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奖励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7:06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1

第二条奖励依据。围绕我市“富民强市”战略,重点考核评比在信贷支持、金融创新和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打造金融安全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机构的高级管理层。

第三条奖励范围。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类企业及为推动我市金融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机构的高级管理层。

第四条奖项设置及奖励对象。

(一)信贷投放突出贡献奖。主要奖励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在保障金融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信贷投放,信贷规模总量及结构优化方面较上年度增长突出的金融机构,包括支持“三农三牧”、中小企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类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方面做出贡献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奖励主要考核各参评金融机构当年的信贷规模、增量、结构及新占份额。

(二)专项奖。主要奖励在引进金融机构、建设体系和环境,推进企业上市融资,进行金融技术、产品、服务创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以及提高金融交易效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机构的高级管理层。

(三)地方金融建设突出贡献奖。主要奖励经主管部门推荐认可,资金实力较强,合法合规经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良好、信誉较高,且坚持支农服务方向,信贷支持额度大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股权投资类企业。

第五条评比方式。采取综合考评和分类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先按照内部分类评比,在各分类评比中按增量及投向机构、份额进行综合评比。

第六条评审组织。由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牵头,会同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审。

第七条评审程序

(一)评审委员会根据相关标准对候选机构高级管理层进行初评,提出拟奖励对象的等级建议。

(二)召开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产生评审结果。评审结果须三分之二(含)以上的评审委员通过。

第八条奖励资金及分配。市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其中信贷投放突出贡献奖500万元,专项奖100万元,地方金融建设突出贡献奖200万元。同一奖项如有多家获奖,奖金平均分配。

第九条考评纪律。凡发现弄虚作假、以不正当手段骗取金融奖励的,撤销奖励,追回颁发证书和奖金,并取消下一年度参评资格。参与评选活动的有关人员,在评选活动中弄虚作假、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2

一、奖励范围

(一)县域内各商业银行。包括:县农发行、农行、建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银行。

(二)金融管理部门。包括:县人民银行、银监办。

二、奖励内容

(一)各金融机构用于支持我县经济建设的资金,主要指涉及工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类贷款。

(二)金融管理部门在营造金融安全、金融服务和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做出贡献的。

三、奖励标准

(一)当年纯增贷款额1000万元以上的,授予“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当年纯增贷款3000万元以上的,奖励人民币2万元。当年纯增贷款5000万元以上的,奖励人民币4万元或一事一议。

(二)全年累放贷款达到1.5亿元按万分之三奖励或一事一议(其中房地产和政策性贷款按万分之一奖励)。享受政策贴息的农民及下岗职工个人贷款不予以奖励。受奖者在一、二款中只能选择奖励最高的一款。

(三)财政资金的存放,由县政府主管领导、财政局、人民银行根据各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而定。

(四)对人民银行和银监办的奖励,由县政府主管领导酌情确定,或按其他金融机构平均数掌握。

(五)资金分配:单位一把手占50%,其余部分由一把手根据贡献大小,奖励给有关人员,所需款项由财政列支。

四、纯增和累放贷款的认定

(一)纯增贷款的考核:按人民银行统计部门的报表为准,按12个月的余额相加,除以12,再减去上年末余额。

(二)累放贷款的考核:(投放资金额×占用月份)÷12。对跨年度投放资金的占用月数按贷款期限计算,贷款期限一年以上的,占用月数按12个月计算。

五、考核与监督

由县政府办公室组织财政、审计、发改、人行、银监办等部门进行考核,被考核单位应提供贷款等相关业务的原件或复印件,做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3

一、考核奖励对象

信贷投入考核奖励对象为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即农业银行区支行、工商银行区支行、建设银行区支行、城区信用联社、农业发展银行区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区支行、建设银行肖湾支行、建设银行内燃机支行、商业银行光彩支行等。

二、考核奖励原则

(一)信贷投入奖励以当年信贷投入总量、增量及相关分项指标确定总量控制额度。

(二)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必须达到20%(含)以上,方可进行奖励。

(三)利用、争取本系统外地资金投向我区辖内的客户的贷款计算奖励。向辖区以外借款人提供的信贷投放不在奖励范围之内。

三、奖励的项目及标准

(一)总量奖励。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增幅达到区政府要求的目标任务数后,当年实现贷款每净增1亿元奖励2.5万元。

(二)分项奖励

1、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奖励(按国家《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所认定的标准确定)。当年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额度增幅达到20%以上的金融机构,另加奖3万元。

2、对涉农信贷投放进行奖励(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当年涉农信贷投放增幅达到20%以上的金融机构,另加奖3万元。

四、考核奖励计算依据

信贷投放考核奖励计算依据为: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资料、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资料,区政府金融办要求报送的专项统计资料、材料及相关调查核实结果。

五、扣减因素

(一)各被考核单位不按时向区政府金融办报送所需报表、材料的,不支持、不配合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工作的;对报送区政府金融办的数据与相应上级行(社)报送数据不一致的;在省、市金融生态办反馈各金融机构的数据后,若出现差异,没有及时与相应的省、市行(社)对接、联系、沟通的,将扣减当年奖金总额,具体扣减金额由区政府金融办确定。

(二)考核中发现下列舞弊行为的,将取消或扣减相关被考核对象当年奖金:一是虚报、瞒报相关考核资料被查实的;二是经评审小组认定的其他非正常行为。

六、奖金分配

上述奖金的60%用于奖励受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其余由受奖单位根据工作情况对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七、经费来源

奖励经费由区财政列支。

八、组织领导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这对新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支持是新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动机,而金融支持是新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剂和助推器。新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同时居民收人水平亟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亟待改善。对新疆来说,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从总体上是有限的,因此在发挥财政支持保障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助推器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新疆农村地区正在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两个“战场”奋力突围,但效果均不理想。所以,如何才能将通过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调整,激活新疆农村金融市场活力,为新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强大的金融活力问题正好摆在新疆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新疆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况

国家财政部将新疆确定为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定点观察单位之后,2010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也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具体办理事项。《实施办法》中明确了奖励范围为县(含县级市,不含县级区)辖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奖励资金来源中,70%由中央财政承担,30%由自治区财政承担。

为加大财政对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力度,提高财政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将喀什疏附县,吉木萨尔县和鄯善县等县市确定为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定点观察县。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以来,提高了新疆县域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激励了县域金融机构对涉农信贷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增强了县域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一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序发展,中央从2007年开始在新疆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新疆农业保险业务迅速扩大。以吉木萨尔县为例,2007年全县农业保险保额为1308万元,到2010年农业保险保额增长至13938万元,增长了10倍多,有利的促进了农业生产,降低了农民风险,减轻了政府的救灾压力。二是涉农贷款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做出积极贡献。根据“涉农贷款余额/农业GDp”和“农民人均涉农贷款余额/人均纯收入”来计算涉农贷款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从观察县的数据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涉农贷款对于农业的贡献由0.44增加到0.51,涉农贷款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由0.34增长到了0.49,涉农贷款的增加对观察县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对“三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自治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持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自治区农村金融服务考评奖励暂行办法》,专门对农村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管理先进单位、政策性涉农贷款投放先进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并抄送获奖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考评对象包括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新疆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疆分支机构或法人机构。奖项设定为:1.农村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奖,根据考评总得分进行排名,得分前三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确定为农村金融服务先进单位。2.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人员奖,共设30人。全部由农村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推荐所属单位或部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第一名可推荐15人、第二名可推荐10人、第三名可推荐5人。3.农村金融服务先进个人奖,共设140人。由农村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推荐所属单位或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115人,第一名可推荐50人、第二名可推荐40人、第三名可推荐25人。奖励额度规定为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人员奖10000元,农村金融服务先进个人奖5000元。

三、新疆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实行财政支持的要义是:通过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励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积极性,逐步解决新疆农村金融抑制的问题,促进新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不难发现新疆财政支持农村金融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办法未将农业发展银行纳入奖励机构范围,影响了其支农的积极性。当前,对县域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农发行以推动产业升级为目标,与财政、农业等部门密切联系,加大了对涉农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全疆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1年10月末,全疆农发行贷款余额705.4亿元,同比增长67%,较年初新增205.4亿元,占全疆新增的17.2%。但作为涉农贷款发放主力军的农发行,却被排除在涉农贷款奖励范围之外。

(二)贷款奖励条件设置比较单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办法》中所规定的财政对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15%以上的部分给予2%的奖励政策,虽然可以调动各家县域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但对于上年涉农贷款基数大,本身面向农村,立足农村,以服务农村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

(三)涉农贷款增量办法中没有向成本较高的农户贷款倾斜。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由于受单笔金额小、发生笔数多、管理成本高、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产生不良的概率高等原因,历来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但在奖励办法中农户贷款与其他涉农贷款实行同一奖励标准,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追求涉农贷款增量、降低贷款资金风险,更多的偏向于管理成本低,资信状况好的涉农企业,影响到对农户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四)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新疆农村地区引起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村居民无法享受正常金融服务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农村地区严重缺失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机构。财政部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定点观察工作2011年第三季度会议,2011年9月7日-9日,在新疆吐鲁番市召开。在会上自治区财政厅介绍的新疆定点观察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看,一是观察县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人保财险公司为主体,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行在观察县的乡镇基本没有设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织)在观察县仍为空白。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低,观察县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少,部分观察县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少于乡镇数量,表明仍有部分乡镇没有1个网点为农民进行金融服务。

(五)新疆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首先是支持的广度和力度不够,金融产品单一,在支持形式上只有贷款一种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金融支撑,再者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和健全的农村信用体制。这严重制约了新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完善财政支持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内容进行调整

一是建议将对支持三农做出贡献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都纳入奖励范围内。二是由于涉农贷款连续三年15%持续增长,作为新疆农村金融机构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基数已经很大,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建议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改为予以存量奖励。三是进一步增强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普惠性,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建议对奖励比例进行细致的划分,对取得贷款相对较难的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贷款的增量提高奖励比例,给予农牧民基本生产贷款实行基准利率或优惠利率的新疆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以1%的补贴,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四是建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并纳入中央财政定向费用补贴范围,积极支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农业小额贷款公司等新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引导作用

财政支持应支持新疆农村金融的发展,使新疆农村金融市场“活”起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引导作用。财政支持应引导新疆农村金融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构建适应新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农村金融体系,从而加大“三农”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建立比较完善的新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财政支持与金融支持相结合的产物,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国家对农业支持和扶持政策的一种特殊的资金融通行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新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一是拓宽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即应当利用农发行本身是政策性银行,其深入农村的优势,赋予农发行新的职能,引导其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承担农业生产基本建设项目,用政策性金融弥补商业性金融对经济支持的不足。二是要明确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在支持新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责任,即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应利用开发性金融的机会为新疆县域的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农村安居房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等民生项目提供政策性贷款。三是扩大新疆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深度和广度。四是由政府出资创办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向农户贷款和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四)扩大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税收优惠的范围

一是要充分考虑新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将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由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金融机构都要纳入费用补贴的范围。二是凡在县及县以下的所有金融机构网点要纳入享受优惠税收政策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赵永胜.新疆“十一五”时期财政、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1(6).

[2]杨军胜.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金融与财政协调问题研究,金融发展评论,2011(8).

[3]薛国喜.民族地区财政支持与金融支持的配合运用,现代商业,2010(15).

[4]jrb.xinjiang.省略/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5

(一)创新信贷理念,完善信贷支持。县级各金融机构要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进一步明晰市场定位,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作为工作重点。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产品市场及技术进步情况,积极与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良性的信贷关系。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管理,循环使用”的模式,重点为当前鼓励、允许发展类项目和我县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特别是为能大量吸纳就业、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节能降耗、能出口创汇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扩大信贷投入。

(二)创新融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多种融资形式.畅通各种融资渠道,加强担保支持,逐步构建由政府引导、金融单位和社会各方参与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转让股权和增加新股东等形式实现资本的融集。支持银行调整信贷业务,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条件,改进发放贷款的审核标准和办法。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担保贷款业务,积极开展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以及保证贷款等多种形式贷款。支持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业务、创业贷款业务。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贷款。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贷款审理。

(三)引进金融机构,扩大服务范围。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到我县开办业务,扩大我县金融服务机构总量,优化配置各项金融资源,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务开办范围,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有特色的金融产品。积极为企业、社会、个人等民间出资设立的金融担保机构提供政策支持。

(四)健全信用体系,规范融资服务。建立健全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和县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县内中小企业组织实施信用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府政策扶持和人民银行监控担保机构风险的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全县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科学的失信惩戒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等手段,对不讲信用的企业进行依法曝光和制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二、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作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县域经济总量、建设工业经济强县为取向,按照打造丘区强县、构建和谐**的目标,建立健全适应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融资机制,形成社会化、市场化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体系。



三、落实融资政策扶持

(一)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办函〔**〕82号)的精神,县财政出资300万元,企业、个人入股200万元,设立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参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县国资经营公司负责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金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县经济和商务局、县国资经营公司研究制定,报县委、县政府审批后执行。对符合融资担保条件的企业,一年可享受的最高担保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最高承贷比为1:5,即可获得担保贷款500万元。

(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技改贴息。积极争取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项目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发展壮大。

(三)完善土地置换制度。进一步健全土地置换制度,鼓励城区企业退城入区,对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退城入区企业,老厂区土地可由工业用地转为综合用地,并依法拍卖。拍卖价款总额的5%注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为股本金。企业土地置换增值部分(扣除5%股本金后余款)由县财政局监管,在企业达到原老厂规模后的技改扩能投入部分再按照企业技改建设进度分期逐笔拨付。

(四)对担保机构的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企业〔**〕303号),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自开办之日起,取得的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财金〔**〕88号)规定,县财政预算1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在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发生代偿损失时给予风险补偿,结余结转使用。



四、完善融资激励措施

(一)对金融机构的奖励。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量身定做”新的贷款品种,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对工业企业支持力度较大、贷款期限在半年以上,按照年末信贷余额的3‰奖励有功人员;贷款期限在半年以上但年末无余额的,按实际发生信贷额的1‰奖励有功人员。对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银监办的奖励,分别按各金融机构当年奖金总额的10%计奖。

(二)对金融机构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银行和担保机构在清偿追收债权时涉及的房地产、车辆设备等资产评估确认、过户收费,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予以减收或免收。

(三)对担保公司的奖励。由县经济和商务局、财政局、国资经营公司对担保机构当年用于工业企业的担保金额、担保放大倍数、担保代偿等指标进行考核,业绩突出的按照年实际担保金额的2‰给予奖励。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6

一、奖励内容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小额贷款公司)对县辖经济发展的信贷(含贷款、贴现、承兑、保理、信用证贷款及外汇融资业务等)投入增长情况(含信贷资产转让额、表外贷款业务等)。

二、奖励对象

农业发展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州银行、银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信贷支持县辖经济的外埠金融机构。

三、奖励标准

1、年末各行社(含小额贷款公司)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0%(含)至25%之间的按新增贷款额(不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0.5‰奖励,超过25%(含)的按新增贷款额(不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1‰奖励;当年新设银行机构贷存比达到65%(含)以上的按月平均新增贷款额(不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0.5‰奖励,贷存比达到100%(含)以上的按月平均新增贷款额(不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1‰奖励;外埠金融机构按实际月平均贷款额(不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的1‰奖励。

2、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小额贷款公司、外埠金融机构)对县重点工程、县重大项目进行了信贷支持的,则按实际发放的月平均贷款额的1‰进行奖励(中长期贷款分年计评计奖)。

3、票据(指贴现、承兑)业务按月平均余额的0.5‰奖励。

4、金融机构年培育辅导3家以上(含3家)有贷款需求的成长型、潜力型企业达到贷款资质条件,并发放贷款支持的,按其贷款的1‰奖励。

以上奖励不重复计算,出现重复现象则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

四、奖金分配

1、各考核对象按新增贷款类别的奖励比例计算奖金总额扣除30%后计奖。

2、县金融联席会办公室(原十大体系办)、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分别按奖励总额的10%进行奖励。

3、奖励总额的40%奖给单位主要负责人、60%奖给该单位班子成员及其他经办人员。

五、组织实施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考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组成,由考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考评。

六、考评程序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7

一、关于建设用地方面

1.县内五个工业基地(行廊、坦坪、龙潭、袁家、塘村)作为经济开发区坦塘工业园的项目区,实行“征转分离”的用地模式。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入股,以联营形式与其它单位、个人共同兴办企业,开发工业园区或联合建设标准厂房。

2.保障转移企业用地需要,对到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的用地重点安排。

3.对入驻经济开发区坦塘工业园及五个工业基地(以下简称“一园五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办公生活配套用地控制指标由7%以内提高到10%以内。

二、关于建设规模方面

4.在“一园五区”内,由企业自行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办公生活配套设施的,可不纳入招投标程序,由其自行安排建设。

5.对需到规划范围外选址的产业项目,由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呈报市建设局尽快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关于财政支持帮助方面

6.“一园五区”内企业对当年有出口实绩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包括深加工企业)实行物流运输补贴。以加工贸易方式每出口1美元补贴0.1元人民币(含市财政补贴部分,以海关统计为准),连续奖励3年。

四、关于标准厂房建设优惠

(一)标准厂房:

标准厂房是指按现代工业生产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落户“一园五区”兴建的厂房(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

7.企业、个人或合伙人以独资(不论外资、内资)、入股(包括资金入股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形式在“一园五区”内兴建标准厂房及其配套设施的厂房建设业主。

8.入园企业单位遵循以下五个优先的原则:⑴购地建厂房优先于合法租用集体建设用地建厂房;⑵带项目建厂房优先于单纯购地建厂房;⑶增量项目优先于存量项目;⑷制造企业优先于加工贸易企业;⑸新办企业优先于老企业。

(三)奖励办法:

9.奖励原则:⑴从2011年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具体奖励额按实际计算)。⑵专项资金用途包括标准厂房奖励以及经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发展加工贸易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其他支出,奖励标准厂房面积计算方式为:铸锻造的按第一层实际工作面积计算,加工贸易的标准厂房按实际工作面积计算。(3)省、市对标准厂房的奖励额计入县奖励额之内。

10.奖励标准:⑴标准厂房落户经济开发区坦塘工业园的,2011年6月31日前标准厂房验收合格的每平方米奖励70元,2011年11月31日前验收合格的每平方米奖励60元。⑵标准厂房落户五个工业基地的,2011年11月31日前验收合格的每平方米奖励50元(2012年标准厂房建设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11.鼓励县直机关单位或个人建设标准厂房,原则上各系统党委组织建设2000m2以上,且引进一个以上落户项目,享受相关优惠奖励政策。

(四)标准厂房验收奖励、资金的拨付程序:

12.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业主向县商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县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申请表》。

13.经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按规定验收签署意见后,报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发展加工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拨付到位。

五、关于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方面

14.县内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与市级金融机构的衔接工作,针对产业转移的信贷产品和审贷模式,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林权、矿权、包括质押贷款以及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抵押担保形式。县建行、县农行、县工行、县信用联社支持项目建设信贷的规模和增幅,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5.争取小额贷款公司在的试点。

16.争取设立中国银行支行、农发行、城镇银行试点。

六、关于其它方面

17.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工业用地开发成本补偿机制,每年从县产业引导资金、承接园区土地出让收入和承接企业县属税收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承接项目的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18.行政事业性规费。对在县“一园五区”内投资的产业转移项目,其应收取的行政事业性规费,除国家、省、市收取的部分及有偿性技术服务外一律减收或免收,并严格执行《关于全市省级产业园区收费优惠政策的试行意见》(郴政发〔2008〕14号)。

19.开放综合经济管理权限。严格执行《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11〕4号)。凡属于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给予优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初审工作坚持“五日办结制”(法律有规定的,按最低时限办结),并视情况实行项目开建机制(初审工作结束允许开建),县级享有的计划、建设、环保、交通、管理、审批及相关业务,由相关部门授权或委托经济开发区行使相关职能并承担相关责任。园区内企业须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核准发放,年审的各种证照,由有关部门在证照上加盖法定公章、登记证号后,委托园区管委会相关管理机构负责办理,建立全程代办机制。严格控制对园区及企业的各类检查行为。

20.完善项目机制。对入驻园区的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实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建立一个产业转移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工作班子,一抓服务到底的“五个一”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工作机制。

七、关于招商引资有功单位和个人的奖励

(一)奖励范围及要求:

21.引进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含工业项目、五金工具、针织、电子、玩具、农产品等加工贸易项目)。

22.落户项目通过相关部门审批、登记注册。

(二)奖励对象:

对牵线搭桥、联系引进县外项目及资金并经项目业主确认的有功单位和人员,包括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团、经济组织和个人、专业招商公司。

(三)奖励办法:

对引进落户县内的招商引资有功团队(个人)和单位实行重奖。

23.按投产后年度内税收贡献地方所得部分的10%奖励给团队(含个人),连续奖励3年;按投产后年度内税收贡献地方所得部分的10%增加引资单位(限一个)的年度财政预算经费,连续增加3年。

24.评选“招商引资之星”五名:税后考评前5名的评为全县“招商引资之星”,在年度县委经济工作会上表彰,每人奖励1万元,并记二等功2人、三等功3人(不占单位年度评优名额),予以优先提拔使用。

(四)兑奖程序:

25.项目预审程序。引进项目应符合本县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项目引进人在签订正式合同前要填写《县招商引资项目申报表》报县商务局(县招商合作局)。具体办理程序为:项目申报人到县商务局领取项目预审表投资者签署意见县环保局签署意见县国土资源局签署意见县发改局签署意见县商务局备案登记。

26.考核程序。项目正式实施后,项目申报人应及时向县招商引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以下资料:项目合同、投资单位或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立项批准书、营业执照复印件,经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考核评定审核后按程序予以兑现。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8

一、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可以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方式,从事服务业经营。

二、放宽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服务业企业出资一律由企业投资人自行认缴。

三、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可以首付20%,其余2年内缴足。

四、年至年,省级财政继续设立并逐步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为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配套、落实省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和扶持服务业重点项目,以及用于服务业工作奖励等。各市、县(市、区)政府要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五、积极鼓励地方发展服务业。-2012年,对市县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幅超过15%以上的部分,省级给予全额返还,省级返还资金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各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优先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要重点用于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服务业;对重点服务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对重点服务业园区中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用地和资金扶持;支持重点服务业企业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服务业大项目,鼓励企业实施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尽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七、支持服务业企业深化改革。服务业国有企业产权整体转让以及企业整体改制的,土地、房产按政策处置后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不视同交易行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改制的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有关企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八、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在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等相关事务时,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

九、鼓励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对其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或者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自纳税人享受免税之日起,免征营业税3年。

十一、支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自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的,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企业一定的奖励。

十二、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对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或实现税金3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服务业办公室制定;省统计局要研究提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标准和统计办法。

十三、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业。自年1月1日起,对县及县以下依法登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四、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自年1月1日起,对新设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五、支持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分离。分离后成立的服务业企业,要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拓展服务领域,企业因主辅业务分离造成税、费负担增加的,由当地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

十六、对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鲁新设立的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新成立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由省级、地方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到县、乡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制定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评办法,对创新金融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作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由当地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金融企业高管人员,根据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给予适当奖励;对融资性担保机构代偿部分,按照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其扩大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各地要制定鼓励和扶持辖区内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十七、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服务业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在信贷、证券、保险、外汇、担保、信用增级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满足不同类型服务业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新型金融组织积极面向中小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探索符合服务业企业实际的担保抵押方式。“十二五”期间,通过银行和政府基金联合贷款,每年筹措10亿元,加大对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全省银行业支持服务业的信贷增速要高于信贷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在继续支持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服务业四大载体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十八、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省级每年从基建基金中筹措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通过贴息、补助或奖励等方式,对贷款银行给予风险补偿。各地也要积极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挥银行信贷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各地要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投入,增加担保基金规模,建立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有效奖励和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县(市、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全面开展。

十九、服务业发展用地要纳入各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列入国家和全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服务业园区、重点服务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各级政府要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省对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实行点供。各市、县(市、区)在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相关市、县(市、区)优先安排。

二十、对引入的总部企业及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用地,可优先办理规划和建设用地手续。

二十一、城市、旅游度假区及各类开发区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设施用地,不得擅自改作它用。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荒地、荒山、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等土地开发的旅游等服务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十二、治理和规范涉服务业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

二十三、切实落实好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峰谷用电管理办法,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

二十四、有计划地在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城乡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

二十五、加快引进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营销管理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级专业人才,吸引在国外著名服务业机构从业的留学人才和外籍人才来鲁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取得的一次性补助,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外籍个人在境内取得的住房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按国家税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十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服务业事业单位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探索有利于服务业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公开招聘方式方法。鼓励服务业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如无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特设岗位;高层次人才聘用期限可适当延长或无固定期限。

二十七、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截止年12月31日前经审批后,按实际招用人数,3年内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同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十八、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服务业企业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享受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创办家庭服务业企业的,免收期限延长至5年。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9

为积极有效应对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帮助工业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解百企忧、办千件事、暖万人心”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1、凡2010年度纳税达200万元(含)以上的工业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参照执行),对其享受优惠政策的奖励资金由县财政统一按月给予兑现。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负担,年底结算。

2、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当年实现的增值税25%地方留成部分剔除70%退税外,其余30%部分由县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企业奖励。

3、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享受当年实现的增值税25%地方留成部分80%的奖励,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对2010年度年纳税总额200万元(含)以上、且2011年纳税总额比上年度纳税总额增长80%以上的工业企业,实行“一企一议”。

4、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缴纳增值税后,增值税70%退税资金未到位前,协调金融机构按相关程序进行短期银行贷款,待70%退税资金到位后还贷,原则上退税期限不超过三个月,贷款利息由企业承担。若三个月内退税未到位,超三个月外的贷款利息由县财政按照超三个月外的贷款利息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贴息扶持。

5、2011年废旧物资验货管理站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不征收废旧物资过磅费和验货管理费。

6、鼓励工业企业出口创汇。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下,每1美元奖励1分;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含)至500万美元,每1美元奖励1.5分;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每1美元奖励2分。最高奖额为10万元人民币。

7、工业企业职工统一按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按照现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参保缴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仍可按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参保缴费。

8、对于面临暂时性困难、没有裁员、生产经营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工业企业,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可缓交社会保险费,缓交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9、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工业企业,可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工业企业只能享受两项补贴中的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工业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10、降低工业企业融资所涉及到办理房产和土地等他项权证的规费,国土资源部门收取的登记费每宗不超过200元,公证部门收取的抵押贷款合同文书的公证费用每宗不超过150元,房管部门收取的评估费、登记费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按30%收取,工业企业在贷款银行办理转贷手续涉及的规费,按现有标准10%收取;凡工业企业在厂区内建设厂房等设施,减免其相关建设规费。

11、实行对工业企业的政府采购扶持政策,政府采购优先安排向本地工业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

二、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12、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优质工业企业,协助工业企业融资贷款,并每月调度工业企业融资进度;县财政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对我县支持工业企业力度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13、强化县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惠及企业的政策,编缉成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到各个企业;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定期公布收费目录,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14、强化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各种免费技能培训,定期召开招聘大会,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15、建立优强重点工业企业服务联系制度,对全县年纳税40强工业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点帮扶。

16、成立工业主导产业领导小组,研究产业发展现状、趋势、策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组建产业发展顾问团,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三、规范涉企检查和处罚

17、各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1次。同类检查,做到互相认可、资源共享,杜绝重复检查、交叉检查。

18、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执法依据、程序等规定进行,县执法部门对企业作出的2万元以上行政处罚和财物罚没决定,由职能部门报县行政服务中心和纠风办备案。对涉及企业数量多以及重大检查和处罚,事先必须报告县政府。

19、县审计部门每年对全县各职能部门的罚没收入及其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发现通过关联机构以服务经营名义向企业收取不合理费用的,视为乱收费行为,并严肃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附则

20、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关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融资奖励管理办法篇10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我市财政部门抓好财源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

财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财源建设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事业的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抓好财源建设,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是财政工作的重点所在,是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近年来,随州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保障支撑作用、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税收质量持续提高,财源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抓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四个财源”

(一)支持农业发展,做强基础财源。充分运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食用菌、泡泡青、优质麦、马铃薯、畜牧等特色农业,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产能规模。加大农业特色市场扶持力度,支持三里岗香菇市场等一批特色农业市场做大做强。二是扶持壮大加工农业。充分运用县域经济调度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大力扶持粮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产值转化能力。

(二)壮大实体经济,做大主体财源。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7年仅推行“营改增”、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为企业减负4.76亿元。二是强化政策激励措施。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炎帝人才计划、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出台了《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政策激励举措。三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安排人才资金1000万元,支持市校合作、大学生实习实训;安排1000万元,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奖励;安排300万元,对上市企业、上新三板、四板企业进行奖励;安排500万元,对一批争取精品名牌的企业进行奖励;安排300万元,对一批突出贡献企业家进行奖励;安排6000万元,兑现招商引资和鼓励投资政策。四是破解企业融资瓶颈。筹措4.2亿元,支持市金控集团开展融资担保、续贷业务,为100余户企业担保融资4.2亿元,为81家企业续贷12.9亿元,支持设立产业基金1亿元;安排财政间隙资金1.6亿元,支持各金融机构开展“助保贷”、“政银集合贷”等业务,为企业新增贷款4.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促进经济转型,培植新兴财源。一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落实税收优惠,对15户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7142.11万元,对7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1854万元;强化财政奖补,安排工业科技奖补资金3000万元,落实市政府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4条,安排奖励资金296万元,对获得201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的30个项目和获得科技创新奖的7个创新平台、18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二是支持新经济发展。筹资1.1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新动能。

(四)支持招商引资,培养后续财源。一是落实招商经费。将招商引资专项经费足额纳入年度预算,支持招商工作专班开展招商活动,保障日常招商活动经费需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各项鼓励政策,调动全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积极研究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支持方式。转变税收返还等传统让利招商模式,安排财政资金设立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配套投资;创优金融环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多品种贷款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对招商引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细化创新驱动。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政策,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招引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进行奖励;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奖励补助政策,支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落地。

二、打造“五个平台”

(一)打造体制平台。一是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分税制原则,全面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全额留用”的财政体制,各地财政收入增量全部留于地方发展经济,调动各地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构筑具有特色的梯级财源。二是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对开发区实行独立的财政体制,其新增财力全额留用,用于开发区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开发区发展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市区、区县(市)共同投入、共同招商、共享利益、共同发展。三是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源建设实力;鼓励对经济发达的乡镇实行独立财政体制,对超收入基数部分全额留于乡镇,保持乡镇发展经济的活力。

(二)打造政策平台。一是设立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对创业和就业再就业培训给予补贴,对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创业给予贷款贴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就业再就业。二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新创业、新引进或扩大投资的企业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补助,鼓励投资和创业。三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支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四是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给予特别政策支持,推动大项目建设。

(三)打造融资平台。一是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注资力度,支持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二是建立政银政保合作机制。推进政银合作,探索财政性资金存放竞争招投标办法,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贷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增加续贷周转金规模,引导银行开发续贷产品,解决企业过桥融资难题。推进政保合作,加强与保险资金对接,推广保险资金以“投贷保”等方式发起资产支持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用好用活产业引导基金,市、县(市、区)政府共同出资参股,逐步做大产业引导基金规模,支持市金控集团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推广运用ppp运作模式,统筹整合财政存量资金、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资金筹措落实项目资本金,以参股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建设。四是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在落实省级财政支持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对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在“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成功发行债券的企业,按照发行额的3‰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鼓励县(市、区)出台追加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