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8:05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1

1、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联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纽带,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是沟通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国家之间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等联系的重要桥梁。

2、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是实现农业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和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基础,是现代化工业进行生产布局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工农业生产全过程顺利进行和最终实现消费的可靠保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来源:文章屋网)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2

关键词: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交通运输;平面布置;功能区划

化工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而且化工企业还存在资源、管理、运营以及生产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如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之中,应该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尽量避免出现的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总图运输设计在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对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总图运输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着重阐述了化工企业建设中的总图运输设计中的工业布局、总体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总图运输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化工企业建设中的总图设计概述

1.1总图运输设计的概念

所谓总图运输设计,指的就是企业建设过程中,各个分厂、车间的总平面以及运输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业布局;(2)厂址选择;(3)化工区的总体规划;(4)交通运输。

1.2总图运输设计的基本原则

具体而言,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在符合生产流程、使用功能以及操作要求等方面的条件下,建筑物应该尽量合并以及生产设备露天化、集中式的优化布置,并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2)满足生产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安全、运输、卫生以及环保等方面的控制指标的要求;(3)辅助生产以及公用工程设施,在符合其特殊的要求前提之下,应该尽量地靠近负荷中心或是主要用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4)合理组织运输以及最大程度地缩短运输距离,这样利于运输车辆及队伍的相互联系,避免人流以及货流等出现交叉的现象;(5)按照建厂条件以及生产发展的趋势,应该尽量地处理好近与远期的发展关系,这样就能够为化工厂留有可持续发展的余地。

2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总图运输设计过程

根据如上关于总图设计的概述可以得知,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总图运输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工业布局、厂址选择、化工区的总体规划以及交通运输等。下面就是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着重阐述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总图运输设计的过程。

2.1工业布局

对于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工业布局,应该考虑其内容形式的多元化特点,制定工业布局的方案。科学、合理的工业布局将会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建设的规范性以及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同时也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所以说,工业布局对于化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

2.2厂址的选择

一般而言,选择厂址的主要原则是最大程度的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投资成本、满足环境卫生与交通运输的根本要求,同时应该注意少挖少填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稳妥。如果满足了上述条件的地址,那么该地址就应该是较为理想的厂址。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厂址选择必须作到技术上可能与经济上合理,因此,必须对当地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地质与交通运输、工业协作等经济条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可行性研究。过去由于厂址选择不当或厂址多变而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不少的。如陕西某县氮肥厂,由于厂址不合理,建一个8000吨/年小氮肥厂,其基建总投资高达1200万元.一般只需500~6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达到549.6万元,占总投资的45.8%;总图费用达92万元。又如湖南某县的一个区办4000吨/年小氮肥厂,厂址选在溶岩地区,厂房建成后,在设备安装时地基下沉,造成死伤各一人的重大事故,浪费资金几十万元。

2.3化工区的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将要开发的新工业区以及即将建设的新工业城镇地区,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人文条件,对工业、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居民点以及建设基地等各项工程设施进行全面地规划与设计,使得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各种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各个工业企业之间能够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因此,对化工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化工区的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3.1化工企业工厂区、居住区以及对外交通线的平行布置

化工厂区沿着交通沿线一侧的位置进行横列布置,这样就确保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居住区面对工厂区进行平行地发展。具体见下图1所示:

图1化工企业工厂区、居住区以及对外交通线的平行布置示意图

居住区与工厂区的横向平行布置,能够使得工厂区与居住区之间进行直接地联系,保证了化工企业工作人员上班与下班的方便,而且二者各自的发展也不会受到影响。这种模式更加地适合于那些规模大、职工人数多、运输要求较高的一些化工厂区。

2.3.2化工厂区与居住区纵向端部相连,横向平行于交通线进行布置

工厂区与居住区并排地列于交通线之上,工厂区与居住区均有直接的对外交通联系。工厂区范围内各个分区以及居住区的距离远近并不一致,此种布置适合具有密切协作的关系,产生的污染程度不一致以及规模较大,且有大量交通运输的各个工业组成的化工区域之内。具体见下图2所示。

图2化工厂区与居住区纵向端部相连,横向平行于交通线进行布置示意图

2.4交通运输

工业运输方式很多,各有其特点,设计中应因物因地而异。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速度快、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安全程度高、运输费用省等优点,并能运输较大体积的物件,宜于长距离运输。目前大、中型化工企业多采用铁路作为主要对外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的特点是比较灵活,适用于短距离运输,当铁路连接不便,且货运量又不大时,也可用于长距离运输。小型化工企业大多采用公路运输。(1)化工企业中,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为主时,选线中,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铁路沿线相邻工矿、企业共同使用,并兼顾地方客货运输需要,做到一线多用。(2)在确定铁路线接轨点时,应考虑专用一线的货流方向,接轨站编组能力的大小,铁路干线的通过能力,接轨的方向应该按照专用线与最大货流方向来定。

3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为了能够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在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进行总图运输设计,这对于化工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应该在化工企业建设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马广霞.优化总图设计节约建设用地[J].天津冶金,2003(06).

[2]高强.石油企业总图优化的基本思路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2).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3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路网络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体现了我党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

公路交通运输以其灵活、快捷、机动、覆盖面广、通达度深、通达性好等特点,成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社会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和谐社会与公路交通发展的关系

和谐产生活力,和谐创造需求。这是被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太平盛世所证明的。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基础作用的公共交通建设,也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众所周知,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问题是普通百姓生活的主要诉求,社会主义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促进建立一个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当代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深刻理解公路交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将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推动当代公路运输体系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推动当代国内公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位置,强调加快公司公路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为包括公路运输在内的各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政策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将会给公路交通网络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需求、提供更大的舞台。

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促使社会经济与公路网络均衡、全面地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公路网络作为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发展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长期采取处于一种不合理的制度支配下,导致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明显。进而决定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人群之间所享有公路运输服务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将致力于经济的全面、协调、快速的发展,致力于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将引起国内公路运输发展朝着全面、均衡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逐步改善公路基础配套设施的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必要的公路交通运输服务,更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代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将加速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从宏观上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公共交通体系的基础和主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公路运输经济建设的成败是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公路运输经济建设的成功就没有社会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成功,构建和谐社会伟大任务的提出也仅仅是一句空话。因此公路运输经济建设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成功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从微观上看,单纯从公共交通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对人、对社会的功能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对公路运输发展提出的人文精神等的新要求为出发点,公路交通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公路运输网络规模的增长带来的经济运输作用,以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密切联系

一方面是公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如运输成本降低产生的节约效益,行驶里程缩短产生的运输效益,拥挤状况缓解、车流增多产生增流效益,行车速度提高、时间减少产生的时间效益,交通事故减少及货损率下降产生的减损效益。这这些指标都是直接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品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经济运输所带来的间接效应,公路网络的拓展扩大了市场边界,增强了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快了市场流通与交换的步伐,促进了市场竞争和选择淘汰过程;加快了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旅游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区域投资环境、调整了生产力布局,提高了区域范围内的聚集经济效应,同时也有力推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为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科技个民的迅速发展,社会要求公路运输提供更加可靠、快捷、方便的运输服务,公路交通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合和衔接会更加紧密和合理。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和谐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公路经济运输发展与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科技进步的水平紧密相连。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保持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都是制定公路运输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4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安全措施;工作人员;管理机制

国家重视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实现途径,将对人类的日常出行生活、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我国现阶段的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工作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实现铁路运输的高效完成,需要各个方面统筹管理与协同进步,首先就需要树立安全运输的创新型观念,才能保障工作中实际运输任务达到完美收尾。因此,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领域越来越重视安全运输项目的可行性举措,采用更加专业的方式逐步完善和加强运输目标的达成效果,相应地推动国家铁路运输工作领域的发展。

一、分析铁路安全运输的意义

在铁路运输工作领域中,用传统且单一的安全维护方式依然无法与相关铁路项目的建设达到完美配合的境界,运用科学的运输管理机制对铁路的工作效率以及水平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正处在发展中的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其中所实行的安全运输举措是工作人员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工作领域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运用的管理技术也呈现初级的水平,需要具备更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相关数据记载,西方国家在发展交通运输技术方面,基本达到高科技和高水平的层次。我国对于铁路安全运输领域,更需要重视其运输管理技术方面的完善和革新,致力于发挥铁路交通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为铁路运输项目的建设提供具备稳定安全性能的交通工具,并且促进铁路运输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达成进一步的配合,最终具备稳定安全的铁路运输条件。总而言之,国家需要重视铁路交通运输领域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努力发展铁路运输的工作效率,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以高级的业务能力作为基础,来发展铁路交通运输的效果保障,使得运输环节具备极强的安全性能,充分发挥铁路安全运输领域对人们日常出行生活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措施

2.1培训专业的工作人员

在这个竞争尤为激烈的时代,面对铁路安全运输领域有关管理机制的全面发展,优秀的技术工程师以及众多的管理人员变成了紧缺的资源,他们直接影响着铁路安全运输项目的发展水平。关于国家培养专业工作人员方面,需要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关注工作人员的实际铁路运输管理能力,促进人员对铁路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维护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来提升铁路运输工作方面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工作领域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国家来说,在现阶段应重视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过程,采取完备的方针政策来解决工作人员的紧缺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对高级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为他们的生存环境提供更好的保障,建设专门培养工作人员的基地,产生更加专业的技术人才。关于学校设立铁路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的相关专业上,老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共同培养过程,一方面完成专业课程的系统化讲授,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际业务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专业化的发展特色,让学生们明白坚持踏实学习现代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优良的技术水平。有关部门不但在现阶段会对铁路交通运输环节中优秀的人力资源有极大的依赖性,在未来同样也离不开铁路交通运输工作领域所利用的关键运输管理机制,这一关键运输管理机制将对铁路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对重要的运输领域起到保护和运输管理的作用。

2.2健全运输管理机制

只有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系统和先进的发展途径,才能进一步弥补铁路交通运输领域具体工作环节存在的缺陷。通过实施完善的铁路运输管理机制来引导安全运输的实际工作环节,帮助具体运输管理方面减少了大量繁琐的环节,随着铁路运输管理技术的提高来促进铁路运输领域的运行情况。以往铁路交通运输工作存在管理方式不恰当的现象,而通过先进的铁路运输管理技术将提高铁路运输问题的解决效率,重点是通过高水平的铁路运输管理技术,达到铁路工程建设和工作人员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促进相关铁路项目的建设领域能够具备坚实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了解到传统的铁路运输管理技术在实际办公过程中会耗费更多的人力资源,也常常因为工作方式不当而阻断了铁路运输环节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发展铁路运输领域中相关的工程管理技术。为铁路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促进这一类交通工具各个结构具有正常运转的性能。铁路运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对每个铁路运输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在一定运行时间中记录铁路交通工具的损耗情况,并且进行及时的维护工作,更换掉老化的运输设备,以此来发展铁路运输的安全特性,保障铁路交通运输领域具备充分的技术条件。

2.3提高运输管理的创新性

只有铁路运输管理工作措施通过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思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管理方案,才能进一步弥补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的交通事故风险防御不及时等问题。通过实施创新型对策引导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完成的效果,帮助具体铁路运输管理减少了大量繁琐的环节,随着铁路运输部门转变运输管理理念,来促进铁路运输项目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并且,铁路运输部门应避免运用单一的安全运输管理方案,需要通过先进的铁路运输管理技术,才能解决铁路运输领域的正常运转问题,重点是利用高水平的安全运输管理工作技术,达到铁路运输部门和管理者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让铁路运输领域具备持久安全发展的特点。人们的日常出行无法分开铁路运输工具,铁路运输部门需要维持运输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进一步保证顺畅运输情况,才能带此类运输工具的进一步高速发展。所以说,我们需要确保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发展情况,提高运输管理的创新性,使得铁路运输领域能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遵守一定的运输要求,严格执行铁路运输管理方案,避免发生一系列的事故。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必须突破传统管理观念的局限性,对每个铁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逐步采取积极且创新的管理方法,保障铁路运输管理过程具备充分且可靠的安全运输管理水平,这样才可以适应新时代铁路运输领域的正常运转趋势。

2.4重视安全运输的设计环节

一个铁路运输工程项目的运输环节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科学严格的控制管理机制。因此,当管理人员参与到铁路运输工程项目的设计环节中,将对工程项目的整个完成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铁路运输部门凭借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出科学的经营计划,其中需要包含对铁路安全运输工作领域的资金支出,最终是为了让铁路运输部门能够在合理的财务安排中发挥对运输过程的保护作用,让铁路运输工作领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因此,铁路运输管理人员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中也需要肩负重大的使命,在铁路运输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领域发挥自身的价值,保障整个工程项目工作的顺利完成。铁路运输管理人员通过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发展专业的监管财务能力,在开放和创新的工作态度中,力求保障运输工程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对铁路安全运输环节所支出的资金进行科学的控制管理力度。在铁路交通建设中,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相关的资金分配内容,需要积极地配合现阶段铁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工作范围,不但计算和管理具体的资金支出数目,而且需要预先判断铁路安全运输工程项目设计的物力和财力情况,从铁路运输工程项目的初步阶段就开始进行对资金投放的监督控制工作。由于管理人员合理安排铁路交通工具的资金分配方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和科学的资金支出中,充分发挥安全运输的意义,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工程的方式和具体运输目标的完成效果。所以说,管理者需要严格计算铁路运输工程的资金收支环节,对铁路运输工程项目的第一阶段就展开资金的控制工作,以此来应对安全运输工程中的变化因素,保障铁路运输工程项目的正常使用情况。同时,管理者需要向有关人士请教在铁路安全运输工作环节中应主要攻破的安全运输管理问题,通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来完善铁路运输工程项目的资金支出分配方式,只有铁路运输部门重视实际运输管理的资金分配和人员工作的业务能力,才能迅速地适应高速发展的铁路运输领域,在对铁路运输管理环节形成科学化判断和严格的控制水平中,保证具体运输管理工作具备高效性。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5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巧发〔2009〕13号)、实施方案(巧学组〔2009〕1号)精神,局党组决定,集中用5个月的时间分三阶段,在全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构建和谐”和“科学发展”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交通运输发展上来,把目标任务调整围绕“三个服务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上来,突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整合技术、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作用,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个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两个战略思想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长远的、根本的、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方针和总原则。基于这样的认识,局党组在系统内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就是这两个战略思想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具体实践。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理论,全面把握内涵,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去。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深刻理解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重大战略思想;二是结合交通运输实际,积极组织部署,稳步有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三是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七大关系;四是保证效果,建立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活动长效机制。

第一、深刻理解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方位的现实要求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主要执政能力之一,是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

执政党的社会基础来自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祥和幸福、和谐相处,就是最大的执政环境。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协调好社会关系,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和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以往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并党要通过不断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政治、文化需求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但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需求既是在社会发展中来的,又需要在社会关系中得到实现和满足。所以,社会主义要能够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充分、更公平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才能够建立起这种以和谐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关系。和谐社会理论的,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构建和谐社会,还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认识上的清晰和自觉,体现了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明确认识和科学判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由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由领导计划经济的党向领导市场经济的党的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对执政党建设了许多崭新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党必须从过去的“斗争哲学”思维转变到对社会利益的整合、统筹、协调上来,必须全面顾及、通盘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各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执政党的社会基础来自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和谐相处,就是执政党最大的政治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

和确立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最初到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方针,它的形成大致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

20*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概括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五个统筹”: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这表明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一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已经初步确立。

20*年2月,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比较详尽地阐明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在同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至此,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都已经构建起来,并且在全国兴起了一次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从此,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中,都要讲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使我们对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有关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愈来愈清晰。

20*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了“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样,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党的又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并由此而引发了全党再一次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丰富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与长远的协调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在认识上,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在实践上,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利益。要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决策、办事。

第二、结合交通运输实际,积极组织部署,稳步有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加强领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活动是交通局党组当前及今后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的一个综合性载体。局党组专门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和跟踪落实工作。各科室要整合力量、统筹安排,强化责任落实和措施落实,按照整体工作部署,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案,落实教育培训、指导服务、检查督促、责任考评等任务。二是注重方式。关键要注重两方面结合。一要注重目标与过程的结合。要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目的在于促使全局不断发现不和谐因素、解决不和谐因素,最终实现和谐。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要把这个过程作为推动交通运输完善管理、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强化道路交通运输、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的有效方式,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二要注重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活动考评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程建设投资任务、行业管理和争先创优等专项考核相结合。三是营造氛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的顺利推进,首先必须凝聚力量、明确导向。特别是在第一阶段营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教育活动与提炼铸造交通精神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整合载体,强化引导,使和谐和科学发展理念深入到每名职工。要坚持舆论宣传先行,在局政务网、黑板、信息上开辟“职工谈和谐、谋发展”等专栏,大力宣传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宣传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和优秀科室,形成共建共促的舆论氛围。四是拓展成果。要切实运用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的考评结果,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推动交通运输和谐稳定发展的综合性载体。

(二)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要达到“四同”要求

一是教育党员干部,发动职工,做到思想同心。通过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召职工、发动职工、组织职工,明确行动指南,在活动中突出“两抓”: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抓全员覆盖。按照“重心下移抓基层,分类指导抓落实”的工作思路,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第一线,联系群众,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充分发动职工参与,抓思想对接。坚持寓教于乐,广泛吸收职工参与,同时紧密结合职工工作生活,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从而使职工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二是依靠职工,做到目标同向。以开展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交通民主管理制度,拓展民主管理渠道,提高民主管理质量,努力使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活动过程成为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推进交通改革、加快交通发展、构建和谐交通的过程。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集中整改,把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推进民主管理科学化,实现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实现民主管理科学化,确保民主管理质量和效果。

三是关注困难职工,体现人文关怀,做到感情同一。尽力解决特困职工的生活困难,关注弱势职工。

四是打造职工满意工程,做到目的同归。党的根基在职工、力量在职工。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使活动成为党员干部和党组织服务职工的“连心桥”。

第三、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七大关系。

一是统筹协调好大通道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系。大通道建设对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加快大通道建设是有助于改善全县交通形象和投资环境,加快自身的发展,缩短了我县与周边地区的时空差距。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建设关系到我县贫困山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行路难的问题。农村公路的建设,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大通道的建设,全县经济发展平台搭建不起来,经济发展的瓶劲就没法破解,而忽视了农村公路的网络建设,大通道的规模效益发挥不出来,同时影响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大通道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和谐发展。大交通和农村公路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突出解决好我县“大通道”和主动脉的问题,重点是抓好以巧蒙公路、双老公路、通县油路、沿江公路、昭巧等级公路为主的大通道建设,认真组织实施通乡油路改造工程,积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努力解决“三农”中的公路通达、通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兄弟走上好路、坐上好车。

二是统筹协调好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和养护的关系。

建设是发展,管理和养护也是发展。在市场经济和新的发展阶段,交通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化,对交通管理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转变职能,创新管理理念,加强行业监管,提供优质服务,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交通事业的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重建设轻管养的思想普遍存在。所以,在加快交通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交通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能,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建成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在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路政、服务等各个管理环节,要树立交通“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需求,体现人文关怀,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交通行业公共服务水平,把侧重于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和管理的方便性,转到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上来,加强交通信息服务、交通标志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规范交通执法行为,加强交通市场监管,不断提升交通公共服务品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畅、满意的交通服务。坚持建养并重,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和养护,在公路的“建、管、养”上要特别注重协调发展,突出“管养”制度的落实,突出“管养”机制的落实,突出“管养”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交通工作制度建设,落实办事公开制度。

三是统筹协调好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的关系。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建设高质量交通工程就是科学的发展,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好的节约,建设低劣交通工程就是最大的浪费,出现豆腐渣工程就是对人民的严重犯罪。交通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部门,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内在质量,建优质工程,建精品工程。质量是速度的前提和基础,超常规的发展和建设,超常规的投入和运作,没有立足于质量这张“底牌”,将会对国家和全县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在工程建设上一定要协调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一是强化设计深度,对设计进行多方案对比、优化和选择,提升设计质量。加强施工管理,将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抓住关键环节,严格管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二是强化质量监管,完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业主监察、政府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提高抽查和巡查频率和深度,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接受监督。三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加快建设速度,当前就是要加快重点工程,尤其是通乡油路、通达公路改造,不加快就会耽误战机,就会完不成任务,只有科学地组织人力、物力,科学地调动机械设备,科学地安排好建设中的每个技术指导环节,才能达到目的。

四是统筹协调好交通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我县交通事业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树立“大交通”的理念,这种“大交通”是全方位的、全社会的,不是关起门来干交通,不是凭一家之力办交通,而是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所用,对上要讲政治、讲原则,自觉服从县委、政府的领导,当好参谋,干好事业;对兄弟部门,要讲团结,讲协作,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干一番大事业;对下要讲民本、讲感情,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交通才有希望。要主动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和理解;主动上门与各部门征求意见,寻求相互合作与支持;主动贴近群众,贴近基层,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与批评。作风变、气象新,创建和谐化、人性化的交通部门。

五是统筹协调好发展与平安交通的关系。

交通是一个高危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处理好发展与平安交通的关系,是对交通行业是否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考验,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平安交通的关系,就是要大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要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突出位置,强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意识,狠抓安全责任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平安交通”涵盖了交通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群众出行提供高质量的交通运输保障,是建设“平安交通”的基础,也是交通行业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应有的责任。努力做好水上交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交通工程建设安全工作,认真抓好公路“安保工程”。长期不懈地治理超限超载运输,规范运输经营行为,努力减少因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安全事故。二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行业安全监管,体现了“平安交通”建设的行业特色,是交通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杜绝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构建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三是认真搞好稳定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和突发性事件,努力维护交通稳定,目前在道路运输市场、土地征迁、企业改制等领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交通行业的稳定。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善、投诉、举报等制度,通过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讲究处置策略,为构建和谐平安交通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交通和谐稳定的局面。

六是统筹协调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县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等。因此,交通建设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既要加快公路建设的整体进程,又要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必须把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贯穿于交通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节约型行业。既要在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中,注重节约土地,少占耕地,合理选线,优化设计,又要在公路建设的实施中强化环保监控工作,落实环境保护的法规、措施,避免人为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以最少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搞好公路建设。既要融入全县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要素;又要增加科技含量和环保投入,提高建设水平,注重交通基础设施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在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获得和谐统一。

七是统筹协调好发展与廉政建设的关系。

近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现在到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全县交通建设将处在一个新的大发展、大跨越的时期。如何协调好交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为我县交通事业提供有力保障,是摆在交通行业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协调好交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首先要结合我县交通事业点多、线长、面广、投资规模大、建设任务重的特点。坚持加快发展和廉政建设两手抓,在抓工程建设的同时,狠抓廉政建设,使“干部队伍廉洁”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使交通工程真正成为我县的廉政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是通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二是通过完善制度、执法监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三是强化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努力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行政,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四是积极推行阳光交通,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加大遏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力度;五是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继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交通工作突出任务来抓,加强廉政保障工程建设,全面健全廉政保障的综合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步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水平,树立交通行业新形象。

第四、保证效果,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活动长效机制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活动抓思想统一、班子建设、能力提高、队伍素质,凝聚力量,共建和谐,为我县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精神动力、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抓思想统一,为交通运输发展把握前进方向

一是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来武装党员。坚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指定的参考篇目。以干部带头领学、交流互学、开展知识测评促学,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二是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来教育党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推进职业道德建设。三是以交通文化引领广大党员,不断提高交通党组织的引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抓班子建设,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决胜市场的根本保证

交通运输要和谐发展,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积极改进党支部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创建要求,加强“四好”班子建设,强化火车头作用;坚持德才兼备和注重实绩的原则,好中选优,改善结构,按照政治坚定、品行端正、知识丰富,能力突出、廉洁自律、职工公认的基本标准,从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干部成长的角度出发,选拔交流中层管理干部。实现“三高、三严、三实”管理。即管理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严密的制度、严细的管理、严格的纪律;布置工作要落实、开展工作要扎实、掌握情况要真实。

(三)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抓能力提高,为交通运输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一是进一步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通过加强学习有关理论,加大总结和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教育活动成果和典型的力度,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提高学习力”等先进学习理念。

二是进一步健全学习保障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把组织学习纳入到行政、党务工作之中,做到与行政、党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实施,不断增强学习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制定党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计划,形成健康、浓厚的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氛围;把学习情况列入各类考核之中。把中层管理干部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作为年度考核内容。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按照培训干部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外出培训、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职工等级鉴定。

(四)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运输和谐发展”抓队伍素质,为交通运输发展展示新形象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6

【关键词】一体化交通英国借鉴

一、一体化交通战略的内涵

“一体化交通”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交通的不同部门之间实现技术上的一体化。以货物运输为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公路到铁路运输的无缝衔接。这属于狭义的一体化。第二个层次,一体化交通政策战略以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它强调交通政策与土地利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社会公平政策的结合。这属于广义的一体化,也是一个国家长远实现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二、我国一体化交通规划实践的不足

2008年3月国家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大部制改革,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一个部门,组建交通运输部。新设立的交通运输部集合了对公路、水路、民航三种运输的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的拟定和组织管理责任于一体。尽管我国一体化交通运输管理在部门一体化和运输方式一体化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在以下方面仍有不足。

1、缺乏将各种运输方式集中管理的国家大部机构。目前我国交通仍是铁道部和交通运输部的分块管理,铁道部负责拟定铁路技术政策标准、组织重大技术的研究和铁路运输调度管理,交通运输部负责制订水路、公路、航空三种技术标准规范、开展重大项目技术研发和三种运输服务提供。国家缺乏对上述四种方式进行综合协调管理的统一部门或机构,这造成关于水路、公路或航空和铁路之间无缝衔接技术研究的主体缺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2、缺乏交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政策之间的一体化。当前我国交通管理组织不具备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的职责,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公交规划仍属于城市规划的附属,缺乏交通发展和城市发展一体化协调规划理念。这种一体化理念的缺乏突出反映在城市圈的建设中。例如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意味着武汉城市圈将可实施9个城市区的一体化交通规划。毫无疑问,在当前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之间缺乏一体化的现实条件下,城市圈的一体化交通规划需求必将受到原有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体制的制约,这必将阻碍整个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

3、交通规划缺乏对各种交通方式的参与者平等对待理念。当前我国交通规划实行的是“人车分离”、“车为本”的思想。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制定上,城市发展以“1小时交通圈”或“30分钟交通圈”等来概括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衡量的标准是小汽车出行所需的时间,例如北京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目标即为:“2010年城市干道高峰小时平均行程车速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五环路内85%的通勤出行时耗不超过50分钟”。可以说,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更类似于机动化交通规划,它没有全面考虑骑自行车者和行人的交通需求,为非机动车驾驶者规划相应基础设施,使各种交通参与者都能分享适当的空间。

4、缺乏交通规划与环保政策的一体化。当前交通发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交通运输部并没有下设一个直接负责交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部门,缺乏一个实现交通与环境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平台。此外,国家缺乏从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对一体化交通规划所应达到的环境保护标准、以及交通规划如何与地区总体环境保护政策协调发展的约定。

三、英国一体化交通规划实践特点

英国交通部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一体化交通规划,其一体化交通发展采用广义一体化交通发展理念,即要实现交通与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健康和社会公平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突出反映以下6个特点。

1、大部制的英国国家交通部。由于英国国土面积不大,传统的英国交通部就已涵盖了道路交通、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和航海运输四大运输方式。而2002年6月,英国又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地方事务3个部合并,成立了大部门――英国交通部(departmentfortansport)。其发展使命即为每个人提供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的需求。该部既是四种运输方式技术上一体化的组织平台,同时也为交通规划和环保政策一体化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2、国家交通部机构设置反映出交通发展与环境和社会公平、安全政策的一体化。从英国交通部组织结构看,各个分部都具有相应的与繁荣、环境和健康相关的职责范围。例如,在国际运输网络和环境分部下,航空处具有航空安全和航空环境的职能,环境和国际处承担清洁燃料使用和国家环境政策制定及国际间协调的责任。在国家运输网络部下设铁路技术处,专门负责铁路安全服务。

3、一体化交通委员会的设立为英国一体化交通战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推动本国一体化交通体系发展,1998年英国交通部下专门设立一体化交通委员会(commissionforintegratedtransport),该部门是一个服务于政府集合交通政策的独立团体,其使命旨在为政府提供一体化交通政策的独立建议,并监督交通、环境、健康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发展状况。该委员会主要提供的政策建议包括:未来英国蓝色天空战略建议、如何跨越环境、社会部门的建议、如何推动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服务提供者更好地改善服务质量;对欧洲和欧洲以外其他国家政策进行比较研究;评价新技术对未来政策选择的影响;英国交通部交待的特殊任务。

4、城市交通政策的一揽子计划结构强调了交通规划与社会公平和土地使用政策的结合。英国城市交通政策是由基础设施建设、定价、交通管理和土地使用四个类别工具组成的一揽子政策计划,而每个类别具体可选择工具如表1所示。英国城市交通政策一揽子计划结构反映出两个特点:其一,重视社会公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工具中包括移动者、公园和停车场,这说明英国城市交通规划机构以人为本,关注非机动者的交通需求,重视向他们提供使用交通设施和服务的机会;其二,在四个类别工具中,土地使用工具作为一个单独类别工具使用,反映出英国城市交通规划政策和土地使用政策一体化程度的紧密。

5、地方交通规划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英国中央政府交通部给予各地方交通规划机构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由各地方综合交通规划机构负责区域内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筛选和排序。例如,英国交通部要求各个地方主管机构必须在每年的交通政策和规划中提交涉及到道路和公共交通投资提议的一揽子政策建议,并明确要求这个一揽子政策建议必须是服务于该地区一体化交通发展目标的。中央不以行政指令形式规定各地方的政策工具,与之相反,中央允许各地方交通规划机构在土地、经济和环境目标一体化战略性结合原则下、结合本地区实际自主制定一个可以满足本城市交通需求的全面计划,各地区一揽子政策工具的组合由地方政府自己提出。国家交通运输部只对相关地域的一揽子方案进行审批,地方机构可以最大的自由去实现审批后的一揽子方案中各种工具的转换和结合。这充分说明,英国一体化交通规划实践强调在一体化交通持续发展原则下的中央给予地方交通规划机构充分自主。

6、英国中央政府以条例和指导手册形式为地方交通规划机构在交通环境评价和交通项目多目标评价上提供行动指南。英国城市交通项目评价主管机构为各地方交通规划机构,英国交通部在充分给予地方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同时,为确保国家一体化交通规划战略部署,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城市交通项目公共评价框架acommonappraisalframeworkforurbantransportproject》,该框架对交通项目和外部经济效应评价都提供了指导性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以指导各地方交通规划机构根据地区实情选择相应评价指标和采取不同权重。英国中央政府也重视以管理条例和建议形式为地方交通规划机构提供环境评价指导意见,1988年,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以指导各地方机构的环境效益评价;英国交通部1993年了环境评价手册,为环境问题评价提供导向原则,该手册以建议和信息形式提供,而不是中央对地方的命令性指令。

四、英国一体化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体化交通规划进一步推进的借鉴意义

1、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建设。英国一体化交通规划中的部门一体化特点是其根据本国国土面积不大的国情、发展出与本国具体国情和资源条件相适应的大部制管理机构。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特殊地位,这使得短期内将铁路规划和管理纳入国家交通运输部职责范围、从而实现交通运输方式和部门一体化可能性降低。因此,尽管含铁路在内的大交通部的综合交通规划部门是长期的建设方向,但是短期内,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只有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调和,才能推动我国一体化交通规划的进一步发展。不同部门包括铁路部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等各相关部门,具体合作方式可以包括共同合作委员会机构的设立、人才在各部门间的流动、跨部门间的岗位培训等。

2、设立专门的一体化交通战略研究机构。我国交通运输部应专门设立一个国家交通战略研究委员会,它可以由国内外知名的交通规划专家组成,并建立与国外相关研究委员会定期交流的有效机制,集中国内外最优秀的智力资源,制定我国一体化交通战略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

3、逐步推进发展社会公平、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体化。与发达国家――英国相比,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在以人为本和保障民众交通权利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各城市在发展社会公平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上应该结合城市实情逐步推进,城市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应该将“移动者、公园”等保障民众交通权利的工具率先引入到交通规划政策中,城市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可以暂时推迟引入。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各地方政府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政策的一体化合作机制。

4、国家给予地方主管机构更多的自主性。国家交通部应根据一体化交通目标,制定环境评价和城市交通项目评价指南,而地方政府是本地区环境保护和交通发展的责任人,按照评价指南负责地区内不同规划方案的筛选和排序,以实现可持续和公平运输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佩虹:一体化交通规划从概念到现实的途径[J].综合运输,2009(5).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7

交通运输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本要素。交通运输行业从最原始的以生物能运输为主的方式,逐渐发展到今天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机械化的运输方式。可以说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不断地应用到交通运输方面。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员与货物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交通运输业的新局面、新要求,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本文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和新的发展形势

交通运输即是利用某种交通运输工具,对人或物等实现的有目的性的空间位移。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进行高度依赖于人员和货物的运输和流动。人员、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不能进行企业或是地区间的有效的流动,则无法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将无从谈起。就像人体一样如果没有血液的流动供给营养,机体也会无法存活。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贸易的全球化,将不断扩大社会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不断出现了新的形势。

1、运输方式的多样性

为适应社会和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可供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不同的运输方式各有所长,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大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成熟发展。

2、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运输能力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运输距离更远;运输量更大;运输速度更快。铁路、公路等交通网布局更加紧密完善,越来越多的偏远地区享受到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人员和货物的流通量更大,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全国高速公路网不断覆盖完善,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高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交通运输越来越便捷。

3、交通运输发展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广泛的运用到交通运输领域。比如交管部门的监控探头可以对公路路况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及时路况信息,避免了堵车及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与安全性。

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行业的管理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信息化技术拥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并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人们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交通信息服务,规范了行业管理服务流程,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性。信息化建设使交通运输发展智能化,整合了交通运输资源、优化了组织和管理的模式,推动了交通运输管理能力、管理效率、管理方式的升级。

二、加强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

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专业人才的培训和选拔机制,合理引进优秀专业人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和信息,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支整体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的优秀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考核,建立起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的体系和制度。使人人分工明确,事事有理有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高管理效率。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成一个协调组织性好、职责分工合理明确、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

3、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积极争取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相关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化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如有损坏可以得到及时的维修与更换。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充满活力。

4、注重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同时建立相关的安全保密体系,建立数据备份。利用管理人员身份认证、访问限制、病毒防护等手段来确保信息化建设。

三、如何保障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保证交通运输信息化正常运行的基础,做好网络的安全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1、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

从管理制度上对网络安全防护加以管理,严禁人员违章操作,严禁无关人员对网络系统进行操作,严禁没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上岗操作。把好管理这一关,从管理上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2、做好网络系统的防护工作

设置系统防护密码,对操作人员进行认证,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员权限加以限制,使其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以防止操作人员的恶意操作和误操作。建立交通运输系统的局域网,使其与因特网相分离,使其不易受到网络攻击、破坏和感染病毒。定期做好系统对病毒的检查和杀毒工作。

3、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化的培训

使人人树立起安全防护的意识和保密意识,保持工作的高度警惕性。使操作人员具备对进入内网数据进行鉴别的能力,严防有毒有害信息侵入系统。加强操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思想教育,树立职业道德规范,防止操作人员进行恶意和非法的操作。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8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措施

一、引言

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将经济组织成一种生产形式,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以城市为主要节点的公路交通运输,将各个城市构建在交通网络,有效连接各个交通要点,并以其灵活、便捷、覆盖面广、通达性好等特性,成为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社会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并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公路运输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也发生变化。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了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在不同的地区逐渐对地区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并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关系。

(1)公路运输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尤其对于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是关键部分。公路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公路网的日趋完善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路在当代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2)公路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已为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历所证实。一个区域公路网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当地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公路建设的适度超前,会起到促进、支持当地及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公路建设的滞后,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3)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更好的吸引外资,促进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以及同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为了支持、促进当地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公路建设也必须保持适度超前。

(4)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协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产生活力,和谐创造需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基础作用的公共交通建设,也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问题是普通百姓生活的主要诉求,社会主义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促进建立一个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必要性与必然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公路运输作为其发展的基础支柱,同样存在着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社会发展下的必然性。

(1)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公路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必然存在着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公路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能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

(3)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公路运输,而良好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要不断的改革,才能得到进步,进一步巩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

(1)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运输业发展阶段性的转变要求尽快对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并制定综合性运输政策与规划,促进公路运输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把公路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推向新的阶段。

(2)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基本措施。

编制工程施工预算,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具有完善的定额资料,搞好工程施工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秋累的先进管理经验,是建立在责任、权能、利益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并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等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工程预算成本反映公路施工企业的平均成本水平。

实行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是指项目经理部根据计划期内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预先编制出人工费成本控制计划、材料成本控制计划、机械设备成本控制计划、管理费用成本控制计划、临时工程费用成本控制计划。对每一个公路项目的施工,都应当有精心的预测,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好合理的材料供应商,制定好该项目的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3)积极应用现代技术,促进信息整合,提高综合应用水平。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现代电子工程设备已经进入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领域中,要切实充好利用先进的现代设备。

(4)经济管理手段与行政管理手段相结合。公路是经济社会活动赖以进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具有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它具有的起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经营风险大等特点。政府应进行干预,承担提供这种公共产品的责任,组织建设和管理公路,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赋予特定企业的垄断经营权,既适应了公路运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政府宏观经济的目标要求。

(5)促进和加强道路车辆的综合管理。按照地区管理范围不同实施等级的管理、规划、建设和服务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赋于职责。

四、总结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9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一、引言

 公路交通运输是连接各个城市的中介,也是各个城市的发展的基础,其具有灵活、便捷和通达性好的特点,是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有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的通达性展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给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改进,促进其持续发展。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不同,但是其共同作用便是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路运输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纵观全国各地的发展,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数是一些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而对于一些沿海地带或者国家的中心城市来讲,其公路四通八达,为当地带来众多的效益。国家对任何一个地方的开发,都要先保证其交通便利,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路运输作为各种运输方法中的一种,是最为普遍,而又常用的一种交通方法,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公路运输网得到了完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公路运输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很多城乡、偏远地区,“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国内各个发达城市的历史所验证的。公路交通运输是否便利、完善直接影响着本地区与外交流的程度,影响着本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很多时候,公路的建设只是为了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但是我们却发现公路的建设带动着各个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公路运输的超前建设,将会加强沿线地区对外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个封闭的地区,就算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没有便利的交通,依然继续落后,即落后的公路建设,将会严重的阻碍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的公路运输状况良好,就会吸引跟多的外来投资者,从而带动本地区周边地区的发展,加强各个地区的之间的联系,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基础作用的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也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促进建立一个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公路运输作为各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必然要进行一些改革,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公路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必然存在着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公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公路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健全的运输市场机制,才能够促进市场中的经营机制的转换。

三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点改革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公路运输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的保证,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变化对以往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当尽快的制定综合性运输政策与体制,以保证公路运输业地协调发展,推进公路和地区经济的双重发展。

 (二)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实行全面预算

要实现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必须做好工程的全面预算,将施工成本降至最低,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发达国家在多年的经济管理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其作为一个预算体系,是综合考虑了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利益和职能,通过监督、激励和分配等手段,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工程的预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水平。因此,做好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是要充分的做好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比选择较好的材料供应商,制定好项目的成本计划,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全面基础。

 (三)经济管理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公路是涉及到社会中的一切经济活动,是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的基础,不是任何一个经济地区独有的,其具有公共性、规模性和非营利性等特点,同时其又具有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作为一项公共事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政府应当为公路经济管理提供政治保障,提供良好的交通的服务,在尊重公路运营规律的基础上,赋予特定企业的垄断经营权,这样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的结合,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有效管理,促进公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些偏僻的交通不便的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了沿线地区与外部的联系,吸引了外来的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进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和发展,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秦忠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2011(06)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重要性;现状;关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事业不断扩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业不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生产、产品分配及消费等过程中起枢纽作用,人民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物品全流通时代,在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作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连接枢纽,交通运输业也在逐步完善及发展,只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对社会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同时向国家及人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进而对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强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事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是指在人们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借助于运输设施完成人和物位移的全过程。为满足生活需求人们必须进行连续性的生产,在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中,生产商品等都会发生位置转变的情况,实现这种转变情况的主要工具为交通工具。在生产过程中运输占有重要位置,也是社会生产及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经大量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足及稳定,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是国家安定、繁荣的可靠保障。

2.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则有效提高了其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在运输业发展的同时,还对其成本进行了极大的降低,这就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当经济水平过低时,就会对交通运输的规模、科技创新及方式等方面产生极大的约束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经济水平的提升才能促进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基于此,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协调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及探究。只有确保经济发展,才能满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还能为交通运输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市场。

三、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推动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交通运输业推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业和石油产业的发展并实现在经济链上的扩展。据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介绍,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拉动经济最有效的载体之一。高速公路投入一亿元,就可以直接创造1800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2100个就业岗位。每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就要消耗500t到1500t的钢材,4000t到12000t的水泥及1900t左右的沥青等。这样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交通网的便捷可以有效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补,进而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能拉动交通路线附近的产业,增加就业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交通运输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部原名为交通部,随着名称的更改,交通运输业结构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也代表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才需求结构与交通运输业结构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某一方面产生改变都会对另一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经济产业结构起到重要的调整作用,从本质而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缩短产业之间的距离,推动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高效化,同时还起到调整能源配置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速度,技术产业结构在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对运输人才需求的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性及多样性有着诸多的限制。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业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民生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人民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衣食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出行更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任务。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的今天,安全出行已经成为人们及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当交通运输业发展过慢将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将交通建设提到国家发展日程中,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将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将极大促进城乡交流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四、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措施

1.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

为健全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必须不断对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进行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如交通运输发展策略的合理制定,可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对产业发展战略进行适当地调整,加大交通运输业建设项目的力度,对城市交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以此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确保交通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2.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模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相关部门不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必将对经济增长造成极大损害。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起着先导性作用,因此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并加大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推动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3.改良交通运输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航空水路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应站在全局高度增加、协调各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优化资源结构及降低运输成本。为改善交通运输市场的竞争环境,发展多种运输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同时可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能增加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还能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及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实现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在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性的基础上,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模及改良交通运输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新泽,姚智礼.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35):278-279.

[2]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刘秉镰,赵金涛.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06).

[4]蒋超楠,孔维一,刘源楮.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