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十篇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十篇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23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52-02

“环境监测”课程作为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之一,它的学习对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新的“环境监测”教学体系。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环境监测”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认识到,课程的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设置的准则,必须真正地贯彻整个教学当中。但大纲不能一层不变,随着学科的发展,结合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同步的更改,以便更高质量地完成本专业的教学任务。

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炼,力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在环境监测的教学中,现行使用的教材很多,但大都内容较雷同,甚至有较多与前期课程内容相重复。对此我们课程组对不同教材分析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一套适合环境专业使用的教材体系。主要内容变更点在于:第一对大气、水质监测中的与前期课程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相似的内容予以精简,将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中的与水质和大气监测方法相同的内容予以合并,只讲解它们的采样方法和样品的预处理。将各章节中涉及到的监测原理提取出来,使教学内容具体明确,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过程更加得当,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度。当前在教学中有多种教学方式,但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仍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对学科的最新动态进行了介绍,对方法的原理给予了相应的陈述,使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课程课堂教学的学时减少了,但学时的减少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怎样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环境监测的理论知识,是“环境监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整个教学改革多个环节着手,同时制订出各个环节的改革方针得以协调统筹进行。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健,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是艺术,其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教学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创新的理念、务实的态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每一堂精彩而受欢迎的授课,无不包含着认真严谨的备课、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师生相互融合的课堂形式以及教学艺术、风格和教师人格的融入等。

课堂教学中,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改变当前以知识传递为主,注重面授教学的实施;而采取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将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互补;改变以课堂教学要素为主,而采取课堂教学要素与在线教学要素给合考虑;改变以传递―接受方式为主,而采取教学过程模式的多样化;改变以教师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而采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改变以教材等静态内容为主,采取包括丰富的在线教学内容;改变以黑板、实物等为主,采取利用丰富媒体类型,实现媒体最佳效益;改变单一面授教学环境,实施面授教学环境与在线教学环境的相结合。

坚持以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思路,启发思维,让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资料及与教师讨论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探讨中学习,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并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基础实验。

1.强化实习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在学习“环境监测”课程之前,学生要进行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学生明确专业培养方向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环节。对于认识实习应防止流于形式,在进入实习单位之前,对实习场地的相关情况,涉及到本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设备、系统做概括性的讲解,使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后做到心中有数,把应该关注的内容筛选出来,对日后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好的开端。

2.改变实验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度。“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对于巩固监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实验不同于一般的分析化学实验,它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不仅包括样品的分析,还包括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预处理等,是一个全过程的实验。因此本课程组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首先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将以前的集中实验安排成分散实验,采用“讲做结合”的模式。在理论讲授后,接着进行实验,及时促进理论知织的消化。在某一章结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大实验,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同学们自行设计实验。从调研、监测分析方案的制订、采样点的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及综合评价全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综合实验的煅炼,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3.加强实验室建设,为课程实验提供保证。基础实验是“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要使实验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应从实验场地、实验装置、实验指导教师的建设与培养等方面做起。“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设计型实验已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环境监测”基础实验建设时就应考虑设计型实验的实施。通过这样的实验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于环境监测这一类涉及面广、内容多的专业基础课,更具有难度大、周期长的特点。经过探索和实践证明,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可行的。随着课程教学的进行,一定还会发现需要改进、完善的内容。我们将本着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增强学生竞争力的思想,进一步探索“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10.

[2]但德忠.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杨启霞,孙海燕,方东.环境监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6):93-94.

[4]郭文显,陈妹琼.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环境监测教学中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3,(22)

[5]朱兰保,盛蒂,杜庆才,丁艳.《环境监测》重点课程建设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25).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2

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大型仪器、废水废气固废等处理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根据以上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针对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行业对人才的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要求提高,但高等院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不相容现状,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的思想政治内容有机渗透到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中,满足不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前几年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来看,学生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实验课过程中,出现大声喧哗、不注意卫生等缺乏素质的现象,以及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兴趣薄弱,导致出现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薄弱及岗位适应性差,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等现象。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脱离。盐城工学院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合并作为一门课程,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依附存在,课时只占1/4理论课时,在实验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出现理论基础过硬,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够的情况,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大多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内容、步骤,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自己单独动手操作实验设备的机会少。另外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和专业内容相差较远,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技能,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技能。专业实验课程需要实现“传道”和“授业”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实验内容有机融合。目前,盐城工学院已经编制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在讲授专业实验知识中讲解“课程思政”。比如: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讲解“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水中氟化物和氰化物的测定”等实验,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思想情感目标,不仅讲监测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大型仪器的使用步骤,操作规范等,而且剖析造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强调诚信的基本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其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环境化学实验及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地位,增强专业信心、提升专业认同度,热爱专业,把对专业的热爱转化为学习的兴趣,以浓厚的兴趣化为学习的动力,肩负起促进专业和行业发展的使命。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讲授各种废水的处理技术过程中,将国内外最新水处理技术和先进的环保理念引入课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比破坏后再进行治理的技术重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把爱护祖国的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使命。

(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内容不断更新,需要及时更新或补充实验内容,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专业实验中用实验去验证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实际工程设计进行分析和思考。比如:在环境化学专业实验中,选择两种组成不同的底泥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中的各种浓度的苯酚(设计并计算苯酚的浓度),测量底泥对苯酚的吸附量,计算得到底泥对苯酚的吸附常数,从而比较两种底泥对水中苯酚的吸附差异。通过此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水体中的底泥对水体的自净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结合水处理实验、环境监测与分析仪器的实验内容,把监测仪器安装在水处理流程的各个单体和生活污水的进口和出水口处,形成一套污水处理综合型实验。本套生活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由预处理———生物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组成。基本流程为:进水→格栅→调节池→初沉池→厌氧反应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活性炭吸附→出水。监测分析实验过程中水处理各个工艺的进口和出口水质指标(浊度、酸碱度、温度、CoD、BoD、氨氮等)。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监测的手段,也提高对监测仪器和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能力。在环境监测实验中,某化工厂液氯储罐泄露事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掌握环境应急监测的布点及采样方法、监测频次与跟踪监测方案的制订等,熟悉事故应急监测的整个过程。

(三)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学院依托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盐城工学院污水处理站,以及江苏易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一是对校园中河水的浊度、色度、生化需氧量(CoD)、生化耗氧量(BoD)、pH、氨氮等的监测,校园及周边空气环境中tSp、pm10、no2、So2等的监测。运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对校园的地表水环境及环境空气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通过这些实验项目拓宽学生环境监测方面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的能力。二是校园食堂厨余垃圾的收集及处理。从垃圾的收集到预处理及好氧堆肥处理,每天监测反应装置中物料的各项指标(含水率、pH、生物降解度、温度、n、p、tSS、VSS)。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实验仪器、环境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对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堆肥化全过程的了解,好氧堆肥化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和专业内容一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生态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分析及分布规律。学生分组完成查资料、确定方案、实验报告分析、以小组形式汇报,全面了解生态功能区概念及划分、地表灰尘的采集方法及原理,掌握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原理,为针对性进行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合理地环境整治提供依据。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开展,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此外,学院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学时少,并且大部分是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太少的问题,开展了8学分的环境工程综合训练课程(第四学年第一学期6周),集中实训的内容包括:环境工程仿真训练(1周)、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与管理(2周)、模块训练(工程设计能力训练、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实训、环境监测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新技术应用,并同环境监测、水处理实验、环评计算软件应用、工程设计等理论与实验技能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专业课程理解。使学生具备进行环境监测、科研实验、环境评价、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

(四)加强课题式实验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比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由学生选择导师指导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跟导师加入科研工作,与素质与能力拓展学分挂钩或作为毕业论文前期工作,最终以完成实验报告或者提交小论文的形式获得相应的学分。另外学校还开展了“挑战杯”、“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环境友好大赛”等课外学术竞赛活动,同时学校主办的盐城市环境监测技能大赛活动。另外,学校也加强了对校内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和盐城工学院化工废水处理中试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盐城市城南污水处理厂、盐城市盐龙湖水厂、盐城汇源饮料有限公司、盐城市盐龙湖饮用水源管理处等十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得到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对环保相关企业有更多的了解。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人才发展;技术培训;培训教师

随着对环保事业的逐渐重视,环境监测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可见环境监测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而多参加技术培训就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环境监测人才的发展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多不足之处,造成人才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相关部门未能认识到环境监测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培养误认为是先进设备采购,致使监测人才的技能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某些环境监测部门对监测人才短缺的现状缺乏合理认知,认为学历高、职称高的监测人才是提升监测水平的唯一方法,忽略了对人才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重视人才引进,忽视人才培养的状况不利于监测人才的后期成长,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人才的评估标准缺乏公正性,对人才的专业发展、技能创新十分不利。除此之外,在监测人才的招聘上,监测机构应该分清主次,根据岗位需求招聘具有发展潜能且可长期工作的人才,而不是一切流于形式。具体应体现在面试与笔试独立进行上,不能把试用期与实习期概念混淆,以提升人才的选拔标准。另外监测人才的培训方法不合理,培训过于形式化,达不到以补充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为目的的培训目标,难以实现创新工作理念的培训目标,培训效率低下。还要重视检测人才的日常工作,一切问题都来自实践,实际工作是检验监测水平的标准,重培训轻实践的结果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对接,导致培训工作发挥的实际作用不大。

二、基于人才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从我国环保事业对监测技术的要求上分析,技术监测培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训师资的分布区域不均匀、培训人员的任用不严格及培训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培训成果。为确保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十分必要。

(一)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的首要工作是培训教师的选拔,因为培训教师关系到培训的最终成果,只有师资队伍过硬才能保证后续的各项工作。针对我国目前的师资状况,相关部门可考虑建立部级或省级师资队伍,同时增加培训教师数量,可以根据各地情况组建不同特色的师资队伍,各地政府不同师资机构相互关联,最终构成培训师资库。构建师资库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掌握各地培训队伍的相关动态,使不同地域的培训工作协调进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除了严格规范培训教师的选拔标准外,还要鼓励思想先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加入队伍之中。

(二)完善评估考核制度。健全的培训师资机制是培训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例如做好培训教师的调动工作,完善评估考核制度等。具体内容为做好详尽的培训教师调用计划,对教师授课任务早通知、早准备,以避免因为培训教师不足或时间冲突而导致无授课人员的状况;在教师的评估考核上要制定科学的评估奖励制度,通过学员抽查反馈、跟班听课等方式监督教师的工作状态,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培训水平得到有效保证。还要定期开展全国优秀培训专家的评选活动,对在培训岗位任劳任怨的工作者给予晋升或薪资奖励,以此激励广大培训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全国师资培训队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三)教学标准统一化。从各区域质量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来看,不同区域或同区域不同教师的培训标准不同,最终的授课成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达到更高的培训目标,实现对培训各环节的动态掌控,教学标准的统一化十分必要。根据各领域人才的培训需求,主管机构要对重点课程内容及主要授课方法进行划分,如背景分析、重点解读、技术实践、分组讨论、技能创新等环节,并且对各环节所用时间进行规定,以保证课程内容丰富、比例均衡。并且对培训教师的课件提前审核,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确保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规定标准内顺利进行,提升授课效率。

(四)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培训教师打造成培训专家,这样可以同时兼顾技术、教学两大难题。培训专家不仅要十分精通监测技术,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将培训队伍专家化,可以培训出多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是环境监测事业的重点工作,专业化的方向可以从知识理论与授课方法上着手,提升培训教师研究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广大培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的创新。同时国家主管部门还要定期组织不同区域的培训队伍进行教学水平的切磋,以实现师资队伍的更高发展。

三、结语

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到环保事业的最终成果,而今的监测人才技能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区域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在基于人才发展上的环境监测培训策略十分关键,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与教学标准的统一化是强化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其它后续工作也要积极进行,如教材的编订、培训基地的建设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等,都将会成为我国提升环境监测人才发展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管理能力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同时环境保护部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是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1、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经历长期的工作实践,环境监测实验室部分的质控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其主要采取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方式,但影响环境监测的因素较多,牵涉面广,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备,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阻碍着数据准确性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控技术的完善。

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站在通过计量认证认可后,往往容易出现放松管理的状况。认为资质已经取得,承检能力已经具备,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不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而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被动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成为形式。各管理阶层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够,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失去了自我监督的作用,增加了弄虚作假的思想意识。

3、培训机制、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监测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测能力得不到提高,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综合分析人才、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质量管理的需要。

4、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技术日新月异,但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却不多。质控人员忙于人手汇总统计各类监测质控数据,判别质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计算质控数据的合格率,在处理质控数据这方面就占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致使其他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地实施应用起来。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反馈问题不及时。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主要特点,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监测能力建设包括:人员素质、仪器装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题进修等渠道做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质管的监督作用

确立监督员制度。对质量监督员进行考核和竞争上岗,合格者给予任命。优先给予质量监督员更多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监督员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关注和监督各项监测工作中的每个技术细节,提高质量监督工作实效,保障监测工作质量,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促进整体监测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

4、依靠信息科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开展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受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5、提高监测数据的稳定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a.使用质控图来观察数据的稳定性,直观地反映测定结果的数据分布规律,展示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显示数据的有效性,对被控过程特性作出判断。

b.是通过与历史数据对照,探索监测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布统计整理、综合分析,进而分析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和增减的变化规律。通过现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联系对照,观察其变化规律,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更是环境保护的手段,也是衡量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对环境监测市场化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其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环境监测市场化的不利影响进行阐述,以促进环境监测更好的发展,更有利地保护环境。

一、环境监测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要素多样化,难以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如空气中所含物质、危害物含量、温度等都包含在内,而污染物具有复杂性,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的增强,也必然要求环境监测对象的完整与科学,监测程度也更加的深入,对于监测设备与监测技术要求更高,而环境因素变化比较迅速,对于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立正确的监测方案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环境的监测不可能完全跟上环境变化,这也就使得环境监测市场化更加困难。

2、技术条件不足

环境监测工作要求有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一般其技术含量较高,而我国的监测设备的滞后,装备不能满足每个部门的需求,因为涉及监测的范围较广,污染源较多,很多地区特别是较偏远的地区对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科学监测设备进行相关的监测,比如:噪声、废气、水污染等的监测,不能按照传统的办法进行监测,要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等,而仪器装备落后、监测效率低下等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与人员认识不够等原因,引入市场机制不能完全的解决这些问题。

3、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完善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建设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基础条件。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环境监测部门的组织建设并不十分完善,投入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的人员力量不够、且能力水平低,不能满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人员需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也无法应对复杂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使得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问题的整体监测力度比较薄弱。整体来看,除了试验分析的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外,其他的监测质量工作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还表现在缺少相应的技术理论支持,相关的环境监测产品和技术研发投入少,这些都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和完善。

4、监测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对大气、水、土地、温度等各个方面的监测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巧,这样才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以及监测结果的科学性,而现在很多监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专业性不强,对环境监测认识不到位,环境监测市场化也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监测工作属于公益性工作,监测人员工作可能不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监测时间较长,很多监测人员难以忍受要进行监测的环境等,可能会放弃工作或者不认真的进行监测,随意的填写数据等,造成监测结果不准确。

5、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场管理水平不高

一般来说,环境监测工作的现场情况比较复杂,每一个环境监测现场的情况都不太相同,有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场管理水平不高。此外,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场实施监督水平不及环境监督的实验室分析质量管理水平,最终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整体效果。

二、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分析

1、加强对环境监测市场行为的监管

明晰政府和市场职能、完善监管机制,保障市场主体多样化,是发达国家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通过监管,促进政府做好“放”和“收”两方面工作。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采取定时、不定时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举措,对市场主体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和公众监督,确保环境监测承担者行为合法合规,对于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违法相关规定、出现差错事故的,依照情节严重程度采取吊销监测资质、清退出环境监测市场等措施,维护环境监测市场有序、规范。

2、采用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选取社会化环境监测专业服务公司

在选取第三方环境监测专业服务公司时,不仅仅以监测价格作为导向,更要对公司的环境监测资质作出严格规定,防止小作坊式的监测公司或者机构以低价中标。监测公司要获得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计量认证合格证,并在认可、认证范围及有效期内;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信誉度,有检验服务活动所必需的场所、工作环境和设施、仪器设备;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有与检验服务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保证检测数据的客观、公正、有效;能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公正的数据,并可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测与评价报告。

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文件体系的建立是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要求、环境监测工作质量规定等内容都要编入到环境监测的文件体系之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机制体制建设,通过积极的文件体系建设和作业指导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水平。此外,还应该加强专门的监测检查制度以及环境监测质量水平评估考核制度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投入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水平。

4、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

伴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监测领域的不断壮大,尤其是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例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重金属自动监测技术、土壤污染自动监测技术、地表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等,这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充分利用这些自动监测技术来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并通过研发规范化的环境标准样品,通过这些有效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持续不断地发展。此外,在积极拓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范围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专业技术研讨等方式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以此来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水平和力度。

5、建立监测质量体系、设立监测考核机制

完善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详细规定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各类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或机构按环保部统一规定要求实行备案制,对第三方以前所承担的监测任务,建立诚信档案,公众可登录环保部门网站查询

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事业的整体发展。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努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积极探索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更好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秋波.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6

关键词:县级质量管理数据环境管理

周生贤局长指出,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做到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满足环境管理需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可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

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在90年代后期又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适应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实验室认可工作。目前江苏省内的环境监测站全部通过计量认证,省市级的监测站全部通过实验室认可,部分县级监测站通过了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设,管理从单一、简单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全面、系统的质量体系建设,将原本单一、独立的环节性质量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包括组织机构、工作程序、人员、职责、资源和信息等在内的、全程序控制的、并具有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2]。

2.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放松、意识淡漠

部分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评审后,存在放松的思想,认为已经通过了评审就可以少抓、甚至不用抓质量管理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体系文件未根据实际工作及时修订,经常出现实际工作与体系要求脱节,造成日常监测工作中不能严格遵循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两张皮,体系形同虚设,质量管理缺乏预见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监测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2.2技术力量薄弱

技术力量薄弱,人员流动性大是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领域不断拓展,环境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基层环境监测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对,加之缺乏系统的质量教育培训,大部分县级监测站只有几个人接受过市级以上的正规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制约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3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缺陷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室内已经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如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室内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而现场监测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影响因素较多,各个现场千差万别,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存在漏洞和缺陷,制约着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提高。

二、加强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领导带动、全员参加、共同提高

领导要带头学习领会准则,组织全体人员不断进行准则的宣贯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执行准则,强化质量体系的运行管理。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准则都已经陆续改进和换版,只有持续、深入地学习、宣贯,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准则的精神,搞好全面质量管理。

2.强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管理体系覆盖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所有环节和工作运行的全部要素。要强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加强内审工作和管理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落实改进措施、补充预防措施,从而使管理体系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员综合业务素质

质量管理工作关联到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样品运输、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评价、报告报表以及后勤保障等每一环节都不能忽视质量管理,任何环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业务水平、工作能力都影响着工作质量,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进修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自觉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使质量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4.强化质量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全面搞好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业务管理水平、综合业务素质等直接决定了质量管理水平。试想一下,一个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差的人员,甚至连基本的技术方法、原理都搞不清楚,他怎么去监督和管理,怎么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还要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如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物理学等,才能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外,质量管理人员更需要加强对准则的学习和领会,吃透准则的精神,掌握准则的精髓,才能做好监督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加强现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现场监测工作中客观的、主观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布点和采样等现场监测影响较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现场监测工作中应该强化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频次的管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确保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好、计量合格;开展现场监测的现场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等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现场监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流体动力学等繁多的专业学科知识,确保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固定、保存和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三、结语

县级环境监测站是环境监测系统的基层单位,全面加强环境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对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公正、准确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全力提升基层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预警数据、信息,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7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措施;提升

1.前言

通过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及质量分析,可以对我国气候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更为深入的了解,在监测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需要对相关监测数据形成较为深入的分析认识,并将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和改善性措施明确的找寻出来。虽然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资源开发利用率也较高,可以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质量问题,致使某些地区大气环境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也就难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同时也对我国构建生态保护型社会造成了一定阻碍。

2.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不完善。纵观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实际情况,有些部门并没有将环境监测管理机制放置在较为重要的位置,相关技术人员也未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深入的认识,也就使得大气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呈现出一种不完善的态势,因此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难以有效的将各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有序高效完成,以致在某些情况下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有待于提升。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会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在以往一段时间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监测质量处在一种边缘化的位置上,也没有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重视,采样工作不符合监测要求,监测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结果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经费投入得不到有效持续保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如果想要得到有效地保证,那么就需要长期持续的得到一定的资金投入。由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充分的资金投入,因此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中各种仪器设备的滞后性比较强,也没有办法引进较为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购买备用设备,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致使监测工作进行缓慢或难以开展,在此基础上自然会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影响,最终也就会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政府行为干预。由于有着严格的环境空气考核制度以及国家对大气工作的重视,加之地方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本身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在注重考核的基础上对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戴口罩”,以致使监测结果严重失真。

3.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逐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培养力度。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监测的质量,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日趋繁重的情况下,就需要用到众多的大气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在大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如果想要将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当中的各项工作妥善有序进行,那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及监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力度就应当得到提升。如果有着充足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的大气环境监测人员,那么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实施就能得到有序进行;如果大气环境监测人员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那么在各项监测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就少走弯路,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就能得到有效地保障。逐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力度。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每年编制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预算决算,将大气环境监测人才培养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同时投入资金购买更为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并研发较为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及监测设备,争取可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实时公布大气环境监测结果。除此之外,在监测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定期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随天气状况、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趋势,以此为依据编制适应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并使其落实到实际的监测工作中。加大对落后产能的资金扶持力度,开发利用清洁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各个区域当中的落后产能,针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让产业优化升级这一个目标得以实现,以使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机制。在大气环境监测机制构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是由点到面、循序渐进这一个原则,以便可以构建出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从而在后续的环境样品采集以及数据信息分析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做出保证。除此之外也应当将质量保障体系的引导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严格的依据大气监测标准让监测行为规范起来,从而使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充分重视大气环境采样工作质量。采样工作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大气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直接影响着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而也对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大气环境采样工作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将科学性和真实性作为首要原则,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在后续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及措施选择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为了可以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应当着力逐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培养力度、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机制、充分重视大气环境采样工作的质量以及建立专门的大气环境管理机构。通过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深入分析,来对我国大气环境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找寻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让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8

一、目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我校2012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环境监测实验属课程内实验,计划学时16,相对繁琐的实验内容和冗长的实验过程,学时偏短,实验总体表现为老师赶进度,学生走过场,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梳理并探讨改革的对策,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更优秀的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综合性、实践性由于课时限制,考虑到各环境要素水、气、土壤的代表值监测,一般在安排实验内容时会选择较典型的环境质量参数作为测定项目,多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水体环境监测有废水中CoDcr测定、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废水中氨氮测定;空气质量监测:总悬浮颗粒物测定、空气中So2测定;污染土壤中Cd含量测定等。学生通过以上实验项目的测定,可掌握某项具体指标的分析测试技术和相关仪器的使用,但遇到实际环境问题,如对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对当地典型矿区周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由于项目要求监测人员从现场采样到分析测试到数据处理到综合评价的全过程参与,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二)教学手段机械,程序化从目前实验项目的安排可知,以上这些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事先选好监测指标,并在实验室准备好需要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多地是对某些实验技能进行了温习:如电子天平称量、分光光度计测试、酸式滴定管的使用等,很大程度上与分析化学实验步骤重复,实验被限制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指定方法等条条框框下进行,完全体现不出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连续性等特点。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相差较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将来走上监测工作岗位时所学知识和实际要求的脱节。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考与建议

(一)补充和完善实验内容现有的实验项目多属验证性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和夯实学生的实验技能,对监测课程的纵深认识和全面理解帮助不大,而实验指导书上枯燥的内容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除现有实验内容作为基础实验外,很有必要增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可结合周边环境特征或学生感兴趣的环境热点问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例如:按现有教学计划,监测实验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开设,正处赣州市的雨季,而赣州市降雨特征是十雨九酸,针对这一突出环境问题可开展雨水监测。对照城区规划,按照监测程序完成现场调查———优化布点———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出具报告,得出具体结论。又如对于赣州市当前受国家环境保护部重点关注和投入的矿区重金属污染修复问题,可组织学生选定一典型矿区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监测分析,在类似的实践学习中既提高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为当地的环保职能部门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以供参考。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验证性实验可帮助学生温习和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除强调操作必须规范和标准外,如果对具体实验环节作一些巧妙变化,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很大。如CoD测定实验:1.在配制测试水样时,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是日常饮料、早餐奶;也可以选择实验室常用药品如葡萄糖、淀粉等。让学生在实验开始前便充满期待,带着好奇和探索心理去完成接下来的实验任务。2.在方法的选择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对平行样进行测定,在消解完样品后,一组用分光光度法定量,一组用传统滴定分析法定量,比较两种方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同时与标样进行比对,看看那组的数据准确度和精密度更高。而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应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把握总的方向,在布点采样前对学生的监测方案进行把关。把错误消灭在正式工作前。注重培养学生的监测过程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充分开发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随着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与之相应的监测技术日新月异,监测方法与标准不断更新,在实际工作中大型仪器及其联用技术应用变得常态化,而作为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由于本科实验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在课程实验中接触的仪器主要局限于天平、摇床、分光光度计等一些简单的基本仪器,由于台套数有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toC分析测试仪等一些原理和操作更为复杂的大型仪器接触机会很少,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进入工作岗位后遇到此类仪器不会动手,增加工作困难度。在此建议尽可能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增加学习机会:1.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采用多媒体手段,将教研室或学院现有的大型仪器工作原理、操作步骤、维护保养等理论通过视频形式让学生有感性认识;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加入老师的课题小组,跟随经常使用某项仪器的研究生或本专业其他老师直接学习;3.对于学校没有的仪器,可考虑利用实习机会向本地环境监测技术部门请相关工程师演示和讲解。

三、结束语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9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管理;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X8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22.072

县级环境监测指的是县级的检测站等环保部门利用特定的环境检测设备和手段,对区域内的环境变化状况进行实时长效的检测监督,以及时发现突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也为其他环保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料,呈现出该地区的总体环境状态。县级环境监测对于地区内的环境污染管理、污染防治、环境规划、经济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负责实地环境调查、日常的环境质量监督,环保设施及污染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

1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依照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标准,对该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管理并及时处理突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收集并记录环境监测所得数据,撰写环境质量报告。

2环境监测工作目标

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群众在使用各种资源及能源生活生产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的结果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一是科学的监测标准,这主要由国家环保部门制定;二是通过监测数据确定污染发生的确切地点,并对污染进行分析,给环保部门的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在长期的监测工作中收集记录环境数据,以此反映一个地区完整的环境状况动态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系统的、充足的研究资料。此外,监测所得的数据还可以作为我国完善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提供数据参考。可见,无论是在环境污染的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还是相关环境法律的制定上,环境监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做好县级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意义

做好县级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等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监测工作大都依照国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因而能够保证监测地区的环境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环保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实时的监测,基层环境保护部门能够及时发现突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迅速组织人员、设计方案作出应对,保障环境安全,编制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这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而能够倒逼环保部门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或是监测人员自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监测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此外,县级环保部门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是时展的一大趋势,与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契合,必能带动基层人员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工作,促使其主动学习并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保障人们生活生产的环境。

4县级监测工作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1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

当前,县级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监测人员对监测质量的不重视。不仅相关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认同度不高,监测人员也大都不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以致其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不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监测的管理工作中,使得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无法有序推进。

4.2监测管理工作关系不畅

县级监测站作为一个最基层的环境监测部门,各项工作都直接受到上级环保部门的指挥与协调。除此之外,其他同一级别的有关环保工作的部门也对其起着监督作用。而如何处理与上级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尤其是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矛盾,是摆在县级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面前的一个问题。

4.3监测技术能力不足

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保障。然而,我国无论是在环境监测技术还是监测设备上都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尤其对于资金相对缺乏、资源少的县级监测站来说,现有的监测手段都是以较为落后的人工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为主,只有空气质量的监测实现了自动化。而且,在对污染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分析人员往往不重视监测质量,对监测过程的管理也是有名无实,使得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研究价值都大大降低。

4.4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欠佳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大部分由从事监测或分析等的技术人员兼任。而他们的本职工作都是主攻技术,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虽然在环境监测的工作经历上有一定优势,但管理思维比不上专业人员,无法很好地胜任管理工作。此外,对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也不足,缺乏一个系统的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5做好县级环境监管理的对策

5.1明确管理岗位中的职责

在当前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由于专业人员不足,这使得监测管理工作不被重视,管理效率也不高。要做的便是组建出一支专业的监测管理队伍,并将管理责任明确到人,明确到位,提高工作效率;要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其认真完成各项管理任务,为环境保护事业带来积极影响。

5.2改变县级监测站运转模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

县级环境管理监测的模式都是采用监测站监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环境变化的要求。县级环境监测部门的形式已经足够成熟,可以逐步取代监测站的模式,相对独立地展开各项监测以及数据记录工作,为环境保护的其他工作提供充足准确的数据支持。

5.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若要改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还应对监测部门内部进行强力的监管,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由于环境监测大都在室外进行,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而若是为了避免环境的影响而选择在室内监测,则会大大降低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在进行监测前,监测人员应做好充分的考察研究准备,选定最合适的检测点。同时,对于收集而来的数据,监测人员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按照操作规范结合专业知识科学分析,保证监测的准确性。

5.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员综合业务素质

环境监测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参与监测过程的每一个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其工作质量、业务水平、表现以及工作态度等,都对监测结果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加强当前的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其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更新其工作理念及监测技术,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5.5健全管理人员督查与奖惩制度

加强对县级监测管理队伍的建设,除了对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外,还需建立健全对管理人员的督查以及奖惩制度,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督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行相应的奖惩。对于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或有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对于态度懒散、工作懈怠的人员给予警告或一定的惩罚,借此来督促人员尽心尽力投入工作,发挥榜样的力量,营造积极紧张的工作氛围,提高监测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晓飞.试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

[2]栾辉,张译之,张芳,王淑梅,邹诚诚.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

对环境监测专业的认识篇10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abstract:thequalitycontrolandqualityassuranceisenvironmentalmonitoringoftheimportantpart,basedontheimpactoftheautomaticmonitoringofairenvironmentalqualitycontrolareanalyzed,andbasedonpracticalexperience,proposedtotheenvironmentalairqualityassuranceandautomaticmonitoringqualitycontrolmeasures.

Keywords:environmentautomaticairmonitoring;Qualityassurance;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门组成。自动监测分析仪具有连续运转的特点,仪器的运行状况与标准物质的传递及分析仪器的零点漂移和标准点漂移都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取得合格的监测数据,必须对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监测数据具有准确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基本保证。下文从

技术保证与管理保证两个方面阐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我们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实际情况,采用《粤港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手册》作为仪器质量控制的方法依据和标准。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零点检查、跨度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我们通过先进的网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软、硬件装备,按要求定期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使得质控工作更加规范,质控数据更加可靠,质控管理更加完善。

硬件方面,为使质控数据的获取更加快捷准确,又能增加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析仪器,并将数据传输模式从原来的模拟信号改为串口数字信号。在各个子站中,我们将各台分析仪器及质控仪器串联到现场工控机上,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系统。这样,我们在现场或远程都可以操控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可实时监控仪器的质控情况。

软件方面,我们可在工控机的软件中设置所有分析仪器的质控任务,令其在指定的时间内执行,任务完成后可自行结束。质控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都被标上对应的标识,任务结束后,软件可根据各种标识分辨各类质控数据,并将其存储形成报告。再根据质控标准判别质控数据是否合格。最终将报告传输到中心系统。质控流程见图1。

图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流程图

我们通过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对现场仪器的全自动质量控制。这样不但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也减少了人为处理数据时产生的误差。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

1、技术保证的基础

为确保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成效,经多年经验的积累,我们认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要得到有效的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子站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由于气体对温度和湿度相当敏感,温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气体浓度的变化。因此,子站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3℃至28℃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至70%之间。

(2)环境空气监测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凌晨时分人类的活动较为稀疏。因此在设定例行任务(零跨检查、精度检查)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大气监测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我们都设定在当天凌晨零点到5点之间。

(3)由于每天工控机都接收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的监测数据、质控数据、负值、超量程值、零值等),在执行质控任务的期间,其数据统一标上对应的标识。在任务结束后,只要找到相应的标识,就能方便地找到对应的质控数据。同时,统一的标识有利于软件识别数据类型,也有利于人员日后查核数据。

(4)质控数据的获取。一般执行一个质控任务需要30至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代表此次的质控数据。因为不管是零点检查还是跨度检查,要达到最终的目标浓度值,仪器的分析数据是有一个下降或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数据是不能代表质控数据的。质控数据一定要有稳定的5至10分钟平均值。所以每次质控任务获取的质控数据必须是此次任务将要结束前的5至10分钟的平均值。

(5)由于质控任务结束后,仪器的监测数据不能马上恢复到正常的监测状态。因此在任务结束后,需要一段时间作为数据的恢复期,避免将此期间的数据纳入到正常监测数据的统计。

2、零跨检查的技术保证

零跨检查是最基本的质控指标。此指标直接反应了仪器的准确性。因此,零跨检查是检验仪器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零跨任务,见表1。

表1零跨检查任务表

表2零点检查结果表

表3跨度检查结果表

从零点检查结果表和跨度检查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检查结果都在警告限内。除Co仪器的零点偏移量和跨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

3、精度检查的技术保证

精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质控指标。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精密度,对仪器的监测数据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精度检查任务,见表4。

表4精度检查结果表

根据精度检查任务表,我们在对各种仪器做零跨检查期间,进行了两次的精度检查,观察其精度的变化。观察期间不对仪器的零跨进行调整。其检查结果见表5。

表5精度检查结果表

从精度检查结果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仪器两次的精度检查结果都在质控标准内。除Co仪器的精度漂移量较大外,其他仪器连续7天的零跨偏移量不大。对比精度与零跨结果可知,精度检查结果随零跨结果而变化。当零跨检查结果变大时,精度检查随之变大。

4、多点检查的技术保证

多点检查就是检查仪器的线性关系。此指标反应了仪器的整体性能状态,与零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标准,我们设定了多点检查任务。

多点检查的技术要点与精度检查一样,也是要以零跨检查为技术基础。多点检查与零跨检查有密切的联系。零跨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多点检查的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因此,每次做多点检查前,我们必须先进行零跨检查,直到零跨检查合格为止,并将仪器的零跨调整至最适当的值。否则多点检查是不能通过的。

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保证

1、人员的管理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集监测、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技术性强的高端系统。因此,对此系统的质量控制管理,一定要选派经过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的人员。

由于我们将所有子站分包托管运营,其运营单位选派负责运营的人员必须取得空气自动监测培训考核合格证。我们再指定一名质量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监督运营人员的质控工作。整个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分三阶段监督,分别由质量管理人员、监督员和室主任三级审核监督管理。为给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此我们必须明确运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2、纳入监测站的质量体系管理

我们将《粤港联网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手册》与我站的质量体系文件相互融合起来,形成一套内外兼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我站的质量体系中。这套质量控制体系,对内符合我站的质量管理要求,不论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能满足实验室认可准则及计量认定;对外,又能兼顾粤港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规范,并且在质控技术和标准上都领先于国内同行。

3、专业运营,严格监管

为使我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更完善、更专业化,我们由专业运营公司管理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化来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专业运营公司运营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维护、运行管理更专业化;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数据获取率更高;转变职能,监测人员可专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研究;节约运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等。多年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的经验也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优越性。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公司来管理运营,他们对仪器的构造、原理比较熟悉,能够及时判断故障原因,且运营公司备有常用配件所以仪器故障排除、修复效率大幅提高,从而确保仪器质控的硬件基础。在专业公司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运营的同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专业运营商的监管办法,以达到运营和监管相结合的目的。

3.4独立第三方对网络的成效审核

我们每年不定期邀请省监测中心或香港环保署专家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成效审核。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整个系统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营监管的力度,保障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是体现公正性,对各监测子站仪器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同时考核第二方运营商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成效,确保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成效审核工作主要包括有:检查日常运行质量、质控资料,各分析仪器的零跨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记录,动态校准仪的流量报告和臭氧的传递报告,并对各个监测仪器及整个监测系统做现场监测比对。通过成效审核,可以对我们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对比,判断该系统的仪器工作是否正常,数据是否可靠、准确,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质量控制结果可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不仅包括仪器,还包括整个监测系统。因此,我们要做好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分析环境、标准气体、管路、电磁阀和仪器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且我们在人员及运营管理上常抓不懈,认真对待每个质控环节。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所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和代表性,是科学管理和控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

作者简介:

1、刘宣彩(1984-)男汉江西赣州市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环境检测方向。

2、周波(1983)男汉,湖南岳阳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

3、刘育(1984-)男汉广东省梅州市现供职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环境监测站学士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