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42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1

1.武术。武术在我国被称为国术,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技击动作是其主要内容,套路和搏斗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内外兼修,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武术在我国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练习武术,中职学生也不例外,通过灵活多变的武术套路,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的目的。

2.拔河。拔河是一种可以单人或多人参与的体育活动,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健身娱乐活动。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拔河活动,活动组织方法也比较简单。首先教师要将学生按照人数相等、力量均衡的基本要求分成两队,在已经选择好的宽阔场地内,遵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发挥本队的最大力量,战胜对手,赢得比赛。通过拔河运动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乐观心态,促进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3.蹴鞠。中国古代足球的代名词,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宋时期,最盛行的活动之一就是蹴鞠。尤其是在民间,随处可见进行蹴鞠活动的团体。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足球,但是近几年来,中国足球的发展水平十分缓慢,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为了使中国足球能够长远发展,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的运用显得极为重要,大学里开设的足球班,大学生足球联赛的举办等对培养学生的足球理念,提高身体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抛绣球。抛绣球作为广西壮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当时名叫飞砣,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一种兵器,主要在作战和狩猎中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抛绣球。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如果在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运用,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学生的体力、意志,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学生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除此之外,气排球、陀螺、板鞋、珍珠球,抢花炮等作为广西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广西多个地区也在广泛流传,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运用中,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不言而喻。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在中职体育教育中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中职体育教育中运用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完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最常见的活动就是球类和田径等项目,加上很多中职学校把这两大项目作为学生达标测试的主要内容,使老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缩小,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也在逐渐减弱,同时为了应付考试,也没有时间去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改变这种体育教学现状,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改善传统的教学体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活动视野,使教学活动内容更加的民族化、娱乐化、健康化。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得到提升,身体素质也能大幅度提高。

2.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共同特性,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不例外,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以及体能需求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表现的极为相似,甚至还发生了转变,比如韩国的跆拳道最初只是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后来转变成为亚运会和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针对这种演变趋势,我国的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普及推广,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也不无可能。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大力开展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一批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为我国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3.有利于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日常生活中,各民族的交往十分紧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各民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情感的反映,在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维护民族团结。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美育目标

一、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的“五育”可分为心理发展(德、智、体)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产生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于美育在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按美的规律进行的,毕业论文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2.培养精神美。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毛泽东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由于体育运动也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荣誉的理想美;形成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3.培养技巧美。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这些运动中的画卷,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的跳伞运动员等,他们编就成美妙的诗篇。

二、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本文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识别和把握,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寻觅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可见,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特有功能。其实,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驾驶战车)都含有体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自古以来不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修身的必修“四科”,“四科”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结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体现着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儒家的“宽仁济世”,道家的“超凡脱俗”,佛家的“空虚明净”等,以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硕士论文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经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将与人的心灵、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在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即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谛。

3.现实依据。从现代化社会来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东西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其人格沦丧;为填不满的欲望之坑而忙碌,背负沉重包袱的人,其人格压得变形;自觉或不自觉、无休无止地争名夺利而勾心斗角的人,其人格进入误区;拜金主学科教育义,唯利是图的人、其人格已歪曲。这种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致使人与自我,即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教育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三、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思路与框架

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是历代美学家研究的课题与创作对象。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是人体形态美的基本要素,协调感和韵律感是人体动作美的基本要素。人体动作美与人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高度的形体动作美往往是在高速度、高难度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素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许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集体体操、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戏以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一个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赢得千万人的欢呼,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高难动作,往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人体美的显示,给人以巨大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几乎像一对孪生兄妹。

因此,在当今美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力求遵循“施美于运动之中,医学论文置体育于美中”;让“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的思路中进行。所谓“施美于运动之中”,就是在体育内容中施以美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使美育融于体育内容中;所谓“置体育于美中”,就是揭示体育中美学现象与规律,研究怎样将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到美学高度,以获得最佳效果,让美育溶进体育之中;所谓“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让受教育者从生理层次进入功利层次、再升到道德层次,从而升华到美学层次,在体育运动中忘却自我、和谐身心、丰富灵性、发挥潜能,从而使人格得到美化。

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目标框架如下:第一,明确美育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美,即培养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第二,掌握美学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体育理论课中应划出1~3课时进行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于教师,体育中的美学知识应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第三,制订体育活动中各项美育指标,组织美育实践以及培训活动。第四,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研究小组进行体育课程中的美育开发,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参考文献]

[1]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3

1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几个方面。道德感,就是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培养与规范学生学生道德行为。如爱国家、爱集体、尊重他人、团结友爱、遵守规则、文明行为等,学生的思想行为凡符合道德准则的要及时予以肯定、赞许,激励奋发向上的情感。[2]理智感,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启发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刻苦钻研,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当他们学有所成时,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积极进取的情感体验。美感,就是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体育与美育密切相关,如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装整洁美、教学环境美等,在教学中要以美感人,培养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陶冶美的情操。

2情感教育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体育新课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集中注意、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或是冷淡、散漫、不满和压抑。

2.1、体育教学是一项有严格组织纪律的集体活动。

许多时候都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这种交往与协作,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成绩和荣誉与同伴的帮助分不开,获得了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而情感共鸣是体育教学的润滑剂,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2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3]在体育课中,通过讲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讲述奥运冠军为祖国刻苦训练,面对失败不气馁,遭受挫折不泄气的奋斗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名将的拼搏精神。通过强调体育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的意义来体现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爱之情。通过竞赛、游戏强调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2.3充分把握体育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

2.3.1.发挥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的毅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榜样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意志,毅力,从而形成优良品质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用各种榜样去影响学生。

2.3.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信任、尊重学生的智力潜能。

新课标中的淡化竞技运动技能教学不等于不要竞技运动技能教学,竞赛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之一,教学中可以降低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远大理想。[4]教学中还可用优秀运动员不畏强者、勇夺桂冠的典型事例来熏陶和感染学生,通过介绍不道德竞争手段带来的祸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对胆小、缺乏毅力的学生进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竞争品质教育;并以竞争为手段,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浓厚的游戏和比赛,通过设置困难环节对原有练习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必备的机智、勇敢和顽强等品质。在技术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循环练习法和分兴趣小组活动展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品质。

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运用鼓励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方面、现象去看待学生,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实行进步就是成功,成功就应该激励的评价机制。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进步的喜悦。

2.4心理情感因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人”的活动,是只有通过师生的“默契”才能完成的活动。我们常说“人是感情动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明白地指出“学校教育不是毫无感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时时刻刻都是进行着的感情交流”。情感是一种比较高级复杂的情绪,它是指人对客观事情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果我们的基本需求,或者感情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那么就会引起积极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情感,所以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培养师生情感。

同样,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也不仅是知识技能交流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在欢乐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5]师生的情感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又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调节。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交往是多面性的,应予以重视,并利用交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交往改善课堂气氛,利用交往培养学生个性,利用交往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积极的情感会使师生间产生一种“心心相印”、“忧乐与共”、“相融无间”的心理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移情体验。“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师生间一旦发生移情,则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一方面教师情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会进一步诱发教师的爱,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在不知疲劳的状态下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发展体质、增强体能的效果;消极的情绪必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长期以来他们会对体育运动产生一种讨厌、抵触的感觉。在课堂上,老师情绪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学生们平时喜欢上某位老师的课,一天由于这位老师心情不好,板着严肃面孔站在讲台上学生们由于忐忑不安,心情紧张使得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成了老师个人的独角戏。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师生感情,都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体育课培养师生积极情感的一些尝试

教师的职业是项特殊的职业,是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它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心灵的关爱者。一位教育名人指出:“真正的教师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

[6]“教育无爱,犹以水击石而不纳”。用爱去保护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绝非个人的爱,是每一个教师对于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爱。只有爱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赢得学生对教师无限尊重与信赖。[7]“亲其师必然信其道”,这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意愿、诲人不倦,用关切的目光注视学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走到学生活动圈中,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用亲切的微笑来鼓舞学生的自信心。

[8]“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用行动去影响学生,教书育人,是时代和社会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运用自身的道德、学识及言行等堪为人师的品质,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教育。教书育人的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必须注意和学生取得情感上的一致,体育教师更应如此。只有当老师和学生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交往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巨大的榜样作用。一名经常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的开放性、反思批判性的教师,一名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暴露自己的无知、坚持追求真理的教师,一名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进取的教师无疑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的影响,引导交往中的学生生成相同的品质和态度。

[9]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正身”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行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起作用的潜在因素,用身教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来说是最具体、形象而又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学生对教师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并将老师的言行相对照,然后加以严格的评论。

[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要用各种方式去了解学生。有的学生体育基础比较好,掌握动作容易,所以对不同层次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谈话时切合学生实际,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容易接受,以达到预期效果。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人的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由于气质类型的不同,有的学生上体育课兴奋异常;有的学生却平淡沉默;有的容易冲动;而有的则冷静沉着。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归纳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沉默型。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气质类型,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正确引导。例如,对沉默寡言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4体育教师在培养师生积极情感上的技巧举要

第一、教学用语要得当。教师在上体育课时,经常将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或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用一句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继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讲解要简练。

第二、要有积极情绪。教师要有积极的情感,加强自我心理修养,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冷静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有健康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把学生从苦脑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新一代的“爱迪生”、“牛顿”。

第三、加强业务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师是从事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他必须具备全面的工作能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

第四、完善自我,为人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认识,教师的意志、品行,对学生都起着潜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理论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个性作为学生的楷模,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只有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第五、尊重、信任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并对学生抱有信任感、责任感、学生就会激起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应放下所谓的尊严,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交朋友,参与他们的活动,尊重学生的受好、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性,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获得成功。

宽容、理解学生

第六、教师要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从学习者角度去看待他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理解宽容他们在练习中出现的失败和不足的,及时指导其分析不足,以期待、鼓励学生的每次练习,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自己朋友、知已,从而增强学习练习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潜能,不断创新。

第七、表扬、鼓励学生。教师应承认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课中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法,去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其克服弱点和不足,增强学生练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其主动参与到练习中去,正确评价自己,使他们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超越自我。

“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俗话说“膏药一张,各人熬炼不同”,“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教无定法”,关键在运用得当、得时、得度、得法、得体,结合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任务,因势利导、因时而化、随机而变,就一定能够达到一个好的结果。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育因素,以情施教。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美好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体育教师要以敬业爱生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学生,以真挚的爱求得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5.2建议

5.2.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以情施教。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热爱体育事业、爱护学生的高尚情操。

5.2.2教师要以真实、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要用积极稳定的情绪和幽默感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体育健康的认识,变被动地学习和练习为主动地学习和练习。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4

[关键词]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90-03

一、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对儿童在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家庭教育在众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每个人来说家庭生活是最亲切的,家庭教育是必须要接受的并且长期进行,伴随终生的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使受教育者更为容易接受和喜爱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的,是相比较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具有显著效果的教育方式。

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

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应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家庭教育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具备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交流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情感交流的特点,家庭成员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互相拥有着特殊情感的亲人。在家庭环境氛围中,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割舍不了骨肉亲情,注定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离不开情感因素。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以很好地沟通与交流,不会出现陌生人间的尴尬,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教育者教授的内容,不仅使被教育者学习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还从中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从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心与面对挫折的勇气,使其达到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

(二)广泛性和全面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每个人都有家庭,每个家庭都会有家庭教育,而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组成,每个人都会接受家庭教育,社会中受教育面较大、影响较深,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广泛性,人们都能较为普遍的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相对比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进行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更为广泛,更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第一,家庭教育针对的不仅是家庭中的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是针对儿童、中年人、老年人中的某一类群体,而是全面的对教授对象进行体育项目的教授。第二,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体育项目技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从中可以体验到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乐趣与意志品质。最终达到传统体育项目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的同时家庭成员能够得到身体、心理、道德的全方面培养。

(三)长期性和渗透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当人作为自然体而降生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要伴随人终生的,在一生中人要同时扮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而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当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长期进行时,被教育者较容易的培养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习惯,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与巩固,使受教育者可以较好地掌握与熟练的应用传统体育项目,从而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父母有很高的教育手段,而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渗透性的,父母的言行和教授的内容是子女最容易接受学习的,家庭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传统体育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使子女在无形之间产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并且长期坚持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四)针对性和及时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对每个人来说,父母都是自己最为亲近与信任的人,在父母面前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防范和伪装,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真实的状态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父母可以凭借自己对子女足够的了解,针对子女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个人喜好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子女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方式进行教授,,使子女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初期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接受与喜爱这个项目,避免或减少教授过程中因为选择的项目不当或教授方式不适宜而产生的各类问题。在教授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父母能够直接得到子女学习状况的反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问题能够对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体现了及时性。

(五)继承性和灵活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家庭氛围、家庭文化、家庭传统等都在不经意间被继承着流传下来,例如“家训”、“家风”等,人们在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后,无形之间也影响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当自己处于教育者的角色中,便会将自己在被教育时接受的内容继承性的传授给被教育者,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具有继承性的,不仅可以使传统体育项目被长期永久的保存下去,也保护了传统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家庭是社会组成中除了人以个体存在以外的最小组成单位,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小范围、小群体活动,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的组织或正规的运动场地,便可进行的活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会受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制约,各方面因素与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都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使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社会中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风气淡薄,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不准确,亲子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等都是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对其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其一,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认识

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在孩子没有步入学校之前,家长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也只是保障了子女的正常成长,至于子女的身体、心理健康等问题不会有较明显的显现,当子女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则教育义务就应该由学校承担,更何况是传统体育项目这种体育技能的学习。更有甚者认为,子女根本不需要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等这种体育技能的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使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单一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家长将子女培养成为了“考试机器”,而忽视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道德、独立自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能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思想上使家长得到改变,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在重视子女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子女的身体素质状况。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不仅教授子女体育项目技能,还使他们接受了我国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在增强体质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

其二,家庭教育中将传统体育项目于文化精神相结合

家庭教育中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精神完美结合,更有利于人们接受学习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为止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在被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每一项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可以针对子女自身的特点与喜好选择适合子女的项目进行学习,在家庭教育长期的学习中,子女在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培养了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也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传统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会使子女受益匪浅,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在技能上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其中蕴藏的文化精神更为深厚。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也是对子女无形中意志品质的磨炼,要使子女明白“人生自古多磨难”这一人生常态和基本道理,鼓励子女博学广识,增强其自信心,教会其以正确的归因方式,使其理智、从容地对待挫折,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子女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磨炼子女的意志品质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

其三,采用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方式

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例如全面系统的教育方式,家长全面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可以是子女从众多的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长期学习,使子女系统的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内容以及其蕴藏的文化精神,最终子女自觉坚持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周期性的重复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初期,家长应针对子女的特性进行有计划的教授,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的周期性进行重复训练,直至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成为习惯,可以使子女更好地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以及流畅的运用体育技能;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影响深刻,当家长在教授子女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培养其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的同时,家长已经将其作为自己的习惯而进行,那在学习过程中,子女在无形之间会受到父母的影响,逐渐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

其四,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

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在逐渐降低,而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必须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首先,应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相关机构,健全关于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制度,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有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制度和方案可以遵照。其次,明确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容,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印成册,可以提供给广大的家长们作为学习参考,避免或减少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时盲目学习,适得其反。

四、总结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应主要依靠家庭教育,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推广和发扬主要依靠国家、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使子女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感情交流,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增强子女自身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最终达到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社会形成良好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风气以及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永久的保存和流传。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54-57.

[2]宗秋荣.“中国家庭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04(8):92-94.

[3]刘曼航.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在国学教育中功能互补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88-91.

[4]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7.

[5]赵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7(5):78-81.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5

1.江西省2001-2010年高校新增项目体育课程的学校数量

通过对江西10所高校新增体育项目课程问卷,课题组初步了解了江西高校新增项目的学校数量及项目数。在所调查的10所学校中,除2010年外各高校在2001-2009年中均增设有若干课程,每年会有1~2所学校新增设课程但具体年份各不相同。2001-2006年的波动很小,增加项目数在2006年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至到2010年没有学校增加。此外,从调查来看,2001-2010年新增体育课程的学校数总体上是上升趋势。

2.江西省2001-2010年各高校新增课程的各项目的种类、分布状况

2001-2010年,在所调查的10所本科高等院校中,每个学校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新项目的体育课程,涉及项目种类达到16项:涉及项目有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定向越野、轮滑、瑜珈、街舞、健美操、健美、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舞龙舞狮、散打、跆拳道。但每个学校选择的仅是其中的一些项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增加这类课程,在每年增课的学校中,平均都要增加1~2门课程,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学校的体育课程增加了体育项目。从选择项目可知,江西各高校大都集中地选择某些项目,有6~10个学校分别选中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网球、街舞、体育舞蹈。有3~4个学校选择了轮滑、散打、舞龙舞狮、龙舟这些项目;选择项目较少的有定向越野、瑜珈、健美、艺术体操、毽球,分别有1~2个学校选择了它们。调查显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场地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学生自己对于新增体育课程项目认识不够,兴趣不浓等。

3.江西省高校新增项目体育课程师资状况

通过对江西省10所高校的体育部教师共32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而教授不同的项目,而有些师资薄弱的项目存在其他专业教师兼课情况,并且对担任新增体育课程项目的非专业教师专业水平进行了调研,发现只有较少数教师在就学期间学习过并对所教项目课程比较熟悉,而大部分的教师只是了解一些,甚至有的教师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对所教项目课程不是很了解。这些现象的存在必将会影响新增体育课程项目的健康开展。对于这些教师掌握新增项目知识、技能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传授、教师自学、培训分别所占的比例为46.87%、15.62%、18.75%,只有一些特殊项目是去参加正规的培训,如定向越野、龙舟等。

4.江西省高校学生对新增项目课程了解现状

大学生对新增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课程的认可及参与。为此,课题组对江西高校879名大学生对新增体育项目了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江西省879名高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80.5%的学生了解并赞同在自己的学校开设新项目体育课程,有12.4%的学生一般了解,有7.1%的学生不太了解并反对开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新增体育项目是有兴趣的,从调查来看,现在江西高校大部分都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从而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场地是一项体育项目开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场地,是不可以把体育项目开展好的。学生不太了解和不了解主要原因是他们学校不具备开设一些新项目的教师及场地。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调查了解到江西省10所高校2001-2010年每个学校都在其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新项目的体育课程,并且项目都是时代比较流行的。新增项目种类有16种,主要分布在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在新增项目课程中,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增加了所有的项目,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些。2001-2006年较稳定并且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后有增加但相对少。新增项目体育课程学生需求大,但教师、场地缺乏。授课大部分由老项目教师和原来的其它项目教师经过自学或简单培训后承担,对新增项目课程的发展极为不利,

2.建议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48-01

特殊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高残疾学生教育质量,是广大残疾人的心愿,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在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他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残疾人体育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将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

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所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体育在这种补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教学校体育较之普通学校更重要。其二是特教学校体育更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的缺陷。而盲、聋、哑等生理缺陷导致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为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独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残疾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又可以培养人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而这些,都是残疾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所必需的。残疾学生更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对策

2.1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赋予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残疾儿童接受体育教育的意义,严格管理并协调好各个部门关系,从政策和经济上对特殊体育教育给予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关心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生活。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加大对残疾人体育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普通中、小学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交流与合作,多为残疾学生提供一些与正常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督促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与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定期举办一些对残疾学生体育教育进行帮助的志愿活动。这些将会极大的促进人们对残疾人体育的了解,对关心、爱护、帮助残疾学生的体育环境的形成也非常有利。

2.2加强特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懂得特殊体育理论、教学水平较高的体育师资队伍是目前各级政府和学校应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体育教师培训形式多样化是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有效的捷径。1各级政府和特殊教育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班、提高班、培训班、函授班;多为体育教师提供机会见识观摩各个规模的残疾人能够参与的运动比赛,使体育教师能够从中学习和掌握特殊体育理论知识及比赛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经验,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为造就高素质的残疾人才打下基础。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7

【关键词】体育电视节目;大学生;体育教学;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6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已经被运用到了生活当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技术成果的运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比如数字电视、微博、微信等,人们不再只能是坐在家里没有选择权地傻等着看电视台录制的节目,随着这些新媒体软件的开发到客户端的运用,给人们的选择权更大,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收看体育赛事,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人群,是新媒体的拥护者,是最早接触到这些的人,大学生的思想开放,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有着强烈的对知识信息的渴望,刚好这些新媒体的客户终端可以完全满足他们。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体育电视节目的需求和动机,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我国体育电视节目发展历史

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播以来,至今已经将近有60年的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在不断地创新,并将体育文化与电视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得我国的体育电视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后在期间,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发展得比较缓慢,度过这十年之后,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得无比的迅猛,节目类型增加了不少,与此同时,质量也在提高。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自1978年开始到1997年之间,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在成倍地增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取到了非常大的进步。然后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设了CCtV5作为专门播放体育节目的频道,1997年又将CCtV5变成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频道。由于时差的原因,很多国外的体育赛事如果放在国内播,大多都是凌晨过后,就像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很多人为了看直播不得不牺牲掉自己睡觉的时间。如今,我国体育电视类节目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很多的地方电视台都有了体育频道。而节目的类型也在增加,比如已经从简单的体育新闻慢慢变成了现在以专题、采访、评论、直播等为一体的传播模式,并根据观众的喜好制作了相关的专题,比如《天下足球》、《卫星赛场》等,自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热捧。

二、大学生体育教学中体育电视节目的传播

(一)体育运动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大,可通过媒体放大传播效果

体育课是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存在的,同时它也是伴随着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十分的松懈,平时上课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学生,考试的时候也是只要学生到场参加了考试就可以通过。大学生们根本就没有体会到运动后的愉悦感,更没有体会到体育的魅力所在。其实不管是什么体育运动都可以将运动者的激情燃烧起来,加入团体运动项目,像团体体操、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可以将团队协作的能力展现出来;还有残疾人运动会中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怕输的运动精神等等,这些才是观众喜欢体育电视节目的最根本原因。电视媒体可以通过镜头的切换、慢镜头等来表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运动风范。电视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编排出体育运动中所不能完全表现出来的特征。

(二)体育电视节目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一站,大学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才贮备力量,所以,大学生身上的担子十分的沉重。因此,就必须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要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体育电视节目刚好就可以传播这些正能量。

三、体育电视节目对当今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该课堂的教学者,也是相关体育文化的传播人,教师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对大学生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这些素质与修养可以在大学生心里起到一个示范的带头作用。学生如果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努力去学好这门课程,以便于引起教师的注意,这也算是一种爱屋及乌,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可以影响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的。所以,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将其与体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去唤起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培养其体育精神。在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成果考察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也是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必须要将学生的体育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理解体育教学的真正涵义是什么,致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学校体育的重点是什么。所以,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电视节目,会非常有利于大学体育的教学,让大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体育节目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也是学习体育文化的一个良好平台。

(二)有利于为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体育电视节目使得体育运动变成一种产业,体育产业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物质方面的,第二个是精神方面的,是为体育提供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产业具有相同性,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顾着文化教育。因为体育产品的生产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创造和谐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文明进步。体育电视节目可以让体育教学者以及大学生群体清醒地认识到其在构建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性,可以督促大学体育教师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以便于能够担负起大学体育教学的重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大学体育教学的人才。

(三)电视体育节目是提高体育教育的一个保障

在日常的大学生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设立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好好地规划体育教学,并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将体育的教学发展纳入到高校长远发展的规划中去,通过运用体育电视节目的传播,去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不怕输的体育精神等,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民健身的环境,为提升体育事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四)电视体育节目改善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环境

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所谓的人文环境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其中就包括了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等方面。在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文环境可以有效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的环境,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助推剂,可以让大学生对体育的人文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喜欢上体育这门课程,而且还可以让大学生客观地学习到体育的人文理念,从而培养出大学生的体育道德素养,从本质上解决大学生体育水平差的因素。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利用其具有普遍性与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很好地营造出了一个体育信息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导致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并且对体育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本质上改变了大学生对体育的判断,从而为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体育人生观念。

(五)电视体育节目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都采用比较常规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描述来进行体育项目的讲解,这样会使得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体育项目变得无聊,缺乏形象性。但是,如果运用体育电视节目来进行教学,就可以将电视节目中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观看,这样就让学生对这个体育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说某项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完成,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播放明星运动员的示范动作给大学生们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完全自愿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去。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仍然处在深入改革的最佳时期,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体育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不管是体育设备,还是体育场所的建立都还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全民体育健身的意识薄弱,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如今的传媒时代,大部分人接触到最多的媒体载体就是电视机,体育电视节目的播出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影响性,从而也收获到非常多的受众。我们应加大各项体育资源的应用,比如可以将网络资源的优势和视频播放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还有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像微博、微信等等,通过一小块屏幕将体育的魅力展现在大学生们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并让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飞.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发展的主导因素[J].中国报业,2012(16).

[2]张思宁.论广告作用下的消费理念嬗变[J].商业时代,2011(28).

[3]姚治兰.我国群众体育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以电视体育频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0(14).

[4]薛红.电视体育节目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0(03).

[5]何彦辉.浅析电视体育节目对城市居民体育行为的影响[J].当代电视,2013(06).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8

关键词 体育电视节目;大学生;体育教学

一、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从195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体育新闻算起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体育电视节目是体育新闻和“体育爱好者”专栏。1959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次体育实况转播。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后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电视业发展迟缓,体育节目也十分单调。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电视业的发展和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数量、质量和收视率也有大幅度提高。

中央电视台1978、1986、1993、1997年体育节目播出时数分别为350、730、980、7500小时。“199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播,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加密卫星电视体育频道,1997年起体育频道24小时不间断播出体育节目,体育节目的播出时数不断增加。电视体育节目从单纯播放体育节目,逐渐形成目前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目前体育节目种类有:比赛直播、录像、专题、专栏、评论、讨论、新闻等。”1996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了加密卫星电视体育频道。该频道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电视观众开办了“卫星赛场”“体育商场”等栏目,深受观众欢迎。省级有线电视台开办的体育节目也别具特色,各台都设有1~5个专栏体育节目。上海、福建、广东、四川、江苏等有线电视体育频道既有自办节目又转播美国娱乐和体育节目电缆电视网的节目,收视率很高。

根据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收视率调查专业公司)所调查的全国69个样本县市中,2002年电视观众的平均总收视时间为56140min,其中收看体育节目为3159min,排在电视剧、新闻、专题、电影之后名列第5位,体育节目的收视时间占总收视时间的5.63%,其中15~24岁的青少年人群收看体育节目的时间为2939min,占总调查样本的13.0%,呈上升态势。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的观众平均收视时间达4726min,几乎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观众收视时间的3倍。

二、现代电视体育节目发展趋势

1、从政治泛化到大众狂欢

政治压倒一切的语境投射到了新闻媒体的各个领域,电视体育节目的体育报道也不例外。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体现在竞技体育胜负观上就是“胜者王,败者寇”的报道风格。在体育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依然跳不出“高、大、全”的窠臼。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经历了急剧的社会转型,市场主导性社会日益成型,媒体市场化的步幅加快,这就在客观上造就了媒体报道模式的转型。体育新闻的制作抛弃了附着其上的意识形态。曾经形而上的、狂热的政治神话悄然退场,消遣式的文本模式受到欢迎。并且,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电视体育节目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新的报道模式出现了,无厘头风格出现在后起的电视体育节目之中。电视体育节目中:(1)体育理念流变:“金牌至上”和“锦标主义”的理念根基开始动摇,体育“重在参与”的精神理念开始更多地被提及。体育的娱乐功能更多地被提及,回归到了体育本位。体育被负载的意识形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和消解。竞技体育观被新背景下的“大体育观”所替代,即超越竞技体育的局限,用多元化的理念报道体育。(2)体育人物形象的转变:运动员的生命和安全被放置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电视体育节目开始关注运动员个人的利益和权益。运动员形象逐渐向娱乐明星靠拢,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上对体育人物的唯英雄主义论。(3)体育信息透明度的增强:随着媒体的日益成熟,信息报道逐渐替代了宣传报道。受众也越来越关注信息的传播与流通。

2、“唯竞技论”向“人文”的发展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它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目前的电视体育节目内容还不能满足受众的这种精神需求。大多数体育节目还停留在注重体育比赛竞技性的层面,对“人”的关心不够。

随着电视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受众逐渐成熟,人是运动项目中的主体也随之凸显出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们关注比赛不再只是关注一个输赢的结果,而是比赛的,过程和在比赛过程之中人的情感和精神;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受众的需求是媒体的指南针,进入新世纪以后,人们忽然发现,电视体育节目变得更有人情味了,一些注重人文关怀的节目出现在荧屏上。

3、向娱乐化、戏剧化发展

当下电视体育节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体育娱乐”的形式,与那些自称是“来源于现实”的电视剧没什么区别。这一点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的neC报道中很清楚地表现了出来。neC通过再现所谓的“看似真实的事实”战略性地创造了娱乐戏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故意控制信息,以便根据自己的意愿构造对事件的描述,即使他们知道这可能与运动员和其他当事人的意愿不一致。他们会优先考虑新闻和信息的娱乐性。

体育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游戏。但当人们将运动的技巧不断的丰富、将胜负的意义极度地扩张时,体育就开始具备强烈的竞争因素,也就具备了充分的戏剧因子。电视体育节目常常提供很多体育比赛的现场所无法看到和体验到的戏剧性景观:刻画出运动员细微的情感变化、教练员不同的指挥风度以及观众群体的喜怒哀乐,提供某种新的形象或动作的概念,来构造电视体育的戏剧化情境。

三、大学生体育信息需要的特点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媒介体育信息接触经验的积累,对媒介的性质、作用和特征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他们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传播学媒介系统依赖论,受众与媒介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我理解、行动定向和娱乐。

自我理解依赖关系是指人们利用媒介体育信息来解释、扩充和维持个人体育观念、体育行为、情感和个性等的特征,即依赖媒介了解自己。社会理解的对象对于个人是外在的。当大学生需要依靠媒介了解和解释现在、过去和未来的人们、体育文化和体育事件时,就产生了社会理解依赖关系。人们依靠多种途径来解释体育现象,也依靠大众媒介构筑人类世界的体育生活景象。

行动定向是指个人通过依赖媒介来获得对自己具体体育行为的指导。在人们的生活中,最典型的媒介指导莫过于媒介宣传对人们体育消费的影响。而媒介还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如支持举办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的行为等。

娱乐。媒介体育信息是现代人们娱乐的重要源泉。独自娱乐依赖关系是指具有美学、享乐、刺激、轻松特性的媒介体育内容本身对大学生产生了吸引力,使大学生的娱乐需要、情绪刺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等得到了满足。

四、电视体育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优化

体育教学人文环境则是由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观念、体育制度文化、体育伦理道德、体育综合素质等因素构成。在体育教学人文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学习体育人文知识、体育制度文化,还能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规范的体育道德行为、提高体育综合素养。

体育电视节目以其广泛的普遍性和极强的渗透性营造的“体育信息环境”,不断地促成和改变着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意向,使人们对体育的固有看法产生了转变,促使人们对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功能做出新的评价和判断。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体育纪录片栏目《体育人间》,将注意力从比赛结果转移到运动的主体――人上面来。2002年湖北电视台体育频道拍摄制作了一系列注重人文关怀的电视体育节目。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中获得全国优秀电视体育节目二等奖的专题片《我的同桌》比较有代表性。《我的同桌》选取一个9岁的小跳水运动员和他在小学的同桌,用一个普通孩子和一个小运动员相互的目光来细致地勾勒运动员在成长中的喜怒哀乐、追求和理想,在他们之间的对比和矛盾冲突中揭示主题,透过儿童的眼光来展示竞技体育运动员艰辛的成长历程,使得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不断加深。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重文轻武”的社会倾向,不仅体育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而且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也不能与智育和德育并重,甚至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也被蔑称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了改变社会大众这种错误的体育观,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电视体育节目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科研成果的推介、体育制度和法规的宣传、体育明星训练及生活的报道等方面反复的渗透性宣传,逐渐引导大学生形成和加固了正确的体育观。

2、有利于拓展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向学生阐述清楚,通过电视体育节目中丰富的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的掌握。如在大学生中开展较为普遍的球类运动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和战术的教学,通过电视体育节目中赛事的播放,借助明星的示范,不但能够弥补教师示范讲解的不足,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该项技术直观上的认识,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会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去。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这些都是传统体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3、有利于挖掘体育教学资源

在我国现阶段大学体育深入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就是体育经费投入总体水平偏低、体育场地器材供给不足。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力开发各类体育资源,在解决当前学校体育中出现的根本矛盾问题上,起着事半功倍的决定性作用。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9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体育教学;自选项目教学;体育能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选项教学,主要形式是在一个教学班中开设若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由于受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等限制,这种形式的选项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年级自选项目”出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年级自选项目”教学是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为主体,开展自选项目的教学活动。这种授课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营造自主、融洽、愉快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我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学校性质决定了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我校是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师范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分为师范和高职两大类,师范类有学前、文理、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教育等多种专业,不同专业在体育教学的要求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高职类学生人数也占一定比例,且学生情况比较复杂。在一次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调查中,我们调查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目的的认识、参加体育活动的方法、选择体育运动的内容等几个方面。调查发现,学生的体育意识存在着较大差异,热爱体育活动的同学对体育运动缺乏计划性,有着很强的随意性,不能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他们甚至可以不参加其他课程的学习而整天呆在运动场上;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占有较大比例,此类学生几乎没有主动参与过任何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基础出现两极分化的严重现象,这给以传统的自然班授课的体育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

2.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教学内容陈旧

新课程把学生的发展目标定位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它要求高中阶段重点关注学生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大学阶段注重个性的发展,养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实现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目标。我校各教育类专业1-3年级相当于高中阶段,4-5年级相当于专科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应该有所不同。然而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渗透到我校体育中最多的只是教师教学方法的些微转变,在学校课程方面一直沿袭着老的传统,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学生在校的五年时间里,不定时地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枯燥而且乏味,不利于个性的发展,较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场地器材短缺,教学活动受限

学生人数的增加与场地器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需要寻找一种切实的解决方法。近年来,学校增设了多种高职类专业,学生人数比以往增加很多,使原本就不太宽裕的运动空间显得更加窄小。同一时间段的体育课,250米的操场要承载200多名学生,教师的教学受到限制,学生的运动受到限制。如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面对学校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有些无所适从。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自选项目”体育教学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高度,鲜明地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并且将其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放置在了同一高度。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政策调整,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校生人数占了学校总人数的很高比例。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幼儿教育的师范生,在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领域,原有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一种新型的体育课程模式必然产生。为此,我们尝试从人数最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自选体育项目的教学实践。开始,我们采用了班内选项形式,即不改变原有教学班,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需求开设多个项目。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注重了学生个体需求,每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乐不可支。有些学生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满身汗水;也有偷着休息的,非常惬意。教师巡回指导,顾到这边丢了那边,教学的计划被破坏了,一堂课下来觉得非常累。场地的需求量也增加了,经常碰到一起上课的教学班在课前要商讨一下场地使用问题。我们意识到这种教学形式对自律性不高的学生收效甚微,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对喜欢运动的,教师的巡回指导又不是太充分,造成他们运动的盲目性。于是,我们尝试了年级“自选项目”的教学。

我们先对学校四、五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选项教学的实验,为了不打乱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选择了周三下午第三节课进行四年级的选项教学,周五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五年级的选项教学,开设了排球、羽毛球、篮球、武术、乒乓球、游泳六项内容,安排有专项经验的体育教师任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一学期内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系统学习与训练。当我们把选项教学的精神传达给学生时,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很快就完成了自选项目的报名,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自选项目”体育教学的意义

1.“自选项目”教学利于学生发展

“自选项目”教学的实践证明,“自选项目”教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进了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更容易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体验,产生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为养成体育爱好打下基础,使学校体育很好地为终身体育服务。

2.“自选项目”教学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自选项目”教学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活动更加专业化,促进了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体育教研室共有10位体育教师,分别在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健美操、田径等方面有很强的基本功,这也为自选项目教学提供了条件。我们按照教师专项水平与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选修内容,教师在从事自己的专项教学时,更容易做到有针对性,合理制订单项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自选项目”教学使场地器材的使用得以合理化

学校拥有可以容纳30人的乒乓球房、20人的形体房、40人的排球场地、40人的羽毛球场地、40人的篮球场地、50人的游泳馆,自选项目教学使场地的使用变得更加有序。当体育教学不再为场地发愁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体育热情更加高涨。

四、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自选项目”教学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学内容,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

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一直沿袭下来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要将这些运动项目内容进行改造,简化那些对学生关系不大,对促进健康不利的规则,忽略这些项目的竞技运动特点,增加健身、健心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使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增添新兴的运动内容,如网球、跆拳道、街舞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

2.注重人力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为体育教学带来活力与生机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存在着很多潜在的资源等待开发,教师要注重职后的进修与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更好地挖掘潜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简易器

材,如毽子、藤条、沙包等,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要加大对选项内容的宣传,使学生明确各选项的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授课教师,防止学生盲目选择,并允许学生在选项的最初两周内调整选项内容。一学期学生只选择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针对所选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技能的教学,还要合理安排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基本练习,同时关注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确定各选项教学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新课程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只限于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增强,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评定。体育教师在选项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评价内容,制订各项目的评价标准。只有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加强课外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各样的组织、吸引学生对体育的注意,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减少对各项都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为学生创造各种体育锻炼的条件,使学校体育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总之,年级“自选项目”教学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亮色,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何使选项教学更加规范化,如何协调好体育选项教学与学校其他课程在教学时间上的冲突,更好地规划学生在校5年的体育教学体系等,是我们今后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尽心

尽力。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08.

[2]钟启泉,季浏.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丁兆雄.体育与健康.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08.

[4]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02.

作者简介:赵俊,女,1971年出生,副教授,任职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学与改革。

体育教育的目的篇10

关键词:高中体育;项目教学法;应用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要保证学生在学好文化课业的同时,体魄强健,为学生步入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找到一种能够符合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就目前而言,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大部分高中体育教学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增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认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项目教学法是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应时代而生,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通过采用项目,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项目教学具有特定的教学方法,是分组进行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和自我荣誉,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地表现自己,发挥他们对于不同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扩散,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最后,项目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体育锻炼,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逐渐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体育知识作为“副科”不参与重大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很难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在我国高中教学中,体育教学是很难开展的,体育教学质量也相对于其他学科较低一点。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力不够,对体育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并且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平时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知是自由的、开放的,是可以不受约束的进行玩耍和娱乐。他们没有认真学习各种体育项目。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占据主体地位,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讲课,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仅课程枯燥乏味,也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学习就会丧失兴趣。项目教学法的广泛开展不仅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也同时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区分学生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将教学活动分为若干项目,保证学生对不同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保证学生在明确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理论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项目学习的积极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适时地调整教学安排。

最后,教要帮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应用,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保证现有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炳康.体育游戏在高中田径项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5(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