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1:29

经济管理总结篇1

1、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全县上下认真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基层调研、征求意见,集中讨论,查找出了影响孟津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和进一步发展的独特优势,根据目前我县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国内形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加快孟津崛起,争进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把工业立县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第一选择,作为推动孟津科学发展的根本依托,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并把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和企业服务年,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强力招商引资,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总量。为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做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总抓手,确定今年是“招商引资年”,明年是“招商引资提升年”,后年是“招商引资创新年”。一是从基础抓起,各乡镇和县直重要经济部门都围绕“招商引资年”活动,组建了专门的机构,安排专门经费,使招商引资工作有领导机构、有项目库、有工作机制、有招商平台、有工作经费。二是营造工作氛围。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及招商引资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从而形成无人不招商、无处不招商、无时不招商、无事不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从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中选派了23名优秀干部分成12个小组,进行驻地招商。四是各乡镇书记、镇长、县直单位领导轮流外出招商。五是充分利用牡丹花会、会等,组织企业利用会议招商。到目前,全县共引进域外客商投资项目51个。

3、狠抓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抓好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成立了洛阳华阳产业集聚区和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编制发展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打下了基础。二是加强综合协调。每个月将影响项目开工和推进的各项因素分类排队、划清责任、公开通报、挂账督办。做到对重大项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三是抓好项目开工。对新开工项目分类排队,明确建设节点,倒排工期,使其尽快开工。对不能如期开工的项目,查清原因,明确责任,通报全县。对竣工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使其尽早达产达效。四是建立完善了服务重点项目推进例会制度,举办了项目集中观摩会,开办了电视专栏,推进了项目建设。五是抓好项目建设进度,对在建项目建立台账,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如期建成。通过以上工作措施,我县目前共有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70个,其中新建55个,续建15个,其中亿元以上13个,5000万元以上26个。如投资63亿元的华阳孟津电厂项目,已完成投资38亿元,投资1.15亿元的杭萧有限公司两条重钢生产线、投资1.1亿元的洛重重型机械加工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洛阳钰隆集团热轧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永新特钢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投资26亿元的乙二醇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中再生、中储粮、空港聚集区标准化厂房、洛玻碳纤维材料等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4、以企业服务年为契机,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制度的通知》,明确每月1—25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日”除安全检查、环境监测和政法机关查处案件以外,各执法机关不得到企业进行执法。确需进行执法的,必须事先到优化办履行备案手续。到企业罚款,收费必须凭《收费许可证》和《执收公务证》,事先到优化办审核批准;推行对企业首次行政执法不罚款制,对企业收费罚款最低额度制和职能部门服务承诺制。二是出台了孟津县企业投诉处理暂行办法,设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规定了受理期限。三是建立了向重点项目派驻首席服务官和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生产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榕拓焦化建成的煤气外送管道,使焦化的副产品煤气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每年可增加收入900万元,使该公司扭亏为盈,同时,使用该公司煤气的洛钢、洛耐菲尔等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仅洛耐菲尔就可年节约成本400万元,产品销量增加2000万元。四是向重点项目业主单位实施《县重点项目建设外部环境监督登记卡》,凡到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收费、罚款的单位,必须按规定内容和要求填卡登记,否则一律视为“四乱”行为。五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全县开展了“企业调研活动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六是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压力,精心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组织全县银企洽谈会,签订贷款协议7.6亿元,贷款合同履约率达92%,积极帮助2家担保公司拓展业务,加快担保公司发展步伐。到目前两公司已担保资金8000万元。

经济管理总结篇2

一、全力应对多重挑战,*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共同分享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任务顺利完成的喜悦,又深刻感受了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巨大悲痛;我们既克服了雨雪冰冻灾害突然袭击、手足口病突如其来的不利影响,又全力应对了世界金融形势急剧变化造成的较大冲击。面对复杂宏观环境的严峻考验,面对诸多始料未及的重大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坚持把改革和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把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县百万人民,趋利避害,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取得了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成绩。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创汇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数、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项指标提前两年完成了“*”规划目标。

一是经济运行又好又快,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不断攀升。预计*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9.5%(现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48%,其中工业投资53亿元,增长72.6%;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长18.4%;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万元,增长21.8%。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1.7亿元,增长2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增长34.2%。工业经济高位运行。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7户,总数达205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7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0户。民营经济持续扩张。新增私营企业560户,新增注册资金7亿元,全县私营企业累计达2466户,其中工业企业1142户。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增4家省级、1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成立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发展到35个;新增规模养殖小区2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0%;成片造林11070亩,高质量完成*外环森林生态长廊一期工程。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启动。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旅游产业发展提速。成功举办了建华生态湿地荷花节、马湖小陶桃花节、“幸福长临”钓鱼节等节庆活动;撮镇镇被评为“全省红色旅游乡镇”;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二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强力实施各项改革。积极筹措改制成本,稳妥推进企业改制工作。认真实施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徽*农村合作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着力做大县投融资平台,融资到位4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引进县外资金96.6亿元,增长54.3%。新引进项目9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8个,特别是引进了总投资23亿元的桑铌科技重油深加工项目,签约了总投资分别超150亿元和100亿元的马钢钢材深加工、中盐化工项目,实现了我县招商引资历史上超大型项目的重大突破。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006万美元,增长38.8%。新增进出口总额超1000万美元企业2家。被评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外派劳务基地县”。

三是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项目建设快速有效。全县新开工项目228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13个、超五千万元项目25个;竣工投产项目107个。列入县“361”行动计划的150个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为年计划的121.8%。抢抓国家新一轮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千方百计争项目、促投资,全年争取国债资金1.1亿元。实施“三新”工程取得突破。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改建和新建龙泉路、站北路西段等10条道路,唐杨桥拆除重建,南环路污水联络管工程完工,青少年公园投入使用,天然气干管及加压站、*河公园三期、包公大道排水箱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西苑路垃圾中转站即将竣工,对南环路、包公大道等10条道路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沿河东路北段拆迁安置区开工建设。合宁高铁建成通车,*火车站及广场建成启用。合宁高速公路四改八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合店路改建一期工程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全面提速。龙岗开发区、*新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亿元,新建道路11.5公里,开工建设拆迁恢复楼22万平方米。*循环经济示范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6亿元,日处理工业废水能力达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东部新城核心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整合和改进支农方式,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亿元。积极争取周转用地计划指标,获批面积4940亩。认真实施新型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民5100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开展,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评比“江淮杯”铜杯奖。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新建中小型沼气工程19处、新农村能源示范点4个。“城乡清洁工程”大力实施,“清洁家园、绿化乡村”百日行动扎实推进。石塘镇被评为“全省首届文明乡镇”。

四是民生工程扩面提标,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启动实施了25项民生工程。全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5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3亿元。农村低保由上年的23082人增加到33231人。救助大病患者302人次,发放救助金87万元;为“三无”人员、农村低保户等代缴参保金133万元;对2597名五保对象实施小额临时医疗救助。向104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已有620名被征地农民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对167户“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7.17%,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7420万元。继续对重大传染病人实施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免费开展结核病和艾滋病检查,救治贫困结核病人155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拨付资金5038万元,对2550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费160万元。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7352平方米。向4517名家庭困难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放助学金501万元。开工6所中小学建设工程。兑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1707万元;启动实施总投资1145万元的扶持项目。对1238名农村计划生育户实行奖励扶助。建成3条总长38公里的通乡公路。333个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为1063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完成了县本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全覆盖和中央七套电视节目落地工程。认真实施农村村庄综合整治和改造工程,整村推进白龙镇长王村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三格式卫生厕所1850座。雪灾倒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新建房屋1466间。对205户特困残疾人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收缴报废正三轮车985台。

五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建设有了新进步。科教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中,我县被评为优秀等次。公开招录了21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二中跻身省示范高中行列。庐州卫生科技学校晋升为普通中专。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明显扩大。石塘镇化技术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930万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申请专利589项,4项科研成果获省、市奖励。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公开选聘了269名村卫生室主任。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药品“两网”初步建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紧紧瞄准“进位进类”目标,着力创新工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坚持开门接访,畅通渠道。认真开展人民调解百日会战、矛盾纠纷排查专项活动,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公安基础建设显著加强,奥运安保工作周密有序,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奥运治安保卫攻坚战先进集体”。紧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严格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活动。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建立了县政府领导联系尾矿库制度。

六是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常委会通报工作制度。共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75件,政协提案98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了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工业项目免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919万元。取消了14个涉企收费项目。加强政务公开,76家单位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深入开展“进企业门、知企业情、解企业难、暖企业心”活动,派驻了56个驻企服务小组。建立了县、乡镇、村居三级为民服务全程网络,全年办件2.8万件。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召开了县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县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

此外,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顺利完成。7所乡镇卫生院综合楼、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82439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就业岗位4631个,安置下岗人员2354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3%以内。在7个乡镇开工建设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袁河西水库和乌龙坝改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27座危桥改造工程,24座小型水库和岱山、管湾2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范栏路、石高路路基建成,修建“村村通水泥路”206公里。县文化广电中心正在规划设计,2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工建设。乡镇“515”敬老工程第二批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10万元,安置残疾人就业140人。对516户住房困难低收入家庭发放了234万元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开工建设90套4500平方米廉租住房。

一年来,我县审计、建管、粮食、机关事务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档案、地方志、气象、老龄、人防、应急管理、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金融、税务、工商、质监、药监、公路、供电、电信、邮政、盐务、保险、烟草等省、市驻*单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管理总结篇3

(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及时部署开展“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提升,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工业投入势头强劲,完成工业性投资37.28亿元,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新入园企业陆续竣工投产,建成标准厂房30.6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实施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7个、技改项目25个,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技术研发中心9个。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13家企业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订,省眼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落户我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枚。“强龙计划”深入实施,年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5家,森马集团纳税额突破3亿元。建筑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完成建筑施工产值97.7亿元。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园顺利挂牌,潘桥国际物流基地、文化创意园等项目有序推进。休闲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旅游总收入13.66亿元,增长20.8%。金融业稳健发展,新增贷款24.29亿元,恒隆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组建。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新增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辐射效应不断显现,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序铺开,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招商选资增量提质,实际利用外资3579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98亿元,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35%。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自营出口10.91亿美元,增长13.6%,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7%。节能减排有力推进,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5%、3.7%,燃煤锅炉节能和脱硫改造顺利实施,移膜革、牛仔服水洗等行业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89家。

(二)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重点建设专项督查服务活动,34项重点工程实现投资12.98亿元。城市中心区建设步伐加快,行政管理中心完成桩基工程,法院审判大楼顺利结顶,市政园林苗圃有序迁建,商务区块开发全面启动,建设大厦等地块成功出让。火车站站前区配套项目加快实施,改河一期工程进入扫尾阶段,站东、站西等4条主要通站道路全面施工,站前广场和公交站场启动建设。道路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公路拓宽、六虹桥路整治等工程建成投用,南塘大道仙岩段、龙霞路卡口整治等项目顺利推进,*大道西段快速路开工建设。生态区创建取得新进展,建成市级以上生态镇3个,新增城市公共绿地5.1万平方米。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全面铺开,清脏治乱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南塘大道污水泵站等工程进场在建,新建排污管网10.5公里,疏浚管网63.5公里,建成垃圾中转站3座、标准公厕25座。电网攻坚深入开展,南白象输变电等4个项目相继投运,电力瓶颈制约基本消除。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力度加大,西向排洪*段、前?排洪渠等项目进展顺利,天长防洪坝建成投用,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效显著。旧城旧村改造和村庄整治加快推进,景山脚北侧改建工程完成拆迁,塘西旧村改造项目进场施工,创建村庄整治合格村3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2个。农村居民饮水条件逐步改善,建成19个村的城市供水管网,完成31个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如期完成。富民攻坚计划深入实施,出台了低收入农户创业贴息贷款政策,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培训农村劳动力5800多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得到加强,清理“转而未供”土地5130亩,拆除违法违章建筑99万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区财政支出增量的79%用于社会事业。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不断深化,建成“东海文化明珠”工程2个、“种文化”示范点1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彩石镶嵌工艺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顺利启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增长10.7%,人才工作得到加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任岩松中学、南白象一小等迁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仙岩二中等9所薄弱学校完成改造,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创建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传染病防控和计划免疫工作成效明显。“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新增健身苑点52个,创建省级体育强镇1个、小康体育村19个,区第四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和谐计生年活动扎实推进,“三免”政策率全市之先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率达92.7%。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增各类保险参保人数15.3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1.8万。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5%,577人享受大病医疗救助,2.5万人得到慈善救助,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6000多万元。残疾人康复网络初步形成,78名重度残疾人实行集中托养。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建成拆迁安置房8.9万平方米、三产安置房22万平方米,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43户,完成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0户,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现全覆盖。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平稳实施。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新增省级文明村2个、和谐示范社区2个,建成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10个。殡葬改革力度加大,建成公益性生态墓区5个,青山白化和丧事扰民治理取得新进展。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统计、外事、侨务、对台、国防、人防等工作全面推进。

(四)平安创建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建公共安全视频网络监控点839个、群防群治专职巡查队伍15支,反“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禁毒禁赌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公安“三基”工程建设获得全省先进。高度重视工作,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总量逐步下降。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居住出租房、“三合一”企业、无证无照经营等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消防和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奶粉”事件得到及时处置,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初见成效,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受到市政府专门通报表彰。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妥善处置了一批欠薪逃逸事件,为企业职工追回工资2000多万元。外来建设者服务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职工维权工作扎实推进。“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动物防疫、防汛抗台、民间划龙舟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行政行为约束机制逐步健全。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开展政府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率全市之先完成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职能部门内设审批机构从104个减少到34个,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从143项增加到415项,电子监察系统建成投用。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大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力度,改进政务督查方式,政府执行力不断增强。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廉政保障制度,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经济责任审计,严厉查处行政违纪案件,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

经济管理总结篇4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1、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675万元,同比21770万元减5.03%。轻工业产值完成好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产值16382万元,同比增1.22%;重工业产值完成4293万元,同比减23.15%。规模以上产值所占比重过大,完成产值15606万元,占总产值75.48%,同比增3.62%;规模以下完成产值5069万元,同比减24.52%。

2、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完成较好。1—6月,完成工业投资980万元,完成市任务2000万元的49%。纳入经贸考核范围的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云思腊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勐马茶叶有限责任公司),1—6月各项考核指标完成较好,各项指标同比去年有所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8994万元,同比增9.51%;完成市任务10000万元的89.9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89万元,同比去年4850万元增长101.84%,完成市任务19000万元的51.52%;实现利润总额1011万元,同比去年730万元增38.49%,完成市任务1000万元的101.1%;实现利税总额1*6万元,同比去年786万元增36.89%,圆满完成市任务-100万元这一指标。

3、主要工业产品保持增长,呈七增三减。

七增:生产白糖4*85吨,同比增6.32%;生产砖2143万块,同比增8.29%;生产精制茶746吨,同比增20.71%;生产铁合金481吨,同比增41.06%;生产天然饮用矿泉水2403吨,同比增31.24%;生产原煤14030吨,同比增长15.92%;生产饮料酒21千升,同比增5%。

三减:生产食用酒精2215千升,同比减10.9%;生产塑料制品8吨,同比减少20%;发电量6319万千瓦时(含糖厂自发电量),同比减少7.37%;电量减少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全县降雨量偏少,腊福水库蓄水量少,导致桥头电站、南美、南则电站发电量不足。

(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县非公经济户数达3243户,同比增长5.9%;注册资金40877万元,同比增长19.7%;从业人员9212人,同比增长0.4%,为市考核目标8849人的103.6%;上缴税金2327.3万元,同比下降4.6%,完成市考核目标5059万元的48.2%。

(三)乡企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5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2.59%,完成任务数12475万元的28.20%;完成工业增加值26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15.37%,完成任务数6896万元的38.09%;上交税金完成30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8.16%,完成任务数1575万元的19.37%;农产品销售产值153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88.51%,完成任务数34337的44.76%。

(四)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认真抓好了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推进工作,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好*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项目省、市备案,启动原料种植项目。目前,项目完成投资320万元,其中:2008年底完成了良种引进100吨,发展良种基地950亩,投资75万元。上半年,完成种植面积1500亩,投资75万元。企业年产3600吨木薯酒精生产线技改项目已签订协议,木薯生产线技改已投入资金150万元。二是做好绿宝百瑞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跟踪问效工作,为项目落户*与相关部门认真进行了协调。目前,公司已向国家、省递交项目立项备案申请,在境外(缅甸)已开发种植小桐子面积68300亩,投资1400万元。三是加大对绿色产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上半年,为金桥橡胶公司、行健茶厂申请上报贷款贴息资金134万元。为*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橡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帕良咖啡厂、绿宝百端公司等4户企业申报贷款资金需求4560万元,目前,四户企业已成为金融部门重点扶持的放贷对象。四是努力构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勐马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思腊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加了全市困难企业融资座谈会。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上半年,全县累计实施各类招商引资在建项目7项(南美铁合金厂、富都金地中心商务区建设项目、瑞祥文萃楼、际翔城市花园、湘邵综合大楼、红丰服饰广场、茗邦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协议投资资金24400万元,上半年实际到位资金3577万元,完成年度县政府下达计划任务7000万元的51.1%;完成市经合办下达目标任务6000万元的59.6%。

在7项各类招商引资项目中:省内投资项目2项,协议投资148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7776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到位390万元;省外投资项目5项,协议投资96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1450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到位3187万元。

今年上半年,建成项目3项,协议投资8300万元,实际到位10370万元。已签约未实施项目4个(娜允古镇保护与开发、农业产业化科技园区建设、生物柴油精炼厂、鲜粉加工)。

(六)节能减排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勐马铁合金厂被列为我县2009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我局积极为勐马铁合金厂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做好关停企业的善后工作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痕迹资料搜集建档工作。县人民政府与市政府签订2009年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2.4%;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勐马铁合金厂3600kva,预计年末能顺利完成了这一目标。二是加强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县勐马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勐马茶叶公司被列为2008年完成清洁生产工作考核企业。班顺利民茶厂、富岩茶厂被列为2009年开始启动清洁生产工作企业。为使我县清洁生产工作顺利通过考核,我局于2009年5月20日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工作培训。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为企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大节能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环保意识。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达室周活动,6月2日,我局与县环保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联合,在县民小举行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和节能减排进校园宣传活动。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境保护做件事”为主题的环保宣传及有奖问答活动。6月5日,我局与县环保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联合,在红丰购物广场举行了以文娱及知识有奖问答为、群众签名参与、发放环保购物袋等活动为主的节能环保进社区活动。

(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08年9月成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能,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安排了工作经费。二是制定了煤炭整合方案,明确方法和步骤。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15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以及*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煤炭整合的目标、方法方式,为我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提供了切实行的保障措施。三是做好煤矿与承包商的工作,稳定好职工的思想情绪。按照《*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承包商的沟通联系,到煤矿召开职工会议,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企业的行业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每个月不少于1次到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直至符合安全生产规范为止。

(八)2009年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圆满结束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度工程(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普经发〔2009〕65号)的要求,于4月27日,组织*县工程系列评委会召开专题会议,12名专家评委对68名申报人员进行了资格初审和评议表决。会议评出合格人员68人,其中:工程师32人,助理工程师30人,技术员6人。经*县工程系列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审定,批准确认评委会评审结果,并将初评通过的32名申报工程师资格人员上报*市经济委员会进行中级评审。

(九)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非公经济园区建设为重点,制订《*县非公经济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非公经济园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99.09公顷,分为4个组团,即:一类工业组团,以发展竹木制品开发加工、首饰加工、特色工艺品加工等为主的民族手工业;二类工业组团,以发展蔗糖加工为主,同时兼顾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三类工业组团,以发展建材工业主为;四类仓储组团,主要是服务于整个园区。园区计划于2009年前完成园区内的“三通一平”工作。用5—10年的时间,分阶段、分项目组织有关企业进入实施。园区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相对集中,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基础弱,量少、规模小,产业发展不平衡,非公经济总量少。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三)招商引资项目储备不足,“走出去”招商力度不够。

(四)非公经济园区建设滞后,缺政策、资金支持。

(五)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企业生产费用加大,利润下降,企业发展困难,经济和社会效益下滑。

(六)生物能源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投资项目用地落实难,水、电、路等硬件不够完善。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强化监测调控,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顺利完成各项考核目标任务。加强对全县重点工业企业的监测力度,分析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强化调控能力。完善统计体系,真实反映统计数据,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以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和技改项目建设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三)立足优势,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的推荐力度。一是要依托*的优势资源和宽松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推荐力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协调好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抓好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三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努力为投资者创造热情高效的服务环境。

(四)大力扶持中小、非公和乡镇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中小非公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重点领域,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推动企业在技术改造、质量管理、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自主创新,提高中小、非公、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五)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一是要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全县人民踊跃参与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二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监测力度。帮助重点企业建立和推行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三是积极鼓励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切实做好清洁生产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四是完成市上下达的1万只节能灯进“社区、医院、学校、宾馆”。

经济管理总结篇5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同口径计算达到40.50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9.33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8.41亿元,增长12.8%;完成工业技改投人65.4亿元,增长27.3%。农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67亿元和159.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84亿元,继续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27.89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2.83亿美元,分别增长42.5%和39.5%;合同利用外资5.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分别增长45.1%和32.8%,同时实际引进内资2.06亿元。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在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符合宏观调控方向和要求的积极变化。

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大力实施百亿大桥经济应对工程,开工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完成市重点实事工程建设投资37.97亿元。西部排涝、四灶*侧围涂工程全面竣工,东部三塘横江、中部八塘横江拓疏和淡水泓、徐家浦两侧围涂工程全线推进;中横线一期基本建成,浒崇公路、周西公路改建进展顺利,市政道路环通工程建设加快;乡村康庄工程新建改建等级公路168.8公里,市域客运班线车辆整合改造全面完成;农村二次改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当年改造完成1万余户;新环境百村改造35个试点村完成详规编制并启动改造,新增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城市形象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及城市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城乡规划体系日臻完善;旧城中心区块CBD项目完成工程总量的45.5%,二期改造工程开始启动;人民公园建成开放,中心城区新增公绿面积1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1.1%;城市管理不断规范,“畅通工程”通过B类二等管理水平考核验收;社区建设力度加大,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省级示范社区和*市级文明社区分别达到3个和6个。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市镇两级生态建设规划全部审定实施,我市跨入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和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市)行列,周巷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水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汤浦水库引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施山横江等五条城河治理全部完工,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启动实施,城区污水处理扩容和集污管网改造扎实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初步建成,熔炼、漂印染等重污染行业集中迁建整治取得进展,镇村河道整治管理得到加强,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东分院建成运作,全年新实施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5项,新增专利授权893件,网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1.07亿元,全市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统一建设市域电子政务内外网系统平台,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稳步提高。我市已列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各类教育在协调中进一步发展,全面40%的中小学校进入*市级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行列,*中学、行知职高等高中段学校迁扩建工程如期投用,“初升高”比例达到87.5%,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学校布局调整到位,*职高教育集团组建成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建立重点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启动全市首家部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好人才人才公寓建设前期工作,全年引进中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智力项目40多个。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图书馆、书城土建工程如期完工,新档案馆落成投用,数字电视开始试播,《*文化集萃》、《时代见证——*农民报告》等相继出版,“相约星光下,文化进百村”等系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20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标准药房建设全面推开,“120”急救范围覆盖全市。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提高。敬老爱心工程惠及5万老人,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称号。省首届聋人运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兵役和双拥优抚工作富有成效。同时,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气象、方志等工作均有新的进展。

城乡居民生活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67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2元,分别增长11.0%和8.2%。城乡统筹就业和培训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新增劳动力就业岗位2.8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2.56万名农民实现转岗就业,“双十万”培训工程顺利实施,当年受训劳动力达2.7万名。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超过15万人,实现省定“三年扩面全覆盖”目标;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加人数达到10.2万人,已有6.8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2.8%,全年医药费用补偿支出3780.78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9591人按月享受低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3.4%和96.1%。全年市财政落实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市慈善总会发放救助资金1545万元。交付经济适用房333套,竣工安置房34万平方米。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发案增幅比上年明显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所提高。去年市人代会确定的八项实事工程总体完成。

回顾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既保持对宏观环境的清醒认识,又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抓经济增长中,既及时采取适应性调节措施,又注重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抓协调发展中,既积极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又注重构筑社会保障及公共事务管理的长效机制。着重把握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调节和服务。我们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全市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令行禁止,有保有压,稳妥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业园区清理和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生产供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面免征农业税,积极落实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政策措施,提高区域粮食综合保障能力。同时,着力加强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组织开展“走干家访百户企业”等活动,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服务机制,推动民营企业与“两院四校”开展科技合作,表彰“双十”企业家,重奖我市首家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增强企业经营者信心,努力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狠抓要素供给,着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制约。为努力缓解供水、电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我们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性措施。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如期建成了姚江引水等应急工程,平稳度过了持续严重干旱考验,突出做好有序供电、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尽最大努力缓解了电力紧张状况。着力倡导工业项目集约用地,限制小规模项目单独选址供地,推行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建设,努力缓解发展用地矛盾。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融资的同时,适时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规模,集中财力保障既定重点工程资金需求。

三是着眼可持续较快发展,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建设四大基地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加大了调整的工作力度。研究制订建设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纲要和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布局确定全市“东中西北”四大产业板块,实施商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着手进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全力推进重点产业区块建设,着力保障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块基础设施投入,加强项目推介招商,促进进区企业开工达产。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措施,加快外贸结构调整,推进了加工贸易的大幅度增长;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加大“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力度,组织开展“杭州湾金桥经贸周”等重大招商活动,努力发挥开放型经济对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带动作用。

四是突出维护群众利益,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及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我们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要求,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困难救助体系,深化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平台建设,组建“慈善爱心超市”和社会捐助接收站,努力探索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平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组建专业化工薪制的社区保安队伍,开展社会治安大会战和系列集中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强和司法调解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群体性矛盾。同时,把“平安*”建设引向经济领域,广泛开展“经济规范在*”活动,大力整治经济不规范行为,突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和环境污染企业治理,切实解决经济领域中损害公共安全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全力防治禽流感、登革热、狂犬病等突发性疫情疫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应处置预案,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五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效能建设促进政府各项工作落实。我们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在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规定、收费和实施机构的同时,完善相关审批制度,改进市联批中心运作方式,推动建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努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和规划公示制度,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扎实开展效能建设,完善镇(街道)和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目标任务的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和工作督查,建立重点实事工程督办协调机制,开展“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努力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同时,注重治本抓源,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经济管理总结篇6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组织全院师生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和《长沙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在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充分动员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继续深入开展了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二、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工作。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组织和指导。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举办科学理论知识讲座,教育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提高理论素质和思想修养;做好理论学习的计划和安排,通过组织座谈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为全院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指导和服务。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缴纳学费、偿还助学贷款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结合贫困资助、勤工助学等工作,加强勤俭自强教育;结合毕业生离校,加强爱校守纪、敬业奉献教育。通过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加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生自觉行动结合起来,教育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三、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进一步完善经济系、管理系学生管理机构。贯彻落实学生工作下放到系一级的管理机制,按系配备系主任和辅导员,保证学生工作经费预算,加大对学生工作的经费投入,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有力的支持。

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生工作网。加强与学生进行网上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维护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形成突发事件查处和常规监督防范相协调的机制。

积极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立足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各地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部队的合作,实行专业与行业挂钩,搞好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工作,形成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四、优化工作机制,严格管理,切实抓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优化工作机制,建立服务学生成长的载体,强化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最优化教育。对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的重新梳理,实施学生工作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工作明确,职责到位。

在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理论学习研讨制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工作。定期研究学生工作,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推行契约式管理尤其要抓好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和毕业生教育工作。加强研究,提升水平,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制度化管理。对班主任选拔、培养、试用、考核、待遇等管理环节形成科学有序的规范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班主任之间的经验交流,共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工作难点和困难。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提高班主任待遇,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加强团委、学生会工作,组建经管学院团学联,探索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我们注意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工作。鼓励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努力成为学习尖兵、青年先锋,为学院的全体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深化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团组织社会活动的载体。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的组织机构,确立了以学院分团委为基本志愿者支队的组织形式,不断巩固已有的活动基地。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教育自我,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大力推进学风建设,营造心系学术的学习氛围。

大力深化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教育,通过学习方法讲座、理论专题讲座和各种学术竞赛活动,营造心系学术的学习氛围。

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参加全国类的大学生比赛。在20*年里,我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有3人获得全国铜奖;在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挑战杯”利时创业计划大赛中有4人获得省一等奖,5人获得省三等奖;在湖南省第一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中有3人获得省一等奖,7人获得省二等奖,4人获得省优胜奖。在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中有12人获得省三等奖;在湖南省第九届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中有8人获得省三等奖。

与此同时我院鼓励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并为考研同学提供了众多有用信息和便利条件,对考上研究生的学生给予奖励。在高数、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和考级方面,学院实行物质、精神双重鼓励,专设了奖金以鼓励那些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和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同学,引起了同学们广泛的好评。

抓好学生学术科研刊物——《新经济》的出版工作,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在此基础上,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搞好评优表彰工作,树立学风建设典型。认真开展“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等各级各类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申报、审定及表彰工作。认真开展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各类专项奖学金的申请、评审、发放等工作,积极拓展专项奖学金的新增项目。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全校形成勤奋好学、争先创优的校园氛围。

每学期开学初和期末考试前,学院召开学风、考风建设动员会,开展学风、考风教育,并适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学风、考风建设主题班会,学习有关学风、考风的校规校纪,端正学风和考风,积极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团结、创新、务实、高效"的人才。

学院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确立培养"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育人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院建设和发展,为学校培养"团结、创新、务实、高效"的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举办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成才”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好学院的第三届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大赛,对在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社会基层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学生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消费调研实践小分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进行“消费调研”的实地考察工作;加强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和建设。学院对有特色的精品社团进一步加大扶植力度,鼓励学院社团搞出特色,更好的完善学生活动的载体。鼓励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科技气氛,也充分锻炼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学院学生工作专栏,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宣传。学院强化的信息中心工作职能,加强对学生记者的培训和教育,第一时间报道学院的学生工作动态,加强宣传学院整体形象的力度。

组织广大同学参加校内举行的各项文体活动。在第三届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我院同学获得一枚金牌,三枚铜牌;院男子足球队在校*年足球联赛中荣获冠军校;在校“新生杯”大合唱、校校运会、“树人杯”辩论赛、校男子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中我院学生积极参与,展现我院学生团结、创新、务实、高效的优良作风和敢于拼搏,争创佳绩的精神风貌。

加强学院学生工作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网,增加与学生利益相关的版块。及时院内外各项活动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各类考级信息做定期的更新,此外,结合专业特性,收集并国内外最新经济管理动态,方便广大同学参考、阅读。

加强学生外事拓展建设,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进一步促进我院学生的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学院的外教资源,让拥有流利口语成为学院的一大特色。

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认真做好大学生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进一步强化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按照“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的原则,做好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规范实施预警机制,畅通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渠道,搭建好心理危机干预平台。

创造有利条件,搞好心理咨询。大力引导学院学生心理协会,完善心理健康网站建设,加强心理小报的出版工作。根据学生心理咨询需求,规范心理咨询管理,提高心理咨询服务质量,让心理咨询在消除学生心理困惑,解除心理疾病,培养健康人格,开发智力潜能,引导快乐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培训学生同伴教育骨干,建立同伴教育激励机制,形成特色工作。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教育,维护校园稳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排查安全隐患,对学生住宿情况进行调研,对少数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进行清理。及时做好学生安全稳定的教育、说服工作,努力做到情报超前、预案超前、排查超前、处理超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各类事故。与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维护学校稳定。加强法纪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认真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20*级新生接待工作,继续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以“团结、创新、务实、高效”为主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校风校纪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及其它养成教育,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将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贯彻落实学校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20*年中,切实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帮助高校贫困生的精神,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规定,落实关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让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我院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众多,有113人,困难生因为家庭经济和环境的原因,压力普遍比其他同学要大,平时遇到的困难也会比其他同学多。我院加强对困难生的关心,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了解、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是从经济物质上,更加重要的是从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人穷志不穷,从而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提供了14个教室和实验室的卫生清扫岗位,每个月的月末根据打扫教室的大小结合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发放工资;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鼓励贫困学生参加学校及社会各界提供的勤工助学工作。

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在04学年第二学期和*学年第一学期两个学期里共有151名困难学生提出助学贷款申请。目前,学生申请的助学贷款已经发放,切实帮助了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督促学生按时还贷,号召贷款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诚信为人。

加大对学习努力成绩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积极推选成绩优异的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省政府奖学金、助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我院共有14名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学校慈善奖学金,每人1000元,共计14000元;共有36人获得每月150的特困生补助;共有11人获得爱心奖学金,人均200元,还有13人分别获得全球通和电信奖学金,人均500元。除了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外,我院自己还设立了天恩奖学金、三越奖学金、稽山奖学金和咸亨助学金,今年共有20位同学获得这些奖项,人均500元。今年我院共有1*名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奖励,占到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的48.8%,奖励金额大、覆盖面广,奖学金的发放调动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经济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九、拓宽渠道、加强指导、服务到位,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强化20*届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工作。下发了《长沙文理学院学生就业指南》小册子;继续开展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雨尧老师牵头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围绕科学就业这一理念,指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通过就业指导讲座、网上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引导毕业生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完善就业信息网,及时上传来校招聘信息和就业动态,使学生特别是毕业生第一时间掌握招聘信息。在就业信息网上开辟就业技巧版块,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巧,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学院还在《长沙日报》、《长沙晚报》、《天天商报》上刊登了向社会公开推荐毕业生的广告,并在学院网站首页打出推荐毕业生浮动广告。通过刊登广告,向社会推荐毕业生,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人才需求服务;同时也能够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找到工作,努力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确保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会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抓好20*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以“爱国、爱校、敬业、成才”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毕业生中开展争做优秀毕业生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毕业生,同时做好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法纪教育,严格依法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维护校园秩序,确保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

十、扎实推进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学生党建工作

以加强和改进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机制;在学生中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支部的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对学生中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鼓励广大同学向先进党员学习,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大力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扎实推进“支部建在班上”的建设目标,现在已经实现高年级学生成立党支部,并让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

坚持以学生支部为服务平台,以党建促团建的新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党建“进网络、进班级、进学生会、进社团、进学生公寓”。加强学生的学习和党校培训,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党建中的载体作用。

经济管理总结篇7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工作回顾

*年,是我市经济社会经受挑战和考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以及市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第*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由上年的第14位上升为第9位。人均生产总值1.73万元,增长11.2%。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0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4977元,增长8.2%。

财税金融运行良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2亿元,增长18.66%。各项税收总额42.38亿元,增长11.5%。其中,国税国内收入28.32亿元,增长10.37%;地税收入14.07亿元,增长13.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41亿元,增长11.52%。其中,公共财政支出27.65亿元,增长16.3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6.8亿元、贷款余额160.1亿元,分别增长21.1%和12.7%。

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潮安、饶平、湘桥、枫溪分别实现生产总值189.4亿元、102.6亿元、38.8亿元和57.6亿元,增长13.5%、12%、8%和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44亿元、2.06亿元、1.45亿元和1.66亿元,增长29%、20.1%、18.1%和13%。潮安县被认定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省旅游强县、省林业生态县,凤凰镇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饶平县水族器材、玻璃陶瓷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二、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

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5.3万亩,总产24.7万吨,均超过省下达计划。茶叶、*柑、水果、花卉、畜牧等特色农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种养结构不断优化。凤凰单丛茶地理标志申报通过国家评审并予以公示。农业技术推广、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新认定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共23项,累计131项。兽医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3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渔业生产保持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成效明显,水产品总量16.9万吨,增长5%。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带动能力增强,2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7.1万户,户均增收1350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15个市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2.13万户,户均增收1957元。劳务经济加快发展,扶贫工作继续推进。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完善,基层两委换届选举顺利完成。“三大涝区”整治工程即将陆续开工,一批防灾减灾工程得到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镇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全面完成,提前一年实现省的计划目标。行政村通班车覆盖率达到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村庄规划进展顺利,农村环境逐步改善。

三、工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

规模经济逐步壮大。陶瓷、印刷包装、不锈钢、电子、食品、水族器材等特色产业保持发展,工业规模化、适度重型化程度提高,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建设加紧推进。全市工业增加值239.2亿元,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3亿元,增长14.5%,增速居全省第10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家,累计1012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累计91家。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7.4%,增幅比轻工业高出4.8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年度技术创新改造项目98个,完成投资13.5亿元,增长28.4%。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省级工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业镇各1个,累计拥有量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6位和第5位。省市共建陶瓷先进制造业基地已经启动。*陶瓷研究院完成部分建设并开展服务。新评定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9名。科技计划项目成果显著,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79项,全省28个重大科技专项我市占有2项。信息化建设和专利工作继续加强,获得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2个,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居于全省第9位和第10位。

品牌战略有效实施。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4项,累计247项。新增“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个。8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获得立项,全国标准技术委员会水族工作组在我市设立。省食品、不锈钢器皿和厨具2个质量监督检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市径南产业转移园、*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完成初步成果。深圳(*)产业转移园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径南产业转移园首期开发建设工作准备就绪,天然气供应站及部分管网在园区建成。县、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继续推进。

四、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文化旅游成效明显。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牌坊街主体工程基本修复,许驸马府对外开放,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戏苑等纳入古城文化旅游线路。“广济桥”和“牌坊街”两大品牌逐步打响,*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合作不断扩大,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成为我市首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旅游总收入35.1亿元,增长13%。

对外贸易克难前进。全市外贸进出口22.6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7.8亿美元,增长0.6%。出口结构调整优化,机电产品成为第二大类出口商品。*港被列为对台直航港口,大唐电厂5万吨级专用码头通过对外开放验收,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

招商引资有新发展。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个,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2.4%。增资扩产项目15个,合同增资额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187万美元,增长11.6%。与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合作正在开展,在供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达成协议。

市场消费保持旺盛。国内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368.3亿元,增长38.9%。汽车、商品房等大宗商品消费大幅度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6亿元,增长20.6%。物价涨幅得到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上涨5.4%。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7亿元,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76.2亿元,增长29.5%;更新改造投资62亿元,增长70.5%。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41个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8%。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前动工,大唐电厂3、4号机组可望在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厦深铁路、汕梅高速公路*段开工建设;*南北堤南堤段达标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设立市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185个、投资总规模1271亿元,为增强发展后劲打下坚实基础。

环保节能成效明显。*、*、*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污染源普查任务全面完成。关闭16家污染严重企业。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陶瓷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改造等工作扎实推进。单位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及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环境定量考核成绩名列全省第3位,连续8年在省环保责任制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市城市总体规划》等一批规划抓紧修编,城乡规划工作逐步加强,各类规划较好实施。绿榕南路、市开发区工业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积极推进,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第二填埋区建设基本完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果得到巩固发展。城市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奎元住宅区周边等城乡结合部环境得到有效整治,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道路交通秩序和出租车营运市场进一步规范。

土地利用管理得到加强。局部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向省上报并获得批准用地261公顷,数量为近年来最多。强力查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拆除违法违规建(构)筑物72.9万平方米,涉及用地面积1019亩,复耕复绿面积7740亩,违法违规用地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潮安县、饶平县转类升级成果得到巩固。全市人口出生率10.98‰,自然增长率5.33‰,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之内。

六、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新时期*人精神,评选出辉煌30年——*十大时代人物。*论坛和第二届“书香*”全民读书节成效明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加强。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一批单位受到上级表彰。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8亿元,增长13.7%。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人数分别增长9%、9.8%、10.3%和45.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效显著,全市有25.2万人参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有4973名群众纳入保障范围。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增加、待遇提高,低保对象5.25万人,全年发放生活保障金5200多万元。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加快推进,住房租赁补贴惠及市区550户“双困家庭”。送医、助学等慈善工作深入开展,扶危济困等爱心活动跃然成风。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加强,安置稳定就业人数832名。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开展,捐款和援建资金超过7000万元。城乡统筹就业扎实有效,新增就业岗位2.12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加快,培训2.03万人,转移就业4.88万人。《劳动合同法》较好实施,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两抢一盗”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受到有效打击。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全面达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矛盾较好化解,得到妥善处置。“五小”专项整治扎实推进,药品放心工程积极实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农信社改革继续深化,市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平稳撤销退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得到落实,受惠学生38.6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60.9%,居粤东各市首位。新增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新建扩建普通高中学校9所、职业技术学校5所,市技工学校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和社区文化活动活跃,市文化艺术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潮剧《曹营恋歌》在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获得8个奖项。枫溪区(瓷塑)、湘桥区意溪镇(木雕)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发展,农村卫生站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星和陈伟南星命名、潮汕四市龙舟邀请赛等系列活动。双拥工作扎实有效,连续6届被省授予“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依法行政继续强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159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制订实施规范性文件18件。完善市政府公众网功能,推进政务公开。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优化审批服务。实行政府投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代建制,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与此同时,人事编制、审计、司法、外事侨务、统计、物价、打私、广播电视、人防、气象、防震、地方志、档案、对台、民兵预备役、老龄、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有新发展。

经济管理总结篇8

一、20*年度工作总结:

(一)紧紧围绕“创卫”工作重心,持续开展市容综合整治,市容环卫质量整体提高

围绕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迎检与部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的“双创”工作重心,*县城市管理办公室以巩固成果、提高标准、全面推进为目标,积极开展23项市容环境整治任务,使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呈现出新局面。

1、开展县城市中心区段市容专项整治,实现重点地段有序化管理。一是通过完善细化《摊位设置规划》,遵循“堵与疏”、“集中整治与长效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梯度式”摊位管理,建立了主次要道禁设、小街小巷控设、疏导路段允许设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枣园、新桥、河滨、朝阳、海滨路等五条无违章设摊管理示范路,建立了管理有序、设置规范的虹桥新村、一号地块夜市区。二是为方便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销售,有效减少流动摊位数量,降低管理难度,县城管办在对主次要道各类临时摊位进行调查与摸底的基础上,设置了13个季节性农副产品临时设摊点,设立摊位设置告示牌,实施规范管理。

2、开展勤俭路沿线景观立面改造综合整治,推动市容管理档次化。为全面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县城管办适时启动勤俭路沿线景观立面改造工程。通过拆违建、筑新墙,改立面、清占道,迁商店等方式,恢复原建筑物结构,统一规划勤俭路沿线景观立面,整合各类户外广告资源,从而达到视觉上的整体和谐。勤俭路整治共封堵破墙开店有15家,改造店面店招计400余户,拆除不符合规定的广告牌50余块。

3、开展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实现施工管理规范化。一是建立了“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以专业中队为主力,其他中队相协助管理机制,完善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准运制,建立了建筑工地现场保洁制度,强制实施建筑工地道路硬化、出入口冲洗、沉淀池过滤等工作措施,建筑工地管理日趋规范。二是建立了“五个不开工”标准。县城管办联合县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适时制定了施工工地“五个不开工”标准(即手续不全不准开工,不签订管理协议不准开工,保洁员不到位不准开工,施工出口不硬化或未铺设防污材料不准开工,不设围墙不准开工)。三是实施错时巡查制。县城管办按照“层层递进,重点管控”的原则,24小时全天候加强对建筑工地、运输车辆的管理,加大了对污染城市道路的行为处罚,做到沿途无撒漏污染,通过设立建筑垃圾中转站、消纳站,为建筑施工、装修单位提供建筑垃圾处置场所,有效减少建筑垃圾乱倾倒现象。

4、完善执法管理机制,实现市容管理长效化。一是统筹安排,突出成效,集中清理整治与强化日常管理相结合,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时的监控,加大了对新桥路、户外洗车行业、入城口的巡查与管理,加大对各类反弹和回潮现象管理与处罚。二是建立市容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县城管办全面推行“交流制度”,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形成了整治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的良好局面,有效避免了破墙开店、违章经营等现象的死灰复燃。三是开展户外广告规范化管理。遵循规划先行,户外广告设置规范为技术依据为原则,以“科学、严格、精细、长效”为指导,突出重点、条块结合,结合亮化工程的实施,对县城各主要道路户外广告设置进行细化管理,不同街道、不同建筑物体现不同的户外广告样式,努力实现户外广告与建筑物的有机统一,彻底改变户外广告设置“杂、滥、乱、差”的现状,形成设置有序、布局科学、管理规范的户外广告新局面。尝试临街建筑物商店招牌与建筑物立面设计相结合原则,店牌店招审批关前移,联合县建设部门,以规范化管理为目的,对县城各类申请建设商业用房的建设单位提出店招店牌设计方案,努力使店招店牌风格与建筑物相协调,改变目前店招尺寸凌乱、风格各异的现状。实行户外广告设置权公开拍卖制,按照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与户外广告设置规范,分批分次推出县城区域范围内的户外广告设置权公开拍卖,使城市公共资源充分得到利用,同时减轻户外广告管理压力。

5、提高环卫作业效率,扩大城乡保洁面积,提升环卫保洁质量。一是实行了道路保洁清扫与垃圾收集集中作业。县城管办实现整治和日常保洁相结合,有计划的安排好全县生活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扩大16小时道路保洁覆盖面,达到老城区道路16小时以上,保洁制总覆盖面达94%,对管辖区域内未纳入保洁范围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纳入日常保洁,新增城中村保洁面积25279平方米上,提高整个城区环境卫生质量。二是积极推行生活垃圾二次收集。通过拆除垃圾房、设置密闭加盖垃圾桶,每天实行早晚二次收集,有效减少生活垃圾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提升了小区的环境质量。城区90%的开放式小区实行了密封垃圾桶定时定点收集,共涉及楼房500余幢,城中村200余户。三是开展河道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县城管办二次对城区内的三条支流和四十五个池塘进行了全面清理,重点清除河面及河岸两侧的杂草和水生植物、白色污染及卫生死角,基本达到河清岸洁。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环卫工作的指导。极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制,通过每季一次的检查与暗访,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量。目前,我县农村保洁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共发放保洁桶5万余只,建有垃圾箱2044只,设有垃圾堆放点422处,聘用垃圾收集员314名,日收集处理垃圾120余吨,使农村环卫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立足民生,全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积极打造和谐城管,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加大高效节能改造力度,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专项整治,实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工程。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管理现状,以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集中设置、规范经营为原则,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过程的无害化、有序化和规范化为目标,采用堵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整治工作。

通过设立11个再生资源集中设置点,引导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进入集中设置区,实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集中管理。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优化基础配套设施,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整治工作共取缔无证经营户203户,引导65户进入集中设置区,并出台五统一的专项管理办法,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促进我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

2、关注民生,开展早点摊专项整治,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根据年初制定的县城区摊位设置区划,实行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餐车、统一价格、统一管理,按市场规律经营实施“放心早餐”工程经营。制定“放心早餐”工程经营企业市场准入标准,根据有序竞争、择优扶持的原则,采取招标和评审相结合的市场运作方式,审核确定有实力、有品牌、信誉好的知名企业。共设立了47个定点、定时经营的早餐点。同时加大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乱摆乱卖早餐摊点清理整顿力度,为“放心早餐”工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3、破难攻坚,建立沟通平台,打造和谐城管。县城管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城管为民的宗旨和理念,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沟通平台,破解夜间小吃管理难题。县城管办开拓创新,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与经营者建立沟通平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探讨解决措施,达到双赢效果。同时坚持疏导结合,合理布点,采取综合整治,在与夜间小吃经营者达成管理协议的基础上,坚决取缔一些对周边居民影响大的小吃点;有效减少扰民现象的发生。二是实施摊位设置公示透明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和市民的实际需求,构建和谐城管,年初,县城管办组织召开城区摊位设置与管理民主恳谈会,邀请相关部门和市民代表参加恳谈会,积极听取与会人员摊位设置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并通过电视台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实现城市管理和谐与市容市貌整洁的双赢局面。

(三)立足长远,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市容管理常态化

1、加大实施力度与对环卫设施的投入,细化岗位考核制,深化环卫基础工作。县城管办坚持现有的市场化操作加严格监督的科学化操作方式,不断地在细化、深化上下功夫。一是通过加大乱涂写整治力度,提升了立面洁化工程的实施规格。县城管办在总结新桥路、标准件工业城乱涂乱写专项整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操作的形式,以招标方式确定保洁单位,对城区12.0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立面实行24小时保洁制,做到“夜涂晨清、晨清日洁”的标准。同时与沿街店主、沿街企业签订限期清理乱涂写、乱张贴承诺书,保持了县城街道、建筑物的清洁。二是加大了对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县城管办及时进行环卫设施的更新与换代。今年以来已投资50余万元,购置电瓶三轮车11辆,和100L塑料密闭垃圾桶800只,对城区开放式小区实行密闭垃圾桶定时定点收集。投资33.8万元,购置5吨垃圾压缩车。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环保型果壳箱和垃圾桶,对城区的果壳箱、垃圾桶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增设。三是细化环卫岗位考核责任制。县城管办将作业形象、车辆停放等纳入了考核范围,开展环卫工人安全作业月活动,推出了道路保洁主动防御性作业措施,每辆保洁车上设置警示标志,贴上黄底红色感叹号和“保洁员正在作业中”的字样,并设有夜间反光的效果,切实加强安全作业。

2、承接规划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深化对违法建筑的监控与处理力度,提升城管综合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三大机制”,加大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着力推进违法建设管理。一是加大了对违法建筑的集中监控工作,完善以镇、区为主体的违法建设行为监控网络,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违法建设行为的集中监控,实现了各镇区与县级相关部门之间经常性的相互联动。一年来,累计一般程序立案85件,已结案48件,拆除违法建筑物6万余平方米。二是加大了违法建筑处理力度,逐步完善一周快速反应机制。县城管办切实提高违法案件及时处理率,努力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处理一起。三是拓宽了建设执法的领域。县城管办加大了对建筑业管理的执法监督,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多个建设环节的监控。通过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全年立案查处40余起违法(章)案件,涉及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通过与建管部门的联系,立案查处8起,涉及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

3、深入拓展社区基础工作和星级评创、城管志愿者活动,巩固城管工作向社区的渗透力。一是进一步细化了“执法进社区、城管连成家”活动,建立了城管队员进社区责任制。今年以来,县城管办组织工作人员每周定期进社区开展“排忧解难”活动,开展城管工作宣传、咨询、投诉与文明劝导,营造良好的城管氛围,促进了城管部门与广大市民的双向互动。二是以日常巡查与年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创建了一批“市容环境星级达标单位”并予以授牌与电视、报纸公告,进一步优化了市容环境星级单位评创活动。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城管志愿者活动,深化“城市管理、社会参与”的共创共建模式,吸收更多市民参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

(四)强化队伍建设,规范内部管理,不断提高队伍工作效率

1、开展“弘扬城管精神,提高队伍素质”主题教育活动,巩固队伍建设成果,提升城管队伍形象。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两年”与“两创”活动的要求,县城管办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按照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的基本思路,开展“弘扬城管精神,提高队伍素质”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城管精神提炼学习活动,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为提升城市管理队伍形象,县城管办以基层组织为单位开展座谈学习会20余次,广泛征集到意见建议227条,组织部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城管行风建设意见会,能过网络、电视台等公共媒体,广泛证求城管精神表述语,最终确定“众志成城、依法治管”的*城管精神,通过“*城管精神”口号提炼、学习讨论、心得体会征文、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有效提高城管队员爱岗敬业、管理爱民、执法护民的意识,有效提高城管队伍整体素质与队伍形象。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组织岗位练兵,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县城管办切实加强城管队伍管理,着力引导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是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为有效提高城管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力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县城管办共组织100多人参加了法律培训,60多人参加城管执法考试。二是注重提升城管队员相互协作与处理集中性事件的能力。县城管办在城管内部建立了监察大队与环卫、大队各中队之间的互动机制,合理配置力量,实施“双向告知”制与定期通报制,有效实现了相互协助与有效配合,提高了战斗力;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了城管与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互通,把握执法动态,密切配合,找准薄弱环节,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三是落实“请进来”的手段,邀请嘉兴警官学院的专家教授为队员讲授城管执法中的应急性对策,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

经济管理总结篇9

一、坚持开展活动与*经济区建设相结合,做强沿海经济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牢牢抓住*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特别是*经济区被确定为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这一大好机遇,坚持开展活动与*经济区建设相结合,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解决好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比照先进,深刻反省,我们认真剖析了*县在发展上存在的“怕”字当头、眼界狭窄、思路不宽、小富即安、工作方法落后等十大深层次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县*经济区要想有个大发展,建设思路必须调整,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彻底解决在*经济区建设上思路不够明晰、眼界不够开阔、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按照省长的指示精神,我们重新理清了发展思路,突出了*县*经济区与河北交界处的这个起点,把原有的万家、高岭两端的14.87平方公里起步区,集中调整到西部临港工业区,面积扩大为23平方公里,作为*县*经济区的起步区,实行优先发展。并对*经济区进行了新的目标定位:用10—20年的时间,使*县*经济区人口达到20—3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把*县建设成一个中等发达城市。按照这个目标,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我们完成了*经济区的总体规划,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碣石大型遗址保护规划、产业规划以及供水规划。搭建了融资平台,成立了*县投融资有限公司,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了招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机构,组建了*经济区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面对社会公开招聘了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招商人员。完成了土地调规,制定了征地拆迁补偿、被征地农民安置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调整了鼓励企业投资和奖励引资人的优惠政策,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与*中关村达成了合作的框架协议,和搜狐、清华科技园有限公司、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成功对接。组织专门人员到*新区、*宝坻开发区、京津新城项目区、山东临沂、沈阳沈北新区、开原开发区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已有129家企业有明确投资意向,其中,已签约企业30家,有明确签约意向企业27家,初步达成投资意向企业72家,预计总投资86.54亿元,共涉及土地约5050亩。

二、坚持开展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城乡发展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以“3451”工程为载体,以50个试点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县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累计达到1.8亿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实现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粮食、水果、水产品、蔬菜、肉蛋奶产量稳中有升,农业总产值实现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进行,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大了规模,提升了档次,特别是棚菜生产取得了新的突破,新建棚菜小区563个。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20处,完成水利骨干工程51项,连续九年夺得省“大禹杯”。

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沼气池2,000个,改厕、改厨、改圈15,700个,安装路灯500盏;新建标准化村党支部17个,文化体育广场37个,文化活动室42个。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完成各类专业培训485次,培训农民15.5万人次,初步建立了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体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

三、坚持开展活动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全力造福于民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解难题促和谐”、“环保攻坚惠民”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开展活动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造福于民。全县参加活动的6636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一进行了对接,每名党员干部均走访困难家庭三次以上,累计为贫困家庭资助现金320多万元,为困难群众送去棉衣2668件、棉被1243床,为985户农村贫困户、1515户城镇低保户和450户特困职工家庭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办好事、实事9300多件,使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感受到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明显成效。同时,我们还下大力气整治群众反应强烈的空气污染问题,强力推行集中供暧工程,取消了80个中小锅炉,城区冬季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还大力推广了桔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太阳能灯具、热水器等节能环保设备,提高了我县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四、坚持开展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促进和谐发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开展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从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采取领导干部大接访和机关干部大下访的办法,实行县党政班子领导包案制,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全县17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按照指定接待日期进行接待,每位领导都做到亲自接访,亲自化解、亲自研判、亲自跟踪处理。成立了指挥中心和矛盾调处中心,优化了接待和矛盾调处工作运行机制,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了工作长效机制。全年共接待上访群众110案次、1,300人次,一大批疑难老案得到解决,结案率达77%;一些不能马上解决的案件也都采取了重点稳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深入开展

“领导干部大接访、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积极稳妥地处置了“退养民师”、“蚁力神”养殖户等难度较大的案件,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坚持开展活动与转变作风相结合,提高领导能力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结合参加活动单位党员干部的特点,坚持开展活动与转变作风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领导能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既站在前台抓活动,又摆正位置受教育,既带头学习调研、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又联系实际躬身实践、示范引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上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五观”教育,教育每名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谐的群众观、务实的创新观、开放的全局观和紧迫的机遇观,着力解决我县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强化党风政风,改变工作方式,将思想认识上的飞跃转化为践行科学发展的实际动力,使科学发展理念既深入人心又体现于行。

在近半年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紧扣实践深化学习,通过学习推动实践,把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贯穿于全过程,取得了明显实效。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是拥护的,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是满意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理论武装,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是基础。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到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讲求学习效果,不断加深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把学习实践活动变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实践证明,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上下工夫,不断地深化学习,真正使科学发展观在头脑中扎根,形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共识,才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实践特色,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完善制度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做强沿海经济、推进强县富民”这一实践载体,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集中整改,立足当前着力办好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的实事好事,放眼长远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实践证明,只有把坚持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加快解决那些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当前具备整改条件的突出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找准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是必须坚持探索创新,把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贯穿始终。探索创新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活力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尊重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创造,鼓励基层党组织既认真做好规定动作,又积极创造自选动作,引导、鼓励广大党员对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实践证明,只有紧密结合县情和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特点,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经济管理总结篇10

一、积极主动参与雪凝灾后重建及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灾害的监测作用

年初,我市遭遇了50年未遇的恶劣凝冻灾害,持续时间之久,凝冻范围之广,受灾面积之大,历史罕见。经我局统计,全市因遭受雪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10.16亿元。目前农业通过采取调种、补栏、改种补种等措施,因灾损失大幅减少到8.61亿元;工业部门加大资金、运力、电力和原材料供应等的调度力度,工业生产恢复良好,因灾损失减少到38.96亿元。

5月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局快速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于5月12日晚9点建立抗震应急值班制度;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捐款15700元,党员干部捐赠特殊党费6560元;启动了应急统计方案,及时报送相关统计信息。

二、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认真抓好三项统计任务

1、建立*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监测指标体系

按照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实际情况,从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等方面选取反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重点指标,对全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进行客观监测和反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已经专家评审通过,李军书记和袁周市长对指标体系给予充分肯定,并于10月24日召开新闻会,在全国首创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监测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2、全面落实能源统计制度

一是认真组织并按时完成了工业、能源*年年报和*年定期报表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的规定,认真组织、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年报和能源统计年报工作,完成了*年上半年各月度和季度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统计报表的收集、审核、查询、汇总和上报等工作。同时,按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认真、严格地审核、转报新增新投产规模以上工业申报工作。

二是组织实施了《*市全社会节能降耗统计监测方案》,基本完成对全市及各区(县市)GDp能耗等指标的统计监测、评估工作。今年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并实行“一票否决”制。根据《*市全社会节能降耗统计监测方案(修订稿)》的要求,通过努力,完成了*年全市及各区(县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的基础数据,基本完成了*年全市及各区(县市)各指标完成情况和下降水平的统计监测工作,目前正等待国家和省公布全国、各省及各地(州市)*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后,我局将会同市发改委、市经贸委联合公布了全市及各区(县市)节能降耗指标监测结果。

3、切实加强和规范服务业统计工作

今年上半年,抓紧改进和完善了服务业统计制度,认真组织实施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统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服务行业调查制度和方法,完成了*年*市文化产业统计年报、商贸年报、GDp年报等,以及*年上半年各月和各季非工业企业能源月报、第三产业增加值季报、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季报等报表工作。

三、扎实搞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前期及试点工作,同时完成好专项统计调查

扎实搞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前期及试点工作,草拟了《*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计划》、《*市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试点方案》;编印了《普查表填表规定和主要指标解释》、《普查单位规定》、《致调查户的一封信》和试点用清查及普查表式;组织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市级综合试点并取得圆满成功;召开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具体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各项事宜;完成省普查中心布置要求的各项工作。

认真做好全市GDp核算工作,进一步加强并完善生产总值数据联审制度和对各区、县(市)GDp数据质量的评估工作。做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核算工作。

积极开展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按时完成了投入产出调查表的收集、审核、录入和评估,高质量地完成了此项调查工作。

健全和完善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及统计监测工作,认真完成了批零住餐重点企业联网直报工作及流通业的各项调查工作。

完成了农业普查后续阶段工作,在完成农业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的开发及工作,确保了农业普查工作的圆满成功。

完成了*年全市劳动工资年报、科技年报以及*年劳动力抽样调查;完成了*年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收集、录入;完成了全市乡镇及工矿区低收入家庭住房摸底调查。

四、加强统计法制工作,保障统计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为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和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不断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年共检查单位160余家,立案查处统计违法单位148家,其中给予经济处罚123家,处罚金额15.69万元;共办理了3000余个新办及变更的《统计管理登记证》;积极做好经济普查中统计法制宣传工作的计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努力为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工作保驾护航;认真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及统计执法工作,利用“送法入户”和市政府新开办的政务大厅等服务平台,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已在原来基础上压缩30%以上,办结统计相关业务803件,联合年审300家,接待咨询解答500多人次,发放了5500册单位自编的《统计监督管理规定》及几万份自印的宣传资料和统计台帐等,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统计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围绕中心,拓展领域,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中心工作奋斗目标,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拓展统计工作领域,发挥统计服务作用,今年共撰写统计信息、分析报告和统计简报77篇,在《*日报》上刊登了《*年*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印了500册《领导干部手册》,每月编印《*经济要情》300册,编印了500册《*市统计年鉴》,及时为党政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服务。

六、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夯实统计工作发展基础

进一步加快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统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程度,以加强统计信息服务工作为出发点,重点抓好*市决策辅助支持系统数据库项目的实施,拟定了项目实施计划书,其他前期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做好*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市级试点数据处理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对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软件及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完成了农业普查公报数据的整理和反馈,基本名录库的更新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