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40

生产经营规划篇1

【关键词】林业;长远规划;战略目标

依据森林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长远规划,林业长远规划是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指导性文件。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所涉及的内容依经营单位、经营目的及经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1林业长远规划

编制林业长远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林业长远规划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编制林业长远规划要逐步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必须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要求,特别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要求;林业产业体系应该具有基本维持供需平衡、发挥稳定作用的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区域结构、贸易结构基本合理。且协调运行和共同发展。二是,林业长远规划要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各地森林资源基础、环境状况、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现有林业结构、功能及其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千差万别。编制规划,要在科学全面分析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物力、人力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森林功能的多样化需求,确定均衡适度的林业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阶段、分目标设计建设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规模最优的生态经济系统。三是,林业长远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相协调。编制林业长远规划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林业与农业、牧业、水利等国民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从国土整治和国土生态安全的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分配给林业的土地,构建最优的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结合农业生产,建立农业生态屏障,确保粮食安全;发挥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结合城市规划及村庄和集镇规划,构建人居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

编制林业长远规划应确定林业发展目标、林种比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植树造林规划等。林业发展目标是一定时期内林业规模和完成的建设任务,编制林业长远规划一般要确定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林业长远规划分全国林业长远规划和地方林业长远规划,全国林业长远规划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地方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下级的林业长远规划应当根据上一级的林业长远规划进行编制:调整、修改规划时,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2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是以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牧场、自然保护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林业经营者等为单位,在林业长远规划指导下编制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经营森林的法定性文件。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应该是直接组织森林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经营实体,有经营的具体对象、资金、人力、技术和管理,像国有林场、国有林业局等。以县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一般把主要林业活动等规划设计指标按年度分解或落实到乡镇。也有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但多数力量不足,且范围小,难以做到永续利用。若集体林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应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一定的活动资金及组织管理和技术力量。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应根据森林法的规定,以政府制定的林业长远规划为依据。国有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议,然后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实施;集体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审议和批准实施。经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具有法律效力,是指导经营单位进行作业的法定性文件。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必须符合森林法的有关规定,符合林业发展的政策、方针、法规和规章;森林经营方案应根据《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制定采伐限额和更新规划,使森林经营逐步纳入永续利用轨道;要根据生产单位森林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态功能,分别林种及经营类型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地制定经营管理措施。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要科学分析过去的经营活动。总结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吸收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和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所涉及的内容依经营单位、经营目的及经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一是,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分析掌握方案编制单位的森林经营现状、自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和发展要求等情况,为编案的成功奠定基础。二是,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主要是结合方案编制单位自然经济条件和森林资源特点及发展要求,把全国性和当地林业长远规划的经营方针,按经营范围内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化;经营目标是方案编制单位在森林经理期应达到的目的要求,包括森林资源增长、林业经济指标以及生产任务指标等。三是,经营规模、生产布局和生产顺序。四是,森林采伐设计,包括计算和确定合理年采伐量、主伐年龄、采伐方式等。五是,更新造林设计,包括森林更新方式、主要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等。六是,抚育间伐和林分改造设计。七是,森林保护设计,包括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八是,多种经营、林产工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九是,组织机构、人员及投资概算和经理期综合效益评价。

3结束语

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全二类调查长效机构对于森林资源实施动态监测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进行转变,最终提高当地的林业资源投入产出比。目前,3S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普通应用通过影像判读,实地检验结合林权档案(林地地籍资料),以生产统计资料作参考,通过建立、健全二类调查长效机构,引入林业价值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动态监测管理体系.是林业资源二类调查发展的方向。在思想观念上从木材生产到生态资源再到社会化资产管理,具体体现为面积、蓄积到碳汇能力、社会价值的转变。把生态价值作为是一个地区软实力来研究、发展,通过完整、科学、实际的档案资料;完善、可行的编制林业规划森林资源管理、经营方案;动态监测整个地区的资源发展方向、价值产出比从而在社会、地区发展中体现出二类调查工作的价值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生产经营规划篇2

关键词: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策略

1关于休闲农业园区

从休闲农业园区的产业源发性、经营的资源、目标市场、提供的服务内容和经营理念五个方面出发,可以将其概念归纳为“具有农业源发性,以乡村、农业生产生活资源为主要内容,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提供农业体验的活动,满足大众休闲、观光、游憩的需求,从而提高地区农业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园区。”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目前存在其称谓各异、偏重的功能和目的不同的各种农业园区,但只要同时具备上述五点点内涵,都可以统称为休闲农业园区。

2休闲农业园区的现状与问题

休闲农业在我国兴起的比较晚,在实践先行发展迅速的背后,暴露出了规划理论指导之后的短板。笔者通过对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实地考察与相关规划案例研究基础上,总结认为:

2.1规划设计方面:缺乏技术规范与理论指导,规划成果层次不齐

如:①规划编制中各学科交叉、层次混乱。首先体现在规划实践中的问题就是各学科内容交叉、关系混乱、层次不分的情况较严重,导致规划编制与经营衔接困难。②缺乏前期发展规划,以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为经济导向,前期论证不充分,造成后期经营管理困难。表现在同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相似,缺乏市场区隔度。注重空间规划,忽略了前期市场调查、资源调查、客源分析等,目前缺乏先进的专业性的指导,产品开发较低端。③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园区建设杂乱无章。游客基础设施较差。无法满足收入中上等的客源需求,简陋的设施如果不加以改善,在今后将逐渐失去主流客源。④休闲产品开发人工化,生态效益底下,休闲农业基础知识贫乏。规划者与农业经营者缺乏沟通,导致园区内人工化设施过多,偏向娱乐园与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休闲农业园区的特色相对模糊。

2.2经营管理方面:忽视合作性规划、经营管理落后、不重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

如:①合作性规划是西方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学科交叉的现象导致规划单位不能独自完成任务,需要合作性规划来协调政府、开发商、民众各方的利益。②项目单一、雷同重复地建设。运作的前期缺乏市场分析,旅游产品较单一,现有农业旅游季节性强,导致竞争力、吸引力、长期客源下降。③前期投入资金不足,无法规划建设旅游精品。④人工化倾向严重,不注重生态效益。在生态承载力方面,旺季时候的客源对环境破坏较大,影响了休闲农业的生态环境和服务环境。⑤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休闲农业园区的立法管理仍然是个空白,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使得资源和环境容易遭到破坏。管理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各家为单位,缺乏组织协调。

2.3政策法规方面: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建设需要加强

①由于我国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迅速,理论研究滞后,相较于类似的风景名声区规范等,休闲农业园区的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规范与申报审批程序。目前,只有2010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休闲农业园区星级创建》申报文件。但此条例只适合申报的经营单位,对不参与申报的园区与地区没有任何约束作用,法规条例上凸显出薄弱与缺乏的特点。②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虽然我国政府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当重视,但是由于经营者自身能力较差,十分需要政府宏观的控制与指导,缺少休闲农业区域的总体规划。使得现在的休闲农业出现了重复雷同与恶性竞争的现象,并未起到带动整个地区性的发展。

3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对策措施

3.1生态优先策略

目前,从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旅游项目的开发对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方面游客的环保意识较低,不尊重景区的生态环境与当地的风俗与居民原有的生活环境,随之发展的旅游商业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经营开发商注重眼前利益,忽略当地景区的土地和游客承载力,一哄而上的大手笔开发,势必使得景区的品质下降,失去市场竞争力。所以,生态保护的策略可以从游客、经营、规划设计三个角度来实施,建议:(1)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虽然大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游客的休闲游憩活动还是对于农业环境造成冲击,根源在于游客的文化素养低、对农村文化的不尊重等。所以在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应包括对园区内游客的环境教育内容,除了环境的营造还可以通过园区的解说系统,落实环境保护的真谛,宣传生态旅游的好处,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生态、选择深度的生态旅游。(2)依据生态敏感度进行分区管理,设置园区的承载量。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借鉴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国外的国家公园模式,结合基底环境的生态系统及游客的需求,将园区设置不同程度的分区,进行相对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得经营管理者方便管理。(3)规划设计的初始理应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手法,集合生态旅游的规划理念。首先,充分开发利用原有的资源,并且将园区内的资源与游憩活动相结合,达到复合式的放大效果;其次,结合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对园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进行规划设计。

3.2结合农村文化体验特色、加速市场区隔的策略

休闲农业旅游与一般休闲旅游的区别,根本上在于运用特有的乡村文化、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的体验氛围。休闲农业园区提供的正是一种健康、高品质的休闲游憩活动,所以经营上注重农业的经营、体验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保护了农村的文化健康发展,以农村文化来充实活动和体验的经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另外,也可以使得休闲农业园区在休闲旅游市场上凸显独特的特色,增强市场区隔度。建议:(1)调查研究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资源不像环境自然资源的显现性,需要规划人员深入当地调查研究。从有形的物质类似的有古老的庙宇、古代生产农具、古井、手工艺品,到无形的神话传说、婚庆习俗、名人历史、民俗歌谣、乡土烹饪等都可以作为休闲农业园区的休闲旅游资源。(2)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体验活动是休闲农业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也是休闲农业休闲游憩中复合型多的活动,深受游客的喜爱。将休闲农业旅游中各项体验进行适当的规划与安排,结合当地的农村文化,必然可以满足游客多样性的需求。(3)举办农村的文化节日活动。休闲农业园区可以联合当地乡村配合举办庆典祭祀、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等节庆活动吸引外来游客,也可以举办展示、比赛等参与体验的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可以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4)配合农业生产,推广农产品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园区出了提供休闲产品,此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也相应的给与重视。像农产品销售配合观光采摘、制造业的纪念品配合游客体验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形成创意产业与农业成产相结合。(5)推广农家住宿,提升服务品质。推广民宿、延长游客逗留的时间,必然推动当地餐饮、旅游产品的消费。于此同时,游客与当地农民近距离的接触,感受农村的生活氛围,更加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为休闲农业园区培养长期稳定的客源。

3.3多元合作的策略

休闲农业园区从规划编制到经营管理,无不显现这“合作”、“社区化”的概念。由于休闲农业园区的产业特性,规划编制涉及到了农业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势必需要多个规划团队的合作。其二,由于国内农民个人的生产面积较小、资源有限,而休闲农业园区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人力资源、专业的管理知识等,使得农民需要走合作经营的方式共同经营。园区内的各农户的合作,资源共享,提供需要经营的土地面积和设施,园区外与地区其他产业建立合作结盟的方式,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创造综合效益、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建议:(1)园区对内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园区内部结合多数农户的资源,并将资源做妥善的规划与利用,达成各项资源最佳配置。并通过农民之间的互动交流、管理经验交流,带动整体农村的经营管理能力。根据台湾大学江荣吉调查,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内的经营组织有以下几种: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家庭农场)、公司经营、公营经营、农会经营、委员会经营(分营合营)、共同经营。(2)园区对外整合相关联产业关系。正确分析休闲农业园区在产业内所处的地位,依据需求在产业内外寻找协调、结盟、整合、合资等经营上的连接,才能达成资源共享分担风险、创造综合效果并建立持久性的竞争地位。(陈昭郎,2010)综合调查发现,台湾休闲农业的外部合作发展类型为:结盟性、水平整合型、垂直整合型、合资型。

参考文献

[1]阮如舫,打开城市百宝盒[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

[2]郭焕成,郑建雄,任国柱,休闲农业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陈昭郎,休闲农业概论[m],台湾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

[5]叶美秀,自主营造在宜兰-看见农民的创意[m],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1997

作者简介

生产经营规划篇3

关键词:高校 资产经营公司 税收筹划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陆续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负责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高校扩招带来的基本建设投入使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对税收政策和优惠进行了规范和统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如何在新税法施行后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节约支出,反哺高校建设发展,成为其经营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的特点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以减轻税收负担为目的而进行节约税收成本的活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负责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全资公司,其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点:

1.1 独立性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独立性,独立经营、独立纳税,其他同类企业的税收筹划措施同样也适用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

1.2 关联性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与高校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具有关联性。在实践中,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活动在管理人员、资产使用、能源消耗、研究开发和收益上缴等方面与高校经济活动密不可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活动会对高校的税负产生直接影响。

1.3 一致性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目标应是实现上缴高校收益最大化,其税收筹划目标与高校具有一致性。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高校校办产业的规范管理,建立高校与校办产业问的防火墙,两者利益是一致的,因此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税收筹划应该是以实现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两者税负最小为目标。

1.4 可行性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具有技术性强、可实行集团化管理等特点,新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规范和统一,高校享有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具有现实空间。

2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没有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导向

国家很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但没有总体上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尤其对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更是缺乏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笔者认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不同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它是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拓宽筹资渠道,弥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方式。虽然以税收形式上缴财政后,财政也可能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但其未必能直接投入到对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的高校中,影响到高校经营管理资产经营公司的积极性。

2.2 资产权属与使用分离增加筹划难度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从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而来的,是高校教育活动中的生产实习基地,是科研工作中的产学研实践载体。高校为资产经营公司提供了很多资源,如高校将办公楼作为资产经营公司生产经营条件,将内部招待所委托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等。但由于受国家政策限制,高校并未能将资产所有权转移给资产经营公司,或者公开收取使用费或资产租金。资产经营公司既不能列示固定资产折旧支出,也不能列示租入固定资产租金,给税收筹划增加了难度。

2.3 高校管理层尚未建立统筹规划思路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等同于一个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税收筹划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不仅涉及财务管理部门,还需要计划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此外,由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特点,其更是需要高校管理层的重视与统筹,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性活动,投资收益等方面统筹规划。

2.4 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水平有待提高

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需要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要随时跟踪税收政策的调整。实现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两者税负最小,还要熟悉有关高校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税收优惠政策。这对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整体情况而言,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的建议

3.1 明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优惠政策

对高等教育而言,尤其是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给很多高校造成了沉重的财务压力。笔者认为,为鼓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反哺学校教学科研,国家应加大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优惠幅度。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收入中社会捐赠所占比例不到3%,而美国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比例就达到了8%。虽然日前财政部已明确对于高校捐赠收入给予一定的财政配比资金,但目前国家对于这种捐赠行为缺乏充分的企业税收激励,高校在争取捐赠收入时存在难度。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仅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建议提高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优惠幅度,提高高校捐赠收入比例。

3.2 明晰资产权属实现有偿使用成本核算

新税法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首先要考虑合理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如对高校委托资产经营公司使用管理的各类固定资产,高校应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办理对外投资或资产出租出借手续,使之能够合理计入资产经营公司成本。

3.3 统筹规划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方案

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就是用足税收优惠。一般可分税率式减免优惠筹划、税基式减免优惠筹划和税额式减免优惠筹划。

一是充分利用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政策。新税法规定,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税率;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税率。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对受托管理的校办企业进行清理整合,及时申请小型微利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鼓励加大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和技术转让。新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资产经营公司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委托高校开展合理的研究开发工作。

三是合理利用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优惠。新税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此优惠,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在产学研工作中,高校向资产经营公司技术转让可享受减免税优惠,从而使得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的总体税负下降。

四是做好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业务兼并与重组。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投资、管理的子公司,收益,利润及税负十分不均衡,有的子公司有高额利润,有的子公司则巨额亏损。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对受托管理的公司及其业务进行深入分析,合理兼并与重组,减轻总体税负。

生产经营规划篇4

一、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及特征

按照财产所有制形式,国民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为公有制、私有制和公私混合所有制,并由此形成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私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和公私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此外,资源配置方式也

是构成一国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有何种财产所有制形式。此外,资源配置方式。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传统经济模式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市场经济内部政府对资源配置过程中干预的形式和程度的不同,于是形成计划管理模式和政策管理模式。

(一)印度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及其特征

独立后,印度经济中存在三咱主要财产所有制形式。一是以财产公有制形式为基础的公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把殖民政府财产收归国有、大型私营企业国有化、财政政投资和利用外援兴建公营企业等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包括直属中央政府的司局级企业、依据议会通过的有关法令建立等我种组织形式。二是独立前就已存在并主要活跃在农业、零售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小型企业、乡村企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关系大众基本生活城要领域的财产私有制形式为基础的私有经济。三是主要由城镇企业工人集资建立的工作合作社和农村农民自愿组成的各作社购成的以财产集体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全作经济和少量外国资本参与的财产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合营经济。

印度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颇具特色。一是公营经济比重较低,但地位重要。直到20世纪80末期,公营经济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也只占4/1左右,但由于其在原子能、铁路、邮政、军工、石油天然气、银行金融、粮食储备等战略性领域占

垄断地位,在机器设备制造、电力生产与分配、航空运输、国际贸易等地位极为重要。二是私营经济比重较高,且作用重要。直到1986年,私营经济在全印劳动力就业总数中仍占90%,在全印工业产值中约占70%。活动领域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纺织服装、国内贸易、服务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可见,私营经济不仅规模较大,而且作用重要。三是政府重视对公营企业的领导与监督。印度许多公营企业实际为政府所有,政府对其主要运用指令性计划和直接控制的方法。在每个五年计划中,对其投资实行行政部门管理方式,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往何外等均由政府确定;所需原材料由政府供应,财务受同级议会监督,其实为半事业性质的单位。政府与公营企业的关系基本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四是政府注意对私营经济的指导与控制。在每个计划中政府总是规定其投资规模及其在计划投资中的比例;对其投资领域、投资地点、生产品种、生产数量、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及销售渠道等一系列问题,主要通过许可证法、工业政策等行政法令和经济政策实行控制,并通过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使其为计划规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印度政府既注意对其发展的引导,更重视对其发展的控制。可见,印度经济管理模式既不是纯粹的公营经济形式也不是纯粹的私营经济形式,而是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形式;印度的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二)印度混合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特征

独立后,印度在构成混合经济的基础上,坚持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利用经济计划配置重要生产要素;同时,也不放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注意利用价格、利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印度实行了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但更强调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行为的干预。一是经济计划配置资源。1950年印度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制订全国发展计划;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制订地方发展计划,甚至各经济部门也制订部门发展计划,从而形成完整的计划体系。重要的是,全国发展计划需经过议会审查批准,地方发展计划须经地方议会以及国家发展委员会的批准。为加强对经济计划的执行,在印度中央政府内还设立了计划执行部。在每个五年计划文件中,要规定计划期内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公私部门、各政府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投资额等。印度这种把投资引入所希望的渠道的计划,不同于由市场力量决定资源分配的指导性计划。二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独立后,市场机制继续在印度经济发展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印度不仅存在商品自由市场和期货市场,而且还存在证券市场,劳动力市场也逐渐得到发展。为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印度注意利用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各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三是政府参与资源配置。在决定政府财政对公营企业的投资数量、投资领域和投资地点等方面,印度政府拥有绝对权力;在限制私营部门的投资领域、投资地点和投资数量等方面,以及利用外国投资方面,对外资的投资地点、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印度政府也拥有极大的权力;印度政府也会对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加以引导甚至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印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产品的价格实行国家控制的管理价格;对农业、小型工业、乡村工业、出口等优先部门按照优惠利率发放贷款,以扶持其发展。

印度实行经济计划、市场机制和政府参与等多种资源配置方式,且颇具特色。一是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印度特别强调经济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中央和各邦政府内设立的经济计划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机构,不仅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计划,而且还要制订部门发展计划;经济发展计划不仅要经过各级政府多次讨论,而且在批准前要交社会各界讨论;政府还专门设立经济计划执行机构――计划执行部,以保证计划所规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增长指标的实现。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印度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然受到诸多限制:各邦市场之间还存在某些隔离,完全统一的国内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石油天然气市场完全为公营石油天然气公司垄断;粮食等依然为政府收购,商品市场也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很健全,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甚至连就业登记所也数量不多;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等也不完善,外汇市场甚至不存在。由此可见,印度市场体系尚待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仍受到极大的限制。三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大。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不仅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如对公营部门的投资,而且还利用劳动工资政策、收购价格政策、金融利率政策等等实行间接管理,不仅规定对部分粮食实行收购,而且还要求公营企业购买小型企业的产品;对一些重要的工业品实行管理价格,对重要服务价格也实行政府管理;各银行必须将其吸收存款的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政府核准的债券,必须将放款的相当一部分给予农业、小型企业、乡村工业等政府规定的优先发展行业,对发放给优先部门的贷款必须实行低于通行利率的优惠利率。所以印度的资源配置方式既不是纯粹的计划配置的资源配置方式,也不是纯粹的市场配置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并存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但更重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

(一)财产所有制形式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但基本上没有触及财产所有制形式。只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印度政府才逐渐触及财产所有制形式。一是缩小公营经济的垄断领域。80年代后期,拉・甘地政府对公营企业主要实行谅解备忘录制度,扩大其经营自;对病态私营企业不再国有化,不再扩大公营经济规模。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实行的重要举措是,大幅度缩小公营经济垄断经营的领域,规定只有原子能、军工等战略性领域由政府垄断经营;对个别严重亏损的地方政府公营企业实行破产处理;规定其重大事务一律由董事会讨论决定;其可利用新增利润自行扩大生产门类,生产创新产品并利用所得外汇进口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等。90年代后期,瓦杰帕伊政府加速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对公营企业所持股份,对其逐渐实行私有化。2004年国大党执政后,私有化的步伐放慢。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公营经济活动领域减少,相对规模有所缩小,但绝对规模仍在扩大。二是放松对私营经济的限制。80年代,英・甘地政府允许私营企业每年自动扩大5%的生产能力;拉・甘地政府允许私营企业在5年内自动扩大25%的生产能力。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进行经济改革,逐渐取消对生产许可证的限制,大幅度扩大私营经济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取消反垄断法,使大型私营垄断企业的投资地点、投资规模等不再受到限制。瓦杰帕伊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私营经济的限制。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私营经济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都进一步扩大了。三是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80年代,印度对外国投资的政策基本上没有松动。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逐渐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瓦杰帕伊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不再要求外方必须转让技术,逐渐扩大外国投资的领域,提高外国投资的比例,有的领域甚至允许外商独资。外资参与印度证券市场的条件也逐渐放松。经过调整与改革,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混合而成的合营经济的规模增大了。四是进一步鼓励城乡合作经济,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组织形式,使合作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印度经济在调整与改革过程中,呈现出“公退私进”的状况,即公营经济的活动领域有所缩小,私营经济的活动领域逐渐扩大,但混合经济制度依然存在。

(二)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

尽管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是印度却对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了重要改革。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逐渐取消对企业生产的限制。首先放松对私营企业生产投资的限制,在允许其自动扩大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取消对其生产能力的限制,不再过问其生产多少;通过扩大其生产经营领域,减少对其生产什么的限制。拉・甘地时期,通过与公营企业签订“谅解备忘录”,扩大其生产经营自,对企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等不再干预,让市场更多地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逐渐放松对产品价格的控制。90年代初期,印度政府逐渐减少实行管理价格的商品种类,只对钢材、水泥等几种重要商品保持管理价格,其它商品价格都由市场决定;许多服务价格也放开了,只保留对铁路运费等重要服务价格的管理。对货币的对外汇率,也逐渐放开,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其升降。三是逐渐放松对资金来源的限制。各银行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存款用于购买政府核准债券的比例大幅降低,按照规定放款的比例也已大幅下降;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来源限制减少了,企业可以到国内外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四是逐渐放松对产品销售的限制。对公营企业产品销售的限制逐渐减少,让企业更多的产品可以在自由市场上销售;逐渐取消对公营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垄断,私营企业特别是外商合资企业可以涉足进出口贸易,从而逐渐放松对产品销售的限制。但是,印度的经济计划依然坚持下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依然存在;政府对商品、资本、劳动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也依然存在。因此,印度只是在保留政府作用的同时,增强了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

不难看出,经过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政策调整与改革,印度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依然保持了公私并存的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只是实行某些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公私并存的财产所有制形式中逐渐扩大了私营经济的规模,并实行某些有利于市场发育的政策措施,让市场机制在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三、印度实行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原因

独立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印度形成了公私并存的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经过8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济政策调整和9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济改革,印度只是减少了对公营经济的干预,放松了对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公私并存的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剖析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我们不难发现,印度所以一直实行混合经济管理模式,是由印度社会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关系及国际经济环境和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

经过独立后近60年的艰苦努力,印度社会生产力水平已大为提高。在印度农业生产活动中,抽水机、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已经得到运用;在印度工业生产领域,大型数字化机床、先进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等也已广泛使用;在运输行业中,卡车、电动机车、大型轮船、运输机等的使用都已非常普遍;电灯、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现代文明产品,也已进入印度城市人民的生活。但是传统社会生产力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依然广泛存在:牛耕地、人工收割、人工灌溉等传统生产方式在印度农业生产活动中依然随处可见;手工操作、手工作坊等在印度工业生产领域仍占有重要地位;牛车、人力车等人畜搬运方式在印度城乡依然常见;许多边远农村依然不能用电灯照明,更不要说使用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了。因此可以说,迄今为止,印度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呈现出多层次性。这种多层次的社会生产力,成为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合理性。

(二)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印度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印度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如前所述,在印度社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财产所有制形式:既有纯粹的财产公有制形式和纯粹的财产私有制形式,也有工人农民形成的财产集体所有制形式和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包括外国投资)结合而成的各种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多种财产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实际上,在印度发展的每个领域,都存在多种生产方式。在印度工业生产领域,既有许多运用现代管理方式的大机器工厂,也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手工作坊;在印度农业生产领域,有组织严密的现代化公司农场,也大量存在以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在商业服务领域,虽然有许多按照现代管理方式建立的股份制公司,但也有大量以家庭甚至个人为经营单位的个体服务机构。因此,印度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存在。

(三)社会政治关系的多元化

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印度社会政治关系的多元化。不同层次的社会生产力和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政治群体;同时,这些不同的社会政治群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不同层次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利益。印度还是世界上政党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印度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党和政治组织,既有代表大资本和中小资本利益的政党,也有代表工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利益的组织;既有代表知识分子群体利益的政党,也有代表失业劳动者群体利益的组织,还有代表各地区利益的政党和组织。这种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关系的多元化,也要求经济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以照顾各个层次人民的利益和各个地区的利益,从而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安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四)国际经济模式的多样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模式: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财产私有制形式的同时,实行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形成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但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保留财产私有制形式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财产公有制形式,同时实行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采用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渐形成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新出现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则主要实行财产公有制形式,并同时实行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形成计划经济模式。印度领导人认为,印度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也不能完全采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因此印度自然采取了混合经济管理模式,只是较多地偏重于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吸取纯粹东西方经济模式的长处,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纯粹东西方经济模式的短处。因此经过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改革,印度只是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长处,以抵消东方计划经济模式的短处,依然保留了混合经济管理模式。

(五)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互补性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混合经济模式本身可以互为补充,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一般说来,私营经济的基本动机是追求利润。发展私营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却难以实现;公营经济可以较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但由于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而经济效益较差。同时,利用经济计划配置资源,政府干预经济可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实现,但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利用自由市场配置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保证经济效益,但可能损害社会效益。因此,两者的混合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社会效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经济效益。过去,印度强调发展公营经济,限制私营经济发展;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限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虽然经济稳定增长,但是速度缓慢;虽然有一定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低下,从而使增加就业、社会公正等社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印度在经济政策调整和改革过程中,放松了对私营经济的限制,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更好地发挥私营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取消公营经济和经济计划,依然坚持混合经济管理模式,只是调整了二者混合的程度,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实际上,经过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了。

生产经营规划篇5

(一)坚持依法治林,严格落实规划目标。依法治林是德国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措德国自然更新的混交林。施。德国第一部《林业法》历经200多年的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在森林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依法治林。比如在森林采伐管理上,规定采伐量不能大于生长量,严格执行木材生产计划和森林经营方案,而木材采伐计划要经议会审批等。同时,森林采伐时严格控制皆伐,比如保留优良母树,所伐木材不能低于规定的最低采伐年龄,采伐迹地要求在3年内必须更新。德国林业执法严明,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德国非常重视在法律框架体系下规划林业的发展。100多年来,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始终保持不变,保证了全国社会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保证了林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严格保护森林产权,公共财政支持保证森林经营成效。在德国,保护私有财产和土地权属对林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德国现有的森林所有制形式包括私有林、国有林和社团林3种,森林产权关系明晰,不存在产权随意变更的问题。由于德国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给予私有林有利的公共财政扶持和无偿技术指导,在不同的林业所有制中,私有林的保护和经营状况最好,森林蓄积每公顷平均达300-400立方米。德国除了森林产权关系明晰,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森林不动产产权和近自然林业发展外,还有一系列完善的具体的国家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包括联邦和州政府以及欧盟的支持。如对变更其他土地为林地、提高森林质量、改良林地土壤、建设基础设施等给予补助。

(三)管理体制运行高效,重视人才培养和森林教育。德国的林业管理机构从上至下共分五级,州以下管理机构为垂直管理模式,与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并无隶属关系,保证了林业政策与技术实施上的统一性。德国从事林业工作的员工多从林业专业大学毕业生考试录用,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有利政策执行和先进技术的有效实施。德国林业部门重视向社会宣传林业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州林业局设有专门的教育处,仅柏林市建立了7所森林学校,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森林教育。

二、启示

(一)编制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广西要在已批复实施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部署编制省县两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明确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方向和分区施策、分类经营的政策措施,科学量化森林可持续经营应考量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种树种结构、生态重点区域森林功能、重点区域生态景观质量等重要内容,界定约束性指标或预期性指标,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保护森林资源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必须与政府已批复实施的省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目前,广西要尽快完成7个国家试点县的规划编制和批复实施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全面推进省县两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实施。

(二)编制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广西各县要在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各种所有制林业单位编制完成森林经营方案,把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森林经营方案,落实到山头地块。目前,广西要尽快组织编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经营国有森林。

(三)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财政扶持政策。广西要研究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目标任务的公共财政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如研究制定支持皆伐改择伐、纯林改混交林、桉树改乡土树种等经营措施的具体的、长期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坚持执行森林可持续的规划目标。

(四)构建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制度体系。广西要尽快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木材运输管理条例》及相关规程规范,积极构建完善的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实现。

(五)逐步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管理。广西要抓住目前启动的全区林地变更调查契机,增加森林资源的调查因子,在完成全区林地变更调查任务的同时,调查成果可满足编制“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的需要,最终高质量更新建成2014年度全区林地和森林资源“一张图”,实现“一套数”,并能落到地图上、地块上。以后每年都开展森林资源年度调查和数据更新工作,让“一张图”成为活图,让“一套数”成为活数,真正做到家底清、数据准,为全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为领导决策奠定基础。

生产经营规划篇6

一、对相关生产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启动excel2010,新建一个工作簿,在其中将本企业已知的生产经营数据输入到一个工作表中,在e5:e10区域中,输入已知条件项目,如每吨产品耗用原材料甲(Kg)、每吨产品耗用原材料乙(Kg)、每吨产品耗用人工(工时)、单位毛利(元/吨)、最大加工能力(吨)、最佳计划产量(吨),在i5:F9中输入所生产的四种产品a、B、C、D的生产条件具体数据,如生产a产品每吨产品耗用原材料甲218Kg、原材料乙144Kg(图1)。

在下面的F13:F15区域中输入可提供生产条件的最大限制值,如本月可供甲原材料总量40000Kg、原材料乙为25000Kg、可供人工为38000工时,接着在G17:G20区域中输入根据前面计划产量测算的原材料甲、原材料乙、耗用工时以及测算利润额,计算时在G17中输入公式“=SUmpRoDUCt(F5:i5,$F$10:$i$10)”,此公式的作用是将每种产品的单位消耗量与最佳计划量的乘积相加,从而得到消耗原材料甲的总量,然后将此公式复制到下面的对应单元格中即可。

二、第一次使用规划求解

在excel2010中,初次使用规划求解时,在工具面板中是找不到这个选项的,需要先将其予以加载,方法非常简单。单击“文件”菜单,选择“选项”命令,在弹出的“excel选项”对话框中,选择“加载项”选项,然后单击底部的“转到”按钮。在弹出的“加载宏”对话框的“可用加载宏”列表框中,选中“规划求解加载项”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这样以后使用时,从“数据”菜单中就可以找到规划求解选项了(图2)。

三、测算最佳生产计划以及最大利润

在前面的基础上,就可以通过规划求解工具来测算最佳生产计划以及最大利润了,具体操作如下:单击“数据”菜单中的“规划求解”按钮,在弹出的“规划求解参数”窗口中(图3),单击“设置目标”右侧的选择按钮,选择工作表中测算利润数据所在的单元格$G$20;单击“通过更改可变单元格”右下角的选择按钮,选择工作表中四种产品计划产量所在的单元格区域$F$10:$i$10,接着在“遵守约束”下面的列表框输入工作表中的约束条件,比如a产品的计划产量≤a产品的最大加工能力时,只需要单击“添加”按钮,在弹出的“添加约束”对话框中,在“单元格引用”中选择a产品计划产量所在的单元格F10,从中间的符号中选择“<=”,“约束”单元格中选择a产品的最大加工能力所在的F9,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其他约束条件依此类推输入。

生产经营规划篇7

科学筹划促发展严格管理出成绩

不断提高房地产正规化管理水平

海军工程大学王树人(江苏盐城人)

我们××干休所始建于1966年,编制为副处级干休所,规划安置离休干部××户,现管理离休干部××户,遗属××户。干休所营区总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平方米,住宅面积××平方米,室外绿化、硬化面积××平方米,空余房地产面积××平方米。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军委、总部和两级军区关于加强房地产正规化管理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把营院规划和建设管理作为推进干休所全面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的切入口和突破口,集中精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狠抓了房地产建设管理,有效地改善了老干部的休养环境,提高了服务保障水平和质量。干休所多次被总部、××区、××区评为“营房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干休所”。

一、科学规划,着力在提高整体建设水平上下功夫

1997年,我所老房改建前,营区地势低洼,规划零乱,每逢下雨,院内积水,房内进水,老干部苦不堪言。我们积极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争取了老所改建计划,在改建规划中,我们坚持以老干部为本,突出营院营房建设的整体性、适用性、超前性,使营院营房建设达到科学、规范、有序。

一、坚持科学规划,瞄准营院正规化建设的高起点。我部现在营院于20__年与原××置换的,当时的的武装部营院占地不足1亩,建筑面积不到1千㎡,总体给人的感觉是“办公楼是矮房,民兵训练露天床,集合开会在走廊,征兵体检奔波忙”的窘境。后勤营房人员素质不高,不会管,有敢管的问题比较突出,职工队伍思想上“散”,行动上“懒”,基础设施的薄弱严重影响了人武部的形象,制约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发展。特别是人武部基础设施与上级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与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不相适应、与××新区建设的蓬勃发展不相适应、与高标准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相适应,必须与时俱进改变现有的办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列入了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及时地向上级机关汇报,向区里反映,部领导带领工作组奔波于军地机关,通过部领导的不懈努力,终于决定将原××的炮库作为武装部的办公场所。当时的××炮库由于年久失修,院内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空荡荡的营院连个像样的大门也没有,老百姓进出很随便,群众戏称此地为“车马店”、“大杂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搞好营院的正规化建设。本着“缓轻重急,分步实施,勤俭节约,逐步完善”的基本思路,制订了《××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改建规划设计中,我们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既考虑营区的总体性,又注重功能区分,规划了办公区、生活区、文体活动区和经营租赁区,各个区域既统一在整个营院规划之中,又相对独立,互不影响。为了把营院规划好,我们先后3次请地方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多次召开党委会、管委会、支部会,问计问策;请上级业务部门进行指导、修正。在落实规划中,我们坚持规划就是法规意识,严格按规划建设,有效地保证了营院营房建设的整体性。为了按规划搞好营院营房建设,我们坚持内挖潜力、外求支援,先后争取经费×××余万元,为营院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建4栋整齐划一的老干部住宅楼和l栋办公楼、车库,整修了卫生所、食堂、文体活动室(场)等,极大地改善了老干部居住环境和办公条件。现在,我们干休所建设完全按照规划进行,从北到南,依次为办公区、生活区、室外活动区、经营租赁区,办公、生活秩序井然。

二是以老干部为本,突出适用性。干休所是老干部颐养天年的地方。在规划建设中,我们坚持“一切为了老干部,一切想着老干部”的思想不动摇,每一项规划、每一项建设,都以“老干部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尽最大所能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民心工程”。比如,在老干部文体活动“八室三场”的建设上,我们坚持从老干部的实际需要来建;在营区环境的设置上,坚持以老干部为本,从方便老干部生活出发,设置了长廊、休息石礅、娱乐桌椅等。几年来,我们投资80余万元,对营区进行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营区内四季如春,环境宜人,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和“烟囱不冒烟,污水不见天,空中无电线,四季有花草”的营区绿化、管理标准。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突出超前性。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老干部的需要,在建设规划中,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思想、新理念,着眼长远谋发展。老干部住宅楼建设立项前,有的老干部抛舍不了“一家一院”的旧观念,不愿意住楼房。所领导就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使老同志很快认清了建住楼房等诸多有益之处,大力支持干休所一次性建起了4栋五层共56套楼房。特别是在室内一些设施设备的设计上,坚持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仅提前安装了军地通信线路,而且预留了太阳能热水器、空调、电脑、天燃气管道或接口,大大方便了老干部后来使用的需要,有效地防止重复建设、先建后拆等浪费现象。

二、健全机制,着力在提高正规化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营院营房管理中,我们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着力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正规化管理水平。

一是突出重点严格管。空余房地产既是管理重点,又是难点,管好可以为干休所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管不好将得不偿失。为此,我们坚持把空余房地产管理作为营院营房管理的重点、难点,依据《××干休所营院营房管理暂行办法》、《××房地产管理条例》、《××营区房地产正规化管理标准》、《××现有住房出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干休所房地产管理规定》,严格按规定进行管理,对租赁空余房地产人员做到“四个清”,即查清租房户的社会表现,查清租赁房屋的目的,查清其住用或经营是否合法,查清暂住证、工商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是否齐备。同时,坚持采取普遍查和重点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以及定人定责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空余房地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对违纪违法的坚决予以取缔和清除,有效防止了利用空余房地产藏污纳垢或从事非法经营的问题。几年来,干休所出租房屋38间(套),96人次,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乱纪的人和事。

二是健全制度经常管。为确保房地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我们依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先后建立健全了《营院管理规定》、《营区管理目标责任》、《营院卫生管理措施》、《营房维修办法》、《营区绿化包干管理办法》、《水电管理规定》、《食堂管理规定》、《文明家庭细则》、《门卫人员目标责任》等12项制度、规定,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定可依。所领导坚持每周抽查一次营区管理情况,每月听取一次管理情况汇报,每季度分析一次管理形势,每半年讲评一次管理工作,使干休所房地产正规化管理工作保持了经常性、有序性。

三是明确责任分工管。实践证明,按级管理,分工负责是搞好管理的一条有效举措。在营院管理工作中,我们既坚持分工负责,又注重调动工休人员的积极性,使大家人人有任务,个个讲责任。一方面,干体所成立了房地产管理领导小组、围墙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等多种管理组织,做到事事有人抓,有人营。另一方面,注重发挥老干部管委会、党支部作用,抓好老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注重搞好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经常组织工休人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政策法规教育、爱产惜产教育、个人得失教育、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等,增强了大家爱所、建所、管所意识,形成了“众人齐划一条桨”的良好管理氛围。

三、合理使用,着力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

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建管统一、管用一致,是营院营房建设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休所房地产正规化管理,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为老干部服务保障的质量。因此,管理使用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合理使用.把管理效益运用到服务工作之中,努力为老干部安度晚年、健康长寿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坚持用舒适环境陶治老干部思想情操。房地产正规化管理,为干休所创建了优美的营区环境,大大满足了老干部晚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老干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及时顺应老同志要求,先后建立了老年门球队、秧歌队、书画小组、小组、钓鱼小组等多种群众性文体组织,坚持经常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活动,特别是在每年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老干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比赛活动,不仅加深了老同志之间、工休之间相互交流,密切了关系,而且丰富了老同志晚年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思想情操。

二是坚持用经济效益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为老干部办好事、实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我们抓好房地产管理,增加收益的初哀。几年来,我们坚持利用房地产收益,每年为老干部办一、二件好事、实事,先后为老干部更换了门窗,更新了部分生活设施,建立了重病医疗急救基金,安装了医疗急救呼叫系统,接通了天然气管道,逐步增加了福利性收入补贴生活标准,提高了老干部生活水平和质量,受到了老干部、老阿姨的肯定和赞扬。

生产经营规划篇8

【关键词】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

旅游房地产是以旅游、度假以及休闲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的消费群体为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本文先从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意义与价值谈起,并根据影响我国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意义与价值

(一)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意义

1、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助于开发商锁定市场目标

旅游房地产在营销策划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市场的状况、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以及市场走势等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其经营的方向与发展战略。

2、旅游房地产有助于对市场风险与收益的评估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市场,只有对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做到正确的评估,才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为旅游房地产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份保障。

3、旅游房地产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通过旅游房地产的营销策划,有助于经营者去了解当地的市场,并对市场的变化规律做预测,从而所制定出的营销策划方案能够满足于市场的需求,最终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二)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的价值

针对我国面临去库存的难题,房地产业通过与第三产业旅游业的结合,有效的带动了房地产业的经济回升,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休闲度假式的旅游方式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对旅游观念的改变,为我国的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旅游房地产的营销策划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与收益价值。

二、影響我国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因素

(一)经验不足

由于我国的旅游房地产起步比较晚,无论是开发还是经营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同时又缺乏系统的研究,很容易在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与资金的损失。

(二)制度的不健全

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很容易导致权益纠纷的发生,目前我国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从而影响到了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

(三)较低的管理水平

由于旅游房地产投资价值与利润的可观性,使得众多的开发商对旅游房地产进行大力的开发,从而在旅游房地产的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管理不善、项目分散经营等现象,除此之外,还有的开发商只注重短期的利益,对旅游房地产的项目进行随意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旅游房地产的营销策划。

三、如何促进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

(一)把旅游作为开发主导,实现旅游、地产的相结合

旅游房地产在营销策划过程中,需要找准定位,并把旅游作为营销策划的主导,并把旅游项目整合到所有的开发项目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同时进行统筹的规划,从而形成旅游房地产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通过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带动当地的房地产业的投资与发展,同时房地产业又反作用于第三产业,有效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相互之间的促进,实现一种共赢的经济发展形式。

(二)进行品牌化的经营,与国际旅游对接

在进行旅游房地产的营销策划过程中,要逐渐的与国际旅游相对接,积极的汲取国外旅游房地产的优秀营销策划案例与开发管理经验,并结合当地旅游房地产项目发展的特点,塑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房地产品牌,并在营销策划过程中提升项目文化,实现品牌化的经营,在现如今的经济体制下,通过与国际旅游相对接,实现品牌化的经营,最终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发展

对于旅游房地产的营销策划,要有效的利用好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资源与市场条件,努力的挖掘出适合于当地旅游房地产营销发展的优势,同时把时展的要求相融合,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地理文化,有效的拉动旅游房地产项目的营销发展,从而引领当地环境与旅游房地产项目的和谐发展,实现环境友好和谐的良好发展。

(四)提高管理水平,健全法律法规

由于在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违法建设的现象,以及一些无计划、超计划的建设都将会影响到旅游房地产营销的正常发展。因此,能过健全有关旅游房地产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做到严格的执法,与此同时,提高旅游房地产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促进当地旅游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生产经营规划篇9

创业计划书提要创业计划书要求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分析其投资可行性、市场潜力、可操作性。创业计划可允许一次创业(虚拟一个新的企业来支持产品或服务)和二次创业(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设计二次创业),涉及领域不限,所有行业如商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均可。对创业计划书的最主要要求是计划书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一.内容要求:1.计划摘要计划摘要列在创业计划的最前面,它是浓缩了创业计划书的精华。计划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做出判断。计划摘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公司介绍;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市场概貌;营销策略;销售计划;生产管理计划;管理者及其组织;财务计划;资金需求状况等。在介绍企业时,首先要说明创办新企业的思路,新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其次,介绍一下风险企业家自己的背景、经历、经验和特长等。企业家的素质对企业的成绩往往起关键性的作用。在这里,企业家应尽量突出自己的优点并表示自己强烈的进取精神,以给投资者留下一个好印象。在计划摘要中,企业还必须要回答下列问题:(1)企业界所处的行业,企业经营的性质和范围;(2)企业主要产品的内容;(3)企业的市场在那里,谁是企业的顾客,他们有那些需求。摘要要尽量简明、生动。特别要详细说明自身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市场因素。2.产品(服务)介绍产品介绍应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在产品(服务)介绍部分,企业家要对产品(服务)作出详细的说明,说明要准确,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专业人员的投资者也能明白。一般地,产品介绍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1)顾客希望企业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顾客能从企业的产品中获得什么好处?(2)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有那些优缺点,顾客为什么会选择本企业的产品?(3)企业为自己的产品应采取何种保护措施,企业拥有那些专利、许可证。(4)为什么企业的产品定价可以使企业生产足够的利润,为什么用户会大批量地购买企业的产品?3、人员及组织结构有了产品之后,创业者第二步做的就是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良好的组织结构则是管理好企业的重要保证。因此,风险投资家会特别注重对管理队伍的评估。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互补型的,而且要具有团队精神。一个企业必须要具备负责产品设计与开发、市场营销、生产作业管理、企业理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此外,在这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还应对公司对公司结构做一简要介绍,包括: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各部门的功能与责任;各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公司的报酬体系;公司的股东名单,包括认股权、比例和特权;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各位董事的背景资料。4、市场预测市场预测首先要对需求进行预测;市场是否存在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需求的程度是否可以给企业带来所期待的利益?新的市场规模有多大?需求发展的未来趋向及其状态如何?影响需求都有哪些因素?其次,市场预测还要包括对市场竞争的情况——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市场中主要的竞争者有哪些?是否存在有利于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空挡?本企业预计的时常占有率是多少?本企业进入市场回引起竞争者怎样的反应,这些反应对企业会有什么影响?等等。在创业计划书中,市场预测应包括以下内容:市场现状综述;竞争厂商概览;目标顾客与目标市场;本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区格和特征等等。风险企业对市场的预测应建立在严密、科学的市场调基础上。风险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本来就有更加变幻不定的、难以捉摸的特点。因此,风险企业应尽量扩大收集信息的范围,重视环境的预测和采用科学的预测手段和方法。风险企业家应牢记的是,市场预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对市场错误的认识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5、营销策略营销是企业经营中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影响营销策略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的特点;(2)产品的特性;(3)企业的自身状况;(4)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最终影响营销策略的则是营销成本和营销效益因素。在创业计划书中,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2)营销队伍和管理;(3)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4)价格决策。对创业企业来说,由于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低,很难进入其他企业已经稳定的销售渠道中去,因此,企业不得不暂时采取高成本低效率的营销战略,如上门推销,大打商业广告,向批发商和零售商让利,或交给任何愿意经销的企业销售。6、制定计划创业计划书中的生产制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制造和技术设备现状;新产品投产计划;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计划。7、财务规划财务规划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做具体分析,其中就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的制备。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在初创时,对流动资金需要有预先周详的计划。损益表反映的是企业的赢利状况,它是企业在一段时间运作后的经营结果;资产负债表则反映在某一时刻的企业状况,投资者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可能的投资回报率。财务规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1)创业计划书的条件假设;(2)预计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的损益表;现金收支分析;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着眼于一项新技术或创新产品的创业企业不可能参考有市场的数据、价格和营销方式。因此,它要自己预测所进入市场的成长速度和可能获得纯利,并把它的设想、管理队伍和财务模型推销给投资者。而准备进入一个已有市场的风险企业则可以很容易地说明整个市场地规模和改进方式。风险企业可以在获得目标市场的信息基础上,对企业头一年的销售规模进行规划。企业的财务规划应保证和创业计划书的假设一致。事实上,财务规划和企业的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计划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要完成财务规划,必须明确下列问题:(1)产品在每一个期间的发出量有多大?(2)什么时候开始产品线扩张?(3)每件产品的生产费用是多少?(4)每件产品的定价是多少?(5)使用什么分销渠道,所预期的成本和利润是多少?(6)需要雇佣哪几种类型的人?(7)雇佣何时开始,工资预算时多少?8、投资回收方式9、机遇与风险二、整体要求1、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2、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了你有能力偿还借款。3、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已经进行过完整的市场分析。4、创业计划书是否容易被投资者所领会。5、创业计划书中是否有计划摘要并放在了最前面,计划摘要相当于公司创业计划书的封面,投资者首先会看它。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兴趣,计划摘要应写得引人入胜。6、创业计划书是否能在文法上全部正确。7、创业计划书能否打消投资者对产品/服务的疑虑。注:提要的内容内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和商业,参赛者按创业的所在行业之需,选择相应内容

生产经营规划篇10

1.重视公平性,降低离职率。

对于管理者而言,可遵从如下要点:薪酬及奖励措施追求公平性,员工薪酬待遇的公平合理性须符合同业组织的水平;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与管理者人员对部属考核的标准化,并强化管理者绩效考核及面谈技巧;设定升迁资格与制度,并须让员工明确详细内容,以为遵行及追求目标;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了解程度,以增进员工对公平的认知程度,并提供具体的升迁机会,以提升其工作意愿;促进组织信息透明化,增进员工对组织的了解,强化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互信关系。

2.绩效导向。

组织必须让员工对工作有满足感,使其发挥所长,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员工教育培训机会,提升专业知识及技能,改善工作方法及技巧,有效执行业务,达成组织目标。组织文化能够维系组织与员工的价值,有效规范员工行为,领导者运用激励以激发其潜能,畅通沟通渠道,满足员工需求,凝聚团队意志,共同达成组织使命。企业为建立新文化,彻底改变过去社会负面印象,领导者、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必须有共识及了解组织文化改造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各项改造措施,才能事竞其功。

二、强化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评估工作

1.经营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出发点。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效能(effectiveness)”与“效率(efficiency)”是的不同。“效率”是把一件事做对,经常把事做对,效率就自然会提高:而“效能”则是做对的事情。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评估不仅为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投入的效率,而是注重评价企业是否达到计划目标及愿景,并有效保护原有价值的程度。更确切来说,就是通过评估,了解电网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能够有效处理企业面对的威胁与压力,依循企业划设的目标,遵循规划,有效并合理的运用资源达成目标,维持电网企业原有的预设功能。

2.经营管理绩效的评估架构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