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养成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7:16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1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训练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基的这句名言,说明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也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才能铸就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其终身发展。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习惯是在逐渐的“放纵”中形成的。同样,人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则是岁月河流中一朵朵小浪花的串缀。从学前家庭教育中的“是非”引导、“礼仪”感受、“亲情”培养,到入学后文明行为的践行、文明语言的构建,让学生从社会、家庭小环境的养成教育过渡到学校规范科学的教育过程中。诸如校园内的拾小纸屑,教室里的轻走低吟,走廊上下的礼让,操场上的嬉戏谦让,学习中的认真向上,穿戴时的整洁得体,小区内的不损花踏草,放学时的文明路队及礼貌口语等等。凡是利于良好道德修养形成的小e小动,凡是利于道德文化构建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应帮助学生去感受,去实践,去形成,使之逐渐成为学生及生命中的道德资本。唯有如此,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才会真正地释放出“不求个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器”的新时期的教育灵动。

二、养成教育要从成长的关键期抓起

抓住学生认知和践行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孩子成长教育的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西汉时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贾谊曾认为,如果在儿童幼年时期施教,“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北宋著名学者颜之推曾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其行为规范的养成,如同“铸铁”,它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冷却变成了大铁砣,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纠正将会付出比原计划多得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注意研究他们的身心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小处抓起,抓早、抓细、抓牢、抓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就难成习惯。这需要分阶段实施,每个阶段均有独特的又切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训练目标。具体地讲,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三步走,第一步:1~2年级低年级段,以“快乐童年”为主题,一切行为训练都应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并形成。我们有一支小歌曲:“小手丫,真可爱,饭前洗,睡前洗,干干净净老师夸……”训练中,坚持寓教于乐,“乐”是训练的主旋律;第二步:3~4年级中年级段,以“快乐成长”为主题,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这个阶段的主题内容包括学习习惯、学习品质,集体意识和思想、劳动意识及习惯、文明行为、文明养成。它的达成方式多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达成训练目标;第三步:5~6年级高年级段,以“好学、会学、学有所成”为主题,核心思想是突出“学习与理想”的思想教育。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形成“会学”的技能,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尤其是在学生的思想中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与学习习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种下“兴国而学”的理想种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不仅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也符合教育认知发展的规律。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2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让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自乱,不爱思考,不审题,依赖心理强等。因此,我认为学生数学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

学生集中注意力,不但要听老师讲,好要听同学讲,并听出要点以及问题之所在。可以进行以下练习:1、老师讲述,学生复述。2、老师说口算,学生说得数。3、老师说题,学生几下要点,边听边想边记。用可种方法有机训练学生思维和记忆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让学生去发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现代教学更加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者可以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是比较、判断、总结规律的观察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理解数学精髓,使之轻松愉悦高效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三、能用语言正确描述所思所想,激发学生发言欲望,提高思维灵活性和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讨论,大胆发言,要求学生说话有理有据,表述完整,语言描述正确。教师要启发纠正,使之更具科学性。或出示错误案例,启发学生组织数学语言去发现,归纳,总结。几人一组以各种形式说,学习思维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全面调动积极性,问题有梯度,要照顾到后进生。

四、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检查要及时,充分肯定表现好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不放过少数懒散学生,同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作业完成情况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的学习活动,也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形式。教师必须精选作业,使作业既不成为学生的负担,又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使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的过程可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先复习后作业。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可是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做几道题,做好练习就是把数学学好了。于是回家后根本不复习课本知识,打开作业本就做,忘了公式打开书看看再做,结果这个公式还是没记住,没有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认真审题,仔细运算。审题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尤其重要。有的学生不仔细审题,看到题目中有“多”字就加,有“少”字就减,还以为自己很有根据,错了也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要使之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以后,要思想集中,认真仔细地运算,做一步检查一步,查一查方法对不对,计算正确不正确,不但求正确还要求速度,但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应按老师要求把数字符号写整齐,使书面整洁干净。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98-0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改革正按照自己的步伐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如果想让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现如今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阻碍,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现象分析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而学生则是接受式的学习,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公式等内容,为之后的考试做准备。这样的上课形式导致老师成了教学的权威,影响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1]。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发现数学中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让老师解答,久而久之放弃了独立思考。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我国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让学生负担格外严重。根据研究调查表明,现在的小学生每天平均要上6门课程左右,写作业也要好几个小时[2]。这样繁重的课业让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客观上也造成了被动型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不依靠外界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它体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间接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小学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的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育需求,应该被时代所淘汰。在传统模式的教育下,更能体现老师的主体地位,但长期在这样的束缚下,会导致小学的数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求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一个欢快、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在讲完重点后,组织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自由发言,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能力,对于回答好的同学要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做法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讨论

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才能让学生们乐意参与讨论当中,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来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适当地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对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出独立的思考能力[4]。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老师要经常对学生们课下的讨论成果进行验收,在课上和课下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习成果的高效运行,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与讨论方法予以指导和帮助,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度不高,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知识点根本理解不了,久而久之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兴趣,更加无从谈起独立思考能力。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先改变课堂氛围,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开展数学学习。想要开展这样的趣味教学,老师需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话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5]。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们动用手指来充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再比如老师教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时,可以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们找来生活中的包含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物品,在课堂中摆弄一下,感受出不同几何体的特性,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性教学,更加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正因为这样的复杂性,才赋予了数学独特的魅力。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想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就要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好数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加强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让小学的数学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散思维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才智,2011,(04):123.

[2]于海敏.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52-153.

[3]黄达俊.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成功(教育),2013(01):74.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4

一、指导学生认真听

这里的听讲,一是说课堂上要会听,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还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二是敢讲,当问题出现时,孩子首先是要深思熟虑,然后就要敢于发言。只有当孩子学会了听讲、学会了上课,他们才会学得轻松,才会事半而功倍。

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进行如下训练: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式子,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3.经常做“发电报”游戏。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既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指导学生仔细看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然是会“看”。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就按“老印象”解答。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看”,主要的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如:36×(217-58)+289÷17。看的结果应是:1.有5个数;2.有4种运算;3.含有小括号;4.是一道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看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看教材可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看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看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引导学生看教材时,应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指导,避免放任自流。除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小学生数学报刊杂志等。同时引导学生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指导学生会思考

平时,学生最大的毛病是题未审清先下笔,不管三七二十一有个得数就行。因此,让学生会想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想的时间,不能让学生盲目动笔。刚开始,可慢慢地引导学生:看到这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要想得到答案,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一步一步慢慢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知道怎么想了,遇到题目也会积极思考了。同时,在交流中应尽量让那些不喜欢发言和依赖性强的学生开口说话。因为只要说了,就表明你会想了。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做法如:1.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2.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3.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指导学生清楚说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要训练学生大声发言。不少学生课后唧唧喳喳,声音很大,可一到上课发言声音就像蚊子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要让学生说想法,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说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且还能使新旧知识在想和说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5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理解

(一)数学素养的涵义

目前比较认同从教育学的视野出发所作的“素质”涵义的界定,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由知识内化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心理品质”。先天素质(又称遗传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先天素质既然是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自然就无所谓后天教育与培养了。后天素质是后天养成的,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也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对于这种后天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心理品质,我们称之为“素养”。数学科学方面的素养,一般称之为“数学素养”。

(二)数学素养的要素

1.知识技能素养。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有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教学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并且能长远起作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掌握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数学思维素养。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在训练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形式训练价值。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数学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素养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要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3.运用数学的素养。运用数学的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能把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它们。

4.数学人文素养。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这种文化修养既涵盖养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推理严谨,言必有据和条理化的思维习惯,也涵盖养成的数学意识——理解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懂得数学的价值。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现状与意义

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各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与活动中除了“知识技能”外,还特别明确强调“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应对数学的内容、意义及方法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应有“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的数学能力。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从事一线小学数学教学,文科方向学生也极有可能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的。这就对我们这些未来进行教学的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学习一些空间几何、多项式、微积分、矩阵、随机变量的统计、回归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应该让该专业的大学生形成一些他们所必备的观点、信念和素养,给学生以数学的滋养,从而奠定他们的数学知识底蕴和数学学识底线。在目前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数学专业课的课时虽然较多,但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解题能力的训练,过多的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却很少涉及,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史等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缺乏,也直接的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相关调查显示,在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众多因素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有着密切相关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小学大力开展对数学教师教学培训的形式下,师范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给小学输出高素质的教师,很快适应小学的教学。因此,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即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为学生将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打下基础,也能确保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文化功底和小学数学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能为学生毕业后的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讨论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学数学,不做题,如进宝山而空返。”那么学习数学就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的解题、做题吗?我们又将如何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师必须跳出数学是纯基础性课程的囹圄,在遵循数学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增强其适应性。

(一)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多年来,数学教学类课程给学生更多的是单纯的教学法的知识,这样容易造成专业知识与专业教学知识间的断层,所以我们认为应该通过数学通识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一种背景,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及数学教育本身的反思,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更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及数学教育价值观。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中,作为必修课的“大学数学”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应以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为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晓现代数学的几个主要领域,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这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最一般的要求。而作为理科方向学生的方向类课程,则在内容上应更为“精深”,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初等数论、等专业基础课及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通识选修课。使学生在不失综合性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及较强的从事小学数学教育与研究的能力。数学通识选修课的设置是对高校数学课程的一个补充,还原了数学的文化特性,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突出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培养学生挖掘和提炼教学

内容中思想方法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同样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导致数学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任何一个规律,都经历着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三)增加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实践出真知”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实践活动成正比。经常参加与数学有关的实践活动,可以使观察、试验、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可以增加数学常规方法使用的频率,可以涉猎各学科、各行业中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可以获得学习“街头数学”的机会,全面、综合地提高数学素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教育实践条件,分散见习制度的常规化使学生每周均能进入小学的课堂,把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变成学生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以成为最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这样,在数学素养提高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意识、锻炼学生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的重点工作。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很多弊端,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极为可怕的现象。笔者将在下文中阐述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相应的实施措施。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独立思考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探索,最终得出结论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是极为重要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该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还要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尽管我国教育事业正在阔步向前、高速发展,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与数学教育目标相悖,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进行,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小学生思维简单,在理解一些较有深度的数学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因此,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接受式教育。“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唯一目标,使学生把考试分数作为接受教育的唯一动力,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之上的标准,学生在进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抄袭课本、背诵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够得到锻炼,面对困难,就会主动放弃思考机会,逐渐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看法的“好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数学难度较大,教师和家长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小学生每天为了完成数学作业忙得焦头烂额,长时间持续性的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烦情绪,逐渐使做作业的过程变成了一项体力劳动,学生无暇思考问题也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因此那些繁多的数学练习也就毫无意义了。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针对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竞争中一决高下的重要武器,该能力是企业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着重加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归还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上述所论可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在这种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小学数学课堂气氛压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欢快的学习气氛,在教授知识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自由发言,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增加学科趣味性,努力挖掘新颖的教学内容,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如充分地利用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讨论

课下讨论与课上学习不同,具有宽松的讨论氛围,学生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课下讨论小组,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定期对课下讨论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检验,这样可以保证课下探究的高效进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谈论方法进行指导和帮助,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7

关键词:教育素养数学学科素养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专业素养对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着手。

内蒙古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典型地区,在特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该地区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施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中必然面临着一些困难;该地区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和理科成绩相对低下,小学是学生系统地建立数学认知、培养数学感情的开始阶段,因此,研究内蒙古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状况对该地区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提高内蒙古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已迫在眉睫。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对教师素养提出两点基本要求,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见孔子认为教师要具备知识和道德两方面的素养。当代教育学者叶澜(1998)教师将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概括为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也有学者认为,21世纪基础教育教师素养可归纳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专业精神、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和实践素养四个子素养。本文参考林崇德等人教师素质的研究,将教师素养界定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教师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专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两个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应分为教育素养和学科素养两个方面,教育素养是所有教师普遍应当具备的一般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素养;学科素养是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与数学紧密相关的知识、理论、品质和能力等素养。

本文引用以锡林郭勒盟4所民族小学的数学教师为对象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素养和数学学科素养这两个方面分析内蒙古民族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素养

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用教育学生的责任感对待学生,以现代教育观和课程观审视和践行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调查当中,当被问及“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您会选择从事什么工作”时,6位小学数学教师选择“其它学科的教师”,13位老师选择“其它工作”,其余50位老师选择“数学教师”。当被问及“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原因”时,九成以上的调查对象回答选项“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假期多”等选项。专业情意是职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当中需要专业知识,需要专业能力,更加需要强烈的专业情感和意志。

教师职前教育就是教师正式步入职场之前的培训,主要内容是职前认识自我并评估时空环境,端正教书育人的正确教育信念,构建教育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提高准教师专业素养。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学历水平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当被问及“师范教育对您从事教学有哪些帮助”时,九成以上教师选择了“师范教育使我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和最新趋势、教学技能”。本文调查了锡林郭勒盟民族地区4所小学的数学教师共69人,其中,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37人,约二分之一大专学历进修或参加成人自考获得本科学历(本次统计没有计入本科学历);中专学历4人;基本没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学历上专科学历多,本科学历少。数据表明,民族地区教师起点比较低,高学历水平师资相对缺乏,质量先天性不足。

一个成熟的教师需要一个较长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过程,包括:教育教学进修培训、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教学当中与学生互动探索和对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积极探索等。接受调查的69名教师当中,参加过进修培训的不足三分之一,在进修培训的内容方面,以学科知识和教学指导为主,对于科学评价、提高学生批判思维和质疑能力、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培训和进修很少或基本不涉及。调查对象教师之间以互相听课、讨论为主要形式的交流互动频率平均为每月2-3次。总结调查数据而言,该地区教师在职培训和学习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跟不上新课程要求。

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被看作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面对课堂中的具体情境作出恰当的处理。1以教材的使用和作业形式为例,分析该地区教师课程实施情况,教师基本将教材作为课程的基本材料,教学的过程基本也是单纯地执行教材的过程,在教授课程时,缺乏信息技术支撑和其它配套辅助教学设施和学习材料补充;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是做练习册,核对答案、反馈给学生和更正错误,很少教师布置寻找新的解题思路、观察、实验、搜集数据和信息等形式灵活多样的作业。从教材的使用和作业的形式可以看出,该地区教师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当中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忽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科教学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得到转变。

二、数学学科素养

该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其中学科上表现之一是数理化课程教师紧缺。在69位调查对象当中,36位小学数学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专业,由于学校需要数学教师,或者与其他学科相比,自己更擅长教数学,被动成为数学教师,剩下不足一半的教师自己喜欢数学,所学的专业也是数学。

调查到“除了教数学课,您还从事什么工作”时,不少教师还列出了“组织少先队活动”“教思想品德课”“班主任工作”和“音乐老师”“体育老师”等。教师身兼数门功课、工作满负荷,生师比高。教师在学校承担过多工作,不仅不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也挪用了教师反思学科教学的时间从而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笔者提出如下相应的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培训,改变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能力;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开发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学校方面为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任务和工作量,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教师自身提高对培训的认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自觉更新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加强自身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1.

[2]邢丹,孙秀鸿.21世纪基础教育教师素养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06).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小学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高度重视,而且小学教育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也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在国家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体验新理念,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1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思想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另一方面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而且数学学科的思想教育中,应该做到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思想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的将思想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中去。其次,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自身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一来,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在生活和社会中的有效价值,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高效完成。再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唯物主义观念,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培养维护辩证思想的过程,所以老师可以通过感知、观察、分析等手段来发现数学学科的本质所在。最后,要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不畏困难的学习精神;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显著意义。

2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

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从数学教学中的点滴做起,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习形成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在长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关于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习题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老师还可以在课前的备课中为学生准备一些提高其智力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数学学习中综合素养的提升。最后,对于同一问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法,从而发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而且老师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同时还能够开发其探索精神。

3数学教学改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的具体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能够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所以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以后能够不断的开发和创造知识;而且数学知识的获取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起点。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敢于专研、乐于探究的学习素质,如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久而久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够养成不怕苦难、勇于攀登的自信心,这对于优化数学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其次还是增强其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只有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勤于动脑、乐于思考、独立解答的学习习惯,才会真正有利于其以后的学习。再者,还应该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怪问题,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训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的较好的想法,还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具有足够高的勇气和信心来解决以后遇到的问题。最后,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培养其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交换思想和方法,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得到互补;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协作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显著意义。

5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激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谭劲,李光树.课程.教材.教法.2014(08)

[2]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李红梅.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李元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G623.5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可谓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方法使用的全过程,是促使个体有效开展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数学品质。所以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标准绝不仅是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或数学成绩的高低,而是突破数学这一学科工具束缚后,人们所掌握的数学思维方法与理性精神。因此,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1]。

1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数学的教学核心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运算能力。但是伴随着教育改革与课程调整,数学的占比及其各考点的权重一直都在变化。数学课程是一门基于逻辑推理与辨证思维结合统一的课程。学生必须在老师带领下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然后使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在数学活动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结论并探究数学发展的历史。逐步形成数学核心概念运用过程,理解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拜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原始认知,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2]。

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是对数学历史发展是认知,主要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杜宾斯基apoS理论三种认知形式。而最典型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研究理论。其研究方法表现为运用大数据、多实验次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对一定数学规律的理化总结从而形成知识脉络支持理论发展。他指出所谓认知发展,就是个体自出生以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面对问题情境或对事情的处理上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的不同,而这种适应在个体成长期间是一直连续变化的。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即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来概括的。所以当主体适应环境时,就会通过图式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创造,并由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构建动态的心理认知结构,并达到和环境的动态平衡[3]。

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取决于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表现在数学的教学核心上,具体来讲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教学核心发展与概念时的学生认识与汲取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互动交流协作与问题解决应该贯穿于学生知识学习与意义建构的全过程;“问题-互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放弃课堂教学主体的身份,确立学生主体的中心地位,以问题引导互动的发生,构建全新的数学课堂师生关系,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

2.1互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创设有利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

“问题-互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科学的动力,重视师生互动中问题的导向作用,能有效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求异思维与探索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科学规律,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从这个角度上看,“题-互动”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科学理论的内涵是相契合的。建构主义理论以教育主体为核心,突出教育主体的主动性,通过教育情境的建构,促使教育主体主动探索、挖掘、认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为更好地实现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施与培育,可以尝试在互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创设有利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4]。

2.2互动中突出问题要求,关注教学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

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的“问题-互动”教学带给小学数学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一种课程观念的变革,即:将数学课程作为生成的、动态的、系统的整体,其课程目标的设置指向两大准则――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素质养成,最终落脚点在于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问题-互动”教学立足于数学课程的深度开发,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在问题与互动密切关联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强调在数学课堂互动过程中突出问题要求,推进数学教学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5]。

2.3互动中突出问题主线,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

“问题-互动”教学的构建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将互动中的问题主线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以问题主线引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6]。宏观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由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组成,注意区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学习层次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必修内容为主线,突出数学中的核心内容。微观上,每节课的教学互动中突出问题主线,处理好教学中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践应用知识、数学发展知识这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以期培育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推动着小学数学教育开展改革探索活动,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有着广泛应用的可能性;“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贯穿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全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的特殊交流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互动”以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互动交流与合作中集思广益,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奥秘、追求卓越创新的意识与精神,这一教学模式已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孙朝仁,马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应用型数学实验[J].中国数学教育,2015(21):36-40.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5):42-45.

[3]刘友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0):57-58.

[4]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41):73-74.

小学数学养成教育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包含了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者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将这项标准执行于教学中,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就小学数学教育本身来说,构建核心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最佳的教育时间。这期间,学生多处于懵懂状态,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没有正式拉开帷幕,此时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时机,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加强小学期间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的学科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核心素养理论分析与实践

俗话说,教育要从小。趁着孩子尚未养成相应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还是较为简单的,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执行。可以说,大部分的教学实践都需要基于理论的支持,这就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管缺少哪方面都不能够将观念深入人心。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支撑,那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才能让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一定的高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具有的素养,当然也是在融入到大集体中的过程中面对的都需要遵守的素养,也就是说集体中的共同的素养,集人品、技能、价值观于一身的共同素养便是其理论根本。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基于数学教学的,可以说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准备。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所以,数学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甚是重要。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中学生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题海中,根本谈不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核心素养更有助其培养。

例如:小明同学在学习面的形状时,有圆面、方面、长方形面等,则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小明回家用卡纸剪出他所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仅小明能够对这些知识印象深刻,又能让他发挥出他的想象力,无形中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实践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贯穿数学教学过程

教学的内容要“精”对于教师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一些有质量的知识点,教师本人就需要阅读更多的知识,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内容讲解,既要包含小学生数学所要的知识点,又要简练易懂。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将核心素养的思想深入其中,一e两得。

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教师作为执掌课堂大权的掌权人,应该切身体会一下小学生的思想环境,然后选择适合他们方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思想单纯又带着好奇心,总是能很快接受新知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极具好奇心的学科,这往往就会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感兴趣,这样就足够了。有兴趣了,才会有更大的决心学习,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独特思维能力,将课堂完全融入到核心素养思维氛围中。

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从而掌握知识要点。小学生在总结反思这些方面可以说牵涉的不多,正因为小学生现在正处于无穷渴求知识的阶段,如果加以好好引导,对于小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反思可以在实践练习中不断进行,反反复复,不仅对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熟练了,同时,大脑也在不断的高速运转中,对于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想必也有很大进步。不仅做到了对知识点的回顾,更是将小学数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堂联系的更紧密。这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保证高效课堂的同时,还能收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育者,应该从日常生活,从每一位学生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更有效的策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云,李太真.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