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1:57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结构;现状;问题;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更多的变革,媒体行业也在经历着嬗变。传统媒体行业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新型视觉传达人才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呈现来给观众传达各种信息与情感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从概念上看就能清楚的明天,视觉传达艺设计就是一种给人看的设计。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在日本流行,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世界设计大会。到1988年这个概念才正式传入我国,并为广大学者所接受,逐步引入艺术类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没有推广这一个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学术界、教育界都是以艺术设计来称谓。2012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及专科目录才正式增设艺术学门类学科,并将原来的术设计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化,裂变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具体专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的表现内容也不再局限传统内容范畴,将表现形式、方法、呈现材料等向更为光宽广的领域延伸,向更好地科技层次提升。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变化,公众的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原有的艺术设计裂变出来的专业门类又进一步向数字媒体、交互、展示、界面以及多媒体等更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分支拓展延伸。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静态媒体时代几乎彻底的解构与颠覆,原来的静态媒体已经不能在现代市场保留足够生存和延续生命的领地,尤其是数字化媒体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艺术市场更是冲击得无立足之地。视觉传达从以往的平面化、静态化迅速向综合化以及动态化转向。而视觉传达的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展示,而是走向了动静结合,呈现的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二维空间走向了现在的三维、四维空间。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更多的是平面印刷设计,更多的是二维层面和静态形式的呈现,带给观众以形状和色彩的感受。以此来设置的课程造成学生的思维观念相对单一,设计意识不强,操作能力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综合媒体应用技术不断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很多高校很早已经着手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并针对课程结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模式,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及课程调整。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点结构体系。第二,结合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设置专门的交叉知识模块。第三,增设更具时代感和创新艺术元素的新颖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培养艺术思维,把握现实作品与设计理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第五,做好教学方法综合评估,剔除落后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全面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考查。

2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专业课程与基础课安排顺序不合理

视觉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需要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重和顺序。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强调学生的绘画基础,重视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这是非常基础性的教学,也是决定学生以后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程。但是,很多专业课程设置时过分重视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方面的基础性训练,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确区分,也就不能够设置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其次,应用能力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但是,在应用能力培养安排更多的课时,做出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无法保障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性。很多课程都是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造成课程设置和规划不够清晰,无法细化并做到专业能力的多元化。

2.2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

视觉传达设计展业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研究学科,需要重视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技能,这是学科性质决定的,课程安排中加大比重是无可厚非的,教学中强调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学生的理论素养是必不可少,人文素养更是决定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提升层次和艺术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需要专业技能,需要能够创作设计出较好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是思想,要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进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或者精神共振,以此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理想,没有了艺术审美标准和人文精神,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一个空壳,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骨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价值。由于我国视觉传达专业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匹配,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不相称,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对单一,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思路相对狭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学生缺乏综合知识课程的支持,不能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滋养,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后期生长不旺。

2.3课程基本结构不能做到协调与全面

构成课程结构的要素要全面,还要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需要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组织关系,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能够将这些关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形式,而是要讲究科学性和操作性,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与转换效果。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全面,且无法做到相互协调。课程设置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服务他们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丰富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稳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专业发展和行业环境,将学科知识真正能够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综合素养。对课程做好逻辑层次划分,从基本的知识构成来更好地设计课程体系,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发展目标的统一。但是,我国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不少问题,目标地位不够清晰,课程内容相对混乱,不能把握学科功能,也就无法突出专业特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结构,不能做到全面综合考虑,无法实现要素的协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发展及市场发展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接受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拓展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及创新的原则分析

课程结构设计与创新是教学过程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创新课程结构设置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造就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3.1培养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创新的根本依据

课程结构安排和创新变化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人才发展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结合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描述相对笼y,知识给教学或者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或者方向。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课创新课程结构设置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细化,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成为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结合市场对人才要求及艺术、科技自身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创新。

3.2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和变革的基本前提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和组织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某种变化。这是著名教育家泰勒对教育的著名言论,学生能够有所变化和提升,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程结构设置和创新安排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学目的,把握好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需要真正把握教学的目的,能够体现视觉设计专业学科的基本观念,能够将其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与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将学科的主题思和人才培养标准融入课程设置结构中来。这就要求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和创新都应把握教学目的,全面审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为课程结构调整和创新确立基本原则。

3.3充实通识教育是优化创新课程结构的主要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在保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通识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感知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更好的艺术设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让作品更有现实价值,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思维。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寻求突破,产业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传统意义的平面印刷媒体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具创新特色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奎.建构与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4(12).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2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理念;创新

视觉传达艺术是一种新出现的艺术类概念,指的就是设计师在了解视觉语言交流方式的基础上,运用常用视觉符号实现各种信息传递的一种现代设计形式。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包装工程、形象设计工程、装饰工程等领域中均有应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概念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概念及现状

(一)概念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视觉,也就是人们通过眼睛能够看到的事物;二是,传达,作为传播学的主要构成环节,是发送、传播与接收各种信息的过程[1]。在此过程中,信息发送者能够让大众了解自身想法,以此达到信息传播目的。现代成功企业大多数均是通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让大众了解自身及其商品,如企业标志、商品包装、商品标志等。设计师通过对企业文化、类型、商品特点等信息的了解,借助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元素,如形状、色彩、文字等对企业及其商品予以全面包装,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以此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现状

视觉传达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艺术类型,在商业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视觉传达艺术是基于传统商业美术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很多波折[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商品营销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借助专业技术提高宣传效果,还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外产品不断涌入我国市场,使得人们对商品包装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一)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必须重视理念的创新,只有加强创新设计理念,才可以设计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从实际角度出发,创新设计理念一直影响着设计作品的传播实效,所以,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视觉语言的创新,其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光、影像、色彩等,均要符合时展与大众美学的要求,充分展现时代主潮流[3]。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一定要掌控好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特色,这样才可以保证设计理念科学、合理。同时,只有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贯彻落实创新设计理念,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创作出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优秀作品。

(二)强调多元化与个性化

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多元化与个性化是相对统一的整体,是完善设计整合与吸收的必然选择,也是突出中国特色设计、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主要趋势[4]。也就是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在多元化设计融入个性化特色。在以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主要为单一设计模式,在多元化的冲击下,使得求变、求新成为了完善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必要条件,为此,在设计中,需要突出新颖,呈现创新设计理念,并且融入图形设计,以此展现新的创意。此种方式的运用可以突破传统观念,构建新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具有十分显著的个性化特点。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多元化与个性化进行充分考虑。

(三)明确大众化与民族特色

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图形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图形作为设计理念与思想传递的主要载体,属于一种视觉语言,在设计中运用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大众的认知程度,还要突出民族特色,这样才可以使人印象深刻。也就是说,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图形不仅要体现大众形态,还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加强民族特色的融入,处理好民族特色与本身色彩之间的关系,结合民族特色与现代思维,创造更加新颖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形式,能够更好的弘扬民族特色与文化精神。

(四)重视个性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应用越来越广泛,怎样突出产品设计的个性化,成为了设计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产品设计中,加强设计与生产目的的结合,可以实现艺术设计与生产技术的融合,进而达到设计目标。在一些特定生活方式、文化底蕴、时空环境的作用下,不仅要完成产品设计,还要实现产品的功能及意义[5]。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个性化设计就是明确自身定位与突出自我价值的过程,从而创造出基础良好的个性化产品。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并且以此为前提,设计全新的、个性化的产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明确产品定位,把握整体感觉,不断创新设计领域,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体现产品设计的个性化。

(五)明确绿色与现代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的本质就是倡导节能环保。随着现代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影响环境的因素越来越多,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难免会忽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此,在现代生活中,设计师一定要具备绿色设计理念,并且能够合理运用,让人们在生活的同时,享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适时转变绿色设计理念,展开合理分析与设计,树立环保意识,让大众充当绿色设计者,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所以,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是设计的使命与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设计师需要深入基层感受生活,充分了解大众的需求与审美水平,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创新设计理念,极大的刺激消费者,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作品予以自由传播,从而逐渐提高商品的经济效益及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可.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美术大观,2014(03):130-131.

[2]方小军.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5(12):153-153.

[3]孟祥芸.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理念教学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5):159-161.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3

 

关键词:科学构建视觉传达美学观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我们首先需要对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刻而清楚的透视,之后,再根据其实际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修正各种混

[1] [2] 

杂的观念并使其形成体系。 

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如前所述,处于一个假性繁荣的阶段。其“繁荣”是·由于当代社会的商业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是商业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所谓“假性繁荣”则指它是在一种中外设计观念混杂、设计风格混乱、美学内涵半缺失的状态下取得自身的自发发展的,缺乏科学美学观的指导。特别是商业视觉传达方面,其商业味道渐浓,形式感越来越强,内在的文化艺术性则日渐缺失,艺术形式沦为商业目的的载体。而这些,都是美学观缺失或沙化的直接反映和后果。在认识到并承认这个现实之后,我们需要直面这个事实,既不要抱怨,也不要沮丧,而是要以端正的心态接受这个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同时还要以科学的头脑、正确的态度去理清现状,纠正其不良倾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美学观。 

由前面可知,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界多种风格并存,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也有外来风格的,还有其他自发形成带有一定模糊性的尚未定性的风格。多种风格并存向来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格局,我们不可能抹杀其中任何一部分而搞成整齐划一的模式,故而就需要在“多元共生”的基础上形成“和而不同”的局面,在各个风格类型内部促进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不要过多地去扼杀新的尝试和追求,设计界同绘画界一样,历来就是在各种风格的激荡交替中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的。但并不是说要受众纵容和忍让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谓无益的尝试,而是在坚守视觉传达的文化艺术性的根基上,仍然坚持真善美的原则,简化和美化视觉传达的语言和外在表现形式。在传播各种社会、商业信息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载体,使人们更乐意、更健康地接受其携带的内在的各种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鸦片性质的消费观的传播。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良性诱导,以其内在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清华,来协助创建科学和谐、秩序盎然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三、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之前景 

 

构建科学的美学观,首先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成为有根基、有内在生命力的学科体系和行业体系,走向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视觉传达设计最终要在当代中国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本土生命力,和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与世界设计相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体和风格特点,并在世界设计领域确立一枝独秀的地位。 

其次,构建科学的美学观,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环境范围建立起科学的、优秀的视觉秩序,消除视觉污染,美化视觉环境。在科学的美学观的正确引导之下,中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必将成为一种优秀的设计门类和行业,在社会范围内起到优秀的文化艺术诱导作用,在美化社会环境的同时,对视觉环境和精神氛围起到优化建设作用。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中国视觉传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取得一个优化、长足的发展,走进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真正繁荣的生命阶段。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4

现代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元素;展示空间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课题是对鄱阳街一带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筑形式、实用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该区位优势,定位于中高档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并对鄱阳街一带改造后的建筑室内进行设计。本文从展示空间的视觉元素方面着手,探求其室内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如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分析视觉元素语言在展示空间形象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影响,说明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所发挥的重要美学价值,增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效应,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一、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视觉元素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课题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分了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一)现代展示空间

现代展示空间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与以往传统展示空间不同的是更重视展示元素的分析和运用。在本课题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采用动态的空间形式,序列化的展示形式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的基本原则来表现所展示的物品,更多的运用了现在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比之传统的室内展示空间感受所不同的是,在本课题展示空间中,观众能将各局部的空间艺术把握后很容易的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1、现代展示空间的概念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概念元素(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2、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现代展示空间中药遵循的基本规则:注重展示物的真实性、展示空间对观赏者的直觉效应和视觉元素的基本运用。本课题在对商业展示设计设计时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做到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考虑到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一部分,它包括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在空间艺术中的直接体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视觉元素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所以说视觉元素必然是艺术设计的主导,它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本课题设计中必要的运用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进行对鄱阳街老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使现今的新鲜事物被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达到展示空间应有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

视觉元素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元素通过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视觉元素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

(一)形体大小

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之一形体大小,是根据展示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展示道具的应用上。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形体的大小不一把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动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展示道具的大小传递着空间中的主次关系,并能够带给观众以丰富的多样空间和强烈的对比印象。在处理形体的大小时必须满足一下条件(如图2-1所示)。

1、几何参数

说到形体大小不得提到数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几何参数。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如图2-1设计中包柱灯箱是对角线满足勾股定理的矩形灯箱,其他形体的各项尺寸也基本符合几何比例关系。

2、人机工程学

形体大小的控制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这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从使用角度来看人机工程学必须满足操作、显示、安全、舒适等问题。如图2-2中的高柜采用标高2.4m,前台(操作台)0.95m高,这样既方便营业员的操作又能提供给客户最佳的视角。

3、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符合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只有符合力学原理,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可实现的。力量感是人的心里感受,而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中,作者尽量避免因力学问题带给顾客的恐惧感,毕竟极端主义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

二)形体形状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人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如图2-3,图2-4所示)。

1、形体的外部轮廓

形体的外部轮廓是形体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人们进行图像理解、图像分析以及进一步图像识别的基础。在本课题设计中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等最基础的形体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在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它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原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

2、常见的形状

光滑表面,抛物面,球面,皱褶,螺旋,窄槽,微孔,穗,环,是展示设计中最常见的形体形状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各种不规则的形体形状随之而诞生。例如在展示道具中出现了很多仿生学的元素。而中规中矩的形状还是比较多见。

(三)色彩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本课题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原则

人的视觉感知占全部感知的80%以上,而视觉感知中最具优势的是色彩知觉,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展示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2、创造和谐的色彩环境

本课题展示设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也统一的对色彩基调用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避免了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对鄱阳街一带室内改造中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设计师对用统一的色彩基调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也颇费苦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对于各展区的色彩基调的选择,设计者认真分析了展示内容自身的色彩特点和烘托、陪衬需要,从而寻找、调配出最适合的色彩。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同时根据展品的种类,决定背景使明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在综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第四章色彩构成的运用色或暗色。使展品得到清楚的视觉印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设计师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以避免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由此可见,在展示设计中,处理色彩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视觉元素、视觉心理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一个展示空间,色彩耐用的好坏,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展示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当,能够调节气氛,改善视觉环境,增强整个环境的信息交换的有效机会。

三、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运用的展望

我们所说的视觉元素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展示空间或者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都将被运用在其中。同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无论是是展示物形体的大小、形态和色彩都将实现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使用。不仅是大型的艺术展览馆甚至小到简单的专卖店展示,视觉元素的运用将无处不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其特殊的理论体系与设计形态的视觉表达往往蕴涵着某种观念、意义、象征,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是勿庸置疑。它强调讲究自身的大小;注重形状、色彩、的运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这些因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结合便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也使得视觉传元素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4

[5]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6]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7]【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i,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6

[8]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7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5

视觉语言表达形式决定着招贴设计的整体设计水平,且由于招贴设计是信息传达的有效媒介之一,因而当代设计师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创新视觉语言表达的形式来完善信息传递环节。以下是对招贴设计中视觉语言创新表现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艺术作品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完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达到最佳的艺术作品设计状态。

二、传统招贴设计中视觉语言要素分析

传统设计的视觉语言要素主要包括:1.图形要素,其在传统招贴设计中承担着较强的信息传播功能,因而设计人员在招贴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图形功效,且以不同的塑造形式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继而提高受众对作品的关注度;2.色彩要素。设计人员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色彩元素的情感属性,由此激发受众的情感元素,促使其在情感元素的带动下能完成信息接收环节。

三、招贴设计中视觉语言创新形式

(一)插画风格的图形语言创新

插画风格的图形语言创新主要体现在: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在招贴作品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插画运用来传递信息,并将设计人员的创作情感寄托于图形语言表达中,促使受众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受情感元素的感染从而提高自身对艺术作品的关注度。其次,插画风格的图形语言创新逐渐凸显出相应的灵活性特征,即设计人员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可及时调整不规范的设计形式及语言表达方法,最终达到最佳的设计状态,且结合时代及大众的特性来丰富插画表达方式,形成创新型图形语言表达形式,满足受众视觉需求。

(二)时空化图形语言表现创新

随着当代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当代设计人员在招贴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将其运用于实践创作中,改变传统设计中图形语言表达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为受众提供基于时空化图形语言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刺激其视觉器官,并调动其对艺术作品的喜爱程度。例如,百事可乐在广告设计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以明星身穿铠甲的方式营造一个穿越时空的氛围,继而激发受众视觉,促使其产生产品购买行为。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在招贴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运用时空化图形语言表现形式有助于推动作品信息的有效传达,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三)图形化文字创新

在招贴设计中,图形化文字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人员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全面掌控汉字的语言传递功能,将其融入到设计作品创作过程中,作为招贴设计的独立元素来表现作品包含的信息及情感元素,最终达成良好的设计状态;2.在对图形化文字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以创新汉字笔画组合形式的方式来传达招贴设计作品的中心思想,促使受众在艺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能从新颖的视觉效果作品中感受所包含的民族文化;3.在图形化文字创新中,注重汉字与原字的契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四)设计语言形式创新

设计语言形式的创新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在确定图形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强化对新型材质及个性化材料的运用,从而为受众营造一个个性化的艺术空间,并促使其在此氛围中能快速的接收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及知识,提高其对艺术作品的关注度。此外,设计语言形式的创新对作品的空间性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招贴设计人员应不断完善自身视觉语言表达形式,应通过对多维度表现形式的运用来更好的诠释作者的中心思想,达到最佳的艺术作品创作状态。另外,在设计语言形式创新中,亦应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来完成视觉语言的表达,满足当代受众的视觉需求。

四、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6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结合方式

引言

中国传统的美术凝结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总体价值观的情感的抽象表达。但近些年我国的传统艺术越来越消沉,这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而同属于艺术形式的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平面设计也同传统艺术一起被挖掘出来。经过研究运用发现平面艺术促进传统美术生存,而传统美术则是平面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中国传统美术的简述以及现状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美术也是我国历史文化艺术长流的一部分,在养成我国民族精神起了不小的作用。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工艺美术上也同样具有不小的成就,泥塑艺术,剪纸艺术,书法画作等等。我国早在商朝之时就已经存在简单的陶瓷形式了,白陶,黑陶,灰陶,彩陶等,在殷商时代也出现了甲骨文,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工艺作品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随着工艺的发展,人民也不满足于这些工艺品仅仅在生活上的使用,从而将其美化,制作工艺也更加用心,更多的用来观赏和收藏。到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的石窟。而发展到隋朝,制作工艺更加精湛,装饰上也有了创新,尤其是白瓷。而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对外贸易也极为频繁,这时的我国的美术工艺小部分用在日常生活中,而更多的则是对外宣扬国威,成为了我国的民族象征。而现代的平面设计艺术是在我国古代的剪纸艺术,皮影艺术等之上发展的,它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艺术形式。而泥塑艺术和陶瓷艺术是我国的代表艺术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我国的国粹。我国的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形式,我国古代的画家和书法家对于绘画的结构和书法的形式都具有很高的创造能力和意境带入能力。在现代,即使我国的艺术形式被世界各国认同,并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难以避免的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的生活步伐,因此,有关专家应该不断探索使得我国传统艺术突破限制,在现代社会同平面艺术共同发展。

二、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简述以及现状

设计来自于英文的“design”,它包括装潢、环艺、服装设计等等,然而平面设计所设计的更加深刻,不易解释,从范围来讲,平面艺术和印刷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视觉传达则是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语言和传递信息。平面艺术是有目的的策划所采取的形式之一,在所设计的作品中,设计师利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自己注入在作品中的情感,作品将设计师所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了解作品,了解作品的信息和作者的情感就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定义。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想要生存就不可能独存,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吸收优秀文化,博采众长,将自己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平面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的口头广告到两宋时期的印刷术发展出现的“传单广告”。但不过仅仅处于无意识的,萌芽状态的平面设计。真正发展时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专业性,在商业活动上发挥了传播的巨大作用,之后我国便引进了这种艺术。由于我国在平面艺术起步较晚,仅仅被使用20余年,因此,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我国不予余力的引进外国设计师,一定程度的强化了我国平面设计的意识和发展形式。然而随着西方平面艺术的进入,对我国的平面设计却也有了不小的冲进,而如何在国际大潮流中不被淹没,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完美的与平面艺术相结合也成为了新课题,相信我国的传统艺术经过现代艺术的打造和渲染必定散发不一样的光彩,在国际艺术潮流大放异彩。

三、中国传统美术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方式

(一)中国传统美术色彩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

色彩是现代平面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颜色可以充分反映设计师的情感和心情,亩引发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共鸣。我国传统艺术对于色彩的使用较为单调,以笔墨丹青为主,具有较深的神秘文化魅力。而对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设计师来说可以在传统美术作品的意识形态上进行立意,在传统艺术色彩运用之上进行大胆的色彩创新,使得抽象的艺术作品更加能理解体会设计师的感情,从而使得东西方艺术形式贯通,在具有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同时又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传统的美术色彩形式简单明了,具有纯粹性的特点,而将西方绚丽多彩的形式结合到我国传统艺术中,或者是改变色块的大小来形成一种视觉冲击的效果,如果运用得当,就使得在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中增添了立体感,从而使得作品既富有生命力同时又不失低调奢华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美术图形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

我国传统的艺术作品相较西方略有不同,东方写实,比较具象,最初发展起来的作品所描绘的都是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而西方则是抽象形式,所描绘的作品如若不是在同一社会背景下生活则难以理解。因此,设计师可以在我国传统艺术具有生活神韵之上利用西方惯有的夸张手法进行描绘,尽量采取概括性的形式,简明且醒目,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在此之上发挥想象,从而进行特定的效果固定,给观看者的视觉形成巨大的冲击。

(三)中国传统美术文字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

我国传统的标志性文字状态就是“白纸黑墨”,以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和诗意取胜。西方的文字则是简单明了,明确的凸显主题。虚实结合是传统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设计师可以在具有空灵的意境之上的传统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将美学概念中富有张力的设计手法融入,使得作者的感情得以表达,又能给观看者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结语:综上所述,传统美术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平面设计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我国的传统美术历史悠久,但由于社会时代的发展所欣赏的人越来越少,而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正在起步阶段,文化底子薄。因此,二者的结合是时展,艺术追求的必然趋势,我国艺术领域专业人员不断探索建立两者的良性联系,拓宽了发展道路,从而对我国的艺术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叶飞.从中国书法的三个阶段和靳埭强的三件作品说起――略论中国书法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贺州学院学报,2007,(04):20-22.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7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面对当前世界格局的多元化发展环境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独立发展目标实现,就需和传统元素相结合,走出独特性的发展道路。通过从理论上加强传统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研究,对实际应用就能提供理论支持。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以及传统元素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分析。视觉传达设计在当前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产生了很大阻力。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近些年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进步,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设计方法的单一性以及落后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在设计的方法上比较滞后,这就必然会影响视觉传达设计连贯性以及系统化发展。在实际视觉传达设计中涉及多种内容,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使得设计水平比较低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的针对性不强。要想将视觉传达设计得以良好发展,就要注重针对性的设计,对人们的利益诉求因素也要充分考虑。视觉传达设计从本质上来看是有着服务性属性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对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及要求能最大化的满足。但是在实际视觉传达水中,一些设计人员并没有注重针对性的设计,从而造成了设计的效率比较低。

第二,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元素应用的重要性。视觉传达设计的良好发展,需要注重结合民族的特色,将传统元素能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就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鲜明特征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其独特性,将传统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紧密结合,既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鲜明特色呈现加以保障,体现出民族的特色。将传统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有着其历史使命,对弘扬中国的本土文化比较有利,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要从多方面考虑,注重传统元素应用的科学性。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元素应用探究

中国传统元素内容比较多,将其应用在视觉传达当中,就要充分重视合理的选择以及科学的应用。如将中国传统元素中水墨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就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的重要艺术语言,水墨画的发展是水墨艺术的成熟时期,在水墨的变化技巧的应用上比较重视,有着创造性的特征。将传统水墨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对民族化的设计风格就能鲜明突出。水墨的表达内容比较多,通过风景以及人物等,都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加以应用。将中国的剪纸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也能体现出设计的民族化风格。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剪纸之所以在民间能得以广泛流传,是由于其材料易得以成本比较低廉,在艺术效果上能及时性的看到,所以在民间比较受欢迎。剪纸艺术是和人民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其中有着独特的形式美呈现。将剪纸传统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紧密结合,也能形成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设计风格。

例如:将剪纸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结合中,以陕西传统民食的包装设计来说,就是将传统的剪纸和包装设计进行的结合,通过民俗剪纸画面在视觉传达的效果上就能立竿见影,体现出设计应用的趣味性,在商品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的特色上就能鲜明呈现。传统元素当中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将书法元素和视觉传达进行结合,对书法的形式美以及内涵美也能充分体现。书法传统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的案例比较多,最为突出以及典型的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徽标,其中将中国书法和印章进行了结合,在形式上呈现出了奔跑的形态,能够将奥运的精神加以展现。在这一传统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下,就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良好呈现。传统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中,将中国传统色彩与之相结合,也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每个民族对颜色的心理感受是有着不同的,中国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等等。中国五行和五色的内涵比较丰富,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将不同的颜色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加以科学应用,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还需要在创新性方面进一步加强,将传统元素能与之紧密结合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良好发展。在不同的传统元素的应用下,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以及内涵体现也有着不同,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要求将传统元素科学化的应用,要满足实际的设计需求。通过从理论上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元素应用分析,对实际设计发展就有着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如何创建工作室教学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2]陈智明.陕西民办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6(11).

[3]高懿君.以甘肃为例试分析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2016(11).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8

关键词:成语;视觉化;设计;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025-02

字体是一种语言记录符号,用于传递信息,而字体设计是一种特殊化的传递信息的载体。字体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美化字形,产生字体艺术性和视觉化效果,从而生成最能表现字体含义、最确切和最能充分表达内容要求的新的视觉化字体,来展现字体设计的魅力和转达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成语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的中凝练而来,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对成语字体视觉化设计的研究探索,使学生掌握字体设计视觉化表现方法之余,对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语言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字的演绎和传承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成语视觉化设计的概念与应具备的能力

(一)成语视觉化设计概念

成语视觉化设计就是运用视觉元素(线条、造型、用色)、视觉表现方法(对比、夸张、变异)等美学形式和设计表现方法将成语进行艺术化设计,进而更直观、清晰、有效地传递成语的含义和设计者的思想等信息。

(二)成语视觉化设计应具备的能力

一是成语理解能力。对成语进行视觉化设计,首先要懂得是解释成语的含义,只有对成语的意思理解透彻才能对其含义进行视觉化表现,才能更好地转化成语含义。二是造型能力。字体视觉化表现应建立在学完“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这些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视觉化的过程要求表现立体感和透视效果,这应建立在“设计素描”课掌握造型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得好的。视觉化的色彩表现也应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和色彩表现能力进行色感化设计,这可以从基础课“设计色彩”上锻炼而来。三是图形设计能力。视觉化设计往往还用到图形元素来达到视觉化的表现效果,因此,应该具备图形设计的能力,这可从“图形设计”课中训练积累。四是字体视觉化设计应该具备对视觉元素或视觉语言进行提炼、概括、归纳、统一的能力和系统表达的设计思维。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是学生必须具备将设计思想用视觉化元素转化成视觉效果的转化能力,关键在于“转化”表现。成语视觉化设计基于以上能力基础上才得以展开和深入。

二、成语视觉化设计原则

成语视觉化设计不是天马行空,其有如下三个原则可循。

1、统一性原则。成语一般由多个字组成,所以对成语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字体的组合设计。字体组合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字体大小不一,笔画不一、字体风格不一的脱节现象,鉴于此,在对成语进行视觉化设计时,注意成语内涵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艺术风格的统一、整体视觉表现效果的统一。成语视觉化表现时,应避免拆字单独地逐一诠释,否则,整个成语视觉效果会显得杂乱而图不达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成语的整体含义进行诠释,从而收到统一的画面效果。例如,“甜言蜜语”这个成语的视觉化设计,“甜言蜜语”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的释义为“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这个成语的视觉化表现要如何表达出这个意思呢?若将四个字拆开对单个字逐一进行诠释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甜”字用“糖”的图形符号来表现其味道,“言”字用“口”的图形符号来表现其说话的意思,“蜜”用“蜜蜂”这个图形来表现甜的味觉,“语”又用“嘴”这样的图形符号进行设计,如此以来,“甜言蜜语”的含义就会被被拆散来理解为:“甜蜜”、“说话”的意思,结果图不达意。正确的表现方法应该是从这个成语的核心含义“会说话”出发,用一个代表性的图形元素,如用“甜、蜜”一个核心元素的图形来进行设计即可表现其包含的意思。再如“玉树临风”这个成语,其意思是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表现方法应该避免拆开对单字进行诠释,否则,画面效果就只出现“树”和“风”的视觉符号而显得图不达意。

2、艺术性原则。成语视觉化设计的目标是成语的艺术性表现。如何赋予成语形式美感,这是艺术性体现的关键。形式美感通过对比与协调、韵律与平衡、节奏与动感等要素进行表达,成语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上元素的注入以达到艺术性的效果。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要追求成语的个性,赋予成语独特的个性特征,使其更具生命力,这对成语,乃至字体的创意设计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性和个性设计的追求是为了使成语视觉化设计效果更佳具有特色,使字体设计更能与时俱进,创意不断,引领设计潮流。

3、易懂性原则。成语在追求美学形式的艺术表现时,应该还要遵循成语的易懂性,不管多美观的设计,多具有艺术性,是什么成语还得让读者能比较容易地解读出来,否则,为了追求艺术性表达而把成语设计得无迹可寻,而造成信息传递障碍,那就完全违背了成语视觉化设计的初衷。

三、成语视觉化创意与表现方法

成语视觉化的创意和表现方法有很多,但比较有代表性和最能表现成语含义的我认为有以下两种:

(一)图形化设计

图形是指描画出物体的轮廓、形状或外部的界限,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简单来说用基本的线条或面来构成具有形式美感体现一定含义的形状。视觉化设计就是将成语的意思用某个核心图形表现来转化成语的意思。比如,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可用“箭靶”和“单箭头”和“鸟”等图形符号诠释其含义,这样的图形化设计往往采用能表达字面上意思的图形来解读其中的意思。字体图形化设计是视觉化设计的一种,视觉化设计需要建立在图形创意的基础上进行。对字面上包含动物名称的这类成语进行图形化设计可以采用动物符号形象地直观地进行表达其成语含义。比如“虎头蛇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转为视觉化表现可以采用虎头和蛇尾的图形一头一尾结合,虎头图形比较大,蛇尾图形逐渐缩小,虎头大蛇尾小,表达“开始声势很大,有始无终”的意思(图1)。“虎背熊腰”成语意思是虎一样的背,熊一样的腰。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图形可视觉化为虎背和熊腰结合的动物形象,传达给人一种从背后看,就能觉得出身材魁梧的感受(图2)。“牛头马面”可图形化为选用“牛角”和“马面”图形要素结合,最后形成的画面效果表达了成语“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的意思(图3),同时也传达了设计者的设计想法。在图形化的过程中,同时体现了视觉化的艺术性原则、统一性和易懂性三原则。

(二)插画化设计

插画一种是本着审美与实用统一的原则,尽量使线条形体清晰明快,运用图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具有目的性与制约性、实用性与通俗性、形象性与直观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创造性与艺术想象、多样化、多元化等审美特征。如果说上面表述的图形化设计是比较简洁的线性表达的成语视觉化表现手法的话,那么插画化的成语视觉化设计,将是带给读者和观众一种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的表现手法。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其中具有玩味的成语更是汉语中的精华,通常而言,四字成语凝练、巧妙地反映和表达出五彩缤纷的人情世故和文化世界。一直以来我们也不断地需找不同的方式、技法来表现成语,目的是使它更具有趣味性和赋予其感彩。插画化设计不失为诠释成语的一种具有独特视觉感和创意的表现技法。插画有时还会以插图的形式被应用于不同的载体当中,作为文字内容的补充和说明。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9

动态图形的形成与发展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图形便起着传递信息、方便沟通、反映思想的作用。受技术发展的影响,从一开始人们只是为了交流的需要,图形作为一种符号而产生;到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得以大批量广泛便捷的传播;再到二次工业革命,照相机、电影等复制影像方式的出现,为图形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到最后现在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码媒体等多种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形设计完全突破了手工技术的束缚。正是因为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进步发展的推动下,动态图形也得以逐渐形成与发展。

动态图形其实是由静态图形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现代图形艺术,可以称之为能动的静态图形,通过大小、形状、颜色、位置、排列组合等形式的变化,以达到动态的效果。并且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作为技术上的支持,如:电视、计算机、个人移动终端(如图1,图2所示)等等。

受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进步的影响,动态图形的设计也不断地进步,从直接将普通的图形与文字、音乐等设计元素的合理组合,并通过电视、投影仪、照相机的支持形成基本的动态效果进行直观的视觉传达,到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个人移动终端及触屏技术的出现,使得动态图形的设计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即交互性的真实体验。在符合基本的视觉传达的同时,使观者可以直接的与作品进行互动,以达到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完美互动享受。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设计,必将是动态图形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动态图形在数字交互中的现状分析

根据前期的调研与分析,动态图形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动态图形的设计受不同的数字交互媒介所影响,带给人的视觉享受与思维感知也会有本质的区别。

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直接催生了动态图形交互性的设计,人们只是简单的通过鼠标点击计算机屏幕中的一个图标时,在这个过程中,图标在静止状态、鼠标滑动到图标之上停止状态及点击图标状态后分别发生了三种不同物理性质上的变化,来完成动态的效果。形象直观的给人以图形语言的传达变化。人们在使用电脑时,通过鼠标的点击来与数字媒介进行互动,完成实际的电脑操作,以实现人机的互动。

动态图形的理念及表现

动态图形往往有更强大的直接冲击,与静态图形相比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更具直接,更引人注目。例如在网络界面的设计中,设计者经常采用静与动的结合,在一块区域采用图片与图片之间的渐变来实现动态的效果,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都会本能的将视线转移到动态图片上,进行图片信息的接受。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使得动态图形的运用更具真实化、直观化,并且更注重人性化、交互化的设计。在《水果忍者》(如图3所示)这款简单休闲的触屏游戏中,人们通过手指滑动来完成游戏的操作,在手指移动切割水果的同时,将动态特效与手指移动位置进行相应匹配,模拟真实的切割效果。使玩家与数字媒介产生了更直接的交互方式,这是普通图形所达不到的。

由于数字交互媒介进步发展的影响,动态图形的设计得到了很大的拓展空间,极大的丰富了传统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与表达深度。现代设计作品达到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上的完美互动享受,是当今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交互应用作品中,越来越多的动态图形设计以交互的方式融合在作品中。更加形象生动,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设计,使现代的设计作品更符合技术发展与文化进步的新型设计理念。

动态图形的发展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篇10

关键词:标志;动态化趋势;信息传达

标志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视觉符号,具有象征性的图形设计,传达特定的集团、活动、事物、产品等的特定信息。标志设计涉及美学、广告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语意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分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如何使标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如何使标志更加准确、快速的传递信息成为标志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通过对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标志设计呈现出了众多新趋势,动态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具体表现

信息时代标志设计动态化的表现首先在于,标志设计不再局限于在任何场合的运用都必须尽量保持其所有面貌,不能轻易改变所谓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开始大胆尝试突破标志单一、静态、固定的外形与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标志内部结构的韵律和动态平衡来表现视觉形象的本质,根据相应的视觉原理,赋予作品外在形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标志在视觉上产生极具趣味性的动态变化,显现出具有无穷生命力的视觉意象,并使蕴含于其中的深层含义在视觉的时空延展中得到准确、有效的识别。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动态化的特征。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一个诞生中的世界”为主题,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与生态方面为未来有可能实施的应对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在标志征集活动中,主办方要求标志必须充分反映主题,具有独特性,能与“exp02000Harmover”的标题字样协调结合;标志造型必须简洁而不乏深意,除适用于印刷、网络之外,还必须适合动画制作。最终,大会选用了奎恩工作室设计的外观看似有机生物结构的作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是,该标志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其外形和色彩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形成多达456种变化样式,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充满了灵气、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动态延展的视觉效果。正如主设计师michaelGds所阐释的那样:“它包含了促使其保持运动和活力的元素,一种永恒的能量。这也是21世纪发展对人类的要求:保持运动、思维灵活、勇于创新,运用智慧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又如,韩国一民美术馆的标志设计。设计师对“一民”的韩文辅音字母进行了几何化处理,并利用“田”字形的构图形式对其进行组合,标志的整体形象在稳定中富于变化。在标志的实际应用中,这种组合形式并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背景、媒介、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重新分解、组合。将上述标志设计案例聚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标志的识别性并没有因为造型的动态变化而受到影响或减损,恰恰相反,正因为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抓住了视觉形态的本质,才使得标志的不同组合、变化显现出相同或相近的视觉感受,从而强化了标志的识别性。实际上,这也正体现了格式塔的“变调性”理论,即“一个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构成成分(如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动态化标志的设计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对称、平衡、对比、统一、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充分展现标志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内在特征。唯有这样,才能使标志在动态变化中准确地传达信息。

除外在形式以外,动态化还表现在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之中。

标志在视觉系统构架中通常占有绝对主导的作用。其他相关要素如标准字体、辅助图形等都是为了发挥标志的这种绝对中心地位而服务,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之间也因之而产生一种静态的、主次性的关系。本文作者认为,这种静态关系的维持虽然可以突出企业的主体视觉形象,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却限制了视觉设计各要素的能动性,弱化了视觉系统的创新性与可持续发展性,这实际上也造成了对视觉资源的一种浪费。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设计理论及实践的不断深入,在当代视觉设计中已经可以看到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之间逐渐显现出的动态化趋势。比如说,标志和辅助图形之间并不一定是主次关系,而有可能是一种互相补充、互为拓展的动态关系。美国奥睿律师事务所(orrickHer-rington&Sutcliffe)的标志是一个绿色圆环状图形,辅助图形则是一系列与标志环状外形相似的圆形实物(如齿轮、唱片、纽扣等)。实际运用当中辅助图形在很大意义上拓展了标志的概念,通过对人们相似或相近联想和想像的引发,使标志形象突破了原有的环状外形,其意义也变得更为深远。

由此可见,在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关系的动态化趋势中,我们已经不能想当然地将标志界定为视觉设计的唯一中心,其他诸元素或元素组合也有可能取得与标志相同甚至超越标志本身意义的地位。当然,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之间的这种动态关系也并不是毫无标准可言,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要在保持突出产品、企业、团体或是活动的整体视觉印象的前提下,合理调控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视觉信息得到准确地传达。

二、标志设计动态化的意义与价值

从信息传达的角度看,标志设计的动态化符合受众的认知规律,符合新媒介发展要求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的总趋势,对于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标志设计动态化符合人的视觉特点。视觉信息的传达包含生产、创造信息的一方,也包含接收信息的一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受众”。受众在图形信息传达中虽然处于非主动地位,但却对信息传达的最终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进行标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受众阅读图形时视觉在生理、心理乃至审美层面的需求和规律,才能将预先设定的信息顺利、准确地传达给受众。

动态化的标志图形与静态化的标志图形相比更符合人的视觉特点。通常来说,人在其视域范围内观察事物时,往往会对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产生与其他事物相比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形象或是杂乱无序的对象都容易产生厌腻和感知疲劳。在现代社会纷繁的信息面前,人不是对图形所有的细节信息都能关注,而是会有选择地把重要信息安排在视觉焦点上,将注意力投向那些富于动感和变化或是与周围环境中其他普通可见物有着显著区别的形状和色彩上去。受众对新奇事物通常会有天生的好奇心,正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说:“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

信息传播的起点从人们对信息载体的注意开始,没有对图形必要的关注就不能实现信息“消费”。动态化标志图形充满了奇形异构、空间纠错、梦幻矛盾的大胆创想,它以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其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对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为在繁杂的图形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介的广泛应用对标志设计提出了动态化的要求。自1981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网络与数码技术的成熟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受众的观念与行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各种数码编辑软件的出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摄取、存储和编辑的方式。互联网、互动电视、数字手机等新兴的传播媒介,更是集合了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介的传播优点。它们利用多信息通道的优势,将文字、图画、影像、音响等信息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媒介、声音媒介和视觉媒介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充分调动了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缩短了视觉传达的周期,增强了视觉传达的时效性,同时也为交互式的信息传达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互联网络上,受众可以通过单击某文本中加以标注的一些特殊的关键单词或图像,打开另一个文本,激活一段声音、一组图形或是播放一段视频动画。不同的信息阅读者可以在同一时空和网络媒体或者是相关的信息编码者进行交流,甚至交流的本身也可以成为网络媒体实时的信息的一部分。简而言之,以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载体,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同时又对设计者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信息传播的视觉符号化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