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1:49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方法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应用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范围愈加广泛。针对教育体系而言,在新课改进程的推进之下,信息素养成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课程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极强,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难点。应用新媒体技术在为高中数学教育提供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带来新的挑战。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数学教育方法优化,对教育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学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它已成为继纸质传播媒介、电波传播媒介及图影声像传播媒介之后的第四种新型传播媒体。在当前新媒体环境形势之下,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已极为普遍,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在民众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应用程度日益提高,主要特性为多媒体和数字化,同时具备极为便捷的实时交互优势。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方法都在不断革新之中,其中教学目标已由人才甄选及选拔的传统模式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进行转变,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由此可看出,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之下,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工具,从而在提升学生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激发其情感因素。实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常态化使用,对学校自身基础硬件设施及教师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数学教育课堂教学优化目标

(一)教学内容丰富化。高中数学教育传统内容主要基于教程课本及辅助教材内容之上,数学信息资源的应用存在一定空间和时间限制性。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增强其实时性、交互性及共享性。高中数学教育课堂教学的优化目标在于为学生提供更生动的数学素材和教育案例,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引导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模式创新化。高中数学课堂传统教育模式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型授课模式,主要通过板书讲解实现教学目标。但就高中数学课程而言,教学难度更大,包括平面图形、空间几何及多维度模型构建等在内的教学内容成为备课难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高中数学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还能通过创新化媒介的应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讲授型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互动热忱,从而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动意识。

(三)强化以生为本的理念。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生本理念需不断更新。就高中数学课堂教育而言,学生应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因此,数学教学的优化目标应集中于发挥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应用新媒体技术并非形式层面的教学手段优化,而需要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需求方向着手,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和选择有效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增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优化高中数学教育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数学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逻辑性与严密性难度更大,因此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实质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讨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教育方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忱,提高学生参与兴趣。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和局限,较为强调立足课本的理论性知识学习,实践性和应用性较为欠缺。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在备课环节中应用新媒体技术探索积极的引导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特性创设生动的数学教育情境,以此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优化思维模式。如在“平面向量”相关概念及内容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设计相对应教学内容,将“有向线段包括起点、方向及长度这三个要素”的概念进行动态化表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体现“平行向量”相关概念及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平面向量的空间坐标意义,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新数学教育思路,简化教学难点。数学课程的逻辑性思维极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量学生个体的数学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逻辑之美,通过对数学原理的有效掌握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以此进行数学思维内在规律的总结和拓展。新媒体环境之下,教师可应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数学教育思路,引导学生建立开放性思维模式。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课程章节时,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平面上进行空间立体图形作图,通过虚线表示其空间立体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空间意识建立,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相交线及相邻面等内容的掌握依然是教学难点。因此,可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思路,改变传统平面作图教学思路,可通过播放立体图形运动过程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增强空间立体意识和想象力,从而促进教学难点得到顺利解决。

(三)增强数学逻辑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数学课程既包含极其严密的逻辑性,又囊括了创造性想象力,因此数学教育一直是高中课程的重难点学科。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教育模式,有利于枯燥的数学原理生动化,抽象的数学理论形象化,艰深的数学逻辑简单化,引导学生应用能动的探究意识突破数学教育难点。以高中数学“二面角”这一章节为例,关于二面角的定义,三垂线定理法,垂面法,射影法,平移延长线面法等解题方法均为教学难点,传统平面画图解析方法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因此可应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生动展现“二面角”这一课程章节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应用空间想象力增强数学逻辑感,更好地归纳和总结二面角有关习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构建全面的数学逻辑框架。

一直以来高中数学课程都是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学科。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应用新媒体技术有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创新数学教育思路,加强数学逻辑感教育,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化和教学模式创新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枯燥的数学理论和深奥的数学原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佳佳.谈电教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32:35.

[2]刘思.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下),2016,02:115.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新课导入;方法探索

新课的导入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明确教学目标,渲染课堂气氛,帮助学生酝酿情绪。新课导入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各个教学环节。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自主调控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将数学与生活练习起来。以下是对新课导入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多种呈现方式,如声音、图片、动画、视频、文字等等,能摆脱时空的束缚,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比如讲授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在新课一开始时就产生新奇感,同时也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教师展示了红绿灯动态图片。接着老师让学生观察ppt,并让学生总结日常红绿灯变化的规律,学生说出了交通信号灯红绿灯总是依次地变化。教师接着总结,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同样数字运算中也有这种现象,今天老师就和学生一起看看数字中的现象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与生活练习起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简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欲望,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创造生动活泼和富有吸引力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的想法。例如,在讲解《分数大小》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们都熟悉的人物,通过讲故事来导入新课。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唐僧师徒四人的卡通形象,接着告诉学生今天将为学生讲一个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这时同学们热情高涨。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孙悟空和猪八戒对话的图片,猪八戒对孙悟空说,他要一半,正当孙悟空要开始切的时候,猪八戒又说,猴哥,一半不够他吃啊,他想要2份。孙悟空答应了他,但正当孙悟空要将西瓜平均切4份时,猪八戒急忙说,2份也太少了,他要3份。孙悟空瞧了瞧他,笑道:“八戒,我把西瓜平均切6份,给你一半,也就是3份,你该满意了吧?”猪八戒满意地笑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孙悟空真的答应了八戒的要求了吗?同学们都纷纷地加入了讨论中。这样的导入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能创造生动有趣的氛围,又导入了新知识。

三、联系生活,引发共鸣

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变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如教授人教版第二册《元、角、分》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创设情境,播放动画,一个可爱的小猪储蓄罐低头慢走,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接着,出现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钱塞到了储蓄罐。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让学生们猜一猜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钱币种类。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将新课与生活联系起来。同学们熟悉了钱币后,就可以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搬到教室中来,通过课件展示“小小超市”情景图,把学生的文具、玩具和零食等标上价格。让学生们模拟购物的情景,反复模拟不同的付钱找钱方式。同学们通过购物活动,不仅锻炼了实际购物的能力,而且还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联系历史,丰富人文知识

数学是人类历史的传承,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了解与数学有关的历史知识,拓展知识面,在兴趣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历史,通过乘坐时空飞船,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ppt,让学生了解中国货币历史的悠久。夏商时代以海贝为钱币,商代晚期炼造了青铜贝,从商代开始金属币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种类不断演变,金属铸币后先后有布币、刀币、有文铜币、金版及有孔圆钱等等,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货币文化。最后为学生们呈现新中国的货币人民币的发行和发展,直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货币和人民币的发展历史。通过此次活动,不但让低年级的孩子对中国货币尤其是人民币的发展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让学生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然的文化感到自豪。学生们不禁为祖先们的勤劳和智慧所叹服。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导入新课时合理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作用。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思考如何更加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参考文献:

[1]李宪东.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5:41-42.

[2]张俊彩.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83-84.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41-02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获得了更多的便利性,同时新媒体也逐渐走人了教学活动中。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将新媒体引入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练习英语口语。有助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但是,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一、新媒体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一)丰富英语口语教学资源英语口语的练习需要丰富的资源。而新媒体的便捷性使得学生获取英语口语练习资料更加方便、快捷。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为学生设置三分钟作文口语练习法,而这种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就需要能够有难度适中、与生活贴近的资料。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纸质资料查询。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仍然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而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查找英文影片、经典著作或者诸如英语口语1000句、英语口语软件等方面的资料来练习口语。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口语练习资源。

(二)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的难度主要在于.大部分学生都不爱开口或者胆怯开口讲英语。这种英语口语练习自主性不强的情况。使得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很难提升。通过对学生们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为了能够学好英语,很多学生每天坚持背英语单词,朗读英语课文,听英语广播,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大声地讲英语。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羞于开口。即使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们创造英语口语练习机会。很多学生也都应付了事,尽可能缩短英语发声时间。而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语音功能的网络终端,利用QQ、微信等软件,组织学生进行语音聊天,同时还可以利用配音软件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学生与教师能够避免面对面的交流,打消学生的胆怯心理,提升学生参与口语练习的积极性。

(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练习有不同的需求。同时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不足也有很多原因。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需要有不同的英语口语练习方式。比如有的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低是由于听力水平不高。针对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对其加强听力的训练:有的学生是因为地方口音比较严重,因此需要纠正其发音;有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强,重点训练就应该放在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和组织上。高职英语教学中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接受过不同教育方式的学生,新媒体的出现能够有效缓解这些差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来搜索自身需要的相关练习。通过听BBC广播来提升听力,通过手机口语学习来纠正发音,通过观看英文影片或英语新闻锻炼语言组织能力。进而满足各自的不同需求。

(四)能够做到英语口语练习的实时指导

英语口语虽然是熟能生巧。但是口语练习方式也尤为重要,如果口语练习的方式得当,那么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学生通过新媒体能够实时地与网友分享学习经验、查找学习资料。同时学生在口语练习中还需要得到老师的有效指导,利用新媒体,学生能够与教师及时沟通,听取教师的建议,向教师汇报自己的成绩。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二、新媒体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消极影响(一)新媒体资源有效性难以保障新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通过关键词的查找,学生们能够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料。但是由于学生分辨能力不强。因此在资源选择的过程中往往比较盲目。无法有效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资料。如果学生在资料的选择上与自身的情况不符。那么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同时还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丰富的英语口语资料也会使学生在选择练习资料时出现盲目性。往往选择一个资料学习几天后。看见其他的资料更有趣,转而又学习其他的资料,这种频繁更换学习资料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体系的建立。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提升效果不佳。

(二)学生对新媒体的学习产生依赖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观看英语影片、听英语广播、查找英语单词以及进行英语口语学习经验交流等。其功能的全面性使得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但是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感,一旦遇到学习上的问题,马上利用新媒体进行查询,这种学习模式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独立性。比如对一个单词的发音。学生很少自己去拼写单词的音标,而是直接利用新媒体进行查询,听到发音后简单记忆即可,而没有对单词发音进行仔细的研究。同时还有一些w生习惯遇到问题就直接利用新媒体进行查找,产生思维的惰性。

(三)使学生产生浮躁心理

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数据充斥人们的生活,微电影、微短文以及微剧等盛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也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很少有人能够到图书馆认真地查找资料,能够静下心读书看报的人也越来越少。新媒体通过网络的传输。学习资源更容易获取。庞大的数据量让人应接不暇,这些情况都使学生产生浮躁的情绪,难以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去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而是追求飞速的提升,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必然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新媒体时代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一)利用新媒体导入英语听读教学英语口语表达需要以听力为基础。所以在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先听力后口语的顺序。特别是在听力学习的初级阶段。必须将听力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学生在接触新知识前。教师都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来培养学生获取新语言资源的习惯。通过新媒体为学生播放英语课件。使学生反复听。这种被动的听读内容转化为英语信号,并进行一个个的识别,把比较容易记忆的表达资源储存在记忆中。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学生逐渐可以跟读。通过将自己的发音与英美原音进行比较。提升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这样学生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中就能够有资源可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自信。

(二)打造口语为本的多元化课程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的口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教授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这种能力无法用特定的方式进行量化的衡量,而是需要学生能够随机去掌握和理解.进而完成口语任务。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口语练习任务。以期能够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提升口语教学的效率。在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改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流氛围。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这个话题要能够贴近生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诱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先为学生播放英语影片视频。然后针对视频进行速问速答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利用英语进行表达,提升学生英语信息的输出能力,得到更加丰富的英语交流感受,逐渐建立学生的口语表达自信。

(三)开展英语兴趣小组课外活动

口语的练习不是通过课堂的简单讲解和短暂的练习就可以完成的。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积极开展口语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英语兴趣小组活动,并定期参与到英语兴趣小组中为学生讲解和点评。其他的时间则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可以通过英语角、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以及英语口语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录制成视频,然后利用新媒体上传到校园网,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还可以通过新媒体上传到公共网络中,或者参与到网络竞赛中,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英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完善评估机制利用新媒体能够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督促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的记录。使学生在课后通过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复习来修正自身的不足。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记录以及与多媒体的互动。形成详细的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给予更加准确的评估,及时查找学生学习的不足,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现代影视多媒体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发展

影视多媒体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方式中的新兴教育,关系着培养符合21世纪所需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对于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对其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都应有着全新的认识及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影视多媒体教育的教学目的。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中陈旧教学方式所日渐呈现的弱势,并积极改变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及观念,充分重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不断实现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的结构优化,同时不断创新影视多媒体教育的教学模式,力求在保证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使影视多媒体教育模式及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使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设置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趋势,通过创新而获得不断的发展。现代影视多媒体的蓬勃发展要求与之相关的教育课程也进行创新与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有利于使影视多媒体知识更加贴合实际,更加具有实践性。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特别注重联系客观实际,教育教学课程设置要使相关知识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在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设置环节中,应秉承培养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全面复合型人才的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具体的知识学习能力、掌握能力、运用能力,以确保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的开展,充分发挥其效,确保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的优化设置及创新行之有效。在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中,不仅要对教育课程本身的内容进行创新,使之有所发展,而且要更注重其与当今实际发展情况的配合发展,让课程跟着形势的创新而创新,跟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课程的优化设置及科学调整,应充分结合相关专业课程及专业知识的特点与实际应用情况,对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教育教学结构模式上的调整,对重点内容进行大章节的重点讲解及学习,对非重点内容则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即可。总之,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设置的创新要在教学环节中删繁就简、突出学习重点,避免传统课程结构设置导致的盲目性和无重点的学习模式。

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感知能力。这有利于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的积极开展与实施,对于切实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及专业化水平上,力求使学生对专业课的操作水平及实践水平得到稳步的提高。学生专业课综合运用操作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来讲就是在自如运用计算机进行各项技术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各种动画制作软件、视频制作及合成软件等;同时,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软件应用技术及能力。因此,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在充分保障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提高学生艺术感知力的相关欣赏课程,不仅使学生充分掌握影视多媒体教育的相关学习技能,如影视脚本的编写、节目视频的拍摄及录制、音频作品的制作等,同时也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及艺术情操得以熏陶及培养。

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及发展应紧跟社会发展及变化的脚步,以实现自身教育内容的不断创新。同时,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掌握科学技术及数字媒体的发展态势,做到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与时俱进,才是实现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设置不断创新及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占据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外部刺激的方式,传递教学相关知识信息。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责接收来源于外部的刺激,也就是接收教师传递的相关知识及信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这种陈旧的教学关系及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制约,间接造成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受到遏制。为使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得以积极地开展,并使其教育方法得到创新及发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陈旧的结构及模式十分重要。

随着网络及各种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要不断创新,并在创新中寻求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新媒体发展及新课改实施对学生产生的相关刺激及影响,要求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及变革。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的探索与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讨论及研究,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发挥教育活动中主人翁的地位。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对于拓展学生知识范围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以就业需求为基本导向,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为核心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切实提高并保证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及实现,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创新教学实践活动,是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多方建立、拓展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平台,建立教育机构及社会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有利于实现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教育机构负责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技术及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到与教育机构相联动的社会部门,通过与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合作完成相关项目及工作,巩固学校所学的现代影视多媒体知识,丰富社会阅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媒体相关的影视作品大赛及各种原创影视作品比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能力。

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教育现状中一些明显的弊端得以消除。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运用,有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硬件设施不足问题,也使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得以改善。另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感受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及讨论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及合作,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知识结构。这种通过交流、合作及亲身实践过程而形成的知识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记忆及巩固,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总的来说,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充分保证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使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素质,顺应了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现代影视多媒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应受到充分重视及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葛文治.论多媒体教育手段在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7,(02).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正以一种迅猛的姿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其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的时代下,与时俱进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严肃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首先,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进而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且更具便利性的交流平台。

其次,新媒体本身所特有的灵活和便捷的特点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快速、方便。在这个“快速通道”上,不管何时何地,教师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方式将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是电脑,就能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再次,新媒体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中能够充分体验自由性。大学生不必像以前一样,不管感兴趣与否,都只能选择那些事先规定好的、千遍一律的教学内容。而是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同时,利用新媒体,大学生还可以在更加生动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比以前提升很多,也自然会让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换发新的活力。

最后,由于新媒体具有的虚拟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实用。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利用论坛、博客等形式自由的发表对于某件事的意见和看法。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的所感所想进行及时的了解,以便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向,让教学具有实效性。

(二)导向功能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明显的导向。由于新媒体强劲的发展趋势,其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最主要的思想舆论“前线”。借助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快速的获取资讯,并对资讯进行共享与交流。同时,新媒体还能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广泛地宣传,并通过各种渠道让大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和掌握。因此,新媒体利用其强大的舆论优势,让大学生关注政治,了解社会,并引导他们明确对社会政治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同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宽容和兼容并包,其能够让大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政治态度。

(三)交互功能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即为其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由于具有这个功能,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自己想要的资讯,并能够及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所在,对有用的教学信息进行重新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新媒体不断的吸收最新的资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这种具有交互性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具创造性和多变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首先,由于新媒体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其获得任意想要的信息,这就容易让他们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很多自控能力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极容易被新媒体上各种鱼龙混杂的思想影响。而这些不良思想的蔓延也很容易让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出现错误,进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冲击

新媒体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教育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给教育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逐渐被大学生遗忘。其次,通过新媒体,一些事件的善恶倾向被不科学的放大,一些消极的思想被大肆传播,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三)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无屏障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困难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基本处于一个“无屏障”的状态下,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人们几乎可以随意的制造和信息。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其极容易受到各类不良信息的腐蚀,进而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很棘手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教育是其主要对策之一。首先,高校应该从思想上对媒介教育足够重视。加大对其的各项投入,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鼓励学生加入到媒介学校的过程中来。在媒介学习中,让大学生自己到校外进行采编,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这些手段来提升他们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密切留意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对学生接触利用新媒体的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在适当的时间内给予导向。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对新生事物充满的好奇心。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信息难免会丧失判断真伪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时十分必要的,其能够帮助学生走出“迷雾”,重见“光明”。

(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优化信息在校园的传播环境

首先,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应该就自己学校的情况加强学校的新媒体建设平台。同时,校园新媒体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对新媒体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其次,应该充实新媒体的内容,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革新,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知情权”,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最后,应该积极加强对于校园新媒体的分析和测评工作的力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让校园的新媒体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形成积极的引导。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导向和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而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思维最活跃、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但是低下的判断力同时也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导向和教育,让其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够在庞大的新媒体信息数据中得到有用且健康的信息,以助力自己的成长。

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良好道德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石霞香.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6

一、误区所在

1.运用多媒体创新的观念有误。

部分教者认为,要改变传统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践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对教学过程的创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创新的唯一标志。其实不然,多媒体教学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是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关不是唯一的。

2.设计、运用媒体的教学过程有误。

由于观念有误,自然导致媒体设计、教学运用过程的有误。诸如在教学设计上,不论文体、内容,不论是否必要、恰当,一味追求媒体内容的丰富、出奇出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以媒体为主体,以媒体为主导,教师仅成为媒体课件操作工,学生似乎成了媒体的视听观众。例如在笔者听评的几十节青年教师的多媒体语文大赛课中,绝大多数参赛教师讲的内容都是诗歌或散文,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出奇地雷同,从课文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注音、解词、内容结构的分析、重点词句的探究、知识的拓展、价值观培养、随堂考查等,均以媒体课件方式为主体一贯到底而完成。教师自始至终对所授课文未做示范性朗读,也未引导、组织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整节课因缺少了语文教学所必要的朗读,学生失去了自我感悟课文诸多内容的机会。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板书很少,甚至不写板书。由此可见,整个教学过程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多媒体创新教学,而忽视了传统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其它方法,其方法呆板单一,语文教学又似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媒体式电影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有误。

因媒体主宰着课堂,媒体的主导作用导致师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真正的疑问无法提出、无法探讨,师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均无法体现。加之教师少写或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这无疑导致了学生的懒惰行为和不良习惯的滋生,也无疑影响了语文教学总体的质量。

4.滥用媒体,教学效果欠佳。

整节课看似运用媒体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展示课文情节,其间师生依据媒体设问评评议议、热热闹闹,看似眼花缭乱,其结果是字、词未完全掌握,内容情感无从感悟,布局谋篇、结构辞格不甚明确,重、难点掌握不够,整个知识掌握未达目的。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三维”的教学目标。主要原因是教者过分依赖媒体展示,滥用媒体,从而束缚了师生共同参与阅读、理解、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似乎处于另一种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教学效果欠佳。

二、怎样解决失误

1.转变创新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工具性、辅。

创新是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凡有利于这几方面的方法和措施都是创新。创新不是否定过去,也不是只肯定一种方式或一种模式,多媒体教学是诸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是新课改下语文创新教育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创新教学的全部。古人云:“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者要科学地综合运用诸多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转变创新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创新教学中的特点、功能。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丰富鲜活、具体直观的特点,可创设意境,优化教学环境,具有大容量、跨时空、快节奏、高效益、全方位、多角度之特点,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不能滥用多媒体,在媒体设计上务必力求突出知识性、创新性、科学性、欣赏性之功能,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转变创新观念,科学认识与处理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我国相关学校在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提出智慧校园的建设思想,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同时受到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多媒体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校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甚至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主要教育模式,对教育工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新时期应该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优化措施,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多媒体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时念是2015年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的,具体到教育领域,即“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促进传统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了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在新课程改革中翻转课堂教学、慕课教学以及微课教学等逐渐涌现出来,在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同时在多媒体教学的支撑下,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并且课堂教学呈现出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特征,教学针对性和系统性更强,多媒体教学彰显出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打破,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际交互性更强,学生能够参与小组研讨学习,学生的时空限制被日渐弱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并且没有形成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造成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所以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和使用多媒体,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方式,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2互联网+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方法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多媒体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多种教学方法涌现出来,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在线教学、远程教学、慕课教学、微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合理应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也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为了保证互联网+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在探索多媒体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提供全面的指导,为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2.1确定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原则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原则。首先,应该坚持适度性原则。不论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哪一种多媒体教学方法,要想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都应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正确定位,在制定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坚持适度性原则,避免过多应用多媒体技术导致喧宾夺主的效果,影响教学质量[2]。其次,应该坚持适用性原则。虽然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所以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坚持适用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效果。其三,开放性原则,多媒体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入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开放性教育,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2.2建立健全的多媒体教学制度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规范的支持,在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构建相对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3]。如学校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设置多媒体教学奖惩制度,一方面引导学校教师完善教学课件资源体系,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另一方面也有效约束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行为,避免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或者错误使用多媒体问题的出现,有效增强多媒体教学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为互联网+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2.3打造专业的多媒体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在构建多媒体教学方法体系的过程中,将师资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能够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各地区学校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参与多媒体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比赛,逐步提升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师资保障。同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保证学校中的教师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而在充足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提升自身多媒体教学质量,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唯有如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体系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改革才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在新时期取得良好发展成效。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几乎成为一种必然,如何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基于“互联网+多媒体”模式的实际建设情况,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更多的多媒体教学优化措施,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谭仁勇.网络背景下多媒体电教室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6(12).

[2]尹浩,詹同宇等.多媒体网络:从内容分发网络到未来互联网[J].计算机学报,2012,35(6).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全媒体战略;新闻实务课程;新闻编辑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jyxm580。

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业正经历着激烈的转型。这种转型带来了媒介组织结构、新闻信息源和传播主体的构成、新闻工作流程、新闻传播方式以及媒介性能等多方面的巨大变革。全媒体战略正是业界应对媒介融合趋势的产物。它也为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指明了方向。

一、业界的战略转型让新闻实务类课程建设中隐藏的问题凸显

(一)教育理念落后于业界发展,新闻教育需要转型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传统媒体为了适应市场纷纷转型,新旧媒体融合进程加快。新闻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新闻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设置。今天的新闻教育必须要体现新媒体意识和媒体融合意识,重视新媒体知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开展,并把培养既能够制作“融合新闻”,又有宏观的媒介经营管理能力,适应融合媒体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只有新闻教育的理念尽快转变,才能与媒介市场接轨,才能输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课程内容体系相对陈旧,难以体现全媒体特色

新闻业务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相对陈旧,很多沿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内容体系,局限于原有的媒介类型,与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媒介的实际脱节,需要根据媒介需要重新梳理。而且随着新的传媒格局的出现,新闻业务的范围扩大,课程内容中也应及时加入最新的媒介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三)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实务发展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课程内容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不受重视。即使有课堂实践,也往往由于受到课时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很多内容和环节无法操作。随着融合媒介的发展,新闻业务多元化,课程实践在加重学时比例的同时,必须加入新兴媒介、自媒体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新闻实务课授课中多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较单调,这些可以满足理论传授的需要却难以达到锻炼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的特点,考虑到教学对象所处的信息环境比如便捷的手机终端、多元化的信息呈现方式等的实际干扰,创造性和综合性地运用多种教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五)教材的更新速度缓慢,传递媒介融合思维的实用性教材少

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有一定的周期性,本身从时效性上来说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经典教材虽然得到一致肯定,但更新速度慢,重新修订要数年之久,无法及时地反映最新的知识和讯息。而且不少教材在修订时也是保留了原来的知识内容体系,仅仅加入了一些新媒体的章节而已。真正体现融合媒介特色的实用教材屈指可数。

二、整合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对人才培养起关键作用的是新闻实务类课程,新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改革更显紧迫。过去新闻实务类课程强调细分专业,往往围绕某一类媒体开设对应课程,纸质媒体专业通常按报社的采编流程来规划采写、摄影、报刊编辑及评论课程;广电专业主要针对广播电视机构进行摄像、广电采写、音频视频编辑等业务培养,而网络专业也只面对网络传媒系统开设网络编辑、网页制作等业务课,各专业互不涉及。显然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融合新闻的采编业务。所以新闻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与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岗位需求对接,重构课程框架,设计专业层次的教学内容。

新闻实务课可以考虑打破原先设定在某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的范围内的做法,延伸至多个学期,以不同媒介形态来设置教学模块。以新闻编辑学为例,分为报刊编辑模块、广电编辑模块、网络新媒体编辑模块,可以分阶段或多个学期完成,在模块教学中仍然可以保留原来按工作流程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各类媒介的工作情境。在前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最后一个学期可以开设新闻业务一体化类型的课程,以具体任务为导向,综合锻炼学生融合新闻的制作能力和跨媒体的思维观。

三、强化新闻实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新闻实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课内实践,二是校内实践平台或实验室实训,三是新闻媒体实习。实务类课程操作性强,实践部分至少要占课程比重的50%,甚至更多,才能达到训练专业技能的目的。

(一)课堂实践中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发挥能动性

比如在新闻编辑学的课堂实践中,可采用“模拟编辑部”的做法,让学生分小组组成编辑部,每个人分担不同角色,总编辑、版面编辑、记者等。根据工作流程让他们自己设计新闻产品、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写稿、编辑。鼓励学生发挥跨媒体思维,从不同媒介角度考虑,把素材加工成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作出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如,报纸、广播电视作品、网络专题或微信公众号等。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最终由编辑部小组拿出成品。

(二)每学期要安排一到两周集中实训时间,让学生分批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践

校内实践平台和实验室实践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高校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加快融合媒体实验室的建设,统筹院系媒体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鼓励学生面对一些重要选题时,做好策划方案,发挥校报、校电视台、电台、网站、微信公众号之间联动的优势,扩大宣传效果;在新闻报道时,发挥融合新闻意识,考虑多种媒体的差异,做好文字稿件、音频、视频素材的编辑。

(三)新闻媒体的实战训练

高校与媒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媒体接纳学生定期实习,为新闻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机会。高校新闻专业邀请一线有经验的记者编辑来校讲座、指导实践,并为媒体输送优秀毕业生。另外在专业建设和课题研究上,也应使用发挥好业界的资源。

四、丰富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针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强,新媒介接触率高等特点,新闻实务类课程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例如在新闻编辑学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是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做自己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带着任务去完成一个个项目。在模拟编辑部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项目则根据新闻产品的制作流程来安排,选题、策划、采访、拍摄、改稿、版面或后期制作等,直至新闻产品出炉。由每个“编辑部”的“总编”定期召开编前会、采前会,协商新闻产品内容、协调编辑小组成员工作。

此外,课堂上针对社会热点、传播现象或业界动态使用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思想碰撞,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外,与不同媒体联系,带领学生走进编辑部,参观新闻编辑工作流程,请一线编辑进行现场教学,获得直观感受。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开阔眼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综合型的编辑人才。

五、革新新闻实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

新闻实务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凭卷面考试的成绩,应该结合课上表现、实践作品,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与协作能力来综合考量。

在新闻编辑学课程的考核中,总评分我们是这样分配的:卷面考试占40%,,实践分占60%。而在这60%中,10%为课堂表现分,如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情况,课后弹性作业(如资料的搜集整理、案例的思考分析)的完成情况等;40%为实践作品分,模拟媒体考核的方法对“模拟编辑部”的新闻产品进行评分,并评出“优秀作品”和“优秀团队”,学生在校内实践平台或校外媒体发表的作品也作为加分项;10%为协同作战分,这个部分由“模拟编辑部”根据模拟媒体运行过程中成员的贡献、参与积极度和协作能力对每位成员给出评价。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把大比重放在实践环节,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模拟媒体的考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媒体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生态环境。

六、推动新闻实务类课程校本教材的建设

新闻专业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般要结合本校学生群体的构成特点,有意识地调整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在课程讲授中及时加入与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现象、新趋势的介绍分析。这使得通常由教师教案整理而来的校本教材在使用上就很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新闻专业应该推动校本教材建设,尤其是实践课教材的开发,与经典教材优势互补,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总之,新闻实务类课程的重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融合媒介思维为目标,训练融合新闻制作能力为任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不断调整,提高新闻传播教育的质量,培养能适应全媒体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雯.继承、拓展与创新――对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思考[J].新闻战线,2008(3).

[2]陈.全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2(7).

[3]邓建国.管窥美国新闻传播院校媒介融合课程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J].新闻大学,2009(1).

[4]冯莉.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析――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J].东南传播,2011(11).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新媒体技术;应用;影响;趋势

一、新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当前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得益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然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为学校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幼儿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当今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这就对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电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方便,推动了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大大加快了幼儿教育改革的进程。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幼航逃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儿童有条件直接运用视听器官感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无疑提高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知识的好奇心,这将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果不运用多媒体这一新兴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仍然一味地运用课本、黑板、纸质图画等传统的教学工具,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不利于儿童接受知识,还不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另外,即使教师口干舌燥的耐心讲解,也会让儿童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与传统的幼儿教学方式相比,新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它不仅能营造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还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二、新媒体技术对幼儿教学方法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作用,新兴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也不例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新媒体技术适应了儿童注意力易转移、爱动、认知能力还比较低的特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趣味十足,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化、生活化,便于儿童和学习。新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儿童们变得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此外,新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使幼儿教育教学产生了新气象。

首先,新媒体技术促成了教师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幼儿教学方法是教师借助纸质课本和自己的肢体动作等,向儿童传递知识。学生们也只能对照课本上的图画和老师的讲解来理解和接受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教师不得不花费时间思考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还得发挥自己的琴棋书画、舞蹈等才能以辅助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等,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课导致学生们产生厌学情绪。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改变了教师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往采用单一教具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对事物具有比较直观、具体、形象的体验,从而也使教师不用忙于到处翻书查找资料,亲手制作教具了。进而使得教师具有更多时间研究幼儿教育、掌握幼儿学习规律,根据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

其次,新媒体技术也促使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以往的学习模式为儿童被动的接受知识,枯燥的讲解,静止的图片,密密麻麻的拼音、文字等导致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声情并茂,动画、学习视频等丰富多彩,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们就像看电视一样,主动学习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学习内容。

三、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趋势

(一)数字化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将会得到长足发展

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ppt、flesh等软件的开发,使得新媒体技术将在幼儿教育中越来越受关注,据研究分析,数字化学习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方式。

(二)新媒体技术可用于幼儿的思维能力开发

由于新媒体技术具有把形、声、色等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的功能,能为幼儿学习提供形象、具体、直观的认知对象,通过这一形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幼儿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新媒体技术在开发幼儿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专门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新媒体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创新思维;创新教育

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创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灵活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关于多媒体技术和创新思维

多媒体技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创造学习环境的教学技术。随着我国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如今已经形成了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并且发展迅速。

创新思维是指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结合非逻辑思维方法,形成的一套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对人们认识新领域、开创新成果所产生的思维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敢于并善于提出疑问、具有多种思维能力、具有进行科学创新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具有开拓精神。

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通过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扩散性的激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探索性。

二、多媒体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有着综合性优势

1.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对课件所讲的内容达到理解。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它的可视性和真实性传达着更多的知识信息;以交互性、随机性和模拟性将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运行软件的过程中,无形地接受着知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

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智能化的教学课件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是由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通过选择学习路径以适应自己的学习情况。

4.使教学过程智能化。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智能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学习、自我测试,也可以与网络中的同学和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学习知识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形成一种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该在教学中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更大规模地进行开放教学。网络教学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学生接受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学习也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单一的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校大学生不仅可以和同学及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和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交流,与高层次专业人才进行交流。

三、培养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思维

人才的创新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核心素质。在今天,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新的教育内涵和热点,它会带来诸多方面,如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巨大变化和深刻变革。

四、多媒体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学生来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从而运用已有知识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开发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以及活跃的灵感。

1.教师要努力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作为教育创新的实施者,教师应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上认真下功夫,在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加深对新的教育理念的领悟,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需要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只凭想象进行。制作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符合教学对象,符合教学大纲,符合教学原则,符合人的思维。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知识信息为学生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情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形成了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够找到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答案,形成有效的结论,这就是思维的扩散性。它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循善诱,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形成独创性。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点。

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牢牢把握住一点:学方法比学知识重要。按照这个思路形成教学的技术和方法,远比照本宣科重要得多。学生可以在领会中训练自己,在训练中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

(通讯作者: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解雁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