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7:46

体育教学培训篇1

越来越觉得南昌百树教育集团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规模宏大,来百树一年了对闵总和集团领导有了进一步了解。有大小六座校区,其中有三分之一发展很好,三分之一发展迅速。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这在南昌民办基础教育这一块是数一数二的参加培训的大会上,不仅感受到百树教育集团拥有庞大的教师队伍,更从在座同事的身上感受到朝气与活力。百树的管理已经越来越规范,百树有一个很有生命力的领导团队,这个团队年轻,有创造力,有远见,有胆识,更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团队,还会属于谁呢?

二、当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应发生转变

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潮流。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转变。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胡青教授的讲座里。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传播者,教师是学术的研究者、探索者等等。教师应树立法律、平等、主体、竞争、合作、开放、科学、时效、信息等现代意识。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情知识。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基本的职业道德。从我有幸聆听的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夏扉教授的讲座中,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一切的人”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要重视学生的精神财富,倡导成功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个性的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明确: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应该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三、诸多讲座对我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

有许多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从黄际沛老师的讲话中,集团的培训安排中。学到怎样去备课、听课、评课;从百树学校李老师的发言中,学到很多实用的班级管理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其中提到如何开好家长会和如何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我很有启发;从南昌师专王涵平老师的讲座中,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知道了应该尝试着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还从很多老师的现身说法中,体会到爱的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一切的教育,如果是以爱为前提,那它就是最正确无私的对我业务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应该是何玲老师的讲座。何老师来自青云谱区教研室。从他讲座中,学到如何具体有效地上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课外阅读。讲座从实践中来,有血有肉,真挚而生动,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体育教学培训篇2

1.1研究对象

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20名体育教师为对象,展开主题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受访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年龄在20-30岁的8人,30-40岁的10人,40岁以上的2人;学历为本科的15人,为硕士研究生的5人;职称为助教的6人,为讲师的12人,为副教授的2人。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两种方式展开调查,其中,编订《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问卷》20份,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发放给20位受访教师,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此外,对所有受访教师展开了一对一的访谈,收集他们关于教学技能培训的看法和建议。

2研究过程与结果

2.1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渠道

调查显示,近年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渠道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主要的形式包含:参加进修学校学习、进入体育学院进修、访问学者交流、内部讲座、省市级教育教研竞赛等。其中,以内部讲座和进入体育学院进修这两种形式人数居多,分别占比为35%和40%,这表明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技能培训的系统性和权威性,不再满足进修学校学习、教研竞赛等短期、零散的教学技能培训形式。

2.2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式

在教学技能培训方式的选择上,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主要采用不脱产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分析文/郑淑华盛振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决定了他们日常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调查法、统计法对学院20名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摘要修、半脱产进修和脱产进修三种方式。其中主张脱产进修的老师居多,占57%,半脱产和不脱产进修的比例分别为36%和7%,这表明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技能培训的质量,而不是仅仅讲求形式化的培训。在教学技能培训时间的选择上,有47%的教师主张平时培训学习,23%的教师主张利用寒假或暑假的时间培训学习,另有30%的教师主张将两种学习时间方式组合起来,采用综合选择的方式进行学习。笔者认为,若一味选择平时学习则会对日常的体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若仅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习,则可能会使教学技能培训课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选用综合方式进行学习,势必又要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进一步规划。

2.3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困难

教学技能培训是对在职教师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的过程,受学历水平、认知能力、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根据笔者的调查,教育针对性差、教育激励体系不完善、经费缺乏分别位列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面临困难的前三甲。此外,教师工作负担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也成为了影响他们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笔者将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3.1.1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总体结构合理,存在教学技能培训的必要

通过调查可知,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以初中级为主,此种结构表明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中年轻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很有必要。

3.1.2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存在些许困难

现阶段,影响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负面因素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有时间不合理、形式较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费缺乏等。上述因素如得不到改善,将会成为制约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桎梏。

3.1.3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态度呈现多样化局面

现阶段,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其中以提升职称和学历为主,甚至有的教师将教学技能培训当成职称提升和学历提升的“跳板”,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此外,受平时教学压力、教学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持积极态度,有的教师则持消极的态度。

3.2建议

3.2.1建立教学技能培训绩效管理制度,激发体育教师参培积极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上饶职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技能培训活动。例如,对积极参与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优惠政策,对培训成绩优异的教师优先考虑其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评选等。

3.2.2多元化拓展培训资金筹集渠道,为体育教师提升教学素养提供保障。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建立起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基金,可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出面,向学院管理层发出提议:建议每年从学院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基金的建设,以“积小流,汇江海”的模式不断将基金的规模做大做强。同时,学院应设立专门的行政监督部门,保障基金账户中的资金只能用于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开支,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3.2.3强化培训学习的宣传力度,构建人性化的培训模式。为使学习培训能够在体育教师中获得广泛共识,学院应通过更多的方式,不断强化体育教师教学培训的宣传执行力度,让每一位体育教师了解到提升自我教学技能的必要性、紧迫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我教学技能的提升,与自身的实际利益紧密相连。在具体的执行中,学院可采用多元的方式,例如,借用新媒体的力量,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大力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思路、方法;或通过定期的讲座、学习活动等方式,让体育教师了解到学院教学技能培训课程的内容、考核标准等,逐步构建起人性化的培训模式,让体育教师能够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我。

作者:郑淑华盛振华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关于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3(04).

体育教学培训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特长生培养与训练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体育特长生可以对整个学校的运动锻炼氛围起到活跃的作用,带动整个学校的师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习惯。但是由于体育特长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文化学习,这就使广大体育特长生产生较大压力,容易引发体育训练与文化教学失衡的现象。我们必须在寻求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法,保证体育特长生正常学习的同时,大幅度强化训练效果。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体育特长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则会对物质产生反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学校必须给予体育特长生足够的重视,不能将眼光和精力全部放在文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老师及学校教职工要把精力投入到专业特长生身上,特别是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和培训上,使他们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体育学习信心,把体育训练当成一个光荣使命,在体育训练中快乐学习。其次,体育特长生应该积极参与相关体育动员大会,认清自己的位置,重新审视体育这个专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训练。此外,通过与老师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体育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培养体育事业的使命感,争取通过大型体育大赛为校为国争光。

二、科学合理地调整体育项目布局

学校体育训练和田径项目的设置必须以本校师生的专长项目和教学设施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教师体育特长和学生兴趣偏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田径项目的布局,突出本校的强项,争取建立本校的优势体育项目,以点带面,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校体育教学项目。一方面,针对设置频率高但是人才培养效果欠佳的项目,挖掘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对症处理。如人才培养受阻是因为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低下,学校就要通过强化培训等方式提高训练员的素质,或者可以从外部引进一些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加强学校的体育训练队伍建设。如果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是训练场地和训练设施落后,学校就应该适当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的投入,争取引进更多与时俱进的训练设施,优化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开设率不高,潜在优势不明显的项目,学校应该及时将项目废止,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优化体育教学结构和田径项目布局,在凸显本校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整个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三、协调体育教学中的“学训矛盾”

高中体育特长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状况是,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出现冲突,如无法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就很容易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低下,严重降低体育训练效率,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必须根据体育特长生的特征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法,对特长生文化课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体育生的高考特点进行有重点的课堂讲解。其次,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在无教学任务的课余活动时间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的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尽量压缩运动时间,提高体育训练效率,将挤出来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文化学习和训练。为防止“一头倾,一头热”,必须兼顾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树立“读训并重”的意识。高中特长生的体育训练要安排在下午5点到6点之间进行,针对高三学生课业较繁重的特点,要尽可能地保证正常的文化学习,在体育考试即将到来的那段时间,要科学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选择与考试进行时间一致的时间段开展体育训练,有效培养考生的兴奋点,保证体育考试的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最后,相关调查显示,过早开展体育训练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但是最终高考时体育术科上线率高,文化课成绩却明显跟不上,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文化学习,必须合理安排训练项目,例如,在高考前两个月内的早训活动中,尽量安排铅球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避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过大影响。

四、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

我们要增加学校田径训练员的培训机会,不断更新训练员的观

,与时俱进,为学生的体育培训提供保障。首先,每隔一段时间就举办有规律的体育训练研讨会,邀请有经验的体育专家和学者授课,分享心得和体会。其次,把握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鼓励教练员积极主动参加外地培训,促使其思想及教学技能与外界接轨,提高专业素质。最后,建立健全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体育训练员的在职进修制度,有效培养其竞争意识,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进而提升体育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准。体育教学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主动为学校教练员的科研活动提供环境和条件,监督训练员进行理论学习,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水平,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学校教练员要注意培养科研意识,主动参加各种体育科学研究活动,争取将新技术和新成果大量投入田径训练中,强化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有效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想强化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稳定发展,必须重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训练观念和体育学习信心。其次,综合考虑学校师生的专长特点和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的项目结构,形成本校的优势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再次,协调好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坚持训练与文化学习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避免因培训影响正常学习。最后,学校不断增加对体育教练员的培训投入,创造机会使教练员进行省外培训或参加相关体育研讨会,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准,强化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培训篇4

一、我省教师进修学校办学体制现状

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102所,占79.5%。所在的96个县中,中小学教师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有92个县,占96%,其中4000-5000人的59个县,超过5000人的18个县。因此,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基本条件较好,规模较大,所在县教师人数多,培训任务重。

合并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28所,占21.5%。所在的28个县中,小学教师在3000人以上的有10个县,占36%。小学人数较少的县,进修学校原有规模较小,与其它单位合并,能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职能的转变。

教师进修学校办附属学校的有18所,占11.5%。

目前我省教师进修学校办学体制多种多样,大致有:纯独立建制;进修学校与原师范学校合并体制;进修学校与教研室合并体制――形成“两位一体”;进修学校与教研室、电大合并体制――形成“三位一体”;进修学校与教研室、电教仪器站、电大合并体制――形成“四位一体”。

调查结果分析:

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有自己独立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可集中精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丰富,培训种类较全、较细,有利于教师进修学校自身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教师进修学校原有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与教研室工作产生矛盾,互不沟通,互不协调,造成“单打一”的封闭局面。

合并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把干训、师训和教研、电教、电大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避免了相互矛盾和重复培训,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拓展了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把教师进修学校建成教师研修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但也有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系不顺的弊端,同时也暴露了合并后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及教学研究工作的增强,削弱、影响教师培训工作的弊端。

建附属学校的教师进修学校,有利于教师研修学习,开展课改实验,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可以弥补进校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加快进校的发展。但也有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影响进校教师培训功能的发挥。

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体制有以下看法:

由于各县经济状况不同,教师进修学校现有的规模,中小学教师人数,培训任务的大小,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电大各部门关系等不同,教师进修学校独立建制或合并体制各有其特点。因此,全省教师进修学校不宜搞“一刀切”。

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应该研究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运行体制,积极与教研、电教等部门协作,处理好协调关系,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联系。

二、对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位一体”培训体制的探索

长期以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的分离造成了培训机构只注重‘教师素质提高”,不注重“教学问题的解决”,即“研训分离”。传统培训模式中,培训任务的外压,培训内容的不连续,培训方式的滞后,教师参与的被动,造成了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者实施方式的滞后与被培训者的速变之间的矛盾加剧;影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为适应基础教育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打破旧的传统培训体制。2003年我省在保定安新县召开了全省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会议,在借鉴外省及我省基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研训一体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加快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新思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在我省逐步推开。

“四位一体”培训体制的特点及优势:

(一)“大培训”观念

“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冲破了传统而单一的思维定势,从扩展功能的角度上,强化了培训与教研、信息技术的融合,树立了以教师为本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的“大培训”观念。

(二)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脱节,教师所学内容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上的效益重复培训等突出矛盾。“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培训目标的落实,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优势互补具有可操作性

进校教师教育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但与中小学接触机会少,教研员教学经验丰富,与中小学联系多,但缺少师训工作的经验。“四位一体”培训体制实现了师训教师与教研员的优势互补,大家都植根于本土,与基层广泛接触,同时也解决了工学矛盾,具有可操作性。

(四)模式多样性

“四位一体”培训体制,可以发挥各部门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功能优势,在有机整合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学科教研、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微观培训模式,创新宏观培训模式,做到培训模式多样化和最优化。

(五)培训效益

“四位一体”培训体制的构建,使得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各

部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具备新功能的整体,培训效果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省物的最佳效应,即‘进修+教研大于2”。

(六)培养一专多能

“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要求培训者既是教师又是研修员,他们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学科专业的同时,又必须提高教科研能力、培训组织能力、培训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因此,有利于自身队伍的建设,达到一专多能。

实施这种运行体制需把握的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构建机制是前提

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必须从转变观念人手。首先要从‘科教兴国”战略高度看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其次要认清目前教师培训已经由原来以学历教育为重点的培训观念转移到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新师训观念。第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中心已经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移,即构建教师终生学习体制,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中小学教师由数量扩张型向素质提高型的转变。第四,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应符合时展的需要,要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建设薄弱、功能单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培训工作针对性差、不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高质量服务等薄弱状况,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整合相关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基础

“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就是要整合相关机构,优化资源配置,使教师进修学校具有培训、管理、教研、信息资源服务等多功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构建新型的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但是,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要着眼全局,实行人员重组和重新定位,促使其完成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要注重借助高校优质资源,聘请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增强教师队伍的实力,形成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紧密结合的新格局。

(三)创新教育方式,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是重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建构性、实践性、情境性,要想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把教育理论培训,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和教育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创新教育方式,研究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特点、方式、方法,研究和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和规律,建立校本研训制度,推行研训一体化的学习发展方式,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开设面向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公共教育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技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指导和服务。开展“学术沙龙”和课题研究等多项活动,为教师之间的学习切磋和经验交流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平台,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一个释放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指导教师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帮助教师逐步建立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培训篇5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学校体育改革的圣火已经燃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学校体育改革浪潮,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甘于付出,把这次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作为改变我们体育教师形象的时机。让体育教师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要想改变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形象,我认为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我们体育教师首要做到的是自身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1、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上面讲,下面听,上面做,下面学。而要走到学生中间做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指导者、评论者、总结者。

2、教师从命令学生做练习的“司令”变成鼓励和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快乐运动的“政治委员”。教师不能在想让学生做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了。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快乐的参与运动。

3、教师从给学生测验、打分的“考官”变成给学生总结学习和锻炼成果、分析不足的“教练员”。教师不再单一的给学生做定量性质的评价。而是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和锻炼效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不断进步起到推动和鼓励的作用。

4、教师从抱着“教学大纲”给学生灌输动作要领的“书匠”变为给学生带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朋友。教师不再有现成的教学内容,不再在学生身上做无用功。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益处。

同时我们的学生也要做到角色转变:

1、学生从滥竽充数的“随波逐流者”变为有独立空间的“运动者”。学生不再只是跟着全班同学一起做很多不喜欢的东西。而是可以独立的思考,独立的练习、独立的进步。

2、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选择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条件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

3、学生从“样样通,样样松”转变为能够展示自我特长的“个性者”。学生通过选项学习可以集中的练习某项技术,该项技术水平必然得到快速的提高,有机会展示自我个性和特点。

体育教学培训篇6

1.1“体育人才”与“体育教育人才”研究的对比错位

纵观国内外对比研究的文章,其多引用它国体育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内“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如徐瑞勋的博士论文《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以及张玉宝《中外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比较研究》等均引用相似图表进行对比(表1).此后,各家纷纷引述,仓促立说,宣扬我国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向它国“通才型”、“综合型”、“复合型”(以下称“通综复”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大踏步迈进.

1.2对各国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开展数目缺乏科学统计及权衡分析

在体育人才培养比较研究过程中对各国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开展的数目缺乏详细调查,导致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及权衡失准.一方面,某些大学只开设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学科的唯一专业,那么该专业目标的制定就有泛化倾向的可能性,或者说在执行专业目标时有意识拓宽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另一方面,在某些大学体育专业细化(多个体育专业)的前提下,专业目标的泛化就很难实现[2].正如王家宏教授在其《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一书中指出:“美国高等体育院系开设的体育专业数量不断增加,只有体育教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体育教师.”[1]158说明专业培养目标是单一的,非泛化的.在正常情况下,学科专业的增多必然导致专业培养目标范围的收窄,此处不作细论.在缺乏对全球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数目科学统计的情况下,我们难以根据具有不同专业设置背景的院系进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量化研究.

2本科体育教育“通综复”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可行性

所谓“通综复”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现在极其流行的通才型、综合型、复合型三种人才培养目标的统称[4].为便于研究,把三种人才培养目标名称统合,以提取精华得出共同特点———“本科体育教育培养目标既强调能力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更突出思维的创新性”———实有哗众取宠之嫌.教育部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已经把我国本科体育划分为七个专业,即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但2003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为: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方案》中的这种包含教学、训练、管理、科研、社会指导于一身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均有重复之处,本科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严重泛化,表明多样性能力习得的在政策上的不可行性.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厚基础、重创新”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宽口径”的目标似乎不切合实际,因为在逻辑关系上论断,任何单一专业内的“宽口径”均不可能成立.

2.1横跨无界

各高校实施创新性思维的具体办法是不但增大本学科专业交集范围,而且加深跨学科专业结合的程度.《方案》中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方面的技能体现了这种趋势.学科专业间交融及其碰撞创新无可厚非,但培养目标横向跨度明显“无界”,导致培养目标设定的舍本逐末、张冠李戴.

2.2纵深穿底

《方案》中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明显已经超越其纵向深度界定的范围.“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应该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范围,现纳入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可见本科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已经“穿底”.从多年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情况来看,的确有部分学生可以认真进行资料收集、数据统计、论文撰写,但更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同时存在.由于本科体育教育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毕业论文的撰写刚好安排在找工作期间,他们无暇顾及论文事宜,偶有独立完成也陷于文章跑题、结构混乱、词不达意,最后干脆大篇幅抄袭他人文章甚至请人.本科体育生仅有的科研机会如此流于形式,乍看是为众多原因的巧合,但仔细斟酌乃属培养目标过深导致的恶果.

3“通综复”型人才目标导致体育教育本科学生“水土不服”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课时分配呈现“三少一多”的现象.这种课程安排目的是要扩大学生学习范围和领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完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通综复”型体育教育人才的目标.但是,由于“通综复”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的“宽”导致课程之间关联性程度降低、专业主线弱化,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失去重心,加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通综复能力”的习得缺乏先天优势.

3.1学生心理状态决定其学习内容的“表浅操作性”

从心理学角度的人本主义层面考虑,本科阶段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求知与占有,对经典事物与理论的淡薄,较强的体能储备以及兴奋性高水平状态的持续,使他们不能安于独坐.加之,大学生活环境隐晦地提供一个让自由主义思潮潜移默化的环境.学生的如斯状态,决定了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集中在其喜好、潮流、肢体操作等表浅层面,而非人文思想经典境界的无限追求[5].有学者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地区院校的本科体教专业学生课余时间多数从事兼职、学生会工作、上网游戏、聊天、看电影,而看书复习时间极少[6].另外,10周相仿的实习时间只能锻炼学生本专业实践能力和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根本不足以提高学生在本专业的创新能力,更不用说学科交叉应用以及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3.2学生生理状态决定增大通识课程比例的不可行性

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肩负技术课、体能课甚至重大比赛等大负荷训练之后,其疲劳感、紧张感、抑郁、愤怒和慌张感显著高于不运动的人群[7].因此,有利于大运动负荷后生理疲劳恢复的趴桌子睡觉、玩手机等“开小差”充斥着整个课堂.由此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可能接受像非体育学科学生一样大幅度提高文化课比例的任务.面对体育生的这般冷遇,“增大通识课程比例”的举措无不成为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过程中耐人寻味的讽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和文化学科专业学生在体能消耗上的差异与文化选修课程设置比例增大与否之间,专家们仿佛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也未通过严格论证.因为对体育生固有特征考虑的缺失,导致了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普适跟从.如此一来,以提高文化选修课比例来达到“通综复”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在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已经失去“人本”理论支撑,《方案》所提出的目标难免沦为制定者的一厢情愿.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如指掌才能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揠苗助长式地一味追求理想化的学科体系构建、增加文化课程比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不符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倘若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仍沿袭《方案》一意孤行,体育教育专业则不得不面临着被罚“双黄牌”的危机,届时即便未必如毛振明教授所说的那样专业“沉没”[8],但也可能如履薄冰,摇摇欲坠矣.

4体育教育本科专业90后毕业生面对的新形势

4..1就业市场新需求———教学技能需全面广泛

从城镇学校对体育教师吸纳能力的明显减弱和贫困地区体育教师缺乏的现象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高原现象”.若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必须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准则,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通过对2010、2011、2012全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社会体育机构接收体育教育专业比例有明显增长.社会体育机构包括各地方体育场馆、健身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俱乐部、体育单项培训中心、体育休闲旅游景点等.这种持续增长趋势表明,社会体育机构的教学培训部门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今后的主要就业去所.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中之重是必须要培养学生广泛全面的教学技能,以适应各种体育教学机构的教学需要.

4.2新标准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要求———专业理论学习需精深透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新理念的要求,教育部对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本科生必须改变以往受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思维模式,并对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三基”以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并且要游刃有余地把握不同水平阶段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操作过程及其程度评价.另外,教师的角色也有重大改变.中小学体育教师由原来体育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创新者、引导者、研究者、开发者.可见,学生必须对本专业理论掌握更加深刻透彻、应用更加自如流畅,从而满足中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要求.

5解题之刃———人才培养目标“单专化”修正以及“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现

5.1人才培养目标横向“单专化”修正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突出

“单一化”和“专业化”才能使专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才能使专业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全国高校体育学科专业开设的情况来看,除了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七个专业以外,各高校按照中国社会市场需求及体育全球化发展趋势尝试增设体育新闻、体育管理、体育器材研制、模特等专业[9].如此看来,体育学科专业数量的横向裂变促使每个专业的纵深发展成为必然.面对现代化社会以及世界人才激烈竞争趋向,各体育院系应更理性地把人才培养目标集中于如何培养专业性更强的体育教育人才,以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的社会价值和地位,避免专业“沉没”.

5.2“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现

“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认为,当今教师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的结晶品,职前培养、在职教育是其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科阶段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属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职前培养部分,该部分培养任务成功与否是以毕业生能否进入体育教育行业为标准.王家宏教授提出,要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必须促进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的一体化[1]然而,现时我国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实行的是“一体两面”的培养模式,即在统一的体育院系中分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两个方面,相互隔离、互不沟通.由于在职培训体系自身未能完善导致教师教育一体化程度较低而被看作是无足轻重的例行形式,无形中加大了职前培养的压力并促使培养目标的“社会责任包揽”取向的形成,为职前培养的“通综复”畸形人才培养目标的酝酿提供培基.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清晰化,有利于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根据社会的要求动态地刷新其社会职责,突出专业自身的学科和社会价值.

6结语

体育教学培训篇7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建设教育一流强区”,这是区委政府对我区教育的战略定位与奋斗目标。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管理干部,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既是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的应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必然举措。为此,教育局于7月14日---16日组织全区后备干部在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学习,三天学习,获益匪浅。

一、教学---创造有幸福感的课堂

第一次听陈大伟教授的《课堂要素与理想教学愿景》,语言朴实、事例生动、观点精辟,听罢如醍醐灌顶。“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这让我第一次深深体会到:课堂,应该是师生师生共同创造幸福的融合共生生态;教学,应该是师生携手研磨共创幸福力的相生过程。幸福的课堂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教育的前提在于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理解他人,不要让他人理解你;课堂要有期望,把激励和爱意留在每个孩子心中;课堂要有创造,把思索和探究留在每个孩子脑中和手中。

二、教育--坚守全面育人的基点

成都原七中校长杨国伟的《中学教育的坚守与创新》,真实的经历、真实的业绩,让我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真”。七中辉煌的办学业绩诠释了中学教育对现代教育理论应有的坚持与创新,让全面育人的思想落地生根。“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人文滋养、个性成长”,“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是全面育人的基本保障”,七中的这些教育理念立足素质教育的目标,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点,值得我们学习。这个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结构清晰、内容丰实、理念先进。课堂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在教学目标观上细化为“三维目标”,教学过程观上“师生交往、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评价观上,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行为,利用具体的操作规程,“看、听、思、做、议、读”来达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名师--打造个性化教学主张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法国文学家雨果说:“风格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它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龙安邦老师的《教育主张与名师成长》,从教育主张的提炼、教学风格的形成、名师成长的路径等方面阐释要当一名名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从讲座中,我们归纳出,形成教学主张的几种方式 其一,照搬式:认同他人的教学主张,对其有自己的理解,并付诸教学实践 其二,批判式:学习他人的教学主张,对其进行批判,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其三,整合式:对各种教学主张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其四,原创式: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借鉴他人的主张,对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行完善。对照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实践过程,我认为整合式教学最适宜自己的成长。要成为名师,应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卷入”、从思想认识到行为跟进不断历练提高自我。

四、校长--追求卓越的理念与行为     

体育教学培训篇8

老师的讲课和我们练习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细心的廖老师除讲最基本的知识点外,还要结合大量实例。老师那口若悬河的语句和熟练的计算机知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有点计算机知识,但一切又是新的,一切又是那么诱人,那么新鲜,同时又是那么迷惑,我还须更加的努力。

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以前都是因为工作需要学会了一些最基本的应用知识。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练习我看到很多的经典,感触很深。自己还能处理好录音,并进行降噪保存,并查阅了其他老师们的学习成果,真让我大饱眼福。学习是辛苦的,但我有信心、有决心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

学习中,自己熟练了该如何制作:录音、降噪、图片重命名等课件制作的重要组成要素。(要用学生口吻,适合儿童情趣,设计要注意美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图表文意,同时还要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即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信息技术和学科间的整合)。

体育教学培训篇9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天下教育皆为一家,学历教育也许能幸福一时,幸福一人,而科学的家庭教育不仅仅会帮助困惑迷茫的家庭、挽救很多不幸,真正会幸福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幸福几代,幸福整个社会、整个民族!

因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从少女时代我就一直在学习专攻幼儿教育,至今时代变迁岁月蹉跎我仍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因为一直有坚持不懈下去的信念所支撑着。2015年的夏天,我有幸能够参加吉林当代家庭教育中心在芜湖组织举办的第二期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培训学习,在闹中取静、人文气息浓厚的安师大新校区我参加及聆听几位教授及老师的授课指导和实战训练,真正感受到了"天下教育皆为一家"的本质,也结识了有同样信念及追求的同学们,五湖四海的我们因为教育走到了一起!

五天的学习是这样的紧凑而精彩纷呈现,几位教授是这样的博学和睿智,教我们最专业和精练的理论知识,还手把手教会我们一些实践工作中的专业技术、操练方案。我们这批学员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通过几位教授讲师的授课及指导,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并且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所从事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同时自己还是这样的欠缺和不足。

"家长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做为一名老师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而作为未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提升,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无数困惑和迷茫的家庭,传以他们科学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我感到,做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要学的很多,要做的事是很多的,但首先要从自己的家庭教育改变起来,要真正的和谐幸福起来!成长,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最关键还是要将自己从前从事多年学前教育工作实践中那些零碎的经验真正化零为整,真正赋予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的实战灵魂;让自己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做得扎实、到位,真正帮助到每个需要的人和家庭。路漫长其修远兮,更坚信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以下是自己做的一份目标书,以此真正激励和督促自己,朝着远方前行!

通过参加本期指导师培训的学习,真实明白了这项教育事业的真谛和重大意义,也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不成熟不专业的家庭教育方法得到了反思和警醒,我发现自己热爱指导师这份工作。我想在5至6年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来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为家庭教育指导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责任,以此作为一个目标来努力奋斗,自己觉得根据这个总目标要细化为几个细致的阶段性小目标,并要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实现它们,具体如下:

1、在半年之内,先从自己开始改变和修正,努力促进自己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更加融洽和谐。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方法来正解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并促进自己家庭更加的和睦幸福。

2、在未来的一年之内,自己积极参加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自学及集中学习,并积极向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3、在未来的一至两年,帮助自己园内家长有效的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困扰,针对园内有问题家庭进行指导并跟踪调查,建立个体档案。在自己园内定期开展相对专业有实际意义和操作实效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并有效指导园内教师队伍在家庭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水平及质量。业余时间也积极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亲戚朋友,给予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

4、在未来的三至五年积极参加社会各类公益及非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认识讲座,并努力尝试开展个人的工作室,面向园外的家庭开放,真正走出自己的圈子,把家庭教育指导师做为自己一项真正的专职职业,并不断努力进修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师,为有需要的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

5、在以后的每个日子里,我将与孩子共同成长,努力给孩子最良好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使自己和孩子及家人一直快乐和谐幸福的生活下去,并以此作为自已的终生目标!

感谢吉林当代教育中心及安徽好德之家,感谢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真诚盼望给予指正和引领帮助,我同你们在一起,一起努力,相信天会更蓝,中华民族会更幸福!

体育教学培训篇10

体育教学和美育教学在现代教育学科中是紧密联系着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以强身健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美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认识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体育教学和美育教学的结合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和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干部培训中,只有将体育教学和美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从近代开始的。在欧洲被引为经典的理论是柏拉图的学说,他认为体育和音乐是青年身心、人格平衡发展的两项教育学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柏拉图关于体育和音乐的见解概括成一句名言“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丘,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德、智、体、美、劳的系统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致力于传播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他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说明美育的理论是美学,在实践上当属于教育。而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体育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在干部培训中,体育应该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体育与美育的综合教育。这样使学员在锻炼身体中感受优美音乐的愉悦,陶冶情操,又在美感的享受中锻炼了身体。众所周知,作为艺术门类的音乐、舞蹈、健美与体育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广播操、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蒋泳、冰上芭蕾舞、健美操、健身舞均是健与美的结合。凡从事过体育教学和参加过长跑的人都懂得长跑既单调又乏味,而且容易疲劳,还会出现腹痛,令人难以坚持。然而配上一曲铿锵有力的“运动员进行曲…就会使你从内心改变运动的单调惑,疲劳也会觉得有所减轻,这就是音乐所起的神密作用。音乐是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声响艺术。许多体育专家认为,音乐对所有的体育运动均有明显的特殊效果,运动时配上节奏明快的音乐不仅能减少运动员的单调枯燥感,还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激发潜在力,改善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运动成绩。音乐能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同时与运动的节奏协调配合,从而能充分调动学员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使其尽情地按美的法则进行创造发挥。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同时又有美的感受,还陶冶了情操。例如,教第七套广播体操时,教师要先向学员讲解优美动听的音乐,节奏明快的旋律,要和广播操的动作结合准确,然后再教学员把广播操的动作做得准确无误。这样学员做出的广播操就会刚柔相济,如同翩翩起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感教育可以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场地、器材的布置,也是美感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之处。新型的体育操,以独特的方式进行教学,合理的器械布置与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机结合,看上去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反之,体育课没有合理的安排,体育器城摆设杂乱无章,也没有明序和规律性,体育课一定不会有好的鼓果。美好的环境愉悦的情感,会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会更有利于干部培训中教学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