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4:08

音乐教学制度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建议

相对于其他的基础性学科,音乐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不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一直不受重视,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要知道有效的音乐教学能够熏陶学生的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和优化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工作,这对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音乐的教育评价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现存的教育评价制度仍然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

现代教育评价制度要求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根据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进行,根据小学音乐教学新概念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含有以下内容:唱歌、表演、乐器、欣赏、和基本音乐元素的学习等。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确立,相对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和选修的目标等,其所占的比例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中各个教学内容的比重进行确定,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较为单一,评价的方式往往是根据一首歌曲或者是对学生的印象进行评价。

2.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评价结果一般是以分数和等级的形式给出,评价的过程缺乏科学新。有的音乐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掺杂了个人的情绪,对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给予不及格的评定,这样学生或因为老师不合理的评定方法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热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更加的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音乐成绩越来越差,整体的音乐教学成效得不到。

3.教育评价得不到重视

虽然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重视,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部分地区的小学音乐课堂只是老师通过手提录音机引导学生学唱,甚至直接取消的音乐这门课程,导致基本的音乐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样在学期末的教学成绩评定上,就随便的根据学生其他学课的成绩进行编造,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不受重视,音乐教育评价制度更不受重视。

二、教育评价制度的创建的原则

1.分清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和客体

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是将学生放在首要的地位,同样,在教育评价制度的建立上也要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2.创新性的原则

创新在现代素质教育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高,在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确立上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模式和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音乐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想法,不管对错老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释放自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要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把握好开放性的原则

素质教育教学要求下,传统的封闭式的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主体的教育评价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评价制度要求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为了实现上面的要求,教育评价制度应该把握好开放性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方面,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一方面,评价的时间不能固定不变,对学生的评价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方面,评价的场所不能固定,这样才能在全校的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三、完善和优化音乐教育评价制度和合理化建议

1.“因材施教”,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再加上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有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勇气比较差的同学,课堂上不敢起来回答问题。对此,老师应该给予该部分同学一定的鼓励,找一些简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尽管该部分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到位,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科学的使用课堂评价表

尽管有的学生音乐的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学生的闪光点上做些文章,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鉴档案袋的思路,建立课堂评价表,每一个月对学生整体上评价一次,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找到侧重点。课堂评价表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填写,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无形之间形成的评价方式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较高,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较差。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提高评价的标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适当的降低评价标准,这样合适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四、结语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及其重要的部分,科学的教育评价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创新教育评价制度,不断的为评价制度注入新鲜的元素,从而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艳侠.小学音乐教育面面观[J].学周刊.2012(18)

[2]韩琨.浅析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高师音乐教学对策[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

[3]陈黛瑶.审美功能――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J].基础教育研究.2010(07)

[4]余小勇.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J].大舞台.2010(05)

[5]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众文艺.2010(16)

[6]胡家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7]汪莹.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

音乐教学制度篇2

关键词:早期师范音乐教育教育制度音乐观念学堂乐歌西方音乐理论

众所周知,我国早期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几件标志性事件:1897年盛宣怀创办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1904年清政府颁布两级《师范学堂章程》,1907年清政府《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出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随后颁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尽管上述教育事件是我国早期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基础,但笔者注意到音乐教育新观念、学堂乐歌和音乐新知识等亦对师范音乐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遗憾的是,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通过综合性的考察来理解早期的师范音乐教育。本文拟从教育制度、音乐观念、学堂乐歌和西方音乐理论等角度展开考察,试图揭示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特点,并探寻其形成与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师范音乐教育

现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制度建设是其重要的保障。我国早期师范教育,尽管兴学先于制度,但就实质讲,制度的建立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布第一个系统性学制文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该文件无师范教育。次年,管学大臣张百熙等重修该“章程”,后定名《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含《学务纲要》等17个文件),于1904年1月13日颁布。该章程新增《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两部。这两部“章程”便成为师范教育制度化建设正式启动的标志。关于兴办师范的意义,《学务纲要》指出:“意在使全国中小学堂各有师资。此为各项学堂之本源,兴学人手之第一义。”直隶总督袁世凯亦在所进《奏办直隶师范学堂折》中申言:“育人才莫先于兴学,兴学莫重于得师。”明确了“兴学得师”的宗旨。可见,当时社会对兴办师范已有共识。不过,此时两级《师范学堂章程》仍不见音乐课程。这里须指出的是,不设音乐课程,并非受限于制度,根本原因是音乐资源问题,即所谓因“古乐雅音失传”,而“暂从缓设”。终因社会需求.急切,一年之后像龙门师范学校(1905)、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学校(1906)即已陆续开设“乐歌”课。当然,虽说师范学堂此时已见音乐课程,但仍不能说音乐教育的地位已在师范学校确立。

1907年《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出台。至此,音乐课首次作为正式课程被确定下来。从制度层面讲,音乐教育在师范教育中具有了合法地位,同时还意味着其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确立,尽管此时还仅施用于女校(而非男校),但就其法律地位讲已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并首开音乐教育进入普通教育之先河。1908年,两江师范学堂即在优级本科理化数学部、优级本科公共科、优级选科预科和初级本科中全面设置了音乐课程,1909年随着《学部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和《学部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的颁布,不仅男校开设“乐歌”课的坚冰被打破,而且还拉开了“乐歌”课全面进入普通学校的序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年初教育部即《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及课程表。该《标准》进一步细定师范学校的学习科目及周音乐授课时数,确保了音乐课程在师范学堂中的地位。事实证明,这些规定为后来师范音乐的教育改革积累了经验。同年9月,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令》,包括男女师范学校的实施大纲。12月出台《师范学校规程》,明确规定“乐歌”为男、女师范学校本科、预科必修科目之一,并对乐歌要旨、内容等作有明确的规定。

《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的预科必修9门课程,学制1年,乐歌一门周2学时;本科第一部必修18门课程,学制4年。而乐歌一门开设4年:第1学年每周2学时,后三年,每周1学时。整个师范学程,本科4年各科课程总课时平均数,音乐为1.25节,教育、历史、地理、博物等各科目也只有1.75节。在女子师范学校,4年课时总量各科更为接近:乐歌课为1.5节,历史、地理、博物等课程仍为1.75节。

总课时的接近,表明师范教育中音乐教学的地位。1913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师范学校课程标准》,音乐课程又有增加,并规定了新的教学领域。如:预科,教授基本练习和歌曲;本科,第1学年教授基本练习、乐典;第2学年教授基本练习、乐器;第3学年,教授基本练习、教授法;第4学年,教授乐典、歌曲、乐器。尽管该课程标准仍很简略,但与过去相比,不仅扩展了教学领域和音乐知识领域,而且也对课程质量提供了课时保证,同时还对师范学校的音乐课程规格和培养目标规格提供了依据。

以上情形表明,教育的制度化,是音乐教育进入师范学校的依据和保障,也是师范学校乐歌课的保证。整个制度化过程,从清末到民初是逐步推进和落实的。可以说,没有清末民初教育制度化的连续进程,就难以出现基本健全的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制度篇3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9[文献标识码]a

对于日本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状况,笔者的最初认识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初观看的一部日本电影《妈妈的生日》,作为影片主人公的女同学有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并能够娴熟地演奏,当时笔者对此羡慕不已。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笔者有了接触日本中小学学生乐团音像资料的机会,对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乐团的演出可以看出他们的学生个人演奏水平非常高,乐队整体水平很高,形式多样,很有创意。从组织方而言,提供中小学乐团展示的平台很多,有市县校际比赛、地区性比赛直到全国性比赛。从其幕后花絮,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参与和认真准备的状态。在广泛普及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土壤的培育下,日本涌现出许多在国际赛事上屡获佳绩的专业音乐人才。笔者深感有必要为此做点认真的探索:日本是如何成为音乐教育大国的?

通过对话留日学生、学者,参读相关文章,笔者对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初步认识,日本的音乐教育的先进表现在其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师资培养的先进性、教学体系的先进性等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育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侧重于普通音乐教育研究,这是受众面最广的领域。日本的普通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通过教授基本的音乐能力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初中阶段,通过增加器乐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音乐表现的手段,使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力;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音乐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对于绝大部分的接受过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生,音乐只是让他们积淀一种素养。在接受了普通音乐教育后,只有少数人由于确有音乐天赋、才能、兴趣而进入专业音乐教育层次。在日本的理工大学、医学院,也可以看到背着乐器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聚集在学校音乐厅演奏交响乐,由此可见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

日本的教育管理部门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用于指导音乐教学活动。自1969年以来,每十年《学习指导要领》都会进行一次修订,但其基本精神没有离开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音乐表现与鉴赏能力、体会音乐的美感等宗旨。由此可见,日本相关部门对于音乐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对学习有什么用”的层面,而是深刻地意识到音返纳缁峁δ堋2⑶摇堆习指导要领》系统中的目标和内容都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与此是密不可分的。

二、师资培养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学师资的培养完善,是随着教育实施的发展步伐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日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体现在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取决于教育者的水平”这一点上,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高质量是由其师资的高质量造就的。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级别的学校,其音乐教师都必须是由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等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的。

师资的高质量是由其管理部门的认识高度和由此带来的制度设计保障的,日本实行“教员免许制度”,即教师任职许可证制度。在“免许状”制度中对各级音乐教师的“免许状”获得标准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此制度保证了各级幼、小、中学校的音乐教师的高质量。日本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师师资由以培养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系列国立、公立大学的音乐系和少数私立音乐大学承担培养职责。而高中的音乐教师则由上述大学中的“特别教科教员养成课程”培养,还有大部分私立音乐大学也培养高中音乐教师。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对于盲校、弱智学校的音乐任课教师,日本也有具体的高标准。因此,我们才能看到战后日本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普通音乐教育,和由此带来的数十年后的成果――国民的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亚洲名列前茅。

三、教学体系的先进性

日本音乐教学体系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在其音乐教学指导要领中,把音乐的学习分为表现和鉴赏两个方面,表现又分为歌唱、器乐、创作三项。表现和鉴赏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寓教于“乐”的成功实践。

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使音乐教育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力的有力手段。在音乐课堂中,融合歌唱、器乐演奏、音乐鉴赏、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自由表达的个人创作和交流,构成了音乐教学的日本特色: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造性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教材的灵活性和教学设施的保障是音乐教学丰富多彩的基础。在日本,音乐教材是由大学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和作曲家等编写出多套教材,并由以县为单位的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材的系统性较强。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日本的音乐教学设施完备,钢琴、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等等都是教具采购的项目。在课堂上,这些教具都被派上用场。在日本的音乐课上,合唱与合奏是重要的内容,所以,日本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小学乐团,而每周几次的乐团排练也是有保障的。

日本音乐教育并没有因为不是语数英这样的主课而受到冷落,相反,它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充分的重视,音乐教师在日本受到充分的尊重,音乐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造就了日本当代普通音乐教育的发达现状。

四、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了日本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不断向先进国家学习,培养大批留学生以引进先进音乐文化,这对推动日本音乐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治阶段前期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是模仿欧美音乐教育,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是模仿法国式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音乐调研所等机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西方国家的音乐理念与创新意识与日本的音乐教育相结合。

明治中期阶段唱歌教育开始兴起,并在教材、教授法等方面不断涌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至明治末期与昭和初期阶段,音乐教育的方向和视角又开始发生变化。此阶段,教育机制和制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部省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内容开始进行了重新审核,并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出版了大量的文部省唱歌教材内容。当时选用大量歌曲作樾Ы锥蔚慕滩模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教材内容是当时传承下来的。

在侵略战争阶段,采取了教育专职统治。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的动荡时代,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文部省要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强化本土教育。从本质上看,其实质就是军国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统治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此阶段在音乐教育上已经背离了“道德涵养”的教育目标。

战争结束之后,音乐教育得到了复兴,此阶段教育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习指导要领》(草案)的颁布,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学习范畴,并促使音乐以及音乐教育获得多样性发展,在教育硬件设备设施方面也进一步改善。之后是音乐教育完善与发展阶段。文部省修订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指导要领》等文件,强调进一步重视音乐教育,促使儿童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活动;更加重视本国音乐发展并且结合外国音乐来发展本国音乐。在指导要领修订阶段,可以发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举措与内容始终都在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以及教育系统的建设也日趋完善。

五、给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日本音乐教育从最初的单纯学习西方国家,到最终结合自身特点,找到符合本国音乐教育发展道路的途径,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存在了一些偏差,但是在很多方面,其音乐教育道路发展模式与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充分落实音乐教育工作内容。课程的保障是有效开展音乐教育的先决条件,日本对学制、课程的设置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统一的,并通过法令的形式进行颁布严格执行。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加课或者减课等情况。而我国城乡之间尚存较大的贫富差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以及乡镇等因条件限制,很难达到教育标准的具体要求,个别落后地区因师资匮乏难以具备上音乐课程的条件。城市中的中小学阶段,由于音乐课程本身并不是主课,受重视的程度相对不足。为此,需要主管部门加强对音乐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并为条件欠缺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扩大音乐教师队伍,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

第二,优化音乐教材编写能力与水平。日本的音乐教材印制十分精美,内容上也是精挑细选。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本共有50页左右,初中阶段的教材共有70页左右,音乐学习中的重点和要点突出。相比之下,目前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则略显繁杂,不够精炼。加之课时并不多,造成了对教材内容的授课无法充分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教材编排的目的。为此,笔者觉得应当采取组织音乐教育专家结合教学一线教师的建议对教材编写进行改革与创新。

第三,开展综合性教学评价。从1958年开始,日本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音乐教学评价,通过对学力情况的调查发现当时阶段中小学在进行音乐学习中的状况。以1966年为例,为分析当时日本音乐教学评级的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搜集了全国音乐平均成绩、学生音乐学习分数分布情况、学校平均得分情况、基于地域特点的学力状态,以及都、道、府等方面产生的差距情况和偏远地区在音乐学力方面的情况。通过调查数据,管理部门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音乐学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并能够处理好音乐学力与其他相关因素以及教育条件等之间的关系。这对进一步实施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教育条件不断完善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总结,日本的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并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我国尚未正式形成全国性范围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相关部门和教育专家正在努力推进这项制度。笔者认为,加速推进全国性的音乐教学评价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方面的兴趣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机制将对改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扩大普通音乐教育普及范围,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提高整体音乐教育水平起到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制度篇4

Yangting

(YulinU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

摘要:先秦礼乐制度对先秦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对音乐教育的转型影响尤为明显。在此影响下,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授方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了新旧交替、保守与进步纠缠的转型特点。

abstract:thepre-QindaysCeremonySystemhadaprofoundeffectonthepre-Qinmusicculture,ofwhichtheimpactonthetransformationofmusiceducationisespeciallyevident.Undertheinfluence,greatchangeshaveoccurredonmusiceducation,onparticularintheaspectsoftheteachingcontent,methodology,andeducationalthoughtallofwhichreflecttheentanglementofthefeaturesoftransformationfromtheoldtothenew,theconservativetotheprogressive.

关键词:先秦时期礼乐制度音乐教育音乐文化

Keywords:pre-QinDynasty;CeremonySystem;musiceducation;musicalcultur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42-02

0引言

礼乐制度最早形成于周代。所谓礼,指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的礼制。所谓乐,即与礼相配合的音乐歌舞和乐队编制等。礼乐制度即先秦统治者为各个等级的贵族规定的,一种严格的应用音乐的制度。先秦统治者将礼与乐紧密结合起来,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的有效手段。乐须得礼仪为之节制,礼也须得乐以为之调和。礼为主,乐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到春秋后期,社会制度的大变动与政治经济的大发展使得礼乐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享受音乐不再是统治阶级的专利。《汉书・礼乐志》曰:“周室大坏,诸侯恣行,……陪臣管仲、季氏之属,三归《雍》彻,八佾舞庭。制度遂坏……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自此礼乐丧矣。”①

先秦礼乐制度的兴衰对先秦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对音乐教育转型的影响尤为明显。受其影响,音乐教育的内容由重“德”转向重“情”;音乐教育模式由雅乐模式向俗乐模式过渡;音乐教育方式由官府垄断教育转为开放教育、私学兴起;音乐教育思想则从严格遵守礼制逐步变为思想解放。

1音乐教育内容的转型――从重“德”到重“情”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进行严格的等级化,音乐教育也受到礼乐制度的制约而被划分等级。西周初期,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到西周中后期,政权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学校教育的重心开始转向礼乐的学习,对音乐教育也日益重视起来。《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C》、《大武》……以六德之为本,以六律之为音。”②其大意指大司乐的职责是掌管成均的制度,……聘请有道、有德的人来进行教育……用乐德教国子:忠、和、敬、庸、孝、友;用乐语教国子:兴、导、讽、诵、言、语;用乐舞教国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C》、《大武》……要以六德为乐舞根本,以六律(六吕)定乐舞的音调。

由于音乐对人的感情十分突出,故在音乐教育中“情”的传授重于“德”和“技”的传授。《乐府题解・水仙操》载:“成连善鼓琴,伯牙从之学,三年而成,然犹未能精妙也。成连曰:‘吾师方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偕至蓬莱山,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但闻海水汨没崩嘶,山林寂,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此曲即名《水仙操》。”其大意指伯牙学琴于成连的故事,提出了审美“移情”说,强调音乐审美中主体精神情感的投入对于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的重要作用。伯牙不仅练就了精湛的琴艺,而且达到了在音乐审美上的“移情”能力的培养,故有了“知音”的故事。可见,和早期的音乐教育相比,先秦末期的音乐教育在内容上更重视对“情”的开发,通过音乐表达人的感情,影响人的行为,从而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2音乐教育方式的转型――从官府垄断教育到开放教育,私学兴起

周代教育以官学为主,“学在官府”与政治上奴隶主贵族的有关,这个时期礼制法规也是由当权者掌握,在礼乐教育中重要的音乐教育也由官府垄断,主要反映在教育内容、成员构成方面。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周代的奴隶主阶级以维护贵族的政治需要来确定音乐教育的内容,故雅乐成为当时教授的主要内容。周朝王家的音乐机构,归“大司乐”领导。郑注:“大司乐,乐官之长。”②本义是官职名(即最高乐官),引申为官府名(即中央最高音乐机构)。周代“大司乐”最重视“雅乐”的传授,雅乐是周代典礼制度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中具有史诗性的代表性乐舞“六乐”是周雅乐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贵族子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巩固周王室宗法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习的内容由官府来指定。

音乐教学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主旨思想,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组织学理论、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将教育行政与教育管理等同看待。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研究的意义

管理机制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谈发展是一句空话。管理机制需要人性化。所谓人性化,是说机制在运行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机制也需要有约束性,所谓约束性,是说在运行中要对违反制度的现象给予明确的态度,或沟通,或批评教育;机制也要有强制性,因为惰性是人的普遍心理特征,所以要落实“要么履行职责,要么取消权利”。对专业音乐教育管理具有与一般管理学或一般音乐教育学不同的独特性,无论教育界还是管理界,目前几乎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与管理学及音乐教育学各有什么不同与相同等诸多问题,却没有得到更多的讨论与探究。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视既是当前教育学科由综合到细化以及学科自身逻辑演进的结果,同时又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研究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是文化艺术事业人才支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高水平、高度发展、高质量的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就不会有持续高度发展、高度繁荣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因此,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战略意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依然有与普通教育管理共通的地方,因此,音乐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之间有一些共同或交叉的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则,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如何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音乐教育管理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这是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我们坚持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尊重音乐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音乐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管理领域有了一定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中,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已逐渐成为共识,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地不断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许多高校的各个音乐专业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培养目标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此外,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还形成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但与此同时,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也呈现出不少弊病。过去30多年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但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战略中,经济领域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即把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模式化地、片面地应用于艺术教育管理之中。此外,调查发现,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等艺术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多样发展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但知识基础的厚度亟待增强;二是学生素质水平差异增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三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此外,不能合理地把握对学生管理尺度,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等问题依然是艺术教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三、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方法研究

对于音乐教育管理方法,目前国内有些人认为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将教育市场化。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音乐教育管理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但无论是哪一种主张,其最终都是要通过社会这一市场进行检验的。因此,面对当前崭新的音乐教育形势,管理人员应该在规章制度、教育目标、岗位职责等方面有所加强,使音乐教育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延展性。当前各个高校音乐教育已经逐步认识到教育管理应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道路。音乐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育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先进方法,建立音乐教育管理科学化体系,对音乐教育进行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管理决策系统,继而实现对音乐教育的全方位管理。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教育管理决策是指参与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方案,教育管理系统运行的好坏由决策系统来掌控。同时,教育信息的管理又是教育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系统指导下,才能使整个教育管理系统合理地运行,因此是相辅相成的。目标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方法之一,即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结合教与学的相关信息,合理制定教育工作目标,并且将目标细化、量化,以便达到预想的教学成效,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予科学的教学评估。音乐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中,也需要各级教育管理工作者素质的全方位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先进化、规范化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科学方法、先进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此外,还应认清教育管理的内在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要在音乐教育管理中,重视教和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的效果。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制度化

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关键所在,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地。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也要强调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高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实现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完善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度,综合考虑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对包括教育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分配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内的整个管理体系都要作出具体安排。

此外,高校还要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在学校质量管理中,首先要建立起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将学校质量方针和组织结构的管理职责、质量体系、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检查总结评比、预防和纠正措施等都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可以较好地保障管理的效果;其次要建立管理领导小组、管理职能机构和质量管理小组群,来形成一个有明确目标、职责、权限,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网络。另外,艺术教育制度化还要以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教师培养制度。为了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都有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在队伍建设上,要科学分类,分别建立三个层次的教师梯队。对新教师要建立“新教师帮教制度”,培养新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对富有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要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培养教学拔尖人才;对于已经成为骨干的教授学者,要建立“专家名师选拔制度”,培养名师名家。三个层次的教师培养制度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阶梯,可以有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要在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新要求,总结高校教育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与弊端,进而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形势需要。无论是在哪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在创新音乐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中,效率都是核心。音乐教育管理与普通教育管理并非是完全脱离的,音乐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以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再在其之上来发展特殊性的。它们之间在拥有不同个性之外,还具有部分共性,而这些共性就使得音乐教育管理有了借鉴和参考的地方,如管理规则、管理思路、管理创新等等。

(一)实行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管理中,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由被动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受教育。激励机制的应用要遵循公平和时效的原则。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中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尤为重要,在具体实施中利用激励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励机制是激励活动的各项要素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及其在激励效果之间内在联系的综合机能。首先,我们要做一系列调查研究,以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心理需求,将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给师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高校音乐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时代特点和师生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考核与评估

对教学实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应加强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工作,完全依靠过程控制是不够的。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水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强调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常规化,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基础手段;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个制定要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工作要求,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各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客观评价、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改进工作提供方向;最后,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优秀者加以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必要的惩罚,这种竞争意识会在教育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研究管理技巧

对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的定位,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总结后,提出建立高校音乐教育督导委员会和音乐教育的民间协调机构,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管理层次。在音乐管理教育中,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对不同教育体制下他们的教育政策、管理体制、管理形式等问题做出比较,吸取其精髓。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当下,我们正处于新经济时代,新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管理的发展,赋予了管理学新的使命。

在当前音乐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管理模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目前音乐教育体制不论是学院资源配置,还是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运行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相适应的。为了契合音乐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新需要,我们应该以创建管理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和新手段来激活创造力,完善与健全音乐教育管理体系。

结语

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使得高校音乐教育对目前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对音乐教育管理观念的思考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变化。新音乐教育管理理念也在新经济发展的大形式下慢慢形成,音乐教育管理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责任编辑:李姝

参考文献:

[1]裴龙.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

[2]张智杰.教育管理制度手册(第一册)[m].北京:中国民艺出版社,2007.

[3]黄颖仪.浅谈专业音乐教育管理学的构建[j].音乐探索.2009(4).

[4]李振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程与走向[j].石油教育.2007(1).

音乐教学制度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感表现力;训练方法

音乐力度在音乐的情感表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力度训练贯穿于课堂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力度表现能力,更好地展现音乐情感。一、借助呼吸,调控力度

高中的音乐教材主要是听赏的部分,是通过音乐作品来唤醒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和表现力。针对音乐表现力中的力度培养,教师要科学地进行训练。呼吸是掌控力度的基础,正确的呼吸方法能促进学生自如的调控力度,从而完美的展现作品的情感。

例如在听赏音乐作品《松花江上》时,教师就针对歌唱的呼吸进行了讲解,首先教师结合作品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深刻体验作品中力度对情感表现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知歌唱当中的呼吸运用,然后教师进行生动的范唱,让学生现场感知教师的呼吸,感知音乐作品中力度的变化。随后教师针对呼吸方法给学生讲授,让学生练习急吸缓呼和缓吸缓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打嘟噜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巧妙的控制气息,让学生用气息控制练唱弱音或强音,感知气息变化控制声音大小的作用。最后教师再结合听赏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哼唱练习,让学生运用气息的强弱控制声音的大小,来深刻感受气息与歌曲力度之间的关系。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力度是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感受呼吸在力度展现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巧妙地运用呼吸,自如的掌控力度,让音乐作品在力度展现中突出情感内涵。二、加入手势,烘托力度

榱巳醚生能够巧妙地运用力度展现作品的情感,教师可以结合手势指挥来进行训练活动,结合歌唱练习曲来提升自己的力度表现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看懂教师的指挥手势,和教师紧密配合,达到手势与声音统一,从而正确表现作品的情感。

例如在听赏合唱歌曲《祖国颂》时,教师就结合了手势指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去表现声音的强弱,通过声音的强弱去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感受音乐作品的力度,教师让学生观看歌曲的演唱视频,从课件视频中直观感受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力度表现,看他们的表情投入与肢体动作配合,结合演唱的气息控制进行具体的分析。教师可以拿出歌曲中的单个乐句进行直观的范唱,通过自己形象的范唱让学生正确把握力度变化。学生在基本感受到力度的变化之后,结合教师的手势进行具体的练习。一系列的手势动作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着歌曲带领学生练习音量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验力度变化在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作用,展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

学生在与教师的手势配合当中感受了声音力度变化对于情感展现的神奇作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力度训练的重要性,学会音乐作品中巧妙的运用力度的变化。三、纠正位置,展示力度

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声音的位置,是要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歌曲,要学会高位置的歌唱方法,学会运用三腔共鸣来歌唱,避免学生们一味地追求大音量而导致的喊唱。声音的位置偏低会导致学生不能自如地展现歌曲的力度,只能强不能弱,更做不到渐强或者渐弱,只有找到合适的声音位置,结合正确的呼吸才能做到自如地控制歌曲的力度。

例如在听赏歌曲《我爱你,中国》时,教师就针对学生发声的位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训练,教师先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演唱者高位置的歌唱,随后教师进行生动的范唱,结合范唱讲解什么是高位置。教师让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把咽喉部位充分打开,喉头放松会咽提起,把头声和口腔轻松地结合在一起,在一种最松弛的状态下发声,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气息来进行歌唱,先让学生找到小声唱的感觉,再在逐步加大的音量练习中感知力度的变化。正确的声音位置让学生学会了轻松的歌唱,高音变成了能够自如控制音量的演唱,而不是声嘶力竭地喊唱,科学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学会了自如的掌控力度,力度变化在正确的声音位置中变得轻松自如。

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轻松的歌唱方法,感知力度的自如变化,教师要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通过让学生聆听、哼唱,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讲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帮助他们去自如的运用力度,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

总之,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把力度训练作为一项常规训练来抓,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呼吸及声音的高位置,通过教师手势指挥的互动练习,提升自己音乐力度的表现力,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运用力度更好的展现音乐的情感。

音乐教学制度篇7

1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总体综述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特别是高校教育改革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保证高校教育模式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素质,高校纷纷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而提出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那么,为什么要对高校现有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呢?这就要从现有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说起.现有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受到原有教育体制的影响,缺乏创新和活力,在教学成果上,收效甚微.并且由于教育模式死板,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开发,教学质量也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基于这种情况,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活动,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原有的高校教学体制下,高校音乐教育实行学院制管理,学校对学生采取统一的教育模式,采取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整个音乐学院的教育呈现统一化.这种教育模式的优点在于方便学校对音乐学院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难度.与此同时,弊端也不少,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没有实现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的素质没有全面提高,甚至埋没了一部分优秀人才.基于原有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必须要实现改革和突破.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主要的手段和做法就是实行学分制,采取将音乐专业课的学习质量通过学分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将音乐专业课的内容进行了量化,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明确自己应该学习什么.除此之外,学分制还可以促进优秀学生拓展知识面.在学分制中,只要学生修够了必须完成的学分,就可以选择其他的科目继续进行学习,这对于有潜力的学生而言绝对是个好事,许多有潜质的音乐学院学生可以在修满必须的学分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学分制除了对学生促进作用明显之外,对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想而知,在原有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思路都被局限在了狭窄的范围之内,无法认识到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无法对高校音乐教育模式进行突破,更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差异化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创立了学分制,经过实践证明,学分制对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但细化了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也对老师和学生产生了诸多的积极影响.所以,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学分制探索意义重大.2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现状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最早开始于80年代,当时受到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高校音乐教育本身的需要,高校音乐开始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而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成果就是创立了学分制,实现了对音乐教育的量化.由于学分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且对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分制成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学分制已经成为了普遍地教育管理模式,在各大高校的音乐学院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在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不但将学分制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对学分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具体情况为:2.1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实现了将学分制与课程设置的有效结合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目前普遍推行了学分制.而学分制的设置对课程设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学分制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多数高校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都将课程设置与学分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调整的时候进行全面的考虑.2.2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融合了原有模式的计划性和新模式的灵活性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在原有教育模式基础上的提高,因此,原有教育模式是发展的根本,而且实践表明,原有的教育模式也有许多优点,并不能进行全面的否定.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将原有模式的计划性和新模式灵活性结合在了一起.2.3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实现了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并存尽管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实行了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但是对原有学年制应进行有效的保留.考虑到原有学年制的诸多优点,在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应将学年制和学分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各大高校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并存.2.4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和其他的教育体制改革一样,都强调了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专业化在于实现了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学分制专业化以及教学方法的专业化.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专业化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2.5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应该是各有侧重的,二者属于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两大部分,必须受到同等的待遇.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二者的教学侧重,则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进行区分.3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虽然已经成功探索出了学分制这一有效方法,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育模式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而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也必须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为:3.1高校音乐教育缺乏创新型教师队伍,并且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p#分页标题#e#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存在差异,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音乐教师数量少,对高校音乐教育创新不够.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许多都是具有一定资历的老教师,从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上,都是比较过硬的,但是唯一的不足就是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相对陈旧,跟不上高校对于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除此之外,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师队伍也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3.2许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音乐实践课程偏少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要增加音乐实践课程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音乐实践课程的比例却偏少,这主要是由于高校音乐教育过分重视理论教育而导致的.对于音乐实践课程偏少的情况,并不是某一个高校的问题,在许多的高校音乐教育中都存在.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通过增设音乐实践课的方式予以解决.3.3相当一分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模式陈旧,没有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尽管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已经实行了有些年头了,但是有一些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依然陈旧,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化.考虑到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启动慢,取得效果差的高校,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陈旧的音乐教育模式,对教育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中是很有必要的.3.4高校的音乐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教育模式改革遇到瓶颈虽然在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展了音乐教育,但是每个高校所占有的音乐教育资源却有很大差别.有些重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相对充足一些,但是对于多数的一般性高校而言,普遍存在音乐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高校的音乐教育资源不足,直接导致了教育模式的改革遇到了瓶颈,制约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丰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3.5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与实际的教学设置冲突,导致改革推行困难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发展到了关键的时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设置中,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往往与实际的教学设置发生冲突,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模式改革求新求变,而实际的教学设置必须要遵循原有的固定模式,这样以来就导致了二者出现冲突,而冲突的产生,直接导致了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推行困难.4对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看法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问题依然很多.因此,要想搞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就必须多角度多层面的动脑筋、想办法,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得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4.1创新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理念,建立创新型音乐教师队伍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理念陈旧的问题,要下大力气进行高校音乐教学理念创新,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招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音乐教师,建立创新型音乐教师队伍,从人才结构上保障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4.2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音乐实践课程的比例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因此,必须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增加音乐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通过音乐实践获得能力较大程度的提升.所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音乐实践课程的比例,是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必由之路.4.3创新音乐教育模式,提高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针对性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就是要对现有的音乐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使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更能适应高校音乐教育的需要.此外,还要对不适应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中的某些方面进行创新,提高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针对性.4.4丰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破除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瓶颈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缺乏的现象,要上下同心,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营造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氛围,争取加大在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方面的投入,有效破除高校音乐教教育发展的瓶颈.4.5实现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实际教学设置的融合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处理好与实际教学设置的关系,要让实际教学设置促进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反之,也要实现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对实际教学设置的促进作用,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由此可见,要想实现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多层面,采纳各方意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促进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

音乐教学制度篇8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环境数字音乐制作技术多媒体系统应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SonaR1.0.0、mw3.0、JammeR4.0、BanD-in-a-BoX9.0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二、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的发展

    1,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及音乐工作者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困扰着教师是: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因为以钢琴为音色主体、伴奏主体的视唱训练和以其为打击乐器使用的练耳训练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通过磁带、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会使他们迷失。摆在他们面前的音乐千变万化,数字化程度太高!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从节奏上来讲有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从音乐风格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究尽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

    学生面前的困惑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传统模式教学与当代音乐环境脱节的现实。如今随着高级音色采样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乐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不断完善、音序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改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已成为现实,将它们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即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存储量、编辑能力及现场改编能力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人机交互、反馈及时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多感官进行,而用多媒体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运用的数字化环境中,视唱练耳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严肃地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即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即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竟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色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色逼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3、优秀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也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澳大利亚RiSinG公司以其优秀的《auralia》进入视唱练耳软件领域。《auralia》包含26课分属于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与音阶中包括: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终止式的听辨、和弦的听辨、和弦的视唱、和弦进行的听辨、复杂进行的听辨、音块的听辨、爵士和弦的听辨、爵士和弦听辨视唱、爵士和弦进行的听辨。③节奏部分包括: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节奏模仿、节奏风格的听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线帮助,每一课都有相关的理论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选择,虽然不能增加新的课题,但是可以加进新的和弦类型,编辑现有的和弦类型,改变某些术语。用它作测验非常简单。可以从菜单进入,让学习者为一次测验命名,决定哪一个课题和级别,题目的数量和允许出错的次数。学生登录以后程序就会通知他有一个测验,让其选择题目同时显示其过去的测验成绩。有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增加课题。检测音高的功能给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中《auralia》也能够连成大的网络,供更多学生同时使用。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适用于多种程度的学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评判。据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该软件的汉化工作,这无疑对其推广和应用起很大帮助。

    《earmaster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auralia》和《earmasterprofessional》这两款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同时单一的听觉技术训练和音乐本体得以完美结合。

    

音乐教学制度篇9

素质教育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在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载体,通过多变的音符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传递出来,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切实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

二、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了高校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学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整体性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不会塑造某一局部的形象,同时作品多以理想主义的形式变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鼓励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除此之外,音乐作品承载了创作者的情感,是艺术家的自我展现,这种自我反映会带给学生力量和勇气,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培养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音乐主要通过听觉进行鉴赏,音乐自身具有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多种元素,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变化,所呈现的气氛和场景就会有所不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将音乐表达的场景进行再现。因此音乐教学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丰富了其思维想象活动。另一方面,基于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欲望,加之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这种创造力会进一步的提高。[2]

(三)提高了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

音乐教学实际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用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修养,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播与熏陶,能够在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促进学生心灵的和谐发展

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将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使高校学生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有所缓和。因此,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灵的和谐发展。

三、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其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在大部分高校,音乐课程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多为大班教学,虽然可以节省较多的教学资源,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很差。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太多,知识的接受程度有所差异,但是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往往以满足大部分同学需求为主,这样导致部分同学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教学的实际效果降低。另一方面,采取大班教学,教师难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更无法开展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加之相应的音乐教学设备配置不够全面,不仅教师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大,同时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从而使实际的学习效果不明显。[3]

(二)高校学生音乐基础差而教学专业化较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为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大高校相继对音乐教学实施了改革。然而,在进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前,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水平没有进行调查,只是一味盲目的进行课程改革,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大相径庭的现象。对于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少,几乎不具备任何的音乐功底,如果实际教学不能从基础知识开始,过于专业的音乐知识学生难以理解,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音乐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实施音乐教学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各高校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结合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现状发现,很多高校没有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第一,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业的音乐院系,音乐教育工作出现了多头管理的情况,极不利于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部分高校对于音乐教学设备购置不全面,缺乏必要的视听设备和各种乐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第三,部分高校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音乐教育工作多以讲座形式代替,课堂学习具有随意性和间歇性。[4]

(四)高校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学而言,要求教师既要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教学技巧。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落后,具有专业音乐知识水平的教师数量较少,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部分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学方式选用不当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对于知识讲解不够明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推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部分高校音乐教学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学生对音乐知识和各种乐器的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校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小班教学或其他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的实际效率。学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条件:首先,招聘足够数量的音乐教师,促进音乐课程的开展。其次,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音乐课程的课时和内容。最后,购置音乐器材,只有完备的教学条件,才能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创新。

(二)降低音乐的专业难度,开展通识音乐教学

素质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改革时,应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当前对音乐的了解水平开展教学,以通识音乐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基于此,在素质教育下,对高校音乐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对音乐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增加学生自身气质等为主,应在学生喜爱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音乐水平,降低音乐知识的专业难度,能够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学进度也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做适应的调整。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5]

(三)建立健全音乐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为推进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健全音乐教育管理体制。第一,通过制度建设保证音乐教学的经费投入,只有充足的教学经费才能保证各种教学设备和音乐器材的完备。第二,高校应建立科学的音乐教学管理体系,成立教学研究小组,针对教学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决,保证音乐教学工作由专人负责。第三,由于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音乐院系,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音乐教学工作进行负责。(四)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建设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音乐教师本身综合素质较低,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方面,学校应扩充教师数量,招聘既具备较高音乐专业知识,同时又热爱教学事业、责任心强的教师。另一方面,现有音乐教师应定期开展交流会议,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提高实际的教学效率。[6]

五、结语

音乐教学制度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城乡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4-0115-02

我国的中小学校有75%在农村,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音乐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能有效地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述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化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它学科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加快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推动全国音乐教育甚至整个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1问题的提出

泸州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山地多,偏贫,少数民族占有一定的比例,有苗、彝族等。泸州全市人口498万,面积12247平方公里,全市小学280所,城区小学占7.85%,农村小学占92.15%;普通初中109所,城区初中占8.73%,农村初中占91.27%;九年制学校城区占9.88%,农村占90.12%。从这些数据看出,我市农村中小学校占90%以上。为了了解各农村、城区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的重视程度、音乐教师学历、职称、专业情况、开课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硬件设备条件、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

2调研对象

调查的对象包括泸州市四县三区的小学、初中九年制学校的音乐教师、中层干部70名。调查的方法采用从各个县的县城学校,乡镇学校,农村学校的小学,普通中学、九年制学校,音乐教师,不同专业的中层干部利用培训或周末进行完成的问卷调查70份,实际回收65份,其中城区小学3所城区中学8所,乡镇小学20所,乡镇中学29所,九年制学校5所,试卷采用不记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3调研内容

所在学校校长是否重视音乐课;所在学校中层干部对音乐课的看法;所在学校普通教师对音乐课看法;所在学校音乐教师专职、兼职情况,是否教过音乐;所在学校音乐教师职称;所在学校音乐教师学历;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音乐场馆;所在学校音乐教学用具是什么;学校音乐课开课情况;课外活动开展情况;音乐艺术成果,学校对音乐艺术教育资金的投入情况;音乐教师年龄结构等。

4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了实地观察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调研方式上采用了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一些基本方式。

5调研结果

5.1校长、中层干部,一般教师对音乐课重视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校长对音乐的重视,城区小学达100%,城区中学,乡小超出50%以上,乡中和九年制不到50%,认为一般的校长只有乡中超过了50%,一点不重视音乐的校长只有九年制学校20%,乡中极个别,城中,城小教育。中层干部和教师重视音乐只有城小达100%,城市乡小超过了60%以上,乡中九年制学校不到50%的重视程度。不重视的中层和教师,尤其是教师城中,乡中,九年制学校达60%以上,中层干部而不重视音乐乡中和九年制学校40%以上,从数据可见,农村,城市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差距大。

5.2学校音乐教师专职、兼职、学历、职称、年龄调查结果分析

(1)学校音乐从专职教师看,城小九年制学校100%城中88%乡中,乡小30%的以下尤其乡小只有15%,乡中可以看出超过了65%以上是兼职音乐教师,乡小达到了85%,乡中还有7%的少数可以看出是超过了65%以上是兼职音乐教师,乡小达到了85%,乡中还有7%的少数没教过音乐的教师去教音乐,由此可见在我市,农村专职音乐教师严重缺乏。

(2)音乐教师的学历,城中本科学历达50%,城小和乡中本科达30%以上,音乐教师达专科50%的以上只有城中,城小,乡小。九年制学校,中师的40%以上只有乡小和九年制学校,从上面的数据可见农村学校学历普遍偏低。

(3)音乐教师的职称城中要比乡中的高乡中中一只有14%,城中44%,中二的50%的以上的有城中,乡中;小高的城小和乡小是较少只有30%以上多一点,小一城小和乡小达60%以上,由此可见,在职称上农村、城市学校普遍偏低,城乡差距不大。

(4)音乐教师三十岁以下的60%以上是城小,三十岁以上的城中,乡小,九年制学校达50%以上,40岁以上的只有乡小,由表数据可看出音乐教师的年龄段,三十岁左右的比重很大,说明都是中青年多,年轻有朝气,有活力。

5.3硬件设备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城中、城小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在6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音乐和舞蹈教室都有。乡中、乡小有音乐教室的在20%以下,极少数学校有乐器室,什么都没有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60%以上,乡中达到了83%。有钢琴的学校城中、城小达60%以上,乡中、乡小20%以下,有风琴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达40%以上,拥有电子琴的达25%以上的有城中、城小九年制学校。什么都没有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乡中甚至达到了80%以上。可见城乡教学设备硬件相差太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音乐教师都渴望有良好的设备和音响资料。什么都没有的学校怎么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孩子们怎能唱出优美的歌曲呢?

5.4学校开课(音乐课)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音乐课1-6年级的城小开课率达100%,乡小95%九年制学校只有40%;小学高年级或毕业班不开课现象只有乡小5%,九年级学校20%。从表中课看出小学城乡开课率还是有差距。初中三年都开音乐课的城中占62%,乡中占45%,初中只开部分的城中占38%,乡中48%,都不开的乡中7%。从表中可看出初中城中、乡中都有部分学校未开满音乐课。这很明显当学生升入高中后都出现了知识的段带,咸接不上。因此,有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学音乐很难,教师教学很吃力,这可以看出是初中未开部分音乐课造成的教学后果。

5.5学校课外活动、教学成果调查结果分析

泸州的市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都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在全国的艺术比赛中频频获奖,如舞蹈《阳光女孩》、《索马花》、《斗春》等都在全国获一等奖,城区的业余艺术学校也像雨后春笋般崛起,泸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全省技能大赛中每次都获一等奖,而以上的可喜成果仅限于城区,对于广大的泸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却不容乐观,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差距较大。

调查发现,合唱队训练城中、城小九年制学校超过了26%以上,而乡中、乡小不足10%;舞蹈队九年制学校没有,乡中、乡小不足10%,这大概和舞蹈师资有很大关系的原因。管乐队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和缺少师资,城乡学校都是空白。从前面可以看出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重视的程度不同得出了0乡中乡小70%以上很少开展活动,城乡差异非常大,城区中、小学一般都有自己学校的艺术节时间,而且经常开展各种演出活动,有校内的、校外的,城区小学比城区中学高8%。从教学成果看获省级奖的城区小学33%城区中学25%,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为零。获市级奖的城区小学67%最高,乡中为零。乡中、乡小主要体现在县、镇上获奖。

5.6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音乐器材、教辅资料、活动的开展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从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没有投的30%以上,从表五可看出,乡中、乡小很少开展活动,俗语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资金没有投入哪有音乐活动的展现。

6存在问题

6.1通过本次调查,梳理出城乡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点差距

(1)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重视程度农村不及城市;

(2)教师专职情况农村不及城市;

(3)学历程度城市高于农村;

(4)教师职称情况:由于农村兼职教师多,职称农村高于城市;

(5)教师年龄,城市比农村年轻;

(6)硬件设备城市优于农村;开课情况城区学校充分得到了保障,优于农村;

(7)开展课外活动农村不及城市,城市开展多,充分得到了体现;

(8)教学成果,城市优于农村;

(9)学校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城乡差距大,农村落后于城区。

6.2针对现状,提出以下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的措施

(1)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放在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来抓;

(2)加大对农村学校的音乐重视和大量资金的投入;

(3)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确保薪资到位、福利到位;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5)采用教育资源共享,定期将城市和强校骨干教师派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交流等,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6)农村学校艺术演出活动应制度化、常规化,增强农村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6.3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等形式采集相关材料,调查面还有待拓展;

(2)任务的合作性,还有待加强;

(3)策略的针对性和适当性还有待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