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道德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8:56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1

论文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了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与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比,新《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当前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平台,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将师德纳入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查内容,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表现,但这同时也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评价机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能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新《规范》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也要多元化、个性化,应树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观,通过开展全方位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提供支持,引导教师的职业道德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立足于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体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道德实现的根基。朱小蔓教授指出,“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不能把道德教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根植于教师职业生活这一土壤。因此,必须让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前线。教师应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不断感悟和反思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成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常态。新《规范》的每一条都是为教育教学活动保驾护航,特别是“教书育人”,明确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规范》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终身学习”,使其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终身学习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教师个性的张扬与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保障。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强调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律,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面向学生、面向教育的一种特殊专业活动,仅靠自律是不够的。因此,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他律,贵自律”,强调自律与他律的紧密结合。如新《规范》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这些‘他律”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逐步深入,将最终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实现传统性与时效性完美结合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道德素养;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57-01

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经济利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社会环境氛围浓厚,人际交往关系复杂。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导意识思想统帅全局的话,必将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行为的失范,生活的脱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和提高高校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第二职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漠视本职工作;教学不认真,教学效果差;满足现状,业务上不进取,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二是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关心不够,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不能严格要求;指责、埋怨、歧视学生。三是有的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和影响(衣着、举止等),甚至把工作、生活中的个人成见和怨气情绪带到课堂。四是有的教师考虑个人名利多,不能正确对待授课课时和教师职务评审,不能团结同事。五是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权,考试和招生等工作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德意识淡薄;容易受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负面效应的影响;现行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自身忽视师德修养;教师的负担压力过重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部分教师要因势利导,促进其向积极方面转化[1]。

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组织机构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和环境约束机制来达到教师自身的内部激励效果。具体做法是:

1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秀教师以教书育人、培养后生为己任,这没有功利目的,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自觉追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学为人师,育人者必行为世范[2]。教师用师德调控自己的行为是以自觉性为前提的,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持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多大精力,是难以用行政监督和经济奖惩去规范的,也不易用“量”的指标来要求和评估,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师德高低。师德越高,自觉主动性越强,态度越积极,投入精力也越多;反之,离开了教师的内省自律,教师的道德行为就难以实现。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沿,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3]。

3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1)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2)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体说是教师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两方面。(3)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4)道德激励机制是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的激励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评价的结果树立鼓励先进的导向,带动更多的人争取先进的,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显示高校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有高校只有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才能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晋峰,秦牧人,等.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师德修养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3

摘 要: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进行会计业务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主体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规范。由于会计人员的违规操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经济犯罪事件时有发生,给企业、银行及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渐渐成为公众的关注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是体现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体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建设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4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一些不良的价值观涌现于社会之中,出现了一些单位、经济组织或者其他机构利用会计领域的薄弱环节为其自身营造私利,从而导致了国内外众多财务欺诈案件的发生。而会计市场之所以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操作漏洞,是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分不开的。

一、概念界定

职业道德建设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道德准则。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则是指在会计市场及领域中,会计从业人员应该通过相关途径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严格遵守会计职业界的基本道德准则。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养成从业人员良好的从业素质,加快会计从业者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提升会计人员自我完善的能力。并且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全民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我国全民整体的素质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我国素质建设达到理想的效果,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推进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经济风气的重要因素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使会计从业人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身为职业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使从业人员能够正确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标准的具体要求。在物质世界中,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相当于一枚时刻敲响的警钟,鞭策着相关人员要抵制金钱的诱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经济风气。

(三)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入职前或者入职后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都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入职前的职业道德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入职以后会计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因此,在让会计从业者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水平的同时,还必须着重强调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打好基础,从而为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做好准备。

(四)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

只有会计人员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秩序要求以及其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行使权力,才可以使市场竞争保持公平、公正,会计人员的职业诚信才能够让市民放心,才能够更好的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定,从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入职前与入职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失

入职前承担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是高校。然而,据相关统计,我国高校中会计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的比率很小,与其他课程明显失衡。这足以证明,高校虽然重视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对于相当重要的职业道德类课程却鲜少给予关注。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加剧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发展。

(二)会计从业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尤其是入职后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于工作的热度明显减退,极容易造成工作失误。并且这种状态在面对一些现实压力时极容易妥协,导致无法挽回的错误。而对于刚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对与工作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很可能屈从于一些领导的压力而违反会计的职业道德。

(三)会计从业人员只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

面对如今市场的竞争压力,会计从业人员往往为了保住饭碗加大力度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这种忽视,往往就会造成会计从业人员无法挽回的错误。

四、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和完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入职之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主要在高校进行,这就要求高校着重抓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相关专业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开展相关讲座、加强会计专业老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强化教学中对于职业道德问题的灌输等等都是合适的途径。而入职后的职业道德教育则主要在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机构中进行,相关单位可以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效应、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建立相关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等方法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完善当前会计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规定对会计的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查与处罚,但是对于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却没有具体的说明与规定。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会计工作基础规范》、《会计法》等需要更加完善,同时不能忽视应该加大执法力度,才能够更好的解决会计职业道德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完善会计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是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手段。通过宣讲宣传以及公益广告等宣传工作可以加大公众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印象,使社会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效应加强宣传效果。

(四)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独立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可以更好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以此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积极性。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档案、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体系都是有效的防止会计工作者职业失范的措施。

综上所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里需要加强重视的环节。我国会计职业领域中虽然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与宣传工作,从而保证营造领好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5

关于加强公安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条件。对于公安机关来说,要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执法使命,严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稳定,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最近,党中央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如何领会和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已成为公安队伍全面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公安队伍职业行为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公安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过得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就铁路公安机关而言,近几年来在打击犯罪,稳定治安,保卫铁路改革建设和运输生产安全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受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侵蚀,有些民警思想道德观念扭曲,职业行为偏离规范。虽然问题集中反映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声誉,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调查的情况看,笔者感到当前公安队伍职业行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滥用特权,打骂群众。有的民警“服务”观念淡薄,“公仆”意识薄弱,忘记了人民警察的本色,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认为身份特殊,地位特别,是“管人”的,“高人一等”,对人民群众摆架子,耍威风,一副铁面孔,说话“冷、硬、横”。有的民警在执行公务中,违反政法人员“不准刑讯逼供”、“不准打人骂人”的规定,办案简单粗暴,审讯动手动脚,特别是在处理治安事件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不是以教育为主,耐心说服,照章办事,以理服人,而是耍特权,抖威风,动辄拳脚相加,以武力硬加制服,侵犯和伤害了一些群众的尊严和权利,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导致群众上访告状。据统计,自94年以来,全处共查出对旅客态度生硬、语言粗鲁和动手动脚打骂群众方面的问题共96件,涉及民警82人,其中有四名民警因动手打人、滥用警具先后受到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和行政警告处分。

二是以职谋私,勒卡索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在物质利益诱惑面前,绝大多数公安民警立场坚定,是非分明,不为名,不为利,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始终保持了公安战士的优良品质。但是,也确有极少数民警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中,在形形色色的糖弹面前受侵蚀、被击中,立场动摇,见利忘义,以职谋私,执法犯法。调查发现,有的责任区民警下去检查工作,白吃白拿,收受礼物;有的货保民警勒卡货主,有的值勤民警利用职务之便勒卡群众钱款财物,特别是有的列车乘警利用为旅客办理卧铺票之机收取好处费,谋取私利,以致被清除出公安机关。虽然存在这类问题的人数不多,程度不同,勒卡索要的物价不贵,款数不大,小到几盒香烟,大到上百元钱,但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三是执法不严,办人情案。有的单位和个别民警在办案时,不能秉公执法,一视同仁,而是槁官民有别,亲疏有别,内外有别,照顾铁路内部职工,照顾亲属、朋友和熟人,偏袒一方,有失公正,引起群众不服和上访:也有的所队查处案件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以“关系为尺度”,该立案的不立案,该惩处的不惩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丧失了执法人员应尽的职责,损害了法律的威力和尊严,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影响了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治安稳定。

四是寻求刺激,违章违纪。一些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思想退坡,精神空虚,有的追求吃喝玩乐,有的参与经商活动,有的酗酒闹事,有的打麻将搞,有的甚至看黄色录像,追求低级趣味。仅94年以来,我处就先后查处违章违纪民警17人,其中有5人被清除出公安机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而且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找准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也有个别民警素质不高的因素,但从领导的角度讲,教育不实,要求不严,措施不力,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男枰??BR>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须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百年大计。在转换市场机制,进行新旧两种体制交替的同时,一些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思想也乘虚而入,腐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落后社会意识的宣传和渗透,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更加激烈,思想道德教育急需加强。然而在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和重要环节上,一些单位的领导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出现了一些理论学习与思想改造相脱节,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两层皮”的现象。有些单位职业道德教育虽然也搞了,但不深、不细、不实,导致一些民警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开始抬头,不讲职业道德,以权谋私,损人利己;甚至不顾职业纪律,参与经商,勒卡索要等各种行业不正之风也乘隙而生,且有发展蔓延之势。

第二、职业道德标准缺少适应性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结构,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怎样评价民警的职业行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哪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哪些要坚决抵制和反对?在一些民警思想上存在着不少困惑,包括一些基层领导也感到“叫不准”,“咬不硬”。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然而,一些单位的领导却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搞职业道德教育只讲远大理想,讲抽象原则,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讲清具体标准、具体规范和是非界限,使民警感到“唱高调”、“搞说教”,收不到良好效果。长此以往,造成了一些民警的逆反心理,形成“你讲你的,我干我的”,边讲边犯的问题经常发生。

第三、职业行为监督缺乏群众性氛围基础。

近年来,由于职业道德教育不够深入,广大民警的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在队伍建设上,不能有效发挥道德评价的谴责和激励作用。对说老实活、办老实事,公而忘私,埋头苦干的同志,有人却把他看成是“无能”、”傻帽”;对职业行为不端正,唯利是图,捞个人好处的民警,却有人说他“有为”,”能干”,甚至有的民警违纪受了处分,还有人为他鸣“冤”不平。好事得不到称赞,坏事受不到谴责,在这种不良风气耳熏目染之下,只靠领导查处违纪,是不足以扶正压邪的。

三、应采取的对策

现实情况充分表明,抓公安队伍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首先从这个基础抓起,既要有长远规划,分步进行,又要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重点突破。当前,我们要紧紧联系队伍建设的实际,加大思想教育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着重解决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因此,我们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统一起来,与政治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与世界观改造联系起来,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民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认真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坚持以基本理论学习力根本,提高学习质量,在学憧弄通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帮助民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牢固树立为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而献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决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还要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核心,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为原则,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启发引导民警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做到时刻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民警献身事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坚决克服和抵制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和执法活动中来的错误倾向。

2.建立适应性行为规范。

要端正公安队伍职业道德行为。发挥职业道德评价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行为的规范标准,使广大民警在思想上有所对照,在行动上有所遵循。由于阶阶利益是道德评价的基础,道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在建立和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时,必须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准绳,划清思想和行为的是非界限,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同时还要考虑人们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思想觉悟的高低不同,对道德理想追求的起点不同,接受约束的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在规范职业道德标准时,就要把握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分清层次。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以共产主义的最高道德标准规范职业行为,严格要求,做到身体力行;对一般民警要大力宣传提倡共产主义思想美德,并根据本职工作要求,按职责、分警种制定出具体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作为现实生活和执法活动中的最低道德评价标准,减少抽象,强化具体,便于抓好落实,做到“从具体事件抓起”,促进全面提高。我们还要把“形象设计”、“承诺服务”等活动纳入职业道德建设的轨道,定期进行文明民警、文明单位评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职业道德评价活动,在一个单位内,造成一种好人好事人人夸,不道德行为人人谴责的良好风气,打好坚实的群众性舆论监督氛围基础。

3.强化职业纪律约束。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武装集团和专政工具,十分强调铁的纪律,抓职业道德建设必须突出这一行业特点。因此,我们要把加强职业纪律的管理教育做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要求民警严格遵守《八大纪律十项注意》,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下达的各项命令、指示。一方面通过教育培养民警的“慎独”精神,做到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自我约束,身体力行;另一方面要下大力量抓好违纪民警的查处工作,把“深教”与“严管”紧密结合起来,对那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民警,一定要硬起手腕,坚决查处。要通过加强教育和强化管理的合力促进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深化,为端正警风,彻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做出不懈努力。

4.抓好职业技能训练。

一些民警职业行为偏离规范,除思想上的原因外,业务素质偏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民警执法不懂法,处理问题凭感情用事,不是简单粗暴,动手动脚,就是敷衍塞责,随意行事,有损于公安队伍形象。我们必须把学专业,练硬功,提高职业技能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本岗位工作,广泛开展“学标、对标、达标”和“一口清”、“一手精”练兵活动,大练基本功,使每一个民警都能自觉学法、懂法,从严执法、用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在工作岗位上既当遵纪的模范,又当执法的标兵,以优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态度,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5.坚持经常教育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六中全会提出“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的指导思想,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既要抓系统教育,促进普遍提高,又要抓重点教育,解决倾向性问题。广大民警战斗在对敌斗争第一线,经常与犯罪分子和社会阴暗面打交道,容易受到腐蚀和影响,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这种考验更加严峻。当前要结合反腐败斗争,集中精力抓好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进行反腐倡廉的专题教育,迅速增强广大民警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为在整个队伍中彻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6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业道德;公务员

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030-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务员执法公正问题已成为广大百姓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比如发生在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浙江的“钱云会事件”等,都在叩问我们的政府管理,怎样才能做到“公正执法”?其实,影响和制约执法公正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执法人员的道德素养与执业理念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制约和影响行政执法公正价值的实现及其程度。那么,在新时代环境的大背景下,广大公务员的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结构该怎样框架?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探讨与思考。

一、强化政治素养,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务员的素质结构是多元的,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正所谓“德者,才之帅也”。因此,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公务员的头脑,使广大公务员坚定“克己奉公”的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这是实现和保障公正执法的“灵魂”。

首先,要持续地对公务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权力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制金钱、腐朽思想对行政执法工作的侵蚀和影响。“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特别要强调的是,要能在执法工作中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做到“心体光明”。只有广大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才能为国家、为人民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公共服务队伍,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其次,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继续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统一,切实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一首歌唱到,“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广大公务员作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努力养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识,与“人民利益同行”。坚决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把行政执法工作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觉向上的风气,真正做到总书记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思想政治素养是广大公务员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广大公务员执法工作自觉性、服从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意识。只有始终保持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切实保证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行政执法工作中去,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整个社会和谐进步。

二、加强自我约束,完善公务员的自律机制

“君子先慎乎德”,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主体,只有当其自身的正义理念与执法中蕴藏的正义价值相吻合时,社会正义才能够得到实现。公务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完美的人格将赋予行政执法以更公正的价值。因此,必须强化公务员的自律意识。

首先,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不但应当做到实体公正,更要重视“程序公正”,并通过自己在行政执法的言行体现出公正。所谓实体公正,就是要求公务员正确施用法律,使执法行为在本质上符合公平正义。所谓程序公正,是指行政执法过程和运行机制的公正,要求公务员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公平、合理、独立和透明,即所谓直观的、形式上的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又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和补充。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见到个别公务员为追求所谓的实体公正,不顾法律程序的规定,甚至牺牲和践踏了程序公正,比如互联网上频频曝光的“执法人员打人”等现象,大大损害了政府的信用和形象。

其次,要求广大公务员在行政执法时,要保持执法中立。所谓执法中立,是指公务员在处理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争议时必须保持中立,公平对待,不偏不倚,居中处理。古人讲,“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因此,公务员应当抵制当事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的说情,并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办事。尤其在履行具体职责时,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不得以其言语和行为表现出任何歧视,保障各方行政相对人平等、充分地行使权利。

再次,公务员要模范遵守执业纪律规则。公务员要严明工作纪律,在工作中不迟到、不早退,不以公谋私。公务员从事各种职务活动时,应当避免使公众对其的公正执法和清正廉洁产生怀疑,避免影响公务员职责的正常履行,避免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柏拉图曾说过,“如果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安置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去执行那些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那么这些法律的价值便被剥夺了,并使得荒谬的事情大大增多,而且最严重的政治破坏和恶行也会从中滋长”,至今仍值得我们对之仔细玩味和思考。

三、保持清正廉洁品质,恪守职业行为规范

奥地利著名学者埃利希曾言:“除了人格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保证实现正义。”可见,人格品质对于一个人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务员来讲,其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保持清正廉洁。古人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与公正是一对孪生兄弟,公务员的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公众对行政执法能力的信任,进而影响到公众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

首先,公务员在履行具体职责时,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职务和地位谋取任何不正当的利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公务员在执法过程中不得接受当事人财物和其他利益,不得参与可能导致公众对其廉洁形象产生不信任感的商业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只有牢固树立廉洁执法的观念,不贪污受贿、不吃请受礼,才能做到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严格执法。

其次,公务员应当妥善处理个人事务,不得为了获得特殊照顾而有意披露自己的身份;不得利用自己的声誉和影响为自己、亲属或者他人谋取私人利益。公务员从事的公共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广大公务员应当具有无私的精神。公务员的无私首先是一种职务上的无私,即指在履行职务所当得的利益之外绝不谋取任何不当利益。现实中,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仍有少数公务人员将执法权当做利益交换的筹码,以享有执法特权而自居,以问题处理的偏向性、事件处理的效率差异来换取不正当利益。《韩非子・饰邪》中讲到,“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

再次,公务员应当如实申报个人与家庭财产,这是一项在国外许多国家非常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是防治腐败发生的重要手段。美国在1978年通过了《政府行为道德法》,泰国在1981年颁布了《国家公职人员财产和债务申报法令》,都对此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申报财产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政府公务员任职期间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其任职以来的财产增量情况,可以给公务员一个无形的压力,有助于监督审查其廉洁状况,也可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维护其声誉。中共中央在1995年颁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2006年颁布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这为我国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提供了制度基础。但从运行的时间状况来看,效果非常不理想。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公务员兼任社会职务问题。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公务员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独立性,如果兼职社会其他职务,就很难保证其居中执法,也会让当事人和其他群众产生怀疑。现实情况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现职公务员兼任诸多社会职务。此外,当前我国流行的省部级领导一退休就被各大公司以“独立董事”身份抢聘现象,是一个值得国家和社会反思的一个问题。

四、遵守行政执法礼仪,约束职业之外的活动

“公正需要一定的人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公正具有仪式性。因此,公务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执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这是是否具有良好的“公务员意识”的重要标志。

公务员要努力做到表现公正。管仲曾言,“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就政府的公信力而言,“表现公正”与事实公正同等重要,尽管其是表面的、外在的。公务员代表国家实施执行行为,是正义与公平的化身。这就要求公务员一方面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表现公正,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规则,衣着、举止和言谈要文明;另一方面在非职务活动中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行,做举止文明的表率。正所谓“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公务员在职务行为之外的活动也要注意言行审慎、得体。《中庸》里讲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公务员不是一个“个性化”职业,而是代表着国家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其个人的气质与风格绝不是任意的个人爱好。在参加工作之外的社会活动时,也要考虑到自身的身份,在穿衣、打扮等方面也要能代表、体现政府积极、正义的形象。也要杜绝与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违背的,可能影响公务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要谨慎出入社交场合,慎重对待与行政相对人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洁的印象,以避免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产生的困扰和尴尬。“三胡省长”、“五毒俱全”市长张二江等现象,至今发人深省。

辩证法上讲,没有永恒不变的客观世界。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命题。我们必须着眼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据形势、任务、要求以及行政执法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坚持科学、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来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古人云:“官正民服、官直民从、官曲民忧、官败民怨”。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特点,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让党和人民更加满意和放心的正义之师。

参考文献:

[1]程立显.社会公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7

论文摘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师一生中需要接受多种多样的教育和道德影响,但最主要的是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参差不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得到加强。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项职业道德:一是积极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广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三是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四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敬业乐业,勇于创新;五是成熟稳定的教师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六是较强的合作能力,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七是较强的法律意识,依法执教,德识统一;八是健康的身心素质。

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高校教师都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也有部分高校教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逐渐放松了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放松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具体而言,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责任心不强。例如,有的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备课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评价较差,知识不更新,年年捧着老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主次颠倒;有的教师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随时跳槽,甚至连档案都不要。

其次,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从教育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社会功能,二是教育的育人功能。这两大功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育人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社会功能是育人功能的表现。而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完成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忽视了自己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教师不愿意从事学生思想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不能针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再次,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然而,有些教师,口头上讲的是共产主义的道德,而实际信奉的却是利己主义思想;在课堂上讲的是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而实际行动中却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这样,教师就失去了其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

第四,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欠佳。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没有系统地、认真地学习过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之学历提升等问题的干扰,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令人担忧;中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较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中间力量,但负担过重,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担负着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年教师虽然服务意识较强,有敬业精神,但不乏一些人存有“昔日媳妇熬成婆”的心理,企图坐享其成。

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部分教师要因势利导,促进其向积极方面转化。

二、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是传统师德尊严的影响。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严厉形象为当前教师种种“违法”执教提供了依据。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具有无上威严的,教师的训导是必须绝对服从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在中国流传千年,它深藏在人们的头脑之中,不知不觉地在教师从教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二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物质利益的诱惑消磨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一部分人的暴富也拉大了人们生活之间的差距,教师行业便受到了冲击。教师“跳槽”,课余经商之风盛行,有的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无心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对学生漠不关心,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是教师的职业角色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上,他们要求教师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学生要求教师不仅是“经师”,而且是值得信赖的“人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人生的指导者、生活的朋友。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仍然抱着传统的“师道尊严”,因而师生矛盾较大。

四是教师的专业地位遇到了挑战。目前,关于教师这一职业是否为专业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一致的看法,即教师职业是专业,至少是“正在走向成熟的专业”。可见,教师属于专业技术性职务,没有3~5年时间难以熟悉业务。现在,社会成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价值取向多元化,成才、获利机会更加广泛。于是,部分教师的专业思想发生了动摇,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急于转行或获取高学历。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既要使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又要使教师在这一基础之上,不断陶冶情操,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自觉不断地从整个社会生活中吸取精神营养,充实自己。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辅之以行政措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教师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那么,如何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道德建设呢?

第一,从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入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应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通过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使广大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刻苦磨炼自己,努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把“为自己”与“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次,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应从执法高度,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法规条款的规定。最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如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言:“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教育部门要把那些热爱教育事业,勇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选拔到教育工作中来。

第二,从优化外部环境入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社会真正做到“尊师重教”。一方面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众传媒应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己任,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伸张正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高校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把“教书”与“育人”视为个人道德行为的准则,积极主动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应有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出版书籍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去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其次,国家应加大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行政约束力度。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新规范,制定实施考核细则。再次,要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依法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制约、激励和监督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践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与教师评比先进、职称评定、晋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最后,要建立促进师德实现的保障体系。要解决好教师的经济待遇,这是教师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的保证;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师人才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这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根本保证。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克服“两张皮”现象。要在开展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二是职业道德教育要与工作作风建设相结合,领导表率示范。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讲修养,为教师做好表率。三是行为规范教育要与道德人格培养相结合,自律、他律并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经过他律到自律再到培养高尚职业道德人格,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自律,即依靠内心信念来约束自己,这也是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四是行为引导要与服务教师相结合,做到情理相融。高校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如住房、报酬、科研设备等等,通过服务和引导,努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小家和大家、个人和集体间架起连心桥,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面上教育要与多层次要求相结合,提高教育实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要着眼多数,区分层次,鼓励先进,循序渐进。要从教师切身感受出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注重多层次、多侧面地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切合实际开展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总之,高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只有社会、高校、高校教师都重视和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才能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3]李志平.新世纪创新型大学校长素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7).

[4]杜育红.论教育组织及其变革低效的制度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

[5]胡波,齐向东.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3(5).

[6]冯留建.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J].理论学习,2003(3).

[7]陈天星.论创新教育的实施[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8]刘军.论创新型校长的培养[J].教育科学,2002(6).

[9]南纪稳.创新型教师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0]董建春.试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和途径[J].教育探索,2003(1).

[11]刘玉祥,马文田.试谈新世纪校长的素质[J].教育探索,2002(8).

[12]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8

关键词:职业道德;研究;思路

一、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与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大各项事业现代化的步伐。要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把两者解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建设公民的道德体系,逐渐形成与社会主义相关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于加强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水平高低也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高的的衡量标志,是社会主要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主义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整个社会对于从业者的职业观念和态度以及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也可以说,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发展的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此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电学组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重视以人为本。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为契机,把学习贯彻十精神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整个学组中牢固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建设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职工队伍。

二、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的建议

1.让员工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风尚,进而保证企业的生产和建设的顺利开展,也是发电学组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宗旨,这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为职业道德建设制造舆论声势,考员工自身的信念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节。就整个学组思想政治建设来说,要求职工具备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基本的荣誉感,在工作的时候尽职尽责,要忠于自己的事业,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要加快企业自身的建设步伐,除了要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人才之外,还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大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在职工心中树立一个“法”的观念,自觉形成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产生强烈的信念来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支配。在心理学上来说,就是人们在意识到一件事的重要程度的时候,就会尽全力的完成这个事情。在发电学组,员工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就会尽全力的调动自己的能动性,克服困难,为企业发展服务。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进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要关注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树立行业新风,把职业道德建设与职工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

3.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对于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来说,不管具体的分工是怎样的,也不管具体人的能力大小,都能通过不同形式来开展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在新时期,要大力宣传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把这个思想引入到道德规范中。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教育职工理解人和关心人,坚持为人民服务,拒绝享乐主义思潮的侵蚀,也不能受极端主义的影响,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要宣传科学理论,不断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为员工塑造美好的心灵,搭理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激励员工追求真善美,正确明辨是非,为企业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作为企业的职工,一个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行为,不能,严厉打击偷电和破坏设施的行为,把职业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讲究道德建设的时候,也要关注法制建设,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要热爱自己的企业,把自身的发展置身于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这也是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要保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要用集体主义来调节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职工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前提和基础,以企业的大局为重,把个人理想荣誉企业的共同理想中去奋斗。

5.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抓好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把职业道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时候,就要帮助员工熟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把员工职业道德的状况作为企业进行奖惩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借鉴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在行业中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让职业道德建设很好的反应现代优良传统,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企业员工既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参与人员,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收益人员。职工的道德习惯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严明的制度的约束。因此。企业在进行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要紧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实施“以德治国”战略,离不开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持续深化政研工作中,企业研究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行动支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角色道德的优势,以拓宽职业道德的研究视域,促进职业道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新,钱矛锐.论当前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J].学术论坛2012(9):144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9

关键词:公交企业;诚信;职业道德

引言:新时期广东精神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其中的诚于信就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诚信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之本,也是一个企业根本发展之道。公交企业职业道德的水平直接关系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诚信水平。因此,本文将新时期广东精神与公交企业职业道德相结合,找出两者的契合点,以期能使公交企业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

第一章简述公交企业职业道德

总书记指出:“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广东精神中的“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①

结合广东精神,公交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是:(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为繁荣祖国的公交事业做出贡献。(2)爱岗敬业:热情为乘客服务,急乘客所急,帮乘客所需;热爱工作岗位,热爱劳动,不怕吃苦,为乘客提供干净、舒适的乘车环境。(3)诚实守信: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私财产。工衣穿戴整齐,遵守着装规范。按时按点上落客,不飞站、(4)虚心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第二章公交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公交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广东省公交企业在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大多数干部职工认为公交企业职工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诚信服务意识,大部分公交企业建立了公交企业职业道德规范,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二、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在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服务质量稳中有升,乘客满意率大大提高,礼貌用语随处可闻,文明行为随处可见。

第二节公交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交企业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规范方面,还存在违反诚信服务的现象。有的驾驶员、乘务员还存在工衣穿着不整齐,有的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与乘务员聊天,对车上乘客态度欠缺热情,还存在拒载、飞站、开赌气车、与其他车抢道等一些违反公交职业道德的问题。

二、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不文明服务的现象。有部分驾驶员、乘务员对乘客,特别是对外地乘客、农村乘客问话不能热情解答,甚至置之不理;有的乘务员在售票中,服务不热情、不主动。

三、服务设施方面,还存在不及时检修车辆现象。硬件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扶手螺丝掉,未及时检修,造成扶手松动;车辆卫生还有死角,搞卫生不彻底;车辆冒黑烟现象还很多,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影响了公交企业的诚信建设。

第三章加强公交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第一节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是做人、立业之本。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二、公交企业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公交企业应始终把培养、树立、宣传诚信先进典型作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激发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热情;组织公交行业的道德模范代表走进车站收费窗口、候车大厅,讲述他们的诚信先进事迹等等;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引导,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升职业道德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节加强公交企业职工外在道德素质建设

加强公交企业职业道德重在抓好职工外在道德素质建设,要使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全面推行规范化服务,提高整体诚信水平。

公交企业要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各项规范、文明服务规范、统一着装规范等;进一步完善公交企业各工种职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强化规范化服务;进一步加强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提高全体驾驶员安全责任意识和文明服务素质,以安全的优质服务取信于民。

二、创新载体,卓有成效地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创新和拓展活动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成效和水平。可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题,在职工中开展“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开展评比“诚信先进个人”等活动。

第三节加强公交企业职工内在道德素质建设

一、职业道德既有外在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也有内在的职业道德素养。公交企业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要抓好外在的行为规范,更要注重抓好内在的道德素养建设。在职业活动中,人是职业道德的主体,职业道德是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表现出来的。无论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其核心和灵魂都是一致的,即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在道德素养。

二、加强公交企业职工的道德素养,要求职工爱岗敬业,这是公交企业职业道德最基本、起码的要求,是遵守公交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志。培养公交企业职工热爱公交事业,努力提高自己技术、业务水平,做到精益求精;对每一位乘客热情服务,文明服务。

结语:公交企业职业道德规范总结了我国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精华,概括了两个文明建设对公交企业的要求,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展现了新时代广东精神风貌。公交企业要积极响应“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代广东精神,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纠正公交行业各种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正气,从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作者单位:广州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洪斌.职业道德建设的思与行[J].浙江文明网,2008,(10)

[2]毛丽.论新时期公交企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长安学刊,2010,(9):14-15

[3]王素云,姜建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浅议[J].青岛日报,2003,(11):4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篇10

【关键词】十;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一种适应各种职业要求而生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上主导地位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履行各类本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巨大变革的冲击下,道德领域出现了“失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道德失范的屡现不止。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然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凸显重要和迫切。

一、当前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之一

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党的十也强调,道德建设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当今社会,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就是职业活动,因此,通过对当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较大助推作用。同时,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维护行业秩序、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依据和有机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必要手段之一

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提出:“要以加强职业道德,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确立职业道德规范,正是纠正不正之风的起始。当今社会一小部分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腐败作风,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败坏了党风党纪,也扰乱了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可为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奠定基础,也可整体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道德建设,可谓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环节。只有明确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并使职业道德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资源进而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价值。与此同时,物质文明的丰富,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四)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理想状态,也是党的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则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良性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途径之一

当今我国已经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但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仍有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市场发展不健全及法律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现不止,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对国家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职业道德建设,有效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可体现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两个文明建设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从而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当今社会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分析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有以下几类:权力异化导致腐败滋生,医生、教师等特殊行业“失德”,利益欲望驱使导致商业欺诈频现及制假售假猖獗,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追求利润或“面子工程”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现,新闻行业受利益影响,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不良势头,新闻媒体低俗化、过度娱乐化以及虚假新闻等等。

究其失范原因,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转型造成职业道德“失衡”

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使新旧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冲击与摩擦,造成社会成员的心态失衡,进而导致职业道德“失衡”的局面。

(二)职业道德建设流于表面

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地方、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背离了本质,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注重从业者技能方面的培训而轻视了道德意识的培养,造成组织成员道德意识模糊。更有甚者,部分领导者、管理层根本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或者只做表面文章,搞形式、走过场,对职业道德建设是否有实效漠不关心。

(三)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其自身缺陷如强调金钱的地位和作用、市场至上的原则等等,为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容易造成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缺失,进而导致出现不道德的生产经营理念,给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带来巨大冲击。

(四)政府监管的失控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建设,政府亦需宏观调控,承担监督和管理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责任,从而规范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由于政府外部的社会监督不完善、不规范,内部自身管理松弛、监督不力,以及部分政府部门责任感的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加剧,社会职业道德失范严重。

(五)相关法制法规尚不健全

职业道德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其建设过程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法制的制约。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面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公众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作用极其有限,而司法机关又苦于无法可依,难以大力惩治,长此以往,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必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

三、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举措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

曾指出,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为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就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性质而言,职业道德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源,确立从业人员共同的社会目标,将此目标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以坚定人们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进而确保职业道德建设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想要职业道德建设现实可行,全面系统地法律体制必不可少。合理地将职业道德规范列入法律法规体系,是加强职业道德管理,有效减少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职业道德建设的体制化和制度化,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强调职业道德的普遍适用性与各行业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因为职业道德本身的共性与规律,导致其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我国当前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对广大从业人员的最根本宗旨和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行为规范。但各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行业内部矛盾常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因此,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要体现在其对规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也要体现出其普遍适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

(四)规范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

社会公共权力用以规范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健康发展,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权利。

但是我国当今社会上,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必须重视对公共权力的规范。首先要致力于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牢固树立慎用权力、秉公办事、公正廉洁、作风正派的观念;其次,在监督管理环节上,要做到提前防范,抵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特别是对问题高发区域的公共权力,更要做到有效地监督与约束;最后,应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对作用干部的考察要全面、公正,同时,必须持续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使公共权力真正做到人民权力为人民。

(五)加强国家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职业道德制约机制

当前社会最为群众诟病的、、权力异化等问题频现,一是国家监督制约机制跟不上形式的发展,二是社会监督无法落实。因此,在建立健全国家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之外的社会监督作用,特别是社会舆论对职业道德的导向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规范其价值观和利益观,进而有效地遏制滥用权力和等行为的发生。

四、结语

社会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转型期健康身上的总体发展趋势下,种种职业道德“失范”的消极现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我们要正视当前社会职业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对社会职业道德建设问题采取合理、可行的对策,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谭国强,王开珍.浅谈行政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失范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4(29).

[2]李显良,堪南武.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有效方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7).

[3]顾中文.新形势下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3(23).

[4]徐彦胜.加强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J].学习月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