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演讲的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5:52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1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也因人而异。但下面几点原因却带有极大的普遍性:

1、评价忧虑。

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大权在握”。

3、听众人数。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听众的观点。

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便会信心十足。反之,你便会有很多担心。

6、准备是否充分。

若演讲者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对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

上面我们分析了造成怯场心理的主要原因,下面是几种“药剂”。

1、充分准备。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安排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2、适应变化。

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作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你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偶然事情。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讲,不要忘了事先收集如下信息:

1有无固定论题?论题范围?

2听众成分(包括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以及参加演讲的原因等);

3演讲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有无话筒等内部设施),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看一看,作到心中有数;

4演讲时间;

5有无听众提问。

3、练习放松。

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你放松:

(1)深呼吸。

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

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

演讲前要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意见,这样你便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好地放松身体和思想。

4、带点幽默感。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2

第一,将你的演说当成是一场表演。大多数人觉得发表公众演说的压力大得可怕,而他们则任由紧张情绪对他们的演说产生消极影响。要克服这一点,你试着将演说想成是表演,就像运动员一样。记住,一般说来人们是不会以此评判你整个人的,他们的注意力只会放在你如何讲上面。这种技巧实际上来自于体育心理学家,他们发现那些具有冠军潜质的运动员会创造一种表演形象,接着整场比赛他都处于这种角色中。当你走上演讲台,你要能做出改变,做好让自己进入“一场”比赛状态的准备,就像迈克尔·乔丹那样。

第二,powerpoint演示文稿不是你的朋友。虽然使用powerpoint是很流行,但它并不会让你的演说变得更好。减少幻灯片和屏幕演示的使用更能增加它们所产生的戏剧效果,或者只在需要显示数据,例如数字时使用。除非是你的演说长达好几个小时,你有必要向观众传达准确无误的信息,否则绝对不要拿出一大堆幻灯片。问问你自己:“是什么更让人感兴趣?你?还是一堆powerpoint幻灯片?”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比幻灯片更吸引观众,也许你就不应该发表演说。一个好的演说者永远都不应该依靠幻灯片来概述他们的演说或强调关键点。

第三,关注你的听众。不要因为听众没有与你做实际的交谈,就认为演说不是一场双向对话。留意你的听众,观察并倾听他们对你的演说有什么反应。他们是不是在座椅上频频换姿势?他们有没有牢骚满腹,呵欠连连?他们的注意力是在你身上吗?或者他们的眼睛是不是在瞟着出口处?如果你想要与你的听众沟通,你就需要学会如何注意这些线索,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重新抓住听众的兴趣。永远都要记住,一场演说实际上就是一场对话,一场一个人与大众的对话。

第四,学会如何在脑海里导演一场电影。一位伟大的演说家知道该怎样利用故事在他听众的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图画,并带他们神游到某个远离听众座席的地方。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这也需要使用画面、声音和感觉来实现。伟大的演说家们早已超越了“说事实不如讲故事”的阶段,他们学会了用具体的视觉效果、熟悉的声音语调来渲染他们的故事,以引发听众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反馈。只要做好这一点,你的演说就能超越事实和语句,成为一段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精神之旅,让你的听众久久难忘。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3

论文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着之一,因其丰富的人物个性、诗词歌赋和战争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军事价值。在其中的人物塑造中,诸葛亮杰出的军事和辩论才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不灭的印象。本文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在他江东之行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与江东的众谋士舌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为当今的修辞辩论技巧提供一些借鉴和方法。

一、引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着作取材于历史,但又不为历史所限制。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惊心动魄的战争描写深深打动着中外的读者。在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片段向读者展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华和气度,他运用其清醒的辩论策略和技巧一一驳斥了以张昭为代表的江东众谋士的降曹思想,为孙刘联合扫清了道路。在传统的西方修辞学中,修辞的概念始于演讲与辩论,被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劝说的技巧”(theartificerofpersuasion),本文以传统修辞理论分析了诸葛亮在其辩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修辞策略,意在开拓些以逻辑为基础的巧妙有力而又行之有效的辩论技巧,为现在的演讲与辩论提供些方法和策略。

二、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概述

传统修辞学起源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主要以论辩和演讲的方式用来影响法庭、集会上的听众,或者称赞、颂扬某些人或事。修辞被当作一种劝说的特别技巧。着名的修辞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所创建的修辞理论对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理论依据。

柏拉图(plato)在其书中列出有关篇章结构的文章:以引言开头,进入说明,直接或间接的论据、或然性、证明和补充说明、驳斥指控和辩护。他对修辞学的主张在演说者须知晓真理;基本勇于应该界定;词类应恰当安排等等。

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则坚持修辞的生成性(Genesis)和分析性(analysis),这种特性后来成为现代修辞学的重要内容.他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是“劝说的技巧”,在辩论中,为了说服别人,要采取一定的战术策略,并且这些战术策略要随听众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修辞最着名的一位修辞学家,他的着作《修辞学》(Rhetorique,rhetoric)是最古老和最有影响的修辞学专着,为西方古典修辞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世界修辞学提供了经典着作。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提出一系列三分法描述:演讲者,主题,和听众。演说要想打动听众,需要三个因素:一是内容,二是文辞;三是演说技巧。他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说者的人格,和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以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劝说的风格特征包括:清晰(clarity),适体(propriety),和正确(correctness).他还将演讲的过程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认为修辞学是一种反诘的方法,是一种工具,人们借助这种工具来面对或然性和可能性(problematicity)的问题。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之修辞策略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统兵百万来讨伐江东,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诸葛亮随鲁肃来到江东劝说吴主孙权联合抗曹,吴主孙权并不了解诸葛亮的雄韬武略,对他的才能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才想出用江东的谋士试探诸葛亮。而且江东的众谋士对诸葛亮是只听到传闻但未见其人,对他也是半信半疑,有些人认为他更是徒有虚名。相反,诸葛亮却心怀坦然,他十分了解江东吴主和他属下的心理,对他来说,来江东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说服孙权不能降曹的利害关系,二是要自下而上使江东所有人的意见保持一致,也就是不能让孙权的谋臣产生任何动摇孙权意志的举动,所以他已经想到了对策,可谓胸有成竹,对全局已有了成熟的判断和掌握。在与吴主孙权和众谋士的辩论中,他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修辞策略:

(一)先徐后速法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入脱兔,敌不及拒”。意思是知己知/,!/彼而后动,欲速则不达。在与众谋士的辩论中,诸葛亮没有急于求成,主动向众谋士讲明降与战厉害关系,而是蓄势待发,等待他们来发问,然后一一驳斥他们的偏见和错误思想从而证明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远见卓识。这样,循序渐进地从心理上使众谋士消除对曹操的恐惧,了解抗曹生降曹灭的道理,加深对联合抗曹的认识。

(二)擒贼擒王法

在江东谋士中,张昭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当年孙策临终时,曾对弟弟孙权说过:“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在主战主降的立场上,他主张降曹。因此,使他心服口服地主战就相当于说服了大多数的谋士,对孙权的决定其到关键性的作用。诸葛亮深知这一点,因此与其的辩论也最激烈和最尖锐。他阐述了刘备兵败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战略战术的错误,而是因为刘备的贤德贻误了战机才导致现在的窘境,一方面驳斥了张昭对刘备的不公正的指责和对诸葛亮才能的怀疑;另一方面又指出刘备的境况只不过是一时,一旦养精蓄锐,一定会重整旗鼓,前途无量;也从侧面指出张昭的鼠目寸光的局限性和力求自保的降曹思想的错误。

(三)旁敲侧击法

在驳斥薛综和程德枢时,诸葛亮没有从正面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以儒家思想为道德准则,“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和“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后世,名留后世。若小人之儒,惟物雕虫,专工汉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义正词严得指出他们不为国家和社稷着想而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唯诺性格,使他们理屈词穷,无话可说。诸葛亮以其丰神飘洒,气宇轩昂的气度和豪迈自信、爱恨鲜明、才华出众的人格魅力的赢得了这场舌辨的胜利;并将众谋士的心态调整到正确的状态,用充分的论据唤起了众谋士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必胜的信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讲者的人格力量,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这一修辞理论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机智激将法

在舌战群儒后,吴主孙权为诸葛亮的口才所折服,但他仍旧对孙刘联合抗曹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持有怀疑的态度,使他举棋不定,烦躁不安。诸葛亮洞悉他的心理,借助《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的激将法,故意夸大曹操的势力,让孙权对曹操俯首称臣的方法来激怒他,从而推动事态向抗曹的方向发展,使吴主孙权明白唯有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能挽救江东。诸葛亮为孙权分析了抗曹的必要性以及曹操失败的必然性,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心。

诸葛亮的江东之行无疑是成功的,这都归结于诸葛亮非凡的才华,他纵观寰宇的全局意识使他能够站在更高处去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结论

诸葛亮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和辩论技巧无论从军事上还是实际生活中,多为读者提供了广博的学习资料,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为现代社会待人接物,辩论演讲提供了诸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巧妙的运用这些技巧,才能打动听众,使人信服,达到演讲及劝说的目的。

参考书目:

[1]从莱庭西方修辞学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4

[关键词]演讲;道具;说服力;效果

道具是指演出戏剧或拍摄电影时所用的器物,它是表演艺术的表达用具,常与化妆、灯光等构成表演环境,在影视表演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演讲以讲为主,但也离不开表演的成份,如演讲者声情并茂的表达、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和谐的态势语,甚至可以展示与演讲主题有关的物品,即道具,以增加演讲效果。这种道具可以体现演讲者所述内容的真实感,增加说服力;可以强调演说内容,帮助听众了解并接受观点;可以吸引听众注意力,加深印象,久而不忘。

一、巧借道具开头,亮出观点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演讲要达到表达观点、感召听众的目的,在开头就要能抓住听众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维,在听众聚精会神时,再配以精彩的言辞、得体的态势语,定能捕获听众的心。巧借道具开头,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1983年,新上任的青海省省长黄静波在干部大会上作演讲。只见他抱着一个很大的箱子走上台,令在场的干部们诧异不已。这时,黄省长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个苹果,对大家说:“这种苹果在青海的民种、乐都等几个县都有,年产量达3000万斤。假如运到香港,每斤值港元两元。”接着,他又从箱子里掏出一张比手掌稍长的银灰色毛丝鼠皮,说道:“这种皮在纽约每张能卖到100美元,这种鼠我们青海各牧区都可饲养。”接着,他又列举了麝香、虫草等许多青海特产,然后说:“同志们,有人讲,青海是个穷地方,依我看,我们是烂皮里裹珍珠,表面上穷,内里可富得很哩!我们要有信心,完成改变青海落后面貌的重任!”

青海尽管地处西城,经济欠发达,但资源丰富,只要开发得当,就能发家致富。黄省长为鼓励干部们树立信心去改变青海的落后面貌,没有大谈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而是根据市场调查所得信息,以大家熟悉的青海特产为道具,描绘出青海特产在世界市场上可观的销售前景,提醒大家这些特产就是青海的宝藏,是改变青海落后面貌的金钥匙,也是青海的致富之路。干部们精神振奋,决心在这位为民谋利的省长指引下大干一场。

二、巧借道具举例,强化主题。

演讲如果只讲大道理,就空洞无物;只是罗列事实,就立意不明。因此,精彩的演讲,既要有触动灵魂的深刻立意,又要有感动人心的鲜活事例去佐证,使听众在生动形象的事例中轻松接受深刻的道理。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只见他走上讲台后并不立即开始,而是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抱在手上。在台下听众的惊愕中,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强行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这时,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慢慢地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接着,陶先生开始了演讲:

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既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悉心指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作为平民教育家,陶先生不强迫听众接受他的观点,而是当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喂鸡”这一行为,以喂鸡的道理喻教育的原则,于无声中巧妙地传达出抽象的道理:教育重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陶先生正是利用喂鸡这一鲜活的事例,寓意深刻地强化主题,使演讲赢得台下的欢声雷动。

三、巧借道具过渡,拓深内容

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镇评选晚会上,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作为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的形象大使,以《话说和顺》开始了他别出心裁的演讲。他正话反说,以自己特有的“冷幽默”方式,在介绍和顺的三大“不足”中明贬暗褒地盛赞和顺镇的优势:历史悠久,对外开放的足迹已踏遍欧、美、澳洲,农民文化水平高、素质修养高;最后才亮出“魅力名镇,舍我其谁”的壮志豪情。期间,为说服评委、征服听众,他边讲边出示了一些独特的实物道具,作为最有力的证据:

“出国的人有很多没有回来,因为他们在国外担任了一些职务……更多的人回来了,带回了很多稀罕的东西……今天我随手给大家拿来了两件,可以看看,(出示实物)这是那个时候他们从国外带回来的望远镜,我现在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评委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高尔夫球杆,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我们和顺使用的……

因为读书读得多,就读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张宝廷先生,他是翡翠大王,大家见到的翡翠,都是由他在缅甸发现、加工、制作,卖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出示实物)我今天带来了一块翡翠玉石给大家看一看……

这是我们和顺乡1946年自己出的报纸,(边讲边出示实物)这是任命人民政府委员时发的,这是他的签名,这是他的通知书。这是当年建公路时候的股票。这是在上海和香港住店的发票,到现在还没有报销。这是和顺乡自己办的刊物,1936年出的第一期,到今天还在出。这是当时的通行证,这是出国必看的一本书,叫《青年宝鉴》……”

在整个演讲中,崔永元出示了许多实物道具,使演讲颇具说服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着这些摆在眼前的道具,听众对和顺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更加深信不疑,对崔永元幽默而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巧借道具结尾,深化主题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演讲结尾追求的最佳效果。一个演讲者能在结束时赢得笑声,不仅是自己演讲技巧十分成熟的表现,更能给本人和听众双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也是演讲圆满结束的标志。

1930年2月21日,鲁迅先生应邀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作了一场演讲《绘画杂论》。他首先肯定上古时代绘画的纯朴而充满生气,然后指出十九世纪的新派画、欧洲的各个新画派、中国艺术界新派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醒青年画家要注意三点:不以怪炫人,注意基本技术、扩大眼界和思想,强调“艺术家应注意社会现状,用画笔告诉群众所见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社会事件”。最后,他在结束时说:

“我们应将旧艺术加以整理改革,然后从事于新的创造,宁愿用旧瓶盛新酒,勿以旧酒盛新瓶。这样做,美术界才有希望。

以上是我近年来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几点意见。

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说时,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徐徐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看时,原来是一幅病态十足的月份牌,引得哄堂大笑。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的演讲。)

鲁迅先生一生至少做过六十多次讲演,影响着几代青年。先生虽没有专门研究过讲演的理论和技巧,但其讲演每每切中要害,入木三分,而且从不拖泥带水。在这次演讲中,鲁迅先生借助恰到好处的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而且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先生演讲的深意,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5

关键词:演讲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演讲技巧

中图分类号:H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06-01

近些年,伴随综艺(社教)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各大电视台出现了一大批以演讲为主要形式的节目,诸如《开讲了》《我是演说家》《青年中国说》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再一次掀起民众对公众演讲的关注度。也涌现了一批以脱口秀、演讲、辩论等为特长的网络红人。但究其学历,其中不乏存在大多播音专业的毕业生,如肖骁、刘思达等。为何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能够在演讲类节目上脱颖而出?播音主持与演讲是否存在相似的属性?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两者之间坊间教材以及相关文献书籍内容进行对比,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同样适用于演讲的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希望能够与演讲学原理相辅相成,互相借鉴。

一、演讲与播音主持艺术相似之处

(一)以口语表达为主要方式

世新大学游梓翔教授的《演讲学原理》中提到,如果演讲讯息是透过口语符号系统――即口说语言(spokenlanguage)来呈现,演讲者发表的讯息就是口语讯息。因而有许多演讲学者称自己为语艺学者,在学术界专业研究演讲的人也经常被称之为口语传播学者。而播音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媒体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主持活动。播音员即电子媒体的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等电子媒体进行传播信息的创作活动。虽然媒介不同,但两者都是通过有声语言来进行传播。

(二)共同的传播目的

演讲的一般目的体现为告知、说服以及娱乐。而播音专业正确的创作道路最终目的是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后来伴随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主持人的形象则更为亲切,而且为了配合不同节目的效果,主持人有的时候也是一名扮演者,为起到娱乐的作用。而且目前的新闻播音依旧有宣读式的话语样式,这类新闻播音的最终目的就是告知广大人民党政大事,给予人民知情权。

二、播音主持表达技巧给演讲带来的启示

(一)重视备稿环节提升共同认知

当下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有稿子张口就来,甚至连停顿重音都不去考虑直接上口。重视备稿的重要性,在提升与受众的共同认知上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这在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上都有体现。广义备稿是指平时不断学习和积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和艺术修养等。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并不是每个人的播音创作都能千变万化适应所有时空点,总会有擅长的,也有不擅长的。活在当下,每人每天都会经历许多人事物,这些都会让我们在备稿的时候产生共鸣,如果能将情感更巧妙地融入进去,完成情景再现,就能够向一次成功的表达靠拢。这也是文字语言感悟力提升的关键。

要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习惯,要不断地回归生活、深入生活。生活实践是有声语言声音个性展现的源泉。

而演讲前进行准备也将事半功倍,比如例证故事的准备,是历史故事还是个人故事,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做了解与积累。当然所有广义备稿的核心原则是“真”,所有作为素材准备的内容必须“合乎事实”,即使是虚构的也要“合乎情理”,如果为了与受众产生共同认知而盲目杜撰,其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二)重视声音技巧的练习,提升语言魅力

对于声音形象的塑造,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适应不同的稿件和环境,及时调整,继而进行整体的驾驭。播音创作中提到的四个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在《演讲学原理》的声语运用部分也有相似的介绍,只是中国播音学更注重专业人才的语音标准程度,当一个人口齿流利清晰的时候,听众的感受更好,这样的语言表达也更有魅力。

播音的过程中建议播音员、主持人口腔放松,这样也可以使自己更从容,通过提颧肌、挺软颚、打牙关、松下巴这四个步骤可以优化自己的发声状态,应用于演讲过程中,也可以提升演讲者的气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演讲作橛猩语言传播的另一种方式,因其和播音主持专业的相似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借鉴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方法以及基本功练习方式。在演讲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体会,真情实感,把握程度和语境,避免声音僵硬如“播音腔”,进行符合人类日常交际习惯的有效传播。播音主持与演讲,都是人民了解世界的途径,每一位以其为事业的语艺学者、播音员主持人都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6

关键词:思辨型人才公众英语演讲形成性评估

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素质修养为内核,以培养会学习、能创新、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外延,这是新时期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与特点。中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毕业生,英语演讲是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最佳结合,是实现语言情景化和工具化的完美出路,对学生语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特别的意义。在美国,公众演讲几乎是所有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像toastmastersinternational这样的演讲俱乐部会开设各类演讲培训班,这充分说明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演讲技能的培养,同时说明演讲技巧是可以通过系统培训和反复实践而得以提高的。笔者在2015―2016学年观摩了美国东斯特劳斯堡大学的公众演讲课程共三十课时,录制课堂视频五十个,并与该校教授英语公共演讲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深刻体会到了美国大学的演讲课程如何真正服务于通识型人才的培养,在授课方法、课堂组织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均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我国高校公众英语演讲课程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注意到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辨缺席症”。思辨缺席现象主要体现为思维能力弱,缺乏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已成为共识(何其莘,2008)。一些专家在谈英语思辨和创新能力时大力主张把英语演讲引入课堂。英语演讲作为教学法中的“验证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智力和知识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演讲课程不是单纯地对口语课改头换面,而是集语言训练思维能力沟通技巧等于一身的新型课程。

国内已有学者敏锐地洞察到英语演讲课程之于通识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价值。任文提出,虽然本质上演讲属于专业技能课程,但由于演讲内容不可避免地涉及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课的许多领域,因此应将这门课归属新型教改类课程,纳入英语专业教学计划;王彤描述了演讲课作为口语教学新课型试点效果;颜静兰、贾卉介绍了“ittep”教学模式,即imitation(模仿学习),training(常规训练),technique(技巧训练),evaluation(测试与考评),participation(参赛体验),将演讲活动作为教辅手段;张冬玉探讨了在综合英语课堂专门设立演讲活动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

到2015年为止,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1448所本科院校中有994所开设了英语专业,在校学生达57万人。然而,多数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存在千人一面现象,缺乏具有丰富知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和跨文化交际人才(戴炜栋,2009)。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改革还比较滞后,缺乏相对统一的理论支持和改革方案。p者将针对公共英语演讲这门较高起点的口语类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等进行创新性探究,希望为开设本课程的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做出贡献。

笔者结合国内英语专业学生现有水平和特点,将美国大学公众英语演讲课程体系中可实施方法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中,通过公众英语演讲课程改革,实现为英语专业培养通识型人才、思辨性人才的目标。笔者认为,公众演讲学习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远远超出一门专业选修课。使用英语进行演讲是他们必然要面临的挑战,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大多数人毕业以后从事的都是倚重“舌头”工夫的交流型职业,如教师、翻译、记者、公关、销售、导游等,无一不是通过使用规范而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教授知识、传递信息、说服劝导的工作。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出色的英语演讲技能是他们工作顺利、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课程设置中的两个重要部分――说服性演讲和说明性演讲,都可能成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中的一种必备技巧。在课堂的一次次演讲中可以看到这些学生未来的身影,他们可能是讲台上的生物老师、医药公司里的销售、法庭上的律师甚至法官。

在英语演讲越来越受到学生推崇的同时,演讲教学却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和不足,因此在教学方法、策略、评估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革是紧迫而必要的,充分借鉴以公众演讲见长的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无疑是一条捷径。

二、美国大学公众演讲课程内容的借鉴

东斯特劳斯堡大学公共演讲课程在教学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在技巧教授和点评时发挥作用,其他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引导课堂活动的进行,将课堂主角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和提出建议,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在公共演讲教学中,每次演讲都将经过选题、独立研究、小组讨论互评、教师指导等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这一点在小组项目合作中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兴趣和努力通过演讲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以研究者2015年秋季学期观摩的课程为例,学生的作品之中不乏上佳之作,演讲题材更是引人入胜,比如说明性演讲中有“深海生物研究”,“牙齿疾病研究”,“夜班制度对员工身体影响研究”,“美国三十年代犯罪率调查”,“印度等级制度研究”,“女性化妆研究”,等等;说服性演讲中则会有“美国政府应该对公众公开911事件调查内情”,“为什么人一定要吃早饭”,“2016大选应该支持”,“为什么推特是最棒的社交媒体”,“开车时不要使用手机发信息”等。这些演讲深入浅出,内容翔实,调查充分,可信度高,与国内英语演讲中常见的不着边际的“煽情”内容大相径庭。

借鉴美国大学演讲课程体系,对高校英语演讲课程内容方面应该做出适当调整。课程改革涉及改变授课方式,丰富课堂活动内容,教学内容着眼于社会热点和国际化视角,初步制定课程内容与活动实施方案规划表如下:

演讲课程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组织原则,即强调课堂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互动的机会以提高语言习得的认知发生程度(Skehan1998)。每一次演讲任务的完成均采取“教师引介――范例评析――学生观摩――小组互动(groups―dynamics)(协商、演练)――全班展示(whole―classdemo)――教师及学生点评的活动组织流程,以“同伴合作、教师参与”为基础。从演讲稿的选题立意、论据收集、谋篇布局、措辞运用、语言修改、演讲道具或幻灯片的制作和使用,到演绎中语音语调、音高、语速、停顿、重音、声音的抑扬顿挫及节奏感的把握,再到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技巧的运用及情感控制等方面,均先由小组成员互相协商、观摩、点评、填写反馈表,再在全班进行演绎,最后进入组间相互提问和建议环节。

三、美国大学公众演讲课程评估模式借鉴

形成性评估已经成为美国大学课程体系的主要评估方式,作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它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观测其学习潜力、改进和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陈旭红,2009)。形成性评估的有效工具包括课堂对话(classroomdialogue)、评分反馈(feedbackthroughmarking)、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同伴评估(peer―assessment)、终结性测试的形成性运用(theformativeuseofsummativetests)等。合理运用以上评估工具可以弥补传统课程评估体系的不足,进一步强化教与学的效果。在制定演讲的具体评分标准环节上,借鉴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观(task―basedlanguageassessment)对现行通用的演讲评分标准进行一定调整和进一步细化。

东斯特劳斯堡大学公共演讲考核内容及比例如下:

Speech1:introduction―Readastory5%

Speech2:narrativeSpeech&outline10%

Speech3:Howto5%

Speech4:informativeSpeech&outline15%

Speech5:persuasiveSpeech&outline15%

Speech6:tribute/Let’sCelebrate!Speech5%

Speech7:Grouppresentation&Handout15%

SpeechCritiqueevaluations15%

outlineworkshops10%

D2LUse&Classparticipation/professionalism5%

以上内容显示美国大学一个学期的公众演讲课程考察除了出勤外,还包括七次大大小小的演讲。这对英语作为非本族语的中国学生难度明显过大,如果生搬硬套,采用同样的方式,那么势必事倍功半。因此,如何将美国大学课程体系和国内高校英专学生的现状有机结合成为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采取形成性评估手段(formativeassessmentapproach)对学生课程成绩予以评估。该手段运用于测试的客观性和效度已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测试学家的论证肯定。以下为东斯特劳斯堡大学公共英语演讲考核标准:

以上为鉴,在国内英语演讲课程改革中,设置形成行评估实验如下:口译专业名学生为实验班,英语教育专业为控制班。其中,实验班采用多维创新体系演讲课程教学,并在传统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估的有效工具,重新构建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简称“新构建的评估体系”),而控制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并以终结性评估为主的评估体系。研究的实验设计为2(评估方式,即采用新构建的评估体系的实验班和采用传统评估体系的控制班)*3(三次评估,即第一次评估、第二次评估和第三次评估)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评估体系为被试间变量,三次评估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学生每次正式英语演讲的总成绩。课程共计30个学时,2学分。课堂教学在配有全自动录播系统的教室进行,该设备能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每次演讲,为后期的评估和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研究对象为来自本校英语口译专业三年级学生和英语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分为两个班,各23名同学,全部已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并自愿选修公众英语演讲课程。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两班学生都要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完成三次正式演讲。内容由易到难,时间由短至长,分别是3分钟的“介绍性演讲”(introductoryspeech),5分钟的“解说性演讲”(informativespeech),7分钟的“说服性演讲”(persuasivespeech),并在演讲结束后回答同学提出的两三个问题。具体流程如下:

四、结语

目前,大部分设有英语专业的院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作为选修课,然而目前的英语演讲教学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缺欠,表现为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重视英语演讲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大影响。教育手段比较老旧,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使用的材料得不到及时更新。没有展开学生自主学习,仍然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语言学习阶段,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质。同时,教学方法和形式单调陈旧,学生的演讲学习和练部分拘束在教室里,压制了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面对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很难做到“有教无类”,教师教学时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缺少权威的教材,大部分教学资料由教师自己搜索、整理,使得教学缺乏规范性。

在这种现状下,要借鉴美国大学公共英语演讲的教学体系,不能生吞活剥,否则会“消化不良”。因此,我们要着重考虑如何有选择地借鉴和有机结合,使外来的方法本土化,使学生能够适应和接受教学改革并从中受益良多。教学改革只是思辨能力培养的一个开始,对于英语专业教师来说,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创新,才能实现这个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其莘.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427-432.

[2]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2007(6):66-70.

[3]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公众演讲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1(3):46-51.

[4]静兰,贾卉.英语演讲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育探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1):117-119.

[5]张冬玉.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一项综合英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7(3):56-59.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7

其实,要做一场精彩演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世界着名企管培训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沟通大师黑幼龙在他出版的新书《聪明拥有说服力》中,为我们介绍了成功演讲的特殊技巧。

技巧一:平时就做准备随身要携带纸笔,把你看到、听到任何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平时搜集的这些题材,上台时都有可能派上用场。

1985年,黑幼龙参加大儿子黑立言在大学里的一个颁奖典礼,副校长在台上对底下的学生说:“你们今天能够得奖,证明你们的记忆力比别人好,不过也仅限于考试前那一段时间的记忆力。如果,我们现在要你们重考一次,有勇气重考一次的人请举手。”

结果,底下没有一个人举手。这时候他又说:“分数再高,只是一时的成绩,还不如把沟通这门课学好,对于你的人生会产生更高的价值。”

黑幼龙听罢,马上把这段话记下来。后来有机会到学校演讲,常常会应用这段素材,因为跟考试、分数有关,学生听起来,比较有亲切感,也容易产生共鸣。

其实,很多演讲高手都有类似的习惯。有一次,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在等飞机的空档看杂志,一般人看杂志,可能就是翻过去了,看到重点,就在贴纸上记一下,黏在书页上。我们平时看书或杂志时,遇到精彩的内容,也许就折一下,可是事后很容易就忘记了,而石滋宜博士这样的阅读方式,找起数据来,就方便多了。

技巧二:不要写演讲稿因为求好心切,很多人为了要让演讲获得满堂彩,除了事先准备很多资料,还一字一句地写下演讲稿。但是,这样就能让演讲变得更精彩吗?黑幼龙的答案是,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让我们回想一下,什么样的演讲,听起来最枯燥无味?很多官员面对公众讲话时,难以产生让人想一直听下去的魅力,那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在念事先写好的讲话稿。

写下的文字,和我们在口头上所说的话,不太一样。比方说,我们写稿子时会出现“之”这个字眼,但是平常人在说话时,很少会出现“之”。还有,我们提到价钱时,书面的稿子会出现“三元”,口头上的表达却应该是“三块钱”。如果你只是在念稿子,就不像在“说话”,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在“沟通”,就更别提说服力了。

一个在演讲中念稿的人,即使他说得再字正腔圆,因为不夹带情绪,也就难以令人感动。所以建议最好不要写演讲稿。可是,这并不代表,你不该事先组织演讲的内容,你再根据大纲进行发挥。这样,你说的话听起来才会更有“滋味”。

技巧三:运用说故事技巧

在某一次的卡内基训练班上,卡内基先生给了学员一个题目,就是谈“成功之道”。一开绐,学员们谈起“勤奋”、“坚持”、“进取心”,都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卡内基给学员们一个建议,要他们找出身边的两个朋友,一个成功了,一个没有成功,用他们的故事来谈“成功之道”。

在一位学员接受了建议,轮到他上台时,就讲了两个大学同学的故事:我的这两个同学,一位个性保守、谨慎,对金钱十分计较,志向倒也不小,他在毕业时曾经强调,绝对不从最低的阶层做起。结果,一直等着好运从天而降的他,经过了25年,还待在当初最被人看不起的低职位上。

另一位同学则是天生的交际家,人人都喜欢他。虽然他野心不小,却还是从最基层的职位开始做起,只是随时注意是否有更好的机会。他后来到纽约和别人合组公司,开始做承包生意,接下一家电话公司的案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果然赚了一大笔钱。

不用多解释,一般人都可以从故事中了解,什么是“成功之道”。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诠解主题,更容易吸引听众的兴趣。这就是“描述”的魔力。

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就说得平淡无奇,但是有些人就是能够讲得生动活泼,让你听得津津有味。重点在于,你懂不懂运用描述,来丰富你所想要表达的重点。美国知名女主持人欧普拉就说过,描述,是用语言画一幅画,然后你把这幅画,送到听众的心头上,让他看到的也是一个画面。

技巧四:建立自己的风格

许多国外的政治人物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演说风格,比方说,前一阵子过世的前美国总统里根,他曾经做过广播的主持人,也当过演员,因此在他的演说中,很能够掌握到一种戏剧的效果,看过他在电视上演讲,或听过他的演讲录音带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到:那真是一种享受。

美国历史上另一位很善于演讲的总统就是肯尼迪,他在1961年发表的就职演说可以说是经典。他说:“我们今天庆祝的并不是一次政党的胜利,而是一次自由的庆典;它象征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意味着更新,也意味着变革。因为我已在你们和全能的上帝面前,作了跟我们祖先将近一又四分之三世纪以前所拟定的相同的庄严誓言。”

如果肯尼迪只是说,旧的政府结束了,他今天新上任,完全只是平铺直述,那么他的演说就一点都不感人,而实际上我们看他的讲词,震撼力十足,加上他个人的风采,打造了一场经典级的演说。

另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演讲者,就是美国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8日,他在华盛顿市的林肯纪念堂演讲“我有一个梦”,精彩的讲词,配合他抑扬顿挫的演说风格,有人就称赞他的演说是“充满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征和圣经的韵律”,他这场演说甚至改写了黑人的历史。

有风格的演讲,不只是声音的语言,也涵盖了肢体语言。同样以多篇着名演讲稿留名历史的美国总统林肯,就拥有非常迷人的肢体语言。一位林肯传记的记者就指出,为了表示喜悦与欢乐,林肯会“高举双手,大约成50度,手掌向上,仿佛渴望拥抱他所喜爱的那种精神”;如果他想表现出的是厌恶的情绪,比方说,当他在谴责奴隶制度时,他会“高举双臂,握紧拳头,在空中挥舞”。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8

演讲中与观众互动的方法一、演讲控场技巧1.目光的控制演讲者的目光到哪里,影响力就到哪里。无论演讲者讲得再好,都难免会有人交头接耳,这时如果置之不理,这些人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听课效果,这就需要演讲者将目光移至他们身上,面带微笑地对着他们,他们很快就会感到不好意思,进而安静下来。

2.声音的控制为了使演讲产生好的效果,演讲者要调整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例如,演讲者声音突然提高一个八度,很可能会让开小差的、打瞌睡的人突然惊醒,然后认真听讲;或者突然降低音量,现场会慢慢安静下来,交头接耳的人也会停止讲话。3.动作的控制演讲中用动作控场主要体现在大的动作、肢体语言的影响。大的动作可能可以很快重新集中听众的注意力;肢体语言一般可以用于提醒开小差、打瞌睡的听众,如轻拍肩膀等,既不得罪人,又可以对现场进行很好的控制。

4.内容的控制在演讲中,面对听众不耐烦的情形,演讲者需要进行内容的调整。例如,理论效果不好,就多举实例;这方面内容不吸引人,就换一个内容,或者提前结束演讲。

5.对话的控制对话的控制是指演讲者与现场对话,让听众共同驾驭整个现场。例如,一位听众的手机突然响起,演讲者可以说:“这个手机音乐非常赞同我的观点,我们热烈掌声鼓励一下!”接下来,其他听众的手机基本上就不会再响了。如果演讲者置之不理,其他人的手机可能还会响,这样就会影响演讲的效果。

演讲中与观众互动的方法二、现场互动技巧1.通过举手促进参与很多人认为让听众举手很困难,因为中国人普遍认为“枪打出头鸟”,先举手肯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多人举手时都要前后左右看看大家。让听众举手存在一个小窍门,就是演讲者自己先把手举起来,这时所有人的焦点都在演讲者的这只手上,就不会去看其他人,就很容易引起听众的配合。演讲者要通过举手促进听众的参与,与听众互动,让听众进入状态、进入课程。

2.提问引发思考演讲时提出问题既可以控场,也可以形成互动。提出问题就是将疑问抛给听众,让他们思考。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直接进行了回答,但是多数人都会认真思考。听众思考过的和演讲者直接讲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前者能给听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化句号为问号化句号为问号也是一种互动的重要方式,具体方法是在一句话的后面加上“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词,听众回答的同时就产生了很好的互动。

4.巧妙引导创造互动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演讲者要善于给听众提供这样的机会。例如,演讲者说:“很多人演讲口才不太好,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家,言多(沉默),枪打(沉默)。”沉默的部分不用演讲者自己说,听众会直接说出来。这就让听众很好地参与进来,进行了很好的互动。需要注意的是,引导要选择一些大都耳熟能详的话语,否则没有人能接下去,也就没有办法进行互动。

5.重复加深印象演讲中,重复一些内容可以加深听众的印象,也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例如,“跟着我来读一遍”、“大家跟着我一起回顾一下”。

三、突发事件应对

1.现场冷场调整内容如果现场出现冷场,演讲者应尽快调整内容,并观察听众的反应。进行互动如果现场出现冷场,演讲者可以与听众进行小小的互动,让听众提一些问题,打破现场冷场的局面。互动始终是演讲的必备技巧。调侃听众如果现场出现冷场,演讲者可以调侃一下听众,让听众从严肃、无精打采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例如,演讲者说:“大家表情这么严肃,好像不是来参加我的演讲,而是来参加我的追悼会似的。”听众听后哄堂而笑,就可以使演讲进入良性循环的过程。

2.忘了词放慢语速,重说一遍如果现场出现忘词,演讲者可以放慢语速,重说一遍,并同时努力回想接下来的内容。不理会,继续往下讲如果现场出现忘词,演讲者可以不理会,继续往下讲,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讲的是什么。例如,本来要讲四点,忘了第三点,可以先讲第四点,说完了再返回来讲第三点,这是完全可行的。让听众回答问题如果现场出现忘词,演讲者可以把问题抛给听众,既可以让听众来思考接下来应该讲的内容,同时解放了自己,让自己有时间回忆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手心道具法所谓手心道具法,就是将要讲的内容要点用短短的几行字表达,写在手心,当出现忘词的时候可以提示自己。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准备的情况,不建议经常使用。例如,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很晚,第二天早上要开会,难免会忘记,这时可以采用手心道具法。

3.讲错了不要慌张,要镇定如果演讲过程中说错了,演讲者要保持镇定,不要慌张,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掩饰错误而不是强化错误如果演讲过程中说错了,演讲者要学会掩饰错误,而不是强化错误。不太明显的错误:忽略。不太明显的错误,演讲者可以当作没有错误,无须在意。稍微明显的错误:重说。稍微明显的错误,演讲者重说一遍即可。非常明显的错误:重说并道歉。非常明显的错误,演讲者需要重新进行描述,并向听众道歉。尚未说完的错误:将错就错。对于实际上说错了,但是这句话尚未说完之前,演讲者可以将错就错。例如,演讲者想说“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但说了20xx年,则可以说“20xx年又过了3年,这场奥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如果说成了20xx年,则可以改为“20xx的3年前,那场奥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巧妙纠错:提出反问。演讲者说错了,可以提出问句,如“你们说,难道我这样讲是正确的吗?”一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4.时间到了没说完想好头和尾,结果不后悔很多时候,演讲或发言是有时间限制的,不是演讲者想说多久就可以说多久。有时遇到领导提醒该结束了、听众不想听了的情形时,可能还要提前结束。因此,演讲者要在演讲前想好开场和结尾,不至于最后匆忙结尾,甚至没有结尾而后悔。只要把开头和结尾都想清楚,快结束的时候,稍微进行一下总结,最后一句话讲完,就可以做到有始有终。争取听众支持有时虽然自己的演讲时间到了,但是还有一些弹性时间,这时演讲者可以通过争取听众的支持,争取一些时间,将内容讲完。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9

1、提问式:提问方式是引起听众注意的首选方法。提问能促使他们很快便把思想集中起来,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听众带着问题听讲,将大大增加他对演讲内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但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滥,应围绕中心,饶有趣味,发人深省;如果问得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反而弄巧成拙,失去这种开场白的优势。

例如:题为《讲真话》的演讲稿就采用了这种开场白:“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冒昧地提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都讲真话吗……”此问让人为之一震,也切中正题。

2、新闻式:时事新闻是大家所关注的。当演讲者首先当众宣布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那么便能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

例如:《文明古国的悲哀》演讲稿的开头用得就是新闻式:“据一家部级的报纸报道:在国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场所都专门贴有用中文写的告示牌--请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朋友们,这并非是一件正常的小事,而是对号称文明古国的子孙们的一种讽刺。”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能使听众为之震惊,并对事态关注起来。但这种新闻首先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愚弄听众只会引起反感;其次要新,不能是过时的“旧闻”。

3、赞扬式:好话人人爱听。当演讲者在开场时说几句赞扬性的话,可以尽快缩短与听众的感情距离。但要注意分寸,不然会给人哗众取宠、油嘴滑舌的印象。

4、“套近乎”式:演讲者可根据听众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描述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或学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甚至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喜乐,这样容易给听众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双方的感情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5、悬念式:也叫“故事式”,就是开头讲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设计的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令人神往,令人关注,使听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深表关切,从而仔细听下去。

6、直入式: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单刀直入,直截了当接触演讲的主题也许比起繁琐无味的开始更得听众者心。如《下一个》演讲稿的开头:“当球王贝利踢进一千个球时,有位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努力追求'下一个',是优秀运动员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共同品格。"

7、道具式:又叫“实物式”,演讲者开讲之前向听众展示某件实物,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实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一张图表、一件衣服等。

8、幽默式: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新奇贴切的比喻开头,既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引人发笑,又能活跃会场气氛,让人在笑声中思考。

9、忠告式:演讲者采取郑重其事的态度,向听众讲明利害关系,以引起大家的警觉,从而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的一种方式,一开始就讲出了事态的严峻,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和警惕,使听众产生了急于欲听下去的迫切感。

10、渲染式: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听众相应的感情,引导听众很快进入讲题的开头方法。

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

“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开头,只用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听众引进了一个庄严、肃穆、沉痛、对革命导师敬仰的气氛之中,有利于听众接受演讲的正文所欲展开的谈论。

11、名言式:格言、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具有思想深邃和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青年人更有魅力。若能适当的运用名言作为开头,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并不是凡引用名言作开头都有好处。那些司空见惯,为青年所熟知的名言,经反复引用后,往往便给人俗套之感,使听众觉得你的本事不外乎会背《名人名言录》而已。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使得全场嘘声四起。引用名言,要让听众有回味、咀嚼的余地。哲理性要强,但不要太深奥莫测,甚至晦涩难懂,应当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如《走自己的路》演讲稿的开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开头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含义深邃而又必然地引出下文。

公众演讲的技巧篇10

关键词:五分钟演讲;课堂教学;教学操作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032-02

演讲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位移民美国人士曾经感慨:“中国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比欧美学生要高出许多,可为什么很难走上管理层面,很大程度是因为不会表现自己,缺乏口头表现的技巧。”笔者认为,如果能把英语演讲引入常规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每课时都有一位学生有机会作一个五分钟左右的英语演讲,这样细水长流,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而且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就可以在一般的课堂教学领域中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

一、课堂英语演讲与一般演讲的区别

课堂五分钟演讲不同于一般的演讲。首先,两者的目的不同。一般演讲是为感召听众,而五分钟课堂演讲除了要感召听众外,其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这是通过整个活动过程来实现的。其次,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演讲可长可短,既可以是长篇大论,又可以短小精悍;而五分钟课堂演讲,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时长为五分钟左右的演讲,这是其特殊环境决定的。再次,评判的标准不同。一般演讲或是鼓动宣传性的,或是比赛性的,人们要对它的宣传效果做出评判,很可能用分值的方法来说明其成功度。而五分钟课堂演讲主要是讲评性的,演讲结束后,师生及时就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找不足,挑毛病;对演讲者所表述的话题进行讲评,表达相同或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的作用

一般演讲的作用是感召听众,而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除了可以感召听众外,主要还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锻炼学生的勇气。很多学生面对公众往往都会产生羞怯的心理,面红耳赤、惶恐不安、词不达意、哼哈不止。通过多次上台演讲训练的机会,大部分学生都能克服这种心理,台上的表现较之前会有很大的进步,显得自信流畅。

二是促进学生读书思考。由于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是经常性的,演讲结束后又要求在场学生做出评判或发表观点,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在演讲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都必须读书思考。演讲对于训练人们的思维、发展人们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邓也穆在《演讲——开拓智力的有效途径》中指出:在现代教学改革中,演讲活动正被作为培养思维开拓智力的有效途径而受到人们的瞩目。而经常性的演讲又可以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发达,使人们的智力充满生机。

三是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演讲大多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很容易产生亲切感,引起共鸣。演讲结束后又要求学生听众发表自己支持或反对的观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四是促进学生改进语音、语调,自如地运用英语。这一点是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最主要的目的。“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以前的教学大多注重“读”、“写”,而忽略了“听”、“说”。将五分钟英语演讲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多开口,多锻炼,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改进他们的语音语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口语得到教师及其他同学的赞赏,而演讲活动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因此他就会在演讲前做大量的准备和训练,力图使这一次的演讲比上一次有所改进。同时,通过教师对每个演讲者的语音、语调的讲评,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弱点,从而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不断进步。

三、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的教学操作

将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如下具体操作。

1.将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列入课堂教学内容

每学期开始前,都做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把演讲安排在每节课的开始,作为第一项教学内容。之后是师生的讲评。学生都能按日期排序,教师公布排列顺序,使学生能够做好准备。这样,一个学期中每个学生都有几次演讲的机会,两年下来,效果可观。

2.演讲内容的选定

每学期开始前,教师都应整体把握每一轮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可以是学生共同推荐的话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定的演讲话题,但都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此次演讲结束即公布下次演讲的学生和准备话题,以做好准备,同时也提醒听众学生做好准备,因为他们也要对此话题展开点评和讨论。

3.要求学生听众积极参与,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听众的积极参与是开展演讲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不能让演讲者讲完了事。鼓励听众学生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气氛更为热烈,还可锻炼学生运用英语应变的口才。

4.教师讲评与学生讲评相结合

一段演讲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指出演讲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牢记在心,以利于改进。在语音上给学生正音,包括单词和短语的读音纠正。在语调上指出演讲中出现的不符合英美习惯的语调以及弱读和重音的安排。另外,应该告诉学生控制语速,力图吐字清晰。最后,对演讲基本技巧也应予以强调:即有声语言技巧和无声语言技巧。演讲有声语言的特点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分明、连贯流畅、感情充沛、变化有序。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使学生把握这些技巧。无声语言是指演讲中的仪态仪容、眼神表情和手势动作等视觉材料,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加强演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帮助听众很快地理解并跟上演讲者的思路,有利于沟通演讲者和听众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对教师也有如下要求:

1.加强自身修养

俗话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三分靠内才,七分靠口才”,可见教师口才的重要性。叶圣陶说过:“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把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做好。”外语教师不但要有很深的母语功底,还要有很好的英语口语表达才能,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英语口语能力的修养。此外,教师还要具备演讲学的丰富知识。只有懂得发音的规律及声音的艺术效果,并且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言语流畅,富于抑扬顿挫,才能纠正学生的发音毛病,并通过实际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发音。教师只有懂得态势语言的运用规律和技巧,并能熟练地驾驭姿态、手势、表情和动作,使其准确、协调地配合有声语言,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态势语言的运用。可见,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对教师的自身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做好充分的准备

把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引入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准备一些关于演讲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多听一些经典的英文演讲,如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和约翰肯尼迪的“thenewFrontier”等。最好能够首先示范演讲,让学生有些感性认识。而对每一次演讲的话题,教师也应相应地准备,才能给演讲学生的观点给予恰当的评判。

3.对每位演讲学生做出适当的讲评

在前述讲评的必要性和内容基础上,教师讲评,态度应恳切,多鼓励少批评,增强演讲学生的信心,使之不断进步。

4.采取积极灵活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学内容,适时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进行命题演讲。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推荐一个演讲话题清单,由演讲学生自选其中一个题目准备,进行演讲。除了命题演讲,演讲的形式还可以是论辩演讲,甚至进行即兴的一分钟不停顿演讲训练,即规定一分钟内有停顿就算演讲失败。笔者发现,教师若能适时地采用这些灵活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就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都跃跃欲试,以展示自己的口语能力。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锻炼了他们“说”的能力。

实践证明,将五分钟演讲嵌入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笔者在2010级和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试点,将五分钟英语演讲引入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既可以培养大胆开口的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两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口才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何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英语演讲正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课堂五分钟英语演讲也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季世昌,朱净之.演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