多,治理难度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三是要处理好与车主、货主的关系。治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治理,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使运价趋向合理,运输成本降低,让车主和货主能够获得合理的运输经济效益。四是处理好执法与管理的关系。不能单纯以治代管或者罚款了事,要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在治理工作中违反规定乱收费。要积极探索采取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堵疏结合,防止一治就死、一放就乱。

运输总结报告篇10

关键词:煤矿机电装备;保护及能力评定体系;安全评定;风险预控

1机电装备保护及能力评定的体系组成

1.1机电评定项目组成

机电保护设置一直是煤矿机电管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煤矿机电装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确保机电保护装置(设施)设置合理、齐全和可靠。为此,需要定期对影响机电装备安全运行的保护装置(设施)、关键组件、运行环境以及操作行为等进行系统评定,并全面排查和试验。

1.1.1主提升系统评定

(1)主井提升系统评定。主井提升系统评定项目包括:提升机检验报告和准运证、提升钢丝绳检验报告及日常检查情况、关键部件探伤报告;过卷、过速、限速、减速、过负荷、欠电压、深度指示器失效、闸间隙、松绳以及满仓等保护装置;绞车制动系统、安全制动减速度及制动力矩校验;井筒装备、井底井口装卸载系统完善、定重装载、视频监控等内容。

(2)副井提升系统评定。副井提升系统评定项目包括:提升机检验报告和准运证、提升钢丝绳检验报告及日常检查情况、关键部件探伤报告;双回路供电;过卷、过速、限速、减速、过负荷、欠电压、深度指示器失效、闸间隙以及松绳等保护装置;井口、井底提升信号闭锁情况(罐位、阻车器、摇台、安全门、提升信号)等。

1.1.2井下供电系统评定

井下供电系统包括中央变电所和各采区变电所(配电点),评定项目包括:供电双回路分列运行情况、高低压开关继电保护整定、高压联络开关闭锁设置;高压总进、联络和馈出线开关失压脱扣装置是否拆除、低压馈电开关漏电试验、系统保护接地、局部通风机三专供电、局部通风机自动试验、瓦斯电、风电闭锁设置及试验、电气防爆检查、负荷审批执行情况以及定期电气预防性试验等。

1.1.3排水系统评定

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系统和采区排水系统,评定项目包括:排水泵性能检测报告及准运证、联合试运转报告、双回路供电、电机控制开关电气保护;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能力;排水管路、逆止阀和闸阀、吸水管路、配水闸阀、引水装置、水仓容量、泵房安全出口和密闭门等。

1.1.4主煤流运输系统评定

主煤流运输系统由多部强力带式输送机组成,评定项目包括:强力胶带接头及胶带自身检查情况、电动机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保护、防滑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胶带张紧力下降保护、纵向防撕裂、沿线急停保护以及倾斜巷道运输断带保护等保护装置;上运时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下运时制动装置设置及制动力矩校验;机头、机尾、各受煤点信号通讯联络及视频监控装置;转动部位防护栏及过桥设置等。

1.1.5主斜巷运输系统评定

(1)轨道运输设备设施评定。轨道运输设备设施评定项目包括:斜坡安全防护设施(阻车器、保险杠、挡车栏、跑车防护装置、保险叉等)设置情况、提升绞车保护及制动装置、提升钢丝绳检验报告及日常检查情况、提升信号设置情况、连接装置拉力试验报告、矿车使用防脱插销、轨道铺设质量等。

(2)架空乘人装置评定。架空乘人装置评定项目包括:架空乘人装置检验报告和准运证、减速器富裕系数;过速、重锤限位、全程急停、上变坡点防掉绳、机头机尾乘人越位、断电、防偏摆等保护装置;防溜车制动装置、吊椅距巷帮及底板距离等。

1.1.6特种设备评定

(1)空气压缩机评定。空气压缩机评定项目包括:空气压缩机检验报告和准运证、空气压缩机油闪点试验报告;断水、断油、超压、超温等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定期校验;储气罐取得压力容器使用证、定期放油和清污等。

(2)锅炉评定。锅炉评定项目包括:锅炉使用证、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水质化验情况、安全阀和压力表定期校验、双色水位计(或两个独立的水位表)装设、安全阀报警、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连锁保护、超压报警、连锁保护试验等。

1.2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核算

设备是否超能力运行也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对可能存在超能力运行的设备提前预警,杜绝设备超能力运行,确保机电运输设备安全运行,需要对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进行核算。

2机电装备保护及能力评定的实施

2.1评定组织

机电评定每月开展一次,采用专业组现场评定以及各矿和集团公司两级集中会审评定制。集团公司由分管机电运输的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技术负责人对各矿上报的机电评定结果进行审查。各矿由机电副矿长(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矿有关生产部门技术负责人对矿井机电运输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机电运输科具体组织现场评定,成立固定设备组(主提升系统、主通风机、特种设备)、井下供电组、排水系统组、主煤流运输组和主斜巷运输组5个专业小组,专业小组人员包括主管科长、技术员、责任区队队长或副队长。

2.2评定流程

首先由各专业小组组长负责到现场落实设备日常检修、安全设施配备和岗位记录填写等情况,对现场各类保护进行试验,查阅图纸资料,形成现场检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要对评定内容及隐患辨识栏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具体到保护试验人员、试验程序、资料查阅人员和查阅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各专业小组填写机电评定表格,并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初步辨识和归类汇总后形成评定报告,由机电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各矿有关生产部门技术负责人对评定报告进行会审和问题隐患辨识,对上月评定问题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对本月评定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风险等级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评定报告经过会审通过后,上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对各矿提交的评定资料进行统一会审评定,并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对机电评定情况进行通报。

2.3评定等级划分

评定采用百分制,综合考虑主要项目满分率和设备实际运行能力比,这里满分率为系统得满分的主要项目数与全部主要项目数之比,主要项目是指直接影响到设备安全运行的项目,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评定问题监控

为了对评定出的问题隐患进行有效地闭环监控,按“五定”原则建立问题隐患监控动态表,实行隐患监控分级制,一般隐患由区队监控处理,重点隐患由科室监控督办,重大隐患由领导挂牌督办,同时在集团公司层面,相关业务部门对评定出的重点和重大隐患进行监控跟踪,实行集团公司和各矿两级监控。监控情况指定专人统计管理,在每周隐患排查治理会和每月机电评定会上通报监控情况。

3结语

通过机电评定工作的开展,机电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隐患和薄弱环节得到了重视与预警,并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区分轻重缓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及时消除机电运输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为打造安全可控和本质安全的煤矿机电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