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33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福建水产品出口隐忧

2015年福建省出口水产品81.19万吨,同比增长5.6%,货值54.87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滑0.8%,出口货值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货值的28.0%,重量和货值同比增长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1―4月,福建检验检疫局辖区共出口水产品16.37万吨、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7.58%、15.3%,在外贸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企稳回增。经过调研福建省30余家水产加工企业,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企稳回增的主要原因

(一)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三明市梅列区出口鳗鱼、长乐市出口鳗鱼、东山县出口海捕水产品、诏安县出口养殖虾和宁德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均获批部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助力带动产品质量提升,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效应。

(二)企业主动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

部分企业加强育苗和养殖技术研发,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如东山县逸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开发工厂化室内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掌握多种石斑鱼育苗技术,与越南农业部门开展合作开展鱼苗和技术输出;另外,部分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深加工产品研发。

(三)闽台水产品贸易和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水产品贸易热络

企业利用“一带一路”的持续升温以及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中澳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有利契机,继续扩大东南亚、台湾、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开拓欧盟、拉美和非洲等国际市场,进一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2015年福建省水产品出口国多达109个、基本覆盖全球,其中出口台湾水产品突破11亿美元,占比21.3%,对南亚、东南亚地区出口分别达1.06万美元、18.8亿美元,分别增长80%、16%。

二、出口稳定表象下存多种隐忧

(一)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滑

调研显示,8成以上企业反映2015年利润比往年明显下滑。多数老企业处于极微利,部分新增企业甚至出现亏损情况。调研情况显示,原料价格、人工成本明显上涨,俄罗斯、日本、东南亚部分国家货币贬值,粗加工产品面临东南亚国家的低价竞争等成为企业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9成企业判断2016年形势比2015年更加严峻。

(二)“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

由于原料收储存在季节性,水产品加工企业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流转,加之水产品行业中小企业众多,申请贷款难度较大。近两年,各商业银行纷纷紧缩银根,减少授信额度,水产品出口行业利润微薄,难以获得除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部分企业在行业快速发展期对行业前景判断过于乐观,大量融资上项目,在盈利下滑和银行资金抽离的双重压力下陷入经营困难。

(三)贸易壁垒影响仍存

韩国颁布《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和《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加大水产品口岸查验频率,且出现以模糊标准判定我国出口产品感官、净重不合格,以技术性贸易措施压低价格的现象;出口欧盟水产品自2015年1月1日起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待遇,而东南亚等国却并未受欧盟普惠制方案调整影响,这进一步削弱福建省水产品出口欧盟的竞争力;美国实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新规》,对我国出口水产品加严检查;俄罗斯新注册企业批准较慢。

(四)粗放式发展模式未彻底转变

福建省水产品行业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单一、无序竞争等现象较为普遍。在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东山县,60家水产出口企业中年出口规模上亿美元的仅有5家,占8%;一千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40家,占67.8%;能够以自主品牌开拓市场的仅有6家,占10%。

(五)原料紧缺瓶颈未有效改善

水产加工行业对原料依赖性较强。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近海海捕资源不断减少。虽然近年来远洋捕捞业发展迅速,但总量不大,短期内无法弥补海捕原料缺口。在养殖水产品方面,部分种类价格上扬竞争优势减弱。

三、促进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行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扶优扶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合理规划水产品加工产业布局,促进漳州、宁德等地水产加工业集群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式渔业,提高现代渔业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研发高新产品的补贴力度,引导有关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合作,推动行业精深加工技术水平的突破性提升,打造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集团化企业。在税收、贷款、政府补贴等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扶持。

(二)群策群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借鉴台湾渔业协会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对内加强行业自律,避免同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和血本竞销。对外加强同其他国家行业协会的联系,做好水产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满足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需求。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对企业进行奖惩时征求协会意见,提升协会地位。

(三)抓好质量安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以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平台强化养殖环节和海捕环节的卫生安全监管。行业协会、有关部门要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建立信息库及时传递并指导企业应对。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品全过程监控体系,狠抓源头和关键节点管理,引导企业根据出口市场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标准认证。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多部门合作机制,联合企业共同应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

(四)多措并举突破原料瓶颈

扶持水产养殖业发展,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大宗水产品价格,防止大范围波动损害养殖户利益。加强养殖源头监管工作,帮扶企业完善养殖企业和农户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养殖过程用药管理。加强渔业捕捞监管,严格实行休渔政策,加大对“绝户网”等非法捕捞方式的查处力度,划定海洋保护红线,全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捕捞,鼓励进口水产品缓解原料紧张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思宁.闽台水产品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3(1):103―112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2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经济;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英国于1997年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据统计,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很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新的支柱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2009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环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地区。由于创意文化产业对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到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9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2.3%。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规划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市创意产业已进入全速发展时期,不但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目前,天津市创意产业中设计服务和咨询策划业较为发达,这两个行业无论从资产总额还是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来看,在创意产业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在“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31.7%,超过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年增长率,成为河北省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河北省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用品生产、出版发行、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此外,河北省还加大了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业等新兴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成为创意产业新增长点。

4.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较快增长。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4.4亿元,上年增长13.3%,占当年GDp比重的2.74%。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当年山东省GDp的比重超过3%。此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其中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5.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仅在2011年,辽宁省新开工建设的文化项目47个,投资金额422亿元;增容扩建项目17个,投资金额15亿元。从产业规模来看,2011年底,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了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发展潜力。此外,在产业发展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演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

二、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也确立了其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受体制、环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文化体制改革滞后,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化领域,如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领域,国有资本仍是市场主体,非公有制资本发展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化不足问题。这就影响和制约了民营企业和外资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活力。以北京市为例,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文化艺术行业中规模以上国有单位(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中的国有、国有联营、国有独资公司)收入比重为90.8%;新闻出版业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77.9%;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82.2%。

2.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北京市、天津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青岛市等中心城市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相比较,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与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比较弱。仍没有形成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分布零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创意产业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这会影响到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创意产业不仅仅是城市的产业,更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产业,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3.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建设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获得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许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基础薄弱,融资困难,创意思想难以有效转化,非常需要政府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资金问题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集中表现在:第一,对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资产构成而较少固定资产的文化创意企业来说,缺乏实物资产进行贷款抵押,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第二,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方面,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难。

三、进一步促进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会不断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环渤海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投资环境

第一,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政府还应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产业发展咨询建议、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交流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大都对企业的注册资本、营业规模有一定要求,对创业期的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应当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采取提供办公场所、政策扶持导等多种形式,降低其创业初期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文化工作者等创业人群的创业门槛。

2.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要不断扩展融资渠道,改善创意企业融资环境。如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带动社会资金共同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加快成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贷款承诺、票据承兑等。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创意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融资的良好格局。

此外,应当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对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文化创意行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重点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中小创意企业的融资环境。

3.加强环渤海区域郊区与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

在环渤海区域,除了北京市、天津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这些中心城市外,环渤海区域还有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环渤海区域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郊区与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工作,如广播电视村村通,万村书屋建设等,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

改变过去依靠过去那种“送戏下乡”“农家书屋配送”等政府主导模式。鼓励文化企业面向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文化产品,从根本上满足农村民众的内生性文化需求。

4.做好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环渤海区域完善的交通网络,为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此外,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成立了相关合作机构,部分行业如基础设施、旅游等行业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合作的范围与领域在不断扩大。这就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次,环渤海区域各省市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看出,环渤海区域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和深化合作的环境良好,合作的广阔前景。

可以建立区域的共同的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健全区域的产业政策发展体系。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方面。要注重旅游产业的合作,注重创意园区的合作。同时还要防止盲目上马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此外,做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工作,完善产业链。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和资源实力有限。围绕价值链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提升和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建设,做好创意研发、创意生产以及创意销售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5.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避免盲目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市定位于“世界文化创意城市”,成为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围绕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互联网游戏这六大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闻出版、文化会展、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优势行业。

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做好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对接,可以更多地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和会议展览类创意产业。

从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大连市“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基地”成效显著。可以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动漫游戏等优势行业。

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省市要在把握现状,判断发展阶段,认清问题,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3

目前,我国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特别是模辊挤压式颗粒成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有效地解决了功率大、生产效率低、成型部件磨损严重、寿命短等问题,农业部已在北京市大兴区建成年1万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示范点,替代煤炭为周边农户、温室大棚等提供清洁能源,实行了商业化。全国秸秆固体成型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固体成型燃料的年产量约20万吨,主要以锯末和秸秆为原料,用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锅炉燃料和发电等。生物质炉具的开发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开放了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炊事炉、炊事取暖两用炉、工业锅炉等专用炉具。经过探索和尝试,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农户+秸秆经纪人+企业”、“农户+企业+政府”等各具特色的秸秆收储运模式。

依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规定的目标,到2010年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年产量约20万吨。因此,2009、2010两年应推广应用80万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才能实现规划目标。

根据我国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部已经出台了《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企业。但是,要求申请补助资金的企业满足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在1万吨以上两项条件。这就使绝大数农村小型能源企业无法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建议财政部降低门槛,扶植更多的能源企业享受补贴政策。

(2)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保障

虽然我国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还存在着成型机组可靠性差、原料适应范围窄、设备持续运行能力低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和解决。此外,由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各地缺乏建设、运行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急需技术支持。建议成立“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指导组”,负责指导试点项目的工艺路线选择、技术方案制定、设备选型、工程实施,以及项目检查和验收等。

(3)示范先行,多种模式探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及运行模式需要在不同地区进行技术适用性、工程应用模式以及综合配套技术的完善。建议国家能源局在全国的典型地区对不同原料、不同用途、不同运行模式的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进行示范点建设,实践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可靠性、可行性及适用性,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4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发挥职工群众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增强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为新时期工会组织履行职责、促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依靠方针,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经济技术创新直接的参与对象是职工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吸引广大数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是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组织引导广大职工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促进经济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是新时期企业党政和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企业党政工各级领导班子应在观念、思路、方法、措施、手段等方面实现根本创新和变革,贯彻落实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实现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工会资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促进企业和职工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厂务公开等途径促进管理创新,充分体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群众性特点,发挥工会在活动中的优势。

二、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竞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职工是实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发挥职工的创新积极性,企业应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客观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业务技能的培训。要大力开展自学读书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的自学。在职工中营造积极学习科学文化、努力提高职业技能的良好氛围,形成“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成才”的互动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层次的专业培训、适应性培训、岗位资格培训和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培训等,开阔职工的视野,提高技术素质,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劳动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练,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人才。在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服务过程中,坚持岗位练兵同完成生产任务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法相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解决难题,为高新技术工种、关键岗位培训提供有竞争力的技术骨干,为促进职工间比、学、帮、超氛围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职工自学和自身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三、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快成果转化

企业工会组织应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创新工作机制,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和职工参与度,将合理化建议活动内化为企业的周期性工作,制定相关评比和表彰实施办法,将其作为企业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激发广大职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热情,促进企业科技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过程中,企业工会应带领并发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群众提交合理化建议,使建议设计内容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同时采取有效的宣传载体和激励机制,将评选结果和奖励情况向广大职工公开,对创新成果进行总结、交流、表彰,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针对性和广泛性。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鼓励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办法和政策,在企业内部研究制定实施创新工作的奖励办法,建立起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统一、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本企业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攻目标,围绕生产经营难点、重点和薄弱环节组织技术攻关和建议实施,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评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并且针对建议的实施效果和对于企业的贡献大小进行有针对性的奖励,进一步调动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评比的积极性。

四、继续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

为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开展,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热情,形成爱岗敬业、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企业还应该在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技术比武和师傅带徒弟等活动的同时树立各种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技术标兵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本单位主要工种特别是关键岗位的技术带头人,围绕产、供、销等重点环节,开展增产提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等主题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竞争氛围,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全面推进企业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以“创争”活动作为提高职工技能的主要载体,加大投资力度,从整体上提升职工学习能力,树立党员和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评优表彰大会、技术交流会、班组学习调度会等形式,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传授给广大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内部系统各工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而且,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按照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进行行业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促进政府和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五、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出席会议并致词。中国、新党派代表参加会议。大陆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以中央台办特邀嘉宾和专家的名义、两岸农渔水利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共220余人与会。与会人士围绕“两岸自然灾害预防及灾后重建合作”、“两岸农业技术及产业合作”、“两岸渔业合作发展趋势”及“两岸水利合作愿景”四项议题进行参访、交流和研讨。

会议高度评价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高度评价两岸民众在四川汶川地震和台湾“八八水灾”中展现出彼此关爱、相互支援的同胞手足之情。认为应进一步积极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利增进两岸民众共同利益,密切两岸同胞感情,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会各界人士充分肯定多年来两岸农渔水利交流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并就新形势下加强与深化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出以下共同倡议:

1.积极拓展和丰富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渠道与方式。两岸应充分利用大陆的土地资源、市场潜力与台湾的农业技术及经营管理经验,优势互补,促进两岸新型农业的发展。鼓励两岸业界合作发展农业生物科技产业。推动建立两岸农业合作的常态性协商机制。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农业文化。

2.推动两岸农渔村、农渔民交流,繁荣农渔村经济。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休闲渔业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农渔民福祉。

3.促进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并完善销售协调机制和建立稳定通道。拓宽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展销和加工渠道,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良性发展。加强两岸农产品生产及流通领域行业组织的直接沟通与对口合作,推动两岸就农产品通关、检验检疫等技术性议题进行协商并尽早取得共识。继续支持大陆相关机构组织农产品采购团赴台采购,并在台湾农产品滞销时启动两岸协调机制,维护台湾农产品市场的稳定。继续研拟直接嘉惠台湾农民的政策举措。

4.支持建立两岸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通报机制。积极推进两岸在农产品检验检疫方面的合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两岸动植物疫情疫病的传播扩散,确保两岸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促进两岸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支持两岸依法加强保护各自注册的对方企业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商标及专利。加强对台资涉农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6.积极促进在浙江、湖南、四川和黑龙江省设立新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亲民党方面将率先与浙江省有关方面合作,共同积极推动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

7.推动两岸渔业资源合作,促进台湾海峡渔场资源永续发展。促请两岸有关方面尽快协商建立台湾海峡资源养护机制,共同养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鼓励两岸渔业界在台湾海峡共同举办渔业资源增殖活动。研拟在适当时机,检讨增加进口台湾渔产品零关税项目。推动合作发展远洋渔业,共创两岸渔业经济荣景。

8.确保两岸渔业船员劳务合作规范、有序、良性发展。推动建立两岸渔业劳务合作对口磋商、突发事件处理及定期通报等管理机制,保障两岸渔业船员正当权益。

9.加强合作,为两岸渔民海上安全作业创造良好条件。建立两岸渔业信息交换和渔业作业安全机制。继续加强两岸在海难救助方面的合作。创造条件,相互为对方渔船提供补给。建立两岸渔事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公正、合理地解决两岸渔船海上作业纠纷,保障两岸渔民合法权益。

10.支持推动两岸水利事业交流合作。鼓励开展考察、研讨和交流,积极探索两岸水利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促进两岸在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灌区管理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11.促进两岸共同节能减排,合作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鼓励两岸专家学者展开学术交流,促进节能减排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利用,推动建立两岸绿色能源产业促进平台,协助两岸产业界共同拓展两岸及全球市场。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6

一、以“确权、流转、规范”为主线,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抓确权,增加农民财产权益。选择周田镇,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为农户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承包经营权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承包权股份合作、入股及抵押、担保试点,促进农民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升值。实现农民享有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下半年全面铺开。

(二)抓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加快县、乡二级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力争2014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0%以上。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硬件软件,妥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纠纷,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力保障。

(三)抓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按照《省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和市农粮局、工商局《关于充分发挥职能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力争2014年家庭农场达到100家。支持家庭农场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规范运行,开展省级和市级示范场建设创建。

二、以“联合、试点、对接”为突破,着力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

(四)抓三大联合,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力争2014年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408家,新增合作社50家,社员数新增8500户,辐射带动农户12000户。大力开展省、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力争新增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一是抓“社社联合”,鼓励发展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合作社联合社。二是抓“企社联合”,促进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之间联合与合作。支持合作社与农业企业有效对接,鼓励合作社创办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企业,推进合作社与企业深度合作与联合。三是抓“社区联合”,探索城中村社区入股合作社。盘活集体“三资”,探索城中村改造成社区后,将原村集体闲置土地、厂库房、旧校舍等资源资产,参股或兴办合作社,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合作。

(五)抓三大试点,促进合作社内容的新突破。争取省厅的工作试点,一是探索合作社融资担保试点。通过财政资金导向功能,撬动金融资本,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的瓶颈,积极探索建立由省财政出资、银行授信放贷、农民合作社参与的合作社发展共同基金。二是探索合作社信用试点。引导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规范运行、健康发展。三是探索互助保险合作试点。鼓励合作社开展以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发展农民互助保险。

(六)抓三大对接,促进社员收入的增加。一是深入推进“农社对接”。组织、支持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开设产品直销店或连锁店,进一步拓宽合作社营销渠道,打造一个农民合作社产品直销平台。二是大力推进“农企对接”。借助多种渠道,组织合作社参加部、省、市组织的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进合作社与流通企业广泛对接,提升合作社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农餐对接”。搭建对接平台,减少流通环节,积极推动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进入学校、酒店或企事业单位食堂或餐桌,实现合作社、对接单位和消费者三方共赢。

三、以“试点、服务”为动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抓试点,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组织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乡村两级服务站点,开展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试点。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村经营管理等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经营组织,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安全水平,力争经营组织在质和量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八)抓服务,不断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抓好农业经营组织与农业相关产业及项目的有效对接工作,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完善服务市场和创优服务环境,促进农业经营组织蓬勃发展,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经营组织参与公益,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四、以“规范、治理、检查”为重点,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九)抓规范,促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序开展。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督促乡镇认真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备案、监管职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切实规范议事程序,坚决纠正超标准、超范围筹资筹劳。推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凭证的规范管理和使用。选择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扩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信息化试点。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与财政奖补衔接操作程序,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健康发展。

(十)抓治理,大力解决突出问题。联合县政府纠风办,集中时间和人员,加强对涉农收费部门和村级组织乱收费问题、农民反映突出的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纠正某些领域农民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

(十一)抓检查,督促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县减负办组织县直有关部门,重点就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坯房改造等专项治理等内容,加强巡查监管,对减负工作不重视、工作措施不落实、农民反映负担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乡镇进行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以“监管、规范、改革”为方向,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十二)抓监管,促和谐。一是按照省、市的部署,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力度,着重推进监管平台向乡镇、村延伸,全面建立县、乡监管平台,切实维护农村集体“三资”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二是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工作,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完善农村审计制度,开展好村级组织换届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安全。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7

根据鲁政办督字[20__]2号通知要求,现将济宁市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情况

1月15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参加会议的领导召集济宁全体与会人员对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认真研究,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1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1月20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村形势、谋划安排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对会议精神进行贯彻落实。1月中下旬,市直农口各部门分别陆续召开党委(党组)会议、局长(主任)办公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系统县市区局长(主任)专业会议等进行传达贯彻,并结合总结20__年度工作,对20__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截至2月20日,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召开专题或综合会议对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近期,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分析当前全市“三农”形势,由市委农工办牵头组织农口有关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政策措施。会议拟于3月上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部署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整个会议筹备情况近期向市委常委会进行汇报。

二、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实现工作指导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生产区和五大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种植业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畜禽主导产品生产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三大重点。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鲁南经济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围绕培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当时候召开高规格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普及;二是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继续抓好农牧渔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认证申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建设,推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300个行政村、3万农户完成“一池三改”。(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去冬今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化,重点鼓励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政策落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及时兑现到位。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

(七)突出示范带动,搞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培植。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围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扩大管理权限、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尽快形成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培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二是围绕发展富民新产业,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三是围绕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四是围绕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五是围绕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培植一批示范亮点。

工作中重点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合力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工作;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导,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当前农业生产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力度。针对今春小麦苗情、墒情和入春气温回升慢的特点,坚持因苗保控、科学管理,对三类苗以保为主,二类苗促控结合,一类苗先控后促,陆续采取顶凌划锄、二三类苗返浆期趁墒耠肥、返青后浇水、起身拨节阶段重施肥水、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春霜冻害等技术措施,全面培育春季健壮个体和高素质群体,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二是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同时,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冬春蔬菜大中拱棚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扩大设施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收入。强化节日期间南四湖及其贯通河道渔业生产秩序检查,强化科技服务和管理,推进春季渔业发展。三是立足抗旱防汛,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工程、资源、民生、城市、生态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5.02亿元,铺开各类工程1.36万项,出去机械7436台,投入工日1782万个,完成土石方4391万方。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注册的246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排查,编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农机部门在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机年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立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住节后多数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机,采取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疫病发生,严把检疫关口、杜绝疫情传入和传播,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等多项措施,实行春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扎实做好重

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立足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活动。围绕绿色通道、封山育林、果品质量安全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六大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进行部署安排。六是立足防灾减灾,搞好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乡村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畅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七是立足扶贫帮困和谐发展,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建立健全防火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冬令期间,全市共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1030万元,救济粮4103吨,棉衣被26431件,救助16.9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全年计划为1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房屋7.5平方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鉴于目前各地“三农”工作综合机构不健全、设置不统一、工作关系不理顺的实际,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建议省里尽快作出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和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三农”工作综合机构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8

上半年,我县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在政府各项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全县房地产市场迅速转暖,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销售快速增长,价格相对平稳”的良好局面。1-5月份,全县共销售商品房12423套,销售面积*万平方米,销售收入*亿元,居*市各区县第

一、全省各地市第二(仅次于*市),上述三项指标均超过了今年一年的总量。1-5月份房地产预计带动相关税收4亿多元,达到今年总量的80%。上半年,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出台扶持政策。为拉动投资和消费,我县在抓好落实省、市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今年1月22日,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县域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制订了10条房地产业扶持政策。从奖励开工施工、降低两项保证金、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等十个方面给予扶持。建立了房地产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解决影响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每年的开工项目、待开工项目以及资金困难项目实行跟踪服务。通过实施一系列更宽松、更灵活、更有实质性、更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全县的房地产业有了一个新的发展。

二是实施购房财政补贴。为更加有效地渡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房地产销售,积极支持本县或外来人口买房,今年,2月10日至5月10日,我县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春季购房节财政补贴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对凡在本县范围内指定楼盘购买商品住房的购房者,每套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以内的,由财政补贴1万元,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之间的,由财政补贴2万元,并不限对象和套数。这一活动,有效地刺激了住房消费,使全县购房刚性需求得到全面释放。活动期间,全县共销售商品*套,销售面积*万元平方米,政府实际拿出财政补贴资金*万元。活动效果非常明显,既拉动了消费,增加了税收,又为稳定企业经济、实现下一轮房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先机。

三是参加春季房交会。房交会等节会活动是促进商品房销售的一个良好平台。今年,我县积极组织1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市春季房交会,取得了喜人成绩。房交会4天期间,全县商品房共成交*套,成交面积*万m2,成交金额*亿元。我们将“购房节”与“春交会”整合起来,产生了较大的轰动效应,在政府空前的优惠政策和开发商的大幅让利叠加效应刺激下,全县购房刚性需求被强力拉动,销售形势喜人。

四是推行集体土地拆迁货币安置。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县在*、*、*、*等四个乡镇规划区范围内,实施集体土地拆迁货币安置。在项目拆迁安置过程中,政府不再集中建设保障性安置房,也不再划地给被拆迁农民自建住房,而是向被拆迁人每人发放10万元的住房货币补贴凭证,由被拆迁人持补贴凭证到商品房市场购买商品住房。全县四个乡镇按往年拆迁安置量计算,每年有*左右的农民将被拆迁买房,仅这一部分就可拉动房地产销售近5亿元。今年的松雅湖项目是首个集体土地拆迁货币安置项目,需动迁安置人口3300多人,该项目不仅可以提升*的居住环境,打造城市宜居名片,而且,预计还可以拉动全县10万平方米的住房被动需求。这一举措对于促进销售、繁荣市场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二、相关问题及建议:

上半年,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交易量快速攀升,对全县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下半年,这一良好局面能否继续维持下去,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加强市场分析,并采取各项措施解决市场出现的相关问题。

1、建议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是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建议政府继续加大*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县城区域文化体育场馆的建设以及高档金融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引导购物、娱乐朝高档消费方向发展。

2、建议继续提升楼盘开发建设品味。从今年的销售形势来看,*城等品牌优质楼盘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建议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引导企业依靠自身特色、品质、服务和诚信等品牌形象赢得市场。

3、建议积极引导工业地产的开发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地产的开发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发展工业地产前景广阔,聚集效应明显,建议政府进一步放宽对*产业配套基地工业地产项目的入区门槛,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入园建设,通过工业地产支持孵化企业发展壮大,并最终促进第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9

我受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县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文成县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抓三农,保稳定、强保障”的工作主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

项职权,各项工作进展良好。一年来,共依法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4个、重大事项议案3个、人事议案7个,作出20项决议、决定和6项审议意见,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6人次,认真做好代表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为推进“三个文成”战略实施,促进我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情系民生,关注热点,积极推进社会和谐

着眼民计民生,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精选议题,重点对“三农”、教育、规划建设、殡葬改革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

重视关注“三农”工作。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常委会将“三农”工作作为监督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创业增收情况调研和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了解我县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要求县政府进一步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主攻方向,适时组织开展对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论证,对其中效益高、前景好、能带动一方农民创业增收的农业产业,要专门制订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实现重点发展。通过调研农民创业增收,汇总分析我县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与特征、影响农民创业增收的制约因素,研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的途径与对策。在与省人大联动开展的农业法执法检查中,又提出深入学习宣传农业法,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抑制土地抛荒;强化监管,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等审议意见。

重视关注教育工作。始终把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关注教育工作存在问题与困难,集思广益提出对策建议。认真审议县人大代表关于加强我县教育发展的议案,跟踪监督上年度作出的教育工作审议意见。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检查和对教育局的工作评议相结合,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先后以主任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常委会审议和评议教育工作等方式,全面了解和监督推进教育发展。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争创教育强县的决定》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等具体规定,并在调整校网布局、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重视关注规划建设工作。规划建设工作在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责任重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常委会在2008年关注县域规划编制和城镇改造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去年又组织对规划建设局开展工作评议,进一步监督促进规划建设工作。针对评议中发现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滞后、查处违章建筑不够及时有力、工作协调和办事效能有待提高、建筑市场培植与管理薄弱等问题,要求规划建设局加快编制县城及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加强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协调,提高为民办事能力;加快县城道路网络化大框架和城镇停车场建设,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

重视关注殡葬改革工作。认真审议县人大代表关于继续深化殡葬改革的议案、关于要求杜绝重殓厚葬提倡丧事简办的议案。指出我县殡改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绩,然而丧葬陋习仍未得到有效根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革除丧葬陋习的愿望十分迫切。针对宣传殡改政策法规、长效治理青山白化、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及铺张浪费陋习等薄弱环节,督促县政府加大力度,巩固和深化殡葬改革成果。县政府对该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处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殡葬改革各项工作措施。

重视关注民众利益诉求。对2005年以来《行政诉讼法》在我县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公权力的正确行使,确保民众利益诉求的渠道畅通,促进“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认真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和“一府两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针对宣传不够广泛深入、行政执法水平有待提高、行政案件审理的一些做法仍欠规范、行政应诉和行政检察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要求“一府两院”进一步提高《行政诉讼法》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行政审判队伍建设,规范行政协调工作;加强行政检察监督,发挥检察建议作用。

把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常委会工作的第一要务,积极开展经济监督,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合力推动科学发展。

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密切关注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就计划和预算执行、工业经济发展、住房公积金运行、部门预算编制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

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财政预决算情况、同级财政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等报告。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县政府认真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对同级财政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要求县政府落实整改措施。审议中,常委会还要求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省市资金争取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和农业基地建设进度,加快招商选资和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加强税收征管,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本运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年度计划、预算目标的圆满实现。

加强对政府性资金使用的监督。常委会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招投标、预算外资金管理三方面着手,努力加强对政府性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组织调研组对近三年来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和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重点工程招投标专项工作报告,向县政府提出理顺招投标监督体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标后管理、加快市场培育和招投标平台建设等建议。此外,主任会议还听取关于预算外资金收支安排和重点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就加强资金监管、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积极培育本地建筑企业等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对于县体育馆工程超概算问题,常委会在深入了解情况,充分考虑该工程设计立项中存在客观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审议了县政府《关于要求批准县体育馆工程调整概算的议案》,批准了概算调整,并要求县政府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早日完工投入使用,推动群众体育运动发展。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存在超工期、超概算等问题,经过广泛调研和参考有关县市的成功经验,制定出台了《文成县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办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在论证、实施、后评估阶段的全过程监督,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监督。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确立产业发展的整体架构及空间布局,常委会认真审议县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文成县产业发展规划》的议案,原则同意《文成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并组织实施,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我县产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重点,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重点做强做大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对生态旅游工作的监督。对常委会关于生态旅游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为了进一步促进对枫树及红枫古道的合理开发,推进旅游业发展,常委会认真审议县政府关于要求将枫树确定为文成县县树的议案。在民众推选、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常委会认为,确定枫树为县树符合文成的自然特点、人文历史和民众意愿,有利于促进红枫古道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推动以“红枫古道游”为主打产品的文成冬季旅游市场发展。常委会票决确定枫树为文成县县树,要求县政府制订规划,落实措施,加强“县树”品牌打造,使之成为文成鲜明的风光特色和生态文成的主要标志。

加强对侨务工作的监督。组织开展侨务工作调研,并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在调研和审议过程中,既广泛听取了侨界人士的意见,掌握我县基本侨情,又分析了我县侨务工作存在的机构设置不合理、华侨资源利用不充分、捐赠管理不规范、对新生代华侨的培养和联谊重视不够等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加强联谊增进情感、深度挖掘侨务资源、大力弘扬华侨精神等建议。要求县政府珍惜我县作为重点侨乡、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众多这一有利因素,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在“三个文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大局,注重实效,持续加大监督力度

强化监督实效,注重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围绕“规范、深化、拓展”下功夫,持续加大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力度。

坚持听取“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制度。常委会于2008年开始听取和审议政府副县长分管工作报告及法院、检察院半年度工作报告,去年“一府两院”人事调整较大,但为了能让“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及时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工作开展更加顺民心、合民意,常委会将听取副县长分管工作报告及法院、检察院半年度工作报告作为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予以坚持。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7位副县长分管工作报告及法院、检察院半年度工作报告,并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审议意见整理汇总后交县政府研究处理。

深化对政府部门的工作监督。在听取政府组成部门和部分事业单位及垂直管理单位年度工作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社情民意,选择两个部门开展工作评议。评议综合运用视察、调查、检查、审计、审议等方式,评议会议听取被评议单位工作报告、评议调查情况报告、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报告,形成评议意见,并对被评议单位的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对被评议单位落实评议意见、整改工作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通过听取部门年度报告工作与进行工作评议相结合,融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人大代表的监督、公众监督为一体,加大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充分发挥主任会议在增强监督时效、推动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就公安工作情况等议题听取相关部门单位的汇报。

拓展工作监督辅助渠道。将人大工作作为加强工作监督的辅助渠道,充分发挥人大工作在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帮助解决群众困难等方面的作用。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案件的交办、督办力度,加强了常委会领导参与县级领导值班工作,对一些重要的案件,常委会领导亲自批示和协调。全年共收到群众来信76件,群众来访25批55人次,省市人大常委会转办7件,领导签批交办处理27件,做到了工作有安排、有记录、有总结,案件件件有着落、有交待、有结果,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比较多、反映时间比较长的问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积极配合省、市人大来文调研、检查。先后参与了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检查和关于民族工作、华文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珊溪水库水源保护、财政预算和十二五规划编制等课题的联动调研,为我县开展相关工作赢得省市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积极探索做好代表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为代表执行职务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安排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参加视察检查、专题调研活动等,积极拓宽代表履职渠道,为代表知情知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代表会议期间的询问和闭会期间的约见活动。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玉壶代表团提出教育、卫生、外事方面的询问,珊溪代表团提出退伍军人养老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公交车票价方面的询问,西坑代表团提出电业、电信、电视方面的询问,县政府有关分管副县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均到代表团回答代表的询问,代表对询问的答复均表示满意。闭会期间珊溪片代表围绕煤气价格和钢瓶处理问题、西坑片代表围绕西坑至景宁56省道改建走向问题,要求安排约见,都及时给予安排。

加强代表小组和乡镇人大工作。加强对县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研究探讨代表小组活动的方式、方法,印发《2009年度县人大代表活动指导意见》并督促落实。按照常委会的指导意见,各代表小组制订了本组计划,围绕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各种视察检查活动,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常委会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帮助争取乡镇人大主席团活动经费,督促乡镇人大按时召开人代会,做好人大代表补选,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参加省市人大举办的培训班,召开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指导召开乡镇人大主席联席会议等,努力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

认真组织省市代表活动。组织市人大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述职工作;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代表建议办理的评议工作,调研我市旅游产业链发展情况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调研报告;组织省人大代表就文成红枫古道的保护、开发工作进行实地视察,为文成红枫古道旅游发展献计献策。

五、注重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省、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县委的安排,围绕全县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载体,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以“创新人大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为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更新政治理论知识和人大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履职水平;围绕中心开展调研,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头选课题,深入基层听民意,积极建言提对策;发放征求意见表,广开言路找问题,开展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原因,研究对策,明确方向;同时,边整边改抓落实,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工作机制。

认真开展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为了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相关知识,常委会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参加省、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现场竞赛;召开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座谈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大代表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征文活动。

贯彻落实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7月,县委召开全县人大工作会议,对县人大在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科学发展、依法履行职权、关注民生、重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强人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常委会紧紧抓住县委人大工作会议这一有利契机,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人大机关建设,完善了人大机关内设机构,增设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科和预算监督科。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县人大常委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体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一府两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在此,我谨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向关心、支持人大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代表作用的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还没真正启动等。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2012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12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确定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常委会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强化跟踪监督力度

从改进监督方式,提高会议审议质量,督促落实审议意见和评议意见着手,坚持“少而精、重深入、求实效”的原则,确保人大监督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审查;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五五”普法的专项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突出重点,强化对本届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主任会议建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继续开展部门工作评议,并对教育局、规划建设局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监督促进关于侨务、殡葬改革、重点工程招投标等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和关于行政诉讼法、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的落实。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着手制定《文成县本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争取在加强预算监督方面有新突破。

二、依法决定重大事项,认真行使人事任免权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决定重大事项的制度,提高对重大事项审议的质量,对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依法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并督促抓好落实。认真实施《文成县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认真做好对县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任免工作。

三、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努力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服务,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加强对代表建议的督办,开展代表建议办理评议工作,实行常委会各主任重点督办建议制度,努力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深化和创新代表活动方式,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建立跟踪监督县政府重点工作制度,明确各代表小组调研、督查课题,指导开展专题视察,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常委会工作透明度,拓宽代表知情渠道,为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提供平台。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不断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

四、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提高整体履职水平

加强思想建设。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经济、科技等知识,深入学习贯彻监督法和监督条例,把加强学习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审议质量,做到会前调研摸实情、会中审议讲实话、会后督办求实效,努力提高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人大宣传工作,扩大宣传效果。继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为常委会和为代表服务的水平。

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篇10

市政协发展文化产业资政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听取了继兵副主席所作的《关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和3位常委、委员的大会发言,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案》。会议还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可以说,这是一次围绕重要议题协商讨论的专题资政会,更是一次关注科学发展、促进文化强市的建言献策会。会议期间,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许多可供借鉴参考的真知灼见,特别是大家审议通过的《建议案》中提出的五个方面十五条具体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前瞻性,凝结着调研组成员的心血和汗水,也同样凝聚着各位委员的聪明与智慧。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朱书记、肖市长、正和副书记、南亭部长、王强副市长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门到会听取意见。读稳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这次资政会所取得的成果,并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发展我市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这次会议的有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文化强市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下面,根据会议议题和大家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供参考。

一、安庆发展文化产业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融合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的发达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经济腾飞的增长点。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产业大省”的战略目标,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列入“861”行动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安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又有十分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是我省仅有的几个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立足安庆实际,响亮地提出了“文化强市”的目标,并在中共安庆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安庆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文化凝聚力,努力把安庆建设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文化强市”,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大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改善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戏曲演艺业和影视传媒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特性,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总体而言,我市还存在着产业意识薄弱、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产业规划欠缺、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离文化强市的目标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面对拥有的优势,正视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我市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强市目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举措;是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提高我市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安庆追赶跨越进程的战略高度,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增强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走出一条方向正确、符合市情、适应形势、富有安庆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支柱性产业。通过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充分展示安庆文化的魅力,发挥安庆文化的潜力、增强安庆文化的吸引力,从而形成推动安庆奋力崛起的新动力。

二、安庆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推动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但最为关键的是要按照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遵循市场规律,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一要创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更新,就不会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自觉、创新的行动,就难以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固然很多,既有体制的,又有机制的;既有政策的,又有环境的;既有硬件的,又有软件的。但是,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因素还是主要的。必须进一步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就是支持和促进安庆奋力崛起,就是扩大安庆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是最具体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支持和服务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增强促进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性。全市上下都要形成共识,营造氛围,尽心竭力,合力参与。二要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文化产业也是这样。就我市而言,必须立足全局观念和整体思维,要跳出传统文化发展模式来发展文化产业,要跳出安庆的区域限制来发展文化产业,要跳出就文化搞文化、就旅游搞旅游、就传媒搞传媒的狭隘思路来发展文化产业。要坚决破除保守思想,始终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民营化、规模化的方向,牢固树立经营理念,善于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切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做法,着力打造安庆文化品牌,积极挖掘安庆皖江文化、戏曲文化、禅宗文化、桐城派文化等厚重内涵,通过产业化运作、综合化协作、规模化经营、数字化传输等方式,改造提炼成为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强化“卖点”,形成特色,以增强安庆文化独有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三要创新举措。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要积极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编制、储备和实施,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突出我市戏曲、旅游、影视传媒等已经凸现的传统主业,不断创新文化业态,走多元发展的新路子;要下力气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尽快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局面,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金融支持、技术服务、人才保障等举措,合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四要创新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带有根本性、长期性,是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切实改变我市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偏弱、社会化生产程度偏低的状况,努力形成一批重点文化产业、若干个上规模的文化产业集团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要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国有的、民营的、行业的、合作的、条条的、块块的一起上,政策上一视同仁。要更加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增加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转换运行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政协委员要在促进安庆文化产业发展中身体力行、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