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十篇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十篇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8:46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学生;终身教育

1.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1.1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

体育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现代的学生,学业繁重,这对于脑力与体力都是较大的挑战,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体魄,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终身教育,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树立健康观念,注重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健康情况,不断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就要练就健康的体魄,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2为终身教育提供可实践的项目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育上,同时还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可实践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及身体素质,为他们提供或建议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此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普及一些体育运动常识,教会他们自救常识、自我锻炼的方法和途径等,这都为以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通过提供可实践的项目,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塑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1.3通过科学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提供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高校作为教学机构,可以通过科学、可靠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体育训练提供指导。这样就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少盲目性的存在,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锻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的方式,将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传授给学生,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这对于他们平时的体育锻炼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2.目前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2.1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很多学生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认为只要将专业文化课学好就行了,忽视了对于体育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塑造和培养。在高校体育课上,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于老师教过的方法和技能不重视,这就很难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更有甚者会采取无故请假或者逃课的方式来逃避对于体育的学习。总之,过于轻视体育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2.2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也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来讲,一般一周仅仅安排1—2次课,缺少课下师生的互动,学生在课下很少能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仅仅凭借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来说,数量少、频率低,没有活泼有趣的体育项目作为支撑,学生自然会减少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这也影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总的来说,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培养等方面进行着手,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支持,从而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学生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

学生的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也是目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所以在认为体育学习可有可无的情况下自然会放松对于体育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即便学生有对于体育的渴求,由于教学过于输送,学生的体育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指导和提升,这就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总的来说,学生作为高校体育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体育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

3.1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

要想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应该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在教学思想上,要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制度化,将其纳入对于学生考核标准中去,实现学生体育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挂钩,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讲,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实现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根据学生个人身体情况来设置总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增加体育项目,比如空竹、篮球、足球、健美操、太极拳、健身跑、游泳等;教学方法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另外,还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体育项目,从而让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2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

要想增强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应该在学校多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可以充分地利用校报、橱窗、黑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校运动会、体育节、体育比赛、俱乐部、体育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的举行,能够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以此来督促他们去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个人体育能力的提高。通过适当地宣传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体育艺术的培养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进一步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

3.3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是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方式,课内外结合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和途径。不仅仅要充分地利用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同时在课下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实践中去,不断地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实现个性化的锻炼模式,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来,这样可以实现一对一地解答,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把体育健康课程与课外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体育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约束,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体育与日常活动的结合,促成终身体育教育的顺利实现。

3.4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

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因此要想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体育,不仅仅强化他们个人的体育能力,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成功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他们能够自发地实现对于体育的重视,自觉树立体育意识,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生存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

4.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还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办法,促进个人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实现对于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作为体育老师,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终身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王炼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凯.浅谈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18.

[2]张涛.结合终身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3]陈少宇.从阶段体育到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应答[J].体育师友.2005(02).

[4]郭玉.从终身体育视角探讨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大部分职业学院学生的年龄处于15-18岁之间,正是一个生理及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且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及人生目标模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心理特点有缺陷,与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提高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刻不容缓,加之体育课教学的特有环境与方式,决定在这方面可大有作为。同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我们体育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好的施展平台!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B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在诸多项目中都能体现这一作用,如拉绳跑比赛中,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体质好、能力强的同学必然要帮助体质差的同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踏实的态度。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一批尊师敬长,责任心强,做事公平公正,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的体育骨干,协助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借此教育其他学生做事公正,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做一个受他人尊敬的人。

3.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尤其是中长跑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拥有众多的学科作为基础,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学科群,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制作体育器材,设计场地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健美操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手脑协调配合能力,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1.增强体质,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及身体素质的训练,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运动都能伴随人的一生,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业余爱好。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3

从隐性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高涨的情绪和顽强的意志力等几个方面,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都是以提高学生心理水平和健康水平为目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影响学生心理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因素,二是精神因素,后者尤为重要。精神因素是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素材,概括起来主要涵盖体育教育文化、体育教育思想、体育的德育、体育精神和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精神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层面来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体育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这些隐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也无形地对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如何将这些隐性体育素材教材化,形成隐性体育教学内容,进而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心理水平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上好体育课和教书育人的最主要部分。精神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也将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体育教学质量的灵魂,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体育教师的形象和行为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综合体现。其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显性教学内容和隐性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形式来不断地渗透体育教学内容中的精神因素,来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水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方法[4],也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指标,因为个人的教学特点不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教案的同时应该着重考虑隐性教学内容的因素,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地通过间接灌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通过强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另外,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隐性教学内容,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交流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那么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管理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是需要教师在制作教案的过程中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练习方法就是分组教学,分组教学主要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练习过程中通过组间同学的讨论、互相帮助等来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从而侧面地提高学生人际交际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高涨的学习情绪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不同,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在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交流时间较多,所以在体育课分组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般可选择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同质分组主要是将性格相同和学习层次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分成一组;异质分组则是打乱等级顺序,将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练习小组。另外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变换分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通过体育知识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交际能力,做到离开体育课堂后能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正确选择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和方法

如果不遵循一定的原则而无目的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势必将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不良影响。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特点主要体现为隐含性、不确定性、强制性和持久性等几个方面[1]4,所以在选择隐性教学内容时也应遵循相应的原则。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出发,建议在选择隐性体育教学内容时,遵循隐性体育教学内容与显性内容相结合、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注重创新性等原则。

(一)采用隐性体育教学内容与显性体育教学

内容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显性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主要就是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隐性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在显性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并依托显性教学内容、经过不断发展又反过来不断制约显性教学内容的学习。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学内容的2个方面都是体育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的体育教学时间来看,目前在教学中表现出非常重视显性体育教学而忽视隐性体育教学内容,有的教师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隐性体育教学内容,更不用说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隐性体育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心理水平了。显性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身体素质的发展;隐性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对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道德和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主要属于心理学范畴。显性内容通过正面直接的教学对学生产生影响,隐性内容则从侧面间接地作用于学生。显性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着隐性教学内容,而隐性教学内容不断地反过来对显性的效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一名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体育教案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显性体育教学内容和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和教学规律,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乃至整个学期,不断在显性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合理的隐性体育教学内容,才能从整体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要求的5个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身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采用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心理

特征的原则和方法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因材施教,在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学生集体或者不同心理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隐性体育教材。其实体育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通过教师的观察,甚至可以通过心理学量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水平。人的心理是精神现象,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很难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心理学专家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3个等级:第一,一般常态心理者。这部分人表现为心情经常处于愉快的状态,适应能力强,善于自我调节,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应做的活动。第二,轻度失调心理者。这部分人在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时,容易产生抑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人际交往中略感困难,自我调节能力弱,若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的帮助,可维持心理健康。第三,严重病态心理者。这部分人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已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若不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就会加重病情,以至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心理水平的学生,合理安排隐性体育教学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心理水平处于严重心理病态的学生,这类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考试焦虑、适应障碍、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几个方面,如果体育教学班级中存在此类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暗示、关怀照顾和积极鼓励等方法来逐步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通过鼓励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不断的关怀,找到适合该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练习方法,通过各种手段间接地改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抑郁的个人情绪。有轻度心理失调的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引起心理变化,教师或同学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会对其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讲解和练习中没有注重隐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势必将会对此类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导致其心理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下降,更别说体育课教学效果了。对于一个体育班级整体而言,会同时存在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不同性质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心理水平的影响也不相同,所以选择与此适应的隐性教学内容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寻求相应的方法,既要强调对教学班级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的培养,又要注重不同心理水平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隐性体育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来说相对周期性较长,例如对于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不是通过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单元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学年、甚至学段,对于大学生心理水平的影响也要贯穿整个大学体育课的学习过程。

(三)采用从实际出发、注重创新性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是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本文以高职高专为研究对象,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意义、体育教学现状出发,对提高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

一、提高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效率的意义

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在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对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深化体育教育体制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体育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体育教学成为了体育教育研究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研究,可以建立健全体育教学体系,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与体育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一套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基础理论,发挥其教学调控作用,为体育教学的实践提供有效参考,在实践中发现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和改进,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体育教学发展。

2.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高职高专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在体育教学课程方面开发不足,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热情,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对学生大多采取自由活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体育锻炼和学习,失去了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现实意义,造成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当中,逐渐忽视对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久而久之,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直线下降。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成为了体育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有助于体育教师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3.有利于合理地简化运动技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对体育运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有效地简化体育运动技术成为了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运动技术的简化,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充分达到强健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提高研究体育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可以大大促进体育工作者对运动技术简化的研究和实践,并逐渐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体育教育更是教育事业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体育教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好的身体素质,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其他课业的学习做好身体保障,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制约体育教学发展

虽然体育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有序地进行中,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仍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地制约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体育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放弃对体育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致使教学水平上不去,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体育锻炼的热情,严重制约和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文化知识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体育教育往往处于附属地位,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教师的文化知识教学和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上,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却少之又少,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不完善,这就直接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懈怠、应付等情况,对体育教学不能给及充分的重视,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和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不能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作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大部分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没有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参与,只是一味地以讲为主,不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对体育学习缺乏积极性,感受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意义。

三、提高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

1.规范体育教学常规,为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做好保障

为了保障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必不可少,规范体育教学常规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提出对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使体育教学更加规范化,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秩序的形成,更能够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思想教育,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制订恰当的体育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出发,制订出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合理目标,目标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注重可实践性和有效性。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3.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设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引起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和重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4.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式

在高职高专的体育教育当中,教学方式成为了体育教学进行的关键所在,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方式应该符合学生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起其对体育锻炼的充分重视为目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效率。

5.学校要对体育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

高职高专在进行学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给予体育教育充分的重视,在教育管理中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做好物质保障。同时,要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给及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制订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让体育教师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职高专体育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6.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体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进行时,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体育技能比赛等活动,让体育教师能够及时把握体育教育发展方向和体育教学信息。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知识体系的创新研究能力,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日益繁荣,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对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意义和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不足之处还望指正,希望能够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剑.如何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12(10):120-123.

[2]闫洪磊.以教学优化为基础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现代体育教育信息资讯,2011,14(2):140-142.

[3]王威.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为基础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教研资讯,2012,16(4):250-253.

[4]陈颖.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教学教案,2010,42(5):240-243.

[5]唐晓辉.学校体育网络教学与体育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17(8):130-133.

[6]张正明.浅谈体育学科的分层次教学[J].体育教学,2012,120(12):123-128.

[7]陈敬朴.教育的功能、目标及其特性[J].教育研究,2012,15(20):260-263.

[8]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2(10):64-65.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特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19-01

一、引言

我国教育结构中设立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科目是学生们热爱的学科项目。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可以学习体育常识,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做游戏。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生具有体育启蒙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体育科目是可有可无的科目,认为体育课是学生“玩”的科目,片面的认知了体育课的目标和作用。在教育领域大力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倡导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逐渐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充分重视。体育课是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协调学科共同的发展的科目。小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了解身体结构,增加学习精力,达到身心的共同发展。我们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根本上认知体育科目的重要性,要从体制机制上更新体育教学的目标,从内容上强调体育科目对于小学生的重要影响,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新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征

1.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的基本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属于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自身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就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体育的概念理解较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在体育技术和体育内容要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特征,不能安排过于激烈的体育项目,要以保护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在设置体育项目中,教师对学生在动作操作时,要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把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统一起来。

2.教学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来源于对事物的热爱。一个科目能够吸引小学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科目具有趣味性。小学生自身对科目感兴趣了,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其中的知识。而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小学阶段体育的趣味性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动作或者一个体操,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耐力,而是为了让学生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把锻炼身体协调性放在首位。在动作标准上,要轻松对待,特别是对待一些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更要进行分别对待。教学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学生喜欢的项目引入到教学中。

3.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性的原则。小学体育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游戏性。游戏性特点体现了教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游戏完成教学是一个很适合的教学方法。游戏性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可以开阔小朋友的眼界。游戏性原则的使用,要注意符合地域特点,符合教育区域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点。游戏性教学原则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通过游戏,小学生可以领会到体育课的有趣之处,可以对体育课充满好的印象。游戏性原则符合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要求。

三、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途径

1.在思想上更新体育教学的学科地位。体育教育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我国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学校和家长都重视应试学科的成绩,认为主要学科成绩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关键。主要学科的地位在很多年的教育改革中,都处于教育界集中关注的地方。但是,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升,多种学科共同发展成为教育者研究的范畴。其中,体育教育是改革中的重点。我们在观念上,要更新体育教学的地位。不能把体育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科目,不能忽略体育教学的优势作用。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在体育课上,小学生呈现出最真实、最纯洁的一面。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体育教学的理念。从教育思想上认同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2.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体育教学是贯穿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的全过程。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最初印象。小学体育教学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这里说的个性特点,不仅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更小学生心理的特点。主要代表的特征就是小学生性格方面的特点。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群体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手法。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而且有的学生会延伸出更多的想法。这种思维活跃会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思考教学内容。

3.以快乐教学的理念实现教学的主动性,引导小学生的体育实践精神。体育课程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学生的体育精神。我国自建国以来,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我们重视体育就是为了提升国人的身体素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要为体育精神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用快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爱好体育,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利用体育锻炼的优势达到身心教育的共同发展。快乐教学就是从思想上、形式上、过程上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是一种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弘扬小学生体育精神,是小学体育创新的真正意义。

四、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集中性、趣味性、游戏性的特点。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就要从多方面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教育观念、教育手法、教育尝试中不断掌握教育的根本思想,把体育教育当成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项目,从多方面创设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进步,让小学体育教育真正为教育服务,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学生成绩,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毕红艳,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才智》,2011年03期。

[2]王艳荣,多元智能理论与学校体育观念的创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02期。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很慢,存在着很多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得到学生及学校的重视。学生上体育课时,精神散漫,不积极运动。体育教师也因为学生和学校的不重视,课上只安排少量的运动,之后任学生自由活动。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虽然一些教育部门及学校都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实际的行动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高职学生的年龄段是身体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适量的体育运动还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有助于身心的良好发展。可见体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学习中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结果的分析

1.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重复,考核方式片面。目前,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没有完全摆脱以竞技教材为主的旧教材体系的束缚,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特色和本质功能,开发和选择职业性体育。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基本上是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程内容陈旧乏味,缺少新意,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出现消极怠练、甚至逃课的现象。另外,教材形式单调,枯燥无味,考核标准太高,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发展学生个性考虑较少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2)体育教学目的不明确。现在的高职学校安排体育课程目的只是提供学生休息的时间,根本没有考虑体育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体育课是具有专业性的课程,他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共性还具有职业定向的专业性,能够培养学生适应职位的能力。而这一点高职学校却忽略了。(3)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我国是注重文化培养的国家,对于应试的教育十分看重。认为只有好好的学习才能有出息却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这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这一现象的产生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还是一味的追求学习忽略体育锻炼.

2.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对策。现在高职学校的体育教育还处于低迷阶段。学校和老师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认为学生身体的健康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而学生的成绩却是学校的重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想法是难之又难,但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国家的未来。高职学校的教学体制一定要改革,体育教育事业一定要开展,要针对高职学校现存的体育教育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1)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现有的体育老师虽然都是体校毕业,但是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体育老师在学校的重要性也就不强,导致老师自我学习与提升的动力不强,只是一味的追寻自我的教学方法,更有甚至课堂就是自由活动,这样根本达不到体育课程的要求,学校应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体育教师意识到自己和其他教师同样重要,使体育教师不断的专业化、年轻化.(2)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体育教育不能开展的主要原因就是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校的文化教育与未来的规划方面,因此应提高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应加大体育教育投资,改善体育教育硬件的建设,对现有的体育教学设施进行更新换代,老旧设施应退出它的历史舞台。另一方面应提高体育教育者和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得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强健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主动体育教学观,主动体育教学观的核心是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由被动教学变成主动教学。(3)使体育教育多样化。原有的体育教育只是形式上的课程,内容枯燥。而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同时也应多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充分的运动起来。组织体育项目比赛是够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7

论文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大学体育;教学训练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大学每年培养出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我们拥有数以十万计的科研工作者,但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近年来,国家也大力提倡构建创新型社会,以此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要构建创新型社会,就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这就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为构建创新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有。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大学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起到应有的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学内容之一,往往只是被视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很多人会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大学中的文化课程的责任。在这样的观念的指导下,大学体育教学也的确只是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完全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而,大学体育教学应该与文化课一样,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通过体育教学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三、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前面我们分析了要想通过体育教学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虽然已经明确了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应该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但对于该如何运用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对于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为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成功,往往都需要拥有创造力,体育教学或者训练同样如此。要想拥有创造力,就必须现有创新意识。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原来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与教学观念不正确有重要关系。原有的体育教学观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竞争意识的培养等,导致大学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学习考核方式、体育教学活动中竞争意识的培养等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大量枯燥乏味的训练和练习。虽然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毫无益处。因此必须首先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树立起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应用创造性思维的新观念,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变。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大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往往根据标准的教材,对学生进行重复的教学。所有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训练的方式几乎从未改变过。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根据教材或原有的经验,告诉学生基本的概念、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大量的练习。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树立起在教学训练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观念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思考总结,运用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从形式上感受创造性思维,并将这种创造性思维慢慢融入自己的思维中。

(三)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内容往往较单一,同时因为大学教育对体育教育和文化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对于体育教学老师而言,应该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中。改变现有体育教学项目内容单一,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的欲望的情况。将体育教学训练与文化课相联系,让学生在体育训练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学习获得原本在文化课学习中才能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大学体育教学老师要具备除了体育专业知识之外的其它知识。

(四)运用创造性思维,改变体育学习考核方式

对于大学体育课的考核,往往是对一些硬性的指标进行测试,以检查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是否提高了身体素质和竞技技能。比如800m和1000m长跑是测试学生身体素质,乒乓球对抗是测试学生的竞技技能是否提高等,都忽略了如何让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没有任何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参与和重视程度,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改变体育教育学习的考核方式十分必要。对于体育学习考核方式,可以参考文化课的考核方式,即学生选修体育课考核合格,给予学生选修文化课同样的学分或成绩,让学生在选课学习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如此一来,体育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使其在参与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五)运用创造性思维,树立新的竞争和风险观念

体育活动因为竞争性而充满了魅力,伴随竞争性而来的则是风险。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竞争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行为,而积极向上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然而,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很多学生都有着不正确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不足或不正确。许多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中只有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而不顾一切,这将给自身也将给他人带来危险。毕竟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风险性,而过度竞争则使风险性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与到竞争性的训练中,但要让学生不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训练的结果。例如,进行分组对抗训练,但绝对不能过分强调对抗的胜负,而应让学生体会竞争,并学会用一种适当的方式去竞争,比如团队合作,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如共赢意识,即体育活动中,双方对抗是为了是彼此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职体育;有效教学;教学建议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读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使高职教育得以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特殊的高等教育,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文化理论知识,更强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面向基层,为社会生产一线输送实用性、专业性人才的教学体系。《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课程教学的重理论性与研究性,高职课程教学重视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就业方向为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总体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考验,更需要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便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在高强度的就业劳动中发挥体能上的优势,突出体育为劳动服务的实用价值。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更是培养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健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方面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其体育教学也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岗位工作的适应性能力。同时,高职体育教学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强化身体素质,更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愉悦,在体育锻炼中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为高品质的生活和高效率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高职体育教学,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由于高职教育的起步较晚,许多教学体制不健全,学校和教师对高职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性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忽视了体育课程教学,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体育课堂自由松散,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学生也缺乏体育学习积极性,许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学习必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重视体育学习。高职教育虽然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但高效率的技能学习离不开健康的身体素质,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转变传统体育无用的教学观念,正视高职体育教学的地位,发挥其在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效率的基础作用。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体育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分析身体素质在职业竞争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体育教学,端正学习态度,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对就业的影响外,还必须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深化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不仅在学校中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更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为学生以后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无论在什么阶段、什么性质的教育中,教师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想实现高职体育的有效教学,就必要重视高职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从体育教学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首先,高职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不只有课堂理论这一种教学形式,它更重视课外体育项目训练,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为高效率体育教学的实施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同时,由于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的同时,熟悉各种体育项目的技巧和要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选择,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在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提高身心素质,更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运动技能的提升和身心上的愉悦。

其次,教师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只重视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忽视体育教学,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普遍偏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模糊单一,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无法从体育教学中获得知识与体能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定期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学习、深造,从而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水平,使教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以具体的制度监督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具体的奖惩机制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鼓励教师不断改革创新高职体育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度,进而提高高职体育的教学效率。

三、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特色体育教学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终身体育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建设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培养学生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当具备为专业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运用的综合身体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学校的时间相比同等的学校要少,因此其接受的体育教育时间较少,连续性被打断,终身体育思想意识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兴趣缺乏,导致了运动能力和技术的缺失。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在教学中不能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观念入手,导致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体育兴趣得不到培养和激发,使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研究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终身体育与职业学校体育教学

1.终身体育思想的发展

终身体育是随着当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法国人郎格朗(p.Lengrand)在1965年于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最初使用“educationpeymanente”一词,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endueationpeymanente”译成英文“Litelongedueation”,即“终身教育”。所谓终身教育,就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外的学校体育中出现了贯彻终身体育的动向,注意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前苏联的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并在高年级培养学生组织比赛和裁判的能力,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参与组织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美国在1970年初就提出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学校体育已成为大众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基础。美国专家认为,发展有益、有生气的身体娱乐是当代社会的需要。

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对于其它学校来讲有其特殊之处,社会需求对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更应始终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终身体育与职业学校体育的关系

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和终身体育的关系密切。

第一,职业学校体育是职业学校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基础。职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而且还要具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较强的综合身体素质,因此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尤为重要,在参加工作之后仍然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保证其较强的身体素质。同时,职业学校学习时期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不仅仅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第二,职业学校体育是职业学校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是他们在校园的最后时期,也是其学校体育生活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身体发育关键时期。职业学校时期相当于普通学生高中时期,学生们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是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师只要言传身教,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激发体育锻炼的动机,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第三,终身体育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关键,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改革的起点和终点。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只有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

教学理念是体育教学教学活动的理论支撑,教学理念的不同导致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差异性。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存在着以运动技术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身体素质的培养,注重体育的三基教学。并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陈旧的体育教学方法,学生对体育教学根本没有兴趣,更养不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更何况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2.体育意识淡薄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对文化课程包括体育在内不重视,认为体育可有可无,对体育教学不重视。首先,学校领导体育意识淡薄,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玩个够,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和管理不足;其次,体育教师自身存在体育意识淡薄,认为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对于专业技术教学来讲不重要,导致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认真,应付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再就是学生体育意识的淡薄,职业学校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要学好主业技术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认识不到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专业技术发挥的基础和保障。

3.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首先,从性别方面来讲,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阶段男女生发育存在较大的差别性,他们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别,男生喜欢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田径等;而女生则喜欢对抗性弱,且比较轻柔的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舞蹈、跳绳等。因此,应当根据男女性别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教学。其次,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分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较多,不同的专业对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当进行不同的分组教学。

4.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依然是同其它学校一样,注重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定量化评价,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的存在。陈旧的评价标准和项目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更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另外,缺少了对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不利于体育教师的自我监督和他人的监督。

三、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1.确立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引进了许多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包括了终身体育思想在内,国内学校体育教学纷纷提倡了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倡是顺应时展的结果,与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关键性的基础,应当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为主,同时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已经开始认识到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在其指导下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

以终身体育作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只有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体育教学的理念才能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为根本的任务,才能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来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2.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适当的组织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应当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是体育教学理念转变的直接体现。“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制度,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只有提供多种途径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方式,才能使职业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空间,才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不利于职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更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评价,更应当注重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习惯的评价,为体育教学的评价带来了活力。首先,应当认识到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在于选拔,而是作为体育教学的过程存在于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评价的功能是在于提供了信息反馈,强化正确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注重了综合评价,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应当注重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如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周登篙.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264.

[2]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53.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篇10

一、现代终身教育简述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性理念,从字面意思来看,终身教育是“终身性”与“教育性”的总合,“终身性”强调学习者进行教育的长远性,“教育性”则是各个领域教育内容的总和,由此可以得出,终身教育是一种具有长远性目标的综合性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五个教育途径,所涉及的教育对象不止青年学生,所有人都有进行终身教育的权利,教育内容也十分广泛,主要包含科学技术、人文历史、艺术文学等具有社会实践性目的的内容。

(一)长远性教育思维

“长远性”是终身教育的综合性目标,通过对受教育对象的普遍性和终身性,来提高整体的国民教育素质,“长远性”是个体一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表现,从幼儿时期到古稀之时,都要进行阶段性内容的学习。如在幼儿时期,需要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识,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如语言、行走、吃饭、喝水等基本知识,除了基本生存能力学习之外,还需要学习基本文化知识、艺术知识、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学习。青少年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一般指十五周岁到二十周岁,这个时期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从普通教育学科到基本法律知识以及个人兴趣,涉及的教育内容广泛而多元,往后的人生阶段教育内容逐渐与社会实践内容相关,主要与个体的社会职业生涯相联系。不管任何阶段、任何教育内容,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一种具有长远性作用,在个体的成长中起到一定意义的导向作用。

(二)自律形态下的体育精神教育

体育教育的终身性表现在于个体一生中的体育运动精神,在现代社会之中,体育精神已经成了个体追求美好身体状态的必要方式,通过体育运动,个体的身心状况能够得到有益的改善。体育运动精神不仅仅是个体身体锻炼的活动,还是一种勤奋意念,通过体育运动,个体在进行人生理想奋斗之时,会具有强烈的勤奋心理,这种勤奋心理是自律性的表现。人的一生当中需要面临无数的学习,一个具有自律意识形态的人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此完成个体的理想。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

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力求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主要涉及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实践能力、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培养内容,使得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状态。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受教育者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基本的体能素质和身体支持,在农村体育教育中,良好的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农村学生的教育活动提供了有益的身心健康指导。

(一)全面教育与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提倡全面性教育和全体性教育,全面性指教育内容的全面涉及,主要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涉及思想品德建设、智慧启蒙、体育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智慧启蒙与美感教育一般通过教育学科和个人兴趣培养来表现,侧重于学科文艺性的知识学习,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重在培养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实践,体育教育的展开能够保障学生个体拥有基本的劳动能力,在健康的体能条件之上完成有益的学业任务。

(二)农村全面性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是全面性和全体性教育观念的总和,尽管其基本内容有主次之分,但是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全面性教育观念的实施也不应该由地域的发展状况来进行分配。农村教育一直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心,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基本上偏向于基本学科建设,全面性教育观念比较缺乏,在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学科建设中没有彻底的实施方案。农村全面性教育的实施需要合理分配专业学科教学与全面性教学之间的联系,在设立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时,展开有益的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性教学。

三、农村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教育的问题整体上呈现在专业学科诸如数学、英语、语文等课程知识的教学质量上,以及全面性教育的失衡。就体育教育单独来说,农村体育教学没有专业的运动项目训练,课程仅仅停留于跑步、体操这类简单的运动项目,造成农村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逐渐降低,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体育逐渐失去热爱,同时也会丧失基本的运动能力。除了教学本身,农村体育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对体育学科地位缺乏重要的认知,很多学校将体育学科视为非重点学科,所以没有进行专业的教学规划。

(一)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

就学校教育而言,体育是一个运动项目,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性的学科,体育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个体从事于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并且这种状态能够保持永久性。从体育本身来说,体育运动是一种极具理想意义的精神,尽管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但还是有许多具有体育运动理想的学生。因此,农村体育教育改革重心应该放在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之中,重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促进农村地区学生学习更丰富的体育运动,在运动之中学习体育技能,在技能学习中培养坚韧的精神。

(二)教育理念下体育精神的终身培养

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精神特性,通过体育课程规律性的展开,现代青少年能够有效进行体能运动锻炼,最重要的是,在长时间的体育运动锻炼中,学生在潜意识中会形成一种运动习惯,并且在面临许多挑战时,都能勇于面对。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农村地区大多数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体育运动锻炼能够加强农村孩子的精神品质,将体育运动视为终身性的生活习惯。农村教育体育教学如果仅仅是对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复制,没有看到自身的局限性,也没有看到体育教育身上的终身性精神品质,那么教学会失去真正的教化意义。

四、农村体育教育创新与实践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性的建设人才,在学校教育中,将所习得的知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受教育者的学习目标。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新型的发展,教育也不例外,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体育学科的教学也随之在创新发展,农村体育教育的成功变革需要具备创新的教学思维与实践性突出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与实践并举

不止于与体育学科,理论与实践并举是所有学科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当下农村体育教学过于片面,教学整体上以课外活动为主,但是活动内容却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体育学科尽管偏向于实践性教学,但是专业性的体育教学依然离不开理论性的内容,如体育发展历史、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营养安全等等理论性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方面,农村体育教学应该将运动项目细节化,将主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训练内容,优化体育训练的活动内容。

(二)学科与文化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