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5:14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1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今年以来,鸿茅镇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县委意识形态责任制网格化管理要求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全镇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将全年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工作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纳入领导班子、机关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意识建设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建设、一同考核,出现问题严格问责追责。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镇党委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镇党委书记带头承担好党委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管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同时也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班子领导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分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 

二、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思想认识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镇党委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今年以来,镇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镇党委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讨论学、专题辅导学等多种形式学习了党的十九精神和《治国理政》第二卷。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担当作为谋发展,尽责实干促跨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这项工作在3月底结束,接受了市委组织部王部长一行的检查。通过学习使党的精神和《治国理政》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提高思想认识,在全镇凝聚团结向上的思想力量,筑牢思想“大阵地”,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时代最强音。

三是宣传文化旅游,丰富群众生活。

镇党委、政府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通过精心准备,2018年元旦来临之际,镇党委、政府举办《振兴乡村、文化先行——宣传、歌唱新时代》文艺汇演,各社区、村委会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演的积极性,大力挖掘本村、社区、本单位的优秀演艺人才和创作人才,把在宣传精神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创作、编排后搬上舞台,为全镇广大群众送上一份丰盛的文艺大餐。大力宣传文化旅游,今年四月初,制作了精美的《四季如歌—话白艮》宣传画册,展现了白艮村春、夏、秋、冬色彩斑澜、四季如歌的美丽画卷,为开发白艮村发展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宣传素材。同时对镇文化站进行了加强充实合并,成立了文化旅游办公室,选配懂艺术、懂文化的干部进入文化旅游办公室。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全镇13个村委会和敬老院组织乌兰牧骑下乡演出20多场,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

四、规范网格化管理,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实。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2

20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帮助指导下,杨溪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乡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有效的抓好了全乡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进行传达,全面安排部署

我乡及时召开班子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县委文件县委《关于贯彻<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要求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意识形态工作相关文件、会议和讲话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教育,重点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抓好中心组学习,积极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乡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我乡及时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成员,由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在工作中,认真履行班子集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带头,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分清主流支流,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民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目标管理,与移民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并将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

我乡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平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切实抓好乡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一是制定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做到理论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丰富,先后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培训。尤其针对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我乡先后采取支部会议、中心组学习、讲党课等方式,反复学、扎实学,确保将精神深刻领会,并学以致用贯彻到学习和工作中。

四、注重舆论引导,维护杨溪乡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一)主动出击,切实加强对外宣传。我们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各大主流媒体沟通协调,精心挖掘、采录选送新闻稿件。人民日报《记者调查:余江宅改——已经退出的宅基地,可满足未来十到十五年新建房所需》,江西日报《她为49个孩子筑起”爱巢”》、《播撒幸福种子的“蒲公英”》《余江村级门诊免费医疗撑起农民健康保护伞》等一批稿件极好地反映了我乡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强化载体,占领舆论阵地。围绕宣传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乡村旅游、“一改促六化”、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改善民生等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果。向省、市、县等栏目投稿。据不完全统计,余江报、余江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幸福余江”累计在专栏中采用稿件20余篇条。

(三)把握导向,规范舆论宣传。建好管好用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及时和更新网络信息50多条;设立绿色杨溪公共号,各类信息。加强了网评员队伍建设,积极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及时对涉及我乡的舆情进行正面回应,回答网民关切,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舆论环境。 

五、创建文明杨溪,践行核心价值观

(一)示范引领成效明显。一是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上半年开展了两次“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唱一首歌曲、学一位模范、诵一段经典、行一次善举、作一番点评等形式,强化道德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二是积极做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工作。在江西好人网好人线索上百条,在各村设立了身边好人榜,极大的引导村民向榜样看齐。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我单位在意识形态方面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没有否定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强化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主题党日活动,

二、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

注重把握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尤其注重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强化载体,占领舆论阵地。主动出击,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弘扬社会文明,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工作体现。

深入村庄、基层搜寻文明线索,大力宣传文明村镇创建,利用电视台和发放宣传页的方式,逐村逐户进行文明创建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扎实开展了我镇的主题活动。培养文明新风,弘扬正风正气。勤下村,积极跟群众打成一片,搜寻到最真实的文明行动和事情。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种创建活动,破除、根治陈规陋习,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4

一、全镇上下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宁波市、省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镇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镇委、镇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全镇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与统一。我镇已获得宁波市文明城镇的称号,全镇上下已从几年来的环境整治尝到了甜头。良好的环境已经成为我镇的品牌和无形资产,带来了长期、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全镇工业、房产、商业、旅游等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今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可望超过亿,房产投资越来越热,商贸强劲喜人,旅游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全镇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利益,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孤改善。前几年的环境建设,为我镇创建宁波市、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填夯实了基础,创造了十分良好的条件。

但在充分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对照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两个考核指标体系,我们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按照生态镇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我们所面临的任务还很重,工作将非常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同志可能认为我镇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已经很到位了,问题的存在已不可能靠自身的力量可以解决,因此有心满意足和固步自封的思想,没有认识到我们环境的治理与环境污染的损害程度还相差甚远。有些干部对创建生态镇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还较多。()水环境质量不能令人满意,许多河道还存在着水质黑臭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镇的河道大多与周边地区的河道相连,上游来水对我镇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镇域污水治理工程受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的实质性启动,同时河道疏浚、水系沟通、水环境生态修复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大气环境质量中颗粒物污染仍较突出,道路等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抓得还不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比重还不高,一些能耗高、有污染、效益差的企业还没有完全被淘汰,以资源、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凤毛麟角,有待进一步扶持和发展;()村庄人居混杂的噪声环境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观。三是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比如,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机制、工作责任机制等,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都说明,我镇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照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还有距离,离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差距更大。为此,全镇上下各级干部一定要提高对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提高认识,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一,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我们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并不是为了争得一块牌子,获得一个称号,而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抓手、一种动力,在前几年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环境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全镇的老百姓创造一个优美、整洁、安宁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前几年我们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和创建省级卫生镇等工作,全镇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群众在赞扬声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寄予了厚望,同时广大村民希望能在我们的于其镇内能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享受到更优美的生态绿化,喝上更洁净的饮用水,看到更清澈的河水,免受噪声的干扰,能睡一个安静的觉。因此,环境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顺应民意,是群众所盼、所需的大事。我们要通过生态镇的逐级创建工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周边环境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变化,要通过建设更加优美的环境,进一步鼓舞人民群众的意志,不断增强全镇人民围绕新目标奋发工作的信心和由此激发出来的凝聚力,从而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第二,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经济和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的进步,许多工作都走在全市各镇前列。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镇的建设和发展也寄予了希望,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要求,要求我们在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早全面实现村庄现代化、城镇城市化和环境生态化,为整个余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去年的党代会、人代会上,镇委、镇政府向全镇人民提出了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奋斗目标。从中远期来说,我们要建设成为余姚东部工业经济强镇;从近期目标来说,到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年基础上实现三年翻一番。这些奋斗目标虽然有一定的高度,但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目标不仅能够实现,而且能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实现我镇经济奋斗目标过程中,方方面面必须做到同步协调发展,其中环境和资源尤为重要。以前,我们走的是一条传统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本驱动型和资源消耗型,这种发展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发展模式。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镇建设工业经济强镇,就是要将循环经济、注重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工作中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无数实践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越好,越能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客商;环境也是产业。环境越好,越能吸引中高层次人群到我镇购房安家、休闲旅游,从而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有效手段。对此全镇上下都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版权所有

第三,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提升我镇整体形象、加快小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城镇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于其的小城镇现代化建设也将迈出坚实的步伐。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到年,建设成为环境更为优美的花园式现代化小城镇,远期目标就是要赶上欧美国家的环境水平。要达到这些建设目标,就要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从我们手里做起,站在更高、更新的起点上,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更远、更宽广的战略眼光来规划于其今后的城镇发展,把于其的建设和发展放到整个余姚的总体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去考虑。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应当在实施长远规划、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推出不同的工作重点,通过各个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个城镇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就是当前我镇建设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能否得到全面、有效开展,对推动整个城镇建设,对提升我们于其整体形象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重大意义。

所以,建设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既是一项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党和人民的凝聚力工程,更是我镇再创新优势、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必须举全镇之力,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全力推进,务必取得积极成效。全镇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镇委、镇政府的这一重要决策上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切切实实地把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宁波市级和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

经镇委、镇政府研究,我镇生态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若干个“环保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素质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把于其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花园式的小城镇。生态镇建设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实施。近期是××年到年,是创建和推进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第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基本达到创建宁波市级和省级生态镇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争取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中期是年至年,为发展和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省级生态镇创建成果,完成第二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提升生态镇建设水平;争取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远期是年至年,把于其镇建设成为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和繁荣的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力强的现代化城镇。

根据这一目标,镇政府已经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已通过专家评审,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时,已经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主要内容是:在生态镇建设中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三大板块”,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蓝天净化等工程。全镇各个部门、各村和区域范围内的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按照已经制订的实施规划和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生态镇建设和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我镇生态镇建设的重点主要有:

一是要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切实消除河水黑臭现象,不断改善水体环境。水环境质量差是当前我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一项主要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建城工业园区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和农村公厕生态改造及三格式户厕改造工程,不断提高污水截流纳管率和减少农村污水直排现象。要不断完善水务设施管理制度和水系调水方案,提高河水流动性,增强自净能力;要进一步开展疏浚清淤工作,扩大河道的排洪能力;要实行科技治水,组织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生态修复技术、底泥处置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科研项目;要开展入境断面和出境断面的水质跟踪监测,为科学实施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版权所有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绿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地覆盖率和绿地质量,优化绿地结构,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要以建设大型公共绿地、交通干道两侧绿化带、居住区绿地、水源涵养林、大型苗木基地等为重点,强调绿地的大中小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城乡相结合;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在发展现有绿化植物的同时,多品种引进和选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生长良好、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的外来植物;要加大古树名木和特色园林的保护力度,将绿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发挥绿化资源的景观效益和人文效益。

三是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努力建设清洁环保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镇,经济是支撑,发展是保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是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的潮流,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发展模式。联系我镇实际,当前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重点要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实现污染防治和管理的全过程化;要加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扩大有机食品、无公害蔬菜、优质特色农产品等绿色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无污染的新兴产业,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产出少的企业;要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统一规划,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引进或培育一批能形成循环经济链的项目。

四是要切实加强扬尘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全镇大气环境质量。我镇目前扬尘污染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环保、城建、城管、公安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的氛围;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堆场、建筑工地、道路施工与保洁、绿化建设与养护等的扬尘污染工作;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依靠上级局的支持来加大执法力度和整治工作。

五是要大力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一项基本考核指标是要求辖区内以上的村要达到“生态村”标准,而我镇个村就必须有个以上的村为生态村,目前宁波市级的生态村我镇只有一个(任佳溪村),余姚的生态村没有,所以要结合生态镇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力争尽早达到考核标准,通过宁波市的考核的验收。

六是要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生态镇建设必须从基层抓起,打牢根基。全镇范围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村、各住宅小区,要以开展生态村和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为抓手,防治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组织环保宣传和环保志愿者活动,美化居住环境;各单位要以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商店、绿色宾馆、绿色宾馆、绿色医院等“绿色创建”为载体,推动相关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生态区建设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齐心协力,确保完成生态镇建设的各项任务

加快生态镇建设,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事关全镇发展大局和长远利益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不同于其他单体项目的创建,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创建工作,创建内容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全镇上下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把生态镇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以住的工作实践证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只要全镇上下思想统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中力量,再难的事也能做成,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这是我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生态镇建设和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已经成为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家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全镇上上下下形成一个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广泛开展、分级负责的良好氛围。为此,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生态镇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村、企事业单位是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要担负起各自的创建工作任务。一是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二是要把生态镇建设工作纳入本系统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紧紧围线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工作重点,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要把生态建设寓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中,把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与提高全社会教育科技文化水平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要根据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落实具体责任,将生态镇建设的任务纳入各村、居委和各个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党政一把手要着眼全局,提高认识,切实担当起领导和指挥的责任,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做到思想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集中精力、围绕重点、狠抓落实,确保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有人管、有机构抓。在建立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启动工作。四是要与正在开展的宁波市卫生镇巩固工作、河水黑臭整治、污水纳管、科技镇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各种工作载体,整合力量,相互借力,共同提高,使生态镇建设在全镇各村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建设生态镇,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内容几乎涉及到所有职能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摆到突出位置,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思想,把部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中,把部门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考虑,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比如,镇环保部门要做好生态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当好镇委、镇政府的参谋助手,负责制定好总体工作方案和计划,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指导各村和单位的创建工作,镇城管部门要负责进一步抓好绿化管理,镇城建部门要负责好建筑施工扬尘的防治工作等;要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保证生态镇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延续性。全镇各行各业要形成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三)要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中部,欠发达地区,原始生态,经济发展,注重,保护和利用,途径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和农村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为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小城镇,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党中央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参照世界范围内各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普遍规律做出的前瞻性战略抉择;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其现实意义: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小城镇建设己成为扩大需求,促进农村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小城镇,对实现工业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小城镇是城乡间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小城镇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带动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整顿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小城镇发展。然而,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生态已成为人们注意的热点,很多小城镇,特别是中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发展,忽视生态保护,以掠夺资源式发展,以牺牲环境求发展,大量的自然生态被破坏,很好的自然生态得不到利用,造成景观匮乏,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

二、中部地区小城镇的生态现状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区,直接联系着广大乡村、小城镇的生态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由于乡村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很好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全靠其自身的调节作用达到平衡。随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首先接受的应该是中部地区。长期以来,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主要以农业为主,发展缓慢,自然生态维持着较好,山青水秀、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在欠发达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的开发区、工业区建设,需要大量开发土地,大量的植树被破坏,水面、山体被改造,同时带来工业三废污染,正因为广大乡镇生态较好,地域广阔,为追求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生态问题。因此,中部欠发达地区在小城镇建设应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整体生态建设入手,一方面注重城镇内部的生态改善,同时,应与周围生态形成很好的衔接,以自然、城镇与一体的整体生态思想,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城镇内外各层次的生态保护和利用。通过规划,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保护和利用方式和途径。形成城镇生态--郊区生态--效野生态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下面就全国试点镇十字镇为例谈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整体生态思想。

三、十字镇规划建设中的整体生态保护和利用

1、城镇概况

十字镇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域南部,是郎溪县南部中心镇,在郎溪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十字镇为郎溪县的副中心,距县域17公里,其北部为安徽省农垦厅所属的十字铺茶(农)场,全镇辖区总面积94.8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为21933人,214省道,新老318国道,宣杭铁路纵穿全镇,是郎溪县的南大门,也是郎溪县的商埠重镇。

十字镇辖区呈东西向挟长带状,属郎川河南部红土丘陵区,土壤类型为黄红壤土。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适土,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水阳江水系。境内沟壑纵横,河流水溪发达。

十字镇主要资源为茶叶,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为2500亩,十字铺茶(农)场茶园21121.8亩,十字镇被誉为“江南茶都”之称。茶叶生产加工成为十字镇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农户+市场的格局,2003年底全镇社会生产总值26788.4万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

2、自然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

①自然生态现状

十字镇是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农业乡镇,其东西北部为茶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己具相当规模,南部为山区地形,山林植被较好,物种丰富,其天子门水库和石佛山自然生态较好,多年来,十字镇的发展主要靠茶叶生产,其他工业发展较少,城镇环境一直较好,山青天秀、绿荫环绕,基本上是茶园中的城镇。

②存在的问题

十字镇对外交通发达,省道、国道穿越镇区,交通噪音和灰尘污染严重。

全镇植被较好,但城镇内部成片绿化较少,滨河绿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全镇自然生态都处于自发状态,缺乏人工的发展规划和利用,自然生态脆弱,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由于近几年茶叶市场不景气,农民的种茶积极性不高,茶园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

南部山区自然条件较好,旅游潜力具大,由于资金不足,没能有效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相对滞后。

四、规划目标

基于十字镇良好的自然生态,从整体出发,对十字镇进行合理的定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十字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景观风貌独特、整体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小城镇。

五、生态建设的实现途径

1、生态农业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发展耕种和养殖业,利用其生态小循环的关系,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加快农田林网建设、抓四旁绿化,形成多层次的主体生态结构,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

全镇分五个产业基地和一个风景旅游区,即南片的粮油基地、林果基地、镇区周边的蔬菜基地、西片北片的茶叶基地、东片的烟叶基地,以及以天子门水库、石佛山为主的旅游风景区。结合基地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农业生态观光园,特别是结合十字铺茶(农)场建立茶园生态观光示范园,开发石佛山旅游风景区。

2、镇区生态建设

①水体、绿化的处理

镇区现状有二条河流,一条为西侧的沙河(上游为天子门水库),另一条为斜穿镇区中心的小沙河。为保护水体,提高防洪排捞能力,改善城镇环境,规划结合现状水系,沙河道整治,开辟滨河绿化带,采用自然契入的方式,把周边自然绿化引入镇区内部。同时通过城镇开敞通道,把城镇绿化融入周边环境,目前,十字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结合水利建设,正在进行小沙河滨河绿化休闲带的建设。

在镇区南部高速公路两侧设千米宽的防护林带,结合经济林种植,建成林果观光园区,在城镇东部和北部建茶叶生态观光园区,提高整体绿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绿地系统。

②生态景观塑造

充分结合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利用各自的功能特征,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区,力求特色明显,整体协调统一。

--行政中心景观区,展现市政良好形象

--商业中心景观区,突出商贸气氛

--体育公园景观区,体现自然特色和全民健身氛围

--东、西、南、北四个小康居住景观区,展示21世纪小康居住条件,体现富裕、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特征.

--工业园景观区,体现现代新型工业特征

--城镇外部自然生态景观区,即北部、东部的万亩茶园生态观光区,南部高速公路两侧经果林观光区,体现城镇整体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六、小城镇生态优势和特色

小城镇的生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生活同质性。小城镇是一个基本上由当地人构成的空间实体,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环境建设方面容易获得高度认同;(2)尺度小。小城镇具有人们生活和工作步行可达的小尺度,因而可以避免大城市巨大的机动车交通流量带来的空气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3)城外是乡村。小城镇的周围通常被乡村田野和自然山水景观所包围,没有无序蔓延的城乡结合带,是霍华德所追求的天然的“天园城市”;(4)城乡环境一体。通过河流、残遗的农田林网等将城市与周围的乡村自然景观连为一体。城市和乡村互相融合,可以避免在城市中建设大型开放绿地需要占用额外土地的问题,而将城市建设成为高效紧促的可持续城市形态;(5)低消费。小城镇在物质生活方面较大城市简单,数量也较少,可以避免过度的物质消费带来的对社会财富的浪费;(6)低能耗。建设合理的小城镇不会有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节约大量的调温用能,同时具有很好的使用太阳能的条件,各种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7)地域特色,小城镇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都有其聚集发展的根源,如有的是依靠水运发展起来的、有的是靠陆路交通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依靠某一特定的资源发展起来的等等。由于不同的根源就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布局形态和社区组织观念,有其个性特征。

七、欠发达地区在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危机

然而,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从生态的角度分析不容乐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建设指导思想模式盲目仿效大城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洋、求高、求快,结果是城镇建设或者杂乱无章,或者整齐单调,无法形成小城镇的独特个性优势。

(2)规划观念照搬大城市,在功能区的划分、交通布局方面参照大城市的机动车交通模式,使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城镇很快浓缩了各种源自于机动车的环境公害,如公路干线穿城而过,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给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3)基础设施建设中环境意识落后,缺乏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收集和无害化、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必要的城市环境设施,形成垃圾随意堆放,占用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生活污水通常不经任何处理而随意排放,工业污水的处理率极低,散发臭气的简陋排水明沟或暗沟直接连接农田河道,造成水体和城镇周围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它们还有一个共同后果,即造成严重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给小城镇的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环抱城镇的乡村景观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被忽视,城镇建设割裂城乡之间在景观、居民活动空间方面的联系,缺乏整体生态观念,造成城镇与乡村的分割,很好的自然景观不被利用。

(5)自然山水的价值被忽略,城镇周围任意开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弯取直、河流水面堤岸随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6)本地生物被遗忘,当地乡村和自然山村中的动物种类数量减少,与乡村生活情趣融为一体的百鸟唱和、蝶飞燕舞、喜鹊报喜、鱼游哇鸣、萤火虫点灯等景象本来完全可以保留在小城镇中,但却由于我们对残留在城市中的动物栖息地和联系城乡景观的通道保护不够而丧失。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景观的丧失,其直接原因是可以作为生物生活和迁飞的栖息地的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池塘、溪流)和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物被被破坏,以及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这些外来的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物之间的生物关系,而人为的管理活动如除草、施肥、剪草、喷药等都在破坏它们的生存条件。

(7)肆意破坏当地重要的人文、自然历史景观要素,这些人文、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包括全部的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遗迹,如古栈道、石拱桥、还包括农耕灌溉留下的人工或自然水系、农田防护林系统,以及由水系和林带共同形成的特殊纹理、残留在城市中的大树、反映当地城镇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建筑等等。

目前中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正遇上千载难逢的机遇,应借鉴一些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整体生态保护和利用,注入资金改善生态条件,提高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共同发展,以下谈谈生态建设的措施。

八、城乡整体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城乡生态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并呈现出由城市地区向乡村地区加快蔓延的趋势。从本质上看,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不合理利用资源造成的,其直接原因是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掠夺性开发。在城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如山区),生态环境一经破坏,不仅造成环境退化,带来生态灾害,还将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本来欠发达的地区更易陷入贫困--人口--环境怪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治理和培育,对促进城乡整体生长空间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同时,这也是打破恶性循环,走出怪圈的关键。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没有经济与社会环境的改善,自然环境的生态良性循环也难以保障,保护生态环境便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应建立城乡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建设与保护机制。

在优先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单靠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来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难度很大。因此,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把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包括在内,在注重经济建设时同时结合生态建设,进行生态、经济、社会兼顾的综合系统建设。利用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最终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环境整体质量的提高,达到保护、治理与培育城乡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要从人口容量、环境容量、经济承载力等角度出发,协调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城乡整体生长空间建设,促进城乡生态环境融合,防止城市掠夺乡村资源或将污染转嫁于乡村,避免城乡重复建设,实现城乡资源、技术共享,推广以生物技术为主的生态农业,并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合理规划和调整城乡景观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实现城乡大地园林化,城乡交融。同时应采取必要的环境工程措施,对某些环境退化或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治理和培育。

在经济环境建设上,要建立可持续的、低消耗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把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作为发展的基本内容。必须大幅度调整生产布局、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打破旧的经济结构,重新组合出一种优化高效的生态经济结构。合理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的破坏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为改善和治理环境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及技术等支持。

在社会环境建设上,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政府支撑作保障,为此,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组织环境是社会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也是其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形成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前提。

通过城乡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建设,必然可以改善和保护城乡整体生态环境,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

九、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1)进行生态规划。由于小城镇具有良好的体现生态学思想的天然条件,也由于小城镇规划相对于大城市要简单得多,因此更加有可能将小城镇规划直接做成生态规划,而不是在城镇规划外另开炉灶进行生态规划,或者在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在规划评审过程中请生态学者参加。小城镇规划完全可以以生态学者为主来完成,那才是真正的生态规划。

(2)开展生态城市或者可持续城市建设。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是使小城镇朝着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城市环境方向发展,而开展可持续城市建设目的是要使任何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活动和居民的生活方式都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会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学是开展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二者都关注城市建设中的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关注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和资源节约等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

(3)实施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就是那些物质和能量利用方面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具体工程项目和各种活动。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H·t·odum)指出,“人类应该用少量的自然能而足以对自然界产生巨大作用的模式和过程”,“运用少量附加能源控制系统的环境驾驭技术,而系统主要能流仍来自自然”。我国己故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提出了类似的定义,生态工程是“一个特别规划的生产过程系统,其中运用了生态系统物种共存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理论,不是指有山、有水叫山水城市,而是广义上的山水城市,就是建设社会、自然、生态与一体的城市,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城市建设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①通过利用生态系统和自我维护功能将小城镇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持久特点的生态系统;②通过将规划、建设和工程融为一体,寻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诸如土地利用、资源使用、自然保护和环境建设等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和途径;③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尤其减少小城镇对不可再生的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或者太阳能产品(如沼气等)。

(4)发挥政府在小城镇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更加进一步更新观念和高瞻远瞩,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并将生态学知识的应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建设视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从这种意义上,每个小城镇都可以考虑编制一个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或者可持续城市建设的行动纲领用来指导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得小城镇生态建设工作日常化。

(5)大力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人类的“生态危机”问题,就其认识论根源而言,是因为大部分人尚未树立起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新观念、新思想。要实现城乡整体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必须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人们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都需要极大地提高。因此,对公众进行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普及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环境质量与其切身利益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只有公众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的觉醒、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改变其行为方式。因此,自觉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是实现城乡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融合的基础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郎溪县十字镇总体规划》(2002年)

2、赵钢《城乡整体生长空间的规划建设策略》,北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城市发展研究》杂志。

3、李进华、李小凌《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小城镇建设》杂志。

4、《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暂定用书(内部资料)。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乡镇企业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27-02

1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状况

据1988年统计(下同),中国乡镇企业是分别由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商业、饮食业构成,而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到70%以上,是主要组成都分,也是主要环境污染源。

中国乡镇工业数量巨大,已超过700万家,占全国工业(含乡镇工业,下同)企业数的94.8;乡镇工业人数已超过5000多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人数的88.2%;乡镇工业总产值已超过3200多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3.3%。

从对乡镇工业环境污染与乡镇企业生态破坏两个方面(1978-1988年)的环境经济损失动态分析表明:其经济损失自1978年来是逐年增加的,1985年前增加较慢,1985年后增长加快,至1988年乡镇工业污染经济损失累计达355亿元,年均约35.5亿元;乡镇企业生态破坏累计损失值达258亿元,年均约25.8亿元;合计累计713亿元,年均71.3亿元,为产值的10.16%,为总收入的10.77%,为利税的79.79%。

我国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一跃成为振兴我国经济的生力军,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力地促使了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但是,由于乡镇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投资少,规模小,生产工艺简单,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破坏,甚至危害到人民生命健康,最终影响了自身及其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改善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实现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2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

2.1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现状

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地区在乡镇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也以较快速度增加,有的甚至以产值或产值增长相同的速度增加。从全国废水排放趋势来看,每5年增加1倍,到2000年已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50%左右。从水质污染趋势看,2000年我国约有一半的省市区会产生大面积的区域性污染。其中,京、津地区,将达到江、浙、沪一带的水平。尤其是2003年以后,太湖流域、淮河流域等受周边乡镇企业污染严重,虽经过多次强制治理和整顿,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七大水系五类和劣五类水质已占26%,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就达7个。五类水意味着已不能和人体接触,而劣五类水则丧失基本生态功能。2007年5月由于太湖湖体污染加重,湖体生态结构受到破坏,蓝藻占绝对优势,最高时约占藻类总量的94%,发生大面积水华,严重影响了周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甚至严重影响了湖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乡镇企业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据统计资料显示,乡镇企业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占同类指标的比重最大,这些究其原因,是由于乡镇企业生产设备落后,设备除尘率低,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低,以及大量废气无组织排放等原因造成。例如乡镇企业中的小型砖瓦厂、琉璃厂、包装厂、造纸厂等,这些类企业普遍存在无组织排放,除尘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乡镇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乡镇企业的噪声污染主要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目前很多地区的噪音都超过了标准分贝,有很大一部分乡镇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这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有些地区的纺织企业、机械加工企业、以及工厂锅炉房的引风排风机都容易引发噪声污染。

由于乡镇工业的迅猛发展,按目前的技术进步、控制污染水平和农村环境管理状况,则未来它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影响,将是巨大的。

2.2乡镇企业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1)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希望的是小投入大回报,利用逃避污染治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部分乡镇领导的环保意识不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冲突时,往往选择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

(2)乡镇企业自身的缺陷。乡镇企业大部分生产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粗放式经营,能耗高,规模效益不明显,生产短期化。因此,大部分乡镇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肆意排放污染物,造成超标排污,污染环境。

(3)缺乏适宜的诱导政策。在处理乡镇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上,政府经常采用的关闭乡镇企业的办法。企业往往象征性地停产一段时间,不久重新开业。

(4)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受经济实力所控,多分布于小河、小溪、池塘附近,取水、排水往往为同一水源,形成污染循环,污染源的分散性,同时也增加了控制污染的难度,不利于集中管理。

3促使乡镇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3.1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

由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滞后于社会现实的需要,而且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立法有差距,所以国家抓紧制定“全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规”等类似法律法规,面对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全新理念,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是当务之急。

在目前环境的新形势下,乡镇企业环境立法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思想,达到立法范围的创新,与一般的条例不同,它不仅要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充分利用法制的有力手段,特别是重点要尽量放在惩处那些无视环境法规的违法者上,从而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3.2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规划和布局

企业从落地到建设必须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乡镇企业也是一样,必须有环境规划和布局,而且必须纳入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及区域农业划规之中。规划一经制定并以人大通过,也具有与立法同等的效力,立法中也应有确保规划实施的条文。运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解决企业的环境问题,大力推广乡镇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等,除了对每一个企业进行环评和监控,还要针对乡镇企业特点进行区域环评和监控,在环评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目前我国的乡镇企业环境发展存在四个不适应:环境规划与集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及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速度不相适应、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经济建设的资金规模不相适应、环境管理力量及其执法力度与面广、量大的乡镇企业不相适应。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刻不容缓。(1)解决好污染大户的问题。充分利用当前全国调整经济结构的时机,对现有的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调整工作。(2)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结构。这就要求乡镇企业经营者切实转变经营思想,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再次,建立、健全乡(镇)政府、乡镇企业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应建立环境管理网络,把环境管理纳入乡镇企业管理的轨道,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认真执行“三同时”和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实现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环保执法监督队伍。

3.3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构

清洁生产作为国际上最新推出的工业生产发展模式。在现阶段,推广清洁生产,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乡镇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最主要的就是加大清洁生产工作的行政管理力度,以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乡镇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构,培训人员、建立队伍、试点示范,逐步在乡镇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建立比较完善清洁生产的管理,是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制、规划手段的补充,与此有关的法制、规划也可看作是该项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体制、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就可以控制清洁生产程序上、手续上、关系上的混乱状况,就可能发挥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乡镇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危害范围和程度。

3.4加强对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在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对乡镇企业这个特殊的对象,采取传统的、单一的处理措施是难于行得通的。结合我市实际,从总体上实施“三同时”是可能的,但要求每个企业都实现“三同时”也是难于行得通的,但也不能因行不通面听其自然,放任自流,因而制定一套简易可行的合理控制系统也是当务之急。

(1)建立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为增强部门落实环保分工负责的意识,应建立责任目标,年度考核,表彰惩处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2)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和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3)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监管,定期抽查其排污状况,重点从源头进行整治。如实现了控制的设想,大量的污染物就会消除在生产之前、之中或之后,另外还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获得可持续收益,处理后的废水、污水还可以资源化,同时基本消除农村乡镇企业的污染危害。(4)推广使用优质新兴能源,特别是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3.5提高乡镇企业、居民的环保意识

提高乡镇企业、居民的环保意识,可以为环保工作的落实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向乡镇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决策者、各级干部、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宣传、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知识及乡镇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知识的任务,是一项十分迫切、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但是,地区发展差异和环保意识的不普及造成目前许多地区的广大干部只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了解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所以,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宣传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对策。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7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全党建设和社会稳定。加大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力度,将之落实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十分必要。下面,我就我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百神庙镇2018年党建工作要点》,列入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目标管理,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意识建设紧密结合,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坚持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党委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党委会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局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全年我主持镇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管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狠抓学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我镇党委一直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今年来我镇精心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并及时下发了《百神庙镇党委中心组2018年理论学习计划》,保证每月不少于一次的专题理论学习。坚持中心组学习考勤签到制、中心发言制、学习通报制。建立学习经费保障制度。将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常态化中,以多种形势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培训报备制度,提高了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了责任担当,凝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大合力。

三是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工作中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一直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把具有较高政治觉悟,校好业务能力的同志选进宣传队伍,专门设置1名网络评论员,关注相关舆情动向,目前我镇未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故。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适应发展的新形势,为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注重政府先锋网的动态更新,管好用好各社交工作QQ群、微信群,掌握话语主导权,确保有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制作了乡镇专题片、脱贫之星典型事例宣传片引导群众积极创业,奔小康;利用各电子屏、公开栏、路桥护栏、墙体、路灯杆、村村通广播等一切可以借助的平台,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的方针政策及其它重点工作。

加大对中央媒体、安徽日报、皖西日报、舒城宣传及各大网站的信息报送,共投稿30多篇,并得到了刊登发表;安徽电视台、六安电视台、舒城电视台多次来我镇采访,对我镇的环境工作、交通建设、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脱贫事例进行了推介报道。

四是突出文明创建,打造和谐人居。我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做到活动有开展,资金有保障。继续按照就近、就亲原则,开展党员联帮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反对封建迷信,革除请客送礼的陈规陋习,坚决取缔非法宗教、邪教,坚决执行“扫黑除恶”行动;开展“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力争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继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村民娱乐生活;成立宣讲小分队,深入到村组面对面宣讲党的政策,以最朴实的话语和事例与群众谈发展谈变化,以身边真实存在的“脱贫之星”事例感动人、影响人。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论学习制度落实未能贯彻到位;二是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理解还存在偏差。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8

   一、预计到12月底完成乡镇企业下列经济指标任务

   (一)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65570万元,实现增长15%;

   (二)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11030万元,实现增长15%;

   (三)乡镇企业增加值达30930万元,实现增长15%;

   (四)完成工业总产值22100万元,实现增长10%;

   (五)完成国家税金4150万元;

   (六)乡镇企业个(户)数达9890个(户),从业人员达22800人。

   二、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开展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职工的素质得到提高,只有职工素质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本领增强了,局机关才能更好的履行好部门职能。基于这样的认识,一年来我局狠抓了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坚持每周二的学习制度,学习内容上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兼顾。按照中央和省、市、区的部署,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学习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的重要论述、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通过学习,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握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增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上来。

   在业务理论方面,结合部门业务重点学习了《乡镇企业法》、《统计年报制度》及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增强了全局职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为做好部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系着党委和政府的形象,是各项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抓紧抓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重要部署,牢记“两个务必”,扎扎实实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们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担负的工作责任,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来执行。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切实抓好作风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做好部门业务,发挥职能作用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履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切实做好部门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乡镇企业服务。

   1、加强为企业服务

   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从争取扶持资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开展政策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认真为企业服务。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发展后劲不足,要使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使之做大做强,发挥带动作用,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今年扶持乡镇企业及中小企业的60万元贴息资金,共扶持丽江福龙绿色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为了争取省级乡镇企业贴息资金,局长多次前往省乡镇企业局,积极为企业跑项目、争取资金,最终为丽江先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丽江市**区丽明农业生态园、丽江百汇商贸有限公司争取了115万元乡镇企业贴息资金,这是区县分设以来,省局对**区乡镇企业支持最多的一年。(1)

   2、做好部门业务

   随时掌握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是分析企业发展状况和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向厂长、经理了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了解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和占有市场的情况,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准确地报送统计材料,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在乡镇企业干事更换频繁,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平时下乡指导和集中培训的方法,提高企业干事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认真做好业务工作。

   3、认真开展了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根据省、市乡镇企业局的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区乡镇企业系统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为其一个月,共培训了146人,并获得了云南省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4、开展企村结对工作

   今年我们挑选了丽明农业生态园和丽江福龙绿色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企村结对的两户企业,在开展过程中,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引导企业积极直接参与,互利合作,发展基地,指导帮助,回报社会等多种形式参与企村结对工作。通过企村结对工作的开展,企业的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村民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以工建农,互利共赢,企村和谐,乡风文明的良好风气。全区有2户企村结对,惠及村民748人,带动农户260户,村民人均增收1300元,举办各种种养殖技能培训504人次,吸纳村民就业2410人,企业投入企村结对各种资金156万元。

   5、认真开展党内互助&l

dquo;八个一”活动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党内互助“八个一”活动,局党支部与寨后社区党总支挂钩,确定了我局副科以上党员干部和4名普通党员“一对一”、“三对一”结对帮扶对象。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到结对贫困党员家中走访,了解家庭情况和贫困党员个人情况,交心谈心,访贫问苦,解疑释惑,密切关系,增进友谊,同时,把贫困党员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在引导其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能力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持,使之走上一条持续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建党节及中秋节前夕,由局支部组织开展了对结对帮扶党员的慰问活动,并针对寨后社区党总支办公经费困难的情况,从我局有限的经费中挤出5000元资金,帮助解决部份困难。

   6、加强安全监管

   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我们从几个方面抓好抓实。一是层层落实《乡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的方针和原则,局长亲自带队,与各乡、街道办事处企业办和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二是结合“安全生产月”,在乡镇企业系统内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正反两方面进行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强化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完善乡镇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开采作业规程,应急处理预案等。五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和整治工作,以查安全意识、查制度建设、查事故隐患为主,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整改。通过狠抓落实,有效地把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乡镇企业全年无任何大小事故发生,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7、认真做好各项制度建设

   在落实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认真开展了三项制度工作,通过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增强部门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落实和完善了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下乡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党支部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指导群团组织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好各项活动。通过认真落实制度,做到了全局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既有秩序又有热情,全局上下,团结一心,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8、认真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是社会事业,也是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我局按照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成立了局扶贫领导小组,从三个方面大力做好扶贫工作。一是通过多方筹措,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1万元,投入金安乡光乐村第五村民小组修路项目。二是干部职工捐款4300元,由区扶贫办统一安排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三是对金山乡永红行政村三户困难农户开展访贫问苦工作,并送去了600元慰问金。四是认真做好其它捐款活动,如“慈善一日捐”、“爱心圆梦”助学等。

   (四)做好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

   1、认真开展了争先创优“六个一”活动。以局领导班子成员为一个活动单位,以“四好”为目标,争当全区行业窗口。以局内各科室为单位,以“六带头”为目标,争当单位学习标兵。通过认真开展活动,在本单位树立可新、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使全局干部职工学有榜样、比有对象、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形成学先进、讲奉献、争一流、比贡献的新风尚,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步伐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2〗

   2、认真开展了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认真清理上报我局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并以公共需求为导向,按照“流程最短、质量最优、效率最高”的原则,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形成机关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机联系和互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转变,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正透明转变,促进依法行政。

   3、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过对乡镇企业和非金属矿山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单位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4、认真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乡镇企业行业特点,利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企业调研的机会,做好对所辖乡镇企业负责人及员工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督促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充分因地制宜做好节能减排。如砖瓦企业用水进行循环利用,改造现有砖窑,在生产车间提倡使用节能灯等措施。

   5、认真开展了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我局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狠抓行风建设,结合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推动法制机关、服务机关、效能机关和廉洁机关建设。结合抓党风廉政建设抓政风行风建设,努力增强公仆意识,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结合行业的实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切实推进社会评议部门行风工作,切实解决部门和行业中存在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子罚款、乱集资、吃拿卡要和刁难群众等不良问题,建立和完善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推进部门和行业的文明诚信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完善部门和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专门机关的监督。

   6、继续实施了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区新型工业的进程。继续支持低耗能、污染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的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和提高城镇化水平,促使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

   7、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为确保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不走过场

,不流于形式,我们从抓认识入手,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开展法律法规、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增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开展此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对加强和改进乡镇企业管理,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认真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对四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单位基本信息、工作事项、动态等进行了公开,认真编制了信息公开目录及公开指南。

   9、认真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在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我们讲求实效,根据我局的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在公开内容上,我们按照区委、政府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公开内容:(1)单位工作职责、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程序、服务承诺、办结时限等;(2)涉及到单位职工干部的自身待遇问题,如增资调资等;(3)单位一年来的支出事项;(4)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等情况;(5)各种扶贫帮困捐款捐物情况;(6)群众关心的其他重要政务的活动情况。在公开形式上,我们还按照要求建立了政务公开“一箱一线”(举报箱及热线电话)。在公开程序上,我们首先对部门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然后进行公开。对重要的政务活动,一律要求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会议,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

   10、认真做好各项目标管理工作。今年的经济目标,按十一月的统计数字来看,到十二月底,各项指标都能完成。五大考核责任目标,即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业务等,都按照所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工作。「3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乡镇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总量、发展环境、企业素质、管理力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产业支撑作用和带农功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要切实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企业发展总量不足

   我区的乡镇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与市内各县相比,我区的基础较好,发展稳步,占有较好的优势。但是,发展总量仍然不足,乡镇企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39%,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6%,在众多的乡镇企业中,有80%是属于个体企业,而上规模上档次的、年收入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个,这些数字说明,我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总量不足,需要大力发展。

   (二)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人员素质不高

   我区乡镇企业,作坊式家庭经营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小打小闹,未形成规模。就产业而言,除建筑建材和旅游服务业有一定优势外,其余企业尚未形成有资源优势、有技术优势、有市场优势的产业群体。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人员素质偏低,在近万人的从业人员中,有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足千人。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懂科技、懂市场、懂规则的企业人才队伍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乡镇企业管理力量薄弱

   我区乡镇企业的行政主管局——乡镇企业局,区县分设后,人员不足10人,内设机构压缩为3个,租房办公,难以真正发挥主管局的职能作用。五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的乡镇企业干事,由于人员更换频繁,新手多,管理业务不熟,并且绝大多数是兼职,忙于其它工作,投入乡镇企业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区乡镇企业管理力量急需加强。

   (四)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我区乡镇企业就整体而言,还未走出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乡镇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贷款,近几年乡镇企业贷款难的现象较为突出,资金缺乏,投资不足,后劲乏力的情况比较严重。拓宽乡镇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保障乡镇企业的有效投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是我区乡镇企业发展重点问题。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54-05

在中国共产党“十”报告中,总书记鲜明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并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号召全党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相反的就是“精神懈怠”。总书记2011年的“七一”讲话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鲜明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充分说明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严重性。就“精神懈怠”问题,目前研究文章大多从宏观或整体的视角剖析其表现形式、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但对特定人群在此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却关注不够。本文拟就乡镇党政“一把手”这一特定人群的精神懈怠问题作一分析,以期丰富对“精神懈怠”问题的探讨。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是当地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当地干部工作作风和干事氛围的影响者和引领者,其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当地干部的工作状态,反映队伍的作风形象,决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乎党的基层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总体呈现出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精神状态。但和党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相比,和群众对农村工作的新期待相比,仍然有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精神懈怠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并着力加以克服。

一、当前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类型分析

1.“畏首畏尾”型。农村工作很精彩,但有时也很无奈。当前,乡镇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制约,如国家的各种调控政策、当地资源的匮乏、专业人才的缺乏、土地指标的限制等等,这些给乡镇“一把手”带来了不小压力。一方面,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开展工作时心存顾忌、畏首畏尾。不发展对不起地方百姓,更完不成考核任务;发展就有可能冒违反政策的风险。乡镇党政“一把手”在政策与发展上面临两难选择,要在任期内较大幅度提升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得非常困难,就影响了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发展的积极性,在精神状态方面少了不少闯劲和干劲;另一方面,少数乡镇“一把手”不能够正确对待发展中的挫折,有的悲观失望,有的因噎废食,眼中只有,不敢思考出路,一味寄希望于上级政策,而忽视深入研究政策并结合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在战胜困难方面,畏难情绪突出,凡事趋易避难,遇到问题绕道走,而把困难留给下一任,有的看到这是上一届留下来的,干脆把它“冻结”起来,到时再“击鼓传花”式地传给下一届。这样一来,老问题和新问题相互叠加,积重难返。

2.“满足现状”型。有些乡镇“一把手”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走上“一把手”的位置,总想歇口气,小心维护这多年辛苦得来的“果实”,不思进取思想严重。在履职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开展工作按部就班,满足“上传下达”,当“传声筒”、做“中转站”,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工作仅局限于完成任务,不考虑如何创新发展,缺少优势特色,抱着“不发展,不出事,少干事,少出错”的思想,一门心思求稳。

3.“急功近利”型。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带着个人目的,把乡镇当成自己升迁的跳板,做起事来,没有长期地为地方发展着想,一心只想着对上负责,早日出成绩,以便早日升迁。一方面,对工作的目的、立场出现偏差,甚至把上级领导和组织关心培养当成自己今后升迁的理由。乡镇面临着推进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和前途,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心情就会变得急躁、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工作落实不力,作风飘浮,办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他们乐于抓大事,疏于抓琐事、烦于抓难事,求真务实不够、深入群众不够、细致扎实不够,特别是对于计划生育、维稳等基础性工作,平时很难抓细致、抓深入,说的多、做的少,安排的多、落实的少。有的接受任务时满口答应,工作落实中拖拖拉拉,甚至在抓落实的口号中使工作任务悄无声息地不了了之。有的对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大而化之。有的工作标准不高,抓落实力度不够,办法不多,责任心不强,抓抓停停,难以见到成效,往往是等到工作滑坡严重或者出现重大问题时才醒过神来。

4.“意志衰退”型。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新官上任时激情澎湃。但俗话说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繁杂,责任重、权力小,事事要负责、时时要问责,考核任务重、检查评比多,维稳压力大。同时,许多权力部门人财物都收归“条条”,上级领导、部门个个需要协调,加之繁重的接待应酬。乡镇党政“一把手”往往疲于应付、力不从心。二三年后,少数意志不坚定者不是越挫越勇,而是越挫越弱,四五年下来更加情绪不稳,更多的开始为升职、换岗操心谋虑,精力不是主要用在工作上,而是过多考虑个人前途和工作岗位安排。还有少数乡镇党政“一把手”长期在乡镇工作,和一些机关部门相比,工作压力大、待遇收入低,因而也产生一些不稳定情绪,人心思上、人心思走。

5.“能力欠缺”型。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在工作中面临着“思想工作不管用,粗暴执政不敢用,依法行政不会用”的困境,工作不知怎么着手,对于角色转换不适应。以前与农民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现在变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却还没有从“管理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而且在农业税时代,可以通过征收农业税费的方式,与农民交流谈话,联络感情,掌握农民的思想和生产动态。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惠农补贴的“一卡式”发放,使得乡镇干部和农民的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工作地点从田间地头转移到办公室,很难真正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建立深厚的群众感情,为民服务的意识也就淡漠了。

二、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元的,既有他们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现行干部管理机制上的客观因素。

(一)主观原因

1.不重视学习,理想信念松弛,缺乏党性锻炼。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不愿学习、不善学习,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有时间学习,长期不读书、不看报,却整天忙于应酬、陷于事务,热衷于迎来送往。有的理论学习或者为了应付检查,或者为了装潢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流于形式的问题还比较普遍。由于缺少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理想信念出现模糊、松弛、滑坡甚至缺失的现象。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虽然学历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跃。但部分由于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党性修养动力不足。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官欲太强,想自己的东西过多,很少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不是从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出发来想事干事,而是以个人的升迁轨迹来谋势谋事谋人,设计升官路线图,少数干部干一点事,就想到回报,个人愿望一时得不到满足,就心生怨气,总觉得组织亏欠了他。

2.受社会腐朽文化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受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一些缺乏政治免疫力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极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加之当前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增多,使相当一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感到困惑和忧虑。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受“官本位”封建意识残余的影响,一心经营如何为官,谋取更好的职位,无心致力于发展;要么追求一时的所谓政绩,“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脱离实际,盲目冒进;要么怕得罪领导,失掉官位,明知上级决策措施不周全,也不敢提出不同看法,唯命是从。

(二)客观原因

1.政治发展的空间限制。不少乡镇党委书记表示,提拔遭遇“天花板”,发展前途渺茫,让许多人多有失望。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虽然辛辛苦苦扎根乡镇多年,但是,年龄这道坎使他们很难再在职级升迁上有所变化,因此,工作热情下降,意见牢骚增多,也就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表现突出、较为年轻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任职多年也未见提拔迹象,也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天花板”现象在乡镇可谓司空见惯。在一般人看来,经过数轮的乡镇区划调整,乡镇数量锐减,职数的减少,职务升迁的难度加大。正科级升任县处级干部岗位,微乎其微。这是由于作为县级来说,处级领导岗位充其量就五十余个,加之县委书记、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按照干部配备要求异地调入,本地提拔几乎不可能,剩下的岗位除去相当一部分或上级下派担任,或异地干部交流调入,剩下的处级岗位极少,加之县大大小小的科局一把手几十个,正所谓僧多粥少。由于年龄等方面的限制,乡镇党委书记继续升迁的黄金时间只有几年,尤其那些在乡镇工作多年,相对年龄偏大的党政“一把手”,政治发展定位趋于现实,丧失动力,只求日后平调到县科局谋个位置。对绝大多数“一把手”而言,政治发展的空间限制,成为影响他们精神状态和工作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

2.竞争“短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尚未形成择优汰劣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未能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一方面,没有建立起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乡镇党政“一把手”的选拔任用机制,“群众公认”还没有真正成为乡镇党政一把手“上下”的重要尺度。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没有建立。一是“能下”渠道不畅,存在“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的现象;二是“能上”缺乏竞争机制,一把手更多的是任命制或任选制。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用人不正之风。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干部任用总体情况良好。但不可否认,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正成为影响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积极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干得好,不如关系好、背景好。好的前程、好的位置往往不是实力和政绩的比拼,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背后的“靠山”。这些现象在当前虽属少数,而其负面影响极大,也带来了很深的后遗症,一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身处乡镇,不是想方设法抓工作、谋发展,而是潜心找关系,铺门路,谋圈子。

3.考核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干部考核工作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上还存在某些缺陷。一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够完善。考核工作不看过程看结果,一切以名次来论成绩,实行“一刀切”,不是分类考核,没有考虑乡镇间的发展不平衡。这样对那些偏远乡镇、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就感到工作没有抓手,因此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二是定性考核缺乏必要的刚性,问责“短路”。现行的干部考核方法比较模糊,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尚未实行有效问责制度。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往往很容易通过测评和考核,导致干部的活力不强,压力不足。

4.监督力度上有欠缺。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有的领导认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在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平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以他们所处的位置,要想捞多少“好处”也困难,对这些人应该适当宽容一些,不必要求那么严格。因此,对这些人的监督有所忽视,甚至有所忽略。二是监督的措施不很得力。对正职的行为,问题大一点的,轻描淡写;问题小一点的,淡然带过;一些虽有问题但无关大碍的,视而不见。党委民主生活会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真正开展批评时,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少触及实质问题。三是监督的方位不很全面。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力度悬殊。发现苗头打招呼、多提醒,这种事前监督做得不够好,甚至有所忽视。相对而言,比较注重事中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即予查处,给予纠正。事后监督作用不大。四是监督的机制不很完善。乡镇原本的设计就是一个派出机构,不是完整的一级政府,本身监督机制就不健全。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基本上只开一次,而且只有3天,剩下的时间就是乡镇党委和政府说了算,人大主席团只是在开会的时候才发挥作用,至于闭会期间如何监督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定,再加上乡镇本身没有政协,所以乡镇权力是缺少监督的。县一级虽然对乡镇有监督权,但是力度和人数有限,比较薄弱。县里对乡镇的监督方式是派出纪检员,通常就是一个人,作用也不是很大,而监察这一块县里是没有派出机构的。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事实上存在上级疏于监督,同级不敢监督、下级难以监督的问题。在监督机制上,对上级如何监督、同级如何监督、下级如何监督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对“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没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难以实施监督;对不接受监督的对象没有明确的制约措施,导致监督虚化,流于形式。所以,现实的情况是,一个地方上访太严重了,才会引起重视。

三、优化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的对策

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精神状态,必须坚持教育引导、考核、激励、监督等“多管”齐下,构建起激励乡镇“一把手”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和制度环境。

1.切实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理想信念和政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执政观、权力观、道德观,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他们的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必须不断强化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增强他们自我净化的能力。二是要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可通过异地办班、组织赴外调研考察等活动,使乡镇党政“一把手”在对比分析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寻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激发拼搏争先,干事创业的热情。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最有效的培训途径来抓,努力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组织经济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互相交流锻炼,或选派经济欠发达乡镇党政“一把手”到经济发达地区乡镇进行短期挂职锻炼等,借鉴他人经验,增强立足现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2.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用人机制。重要岗位的提拔使用要向乡镇倾斜,注重从基层选拔任用县处级领导干部,如安徽省宣城市在2012年从乡镇党政“一把手”中公开选拔任用了8名副处级干部,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工作热情。创新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法,要着力打破用人上的论资排辈。在选拔任用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如“竞争上岗”、“双推双考”等,充分体现选拔任用上的“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倡导以业绩和社会公认为取向的用人机制,不断促进干部的提拔、交流、使用的良性循环。对表现突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予以提拔重用,有时要突破年龄、学历等框框限制。在受职数限制的情况下,可提高职级奖励。对那些工作中不积极主动、消极应对、不胜任、不称职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调整到非领导职务,情况特别严重的可以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要真正做到干部能上也能下,实实在在体现平着让、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3.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注重实绩和社会公认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自觉勤政廉政,约束其施政行为。一是要科学划分类型,根据不同乡镇的区位优势、环境条件、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分别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制定不同的目标评价体系;二是要分类划分权重,考核内容要分经济工作、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乡镇的计分权重;三是要强化动态考核,改变以往的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状况,在抓好年终考核的同时,切实加大日常督查力度,构建大督查格局,出台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的考核办法。同时,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一要看任内做出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前任留下的基础和起点;二要看打基础、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力度;三要看平时工作能力同时要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上的决断能力和应对能力。

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要以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荣耀。一是科学运用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把乡镇党政“一把手”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使其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吻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但工作目标不要太多太滥,锁定主要目标即可。二是合理运用物质激励。所谓物质激励是通过满足个人对物质利益的需要,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乡镇党政“一把手”完成目标一定的物质激励,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三是充分运用精神激励。从当前来说,精神激励仍然是激励乡镇党政“一把手”奋发有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充分利用嘉奖、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奖励的同时,还要注重利用“表扬”和宣传这些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先进典型事迹。四是注重运用职务激励。从现实来看,职务激励应着重在有效完成既定目标、长期从事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的这部分人身上,给予满规定任期(十年为宜)副处级待遇或安排实职。五是重视运用情感激励。情感激励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家庭生活,可以给予照顾家庭上的特殊待遇,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倾听他们的建议、意见甚至牢骚,释放其精神压力,优化其精神状态。六是有效运用负激励。从目前来看,对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激励的措施已比较多,关键是在于运用和落实。要以严格的问责制度来推动乡镇党政“一把手”作风转变,把“无为”纳入问责范围,从制度上纠治无所作为等不良精神状态。

5.抓监督管理,切实保证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健康成长。要以配套的公开监督机制来倒逼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转变,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作风、权力运行开展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重点监督。主要加强对乡镇党政“一把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惠农政策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的监督。同时,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包抓重点项目、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等情况,也要进行检查指导和跟踪问责。二是坚持联系制度。健全完善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建立县(市、区)委常委联系乡镇党政“一把手”制度,市县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列席所联系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坚持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三是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乡镇党委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认真落实乡镇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廉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以及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建立乡镇党政“一把手”履职调查制度,经常听取相关部门对乡镇“一把手”情况的反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Z].

乡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10

这次全县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是我县人大换届后召开的第一次乡镇人大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乡镇人大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做好新形势下乡镇人大工作的新路子、新措施,安排部署下阶段乡镇人大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乡镇人大在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县乡镇人大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及时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突出发展主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各乡镇人大牢固树立中心意识,突出发展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坚持抓大事、议大事的原则,认真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及时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紧紧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综合改革、搞好集镇建设等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多种形式,监督和支持政府认真抓好落实;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乡镇人大主席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在领办产业、实施项目中扛大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2、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稳定。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各级人大的根本任务。各乡镇人大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普遍提高,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得以正确有效行使;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督促乡镇行政、司法部门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情况的视察、检查,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重点监督,促进了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了政府依法行政和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的主渠道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行政务公开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和搜集群众的建议意见,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促进了基层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保障和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3、增强代表工作的实效性,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各乡镇人大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的代表工作,组织代表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一是通过走访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了与代表的联系,组织和指导代表及代表小组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人大工作重点,开展了视察、调查和代表联系选民等活动。二是代表评议工作不断深化。在评议对象上,从评议乡镇职能部门延伸到评议垂直管理单位;在评议内容上,由评议单项工作扩展到评议全面工作;在评议形式上,由单一测评发展到述职评议。通过评议,督促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作风的转变,树立了乡镇人大权威。三是坚持认真落实代表建议意见。各乡镇人大及时将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转交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并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跟踪督办,办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搞好自身建设,有力地增强了基层权力机关的生机与活力。各乡镇人大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权力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通过印发材料、分组学习、集中培训等形式,加强了对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二是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人大按照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全了人大主席工作职责和召开会议、学习培训、代表活动等10余项制度,完善了有关档案,乡镇人大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思想作风进一步转变。各乡镇人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从严要求,廉洁勤政,求真务实,主动加强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和反映群众的呼声,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好评。同时,为了激发乡镇人大工作的活力,有的乡镇还开展了评选“优秀人大代表”、“优秀意见建议”等活动,进一步调动了代表的工作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尽职尽责、甘于奉献的好典型。

总的看,我县乡镇人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全县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县的改革开放步伐全面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这与县乡人大扎实有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乡镇人大的同志和人大代表,处在最基层,任务很繁重,工作很辛苦。对乡镇人大的工作,县委、县人大常委会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基层人大的同志和代表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由衷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乡镇人大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不够到位,有些同志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对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人大工作尊重、支持不够;少数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角色转变不快,思想上存有“退居二线”的倾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部分人大代表综合素质不高,执行代表职务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三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程序不够规范,会议质量不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代表活动开展得不够经常,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效果不够好,有的乡镇代表活动经费难以落实。四是少数乡镇与县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沟通不够。五是对乡镇人大工作宣传不够,有些好经验、好做法没有得到及时宣传和总结推广。六是乡镇人大工作开展不够平衡。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此次会议要研究探讨解决的重点。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人大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各乡镇党委要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乡镇人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尊重乡镇人大的法定地位和权威,支持乡镇人大依法履行职能。

1、要建立和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制度。切实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总体布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安排部署,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贯彻落实。要健全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和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人大的职权范围和方式,对乡镇人大提出任务和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要坚持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了解掌握人大工作情况,讨论研究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人大主席列席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邀请人大主席参与各项工作的讨论和研究。

2、要不断改进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乡镇党委要在遵守和宪法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方法,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对人大的领导。乡镇党委书记要带头发扬民主,坚持依法执政,自觉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正确处理好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按法律法规办事。分工联系乡镇人大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要注意了解、研究并力求熟悉人大工作,积极为人大工作出谋划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法律,严格守法,切实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法制的统一。

3、要积极支持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乡镇党委有关重大决策,凡是法律规定应当提交乡镇人大决定的,都要提交人大讨论决定,通过民主渠道得到贯彻落实。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统一起来,支持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与视察、听取报告、述职评议、质询、个案监督等法定的监督形式,做好对乡镇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工作。

4、乡镇党委必须高度重视人大的自身建设,认真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支持人大抓好代表培训,组织代表加强学习,开展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素质。每个乡镇要配备一至二名专兼职人大工作人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并在岗位交流、提拔任用上与其他党政干部同等对待。要加强对人大工作和人大制度的宣传,把人大宣传工作做为党的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措施,抓出成效。

同时,乡镇政府及其组成人员要摆正位置,自觉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接受人大和代表的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主席参加有关会议,认真负责地向人大报告工作,贯彻执行好人大的决议、决定,办理好代表的建议意见。要关心和支持人大的自身建设,把代表活动经费依法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切实的保障,多为乡镇人大办实事,努力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其正常开展工作。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乡镇人大工作,积极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便利条件和物质保障,保证乡镇人大和代表发挥更大的作用。

县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与乡镇人大的联系,加大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力度,继续抓好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每年要对乡镇人大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按有关办法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要进一步完善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重要情况通报、学习培训等制度和做法,注意帮助乡镇人大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乡镇人大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认清形势,强化措施,努力开创乡镇人大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县的政治经济形势很好。全县上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按照“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难度还很大;各类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增多,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还依然存在;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乡镇人大作为基层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和民意机关,处在民主法制建设的最前沿,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法定职权,加大工作措施,扎实努力工作,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1、要充分认识乡镇人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乡镇人大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乡镇人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新时期乡镇人大工作,一是有利于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乡镇人大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通过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及时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方面,乡镇人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大乡镇人大的监督力度,督促基层行政和司法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才能真正把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农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形式,是行使当家作力的重要机关。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职能,就是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体现群众的意志,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四是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乡镇人大的各项工作,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农村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乡镇人大工作做好了,就能够为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提供保证,顺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五是有利于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乡镇人大担负着监督基层干部的重要职责。把乡镇人大的监督职能发挥好了,就能够督促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做合格的人民“公仆”。

2、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乡镇人大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无论是组织代表活动,还是开展监督工作,都要在指导思想上立足于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工作进程上与党委的工作部署保持一致,在工作方式上既要遵循法定程序,又要做到灵活多样,讲求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本辖区内各项改革和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抓住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法定程序形成决议、决定,保障和推动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要坚持依法行使各项职权。法律赋予乡镇人大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对政府工作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权、对乡镇政权机关领导成员的选举权。乡镇人大要认真行使这些职权,做到既积极、又稳妥,确保实效。要围绕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行使好决定权,并抓好对所作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体现其权威性。要行使好监督权,理直气壮地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搞好依法治理,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工作监督,尤其要开展好代表评议工作,促进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及其干部职工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干事创业;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指导村民委员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保证农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利。要把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作为乡镇人大的根本任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乡镇人大主席要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要依法定期召开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主席团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重大事项可随时召开。

4、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推动民主法制化进程中,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乡镇人大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从事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目前,在部分乡镇人大中仍存在工作随意性较大的现象,有的对如何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发挥人大作用缺乏研究探讨,对全年的人大工作缺乏计划安排,工作中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难以产生理想的工作效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乡镇人大增强大局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对全年的人大工作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力戒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并在科学合理地制定全年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乡镇人大工作。二是实现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当前,由于部分乡镇人大干部认识上的偏差,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看”的依赖思想,缺乏工作主动性。因此,乡镇人大主席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乡镇人大工作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线,认清自己肩负的重要使命,增强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热爱人大工作,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实现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从乡镇人大工作的实践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监督的实际效果不显著。有的虽然开展了很多视察、检查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触及深层次的矛盾,难以达到监督的预期目的。各乡镇人大要把监督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来抓,监督的内容不要多,但要精,重在抓实、抓准、抓深,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四是实现工作由守旧向创新的转变。目前,乡镇人大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点就是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方式年复一年,缺少新变化、新气象。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因循守旧注定要走向落后,创新发展才能永葆生机。乡镇人大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改变那些循规蹈矩、一成不变、落后于时展的工作模式,善于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行使法定职权方面进行实践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积极探索创新行使法定职权的形式、措施和途径,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要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进行实践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人代会、主席团会等会议机制,提高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质量,增强所作决议、决定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代表活动机制,及时制定下达代表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采的代表活动,切实发挥好代表作用。要在加大监督工作力度方面进行实践创新。进一步完善对有关决议、决定和代表建议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的办法,从制度上保证监督效果;进一步加强代表评议和干部监督工作,实现工作监督、法律监督与人事监督的有机结合,增强评议监督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