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十篇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十篇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4:51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的核心在于确认权利、科学赋权、落实效力,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土地安全。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的现状,基于《物权法》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的属性,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坚持“登记生效主义、权利主体与客体清晰、登记机关统一”的原则,完善以下五方面的制度措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和变动采取登记生效主义模式。不管是以家庭承包方式,还是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取得和变动均应采取登记生效主义模式,即非经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和变动不生效。登记具有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农村土地发包、承包、转承包过程中,以及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履行过程中权利取得的不确定性、流转的无序性、终止的随意性等现象发生,切实加大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合法权益的力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中将权利主体和份额落实到个人。应当明确真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不是农户。因为从事实来看,农户承包土地是通过行使家庭成员个人的集体组织内部成员权,最终形成家庭承包土地的权利。从理论上讲,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为个人,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和股份化。只有将权利主体落实到个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中才能明晰权利主体、明确权利义务,才符合土地登记对权属合法的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一项基本财产权,将其权利主体落实到个人,与《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是一致的。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由户主代表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在登记册和证书中列明该承包经营权由该农户在本社区集体中有农民身份的家庭成员按份共有。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初始登记、转移变更登记及相关权利一体登记的制度,完善相关救济措施。在登记制度中,应明确发包方与承包方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履行登记。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义务、程序和各级行政机关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要求,特别是减轻农民办理登记的负担的要求。同时,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转包、出租、入股、抵押的情形,履行登记的具体要求、内容及应提供的资料,以及不履行登记的法律后果。明确发包人、承包人、受让人、承租人、抵押权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此外,建议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救济路径: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包括该权利的登记纠纷纳入土地权属纠纷的调解和裁决机制,配套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调处权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行政裁决权并对其裁决时效作出严格规定。将行政裁决作为司法救济的前置程序,建立行政责任问责制和追究制,提高行政救济的效率。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严格遵循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和政策,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历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对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巩固和完善,不是打乱重分,更不是推倒重来。要正视现实状况,有效解决实际承包经营土地面积与原合同记载不一致等问题,依法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

二是保持稳定。在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已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已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基础,坚持“三不变、三严禁、四不登记”,即: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承包地块面积相对不变、承包合同起止年限不变;严禁借机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户承包地、严禁借机乱收费、严禁弄虚作假;权属不清的不登记、集中矛盾不解决的不登记、没有开展家庭承包的不登记、改变土地用途的不登记,切实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影响农村和谐稳定。

三是依法规范。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按照法定登记内容和程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四是民主协商。要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均应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协商、村民议决,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实现群众满意。

五是因地制宜。根据村的土地承包实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缺什么补什么,完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六是分工负责。该项工作由镇政府统筹安排,镇经管站负责日常工作指导,各村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配合协作,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三、目标任务

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耕地和“四荒地”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现有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依据,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实现“四相符”和“四到户”,即:承包面积、承包合同、经营权登记簿、经营权证书相符合;承包地分配到户、承包地四至边界测绘登记到户、承包合同签订到户、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2014年全镇74个村全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四、工作内容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土地承包档案清理。按照《关于转发农经发〔2010〕12号文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农经管字〔2010〕11号)规定,全面组织清理土地承包档案,着重解决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台账种类不齐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建立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为基础,对农村土地承包底册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核实,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整理立卷、分类归档、安全保管、公开查阅等制度。

(二)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准确把握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的关键环节,着重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四至边界和空间位置。在对土地承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已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发放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依据,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勘测,进一步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四至和空间位置。对与现有土地承包档案记载的土地承包状况有较大误差且农民群众要求实测的,要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采取科学简便的方式测量查实,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地籍勘测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GpS定位、人工测绘等方式进行。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关键是要有利于降低成本,方便易行,群众认可,并确保准确。实测结果经村公示确认后,作为确认、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以及确认、变更、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据。

(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和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在现有土地承包合同、证书的基础上,结合依法确认的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等登记信息,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同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基本农田有关信息,探索将基本农田落实到户并标注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等日常管理。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土地承包合同变更、解除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进行完善,变更或者补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承包期内,因下列情形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变动或者灭失的,根据当事人申请,县农业局依法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并记载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一是因集体土地所有权变化的;二是因承包地被征占用导致承包地块或者面积发生变化的;三是因承包农户分户等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的;四是因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五是因结婚等原因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并的;六是承包地块、面积与实际不符的;七是承包地灭失或者承包农户消亡的;八是承包地被发包方依法调整或者收回的;九是其他需要依法变更、注销的情形。工作期间,凡申请登记,变更、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对涉及的每宗承包地块实测确认,并向申请方提供书面证明。

(五)对其他承包方式开展确权登记颁证。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当事人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登记。经镇经管站审核,符合登记有关规定的,报请镇政府依法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予以确认。

(六)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资料归档。要在县档案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档案由县农业局负责集中保管,并依法按期移交县档案馆。

(七)实施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全面实施土地承包管理微机化,将登记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的智能化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信息资料实行有关部门共享。

(八)建立和完善确权登记工作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清查、经营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以及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确权登记工作制度。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10日—7月15日)。

1.成立机构。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现已成立。各村要根据实际抽调具体工作人员,分别成立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小组。

2.宣传动员。要分别召开村干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宣传动员,向每户发放登记工作宣传材料,让每一位农民都了解此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原则,做到家喻户晓。

3.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各社区、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参观,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以及工作操作规程和技术,明确工作任务。

(二)摸底清查阶段(2014年7月16日—7月25日)。

1、摸底调查。各村对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二轮土地延包台账、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等土地承包相关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清查整理。一是要摸清土地现状,查清每块地的名称、坐落、面积、四至、权属性质、土地种类和经营方式。二是要逐户摸清农户家庭承包状况,对承包人、承包经营权共有人和承包地块、面积、四至、土地变动等各方面情况和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核对。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

2.实施清查。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农户对承包土地面积、四至等有异议的,镇政府要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实地测量,确认农户实际承包地块的面积、四至等。按地宗逐户核查承包合同、经营权证记载情况,彻底查实与实测结果的差别,制作村土地承包实际情况表。

3.绘制空间位置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绘制农户承包地空间位置图,做到位置明确详细、群众认可。

(三)核实颁证阶段(2014年7月26日—9月10日)。

1.建立健全登记簿。在对农户承包地块清查、标明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入户核查农户土地承包信息,经公示5天无异议后,由农户签字确认,最终确认每个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位置及四至边界等信息,由镇经管站编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

2.签订合同、组织颁证。按照“申请、审核、登记、发证”的登记程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为依据,统一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组织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3.信息平台建设和资料归档管理。根据登记过程中形成的影像、图表和文字等材料,由相应有资质专业软件公司(测绘公司)按照规程标准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在县档案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文件资料的归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档案由县农业局负责集中保管,并依法按期移交县档案馆。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9月11日—9月15日)。

各社区、村要认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经验做法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等,并将工作总结于2014年9月15日前上报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总结报告报县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细化保障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和工作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要充分考虑今年村“两委”换届、农村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科学设计工作内容和各阶段进度,增强工作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村成立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和村会计人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村级工作。

(二)强化部门责任。镇经管站、司法所、财政所、土管所、办、档案管理站、计生办、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镇经管站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进度,业务指导,定期检查,抓好落实;镇司法所负责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提供法制服务;镇财政所负责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的经费保障工作;镇土管所负责提供2013年的Dom正射影像图成果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镇办负责工作中涉及有关问题的处理;镇档案管理所负责加强对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搞好土地承包档案管理;镇计生办负责工作中涉及的有关计划生育问题;镇派出所负责工作中涉及的户籍及治安维护等。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共同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规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合同、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实测面积,经公示后据实登记,作为确权变更依据。实测面积不与按延包面积确定的农业补贴基数挂钩,不与农民承担费用、劳务标准挂钩,严禁借机增加农民负担。对延包不完善、权利不落实和管理工作不规范的,予以依法纠正。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存在争议和纠纷的,先依法解决,再予以登记确权。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按照保持稳定、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分类处置的原则依法妥善解决。镇政府要组织力量对开展工作村的土地承包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妥善解决可能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顺利开展的突出问题。凡是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凡是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基本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妥善处理。要认真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实行全面参与、全程监控,对等问题按照属地化解原则,确保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要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反映和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渠道化解矛盾。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3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创设性继受取得登记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公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的权利。它是自农村经济改革以后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产生的一项权利。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的基本经营制度,鉴于多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单纯依靠债权制度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不能对承包经营权人提供充分的补救,因而我国在现行的物权立法中确认和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对于稳定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分析学界曾提出的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应然的物权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主张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制成为规范的物权,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物权的排他性与绝对性。

   (2)实然的债权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以承包合同为基础构建的,属债权性质,理由是有:首先,土地承包经营权连带于联产承包,发包方对承包经营权的标的物——土地握有相当大的支配权,承包人若达不到“承包指标”就要承担违约责任,甚至被发包方收回土地承包权。其次,从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条件看,承包人不能自主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经发包方同意,这种转让方式完全是普通债权的转让方式。再次,联产承包合同关系是发包方与承包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在土地转包关系中,转包人取得的权利也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果该权利性质为物权,显然违背一般物权法原理。总之“联产承包合同,属于债权关系,基于联产承包合同所取得的农地使用权(即目前的土地承包经营),属于债权性质”[1](3)物权改造无用说,“用物权、债权等纯粹大陆民法的概念和分类来分析这一纯粹中国土生土长的制度就必然会发生混乱和不合标准的问题”。“农村土地使用权属于物权还是债权,从这一角度看并无很大差别。而且,现实中侵犯农地使用权的主要是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为政府对农地的不合理征用,村集体擅自解除承包合同等,而这些侵权问题并非简单地通过物权化就可以克服。即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造成物权,只要农村的法制环境得不到改善,农民的权益照样会受到侵害。唯一的区别是,原来农民被侵害的是债权,在农民被侵害的是物权”。[2]应然的物权说和实然的债权说,尽管它们观点相异,所切入的角度也不同,但是却殊途同归,两者都已经认识到了现实中承包经营权制度债权性质存在的不足,因此都主张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制成为规范的物权,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物权改造无用论虽然看到了目前我国法治环境下对承包经营权保护不周的根源所在,即“中国农村地权的问题的根子出在农民与政府力量对比的关系上。农民太弱小,政府太强大,农民既无法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更无法在政府侵犯法律界定的权利时去捍卫权利”。[3]但是,这种观点在司法实践中无任何积极意义,将会使司法对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失去应有法理基础。

   我认为,利用物权制度独具的优势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制度改革,对于保护承包经营权人的利益、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农村土地利用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有利于遏止发包方的非法干预,充分保护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发包方对承包权人的干预和侵犯,确保承包权人在土地承包关系中与发包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一个主要目标。其次,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效益的最大化。依法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物权的效力,不仅保证承包经营权人自身拥有使用土地获得收益的权利,还充分保障土地能够朝着最佳的使用方向合理流转,确保作为物的土地在流动中发挥其最佳的效益。与此同时,物权化中蕴涵的土地承包权期限法定化要求,使得承包经营权人具有了向土地中进行长期投入的动力,这不仅有助于土地地力的逐步改善,同时也有助于承包经营权人获得更大的土地收益。最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有利于土地所有者与承包权人双重利益的兼顾和平衡,达到双赢的效果。

   目前,从已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民法(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法工委主任顾昂然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说明》,还有《物权法建议稿》和《物权法》草案来分析,已经都将农村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来设计,用益物权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其取得方式不仅和其他民事权利具有一定的共性,还记有它的个性。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定性之后,我们就来对这种新型的用益物权的设定进行分析,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其取得方式与其他民事权利有共性。民事权利的取得可以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前者是不以他人权利既存权利为前提而取得权利的情形,这种是权利的绝对发生,例如依先占而取得物的所有权。后者是有前手权利人取得既存权利的情形,属于权利的相对发生。其中继受取得又可以分为转移继受取得和创设继受取得,前手权利原封不动地归属后手的继受取得,是转移型继受取得,例如继承和买卖;与此不同,变更前手权利内容而取得新权利的,则是创设型继受取得,例如从所有权中取得抵押权或者典权。在这里我谈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创继受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创设继受取得是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来设定,是对所有权权能中的使用、收益权能进行支配,是对土地的使用价值的利用。

   现行的《农村承包经营法》第二章的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中规定第22条规定:“承包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第23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章其他承包方式中第49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从以上条文分析可知,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家庭承包方式和其他承包方式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了不同的规定,对于家庭承包方式采取的是合同生效时即产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仅仅作为一种确认方式,不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设立上未采取登记要件主义或登记对抗主义,而采债权意思主义。登记与否,不影响这种新型用益物权的设立,登记不是这种物权设立的公示方法,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承包合同生效时设立。而对于其他方式的承包“四荒”则没有这样设置,只是规定了登记了取得证书之后就可以进行流转了,并没有这里登记的效力如何。而这次《物权法》草案审议稿仍然沿用了这种规定,只是更加明确的规定了对于其他方式承包“四荒”土地中登记的效力,将没有登记的其他方式的承包经营权规定为一种债权性质,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新型的用益物权的设立和变动而言,采取了多元化的立法体制。因此,在不同的体制之下,登记的性质和作用是不同的,应做具体地分析。

   关于登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创设性取得中的地位,学者的看法很多,也认为这对于农村土地这个特殊的物来说的确是以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者的意见如下:1、债权意思主义,此说认为不以登记为要件,只需要双方当事人达成债权合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即可取得物权变动的效果,不需要当事人另外进行登记,但是仍然要求登记,但是这种登记是行政机关的一种义务性质的行政行为,将其作为对已经成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认,具有公法性质的干预行为,而不是私法上的公示行为。

   2、登记成立要件主义,此说认为将登记作为成立要件,在《物权法》建议稿中学者都有提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承包合同方式设定,当事人应当办理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登记之日成立。”由此可知,是将登记作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立要件,没有经过登记则只发生债权效力,依合同的效力进行处理,只有经过了登记才发生相应得物权变动。

   债权意思主义的支持者认为,之所以采取这种法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土地权利,减轻批准、登记可能给农民带来的负担”。[4];二是“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与成员权有密切联系,公众可以通过对某人的成员资格的了解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是否享有承包土地的物权,这就极大的减少了承包经营权公示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没有登记的必要”。[5];三是“中国传统上就是将‘地契’作为土地权利的凭证,用承包合同作为承包权的凭证,农民也易于接受”,“如果改为登记,就要在全国县级以上各级土地管理局增加机构、人员,不符合精兵简政的原则,且导致登记机构乱收费的可能”。[6]而登记成立要件主义的支持者认为,物权的设立不仅需要债权合意,还需要一定的公示方式,债权合意识依法律行为变动的基础,而公示方式是完成物权设定和转移的过程,若没有完成公示行为则仅仅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

   我认为,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新型的用益物权的创设继受取得,应该采取了多元化的立法体制。由于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村土地的最初承包人主要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当然对于不宜采用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是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由农业经营者进行承包的,因此对农村土地的创设性继受取得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法律的设定上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法律制度。即采取二元的取得制度,以取得方式的不同对用益物权的设定的设计也不同。一种是家庭承包方式,这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定与成员权有密切的关系,公众可以通过对某人的成员资格了解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是否具有对承包土地的权利,这个就极大地减少了承包经营权公示的重要性,我国人多地广,农村人口多,通过承包合同的方式设定的数量相当的庞大,实习登记操作起来很困难,而且我国现行的行政部门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证书进行确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因此对于家庭承包方式承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必要进行登记才取得权利,应该取债权意思主义。二是其他的承包方式,由于其他承包方式所涉及的自然资源是由市场经济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社会保障的功能较弱,主体范围更广,设定的方式更加灵活,当事人的自主性更强,采取登记要件主义有利于交易安全的保护。如果当事人愿意取得物权的效力,则应当经过登记进行公示,否则仅仅通过合同设定的承包经营权仅具有债权的性质,只通过合同法进行调整。

   当然,不管采取上述哪种方式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我们都要很好的区分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就承包经营合同而言,虽然它能产生物权,但合同并不是设立物权的唯一依据,一方面,承包经营合同能够导致物权的设立,首先是因为物权法确认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物权,从而实现了物权法定,并为承包经营合同的订立产生物权提供了立法依据;另一方面,承包经营合同是作为债权合向而存在的,因承包合同发生纠纷要适用合同法关系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规定,在这—点上,承包经营合同与其他合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由于物权法对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物权,这就决定了这种承包经营关系也要受到物权法的调整,这仍然不能改变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7]三、对《物权法》草案第129条的评析《物权法》草案第129条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创设性继受取得。其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丘、荒沟、荒滩等农村土地,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8]首先,在这个条文里面没有规定对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的要求,我们知道不动产物权的设定合同应该是属于要式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其次,第三款只是提到了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而没有明确的指出这种登记的效力如何,不登记的法律效力如何。这样会使得法律在适用的时候产生不明确的指引,不能够使纠纷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参见《制定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2][3]参见宋红松《农地承包制的变迁与创新》

   [4]参见王宗非主编《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与适用》第65页

   [5]参见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第462页

   [6]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关于中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的具体修改意见》。

   [7]参见王利明《物权法研究》第463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4

关键词农村土地经营权;现状;问题;对策;浙江苍南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2-0348-0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法律赋予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是农民根本利益所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国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发挥土地效用、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合法权利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以来普遍存在的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的紧迫任务;是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土地纠纷、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1-2]。为了解和掌握苍南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总体情况,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权管理机制,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试点调研工作的通知》(浙农办便〔2013〕10号)和市、县领导要求,在对各乡镇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确权登记工作实际,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1苍南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及流转基本现状

全县有12个乡镇共776个行政村,现有农业人口逾115万人,实行土地二轮承包的村767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总农户22.99万户,实行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2.61万hm2,从事常年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有18.63万人,是浙江省闻名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自全市开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实行“三分三改”以来,苍南县完成组建村土地合作社732个,完成地改工作任务732个村,占应完成总数的99.73%;截至2013年9月,已完成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电脑录入共71846户,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村33个;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04万hm2,其中2013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76.53hm2,土地面积13.33hm2以上整村流转的村10个,新增土地规模流转率6.03%。

1.1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13〕1号)文件精神,县政府领导在2013年初农村工作会议上认真做好深化股改地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土地规模流转专题工作部署,并与各镇乡签订《2013年度重点目标任务责任书》,将年度要完成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294个行政村、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20hm2等任务分解量化,并纳入年度考核,进行按月报进度,分季排名公布。

1.2突出重点,打好基础

为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及规模流转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前期基础工作重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筹备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领导小组和完善县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工作班子;二是拟提《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并出台新的《苍南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奖励办法》(苍农〔2013〕73号);三是根据工作需要,于2013年5月初向县政府请示追加确权登记工作专项经费500万元;四是在2013年4月初对镇乡举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及土地流转业务培训班,主要熟悉掌握确权登记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程序、业务操作、灵溪镇桃湖村确权登记试点及土地规模流转经验等知识;五是根据《关于2013年农经工作安排的通知》(苍农〔2013〕65号),对乡镇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指导[3]。

1.3结合实际,全面推进

按照《浙江省农业厅等6部门关于做好2013年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农经发〔2013〕7号)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工作要求,苍南县开展广泛宣传,坚持保障稳定、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分类处置的原则,从各乡镇实际出发,以不同形式全面加以推进。目前,马站镇在梳理装订57个村在2012年地改中已形成并经农户、村级组织、镇政府确认的《苍南县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确权登记情况表》;宜山镇27个村在完成入社申请的基础上,各村根据村整体底图标明承包户姓名、承包地位置及面积等,通过电脑修整已绘制成确权登记草图;矾山镇已发动驻村干部进村入户确权调查核对;赤溪镇为掌握确权登记基础资料,拨经费向档案局全面复印二轮土地承包档案;金乡镇在2012年地改工作中就要求重点村完成确权登记底表,最近对炎亭社区落实专人负责登记;桥墩镇对有开展确权登记的村首先安排启动资金3000元;钱库镇已完成二轮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电脑输入36个村,为确权登记作铺垫。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度进展缓慢

2013年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工作的第1年,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整个温州市都作为省再增加2013年试点地区之一。苍南县是在结合2012年地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也碰到了不少的新情况和诸多困难问题,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完善加以解决,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工作进度的时间,如市、县确权登记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未正式出台,苍南县确权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未经成员单位讨论通过、专项工作经费未能落实等。

2.2基层干部缺乏思想重视

一是较多乡镇领导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布置不够,宣传不够,工作落实未到位,存在推诿、观望思想,尤其是个别大镇至今未启动;二是农经队伍不稳定,人员不统一,责任未到人,对村级没有进行统一培训,加之经费未下达,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2.3专业技术工作难以跟上

一是实测地块面积难度大,“确权登记,入册上图”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原承包户大部分外出不便配合;平原地带承包土地进行流转,成片大棚种植,打破了原承包界址现象相当普遍;山区旱地承包早已成为抛荒地,杂草丛生,人迹不至,或是通过造地开发,难以进行定位;二是依靠村级人员绘制草图困难,依托专业队绘制图纸资金费用很大;三是二轮土地承包资料不全、面积不准、位置不明、四至不清情况较多,难度增加[4-5]。

3对策

3.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各级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市、县要抓紧出台确权登记工作领导班子及相关政策,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明确分工;镇乡要进一步制定和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科学安排进度,强化考核制度,要采取驻村包干、村驻组包干等形式,做到责任到人。农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办、法制办、档案局、考绩办等相关单位要加强协作,统一政策意见,形成合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所需工作经费,县、镇(乡)要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3.2加强宣传和督查指导

县、镇(乡)政府部门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横幅标语、手册提纲、大小会议等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近年中央1号文件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使每个农民都了解此次确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发动广大农户群众积极参与。县农业局要会同农办、财政局、考绩办等单位继续对各镇乡确权登记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及时掌握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证、账、簿、地“四相符”的要求,对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尚未明确规定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涉土确权问题,要坚持原则,讲究方法,结合实际,妥善处理;同时要强化制度建设,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地反映问题,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合法权益。

3.3不断优化专业技术服务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农办经〔2012〕19号)规定和市、县确权登记工作流程要求,在业务上主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环节:一是开展宣传发动,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二是以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等资料为基础,按村、按户清查核对;三是与土管部门协调,并取得卫星图片、航拍等资料作为基础底图;四是进村入户调查核实,填写《苍南县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确权登记情况表》(底表),并经农户确认,必要时开展实地权属调查;五是实地测量上图。根据核实的农户数据,委托或外包专业测绘单位,由村(社)及小组成员陪同对每一块承包地进行测量,实测结果进行记录、编号、上图;六是做好公示、表决与数据录入上报。村(社)要把农户承包地承包情况、实测面积、绘制图纸等结果按时进行公示,并经村社员代表表决通过上报;七是镇(乡)政府对村级上报的确权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数据电脑录入与汇总,并按要求报送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八是完善确权登记资料,适时开展变更、换发、补发土地承包权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九是对阶段性及年度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按规定要求对确权登记形成的一整套资料进行整理,并以组为单位装订归档管理。

对测绘问题可按地改确权试点的桃湖村做法:根据本村现状和习惯,按片区划分几个版块,绘制平面草图,标出每一小块田地的承包户姓名,由村民小组和农户代表确认方位后,再实地丈量标出每块土地的面积,经公示无异议后,通过电脑专业绘制比较正规图纸保存。各地在具体操作中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于法周全、于事简便的确权工作流程,尤其是对山区、半山区的长期抛荒地,人员难进不能实测,要尊重历史和惯例情况,通过落实权属后,绘图方面可借鉴桃湖村、宜山镇相关经验,简明上图入册,优化服务。

3.4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机构及队伍素质建设

苍南县乡镇基层没有专设土地承包与流转管理机构,日常业务归口综合服务中心,没有固定专人负责。针对目前确权登记工作未到位、土地流转不规范等问题,县和乡镇领导要从农村政治高度出发,强化基层机构和农经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律和政治意识,同时发挥村党组织、村干部的战斗堡垒与第一线作用,根据《关于加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苍政办〔2012〕141号)的要求,将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队伍建设延伸到村,形成以镇乡农经部门为主体的县、镇(乡)、村“三级”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与确权登记的管理指导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长效管理机制,为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组织机构和队伍素质保证。

4参考文献

[1]屈冬玉.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J].共产党人,2013(10):10-12.

[2]遂宁市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3(3):26.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3(4):24-25.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5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是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法律性保护,从而促进农村土地更好的利用,充分实现土地的价值。因此,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十分必要的。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其意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由县(市、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协同项目实施单位,在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比例尺对现有承包土地进行航拍、制作工作底图,参考二轮土地延包台账、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等相关资料,查清每块地的名称、坐落、面积、四至、权属、土地种类和经营方式;摸清农户家庭土地承包状况,对土地承包人的地块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核对;经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确权登记,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料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解决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位置不明、登记不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农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且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

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在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从新认定,并对经营权人及其土地承包经营的信息进行全面登记备案,有利于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为调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是对原来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的健全与完善,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举措。从而促进土地更好的处于良性的经营状态,促进土地承包关系的和谐稳定。

2.2有利于推动土地规范流转

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清晰,农民好比吃了“定心丸”,要外出务工经商的,或劳动力不足的农民就可以放心地把土地流转出去,既不会造成撂荒,还可以增加财产性收入。如若发生承包地纠纷,调解处理就会有据可查。可见,颁证后,土地流转将会更规范,土地权属人的合法权益将受到更好的保护。通过土地的规范流转,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均衡配置、新型城乡关系的形成,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3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通过土地的规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主要体现在专业化合作社,如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水产品规模化养殖等,这些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摸索出来的新的发展模式。因此,新型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集中的连片土地,这也显示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必要性。

2.4有利于扩大农民物权范围

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从而建立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制度,拥有明确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可以自主进行土地的出租、转包等形式的流转,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土地物权归属不动产,农民还可以进行银行抵押贷款,缓解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不足,实现土地的保值增值,使得农村土地在权益用途范围上得到拓展。

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可能遇到的问题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虽然有过试点,但宣传力度不足,干部群众缺乏认知;二轮土地承包的原始资料不完整或不准确,有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丢失;土地面积变动较大,有被国家征用的,有因自然灾害损毁的,有被撂荒的,有改变用途的,这些都给航拍带来一定难度;有的原户主死亡、分家拆户,都须要变更承包经营权证;有的地块有争议。这些都会给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增加工作量和一定难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6

关键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4.23.002

1当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土地确权主体和性质尚不明晰

一是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分属国土和农业两个部门,工作中存在交叉和不协调现象;二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主体不明确。目前,国土部门土地所有权全部确权到村。由于缺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均由村委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权属尚不明晰。宅基地仅是使用权,既无法流转,也无法退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村委会、学校、医疗室等因无建设用地指标而无法发证。

1.2对确权登记的认识不统一,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意义不大,作用不明显。部分人员认为2004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中,对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内容、条件及换发、补发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只要认真检查落实这个管理办法就可以了,再花费很大的物力、财力搞确权颁证工作,起不到多大作用;二是认为目前土地所有权确权到村,产权仍然是虚置,不如一次确权到户,即土地所有权私有化;三是怕土地确权登记影响农村稳定。确权登记要求全面丈量土地,明确地块四至等问题,可能会引发很多矛盾。

1.3确权登记中政策性矛盾突出,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如土地二轮承包后,中央明确承包土地“三十年不变”。1996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基本没有分到承包地,确权中不少农民提要求新分承包地,少数农民仍要自己原来的承包地,造成新的矛盾需要协调解决。此外,由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承包地权属确认,找不到人签字,造成了一定工作难度。还有些历史原因造成的土地承包权属问题,因二轮承包时期没有解决,这一次则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二是确权登记工作量大,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国家资源部门从上到下都有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乡(镇)有土地所和在编干部,再加上目前的“三权”发证只到行政村,确权登记的问题还不是很大。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就不一样了,面对千家万户,就需要一大批工作人员和专门工作机构来运作,农村这方面的机构和人员非常欠缺。

1.4后续工作亟待加强,相关政策调整尚未及时跟上

一是土地颁证和土地流转中尚有一些政策需要明确。目前,许多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证还未颁发,主要是多出的土地面积如何登记问题尚未有明确的政策界定,从而引发了是否调整承包合同的法律问题;二是土地确权后的相关改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合作组织尚待培育;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尚未完全体现。随着土地承包权确权发证,就应当强化承包权的物权功能。一方面,对整家迁出的农户可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获得财产收益。另一方面,农户已取得经营承包权也可以向其他经营主体自由流转,获得经营方面的收益。因此,探索建立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农地制度亟待研究解决。

2促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重要性

一是提高对确权登记颁证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只有确权登记颁证,才能做到农村集体土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从而才能保证农民合法的财产权利,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必要措施;二是提高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的认识。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不是要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就是要将土地确权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把农村集体土地的成员权和财产权利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人人有份也人人无份”的产权虚置问题,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三是要提高对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概念和内容的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就是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通过确权颁证从而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化,允许承包经营权转让、入股、抵押,从而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使承包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农民就可以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也可以同样自由流转,从而实现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财产化。

2.2要统一出台政策,指导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一是建议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如新增人口要地的突出矛盾,农民对确权登记实测新增土地面积与惠农政策补贴挂钩的诉求,农民宅基地流转和“小产权”房政策等;二是协调好有关政策。如农村宅基地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是使用权证,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籍调整”,两者权属性质不一致,需要统一政策口径。

2.3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力量和经费不足问题

建议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领导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协调这方面工作。建议加大确权登记颁证财政补助额度,特别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倾斜。

2.4要切实抓好确权登记相关配套和后续工作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7

   我国的物权立法思路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定为一种物权,这在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28条有所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占有、使用和收益,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但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不是直接依法律规定取得的,需要由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签定承包合同,这种物权是通过承包合同而加以确定的。也就是说,当事人之间首先应当确定一种合同关系,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这样才有可能形成物权。但是作为债权关系标志的合同是如何确定物权的?物权化的标志是什么?依据物权法理论,物权法中的物权应当体现三大原则:物权法定、公示公信、一物一权三大原则,所以立法中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立为物权性质,必须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体现这三大原则。在实际生活中,一物一权原则不难体现,一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为一人所拥有早已在实践中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在对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的讨论中,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物权法定原则与公示公信原则,而这方面又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承包合同的关系中体现得最为清晰。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必须登记?

   按照物权法学理论,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必须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即必须通过登记才能设立。登记始终伴随着不动产物权的存在,若没有登记,则不能产生物权的效力,而只能发生债的效力。从性质上讲,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不动产物权,由于一般的不动产物权都需要通过登记才能设立,那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也必须通过登记才能设立呢?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必须登记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梁慧星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233条中指出:农地使用权设立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双方应到不动产登记机关进行设立登记。农地使用权设立合同,自合同成立之日起生效。农地使用权自登记之日设定。[1] 其按照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农地使用权设立合同自合同成立之日生效,农地使用权自登记之日设定。

   (二) 王利明教授则认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没有登记的必要。其理由在于: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与成员权有密切联系,公示可以通过对某人的成员资格的了解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是否享有对承包土地的物权,这就极大地减少了承包经营权公示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农村承包经营权目前基本上都是通过承包合同的方式设定的,且数量相当大,实行登记在操作上非常困难。[2]但对于其他形式的承包,如果当事人愿意取得物权的,应当通过登记。不过在其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由房绍坤编写的具体章节中又认为:既然要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一种用益物权,就应当实行登记制度。[3]

   (三) 而最新的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29条的规定又是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其这样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从此条的规定上看,在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上,其采取的是意思主义,只需合同生效,土地承包经营权即可设立,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放证书并登记造册的行为,只是起到一种确认的作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不起作用。

   综上所述,梁慧星教授的区分观点一般为学界所接受,但似乎缺少了点对中国农村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而王利明教授的观点较好地把握了农村现实,但是在其草案中的观点又有所转变,似乎是由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的现实使其观点有所转变;同时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的观点笔者认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其采取意思主义的设立方法与我国现行法采取的“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结合”的物权变动规则不相符合,如果确认此种制度,则有可能造成现行法律体系的混乱,但是其所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时设立似乎关注到了农村的实际,仍有可取之处。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是否必须登记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究竟如何构建一种合理的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笔者认为应当在遵循物权传统理论的同时,又要关注我国的国情。遵循物权的传统理论就是要遵循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公示公信原则,而我国的国情是农村劳动力人口众多、土地分散,大多数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感很强。所以,我国在物权立法中不应当只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且还应当注意到我国的国情,毕竟我国的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在土地国有、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建构的,其不同于外国的农地制度。笔者比较赞同王利明教授前面的观点,建议将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29条修改为: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其他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等农村土地,当事人应当向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修改此两处的理由为:1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基于其成员权的身份及相应的证书有一定的公示性,不需要登记,且较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2对于通过其他方式设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经过登记,而不能赋予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既然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归于物权,就必须遵循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及公示公信原则,由法律直接规定为应当登记。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有关权利内容的规定

   既然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物权,这就决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受物权法的调整,要受物权法定原则的制约。依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原则主要包括物权类型法定和物权内容法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物权已为立法所采纳,已无疑义,只是内容法定中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分歧。人大物权法草案第131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没有规定抵押、继承、入股等形式,而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权利的行使,学界上主要分歧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抵押、转让及继承。第131条已经对转让作出了规定,但是对抵押及继承并没有作出规定,表明此草案对之采否定态度。下面对此两项权利进行分析,看看究竟应不应该将其纳入物权法体系中。

   (一)关于抵押权问题。物权法草案没有直接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行使抵押权,而梁慧星物权法草案及王利明物权法草案都有抵押权的规定。梁彗星稿第246条规定:“农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国有或集体所有荒山、荒地等以拍卖方式设立的农地使用权除外。为实现抵押权而拍卖农地使用权时,应买人限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者。”王利明稿第285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因实现抵押权而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不得改变土地的农用目的。

”关于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没有对抵押权进行规定,其立法目的可能在于:“防止农村两极分化,出现无地少地的情况及对农民的政策考虑。”[4]梁彗星稿也基于此意。但是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不允许设立抵押的同时却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将其权利进行转让,此种规定实在令人费解,因为转让可以更直接地使农民失去土地,如果是基于:“防止两极分化”的政策考虑,那么转让权也不应该规定,所以,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的第131条规定仍有斟酌的余地。

   其实,抵押作为现代社会融通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现在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情况是如果让其固守传统方式进行工作,其宁愿抛荒,因为小农经济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低下的农产品价格使农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在许多地方如果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可以促使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所以在草案中应当增加抵押权的相关规定,只是为了确保农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将抵押权的实现严格限定于农用范围之内。

   (二)关于继承权的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有重大意义的财产权,为了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财产和权益,法律应当允许作为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而我国的全国人大物权法草案并没有规定继承权,可能是由于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的影响,其主要理由是考虑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承包合同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身份性。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农民死亡后而继承人没有耕作能力时易使土地撂荒,而不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此种考虑,应当说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法律明确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用益物权,则再不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则就没有道理。我国许多学者主张,在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农地承包权的继承。[5]

   总之,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物权,其由承包合同所设定,在承包合同中对于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应当象按照格式合同的要求一样,在合同中加以规定,在承包合同中,应当按照物权内容法定的原则,通过物权法确认承包经营权人依法享有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收益权和产品处置权,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有权将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出租、转包、继承、互换或依法转让承包经营权人在承包的土地上依法由国家征用和集体使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承包期满在同等条件下原承包方享有优先承包权等。

   三、土地承包合同的债权性质

   就承包经营合同而言,虽然它能产生物权,但合同并不是设立物权的唯一依据。一方面,承包经营合同能够导致物权的设立,首先是因为物权法确认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物权,从而实现了物权法定,并为合同产生物权提供了立法依据,这在物权的产生方式上,承包经营合同为一种物权契约;另一方面,承包经营合同是作为债权合同而存在的,因承包合同发生纠纷要适用合同法有关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规定。[6]在这一点上,承包经营合同与其他合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由于物权法将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物权,这就决定了这种承包经营关系也要受到物权法的调整,这仍然不能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作为债权关系的性质。虽然在实践中,承包经营合同多体现为行政合同色彩,[7]但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后应体现物权与债权的要求。

   在土地承包合同具体的物权与债权的规定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在法定化后,即在物权法上规定之后,应当以物权法的规定为准。即使合同没有约定的,这些权利也自然地成为合同的内容,合同规定的内容不得与这些权利的规定性质相冲突。但在不违反物权法规定的内容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通过合同具体约定承包经营的各项内容以补偿法律规定的不足。这样才能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与承包经营合同的债权性质得以协调。

   关于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物权救济并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唯一的救济方式。在承包经营权法定化以后,如果承包经营权受到他人的侵害,承包经营人有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行使物上请求权。承包经营权从而获得了物权法的保护。但不能因此而排斥合同法对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方法。如前所述,单纯依靠合同的保护不能使承包经营权人有效地排斥来自第三人的侵害,但毕竟承包经营纠纷大多都是合同纠纷,对此种纠纷,物权法所规定的物权请求权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并不能对承包经营权人提供完全的补救。在实践中,经常因为发包人违约而发生承包经营纠纷,例如,发包人随意地撕毁合同,承包人可以以其违约而提起诉讼,这种诉讼应为违约诉讼,而不像过去有的地方对之提起行政诉讼,土地承包合同应为民事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应当平等。而基于违约提起诉讼,承包人需要证明发包人违反了承包合同的规定,发包人在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的情况下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承包人请求合同上的补救也是保护其利益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合同的补救是物权的请求权所不可替代的。[8]

   因此,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内容是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部分,但是在实践中不可忽视土地承包合同作为债权性质的存在,从物权和债权两方面对承包人进行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承包人的利益。

   四  结语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其设立是通过土地承包合同设定的,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承包合同通过合同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内容加以确定,从而使得物权内容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保护承包人的利益,同时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其在物权法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完善,我国的物权法立法也应该紧跟时展的潮流,制定出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展要求的物权法。

   注释:

   [1]  梁彗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2]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2页。

   [3]  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4页。

   [4]  同上,第376页。

   [5]  参见梁彗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50页。

   [6]  王利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若干问题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8

《农村土地承包法》制定出台后,对于登记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性质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家庭承包,该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十三八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对于其他方式的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的承包),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转。”分析这些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农村土地承包法丰富了我国物权法理论中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观点。

首先,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设立上未采取登记要件主义或登记对抗主义,而采债权意思主义。登记与否,不影响这种新型用益物权的设立,登记不是这种物权设立的公示方法,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承包合同生效时设立。之所以采取这种法制,依目前学者们的解释,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土地权利,减轻批准、登记可能给农民带来的负担”。①二是“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与成员权有密切联系,公众可以通过对某人的成员资格的了解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是否享有承包土地的物权,这就极大的减少了承包经营权公示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没有登记的必要”②。三是“中国传统上就是将‘地契’作为土地权利的凭证,用承包合同作为承包权的凭证,农民也易于接受”,“如果改为登记,就要在全国县级以上各级土地管理局增加机构、人员,不符合精兵简政的原则,且导致登记机构乱收费的可能”。③第二、对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与转让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只对互换、转让两种流转方式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其主要理由是:“1、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尚不健全,而且,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不仅数量很大,而且地块分散,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将是一项非常细致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做大量工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在目前情况下,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登记,不太现实。2、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权情况看,转包约占50%,出租占17.88%,互换占7.58%,入股占5.71%,转让约占11%,其他形式约占10%.因此,许多可以通过债权方式处理,不一定需登记。而且,流转范围对象大部分是附近的农民,互相比较熟悉,从公示、公信的角度来看,登记的必要性也不大。3、如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登记才能生效,这必然发生登记费用,不仅给农民增加了麻烦,还会增加农民负担”。④第三、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对于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和以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均采取登记生效主义。不登记,这种新型的用益物权不设立或不生变动之效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新型的用益物权的设立和变动而言,采取了多元化的立法体制。因此,在不同的体制之下,登记的性质和作用是不同的,应做具体地分析。

首先,由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采意思主义,权利的设立无需登记。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登记,其性质和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这种登记是一种行政行为,它所体现的是国家对这种物权关系的干预,干预的目的在于以公权力确认私权利,保护承包者的合法权益。这种登记不是物权设立的公示方法,对于承包合同的成立生效和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并无影响,仅起证明作用,证书仅是证权凭证不是设权凭证。再进一步分析,登记这种行为不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一种职权行为,登记是登记机关的法定义务,登记机关对承包合同仅能进行形式审查。如果登记机关不及时给农户进行登记并发放土地承包证书,或因错误登记而侵害了承包方合法权益的,承包方可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权利救济。

第二、由于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互换和转让采登记对抗主义,登记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互换和转让方式转移的公示要件。不登记,不影响互换合同和转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也不影响承包经营权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转移,只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互换合同或转让合同成立生效后,办理登记,“乃是一种(互换合同或转让合同一方当事人依据)合同应负的义务,另一方要求其履行登记义务实际上是要求其实际履行合同。如果负有登记义务的一方拒不履行办理登记义务,应当以构成违约论,另一方面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合同没有规定登记的义务,我们认为当事人双方依据法律的规定都有办理登记的义务,此种义务一旦为法律所固定下来,便可以自动转化为合同义务。任何一方违反此种义务,都将构成违约责任。”⑤登记对抗主义对于解决多重买卖问题意义重大。例如: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乙,乙支付了价金但未办理登记手续,其后,甲又将该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丙,丙不知甲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乙,而且也不应知这一情况,支付了合理的对价后办理了登记手续。那么,丙为取得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善意第三人,乙因未履行登记这一物权变动的公示要件而不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更不能向丙主张权利,只能向甲主张违约责任或行使不当得利请求权。在此,应注意举证责任的分配,丙就自己为善意负举证责任,乙可就丙为恶意举证。

第三、由于其他方式的承包经营权设立及物权变动均采登记生效主义,因此,登记对经营权的设立与变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登记,不能设立承包经营权;不登记,承包经营权不转移。但是登记与否,不影响承包或流转合同的效力(抵押除外)。值得注意的是,区分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与变动与登记问题。只有在承包合同或流转合同有效成立后,才发生登记问题。未登记,其法律后果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设立或不变动,绝不能以此而否认承包合同或流转合同的效力。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9

土地权属调查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涉及的土地面积大,户数多,且农户承包地块分散,土地质量差异大,地形不一,空间标记存在困难,确权任务繁重。以金州辖区为例,仅2015年在6个涉农街道需要确权的总面积为20.8万亩,乡镇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数量少,登记工作力不从心。同时,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给确权工作带来困难。

土地面积厘清难。由于各村干部及农户人口变化大,农户实际耕种的承包地、自留地等土地难以准确区分类别,容易造成承包地的总面积增大,影响了确权面积的准确。1998年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时,土地是按面积平均发包到人,由于在不同区域土质差异大,按照地力肥瘦折扣标准计算后,相同承包人口的家庭,土质差的承包土地面积相对较宽,土质好的承包面积相对少,使得目前确权实测后各户人均面积不一致,导致按照实测面积据实确权难以顺利推进。

档案资料证明难。一是第二轮延包时部分农户土地承包信息登记不准确,“四至”不清,位置不明,面积不准。二是在土地多轮流转、公益设施建设用地占用农田,农户间互换田地后,却没有及时完善相关手续,造成农户承包证书上的地块面积与实际面积不一致的“证地”不符。三是承包台账和承包合同中对土地面积等信息记载不相吻合,承包经营权证没有以承包合同中的信息登记内容为依据,而是以台账为依据,造成登记信息不准确。

土地纠纷解决难。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给予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新农村建设土地占用的增加,农村集体土地价值上升,农民对土地确权利益期望增多,在确权过程中承包土地权属争议和纠纷渐渐增多。尤其是二轮延包遗留问题使得复杂多样的土地承包纠纷在此次确权落实过程中显现出来,且目前村委会和乡镇经营管理指导站主要承担基层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协调解决难度非常大,影响土地承包确权的落实。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篇10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这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努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刚才,县农业局章运新同志解读了《实施方案》,蒋巷镇、塘南镇、泾口乡、东新乡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文卫县长进行了具体部署,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要求明确,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一件大事,在思想上务必高度聚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其幸福生活的源头。从土地革命到,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二轮承包的确权,每一次涉及土地权益的变更和政策的调整,都是载入史册的大事。这次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也不例外,它已经不是一项单纯的基础业务工作,而是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涉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农村社会稳定,特别是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30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分离;3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顺应农民的意愿,推进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盘活土地生产要素,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要推行“三权分离”,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基础。因为土地不确权,经营权流转就难以规范,规模经营就难以形成;土地不确权,经营权就无法进行担保、抵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就会受阻;土地不确权,农村各种要素就无法参与市场流动,农业资源就难以转化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所以,深化农村改革,首先必须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是推进城乡一体的必然选择。南昌县是一块黄天厚土,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天然优势。当前,我县农业发展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把承包地确权发证到户、公开登记,农民才能卸下怕丢掉承包地的包袱,放心外出务工就业、进城落户,承包地才能流转出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放心进行规模经营,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承包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之间有序流动、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是维护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承包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和物质利益。当前,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南昌县也有不少的村,因土地权属不清晰、登记不明确,导致农户之间、农户与村集体之间经常发生各种纠纷,量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因土地权属纠纷等引起的事件占全县总量的15%,占农村量的60%,土地矛盾和纠纷已成为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土地问题处理得不好,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伤害的是农民的感情,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的是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深入到群众中去,多做调查研究,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多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树立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以深化改革的务实举措维护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一件急事,在操作上务必蹄疾步稳

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原则,中央明确,从2013年起,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4月28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会,明确要求各地年内基本完成工作任务,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我们要按照提出的“蹄疾而步稳”要求,精心操作,稳步推进,确保改革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在具体操作中,概括来讲,就是要做到“六个严禁”。

一是严禁“齐步走”。土地问题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问题,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必须在试点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妥推进。回顾1998年的二轮承包确权和20__年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发证工作,之所以出现诸多遗留问题,重视不够、一步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从目前二轮土地承包换发证情况来看,有的把证放在乡镇,有的放在村委会,有的放在村小组,到农户手中的比例偏低,这是普遍现象,南昌县也不例外。改革一哄而上,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这次,我们提出各乡镇自行选择1个村先行试点,同时试点先行和全面推广可以压茬进行,做到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个别乡镇或村,因为工作质量没有达到要求的,宁愿时间往后拖一点,也要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确保改革不走过场,确保改革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的。

二是严禁“一刀切”。中央明确,此次确权登记以1998年二轮承包确权为基础。现在,16年的时间过去了,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受税改政策的影响,统计面积与实有面积有一定的出入。二是受农田高标准化改造的影响,有的耕地已经“四至不清”。三是受农民建房的影响,有的农户已经在承包土地上开了“天窗”,建了房子。四是村与村之间差异大,有的生不增、死不减,有的坚持几年一调。五是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许多土地已经被征用了。同时,改革还可能遇到两方面的阻力:一是乡镇干部的阻力,怕影响到今后的征地,因为随着物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土地征用难度加大。二是村组干部的阻力,确权登记后,村小组对土地“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相对就难一点,村级自治能力被削弱。为此,各地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要把相关的情况摸清摸透,多听取群众的意见,但又不能被群众牵着鼻子走;多方面维护群众的利益,但又不能做群众的“尾巴”。要区分不同情况,考虑不同因素,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尤其是确权颁证过程中,既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不搞“一刀切”,关键要达到让大多数群众满意,达到推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三是严禁“越趄代庖”。省里明确,此次改革要围绕“四个中心”,即:确权主体以农民为中心,登记颁证以村组为中心,改革责任以县乡为中心,监督指导以省市为中心。换言之,就是“县指导、乡镇主导、村委会主体、村小组实施”,县乡村三级干部要切实做好宣传、引导、服务、组织、把关等工作,尤其要指导好村小组的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如果我们的干部对所有的工作都“一竿子插到底”,就成了“越趄代庖”,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南辕北辙了。

四是严禁“破底线”。土地确权登记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对有明确规定的,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对没有明确规定的,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基本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妥善处置。比如,这次确权登记明确规定,要以二轮承包为基础,这就是政策底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有群众提出,要确权颁证就要先对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进行重新调整。尽管群众的意见有道理,但却超出了政策范围,只能做好解释,不能突破政策底线,否则,就会难以自拔,使各种问题纠缠在一起,无法解开。动员会后,农业部门要立即举办培训班,结合《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把土地确权登记要遵守的政策讲清楚。培训要向村组干部延伸,确保每一级工作人员都能熟悉政策,掌握政策,做到政策一个口子出,操作一个程序走,工作一把尺子量,避免因工作原因造成新的矛盾。

五是严禁“走捷径”。有的工作,结果是第一位的,不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可以走捷径;但有的工作,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程序不合法,结果就不合法。我们将要开展的确权登记工作就属于后者。方案中规定各种程序性要求,必须做到位,该签字的签字,该公榜的公榜,确保各项工作公开透明,确保“不反复、不折腾,真办证、办真证”。针对在外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要通过邮寄公开信、电话咨询等方式,告之当事人,保障在外务工人员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六是严禁“出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是任何改革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坚持先易后难,权属清晰的先确权登记,不清楚的可暂缓一步,待理清权属关系之后再确权发证。有争议的要先调处,要遵从民主协商原则,不允许出现用行政力量强制执行。要有担当精神,遇到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不能做好老人,当“甩手掌柜”,做到纠纷调解在当地,矛盾解决在当地。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一件难事,在行动上务必高度聚力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确权登记更是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工作质量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权登记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是干不干而是怎么干好的问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应当看到,确权登记颁证是农村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其影响的广度和力度一点也不亚于当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不亚于土地二轮承包。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持,亲自组织,亲自指挥,把确权登记工作列入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抓出成效,确保人民群众满意。

二是加强协作配合。农业部门是主力军,要全力以赴,做好牵头、协调、技术指导等各项工作;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落实好有关经费;宣传部门要做好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政法、国土、等部门要密切关注工作动态,帮助乡镇做好政策解释、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工作。特别是,要按照市委王书记提出的“宁可跨前一步交叉重叠,也不后退一步形成鸿沟”的要求,既各负其责,又合作有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确权登记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加强督促指导。县委、县政府研究成立了1个督查组和4个指导组。督导组要适时进行情况通报,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推广成功做法;指导组要对全县18个乡镇进行分片包干,全程做好技术指导和业务把关工作,尤其要加强与乡镇的沟通协调,主动服务,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处理各类问题,确保这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事关千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为顺利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奠定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