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质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1:02

国防教育质量篇1

论文摘要:国防生是介于军校生与地方普通大学生之间的特殊群体,应该集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养成教育,拓展教育途径、创新形式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依托全民高等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正处于探索和实践中。要切实做好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借鉴军校培养的优长,形成鲜明的培养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和在校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积极拓展途径、创新形式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党和国家把培养国防生的任务交给地方高校,是对高校高度的政治信任和政治重托,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高校应尽最大的努力,投入最好的条件,把最优秀的学生培养输送给部队。要把国防生培养工作做得扎实有效,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培养国防生,培养什么样的国防生和怎样培养国防生”的问题。国防生是介于军校生与地方普通大学生之间的特殊群体,应该集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要着眼于部队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确定工作思路。

由于国防生毕业后还有统一集训过程,所以在校期间,国防生培养工作要做到“两高三强一基本”,即培养“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的作风纪律观念和基本的军事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首要任务,此项工作与普通生同步进行。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重点加强养成教育。工作中应坚持“四个结合”,即分散教学与集中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纪律约束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服从命令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坚持以部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国防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一切工作为国防生成长成才服务、一切工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把国防生培养成为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全,德才兼备、军政兼优的新型军事人才。加快由后备军官向现役军官的转变,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期,尽快适应岗位、尽早发挥作用。

二、成立专门机构强化教育管理

在一所学校内,国防生分布在若干个学院、多个专业,具有国防生特色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国防生自身的后备军官意识和责任感也不强。有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就能使国防生感受到有学校为他们的前途负责,有老师关心他们成长、教育他们成才。国防生就有了“家”的归属感,后备军官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就会自觉加强修养,锻炼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要使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并且不断创新,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十分必要。签约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成立后备军官学院或国防生管理学院等专门的国防生教育管理机构,投入专项经费,加强国防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有机构和没机构不一样,专职和兼职不一样。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就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开展军政训练,有利于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选用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员从事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有了专职工作队伍,才能潜心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老师的素质、形象、作风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学生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老师首先必须加强修养,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特殊形式,每年选派相关人员到部队“当兵锻炼”,并就“国防生在校期间应加强哪些素质和能力培养”等问题与官兵座谈交流。通过“当兵锻炼”,提高军事素质,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国防生养成教育工作更加接近部队需要。

三、丰富形式内容加强教育引导

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使国防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从思想上强化意识,在行动上加强养成。

1.以课外教育活动为载体

课外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竞技性,学生普遍欢迎、踊跃参加。坚持“立足校园、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立足校园就是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国防生订阅《报》、《当代军事文摘》等报刊杂志,使国防生掌握有关信息,加深对部队的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国防生展示才艺、张扬个性、锻炼能力提供广阔舞台,使国防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把国防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提高综合素质。

(2)走出去就是组织国防生到部队慰问演出,增进军民友谊;到部队体验生活,强化作风纪律;参观烈士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继承革命传统;举办军事夏令营,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到农村、厂矿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参加全国和省级比赛,为学校争光。

(3)请进来就是邀请部队及各界知名人士来校指导工作,举办形势政策讲座、先进事迹报告,参加大型教育活动等。使国防生了解更多的国防知识,激发报国热情。

2.积极开展先进典型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青年学生崇尚英雄的心理特点,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国防生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尤其学习地方普通大学生和国防生毕业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还应注意在国防生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和带动国防生奋发向上。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实践锻炼能力,实践塑造品格。组织国防生开展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义务清扫校园,为老师的办公室擦玻璃,到敬老院义务服务等;还可选定帮扶对象,开展接力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国防生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英雄故事,在娃娃中开展国防教育;到小学校做课外辅导员,辅导小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科技活动。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国防生自身的爱心,使国防生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受到教育,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四、健全学生组织强化自我教育

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应着眼于毕业后到部队任职的需要,重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强化学生组织在日常养成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

1.党团组织

成立国防生党支部、党小组和团总支、团支部,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做好非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团活,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学生会

在国防生中成立学生会,加强学生会建设,使之成为“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学校建设的支持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校园文明的倡导者”。针对国防生“一多四少”(经济困难的较多,思维活跃的较少、敢于创新的较少、善于沟通交往的较少、有特长才艺的较少)的实际特点,由学生会每年春季举办一届“春风行动”,开展普及性强的军事、体育、学习、文艺等系列活动。使国防生借“春风行动”之风,展蓬勃之朝气,展示才艺、增强自信、锻炼能力、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综合素质。

3.国防生讲坛

成立国防生“励剑”讲坛,举办讲座、报告。讲坛的任务是举办“国防知识讲座、学习经验交流、先进事迹报告、热点问题分析”;讲坛的宗旨是“普及国防基本知识、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倡导科学人文精神、活跃学术文化气氛”;通过“砺剑”讲坛的积极工作,在国防生中弘扬“砺剑精神”,即“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瞄准打赢的战斗意志”。

4.国旗护卫队

挑选政治信念坚定、军事技能过硬、作风纪律优良、身体心理健康的国防生组成国旗护卫队。队员们自我要求严格、训练刻苦、作风顽强,能够为国防生乃至全校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国旗护卫队每周一和重要节日举行升旗仪式,参加大型活动,也是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5.社团组织

学生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十分活跃的重要力量,应成立军事爱好者协会、朗诵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国防生社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也使组织者、参与者得到锻炼提高。

6.模拟连队

建立模拟连、排、班。连队与党团组织、学生会及社团之间密切配合,抓思想、抓学习、抓生活、抓训练、抓作风、抓纪律。

五、开展军政训练锤炼意志作风

通过军政训练,提高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观念、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要求、科学施训”,既要达到训练要求,又要给国防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时间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1.开设军政理论课

理论教学课堂是国防生掌握科学理论、了解国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利用双休日按年级为国防生开设《综合训练》、《基层文化工作》、《军事思想》、《军事法概论》、《人民军队导论》、《国防建设》、《战争简史》等课程,并且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给予相应学分。结合军事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国防生了解掌握军事知识,坚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军队的使命和军人职责,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

2.组织日常军政训练

军政训练是强化作风纪律的有效途径。国防生入学后,参加新生军事训练,在训练内容、强度和要求等方面要高于普通学生;要结合国防生成长成才需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内容,每个星期天和第二、三个暑期组织以条令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军政训练。

3.开展暑期军事实践

深入部队,走进军营,磨练意志,强化作风。利用暑期组织一年级国防生到国防生军事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政集训,主要内容有队列动作与指挥、战术、政治教育、条令条例教育、实弹射击、参观学习等;每年暑期,组织部分优秀国防生组成军事实践小分队到部队体验生活,与士兵同吃住、同训练、同劳动,学习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通过军事实践,使国防生更加直观感受军营、体验军营,强化军人意识,提高军事素质。

六、完善制度措施规范点滴养成

制度是保障,制度管根本。注重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国防生的日常养成,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激励上进。

1.定期开展国防生思想调查

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国防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状况调查,分析国防生思想形势,把握国防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国防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2.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结合学校实际,对国防生实行分散教学、集中居住、统一管理的日常教育管理模式,把军校管理的长处和地方高校的管理模式融为一体。严格执行早操和晚点名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军政训练制度、作风纪律检查制度,以及军容风纪、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和定期考核评比。以此来提高国防生的军人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

3.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对国防生个人实行“星级管理”。根据日常记载,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评定,毕业时进行最后评定。考核分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评定星级,等级有五星、四星、三星、两星、一星。依据所获星级每年评选表彰“文化学习标兵”、“军事训练标兵”、“作风纪律标兵”、“思想品德标兵”,评选年度优秀国防生,以此来鼓励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国防生集体实行“红旗评比”制度,每学年评选表彰“红旗连”、“红旗排”、“红旗班”,以此来培养国防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4.实施“一助一”工程

“一助一”工程分为“助思想、助经济、助训练、助学习”四个方面。针对思想不够进步的国防生,安排思想进步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帮助其改正错误、提高觉悟;针对经济上特别困难的国防生,号召经济条件优越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每月资助一部分钱或物,帮助其度过难关、完成学业;针对军事训练成绩不合格的国防生,安排训练能手与之结成对子,帮助其达到训练目标;针对学习劲头不足、成绩较差的国防生,安排热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定期对结对双方履约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通过“一助一”工程,使受助方得到提高,使援助方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含义,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乐于奉献精神。

5.积极扶持,鼓励创新

国防教育质量篇2

为确保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我校顺利实施,根据有关监测实施期间疫情防控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压实监测期间疫情常态化防控主体责任,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精准防控,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保证本次监测公平公正,科学判断疫情发展形势,准确把握疫情防控规律,齐心协力、联防联控,全力以赴抓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确保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稳顺利实施。

二、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好翁牛特旗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学校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并确保参测学校在监测期间至少一名校级医生保障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监测期间具体的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同时与卫生院、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沟通协调,形成教育、卫生、学校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

(三)根据监测工作要求,确定参与相关监测工作的教职工、学生等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杀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四)提前做好对监测教室开通风。监测时不需戴口罩,就近设置备用监测教室,监测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打闹,保持安全答题距离。

(五)相关人员监测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学校在校医工作人员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同时报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

三、具体做法和措施

(一)基本要求

1、人员的健康监测。对参加本次监测测试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要求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做到每天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异常状况的评估制度。对监测前和监测中发现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异常状况,经校医、学校领导小组进行研判,并请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依据专业评估建议,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测试和组织测试工作的条件。

3、进入监测现场的体温检测。在校门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监测现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设置隔离室对有身体异常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

4、备用测试室的设置。学校设置1个备用隔离测试室。当测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启用备用隔离测试室。原则上须一人一间,备用隔离测试室不够用时,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四角排位的方式多人共用一间(最多不超过4人)。参与测试的学生座位横纵向间距原则上按最低间距不少于80Cm的要求执行,并尽量根据测试室实际面积增大间隔距离。

5、环境卫生和消毒。学校要按疫情防控卫生要求,备足备齐防控和消毒物资,在测试前要对校园、测试室、监测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计算机室、保密室等)、通道、门把手、桌椅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或张贴封存标识。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做到日产日清。日常使用废弃口罩按生活垃圾处理。

6、测试室降温和通风。学校监测前组织人员对测试室空调、风扇等的运行情况以及门窗进行全面检查,开展清洁消毒,确保各测试室通风良好。

7、人员的卫生防护。一是参加测试的学生在进入测试室前要佩戴口罩,进入测试室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体育室外现场测试时,学生不用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和监测员全程佩戴口罩;二是要准备好口罩、纸巾、速干的消毒剂等必备物品。

8、人员异常情况处置。如果在监测测试过程中出现了有学生发热、咳嗽等症状,由校医、学校领导小组及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按照事先的预案进行个案研判。具备继续测试、完成测试的这些学生,按照安排在备用隔离测试室测试。

9、学校要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并进行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10、学校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妥善保管消毒剂,要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二)应急处置

1、考前14天监测测试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腋下体温高于37.3度,下同)、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的,应安排其及时就近就医,并将医院诊断结果一并向上级部门报告。考试工作人员进入监测现场时或在监测测试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停止工作,主动将情况及时报告学校责任督学和校长,由责任督学通知监测现场医务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后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启用备用人员接替其工作。

国防教育质量篇3

学校对国防教育的定位。学校将国防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能够结合学习进度和总体规划确保国防教育内容的有效落实,确保国防教育质量和实效。但也有个别人不能充分认清国防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仅仅停留在“以落实抓落实”的层次。学校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由于受编制、人员的限制,目前学校在国防教育专业方面尚未有一支专门力量,主要通过外请和外聘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师资建设水平尚显滞后于实施国防教育的相关要求。学校对国防教育评价机制概况。在每年军训结束后进行评选“优秀标兵”,但由于国防教育的实效难以短期内检验,加之国防教育评价机制构建难以量化,整体的评价机制还停留在感性层面。

国防教育开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晋中师专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较好,认真落实国防教育法赋予内容和相关要求,从施教成效方面看也取得了一些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成果。但从现实开展情况分析,还是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便于分析归纳出相关对策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有:思想认识模糊影响国防教育实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切行为上的出发点皆可从思想方面追根溯源。一些模糊认识还是不同程度存在于各级领导和师生之间,甚至在家长这个群体中。仅仅从开展军训工作就可折射出很多思想方面的模糊认识,例如很多学生找借口逃避参加军训,忽视军训是接受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忽视了国防教育推进个人素质全面升华的基础作用。思想认识的模糊还表现为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实施的好坏和最后落实的成效。如果各级组织和领导不能把国防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势必在时间保证、经费提供、课程设置等方面难以保障充分,也难以真正发挥国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更难以达到培养复合素质人才的目的。标准把握不严影响国防教育质量。标准把握不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走过场”现象,如果仅仅把国防教育停留在教育抓了、活动搞了、文章写了的较低层次,国防教育的实效就很难谈起,又如何能把国防教育潜移默化为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呢?分析学院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情况可以直接凸显过程控制精细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追根溯源还离不开把握标准的深层次原因。

一方面是学院标准制定工作尚显滞后,如果没有纲领性文件指导整体评价机制,很难使国防教育的具体施教者对受教者进行合理的定量评估,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评估缺乏有力依据,往往定性评价结果难以让人心服口服。另一方面在一些已固化为制度的标准落实上,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存在打折扣的现象,让标准成为摆设和“一纸空文”,影响国防教育施教者在受教者心中的形象,更影响开展国防教育的质量。开拓创新不够影响国防教育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在,创新同样是学院开展好国防教育的基础支撑。而学院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没能形成双向交流氛围。在采纳合理的建言献策机制与开拓创新学院国防教育的形式等方面做得还不够。例如,学院在国防教育活动领域中没有大胆的鼓励学生自主谋划、自主组织,自主考评,往往是局限于学院全盘设定教育内容和施教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的质量。同时在人才建设方面如果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没能走出一条“立足自身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道路,一味地依赖于外力,投入不少,收效并不一定是最好。

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塑性期和培养期,加强国防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晋中师专作为师范院校不仅仅简单地培养学生,还有培养未来教师的延伸与拓展职能。国防教育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力支撑。国防教育可以视为大学生的一个基础教育。因为,通过扎实全面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和升华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军事素质和民族意识等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国防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韩国的全体适龄青年都必须按照法定要求服兵役,即使是在校大学生也必须在服完兵役后方能允许继续学业;瑞士虽然是永久中立国,表面看似与武装力量无关,实则却将国防教育工作凸显出来,着重做好公民国防观念、民族意识和精武精神方面的培养工作。以确保所有公民都能成为保卫国家之列中的一员,能够顽强抵抗所有侵犯之敌。针对我国的募兵制度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高校要从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长远发展和科学发展,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清加强国防教育是建设国防、巩固国防的战略性举措,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以此来夯实大学生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弥补很多适龄青年由于没有参军服役而造成的军事技能储备不足的问题。国防教育是增强国防后备力量的关键。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防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经济的长远发展乃至民族的复兴。贯彻“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落实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制度要求,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将大学生学习军事知识、军事技能与锻造坚强意志、优良作风、吃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清醒认识到: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建设者,更应当视为国家安全的捍卫者。

只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军事过硬、纪律严明、体质坚强的大学生,才能保证最大限度配备补充战时军官和改善当前预备役人员的素质结构。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战略上坚持“积极防御”的国家,始终坚持决不侵犯其他国家,势必会在战争爆发初期有一些“被动应战”的局面,这恰恰要求国家通过国防教育的有效手段培养一个“全民皆兵”的战略威慑力,遏制战争的发生或推迟战争的爆发时间,弥补战略上的“被动应战”和武器装备建设的短板。国防教育是加强忧患观念的重要举措。国防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公民忧患意识和战备观念的有效措施和必要手段,更是维护全体公民利益的根本举措。“国防教育是以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意识为目的的社会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在本质上是公民共同的长远利益教育。”[1]全体公民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如果没有国家存在,公民的存在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国防教育最终还是要落脚于热爱祖国和保卫祖国上。国家的客观存在必然决定了国家利益的存在,也决定了潜在战争威胁的存在。一个国家必定会受到世界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政治威胁和利益干涉,如果政治、经济、军事利益难以协调,极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国无防则不立,在国家消亡之前客观存在或潜在存在的战争威胁,势必会影响全体公民安居乐业,威胁到公民的私人财产,更凸显了公民利益与国防建设、国防教育的关联性。全体公民应当树立国防战备观念,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警备意识,有效确保国家安全和个人利益的长远发展、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增强国防教育实效性有效性的措施

国防教育质量篇4

关键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综合评价

一、引言

自1985年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六部委下发《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教体[1985]001号)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以来,各普通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不同程度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国防后备役队伍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国防教育效益的特殊性,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国防教育在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中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益,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对开展国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效益观念,实行“粗放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开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促进高校认清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强化国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国防教育效率和效果都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它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国防建设的问题,又有公民素质教育的问题。从国防建设的角度来说,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公民的国防素质上,即通过教育在公民的心中筑起一道保家卫国的心理长城,而且要培养公民较强的国防行为能力,以更好地履行国防义务,从而达到巩固国防的目的;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和毅力品德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功效。所以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是国防效益和育人效益的综合。高校国防教育效益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战略性

国防教育效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涉及到国家和个人最高层面的利益问题。纵观世界发展,弹丸之地的瑞士之所以能屡次避开战争的侵扰,傲立世界强国之林,正是源于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收益。而屡遭战争浩劫、积贫积弱的国家都是因为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脆弱。所以,国防教育的效益是居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的收益。

(二)潜在性

一是国防教育直接效益在和平时期是不明显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当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时就会显现出来;二是高校国防教育效益并非独立显现的,而是体现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领域等各个部门效益之中,尤其是体现在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其间接效益价值甚至高于直接效益。

(三)长远性

一是体现在其培养的高素质国防人才在国防实践中是长期发挥作用的,而且产生的国防效益越来越大,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二是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在国防教育中所获得的启示和形成的健全人格、良好素养能有效地推进他们的事业发展和走向成功,让他们终身收益。

(四)复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物质领域的,又有精神领域的;既有显性的效益,又有潜在的效益;既有国防建设领域的,又有其它社会领域的;既有现行的,又有潜移默化、逐渐呈现的,体现出复合性的特点。

三、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效益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认识活动,需要评价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综合相关要素和信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基于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战略性、潜在性、长远性和复合性特点,其评价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专业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需要评价人员和评价对象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实现。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除了秉承相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一般性原则外,还需紧密结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个性特征综合进行设计。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提高其国防行为能力,并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高校国防教育的育人效益和国防效益的实现分别体现在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国防精神养成、国防知识掌握和自觉的国防活动开展方面。另外,高校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其自身组织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也是国防教育实施的结果,同时为国防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同样反映出国防教育的效益。因此,评价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要素主要在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实施主体的教育保障5个方面,它们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

1.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兴旺的重要精神因素。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形成并固化于头脑中的思想意识,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因素有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国防形势观、国防义务观和国防建设观。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相关问题的历史、现状、发展、规律、本质等的认知、评价和预期;国防形势观是对国家安全现状及其防务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国防义务观是对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职责认知;国防建设观是对国家国防体系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性认识。

2.国防精神

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国防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信念、国防奉献精神、革命纪律性和牺牲精神四个方面。大学生的国防奉献精神反映在大学生接受部队挑选、主动服兵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革命纪律性反映在大学生对三大条令的认同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牺牲精神反映在国家国防安全受到威胁时大学生牺牲个人、保卫祖国的信念。

3.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只有熟练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才能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大学生国防知识体系主要反映在对现代军事知识、现代武器知识、现代防护知识和国家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上。

4.国防活动

国防活动是大学生在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指引下,自觉开展国防宣传、国防教育活动的总称。大学生自觉的国防活动的开展,反映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状态,同时又是学校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延伸,能提高国防教育效益。评价大学生国防活动效益的要素有国防活动体系建设、国防社团组织建设、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军事体育开展、军事选修课开设等。

5.教育保障

教育保障是高校为开展国防教育所提供的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国防教育保障是取得国防教育效益的必要条件,在当前高校办学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它又是国防教育效益的直接反映,因为理性的办学者只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追求投资的效益。评价高校国防教育保障要素有学校军事课的定位、主讲教师数量及素质、教学课时与学分、军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等五个方面。

据此,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一。

表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根据大学生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学校教学保障方面建立起普通高校国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面临的任务是把种类众多的特征指标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结论。

在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为定量指标,可通过统计数据获得;有些为定性指标,只能采用主观评价法获得,而且要求最终的结果能够量化,具备可比性。对于这样的评价问题,常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即用模糊(Fuzzy)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过程如下。

1.构建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单层综合评价模型

设U={u1,u2,…,un}为n种因素(评价指标)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集;V={v1,v2,…,vm}为m种评价结果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评语集。一般的,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故因素的权重分配可视为U上的Fuzzy集,记为

a={a1,a2,…,an}∈F(U)

其中a=1,a表示第i种因素的权重。

另外,m种评价结果也并非都是绝对地肯定和否定,故综合的评语B也应看作为V上的Fuzzy集,记为

B={b1,b2,…,bm}∈F(V)

其中bj反映了第j种评价结果在评价总体V中所占的地位。

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R的像(向量)R(ui)=(ri1,ri2,rim)叫做单因素评价,它是V上的模糊子集,其中rij(0≤rij≤1;i=1,2,…,n;j=1,2,…,m)表示从因素ui考虑该事物能被评为v的隶属度。将模糊映射R的全体像(向量)并列起来得一单因素评价矩阵R,称综合评价的变换矩阵。

R=rr…rrr…r…rr…r

这样,当权数分配和变换矩阵为已知时,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即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的初始模型:

B=a・R=(a,a,…,a)rr…rrr…r…rr…r=(b,b,…,b)

通过对因素集的划分,上述模型亦可扩展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它就是将初始模型应用在多层因素上,每一层的评价结果又是上一层评价的输入,直到最上层为止。其具体方法这里不再介绍。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一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有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前者属于主观赋权法,能够反映决策者的偏好,适合于各指标间关联性较低的情况;后者属于客观赋权法,更加适合各评价指标间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情况,能够减少评估权值的工作量。基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所选择的指标特性,我们选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层次化。我们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层次,确定了上下层次指标间的隶属关系。

(2)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目标层次结构建立后,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常以1―9标度法表示。各级标度的含义见表二。

表二1―9标度的含义

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n个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aij}。判断矩阵中的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aij>0,aij==,a=1。

(3)计算权重

①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元素的积m;m=ai=1,2,…,n。

②计算各行的m的n次方根值;=i=1,2,…,n。

③将方根向量(,,…,)t归一化,得排序权向量w=(w,w,…,w)t,归一化计算如下:

w=

即为所求的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4)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一般由一群专家(一般为10人)给出,其数据是否合理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检验过程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②查同阶矩阵平均一致性指标Ri(见表三),其值是根据大量随机构造的指定阶数的正互反判断矩阵求出的平均一致性指标)。

表三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③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当CR=0时,a具有完全一致性;当CR≤10%时,一般以为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10%时,a具有非满意一致性。一般以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合理,否则就必须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三)指标度量和标准化

上面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综合指标设计为5大类22个小类,这些指标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这里要将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和标准化,以便于代入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得出最终评判结果。

1.定性指标的量化

定性指标的量化一般是利用专家调研法进行模糊评定。根据G.a.miller的研究表明,在对某指标属性的若干不同对象进行判别时,普通人所能正确区别的属性等级在5―9级之间,这里将我们将评语集分为五个等级,即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其赋值分分别为100、80、60、40、20。拟定因素评语集的评价标准略。

2.定量指标的标准化

对于一些能够准确度量的定量指标,这里需要依据其对国防教育正向影响关系选取合适的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从其本质上可分为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三大类,其评价结果没有太明显的差距,故一般情况下采用最为简便的方法―直线型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y=20+×80

其中x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度量值,y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标准化值,minxui与maxxui分别是指标uj在所有样本高校中的最小和最大度量值。计算结果对照等级评价矩阵归入相应评价等级。

(四)综合评价结果量化并分析

根据前面评语集的赋值,得等级评价矩阵p=[100,80,60,40,20],则综合评价量值S=B・p。再根据S的大小,对照评语集赋值查出相应的等级评语,这个评语即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最终评价结果。

四、结语

我们根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构建了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将模糊数学方法引入评价过程,应用专家意见法评定指标评分和取值,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向量单值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使得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和更具可比性,也使得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更为方便快捷,更具可信度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张正明,章涵恺.浅谈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J].三江学院学报,2009.(12):13-17.

[2]白华,张骞文.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防教育模式[J].长安大学学报,2007,(2).:54-56.

[3]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价值评价要素[J].福建论坛,2008,(4):28-30.

[4]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96-98.

[5]毛芳才.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59-61.

国防教育质量篇5

一、国防教育在高等院校的现状

目前,国防教育在我国各高校已经形成雏形,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部、总政治部及总参谋部等相关部门关于国防教育教学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为各高校开展军事素质培训与军事理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军事素质培训来说,我国各高校基本实现了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军事素质训练内容的教学,并且教学的质量和重要程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形式开始由单一性向开放性转变,我国高校需要不断的更新内部结构与教学内容,运用多手段、多方法,提出具备新时代气息的国防综合教育理念,为新时期我国的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警察院校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警校大学生需要具备牢固的国防思想

作为未来国家的管理者,作为未来合格的警展ぷ髡撸当代警校大学生应当具备牢固的国防思想。警察院校与普通院校的一般功能相同,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国防综合素质教育又是培养人才首当其冲的教育内容,其重要性可划分为三个层面:思想教育方面、知识方面以及体魄方面。

第一,思想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警校大学生应当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准警官,首要任务就是保卫祖国,因此树立牢固的国防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其从精神层面不断的提高思想觉悟,努力按照国防任务的要求做到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让国防思想意识渗透到自己的每一个细胞中。现阶段,由于国防意识的单薄以及道德信仰的缺失,出现了诸多国家公职人员贩卖国家机密情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负面事件,其国防意识被西方的糖衣炮弹消灭的无影无踪,有些甚至于出现叛国的思想。由此看出,思想教育方面内容在国防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第二,警校大学生获取丰富的国防知识是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学生到学校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知识,同样,学习国防知识也是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丰富的国防知识有利于警校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与现状、国际战略环境以及一系列军事知识,让其认识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国家公职人员,应当如何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所以掌握丰富的国防知识,应是每一名警校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三,警校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国防教育的必然条件。国防教育不单纯的是简单进行理论教学,想要完成国防任务,不仅需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的国防知识,更需要一副强健的体魄。警察大学生需要在国防教育中学习到国防的专业性技能,而这些技能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使用的,是需要不断磨练身体素质,并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得以使用。总之身体素质的强化也是国防教育中一项不能忽略的部分。

(二)警校大学生作为国防重要的后备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警校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的国家公职人员,更是我国国防坚实的后备力量。警察的职能与军人不同,首要任务不是去打仗,警察更多的责任是维护我国内部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作为未来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警校大学生应和在职干警一样,在战争或是抢险救援任务出现时,是战争动员的首批后备武装力量,是最后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其思想觉悟、素质水平及文化知识应当完全符合国防制度的要求,同样需要做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支队伍是中国人民忠实的战友,是保卫国家和人民英勇的战士,其意志不可动摇,其精神不可替代。

现阶段国防任务更多的体现在和平年代抢险救灾的任务之中。近几年,我国涌现出许许多多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为保卫国家与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生命的警务工作人员,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所有警校大学生所学习的,他们的名字应当被所有人铭记。

结语

当代警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同样也是我国国防建设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他们国防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振兴。警察院校作为我国当代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塑造警察大学生优秀精神品质的双重任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公职人员,接受系统性的国防教育以及接受国防理念的熏陶是每一位警校学子必不可少的内容,应当树立起更加牢固的国防意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玉清,王卓.军事理论教程(第1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9

国防教育质量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职责使命,坚持以国防教育法和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掌握简单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培养国防建设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二、组织机构

成立xxxx中学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三、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1、广泛开展新时代国防观念宣传教育

(1)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围绕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思想,积极拓展国防教育内容,创新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2)深化“中国梦和强军梦相统一”宣传教育。围绕提出的“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思想,不断深化“国富不等于国强、强国必须强军”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自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深化“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宣传教育。围绕提出的“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思想,不断深化“全民国防、共同事业、齐心协力、义不容辞”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2、开展国防教育“五个一”活动

每周唱一次国歌,每周升一次国旗,每月观看一场爱国题材影视片,每学期开展一次国防知识竞赛或国防知识讲座,每学年开展一次军事技能展示活动,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

3、落实国防教育内容,提高国防教育质量

按照《国防教育教学大纲》,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初中部:国防与战争常识;中国国防简史;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近代以来我国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国防科普知识;防空袭和核生化武器防护知识。

高中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我国国防建设成就、国防方针政策和国防领导体制;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性质、宗旨和职能任务;国防法律法规;武装力量知识;近现代国防历史;国防科技知识;信息化战争基本常识;国际战略环境与国家安全形势。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军训成绩应当记入学生本人学籍档案。

4、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

(1)抓好国防教育课和学科教学渗透。课堂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种主要方法。各学校要按照《国防教育法》、《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修订版)》(国家教委1997.2.25)、《学校国防教育常规》、《国防教育教学大纲》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每学期确保至少两节国防教育课。此外,还要在语文、历史、地理、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中进行国防知识和国家安全的教育渗透。

(2)专题讲座和报告。邀请相关领导、老师、专家或部队官兵、老同志给学生讲国防历史、解放军军史,介绍国防武装力量和常规武器知识,传授国防知识,培养国防精神。

(3)以主题班会、队日、团日为载体,结合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时政热点和“清明节”、“七一”、“八一”、“国庆”等节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项和政治动态,激发学生爱国拥军热情,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

(4)开展集中军事训练。高中利用新生入学培训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军训,培养学生气质,磨练意志,培养作风,强健体魄,增强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5)拓展国防教育形式,如升降国旗、黑板报、广播、文娱活动、社会调查、祭扫革命烈士陵墓、传统歌曲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国防科技活动、军(警)民共建,组织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多种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6)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落实拥军优属政策。积极支持军队建设,在拥军优属工作中多办实事。①确保随军子女入学,享受良好教育。②严格执行征兵工作条例,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学校主动配合征兵主管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将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适龄青年输送到部队,积极配合做好飞行学员的选苗保苗工作,政审做到无质量退兵和中途退役。③认真做好教育系统的拥军优属工作,对烈士、军人子女就近入学、入托优先照顾,体现我县教育系统对优抚对象的关怀。④主动关心分配在我县教育战线的军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安心教育工作,为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⑤各学校要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慰问军烈属活动,为军烈属做好事。

学校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提高开展国防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具体措施,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法律规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宣传,落实《全民国防教育大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纲》内容,增强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和按照《大纲》要求抓好落实的自觉性。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坚持把双拥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全面普及国防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履行国防义务的意识和能力,保证双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国防教育质量篇7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67-02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党即非常重视学生军训工作。20世经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成熟。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实际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予以简单梳理归纳,并尝试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思路。

一、当前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梳理

(一)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现代国防是全民国防,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1]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2]。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要求我国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因此加强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中央文件的要求,也是当前国防教育形势的现实需要。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并不太平,中国周边充满了不稳定因素。恐怖主义、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争端、朝核问题、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等等,都充满了挑战。因此,应当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和遇到问题能够理性表达的能力。让所有民众清楚认识到:国防教育无小事,国防事关国家、社会,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1.增强各级领导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和平环境,很多高校领导忽视了国防教育工作,没有将国防教育放到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角度去考虑并予以重视。这主要源于多数高校领导不是国防教育相关专业出身,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未有直观深切感受,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情形。

2.提高教师队伍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力度

高校教师包括从事国防教育和非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两类。非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在高校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普遍认为国防教育与自身关系不大,如何加强国防教育是专职教师的事情,不属于自身关注的范围。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在学生中开展以军训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习”[3]。他们没有从根本上看到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和全方位性质。国防教育与当前社会高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国防教育观念。对于高校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管是部队转业干部还是新引进的教师,由于体制原因,很多转业干部未能取得高校教师任教资格,教学积极性受挫。而新进教师由于多数不是军事教育相关专业出身,对军事课程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差距。

3.克服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程度上轻视国防教育的倾向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因为以前从未系统接受过国防教育,对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不够了解。同时,学生普遍对军事课程持排斥或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该课程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可有可无。认为国防教育应当是国家的事情,军队的事情,自己要不要了解都无所谓。这也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实用主义的流弊所致。因此,改变学生对于接受国防教育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识的任务仍然繁重。

(二)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目标定位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军事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国防教育目的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国防教育就是让学生踢踢正步、练练队列,体验一下实弹射击的感觉。这种简单和肤浅的错误看法亟待纠正。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我国高校开设军事教育课,开展国防教育的目标定位为:“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开设军事课程(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概括说来,国防教育目标定位可分为两个层次。

1.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这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的国防教育目标。开展国防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国防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包括:一是国防知识:掌握国防、战争、武装力量、国防法规等有关军事和国防知识;二是国防观念: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具备忧患意识和现代国防观念;三是军事技能:让学生掌握轻武器射击、战场救护、单兵战术、野外生存等军事技能。

2.为我军培养后备力量

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国防素质基础上,对有志投身国防事业的学生,应当积极鼓励,并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予以培养,为我军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奠定良好基础。

二、关于加强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建设性思路

(一)进一步优化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体制

现有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进行,内容主要侧重于短期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知识传授。从长期发展来看,随着国防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深化,高校国防教育体制可做适当调整。

从教育部层面,可将原包含国防教育职能的国防教育办公室(设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改设在思想政治工作司,以彰显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性,同时可整合国防教育课程,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之外,开设国防教育课。

在学校领导层面,可设立国防教育的领导机构——国防教育委员会,负责全校国防教育工作计划的审定和工作督促检查。在各个高校具体工作层面,可设立国防教育训练中心,挂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设立武装部,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和武装、人防等日常工作。

(二)深化改革当前国防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学内容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4]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主要集中在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略显枯燥,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较少。因此在原有军事课教学的基础上,应当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教学”和“研讨式教学”[5],以增进育人效果。

1.开好军事课程

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6],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功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2.开阔学生视野

充分利用好学校校史馆、博物馆、兵器馆等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接受更多的课外科技文化知识,增进国防意识和爱国爱校观念。

3.增进学生技能

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应急避险知识和受伤救护能力。

4.拓展教育渠道

建设好一批高水平的国防教育网站,通过网络吸引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素质。依托高校和社会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基地,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在高校承担军事课必修课程,“以军事学科为主要依托,以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训练课程为重要载体,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学生。”[7]其所承担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必须要予以重视。

1.建立长效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我国从2003年开始,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六所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高校在职教师攻读国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8]这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培训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随着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的整体提高,仅有硕士学位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在部分高校设立高等教育学(国防教育方向)博士点或与军队院校合作培养博士的方式,提高军事教师队伍的整体培养水平。

2.建立健全军事教师的评聘和职称晋升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职称晋升工作仍然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硬性规定。教育部有关部门可参照高校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师职称晋升有关办法和规定,牵头制定相应的军事教师职称晋升办法。

(四)建立有力的军队后备力量输送机制

我国高校目前已经建立了毕业生入伍预征机制,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入伍学生数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模式,在高校成立兵员后备力量培养输送基地,建立健全征兵机制,增强征兵吸引力,吸引优秀大学生到部队进行锻炼。

三、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进展顺利,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意识,在工作开展中深化认识,认清事物发展本质,认清教育形势,促进国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慧.国家安全视域下的高校国防教育改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贺宏斌.大学军事教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9.

[3]魏联.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8).

[4]许定雄.论高校国防教育机制的创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1).

[5]谢明登.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新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1,(12).

[6]廖大干.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拓展与形式的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国防教育质量篇8

关键词: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学科建设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1985年开始重新试点以来,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从近几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的实践来看,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如教材编写质量的良莠不齐;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学科归属感等。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

吉首大学地处革命老区,多年来,发扬拥军优属、热爱军队、热爱国防的优良传统,重视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扶持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大大提升了国防教育质量。

一、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课程建设发展

高校国防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很强,二者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课程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推力。因此,吉首大学非常重视军事学科对军事教育课程的促进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学科建设。

(一)重视军事学术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建设,发展前景是学科建设,而科研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保障。科研是支持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吉首大学军事教研室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下大力进行军事学术研究。专兼职教师科研氛围逐渐形成,2011年专职教师申报的《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师队伍研究》等课题全部获得了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3人申报获得立项,全面展示了专职教师的科研实力。近5年来,老师们加强教学科研,在部级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军事科研成果丰硕,有力的支撑了学科发展,同时也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国防与军事教育工作和军事学科建设的关键。军事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高。吉首大学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军事教研室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互相评”“专家评”和“以老带新”等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教研室每年选派一些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师业务培训,更新专兼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专兼职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

学校军事研究室自2005年成立以来,按规定和需要配备了4名专职军事教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学校高度重视军事课队伍建设,确定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注重素质”的建设思路。目前,吉首大学军事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专家、教育部普通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省教育厅军事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吉首大学已经培养一批具有热爱专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国防和军事教育师资队伍,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学校根据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还特聘了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军区和吉首军分区专家学者及机关干部7人为兼职军事教员。

(三)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基地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基地建设效果影响着学科发展是否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由于吉首大学国防和军事课程建设成绩显著,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7月,湖南省高校军事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在学校挂牌成立,同时基地还获得了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学校以基地的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和提高国防和军事教育理论研究内容和训练水平,加强硕士点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取得了一批既有基础理论,又具备实践指导的科研成果,全面推进学科发展。基地运转一年多来,工作进展顺利,各项科研工作有序推进。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下,首届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已于2014年9月顺利入学。吉首大学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点是我国非军事院校首家培养军事教育训练专门人才的大学,它将对我国非军事院校国防和军事教育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对我校军事学科而言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发展影响。

二、确立课程建设中心地位,实施全面深化改革

课程建设是将学科专业取得的学术成就转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抓好国防与军事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课程建设为中心。

(一)与时俱进,更新内容

每门学科课程往往具有封闭性,尤其是国防教育课程,内容更容易陈旧。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际战略格局的逐渐变化,以及由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军事理论教学的地位与价值逐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所认可。从国防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看,已从过去强调国家需求与社会需要,到现在同时也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体现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发生着变化。故我们注重对原有课程及时整合,重新选择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也注重内容国际化,课程内容和设置重视全球性构思,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我们通过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优化,将这一门在地方高校属于边缘课程的国防军事课建成了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课程。

(二)整体规划,保证课时

把国防与军事理论课作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有助于提升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助于全校统一军事理论教学的课时、内容和标准,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吉首大学根据国防和军事教育课程建设要求,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军事理论教学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2006年以来,学校始终按规定将军事理论课列入整体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必修课和学分管理保证了军事理论课24个课时2个学分,从而确保了军事理论教学课的质量和效果。现在军事理论教学在学校已走上常态化教学和规范化管理,为大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和国防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分别于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先后两次顺利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军事教学评价,并获得“军事教学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军事技能训练是军事教学的重要环节,吉首大学由于地处偏远,驻军较少,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成为湖南省军训“以老训新”试点高校以来,一直进行实践摸索,历经了15年的“以老训新”历程,锻炼了广大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和组织能力,现在“以老训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军训模式,湖南省许多高校也以此开始了“以老训新”工作,成为全省军事技能训练的开拓者。

(三)建设精品,形成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秀的教材为核心、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首大学为加快军事课教学发展,学校将军事理论课作为学校校精品课程立项并加快建设。在国防与军事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注意发挥地缘优势(革命老区),逐步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以军事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为了满足军事理论教学需要,学校自2004年开始研制了一套军事理论教学课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又经过几轮修改和完善,目前这套课件成为学校深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课件之一,军事课程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明确国防理论课程建设的方向,更要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另外,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也会成为军事学科建设的一种实践推力,为军事学科建设提供实践认知。因此,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要在本学科建设所提供的科研成果指导下,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军事教育学科建设也要把军事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提供的实际问题纳入自身研究视野,始终把课程建设问题作为重要的研究方面,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从而促进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雷炜.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1).

[3]李科.从教学大纲的演变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2,(03).

国防教育质量篇9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消防工程;专业建设;专业认证

一、引言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认证科学化及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消防工程专业要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努力促进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构建与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的消防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实现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国家、社会、部队建设发展需求动态、有效对接。

二、加入《华盛顿协议》为我国工程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由美国等6个英语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发起,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通过多边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必将助推我国工程教育融入世界工程教育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实质等效”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产业变革迅速发展的需要,工程教育互认要求高校按照国际先进理念推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认证标准对工程专业建设的启示

学生学习结果是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很重要的一个评估标准。《华盛顿协议》各成员大多采取“目标导向”的认证标准,将学生学习成果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并以促进专业的持续改进作为认证的最终目标[1]。这一认证标准给我国工程专业建设带来诸多启示:

(一)根据需求导向制定培养目标

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是产出导向理念方向设计原则的出发点,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内外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2]。内部需求取决于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生、教师等教学主体的需求等。外部需求主要指国家、社会和产业行业、用人单位等主体的需求。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是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主要依据;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教育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主要依据。

(二)根据目标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在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中,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贯穿于培养过程始终,课程体系的设置、软硬件条件的支持、师资队伍的配备等都是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3]。培养目标明确了未来5年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主要就业领域和性质、主要社会竞争优势,关注的是学生“做成什么”。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关注的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能做什么”。然后,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必须逐条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要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有所贡献。

(三)根据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的课程体系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才能实现,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融合。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从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向能力达成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与工业界结合,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持续改进完善质量保障

持续改进的实现,质量监控与评估是基础,反馈机制是核心。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快速响应,有效改进,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改进需要多个闭合回路,既互相独立又互相渗透,包括课内回路、校内回路和校外回路。课内回路,即课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校内回路,即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估,根据监控过程发现的问题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结果,改进培养过程与毕业要求;校外回路,即广泛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评估,包括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用人单位评价制度,校友、家长、行业企业家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等。

四、基于《华盛顿协议》的消防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消防工程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武警学院消防工程专业创办于1999年,是部级特色专业。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本,逐步树立起工程教育的目标导向理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战化教学训练(实践教学)、服务学生发展、支撑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安全形势和部队快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实战能力培养相对弱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运行有效度不高等实际问题,构建与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的消防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实现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国家、社会、消防部队发展需求动态、有效对接。学院消防工程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研究国家、社会、消防部队、消防行业的需求及学科发展内涵,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的能力”为导向,确定科学合理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反向构建课程体系并明确课程目标,建设并维持能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各项基本条件,以课程体系为载体实现培养目标,通过动态的评估与反馈,不断实现持续改进。

(一)围绕服务面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是大学本科教育的聚焦点,也是衡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武警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首次确定了人才培养总目标、人才培养总体标准,以及应用型指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分类培养标准,根据不同警种的培养规格差异性,确定了3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每个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专业培养规格标准,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避免专业同质化。武警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形成了学院总体层面—警种大类层面—专业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标准体系。消防工程专业以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消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部队关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根本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方面表述其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而关于消防警种的共性要求在消防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中予以体现。

(二)坚持目标导向,优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学院突出消防工程专业教育特点,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依据,确定消防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能力模块化构建思路,根据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厘定学生的学术能力、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这三种能力进一步分解为专业核心能力。围绕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三大核心能力,即从事消防监督检查的能力、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的能力、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的能力。围绕三大核心能力分别确定核心课程,基于核心课程确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在教学计划确定前,通过制定《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知识技能点对应关系表》,系统梳理专业核心能力,论证研究支撑核心能力的子能力,将课程归入不同子能力模块中,用图表的形式厘清了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形成了“理论教学生成思维能力—实践教学生成任职能力—日常管理生成军政能力—岗位历练生成发展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

(三)坚持战斗力标准,大力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

学院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军事基础训练、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执法能力训练、岗位任职能力训练递进升级,认识实习、调研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系统衔接,课程实验、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将体能技能达标、技能比武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消防工程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比例由11.8%提升至20.5%。特别是在学生实习、专业综合演练、遂行重大活动任务等环节,开展了系列贴近部队、聚焦实战的专项技能训练和实战练兵活动,创设近似真实的工作情景,组织学生参加“9•3”阅兵、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强化了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和专业化工作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在天津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与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常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实验室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在校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统筹考虑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的融合发展,设置了警种通修课程、专业综合演练教学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和任职能力培训互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任职教育模块,邀请部队专家开设来自部队一线的指挥技能、管理能力、专业培养训练和系列讲座。

(四)注重个性化培养,全面服务学生发展

1.优化调整选修课程体系。为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扩大学生自我发展空间,学院构建了灵活开放的选修课程体系。保证选修课比重,使选修课学时占计划总学时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不断丰富各专业的选修课程资源;扩大选课自由度,通过降低选修课修课模块数量,取消过多的知识模块限制,扩大学生选课的自主性;改进选修课修课模式,构建套餐式、组合式的选课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将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学精通、学扎实;创新实践技能选修制度,在公安院校首次提出并实行了实践技能选修课制度,将学生应具备的各种实践操作、专业技能单独设置成若干科目,由学生自主选修,教师适当指导,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2.建立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学年学分制,构建了多元化的修课方式和弹性灵活的学业管理模式,形成了课程学分、绩点学分、奖励学分三合一的学分制学业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前须修满规定的课程总学分;将绩点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业质量和奖学金评定等评优评先工作的基本依据;充分发挥奖励学分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部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以及担任新训班长等各类专项训练活动。建立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结合的学历激励机制,培养具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性人才。3.构建适应现代化学习需求的在线学习平台。学院建成了精品课程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案例战例库、教学成果库、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库、专业综合演练预案库等6个特色教学资源库。近年来,为积极顺应“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将慕课等网络优质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2014年建成武警学院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引进50余门在线通识课程,建成3门自有慕课课程,全部面向学生开放,按照选修课模式进行管理。

(五)坚持平台支撑,着力加强条件建设

学院建有部级消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消防专业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火灾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灾物证鉴定中心,以及安全技术与工程实验室、消防基础实验室、防火工程实验室、消防实训演练实验室等4个专业实验室,为消防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消防工程专业聘请了17位地方科研院所和消防部队一线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每年聘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选派教师到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作为财政部武警部队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学院信息化建设近五年有了长足发展,构建了“三横三纵”的信息化总体架构,以及互联网、公安网、校园网三网并行的网络格局。新建和升级了综合实战指挥中心、模拟演练中心、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自主研发了“易燃液体及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仿真实验系统”等7个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引进了“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等6个消防部队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与部队实战训练的等质同步。

(六)坚持持续改进,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闭合回路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一个中心”———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结合”———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三个回路”———课内回路、院内回路、院外回路,“四项检查”———开学教学准备检查、日常教学运行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全程评价、重点环节审查,“四个评估”———部系评估、机关处室评估、教学基层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五个反馈”———学生、教员、学院、领导、部队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模式,从理念落实、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估、组织和资源支持、信息收集与反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其中,“三个回路”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核心。课内回路改进教学活动,涵盖课程标准建设和课程评价、随堂听课、教学互评、教学信息员监督与反馈等;院内回路改进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涵盖毕业生问卷调查、学院开展的专项评估、院内专业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教学质量报告公开等;院外回路改进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涵盖毕业生跟踪调查、部队用人单位评价、消防行业评价等。

五、结语

近年来,武警学院坚持用国家办学标准检验和衡量学院的办学水平。2016年5月,武警学院参加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学院在办学治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消防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今后,武警学院将以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建立满足消防部队实战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力争推动消防工程专业早日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质量认证。

参考文献:

[1]李文.基于质量的工程专业国际互认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7(3):32-39.

国防教育质量篇10

关键词:国防教育,独立学院,改革发展

独立学院是国家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目前,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独立学院已经达到316所,在独立学院开展国防教育既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高素质高层次兵员的战略措施。

1独立学院的基本情况

1.1基本特征

按照新机制和模式运行的独立学院具有三大特征:

⑴采用民办机制,办学经费的投入以民办机制筹措,多数省份在本三招生,学费在每年一万以上;

⑵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突出一个“独”字,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的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⑶实施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1.2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实行的是本科层次的教学,从而也使其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同时,又有诸多的特殊性具体特点表现入下:

⑴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独立学院的招生大多安排在本三批次,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入学后,学习困难,导致其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之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有些学生又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勉强就读,导致了他们产生了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加缺乏自信心和恒心。

⑵学生热衷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广泛且多才多艺。独立学院学生对学生会、科协和社团的竞选表现出浓厚的参与热情,并且有意愿在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文艺活动和社团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艺,表现出比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个性比较张扬。

⑶家庭经济状况差别较大,由于独立学院学费较高,入读的大都是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学生,但也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这就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经济鸿沟,造成学生之间差别化比较严重。

⑷自控能力较差,纪律观念淡薄。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后,逐步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加之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和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与迷茫,使他们丧失了信心,在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放松了自己,丧失了自控能力,陷入了生活方式的自由散漫,从此起居不定时,学习无规律,花钱无节制。

2独立学院国防教育现状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国防教育发展迅速,部分院校已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防教育模式,很多高校将军事理论课列为必修课,有些开设了军事理论的选修课,军事理论的教学逐渐呈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特色,开展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为主的国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国防教育的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够

这个问题在公办院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独立学院更为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意识逐渐淡化,学校的管理者、师生乃至社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国防教育认识的偏差,认为在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开设国防教育课可有可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教育功利化思想泛滥,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国防教育是浪费时间,甚至有的认为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事情,与学校无关,与学生无关。

2.2国防教育的建设投入不足,发展严重滞后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成本问题一直是学院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国防教育建设的重视不够,人、财、物的投入不足,与自己的实际需求严重不足,比如师资不足,使国防教学难以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阶段。

2.3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脱节,结合不好

目前,由于没有认识到国防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各院校没有完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多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理论化严重,内容空洞,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2.4国防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不足

许多独立学院在国防教育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严密规划,有的院校军事理论教研室挂靠在学工处,没有常设机构,大多国防教师是兼职人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与国防教育的规范化、经常化的要求有着极大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国防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发展和提高。

3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国防教育的几点对策思考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去

首先,要正确认识国防教育的地位,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具有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地位,独立学院要从学院领导者、教师、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国防教育在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正确认识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加强国防教育可以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2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机制,保证国防教育有效实施

构建适应新形势和独立学院需要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是国防教育顺利健康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将其列入学校的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摆脱目前单一军事理论课、军训为主的课程体系,开设一些选修和辅修课,向学生介绍军事动态、军事形势的发展和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等,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实际出发建立起高效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

3.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防教育质量的优劣,要想提高国防教育的水平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就需要完善教研室的建设,依托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讨论,通过集中培训和示范课的形式为各位教师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而且,要有意识地建立案例素材库,时机成熟可以建立自己的国防教育网站,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

总之,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一方面可以使独立学院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独立学院的国防建设,是发展独立需要教育的重要而有效途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为迎合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平势在必行。(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治海,陈必清.大学生军事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