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0:59

生物防治好处篇1

关键词:西瓜;蚜虫;药剂;防治

西瓜蚜虫是日光温室、大棚及露地西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西瓜田蚜虫主要是棉蚜,俗称腻虫,属同翅目,蚜科[1]。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嫩梢、嫩茎及嫩尖上吸食汁液,分泌蜜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生长停滞;成株蚜虫刺吸西瓜的茎、叶及嫩枝汁液,使叶片出现卷缩、黄斑或全部枯黄枯死等症状,同时导致西瓜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西瓜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致使蚜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采用常规药剂防治效果不佳[2]。为筛选出低毒高效的防治药剂,选用目前国内防治蚜虫的6种无公害化学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东枣林村露地西瓜田。

1.2试验材料

西瓜品种为华西,播种时间为2014年3月10日,定植时间为4月12日。

供试药剂有6种,分别为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沈阳东大迪克化工药业有限公司),10%啶虫脒微乳剂(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乳油(北京中植科华农业技术有限公司),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99%矿物油乳油(天津绿颖农药销售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600倍液;处理2:10%啶虫脒微乳剂2000倍液;处理3: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处理4:1.8%阿维菌素乳油750倍液;处理5: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处理6:99%矿物油乳油1000倍液;处理7:清水(CK)。

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64m2,每小区采用5点法取样,每点固定2株,统计全部叶片虫量。于喷药前调查平均每叶蚜虫基数,喷药后1、4、7d分别调查各处理残存蚜虫数,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见,施药1d后,6种供试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3(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和处理5(70%吡虫啉水分敞粒剂15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3.30%、66.62%。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较其他处理速效性好。

表1不同药剂处理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

施药4d后,处理5(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9.33%,处理3(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次之,防效为80.10%;对药后4d的防效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6防效较差,与处理5、处理3、处理4差异显著。

施药7d后,处理1(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600倍液)、处理5(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效相对较好,均达80%以上。对药后7d的防效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5与处理1、处理2、处理3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5与处理4、处理6存在显著性差异。

图1不同药剂防治瓜蚜效果

从图1可以看出,6种药剂在施药后7d内防效均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各药剂的上升幅度不同,最终防效也存在差异。处理5(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与其他药剂相比防治效果突出;处理1(植物源农药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600倍液)起点低、上升幅度大,在药后7d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他处理在第4~7天中防效差异不大。

3结论与讨论

从上述试验结果看出,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99%矿物油乳油、10%啶虫脒微乳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种供试药剂处理7d后防效均达到70%以上,均可作为防治西瓜蚜虫的药剂。

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药后7d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防效均达80%以上。相比较而言,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作为生物杀虫剂,能减少用药次数,且药效持久,具有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证作物品质及安全卫生的优点,可替代化学药剂用于防治蚜虫[3],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杀虫剂。

不同类型药剂防效显示出不同特征,生产中应根据各种农药的作用特点以及瓜蚜的发生情况灵活选用适宜的农药品种。由于实验开展时期为蚜量猛增时期,未实现对蚜虫的早期防治,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在蚜虫发生初期使用或提前预防。

参考文献

[1]谈振兰,王晓栋.防治绿色食品西瓜蚜虫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9):291-295.

生物防治好处篇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行业管理,突出抓好美国白蛾监控工作及重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我市生态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4%以上,监测预报准确率达到82%以上,产地检疫率达到96%以上。

二、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抓好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加强对我市窗口地带和重点生态区域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确保生态景观不受破坏。对我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松毛虫、天幕毛虫、落叶松鞘蛾、叶蜂、鼠害及时进行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要继续推行“限期防治通知书”制度,针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及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做到防前有作业设计,防后有效果调查。在防治方法上,要大力推广仿生、植物源药剂及生物天敌的应用技术,保护环境,实现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在防治形式上要做到跨区域的协同联动,统一行动。防治组织上要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治模式,鼓励和引导成立防治专业队、防治服务公司参与承包防治。森防部门要做好测报、防治技术方案的制定、作业监理和防治效果检查验收工作。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把各项目标任务量化赋分,并以此为依据深入考查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队,并通报全市。

(二)加强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继续抓好《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的落实,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应急防控机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测报点、标准站、药剂药械库建设工作,提高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抓好检疫除害处理系统、应急防控系统、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天敌繁育场等项目建设。

(三)加强监测预报,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加大利用诱虫灯、性诱剂、植物性引诱剂等虫情测报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对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部级、省级中心测报点监测功能,及时、准确上报各种监测数据,准确病虫情预报,不断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协同气象部门,面向社会及时林业有害生物警示信息和宏观预测。

对美国白蛾的监控工作,根据我市《20*年度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在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宣化县和宣化区五个重点监控区设立美国白蛾监测点34个。每个监测点悬挂诱虫灯1台,安排虫情调查员进行监测。监控区的各县区要在主要地段设立美国白蛾监测点,配备虫情调查员,随时关注有无美国白蛾的发生。在美国白蛾的发生季节实行值带班制度和日报告制度。严格督查管理,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四)强化检疫执法,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规范调运检疫程序,杜绝只开证不检疫现象,重点搞好林木种子、苗木、木材、花卉等森林植物及产品的调运检疫,完善《检疫要求书》制度,防止林业有害生物随林产品调运扩散蔓延,确保林业生产安全。南方冰雪灾害造成大面积林木折倒,为严防疫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随清理采伐林木外销造成疫情传播,各县森检部门要严格调运检疫和复检,严防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市。加大苗木的产地检疫和复检力度,从严把关,未经检疫的苗木不能用于造林。在造林工程结算时,没有检疫证书的不预结算苗木费。

(五)加强森防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各县区要建立起独立的森防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从事森防工作。在硬件设施上要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站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在人员安排上要把那些思路清晰、业务过硬、工作积极主动的人员调整到森防岗位上来。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或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森防事业。

生物防治好处篇3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现状;防治对策

1.古建筑白蚁危害现状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就浦江县而言,浦江县历史悠久,境内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文物保护点137处。这些古建筑集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古建筑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文物古建筑及周围的农村老旧房屋除老人及经济上的弱者外,已很少有人居住,甚至有些房屋已倒塌,这给白蚁、天牛、粉蠹、木蜂等害虫提供了滋生条件,白蚁通过倒塌房屋为媒介危害(害虫)古建筑,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此类以祠堂、寺、庙、楼、塔、古宅等木构件框架为主体的古建筑,约占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95%以上,且近9成的砖木长期遭受各种白蚁、天牛、粉蠹、木蜂危害。由于白蚁危害常常是隐而难察,在人们的疏忽大意中,给古建筑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轻则建筑结构遭破坏,重则建筑倒塌。据估计,浦江县每年由白蚁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由白蚁对文物古建筑造成的毁坏则难以用经济数据来直接进行统计,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是当务之急,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已是保障文物古建筑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2.白蚁种类及特点

2.1白蚁种类经浦江县博物馆与浦江县白蚁防治站的共同调查,危害当地古建筑的白蚁有二科四属五种即:鼻白蚁科家白蚁属的台湾家白蚁,散白蚁属的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白蚁科土白蚁属的黑翅土白蚁,大白蚁属的黄翅大白蚁,膜翅目木蜂科木蜂属的赤足木蜂,粉蠹科粉蠹属的褐粉蠹及鞘翅目天牛科的天牛。

2.2特点一是家白蚁是破坏建筑物最严重的种类,它的特点是扩散力强,群体大破坏迅速,且在短期内能造成巨大损失。家白蚁的巢可分为地上、地下和两栖巢,根据危害部位不同,地上巢部分以危害房屋上部的木构件为主,地下巢主要危害房屋下部的木构件为主,如王店县委旧址,鸡鸣社旧址陈肇英故居等等。

二是散白蚁是破坏建筑物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它体群小,活动范围大,危害分散,主要危害木门槛,木门框,地搁板,墙裙柱脚等,经调查有85%以上古建筑都有散白蚁危害。

三是土栖性白蚁黑翅土白蚁,在土中筑巢,主要危害建筑物周围的森林,苗木,花木,有时也对房屋建筑造成危害,其危害特点与黄胸散白蚁相似,如江南第一家的千年柏树就是被土栖白蚁所害。

四是天牛、赤足木蜂、粉蠹主要危害屋檐上的桁梁和栓木,被蛀木材孔道纵横交叉,弯曲相通,粉蠹,木蜂在危害处有大量木屑,这些害虫严重时能导致梁、柱裂断,如潘周家的光裕堂旧厅,顺备堂,肃雍堂新厅等等。

3.白蚁危害的成因分析

白蚁是一种群居性的社会昆虫,由于其危害的隐蔽性和严重性而成为房屋使用安全的一大隐患,如果局部小范围内出现的蚁害未能达到有效的治理,则会通过分飞繁殖、蔓延侵入等途径侵蛀到周围建筑,形成危害范围不断扩大的公害,并可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严重时可发生屋塌人亡事故。

3.1地理环境因素

白蚁的生存,繁衍危害程度与地理,自然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浦江县位于浙中偏西,地处丘陵山区,溪流纵横,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白蚁和其它害虫的生存繁衍,因此,呈现出白蚁种类,数量之多,分布广泛之特点。

3.2建筑结构因素及人为因素

许多古建筑的房屋多为明、清时期建造的,数量多、年代久,大部分的房屋长年失修或空关造成内部湿度过大,白蚁常易入侵孳生繁殖。多数古建筑为立柱式砖木结构,且大部分都采用木质的承重结构,而所有木材几乎都没有防虫处理和防蛀能力(特别是白蚁蛀蚀)。同时,也发现有些古建筑虽然采用传统的防潮、防白蚁结构即将木柱置于础石之上,使建筑物的木构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能起到防腐、防虫作用,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但这不是有效解决白蚁危害的根本途径,因有些立柱处于较隐蔽的砖墙部位,白蚁会筑成泥质蚁路沿础石或通过墙体而上进入木构件,再有些建筑的瓦面有树木落叶,灰尘,苔鲜和其它植物,瓦面上形成潮湿环境,同时有很多古建筑座落村中央,且大多数古建筑物周围的旧房已无人居住,房屋破损,杂物柴草随地堆放,排水不畅,空气湿度大,这些条件都十分有利白蚁的生存和繁衍,在白蚁繁殖季节,有翅成虫凭借自身繁衍后代的本能,利用这些有利因素,飞入建筑内造建新的群体,从而渐渐危害建筑物。

4.白蚁防治的对策措施

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较长,要坚持“重点治理,全面预防,统筹兼顾”的思路,开展好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情况调查,掌握和监测白蚁活动规律和蚁情动态,确定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治理方案,确保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1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必须坚持的原则

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四大原则(1)不改变原状原则。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白蚁防治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不改变文物原状”等原则,在对古建筑物进行白蚁防治时,必须保证古建筑物构建的完好和不遭受破坏。尽量控制,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坏,确保其历史原貌和价值。(2)不破坏环境原则。古建筑白蚁防治须遵循环境保护与白蚁治理相兼顾的原则,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全人类子孙后代的大事,对具有人文和历史价值的名胜古迹,在做好防治虫害工作的同时,我们不仅要保护这些古建筑,还必须保护其周围植被及其它生物的安全,应采用环保的药剂和防治技术,不能造成对环境污染。(3)“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治工作原则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原则。即要将危害建筑的害虫消灭,又要对建筑物作必要的预防措施,这是古建筑白蚁和虫害防治有别于普通建筑的地方,保护建筑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再被白蚁危害。(4)维护和修缮相结合原则。为确保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不受到损坏,必须采用维护和修缮工程同时施工的做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做到有蚁必治,无蚁早防。

4.2实施分类防治

根据白蚁危害及其它害虫的不同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杜绝白蚁及各种虫害的侵入。(1)对已修缮的建筑采取预防措施,对底层油漆好的木柱,木门框,木窗框,木门坎和二层木构件用白蚁专用药物进行涂刷和灌注预防,同时在离地面1.5米处贴墙部位用白蚁药物灌注处理,对底层地面沿墙四周每隔1米处钻洞,用乳剂药物灌注处理,设置毒土屏障。(2)对尚未修缮的建筑,采取防与治相结合措施,首先是灭治处理,对台湾乳白蚁用粉剂型药物进行喷粉处理,对散白蚁用乳剂钻孔灌注或毒铒诱杀处理,其次是在建筑修缮期间,对建筑物内所有木柱、梁、木门框、木窗框、木楼板、木门坎等木构件采用乳剂药物进行喷雾,对底层地面采用药物灌注和喷洒,形成一道水平屏障,阻止白蚁侵入。(3)对建筑群周围采取封闭式防治措施,在做好建筑群内白蚁防治工作的同时,对建筑群也必须建立一道防止入侵的白蚁保护屏障,以免邻近房屋建筑的白蚁入侵。(4)对建筑群内外的园林绿化,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是灭治建筑群内外树木和草坪的白蚁,其次埋设白蚁防治监测控制系统于树木边或草坪中诱集白蚁,每年春秋检查白蚁有无聚集,发现白蚁更换投放毒饵灭之。(5)对天牛、粉蠹、木蜂危害的地方,可用乳剂灌注或喷洒,严重时用乳剂和石膏粉搅拌后嵌灰灭之。

4.3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1)保障维护资金。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遭受白蚁及各种虫害危害十分普遍,一旦遭受白蚁损害和倒塌,维修费用非常高,如及早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白马“土库”一处的维修费就达70余万元,因此应当引起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把白蚁防治和经费预算列入文物保护项目,在扩建、改建、翻建、迁移、重建和维修时都要将实施白蚁等害虫的灭治和预防工作纳入其中。(2)建立防治队伍。要结合古建筑的分别特点,组建一支由政府部门主导、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社会群众参与的专(兼)职白蚁防治队伍,加大经常性的宣传巡查、预防和治理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对防白蚁危害的意识,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灭治,早预防,尽可能减少给提供给害虫滋生的条件。(3)建立健康档案。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巡视检查,尤其要在每年春秋季节做好白蚁及其它虫害危害的专项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和档案工作,一旦发现有蚁害应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灭治,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做好古建筑物周围的排水、通风、杂物清理工作,给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与保护环境。

生物防治好处篇4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园艺栽培;农业

0.引言

在农业园艺植物栽培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危害,而这些危害会使得植物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对这些不利因素不进行控制的话,会让农业产品的产量降低,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昆虫危害就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的蔬菜害虫有两百种以上,而常见的水果害超过了七百种,另外小麦害虫、水稻害虫、玉米害虫、大豆害虫均超过了两百种,正是因为这些害虫使得我国农业产值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为了提高我国整体性的农业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的收入,病虫害的防治将是关键一环。通过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让我国的农业得到更好的收益,这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1]。

1.园艺栽培中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园艺栽培中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园艺中的植物品种不够丰富,过于单一,这就从侧面上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让生态系统不能够对抗害虫所带来的危害。(2)由于在园艺栽培中会利用到一些栽培技术,而这些技术的使用会使得园艺的土质受到影响,这也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样就会让病虫害程度加深,严重制约到了植物的生长。(3)园艺环境较为温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也为部分害虫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让害虫能够更好的繁殖,从而加深了病虫的危害程度。(4)在害虫的防治过程中仅仅是通过农药来进行防治,这种单一的化学手段如果使用周期较长会引起害虫的变异,并让害虫产生相应的抗药性,最终导致农药失效。与此同时也会使得病原菌发生致病性变异,这会加速植物的病变程度[2]。

2.如何有效防治农业园艺栽培中的病虫害

2.1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对农业园艺栽培中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冬季到来之前,需要对枯枝和虫枝进行处理,这样将能够有效地对害虫虫卵进行处理。在晴朗的天气下,可以对土壤进行适当的耕作,并对土地进行深翻,这样将能够更好地杀死虫卵,并且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在园艺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让树势得到强化,这样可以让植物自身的抗虫能力变强。并且根据植物的特性来选择对其周围的生长环境进行处理。某些植物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生长,这就需要将其放置到向阳处;而有些植物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够生存,这就需要将其放置在阴暗处,并注意灌浇。另外还要对栽培土的pH和湿度进行动态的控制。在化肥的选用上也要慎重,特别是在化肥的使用量上要进行严格控制。合理的施肥将能够使得植物长势良好,这样就有效地减少害虫的危害程度。另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轮作工作。一些害虫以及致病微生物都是在地表层进行生命活动,如果园艺种植过程中仅仅是种植少数品种,这将让害虫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上述情况还会对园艺土质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会降低土壤的肥力,这样就会使得植物整体性的长势被影响,一旦植物长势下降,就会使得病害虫繁殖速度加快。而通过合理轮作可以改善土质,让土壤肥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可以降低病害虫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寄生性,也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植物病害情况[3]。

2.2减少农药防治,加强生物防治

在病害虫的防治过程中,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时间内,农药对病害虫防治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的话,则会让害虫出现相应的抗药性,并且可能出现变异,这时候农药的效用会明显降低。因此在病害虫的防治中需要将农药与其他防治手段进行有效地结合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引进害虫天敌就是一种良好的生物防治手段,比如说螳螂、瓢虫以及一些鸟类都能够给害虫带来一定的杀伤力,这样就能够让防治效果更进一步。在引进天敌的同时,还需要对这些天敌进行有效地保护,加强天敌的繁殖,让整个园艺栽培圈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不仅仅会杀死害虫,也会对这些益虫和天敌鸟类带来很大的影响,更会让整个生态圈受到破坏,这对于园艺栽培产品的生长是很不利的。

2.3选取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园艺栽培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以杂交技术、生物诱导技术、遗传技术进行品种改良,这样将能够带来更好的育种原始材料。再利用基因剪切技术对品种的基因进行点缀,以此来增强品种的抗性。另外还可以向国外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移植和嫁接,以此来提高植物的综合性抗病害能力。

3.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3.1炭疽病的防治

炭疽病一般侵染植物的叶片和其他幼嫩部分,会使得叶片出现卷曲和黄化,从而造成叶片脱落。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要保持环境洁净,对病花病叶要及时去除;加强水肥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药物防治,防止致病真菌在植株间传播。

3.2灰霉病的防治

灰霉病会使得植物的茎、叶、花出现腐烂,长出灰色霉状物,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湿度;对病花、病叶要及时处理并烧毁;用50%可湿性托布津粉剂800倍至1000倍稀释液喷雾或浇灌7天至10天喷雾一次,预防1次至2次。

3.3根腐病的防治

顾名思义,根腐病会让植物的根出现腐烂,同时病变还会进一步扩散,最后让整个植物死亡。其主要防治方法是:保持基质良好的排水环境,对介质和栽培环境进行消毒;恶霜灵和代森锰锌600倍至800倍液喷雾,1000倍液灌根,7天至10天定期用药[4]。

4.结语

在农业园艺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才能让园艺栽培作物得到更妥善的保护,这样才能够构建出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生态圈。另外在使用药剂手段进行防治的时候,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改进药物的使用方法,利用一些天然的植物分泌素来作为防范手段,这样将使得天敌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以此来提高防治的效果。[科]

【参考文献】

[1]设施园艺病虫害远程诊断和早期预警系统构建与应用[J].植物保护,2011(01):112-113.

[2]陈学英.设施园艺害虫可持续控制措施[J].中国森林病虫,2012(06):122-123.

生物防治好处篇5

1.1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即生物农药防治区:病害防治喷施苦参碱,该区不喷洒其它杀菌剂。虫害防治选用藜芦碱杀虫剂,或与苦参碱交替使用,分别代替化学杀虫剂;藜芦碱和苦参碱的稀释浓度均为400倍液;常规化学农药防治区:病害防治喷施甲基硫菌灵、科博、金科克(50%烯酰玛啉)、喷克(80%代森锰锌)、25%精甲霜灵、12.5%烯唑醇。虫害防治选用氯氟丙溴磷(丙溴磷10%,氯氰菊酯2%)、苯氧威乳油(蚧霸),喷施浓度均采用各农药推荐剂量。两个试验处理区其它管理措施一致。2014年5至9月,按照常规的葡萄生产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试验处理,具体处理日期及措施见表1。

1.2测定项目与方法根据不同病害虫危害的情况,确定调查时间及危害程度;生长前期对葡萄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生长后期对葡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按5点取样法,每点分别连续选3株,每株选择上、中、下3个当年生枝条,记录叶片、果穗总数、有危害症状及发病的叶片、果穗数量,计算危害率、发病率,统计防治效果。绿盲蝽:虫危害率(%)=危害数(叶、果)/调查总数(叶、果)×100霜霉病:发病率(%)=发病叶片数(果穗数)/总叶片数(总果穗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农药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于2014年6月5日对绿盲蝽危害葡萄叶片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均可对绿盲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且生物农药防控区的危害率(7%)远低于常规化学农药对照区的危害率(19.65%)。

2.2生物农药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于2014年9月19日对葡萄叶片及果穗霜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表3可以看出,两个处理区的葡萄均发生了霜霉病危害,但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好于生物农药,叶片及果穗的发病率为(6.22%和16.46%)要远远低于生物农药防控区为(26.73%和55.40%)。

3结论与讨论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农药对果树害虫和蔬菜害虫均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且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不易产生抗性。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农药将得到更深入的开发和广泛的使用。

本试验比较了喷施2种生物农药苦参碱和藜芦碱与常规化学农药对葡萄病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对绿盲蝽整体防治效果较好。苦参碱是一类黄酮类化合物,对害虫具有触杀、拒食、滞育、干扰蜕皮、麻痹神经中枢系统等生物活性,杀虫谱广,对叶蝉、蓟马、蚜虫、椿象、粉虱、红蜘蛛、菜青虫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苦参碱还是广谱杀菌剂,对真菌、球菌、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各种果树的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炭疽病、轮纹病、霜霉病、白粉病有防治效果。藜芦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瑟瓦定和藜芦定,是将植物原料经乙醇萃取制得的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该药剂主要杀虫作用机制是经虫体表皮或吸食进入消化系统后,造成局部刺激,引起反射性虫体兴奋,先抑制虫体感觉神经末梢,后抑制中枢神经而致害虫死亡。藜芦碱对人、畜毒性低,残留低,不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好处篇6

关键词: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防效

病毒治虫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生物防治技术。为了摸清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在花椰菜上开展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①供试作物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var.Botrytis)。

②防治对象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

③试验药剂及来源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由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0.5%甲维盐乳油,由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设计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详见表1,小区排列见图1。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厢沟相隔,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设3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9个小区,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试验方法

①施药时间、次数及方法甜菜夜蛾处于低龄幼虫1~2龄盛期,发生程度5级(大发生)开始施药,一周后进行第2次施药,共施2次。按每667m2

用药量折算小区用药量,667m2对水50kg喷雾。喷药前先在空白对照区喷清水,以便确定使用何种速度行走才能把小区的水量均匀喷布在整个小区中,使用新加坡利农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

②调查方式和药效计算采用平行定点式调查,每小区定20株,第一次施药后3,5,7,10,15d调查害虫幼虫数,计算相对防效。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数]×100%;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③对作物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影响调查田间观察,施用药剂对作物生长有无影响,有没有药害现象;对天敌有无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a)药后3,5,7,10,15d的防效分别为82.6%,77.9%,89.9%,97.0%,84.0%;0.5%甲维盐处理(B)药后3,5,7,10,15d的防效分别为75.3%,93.3%,96.5%,70.2%,68.8%。试验结果表明,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效较慢,施药7d后防效较明显,药后10d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5d还能维持较好的防效,持效期较长。对照农药0.5%甲维盐对甜菜夜蛾也有较好的防效,但药后10d防效较差,持效期较短。

2.2与对照药剂防治区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3可见,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a)防治甜菜夜蛾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对照药剂0.5%甲维盐处理(B),每667m2可节约防治成本91元,

667m2纯收入增加103.8元。

2.3对作物及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试验期间观察,该病毒制剂对作物生长无影响,没有发现药害现象;对田间天敌草蛉、瓢虫、蜘蛛、寄生蜂等种群数量无影响,无伤害,对环境无不良影响。3小结

①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

生物防治好处篇7

关键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7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采取一些无污染、无农害的生物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抑制的手段。随着我国政府对生物农药产业的重视,生物防治手段将逐渐发展成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最主要手段,并将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有:有害生物预报工作基础薄弱。对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生产企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展,与当前较为严峻的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不相适应;病虫害防治的测报、检测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使预警能力低下;病虫害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病虫害预防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使病虫害测报、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很难发挥这两项工作应用的作用。新技术的研究与成果推广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使人们不能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科技力量投入相对不足,防治手段较为落后,科技研究开发与实际生产应用严重脱节,使研究成果不能充分转化成生产力,致使我国现阶段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仍然不能迈入正常运行轨道。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致使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如造林的只负责造林、而育苗的只负责幼苗培育,甚至有些地方在进行植物种植规划过程中不对生物防治手段进行认真考虑分析,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一直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防治经费不足,致使抗灾减灾能力低下,使正常的生物防治手段不能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不足、缺乏一些必要的监测仪器设备,导致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与现行生物防治手段不能正常连接。同时,加上生物防治手段见效时间缓慢,再加上大部分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生物防治以及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意识与需求,使生物防治手段很难在农村推广。

2生物防治防御措施

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防御应当首先采取预防措施,为了做到未雨绸缪,结合有害生物发展趋势预测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应强化防治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物防控能力技术储备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有害生物预防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从而为搞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生态建设提供保障。结合无公害农业对植物保护研究的新要求,大力发展微生物农药,使微生物农药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在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以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为基础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体系。各地根据国家对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实验室、标本室、仪器设备、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生产上也将以化学防治为中心的应急防治作为控制病虫危害的主要手段。推进生物农药的发展,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药剂选择观念,把选择性、生态安全性、农产晶(品)质量安全等作为选择药剂的主要指标,逐步建立以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高生物农药在整个防治中的比重。

2.2强化基础研究,重视预防技术研究,加大研究力度

发展微生物农药,政府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首先应组成一支微生物农药科研队伍,建立省级微生物农药研究基地或工程中心,围绕当前生产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开展生物防治的研究。其次要加强微生物农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可根据其作用位点和活性中心反推导,指导菌种选育,创制新农药,更新剂型,合成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积极研究与推广各项科技项目,为有害生物预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撑。重点工程开展预防技术研究工作。从预防工作需要出发,把解决有害生物预防工作中的重大和疑难技术问题,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将生物预防技术、预测预报方法、无公害预防技术、检疫除害处理技术等实用技术研究作为重点课题,深入研究和探讨。

2.3加强生物灾害预测预报

对于生物灾害预测工作而言,能够在充分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之上,通过实地调查等手段,并充分结合历史观察资料,对病虫害的发生地点、可能发生的数量、规模等进行动态分析,进而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并及时通报有关单位以及农民做好防御工作。

2.4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的需要,生物防治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方能奏效。需要充分动用电视、网络、报纸、召开会议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舆论宣传,让广大林农切实认识到积极防治病虫害的好处和意义。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更应站在战略的高度,从生态大局着想,出台一些鼓励政策比如给防治林农适当补贴等,变被动为主动。改善农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发展环境,应始终把舆论宣传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有关生物防治的防治方针、防治技术等,使各级政府与农民充分认识到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升广大农民的病虫害生物防治积极性,为落实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总之,生物防治对衣业害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又具有不杀伤天敌、对生态链影响小、无公害等优点。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森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农民思想意识,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农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好处篇8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本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维持社会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市动物防疫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项应急预案》、《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

1.3疫情分级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结合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形势,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一般(Ⅳ级)四级。

1.3.1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Ⅰ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疫点数超过2个以上;

(2)口蹄疫在14日内,疫点数超过5个以上;

(3)动物发生疯牛病等烈性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继续扩散蔓延;

(4)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

1.3.2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Ⅱ级)

(1)发生1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疫点数超过3个以上;

(3)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疫点数5个以上;

(4)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暴发流行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且疫点数超过5个以上;

(5)我国已经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动物疾病又发生,或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动物疾病传入我区或在我区发生或发现;

(6)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动物疫情。

1.3.3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

(1)发生1起口蹄疫疫情;

(2)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且疫点数2个以上;

(4)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暴发流行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且疫点数超过2个以上;

(5)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1.3.4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

(1)发生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疫情;

(2)暴发流行其他二类、三类动物疫情;

(3)发生动物(家禽、野禽、狗、猫等)不明原因突然大量死亡情况,死亡率超过10%以上;

(4)市或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动物疫情。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畜禽产品贸易严重损失和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

1.5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2)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3)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区公安分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工作机构

2.3.1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

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区防治指挥部”)作为区政府领导下的区级协调机构,由区经委及有关部门组成,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构之一,全面负责本区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总指挥由区政府领导担任。

2.3.2区防治指挥部办公室

区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防治办”)设在区经委,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区防治指挥部日常工作并承办应急处置相关组织、指挥、协调保障等具体工作;

(2)收集、分析疫情预警信息,及时提出启动、停止本预案的建议;

(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街道、镇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4)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及时提出成立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建议。

各街道、镇设立相应的指挥部门和办公室,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3.3区应急处置指挥部

发生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区防治指挥部根据区防治办的建议和实际需要,视情成立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以区应急联动中心为指挥平台,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指示,组织、协调、调动各应急力量和资源,统一指挥本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行动。应急处置行动结束,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报请上级指挥机构或有关领导批准后解散,转入常态管理。

2.3.4现场指挥部

根据重大动物疫情的发展态势和实际控制需要,必要时可建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现场组织指挥。

2.4专家机构

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可根据工作需要,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家委员会,主要由动物疫病防治、检验检疫、流行病学、野生动物学、经济学、风险评估、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疫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的咨询,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策划、制订和执行。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制(修)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

(2)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相应级别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建议;

(3)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准备提出建议;

(4)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培训;

(5)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

(6)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2.5成员单位及职责

(略)

3预防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测

本区建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会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监测。

3.2信息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和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3.2.1信息报告主体

(1)信息报告单位。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街道、镇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各类动物诊疗机构;与动物防疫相关的科研院所和实验室等。

(2)信息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基层动物防疫组织的工作人员;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的执业兽医;养殖、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人员等。

3.2.2信息报告形式

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疫情;其他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

3.2.3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向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上级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要立即报告区防治办,在1小时内将疫情报至区委、区政府值班室和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

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立即采集病料样品,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诊断。

3.2.4信息报告内容

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的动物种类和品种、动物来源、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人员感染、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3.3预警分级与

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等,将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按其运作规程,对预警级别适时进行。

4应急响应

4.1响应原则

4.1.1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事发地街道、镇及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同时,区防治办要遵循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要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对势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疫情,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疫情,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4.1.2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4.1.3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区域,相关街道、镇接到疫情通报后,要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区防治办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4.2分级响应

4.2.1i级响应

确认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后,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及时向区防治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区防治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的扑灭工作。必要时,可请求市政府予以支持,保证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4.2.1.1区应急处置指挥部

(略)

4.2.1.2区经委及动物卫生监督所

(略)

4.2.1.3各相关部门和街道、镇

(略)

4.2.2ii级响应

确认重大突发动物疫情后,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及时向区防治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区防治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扑灭工作。

4.2.2.1区应急处置指挥部

(略)

4.2.2.2区经委和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

(略)

4.2.2.3各相关部门和街道、镇

(略)

4.2.3iii级响应

确认较大动物疫情后,区防治指挥部根据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建议,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综合应急措施。

4.2.3.1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略)

4.2.4iV级响应

确认一般动物疫情后,区防治指挥部根据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建议,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一般突发动物疫情进行确认,并按照规定向区防治指挥部和上级畜牧兽医部门报告,并组织专家对疫情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

4.2.5临近区(县)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

根据发生疫情地区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疫情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开展养殖、运输、经营和市场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传入和扩散;

(4)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5)按规定做好公路、铁路、水运交通的检疫监督工作。

4.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确保参与疫情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要针对不同的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一些重大人畜共患病,应急处置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接种相应的疫苗,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

4.4响应结束

4.4.1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疫区内所有的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至少1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4.4.2特别严重突发动物疫情应根据《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项应急预案》规定程序,由上级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报上级部门批准宣布。

4.4.3严重突发动物疫情由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报市政府或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批准宣布,并根据《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项应急预案》规定程序,向上级部门报告。

4.4.4较大和一般突发动物疫情由区经委及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报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并向市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4.4.5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可请求市畜牧兽医部门,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措施终止的评估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后期处置

5.1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特点,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生产。

5.2社会救助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区政府及疫情发生地街道、镇负责做好对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5.3灾害补偿

按照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灾害补偿的规定,确定数额等级标准,按法定程序进行补偿。补偿的对象是为扑灭或防止重大动物疫病传播,其动物或财产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补偿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

5.4保险

提倡和鼓励保险公司参与重大动物疫情灾害工作,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重大动物疫情灾害保险。

5.5后期评估

5.5.1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区经委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应包括:

(1)疫情基本情况、疫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结果;

(2)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3)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4)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5)针对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5.5.2评估报告上报区政府,同时抄送上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

6应急保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区防治指挥部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

6.1队伍保障

区防治指挥部建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伍,具体实施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理工作。预备队伍由兽医、卫生、公安、工商、武警部队等部门组成,且相对固定。

6.2通信保障

区指挥部要将车载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

信息产业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通讯频率等予以保障。

6.3交通运输保障

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紧急防疫物资的调运。

6.4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开展重、特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间监测,作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做好疫情处理的同时应及时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工作。

6.5治安保障

区公安分局、驻区武警部队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

6.6物资保障

6.6.1区经委、区发改委等部门要针对紧急防疫的要求,启动区级重要商品储备的动用程序,应按照计划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为动物防疫提供相关物质保障,并协调相关物质的后续供应。

6.6.2储备物资应根据动物(宠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进行合理计划。主要包括诊断试剂、防疫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品、运输工具、通讯工具等用品。

6.7经费保障

6.7.1每年用于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扑杀或销毁动物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测所需经费,财政要予以保障,具体经费补助标准和管理办法按国家规定执行。如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动物疫情,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安排有差距,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各类必需支出预算。

6.7.2区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7监督管理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防治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动物防疫应急知识、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7.2培训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对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知识,包括免疫、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病料采集与送检、消毒、隔离、封锁、检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个人防护知识;治安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要求等。

7.3演练

在没有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状态下,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每年要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地区举行演练,确保预备队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

7.4奖惩

7.4.1奖励

(1)区政府、区防治指挥部对参加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2)区民政局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7.4.2惩罚

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生物防治好处篇9

一、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卫生、*、农业、畜牧、财政、食品药品监管、城管执法、工商等部门及新闻媒体负责人为成员的狂犬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政府也要成立狂犬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合防治体系,推动狂犬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二、控制目标

20*年,桃源、澧县等重点县狂犬病发病数下降50%以上,全市狂犬病发病数下降30%以上,力争从20*年开始,全市狂犬病发病数控制在5例以下。

三、工作职责

(一)区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狂犬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当地狂犬病防治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养犬管理、宣传培训、经费保障、犬只免疫接种、犬只捕杀等工作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方案和当地狂犬病防治实施方案的要求,负责摸清存栏底数,组织落实辖区内的养犬管理和狂犬、野犬的捕杀等工作。

(三)畜牧部门:负责犬只饲养与免疫接种等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开展动物间疫情监测,及时掌握并科学预测预报动物狂犬病疫情动态,制定犬只免疫接种方案;组织兽用狂犬病疫苗的采购、分发及管理,负责犬只的狂犬病疫苗注射、登记和“动物免疫证”、“动物免疫牌”发放等工作;协助做好农村犬只管理及无证犬只、城市散养犬只捕杀等工作;与工商部门共同抓好动物医院的审批发证、监管及市场犬只交易、宰杀的管理和检疫等工作。

(四)卫生部门:负责人间狂犬病疫情监测及报告,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做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采购、分发及管理和犬只免疫、犬只捕杀工作人员预防性接种及犬伤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查处非法行医及无证游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部门:负责县以上城市养犬的审批及违章养犬的处理工作,负责捕杀狂犬、野犬。

(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的监管,加强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供销渠道的监督,做好人用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人用狂犬病疫苗等违法行为。

(七)财政部门:负责狂犬病防治经费安排。

(八)城管执法部门:协助做好城市犬只管理工作和犬只捕杀后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九)工商部门:负责狗市的管理,对无“动物免疫证”和“动物免疫牌”的犬只不准上市交易;与畜牧部门共同抓好动物医院的审批发证及市场犬只宰杀的管理、检疫等工作。

(十)广播电视、报社:积极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免费刊播科普宣传知识及狂犬病防治公益广告等。

四、工作要求

(一)全面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各地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流动宣传车等途径,大力宣传狂犬病的严重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全社会预防狂犬病的保健意识和能力。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在每个乡镇的集贸市场、交通干道两旁等人口聚集地刷写固定标语,大力提倡少养犬或不养犬,教育群众主动开展犬只免疫及规范犬只管理,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狂犬病的各项行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狂犬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狂犬病病人,要及时报告疫情,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派出专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各级动物防疫机构要加强动物间疫情监测,科学预测预报狂犬病疫情。卫生、*、畜牧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确保信息通畅。

(二)提高犬只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效果。县以上城市和港口、机场、车站、码头、旅游区以及曾经发生过动物狂犬病疫情或人间狂犬病疫情的地区,要对犬只实行强制免疫。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动员督促犬主按时携犬到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各级动物防疫机构要合理设置动物接种日并向社会公布,要建立犬只狂犬病疫苗接种台帐,及时办理“动物免疫证”和“动物免疫牌”,准确掌握辖区内犬只预防接种情况,定期上门查漏补种,提高犬只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城市犬只免疫接种率要达到100%,农村犬只免疫接种率要达到80%以上。

(三)切实加强犬只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犬只等动物的管理是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关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订犬只拴养、圈养制度,引导、督促犬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犬只的管理,防止犬只伤人事件的发生。农村、县以上城市、港口、机场、车站、码头、旅游区养犬必须经当地*部门批准,领取准养证。犬主要定期携犬到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进行登记、注射狂犬疫苗、填写动物免疫证,报辖区居委会备案,并严格实行圈养或拴养。因办证、检疫、免疫接种和诊疗确需携犬出户的,必须束以犬链,不得乘坐除的士以外的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各地要采取严格措施,禁止任何人携带犬只进入娱乐场所、机关、学校、医院、网吧、商场、市场、公园等公共场所。

(四)做好疫区犬只的统一捕杀工作。各级政府每年至少组织2次集中捕杀行动,对辖区内没有按时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犬只,农村大型商业养犬和城镇、港口、机场、车站、码头、旅游区中虽进行了预防接种但未实行拴养、圈养的犬只进行统一捕杀;在发生动物狂犬病疫情或人间狂犬病疫情的地区,县级政府必须在疫情发生后一周内组织有关部门,对以动物狂犬病疫情发生地或狂犬病病人受伤地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有高山、大江、湖泊等天然屏障的除外)、未按规定实施动物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的所有犬只进行捕杀。对于捕杀后的犬只尸体,由捕杀人员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与销售。

生物防治好处篇10

20xx年12月以来,国内H7n9禽流感疫情涉及13个省市,150多个地区。我县个别乡镇也有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禽流感疫情形势相当严峻。为了切实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会议精神。根据邵阳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有关文件需求,报乡党委、政府研究,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成立黄荆乡H7n9流感防控领导小组

政委:党委书记朱祥明

组长:乡长李旭红

常务副组长:邓卫香

副组长:陆艳芬、刘啸、张开桂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下设H7n9禽流感防控办公室,银茂雄任办公室主任。

H7n9禽流感防控排查组

组长:邓卫香

成员:银茂雄,邓方杰,莫万勇,各村级防疫台

H7n9禽流感防控处置组

组长:刘啸

成员:派出所所长,动物防疫站人员,各村支部书记

后勤保障组

组长:陆艳芬

成员:肖冬勤,乡办公室人员

督查、防控材料综合组

组长:张开桂

成员:动物防疫站全体人员

二、工作要求

1.动物防疫站应严格进行活禽及禽类产品产地检疫和逐村逐户进行疫情排查,确保病禽不出场(户),严防死猪,坚决禁止外来禽类及其产品进入本乡辖区流动。

2.对辖区内疫情严密监控,各村级防疫员包村包户包笼。如实将疫情逐级上报,排查中一旦发现疫情,应遵守早、快、严的原则上报乡动物防疫站人员。乡动物防疫站人员应尽快前往现场检测,并上报县防治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

3.后勤保障组应加强防控经费的落实,确保H7n9流感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4.H7n9流感防控期间,全体工作人员应该全部在岗在位,严格执行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有重大情况时及时上报。

5.全乡4个工作组及各村村委班子成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将H7n9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汇报给办公室,由办公室认真整理归档并形成综合资料。

黄荆乡人民政府

20xx年01月18日

烟洲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我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根据省、市和常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强化禽流感免疫工作,加强疫情排查监测,加强检疫监管,加强医疗救治应对,加强部门信息互通和协调联动,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二、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烟洲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袁立明任政委,副书记、镇长李平为组长,邓雄君为副组长,其他党政负责人和党政办、镇财政所、镇综治办、镇司法所、镇动物防疫站、镇食品药品与市场质量监管所、镇安监站、烟洲派出所、卫生院、烟洲中学、各行政村(社区)负责人为成员。明确镇长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卫生工作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由分管卫生工作负责人陈洁英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处理相关事务。

三、各部门职责

镇党政办: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联络、协调、调度;制定防控方案,收集、综合有关信息并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应急办报告,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指示要求;普及科学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做好防治宣传工作。

镇卫生院:制定预防和控制预案;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卫生知识宣传;做好疫情监测、信息报送,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疫情溯源、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制定并实行首诊责任制;做好应急物资、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的先期准备工作,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疾病预防控制、医院床位、医疗设施、药品和防护用品等物资、人员准备和调配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监测,配合市卫生监督所开展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执法监督管理等工作。

镇动物防疫站:对镇内动物流感疫情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加强监测;禽类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的,及时报告和送检,特别是对禽流感临床疑似病例的,要高度敏感,果断处置,防止疫情扩散;严格产地检疫,确保患病动物不出场(户);做好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工作。

镇食品药品市场质量监管所:负责禽蛋类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按规定要求扑杀的动物强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督促农贸市场交易工具一日一清洗、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的常态预防措施。

派出所: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负责依法做好疫点、疫区、卫生院、重点传染性疾病事件现场封锁和治安管理工作;对病人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不予配合的,依法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镇综治办:配合镇卫生院和派出所工作,维护社会秩序。

烟洲中学:负责做好镇内6所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内的各项防治措施;根据紧急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落实封闭、半封闭管理等措施。(正常开学期间)

镇财政所:负责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及时调度落实防治工作经费,配合相关部门安排重大防控项目和装备建设。

镇纪委监察室:负责督促防控处置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村(居)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完善相关预案和工作方案。各村(居)委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联防联控,形成合力。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防控职责,密切配合,强化部门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及时会商、协同行动的长效合作机制,全面落实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经费落实、市场监管、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宣传教育等工作措施,努力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实现有序、有力、有效、有度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目标。

3、加强值守,正确引导。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卫生、动物防疫等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报告镇政府并紧急处置,防治疫情扩散。要宣传普及科学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保持健康心态,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指导医务人员和畜禽饲养、贩运、屠宰加工、动物防疫等职业人群做好自身防护;要加强舆情监测,统一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积极主动进行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4、强化监督,严格追责。镇政府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各部门防控工作进行督察,凡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疫病发生和疫情流行的,依纪依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附:20xx年烟洲镇H7n9禽流感防控值守表

烟洲镇人民政府

20xx年1月17日

附:

20xx年烟洲镇H7n9禽流感防控值守表

注:1、值班人员不得关闭手机,坚持24小时值班。

2、当班负责人必须如实记录当天值班情况,并按要求每日向市应急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