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06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1

关键词: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数学教学也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一系列也在小学的课堂上层出不穷。而作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在培训改革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下面本人简谈一下对现阶段小学教师数学继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的不足

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年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有点脱节,具体表现在:年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有点思维定式,理论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化,然而经验不足,稳重不够,理论缺乏。组织教师出外学习或进修的次数不多,教师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没有深入到一线教学中去,了解不了当前小学数学一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所需,从而在培训时所讲的内容也达不到学员的所求,解决不了他们的实际问题,培训效果不明显。

2.管理制度不完善

(1)学员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建立健全,有些学员在学习时甚至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2)在班级管理方面,特别是考勤方面,这给培训带来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在求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继续教育对学员的吸引力不高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1)学员对所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解决不了他们目前教学上的问题,与授课者在感情上缺乏共鸣,自然也就体会不到授课者所要表达的思想。(2)平时教师的工作量较多,教学压力较大,有些还要照顾家庭,但是还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来上课,心理有抵触情绪。(3)有些小学学校的竞争力不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对再学习提高没有很大的需求,而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也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学员或住在偏远山区的学员来讲,继续教育的学费、车费、食宿等各方面的经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造成他们在经济上很大的压力。

二、提出的建议

1.立足所需,明确培训的目标与培训的内容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课标在数学学习中也提出了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维目标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注重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学到知识,模仿解题。而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实现以上课标所要求的教师队伍数量并不理想,所以,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让广大小学教师在培训中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与数学素养,我们在培训中要明确培训目标,清楚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同时,在培训的内容上要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了解学员所需。

2.建立健全的管理培训制度

健全的管理培训制度包括:及时登记学员继续教育的学科,建立学员继续教育的文档,统计好他们再学习的情况。同时,精选班级管理人员,每次培训时要指定有较强责任心的班主任,认真落实班级管理制度与班级请假审批制度,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登记好学员上课情况,通过相关领导审批,认真审核学员的请假、缺席等情况,不能。同时,还要做好培训善后工作,如统计学员成绩、评选优秀学员等一些情况。

3.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层次,加强师资力量

在培训中,我们面对的学员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达到我们的培训目标,主讲教师在讲解与理论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知识底蕴与技能,特别是要走在一线教师的前面,教学理论要够宽够深,能从学员的教学中出发,将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善于培养学员的感悟能力,引起学员情感上的共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主讲教师不断关注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动态,经常外出进修学习,与外校教研组交流心得,甚至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为我们教师培训的顾问,了解现代数学教育理论的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而且要经常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到一线教学中去听课、评课、议课,与一线教师经常交流,甚至可以进行教学体验,了解他们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与一线教师相互开展教研活动,汲取基层工作经验,这样在教学组织上才有针对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年青教师接班人。年青教师有激情,对新的教学理论与数学思想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但是经验与理论水平不足,要加强培养与指导。

4.培训方式的改革创新与多样化

现阶段,我们进修学校大多数是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讲,学员听,培训方式较为单调,学员大多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互动性不够强。为了使培训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员在培训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我们可以结合现代化科技,例如多媒体、BBS、邮箱、教师论坛等,采用多种培训方式。(1)问题探究式”。就是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想出解决的方案。(2)“案例分析式”。就是主讲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典型的教学视频,让学员结合新的教育理念,理论联系实际,评析其优劣,然后再相互交流心得。(3)“专题生活体验式”。就是在讲授一个专题理论时,我们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借助生活为背景,让学员与自己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以达到培训的目的。如,刘良华博士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的专题讲座,他在讲座中就不是纯理论地阐述教师要怎样做,而是通过一部部的电影描述来侧面反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职业道德应该包括哪些方面,一名教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这种培训方式,不仅在理论上获益良多,而且学以致用,这种培训的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

5.政府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中小学需要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这是高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政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制定一些有效的政策,在教育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如,在农村的小学里,多媒体等很多设备不够齐全,政府可在农村配置一些电脑及多媒体设备,便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兆兴,王泽农.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小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2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指的就是教师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机构组织的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从而获取更加优秀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中小学教师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尤其是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和职业能力良莠不齐,继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更是一目了然。

一、现阶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

(一)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现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多数都是私人成立的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很少能够实际的与中小学校达成协作合同意识,而且大多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成立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中小学英语教师接收到的培训内容很多都无法应用在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很多培训内容与教师平常所教的内容相互重复,比如说在一些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所讲的都是人教版英语教材,而最近几年我国的省市自治区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很多中小学早已不再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因此教师参加了很长时间的继续教育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完全用不上。

(二)继续教育培训方法一成不变

继续教育的培训方法万年不变,现在市面上近九成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就是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有关方面的知识培训讲座。作为一名成熟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他们无论是在英语基础知识还是对英语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上都有着比较强的能力,而教师现阶段最缺乏的就是如何针对教师的实际水平和真实情况进行专业领域的教学技能指导,能够充分发掘教师在教学中的长处,找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其成为更加全面优秀的英语教师。然而现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显然没能够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培训机构给每一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和都是一样的,培训方法则多是组织若干中小学英语教师聚集在一起参加学术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比较繁重,在非教学时间中还需要完成备课、批改作业、出题出卷子等种种教学工作,因此能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少之又少。其次,继续教育培训并不是无偿免费的,是需要教师支付一定数额的培训费,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工资并不高,额外支付一笔数目不小的培训费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并不是出于自愿,很多教师并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识。

(四)继续教育培训没有检验培训成果

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在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之后没有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及时的检验,更没有在教师日后的英语教学中监督教师是否将培训所学知识运用和落实到教学之中,因此继续教育培训没有想成一个良好的反馈和追踪机制,使得培训收效远远低于预期所想。

二、构建完善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一)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

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缺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资金等原因,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网络培训,比如说开设网课、网络讨论室等等,不仅打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大大降低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成本,与此同时,发达的互联网还能够实时更新培训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紧跟实际

培训机构在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内容和教师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加强和教师坐在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掌握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根据学校所反映的教师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有效提高培训质量,让教师能够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所收获。

(三)选拔领域佼佼者作为培训讲师

继续教育培训是对在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再培训,因此讲师或者导师的专业性需要非常强,可以选择在英语教育行业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讲师和导师,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自己在实践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办法,有效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存促进其形成一种良好的培训模式。另外,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密切先关,这也能有效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四)校本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除了中小学教师到正规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方式不断进行专业提升。比如说在教育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下,各学校之间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授课的观摩和交流,或者让学校中教学经验丰富和英语教师带一带年轻教师;教师之间也可以结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教学课题,在此期间校领导需要重申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教师也要回顾学生的想法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水平,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作为构成完整的英语教学课堂要素之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想要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需要在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参加英语教学的继续教育。通过国家制定出相应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机构优化办学质量,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有效互通等方式从而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敏.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3,03:7-9.

[2]魏淼.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与设想[J].继续教育研究,2004,01:9-11.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法陈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新《课标》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一个大体框架,没有具体现实的内容,更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给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农村学校新《课标》实施进展缓慢,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与新课程的推进所需要的教师素质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关键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则以教师为本。体育教师素质如何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思想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体育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渗透到体育学科中来,从而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与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优化资源分配结构,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因而在人事制度上对教师引人了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对竞聘不上的教师,实行严格分流甚至淘汰。因此,教师们要想立足于本职工作,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社会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但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来看,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形成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还没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职业存在轻视与偏见,以致在抓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认识偏差,加之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体育教师参训的机会较其他学科教师少,致使体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长期不能得到提高。同时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少,职业危机意识弱,没有学习提高的紧迫感,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不够强烈,多数人满足于现状。 

 

(二)继续教育机制建设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是由于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由于民族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无力支付其他经费开支。学校也因义务教育不再收学费无力

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加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低,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二是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衔接不够紧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结果与体育教师的待遇、职称没有直接挂钩,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相匹配的、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升素质、自我完善的体系。“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教育培训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在继续教育的监管上重形式、轻实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时,只在乎数字,如学历达标率、教师参训人数及次数等,很少顾及教师学习的效果。教师参训时只要报上名交上钱,最终只要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参加培训是否真能学有所获或是否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就不重要了。 

(三)培训目标不明,内容与方法较落后 

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走出学历教育模式的窠臼,以拿学历文凭居多,其他培训相对较少。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缺少多样性。一是培训内容不能紧贴农村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造成教师学到的东西用不上,想学的东西学不到的尴尬局面,培训效果不佳。二是对不同年龄、层次、岗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体育教师存在“一锅煮”现象,缺乏因材施教。三是课程内容先进性不足,不能真正反映体育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四是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未被很好地利用,从而影响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培训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依赖于本省高等学校和各县市的教研室部门,培训师资大部分虽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也不乏全面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其长时间与农村体育教学实践脱离,对农村学校实际了解不够,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把握不准,知识陈旧,实践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难以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与体育教师培训对师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对于“科技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民族体质的提升,都将起到关键作用。为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领导,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支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要认清形势,深刻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改变“一次教育,终身够用”的观念,树立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做到继续教育的延续性和规范化。首先,完善继续教育法规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为继续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一套有组织、有监督、有评价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系,使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奖罚机制。为了能够广泛激起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对教师在职培训都尽可能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绩效工资、评职称等结合起来,而且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享受其他的津贴等奖励政策。同时,完善处罚机制,处罚机制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罚,形成处罚机制内部的统一性。最后,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经赀投入是民族地区农村继续教育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教师继续教育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可能取得各级党委和政府人力、财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从办公、业务经费中压缩其他开支,想办法挤一点,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实效 

培训质量的好坏是继续教育的核心,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形式和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也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关键。首

先,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培训部门在制订教育计划之前,应深入农村学校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农村学校体育现实与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各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其次,选择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成人在培训中,希望一蹴而就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培训内容的学术性、系统性、理论性,他们希望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开展自己的培训活动。为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是着眼于帮助教师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实用性;二是着眼于体育教育发展要求,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体现在培训内容中,突出针对性和先进性。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充分认识师德教育对农村学校的重要性,把师德教育有机渗透于各学科培训之中,强化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最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继续教育单位除采用传统的专题讲授等教学方法外,还要多采用专题讲座、集中讨论、参观学习、社会调研、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方法,通过多环节双向互动教学,搞好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汁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4

一、引导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动机

中小学教师是成年学习者,其学习的可能性已经被教育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但其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方而的影响。之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是为了完成学历提升,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已经转变为侧重专业化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这种培训强调参与性,但没有强制性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和明确的考试导向,所以受训教师容易产生懈怠和对立情绪,从而影响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和培训活动组织的严肃性。同时,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深受外部动机的约束,常常是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决定参加某个层次或类别的继续教育。针对成年人参加培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动机,既包括外在动机,也包括内在动机。从当前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来看,主要侧重于外部动机,教育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而对于继续教育活动的效果却没有什么实际的约束。即使采用评估的形式,也不能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作为成人学习者,中小学教师学习动机的形成,特别是要转化成为改进自身的行动,还与其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期待,以及学成之后的教育教学各方而的提升有关。因此,端正受训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动机,重点在于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明确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二、优化继续教育内容的设计

原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是由培训授课专家和培训管理专家设计。这种培训内容的设计并非一无是处,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培训授课专家和培训管理专家,了解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但由于直接听取和吸纳一线教师的需求较少,常常让教师觉得参加的学习与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吻合,影响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产生软抵抗。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继续教育组织者和管理者注重增加和吸纳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科研工作者参加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的研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工作也势在必行,应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掌握中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而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开展有针对胜的培训项口设置和培训内容设计,提升培训内容的适切胜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应发挥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在培训项目内容设计中的作用和主动性,赋予中小学教师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和内容的权利。

三、创新继续教育(授课)的组织形式

中小学教师对于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产生软抵抗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训组织形式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培训授课组织形式的单一性,及培训班级组成人员的混杂上。中小学继续教育活动中传统的授课形式是讲座,这种形式的培训可以接受的参与人数多,成本低,组织工作便捷,讲座授课的培训形式在学历教育提升阶段而向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而向专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讲座授课的不足日益显现,如授课教师水平直接决定了讲座效果,授课教师与参训中小学教师互动较少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与单一等等。所以,引入主题研讨、案例分析、反思与分享、工作坊等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体验的授课形式是现实的需要。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通常是以学科、专业来编制培训班级(项目),造成了不同年级、不同从教年限、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师混合在同一个集体中。实际上,不同类别的中小学教师除了共通的需求之外,在面临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专业发展的个性需要方而都不尽相同,中小学教师复杂的需要无法直接获得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以个人的方式展现的软抵抗便出现了。显然,考量更深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学习的需要,创新培训项目设置,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和提高中小学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四、推进继续教育管理的转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我国一出现就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特别在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阶段,这种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非脱岗的继续教育目前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主流。从培训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一直都采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设定项目,师范大学、各级政府直属的教师培训中心来实施继续教育的传统。

随着继续教育活动的侧重点从学历提升向服务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由政府单一机构管理束缚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也造成了中小学教师的软抵抗。所以,继续教育管理转型势在必行。除了培训组织机构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统一包办体制也是中小学教师产生软抵抗的现实诱因。因此,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参与提供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机构,改变主要由师范大学和教师培训中心独占的局而,吸引社会培训机构根据自身优势提供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参与竞争。同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增强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能力,让校本培训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起点,进而在此基础上考查(考核)遴选中小学教师参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专项培训。在中小学继续教育进入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阶段之时,应尝试赋予中小学教师一定的学习选择权力。原有的提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机构由于一直持续提供培训,给参训的中小学教师带来学习倦怠。所以,在中小学教师和任职学校共同对专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改变只能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项目的传统,让中小学教师通过个人申请、学校审批,自我选择相关机构去学习一定学时数的课程,最后以课程结业证书的方式来证明和评价参加培训学习的效果。这不仅可以调动中小学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给提供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院校(机构)带来良性竞争,从而为继续教育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改革继续教育经费的拨付方式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福利。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基本是不用交费的,越是级别高的继续教育项目越是如此,所以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福利。正是因为继续教育活动成了福利,由此,享受这项福利的不均衡性也就显现无遗。越是高职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越容易获得参加高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越是重点学校的重点教师越容易获得参加高层次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这造成了继续教育优质资源流向的不均衡,让较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一再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项目是一种浪费,这种不均衡会造成非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非重点中小学校发展的双重困难。

显然,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继续教育项目中对于参训中小学教师的遴选,应当体现弱势教师和弱势学校补偿原则,让高水平、高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确保普通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比例。此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拨付,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也是自上而下的统一包办。如果能够在拨付时专门以人头费的形式落实到中小学教师个人,单列为个人可以申请使用的继续教育专项费用,而不局限于教育主管部门包办设置的培训项目,那么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并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便会增强。

继续教育经费拨付可以尝试由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教师和任职学校三方合理配置,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个人,中小学校获得的经费应当固定为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专项费用。只有充足而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培训活动的稳定性、高质量方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六、善用中小学教师已有的经验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被培训的倾向非常突出,继续教育管理者、培训项目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授课教师、培训经费等各个环节,都要求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被动接受及被组织安排。从作为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忽视中小学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过于强调培训授课教师的权威,是中小学教师以软抵抗的形式对待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5

1.大数据界定维度

当前,关于大数据的界定主要有三种,即分别从数据体量方面、复杂性方面、价值方面对大数据进行界定。在数据体量方面的界定最早由麦肯锡公司提出。2011年,麦肯锡公司发表了《大数据:创意、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领域》一文,文中把“大数据”定义为一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无法对其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集。然而,麦肯锡公司并没有明确说出所谓的“规模大”具体是多大,他们将“大”看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即数据集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在复杂性方面,从复杂性程度来对大数据进行界定是由罗伯特·福来提出的。2012年,罗伯特·福来指出,排列数量巨大的有用数据源使得有效查询变得异常困难,言外之意即是大数据的复杂性程度极高,因此,可以将复杂性视为大数据的第一属性,“大”在这里不仅仅是指数量大,还指其复杂性大。在价值方面,美国人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从价值角度对大数据进行界定。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的数据上能够完成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上是没有办法完成的,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及分析,能够从中获得无穷的价值。

2.教育领域中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

在教育领域,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存在区别,分别体现在教育信息采集方法、采集过程、采集效果以及人才挖掘四个方面。

3.大数据时代下继续教育深化发展的方向

①继续教育的科学决策需要依据大数据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继续教育决策信息的把握,不仅具有及时性、全面性,还具有可利用性的特点,其中,及时性与全面性主要体现在数据信息的来源渠道更加广阔、丰富,能够自动追踪和留存教育学习行为,可利用性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不会出现折旧和贬值,其可以不断的更新,不断的释放自身隐藏的价值。教育决策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整个继续教育进行检测和分析,寻找继续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1]。通过将教育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形式展现教育结果,使教育决策者进一步了解继续教育系统特征,评估继续教育发展进程,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做出更科学、更具有价值的决策。②继续教育的实践方式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在大数据的环境下,通过挖掘不同成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有用信息,可以进一步揭示成人学生的行为模式,帮助教育研究者重新审视继续教育的需求,采用高新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找到符合成人学生实际的教育课程、专业教师,指导继续教育的实践方向,进而实现个性化教育。③继续教育的评价思路需要根据大数据时代进行拓展。大数据通过以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为获取数据信息的载体,关注着每一位继续教育对象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微观表现,包括学生重复审题和修正答案的次数、学生实现停留在教师身上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频率等内容,大数据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实地反映出来,数据更为真实、自然。同时,大数据的数据储备与技术理念可以实现继续教育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评价对象不仅局限于学生,还涵盖了继续教育课程、教师、高校等方面。

二、大数据时代下继续教育深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1.高新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升级为继续教育带来机遇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的急切需求,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等因素推动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科研数据、网络数据和感知数据日渐丰富的今天,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也比任何时期要快,传统的“一次学习”的思想已经被社会摒弃,“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心已经开始转移,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更具有发展优势,可以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界与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在,大数据使“数据-教育”逐步走向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也动与转换的空间也在逐步扩大,而全球范围内各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产业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广大劳动者及各类专业人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造力,而继续教育作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更要适应时展的潮流,把握大数据时代下知识更新和发展的巨大需求。

2.大数据时代使继续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由于互联网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也因大数据时代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发表动态信息,便会有相应的功能提示“猜你喜欢”“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等方面的内容;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站浏览购物信息,便会有相应的功能提示“为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等内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提示,是因为大数据能够及时、快捷的捕捉到人们在日常网络生活所感兴趣的信息,包括人们在网站上的动态信息、浏览过的网页、购买过或关注过的商品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数据集的方式被收集、汇总起来,再通过归类、分析,最后可以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推荐、个性化预测以及个性化建议。大数据的这一项功能也能够运用于继续教育中,例如,在教师完成课堂授课后,可以按照不同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水平、年龄特征、专业技能水平等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成人学生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兴趣点、关注强度及关注时段、与教师互动的情况等方面进行动态的捕捉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成人学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在成人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时,大数据能够充分发挥信息跟踪与信息预测功能,对成人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对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重新学习或重复练习,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加深,并且将这些数据统一起来形成个人数据档案,可以让成人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方便其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还能够使教师充分了解成人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3]。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了解每一位成人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职业岗位等内容,随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育,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3.大数据时代下教育资源的扩充为继续教育深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近几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人高考、远程网络教育、成人自学考试以及电视大学等教学模式已经得到蓬勃发展。一方面,我国各大高等教育学府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专任教师的数量、高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教师的学历结构等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4]。伴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的继续教育演进,受教育者的专业选择变得丰富多样化,而我国人口结构改变也会使一些高等学校陷入生源危机,在现有的高校扩展形势下,扩充高校教育资源,可能会使得高校教育资源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高校教育增量会由继续教育的学生来填补,这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机遇。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得到很大的改善,远程网络教育、电视大学等继续教育形式的产生,使得线上教育得到普及,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提供了继续接受知识、接收技能教育的平台。远程网络教育、电视大学等教育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传统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群众接收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学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不再是学校课堂,而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或媒体接收继续教育。

三、大数据时代下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1.继续教育的地位面临转变

世界各国纷纷看准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继续教育能给各国的教育竞争力带来的积极作用,发达国家常把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继续教育能对活跃在科学技术前沿的知识分子及高技能人才产生巨大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把知识转变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且时间短、效率高、见效快[5]。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继续教育还处在效率低、见效慢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知识爆炸的形势下,尽可能的缩小我国继续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我国继续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2.继续教育的学习效率需要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下,知识信息的增长及知识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如何提升继续教育的学习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是数据信息总量的迅猛增长,在此情况下,知识信息的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传统学校的一次性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科学技术对普通大众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继续教育与现代高新技术之间的互动在不断的增强,数据信息的发展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短”、“频”、“快”的特点,提升大众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技能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3.继续教育需要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下,现代生活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对如何创新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及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下,科技水平的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外语能力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掌握逐渐成为大众的基本生活技能。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大众素质的提高,继续教育面临着更现实的问题,党的十提出了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而继续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梦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实现“中国梦”人才的摇篮。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同样需要以继续教育为依托。由此可见,优化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才有可能达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中国教育梦想[6]。

四、继续教育适应大数据时代挑战的发展策略

1.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需要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尽可能的收集、整合、分析数据信息,从我国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人才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为立足点,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道路[7]。由于继续教育是一项非生活必须性的事业,因此需要具备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详尽的发展规划作为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制定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时,国家可以通过大数据充分分析特定地区的教育发展潜力,结合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度的超前发展。

2.全面树立开放型的继续教育发展观念

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时,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平台,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实用、更快捷、更有效的知识技能,才能吸引和调动更多的群众参与终身教育的积极性,让更多群众接收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研究者需要通过网络或移动网络平台,实时掌握最新的知识技能动态,并且了解社会各界群众的真实需求,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优秀的继续教育办学经验,不断改革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在继续教育上的深度发展,最终让继续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发。

3.推动继续教育项目的特色化发展

由于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的对象不同,因此,继续教育可以借助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从海量的知识信息中选取富有教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的专业优势,为成人学生量身定做合适的继续教育规划。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必须将本校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从本校的已有学科和专业特色为出发点,在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方面、教育师资的配备方面、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方面体现本校继续教育的特色,为高校打造一个继续教育项目特色化品牌[8]。

五、结束语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探索新的适合当地实际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继续教育培训学分与职称评聘关系的紧密程度还没有高度凸显,致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不是太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数为通识培训,专业性不是太强,致使培训的实效性不太强;培训机构人员自身参加更高机构专业培训的机制不太健全,加上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致使知识老化,素质不全面,很不能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新要求,参训教师意见比较大;培训内容没有“自助餐”式的可选择性,只能是我上啥菜你就吃啥菜,致使参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大;农村中小学由于编制太紧,“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小规模学校更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身患小病也不能请假,更不用谈丢下学生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了,即使有参加培训的可能,(由于丢下本班学生委托给他人照看也只是管管纪律不出乱子,受托者还有本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在等他呢),也是身在培训课堂,而心却在学生身上,就怕学生出点问题,至于班上学生教学任务的耽误等,也只能等培训回来后补课了,很难将全部心思花在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上;正常的节假日他们也希望得到正常休息,以便处理家务,如搞搞卫生、洗洗衣服、干干农活等,这样就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何况正常的节假日休息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正常的权力,相对于学期中间的指派性参训活动,他们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选择参加于假期里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虽然从心眼里来说是不得已而选择这个时间段的培训(虽然参训要牺牲许多家庭事务时间,但却没有牺牲自己所带班级孩子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中学学区没有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无规划,选人乱指派,哪位教师应该参加培训心中无数,尤其对上面分派的参训人数随口分解,不能照顾即将参加职称评聘的教师;有些学区学校对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配合培训单位实施积极的科学管理,例如,督促参训教师拓展延伸作业的完成,反而委托许多无关的其他事务要求等。

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本职工作,结合前述现状,特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思考如下。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教育行政职能,既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又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探索不断提高培训效率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注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

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教育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然后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再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认同。

三、提高培训者的素质与能力

对培训者进行提高培训,建立培训竞争上岗制度。培训单位应面向社会,从有教育教学经验又愿意为继续教育培训做工作的一线校长及教师队伍中聘请兼职培训教师建立地方培训专家库,适时组织学习参观培训,分解培训专题,平日备课,到时积极上阵。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要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采用参与式、案例式、观摩研讨式等培训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

五、探索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模式。对此必须不断改进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新模式。一些农村地区摸索实践的由学校联合在教学片区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值得借鉴。

六、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

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创设集中培训的学习情境,为教师学习创造和谐环境;创建民主对话的继续教育培训气氛;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丰富培训资源。

七、充分发挥现代远程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培训机构应加强网络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八、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在坚持统一培训的前提下,提倡教师自主选择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内容,引导他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应该立足实际,加强引导和监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自主创新之路,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7

[关键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因;需求;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水平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与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8

一、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受训者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对继续教育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及对大多数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从思想上,教师们非常渴望参加继续教育,并且对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也非常高,但真正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却不高。很多教师归纳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由于物理的课程特点及各个学校对物理课的安排比较紧密,大多数的中学物理教师工作非常忙碌,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另一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的领导者只注重对教师的使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培养,使得很多教师好不容易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却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批准,也只能对继续教育望而却步,不能将理想付诸于行动。①除了上述课程及学校原因外,还有一些个人原因,比如大部分年长些的老教师,职称评聘完之后就把继续教育视为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来完成,完全没有受教育的主动性,单单只是履行义务的行为。另外,一些年轻的教师由于收入不高,对参加继续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培训经费问题个人能否承受,继续教育的结果与经济付出之间的利弊问题,所以在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或个人、工作或家庭的原因,教师们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使得真正投入参与继续教育的行为与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令人堪忧。当然这种现状与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还不健全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找出各种问题的缘由,为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2.培训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瑕疵。(1)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是培训成效的关键,培训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培训大多安排在节假日,而且往往安排在短期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敷衍性大。另外,节假日是教师正常的休息时间,教师从心理上不情不愿,因此培训时常有不到场、迟到、早退,聊天、打电话、处理私事等不良行为,导致培训成果收效甚微。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选择适当的时机,尽量安排在正常工作日培训,中学学校管理者也应当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担和时间避让,化解培训与本职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使教师无障碍地完成培训。(2)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现如今,中学的教材、教学方法已经过多次改革,但继续教育的培训者多是教师进修学院或大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他们知识丰富,但与中学教育脱节,对多次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不甚了解,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对实际教学实践没有指导性意义,是继续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接受调查时都谈到,大家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以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但尴尬的是教育培训者多采取满堂灌的培训方式,忽略了受训教师的真正需求,使教师们感觉落不到实处,无法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对于大多数问题还是找不到出路,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应用,培训过后感觉实际收获与预期差距太大。多次这样的培训下来,消磨掉了参训者的耐心,使参训教师产生厌烦心理,故而也就无法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培训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经过长时间深入的调研、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必须探索一种让新时代教师们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需要根据培训的目的到实地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调研教师们的真正需求,然后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解决继续教育效率低的问题。(3)混合培训的问题。大多数的继续教育培训,往往按照教师职称高低或教育阶段分班培训,却把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混合编制,而且培训的地点也多设置在城市,授课内容往往根据城市教师水平来设定,教学观摩也大多在城市的优秀学校举行。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教师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城市学校的教学设备完善,实验设施先进,实验效果明显,农村学校完全不能相比较。由于校情、学情甚至师情都差别很大,培训后,对于农村的教师而言,最困惑的问题是如何把培训中学到的优秀的教学案例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但多数情况下,教学条件没办法达到城市水平,生搬硬套的模仿反而使教学效果下降,直接影响了参训教师积极性。

3.培训费用昂贵,教师无力承担。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困难主要体现着在岗教师脱产参加教育硕士、博士的培训过程中。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发现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和教学实际没有办法有效结合,希望通过参加教育硕士学习来研究中学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但绝大多数教师工资微薄难以负担昂贵的学费,继续教育还没起航就已经搁浅。另外,对于大多数中年教师,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已有的教学理念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系统性的学习深造非常渴望。另外,由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较弱,这些教师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以及成果没有办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希望通过脱产继续教育学习深造来提升自我。但面对昂贵的学费问题时,养家糊口还是继续深造两难抉择,往往退缩。可见,经费问题也是导致我们在岗教师提升空间有限,对很多可争取到的机会望洋兴叹,严重影响继续教育成效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意向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在岗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完善,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素质完善创造优越条件。访谈中我们也对广大教师们的培训意向,进行了广泛调研,教师们希望继续教育的模式、内容、目标等能更贴合教学实际,现总结如下:

1.培训机构多样化。作为继续教育实施者的培训机构,在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保障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培训机构实施教学活动的方案和策略直接决定了培训质量的高低和培训成效的好坏。在以往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组织者多为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局,或各级各类的培训校,培训过程单一,培训内容枯燥。教师们希望有更多的培训渠道,比如大学研究生院、外省市的教师教育中心、一线教育专家协会等。(1)大学研究生学院。“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进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它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②其次,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需要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教师职前教育所获的知识已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另外,面对日趋严重的教师队伍竞争趋势,参加正规的研究生教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已势在必行。所以,教师们希望能与大学研究生院的教师们多交流,并希望能有机会攻读教育硕士或专业硕士学位。因为,高学历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所学专业更多动态信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的教师还提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也应该提上继续教育日程,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另外,脱产进修可以脱离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琐碎的家庭事物,让自己心无旁顾地静心学习,使继续教育成效更佳。(2)外省市的教师教育中心。本地区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区域化的,有缺陷的,需要改革进步的,所以引进一些外省市的、适合本土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必不可少。对于太原市的大多数教师来说,很少有机会到外省市的优秀学校进行观摩学习,想了解外省市的办学特色就变的非常困难,所以教师们渴望培训机构能邀请到先进省市的教师、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等,能介绍一些先进的省市的教育发展状况、教育理念、教育措施,以适当取舍,不至于坐井观天。(3)一线教育专家协会。继续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课堂上所发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新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的眼界大大开阔,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提出的问题也变得千奇百怪,种类繁多。广大的中学教师由于平时教学任务重,没时间系统地充电,再加上外出进修机会少,常常应付乏力。另外,书本上的教学理论空洞乏味,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理解起来困难又无助,诸多问题在实践中积累,解决方案不佳或无效,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所以在岗教师希望能与一线的教学能手或教育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最新方法,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借鉴,有所改变,有所取舍。

2.培训内容多元化。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成一名专业教师,还得成为有教育成效的好教师,那么对于物理老师而言,仅仅掌握物理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比如,近年来,各大高校大面积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下降,就业问题严重。但各大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缺少,而是缺少适合岗位的技术型人才。我们教师应当对教育的发展模式准确把握,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综合类高校和技术技能型高校之间作合适的选择,而不是随大流。另外,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必然是能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得到学生配合,善于与学生交往的人。所以,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还有,随着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参与,并融入学科所学内容,一方面能够加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紧跟时代潮流,触摸学科脉搏;另一方面能够互通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借鉴先进经验,切实提高教师能力。尤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物理实验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效果不好也不直观,如果通过flash小课件的演示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比如,ppt的使用已相当广泛,但教师们使用ppt的目的不是将板书抄写在ppt中,教师们希望将动画或视屏插入其中并与自己的教学步骤完美结合,小的视屏剪切或动画修改必不可少。但我们的教师是物理专科教师,对计算机模块的掌握必定有限,因此希望得到相关专业教师的辅导,对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模块式的具体培训,使教师实实在在掌握一些技能,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总的来说,教育发展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信息技术辅导等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根据教师的需要适当增加,尽量使培训内容多元化。

3.教师们希望培训方式网络化。“目前,除了少数偏远地区外,网络已逐步进入我国中小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已基本完善。”①网络远程教育也逐渐替代原有的教师培训模式,网络远程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不影响教师正常的工作,一个好的网络培训平台,又可以快速系统地丰富教学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简洁和方便。③通过组织者广泛收取基层教师的共同心声,搭建一个长期的、高质量的平台,解决一些具有典型性、吸引性的问题,已成为现代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好的网络培训平台可以极大化的扩展板块,让受训者学习虽然不受时间的制约,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能实现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结合的高效、经济的继续教育模式。④

三、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9

1.1专业设置与规模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中,设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有284所[1],其中开办成人教育的院校263所。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了由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数量不断增多的格局。譬如:新疆、内蒙、甘肃、青海省设置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点的高校为2-4所,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省设置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点的高校为6-8所,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设置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点的高校为9-10所,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设置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点的高校为10-12所。这一分布格局,是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架构的。

1.2生源数量与结构

各省(市、自治区)开办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的高校,普遍是以函授和自学考试为主要办学形式。生源范围基本上是以本省(市、自治区)所辖地域为主,同时向周边临近的其它省地区辐射。近年来,随着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函授或自学考试的形式,获得了相应的学历,截止到2007年“我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1%、97.19%、89.3%”[2]。此后入职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符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求的学历,因而,学历补偿教育的生源日渐萎缩。面对这一状况,开办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的院校,竞相把成人教育的触角伸向高职高专和职业中专体育类专业的在校学生,使得成人教育的生源呈现出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职业教育(体育运动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等多样性的结构。

1.3办学形式与市场

成人教育生源的萎缩和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变化,迫使开办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改革办学形式,以满足成人教育的市场需求。为了占据更大的生源市场,各高校纷纷开办了全日制、半脱产、夜大学、短期培训等各种形式的面授、函授班,并与生源较集中的电大、夜大、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将办学地点由学校本部扩展到周边城市甚至是边远乡镇。

1.4教育目标与内容

随着教师学历补偿任务的逐步完成,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的目标基本实现。“对已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继续教育(新教师见习培训、骨干教师培训)”[3]成为成人教育新的发展目标。20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本世纪初又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行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的出现,使中小学体育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的内容亦随之变革,“新课标”内容和相关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手段,不断充实到新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中。而各层次的“新课标”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着“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意见展开的。

2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功利性倾向严重

由学历、能力补偿需求而引发的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未能摆脱功利性的束缚。即使是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的今天,虽然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补偿的任务已经完成,成人教育的目标已经转向以推进“新课标”为主题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但教育的目标依然是指向在推进“新课标”这样一个眼前利益上。这种重视解决具体问题、轻视提高全面素质,重视一次性教育、轻视持续发展教育的功利性倾向,造成“大部分教师对在职进修的积极性不高,或陷入认识的误区,他们只追求学历,而忽视个人的专业化发展。也有一些教师则认为自己以往所受教育已完全能胜任常规教学,因而把继续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并常常以各种借口拖延培训,态度亦不够认真”[4]。“还有人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只是一次性的在职培训,因而获取资格证书又成了唯一的追求。”[5]这些功利性的认识和行为倾向,严重地制约着成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2.2制度性措施缺位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条也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政策保障,法律泛泛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在具体实施层面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只满足传达上级精神,而不采取实际措施以输送和保证教师完成高质量的培训任务”[6]。另外,长期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致使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面临办学经费的严重短缺,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制度性保障措施。

2.3结构性比例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经济腾飞,在“优先发展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尤其是城市重点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教学资源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教师参加成人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时间和频率不断提高。相形之下,在经济欠发达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财政收入能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已属不易,继续教育经费几乎成为空中楼阁”。[7]加之教师队伍人员的不断流失,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异常繁重,鲜有能够脱身参加成人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机会。因此,教师参加成人教育和在职培训人群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高、欠发达地区低的结构性失衡。另外,笔者对广东、山东、河北三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成人教育和在职培训情况的调查显示:同一学校教师人群中,具有一定领导职务的教师群体参加成人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层次、时间、频率,明显高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群体。

2.4质量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多数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管理的制度是从普通高等教育照搬而来的,在应对成人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问题时,常常是捉襟见肘,根本无法实施对质量的监控与管理。赵蕴等对北京体育大学等15所开办成人教育的院校的调查数据显示:体育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体育教育专科自1999年的平均每门73分降到了2003年的平均每门26.7分;专升本从87.7分降到了66.7分;高升本从2001年的平均每门65.8分降到了2003年的平均每门47.2分。成教学生课程考试合格率为70%,按期毕业率大于65%[8]。

3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

3.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就教育的目标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效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良性嬗变,进而适应社会,仅是教育的直接目标,绝非终极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生长”(卢梭),这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因此,对成人教育的认识要摆脱狭隘的功利倾向,从人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的层面来认识和判断它的价值。把终身接受教育与获知真理、赢得幸福、享受生命、完善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人性、人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和追求。彻底摒弃以学历补偿甚至是学校创收(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待遇)为主导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办学目标,把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办学目标置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高度重新定位。

3.2健全法制,规范管理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现代社会面临各种挑战的进程中,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不仅是自身进步的责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要求,更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础上,制定《成人(继续)教育法》,以保障体育教师“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和“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认证制度,对教师通过各种学习渠道获得的知识、能力给予客观的考评和认定,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继续教育,适时更新知识、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3.3政策引导,保障经费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肩负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辅导、课余体育训练等任务,他们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讲,一线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关乎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因此,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一线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并的工作,为一线教师参加脱产进修和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确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目标的达成。

3.4整合资源,提高质量

体育教育专业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受教育对象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多数是已在教学岗位工作的体育教师。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体育教师们,因生活背景和工作经历不同,对继续教育又有着不同的学习需要和诉求。因此,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继续教育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完善结合起来。第二,针对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把学术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配置到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岗位上,并通过成人教育师资审核与认证制度,保障成教师资队伍的质量。第三,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第四,整合场地器材、实验仪器、教育技术设备资源,优先配置成教的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五,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篇10

关键词: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课程设置

在当今信息时代,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正在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现实需要。为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我国以继续教育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但是目前继续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仍未得到普及。笔者曾对河南省安阳县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安阳县全体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有效试卷38份,有效率为90.5%。

一、农村教师的学历状况

我们先来看看安阳县初中历史教师的学历状况。教师在刚开始上班时,有60.5%的教师学历为大专,本科生仅占样本人数的5.3%,中师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3.7%,高中以下学历占10.5%。这表明当时很多教师学历偏低,为数不少的教师学历不达标。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68.4%的教师最后学历为本科,大专生的比例下降到26.3%,中专和高中以下学历仅占5.2%,学历不达标教师大大减少,与教师原始学历相比有很大提升。可是,被调查教师中没有一位达到研究生学历,表明高学历教师在农村还比较缺乏。那么教师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了最后学历?据数据可以看出,有43.2%的教师通过函授学习取得最后学历,以自考方式取得最后学历占35.1%,通过全日制学校学习(主要是指专升本)占13.5%,成人脱产学习仅占2.7%。原因主要是学校定编定岗,没有多余的教师,很多教师只能利用寒暑假时间接受继续教育,所以大部分的最后学历是通过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取得的。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状况

教师为提高学历,采取各种继续教育方式,如函授、自考、全日制学校学习、成人脱产学习等。从长远看,教师的学习使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自然也会使其从事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据数据可以看出,仅有2.6%的学校反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这表明绝大部分学校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这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从可以看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作用基本持肯定态度。仅有5.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不起作用,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作用很大。那么教师为什么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呢?据数据可以看出。6题是多选题,57个有效样本中,40.4%第在有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那么,有些教师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又是什么原因呢?有63.6%的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说明很多教师想参加继续教育而力不从心。由于工资较低,生活负担重,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去参加继续教育;有18.2%的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因为年龄大;9.1%的教师认为自己储备的知识对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够用。教师培训对教师素质提高、能力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可是教师培训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从统计结果可知,教师培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真正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到哪些知识?教师最希望在培训中学到的是学科专业知识,占有效人数的21.3%;其次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17.2%;课堂组织管理占12.3%;占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占9.0%;培训科目中教育学、心理学的比例最少,仅占2.5%。这表明教师最希望学到的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课改新理念等知识,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和青少年心理发展也是教师比较缺乏的,可是在培训中“对于历史教学非常有用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检索方便、网络化等特点)”讲的较少。这就为以后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课程设置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协调,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重视各地的不同情况,各地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异,课程设置要注意可行性。要符合当地中小学教师可接受的程度,不造成大的工学矛盾,特别是一些师资紧张的学校,很难抽出人员长时间地参加学习,所以有些课程应专题化、微型化、灵活性地编制地方课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许多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了本科学历,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了质的突破。

第二,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一般持积极态度,继续教育起到的作用很大。教师为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职称评定的需要而参加继续教育,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学校比较支持。

第三,当前的继续教育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一些基层教育机构领导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不重视,特别是由于经费不能解决,使教师没法参加培训,他们常把责任推给教师本人,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培训机构教学设备落后,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课程设置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很多课程与教学根本没有关系,这就违背了继续教育提升教师能力的初衷;再次,培训机构的教师多是大学教师,由于他们远离教学第一线,他们对教师最困惑和最关心的问题不清楚,所以培训内容往往理论多,而真正让教师在教学中可操作的太少,造成了有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偏见。

第四,大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经济条件则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数不少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职称评定,可以说功利性太强。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很低,大部分教师生活压力都很重,很多教师有参加培训继续学习的想法,可是经费问题不能解决,只能不了了之,这是很让人惋惜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