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十篇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十篇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5:45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1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最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笔者针对学校初一、初二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初中德育工作做几点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一、关于对初中生网络使用问题的思考

校园内使用手机的问题是德育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在对“你有哪些可以上网的电子产品”一项的问卷中,初一年级有超过49.5%的学生选择了使用手机,而初二年级已超过了77.5%;在对”你上网一般干什么”的调查中,选择聊天的初一占30.7%,初二占66.7%,选择玩游戏的初一占13.8%,初二占50.5%,选择看电影或视频的初一占60.4初二占77.5%。

(一)突显家长教育观念和学生心理特点

1.奖励手段单一,孩子不买父母的账。家长把为学生买手机作为物质奖励的手段,结果在无形当中给了孩子一个误导,“我成绩好,父母奖励我是应该”。所以,导致父母教育的被动性。

2.学生社交心理需要加大,虚拟的时空部分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调查发现,初一学生的择友尚处于幼稚期。而初二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网络空间自然而然地就当成了情感和思想寄托的世界和场所。

(二)网络问题带来的教育窘境与归因分析

1.网瘾的受众群体比例虽少,但危害甚大,须引起相当的重视。在对“如果你被迫去一个没有网络的世界,你觉得自己能待多久?”5%初一学生认为一刻都待不了、6%的学生认为只能待1天,初二的比例是6%。在调查“你认为自己依赖吗?”7%有初一学生认为很依赖,5%的初二学生认为很依赖,选择有些依赖的初一有28.7%、初二有31.5%。

网瘾的成因中在“你认为网络生活方式,之所以在人群中流行起来的原因是?”选择网络特有吸引力和人们太过无聊、网络的方便,成为生活的必须选项的初一初二分别占37.6%、17%、66.3%和45%、19.8%、69.3%。在对“互联网引起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会让你担忧”。初一有超过56.4%、53.4%、57.4%的学生选择了网上虚假信息会混淆视听、网上病毒入侵电脑、帐号被盗,个人信息外流,遭遇网络欺诈,而初二的所占的比例是63%、62%、63%。

2.对待网络态度折射出现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单一和生活范围的狭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能开阔视野、对学习有帮助、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未来的人生缺乏规划,再加之初中生的判断能力的不足和选择能力的不强,其留下来的诸如学生沉迷网络、乱会网友等事件常见于报端。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对学生来说太显匮乏,在中高考的考试体制之下,各种名目的课外补习班充斥着学生的神经,而正常的科技馆、少年宫,适合学生活动的场所和娱乐项目少之又少,因为专项的不足导致了学生活动和娱乐范围的窄化。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就摆在每一位教育者和家长面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穿越网络,走出德育困境,助推学生走向成功人生

在网络的环境下,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代之以更贴切学生和时代信息的方式来调整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方式。

(一)占领宣传阵地,营建网络安全环境,让学生居其室而惠其香

1.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要入脑入心。从教育实践和学生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关注的网站除了学习网站之外,最让学生关注的就是贴吧、QQ群、微信群等等。其交流的群体以同龄人居多,网络环境相对干净和安全。教育者应抢先占领这块阵地,让更多的学生提前了解网络的道德和法律的规定,强化学生的慎独意识和自律意识。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畅通网络的绿色通道,让信任变成净化网络的最有力武器。家长正常开通网络,不给网络关禁闭。网络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必要工具,学生和家长对此应答成共识,家长应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比如确保网络的安全,约定好学生上网的时间等等。

(二)牵手社会力量,开展专家讲座。

网络是现代的产物,网络犯罪随处可见,让公安等部门走进校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网络的两面性比家长和教师的说教要鲜活和生动的多。

1.参加平安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同身受,看清网络的真面目。最好的教育是直观形象的教育,让学生走进平安教育基地,在最专业的领域直面最现实的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是最好的教育。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2

一、工作目标

按照“疫情防控为重、分析研判为先、分类施策为要”的工作要求,针对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自延期开学之日起至正常开学期间,以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前提,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教育平台,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电脑、手机app和智能终端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线上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育教学活动,消减疫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确保特殊时期教育教学顺利过渡。最大限度实现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育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教育局负责全县各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指导。各学校在教育局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市、县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做好本校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学校根据信息化基础条件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针对本校实际、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差异化实施办法和措施,灵活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职业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做好推迟开学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教学计划调整工作预案,合理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全程课与短期课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优先做好毕业年级、特殊需求的教学安排,同时做好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正常教学活动的衔接准备。

(三)精准实施,务求实效。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线上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务实高效,与春季学期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各学校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平台、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组织实施

(一)基础教育

1.教学组织

(1)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统筹谋划。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一校一案”模式,根据学科学习特点,分学段学进度,统一课程安排(课程表);也可以以学校为主体,区分不同学段、年级、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网络教学方案和课程表,编制“居家学习”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

(2)注重线上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教学环节设计。各学校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师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共建共享备课资源库,尤其要加强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力度,确保教学标准不降低。积极研讨交流线上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线上教学水平效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及时进行反馈答疑,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二是科学设定教学内容、时长。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线上教学内容宜少不宜多,进度宜慢不宜快,不得赶超教学进度。线上教学第1周以检查寒假作业、在线答疑、心理辅导、指导课外阅读为主,逐步过渡到讲授新课内容。(小学段,一、二年级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30分钟/天;三、四、五、六年级,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1.5小时/天。初中段,初一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3小时/天;初二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3.5小时/天;高中段,高一高二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4小时/天)。因疫情期间耽误的教学内容,开学后将酌情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以保质保量完成学期教学任务。三是加强初、高中毕业年级教学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集中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切实加强备考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线上学习要留痕、存档,要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线上培训机构不得以网络教学名义,违规组织超纲、超前培训。

(3)幼儿园可通过app、微信、QQ等方式,指导家长科学开展亲子活动、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严禁幼儿园直接面向幼儿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网络教研和教学指导。充分利用教育部“教研网”“教研”微信公众号、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完成新学期线上集体备课工作。教研员要加强对我县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指导、跟踪、服务和监督,探索创新网络教学多样化有效形式,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关网络教学计划指导意见将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于近期另行发文。

2.教学模式

(1)在线直播课堂。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设直播课堂,教师集中授课,课后分校(分班)辅导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的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网络点播教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存量资源和积累的“一师一优课”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资源点播。

(3)学生自主学习。由学校组织教师根据网上学习资源清单,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推送给学生供自主学习。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4)电视视频学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教育电视台,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进行学习。

(5)线上辅导答疑。全县中小学在组织网络课堂学习的同时,可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并合理布置作业,严禁加重课业负担。

3.教学资源

按照“用好国家和省资源、聚集地方优质资源、开发内生特色资源”的总体思路,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央电教馆提供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合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有关课程(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等。

(2)充分利用省、市、县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各地、各学校可登录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

(3)鼓励各地开发开放本地网络教学资源。各地要积

极发挥现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按程序逐步遴选一批微课等类型的优质资源,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面向本地中小学生的网络教学服务。在疫情期间,不提倡、不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录制线上课程。

(二)职业教育

1.教学组织。职业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做好推迟开学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教学计划调整工作预案,合理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优先做好毕业年级、特殊需求的教学安排,同时做好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正常教学活动的衔接准备。要本着“合法合规、精准有效、安全快捷”的原则,优先支持实时直播,优化已有合作平台课程,按需扩大合作平台范围、加大合作共建力度,为线上教学提供课程资源支撑。组织本学期任课教师,通过学校现有的网络教育平台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建课、授课、辅导答疑等培训。学校要为网上教学和相关培训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确保线上直播授课、同步课堂、自主学习、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开展线上理论教学。职业学校要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和指导,任课教师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直播授课、同步课堂、发放学习资料、开展网上交流与讨论、学习辅导答疑、布置课后作业等。任课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课程大纲,方便学生线下自学。学生应通过学习平成学习任务,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学习质量。任课教师要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通过微信群等适当方式开展教学研讨,备课,做好网络教学课程设计。对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要选择适当方式进行授课,开展学业指导。高教社自2月15日起,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免费提供77门在线课程教学服务。

3.调整实践教学安排。职业学校要调整新学期实训教学计划,一律暂停组织包括毕业实习、技能竞赛集训等在内的所有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一律暂停未经批准的一切团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组织、不参加人员密集的各类活动。调整实验课的排,等待学生返校后,根据实际教学周数进行安排,可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弥补延迟开学导致不足的学时。要及时调整新学期实践教学计划,校外实习实训活动开展时间,依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国家、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另行通知。要切实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4.就业指导与服务。暂停举办各类校园招聘及宣介活动,禁止组织学生参加集中招聘活动,禁止职业学校赴市外开发就业市场(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职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灵活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及时通过各类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学校就业网站、微信平台等或推送供需信息,广泛采取网上招聘、线上面试等方式完成双选。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市内就业创业。要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以优质的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

四、工作步骤

(一)网络教学资源整合指导及实施准备(2月18日前)

各学校成立线上教学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编制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做好教学活动安排部署。

(二)教师网上培训与备课(2月20日前)

各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任课教师开展线上网络教育资源使用培训。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通过微信工作群、QQ群等方式,开展网上备课。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进一步修订完善网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三)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应用测试(2月21日前)

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和教师代表开展相关教学平台测试工作,利用各种线上会议系统、即时通信工具对任课教师、

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开展应用培训,为全面实施网上教

学活动奠定基础。

(四)学校网络教育教学组织实施(2月24日后)

我县原则上于2月24日起全面启动实施全县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网上教学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副组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息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我县延时开学期间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成立由教学管理人员、网络资源建设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文件和制度措施。各学校要成立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校的教学计划编制和教学内容安排,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指导教师全面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根据教学实效对相关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二)强化培训指导

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为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网上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切实让教师掌握网络教学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规律,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教师进修学校和电教馆等业务部门要紧贴教师需求,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三)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各互联网教育企业等的沟通协

调,全力做好网络教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协调各互联

网教育企业同步做好相关平台的资源更新和教学应用支撑工作。

(四)强化家校共育

各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合作。各学校要分班级指定专人及时向家长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安排,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准备,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教学、按时完成网上作业。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延期开学期间活动计划,让学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开展劳动教育,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五)强化质量监控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3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导向;工作过程;教学及实训

1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虽多,但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与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一方面社会缺乏大量生产一线网络技术的蓝领人才,另一方面却是许多网络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师资、教材、毕业生就业期望等因素外,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目前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参照本科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带有较浓的本科教育痕迹,甚至还有的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本科教育的“预科班”。二是参照中职培养模式,过分强调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忽视基本理论的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中职教育甚至技工教育区别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在机房操作或企业实践,客观上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被有的学生自嘲为“自学成才”。

这两种倾向均导致了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教育特点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1]。

2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方案集中

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及培养手段,是我们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依据[2]。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高职教育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目前社会需要大量工作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管理者、操作者。高职教育就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定位,培养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2以岗位职业为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技能”,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以实用为最终目的,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句话:“能不能干,做出来看看”,强调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于从岗位职业的要求出发,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突出岗位职业的技能特点,教学中就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装、维护等技能。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理论以能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为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与岗位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使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校级教研项目“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究(2007-JY12)”。

作者简介:李战国(1961-),男,河南商水县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2.3以技术应用为主旨,改革高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我们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都是不同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的课程应当以浅学、易懂、实用为主,有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高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的课程应当取消。

专业课的内容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做到“精理论,多实践”。学习的切入点既可以是基础理论,也可以是专业知识即技术的直接应用,还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做能引导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是有利的[3]。

根据上述培养模式需求,除基本素质及基本能力之外,我们归纳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及建议开设课程,如表1所示。

表1专业能力、知识、课程表

专业能力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建议开设的课程

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合理的计算机原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初步信息技术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

技术实际操作具有一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数据库建立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的一般能力,能从事it公司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各课程实验、毕业实习及实训等

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换机管理与配置、路由器管理与配置

网络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能力网络布线工程和工程管理结构化综合布线与组网技术

网络数据库管理能力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SQLService数据库应用

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能力多行业操作系统应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应用、Linux网络操作系统应用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多行业中小规模网络安全防范、诊断,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

网络程序设计能力针对tCp/ip网络的应用开发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网页设计、网站建设能力各种网站的简单应用开发internet网络编程、网页及图形设计、web开发技术等

3基于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及实训方案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比较研究了各种方案,最终我们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工作需求为原则”的研究方案最能够满足我们的专业需求。

其开发步骤为:专业社会市场调研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专业行动领域开发分析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学习情境设计[4]。

以下通过对该职业岗位的分析,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训方案设计步骤。

3.1专业社会市场调研

专业社会市场调研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或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内容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

具体的调研方法可采用实地调研法、网络调查和开专家小组座谈会等方式。在调研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的切入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3.2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校园网管理与建设的主要职责是: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不断丰富网上信息,为教学、科研、管理及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与保障;配合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为校内各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把关服务等。涉及的职业岗位内容有:网络设备互联与综合布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网络监控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数据库维护等。

根据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过程分析可以设立以下几个职业岗位。

(1)网络实施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涉及网络设备互联、安装与调试,各类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该职业岗位对应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举办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的“网络工程师”。

(2)网络管理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工作内容涉及计算机机房的网络运行和维护,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主流网络产品的简单配置和维护,网络安全监测及安全管理并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备份,以及一些简单的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等。该职业岗位对应于“软考”的“网络管理员”。

(3)网站设计与开发工程师: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被移植到web服务器上运行,使得客户机实现应用软件的“零安装”,只需要安装网页浏览器即可,这种架构称为“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程序开发需要涉及用户端的网页界面表示(即网页制作与网页美工等前台工作)和服务器端的程序编写、数据库的建立等后台工作。

(4)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涉及数据库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二个层次,一是有关各种大型数据库的维护,二是整个数据库的规划、设计和服务器端后台数据处理程序开发。

(5)技术支持人员:其工作内容涉及及时处理各个终端用户的故障报告和技术支持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更新和升级等。

3.3网络管理员专业行动领域开发分析

专业行动领域指在职业、生活和对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为从工作过程中导出行动领域,首先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分析并细化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完整的工作阶段[5]。

通过分析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主要是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内容确定以后,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

网络管理员能够进行网络管理,首先他要对整个网络的搭建工作过程非常清楚:网络工作站的组装网络设备互联和组网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管理工具的应用网络规划与技术支持,这一系列的工作任务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对组成该职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考虑学生职业道德、协作精神、身体素质以及安全观念培养与训练的要求,初步完成如图1所示的行动领域的构建。

图1网络管理员行动领域构建图

3.4网络管理员学习领域开发分析

一个学习领域由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和描述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所构成,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中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6]。本文以构建一个典型的企业办公室局域网的工作过程为例阐述构建学习领域的基本方法。该职业任务需要完成企业办公室中多台计算机的互联,能够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连接因特网,以及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如打印机或资源文件共享)等。其学习领域的构建如表2所示。

3.5网络管理员的专业学习情境的设计

根据对校园网网络管理与建设工作岗位分析,初步形成网络管理员的学习情境设计和任务目标,参见表3所示。学习情境设计基本目标任务完成后,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详细设计,包括学习情境设计应规定学习时间、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论与方法论的选择等。

表2网络管理员学习领域构建

工作任务:企业办公室局域网构建。

学习领域:局域网互联与测试、ip地址规划与设置、网关、DnS服务器的设置、软、硬件共享设置。

学习目标:完成企业办公室中多台计算机的互联,能够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连接因特网,以及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

行动情境:

1.双绞线制作与测试;

2.计算机与交换机的连接、交换机的级联;

3.计算机ip地址设置,计算机互联测试;

4.计算机网关、DnS设置;

5.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的连接测试;

6.软、硬件设备的共享设置与测试。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系统功能分析法、实例教学法

训练任务:

完成多台计算机的互联,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的连接、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填写工作记录单及项目完成情况文档。

设备要求:

pC机、服务器、交换机、压线钳、双绞线、RJ45水晶头、打印机、操作系统安装盘、网络配置指导书、工作记录单等。学生要求:

1.能够正确阅读双绞线制作与测试规范和要求;

2.能够按照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制作双绞线的工具和测试仪器;

3.掌握pC机网络互联和测试基本方法;

4.掌握pC机磁盘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设置与测试基本方法。教师要求:

1.能够根据教学法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2.能够完成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操作演示,完成pC机的网络互联相关配置演示,完成pC机磁盘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设置与测试演示;

3.能够正确、及时处理学生误操作所产生的各种故障,正确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表3网络管理员学习情境设计

序号学习情境任务目标

1网络工作站的组装与调试1.掌握pC机的组装与调试的操作方法,消除对pC机的神秘感;

2.掌握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标准制作和测试方法;

3.掌握网络线与配线架、模块的连接,pC机与交换机及相关网络设备的互联;

4.掌握常用windows和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安装与配置。

2双绞线制作与测试、配线架、模块的连接、简单网络设备的互联

3基本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4网络互联规划分析1.培养基本的网络规划与技术支持能力;

2.掌握二层、三层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包括划分VLan和路由策略的设置方法,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操作方法;

3.掌握常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在windows和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

5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

6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7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训练1.培养基本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2.掌握基本网页制作和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数据库服务器安装与配置方法,熟悉使用网页连接和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8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

9网络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10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杀毒和防毒方法;

2.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操作方法,以及Vpn的配置与管理;

3.掌握收集和分析网络运行状况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网管工具的使用,包括漏洞扫描、日志分析、交换机、路由器信息收集与管理;熟悉黑客入侵行为判断等。

11防火墙安装与配置

12常用网管工具的使用

4结束语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及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

究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种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要进一步地对网络技术专业的职场定位及分类、课程开设及学习场景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探索。

参考文献:

[1]敖广武,温春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6):72-73.

[2]张大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9):6-7.

[3]朱晓斌.面向21世纪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J].教育研究,1996(5):48-55.

[4]黄伟文,孟德欣.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07(12):93-96.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4

引言

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是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的阶段性统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Ct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拓展,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规划,以期能够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作为国际组织的欧盟及欧洲各国也在极力地通过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颁布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例如,丹麦在2010年颁布了《信息技术宏大规划》,旨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高中学生注册、考勤检查、课程安排及考试等流程的效率。荷兰在2010年启动了《知识网年度计??(小学、中学和职业教育)》,以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高iCt能力,使数字资源更易查找和访问等。2016年3月,英国《教育部2015-2020战略规划:世界级教育与保健》,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Stem课程的开设率,提升相关课程的质量。德国在2016年10月出台了《数字化教育战略2030》,以大力促进数字化技能培养及数字化媒体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掘数字化在教育各领域的潜能,增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制定体现时代特色的法律框架,并推进相关组织的战略发展,以数字化推动德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如上页图1)。

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20世纪末期,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打破了国家间的界限,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和交流,与此同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欧洲各国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提供各种渠道,让每个人获得广泛的知识,并培养其就业的能力。欧盟于21世纪初期相继提出了数字化欧洲、i2010、欧洲2020战略等战略规划,有力推动了iCt在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支撑。

2.多元文化教育背景

欧盟现有28个成员国,各成员国在其法律制度、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2010年,《欧盟2020战略》成为欧盟下一个十年发展规划,同时,有关欧盟未来十年教育质量提升的《欧盟教育与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提出了欧盟教育与培训系统要面向2020年的四大战略目标,即实现终身学习和流动学习、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公平教育和社会凝聚力、在各级教育和培训中提高创新能力。

欧盟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政策分析

从信息社会的构想到iCt在教育领域中广泛且深入的应用,欧洲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根据不同时期欧洲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关注点,笔者将欧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iCt初步应用、iCt深入应用。

1.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

(1)政策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早期,互联网的诞生、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生产结构被打破。为了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欧盟国际组织于1993年颁布了《成长、竞争与就业白皮书》,首次提出信息社会的构想,指出欧盟国家必须提供渠道,让每个人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及培养就业的能力,鼓励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促进信息社会的构建。1994年,欧盟了《欧洲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行动计划》,加强了信息技术在远距离工作和教育、大学和研究中心信息网络的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2)政策分析

①强调信息技术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信息技术在让人们获得广泛的知识及培养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如解读信息的能力、渊博的知识及创造力、判断和决策力以及评估的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指出,要培养就业能力及竞争力,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未来必备的技术,包括基本知识、技术知识和社会技能。

②强调职业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欧盟国家必须将学校和企业结合,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通过师徒制、鼓励服务业的新职业训练等将学校与企业相结合,通过设立再教育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等开发潜在的劳动力市场,增加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机会。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点是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并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就业的能力及竞争力。

2.iCt初步应用

(1)政策内容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社会的实现,欧盟委员会分析了iCt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自身经济及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1999年提出了《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简称“数字化欧洲”)的方案,其整体目标是加速欧洲向知识经济转变。“数字化欧洲”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即2000年启动的eeurope2002(2000―2002)行动计划和2002年启动的eeurope2005(2003―2005)行动计划。eeurope2002的目标是促进高速互联网的建设及其使用,其中包含架设廉价、快速、安全的互联网,向人和能力投资,促进互联网的应用三个方面。eeurope2005的目标是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将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宽带接入,开发更好的服务、内容和应用,以促进互联网在教育等领域中的全面使用。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在eeurope2002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必须要加强廉价、高速、安全的互联网建设,确保至2001年底,所有学校都能够接入因特网并能够使用多媒体资源及相应的服务,确保至2002年底,所有教师都能配备和熟练使用因特网和多媒体资源。eeurope2005行动计划强调了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宽带接入和各教育机构的连网,指出至2005年底,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所有学校都要连接到因特网上,并能够实现网络上教学和教研,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机构也要连入网络。

②教师iCt能力培训。数字化欧洲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用数字技术培训教师”,具体采取的相关措施有:为学校、教师、学生配备互联网接口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培训教师使用数字技术,并对课堂上采用数字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等。欧盟2000年启动的etwinning是数字化欧洲方案中的一个重要行动计划。作为在线学习社区,etwinning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欧洲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不同学校的教师充分利用etwinning进行合作交流,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资源,开展科研项目及在线培训活动,有力推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也使etwinning延伸为教师的专业学习网络平台,提升了教师的iCt应用技能,促进了学与教方式的革新。

③信息?Y源的开发利用。数字化欧洲方案中指出,应将“开发欧洲教育服务和软件”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eeurope2002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制定了《欧盟开发公共部门信息框架》等专项规划。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计划将国家知识资源如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等。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iCt能力培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展开,强调宽带网络的接入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一阶段,欧洲iCt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数据显示(廖瑾,喻东,2010),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关的产业和应用对欧盟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5%,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达40%。

3.iCt深入应用

(1)政策内容

2005年,欧盟推出建设欧盟信息社会2006―2010年5年战略计划《i2010-建立充满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欧洲信息社会》(简称“i2010战略”)。该计划希望建立一个开放的、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并且强调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的推动力。“i2010战略”以iCt技术为核心,包含三大支柱,涉及到建设低价、安全的高速宽带,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服务等方面内容,其框架如上页图2所示。

面对外部日益严重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人口老龄化、长期结构性失业等系列问题(廖瑾,喻东,2010),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指引欧盟发展的《欧盟2020战略》(europe2020-europe’sgrowthstrategy)(eUCommission,2010),提出了欧盟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它包含七大旗舰计划,其中《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指出,“构建数字化统一市场、构建信息化领域统一标准、建立高速互联网、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加大对信息化的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能源,从而达到应对危机、促进增长的目的。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更新。《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方案的实施,即通过架设廉价、快速、安全的互联网,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i2010战略”明确指出要“建立单一的欧洲信息空间”,关注宽带网络速度、内容资源、互操作性、安全性四个方面的内容。《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也明确指出“加强欧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整个欧洲的高速信息网络”。

②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2010年,《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指出,推进信息化领域统一标准的制定,统一信息通信协议,实现成员国内的互联互通,提高数字信息的可用性。因而,在2011年6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洲标准规则》提案,要求加大信息化标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并在2011年12月,通过一项关于建立欧洲各相关方信息技术标准平台的决定,要求各成员国、企业界等认真执行有关信息化标准的政策,推动信息化标准工作的开展。

③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和提高信息安全。欧盟把提高公众信息化素养、增强公众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而建立了信息化素养指标体系和在线教育平台。另外,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欧盟制定实施了信息安全宏观政策,加强对网络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宣传工作等计划,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2013年,欧盟公布《网络安全战略》,确保数字经济安全发展。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i2010战略》和《欧洲2020战略》一脉相承(廖瑾,喻东,2010),认为信息技术是欧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关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尤其是高速互联网络的建设,强调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或在相关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经过不断地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也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培训也有持续推进。

纵观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内容及其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其对我国的启示如下。

1.持续更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

从宽带网络的接入、高速互联网的建设及信息安全保障到iCt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欧盟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持续更新,从而有力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对其进行规范与引导。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指标”项目,通过定量的方法对欧盟各个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确立了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指标(卢双奇,赵建华,2013)。另外,《欧洲标准规则》提案的通过及“信息技术标准平台”建立的决定有力推动了欧盟教育信息化标准工作的开展。

3.建立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确保教育信息化政策持续推动

欧盟在“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阶段,注重增强公众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渠道,并在之后大力推进了iCt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方案,明确了宽带网络的建设、师生iCt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等目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发展,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侧重点转向了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由此,可以得出:在不同教育信息化阶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目标能够确保教育信息化政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持续推动作用。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5

2002年是中国电信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年。“5+1”的新电信竞争格局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星和铁通公司6家基础电信企业和4000多家增值电信、无线寻呼企业相互竞争;网通与电信、联通CDma与移动GpRS展开激烈的同质竞争;各运营商集中精力进行资本运作,中国电信成功上市;新《电信法》正在酝酿出台。从运营商it项目实施的数量方面来分析,超过一半的项目建设都集中在电信基础网络建设上,另外的项目属于电信业务系统建设。网络建设主要包括电信骨干网、城域网、数据网、光网络等的新建和扩容;业务系统建设包括计费营账系统、网管系统、客服系统、综合业务系统、BoSS(BSS/oSS)等。

电信企业信息化系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电信计费系统、网管系统、客服系统、网络安全、存储管理、办公系统等的建设,将成为2003年电信行业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计费、网管、客户服务系统,将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和完善。计费、网管系统建设呈现出集中化、移动化趋势。大客户服务系统将引起重视。

随着网络建设的日益深入,网络安全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并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比较关注的问题和重要的投入领域。此外,由于数据业务的不断扩大,建立集中存储、可扩充、可远程控灾的数据存储系统的需求日益突出,并将成为市场的新亮点。在未来的2年~3年内,运营商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投入的注意力将呈上升趋势。其中,财务系统、CRm、eRp、决策支持等系统是运营商建设的重点。

银行:2002年网络改造快于大集中2003年中国银行卡高速发展

网络改造是数据集中的前提,是由分散模式过渡到大区集中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国银行业数据集中的最初级阶段。在2002年,大部分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的网络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改造完成后的网络平台,不但可以使分散在各局域网服务器上的数据集中到数据中心主机上进行处理,而且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满足银行未来形势下业务发展的要求。国内银行业的数据集中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初级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网络改造以及综合业务系统的试点与全面推广。第二阶段,各行将由大区集中逐步走向全国集中,这个阶段同时也是数据集中模式发挥效益的开始。整体上看,目前国内银行业正处在第二阶段的最前期。由于前一阶段已经做到了主机、服务器、Sna终端的互联互通,从而使银行的海量数据有了被二次挖掘的可能,接下来的工作则顺理成章应是数据仓库的建设。但从整体情况看,银行业显然在这一点上比想象中还要谨慎,即便是有条件开始进行试点摸索的银行也没有大规模的动作,真正想要启动数据仓库建设的用户很少,这也使得国内银行业整个大集中的速度较之大张旗鼓的网络改造时有所放缓。

截至2002年11月,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4.69亿张,同比增长22%,其中符合统一标准的“银联”标识卡6027万张,占新增发卡量的70%,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银行、跨地区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银联”的推出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说持卡人均消费低、特约商户不够等问题还十分明显,但“银联”依旧标志着中国银行卡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电力:2002年应用从操作转向管理 2003年配网自动化应用新需求

2002年,电力行业的软件应用成为厂商和集成商竞争的热点。虽然网络建设项目不断,但都主要是升级改造或者是更广泛范围的联网工程。目前,电力通信网中70%左右的三级以上网络已经建成,四级网络也有部分投入使用,省级以下的企业已经通过光纤实现互连。此外,“西电东送”这项重大工程加快了西部各省份电力的it应用步伐。关于2002年电力行业软件的应用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为确保电力安全运行,电力调度自动化建设依然是2002年行业信息化的主流。而服务于电力市场运营的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产品的最新发展方向――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试用已经展开。纵观2002年电力行业的软件应用项目,从中也可以找寻到一条规律,那就是:电力行业软件系统应用的重点已经从操作层面向管理层面逐渐转移。主要集中在:oa系统、电力营销系统、客户关系管理、miS系统、eRp系统等。电力行业改革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并在逐步实施当中。

2003年行业改革的步伐将会加快,而信息化工程作为行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环境变化的强有力的手段,已经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预计2003年部分管理软件的应用将广泛普及,如miS、eRp、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等。oa系统全国联网预计在2003年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03年上半年将达到18家网省互联。另外,与“竞价上网”相关的软件将成为2003年新的应用趋势。此外,电力改革中提到,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因此,可以预计,与配电网自动化相关的软硬件将是未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应用和需求方向。

水利:2002年信息化投资10亿元今后5年将超过70亿元

水利信息化,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任务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水利基础信息系统工程、基础数据库和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七五”期间起步,“九五”期间启动金水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全国水利系统初步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并取得了部分成果;水利部门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开始实行远程文件传输、公文管理和档案联机管理;一些水利部门建立了网站并进入了互联网络;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份的水情计算机广域网,并相继进行了一些流域和地方的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2002年,我国用于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投资约为1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水利信息化的重视的加大,未来5年,中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投资总规模将有望超过70亿元人民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与国家提出进行“金水”工程建设有很大的关系。未来,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将围绕“金水工程”展开,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计算机网络骨干系统的建设;完成水情分中心、工情分中心建设和中央报汛观测站、报汛设施的改造;完成综合数据库、主要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中央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建成淮河及黄河中游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系统;初步完成流域级及部分重点省级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等。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成熟,未来的水利信息化市场也会出现逐渐“软化”的现象,即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促进水利信息化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动力。

教育:2002年it应用市场稳步增长 2003年教育城域网将为重点

2002年教育行业it应用市场整体规模稳步增长,2002年上半年,台式pC在教育行业的市场份额达到13.3%,销售量为54万台。随着教育的信息化的程度继续加深,教育行业对pC的需求还将有很大程度的增长,其在整个市场的份额还将继续扩大。2002年高等院校pC的采购占教育行业市场的近40%,其式机仍然是主体,笔记本达到近13%;中小学校pC的采购占教育行业市场的60%强,其式机更是占95%,笔记只占不到4%。“校校通”工程更是进一步推进了教育软件市场的发展。在学校建立和完善网络的同时,教育软件的应用业已成为这些已经建立自己校园网的学校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2002年教育软件市场同比增长超过50%。学校校园网的建设正逐步向基层发展。高等院校中有70%左右建立了校园网,同时在校园网上开展了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开始向数字化校园方面发展。目前无论是中小学校园网还是高校校园网普遍存在着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匮乏现象,随着教育行业用户越来越重视软件和应用,教育资源库产品在2003年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校园网解决方案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虽然无线解决方案要比有线解决方案成本高,但无线方案会是有线方案的有利补充。随着大学生购买笔记本人数的增多,校园中的无线化设计将成为可能,学生只要通过移动pC和无线网卡就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地方上校园局域网或联接互联网。

民航:2002年应用系统是投资重点 2003年服务和方案是利润点

2002年,中国民航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投资重点集中在电子客票、机场离港系统和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以及中航油的eRp项目。

2002年,民航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扩大了电子客票的应用,电子客票在南航和深航得到积极应用。离港系统是民航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全国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机场离港系统建设工程在2002年进入了攻坚阶段,民航将完成56个机场的建设工程。电子政务是中国民航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工程。中国民航在2002年加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展望未来,中国民航将在全面启动8大信息工程的基础上,继续重点建设全球分销系统(GDS)、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机场离港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空管信息系统集成、航空运输企业信息化和中航油eRp系统工程等8大标志性工程,以此带动民航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影响下,民航总局将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发展民航自己的软件产业。

2003年,中国民航将组建民航软件产业基地,支持开发共性、关键性软件,力争全行业在未来3年内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随着6大航空集团的成立,如何有效地管理重组后的机构,合理整合业务流程,规划具有延伸空间的信息基础平台,并建立更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成为中国民航信息化面临的新问题。民航企业将对系统资源进行信息整合,使企业的各项信息有效集成,实现资源共享。中国民航将越来越重视安全信息体系的建设,日益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6

所谓“网络教研”就是一种以互联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是拓宽教学研究途径,推进校本教研,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借助各种网络通信工具,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给教师教研提供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储备;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困惑。

现将我校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时的一些经验作如下汇报:

一、改善硬件条件,加强组织领导,为网络教研提供有力保证

2004年在市教育局、电教中心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班班装备多媒体,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并在2006年全部连接互联网。这为网络教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我校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了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育教学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从组织和人员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形成校本教研合力

1.建立学校局域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2007年我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局域网:http://10.121.30.1,实现了校内资源共建共享;2008年学校建立了校园外网:http://,实现了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互通与交流。

2.创建教师博客群,搭建家校互动桥

我校名师、学科带头人率先建立博客家园,并带动其他教师,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十几个“教师博客”。教师们在博客里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教研足迹。同时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老师进行沟通,并对学校、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真正实现了“家校互动”。

3.参与QQ、BBS论坛教研,跨越教研沟通界限

我校在加入课题研究后,不仅经常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与深圳荣根小学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在2010年建立了学校自己的QQ群,大家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同时我校教师在与深圳荣根小学交流的BBS和乌审教育BBS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跟帖回复、交流互动。与深圳荣根小学的教师和旗教研员以及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参与论坛研讨活动,给我校教师很多的引导和启迪。

4.网络教研制度化,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

为了让网络集体备课有效开展,我校制定了《一小“小循环式”网络集体备课方案》,成立了领导组、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要求。我们确立了网络集体备课的六步操作流程:确定主讲,研究教材(教案上传)——集思广益,形成初稿(上传初稿)——实施教学,观摩指导——及时评价,完善定稿(网上研读)——轮流执教,各展风采——总结反思,资源共享(进入文库)。在活动中我们不断探索、改进,逐步使我们的网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进一步规范化,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5.手拉手视频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我校在市教育局、电教馆的支持下多次利用网络平台和深圳宝安的教师们进行网络视频互动,如2008年11月20日,我校教师观摩了宝安区教师的数学课;2010年10月28日和11月23日我校数学教师两次观摩了宝安区几位数学教师的示范课并进行了异地评课活动。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了异地“零距离”的研讨,与名师们“零距离”的接触,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网络教研的时效性

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远程教育与网络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网络教研技术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在网上收集、整合、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学会建立博客并在教育论坛上发帖子,学会应用电子邮箱及QQ传送电子文档等,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7

关键词:路由器;交换机;VLan;ip地址管理;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050-07

SystemintegrationtechnologyinCampusnetworkDesign

HonGLin-jian

(HangzhouLightindustrialandtechnicalSchools,Hangzhou310004,China)

abstract:thefullintegrationofthethinkingof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ducation,thedirectionofdevelopmentofmoderneducation,thecampusnetworkisaneffectivecarrierofeducationalmean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mplement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meansaneffectivewaytostrengthencampusnetworkconstruction,networkmodeofthe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andtoachieveahighdegreeofsharingofeducationalresourceswithinthecampus.Campusnetworksystemisaverylargeandcomplexsystems,itisnotonlyformodernteaching,integratedinformationmanagementandofficeautomationapplicationsprovidebasicplatformcanprovideavarietyofapplicationsandservices,sothatinformationcanbetimelyandaccuratetransmissionoftoeachsystem.Campusnetworkconstruction,themainapplicationofanimportantbranchofthenetworktechnology-Lantechnology,sothisprojectwillmainlyfocusoncampusLanconstructionprocessmaybeusedinavarietyoftechnicalandimplementationoptions,andapplicationsystemintegrationtechnologiesschoolstodesignahighlyefficient,secure,reliablenetworksystemsintegrationsolutions.

Keywords:router;switch;VLans;ipaddressmanagement;systemintegration

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正日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校园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网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将校园网建设列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实施,使学校建设正朝着网络化的目标迈进。

数字化校园是一种理念,是指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设备、教室),资源(图书资料、课件)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全部信息化,通过现代化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校管理水平的目的。

校园网的建成和使用,对于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加快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开展多媒体教学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主要包括各种局域网的技术思想、网络设计方案、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intranet/internet的应用、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的维护等内容。

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的学校在校园网建设初期没有进行比较规范的需求分析,没有对网络系统进行合理性分析,从而对以后网络系统的合理性、可用(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造成影响。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8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源节流,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资金,于XX年X月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接入提供了核心的基础条件。二是组织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节省中央、市级财政资金近XX万元,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杜绝了贪大求洋和盲目建设,目前已有初中等XX所学校完成升级改造并接入教育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师生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三是借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部分城区学校、区域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更换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XX套,极大改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四是积极申报项目,云阳县中小学电教教仪站上报的“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应用项目”被列入市大数据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名单(全市教育仅3个),正在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2.多方努力,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制定《XX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方案中对构建教育系统主题数据进行详细规划,并对平台的功能和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平台建成后,即可作为“教育云”无缝对接市级“渝教云”平台,下联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横向与智慧云阳相互融通,为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开展协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建设方案由县大数据局组织第三方公司完成了评审评估等工作,我委按照“架构完整、目标明确、急用先上、突出实效”的原则,充分听取市级部门行业专家建议,多方征求意见,根据平台实施的整体关联性和实效性,已经拟定首期建设清单上报县大数据局。二是与重庆幼专联合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启我县云计算资源向周边区县延伸的步伐。

3.稳中求进,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一是率先启动实验中学、紫金小学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目前,实验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实验中学智慧阅卷、智慧考务管理、一卡通,XX小学创客教育、智慧阅卷,XX幼儿园机器人晨检、4D互动游戏、自然智趣课程,XX实验学校“同上一堂课”等初显成效。二是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的模式试点智慧场景建设,“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5个智慧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在XX小学、初中、XX中学、实验学校初步展开。

4.共建共享,聚合县(校)本资源。按照全县智慧教育建设总规划,积极充实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已聚合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小学数学人大版1-6年级云课堂资源(微视频个,试题160道);2018年威海市小学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2017年威海市初中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课改实验区典型课改案例4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教育资源。待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集中上线推送。

5.化危为机,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全县线上教育技术服务团队,多次对县级骨干信息技术员进行线上培训,并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分片分层对全县学校线上教育进行指导,保障全县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加快推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教育城域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突出针对性,下狠心、出实招打通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突破教育信息化网络瓶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和接入工作,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运行。

2.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落地部署,加快推进云阳县云教育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一是通过对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实现云阳智慧教育体系加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云阳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建设集约化、资源利用社会化,将智慧教育打造成云阳重点示范工程,实现智慧教育与“智慧云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云阳智慧教育产业。三是通过全县智慧教育的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整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落实全县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学校差距大、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四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县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准确的掌握教育基础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准确分析,监测云阳教育发展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升水平。六是通过指挥中心的展示大屏,展示智慧教育、校园监控、标准化考场、城域网应用及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同时实现决策指挥、应急指挥与实时调度,大幅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9

瓯海区位于温州的东南部,目前瓯海区共有各类学校51所,分部在辖区内的城区以及郊区内,因此要进行全部的信息化难度要高得多。

经过几年的前期信息化投入,目前瓯海区教育机构拥有5000余台电脑。为了有效利用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瓯海区教育部门决定对自身的网络进行革新。经过多方讨论,决定采用netGeaR(美国网件)产品,利用DDnS动态域名解析技术构建一整套包括接入、安全、搭建的整体解决方案。

具体方案

在瓯海教育局中心采用一台FVX538作为中心端,在选定的48个学校中心选用48台FVS338,整个Vpn网络通过认证密码统一管理,形成一个集中管理的虚拟私有网络,Vpn传输使用ipSeC协议。对外安全边界使用netGeaR的宽带防火墙技术屏蔽来自外部的各种可能攻击。

如果学校是aDSL宽带,将电话线连接至aDSLmodem,再将modem与Vpn设备的internet口连接起来,而Vpn的8个Lan口接本点局域网内的电脑,根据各个学校pC数量的不同进行连接,如果超出8台,可以在Vpn下面接交换机,以达到网络的扩展需求。如果学校是宽带Lan线路,将Lan直接接至Vpn设备的internet口。

FVS338是一款Vpn防火墙产品,拥有8个10/100mbps局域网端口和1个10/100BaSe以太网RJ-45广域网端口。FVS338拥有的50个Vpn隧道,都能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保护。强大的安全性能,包括:先进的Spi(基于连接的状态数据包检测)防火墙技术,3DeS和aeSipSec加密,pKi支持。通过升级后,这两款防火墙将能执行反病毒、反垃圾信息、反侦测的策略,并能提供强大的入侵监测系统(iDS)。

该套解决方案管理非常便捷,本地管理主要是在分点的内部局域网中实现对Vpn设备的管理,用户可以任意一台局域网内的机器进行管理,打开ie浏览器,输入Vpn设备的Lan接口地址,便可以通过weB界面来管理设备。

远程管理主要是通过不在分点局域网内而且可以上inteRnet的机器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不受距离远的限制,方便而快捷的进行对Vpn设备的管理,aDSL和Lan的用户在进行远程管理的时候是通过动态域名解析服务(DDnS)来进行管理的,而静态ip用户同时可以用固定ip来进行远程管理。打开ie浏览器,输入Vpn设备的动态域名或静态ip,然后跟上自己所设的端口号(默认的为8080),便可管理。

实际应用

在瓯海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设计者将网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即网上教学服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教育研究服务、教育管理服务、教育宣传与成果展示服务等。同时,将瓯海区的教育机构全部联到网络中,最终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互联、互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的基础构架。去年开始,瓯海教育信息中心又逐步开发教育局内部办公系统、教师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和招生考试系统,各学校的校长办公管理系统,使其成为真正的教育信息网。

采用初步筛选、试用、用户评价、协议购买四个步骤,不断的优化与重组区教育资源库,形成以资源中心为主,备课中心、学习中心、教师教育中心为辅的资源库结构体系。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方案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犯罪 社会道德 建设 防范措施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近二三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异常迅速,在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计算机犯罪现象正在急剧增加。网络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一体化的典型表现手段和形式,全球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互联网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问题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平均20s钟就会发生一起黑客事件,目前全世界约有80%的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全球范围内,除原有的计算机犯罪频频发生外,其他新型的网络犯罪如网络、网络诈骗也在蔓延。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研究集中在计算机管理、网络安全及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犯罪的措施,有的从法律视角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也是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最的有效措施。

   1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再认识

   网络犯罪是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还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虚拟社区这些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网络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网络犯罪也呈现出一种犯罪的新形态。网络犯罪正是经济一体化、网络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计算机犯罪基础上“孵化”出来的网络犯罪,因为计算机发展迅猛,广泛为经济服务,而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网络,网络正是由这种需求而构造起来的,它使经济得到更为迅速发展的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犯罪;网络犯罪常常发生在特定的场所—网络空间内,有人称之为“虚拟空间”“赛博空间”或“第五空间”,它区别于现实的生存生活空间,是一个没有客观实体的世界,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网络犯罪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本身。

   2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发展态势

   在网络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犯罪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完成,并且,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方便了这些犯罪的实施。大量的网络诈骗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汤普生警告说:“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增长最快、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白领犯罪行为。”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电子商务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核心,但其安全间题常令人头痛万分。”一份研究发现,英国约有8%的商品在网上订购后始终没有送到消费者手中。骗子利用人们善良的天性,在电子交易活动中频繁诈骗用户,对此各国法律专家也很头痛;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近年来,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之市场失范和法律的不健全,网上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十分猖撅,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重、特大案件增多,犯罪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在众多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尤以侵犯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最为严重;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据美国官方统计,银行每年在网络上被偷窃的资金达6000万美元,而每年在网络上企图电子盗窃作案的总数高达5-.100亿美元之间,“电子扒手”平均作案值是25万美元,而持枪抢劫银行只有7500美元。“电子扒手”多数为解读密码的高手,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抓获,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1/6,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因特网也把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有类似意向或目的的人联系到一起,并且使他们能通过因特网确定供应来源。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利用等级结构图和清晰的地域边界的执法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毒品犯罪的发展。

 3推进道德建设,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

   第一,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消除不良文化刺激。无论计算机技术怎样发达,网络空间多么虚拟,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体

[1] [2] 

和客体却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科学技术不是外在于社会的力量,如果跳出方寸计算机屏幕,把目光转向广阔的社会空间,不难发现,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出现,源于人们道德行为的失范,而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又根源于社会的道德滑坡。放眼中国,我们沉重地感到,社会道德的滑波和道德行为的失范已成为日益严重的、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由于忽视道德建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违法乱纪现象严重,腐败现象丛生;由于忽视文化建设,大街小巷充斥着庸俗文化、色情文化、洋奴文化、殖民文化;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除法制之外,离不开道德的强有力的作用。道德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整,大大有助于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

   第二,建立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倡导符合现阶段人们思想特点和水平的、能为广大青年所接受的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的道德认知内化为青年自身的道德信念,提高青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思想品德的修养,养成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责任心。

   第三,建构新时期道德培养体系。要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给民族传统美德赋予新的内涵,并运用现代文明的要求加以改造、充实和发展,成为新时期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教育、公民公德教育是道德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培养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加强青年的道德责任教育,切实提高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掌握高技术的年青一代走上社会。然而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的教育不能代替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在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