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诊所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4:34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结核病人;转诊;治疗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提出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因此,为更好地处理结核这一世界性问题,医院以及相关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应该加强合作,提高对结核病发现率,治疗率,治愈率等,预防新发结核病等[]。而为相应wHo的号召,更好地改善我国结核病患者诊疗状况,依据我国医疗体制特征,结核防治机构间合作以及与医院等诊疗结构之间合作沟通需要加强,这样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结核病人,需要医疗机构进行报告并将其转诊到对应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这一过程的完成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其转诊率等,因此对该方面进行分析,得到影响其转诊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结核患者进行转诊,提高结核病控制效果,各级医疗机构的转诊率、转诊到位率才能提高,控制结核病的预期目标才能实现为研究结核病转诊,治疗管理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对综合医疗机构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肺结核病报告转诊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1.1方法按照国家对结核病预防及治疗的相关要求,调查我县结核病患病以及报告,转诊,治疗管理状况,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于调查医院基本状况、医务人员转诊状况、患者基本信息、就诊率、结核病预防措施知晓情况、服药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

1.2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医疗机构对可疑结核病人的就诊情况,患者接受有效治疗情况等,若存在问题,则进一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1.3数据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stata软件

2结果

2.1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发现、报告、转诊及治疗情况

在抽查样本中的医疗机构调查表中显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各个医疗机构共发现可疑结核病病人4366例,报告结核患者3701例,转诊至结核病防治机构病例988例。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农村与城市医疗机构间结核病患者报告数量与转诊人数存在差异,城市地区结核疫情报告率相对较高,而医疗机构转诊率与农村地区相比较低。城市农村地区间数据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2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登记情况

2011年1月初至2011年12月底,在本地区接待病人总数为2283例,其中由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例数为346例,在,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85例;而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医疗结构初诊人数为4366例,转诊病人988例,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例547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初诊病人数、转诊病人所占比例和发现肺结核病人数均较去年同期增加。

3讨论

结核病归口管理指医疗机构对可疑或是确诊为结核患者进行上报至疾控中心,并将患者转诊到结核病防治中心进行治疗和管理的制度形式,是我国针对结核病的重要措施,具备明显的中国特点[]。在进行本次调查研究后,结果显示,在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措施后,结核病防治结构收治病人的数量出现相对增加,证明结核病归口管理这一措施可以促进地区结核病控制。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如下问题:

医疗机构转诊结核病人比例仍然较低,此外报告率、转诊到位率等也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较为明显。城市与农村相比,医疗机构对于结核患者报告率相对较高;在转诊率对比方面,农村地区显著高于城市地区。剖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可知,由于农村地区医院多为社区医院,医院制度相对不健全,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导致其报告率较低,而县级医院级别较高,因而报告传染病情况相对较及时,报告率高;转诊率比较方面,由于县级医院多为综合性医院,往往配备有传染科或相对专业性高的医院,所以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医院往往会截留不符合住院条件的结核患者住院,因此,县级转诊率往往较低;而与此相比,农村往往没有综合性较强的医院以及专科性传染病医院,且乡镇医院没有传染科[],因此出现结核转诊情况较为普遍,转诊率较高。上述内容也说明,对比农村地区结合报告、转诊问题,城市地区结核问题相对较大。

在随机抽取的结核病人调查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的转诊现象。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转诊过程中往往单方面认为结核病防治机构住院条件较医院相对较低,因此往往造成转诊不利,尤其是对重症或是伴发感染等患者,也不排除医院处于利益考虑而留病人住院,这种单方面由医院决定病患是否住院或是转诊的机制不利于患者恢复和控制传染。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相关医疗机构加强合作沟通,对各级医院加强制度建设,对于转诊制度进行完善,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2

一、目标定义

确定目标和需求,分阶段制定计划(mGp)。本阶段的目标要找出医院的解决方案,试运行并验证解决方案的效果。

二、项目测量

1.笔者利用质量因素处理(QFD)的方法,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找到研究探索的关键其重要的关键性质量因素有:(1)诊断与非诊断性劳动比值;(2)误诊率(病人年投诉数);(3)市场占有率;(4)科研数据可查询百分率;(5)软片查询时间;(6)医院年赢利;(7)单位服务成本;(8)病人满意度;(9)病人等候时间。2.确定研究因素和抽样方法。根据项目研究的阶段特点及具体情况,笔者仅研究(1)、(4)、(5)、(7)、(9)指标,以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radiology,CR)报告时间、CR数据保存比例、软片查询时间、胶片用量、急诊病人检查时间作为(1)、(4)、(5)、(7)、(9)指标的抽样样本。

三、分析与研究

1.流程图:我院现有的影像科工作流程已经得到了全方位优化,并进行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及创造: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osiptalinformationsystems,HiS)、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s,RiS)的信息与英文设备操作台之间工作列表(worklist)的传送,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标准(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DiCom)中对中文没有定义而引起的传输上的难题,实现paCS与HiS、RiS无缝融合。通过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HiS及RiS中病人的有关基本信息,可以自动传递到所要检查的影像设备主机控制台上,从而减轻医生的负担,缩短病人的检查时间,等等。具体情况如图1。

2.决策分析:由于医院病人在不断增多,同时,影像设备也在增加,采用传统的软片来保存影像资料的方法,需要较大的房间,各种病例及病人的资料、信息统计及归类也较为复杂,上述诸多方面的原因,都不利于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也不能满足我院现代化的信息保存、查询功能,而paCS恰好能够满足我院要求的解决方案。因为paCS所带来的好处有:信息保存完善,有利于科研及教学;信息保存简单,查询迅速、便捷;方便管理,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门诊量及住院病人;能够大大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够降低成本,主要是指降低胶片的用量及其他费用,可减少50%的胶片用量,因为传统的方式要出2套软片,1套给病人保存,另1套作为资料在医院保存,而有了paCS后只需出1套软片给病人就行了,病人所有的影像检查资料及信息全部保存在paCS的中央服务器里面,需要时可从paCS的中央服务器进行查询、打印,从而节约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完善了图像相关信息,有利于教学、科研;优化了工作方法,使现有的影像科工作流程规范化、条例化、现代化;能够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占据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等等。

3.可行性研究:为了研究大型paCS在我院是否可行,笔者研究了我院医务人员的网络基础知识和倾向,对传统的影像科工作流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要求,以及对电子化的影像科工作流程是否能够改变思想及观念,以便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真正地实现医生从“要我用”转变到“我要用”。对此,我院信息网络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地与影像科医生、临床医生、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聆听医生及技术操作人员的各种意见,不断地从各种环节去完善paCS医学影像系统的工作流程。同时,工程技术人员深入至医院临床科室,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调研工作,与医院反复沟通、讨论,终于实现了完全满足我院具体情况的paCS。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探询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80%以上的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培训掌握并运用paCS阅片;90%以上的医务人员欢迎这种新的阅片方式,并认为paCS可以帮助他们更细致地阅片,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医院数字化的进程。调查还发现许多影像科医生存在着对网络化、数字化后图像保密性问题的顾虑,但是都认可了笔者提出的关于图像加密的解决方案,这是要在paCS组建之初及应用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这牵涉到以后在paCS应用过程中医生是否或愿不愿意应用,以及应用得好与坏的关键性问题。最后,经过反复地研究、考察、论证、资料收集、总结之后,一致认为组建1套科学完善的大型paCS在我院是可行的、适用的、必要的。

四、设计

在以往国内大型paCS的建设中,有2个重要因素制约了医院电子化建设的步伐:(1)由于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s,CiS)、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clinical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s,CLiS)、RiS等医院系统,其数据接口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按照医院国际标准(HL-7)设计,而所有的国际上大型的paCS厂商无一例外地遵循了这一数据交换标准,因此,实现HiS、RiS与paCS的融合难度很大。(2)由于目前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标准3.0(DiCom3.0)对中文信息尚无定义,国内的HiS、RiS均为双字节中文,而影像设备主机控制台仍为单字节英文,这给工作列表在两者间的传送带来了麻烦。而随着我院的paCS与RiS无缝融合方案的实现及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图2)。同时,在充分结合临床诊断和应用基础上,听取了许多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并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考察,才进行医院paCS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图像安全性、方便性等问题。建成后,所有科室的图像可以共享,可以远程调用于教学、会诊;影像科、门诊、急诊、手术室,以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可以电子阅片,病人检查完图像资料等信息可以直接快捷地回到各个科室的诊治医生处;图像保存无需软片,调用查询将很快捷,等等[1-5]。

五、改进前我院的状况

1.一般状况:由于我院的门诊病人(3000~3500人次/日)及住院病人(1450人次)较多,这就要求X线片的保存需要较大的空间,大约需要200m2大小的房间用于软片的保存,保存的软片所包括的病人资料、信息较少且其质量还不能保证。由于潮湿、主观及客观等原因损坏而造成软片发霉、残缺不全、图像不清晰等时有发生;而且查询软片的时间较长,大约需要30min;对各种病例及病人的资料、信息统计及归类也较为复杂,有价值的软片保存的时间也较短,最多能保存到6~8年,而且在整理病人软片、资料、信息时,有时还容易弄错,没有将病人软片与资料、信息进行一一对应,造成一些差错,约占0•01%,这些都不利于管理,甚而出现医疗纠纷。特别对1所集教学、科研、临床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来说,大大地影响了教学、科研、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笔者以急诊CR影像检查时间作为分析对象,把检查分段进行时间统计,其中,登记与等待检查为10min;CR检查为7min;等待X线片和报告为40min;其他时间为5min,共计约60min,平常影像检查时间则需更长,这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及提高服务质量,故而必须对原有的影像科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医院的不断发展及提高服务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

2.软片数据信息的保存:改进前,软片信息保存比率(图像信息)为20%,胶片库保存比率(胶片保存完好无缺)为70%,质量控制(QC)信息(诊断医生、操作人员、病人某些信息等)为0%,可查询比率(胶片所放位置)为90%。

结果

随着医院HiS、RiS工程建设的加快与日益完善,大型paCS的成功调试及应用,系统而全面地为医院影像科实现了极富特色的paCS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缩短了病人获取报告的时间,最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等,具体各项指标介绍如下。

1.急诊影像检查等待时间:paCS建成之后,急诊影像检查总计等待时间平均为22min,影像检查平均值减少了64%。对急诊来说,病人的等候时间减少很多,对治疗具有显著意义。同时,由于没有了冲洗胶片、等待取片等步骤,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及家属,提高了服务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2.数据信息的保存:由于传统的软片保存方式存在着保存空间大、容易潮湿、不易查询、图像不清晰等诸多缺点,其信息总体保存率远小于50%,改进后的paCS系统由于不存在这些缺点,信息保存率超过90%。信息软片保存比率(图像信息)为100%,质量控制(QC)信息(诊断医生、操作人员、病人某些信息等)为100%,可查询比率(胶片所放位置)为99.9%。

3.出报告时间:paCS建成之后,出报告时间只需14min,paCS和RiS的无缝融合使得医生可以利用一些模块化诊断给出报告,从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性和非诊断性劳动时间比值。从结果可以看出,出报告时间缩短了许多,但是笔者通过计算平均值发现却不是十分明显。这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1)使用初期医生对操作不太熟练;(2)RiS无即时提示功能;(3)CR诊断模块不全;(4)中文输入速度较慢。其中,“(1)和(4)”随着系统的使用会得到改善,“(2)”可以通过RiS即时提醒的功能得到解决,“(3)”可以通过诊断模块的完善得到解决。另外,该对比实验是基于数字化的CR系统上的,与普通X线检查比较将会更明显。

4.胶片用量:通过理论设计计算的胶片用量可以减少50%,但本院实际节省的胶片为33%,这是因为paCS系统刚使用的原因,许多操作还不太熟练造成的。

5.图像检索:改进前,胶片的查询时间约为30min,paCS建成之后,时间减少到不超过30s,效率提高约95%,改进明显。

6.其他改进:(1)图像通过浏览器(weB)方式传到门诊、急诊、手术室以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使得病人可以看到图像,切实体会科技进步,提高医院声誉。(2)图像含有阅片医生、审核医生、阅片时间、病人资料及其他信息等,有利于科研、教学工作和医院科学管理。(3)阅片使用双高清晰度数字式投影仪,可以很多人一起阅片和教学。(4)应用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Com)数据格式作为保存方法,为将来系统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使得远程快速、准确、清晰地诊断成为可能[6]。总之,现在病人只需到门急诊挂号处进行登记预约,他的所有相关信息就会通过预约管理、检查管理等系统(即HiS),送到相应的检查地点;同时,将RiS中病人的基本信息自动传送到影像设备的主机控制台上,从而避免了医生的2次输入,实现了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减轻了医生重复劳动的负担。缩短了病人的检查时间,病人检查完毕后医学影像图像自动传输至影像存储服务器上,而医生只需在诊断工作站上就可轻易地实现图像的调阅、诊断,并作出报告,送上级医生审核,再也不用担心病人串号,资料丢损等情况的发生,经过审核的报告,加上审核医生的数字签名在专门的取报告处由激光打印机统一打印出来,大大地方便了病人及其家属,他们再也不需要东奔西跑,也不需要长时间等候,很快地就会获取到相应的诊断结果。同时,该报告和影像图像通过weB方式,可迅速发送到全院,门诊、急诊、手术室以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只要用1台普通的pC机就可以用自己的帐号,调取所能够调阅的病人图像和报告,快速地为病人进行下一步诊断与治疗,为抢救和治疗病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讨论

一、paCS系统建立之初,显现出来的优越性

1.急诊影像检查:由于实现了HiS和RiS的信息与英文设备操作台之间工作列表(woRKLiSt)的传送,真正意义上解决了DiCom3.0系统中对中文没有定义而引起的传输上的难题,实现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7,8]。paCS与HiS和RiS的无缝融合,HiS及RiS中病人的有关基本信息,可以自动传递到所要检查的影像设备主机控制台上,从而减轻医生的负担,缩短病人检查时间,进而急诊影像检查等待时间平均值减少了64%。

2.数据信息保存:组建paCS系统之前,病人的联系方式、电话、病历摘要、随访记录、家庭地址、诊断医生、审核医生等都不能在传统的软片上反映出来,而通过paCS与RiS的无缝融合,可以将检查时登记在RiS服务器上病人所有的数据信息调阅及打印出来,大大地方便了教学、科研、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及深入。

3.图像检索:传统的图像检索必须提供病人姓名、检查号后,再由人工在软片保存房间进行查询,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较多,图像检索效率低。而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后,有时,只需要病人姓不需要全名就能够对图像进行查询,查询动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时间只要几十秒就可完成,图像检索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4.胶片用量:paCS应用之初,大约可节省33%的胶片,但是长期使用预计可以节省到50%,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5.出报告时间:由于通过DiCom3.0协议实现了影像图像自动传输;工作列表实现了病人数据信息的传送,通过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将病人图像与信息进行了一一关联。故病人检查完毕后医学影像图像自动传输至影像存储服务器上,而医生只需在医生诊断工作站上就可轻易地实现图像的调阅、诊断,并作出报告,送上级医生审核,再也不用担心病人串号,资料丢损等情况的发生,经过审核的报告,加上审核医生的数字签名在专门的取报告处由激光打印机统一打印出来。以上的图像传输、数据信息的传送、关联、调阅等都由计算机完成,在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确保了作出的诊断报告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9,10]。随着医院paCS、HiS、RiS工程建设的加快和日益完善,以及医生及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熟练程度的提高,笔者相信上述各项指标及参数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二、成功组建完善的大型paCS,对整个医院的影响

1.各科室均可及时、准确地查阅病人资料:我院由于实现了全院医学影像图像的共享,完成了paCS与RiS的真正无缝融合,将所有与图像有关的医疗设备,无论是DiCom标准的,还是非DiCom标准的,都联成了1个整体,实现了在全院范围内医学影像图像的真正共享,在各个临床科室,可以通过普通pC机以weB方式调阅病人影像和报告,方便各临床科室及时、准确地查阅病人有关资料[7,8]。

2.实现了医学影像图像的无片化存储、传播和查询:本院的大型paCS具有异地访问、图像复制、同步显示、快速传递、多角度观察诊断、诊断报告的管理、缩短诊断时间、减少软片管理工作量、过期数据的在线访问等强大功能,大大地节省胶片用量,医学影像图像在线查询时间只需30s左右,医学影像图像在线存储时间保持在5~10年,大大地节省了传统存放胶片所用的房间,真正实现了医学影像图像的电子化管理。

3.在paCS基础之上,开展的工作有:(1)将Ct、mR、DSa的图像直接传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X-刀)及直线加速器的治疗计划系统(tpS)工作站上,减少了治疗计划的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实现了手术室和急救中心影像图像的快速传输。在paCS基础之上,开展的科研有:Ct图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机(eCt)图像、血管造影机(DSa)图像的融合。(2)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与世界各大检索公司,如Dialog、SCi、eiVillage等公司进行了联机检索,方便、快捷地查阅有关国内外最新、最有价值的医学资料,并初步建立起了简单的电子病案室。(3)院内开展联合电子会诊,由各临床医生、病理科医生、影像科医生在各自办公室进行联合诊断,作出影像和病理报告。(4)开展基于paCS、CiS、CLiS的远程会诊,已与国内外有的医院实现联网,在宽带网的基础上进行实时、快捷的远程会诊。将来还将进一步扩展这方面的工作。

4.将要开展的工作:组建全省医学影像中心,拟负责将全省的Ct、mR、超声诊断、内窥镜诊断仪统一接入我院的paCS中心,提供诊断会诊服务。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3

目前,许多研究对急诊科医疗质量进行了报道[4-11],特别是针对患者满意度和诸如等候时间[12-13]、患者紧急程度以及衡量医疗质量的工具的方面[14-19]。美国许多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在积极地将上述手段整合到改善医疗质量的尝试中,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22]。

对于急诊医学的实践,美国联邦政府较以往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在1997年到2007年,急诊就诊所占比例从352.8人/千人增加到了390.5人/千人。每年急诊就诊人数的增加值几乎是人口增长预测值的2倍[23]。2010年美国急诊总就诊人数约1.4亿人次,其中病情较重的患者占有很大比例。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急诊医学所面临的社会挑战已超越了急诊从业人员所能控制的范围。

1质量标准监测的分类

在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决定医院以及医生要根据服务质量得到相应的报酬。他们通过三种主要的程序来施加他们的影响:医师质量报告制度(pQRS),门诊患者预付费制度(oppS)以及住院患者预付费制度(ippS)。医院需负责核心标准,即oppS和ippS的报告,而医生则需通过他们的结算公司负责pQRS报告。oppS和ippS适用于所有的患者,不管是付款方是通过ippS报告的住院患者还是通过oppS报告的出院或转院患者。pQRS的方式只包括住院和出院患者。

1.1医师质量报告制度(pQRS)

2006年税收减免及卫生保健法案倡导建立医师质量报告系统,其中包含从2007年报表周期开始,在覆盖的专业范围内,对为医疗保险受益人提供满意的质量评估统计数据的专业人员给予奖金的制度。CmS的这一项目最开始叫做医师质量报告试行草案(pQRi)或按绩效支付计划(p4p)。2011年,这个项目更名为医师质量报告制度,这意味着这一项目不再是试点而是一种既定的制度。

基于医师质量评定标准很大程度源于ama-pCpi(美国医学会医师技能促进协会)。目前pQRS的标准包括以下内容。指标#28: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接诊时即服用阿司匹林;指标#31:卒中及卒中康复针对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预防深静脉血栓;指标#54:对>40岁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指标#55:对>60岁的晕厥患者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指标#56: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检查生命体征;指标#57:Cap检查氧饱和度;指标#58:Cap检查精神状况;指标#59:Cap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指标#76: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指标#91:急性外耳道炎进行局部治疗;指标#92:急性外耳道炎进行疼痛评估;指标#93:急性外耳道炎避免应用不当的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指标#187:卒中及卒中康复采用溶栓治疗;指标#228:心力衰竭进行左心室功能评估。2011年,新的与急诊医学相关的pQRS衡量标准为第91~93条。

此外,就目前趋势看来,一些其他的pQRS将会逐渐被采纳。如:确认气管内插管的准确度;对女性腹痛患者行妊娠试验;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行抗凝治疗;对小儿按千克体质量计算;对腹痛的孕妇进行胚胎超声定位;对Rh阴性孕妇可能暴露于胎儿血液的予以Rh免疫球蛋白;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等。

对pQRS标准满意度报道的额外奖金和罚金明细见表1。

此外,2011年伊始,医生如果能与维持行医资格认证(moC)实体合作,并具备以下2个条件就有机会获得额外0.5%的奖励:1)作为医师或医院在12个月的报告期内圆满地递交pQRS所需的数据;2)参与moC项目并成功完成moC项目的实践评估。

1.2门诊预付费制度(oppS)

医疗质量的评定标准可以源自个人、专业团体、学术机构,而最近多源自咨询机构。大多数影响急诊医学的医院质量检测来自oppS及其相关的数据报告项目——医院门诊质量报告项目(oQR)。医院的oQR是按“2006年税收减免及卫生保健法案”执行的,它要求部分医院上报关于门诊设置中的医疗质量方面的标准检测指标。为了在oppS制度下获得全额年度拨款,医院必须满足oQR在管理、数据收集及提交,以及数据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医院若未成功参与oQR,则只能得到医院市场成本更新98%的拨款。

2011年推荐的oppS与现行的11项门诊质量标准诊疗措施相比没有任何变化。然而,2012年CmS在7个临床领域增加了16项额外的质量报告标准诊疗措施。这些标准诊疗措施中的4项对急诊医学有直接影响。op-13到op-15已经通过CmS试用,在2011年4月推广到相应的医院。

2011医院门诊(Hop)标准诊疗措施包括以下内容。op-1:接受纤溶治疗中位时间;op-2:30min内接受纤溶治疗;op-3:转运到另外的医疗机构接受急性冠脉介入治疗的中位时间;op-4:接诊时服用阿司匹林;op-5:做心电图的中位时间;op-6: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op-7:针对外科患者预防性抗生素的选择;op-8:针对腰痛行腰椎mRi检查;op-9:X线摄影随访率;op-10:腹部Ct-使用造影剂;op-11:胸部Ct-使用照影剂。

2012年度增加的与付款有关的门诊质量报告项目包括以下内容。op-12:具有卫生信息技术的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电子化直接获取实验数据用于评估/认证电子病历体系作为独立的可搜索的数据;op-13:使用心脏造影对非心脏低风险手术进行术前风险评价;op-14:同时使用脑部和窦道Ct;op-15:急诊科使用脑部Ct诊断非损伤性头痛。

2013年度门诊质量报告项目支付决定增加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op-16: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胸痛患者(具有心脏胸痛可能)在到达后60min内获得心肌蛋白结果;op-17:随访间临床结果的跟踪;op-18:急诊出院患者从到达急诊科至离开急诊科的中位时间;op-19:出院患者获得具有规定要素的出院指导;op-20:从接诊到医生看患者的时间;op-21:急诊科-长骨骨折疼痛治疗的中位时间;op-22:急诊科-患者在医生看之前离开率;op-23:急诊科-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到达45min内接受头部Ct扫描并得到结果。

值得一提的特别具有争议的标准诊疗措施是op-15,在急诊科对非创伤性头痛进行脑部Ct。op-15将是第一项尽管nQF(国家质量管理委员会)反对仍快速立法包含进入oppS项目的标准诊疗措施[24]。美国急诊医师协会通过其质量和绩效委员会曾对于这一标准诊疗措施纳入的前所未有的途径及其可行性提出质疑。近期一项即将完成的全国范围内调查研究,特对从行政报告获得的op-15指标,与通过真实病例分析得出的并且符合其他已有的Ct用于非创伤性头痛的指南的实际临床数据进行比较。

1.3住院患者预支付制度(ippS)

同样的,住院患者预支付制度介绍医院住院患者质量报告项目,这一项目之前被称为医疗质量数据报告年度支付更新(RHQDapU)项目。RHQDapU源自2003年的医保处方药促进和改善法案。这一项目授权CmS对能够成功报告制定标准诊疗措施的医院提高年度支付比例。最初,对于没有成功报告的医院给予年度市场成本的减幅为0.4%,而2005年赤字减少法案将减幅增至2.0%。

2012年与急诊有关的变化包括将ami-1标准诊疗措施(在接诊时使用阿司匹林)从列表中移除,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医院已能较好地执行这一标准诊疗措施。此外,pn-5c指标(入院6h内对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也将被移除。2014年,入院患者从入院到离开的中位时间以及入院患者从确认住院到出院的中位时间这两个标准诊疗指标将发挥作用。在2011年,根据HiteCH法案,医院若想获得能有效使用的奖励,必须开始报告以下的指标。

2011年医院住院患者(Hip)质量检测包括以下内容。ami-1:接诊时使用阿司匹林;ami-8:开始心导管治疗(pCi)术的中位时间;ami-8a:接诊90min内进行紧急pCi;pn-3a:转入iCU24h内进行血培养;pn-3b:入院进行初始抗生素治疗前在急诊科进行血培养;pn-5c:入院6h内进行初始抗生素治疗;pn-6:肺炎患者给予最合适的初始抗生素治疗;Stroke-4:考虑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

2012年剔除的标准诊疗指标包括:剔除ami-1—入院使用阿司匹林“已达预期目的”;剔除pn-5c—初始抗生素时间选择。

2013年没有与急诊医学有关的变化。

2014年医院住院患者质量报告(iQR)项目加入的标准诊疗指标包括:eD-1急诊科流程时间-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离开的中位时间;eD-2急诊科治疗时间-患者从确定住院到离开急诊科的中位时间。

1.4国家质量认证委员会(nQF)

追朔历史,一项质量指标的最终是否被纳入ippS和oppS,是由一个CmS指定的组织确定的。国家质量认证委员会(nQF)成为了事实上的质量指标认证组织。此外,CmS与nQF对鉴定和审查某项标准诊疗措施的设定签订协议。nQF批准的门诊服务自愿报告标准Ⅰ期和Ⅱ期中与急诊科有关的标准诊疗指标如下,其中最新一期已于2011年1月开始执行。

nQF认证的门诊服务标准诊疗指标:急诊和急症治疗

Ⅰ期(2008年10月已完成)

1)nQF#495:住院的急诊患者从到达急诊科到离开的中位时间;

2)nQF#496:转院的急诊患者从到达急诊科到离开的中位时间;

3)nQF#497:住院患者决定住院时间到离开急诊科的时间;

4)nQF#498:从接诊到看到医生的时间;5)nQF#499:患者在医生问诊前即离开;

6)nQF#500:重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采用急救处理方案;

7)nQF#501:气管内插管的确认;

8)nQF#502:女性腹痛患者妊娠测试;

9)nQF#503: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抗凝;

10)nQF#504:对儿童按千克体质量计算;

Ⅱ期(2011年1月已完成)

1)aCp-002-10:对腹痛的孕妇进行胚胎超声定位;

2)aCp-003-10:对Rh阴性孕妇可能暴露于胎儿血液的予以Rh免疫球蛋白;

3)aCp-009-10:急性外耳道炎应局部用药;

4)aCp-011-10:急性外耳道炎,使用系统性抗生素,避免用药不当;

5)aCp-012-10:分泌型中耳炎,使用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避免用药不当;

6)aCp-013-10:分泌型中耳炎,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避免用药不当;

7)aCp-015-10:分泌型中耳炎,使用系统性抗生素,避免用药不当;

8)aCp-016-10:内窥镜/息肉监视进行常规结肠镜随访;

9)aCp-017-10:内窥镜/息肉监视,记录有腺瘤型息肉病史的患者常规结肠镜间隔时间,避免不当使用;

10)aCp-019-10: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胸痛患者(具有心脏胸痛可能)在入院60min内获得心肌蛋白结果;

11)aCp-021-1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45min内接受头部Ct扫描或mRi检查并得到结果;

12)aCp-023-10:长骨骨折疼痛治疗的中位时间;

13)aCp-032-10:2岁以上的急性外耳道炎患儿不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

14)aCp-035-10:因晕厥入急诊科的患者检查心电图;

15)aCp-036-10:因非创伤性胸痛入急诊科的患者检查心电图;

16)aCp-043-10:超声引导下的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穿刺;

1.5阶段性医疗指标(episodesofCare)

另一组即将影响急诊医学报销的质量指标包括新的阶段性医疗指标(eoC)模型。2010年立法通过的患者保护和可负担医疗法案(aCa)包含了建立和测试医疗保健传递模型和支付改革的方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浪费消减开支和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院的奖金来提高患者的保健效果。推荐的改革方法是基于“价值指导购买”范例,而不是按照目前的根据服务量给予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研究所报销的服务费用支付体系。这一强制性全球支付体系改革将对能够完全管理某一特定阶段的患者的医院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给予报销。

阶段性医疗指患者因为某种疾病或诊断治疗性操作与卫生保健系统建立的所有关系。每一阶段根据患者治疗需要的特定预期的医疗保健资源产生一个总体的费用。各个阶段有一系列随之产生的与质量指标和(或)临床指南有关的基于绩效的奖金或罚金。阶段性医疗试图考虑到所有临床有关的医疗服务,对某一特定的疾病,在确定的时间窗内以及跨越整个连续的医疗过程,包括诊断和治疗、外科手术、辅助措施、实验室和药剂科的服务。目前至少有5个组织共同参与阶段医疗的实施,而每个组织都有各自的关注点和方法。CmS已经向各利益相关组织征求意见,已建立阶段性医疗试点。私立组织包括prometheus支付模型(根据系统效果、利润、透明度、减少纠纷、优质服务、可理解性、持久性,对医生费用进行改革)。此外,美国医师专业委员会(aBmS)也在致力于他们自己的阶段性医疗评定方法的完善。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医疗阶段试点项目最常关注的,包括糖尿病、心肌梗死(mi)、心血管疾病(Ca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和肺炎性哮喘的治疗。急诊医疗在阶段医疗中的作用还没有详细的阐述,但是急诊医疗可能会收一次性的医疗服务费。

在RobertwoodJohnson基金资助下,aBmS的研究和布鲁金斯研究所目前已联合建立了涵盖12个高影响力情况下的22个不同的标准诊疗措施检测规范。2011年3月,22个标准诊疗措施中的18个提交到国家质量论证委员会。最终的标准诊疗措施已经在质量联盟指导委员会(QaSC)的网上公布,将由nQF继续进行两轮的审核: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然后是肺部疾病及其他。

阶段性医疗标准检测规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到发病后30d;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1~365d;糖尿病到1年;慢性CHF1年;住院治疗后CHF到4个月;慢性心血管疾病到1年;心血管疾病在血管再通治疗后到1年;有或没有下背疼痛的急性/亚急性腰椎神经根病;单纯非特异性下背疼痛(急性和亚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治疗;门诊治疗肺炎;活检前60d;治疗新诊断的乳腺癌15个月;结肠镜检查21d;局部结肠癌治疗;哮喘患者到1年;稳定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年;非稳定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年;胃食道反流病治疗12个月;胃食道反流病治疗12周;门诊治疗急性/急性复发型鼻窦炎医疗阶段;慢性鼻窦炎。

1.6地区化的急诊医疗标准检测指标

医疗保健的质量和花费是今天医疗改革运动的基本驱动力。地区化的急诊医疗服务是改善医疗同时更加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的一种政策选择。通过分析适当的质量指标的有效性和鉴定地区化急诊医疗服务指标中的差距,nQF已经初步建立了地区化急诊医疗指标,此项措施是为了在国家、州和地区层面上建立更为详细的系统性地区化的急诊医疗服务版图[25]。

北卡罗来纳大学已经为nQF组织编写了地区化急诊医疗的白皮书。aCep在此白皮书征求同意阶段已于2011年8月向nQF提交意见稿。

1.7姑息治疗标准诊疗指标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服务为重症和生命晚期的患者提供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和精神上的关怀。这一项目帮助协调不同专科医生的医治方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治疗目的作出不同的决策。

不幸的是,每年有一百多万人在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医疗服务就过世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承受更久而不必要的痛苦,并承担昂贵或无效的治疗。

每次住院,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项目每次住院为医院节省约1700至4900美元的费用[26]。更重要的是,通过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患者在其困难时期能够获得个体化的关怀照顾。

2011年7月,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指导委员会成立,旨在讨论设定影响急诊医学的12项新指标。

某些指标对医院来说好像只要做好记录即可(如急诊科入院患者从到达急诊科至离开的中位时间)。而其他一些指标的完善则需要付出努力,例如减少流程的时间(急诊科转运患者从到达急诊科至离开的中位时间)。这些指标会随时间改变,因此可能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套记录指标和报告的程序,在2012年1月1日所有这些指标将开始实施,医院随后将进行报告,因此这个及时报告的程序改进机制摆在了各个医院领导者的面前。

22012/2013年的新指标

2012年1月1日起,CmS开始致力于建立一系列急诊医疗需要收集和报告的新的指标。这些指标分为几个部分,包括急诊科接诊和入院患者有关的指标,患者治疗和出院有关的指标,患者接诊和转运有关的指标,患者未被接诊有关的指标。这些新指标是目前必须建立起来的。美国急诊医生学会通过和CmS、联合委员会及其他管理部门举办绩效评估会议和随后的交流,致力参与了这些新指标建立。

以下是目前已发表的关于新指标的内容大纲。有些指标需要收集样本进行分析和报告。有些医院需要通过采样形式收集样本,但仍不能100%全部报告。这些指标中的大部分是2011年11月1日的最终规定,因此用来完成这些指标的时间很短[27]。

eD-1:急诊科入院患者从到达急诊科到离开的中位时间

eD-2:急诊科入院患者从决定住院到离开急诊科的时间

op-18:急诊科转运患者从到达急诊科到离开的中位时间

op-20:患者到达到诊断性评估(医生看患者)时间

减少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可以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机会和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滞留时间潜在的也能增加患者接受针对其状况的特定治疗机会和提供附加治疗的能力。近期,急诊科遭遇了严重的拥挤。尽管一度这一现象发生在大型的城市中的教学医院,目前已经扩散到其他城郊和郊区的卫生保健机构。根据美国2002年的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大型医院急诊科运行刚好处于或超过了其能力范围[28]。美国大约1/3的医院报道其一年中的救护车派出量有所增加,而超过一半医院报道其急诊科存在拥挤现象。近期的一项调查发现,4成的医院领导认为急诊科的拥挤现象是劳动力短缺引起的[29]。急诊科拥挤可能会造成肺炎抗生素用药的延迟,这有悖于紧急治疗的理念[30]。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时间急诊科滞留会造成指南推荐疗法使用的延缓,增加心肌梗死复发的风险[31]。急诊科拥挤和急诊资源需求巨大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救护车请求被拒,患者等待时间延迟,等候患者的痛苦增加,医疗环境拥挤和令人不快,和潜在的患者预后不良。当急诊科超负荷时,他们对于社区紧急事件和灾害的应急能力也将受到影响[32]。

2.1op-19:出院患者收到具有规定要素的出院指南

这一指标用于评价不论年龄大小,从急诊科或医院出院时收到出院指南中至少包含了所有规定要素的患者比例。出院指南是和患者诊断、治疗以及与患者或护理人员商谈和最终提供的医护计划有关的一系列核心的标准化数据元素,这些记录在患者离开急诊科时通过打印生成或提交电子格式。

在患者离开急诊科时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南是为使患者能够在出院后的自我护理以及遵从出院后的治疗计划有所准备。出院指南能确保患者在不同地区或同个地区不同层次医疗机构转运时的医疗协调性和连贯性。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不同医疗场所甚至同一医疗机构内转运的不协调,包括较高的医院重复收治率、医疗失误率、重复服务率和医疗资源浪费[33]。

出院指南是一个新名词,之前被称为出院说明。因此,急诊科使用的软件中可能需要做相应更改,或者需要将急诊科张贴的复印资料重新打印。大部分急诊科已经完成了这一要求,除了在药物整合的领域。这需要在大部分急诊科推行新政策,可能还需要软件升级。

急诊科出院指南规定内容包括:出院时的主要诊断或主诉;急诊科就诊时进行的主要操作和检验;患者注意事项;随诊计划(或说明无需随诊),包括随诊的主要医师或健康保健专家或指定的场所;患者在离开急诊科后需要服用的新用药和曾用药的变化列表,包括每种药的规定和执行剂量(或预期用药时间)和用药说明。

急诊科应该是获取药物整合数据的可行场所,可是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急诊患者通常无法准确说出他们在服用什么药物,许多患者在离开急诊科时没有担保,这些先天性因素和额外数据造成对急诊科的需求会对其运行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医疗服务的延时。

2.2op-22:患者未被接诊即离开(患者未收到医师/高年资护士/助理医师的评估即离开急诊科的比例)

2011年,oppS将采用图表抽象指标op-22即患者未被接诊即离开最终确定下来。这一指标也被批准成为nQF项目“国家急诊医疗自愿报告标准”的一部分(nQF#0499)。这一指标评估急诊科患者未经医生评估即离开的比例,反映了急诊科的拥挤程度和缺乏及时救治的能力。在2012年oppS提议的规程(76FR42315)中提到,跟2013年支付决定一同开始,医院需要每年从质量网络的网站上通过网络表格提交这一指标整合的分子和分母计数。这一推荐程序有别于其他图表抽象指标的收集,因为它无需医院提交患者病情轻重相关的信息,也无需每季度提交数据。因此,这一推荐程序被认为可以减少这一指标数据收集和提交的负担。

不遵循医嘱(ama)的患者是一个法律问题,与拒绝给出一个解释非常清楚的医疗服务有关,此类患者需要急诊科领导队伍给予特别的关注。不遵循医嘱的患者的数量和比例不作为CmS绩效指标中的一部分。

2.32012年CmS章程与小型或独立型急诊科有关的附加元素

如医院不是全天24h,一周7d均有医生在院内值班,必须在急诊科中醒目的位置张贴告示,告知所有进入急诊室的患者该医院不是全天24h,一周7d均有医生在岗,并告知患者在医院没有医生在岗的时间段内,如何满足患者对紧急医疗的需求。

3局限性

医院报告指标并非在一日建立起来,而是在按照一个增量有序的几年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这些指标是自愿报告的。然而,2003年的医保处方药改进和现代化法案为提供质量数据的合格医院提供了一项新的强大的刺激。这项法案规定如果医院不上报绩效数据,在2005、2006、2007财政年度其每年的支付额度将减少0.4%。因此,必须认识到目前医院是根据报告支付而非根据绩效支付,这两种方案有着显著的区别。

美国医学会有一个委员会主要关注按绩效支付或改进质量。每一个成员组织都致力于将循证的临床指南纳入质量指标,或建立之前没有的指南。然而对不同医学专家制定的质量指标存在各种挑战。例如,因为亚专业高度细分,某一质量指标只能涵盖10%到20%的医学专业。

临床实践指南是建立质量指标的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责任方面或缺少适当的支持证据,不是所有的医学专业团体都建立了实践指南。同时,由于某些医学专业的特性,没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存在而无法建立该领域的实践指南。

4未来发展方向

2011年3月31日,CmS,美国卫生部的下属机构,在可负担医疗法案下提出了新的规程用于帮助医生、医院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可信赖医疗组织(aCos)更好地为患者协调医疗服务。可信赖医疗组织为在不同医疗场所如医生办公室、医院、长期护理机构治疗患者的医生创造激励机制。医疗共享储蓄计划将对低消耗但又能满足质量标准并且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aCos给予奖励。

有提议将质量指标扩展到治疗指标程序之外,特别是增加预后指标的数量。效益指标和患者医疗体验指标必须严格规定,以保证最终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向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

CmS提议要增加使用既对质量改善非常重要又能减少报告负担的指标,如通过临床数据登记处、所有付款人索赔数据库和/或电子健康病历数据库上报,因为这些指标通过这些机构更容易实现。但是目前,通过电子健康病历报告指标的广泛使用可行性越来越小。此外,使用临床索赔数据,预后指标常常不能足以评价医疗服务的质量,因为医疗决策过程的细节和内容无法通过这一机制获得。

CmS打算在2013至2015年这3年间对支付决策增加一些新的指标,这让医院以及急诊医师和其他临床医师对新的报告要求有所期待,也将相应调整政策。

急诊医疗效率需要更多的指标。美国的急诊科常常挤满了很多已经入院的患者(通常称为暂留者)。这些患者通常使用了急诊患者需要的医疗空间和资源。许多完善的研究已经报道证实了在急诊科暂留的住院患者影响了急诊的其他过程,如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未被接诊即离开的患者数量,以及转运患者从到达急诊科到离开的时间。

应对急诊出院后72h内再次进入同一家医院或其他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关注,因为患者这次就诊的症状/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5结论

标准质量指标的报告对于急诊医疗的实践和报销不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医生相关的指标主要关注特定医疗环境下的临床治疗,即将推出的医院相关的指标中绝大部分关注急诊科的生产力,治疗的及时性和影像学的使用问题。构建在基于价值购买和贷款支付范式上的医疗阶段指标随后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epsteinam.theoutcomesmovement—willitgetuswherewewanttogo[J].nenglJmed,1990,323(4):266-270.

[2]Starrp.theframeworkofhealthcarereform[J].nenglJmed,1993,329(22):1666-1672.

[3]SchiffGD,BindmanaB,Brennanta.abetter-qualityalternative.Single-payernationalhealthsystemreform.physiciansforanationalHealthprogramQualityofCareworkingGroup[J].Jama,1994,272(10):803-808.

[4]BurschB,BeezyJ,ShawR.emergencydepartmentsatisfaction:whatmattersmost[J].annemergmed,1993,22(3):586-591.

[5]mcmillanJR,YoungermS,DewineLC.Satisfactionwith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asafunctionofpatienttriage[J].HealthCaremanageRev,1986,11(3):21-27.

[6]KrishelS,BaraffLJ.effectofemergencydepartmentinformationonpatientsatisfaction[J].annemergmed,1993,22(3):568-572.

[7]LinnLS,wareJe,GreenfieldS.Factorsassociatedwithrelieffromchestpainfollowingemergencycare[J].medCare,1980,18(6):624-634.

[8]Karcza,HolbrookJ,auerbachB,etal.preventabilityofmalpracticeclaimsinemergencymedicine:aclosedclaimsstudy[J].annemergmed,1990,19(8):865-873.

[9]o’LearymR,SmithmS,o’LearyDS,etal.applicationofclinicalindicatorsintheemergencydepartment[J].Jama,1989,262(24):3444-3447.

[10]pierceJm,KellermanaL,osterC.“Bounces”:ananalysisofshort-termreturnvisitstoapublic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J].annemergmed,1990,19(7):752-757.

[11]GrattonmC,SalomoneJa3rd,watsonwa.Clinicallysignificantradiographmisinterpretationsatanemergencymedicineresidencyprogram[J].annemergmed,1990,19(5):497-502.

[12]thompsonDa,YarnoldpR.Relatingpatientsatisfactiontowaitingtimeperceptionsandexpectations:thedisconfirmationparadigm[J].academergmed,1995,2(12):1057-1062.

[13]mowenJC,LicataJw,mcphailJ.waitingintheemergencyroom:howtoimprovepatientsatisfaction[J].JHealthCaremark,1993,13(2):26-33.

[14]HansagiH,CarlssonB,BrismarB.theurgencyofcareneedandpatientsatisfactionata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J].HealthCaremanageRev,1992,17(2):71-75.

[15]nelsonCw,niederbergerJ.patientsatisfactionsurveys:anopportunityfortotalqualityimprovement[J].HospHealthServadm,1990,35(3):409-427.

[16]GeigleR,JonesSB.outcomesmeasurement:areportfromthefront[J].inquiry,1990,27(1):7-13.

[17]albrightJm,panzerRJ,BlackeR,etal.Reportingtoolsforclinicalqualityimprovement[J].ClinperformQualHealthCare,1993,1(4):227-232.

[18]HarvravesJL,palmerRH,ZapkaJ,etal.Usingpatientreportstomeasurehealthcaresystemperformance[J].ClinperformQualHealthCare,1993,1(4):208-213.

[19]nelsoneC,BataldenpB.patient-basedqualitymeasurementsystems[J].QualmanagHealthCare,1993,2(1):18-30.

[20]LammersJC,CretinS,GilmanS,etal.totalqualitymanagementinhospitals:thecontributionsofcommitment,qualitycouncils,teams,budgets,andtrainingtoperceivedimprovementatVeteransHealthadministrationhospitals[J].medCare,1996,34(5):463-478.

[21]Serviceyoucanbankon.Differentlevelsofserviceandbettercommunicationarethekeytoimprovement[J].intJHealthCareQualassur,1995,8(4):22.

[22]Usingpatientinputinacycleforperformanceimprovement[J].JtCommJQualimprov,1995,21(2):87-96.

[23]tangn,SteinJ,HsiaRY,etal.trendsandcharacteristicsofUSemergencydepartmentvisits,1997-2007[J].Jama,2010,304(6):664-670.

[24]americanCollegeofemergencyphysicians[eB/oL].[2011-11-11].http:///Content.aspx?id=82861.

[25]nationalQualityForum.RegionalizedemergencymedicalCareServices(RemCS)[eB/oL].[2011-11-11].http:///projects/n-r/Regionalized_emergency_medical_Services/Regionalized_emergency_medical_Care_Services_(RemCS).aspx.

[26]morrisonRS,penrodJD,CasselJB,etal.CostsavingsassociatedwithUShospitalpalliativecareconsultationprograms[J].archinternmed,2008,168(16):1783-1790.

[27]Center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s.FinalchangestothehospitaloutpatientprospectivepaymentsystemandCY2012paymentrates[eB/oL].[2011-11-11].https://cms.gov/HospitaloutpatientppS/HoRD/itemdetail.asp?filtertype=none&filterByDiD=-99&sortByDiD=3&sortorder=descending&itemiD=CmS1253621&intnumperpage=10.

[28]emergencydepartmentoverload:agrowingcrisis.ResultsoftheaHasurveyofemergencydepartment(eD)andhospitalcapacity.Chicago,iL:americanHospitalassociation.2002.[eB/oL].[2011-11-11]./aha/press_room-info/content/edoCrisisSlides.pdf.

[29]U.S.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ffice(Gao).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s:crowdingcontinuestooccur,andsomepatientswaitLongerthanrecommendedtimeframes.Gao-09-347,april,2009.[eB/oL].[2011-11-11].http://gao.gov/new.items/d09347.pdf.

[30]pinesJm,LocalioaR,HollanderJe,etal.theimpactofemergencydepartmentcrowdingmeasuresontimetoantibioticsforpatientswith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annemergmed,2007,50(5):510-516.

[31]SchullmJ,Vermeulenm,SlaughterG,etal.emergencydepartmentcrowdingandthrombolysisdelays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nnemergmed,2004,44(6):577-585.

[32]BernsteinSL,aronskyD,DusejaR,etal.theeffectofemergencydepartmentcrowdingonclinicallyorientedoutcomes[J].academergmed,2009,16(1):1-10.

[33]mahoneyD.Caretransitionsemphasized:measurescouldeaseeDcaretransitions.aCepnews?December2009.[eB/oL].[2011-11-11].http:///mobilearticle.aspx?id=47234&coll_id=613&parentid=740.

(郑辛甜李辉译,邵菊芳肖锋校审)

(收稿日期:2012-06-3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11.030

作者单位:美国巴蒂摩尔,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上切萨皮克医疗中心(UpperChesapeakemedicalCenter)急诊科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4

作为综合医院,每天要接诊很多不同病种的患者,其中也包括传染病。一般情况下,将传染病患者转诊至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科即可。而传染病的防治不仅是公共卫生防疫系统和传染病院的职责,各级综合医院不仅是防治各种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始终处于防病治病的第一线。2007年5~7月,我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东营市卫生局将我院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在儿童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时,综合医院尚无对儿童传染病流行成熟的防治模式。我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努力做好传染病报告及救治。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院内感染手足口病,治愈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综合医院儿童传染病流行防治模式。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计划

1.1健全和完善管理班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管副市长亲自指挥。我院组建了以院长挂帅,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儿科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医院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班子,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监督执行,研究解决手足口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医务处设立手足口病防控办公室,负责手足口病收治的协调管理,在院感科设立疫情室,负责手足口病疫情收集、核对、网络直报及统计分析工作。儿科具体承担手足口病的诊治及相关资料的填写。各级组织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从组织上保证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医院“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我院原有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根据新情况的要求,结合我院《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的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医院感染爆发处理预案》《传染病院内感染病例处理预案》等,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相关科室。文件明确了科室及医务人员的职责、任务,并规定手足口病防治管理纳人医疗质量管理的范畴。从制度上保证了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执行

2.1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充分利用群众就医、社会公益活动等各种机会,采取设立咨询台、印发疾病知识等方式,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向群众进行手足口病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及时客观地解答群众的疑问,消除群众对手足口病的恐惧感,增强防病能力。

2.2广泛、多形式的培训,加强相应知识及技能组织儿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处理流程》《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指导原则》《手足口病中医防治方案》,使其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

2.3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与审核“东营市人民医院手足口病报告卡”是传染病疫情最原始的资料,其正确填写,能反映出手足口病的诊断、发病时间、发病地点等情况和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联系方式,为手足口病的统计分析、追踪调查等提供重要信息。只有确保了报告卡填写质量,才能保证手足口病报告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采取专家组第1次审核、收卡人第2次审核、疫情管理人员第3次审核的方法,在网报前进行严格的卡片质量审核制度。专家组主要审核诊断是否正确,收卡人及疫情管理人员主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患者地址是否详细等。

2.3网络直报与自我审核为保证疫情的及时性,由护理部派出2名护士为专职收卡员,每天到儿科收卡,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负担,保证卡片能及时上网,还可以就卡片填写存在的问题与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沟通。在收卡人与网报人之间建立交接手续,以便查对。疫情管理人员对疫情卡进行审核并上网,网报后当即浏览全部报告,与当日卡片进行核对,并将自动生成的网号填写在疫情卡上,以保证所输卡片内容确已进人网络,从而杜绝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漏报。

2.4儿科设立手足口病专病门诊、输液室及隔离病房实行预检分诊制度,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承担分诊员。在儿童挂号时将可疑病历检出,带至手足口病专病门诊。轻症患者回家口服药物治疗,门诊随诊。需输液治疗者到手足口病独立输液室治疗。对筛查出的高危患儿收入设立的手足口病隔离病房住院治疗。对上述场所做好消毒,对患儿排泄物及医疗用品严格消毒处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检查

从疫情报告的质量和时限上抓住三个环节:①东营市人民医院手足口病报告卡填写时间与上网时间的检查。核对网报时间与收卡时间是否合理,有无迟、漏现象。核对网上项目与卡片是否相符与完整,从而保证科室上报的疫情卡与网络直报之间的工作质量;②临床科室手足口病疫情漏报、漏登情况的检查。每月由疫情管理人员对儿科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与门诊日志和出院记录进行逐项核对,严查漏报、漏登情况。这样网络直报工作的质量检查形成了一个紧密相扣的环,尽可能地杜绝漏报、错报、漏登现象,确保疫情数据的可靠性;③全面的质量检查。每周由手足口病防治管理小组抽调副高以上医生对手足口病管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诊断质量、疫情上报质量、收治质量,以及对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情况等。

4处理

4.1目的是促进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收集与研究采取疫情管理工作日志的方法,由医务科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每周梳理1次,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按照临床执行制度问题、管理流程问题、工作方法问题等进行分类,并研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向医院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

4.2检查结果与改进措施的反馈各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及时向儿科反馈,内容包括:该科室期内传染病疫情发生数、漏报数、漏登数、期内传染病疫情卡填写质量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诊断、管理方面的问题等,这些内容纳人医疗质量考核评分,以督促不断改进。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综合医院结核病防治管理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作为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诊疗工作流程及痰涂片检查质量控制[2],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结核病控制工作实际,对综合医院结核病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是做好医院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前提

控制结核病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医院与疾控部门的密切配合。多年来,始终将结核病管理列入医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了医院结核病管理领导小组,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充分利用医院完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在传染病报告系统设施的基础上,配备了结核病专用微机、传真机和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健全了院内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科室工作协调机制和创新机制。大胆尝试由影像中心承担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工作,并随时与医院大疫情报告系统进行联系和沟通,这一管理新措施在结核病疫情报告管理中取得良好效应。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规范医院结核病管理的重要保证

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规范》、《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管理奖惩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人转诊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自查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防治培训制度》等,并制订年度结核病管理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医院结核病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医院结核病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求真务实,拓宽思路,是提高医院结核病管理质量的新举措

推行“影像中心肺结核病日查制度”,但仍存在病人基本信息收集不全,追踪管理病人存在一定困难。对此院领导小组进行专项调研,探讨新的管理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结合实际,推出了影像中心执业医师承担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及转诊任务新的管理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影像中心在进行病例登记时留下联系电话,发现结核病或疑似结核病时,在原始登记册上加盖“传报”印章。实践证明,此管理模式切实可行、运行良好,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结核病转诊率达100%,收到预期效果。

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和技能培训,是规范医院结核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责任和技能是做好结核病诊断、转诊和规范治疗的基本要素。作为综合医院从事结核病诊治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准确掌握结核病诊断标准、全面了解结核病管理政策和要求、要有人际交流技巧,还要有很强的事业心、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始终将责任培训和技能培训作为确保医院结核病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对全院医务人员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呼吸科、影像中心医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核病管理办法和程序、人际交流技巧等;结合实际,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各种形式会议研究解决,特殊问题采取个别交谈、电话交流协商、达成共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加强督导检查,是促进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措施

为确保督导工作质量,采用顺着查和倒着查同时进行,在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科登记册检查的基础上,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卡片质量,并做好日查记录;同时利用传染病报告卡回查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册,放射科登记册,力求做到传染病报告卡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册、放射科登记册等相一致,凡是在门诊日志和原始登记册上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必须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加盖“传报”的印章,凡是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例应在原始记录上查到与卡相同的信息和“传报”印章,否则就判本次报告为不合格;收缴传染病报告卡实行签字制度,每月对迟报、漏报、报告信息不相吻合、报告不合格病例进行统计,每季向各科反馈1次,并在医院每季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

广泛深入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是早期发现结核病人,提高报告和转诊率的有效措施

医院结核病管理需要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科室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始终将健康教育作为医院结核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医院门诊候诊和住院治疗及家属陪护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以结核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结核病防治。利用医院新进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培训方式,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让结核病人了解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对结核病人的有关政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病人到本辖区定点单位进行结核免费规范治疗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进行结核病报告和转诊的责任感和工作质量,使结核病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转诊进行规范治疗,从而使结核病报告率和转诊率得到不断提高。

当前,结核病“死灰复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3]。综合医院作为结核病防治的重要环节,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采取上述综合性管理措施,收到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其管理措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李芳,徐勇,郑建礼.现代结核病防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8.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6

深圳市卫人委有关负责人称,完善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将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构建更高效更经济的医疗服务体系是现今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点。进而言之,全国范围内一些省市级大型医院相继建立了网络远程会诊系统,可有效地减少因地区差异、医疗卫生资源差异等造成的医疗水平不平衡,使医疗水平较低及交通不便利地区的患者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现代化科技成果贴近百姓生活。

所谓远程会诊,就是通过现代化网络通讯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确定治疗方案。那医院区域互联网会诊是如何进行具体的工作呢。就此,深圳一康智科技公司的研发人员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医院区域互联网会诊系统主要由一个三甲医院、若干个二甲医院、若干个基层医院、院内科室网络及移动手持终端组成,其之间的连接主要采用专业网联接,进行数据传输交换。专业网主要解决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数据传输不受外部干扰,传输大型数据流畅。

而医院区域互联网会诊系统主要包括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病房数字化管理、区域电子档案建立。以下将进行逐一分析和说明。

远程会诊主要包括院内与院外两类。院内急诊会诊,是由医师通过病房终端或移动终端系统向指定类别的医师发出会诊申信号,医师接受请求信号,查看会诊申请单、病人各种信息及病历,通过视频对话交流,了解病人情况,做出正确的指导,会诊结束后填写会诊结果报告。病情监护,医师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自己跟踪的病人动态情况,如病人体温高、血压等,对病人病情动态跟踪看护。家属探视,病人家属还可以申请将病人的健康数据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指定的人员,家属还可以申请在离开自己家最近的医院对病人进行视频探视。院外远程会诊,是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医师通过病房终端或移动终端系统向上级医院指定类别的医师发出会诊申请单,上级医院服务系统收到请求后确定无误指派特定的医师进行会诊。上级医师通过网络系统查询指定病人的信息及下级医院医师的诊断报告等,进行视频会诊,指导治疗,会诊后填写会诊结果报告。

双向转诊是对区域的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甲医院进行合理的分配病人,达到小病分流到社区后,可以降低小病的医疗费用,社区医院医疗资源闲置现象将得到改善;大医院由于康复期病人“压床”造成的医疗资源紧缺矛盾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大病到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看不上病。社区群众遇到疑难重病以及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复杂变化,可以通过“双向转诊”获得及时有效的保障,避免延误诊疗时机;大医院的住院病人在急性治疗稳定后,可以转诊到社区医院进行后继康复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为其他急需住院的疑难危重病人创造了救治机会。大医院解决了人满为患的问题,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解决疑难重病。

病房数字化管理是通过病房终端与病人零距接触,从而将病人与医院紧密联系起来。如病人可以实时的查看到医师提出的健康指导意见,如饮食起居及过敏药物等,病人还可以查看医院的各种手续办理流程、医院布局图、医院交通图、费用清单、娱乐视听等。医院还可以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实时了解病人意见,通过护理查房进行查房统计,护士可以通过病房终端对指定的病人进行信息录入,统计报表上传到服务中心数据库。

区域电子档案的建立可以避免转诊后重复对病人进行诊断,医师可以通过区域网络查看病人的诊断结果及历史病人,从而准确的做出诊断。

由此可见,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医疗图像、声音、文字的同步传输,患者、家属、医生与专家如同面对面的交谈。患者的病历资料、各种检查报告单等资料可以传输到专家桌面,一目了然。

这样的会诊方式等同于是专家直接下到基层,使省市级的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医院达到共享。

从患者角度来说,既节省了去大型医院就医的交通费、会诊费、以及期间所需的额外开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节省了就医所耽误的时间,为患者的及时诊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LiS;信息孤岛;方便患者;实时查询;闭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078-02

theResearchandDesignofoutpatientinspectionSystem

LUoLi-kang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ZhejiangUniversityofmedicine,Hangzhou310058,China)

abstract: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hospitalinformationhasproducedavarietyoffunctionsofdifferentinformationsystems,suchasHiS,LiS,paCS,emRandRiS.inLiS,forexample,containstheoutpatient,hospital,physicalexamination,whichclinicinspectionsystem(outpatientLiS)oftenbecauseeachlinkbetweencohesioninpracticalapplicationinproduce"informationisolatedisland"problemandneedtoforfurtherstudytoachieveconvenientoutpatientvisitsforoutpatientdoctorspatientsofreal-timequeryconditionanalysisandthepurposeofinternalclosedloopmanagementofinspectiondepartment.

Keywords:LiS;informationisolatedisland;convenientoutpatient;real-timequery;closedloopmanagement

信息化时代,医院的日常业务操作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而门诊检验系统由于门诊病人病情的复杂多样性和就诊业务量大的特点,导致医院管理者需要对标本流转的安全[1]进行监控,医生也需要实时了解病人当前的就诊情况(如已付费、已做检验、标本已送检、检验结果已出报告等),病人也有方便就诊的需求。

1系统分析

1.1传统门诊检验系统

传统系统申请下达后将数据保存在HiS数据库中,病人收费时,收费系统通过病人就诊卡或者院内唯一号调取申请信息,收费后在HiS数据库内置上收费标志,病人到检验抽血处后,操作员使用申请单号为入参通过存储过程调取申请信息,标本采集完后血液被送往相关专科实验室,实验室出报告后医生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调用检验系统剥离的eXe查询结果。

1.2传统门诊检验系统存在的问题

1)病人就诊状态无法实时查询问题:

目前传统门诊检验系统由于HiS、电子病历、LiS系统间分离,所以门诊医生开立检验申请后无法得知病人具体的采集标本时间和报告审核时间。

2)标本运输安全问题:

目前系统标本流转相关的条形码技术[2]不完善,有时候会出现护工运送标本丢失或找不到的情况,管理部门也无法监控标本的流转过程。

2检验标本流转闭环

通过检验条码技术,在每一环节设置状态变化[3],病人到检采集标本设定状态为已采集,将存放标本的试管打包设定状态为已打包,打包后先扫描包条码再扫描运送护工的工牌条码(将包内每个标本的条码与护工绑定,标本设定状态为正在运输),标本送到检验科后,先扫描护工工牌条码,系统上显示出该护工名下的所有正在运输的标本,扫描包内的每一个试管,将已扫描的试管状态从正在运输改为已接收并对标本按不同分组进行编号,如最后发现包内试管均已扫描接收而护工名下仍有标本信息显示则表示该护工运输过程有标本丢失,整一个过程实现闭环管理[4]。

3系统流程和功能设计

申请开立及数据调用:

门诊医生开立检验申请时,系统根据所开项目的标本种类自动判断应收试管数和采血费用,并与检验费一起计入数据库供收费时调用。

申请开立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4闭环管理及结果回传

1)从病人到检开始实时记录状态,并通过weB平台实时回写状态到门诊电子病历,供医生查询病人检验情况。

2)病人到检后,操作员扫描申请单上的条码通过平台抽取电子申请信息,操作员会核对纸质和电子信息的一致性并计算需要备好哪种试管及其数量,排除用错容器的可能[5]。

检验科标本流转流程图如图2所示。

3)检验科双人审核报告后,结果会通过平台自动发送到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并将相关检验申请的状态修改为已报告,病人可以通过就诊卡号或检验申请单号上的条码到自助机上查询结果[6]。

4)如采集后送到实验室后发现因为凝血等原因需要重新抽取,实验室工作人员会退回标本,此时标本状态被改为已退回,检验系统推送消息至平台,平台发送短信通知病人前来重新采集标本。

5)发送短信的同时,通过平台将发送时间写回检验数据库并修改标本状态为已回馈,供管理者查询标本退回回馈率。

5系统内部逻辑分析

1)所有检验项目维护时必须设置试管类别、是否收采血针头费和采血种类(动脉oR静脉),医生开检验申请提交后,系统根据所开项目的试管类别按规则计算出合管后的试管费用并和采血针头费一起计入数据库。

2)标本采集后往平台发送消息,将已采集的检验项目加锁,使得此费用不允许被退费,而如果标本被退回检验系统也会往平台发送消息将此项目解锁。

3)标本被实验室接收时,系统自动判断该标本所属的检验分组并分配当前分组最大序列号加一的分组号。

4)当已审核的检验报告发送至门诊电子病历被医生查看(标识为已阅读)或病人已经在自助报告机打印出报告(标识位已打印),此报告内容将被锁定,实验室不能修改其内容。

5)审核报告前,系统自动对各个检验项目按规则与历史结果比对,如发现结果异常会弹出报警提示,实验员会对标本进行复查。

6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分析是信息系统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一种改进,符合iSo15189对LiS的要求[7]。可以方便病人快捷就诊,降低标本丢失率并且由于对标本有全体系监控可以有效做好质量控制。

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的设计采用打印条码标签来流转标本,如病人较多,还是会会延长排队时间,增加窗口检验人员工作强度[8],条码打印机和条码纸也是一种成本消耗,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贴错条形码,另外由于条码上有病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果丢失有泄露病人隐私的风险。后续考虑采用无纸化的虚拟条码,结合RFiD技术来提高系统的信息化水平,病人查询检验报告也会考虑采用手机app录入相应密码进行查询,更好地提高医患满意度。

参考文献:

[1]DizkwH.emilyCooleyLecture2002:transfusionsaftyinthehospital[J].transfusion,2003,43(9):1190-1199.

[2]彭道波,赖福才,刘一强.构建科学的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新系统[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6):427-428.

[3]徐向东.条形码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电子技术,2014(2):32-33.

[4]季磊,薛万国.医嘱闭环管理应用模式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0):74-76.

[5]张超.检验系统条码化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0,27(8):531-532.

[6]何建虎,周庆利.临床检验申请电子化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44-45.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8

为了实现跨机构的信息共享,如医院与疾病控制机构、医院与医保机构的信息交换,中国几万所医院之间迫切需要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是医疗卫生领域最著名的信息交换标准,学习和借鉴HL7,对于我国卫生行业信息交换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信息交换的必要性

据2006年最新统计,我国现有18703所县级以上医院、40907个乡镇卫生院、201562个诊所。2004年初,国家投资几十亿元人民币,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以下简称“报告系统”),93.5%的县级以上医院和70.3%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37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

虽然“报告系统”的直接使用单位是全国358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卫生部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包括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都是疫情报告的责任人,所以“报告系统”实际上是共享全国近6万所医院(乡镇卫生院)、20多万个诊所发现的传染病信息。

“报告系统”采用统一的录入界面,对直接使用单位(疾控机构)不需要采用交换标准,但需要几十万个医疗机构(诊所)的协同,即医院在接诊传染病病人时既要登记临床信息,又要为“报告系统”录入信息(传染病报告卡),并不方便。根据最近调查,全国50%以上的医院都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绝对数应该在1万家左右,如果制定了传染病报告的信息交换标准,运行HiS系统的医院就可以根据该标准把接诊传染病病人的登记信息自动转换为“报告系统”所要求的格式,并用电子化报文的方式(messaging)直接发送给“报告系统”,这无疑会减轻各级医院的工作压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好处:

1.医疗服务过程产生的数据比层层报告的数据差错少、数据质量高;

2.计算机实时报告,不存在瞒报、谎报、漏报、当日数据汇总和报告时间延误等问题;

3.真正吸取SaRS爆发期间医院和疾控机构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的教训,感受HiS的实惠,提高医院和疾控机构的工作效率;

4.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多次利用。

正确认识HL7的标准

关于HL7的标准存在如下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1:将HL7标准仅仅作为信息交换的标准。

实际上,HL7标准是一套系列标准,包括概念标准(例如HL7Rim)、文档标准(例如HL7CDa)、应用标准(例如HL7CCow)、知识表达的标准(arden语法)、XmL文档结构标准、电子病历标准、词汇术语标准等。用于信息交换标准的消息标准(例如HL7v2.5和v3.0)只是HL7标准系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与其他标准配套使用。如在HL7v2.5的消息交换的报文内容中,必然涉及编码标准和词汇术语标准。

误区2:HL7的交换标准是唯一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

中国对HL7标准的认识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HL7v2.2、HL7v2.3、HL7v2.4,它们都是电子数据交换标准的升级,只解决信息交换格式问题。况且,卫生信息交换也可以采用其他标准,如已占据全球eDi标准的主导地位、联合国推荐的Un/eDiFaCt,美国医疗保险服务中心(CmS)使用的Hipaa/eDi等。至于交换的数据格式,传统的方式是平面文件(flatfiles),如住院病人病案首页、临床检验单和传染病报告卡的表面格式,HL7v2.X采用的是关系文件(relationalfiles),虽然扩充性好,但表达格式相当复杂,适合机读,不适合人读。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数据格式和交换标准要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神秘化,然后商业化。即使在美国,目前也没有淘汰平面文件格式,如医疗保险索赔单的电子交易、国家疾病监测电子通信系统(netSS)的疾病报告表。

误区3:中国可以采用顶层设计方法解决信息交换问题。

信息交换也需与时俱进。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不断出现新的信息交换需求。“顶层设计”是建立信息交换机制,不是“设计”交换内容,也不是把已经存在的信息系统都推倒重来,因为近万所医院已经使用多年的HiS系统是我国卫生信息架构的基础。美国的做法是,卫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主要指联邦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政令、高层的框架标准和底层的术语标准,而不是具体的工程设计。如美国的Hipaa在法律上要求,各医疗机构之间必须能够传递医疗保险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中国国家卫生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都是卫生信息交换的法律和规范。HL7标准引入中国有利于中国建立卫生信息交换机制,但中国是否可以照搬HL7的交换格式,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外,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减少重复检查、重复化验、重复诊断等。从这个意义上讲,HL7的交换标准也同样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学习和借鉴HL7

HL7组织成立已经20年,在卫生信息标准制定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美国国内外的相关利益人广泛参与。如《电子病历系统功能(anSi/HL7eHR)》的制定,前后历时7年,1000多人参与讨论,至少在美国已经具有实用价值。所以,中国卫生信息标准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已有的国际标准作为中国标准研究的起点,再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发展。况且,标准强调一致、统一、与国际接轨,不能对别人投入巨资的研究成果视而不见,另起炉灶。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9

1、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

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分组管理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3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一专能”的目标。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以及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包括影像资料存盘等日常工作。

2.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3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1)将放射科采用我科计算机系统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刻录成一级光盘进行归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供临床医生及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件时的查阅,将阳性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系统分类出来,对于有手术病理证实的阳性资料分别刻录成二级光盘,作为科研和院内外会诊之用,显著提高了影像资料存档的管理水平。

(2)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和激光打印机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精心设计制作报告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使诊断医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影像而不是书写报告上。同时,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3)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4)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

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工作,大胆进行科内绩效再分配,全科五个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科室内部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向医疗风险责任大、科技含量高、工作量大倾斜,并与职务、职称挂钩,绩效分配更趋合理。科主任在分配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制定出稳定的分配细则,每一位科室人员都有相对应的绩效分配系数,适度拉开档次,保证科室的团结和稳定,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标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更改,严禁分配上的任何随意行为。

4、诊疗质量管理诊断

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副主任)审核,五个项目缺一不可。每天早晨8∶00~9∶00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投照技术,确保CR片质量,每日统计重照、补照人次或部位及废片数量,按实际发生额与工作量的比率计算百分比。每月进行技术读片考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并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放射科人才培养对于影像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应常抓不懈,主要措施有:

(1)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2)相对固定,定期到普放、Ct、胃肠室及特殊造影室轮转,力争掌握本学科范畴内的所有知识,同时,根据科室人员特长,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带动科室的业务发展。

(3)重视科内读片会,鼓励要求年轻的同志参加再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和学习新的知识。

5、诊疗服务质量

患者的接诊登记是窗口科室给病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一环节做好了,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就会轻松愉快,对医生的满意度因此也提高很多。一方面,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与临床医生的检查要求,弄清楚所检查项目、部位、方法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尽快安排危急重患者检查,再补办手续,赢取救治时间,随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理解患者的心情,体谅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掌握沟通的技巧,有针对性地给予解释及做出影像诊断。平诊病人不超过1h、急诊30min内出具诊断报告;对于必须讨论会诊的疑难病例,向患者说明,推迟取结果,最迟不超过24h,以最大限度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医院诊所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18-03

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是医院感染的核心工作,但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将影响到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影响到医疗质量的评价。所以作为医院感染监测部门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探讨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生,降低感染病例漏报的可行性。本资料对我院2006年1~12月份,住院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努力寻找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方法,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院2006年1~12月出院的存档病历12524份。

1.2调查方法

专职监控员采用描述性的方法对归档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1月~12月592例感染病例漏报数据和资料。

1.3诊断依据与漏报标准

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医院感染诊断依据。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已明确诊断的医院感染,其出院病历到达病案统计室后,科室未填报医院感染登记表(卡)被视为医院感染漏报。

2结果

2006年1~12月,出院患者12524例,感染人次525人次,感染病例592份,感染率为4.67%,已报感染病例428份,未报97人,漏报率为18.476%;感染部位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血液、胃肠道感染、导管、皮肤与软组织感染也有一定比例。见表1.

3分析

3.1对医院感染基本概念和诊断标准掌握不全

不少医务人员提到医院感染往往认为是交叉感染,对内源性感染亦属于医院感染认识不够。对医院感染诊断中涉及的某些感染认为是必然的并发症,往往在出院诊断栏内填为并发症而不报医院感染[1,2]。如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肺炎、某些手术切口感染等。本次资料还显示上呼吸道感染最易漏报,如患者住院后患了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好转就不上报。下呼吸道感染也容易漏报,例如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发热、咳嗽、咯痰是插管机械刺激还是支气管炎难以区别[2]。泌尿道感染漏报是容易被当做“无症状菌尿病”而被忽视。

3.2对医院感染缺乏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临床医师只重视临床上的诊断与治疗,对于主动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有一定的松懈情绪,还有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院感染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已经发生,只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感染蔓延就可以了,上不上报实际意义不大,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3.3对医院感染率的高低认识片面

本次调查结果在检查的12524例出院病例中,共查出医院感染病例592人次,感染率为4.67%,漏报率为18.476%。其外科漏报率相对较低,但各科室之间的漏报率差距比较大。最高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率高达51.3%。在感染病例漏报率较高的科室,比较多的住院医生都没有把医院感染情况如实地记载在出院小结或病程记录中。这说明还有部分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1].

3.4从医院感染病例感染发生部位分布显示,呼吸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占51.57%。其次是泌尿道(22.41%)和术后切口(5.32%)。因此加强对住院患者及病房的管理,尽量减少陪护人员及探视者,注意患者饮食卫生,避免不同患者、不同病房、不同病种的交叉感染,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5管理和考核不够完善

有些患者在住院期间转科或者由不同的医师主管,由谁负责填报卡片,责任定位不清,大家都不填报,容易造成漏报[3]。目前在医院管理中,有的医院感染漏报率不与医疗质量考核挂钩,有的医院有考核标准但所占比重不大,对临床医师没有制约机制,所以造成漏报率一直难以控制。

4防范对策

4.1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将工作的重点与困难及时与领导沟通,使院领导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每月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4.2做好医院感染知识的在职教育

为增强全院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我院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包括专题知识讲座、观看录像、岗前培训等。不断提高专职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临床医师普遍对医院感染较为陌生,有些概念比较模糊[4]。因此,对兼职人员也应尽量派出参加短期医院感染知识学习班,以提高认识。我们还利用院内局域网,介绍一些浅显易懂、内容新颖的医院感染知识,开展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专题报道,及时刊登各项监控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使医院职工和医务人员进一步明确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意义,并能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处理方法及其预防原则。

4.3制订和落实有关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我们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在各科组建了“监控小组”,负责对出院病历的质量进行第一道把关,其中包括检查医院感染的填报工作。制定考核标准,每月考核1次,每季度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评估反馈信息进行通报。奖优罚劣,充分发挥各科室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的作用,做到对医院感染病例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4.4做好各种医疗记录的完善和落实

要求各科室住院医师要如实地记录住院病人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要在病程记录、出院小结和出院诊断中有完整的记录和明显的标志。如在出院小结的并发症一栏中注明医院感染的诊断部位和类型。

4.5加强监测手段,提高控制水平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认识和发现手段,如果住院医师在病程记录和出院小结上没有如实地记录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应当学会从病历中的体温曲线、药物使用过程中抗生素的变化、化验单和其它辅助检查报告单的数据以及病人住院时间的长短等资料中查找发生医院感染的线索。发现问题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及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2,5]。

总之,要做好感染病例的监测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需要广大临床医师的积极配合。我们应该认识到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诊断标准的掌握和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重要性认识,是促进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危的有力措施[5]。

参考文献

[1]彭元娥,苏平,李攀.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0(1):64~65.

[2]邓三季,文秀莲.医院感染漏报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04.

[3]韩佳音.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1(3):77~78.

[4]郝海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