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8:43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1

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财政局和县各有关部门及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在认真总结景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改革的各项工作,已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下面,就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现场会情况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今年4月24日在景洪召开的全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模式、深化改革,我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相关相关单位学习传达景洪会议精神,并就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把握的重点,以及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安排,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序推进,确保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情况

按照省州要求,为保证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财政局、宣传部、人大、人事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积极开展对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为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抓宣传动员。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开展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全面推进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抓方案制定。按照改革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的要求,及时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制定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抓基础数据的清理。切实抓好乡镇财政收支、财政供养人员的清理、乡镇债权债务的清理,做实基础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四抓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计算机、网络等有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基层财政所的同志吸收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更好地服务基层和农村;五抓工作纪律。切实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乡镇和村组财务监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纪律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杜绝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之机私分资产、滥发钱物,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一)财政所人员配备管理及工作职能情况

县下辖七乡三镇,10个财政所。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我县推开后,乡镇财政所划归财政局管理,通过县财政局与人事局摸底调研,我县财政所编制核定定为每所5名。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总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岗位。各岗位按照规定交叉任职,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总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据管理员。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治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总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治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票据管理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三、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

1.县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情况

我县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要求,取消了乡镇一级财政,将全县10个乡镇作为县级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后,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上划县财政局管理,代行县财政局的相关职能。

2.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情况。

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紧紧围绕全县财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工资、保运转”为首要目标。自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乡镇一级全部纳入了经费包干,定额定编标准化管理,收入任务不再纳入考核范围,其中人员经费按全额预算;社会保障缴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公务费按照人均元的标准执行;车修费每个乡镇一个车编按10000元的标准执行,其他业务及办公费按区类划分8-12万元不等。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本级财政收入只占财政支出的1左右,“吃饭财政”的状况依旧得不到大的改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现有财力难以维持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基本的下乡及其他县级部门执行的补助标准乡镇一级依然难以实现。

3.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及资金整合情况。

我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并与相关整合部门签订了资金整合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照整合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来进行组织实施以带动各部门实施的积极性。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组织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并制定相关续后管理的村规民约。

4.基础信息库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规范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管理,根据州财政局统一部署,我县于起全面启动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我县纳入数据库统计范围的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全额拨款(补助)或差额补助经费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民政部门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低保对象不在统计之列。统计信息包括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两大类。其中,单位信息主要包括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人员编制、实有人数、财政经费供给方式、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等内容;人员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技术职称、身份、工资标准等内容,全县供养人数5906人,其中:在职4198人,离休66人,退休1642人。

5.软件应用情况

我县各预算单位(包括乡镇)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范围,按照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规范化管理,县级各单位及十个乡镇均使用了财政厅开发的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通过使用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全县基本上消除了“隐性”测算的隐患,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但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对该软件只能做年初预算而无调整功能表示遗憾,希望在今后的改进中能够增加这一功能。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强化了乡镇债务管理和乡镇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通过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改革后,乡镇运转支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因素分配,兼顾乡镇多方利益,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要求。

二是通过改革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行为。由于乡镇管理层次和财务人员素质不一,乡镇财务难以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使用统一的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规范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从根本上防范了乡镇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现象。

三是通过改革遏制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通过改革一方面锁定了乡镇债务,取消了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另一方面,对债务化解实行奖补,达到了控制增量和消化存量的目的,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

四是通过改革规范了非税收入征管。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现象。

五是改革后乡镇支出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支出进度趋于均衡、合理,有效避免了年初支出紧张,年末突击花钱的情况。

四、目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情况来看,“乡财县管”改革中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我县乡镇多属财政赤字乡镇,几乎不存在县级财政挤占乡镇财政收入的问题。实行“乡财县管”后,将出现县级财政弥补乡镇资金支出缺口的情况,这样,一些困难乡镇就有了保障,收支缺口由县里兜底,自然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其财政增收的积极性降低

2.乡镇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降低。实行“乡财县管”后,债务对乡镇领导来说有所解脱,但从另一方面看,将会导致乡镇债务高悬。乡镇债务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乡镇负债问题迟早应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得到解决,否则,这个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最终转移到上级财政。

3.实施“乡财县管”工作需要网络平台支撑。但是,要实现乡财县管网络化管理建设,需要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投入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及硬件设备购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4.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人员紧缺、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但近年来乡镇财政所基本没有安排新工作人员,很多还是原财政所人员,很难满足财政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1、建立乡镇财政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在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乡镇财政收入的综合考评,实行乡镇财政收入主要领导负责制。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2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乡财县管在我镇实践与思考

我县财政局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通知,结合我县的实际,于2007年11月制定了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08年1月对我县15个乡镇实行乡财县管乡用体制改革。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乡镇政府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财政管理方式。

1、我镇具体做法

1.1、账户设置

取消镇政府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由县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统一开设“结算专户”和“专项支出户”、“经费支出户”。“结算专户”用于核算县财政部门拨入的待结算资金、上级部门拨给镇的各项补助金、镇收取纳入预算外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收取的各项往来款项等,由县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专项支出户”用于核算各类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支出活动,“经费支出户”为基本户,用于核算除“专项支出户”以外的支出。

1.2、集中收付

镇政府组织的预算内收入缴入县金库,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缴入财政“结算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镇所有支出由镇政府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提出用款计划,送县财政审核、镇长审批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将资金拨入“专项支出户”或“经费支出户”,由镇政府按规定使用。

1.3、票据统管

使用财政统一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实行票款分离,由财政预算经办员负责开票,领用,缴销,各项款项按规定及时解缴,并按月领核财政票据。

1.4、账套设置

乡镇总预算会计账套,由县财政局设置总账,以各乡镇为单位设置明细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套账由乡镇统一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并设置总账,按乡镇原来政府及七所八站独立核算范围和支出明细科目分别设置一级、二级明细账。用于记录和反映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活动,按县财政局要求乡镇使用统一财务软件记账。

1.5、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

设乡财核算中心,财政所长任核算中心主任,配预算经办员一人,也就是原总预算会计,负责镇政府综合预算和决算的编制,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发票的领发和缴销管理工作,负责审核汇总所属预算单位报送的分月用款计划。政府总会计一名,主要负责设置政府及所站会计账簿、登记总账、明细账、实施会计监督,设总出纳一名,七所八站设财务报账员各一名。

2、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取得成效

2.1、规范了收入管理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撤消了镇政府七所八站银行存款账户,使用财政统一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乡镇组织的预算内收入缴入县金库,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缴入“结算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源头杜绝了乱收费,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违纪现象,有效地防止政府及各部门所站截留、坐支,挪用资金等不良现象发生。

2.2、加强了支出管理

我镇所有支出由镇政府以镇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提出用款计划,送县财政审核、镇长审批后,由县财政部门将资金拨入“专项支出户”或“经费支出户”,由镇按规定使用,镇政府明确乡镇支出范围,制定财务包干方案,规定部门所站开支标准,严格执行镇长一把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车、电话等费用开支,杜绝虚假发票报销现象发生。

2.3、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乡财县管改革实施后,政府制定了乡财县管业务操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我镇所站和各社区制定了财务包干方案,规定了费用开支标准,明确审批权限范围,加强了财务监督,镇编制用款计划,申请拨款等全部通过网络操作。镇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会计记账运用财政局统一的华兴财务软件统一核算,由电子记账取代了手工记账,规范了会计科目,核算方法,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2.4、遏止了乡镇债务的增加

乡财县管改革实施后,我镇财政收支纳入了县级财政监督管理,财政收入及时上交国库,严格控制支出,严禁随意举债,县财政局要求清理债权债务,建立债务台账,锁定了以前债务,控制债务规模,对乡镇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在不增加新债的同时,镇政府每年要有还旧债计划。

3、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存在的问题

3.1、乡财核算中心机构虚设

按上级财政要求增设乡财核算中心挂靠财政所,配备预算经办员,政府总会计、出纳等相关人员,开展乡财核算工作。但从运行中看乡财中心未能发挥职能作用,我镇仍按旧模式,政府会计,出纳设镇财务室归属政府办,财政预算经办员归属财政所。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人员岗职责不清,办事推诿扯皮,工作经常出现脱节现象。

3.2、乡镇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思想上有抵触情绪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打破了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乡镇领导因担心财权的削弱,在思想认识上一时难以到位,政府所站负责人思想上有消极抵触情绪,一方面对撤销七所八站银行账户不能接受,他们习惯独自开小灶过日子,另一方面他们对收入上交财政结算户,财政统一开票,用款还要向财政申请调度,这些繁锁的程序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4

乡镇总预算会计会计核算财政管理

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重视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财政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改善。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大部分乡镇财政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缺陷。在财政改革落实年,提高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迫在眉睫。

一、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现状

以我市为例,我市共有十六个乡镇财政所,2015年各乡镇财政所在职人数64人,各乡镇财政所平均人数4人,乡镇总预算会计人员平均年龄36岁,大专以上学历9人,在财政岗位工作超过十年的不足20人。从以上统计数据可见,该市乡镇财政所人数偏少,平均年龄偏高,高学历人员偏少,业务水平较弱,人员变动频繁。

我市各乡镇不单设乡镇级金库,其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直接缴入县级金库。各乡镇财政资金由县级财政局根据乡镇财政收入执行情况,以调度款的形式下拨至各乡镇财政所。各乡镇财政所根据本乡镇的预算安排,支付相关财政资金。乡镇预算会计的业务由县级财政局负责指导,人事安排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自行负责。

二、乡镇会计核算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账套设置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账套设置是会计工作的第一步,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大部分乡镇账套设置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一是总预算会计账和行政事业单位账合二为一。二是执行的会计制度不清晰。三是科目设置混乱,没有按照相应会计制度要求设置科目。四是账表不符。

2、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

少数乡镇会计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部分乡镇财政所没有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来设置会计岗位。由于人员少,有些乡镇存在会计“一手清”现象,即开具支付凭证、管理全套财务专用印章、会计核算者为同一人。有的乡镇因乡镇领导变动更换印章,新印章启用后,原印章未及时上交销毁,仍延续使用。有些乡镇支付印章中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由一人统一保管,未实行专人负责,分人分印管理。

3、资金使用不合理,造成资金支付滞后

目前乡镇还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乡镇将财政资金拨入各部门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这样一方面形成财政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造成财政资金沉淀,乡镇财政资金调度困难;另一方面,乡镇财政以拨列支,再由预算单位拨付到个人或供应商,造成财政资金在途时间过长,支出滞后,乡镇财政支出报表列报的支出也不能真实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支付数。

4、财政支出不严谨,预算约束机制不强

部分乡镇重复列支拨款数,形成虚列支出,也有的乡镇将当年未使用的资金,以各种名义虚列支出。

5、往来款核算混乱,不良资产挂账严重

部分乡镇的总预算会计中存在大量的往来款,这些款项金额巨大,时间跨度长,大部分已属不良资产挂帐。

三、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对规范和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促进乡镇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人员配备和培养,提升乡镇财政会计素养

一是重视人员配备。乡镇政府应把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善思考的人员调配到财政工作队伍中来,打好财政工作的根基。二是要注重梯队培养。要结合财政人员成长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员或建立aB角制度,确保财政工作不因人员提拔变动而断档。三是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县级财政局应定期组织乡镇会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各乡镇总预算会计应加强会计、财政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认识。

2、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

一是科学设置会计岗位。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足额配备人员,明确岗位人员职责分工。二是合理分设账套。各乡镇应先确定好账户余额表,再按照有关会计总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分设总预算会计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分别遵循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是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政收支情况,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账制度。

3、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乡镇财政资金支付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即将乡镇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出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行,支出运行过程处于财政有效监管之下,增强财政支出活动的透明度,同时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加快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确保乡镇财政资金运转安全和高效。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乡镇各部门预算单位不保留实有资金账户,使得资金存放由部门预算单位分散存放改为由国库统一存放,在支付方式上,乡镇财政资金根据先预算后支付的原则,按照资金的性质和类别分别设为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与部门预算改革相互配套,相互衔接,要在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建议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为顺利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4、加快往来款项的清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各乡镇应本着“积极、求实、规范”的原则,把本乡镇往来款项的清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清欠陈年挂账。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梳理各项往来款项的来历、现状和预计收回情况,加强对暂存暂付款项的清理工作。二是避免新增挂账。三是加强监督。对偷逃税金和转移挪用专项资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以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综上,今年是财税改革落实年,乡镇财政应借财政改革的东风,逐步建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和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为加快我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乡财县管”;乡镇财政;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0-0016-07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0.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其自身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为推动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2006年财政部在结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财政管理制度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海南作为欠发达省份,乡镇财政规模小,公共服务水平低,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与新形势很不适应。因此,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海南省屯昌、保亭、万宁和文昌四市县(以下简称“四市县”)“乡财县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海南省“乡财县管”改革的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四市县”乡镇财政的基本情况

(一)乡镇财权事权呈上收趋势

实行乡镇一级财政以来,“四市县”对乡镇财政体制不断进行调整,2004年前大多实行分税制体制,2004年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县对乡镇财政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总体上存在的模式有:划分收支、确定基数、定额补助、超收留用或分成以及统收统支加激励等,这些体制总体趋势是财力不断上收。另一方面,乡镇的主要支出近几年也在逐步上划县级管理,大部分乡镇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安全、司法、土地等事权上划县级,这使得乡镇承担的事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二)乡镇财力构成主要依赖上级补助

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政府筹资渠道有预算内收入、乡镇预算外收入以及乡镇债务收入等。实行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的构成发生了较大改变,财政自给水平大大降低,乡镇取得财力的主要途径是上级转移支付。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2003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万以上的有6个乡镇,其中1个超过500万,而2004年税费改革后,100万以上的乡镇仅有4个,到2007年仅为2个;上级补助收入从2003年的99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687万元,增长1.7倍,上级补助收入占财力的比重从2003年的50.79%上升到2007年的120.17%①。

(三)乡镇财政支出刚性增长

在财政体制不断变化的同时,乡镇财政支出的数量和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是乡镇政府机构的运转支出,以及承担新农村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文化教育以及“村村通工路”等公共服务等支出。由于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行使一级政府职能,乡镇财政的支出几乎涉及政府支出科目的各方面内容,虽然乡镇政府的收入来源明显减少,但乡镇财政支出资金刚性依然存在,增加了财政困难。2003年到2007年,屯昌县和文昌市的乡镇一般预算本级支出分别增长了51.94%和64.96%②。

(四)乡镇历史债务沉重

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后,乡镇实际可用财力下降,一些必保的基本支出得不到保障,乡镇政府不得不举债;同时,长期以来处于分级财政最底端的乡镇财政承担了它无法承担的事权,财政支出责任与财力存在较大缺口,并且这种财力缺口累计越来越大,导致了乡镇出现巨额赤字③。以文昌市为例,截至2008年年末,全市乡镇负债总额达9564万元,比2003年增加6892万元④。虽然近年来中央、省政府加大了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了县乡政府的一部分困难,也逐步消化了乡镇财政的一部分赤字。但对大部分县乡来说,历史债务还未得到有效化解,其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负担。

(五)乡镇财政管理不规范

由于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低,乡镇财政管理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乡镇财政预算约束软化,监督乏力;二是乡镇的财政收入管理特别是预算外收入管理存在着不少漏洞,致使不少收入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甚至存在坐收坐支的现象;三是有的乡镇支出次序本末倒置,即支出重点主要保证领导的差旅费、接待费等,而在工资、社保缴费、机关运转经费等必保支出方面却始终留有缺口,上级下达的各类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尤为严重;四是乡镇的工程建设、大宗物品采购,不办理招投标或不纳入政府采购。

二、“四市县”“乡财县管”改革实践

(一)改革试点的基本概况

鉴于乡镇财政举步维艰的事实,海南省“四市县”开始了“乡财县管”改革的探索,这一举措的目的是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使乡镇财政尽快走出困境。

“四市县”的改革模式的核心内容基本遵循了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财预[2006]402号)文件要求,主要包括: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以促使乡镇财政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核算权与监督管理权相分离。在体制上实行“三不变”⑤的基础上,由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收支实行直接管理并监督。从这个模式内涵来看,县财政在“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中充当了“管家”的角色,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变动,保持了乡镇一级财政的构架。

(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四市县”“乡财县管”改革的目标一般都是致力于缓解县乡乡镇财政困难,减少财政赤字,遏制乡镇债务和管理规范化。就“乡财县管”改革而言,目标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农村综合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它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先行改革。“四市县”改革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保持“三不变”,具体见表2。

(三)机构设置及职责

为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四市县”都对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除文昌市外,其他三个市县财政局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如乡镇财政管理中心(或乡财办)负责全县(市)“乡财县管”业务的管理和监督。“四市县”都取消了乡镇财政所的预算总会计,由县财政局设立乡镇总会计,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乡镇财政各项会计账务核算。乡镇财政所设置财政结算员、报账员,对乡镇会计核算站的会计人员都基本实行委派制,有的集中在县,有的保留在各乡镇。“四市县”都将乡镇国库业务全部集中在县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屯昌县和万宁市虽然还保留原有的乡镇金库,但乡镇金库的功能已基本消失,保亭县和文昌市已撤消原有的乡镇金库。

“乡财县管”后,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县都重新界定了各部门的职责,构建“乡财县管”工作平台。一是乡镇预算单位,职责主要是编制本单位预算收支计划报县财政局审核;二是乡镇会计核算站,主要是集中管理乡镇预算单位账户,依法办理预算单位资金收支业务;三是乡镇财政所,主要是负责乡镇财政支出和乡镇非税收入的审核工作;四是乡镇农村信用社,主要是及时将预算内收入全额缴入县国库,将预算外收入缴入县财政预算外专户;五是县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主要是集中乡镇国库业务;六是县人民银行,主要是负责办理各乡镇预算内收入缴入县国库的划分、报解和统计;七是县财政局,主要是审核乡镇预算、核拨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总会计账务等,县财政局的预算股、国库股、综合股、政府采购管理中心分别执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票据管理、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方面的相关职能。

(四)具体操作模式

1.预算编制情况。“四市县”都遵循“预算共编”的原则,即县财政局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报审批,除文昌市仍由乡(镇)人大批准外,其他市县都由县人大批准。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县财政局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需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按法定程序履行批准手续。

2.账户设置情况。“四市县”基本都取消了乡镇财政原在各银行或金融机构开设的“乡镇国库”账户和“乡镇财政专户”账户,由市县财政部门在市县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统一为各乡镇开设国库和财政账户。

3.收入收缴模式。“四市县”的税收收入除保亭县由农业银行直接收缴外,基本都直接缴入市县国库;非税收入一般都缴入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待报解非税收入专户”中,分次缴入市县国库。市县国库一般在次月10日前将乡镇的国库收入拨入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乡镇国库账户以供乡镇支出使用。

4.支出模式。“四市县”的财政支出基本都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因此工资一般都由市县级财政统一拨付。乡镇所有的经费支出都需要由县财政局审批,政府采购支出一般都直接拨给供应商。另外,文昌市已实现乡镇支出的授权集中支付,其他三市县则由县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乡镇支出。

5.超收奖励。为激励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税源,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四市县”都出台了相应的奖励办法,以提高乡镇政府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三、海南省“乡财县管”改革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改革的成效

1.加强了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一是实行预算共编规范了乡镇财政预算的编制,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的支出顺序和确定的支出口径、标准安排;二是硬化了预算约束,减少了长官意志的干预;三是县级财政能监控每笔资金的去向,乡镇财政截留挪用部门预算资金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确保了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2.增强了县域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由于实现了“账户统设”和“集中收付”,实现了县财政统一管理和核算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得到规范。县对乡镇的收支行为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财政管理由过去重抓收入向收支并重转变,支出管理由重支出数量向节支、控支、跟踪问效转变。杜绝过去那种“户头有钱就用,不管来龙去脉,年底超支挂账,次年再列支出”行为。

3.堵住了乡镇收入的漏洞。“乡财县管”实行“票据统管”和“账户统设”后,一方面票据由县级财政统管,领缴核销权全部上划,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另一方面通过清理账户,撤消了原设在乡镇的各种过渡户,非税收入直达县级国库或县乡结算户,预算外收入均纳入专户,有效防止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乡财县管”有效地堵住了收入漏洞,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及时入库。如屯昌县、保亭县在2007年实行乡财县管后,2008年分别有1个乡收入突破500万元;万宁市2009年实行乡财县管后,有4个乡镇收入突破500万元,还有2个突破了1000万元①。

4.规范了乡镇财政支出行为。由于“乡财县管”改革后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规范的收支流程,各种管理漏洞被有效堵塞,各种不合理的支出被有效控制,防止了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利于财政资金的节约。同时改革规范了乡镇政府采购行为,对大宗物品购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确保专款专用。各乡镇的重点支出得到了保障,支出结构得到优化,各项专款实现专款专用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丰富了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内容。

5.控制了不良债务。改革后,由于规范了乡镇财政收支行为,乡镇政府改革前举债现象受到有效的监督和有力的约束,从源头上控制了乡镇新增债务的发生,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同时,乡镇理财观念、理财方式得到转变,财务管理得以加强,有效地控制了由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而带来的新增债务,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化解陈债,加快了乡镇财政良性发展的步伐。如屯昌县在“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实现了没有新增债务的目标。

(二)改革的问题

1.缺乏落实相关原则的具体规范性制度。虽然“四市县”都制定了相应的改革实施方案,但其中的规定都比较粗放,缺少如何落实的具体细节性的规范性的制度。如如何落实资金所有权不变,如何防止县财政占用乡财政的资金,如何确保县主管部门转移支出责任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制度。这些规范性制度的缺乏可能造成“乡财县管”改革后的财政权力界限不清,从而难以保证“乡财县管”的顺利运转。没有相应的制度,债务债权不变原则将无法落实。因为乡镇的财政资金全部由县财政管理,这就为乡镇推卸债务责任提供了条件,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约束(如规定偿债准备金的提取等),可能会使乡镇债务的处理难度加大[1]。

2.加大乡镇资金管理成本,资金使用费时费力。由于“乡财县管”审批手续繁杂,乡镇用款费时费力。一般来讲,乡镇的用款需要按年初预算编制用款计划,经过报账员、财政所长、镇长、县财政局长签字、结算主任、结算管理人员、记账员等7个环节,要逐张发票审核报账,否则审批不能通过,有时可能几天资金都不能到位。同时预算变动程序复杂,遇到急事乡镇只能想方设法拆东墙补西墙,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项目之间预算的流通十分困难,乡镇的资金基本被县财政控制。

3.乡镇历史债务难以消化。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举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止,但历史债务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偿债日期的临近,乡镇债务的压力不断加大。“乡财县管”后,由于乡镇的支出有了保障,同时缺乏相应的偿债机制,乡镇对历史债务偿还的积极性不高,对债权的清理和追收不积极、不主动。

4.财政收支管理机制仍不完善。一是乡镇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尚未建立,乡镇单位的支出预算只有预算内安排部分才体现在乡镇政府的功能预算中,没有把乡镇单位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二是专项财政资金的管理上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财政无法监控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三是大部分乡镇缺乏信息系统,仍采用手工模式,影响了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四是“乡财县管”在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能的设置上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和细化,强化各岗位间相互制约、监督的职能。

5.改革部分内容有待商榷。由于“乡财县管”是一项创新性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遵循,各市县在改革时都是遵循本地实际摸索的一套模式,在改革中很多做法在现行的法律规章中并不能找到答案,因此有些改革做法的对错目前还不能下定论。如文昌市在改革中由于乡镇业务较多,将集中支付乡镇的清算业务集中交给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而并没有将人民银行设为清算行;又如保亭县的乡镇收入业务全部交给了县农业银行,没有集中入县国库,一个月由县农业银行只报解一次到县国库,从经收税款的角度讲存在滞留税款的问题。另外由于乡镇收支基本都集中在县金融机构,乡镇国库的撤留及风险问题仍需要考虑。

四、在海南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推行“乡财县管”改革的对策建议

从“四市县”改革的反响来看,改革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一方面规范了乡镇财政活动,强化了县级财政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确保工资发放和必要的经费开支,保障了基层政权的平稳运行,为从制度上规范基层行政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乡财县管”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项短期的、局部的尝试性政策调整,虽然改革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先局部后整体得以逐步深化与扩展的历程,必须局部的尝试与调整,才可达到整体的重构与整合。

(一)明确“乡财县管”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模式

借鉴海南省“四市县”试点中探索出的几种模式,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海南省推行“乡财县管”改革的基本模式。

1.改革的基本思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以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为重点,以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合理调动县乡两级积极性,促进乡镇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财政体制不变原则。“乡财县管”改革应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上进行,稳定的财政体制能尽量减少改革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五不变”原则。要坚持预算管理权不变,主要指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乡镇政府负责本级预决算草案编制、预算方案调整和预算组织执行;要坚持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主要指乡镇财政资金仍归乡镇政府所有和支配;要坚持财务审批权不变,主要指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度审批;要坚持核算主体不变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原则。三是财权和事权相对应的原则。坚持以事权定财权,以责任定财力,对需要承担或委托乡镇承办事务的支出,县财政要相应给予财力保障。四是操作简便、规范高效原则。首先要尽量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方便乡镇根据实际使用资金;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另外在形式上要做到各项文档和制度文件都要合法、规范。五是约束和激励相结合原则。既要强化县财政对乡镇财政的监管和约束,提高乡镇理财水平;又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切实增强乡镇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增强自我发展感,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3.改革的基本模式。综合比较“四市县”的改革模式,收入基本都能直缴入县国库,但支出还是采取了过渡性的方式,集中由县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为此,本文认为可以设计一种一步到位的模式,即不再设置乡镇金库,完全由县国库乡镇金库的业务。具体来说,由县政府统一制定乡镇收支范围和收支标准,把乡镇所有的财政收入全部集中到市县国库;将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二级预算单位,乡镇政府的支出由乡镇在指标范围内提出用款计划,由县财政统一审核,全部由县国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乡镇超收部分按比例实行奖励分成。

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在于,目前人民银行国库已拥有先进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和国库会计集中系统,收支业务基本可以实现电子化操作。乡镇的收入基本可通过横向联网系统实现电子化缴纳,如目前屯昌县横向联网签约率国税98%,地税96%;支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与商业银行进行清算,不需要再开发一套商业银行的集中支付系统或由商业银行手工拨付,减少了改革成本。实行这种模式,乡镇财政收支都集中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降低了资金存放在金融机构、游离于人民银行国库之外的风险,人民银行可以更好地履行监督乡镇财政收支的职能,为“乡财县管”改革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安全保证支持。

4.改革的基本内容。“以国库集中收付为基础;以财政综合预算为核心;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形式;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规范收支行为为重点”。在不改变预算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以促使乡镇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核算权和监督管理权相分离。

(1)统筹安排,预算共编。所谓“预算共编”,是指改革现行乡镇预算编制方法,实行县乡预算共编预算。在制度的安排方面要明确,乡镇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乡镇财政须统筹预算内外收支,编制综合预算。年度预算须报请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共同编制。乡镇财政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决算等须按法定程序办理,具体工作由乡镇财政所实施。县级财政要指导乡镇分类核定公用经费基本定额,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部门预算,对确定为乡镇的各项补助,县级财政不得挤占。

(2)账户统设,集中核算。一是要规范账户管理,取消乡镇各预算单位在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财政所对各账户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二是要规范账务管理,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由县财政局乡镇总预算会计,相应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市县财政局为各乡镇在市县指定银行分别设置“**乡镇财政性资金专户”,核算乡镇账务。乡镇银行账户的开设权与变更权属县财政主管部门。账户一经开设,乡镇不得擅自变更。

(3)集中收付。由市县国库乡镇金库业务,由市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乡镇财政核算专柜”,对乡镇实行集中收付。

收入统缴,即取消乡镇金库,调整收入级次,规范征收主体。乡镇的所有收入全部调整为市县级收入,上划市县级金库,由市县级财政统一核算。市县财政同时建立乡镇级收入明细台账,统计各乡镇财政收入。乡镇财政不再核算乡镇级财政预算收入。乡镇的非税收入由乡镇政府组织征收。

支出统核,即重新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支出标准,实行部门预算。将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二级预算单位,实行全部支出集中支付,清算行为市县人民银行。乡镇级有关预算单位公共支出的经费,由乡镇财政按保证基本运转原则核定分配,通过乡镇财政办理;按照“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的模式和“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乡镇年初预算。其中项目支出结合乡镇实际,实行“大类项目统一标准,小类项目区别对待”,基本支出主要包括保证正常运转的乡镇本级支出和村级支出两大部分。为方便乡镇及时用款,各地可建立公用经费支出备用金制度。

集中支付,即个人支出和共性支出纳入县财政统筹管理,实行统一集中支付。乡镇全额拨款人员工资、农村五保、遗属人员生活补助、民政优抚扰定补对象、村社干部报酬全部纳入县财政统一上卡直发;乡镇承担的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缴费直接由县财政与社保部门统一结算,集中支付;乡镇工会经费、福利费、党报党刊支出,由县财政安排总的预算,直接与相关部门对接,防止应缴不缴、截留挪用。

发展激励,即建立县对乡镇的发展激励机制,实行新增引进税收奖励政策和非税收入奖励政策,鼓励乡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经济,培植地方税源。县对乡下达的非税收入任务,必须足额完成并全额上划县金库。对完成任务并缴入县金库的非税收入,按比例奖励给乡镇;对未按规定入库或未完成任务的乡镇,扣减其工作经费。

(4)采购统办。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以上的乡镇政府采购项目,由乡镇财政所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照预算审核后,交县采购中心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县财政直接拨付供应商。

(5)票据统管。把乡镇使用的所有收费票据全部上收县财政管理,实行“限量使用、定期缴销”制度。乡镇和所属各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行政性收费票据、罚没款收据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各乡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票据领取、发放、保管和上缴工作。收费票据由会计核算中心向县财政综合股统一领取,由乡镇财政所向会计核算中心领、缴、再由会计核算中心报县财政局综合股核销。严格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核旧领新,严禁坐收坐支。

(二)改革需把握好的若干问题

1.关于一级财政和“乡财县管”的关系。乡镇实行一级财政是《预算法》的要求,是乡镇一级政府履行职能的必要条件。一个财政体制的实现有多种方式,而“乡财县管”只是乡镇财政体制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在目前乡镇的特殊环境下采用的特殊的形式。因此,一级财政和“乡财县管”并不冲突。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并依法解决好这一问题。一要保持乡镇“三权”独立性,明确实行县乡“预算共编”,不是取而代之;坚持乡镇财政各类账户的资金所有权、支配使用权仍归乡镇或单位,支出仍由各乡镇或单位负责人审批;坚持乡镇会计核算主体不变,县财政部门只履行记账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坚持乡镇债权债务仍归乡镇享有和承担,逐年消化。二要充分体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不得借“乡财县管”改革之机,搞“财力向上集中,责任向下转移”,加重乡镇财力负担,影响乡镇政权运转[2]。三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乡财县管”相当于多设了一种委托关系,即乡镇政府与财政所之间的委托关系,这种委托关系必然增加交易成本。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注重“乡财县管”的依法性、规范性,切实做到监管不乱管,补位不越位,充分尊重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关于规范财政支出的问题。长期以来,乡镇财政支出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实施“乡财县管”改革,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县财政的监督作用,明确规范乡镇财政支出顺序和行为,确保乡镇重点支出到位,提高乡镇财政的运行质量。在改革模式设计上,要充分融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等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新理念。要扩大财政国库直接支付范围,对乡镇公务员、离退休人员和公益性事业人员,实行工资统发;对政府采购支出、大额支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对涉及农民利益的补贴资金、救济资金和福利资金,通过“一折通”进行发放,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效率。要合理界定乡镇负责人的资金审批权限,切实简化管理和监督程序。对大额支出可采取单项申报、单项审批的办法;要实行拨款按计划、用钱凭申报的制度;要建立乡镇备用金制度,合理确定备用金额度,以保证乡镇政府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支出需求。

3.关于妥善解决乡镇财政债务的问题。控制和防范乡镇债务风险是“乡财县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改革的难点问题。要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要求,一要对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账,并对各类债务做出具体分析,制定分阶段清收债权和化解债务的目标和步骤;二是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债务,如建立县乡偿债基金和激励机制,用于专项还债,主动化解债务风险的乡镇给予奖励等;三要严格防止乡镇发生新的债务或“隐性债务”。

4.关于相关配套改革的问题。一是关于电子信息系统。实施“乡财县管”改革是一项涉及预算管理、收支核算、账户设置、岗位设置和信息软件开发等多项内容的系统工程,层次多、领域宽、复杂性大,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支撑平台,“乡财相关”改革的预期目标就很难实现。务必要把推进“乡财县管”改革与实施“金财工程”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好“乡财县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要提供预算编制、票据管理、指标管理、收入管理、拨款管理、集中支付、工资统发、预算会计、查询等功能,真正实现所有机构都在同一应用平台上进行操作,协同工作,使得县乡两级财政实现畅通管理,所有单据的传递,业务的申请、审批、资金的划拨都通过网络完成。

二是关于乡镇财政激励机制。对实施“乡财县管”改革的乡镇,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大县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乡镇基本运转;对财力增长较快的,公用经费节减较多的,化解财政债务积极的乡镇要给予奖励;对超支公用经费的,旧债未减、新债又增的,违反财政收支规定的乡镇必须进行制约。

三是关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财政应当适合新形势,推进职能由过去的征税型向财政资金的管理、监督、服务型转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镇财政收支监管、涉农补助资金管理以及面向农民的服务上来。实行乡财县管改,关键是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

五、结论

“乡财县管”是一种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这种创新适应了我国目前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一定时期内它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制度安排的效率。但是,本文认为,它仅是一种管理方式,各市县根据资金的不同具体情况,采用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所差异,在实施的具体安排上可以有所不同。在现有财政体制框架下,如何配置财政管理权限,既是经济技术问题,也是政治实现问题,这将决定乡财县管的制度效率。一些地方还可以结合乡财县管改革进行财政体制调整,以实现效率的优化,通过县乡的博弈达到制度的均衡。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是将来一段时间内农村改革的重点,“乡财县管”是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乡镇的延伸,乡镇财政由县级财政代管有利于将乡镇越来越多的公共支出纳入到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中,让公共资金的管理更趋于公开、透明、科学、规范。“乡财县管”作为县乡财政体制实现的一种模式,对农村综合改革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乡财县管”是先行一步的改革,它的成功将为机构改革提供条件,最终推进我国政府行政制度改革。通过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扁平化使分税分级的实质内容在省以下得到可操作性,从而为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分配关系,建立架构合理、职能规范、运行高效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6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使得诸如预算、资产、专项资金收支、工程项目、负债资金收支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存在资金安全隐患。财务收支不能完全做到“一支笔”审批,“白条子”报账、“白条子”抵库、大量现金结算和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普遍存在。此外,财政总会计、政府会计和出纳岗位职责不清,财政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

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一是财政票据管理不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收据成了“万能票据”,导致坐收坐支、个人占用票款、票据遗失等现象的发生。二是人员支出管理失控,超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发放职工福利、补贴、奖金的现象普遍,如某镇全年发放各类福利、补贴、奖金数额达238万元,某镇全年人均发放各类福利、补贴、奖金达4.2万元,有些乡镇在负债的情况下,各类福利、补贴、奖金也照发不误。三是公务接待费用居高不下,公款吃喝现象有增无减等等。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乡镇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客观因素。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还需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对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

领导重视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乡镇领导干部对财政、财务知识的掌握,一是有利于其治财理财能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对财务人员依法管财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人事组织部门应对财政、财务知识的掌握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内容之一。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规范理财行为;开发乡财县管应用软件,建立县乡财政信息网络系统,县乡财政之间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拨款,并将乡财县管应用软件融入“金财工程”系统;加强资产管理,掌握乡镇部门资产家底,保证预算分配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物资产基础之上,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转3.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模式。

①实行“乡财县管”模式(即乡财乡用县管)是推动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对实行“乡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三不变”原则:预算管理权不变、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

②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即县财政部门按政策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在县财政局内设立乡镇财政管理分局,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分别核算各乡镇综合预算收支;取消乡镇财政总会计,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乡镇财政管理分局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乡镇列入政府采购支出项目,由乡镇根据年度预算提出申请,经乡镇财政管理分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中心集中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分局直接拨付。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其管理权上收县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坐收坐支。

③县级财政部门加强对乡镇财务人员财政、财务知识的培训和监督。乡镇政府在县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7

一、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问题分析

首先,总预算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核算依据难以获取。核算标准与核算数据是核算工作开展的前置要素,很多乡镇预算管理部门在分解预算目标、下达预算指标上存在滞后性及粗放性,业务部门甚至年底或次年才能知晓某些专项资金使用指标。同时,总预算会计核算要素既包括有价证券、预拨款项等资产类,应付款项等负债类又囊括各项结余等净资产类和各项收入支出的核算,核算依据为被核算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及文件资料。鉴于各部门管理水平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核算人员很难在既定时间内通过某一渠道获取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的数据,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推进困难。二是年底核算工作压力大,款项处理不及时。按照新制度规定,各部门在获取财政资金但未使用该款项时不进行账务处理,使用时进行列支,只有在年底对未使用的款项进行总预算会计处理时使用权责发生制列支,这将导致年末的财政支出大幅上涨,核算工作量增加。在既有压力下,核算人员对往来款项及暂存款项的处理可能存在滞后性,长期挂账等状况时有发生。

其次,员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鉴于乡镇部门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其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还有待完善,数量有限、经验不足、学习机会有限、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比较普遍。如,只有少部分乡镇成立单独的国库部门,配置专员处理国库业务,大部分乡镇机构并未设置专门的国库部门而将国库岗位设置在预算科中,实施合署办公。人员配备的不足使得一人多岗问题时有出现,组织很难严格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划分岗位,替岗原则、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的落实情况较差,会计核算工作自然难以做到细致化、全面化,工作潜在风险提升。同时,人手不足使得总预算专员不仅要做好总预算工作、完成总预算职责,还要关注总预算之外的其他财务处理事项,受人员精力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非聚焦性工作状态下,工作开展效率低。此外,大多数参与乡镇总预算会计工作的员工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工作年限相对较低,在岗位胜任力不足的情况下,应对政策新变化自然难上加难。

最后,协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对乡镇政府的各项资金如代管资金、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会计核算、监督把控的专业会计,其面向对象为乡镇,基本工作任务囊括组织预算工作、调度资金使用、核算日常业务、参与预算管理、实施会计监督等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与配合。就目前的情况看,乡镇财政部门还未搭建起各部门协同配合、会计处理环节有机衔接的机制体系,业务部门仍存在记账与自己无关、完全由財务部门负责的理念,信息收集难度提升。即使某些乡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升各部门信息收集的能力和效率,但各信息系统之间各自为营,数据信息依旧散落,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这使得总预算会计人员可能将大部分时间置于会计信息的整合、核算中,难以根据分散化的信息实时追溯预算管理进展,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还容易导致信息分析结果滞后,数据分析价值降低。

二、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对策略探讨

第一,夯实核算工作,提升核算水平。提高核算水平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明确核算标准、约束核算流程、确定核算内容、优化核算方法等。具体来看,乡镇财政部门要想做好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水平可通过以下途径。首先,确保预算指标下达、核对、录入及时准确。乡镇要及时与上级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进行预算指标的核对,督促预算管理部门及时将预算指标下达至各项目,若在年底最后一个工作日依旧存在未下达的预算指标则不再继续分配而将其作为财政结余进行会计处理。鉴于现实操作情况复杂多样,原预算指标与实际需要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预算调整需要乡镇部门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层层审批,直至最高负责单位同意后才可在系统操作。其次,严把年末支付截止期限,预留办理时间,减缓年终压力。按照新制度要求,年末25号为支付业务的截止办理日期,鉴于年底财务专员业务多、工作量大,乡镇可要求预算部门提前上交用款申请,除特殊情况外,截止日期后不再受理支付业务。为了减少长期挂账、年底款项清理不及时等状况的发生,乡镇总预算会计单位要加大清理力度,做好款项核对,梳理清理项目,明确责任主体,通过催收、扣款等手段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清理。

第二,补充人才,加大培训,建立人才梯队。建立人才梯队的途径包括外部引入与内部培养两方面。外部引入需要乡镇做好组织结构梳理,健全岗位设置,明晰需要补充的人才类型及能力要求,根据岗位需要提报人才招聘要求。从内部培养看,乡镇财政部门要做好新会计制度的解读与新政府政策的研读工作,定期召开总预算会计人员的经验交流会、政策解读会及知识技能培训会。通过整合各地区总预算会计处理中的经验形成培训资源或聘请相关专家开展知识或技能培训。同时,乡镇财政部门要做好人员的储备工作,加强岗位与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与上下级间的纵向交流,形成组织内的人才储备池,做到某一管理者或关键员工离职、晋升或退休时立马有人接任。

第三,总预算会计会计处理结果可反映乡镇预算落实是否到位、政府责任履行是否合理、财政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等方面信息,为信息使用者做好组织决策、调整业务流程提供思路。要想实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数据处理结果的目标,乡镇财政部门需要将总预算会计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有机结合,形成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其他财务管理单位相互协同、互相配合的机制。同时,聘请专业机构整合乡镇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打通各部门沟通渠道,实现对某一数据追踪溯源,深挖数据价值。为保障会计工作合规、高效开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审计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乡镇政府可通过内外部监督手段规范会计处理行为,督促总预算人员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和流程编制报表及核算账目,及时纠偏修错,减少不当行为对总预算工作的影响。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8

【关键字】乡镇财政面临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涉及调查的有6个乡镇。2008年底现有村(街)125个,总人口约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约16.2万人,乡镇财政供养人员504人,其中行政人员177人,事业人员220人,离退休人员107人。6个乡镇2007年度总收入319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2860万元.占总收入的89.4%,预算外资金收入307万元,占总收入的9.6%;其它收入32万元,占总收入的l%。2007年度总支出325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799万元,占支出总额的86.1%,预算外支出235万元.占支出总额的7.2%,上界支出170万元,占支出总额的5.2%,其它支出48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5%。

从收支情况看,结构极为不合理,乡镇本级预算收入微不足道,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和支出需求,采取收入空转、税收买入和争资跑项来弥补不足,乡镇收入中上级补助收入占绝对多数,支出中人员工资、公用经费占绝对多数。用于固定资产,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基本是微乎其微。

二、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比较严重

乡镇财政赤字具体表现为收入与支出的缺口。从收入方面看,中国大部分乡镇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乡镇收入以前主要靠农业税为主,缺乏其它税源,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微弱。自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税源,仅能依靠一些小的税种。这些税种税源零散,结构复杂,征收成本较高,征收难度较大,增长潜力微弱。并且伴随着新一轮的税费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取消了农村教育集资、乡统筹费等向农民征收的一些政府性基金与费用,取消了屠宰税等税种,使原本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从支出方面看,自从农业税改革后,在乡镇财权减少的同时,而乡镇的事权却在逐步加大,造成二者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如农村的社会保障的支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的支出,农村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相配套的乡镇财政的支出。随着管理难度的加大,乡镇各级职能政府的管理支出费用也在不断增多。在财政支出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乡镇财政收入却逐年锐减,必然造成乡镇财政赤字的加一步加大。

2、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不断积累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都有着债务的包袱,这些债务大都是以前的债务积累和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所造成的。乡镇债务一般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类。显性债务包括所欠上级财政部门、银行、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和其他借款;隐性债务一般包括所拖欠工资、公务费和欠付的修路修桥费用等债务。尽管部分债务是在税费改革之前形成的,但是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财政收支缺口的逐步加大及工资等管理费用的刚性约束,使原本遗留下来的债务问题非但不能及时解决,反而加重了乡镇的债务负担。随着债务负担的不断加大,财政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使乡镇政府对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干扰了财政收支结构的规范化,阻碍了税费改革的进程。

3、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财政处于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最底层,财政的税费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模式使乡镇政府的工作量逐年增加,这要求工作向更加细致化方向发展。但是乡镇大都处于农村等艰苦地区,交通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常年出现经费紧张,拖欠工资等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乡镇财政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加上办公自动化的缺失使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乡镇条件的艰苦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使乡镇财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乡镇财政开始执行以来,乡镇财政人员的年龄偏老化,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未得到及时的补充,使得人员配置不能合理地适应新时期财政的管理需要。

三、乡镇财政面临问题的对策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2)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治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解县级库,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范围的,由镇提出计划和申请,报县财政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2、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在对乡镇财务人员调配时要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为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和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

4、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广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监控的深度,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把监督与管理干部结合起来。三是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的同时,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飞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财经界(学术)2009(3)

[2]高琦我国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子商务2010(9)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9

一、乡镇财政运行状况

1、县乡财政体制。1994年设立了乡镇金库,对收入基数大于支出基数的乡镇实行“定收定支,定额上解,超收全留,短收倒扣”;对支出基数大于收入基数的乡镇实行“定收定支,定额补助,超收全留,短收超支不补”的财政体制。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率的降低,农业税的减免,乡镇财政收入锐减,难以保证正常运转,实行了定收定支加补助财政体制,乡镇只负担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保证正常运转,其余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支出统一纳入县财政统管。

2、乡镇财政收支情况。乡镇财政总收入为2164万元,占全县总收入的2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11万元,占县一般预算收入的21.5%。一般预算支出3878万元,占全县支出总额的14.8%,其中人员经费1401万元,公用经费2477万元。乡镇工资目人数2310人,其中:财政供养人员983人(含离退休314人)。按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测算,全县21个乡镇剔除各种专项支出由县统管外,仅人员和公用经费缺口就达2867万元。21个乡镇均为吃补贴乡镇。

二、减免农业税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1、乡镇财政收入锐减。某县是农业县,农业税在乡镇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比重。某县作为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减免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减免给乡镇财政带来了巨大冲击,21个乡镇均靠县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正常开支。而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乡镇,农业税可以说是乡镇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如东代固乡是个3万人口的中等乡,减免农业税后,财政总收入仅为10万元,减免的农业税高达140万元。边马乡人口4.8万人,减免农业税后,财政收入31万元,而减免的农业税高达295万元。农业税的减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乡镇可支配的收入也大幅度下滑。

2、农业税转移支付资金不能保证乡镇财政运转。减免农业税后上级财政安排的农业税转移支付资金是依据1998、1999、2000三年的税费征收额每年7868万元测算的,而当时我县执行的是“一口清”政策,农民负担已下降到最低水平,乡镇财政已十分困难。上级农业税转移支付7288万元,与我县“一口清”前的税费征收额11240万元相差3952万元,直接减少的是乡镇财政收入。

三、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

1、财源匮乏。某县大部分乡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高,二、三产业比重低,因第一产业财政贡献率低,并不能快速拉动财政收入的增长。2005年乡镇国地税税源调查结果显示,国税局年纳税额5万元以上的仅25户,其中5万元至10万元的9户,10至20万元的11户,20万元以上的5户。地税年纳税额在3万元以上的仅10户,其中5至10万元的4户。10至20万元的4户,20万元以上的2户。乡镇经济落后,民营工业发展缓慢,缺乏支柱财源。

2、债务沉重。据初步统计乡财政债务达10472.97万元,乡镇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普九欠债。因贫困县财政困难,在普九达标时,采取了乡村两级为投资主体,县财政补助等多渠道筹资方式。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集资,这些债务只留下财政解决的唯一途径,这部分债务达1472.63万元。(2)农业投入。打井、办电、修路、防渗管网建设欠债,这些欠债涉及财政周转金、银行贷款、农民用工等,这部分债务达1149.69万元。(3)垫交税费。乡镇为完成税费上交任务,借款、贷款垫交,上清下不清,形成债务,这部分债务达2123.29万元。(4)基金会移交。基金会移交时,为兑现储户存款,借款1077.57万元。此外,还有工资发放借款,乡镇道路建设、乡镇企业、机关部门建设欠款等项目。

3、人员包袱重。某县由乡财政负担的人数为1327人。因乡财政困难,未按国家规定缴养老金。裁减这部分人员,补交养老金,给予经济补偿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4、县财政困难。某县财政总收入仅7603万元,县财政支出需26273万元,是个要饭财政。县财政又包揽了乡镇九年义务教育、民政优抚、计生、社会保障等投入,运行也十分困难,转移支付财力有限,无力扭转乡镇财政困难状况。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大力培植财源。为扭转财政拮据状况,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农强工兴商贸,激活民营建强县”这一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构筑县域经济“三点三线”发展新格局,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一是加快三大园区和三线开发。加快培育壮大县生物化工园、回隆糖果园和张二庄再生物资加工园。同时宁某、蔡回、邯大沿线乡镇,围绕农产品、板材、家具等加工业,积极谋划新项目,带动沿线开发。二是壮大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现有民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优化发展环境,构建洼地效应,广泛借助外力,大力发展经济。四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永丰果汁、华腾果蔬、龙腾速冻、荣兴面粉等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龙头带基地,拉长产业链条,狠抓鸭梨、蔬菜、养殖、食用菌四大产业,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大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壮大乡镇财政实力。锁定旧债,严格控制新债发生。

2、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盘活资金存量,强化预算约束,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节俭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步伐。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明确支出责任,实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对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有一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回隆镇、双井镇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对财力基础比较差的其他19个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分税制的改革思路是:“划分税种、核定收支、超收分成、定额补助(或上解)、自求平衡、一定三年”。将与全县经济发展关联度高,经济调节作用强的主体税种作为县乡共享收入,将与城镇发展相关的税种划分为乡镇固定收入,根据县乡收入划分范围,按照10%左右的增长比例,合理确定乡镇收入基数。按照乡镇职能范围,以保证乡镇基本支出需要为原则,合理核定乡镇支出基数。在合理确定收入基数和支出基数的基础上,确定县财政对乡镇的定额补助或乡镇定额上解数额。此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定三年不变。不单独设立乡镇金库,乡镇收入实行属地征收,集中缴入县金库,实行分级管理。“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模式与乡财政县管基本一致,改革思路是按照“建立机构、账户统设、分户核算、收入统缴、支出统管、工资统发、采购统办、乡财县管”的原则,实行超收奖励和节支留用。设立专门机构,将原县财政局下属农村税费征收管理局更名为某县乡村财税管理局,主要职能是对乡镇财政财务实行“乡财县管”,协助乡镇财政做好耕地占用税征收工作。改革的内容就是坚持“五个统一”:统一设立乡镇“结算专户”,统一受理乡镇用款申请,统一办理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审核划拨,统一管理和拨付村级经费,统一政府采购。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乡镇财政收支核算。另外,各乡镇财政所为享受补贴的每个农户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一个对农民财政性补贴资金专用存折,直接对农民的补贴资金全部通过存折发放,即“一卡通”。某县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在2006年3月14日召开的全省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受到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同志的高度评价。深化集中支付改革。依照财经法规的要求,严格票据审核,全面掌握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做到个性问题跟踪指导,共性问题办班培训,切实提高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并逐步向乡村两级延伸。拓宽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规范和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拓宽政府采购范围,实现政府采购由一般性货物采购到包括工程建设、扶贫周转畜、特种设备等特殊项目采购的转变;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收缴分离,罚缴分离,以票控费,严格稽查,规范管理”的原则,健全征管网络,实现规范化管理。严格收费管理,优化经济环境。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控体系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做到单位账簿有记录,财政建账严管理,资产购置先申请,资产处置要审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压减机构、人员。随着农业税的减免,计划生育工作走向规范,乡镇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力精减机构,裁减人员,减少乡镇财政压力。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4、创新监督方式。认真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实行款项直达。对扶贫、支农方面的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对用于个人方面的专项资金实行银行化发放;对用于工程、购置的专项资金实行政府采购,按工程进度或购置清单拨付专项资金。健全内控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依法监管,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和随意不执行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行为,严防截留、坐支财政收入,整顿财经秩序。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掌握资金运行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五、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建议

1、增加农业税转移支付资金。上级财政应按某县“一口清”前的实征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提留统筹费11240万元给予转移支付资金。在目前7288万元的基础上需追加3952万元,缓解乡财政紧张状况。

乡镇分管财政工作总结篇10

目前,我县各乡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大致相同,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的征管,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

(一)做好财政收支预算,保障党委政府工作正常运转。编制财政预算,保障乡镇政府运转是乡镇财政所的基本职能。我县乡镇财政所根据上级财政“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力求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努力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和编制程序按时编制年度财政收支预算,预算方案通过后,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二)做好涉农补贴工作,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乡镇财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主要劳动力,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镇多办、畜牧站、农机站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最后通过“一卡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三)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财政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经过核实后,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财务监督,健全乡村理财机制。各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按月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镇直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对购买的车辆、空调和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一一登记造册,制定台帐,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联合镇“双代管”办公室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限定报刊费,禁止招待费,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五)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各乡镇财政人员除积极参加县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还参加各镇党委定期组织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活动,除此之外各乡镇财所人员每周再抽出2-4小时集中或分散学习法规政策或业务知识,以增强财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每个人员的财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我县乡镇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乡镇机构改革后财政所到底会不会撤消?如不撤,乡镇财所的工作在哪里?该如何工作?这种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财政所存在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现象。

2、工作纪律不够严格。在日常工作中,纪律意识较差,不能严格遵守按时上下班制度,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部分干部职工平时挂着上班的牌,做的却是自已的生意,有的长期旷工在外做生意,工作散漫。

3、个别领导敷衍了事。个别乡镇财政所领导在工作上不抓紧,不督促所内干部职工按期完成工作,听之任之;对纪律检查隐瞒、包庇不上班干部职工:检查到缺勤人员时,以外出办事为由搪塞检查组。汇报工作时总是客观原因多于主观原因,没有深入分析主观因素。

4、干部队伍素质较低。全县的12个乡镇财政所本科学历的仅有4人,占乡镇干部职工总人数的5%;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0人占31%;中专学历的36人,占38%;高中以上21人,占22%;初中的6人,占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镇财政队伍总体文化水平还很低,业务水平不高。

5、年龄结构上不够合理。全县财政所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青干部职工为42%,不到总数的一半,35岁至45岁的为19%,45岁以上的占41%。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干部队伍难以在新的环境下打开新的局面。

6、双重管理模式对乡镇财所形成制约。目前,我县乡镇财政所管理隶属乡镇政府,业务由县财局指导,这种双重领导模式让乡镇财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乡镇财所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稳定人心。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阐明乡镇财政所在新时期中的任务、职能和作用,务必保证乡镇财政所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了解乡镇财政所的作用和地位,为乡镇财政所干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的考勤工作。针对目前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主要特点,制订好外勤和内勤两种便于考勤的制度,落实好考勤人员,严格考勤制度,明确人员去向,严肃请假和病假的审批程序,将考勤与津贴、评优、年度奖励等直接挂钩,县财政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指导抽查力度。

3、制订奖励约束机制,切实推行首问任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要认真研究新时期下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工作的奖励机制,对完成好任务和完不成任务的在奖励、评优上要适当拉开距离,不搞平均主义。要细化考核的各项要求,要在财政所内建立起适用的首问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提高财政所的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管理,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以便用的统一的标准来考核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奖罚分明、平等相待干部职工。

4、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对乡镇财政所领导进行民主评议,按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者继续留用,不合格者及时更换。在考核中,要尽量提拨年轻且有潜力的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