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工程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2:00

治理工程建设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8〕9号)的有关要求,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就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建筑容积率;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上述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中央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推动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保证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科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等任务,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为重点,以改革创新、科学务实的精神,坚持围绕中心、统筹协调,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主要任务

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促进招标投标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进一步推进决策和规划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确保规划和项目审批依法实施;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政行为、市场行为更加规范;进一步深化有关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确保建设安全。

(三)阶段性目标

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活动依法透明运行,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完善,相关改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领导干部违法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

三、治理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认真进行排查,找准突出问题

深入开展自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查找项目决策、城乡规划审批、项目核准、土地审批和出让、环境评价、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工程质量、工程建设实施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自查,摸清存在问题的底数,掌握涉及问题单位和人员的基本情况。

深刻分析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主观认识、法规制度、权力制约、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的根源,查找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要求,增强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

严肃自查纪律。对不认真自查的地方和部门,要加强督导;对拒不自查、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对自查出的违纪问题,要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作出处理。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认识和纠正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各地区各部门要将自查情况书面报告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适时对自查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二)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果

突出监管重点。着重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工程造价和标准,认真落实开工报告制度、施工许可证制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确保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运行。着重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规范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评标定标、招标等行为,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着重加强土地、矿产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管,完善土地及矿业权审批、供应、使用等管理的综合监管平台。着重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和实施监管,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着重加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监管,严格依法征地拆迁,坚持合理工期、合理标价、合理标段,严格合同订立和履约,规范设计变更,科学组织施工,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着重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法规制度,明确质量标准,细化安全措施,强化施工监理,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落实监管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管,认真履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职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对项目决策、资金安排和管理、土地及矿业权审批和出让、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城乡规划审批、安全生产等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电监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做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财政、审计部门要重点做好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对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以及行政过失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招标投标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招标投标从业机构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加大工程建设项目行政执法力度。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积极推进项目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扁平化管理。发挥工程监理机构的专业监督作用,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过程监管。推行管理骨干基本固定、劳务用工相对灵活、职责明确、高效运作的劳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机制制度

加快改革步伐。加强重大项目决策管理,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抓紧研究起草政府投资条例、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加快编制完成行业标准文件,实现招标投标规则统一。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管理。科学编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审批管理。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落实度。

加强市场建设。按照政府建立、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公平交易的原则,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整合和利用好各类有形建筑和建设市场资源,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为工程交易提供场所,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为信息提供平台,为政府监管提供条件。按规定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等要素市场,大力推进土地市场、矿业权市场建设,探索显化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转让市场的有效形式,规范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市场交易行为。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加强评标专家库管理,提高专家的职业道德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评标专家分类标准和专家管理办法。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严格土地使用权、矿业权价格评估的监管,规范招标行为。

健全诚信体系。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整合有关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综合性数据库。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全国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实现全行业诚信信息共建共享,并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严格市场准入。

(四)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惩治腐败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要坚决查办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重点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城乡规划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和出让以谋取私利甚至索贿受贿的大案要案。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审批立项,规避和虚假招标,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变更规划和设计、改变土地用途和提高容积率,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在工程项目规划、立项审批中因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案件。依法查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既要坚决惩处受贿行为,又要严厉惩处行贿行为。坚决杜绝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行为。

积极拓宽案源渠道。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举报投诉网络,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注重在审计、财政监察、项目稽察、执法监察、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和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深挖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健全办案协调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部门和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协作配合,完善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对涉嫌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深入剖析大案要案,严肃开展警示教育,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

四、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央纪委牵头,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电监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确定1名领导同志具体负责,落实责任分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作出总体部署,搞好任务分解,推动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方案,确定治理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方式方法和时间要求。要深入排查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好专项治理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查。

治理工程建设篇2

现如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现象此消彼长,针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其关乎着河流水资源的供给质量与水量。为了加强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我国相继建设了一系列的工程项目,但是在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管理方面不够理想,产生了诸多的不足,本文就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及管理予以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地理条件相对复杂,河流纵横交错,数量更是不可计算,其中以中小河流为主。为了支撑治理工作,诸多大型的治理工程项目被相继建成,其在河流治理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河流疏浚、河堤加固等工作提供保证,防洪效果大大提升,保证中小河流的稳定运行。如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处于待成熟阶段,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规划设计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治理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广东省乐昌市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来看,由于地处粤北山区,河流坡降大,汇流时间段,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辖区内重要河流已基本列入国家及省专项规划范围。在项目规划与设计之中,容易产生工程设计变更问题,在发生设计变更时,前期设计过程中未对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控,照搬照抄现象很是严重,缺乏因地制宜的理念,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土地纠纷问题

如今,为了保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开展项目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空间与土地,在占用这些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会与当地的群众或村民产生一定的土地纠纷。通常情况下,治理河道主要设置在集镇或县城区域,该区域的土地资源价值相对较高,其中涉及到很多群众利益[2],会与当地群众产生一系列的牵扯与纠纷,会为拆迁工作带来难度。土地纠纷问题的发生,其会制约工程的正常开展,拆迁征地问题的发生会遗留很多问题,是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3、项目施工问题

除了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治理工程项目在实施与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3]。治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其所持续的战线也相对较长,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部自然环境、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工程问题的因素很多,是当前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拆迁征地的工程量相对较大,群众因素的干扰较多,项目施工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解决施工问题是王道。河道治理中很多工程项目的实施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恶劣天气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工期,制约项目的正常进度。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及管理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应做好前期的勘查设计工作,通过合理的招标,从中选择优质的设计单位,勘查与设计单位应具备足够的行业资质与条件,具备专业性、合理的单位编制,是保证项目设计质量的关键。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设计依据与材料,设计文件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统一,具备规范性勘测与设计技术。设计人员要充分将安全因素、效果因素以及质量因素等考虑其中,严格遵循水利部、财政部的相关条文,尽量避免发生工程设计变更的情况,而引起诸多的设计问题。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加深勘查设计的力度与深度,弥补诸多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提高治理工程建设水平。

2、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

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质量控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问题,治理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治理效果,关乎着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面,水利局等部门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后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的要求履行义务,对工程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的使用予以规范。在材料控制方面,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材料必须根据治理工程的实际效果而定[4],根据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来确定材料的型号与规格,可大大提升项目的质量与效果。工程监理人员应及时对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予以确认,禁止出现施工方肆意抬高价格的情况,一旦发生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情况,应对相关人士予以规范与惩处,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为保证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予以审核和检查,对治理工程的隐蔽工程、主体工程、关键的工序予以监理,对各部分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同时,还应对施工合同予以严格的规范,将工程质量作为合同签订的主要内容,将各项权责均可在工程项目中予以规范,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3、做好项目后期的养护与管理

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后期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若仅仅是建设完毕就万事大吉,若不加强后期的管理与养护,发生严重的破坏现象,治理项目的应用价值会大大降低,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且治理效果也相对较差现。针对此项问题,为了发挥项目的应用价值,项目建成后,后期的管理与养护也是必要的。为此,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在河流治理工程周围设置工程保护中心,专门针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管护,加大在工程养护与管理上的投资与重视,对河道治理工程的防洪效果、排污能力等予以全面的审核,通过后期的合理养护与管理,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来看,其在规划设计、土地使用纠纷问题以及施工问题等相对严重,制约着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针对此项问题,应做好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强化对项目环境的管理与规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应强化管护工作,加大工程管护的资金投入,能保证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营。

作者:李钢锤单位:乐昌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纪少德,李岷.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措施探讨———以宁夏同心县为例[J].中国水利,2015,20:54-55.

[2]宋文.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J].治淮,2012,05:39-40.

治理工程建设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8〕9号)的有关要求,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就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建筑容积率;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上述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中央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推动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保证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科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等任务,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为重点,以改革创新、科学务实的精神,坚持围绕中心、统筹协调,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主要任务

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促进招标投标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进一步推进决策和规划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确保规划和项目审批依法实施;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政行为、市场行为更加规范;进一步深化有关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确保建设安全。

(三)阶段性目标

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活动依法透明运行,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完善,相关改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领导干部违法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

三、治理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认真进行排查,找准突出问题

深入开展自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查找项目决策、城乡规划审批、项目核准、土地审批和出让、环境评价、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工程质量、工程建设实施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自查,摸清存在问题的底数,掌握涉及问题单位和人员的基本情况。

深刻分析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主观认识、法规制度、权力制约、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的根源,查找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要求,增强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

严肃自查纪律。对不认真自查的地方和部门,要加强督导;对拒不自查、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对自查出的违纪问题,要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作出处理。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认识和纠正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各地区各部门要将自查情况书面报告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适时对自查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二)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果

突出监管重点。着重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工程造价和标准,认真落实开工报告制度、施工许可证制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确保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运行。着重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规范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评标定标、招标等行为,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着重加强土地、矿产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管,完善土地及矿业权审批、供应、使用等管理的综合监管平台。着重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和实施监管,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着重加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监管,严格依法征地拆迁,坚持合理工期、合理标价、合理标段,严格合同订立和履约,规范设计变更,科学组织施工,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着重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法规制度,明确质量标准,细化安全措施,强化施工监理,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落实监管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管,认真履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职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对项目决策、资金安排和管理、土地及矿业权审批和出让、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城乡规划审批、安全生产等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电监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做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财政、审计部门要重点做好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对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以及行政过失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招标投标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招标投标从业机构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加大工程建设项目行政执法力度。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积极推进项目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扁平化管理。发挥工程监理机构的专业监督作用,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过程监管。推行管理骨干基本固定、劳务用工相对灵活、职责明确、高效运作的劳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机制制度

加快改革步伐。加强重大项目决策管理,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抓紧研究起草政府投资条例、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加快编制完成行业标准文件,实现招标投标规则统一。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管理。科学编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审批管理。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落实度。

加强市场建设。按照政府建立、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公平交易的原则,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整合和利用好各类有形建筑和建设市场资源,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为工程交易提供场所,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为信息提供平台,为政府监管提供条件。按规定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等要素市场,大力推进土地市场、矿业权市场建设,探索显化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转让市场的有效形式,规范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市场交易行为。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加强评标专家库管理,提高专家的职业道德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评标专家分类标准和专家管理办法。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严格土地使用权、矿业权价格评估的监管,规范招标行为。

健全诚信体系。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整合有关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综合性数据库。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全国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实现全行业诚信信息共建共享,并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严格市场准入。

(四)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惩治腐败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要坚决查办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重点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城乡规划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和出让以谋取私利甚至索贿受贿的大案要案。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审批立项,规避和虚假招标,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变更规划和设计、改变土地用途和提高容积率,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在工程项目规划、立项审批中因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案件。依法查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既要坚决惩处受贿行为,又要严厉惩处行贿行为。坚决杜绝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行为。

积极拓宽案源渠道。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举报投诉网络,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注重在审计、财政监察、项目稽察、执法监察、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和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深挖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健全办案协调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部门和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协作配合,完善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对涉嫌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深入剖析大案要案,严肃开展警示教育,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

四、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央纪委牵头,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电监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确定1名领导同志具体负责,落实责任分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作出总体部署,搞好任务分解,推动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方案,确定治理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方式方法和时间要求。要深入排查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好专项治理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查。

治理工程建设篇4

一、突出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自查工作

(一)认真领会和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讲话精神

接到上级通知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召集专项治理工作动员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会议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市各乡镇办区、市直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指示各单位要认真吃透相关政策法规,以改革创新科学务实的精神,探索解决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

(二)迅速组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强化领导

为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市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任副组长,25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纪委监察局,承担日常工作。各乡镇办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健全了领导责任体制、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

二、突出责任,认真开展自查治理

市从2014年以来各类国家投资项目多,投资规模超历史,给排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摸清项目状况,找出问题所在,“市治工办”组织协调发改、国土、建设、规划、环保、安监、审计、财政等部门工作力量,先后召开6次排查工作专题会议,明确工作分工和工作责任,把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任务分解落实下去,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全年共排查项目81个,涉及总资金84235.6万元。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交通、农业、水利等多个板块。其中投资规模100万以上、500万以下工程建设项目44个,涉及总投资8879.8万元;500万以上、3000万以下工程建设项目31个,涉及总投资40186.8万元;3000万以上工程建设项目6个,涉及总投资35169万元。共排查出5个方面的70个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职责,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能动性

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市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10个方面38项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明确了目标要求、主要措施、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组织召开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专题会议,强调纪检监察、发改、国土、建设、规划、环保、安监、审计、财政等部门职责,明确重点任务、工作进度、方式方法和工作时限,严肃工作纪律。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月到日,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充分调动了部门工作能动性。

(二)周密部署,努力推进排查工作全覆盖,按照工作部署安排

“市治工办”对全市2008年以来、总投资在100万元及以上的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建设工程、林业及生态工程、市政工程、民生工程等各类项目进行了摸排,并对项目基本信息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录入,设计并填写《市过百万元工程建设项目基本信息统计表》,全面的摸清了项目底数。

“市治工办”将《市过百万元工程建设项目基本信息统计表》分发至国土、建设、规划、环保、安监等9个职能部门,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排查工作,共发放排查表格13类2371份。为确保排查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市治工办”印发《排查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式,严肃了工作纪律、落实了工作责任,有力地确保了排查工作顺利开展。

三、突出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市“治工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本着“查改结合、重在整治”的原则,认真查摆问题,扎实纠正问题,严肃查处问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强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一)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切实加强整改,开展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是基础和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督促整改是关键,我们把督促整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是抓好整改落实。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检查专班督导各建设单位按照明确整改内容、明确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的“四明确”要求制订整改措施,认真予以落实。二是抓好跟踪督查。检查组不定期到项目单位和建设地点进行检查督导,对整改措施的落实和整改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帮助其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指导其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三是搞好分析总结。查找共性问题,努力寻求对策,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自查期间,市“治工办”下发了7份整改通知书,要求整改问题70项,目前已有57项完成整改,还有13项正在整改过程中;环保局下达整改通知书20份,其中有17个项目补办了环评手续;安监局下达整改指令书13份,督促市城区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市城市社会福利院等项目限期整改。

(二)严肃查处案件,提高专项工作震慑性,我们坚持把查办案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问题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中之重来抓,以铁的纪律维护政令畅通,坚决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滋生蔓延的势头

在排查工作中,发现了18个项目存在问题,共涉及9个部门。如国税局综合业务楼、市规划展览馆和“益民小区廉租房”建设项目等,市“治工办”和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的还给予了罚款处理。

此外,严肃查办了一起在工程建设领域搞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乡镇国土所所长在土地平整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增工程款的方式贪污公款,同时在企业征地过程中搞暗箱操作,借此收受他人贿赂,涉案金额共达6.7万元。目前,该案已查结,张某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突出创新严格执行“七签章”制度

市“治工办”及时把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针对职能部门在工程建设审批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职能部门联防联控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职能部门依次签章的“七签章”流程管理制度,即在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滚动排查时,由发改、环保、征地、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审计决算、财政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依次审批签章的方式按程序进行审批,只有按规定程序依次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签章,才能进入下一程序,各部门之间各自职责,又相互制约,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把关不严,随意签章批核,导致项目出现严重问题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这样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加强学习

营造依法办事的工作氛围;督促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主要是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新闻、报纸、网络等形式做好建设工程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依法办事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协作,有效联动

构建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治工办”要认真落实好“七签章”流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等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按照规定程序,既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又相互制约,对未严格依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的项目,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相关职能部门都不予签章放行。凡是未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依法责令停止建设,补办相关手续。

(三)分析疑点,梳理线索

加大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在排查整改过程中,不断分析汇总疑点问题,梳理案件线索,对不能整改到位,有些手续不能补办以及严重违规的,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予以严肃查处,尤其做好上级专项治理工作机构转办督办案件的查处,认真组织调查,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报告调查结果。

治理工程建设篇5

一、严肃权力运行,强化机制建设

为强化招投标制度建设,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发生,市建设局对工程建设招投标的全过程及监管事项进行了剖析、分解,编制了工作流程,找准容易产生腐败的风险关键点14个。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确定了不同的风险等级,分别用红、黄、蓝三色表示不同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并在制定的工作流程中分别注明风险点及风险等级,制定了工程建设招投标各个工作环节规章制度,建立了招投标监管工作风险等级风险点目录。

二、依法实施监督,统一规范管理

市建设局设立网站将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向全社会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告的到中标结果的公示,一个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的完整过程,全部在网络上公开,全程接受监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开、评标室等重点部位设有闭路监控系统,对现场所有人员的活动和环节进行监控,并制成光盘以备后期查询,防止易发多发地点风险的发生。一是招标文件备案人员与开标现场监督人员实行分离,二是在开标前对监管人员实行随机抽取制度,以避免监管人员与招标人、人提前发生接触。三是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评标监管方式,由以前的监督式管理改为备案式管理,实行审批与监管分离。

三、加强部门协调,搞好监管工作

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投标保证金统一托管、招标文件统一发售、评标报酬统一支付的三统一制度,在最易发生风险的地方设立闸门,有效地杜绝了明招暗定和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行为的发生。招投标监管也从过去的内部封闭式运行程序转变为公开透明式运行程序。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通过建设局网站可随时对每一个工程建设招投标的每一个环节中的签批时间和意见进行查看。通过将部门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与网上审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同步监督,使风险点被及时发现并予以曝光和纠正。

四、严格行为规范,实行动态管理

重点加强对市场行为主体评标专家的日常管理,印制了《建筑工程评标专家管理手册》。使专家明白自己作为专家时的责任、权力、义务,有章可循,依法办事,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依法认真评标,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制定了《评标专家评标表现评价意见表》,由现场监督人员根据评标专家现场评标表现如实填写对专家实行动态管理,一标一评,签字确认,结果记入评标专家个人信息档案。对在评标过程中不主动申请回避、不认真审阅资料、不独立评标或影响他人评标以及索要高额评审费等无理要求的专家,分别给予口头劝告、当场纠正、督促继续教育等处理。拒不改正错误不听劝阻的将提请省取消其评标专家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推行闭合管理,实行跟踪服务

为防止中标后随意更换建造师、转包、违法分包、任意进行合同变更、不合理地增加合同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促进施工合同的全面履行,营造诚信经营、忠实履约的市场环境。市建设局在管理环节上实行由招标办、质、安监等各职能部门共同实施的闭合管理,制定了《邢台市建设局工程建设招投标跟踪管理手册》,将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与合同跟踪管理相结合,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生产建设。对挂靠他人投标、违法分包。转包者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中标无效,将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经济、法律责任。加强招投标投诉处理,将工程合同履约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覆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全过程运行监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治理工程建设篇6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tV212.5+2文献标识码:a

中小河流具有局部暴雨强度大、洪水突发性强、涨势猛、洪峰流量大、预报预防难度大、发生频率高等特点,极易造成泥石流、堤防决口、冲毁村庄和道路、淹没农田等重大灾害。灾害损失大,影响面广。

我县境内主要有长江流域二级支流青通河、七星河、九华河、陵阳河等四条主要河流,上游河道陡峭,中下游河势平缓、两岸土地肥沃,城镇、村庄密集,洪涝灾害损失较大,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严重影响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一、我县中小河流现状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村庄和道路”,我县河流主要为山区型河流,主要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现有河道行洪能力差,堤防防洪标准低,汛期经常洪水泛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抗洪抢险,社会影响面广,经济损失大,成为影响我县经济发展重要薄弱环节之一。目前中小河流主要问题:

一是堤防防洪标准低。现有河道堤防大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年代人工挑筑而成,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堤身单薄矮小,险工隐患多的问题,甚至部分河段堤防处于不设防状态,每到汛期险情频发。

二是配套设施不全。排涝闸站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内涝不能及时排出,加大灾害损失。配套灌排渠道不全,不能充分发挥灌排效益。

三是部分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非法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加上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四是维护经费严重短缺,“两工”政策取消后,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河道堤防维护疏浚日趋减少,加上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维护费用严重短缺,因管理机制等情况影响,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五是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缺乏,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管理方式落后,许多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

二、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设计深度不足,根据已实施的几个河段实施情况来看,中小河流规划设计中存在与当地城镇规划未完全对接,造成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大的变更。部分项目设计过程中未能考虑治理区域实际情况,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未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可行,成为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综合规划程度不高。缺乏区域整体性综合性规划,项目区内的灌排及渠系配套设施未能同步建设,防洪标准提高后,排涝灌溉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影响项目综合效益。同时,未考虑项目实施对相邻区域的影响,实施河段保护范围防洪标准提高,但在现有河道有限的行洪能力情况下,势必会加大相邻未治理区域的洪涝灾害损失,形成新的防洪薄弱段,受灾区域群众意见大,对受灾区域要求治理的意愿强烈。

三是拆迁征地难度大。根据防洪保护范围的重要程度,前期实施的治理河道主要分布在县城和重要集镇,土地价值高,群众利益诉求多,拆迁征地工作难度非常大,处理不好,易出现中。造成部分项目因拆迁征地问题迟迟未能正常开工,或形成遗留问题,拆迁征地工作进度成为制约工程进展的最大因素。如我县青通河防洪工程(一期)西侧防洪堤一段约400米长堤防因拆迁问题,致使此段堤防延后近一年时间施工,整体工程推迟半年时间完工;七星河防洪工程堤防加培中因一户占堤建房户迟迟未达成拆迁协议,堤防形成30米长的缺口,直至2013年主汛期前进行了强制拆迁。

四是影响因素多。相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具有范围大,战线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大部分治理河段长度在5~10公里,部分项目存在跨乡镇跨区域实施情况。项目实施中拆迁征地工作量大,涉及的利益群体多,施工环境复杂。同时,河道治理中堤防达标加培,穿堤涵闸回填因土方填筑工程实施的特殊性,受季节性影响大,有效工作日少,工期延迟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几项措施

(一)科学规划、扎实做好前期工作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全面规划。根据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坚持防洪保安优先,兼顾抗旱的指导思想,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对城区集镇和两岸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人口稠密区的河段进行达标加固建设,通过逐步治理最终达到根治洪涝灾害。一要注重流域整体与局部,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协调好干支流治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河流治理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二要加强与于治理河道所在地政府、城市规划、交通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避免出现大的方案调整。三要夯实基础资料,重视河流的基本情况的搜集、整理、分析,充分利用以往规划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化初步设计。四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对境内河流分批次、分重点地进行有序、有效的规划治理。

(二)健全组织机构,严格执行“四制”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按规范要求报批市水务局和县政府批准成立建设工程项目法人,明确了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责任人。由县政府成立由治理河段乡镇、相关部门、县直单位组成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用来指挥协调全县的中小河流建设。同时,针对各个工程成立了现场建设管理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用来负责具体项目建设管理和协调工作,提高了建设管理效率。为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所有项目全部进入省水利招标平台进行公开招标,

(三)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为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项目法人单位设置建设管理科,质量安全科、财务科等内设科室,明确各科室组成人员和具体职责,各工程现场建设管理单位也参照设置相关科室,将职责落实到岗到人。现场管理中,形成以“质量为中心,安全、进度、投资三控制”的管理模式。加强关键环节、隐蔽部位的验收工作,严格执行关键部位监理旁站制度,着重加强钢筋验收、混凝土浇筑、土方填筑摊铺碾压质量等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强工程现场临时用电、机械设备、运输车辆及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主动查摆风险点,充分考虑不安全因素,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确保无大的事故发生。

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度汛要求和施工季节性,根据工程实施内容提前制度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适时进行调整,抢抓晴好天气,上总机械设备,保证工程如期完工,正常发挥效益。

严格工程计量签证和工程变更,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不合理的工程设计,避免不合理的工程支出,从总量上控制工程总投资。

(四)加强协调工作,优化实施环境

治理工程建设篇7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明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维护建设工程各方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第三条  建设工程质量实行建设单位负责、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保证、工程监理单位监理、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  自治区鼓励实行科学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和建筑材料质量认证制度。

自治区鼓励创建优质工程,提倡优质优价。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  建设工程质量的行政领导责任人,项目法定代表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其经手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二章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第七条  自治区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从事建设工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  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盟市旗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行监督和指导。

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工程质量实施监督。

第九条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经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审查。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经考核合格发给技术岗位资格证书和行政执法证书,凭证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第十条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文件、合同,按照下列程序对建设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行为实施监督,有关单位应当协助和配合。

(一)开工前,审查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建筑构配件生产单位的资质等级是否与承接任务相符,审查设计文件签审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完善;

(二)施工中,以抽查为主的方式检查施工质量,重点检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隐蔽工程、特殊部位,重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安装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质量;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时,可以采取责令暂时停止施工的强制措施;

(三)竣工后,按照国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对申报竣工的工程进行质量核验。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申请质量核验,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勘察设计单位签证,确认完成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内容,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标准;

(二)经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签证,确认完成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内容,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标准;

(三)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资料、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以及使用说明书;

(四)具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其他工程质量核验条件。

第十二条  未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质量核验或者核验不合格的工程,施工单位不得交付竣工验收,有关单位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和使用。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单位必须经自治区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合格,并经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和取得资质证书后,方可在核定的业务范围内进行检测试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单位对出具的检测、试验报告负责。

第三章  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建设单位与工程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

建设单位在进行设有煤气、有线电视、通讯管线、供电、供热、消防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工程建设时,应当将配套设施的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涉及建筑主体工程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文件;没有设计文件的,不得施工。

建设单位要严格履行建设程序,禁止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和不合理缩短工期。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设置与建设工程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工程质量管理人员。不具备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和按照规定实行强制监理的,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严禁在同一经营实体或同一行政单位直接管辖范围内搞设计、施工和监理。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申办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在开工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施工中,应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文件、合同,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工程竣工后,应当及时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验工程质量,并申请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向施工单位供应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承担主要质量责任;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不得要求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文件。

第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本条例规定的建设单位质量责任,对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的质量承担责任,并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遵守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的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以及委托监理合同,确定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配备与监理业务相适应的工程监理人员,并进驻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

第二十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制定工程项目监理计划和监理实施方案,明确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和监理措施,在监理前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和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实施监理。对隐蔽工程和重要的工程部位必须按规定实行旁站监理,并审签验收记录。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质量证明进行审核,参加和监督施工单位的检验,并做签证。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档案。从工程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第四章  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

第二十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以及合同进行勘察、设计,并对编制的勘察设计文件质量负责。

第二十四条  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规范和合同的规定。勘察文件应当评价准确,技术指标数据可靠完整;设计文件深度应当符合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参加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组织的施工图纸会审,并负责设计交底;参加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质量核验;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参加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并提出技术处理方案。

第二十六条  对大中型建设工程、超高层建筑以及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向施工现场派驻设计代表,并在合同中约定。

第五章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第二十七条  施工单位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施工,不得偷工减料。工程设计的修改由原设计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违反规定提出的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应当予以拒绝。

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采购和使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施工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  建筑构配件、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技术装备和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十二条  生产建筑构配件、预拌混凝土的单位,应当提供产品合格证明、质量检测报告以及安装、使用、保养说明,并对产品质量负责。

第六章  工程质量保修和质量投诉

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建设工程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后,在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出现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商品房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组织施工单位维修。维修费用由造成质量缺陷的责任方承担。

第三十四条  因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采购的,由施工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建设单位采购、施工单位未提出书面异议的,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责任;建设单位采购、施工单位提出书面异议而建设单位坚持使用的,由建设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因用户使用不当或者自行装修造成损坏和质量隐患的,由责任方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  建设工程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将不超过3%的工程承包价款作为工程质量保修金,存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专门帐户。工程竣工验收满一年未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将工程质量保修金连同利息返还施工单位。

第三十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任何单位、个人提出的工程质量投诉,应当在30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八条  因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建设行政部门调解。调解无效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开工前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不按规定设置工程质量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至50000元罚款。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要求勘察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责令改正,并处以工程造价2%以下罚款。

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要求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指定生产厂、供应商,降低工程质量等行为的,责令停止施工并改正;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以该项材料费2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责令改正,并处以工程造价2%以下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擅自对涉及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的,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进行勘察设计的,责令改正,并处以单位工程勘察设计费1倍以下罚款;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单位工程勘察设计费3倍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至5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第四十五条  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至50000元罚款;并对在保修期内因屋顶、墙面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不申请质量核验投入使用的或者施工单位将质量核验不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分别处以5000元至50000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单位出据虚假检测、试验报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检测、试验费2倍至5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和规定的职责范围决定。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十九条  拒绝、阻碍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一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小型建设工程,参照本条例执行。

治理工程建设篇8

关键词:梓橦河;治理改造;建设

1梓橦河水文气象

梓橦河位于四川省彭山青龙镇和观音镇境内,发源于通济堰大礼湃泄水闸,经青龙开发区,穿越成昆铁路(大桥)在观音镇的椿巅村注入岷江。梓橦河是岷江右岸一级支流,河道长约4.8km,平均比降1.3‰。梓橦河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11.6~983.9mm,多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3.6℃,最大风速14.8m/s。梓橦河集水面积不大,在本工程取水口以上3.5km河长,集水面积为7km2,,间区径流较小,主要洪水来源为通济堰灌溉余水和汛期洪水,主汛期6~9月,与岷江流域同步。

2工程设计等别和标准

2.1设计洪水流量

根据已获审查通过的《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梓橦河河道改道工程实施方案设计报告》梓橦河改道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p=5%,Q=198m3/s。根据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工程等级为4级,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

3主要工程建设施工

本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是施工导流和混凝土渠道(挡土墙)施工。

3.1围堰工程

1)施工导流方法。梓橦河治理改造施工导流办法:①在梓橦河的上游关掉(施工期间)通济堰大礼湃防洪闸门,减少上游来水;②区间部分其余来水的导流,是在原河道中心部位筑一道纵向土石围堰,同时在上游筑一道横向围堰控制导流走向,当施工右岸时,导流沟在左边,当施工左岸时,导流沟在右岸,交替导流。2)施工围堰断面几何尺寸。围堰材料采用土石混合围堰,堰顶宽度为顶宽0.8m,堰底宽度为4m,堰高2m,堰体前后边坡1∶0.8。围堰两侧临水采用袋装土填筑,中间装填土石料,采用彩条布进行围堰防渗处理,填筑料利用开挖料,采用边开挖便填筑。3)导流围堰施工填筑与拆除。在原河道开挖土石料进行围堰施工,其余不足部分用自卸汽车从外部运来,用推土机、装载机配合人工碾压填筑完成。围堰拆除应从上游到下游,自卸汽车、装载机配合人工拆除,拆除土石料运输至业主指定弃土场堆放。4)施工排水。本工程排水,在改道段采用降水井降水,布置45口降水井,井深18m,降水井布置综合考虑周边的建筑物及渠道的位置布置。在原河道段采用排水沟排水,多余渗水汇集至集水井中。集水井容积为长2m,宽2m,深2.5m,沿原河道布置约20个,高程低于导流沟底0.5m左右,用电动污水泵将渗水抽入排水沟排走。

3.2梓橦河整治改道混凝土土渠道的施工

1)梓橦河整治起于青龙大道梅林桥,止于城市轻轨桥,全长2500m,河道宽度按20~25m控制。混凝土渠道设计断面图(见图2)。2)混凝土渠道施工注意要点。本工程混凝土挡墙较高,达5m的净高,为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混凝土侧墙因洪水冲刷基础,暴雨冲击浸泡侧墙,导致侧墙水压力、土压力巨增,发生侧墙变形倾覆,施工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基槽验基:混凝土侧挡墙基础须置于稍密砂卵石层上,建基面高程必须达到设计高程。若开挖后的基础为流砂或软弱地基必须换填砂卵石基础,使基础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2)混凝土侧墙:混凝土侧墙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混凝土施工工序、浇筑方法、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都要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侧墙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C15,满足设计要求。(3)泄水孔:为减少下雨时混凝土侧墙的渗透压力,混凝土侧墙必须设置泄水孔,排水管用50pVC管,纵向间距200mm×200mm,梅花型布置,墙背面铺设500mm×500mm,土工布滤层。混凝土渠道底板,为减小底板扬压力,避免底板起拱沉陷,混凝土底板上安装50pVC排水管,纵向间距200mm×200mm,梅花型布置,下铺500mm×500mm,土工布滤层。滤层级配要符合水工规范要求。(4)沉降缝:为避免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混凝土温度应力拉坏混凝土侧面墙,按规范设计要求,每隔15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0mm,缝内填泡沫板,表面采用沥青砂浆勾缝,通缝必须完全断开,且缝必须端正。5)混凝土墙背面碾压回填:混凝土侧墙较高,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100%,才能回填,回填料靠墙处应为砂砾石,要分层压实(50cm一层),砂卵石填筑密度≥0.6,干容重≥21.5kn/m3。

4梓橦河整治改道完成的工程量

梓橦河整治改道工程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共计整治改道2.5km,完成工程量见表2~3.

5结束语

治理工程建设篇9

1固体废物的种类与危害

1.1种类

通常情况下,可从三个方面划分固体废物的种类。第一,工业固体废物。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气体、固体、液体等诸多形式的污染物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涵盖一般废物与危险废物两种,前者的危害较小,后者的腐蚀性,毒性较强,会在较大程度上危害到人体健康与环境。第二,城市固体废物。城市运行过程中,将会有建筑垃圾、商业垃圾等大量的固体废物产生。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固体废物量也显著增加。第三,农业固体废物。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为农业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如果不能够科学处置,也会污染到生态环境。

1.2危害

固体废物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方才会逐渐体现出对环境的污染。第一,污染水体。在雨水、重力沉降等作用下,地表水系内容易进入空中漂浮的固体废物细小颗粒,颗粒溶解后,有害成分将会在水中产生。如果向河流中排放大量的固体废物,河道将会遭到堵塞,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现象。若水体中进入一些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水体将会出现毒化、富营养化等问题,甚至地下水也会受到影响。第二,污染大气。在风力作用下,空气中扩散废物的粉末,导致大气粉尘污染遭到加剧。固体废物燃烧时,会产生颗粒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固体废物经过长期堆放后,也会有有害气体产生。第三,污染土壤。在长期堆放固体废物的过程中,土壤中将会渗入有毒有害成分,导致土壤结构遭到改变,土壤酸化、碱化等遭到加剧。同时,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有毒有害成分的抑制作用,植物机体内也会积聚大量有毒有害成分,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第四,危害人体健康。如果没有科学处置有害废物,将会由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向人体内侵入,增大各类疾病的发生几率。在长期堆放固体废物时,还会有较多的蚊蝇和细菌产生,继而传播疾病,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威胁。

2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的治理措施

2.1明确管理责任

固体废物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府需切实发挥自身职能,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通过优化责任机制,推动固体废物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固体废物治理牵扯到较多的部门,由于责任较为分散,导致管理效率得不到保证。因此,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治理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共同开展固体废物治理工作。为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效率,需对监管方式进行创新,将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运用起来,以视频监控、网络管理等新型手段替代以往单一的现场检查,这样可更加高效的发现与解决问题。同时,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将其他主体引入进来,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升固体废物治理效率。此外,为规范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将固体废物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制定出来,依法监管生产企业等对象,促使固体废物管理的良性化发展得到实现。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深入调研本地区固体废物的产生类型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政策,以便为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提供依据。

2.2加大支持力度

固体废物会在较大程度上污染到生态环境,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需加快固体废物的治理步伐。在具体实践中,可将许可证制度推行下去,对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严格控制。同时,要从设备、技术等方面支持那些重点治理区域和领域,推进固体废物治理规划的深入实施。在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还需要将其他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首先,可推行政府购买制度,对绿色产品的生产起到有效刺激作用。开发重大项目时,需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对风能等新技术优先选用。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的综合运用,促使社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得到增强。其次,要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相关主体加强配合,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深度开发,将区域性废物交换系统构建起来。固体废物中的可再生资源众多,具有较高的重复利用价值。因此,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充分关注无害化处置以及重复利用两个方面的需求,在安全、高效处置固体废物的基础上,循环利用固体废物中的可再生资源,这样能够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后,固体废物治理需求较大的资金,针对社会主体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可及时?供担保,促使资金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2.3培育产业市场

在固体废物治理时,政府部门需将环境治理目标制定出来,之后通过招投标形式的运用,将企业等社会主体引入进来。政府要严格监督企业项目的运行过程,保证企业的承诺能够得到切实履行。要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贯彻下去,对传统环境治理模式进行变革。只有做好市场培育工作,方可以有效促进固体废物处置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需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对固体废物处置产业积极培育,从环境、政策等角度促进企业主体的运行与发展。通过政府、市场等调控调节作用的发挥,可逐步将固体废物处置产业链构建起来,有效结合固体废物收集、分类、利用等各个环节,不仅固体废物产业化步伐得到加快,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可得到治理。

2.4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对清洁生产工艺进行推行应用,可从源头上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有效降低污染物的发生概率与排放量,进而改善固体废物的治理效果。因此,企业需充分认识到清洁生产的重要性,积极对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进行转变,做好固体废物的治理工作,不仅企业的经济利益可以得到提升,社会形象也可得到改善。在具体实践中,企业需主动改造落后的生产设备,将一系列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运用过来,高效利用生产原材料,减少材料浪费问题。为增强企业的主动意识,政府部门需加强监管审核与扶持激励,一方面严格监管辖区内的企业与项目,督促企业主体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增加在固体废物处置方面的资金投入,引入固体废物处置设备与技术。另一方面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有效的激励和引导,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2.5普及政策理念

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同时,社会公众又扮演着监督者、治理者的角色。因此,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高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切实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在具体实践中,要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帮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如可以社区为单位,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小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也可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形式,广泛宣传固体废物治理等方面的环保知识。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将固体废物治理与民众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以便引发民众的充分重视。通过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生活领域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得到减少。同时,为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职能,政府部门需定期公开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率等信息,帮助公众及时了解固体废物治理信息,严格监督生产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政府部门要拓展公众的监督渠道,如可开辟网上留言区、意见箱等,对社会公众的意见积极倾听和采纳。

治理工程建设篇10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霍邱县境内河流众多,经过数年治理建设,淮河治理成就辉煌,但是8条中小河流缺乏规模治理,洪涝灾害频发。在全国大规模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之初,我县实施并完成了沿岗河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并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概况

霍邱县沿岗河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城西湖蓄洪区,全长56.77km,流域面积1527.6km2,河道设计流量900m3/s。左岸沿岗堤保护面积213.5km2,耕地25.6万亩,人口9.28万人,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堤防级别为4级。右岸生产圩堤保护耕地4.0万亩,设计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2010年10月,安徽省水利厅批复的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土方加固堤防长度13.64km;灌浆加固堤防长度2.24km,总进尺1.46万m;重建穿堤排灌涵闸25座;修筑堤顶砼防汛道路长3.81km等。批复工程总投资2410万元;工期10个月。工程于2010年11月开工,2011年5月主体工程完工、12月竣工验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配套资金不足,征地拆迁难度大

一是经费压力大。设计批复沿岗河工程需永久征地33.6亩,临时占地485.6亩以及大量地面附属物;批复投资576万元,其中列入概算240万元,未列入概算336万元;批复意见是市县配套10%,所以列入与未列入概算投资之和576万元,均需县政府配套解决。霍邱县属于部级贫困县,县财政支付能力弱,虽然向项目审批机关承诺兑现配套资金,但是实际支付能力有限,征地补偿超过概算部分经费需由项目法人设法解决。二是征地协调难度大。沿岗河治理工程位于城关等8个乡镇22个行政村中,由于工程涉及范围广、行政单位较多,城乡征地补偿差异大,造成征地拆迁补偿矛盾多、任务重,建设实施协调难。

2.2建设工地分散,实施管理难度大

霍邱县沿岗河治理工程从周集—临淮岗长达50km。工程建设线长面广量大,内容较为繁杂,且多点、多段和不同类型工程同时开工,工地分散且没有进场道路,存在施工、生活不便等困难,造成建设管理和监理人员一天只能检查2—3处工地,很难开展全天侯的监管,工程实施管理及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2.3工程度汛在急,工期控制难度大

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沿岗河治理工程必须在2011年4月底达到度汛条件,堤防加固、涵闸等建筑物工程必须达到设计挡水要求,度汛要求时间紧,工程建设压力大,导致工期控制难度大。

3.对策

针对该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霍邱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现场成立了霍邱县沿岗河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项目法人认真落实了项目建设管理三项制度,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深入工地现场调研,正确面对问题,正视困难,采取一系列措施科学应对,确保了沿岗河治理工程提前完成。

3.1争取政府支持,做好征地工作

根据工程占地面积大、补偿投资大、征地协调难的实际情况,建设管理机构负责人带领征地补偿科和设计人员多次深入河道治理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与乡镇村干部共同讨论减少土地占压面积和征地拆迁补偿实施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寻找出“放水用地”方案,即通过城西湖退水闸将沿岗河河道中的水放入淮河,利用沿岗河河道滩地;对部分较宽的河道从临河侧加固堤防、减少永久占地补偿面积,对于滩地较高的河段从河道滩地取土加固堤防、减少临时占地补偿面积。这个方案的实施,一是影响航道交通和渔业生产,二是影响次年农业灌溉;经过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优化施工方案得到批准。对于影响船民和渔民的生产生活有县政府部门负责做工作,对于影响次年农业灌溉用水采取利用现有泵站引淮河水补充沿岗河。在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的努力争取下,优化后的征地拆迁补偿费县政府全部配套,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和乡镇大力支持项目法人做好沿岗河治理工程征地工作。

3.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质量管理

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施工等单位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在组织建设方面,建管处质量安全科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设计单位派出代表住建设工地,及时参与解决工程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各个施工单位质量负责人负责工程的质量检查等工作;监理单位按照“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要求,派出7名监理人员,加强旁站和平行检测工作;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中间产品和工程完工质量严格履行第三方质量检测责任;六安市水利质量安全监督站作为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在对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同时,严格执行质量抽检制度,严把验收质量关。现场建管处根据工地线长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将建管处和监理人员分成3个小组,分别管理上、中、下三段工程质量,及时处理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管理单位负责人纳入现场建管处,在与乡镇村积极沟通、协调外部环境的同时,参与工程质量管理。采用长臂挖掘机挖取河道土、填补堤脚取土塘等措施,保证了工程质量。

3.3多方协调配合,确保工程进度

为保证所有施工项目达到安全度汛要求,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落实了防汛责任制和防汛应急预案;现场建管处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现场调度会,检查工程抓质量、调整工期赶进度;施工单位五大员驻工地倒排工期;监理单位严格控制工期进度;设计代表跟踪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管理单位积极协调施工环境。通过多方协调配合,确保工程提前完工。

3.4严格合同管理,维护各方利益

合同管理是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法人分别与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签订合同,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了“五个严格管理”。即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工程进度管理,严格工程结算支付管理,严格设计变更管理,严格工程验收管理,参建单位必须严格履行合同。通过监理工程师管理项目的承包合同,维护各方利益。

4.工程效益

沿岗河治理工程竣工后,提高了两岸保护区域的防洪标准和农田排灌条件,可改善防洪面积25万亩,保护人口9万人,为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基础性保障作用。

5.结论

今年,沿岗河治理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工程实施得到了县、乡镇政府和两岸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当地干部群众称这些工程是“保家园工程”、“保粮仓工程”、“创和谐工程”,这项工程在今后的运用中将有效地支撑两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