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评比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0:03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1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通过创建活动,整体提升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服务水平,为农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二、总体月标

对照创建活动评选标准及评选细则,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政策,加大农村卫生的投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队伍水平,完善农村卫生机构功能,使农村卫生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卫生监督管理明显强化,农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三、创建内容

对照《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创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活动的方案》及评选标准、评选细则,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申报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

由于我县在2*年内,未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和甲、乙类传染病及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单苗接种率达到规定水平,农村人口简易自来水普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符合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申报基本条件,按照评选程序要求,向市卫生局提请申报初评,报省卫生厅复评。

(二)贯彻落实农村卫生政策

l、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制定下发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政府每年研究2次以上农村卫生工作,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逐年增加卫生投入,

并且做到增长的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从20*年起到2010年,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等卫生事业。

4、政府按规定贯彻落实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

(三)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5、要做到参合农村居民数占农业人口比率高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使用率高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7、参合农村居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例高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8、落实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工作经费。

(四)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9、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其人员、业务、经费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公开招聘,并接受管理知识培训。

10、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有一所达到《江西省村卫生室(所)配置标准》的村卫生室(所)。

11、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人员,并设中药房,其中中医药处方数要占一定比例。并且做到增长的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从20*年起到2010年,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等卫生事业。

12、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主要设备达到《江西省乡镇卫生院配置标准》的配置要求,收支有结余。

13、中心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5%,一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90%。

(五)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功能

14、乡镇卫生院建立公共卫生防保组,配备专职防保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15、乡镇卫生院设立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规划免疫冷链装备齐全、运转正常。

16、乡镇卫生院达到江西省“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标准。

17、乡镇卫生院达到江西省“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

18、农村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

19、根据全国爱卫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的通知》精神,卫生镇、卫生村普及率达到要求。

20、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乡村医生的执业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

(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水平

21、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执业护士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达到中专水平。

22、乡村医生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其他人员获得相关技术准入资格。

23、县直医疗卫生机构每年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安排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县、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24、每年向乡镇卫生院积极推广农村医疗卫生适宜技术。

(七)严格农村卫生的监督管理

25、所有的医疗机构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6、乡镇卫生院住院病历符合要求。

27、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门诊处方合格率符合要求。

28、乡镇卫生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登记、采购、使用和处理

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29、推行农村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

30、依法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创建活动,是加强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重木举措,是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加强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创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活动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县卫生局局长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县城建局局长

*县建管局局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熊金保同志兼任。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为开展好此次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卫生局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组织落实创建活动评选标准及评选细则的各项准备及创建活动的申报工作。

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创建工作,根据创建活动的要求和评选细则,制定具体的创建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和参与创建活动,确保创建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严格实施,争创一流

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及评选细则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确保这次申报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圆满成功,为保障全县农民健康,促进*快速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创建工作,根据创建活动的要求和评选细则,制定具体的创建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和参与创建活动,确保创建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2

   针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和效率亟待改善的客观现状,会宁县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积极实施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并与新农合病历审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完善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办法县卫生局制定了“会宁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办法”和“会宁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应用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涉及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两个方面,从诊疗质量、护理质量、质量警示、满意度、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和效率、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制定了考核指标和标准,乡镇卫生院每月进行自评,县卫生局每半年组织专家进行外评。通过“细则”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质量,发现质量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会”制度全县县、乡卫生机构每月1~5日召开“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会议”,会议由各机构质量主要负责人员、管理人员和各学科负责人参加,开展讨论式评议,充分揭示医疗卫生质量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科室及人员,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每月选择主要问题实施质量改进。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根据“会宁县医疗机构实施质量内部评价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实施方案”,全县医疗机构每月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县合管办将各机构病历点评及结果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与经费拨付挂钩,县卫生局组织专家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点评并与绩效考核相衔接,乡镇卫生院每月的甲级病历率应该大于80%,处方合格率大于90%,低于此值按本月审核拨付总经费的10%予以扣减,从而提高了处方病历的书写质量,促使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和合理检查。推行“排队”制度在县、乡卫生机构推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及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和医疗机构的“八个排队”(医疗机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患者满意率的排队)制度,每月将“排队”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作为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重要的考核依据。开展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县卫生局组织省、县两级专家及相关人员,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卫生服务质量外部评价和处方、病历点评。医疗机构也开展了质量自评,科学评价质量现状,及时改进。在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时,进行处方、病历点评不仅能发现病历书写质量的问题,还可发现诊疗错误、不合理诊疗、过度服务等影响深远的实质问题。

   开展绩效考核,推动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实

   以推行乡村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对全县所有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价,将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应用于随后的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改善了乡村卫生机构的绩效控制方式。制订考核实施方案,控制考核的规范性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会宁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会宁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和“会宁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将每一项考核的具体内容、标准要求、方法步骤、数据来源、考核细则、得分、扣分依据和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细化。设计测量工具,控制考核的科学性确定了院内管理与建设、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和群众评价与监督等5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设计了乡镇卫生院考核和村卫生室考核2套指标体系,每套指标体系均由三级指标构成。将人员按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划分为18个岗位作为人员考核指标。设定统计分值,控制考核的公正性三级指标均按权重确定和分配分值。考核采取查阅资料、财务审计、现场检查、走访调查、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法。重视结果应用,控制考核的有效性一是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财政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经费的70%按月拨付,预留30%,依据绩效考核资金拨付方案拨付。二是奖先惩后,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负责人职务。建立长效机制,控制考核的导向性县政府下发“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县卫生局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于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2次集中考核,乡镇卫生院负责于每年6月上旬、12月上旬完成辖区内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工作。县里成立了由纪检、人事、财政和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

   会宁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1年多来,我县通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六有”、“八统一”的管理模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运行机制、质量效率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54%,住院分娩率达到93.9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0.00%以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2.00%,病历书写甲级率达到90.00%以上,两种及以上抗生素处方从23.00%降低到了16.00%。截至2011年3月底,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2207户,建档172062人,建档率为29.78%。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患者及时就诊率达到95.00%,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1.00%。行政管理得到加强各乡镇卫生院聘用村医334名,100%实现目标责任管理,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10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标准,7所达到一级乙等标准。队伍素质得到提升2010年全县培训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新农合门诊统筹、财务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卫生监督执法及合理用药等专业知识培训3500多人次,省、市、县进修173人次。地产中药材治疗10种常见病在284个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一些中医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60%的村得到推广应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行,降低了药品价格从2010年6月开始,全县30所乡镇卫生院和284所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11%。截至目前,零差率销售共为群众减轻药品费用320多万元。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3

第一条为适应本省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完成院校教育之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且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在经过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毕教委”)或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毕教委”)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专科医师培训分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所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进入培训基地进行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的人员(下称住院医师)。

第四条鼓励各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奖学金,资助优秀的住院医师完成培训。鼓励企业、保险公司、个人等以多种形式提供资金或其他条件,共同促进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本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基地标准、统一考核办法和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

第六条省毕教委由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和部分地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省毕教委办公室委托*省医师协会承办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

第七条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管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第八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基地主任负责制。

第九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省毕教委认可、公布;认可、公布办法由省毕教委另行制订。

第三章培训实施

第十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实施培训。

第十一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住院医师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年度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年的12月底前报省毕教委,并在每年的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备案。

第十二条普通专科培训招生以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也可招收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亚专科培训主要招收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指导意见公布前已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在开始试点的3年内,亚专科培训可招收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临床医师。

临床研究生毕业人员须经培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确定其应进入的培训阶段和年限。

第十三条普通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为3年,依据普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省毕教委认可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相关科室轮转的临床医疗实践为主,第一年必须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完成普通专科培训并经统考合格者,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亚专科培训阶段时间为1~5年,依据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卫生部毕教委认可的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亚专科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亚专科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条培训基地及所在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工作档案,培训相关内容应在《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中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录。

第*条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组织符合条件的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指导。在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考试考核

第*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全面检查核对住院医师的《培训登记手册》,对完成培训细则规定内容的人员,按照培训标准要求进行考试考核。

第十八条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包括公共科目考核、日常考核、轮科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方法、条件按照《*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专科医师培训的考试考核,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

第二十条住院医师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培训内容的,培训时间顺延;完成培训内容后再进行考试考核。对在考试考核中弄虚作假者,培训基地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者应取消培训资格。

第二十一条省毕教委对培训基地及其所在医疗机构组织的考核进行不定期的指导、检查。对未按照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的基地给予限期整改,对在整改阶段无明显改善的不再认可其培训基地资格。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条专科医师培训经费实行单位支持、个人分担、政府资助、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保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需要的经费,要为受训医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包括住宿等生活条件。

第二十三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负责保障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应为带教医师提供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四条住院医师与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和培训协议,住院医师的人事档案放入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险和法定节假日休假等待遇。医院应为住院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注册等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六章附则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由省毕教委负责解释。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

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一、培训对象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方案公布前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基地招聘研究生进入相应阶段的培训,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至少有1年以上三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临床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

2、按照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已完成相关病例、病种的实践;

3、通过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临床能力考核,并以此作为进入相应培训阶段的依据,确定培训年限。

二、培训目标

经过培训使住院医师达到“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普通专科医师或亚专科医师水平。

三、培训要求

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政治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专业理论:根据普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重点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能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4、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5、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初步独立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2500个印刷符号。

6、人文医学: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在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理论:根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临床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本专科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技术,熟悉门、急诊专科疾病的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能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能胜任总住院医师的工作。

3、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比较熟悉地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3500个印刷符号。

4、教学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承担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和进修医师或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5、科研能力: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6、人文医学: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给病人予人文关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培训年限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3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1~5年。除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培训期间无论任何理由请假累计超过三个月者,培训期限延长一年。

五、招生办法

各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参加培训人员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招生计划报*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每年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

六、培训方法

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为主的培训方式。专业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主要采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第一年必须实施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培训基地主任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医师组成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和指导。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以参加亚专科的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七、培训内容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公共科目学习内容和时间如下:

1、有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参考学时数12学时。

2、循证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3、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参考学时数8学时。

4、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参考学时数8学时。

5、医德医风:参考学时数8学时。

6、人文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二)临床实践培训内容按照各普通专科、亚专科培养标准细则的要求实施。

八、考试考核

(一)内容

《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内容按卫生部统一要求,含工作态度、医德医风、医学法律知识、行业服务规范、相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外语、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等。

(二)考试考核方法

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公共科目、专业理论等主要采取笔试方式,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主要采取面试的方式。

(三)考试考核类型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和组织形式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确定。住院医师应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的第3年参加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住院医师应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带教老师应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住院医师轮转与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及参加阶段考核的依据。

3、轮转与年度考核:住院医师在完成培养标准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和完成年度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与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4、阶段考核:

(1)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主管部门依据普通专科培养标准相关内容,组织公共课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或考核。

申请普通专科培训考核者,应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

(2)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省毕教委对其完成培训情况及医德医风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方可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省毕教委将审核通过的住院医师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卫生部毕教委依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的相关内容,组织以考查临床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

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者应提供《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亚专科培训阶段登记手册和省毕教委审核证明。

(3)轮转考核、年度考核及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培训期限顺延1年。

(4)对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或考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参加考试考核的资格,培训时间顺延;对弄虚作假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九、证书发放

参加普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指住院医师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场所,是根据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进行认可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临床科室。

培训基地设置在经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医疗机构中的临床科室。

第三条培训基地分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普通专科基地)和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亚专科基地)两类。培训基地类别依据卫生部普通专科目录和亚专科目录设置。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培训基地认定条件包括:

一、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二)教学条件

1、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临床师资队伍。

2、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具有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

3、具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场地。

4、图书馆藏书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住院医师接受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

(三)组织管理

1、成立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有院级领导分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2、成立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

3、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人事管理、住院医师考试考核等制度。

(四)支撑条件

1、提供培训对象的工资和补贴,保证给予与本院同年资职工的同等待遇;

2、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提供必要的住宿等生活条件;

4、妥善解决人事档案和工龄;

5、积极协助培训对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办理医师执业注册手续;

6、与培训对象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7、保证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培训对象离开基地。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有能够满足培训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构成比例合理。每个普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2;每个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1。

(二)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应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要求。

(三)普通专科基地应设置有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的临床和辅助科室;亚专科基地所在的临床科室能够满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相关辅助科室设置齐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符合条件的综合医疗机构中有关临床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符合全科医学培训标准要求。

(四)医疗条件(包括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诊疗设备等)能够达到各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科室业务范围全面,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本学科常见疾病,开展的诊疗活动能够满足培训需求。

(五)培训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应为本院人员,不得由外院专家兼职),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培训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五条医疗机构可组织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要求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同意后,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省毕教委讲认定(包括复审)的申请。

第六条认定步骤

一、形式审查

省毕教委办公室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普通专科基地,由省毕教委通知申请单位实地评审的时间;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亚专科培训基地,省毕教委初审通过后,报卫生部毕教委。

二、实地评审

(一)普通专科:省毕教委组织评审团,依据普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进行实地评审,讲评审意见,由省毕教委对评审结果进行认定,并将通过的基地名单和培训规模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二)亚专科:省毕教委协助卫生部委员会组织评审团,依据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评审,核定培训规模。实地评审工作于每年8月底前完成。

三、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合格基地具备培训专科医师资格。基本合格的,应在半年内整改并接受复审。不合格的2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四、公示

培训基地评审结果实行公示制度。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审批结果由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网站进行为期二周的公示。对结果持不同意见者,可在公示期限内向省毕教委讲复查申请。

亚专科培训基地评审结果由卫生部毕教委公示。

五、公布

通过评审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名单及招生培训规模由省毕教委于每年9月底以前向全省公布。

亚专科培训基地的名单与招生规模由卫生部毕教委公布。

六、再认证

培训基地评定周期为5年。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1年讲再认证申请,省毕教委根据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基地条件实行动态管理,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亚专科培训基地由卫生部毕教委进行再认证。

第四章基地管理

第七条经评审通过的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核定的培训规模接收住院医师,并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开展专科医师培训。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4

关键词:医院等级;评审;精细化管理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知,从2013年开始,天津市启动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通过参加本周期的三级医院评审,医院领导和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对照标准,进行自审自查,结合条款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医院的各个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简化门急诊就诊流程,建立了检查监督考核机制。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原理,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各项工作。医院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突出内涵建设,狠抓人才培养,加强专科建设,提高竞争能力,最后顺利通过评审,获得三级甲等医院荣誉称号。

1医院等级评审

医院等级评审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医疗机构,根据其任务、规模、功能进行评审定级的一种制度,首先由医院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评审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持续改进医院工作,然后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规划级别的功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医院等级的过程。本周期采用新的评审办法和标准,对医院进行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四个维度的综合评审[1]。评审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详实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为医院运行提供了可供参考和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对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评审评价工作,促进了医院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指采用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手段,对各个单元进行精确的组织、管理,从而确保各个单元能持续、稳定、高效的运行[2]。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是一种高效地管理手段,将精细理念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能全面提高医院的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善医患关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医院适应国家医药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

3医院评审推动精细化管理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施制度化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对全院各个部门包括行政机关、医疗、医技、护理、后勤总务等全面梳理,建立并细化了一套完善、科学、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共修订了20多册规章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如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尤其是医务人员授权管理规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不良事件分类与管理制度、高风险有创操作授权流程)、设备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急危重症管理制度、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手术麻醉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医疗、后勤保障、信息系统管理主要应急预案等等。进一步细化了职能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格局。运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原理,通过学习、培训、计划、执行、监管、反馈,反复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工作,逐步形成了切合可行、更为优化的管理体系。

3.2细化和提升网络中心的职能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对医疗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为推动医院信息化发展,医院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机构负责信息管理,先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数据库、信息库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来,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检验、放射、Ct、核磁、病理等检查报告均可通过计算机联网进行实时查询。规范了电子病历的格式,建立科室间的网络标准接口,实现局域网上科间会诊。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除了能改进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效能。医院信息化不但应用于医疗过程,还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能准确收集、整理医院管理数据和医疗质量控制资料,及时自动生成各项相关的统计报表。比如通过院内oa自助办公系统,在医院与科室、科室与科室之间,能够及时传输各种管理信息,上报不良事件,统计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监测指标,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病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随时查阅全院患者的医疗信息和统计数据,完成病案首页信息向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的及时上传。

3.3优化工作和诊疗流程医院要想实施精细化管理,就需要实现业务流程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4]。因此,在评审前夕,医院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针对运作复杂、效率低下、患者抱怨等问题,将不必要的流程删减,实现医院工作和患者诊疗流程的优化。比如门诊启用叫号系统、预约挂号系统、分楼层挂号缴费、自动分药系统、门诊化验单自取系统等,方便了患者就诊,减少其看病挂号、检查、取药排队时间,患者得到实惠,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满意度。

3.4提供人性化服务医院精细化服务的核心是人性化服务[5]。因此,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服务项目、服务规范,经过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使这些规范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中得以体现,让患者享受到优质、高效、文明的服务举措,尤其在患者治疗时间、就医流程、诊查费用、住院环境、医患沟通等每一个环节上体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是在实实在在地为他服务,帮助他解决疾病和心灵上的痛苦。对患者的个性化服务,就是要建立起舒适便民的医疗服务风格,处处彰显出服务的周到和便捷。门诊大厅、急诊通道、住院处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设有导诊台,导诊员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导诊服务、用药咨询、陪护检查等。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提高了医院在社会上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4总结

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医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打造品牌医院,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经过本周期医院评审评价,医院学习评审标准,严格执行评审标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明确精细化管理目标,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进精细化管理,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发展后劲,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卫医管发[2011]75号).

[2]刘均,金胜琼,范碧芳.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浅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5):21-22.

[3]疏斌,赵文.信息技术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5):56-58.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5

[关键词]管理综合考评量化管理侧重点兼顾公平

医疗卫生工作的改革,到目前为止还在探讨和发展完善阶段,作为一名战斗在医疗卫生工作岗位18年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管理者,密切关注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如何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是一个焏待解决的问题,想借次征文之机谈一谈自己的拙见,愿与同行们一道商榷: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医院进入市场经济模式,使单位领导和医务人员有了更强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取消了行业垄断使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医务人员的业务收入和诊疗人次的多少在同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受欢迎的程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不同于社会上一般消费者与被消费者的关系,在医生面前,患者是个“文盲”,一般情况下医生的话就是圣旨,这就给许多以赚钱为目的的医院和个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影响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今后,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公共卫生及基础医疗、急诊处理,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以公益性为主,给患者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的目的和职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单位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如何不再按工龄、职称及单纯的业务收入拿奖金,而又能体现多劳多得、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呢?

一、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实行量化管理,其内容包括:

(一)德:1、根据医德规范(共七条)及卫生部规定的“八不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2、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3、服从领导安排,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4、实行人性化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

(二)能:1、组织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不同领导岗位工作职责执行情况;2、业务能力:(1)科室各项工作制度及职责执行情况,如病历书写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转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三差七对制度及首诊负责制等;(2)有开拓创新精神,业务交流、培训、发表专业论文等情况。

(三)勤:工作态度:严格出勤,履行24小时服务制,及时准确服务。科室环境:科室随时整理、打扫。

(四)绩:乡镇卫生院不是行政单位,而是一个服务事业单位,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医院既有大量的经济活动,也有它自身的经济利益,当然如果将来职工的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与医院的收入不挂钩那又另当别论,但不管怎样,业务收入的多少在同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受欢迎的程度,但由于不同科室之间(即工种不同)因为收费标准有很大差异,虽然付出相同的劳动代价但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收益,并且有一部分人员承担着公共卫生工作,所以不能单纯以业务收入来评价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可采取如下多种方式:1、科室纯收入与同期比较,按增长率计算业绩,同时为了避免医务人员以经济收入为目的,损害患者的利益,可以结合出院人次、门诊人次的多少及平均每日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门诊处方费用的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2、将出院人次、住院天数,门诊人次、辅助检查人次等折算成劳动时间,以劳动时间的多少来计算劳动量。3、非创收科室可根据创收科室建立一个相应的一量进行考核。

二、考核过程中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分值高,扣分和得分的机率均高,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提供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在大厅给患者提供查费工具,使患者对自己的收费明明白白,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对职工很好地实行了监督,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由上级部门配置才能很好地完成此项任务。

(二)重视窗口科室的服务态度管理,如较为薄弱的环节:药房、护理部、收费室等。

(三)医院社会效益的提高是所有的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业务骨干占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且科室内不同的人业务能力不均衡,仅仅靠业务量是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业务能力的,要将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先进工作者等考虑进去。

(四)严防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对高风险专业与临床一线工作应给予相对较高的分值。

三、考核结果涉及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考核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否则难以执行下去,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考核档案,医务人员的奖金按考核结果计算,以德能勤绩等为标准打分,可以形成上级行政部门考核医院领导,领导考核科主任,科主任考核职工的逐级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上级对下级可采取随时抽查等方式进行管理。制定一个比较完整、全面合理的考核方案,内容包括各科室的工作制度、职责,每一个科室应该给相同的分值,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内容及其侧重点进行细化,然后根据考核结果计算奖金(奖金不管是来源于本院还是上级行政部门)。

(二)考核的指标来源于本院的定期考核、随机考核、平时掌握的情况结果和上级部门的检查结果。

(三)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让病人评价、相关科室(如医生)评价、管理层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

(四)考核一定要有直接的证据,如病人投诉,必须写明患者姓名、时间等。

(五)考核结果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执行,并逐年完善考核方案,力求合理性。

四、考评方式的实施,必须要得到行政部门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一)近几年人才资源严重匮乏,自然影响业务收入,职工待遇差,就难于吸引高素质人才,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必须采取让待遇留住人才、让政策留住人才等一些系列的措施。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6

关键词:绩效管理基层卫生院卫生院管理实践应用

一、基层卫生院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一)卫生院社会效益标准

社会效益标准应该从整个卫生院的医德医风情况出发,从社会效益当中能够看出卫生院的信誉水平,也可以对卫生院进行更加有效的信誉评价。基层卫生院的社会效益标准通常表现为卫生院工作人员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政府所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完成各种指令性的任务,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天灾时候基层卫生院的积极抢救,都是非常有效的社会效益标准。

(二)卫生院经济状况标准

卫生院的经济状况标准能够充分展现出卫生院的整体财务情况,在这个标准当中不能够仅仅去考虑卫生院的经济状况,还要注重卫生院当中不同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以及所有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还有在总体收入占比中,药品收入占比情况等等内容,都是卫生院经济状况的具体体现,所以在制订标准的时候也一定要更加具体。

(三)卫生院工作效率标准

工作效率作为卫生院当中的负荷程度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首先就是卫生院的门诊处方人均消费、住院床每日平均消费、住院患者人均每天用药消费、住院患者人均每天医疗消费、门诊患者的人均药品、医疗消费,将这些内容和去年同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让卫生院拥有更加完整的数据资料。

二、基层卫生院绩效管理方式

绩效能够充分反映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果,并且绩效也可以细化为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种不同的绩效。目前的基层卫生院当中通常有三个部分:制定绩效目标和计划、开展绩效考核和辅导、进行绩效评价和反馈。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基层卫生院被绩效管理所覆盖,适用于卫生院当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

(一)制定绩效目标和计划

明确绩效管理的原则:要做到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医德医风建设和考评放在首位,注重工作业绩的提升和医务人员绩效贡献;要做到服务至上,群众满意,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医务工作者绩效的标准,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分配档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一线人员、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要做到控制成本,提高质效,加强成本核算,合理控制支出,全力增收节支,不得赤字分配,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公平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二)开展绩效考核和辅导

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通过考核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量化工作指标,与职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主要考核职工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出勤、工作成绩等方面。在绩效管理开展阶段,管理者应该与职工进行更加及时、持续的交流,及时了解整体绩效信息,从而进行计划调整,并给不同的科室给予相应的帮助,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管理者在绩效实施阶段,也要注意进行更加细致的绩效表现观察记录,统计出更加合理的数据,通过绩效评估,给绩效带来更加充分的改进,也可以利用具体事例让职工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做出改变,给基层卫生院带来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进行绩效评价和反馈

绩效管理有效实施之后,通过绩效可以充分的反映出基层卫生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所在,从而通过这些评价反馈,进行更加详细的绩效制定以及战略目标制定,保证基层卫生院能够与时俱进,给卫生院工作人员带来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卫生院的绩效管理是基层卫生院进行管理阶段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给基层卫生院带来更加科学的管理和更加长远的发展,能够提高卫生院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让基层卫生院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7

为此,在北京市医管局运行之初,即决定引入绩效考核的现代管理工具,结合市属医院实际而创新建立市属医院绩效体系,配套形成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以此为抓手实施管人、管事、管资产,不断推动市属医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最终引领并推动市属医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初衷:明确导向、引领发展

引领市属医院贯彻政府办医宗旨,引导医院由重经济效益型向重公益性转变,切实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第一要务,是北京市医管局一直思考和创新的聚焦点,也是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出发点。

自成立之时,北京市医管局就把研究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在深入学习、调研、考察、分析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起草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多次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反复调研论证并参考发达国家一流医院的管理模式,确立了把社会满意放在第一位、以患者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切实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医院绩效的最重要标准,做到导向明确,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

明确一个方向: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力争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弱化总服务量指标,突出服务效率;在管理模式上,推进从粗放型传统管理向精细型现代科学管理转变。

树立一个目标: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让患者满意,让政府满意,让医务人员受鼓舞。

指明一条路径:医院科学发展路径,需要通过绩效考核加强绩效管理,指导和修正医院的发展路径,逐步走向内涵质量的发展轨道。

为确保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北京市医管局在指标体系设计上重点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承认现状、突出重点考核原则:充分考虑市属医院发展、医疗服务指标、资产管理的现状,不求全面考核,重点考核突出存在且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引导市属医院找准工作方向、明确工作改进和发展重点。

二是,共同性与差异性指标相结合原则:在公益性要求(如患者满意度、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医院基础管理(如安全、纪检监察等)等方面坚持达到北京市医管局统一目标;在医疗服务效率、费用、资产管理、科研人才等方面,注重纵向自我比较。

三是,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工作要求相一致原则:在政府性任务完成指标中突出考核对口支援、应急、干部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等完成情况,注重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与北京市医管局工作有效衔接和保持一致,使政府指令性任务落实更有力、更量化。

四是,先规范再完善原则:通过绩效考核规范院领导班子管理行为,加强现代医院管理意识,再逐年完善指标体系,提高科学评价功能。

五是,指标来源易获取原则:在选取考核指标时,首先考虑指标数据有可获得性与可评价性,同时明确指标数据来源。凡能够通过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获取的数据不再另设来源渠道,尽量避免通过单次检查获得的数据作为考核指标,保证数据的公正性。

聚焦:体系科学有效、方法实在管用

近3年来,北京市医管局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力求绩效指标体系符合政府办医内在规律、适应深化医改整体形势与满足医院发展自身需求,使绩效管理办法灵活多样、科学严谨、实在管用,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客观、真实,能够为北京市属医院发展和医管局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与参考。

现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定量考核指标和定性考核指标构成。定量考核指标是对市属医院的运营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2014年,市属医院定量指标包括24项指标、31项细项指标,为社会评价、内部管理、运行效率、发展实力四个维度,划分为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人次(例)均费用、药占比、预约诊疗、每职工日均负担住院患者占用的床日数、医疗成本控制率、万元医疗收入基本运行及卫生材料支出、医疗纠纷收入基本运行及卫生材料支出等,占百分制考核的70%。定性考核是对能够综合反映市属医院运营和管理业绩的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综合评议,是定量考核的补充和结果体现。定性考核结合年度工作重点,主要从医院党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平安医院建设、负面事件和应对五个方面展开,占百分制考核的30%。此外,设有加分项目、降级项目和一票否决项目等。

北京市医管局还大力创新绩效考核管理方法,采取“七项措施”。

第一项措施,分类考核。按照21家市属医院的性质、规模等特点不同,分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两类,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八家医院遵从综合医院考核,其余医院按照专科医院考核。

第二项,纵横相结合。考核以各医院自身纵向比较为基准,综合考虑横向比较结果进行,从不同角度评价医院的绩效水平。

第三项,引入第三方测评。把“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测评,让服务对象和内部职工表达真实感受,引导医院改善内部管理与服务。由此,做到医院的公益性体现充分不充分由社会来评价,医院管理的好不好、发展的好不好由患者与职工共同来评判。

第四项,“捆绑式”考核。对院长和党委书记一起考核,实现分工不分家、共同促发展的医院管理目标。

第五项,实时监控。建立预警制度和领导约谈制度,对各医院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每季度公布部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每半年总结各医院指标完成情况,对医院运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提醒与警示。

第六项,动态调整。指标体系在年度内相对固定,但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实际需要实时修订和调整。

第七项,科学运用考核结果。每年按照指标实际完成值和基准目标值进行比较,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和对应权重计算分值,在综合定量考核结果基础上辅以定性考核结果得分。最终得分用百分制分为a、B、C、D四个等级:≥90分为a等级(优秀),75?90分为B等级(合格),60?75分为C等级(基本合格),

关注:整改突出问题、加强过程管控

事实上,开展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市属医院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研究方法、改进工作。为帮助市属医院了解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北京市医管局采取每季度召开市属医院绩效负责人考核结果通报会的方式,为各市属医院撰写个性化绩效反馈报告,着重告知医院目前在市属医院中的总体排名情况、主要扣分指标项、扣分原因与需要改进方面。

每半年,北京市医管局利用召开半年/全年工作会的契机,下发《市属医院半年/全年绩效考核分析报告》,系统总结分析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加强与改进目标要求。特别是对总体上达标情况不理想的指标,帮助深入剖析原因,指导各市属医院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措施。

为实现医改的“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两项目标,北京市医管局对于委托第三方开展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与职工满意度情况,专门起草《每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报告》《每半年职工满意度调查情况报告》,系统分析问卷调查各条目得分,重点分析低分条目,引导各市属医院关注与改进问题,充分了解患者最不满意度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充分了解广大职工诉求,采取措施提高职工满意程度,培育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忠诚度,增强医院职工队伍凝聚力。

对于绩效考核成绩多年不理想或存在突出、亟需整改问题的医院,局领导坚持上门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方式,深入了解相关医院的切实困难,与医院共同分析绩效指标完成不佳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整改要求,帮助医院有效提高运行效率与质量。

着力:经受实践检验、推动市属医院发展

医院管理与改革是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形势任务、自身发展状况都在不断变化。作为管理工具和“抓手”的绩效考核工作,既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利于推动发展,又要重点发现医院发展的薄弱环节与绩效考核本身的问题,以利于工具的改进与优化。从两年多实践看,绩效考核工作实践得到了检验与完善,也在推动医院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一些初步成效,各市属医院运行效率、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和资产管理等都较大提高。

第一,医疗质量持续稳定提升。市属医院收治病例保持较高难度,2013年年均完成手术32.9万例,总体难度系统为1.16,高于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保持在0.01%,低于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也低于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

第二,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市属医院“平均人次均费用”实现了负增长,始终保持在低于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尤其市属医院药占比费用连续下降,2014年上半同比年2011年下降了4.16%。

第三,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市属医院“平均住院天数”缩短至8.66天,同比2011年缩短了2.14天;“床位使用率”达到97.3%,同比提高1.04%;“实有病床周转次数”增加3.38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第四,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第三方调查显示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达到82.27%,住院患者满意度达到90.92%。

第五,学科人才基础进一步夯实。各市属医院日益重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投入不断加大、管理不断跟进,“每百名卫技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指标均值为104.09,同比增长26.9%;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从639项增至809项,同比增长26.6%;科研经费总额从2.6亿元增长到3.4亿元,同比增长32.7%。尤其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入选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每百名卫技人员论文数”指标均值为6.65,同比增长12.34%;SCi文章从1065篇增至1345篇,占总文章数从16.1%提高到18.8%。而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教授、北京同仁医院韩德民教授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同志被评为北京学者等。

总体而言,近年北京市属医院各项工作发展良好,改革发展总体呈现出“四个变化”,即医院服务优质全面化、医院目标清晰具体化、医院管理科学精细化、医院运行规范效率化。

展望:构建战略、日常和个性目标体系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8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干预

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应用中范围最广、消耗量最大的一大类药。近年来,抗菌药物发展迅速,新品种不断出现,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较多,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随机抽查本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份的350例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随机抽查全院7个病区2011年6月-2012年3月份,每个病区每月5份病历,出院且使用抗菌药物的共计350份病历。

1.2方法与内容根据调查目的作以下内容统计:①抗菌药物的费用情况;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构成比;③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④有无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情况;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⑥DDD值;⑦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⑧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比列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1.3评价标准抗菌药物使用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新编药物学》(第16版)以及药品说明书进行评价,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方案。2结果

2.1抗菌药物费用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的比例为48.74%,最高占57.3%,与上半年比值,显著下降。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最多为1258.34元,最少为10.57元,平均为256.16元。每天平均费用17.53元,较上半年相比有明显下降。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与过去相比,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有显著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过去73%,降低为2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过去76%降至为6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由过去76%降至42%,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有过去100%,降至43%。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

2.2抗菌药物用药品种情况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总计35种,β-内酰胺类19个,占54%,氟喹诺酮类3个,占8%,大环内酯类2个,占5.7%,该比值与往年相比出现明显的相对集中性,与我院现有的抗菌药物品种物减少有一定正相关性。从本次数据上看,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这三大类仍然是我院住院抗菌药的主要品种。

2.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350份病历中,一联使用的有312份,占89%,我院抗菌药物二联使用有37份,占10.5%,三联使用的有1份,占0.5%。符合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要求。从联合使用的角度看,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日趋合理。

2.4抗菌药物有无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情况从本次抽查的350份病历中,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或期间进行了病原菌检查及药敏实验和上半年基本持平,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40%,需进一步提高标本送检率。

2.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查病历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主要有药品品种选择不当,用法不当。使用时间过长,给药时间不对,个别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没有控制术前30分钟至2小时,而是在术后静脉给药。部分医师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3讨论

通过对医院用药的使用情况的全面分析,就本季度用药存在的问题,对不合格处方发现的问题与临床医师沟通,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各科主任的高度重视并加强抗菌药的使用管理。

3.1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检查较少,经验用药多根据本院细菌室资料表明:本院内科感染性疾病常见致病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这些致病菌高度敏感,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制成复方制剂后,抗菌活性显著增强,而在临床使用也证实了其有效性。但是抽查儿科病例发现,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抽查10份,3份均使用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本类药物适用于因产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但不推荐用于对复方制剂中抗生素敏感的细菌感染和非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感染。过度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可能诱导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从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有学者研究表明产eSBLs细菌分离率的增加与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总量及年平均每份送检样本中此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其次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美洛西林钠,在抽查病例中发现选用酰脲类青霉素美洛西林钠预防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美洛西林属于钠酰脲雷青霉素,对抗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的假单胞菌属有良好抗菌作用,适用于肠肝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而对阳性细菌的抗菌作用较弱,不推荐作为为外科围手术期尤其Ⅰ类切口感染预防用药的品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检查较少,经验用药多。建议医生对患者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在没有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尽早为患者做病原学检查,再凭经验治疗,待药敏回示后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的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2药物用法用量使用不当病历号******,临床诊断为颈椎病(混合型),于2011年11月1日9:10在Ct直视下颈/4,颈5/6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手术切口为Ⅰ类,病历中明确写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抗菌药物素使用情况为美洛西林钠(3g/支)3g静滴bid(45滴/分),溶媒使用情况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00ml静滴bid(45滴/分)使用时间为:1/1111:01-4/1110:59。用药分析:美洛西林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说明书示:成人常用量为一日2-6g,静脉滴注按需要每6-8小时一次,其剂量根据病情而定,严重者可每4-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由此可见,药物日使用次数过少,建议3-4次/日给予。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9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路径;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hospitaldisinfectionsupplyroominthepathandtheeffectofdetailmanagementmode.methodsFromJune2013tomay2013inourhospitaldisinfectionsupplyroommanagementmodeindetail,from60nurseswererandomly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upplyroom60staffjobsatisfactionscoredifference.Resultsafterhospitaldisinfectionsupplyroomindetail,themedicalstaffjobsatisfactionwas94.65%,andthetop81.77%(p

Keywords:Hospital;Disinfectionsupplyroom;Detailmode;application;effect

从医院职能服务层面来讲,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不可分割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预控院内感染的关键部门,对保证患者就医服务安全性及舒适性,有着重要价值。我院自2013年6月以来着力于消毒供应室推广实施了细节管理模式,现将管理过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同期选取我院6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于细节管理实施前后展开问卷调查工作,对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满意度,科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错误意识评分展开综合对比。60例医护人员年龄32~64岁,男性32例、女性28例,均具备一定的医院感染、消毒知识理解掌握能力,院内工作年限超过3年,可在研究前后独立完成问卷调查配合工作,且均为知情自愿纳入本研究。

1.2细节管理方法

1.2.1质控监管小组的合理组建细节管理实施前,可由医院护理部及感染科推举选出高资质医护人员,构建高水平的质控监管小组,定期予以消毒供应室回收、消毒、供应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并展开工作质量评价;如若发现日常问题,则及时同科室工作人员予以沟通,以争取在最短时间之内对问题事项作出解决,同时将责任具体化,强化进一步的监督检查,规避同质问题产生。另外,科室应定时作好内部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组织学习院内消毒管理制度、文件,并将指导培训内容纳入到考核机制之中,不断强化科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安全服务意识[2]。同时,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区、办公区、污染区、清洁区、发放区等区域,每日安排专人予以清洁,实施1~2次/w的全面消毒处理,以此共建良好的消毒供应工作氛围。

1.2.2消毒灭菌程序的细节化管理①回收清洗环节的细节管理:医疗物品回收清洗阶段,应当严格遵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实施操作,对所回收医疗器械作好日常合理的分类、装置,选取规范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及无菌物品装卸设备同时,根据相关物品自身性能实施灭菌消毒处理,待消毒灭菌结束后,及时将器械物品归入包装室,予以分类。②包装环节的细节管理:医疗物品包装环节,需依据物品的规格、大小、特性选择适宜容器、无纺布或纸袋实施包装处理,包装过程中核查物品的清洁度、干燥度、性能、数量指标,保证物品齐全无误之后完成包装[3]。并于医疗物品的外包装表面清晰标注好名称、消毒灭菌时间、有效日期,避免字迹模糊、涂改情况。且在发放过程中,也需循序逐一查对原则,避免出现疏漏问题。③发放环节的细节管理:在医疗物品发放环节,需采取粘贴标示等方法进行区分无菌物品回收车与发放车,切实规避"一车两用"等混淆使用情况,而产生细菌滋生导致院感问题。无论送物车、回收车,在使用后均需遵循严格程序消毒,并归入指定区域[4]。并且收送工作需明确分工进行,下发人员避免被污染品接触,而回收人员禁触无菌物品,以此充分保证无菌物品以清洁、安全的趋势完成临床下放。

1.3评价标准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实施临床满意度评价,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级标准,调查内容涉及:收回及时度、供应及时度、保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服务质量评价:主要涉及科室工作服务意识、错误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评估,每项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细节管理前后的临床满意度对比细节管理实施前后,60例临床医护人员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调查可知:细节管理前,十分满意者28例(46.66%),满意者21例(35.01%),不满意者11例(18.23%),总满意度达81.77%。而细节管理实施后,十分满意者47例(78.02%),满意者10例(16.63%),不满意者3例(5.35%)。总满意度达94.65%。综述可知,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实施后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

2.2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工作质量对比细节管理实施前,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评分为(71.31±9.87)分、错误防范意识(82.44±5.48)分、安全意识评分(79.22±6.81)分;细节管理实施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评分为(94.32±4.85)分、错误防范意识(95.23±4.17)分、安全意识评分(93.08±5.12)分;细节管理前后差异显著,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细节管理模式后,临床满意度达94.65%,显著优于细节管理前的81.77%,差异显著(p

且细节管理实施后,科室内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错误防范意识、安全意识评分,也明显高于细节管理实施前(p

参考文献:

[1]陆卫华,薛凤娟.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7):157-160.

[2]陆美华,向卫华,何彦,等.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清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27,131.

[3]黄素珍,刘莉,廖仲茵,等.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113-114.

[4]杜晓丽,杨正娣.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62-1863.

[5]胡英,刘玉宇.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6):459.

[6]郑冬梅.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65-1767.

[7]陈莉,马向花.如何做好消毒供应室缺陷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5):48-49.

[8]文良娟.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3):94-95.

医院卫生评比细则篇10

根据云卫办医政[2013]12号《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上报2012年云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对本机构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2011年7月,我院院长与上级主管部门-昆明市卫生局签订了为期2年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2012年,结合相关“精神病医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与使用强度”等要求,医院院长又与我院临床各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医院成立有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同时医务、临床医学、药学、临床微生物室、门诊、护理、医院感染、医院信息化、监审、病案统计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从组织机构上保障抗菌药物在我院有效、合理的使用。根据本机构规模及临床具体情况,设置有临床微生物室、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感控人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为医师、药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三、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等规定,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筛选出我院10种共14个品规抗菌药物品种目录,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

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及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进行严格限定,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1、全院年度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金额合计435319.23元,占年度用药总金额的1.77%。其中门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共8个品种9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13194.72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3.03%;住院部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422124.51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96.97%。

2、全年出院人次4422人,平均住院日

58.2天,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含出院患者)共178人次,感染率4.03%。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

1、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178/4422=4.03%,符合“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的规定;

2、本机构设有门诊科,未开设急诊科;门诊全年调剂处方43192张,抗菌药物处方296张,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0.69%,符合“精神病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的规定;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3.91,符合“精神病医院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的规定;

4、本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只有美罗培南注射剂(0.5g)1个品种1个品规,仅限住院部使用,其DDDs为53.5,故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53.5/10064.41=0.53%;使用强度即该药的aUD=0.02;

5、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共计5品种6个品规,DDDs为6790.50,由此

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使用率=6796.50/10064.41=67.53%;

使用强度aUD=6790.50*100/4422*58.2=2.65;

6、本机构无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等相关诊疗项目。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因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尚无好方法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使用适宜性评估等;对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趋势的分析,也做不到及时、准确及前瞻性。

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院临床检验科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医院2012全年细菌标本送检率为16.98%;感染控制人员加强监查督导工作,药剂科按月向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

以上即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情况,尽管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在这一年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等工作均未能很好开展,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积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38号)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要求,巩固成果,持续改进,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

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