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2:40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理性思考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初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新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50个重要概念,要求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笔者在认真学习《标准》的基础上,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重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机会太少了,生活空间有限,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又没有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生活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鸟类”,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已经把它认为是会飞翔的动物,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今后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

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易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鲸鱼、娃娃鱼、墨斗鱼等都认为是鱼,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抽象概念本身的影响: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概念比较具体,具体的概念容易掌握,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掌握。如染色体、基因、细胞、光合作用等概念,抽象不容易掌握。

4.感性认识欠缺的影响: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扦插、嫁接、胚、胚乳、种皮和果皮等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5.旧知识的影响:部分概念间有递进的关系,最基本的概念不清楚,必然会影响其他概念。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概念,如果种群不清楚就会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只有掌握了种群、群落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

二、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

1.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基础。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对他的后续学习很重要。50个重要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平均每周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重要概念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由于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利于巧妙地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有成就感。如学生了解了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后,对布拖的土豆为什么特别好吃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等问题必然能做出正确的思考。这样既使学生在做题中深化了对相关重要概念的理解,又切实体会到能活学活用、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又更加愿意去学习、去探究、去关注生命科学、去完善自身,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衔接学生初高中生物知识。凸显50个重要概念的教学夯实了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掌握了较低层次的规则,获得了较强的生物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重新组合成较高层次的规则,即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使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许多。如学生在初中时对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记忆清晰,在学习高中生物学“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可以直接深入到分子水平。

4.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50个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去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会知道:萝卜放入盐水中浸泡会变软,如何去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去让粮食合理贮存;如何降低夜间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以增产增效……能正确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学生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做好重要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物理概念;引入;形成;巩固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37-01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方面组成的,而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是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物理概念的前提下,才能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所以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概念的引入

所谓概念的引入,就是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要搞好新概念的引入,教师吃透教学大纲,把握好教材是关键。教师需熟练掌握所引入的新概念与前面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给学生提出新的概念。引入新概念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层层设问,逐步引导,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也可以一石惊天,突发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与重视;或者首先设计一个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利用学生已知的物理现象和概念加以比较分析等。

二、概念的形成

学生新概念的形成,必须是正确而清晰的,不能似是而非,含糊不清。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深刻理解一个新概念,不仅要从多个角度去讲清它的内涵,如定义、定义式、单位及物理意义等,还要讲清它的外延,将这一概念同相关的概念加以对比,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从根本上去把握、理解新概念,并通过适当的例题引导学生深入认识。

例如,在把电场强度这个概念引入后,边做演示实验边分析: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的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与检验电荷所带电量有关,电量增加,电场力增大;电量减少,电场力就减小,但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不变(即电场力与电量成正比),且在电场中不同的点,这个比值一般不同,同一点这个比值不变,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电性无关,只是电场力的方向与检验电荷的电性有关:正、负两种电荷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如果我们知道了电场中各点的这个比值,就可确定任何一个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任何一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样,整个电场的力的性质也就清楚了。于是,我们定义:在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所带电量的比值,就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若用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场力,q表示电量,则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Fq。电场强度是一矢量,规定:正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方向,也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电量的单位根据定义式来确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电量的单位是C,则电场强度的单位就是n/C。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变成自己牢固掌握的知识。因此,对于阐明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要有足够的重视,以便于使学生能够具体而确切地去理解新概念。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是: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可见,电场强度虽是由检验电荷所带电量和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来定义的,但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的有无、电性及电量大小无关,它是表征电场的力的性质,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只与场电荷及观察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而放在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则是由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和所放电荷q两者决定的。电场力的大小为F=qe。电场力的方向与所放电荷的正、负有关,若所放电荷为正电荷+q,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场强方向相同;若所放电荷为负电荷-q,则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场强方向相反,而且场强e和电场力F的单位也不相同。通过上述分析讲解,同学们对电场强度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建立的基础及它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就可以初步掌握了。

三、概念的巩固

巩固新获得的概念,是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必经之路,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驾驭概念、应用概念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培养能力,对新概念的巩固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首先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新概念。可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列举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让学生用获得的知识来解答,或采取同学们相互提问,共同解答,展开讨论的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使全体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之目的;其次是有目的地给学生精选一些典型的题目,加强课后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地应用概念去分析研究身边的物理问题,通过反复练习,举一反三,使学生对概念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牢固地掌握它;再次,在讲授了一个新概念之后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联系复习这一概念,加强巩固;第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认识片面的地方,并采用不同方式及时进行纠正和弥补,如果纠正和弥补方法得当,也可以给学生造成强烈印象,达到牢固掌握概念的目的。例如,有的学生总是认为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有关,这时可引导学生设想有一场电荷,它在它的周围空间建立了电场,各点有各点的场强,怎样测得?用检验电荷,取走检验电荷(场电荷还在)还有电场吗?各点场强变了没有?学生自然会得出结论。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3

党的纲领就是党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伟大的历史运动,其具有的特征又充分表明,共产主义是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第四是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中,又再一次对党纲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党的最高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有了方向,就便有了奋斗的动力。其实不仅仅对党来说理想与信念的作用很大,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在培训课上,老师讲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她说在高中时我们苦读,为的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名牌大学。为了那个大学梦,我们艰辛的付出,当踏进大学门的那一刻,细细品味那时的苦都觉得值了,心在品起来反而更多的是一份甜。的确高中时,大学便是我们那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方向。当上了大学,我们又需要建立新的奋斗目标才不至于让我们在新的阶段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4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之路上,发展优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术的基础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时代主题,现在已然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各种潜能的开发,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着课程改革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教育更应当以学生为重心,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

美术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就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现如今,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为什么美术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为只有人类是高级动物,拥有审美观,并喜欢追求美,因此便产生了美术,进而催生了美术教育。

学校教育,学生为本。中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再进一步地说,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学校教育中人的全面完整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中学阶段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或者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基础,就像盖高楼一样,打好地基是保证这个楼房质量的根本条件,如果地基质量不过关,那么楼房盖得越高也就越危险,接着便会带来安全隐患。种树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树木周围会有几个点支撑着这棵树,是因为要保证这棵树直立向上,如果栽完树时它就是歪的,没有及时扶正,以后这棵树越长越高,枝叶繁茂的时候,再想把它扶正几乎是不可能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巨大,情绪易波动,自制力也较弱,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和稳重,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予以特别的关注和指导。

二、以人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2006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就是要更关心人的各种潜能的开发,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我国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真正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达到全面发展,具备德、智、体、美各项要求,才能成为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发挥作用的合格的人才。像2006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还有2009年发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这两起事件中,施暴者都是名校高材生,可是我们能称他们为“人才”吗?这一点当然很值得怀疑。如果这些只有专业知识,却缺失道德品质的“人才”毕业后流向社会,可想而知,这其中存在着多么严重的潜在危害。用人单位敢用这样的人才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中学美术教育承载着多重使命,我们不能轻视它存在的意义,它在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观察想象能力等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育,还为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为促成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今后终身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三、以人为本是紧跟时展、更好地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保障

以人为本在近些年高频率出现,并在多领域发展,说明它已经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的一个标准。

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急需的也是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没有创新,那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先进科技就是空想。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要向前进,如若停滞不前,一味守旧,就等于是退步。学校只有做到充分为学生的发展考虑,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才能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尽早实现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当必要的。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得到确立,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为了使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顺利实行,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会只有个人的功劳,需要的是通力合作,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编委会.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5

党的纲领就是党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伟大的历史运动,其具有的特征又充分表明,共产主义是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第四是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中,又再一次对党纲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党的最高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有了方向,就便有了奋斗的动力。其实不仅仅对党来说理想与信念的作用很大,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在培训课上,老师讲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她说在高中时我们苦读,为的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名牌大学。为了那个大学梦,我们艰辛的付出,当踏进大学门的那一刻,细细品味那时的苦都觉得值了,心在品起来反而更多的是一份甜。的确高中时,大学便是我们那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方向。当上了大学,我们又需要建立新的奋斗目标才不至于让我们在新的阶段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人们提高对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重视,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物理概念课教学。因此,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提高物理概念课程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物理概念的主要特点

(一)简单易懂

物理概念主要由简短词语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物理概念。通常情况下,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相关原理、定义及推理紧密相关,主要由一句话构成,并包含一个或者多个限定词,通过易于理解的词语表述物理概念,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物理概念。例如:在对物理概念弹力定义的过程中,弹力指的是由于物体在发生弹性变形后,需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一定力的作用,称之为弹力,由此可以看出,弹力的定义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二)科学性较高

物理概念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科学性。众多专家学者在历经多年研究编制高中物理教材,其中,专家们历经较长时间提炼出物理概念,因此,物理概念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因此,家长与学生应提高对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珍惜专家学者们的劳动成果。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要作用

(一)物理学习的基础

通过解释简单的物理概念及原理,可以理解生活中物理现象。因此,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原理重要要素,脱离物理概念的支撑,则无法正确地解释简单物理现象。物理学习重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实践活动中灵活地应用物理概念。因此,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可以更好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关系,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找寻物理真理。

(二)概念与物理课关系紧密

物理课不仅包括物理理论课程,同时包括物理实验课、习题课、规律课等,因此,物理概念与物理课程关系紧密。例如:学生只有充分地掌握物理概念,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规律,此外,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则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需要物理概念的重要支撑,而在学生练习物理习题中,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

(三)学生忽视概念课

大量实践表明,学生由于感到物理概念课枯燥乏味,因此,学生普遍在物理课程学习中感到困难,学生的物理学习压力也有所加大。因此,学生只能够选择机械记忆方式背诵物理学概念,通过做大量物理习题,加深对物理概念记忆,但是,学生忽视对物理概念的更层次的理解,在物理习题练习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不清等问题。

三、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基础较差

教学在开展物理概念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基础水平,未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一定的物理知识,奠定一定基础,但是,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在较难的高中物理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要点,另一部分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因此,教师应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概念教学。

(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物理习题练习重要性,严重忽视物理概念教学重要性。因此,在学生还未充分地理解物理概念的前提下,则开展物理的“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期以往,学生丧失对物理概念知识学习兴趣。

(三)教师专业素质较差

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词语的运用,在讲课时经常出现用词不准确状况。加之,教学用语缺乏足够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某些年龄较大的教师采用方言讲授课程,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物理知识学习的严谨性,用词口语化现象比较明显。

四、加强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地安排物理教学顺序

物理概念间存在较强联系,因此,物理概念中包含着概念,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灵活地应用物理教材,科学地安排物理教学顺序,有针对性地安排物理教学内容,无需按照教材编排开展教学。

(二)引进现代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电影、电视、物理实验及物理挂图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物理概念。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功能,不仅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理解,更增加物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三)引入“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物体问题,而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激烈讨论交流中,一方面,增进学生间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质认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奠定物理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至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郑淳,郭定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7

Limei;wuJinxiu;HuYanhong;LiuZhaogang

(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包头014010)

(SchoolofRareearth,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Baotou014010,China)

摘要:当今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探讨了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发展性教育、尊重教育的理念。倡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及时进行角色转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abstract:thebasicconceptoftoday'seducationaldevelopmentshowsalotofnewfeaturesandtrends.thispaperdiscussestheconceptoflife-longeducation,people-oriented,developmenteducationandrespectingforeducation.itadvocatesthattheteachersshouldchangetheconceptofeducation,conductroleconversionintimeandmeettheneedsofsocialdevelopment.

关键词: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发展性教育尊重教育教育理念

Keywords:life-longeducation;people-oriented;developingeducation;respectforeducation;educationalphilosoph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18-01

0引言

21世纪,经济的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期我们应该选择和建立何种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终身教育理念

1972年,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72年5月完成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研究报告[1]。该“报告”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学会生存》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并且它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主要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也由原先的知识权威转变为更多是判断学习者的需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角色。终身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扬弃,并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使终身教育成为指导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

2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回归人的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2]。

人本主义思想家是在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割裂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极端观点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教育只有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才是合理的,在针对工业社会中被异化了的“人性”的基础上,追溯从古希腊哲人宣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文艺复兴时批判神性重新确立人性的地位,再到现代对工具理性的思考,指出,正是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高度发展,理性的过度张扬,使得人性中非理性的部分被湮没,人的生存、生活不再出自自己的内部需要,而是依赖于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这种自身之外的力量成为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整为和谐。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3发展性教育理念

发展性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同时又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教育之所以进行就是以学生的可教育性为基础。教育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持久的期望会给学生更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辨证的视角来看,正是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这些都是学生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重视儿童的发展性就意味着承认儿童在每个成长期有着自己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儿童在每一个阶段的独特需要和成长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的某一阶段的表现也并不表明他以后的发展方向与人生的最终成就。

因此,发展性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受教育支点,以这个支点为基础,找到教育学生的切入点,打开所谓“浪子”的心结和形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发展性学生观的前提上,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给予学生热情的人文眼光对其关怀和引导,为其发展把握方向。这也是当今需要树立的教育理念之一。

4尊重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发展的选择。人类的教育活动的历史是从“神化”教育转向“物化”教育,进而走向“人化”教育的过程。与此一致的是,教育的理念也体现为从“崇拜的教育”转向“占有的教育”,进而逻辑地选择了“尊重的教育”发展理念[3]。

尊重的教育理念内蕴丰富,主要包括:第一,尊重教育规律,包括大学发展要适应、促进并超越社会;大学教育要尊重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尊重学校管理的规律;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等。第二,尊重教育对象,包括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人性;权利尊严,主体性与个性。第三,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包括教师的劳动;教育管理者的劳动;教育服务者的劳动等。第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尊。教育者的自尊包括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与创造。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自尊与合理的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底线。

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以尊重为切入点,重建社会道德伦理,重建学校的师生关系,重建教师的职业道德,重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学校的整体人文环境与教育精神。

以上就目前存在的几个教育理念作了简单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的不断解放与自由,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将会更加理性,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推进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扈中平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卢志文.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理想信念;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1

引言

理想信念作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理想信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其中既是因为理想信念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教学工作,它没有固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因为它所代表的永远是最前沿的时代性话题,同时也因为理想信念的教学包括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所以加强理想信念内容的教学也就愈加必要且重要了。

一、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中理想信念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老师中存在的不足

1、部分老师自身的理想信念不坚定

老师作为理想信念内容教学的主体,如果自身具备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话,那么他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老师基本都是中共党员,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不是,他们中就存在一些人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不够充分,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坚定的信仰,甚至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理想信念内容也就存在一定的疑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

2、部分老师对理想信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

在理想信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他对理想信念教学的重要性都没有予以充分的认识,这就直接导致他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能进行准确的把握,更加不能理解理想信念教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以及政治性。

3、部分老师在理想信念教学中讲解得不够深入全面

本身理想信念教学就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它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更加需要联系理想体系中的内部关系,所以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深入全面的讲解,而且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资队伍有一部分是思政专业毕业的,而有一部分则是法律专业毕业的,加上有些年轻的老师本身从事教育的时间就不够长,所以在理想信念教学的过程中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掌控课堂,对一些理想信念问题的讲解也不够深入全面。

(二)学生中存在的不足

1、大学生在理想方面比较迷茫

现阶段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九零后,他们出身在改革开放时代,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目睹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所以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感到认同,但同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存在一定的质疑,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理想方面表现得较为迷茫,对于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念,而在理想信念的教学中,老师如果再不进行正确的教导的话,那么大学生的理想将会更加迷茫,对未来的发展更是不知所措。

2、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后,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们在学习目标以及奋斗理想上都持着较为松懈的态度,他们中一部分人或许就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有的人即使有着理想,但是在大学这样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中,他们也会开始有所懈怠,久而久之,甚至忘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而且在理想信念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并没有能够结合大学生日后的职业来进行讲解,单纯地教导了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这样枯燥单一的理论课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会高。

二、加强高校《基础》教学中理想信念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老师对理想信念教学重要性的充分性认识

理想信念作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理想信念教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二)突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提高理论教学的说服力

1、理论教学要做到内容精细,质量有保障

本身理论教学就比较枯燥,所以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要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理论知识,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2、理论教学要结合社会实践

理论的教学如果离开社会实践,那么就属于是泛泛而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教学要能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发展。首先要能够透过不同发展国家的对比来让大学生明白,新制度总是落实到那些发展不够快速的国家当中,正因为国家需要发展、需要进步,所以对新的制度有需求。

此外,要在理想信念教学中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让大学生对那些在社会主义制度指导下而获得的重大成就和进步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持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看法。具体的可以向大学生们展示我国神州五号和六号的成功发射,以及最近这几年来我国GDp的快速增长,以事实说话,让大学生能够正视并重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这些重大变化。

三、结束语

高校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理想信念教学作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理想信念教学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当积极地从自身做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对理想信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信念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和责任,严格地要求自己,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要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只有结合老师与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理想信念教学的高效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对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作了新的概括,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内涵:一是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二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置理想信念的三个方面于核心地位,相关教育工作的展开也紧紧切合这一主题。学界对此的研究也非常重视,其主要方面涉及如下内容:

第一是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意义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从高校培养目标和当今国际国内环境出发,论证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有学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一是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重要意义;二是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重要意义;三是从大学生未来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看重要意义。

第二是关于理想信念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元问题”研究目前学界也给予了充分关注,对所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概念的分析在学理上也基本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如研究者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析,认为把“现有对理想信念内涵的界定与信仰的内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第三是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成因研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也是学界广泛思考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成因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而且基本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内外部因素来探讨。如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市场体制的利益驱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唯科技主义的盛行、价值相对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突对抗网络传媒的兴起和信息社会的虚拟流变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了严峻挑战。

由于专门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才刚刚开始,为此实际上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建立研究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方法论层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既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化和具体化,也是过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延续和深化。所以,总体来看,尽管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体现在:

第一有关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的提升和凝练不够。比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的研究;一般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相互关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等等。

第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区分度不明。表现为学界对二者的关系和差异缺乏鉴别和比较,时常混淆。有的研究对“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才是我国大学生起码应该具备的”缺少学理性化、民族化的探讨。总体来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远没有达到一般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高度,不仅文献数量不多,而且研究深度有限。

第三相关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探讨缺乏整体架构。从研究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一般只涉及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个问题,很少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而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紧密度还不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合以上的分析,今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应着力于以下方面:

第一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相关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形成理论奠基。前提和合理性是评价事物和行为活动本身是否有价值和必要的重要向度,也正因此,理论的透彻和深刻程度直接影响理论本身的可被信服和认同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理想信念的现时代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为前提。因此,应当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形成与之相一致的价值观念认同(理想信念)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要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例如,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当前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有哪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有哪些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趋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尚有待解决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关系到教育者能否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关键性问题。

第三总结过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把握规律性,加强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一脉相承的整体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领了一代代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哪些变化、获得了哪些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都需要研究者认真总结回顾。从另一个侧面来说,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实践,针对各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不同特点,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一门科学也是异常重要的。

第四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方法新途径,以增强教育效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当前形势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这些重要问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有待于我们深入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

[1]蔡秀敏.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概念教学;概念理解;缺失;调整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课堂教学一般由概念(本文所指概念泛指科学知识)的形成,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三个环节组成。但在探究背景下,概念的教学往往容易缺失或者部分缺失了概念的理解这一中间环节,使得概念教学的三环节变成了首尾两个环节,致使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不充分,制约应用。同时久而久之,也会把这种教学习惯延伸到非探究形成的概念教学中。究其原因有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时间原因。在探究之前,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落在概念属性的理解和应用。而在探究背景下,虽说科学探究是科学概念的形成重要方法,有助于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但通过探究形成概念的过程必然占据了课堂很大一部分时间,严重挤压了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这两个环节的时间。因此,往往会因为时间原因,忽视概念形成后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探究后直接跳到概念的应用环节。

二是教材原因。教材的编写所呈现的也往往只有探究过程和应用两个环节,本身也没有概念的理解环节。于是任何一位教师,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不可能忽视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应用这两个环节,但容易缺失概念的理解这一中间环节。

三是认识原因。有些教师误以为概念的巩固就是概念的应用,或者对这两者的区别认识不到位。简单地认为巩固和应用就是泛指概念形成后围绕概念的练习,主观上认为概念教学本来就只有两个环节,这也是造成概念教学中间环节缺失或重叠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概念教学缺失及调整的组织实施

科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探究,学生对形成概念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表面,而非学生头脑中自觉的反应。要把探究形成的概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概念,还必须对概念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进行界定,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理解与巩固。而这一环,往往是探究背景下概念教学的共性缺失。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以概念本质属性的组成要素为对象,以概念的词语、概念的本质、概念的例证和概念的比较四个方面为内容,论述探究背景下概念教学的具体缺失及调整。

1.概念词语解释的缺失及调整

科学概念是对科学现象和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当用文字或符号来表示时,也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而在探究背景下,有时教师会忽视对描述概念的词语,特别是关键词的解释。当然,对概念词语解释的缺失,不仅是指对关键词不解释,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释。比如,光的直线传播中的“同一种均匀介质”是用语言简单解释呢,还是通过实验来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不太会缺失关键词的解释,但会缺失对概念词语解释的重视程度及方法。

例1:阿基米德原理――排开和排出

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探究过程中利用的是溢水杯,学生会很自然地认为排开的水就是排出的水。因此,教师必然要运用实验和模型引导学生理解排开与排出的区别。

如图1量取50ml蓝色溶液,把图2中的橡皮柱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读数;再缓慢地侵入水中,读出图4中的总体积为150ml。

(1)橡皮柱的重力为________牛,全部侵入后弹簧秤读数为________牛,浮力为________牛。

(2)原有水________毫升,浸入橡皮柱后总体积为________毫升,则排开的水为________毫升。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牛,原有水的重力________牛。

学生通过实验的分析认识到:总共有水50ml,而排开的水有100ml,从而认识到排开与排出不是同一个概念。再用图5和图6两个模型加以解释“排开”和“排出”的不同,图6中的V是排开,V两侧的a是排出。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什么是“排开”,什么是“排出”,同时学生也就明白了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什么可以大于所有水的重力这一教学难点。

又如,密度中的“单位体积”,基因中的“遗传效应”“片段”,催化剂中的“改变反应速度”等,应该说任何一个概念都存在关键词的解释,重点是是否解释,以及怎样解释。

因此,当通过探究形成概念后,基于概念描述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特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概念的词语进行解释。不仅要解释,还要本着认真的态度,以列举、模型、实验等为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描述概念的词语,特别是关键词。而不只是画下划线或是朗读一遍,也不仅仅是用语言简单地来解释。

2.概念本质揭示的缺失及调整

通过探究形成的概念,只是描述了概念成立的条件、现象或结果,并未涉及为什么符合这些条件或现象概念就成立。常常表现为只对概念成立的条件进行界定,也就是只讲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而没有解释为什么。如通过探究,比较浮沉物体密度和水的密度,就能得出利用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但为什么呢?本质还需通过浮沉条件和密度、重力公式进行推导。虽然很多概念的本质,涉及的原理不适合初中生的揭示,如为什么光在不同种物质中传播就会发生折射。但还是有很多概念的本质原理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的,这就需要揭示。这点也是探究背景下概念教学容易缺失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揭示概念背后的为什么,以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例2:酸和酸性溶液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能使紫色石蕊成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酸溶液呈酸性,有些盐溶液也呈酸性。因此,酸溶液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这么多绕口令似的概念,能不能引导揭示一下为什么呢?

(1)完成下列离方程式:

①naHSo4=na++H++So②HCl=H++Cl-

③H2So4=2H++So④naCl=na++Cl-

(2)水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其中属于酸溶液的是________,酸性溶液的是_________。

(3)比较4者离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知:酸性是________离子的性质,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离子的溶液就是酸溶液,除氢离子外还有其他阳离子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酸或酸性)

(4)硫酸铜水溶液也成酸性,说明硫酸铜水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此离子可能来自于________。

又如,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用功的原理来解释简单、机械、省力的原因,用能否电离来解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特别是为什么有酸参加反应,另一反应物可以不溶于水,因为它溶于酸,仍会电离),利用影响蒸发的因素和气压差来解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等等。

一般对概念成立条件的解释是不太会缺失的,但对于概念背后“为什么”的揭示很多时候是容易忽略的。除此外对概念的意义、作用等揭示有时也是缺失的。如意义、密度是表示材料的实心程度,质量分数是定量表示浓度(修订前教材是指溶液的组成情况,从这一变化也说明概念意义的重要性)。又如作用,杠杆是用于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的工具,溶液能把溶质均匀地放大,等等。因此,教师除了引导理解概念成立条件以外,还应考虑概念的“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等,揭示适合学生层面的概念本质。

3.概念例证的缺失及调整

所谓概念教学中的例证是指在概念教学中,为促进概念理解而列举的实例,可以理解为是对科学概念外延的界定。在概念教学中,例证是学生理解、掌握、深化概念的源泉。好的例证,有助于揭示概念的属性、概括概念的定义。一般来说,概念的例证包括正例、特例和反例三个方面。正例是指包含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特例是指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正例,反例是指不具有概念本质属性或只具备部分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而在探究背景下,概念例证的缺失指的是有些概念的学习有例证,有些概念的学习没例证,或者是没有按照正例、特例和反例的思路去设计例证。

例3:燃烧

八下第三章第2节: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对于燃烧,大部分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依据已有经验潜意识中会有这样几个附加条件:一是可燃物指的是常规燃料(即生活中会燃烧的物质),二是必须点燃,三是必须要氧气参与。因此,为加深对燃烧概念的理解作以下例证。

下列现象属于燃烧的是:

(1)正例:请列举生活中燃烧的实例。补充:铁丝在氧气中点燃,镁带在空气中点燃(意图:可燃物不一定指常规燃料。另外,像金属这样可以燃烧的物质都具备作燃料的条件)。

(2)特例:把熔化的钠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光亮的黄色火焰,并生成白烟(意图: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3)反例: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太阳等恒星发光发热(意图:燃烧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核反应)。

又如,白磷的自燃(燃烧不一定要点燃),铁粉和硫磺反应,二氧化碳和镁反应等。

通过探究获得的概念,还需要经过知觉辨别、假设、检验和概括四个阶段。一般说来,概念越复杂,检验和假设之间往复的次数越多。在这个过程中,越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例证,一个好例子胜过千条说教。要用好例证,一般来说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正例、特例再反例的顺序呈现例子;其二是选择彼此各不相同的例子,要一一突出制约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概念和盲点;其三是例证后,要比较、对照正例、特例与反例,并从中形成一般性的结论,补充、完善已有概念,促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概念比较的缺失及调整

初中科学的很多概念之间有着逻辑上的关联,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也有很多概念虽然没有逻辑上的关联,但字面意思很接近,如呼吸和呼吸作用。因此,无论是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需要,还是区分字面相近易混淆的概念的需要,或是为增进概念内涵的理解,都需要组织引导概念间的比较。一般来说,不可能忽视重要概念间的区分比较,特别是在同一时间阶段内出现的概念。例如,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等。但在探究背景下,由于对概念教学重点转移所带来的一些教学习惯,会导致一些非探究得出的概念间,或者不是同一阶段出现的概念间,或是一些非重点的小概念间,就容易忽视概念的比较区分。新改版的九上第三章机械效率中,增加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机械效率与机械功率有什么区别”,就是最好的例证。

例4:蒸发和挥发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加之又是九年级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学中很多教师可能只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浓盐酸挥发性,及其挥发后的结果。但事实却证明,很多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浓盐酸挥发后关于质量分数的变化,挥发变化的实质等问题总表现得很模糊。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有学生对浓盐酸的组成认识有困难;其二,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挥发和蒸发的概念相混淆。因此,教师有必要运用模型引导学生对“蒸发和挥发”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区别,包括吸水性。

a指的就是蒸发,溶液中的水汽化跑到空气中去;B指的是挥发,溶液中具有挥性的溶质(又如酒精)以气态的形式跑到空气中去;C指的是吸水,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具有吸水性的物质吸附下来。

又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和营养繁殖,都是无性生殖,但一个是组织层面,一个是器官层面。光线和光束,一个是一条,一个是很多条,决定漫反射(一束)和反射定律(一条)的关系。弹簧秤受到的拉力(读数)和物体的重力,不是同一个力。降温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水溶性和酸溶性,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形形的联系中,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有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非本质的联系常常是丰富多彩的,而本质的联系往往是单一的、内在的。科学概念也同样,有些概念间是有着本质必然的联系,需要教师通过概念间的比较,揭示概念间的本质联系,形成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有些概念间看似有联系,但是一种非本质联系,需要通过比较加以区分,以免概念间的混淆。从而通过比较来增进对概念间联系和区别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三、思考

传统科学概念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是概念的语词、内涵、外延、例证及其前科学概念。词语是概念的符号,内涵是概念的含义,外延是概念的全部对象,概念的例证是形成科学概念的必要支持,前科学概念是科学概念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本文概念的理解基本是围绕这五要素展开的。而在探究背景下,概念的教学或多或少会涉及这五要素,但若把概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就可能会或多或少地缺失一部分。为此,在探究背景下,概念的教学同样要重视概念理解环节的教学。

1.要有态度

应把概念的理解环节作为概念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无论概念的大小,无论探究过程消耗多少时间,对于一个科学概念,都应该从概念的五要素出发,以审慎的态度审视概念的理解环节,而不是一个随机的环节。至于是不是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涉及概念的五要素,要视概念的实际情况而定。另外,若是时间的因素,宁可把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单独作为第二课时,诚如课程标准所说的“科学课程的教学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2.要有方法

科学概念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抽象,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要素,就要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要多运用类比、举例、模型、实验等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不是仅仅凭借抽象的语言。方法的选择既是能否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对概念的理解环节重视程度的体现。

3.要有渗透

概念的理解环节一般是在探究之后,应用之前。但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以通过调控把部分的概念理解渗透到前后两个环节中。这既是时间因素的需要,也是现实教学的需要。例如,重力和质量关系的探究,可以从前概念“重量”切入。溶液能把溶质均匀放大的作用,可以在溶液配置的应用中总结,等等。

总之,探究教学和概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探究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过程,而概念又为探究提供了内容。只是说在探究的光芒下,不要忽视了概念的理解。以此让探究背景下形成的概念既有过程,又有实质,最终促进概念在实际题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高峰,唐艳婷.科学概念教学五要素.生物学教学,2010(02).

2.朱育庆.浅谈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方法.理化教研周刊,2012(48).

3.苏宏鑫.生物学概念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概述.教育学文摘,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