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健康指导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0:42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1

健康与医疗,是人类恒久不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两点就更是尤为重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开始逐渐产生了转变,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疗的保障越来越重视。但鉴于居民对自身病历病史情况不清楚、对基本的健康管理意识模糊以及基本健康预防、维护能力薄弱等多种原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愈发突显其社会价值。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早在2002年,但汉雷教授最就以在中国引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概念,他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上介绍了电子健康档案的理论,并开创了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研究之先河。此后,各界学者都开始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加以关注,从而大力推动电子健康档案理论在中国的操作应用和发展。

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内涵界定

上海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是基于上海居民健康管理的电子信息平台,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的信息集成平台。具有统一的网络、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统一的软件、统一的身份识别。居民可以在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上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生命指标、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电子病历、体检记录、免疫接种以及保健服务等记录,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决策的各种需要;政府可以实现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等健康管理与监督功能;健康服务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健康体检、慢性病维护等)对健康档案信息的互联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药和检验检查,可以实现健康评估与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的管理。

上海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最终目标就是让任何需要居民健康信息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相关的准确信息,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一定的时序性、层次性和逻辑性,将人一生中面临的健康和疾病问题、针对性的健康活动以及所记录的相关信息有机的关联起来,并对所记录的海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结构化,是一个居民个人、政府、各类专业健康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交互式的信息平台。

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基本功能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健康记录,归属于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终身健康档案,其功能总体来说可以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一是自我保健的需要,居民可以通过身份认证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和使用的卫生服务的情况,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主动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二是健康管理的需要,持续实时新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地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此达到预防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档案的共享将使居民跨机构、跨地域的就医行为以及医疗保险转移逐步成为现实;三是健康决策的需要,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为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政策的制定以及突发疾病事件的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构架剖析

(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总体构架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目标模式的总体构架由五方面构成,分别是:居民信息注册与信息更新、个性化健康管理、政府监管、管理层级分布以及健康服务机构。其中人员注册主要分为妇女信息注册、儿童信息注册、老年人信息注册以及其他人员信息注册;而信息更新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更新、患病历史更新以及诊疗记录更新。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生命指标、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电子病历、体检记录、免疫接种以及保健服务等记录。政府可以实现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等健康管理与监督功能。健康服务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健康体检、慢性病维护等)对健康档案信息的互联共享。

(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流程

管理服务流程大致有六大部分,分别为采集健康信息,健康评估,健康维护,健康干预,健康追踪及更新。根据采集到的健康信息,系统进行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帮助服务对象选择健康维护或者健康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服务对象健康的目的,即健康改善。健康得到改善意味着健康信息有了新的情况,由此需要健康的追踪及更新,时时刻刻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最后回到采集健康信息的流程,形成一个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循环。

健康评估是指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电子健康档案及时留档、记录、更新、比较、提醒。集中察看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家族史。及时提醒居民体检时间、注意事项和体检结果。考虑到有居民年龄较大,使用网络平台有困难的情况发生,应安排指定的人员以书面的形式或者口头告知。

健康干预和健康维护是两个不同的流程,却属于并列关系。实施健康干预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在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中,健康干预分为预防干预和临床干预两大模块。预防干预分为健康咨询与心理疏导,旨在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信息与知识,以及大众心理情绪病的信息传播如怎样减轻压力等。临床干预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康复管理以及用药管理。针对已经进入临床治疗阶段的居民,除了有基本医疗服务为基础,平台还为其添加康复管理和用药管理。对康复进程中居民的健康恢复与病情反复情况的做及时记录和临床医疗的调整、跟踪管理居民临床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用量、生产等)。健康维护分为慢性病综合防治与养生指导(保健服务)。慢性病综合防治主要为各类慢性病患者建立病情记录并提供延缓或减轻慢性病的专家意见和方法。养生指导则主要从饮食、运动以及辟谷三方面为居民提供各类最新的专家建议。

健康追踪及更新是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需要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及时在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上更新就诊情况,方便患者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病的情况,医生还能看到病人过往的病史,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源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此外,还可以建立医务人员与居民患者的信息互动,对于病情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管理服务流程,更加切实地做到“档案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宗旨理念。参见图4-1。

(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对象健康管理服务

为了实现统筹管理以及提高管理有效度,课题组将服务对象根据健康程度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特殊人群。针对这四类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健康干预或维护的手段,最到对症下药。

健康人群是指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以及作息时间的人群。对于这一类人,平台主要利用维护方案,通过运动、心理、营养、生活方式等一些方式在其基础上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其中激烈运动有助年轻人新城代谢;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在心理的维护上,平台会为居民提供科学依据较高的心理测试,同时上传专业心理辅导士的一些心理建议。在营养指导方面,平台同样会提供一些健康度较高的食谱和一些科学饮食建议。

亚健康人群,是社会中人数最集中的人群,主要包括年纪大的人,还有长期竞争压力大的人,例如因用脑过度、疲劳过度以至于体力、精力透支等,这往往会让身心都严重超负荷运转,一旦身体承受不了负荷就会立刻生病。对于这一类人的情况,平台仍然会在运动,营养,心里,生活方式上对其进行加强化的健康维护,从而强化生理机能,抵御病体。

疾病人群,是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有异常症状、体征和行为变现的人群。平台主要通过门诊、会诊、特别门诊、专家门诊等传统形式的动态更新观察治疗。

还有一类特殊人群,是指由于个人生理条件或经济条件的特殊,而有较大的就医风险概率或较高的就医风险损失额的人群。对于这类人群,平台主要是从身心锻炼(心理疏导)、中医调理、机械训练等途径进行多方面诊疗,给予他们公平的就医以及康复机会。参见图4-2。

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策略性对策

(一)资金多方筹集

政府通过银行信贷、国债发行等多种资金筹集渠道,给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资金支持。通过互惠互利的方法动员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并根据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提供优质卫生服务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价值。

(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环境

政府需提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件硬件的设施配置,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身边和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中的作用。

(三)加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以及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以及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四)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

政府作为社会各部门机构的后盾,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其建设基础,即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时所面临各项难题。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归档、验收、入库)以及一系列标准、规范与法规的制定和推行都需要政府引导、决策。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2

全县辖区内常住人口均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内容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卫生监督与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2项。

三、工作目标

按照深化医改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在我县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以实施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弱势人群健康管理为主要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2014年主要任务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要求,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各乡镇医疗机构要对已录入系统电子档案(包括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的姓名、性别、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地址等信息进行全面核对,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2.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规范健康档案使用和管理,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要加以完善,对未体检即给予建立的,要给予补充体检。要把健康档案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日常医疗服务中,动态补充和完善,对持社保卡就诊的群众,就诊后要及时点击关联,将就诊信息关联到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及时更新,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3.电子建档率达≥85%,合格率≥80%,健康档案使用率≥50%。

(二)健康教育

1.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严格按照服务规范要求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2.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居民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知晓率≥60%。

(三)预防接种

1.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2.6岁以下儿童建证率达95%,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5%。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6岁每年开展一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新生儿访视率≥85%,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0%,系统管理率≥75%。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2.早孕建册率≥85%,产后访视率≥85%,系统管理率≥80%。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将每年1次的老年人健康体检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和认可程度,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并根据体检结果做好健康指导。

2.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0%,健康体检表完整率≥80%。

(七)慢性病健康管理

1.对已纳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每年进行至少四次随访和一次较全面的的健康体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项目。

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40%,规范管理率≥6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25%,规范管理率≥60%。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1.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卫〔2013〕102号)文件要求,对已纳入健康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开展至少四次随访和一次体检工作等健康管理工作。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3.5‰,规范管理率≥60%。

(九)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2.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9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95%。

(十)卫生监督与协管

1.做好辖区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2.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开展率≥90%。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

各乡镇医疗机构要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开展老年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确保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工作指标要求详见《县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标》(附表1),201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各项目任务指导数详见《2014年度各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数》(附表2)。各项目指标要求、任务指导数如有变动另行下发。

五、职责分工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要求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辖区内村卫生所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指导辖区内村卫生所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对其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接受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指导、培训。

2.村卫生所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收集居民信息,参与、协助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乡镇卫生院的指导和考核。

(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预防接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成立相关项目指导专家库;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2.健康教育机构。县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健康教育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3.妇幼保健机构。县妇幼保健院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成立项目指导专家库;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4.卫生监督机构。县卫生监督所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卫生监督协管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5.精神卫生机构。县第三医院要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卫〔2013〕102号)文件要求,负责做好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及时将情况稳定、出院后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转交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6.中医药服务指导机构。县中医院应协助县卫生局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成立项目指导专家库;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六、绩效考核

县卫生局、财政局按照《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要求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7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完成。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所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6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12月底前完成。

七、经费保障

(一)经费补助。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35元。县卫生局、财政局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在绩效考核后,兑现补助经费。

(二)乡村医生补助经费。各乡镇医疗单位原则上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0%-40%工作量交给村卫生所承担,并兑现相应的补助经费。乡村医生补助经费要与任务完成数量、质量挂钩。各乡镇医疗机构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在绩效考核后,经公示无异议,发放乡村医生补助经费。

(三)资金使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社〔2011〕28号)、《市卫生局、财政局关于落实并规范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通知》(泉卫基妇[2012]176号)规定规范专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八、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管理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新医改实施方案精神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健全管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二)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贯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卫生工作的始终,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既要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又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促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3

关键词:团体机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发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30-02

1团体机构健康体检管理模式的意义

1.1团体机构健康体检的意义。干部职工健康体检是企业对干部职工重要的福利之一,就其本身意义而言干部职工的健康管理是通过每年对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后,进行健康评价、发现健康问题、建立健康档案,针对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干预等措施,以帮助人们以改变不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在社会意义方面,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关系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具有社会性,是企业实现“以人为本”,关爱干部职工的重大体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关系到团体机构的科学发展,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企业收益的效果。

1.2健康体检管理模式的意义。

1.2.1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档案的建立。按照早发现、早预防的原则根据个体的性别、年龄、工作特点选择体检项目或针对己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随时调整体检项目,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为健康评估收集资料。将收集所得资料整理归类,借助体检软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做对比分析。

1.2.2健康评估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及不同收入阶层设定不同的体检套餐,对于企业及团体检查也可根据企业工作性质及性别、年龄等设置体套餐,然后对个体或群体当前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对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及危险度进行科学预测,并给出综合的、个体化的健康促进方案。

1.2.3亚健康或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和行为指导,从个人膳食、生活行为习惯、身体锻炼做出指导报告并反馈给高危个体,并提供膳食、身体活动指导,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校正等个体化指导服务,以校正亚健康状态。

1.2.4患者健康管理和行为指导,对健康体检确诊的慢病患者提供就医治疗指导、确定随访、复诊时间。同时提供膳食、生活方式、不良行为改变、身体锻炼建议等个体化指导服务。

2健康体检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健康体检机构发展

2.1健康体检的市场环境。服务行业的逐步开放,医院相互竞争、抢占医疗市场对医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增强人才和技术竞争力,还要转变医学模式,不仅关注疾病给机体造成的伤害,更要关注大众的身体健康,这就极大地拓展了服务人群和发展空间。健康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被重重包装,就业、升学、招兵以及部分特殊行业的体检是必须的,企业、单位体检成为干部职工福利,而一些高档体检又变成了时尚礼物、交际手段和身份象征。

2.2健康体检机构现状。在我国,目前从事健康体检的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附设于一般综合医院的体检机构,如医院体检门诊;二是独立于医院之外的专业体检机构,包括由卫生主管部门或疾病控制中心办的体检中心以及这几年新兴的民营或中外合资的体检中心。

2.3健康体检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健康体检机构发展。笔者在实施健康体检管理模式新体制下,成效显著。我院体检中心成立才7年多,体检收入已达到创纪录的新高。而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在工作人员基本保持不变,医疗器械设备暂时无大的添置情况下取得的。在健康体检中心的规范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而使健康体检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初步具备了品牌声誉。

3结束语

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管理模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全面而又细致的程度。在实践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由于单位的不同、受检者不同于一般的上医院看病的病人,他们要求条件甚高。因此,体检中心不仅要有良好的环境设施,先进的医疗设备及经验丰富的专家,同时更为重要的就是规范化的健康体检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冯永惠.健康体检的发展.现代护理,2005;11(9):690-691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4

20*年,基层卫生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和卫生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紧扣“发展、改革、和谐”三大主题,围绕让渔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目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思路

根据《*市卫生强市建设与“*”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和《20*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20*年全市基层卫生工作的主基本思路是“两个一、二、三”:

(一)两个一,一是制定好县(区)人民政府渔农村卫生工作考核指标;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两个二,一是实施两大工程,即渔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二是健全两大网络,即县(区)、乡镇、社区(村)三级卫生管理网络和县(区)、乡镇、社区(村)三级新型卫生服务网络。

(三)两个三,一是做好三个项目,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渔农民健康体检;二是制定好三个政策性文件,即《*市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渔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

三、工作目标

以县(区)为单位,90%以上居民出行20分钟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城区及新城90%以上居民出行15分钟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全市每一个社区(包括渔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均配备有社区责任医生,平均每千城乡居民拥有0.5名以上社区责任医生;

以县(区)为单位,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巩固在85%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80元以上;

以县(区)为单位,参合渔农民健康体检建档率达70%以上,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达95%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

以县(区)为单位,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80%以上;

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渔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制定出台《*市渔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培训,落实工作任务和职责,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员、管理员工作目标考核。提请政府出台20*年市政府对县(区)人民政府渔农村卫生工作考核指标,层层落实,加强考核。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1.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基本建成以公有制为主体,落实公共卫生工作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筹资渠道畅通、保障较为合理、人员全员聘任、考核监督有力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平台,实行“五个转变”(服务功能、服务模式、知识结构、运行机制、投入机制),加强“四化建设”(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一体化、信息现代化)。开展新版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应用试点工作,加快建立社区基本健康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和效益。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县(区)为单位,90%以上居民出行20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按照“20分钟服务圈”的目标,建立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包括渔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其中*、*城区及新城90%以上居民出行15分钟能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完善渔农民流动医院和巡回医疗服务机制,作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为边缘小岛群众提供服务。

3.普遍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制度,全市每一个社区(包括渔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配备有社区责任医生,争取平均每千城乡居民拥有0.5名以上社区责任医生。本着“责任分区、团队协作、综合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社区责任医生主要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提供主动的、上门服务,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社区责任医生(护士)基本知识培训,提高社区责任医生(护士)的服务能力。

4.普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符合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积极推荐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单位。

5.配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

6.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调研,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逐步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标准,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7.制定出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请市政府出台《*市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会同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出台《*市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在社区居委会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联络员;农村继续落实人均15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城市社区建立人均20元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继续实施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全科医学岗位培训。

(三)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试行)》的要求,注重工作内涵和质量,深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为单位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到80%以上。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强化市与县(区)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指导,协助健全和完善乡镇、社区(村)两级公共卫生组织,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村卫生室)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和渔农民健康体检后预防保健服务的跟踪指导,认真做好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进社区工作,全面落实“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3.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和支援工作机制。指导机构统筹协调处理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关系,实行“五个转变”(服务理念转变、工作重点转变、指导方式转变、评价标准转变、考核手段转变),加强“四个建设”(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型单位、建设信息网络化、建设责任制团队)。市直单位的工作指导职能纳入市直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四)扎实做好渔农民健康体检

1.如期完成渔农民健康体检目标。按照《浙江省农民健康体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和督促各县(区)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20*、20*两个年度,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建档率达70%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渔农民健康体检建档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2.提高和整合体检资源,方便群众体检。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落实渔农民健康体检各项保障措施。整合各类体检资源,充分利用海岛流动医院,结合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制度和城市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力度,通过人才培训、设备援助、下乡巡回服务等方式,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渔农民提供优质的健康体检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3.加强渔农民健康体检后续服务。结合体检结果,整合现有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学生体检等专项工作的有关信息,建立完整的渔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95%以上,认真做好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加强信息化建设,要结合新型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日常诊疗等信息,在平时社区卫生服务中用活用好健康档案,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五)巩固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建立稳步增长的筹资机制和政府筹资的制度保证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政府出资水平随财政收入增加而逐年递增,政府出资总数应高于个人出资额。20*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人均80元以上(不包括省新增10元)。

2.进一步提高和稳定合作医疗参加率,要求20*年达到85%(以20*年度当地农业人口数计)。

3.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提高保障水平。继续实行“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补偿方式,实行门诊总量控制,用于门诊统筹的资金一般占合作医疗资金总额的10?15%。逐步提高合作医疗补偿水平,降低住院起报线,提高住院封顶线,努力将参保人员大病住院实际补偿率达到25%左右,年度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左右。适当减少住院补偿分段,降低高额费用段的补偿比例,实行分段补偿比例先递增后递减的补偿方案,补偿比例设置要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合理拉开乡镇、县(区)及县(区)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起报线和个人自负比例随医疗机构等级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引导渔农民和医疗机构避免“小病大看”。

4.进一步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理顺市、县(区)二级管理体制,县(区)要根据工作需要积极争取适当增加人员编制。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经办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5.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方便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实时报销,也有利于基金的“封闭运行、钱帐分离”。完善县级信息中心建设,实现市内住院联网,并逐步扩大普通门诊报销联网,实现计算机管理。

6.严格管理好基金,定期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资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情况,保证渔农民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

7.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努力降低渔农民医疗负担,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做好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职责纳入市直属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指标。

8.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筹资水平、住院补偿率、资金结余率、基金年度和会计年度统一等5项指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六)加强项目管理督查考核和培训指导

1.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渔农民健康体检、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工作的指导和督查,认真做好省卫生厅组织的农民健康工程阶段性绩效评估工作。配合市政府做好对县(区)政府渔农村卫生工作考核。配合市财政做好市级渔农村基层工作经费、渔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经费的使用与管理。督促县(区)落实渔农村基层工作经费、渔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经费等,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5

关键词:体检;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前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以预防为主的“防未病之病”的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健康管理日益成为个人及群体关注的焦点。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个人或人群健康基础上的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有效的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在以前没有应用微机信息平台实施档案管理时,体检报告是由各科打印后送到体检中心进行分类、粘贴、做总检结论、登记、发放。工作量大,易发生错检漏检,每天处理集体体检报告不超过40份,效率低。存在流程复杂,操作繁琐,报告单易丢失和贴错,体检资料不能连续可查,不能对阳性体征进行自动检索,体检群体无法查阅历次体检档案,已明显不适应现代健康管理要求。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人们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体检档案的系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实施体检档案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控制疾病,才能达到健康促进的最大效果。

2.方法。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实施体检档案管理包括了体检软件的应用,体检系统网络的布置,医生工作站的建立,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应用操作的实践,系统的日常维护等。

(1)体检软件的选择:我们选用金仕达卫宁公司的全数字体检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开发出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全数字无信息孤岛将所有诊断设备通过“数据接口”或“数字转换接口”无缝连接到计算机管理,信息一次输入永久被调用,消除信息孤岛;全程控制电子报告从建立基本信息开始到各种结果打印输出,计算机全程权限控制,在中间的环节中没有可以被第三方软件(如word)打开编辑的可能。分检、总检结果谁输入谁负责,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2)医生工作站的建立: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共设8个电脑工作站,即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放射、B超等功能检查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应用时先在体检系统中录入受检单位或个人的基本资料,选择体检项目,打印体检单。受检人持体检单到各科室进行体检,检查后将体检结果录入并提交体检信息。待全部检查结果导入到位,电脑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总检医师浏览修改确认后,由体检中心工作人员打印体检报告交给受检单位或个人。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彻底改变了过去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漏检、重检、差错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体检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3)系统应用人员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体检中心的医生、技诊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为体检软件的应用和维护,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等。人员培训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4)应用操作的实践:进入体检系统时工作人员输入工作站口令、密码,从菜单上选择项目,通过写卡器读取受检人员的体检流水号,输入被检者在本科检查的情况,并点击自动小结即可。

(5)系统的日常维护: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维护体检系统,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体检需求,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结果

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日平均接待受检人员比实施微机信息化管理前翻了一倍多,日处理体检结果接近增加二倍,使体检单位及个人每次的体检资料得到及时、正确、规范、连续、保密的处理,体检档案得到永久性保存,能动态地对个人或人群的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进行全面a检测、分析、评估、预防和干预。

三、讨论

1.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发挥健康管理作用的必由之路随着档案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手工收集、储存、提供利用的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健康档案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管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健康档案的自动化就是建立个人动态电子健康档案,以规范化的格式记录、保存个人一生的健康信息。电子化的个人医疗资料保存完整、准确、规范,适合不同系统共享共用。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后,可以与各大医疗机构实行联网,通过健康咨询、就诊、上门随访、电话访问等形式,更新健康档案内容,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对正确诊治非常重要。利用健康档案,建立健康预警、个人健康信息动态分析系统,便于专家及时做出科学的保健方案;建立病历分析、统计系统,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

2.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科学的健康档案,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介入,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收集,滞后收集为超前收集,间接收集为连续收集,零星收集为完整系统收集。只有连续的、完整的个人健康信息记录,才能更好的帮助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身体状况有全面了解,对有病就医及时诊治以及开展健康指导起到极具针对性的作用。其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卫生、计算机以及统计、分析等知识。知识越丰富,挖掘、识别和加工重要信息的综合工作能力越强,越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人群的卫生需求。

总之体检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模式过渡到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后,让我们感受到体检的电子信息化管理不仅规范了体检流程而且提高了体检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受检者对体检档案管理的综合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同仁们不断努力和探索力求总结出更系统、更高效、更完善的体检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沈明霞.健康体检档案的思考[J].中国病案,2008,9(11):8-9.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6

为配合做好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提高全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努力实现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结合XX镇实际,经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以《XX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农村居民健康的危害因素,规范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达到省级健康村和健康家庭标准。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分析全镇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明确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和领域,研究制定适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无烟环境,多形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使全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

成人吸烟率下降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二)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充分发挥健康村、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全镇居民参与程度。

经过建设:

——全镇30%的村符合健康村标准;健康家庭每村达到5户以上;居民对健康促进县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全镇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全镇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70%以上;

——全镇20%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企业的知晓率达70%以上;

(三)建设健康广场、健康步道、健康教育一条街及健康教育基地等支持性健康场所。

(四)建立完善的覆盖各村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专(兼)职人员和相应设备、场所、工作制度。

(五)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我镇实际的、可推广的多部门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发展长效机制。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政府承诺、工作启动(2020年7月)。制定《XX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实施方案》、《XX镇创建省级健康村承诺书》,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活动办公室,召开全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工作启动仪式暨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综合干预、全面达标(2020年7月-9月)。各村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创建支持性环境、组织实施并开展监督指导,全面推进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督导、效果评价(2020年10月-12月)。对照标准自查提高,完善创建工作相关资料并整理归档,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到省级健康村标准;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创建效果评估。

三、组织领导

成立XX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副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的统筹谋划、调度协调、指导督促、考核评估工作。

四、创建内容及主要任务

(一)营造社会氛围。

1、制定政策。各村至少制定一项与健康促进建设有关的政策。把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纳入村发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例会。

2、制定方案。各村根据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村的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本村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高本村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

3、明确分工。各村要根据健康村和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制定本村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

4、宣传造势。各村利用动员大会、宣传标语、明白纸发放等广泛宣传造势,营造健康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创建健康环境。

1、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各村在村委会、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主要交通要道、村头巷尾等区域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党员干部带头戒烟。至少举办一期以控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各村打造一个健身广场,购置一批健身器材,建设一个“农家书屋”,设置一个阅览室,提供一批健康教育资料,为村民提供足够的锻炼场地及阅读环境。

3、开展公共卫生建设。一是环境卫生建设。建立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实现旱厕改造全覆盖。二是公共卫生建设。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健康村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持证亮证经营,公共场所“五病”人员调离率达100%,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95%。

4、开展人文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健身设备、阅读场所规范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强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困难群众救助。

(三)开展健康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各村按照健康村建设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健康主题演讲、戒烟竞赛、健康小屋、健康咨询等健康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如开展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广场舞等体育运动增强村民体魄;开展民间艺术展演等文艺活动提高村民艺术修养;开展舞龙、舞狮、传统器乐演奏等传统活动传承文化。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明显增加,成人肥胖率明显下降。

3、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各村采取自愿申报、小组推荐、村级评选等方式,结合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4、定期组织健康体检。镇卫生院定期组织医生到各村为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统计各村的肥胖和吸烟人数。

5、组建宣传阵地。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每年更换不少于6次。

五、相关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镇直各单位、各行政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定人、定责、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保证健康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要周密制定方案。

各村要认真开展调查摸底。通过摸底,掌握各村基本情况,了解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在此基础上,周密制定本村的健康村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度推进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7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建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7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76

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1]。通过对民胜社区2008~2010年保健系统管理儿童的结果分析,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建议,使今后的工作有所提高。

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1]。通过对民胜社区2008~2010年保健系统管理儿童的结果分析,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建议,使今后的工作有所提高。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193人,男97人,女96人;2010年出生68人,2009年出生64人,2008年出生51人,2007年出生10人;常住儿童164人,流动儿童29人。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193人,男97人,女96人;2010年出生68人,2009年出生64人,2008年出生51人,2007年出生10人;常住儿童164人,流动儿童29人。

方法:整理健康档案,检查各项记录,统计分析数据。

方法:整理健康档案,检查各项记录,统计分析数据。

结果

结果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得到新生儿访视180人,访视率93.3%,但有23人在新生儿期访视达不到3次;实施母乳喂养126人,母乳喂养率65.3%;接受“4.2.1”体检178人,体检率92.2%,但3岁以后儿童有体检记录的很少;体弱儿专案管理只有2人,这不符合自然情况。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得到新生儿访视180人,访视率93.3%,但有23人在新生儿期访视达不到3次;实施母乳喂养126人,母乳喂养率65.3%;接受“4.2.1”体检178人,体检率92.2%,但3岁以后儿童有体检记录的很少;体弱儿专案管理只有2人,这不符合自然情况。

讨论

讨论

建议: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系统管理建档,母乳喂养指导,健康体检,新生儿访视,体弱儿专案管理,但还需提高、加强,针对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系统管理建档,母乳喂养指导,健康体检,新生儿访视,体弱儿专案管理,但还需提高、加强,针对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提高现有工作成绩: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模式,做细、做实儿童保健工作。如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将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提前到产前健康教育,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2],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儿童母乳喂养率;配合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指导育儿方法;认真做好儿童“4.2.1”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指导,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必要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回到社区后及时进行随访,发挥“双向转诊”优势;做好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改进,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

提高现有工作成绩: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模式,做细、做实儿童保健工作。如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将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提前到产前健康教育,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2],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儿童母乳喂养率;配合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指导育儿方法;认真做好儿童“4.2.1”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指导,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必要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回到社区后及时进行随访,发挥“双向转诊”优势;做好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改进,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目前儿保科仅有软尺、体重计、听诊器、卧式身高测量仪等简单仪器设备,有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需补充仪器设备,扩展服务范围;儿保医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目前儿保科仅有软尺、体重计、听诊器、卧式身高测量仪等简单仪器设备,有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需补充仪器设备,扩展服务范围;儿保医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

多方密切配合,搞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工作内容琐碎,跨科别,跨年龄,涉及范围广,周期长,需要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儿童家长、托儿所、学校的支持,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相互配合,促进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多方密切配合,搞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工作内容琐碎,跨科别,跨年龄,涉及范围广,周期长,需要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儿童家长、托儿所、学校的支持,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相互配合,促进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有侧重。比如新生儿期,应注重开展母乳喂养,保温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婴幼儿期应注重开展合理养护,辅食添加,早教开发,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大一点儿后应注重开展眼保健、口腔保健,防止意外发生,培养生活能力,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开展咨询,出板报,发传单等。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有侧重。比如新生儿期,应注重开展母乳喂养,保温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婴幼儿期应注重开展合理养护,辅食添加,早教开发,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大一点儿后应注重开展眼保健、口腔保健,防止意外发生,培养生活能力,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开展咨询,出板报,发传单等。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特色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儿童多了,可以为肥胖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进行个案分析,了解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观察体重,及时干预,进行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在饮食上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选择瘦猪肉、牛肉、鸡、鱼、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品,不要吃肥肉、喝油汤,吃鸡鸭不要吃皮,少吃甜食,少吃煎炸食品,宜用蒸、煮、凉拌的方法烹饪食物。指导他们有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特色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儿童多了,可以为肥胖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进行个案分析,了解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观察体重,及时干预,进行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在饮食上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选择瘦猪肉、牛肉、鸡、鱼、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品,不要吃肥肉、喝油汤,吃鸡鸭不要吃皮,少吃甜食,少吃煎炸食品,宜用蒸、煮、凉拌的方法烹饪食物。指导他们有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关注现代儿童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年轻家长多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掌握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儿童心理保健,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与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表现为任性、抱怨、行为偏异、过分害羞、攻击倾向、进食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要找出原因,把握时机,及时干预,尽早矫正,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注现代儿童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年轻家长多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掌握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儿童心理保健,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与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表现为任性、抱怨、行为偏异、过分害羞、攻击倾向、进食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要找出原因,把握时机,及时干预,尽早矫正,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卫生服务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并确保安全、方便、有效,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卫生服务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并确保安全、方便、有效,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1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2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2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3王清秀.完善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4):71-72.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8

为贯彻《“健康**2030”规划纲要》,实现我区“勇当全市排头兵,挺进全省前十强”的宏伟目标,倡导“健康**”的发展理念,结合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性环境建设,决定在**区域里打造一批健康小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专业支持、企业联手”的理念,依托本区资源,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小屋设置到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中,成为特点鲜明、综合实力强的体检测量、干预指导和健康宣教示范基地,为我区建设“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支持,企业联动

健康小屋建设予以支持,部门推荐与企业、单位联动相结合,充分发挥相关资源,扶持健康小屋的建设。

(二)行业指导,统筹协调

技术小组,负责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小屋指导。 

(三)择优建设,动态管理

技术小组通过调研指导、跟踪检查,择优落实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实施动态监测,进行规范管理。

三、组织实施

(一)制定方案,建立工作机制

根据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性环境健康小屋建设标准,组建项目工作领导组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标准,建立工作机制,下设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健康小屋建设推荐评审、建设验收、业务指导等技术性工作。

(二)部门推荐,自愿申请设置

1、申报流程

(1)符合条件的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向**提出书面申请建设健康小屋。

(2)各监管部门负责将本部门申请单位推荐到**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组:健康社区和健康单位由所在辖区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推荐;健康学校由区教育局推荐;健康食堂和餐厅(酒店)由区市场监管局推荐;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由区文旅局或上级监管部门推荐。

(3)技术小组通过书面审核、实地考察、申请认定等环节,拟定达标单位名单。

2、推荐标准

(1)现已是**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组发文命名的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或是区政府支持建成的健康主题公园、健康一条街、健康步道。

(2)有设置健康小屋场所,配备设备后可以达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性环境健康小屋标准。

(3)已参加过部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审组现场考核的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主题公园、健康一条街、健康步道优先推荐。

3、书面申报材料

(1)申报表;

(2)提交申请报告,包括健康小屋设置位置、设置内容、措施、预期使用情况等;

(3)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4)法人证书及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5)能反映健康小屋设置情况的证明材料(如图片、宣传报道等)。

(三)综合评估,发放设备

**领导组对已达到推荐标准的的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主题公园、健康一条街、健康步道配发健康小屋相关设备予以使用,设备所有权归各监管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将向区政府、区财政局申请对达到要求的单位配发健康小屋设备经费。

(二)配发安排

**对4-5个健康小屋配发设备。以后每年配发不少于1个健康小屋的设备。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9

1健康档案的内涵及意义

1.1健康档案的内涵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科学、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满足居民健康管理和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1.2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1.2.1有利于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档案特别重视居民的基本资料,包括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背景资料,注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有利于医生全面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制定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途径。

1.2.2有利于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工具;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基础资料,便于健康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有利于主动发现健康问题把医生和医院从繁重的数据管理和系统规划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精力集中在提高医疗水平与质量,减少重复检查与过度医疗,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实现疾控和卫生信息的动态监管和统计,提供更多、更及时、更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产生新的市场[3]。同时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4]。

2建立健康档案的方式与程序

患者就诊、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相结合为城镇居民、农民居民以及流动人口建档,由医院门诊科室、住院部、预防保健科室负责,程序:建立档案,填写记录,发放信息卡,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填写相应记录,装档统一存放。首次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依据自愿原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重点管理人群则主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有关重点人群管理要求,通过入户服务(访视或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门诊接诊等方式,由责任医务人员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分期、分批建立健康档案[5]。为建档居民发放健康档案信息卡,嘱其妥善保管以备在复诊或随访时使用。首次建档完成后,可将健康档案存放于居民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

3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与管理

3.1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到医院复诊的居民出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卡,由医护人员(或导诊人员)根据信息卡信息调取健康档案并转给接诊医生。转、会诊患者,接诊医生应根据复诊情况,同时填写转、会诊记录、住院记录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对于住院的患者,应在患者出院3d后进行随访并补充完整各项记录后存档。

3.2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合理管理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6]。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3.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基层医疗服务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功能,可以拥有多个使用者,基本资料只需一次录入,避免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行政管理等记录中重复的内容,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7]。也可以设置提醒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社区的疾病监测和慢性病患者管理。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篇10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辅导,普及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和跟踪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辅导宗旨:

倾听你的心声,诉说你的烦恼。

四、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心理咨询采取值班与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辅导教师固定值班,主要安排与个别学生见面辅导活动,每周一、周三、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咨询室开放1小时。开放时间为:中午13:00到14:00。其他时间的辅导,主要通过提前预约。落实“悄悄话信箱”的交流通畅功能,让学生信任“悄悄话信箱”,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2、加强心理班会活动课

本学期安排每月一次心理班会活动课,心理班会活动课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指导班主任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并落实实效上做好功课。

3、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

4、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5、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以及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学生教育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多种途径认真开展新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促进学生青春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

2、认真开展宣传,不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3、寻找解决问题学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学生心理,捕捉学生的即时心态,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原认知,达到问题行为的改变,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4、密切与政教处、教导处、团委、班主任联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好地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5、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与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突破。

6、不断强化咨询室建设,争创优秀咨询室。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是我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启动运行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第一学期,因此首要的工作任务是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学校开设心理辅导中心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认识悦纳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心理自助方法和技巧,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2、加强心理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倡导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网络、书籍和报刊等渠道,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丰富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重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助人自助”的职能。

(1)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消除不良情绪,解除心理障碍。

咨询方式: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交流等。

咨询性质:公益免费

咨询时间:每周星期一至五下午4:30—5:30集中对学生开放。

咨询地点:学校实验楼四楼“心灵驿站”

(2)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和普查工作。运用心理咨询室的专业测评软件,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评和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学习生活适应困难和成长中存在严重困惑的学生,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而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3)加强辅导中心工作室及其制度建设。本学期工作重点是布置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添置有关设施设备,充分运用多功能音乐减压放松椅、沙盘游戏和发泄室设备等做好学生的个体和团体辅导;建立并整理好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制度,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和书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档案资料。

(4)设立“心灵之声”信箱(QQ、电话),对个别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和个体辅导。

4、开设心理健康课和团体辅导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课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因此,要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每月每班最少开展一次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团体辅导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形成教育合力。

5、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团体辅导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某些心理问题在特定的年级或班级具有普遍性,为了避免单纯个别咨询的重复低效率,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根据年级部的学生特点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新生适应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

(2)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3)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

(4)学习困难及厌学的心理教育;

(5)网络成瘾等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

6、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不断解决师源性问题

鉴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年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丰富教师的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学涵养和科研意识。本学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一,充分运用咨询室的资源和设备(多功能音乐减压放松椅和发泄设备)帮助教师进行心理减压、调控和放松;第二,适时请进心理专家来校传授经验,针对难点热点的心理现象、问题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不断完善、提升自我,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为学生服务。

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范文三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

(1)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心理教育。

(2)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诉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和谐班级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是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服务的。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安排:

1、综合运用多种辅导形式,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为主,以点带面。

2、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心理保健常识。让广大学生懂得日常心理自我保健,并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3、接待登记制度。值班教师做好值班接待记录,便于总结工作和定期检查。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更好地、更全面地记录学生情况,并做好保密与保管工作。

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周一——周五中午11:00—2:00

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有:

1、个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