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学习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26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1

网络教育资源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正急速的扩充,在音乐教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传统教育模式可以突破、开发、创新的重要部分。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领悟、理解并且养成独特的艺术素养及能力,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艺术研究,只有这种学习状态,才能培养出全素质的音乐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表现,获得有效结论。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音乐主动性学习应用分析

从传统意义讲,网络与音乐是两种领域,它们之间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所以有关于网络教育资源应用于音乐主动性教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多,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还是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实践与推广,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实践教育中始终没有发挥出绝对作用。

1主动性学习是音乐教育的必要前提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存在着不同,它要求学生在w习时,除了要熟练掌握音乐知识、技巧之外,还要敞开心,接纳音乐艺术与文化,树立独特的音乐文化素养。在学生看来,音乐学习是自由的、独立的,事实也是如此,音乐学习的确需要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否则横加灌输的音乐知识及文化,根本无法与学生自我思想、自我情感、自我爱好相融合。所以说,主动性学习态度、思想以及愿望是音乐教育的必要前提,这个前提是相对于教室教育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学生学习而言的。

2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汲取知识的平台,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检索、找到他们喜爱或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文化以及作品,信息源多,传导方向也比较多元,甚至可以说,依靠网络便可以建立起一个相互沟通、独立开放、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正是由于网络教育资源如此丰富,才让很多音乐教育者们趋之若鹜,积极进入到网络教育资源挖掘、研究与实践工作中来,经过实践,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影响开始被认可,并且备受青睐。笔者围绕其他参考文献中的观点与结论,根据以下几点应用问题,总结建议。

2.1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

在网络上有很多音乐教育专题课程,它们是由各大学校音乐教师组织编写的课程,类似于课件式的教学平台,能从答疑解惑层面上,输出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除了接受基础教育之外,还能够在网络中获取专业性的教学资源。一旦网络教育专题课程被学生认可,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投入其中,按照自己对音乐的喜好、感悟与学习想法,主动学习。有时也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与网络课程中其他学生讨论,或是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音乐教学软件,如:FLStUDio软件、miDi作曲软件、CutemiDi简谱作曲家,这些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音乐、记录音乐灵感、抒发音乐感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软件实践,通过反复尝试、分析研究,学生会对音乐艺术有更加深刻、细腻的了解,同时,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尝试音乐编辑或是编创音乐的积极性。依靠网络教育平台,学生们获得了直接、直观的学习研究空间,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2.2音乐作品的应用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本着以艺术为主体,教学教育为辅助,培养全素质音乐人才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可见,所谓音乐教育其一大部分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学生在选择网络中的音乐作品时,也有充分的主动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音乐作品的编辑、修饰及升华,多选用一些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以便让学生被音乐作品吸引,更加认真、积极的讨论分析每一部音乐作品,进而达到培养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目前,我国可以下载音乐作品的网站数以万计,这些平台不单能够下载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谣、乡村音乐等,国外其他类型音乐也能找到,庞大的音乐作品集,足够满足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好奇与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主动检索、寻求一些音乐作品来丰富自己的音乐见闻,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3音乐文化意识、理念、思想的应用

众所周知,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性,在网络中学生可以畅游在网络给其创造的音乐海洋中,欣赏音乐、评价音乐、创作音乐、感悟音乐,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环境无法给予学生的。受网络特性的影响,网络教育资源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便能够体会得到,如:网络教育资源虽也有类别、层次以及知识结构之分,但它对于这些知识的收录、文化的转载是平等的,没有孰重孰轻;又如:网络教育提倡公平,只要有热情和爱好,就能够收到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反馈”;再如:网络教育的思想是平和的、宽广的,它不贬斥任何一种音乐形态,对待它们是极为宽容的。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影响,会让学生更加感性、热情的看待音乐艺术与文化,这是网络教育资源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它能够改变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根本原因。

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在很多方面潜移默化改变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点毋庸置疑,另外,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推广应用,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负面影响也要提起高度重视。因为一种教育资源的引入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需要不断反复的实践与观察,方才能获得科学、有效的教学感悟与结论。

3结论

从上文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表现上可以看出,网络教育资源应用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在激发、提高、转变、优化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和意识方面有显著应用效果,其实践意义很强。但是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光凭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完全不够的,它还需要现代教育在教育理念、意识、模式上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在实践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思想、感受及学习情感放在课题研究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徐志斌.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J].音乐探索,2012(01):93-95.

[2]何娟.网络教育资源在英语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8(06):165+174.

[3]毛美娜,王国平,孙昌民,张宇,孙蕾.基于高校音乐教育理念与发展现状分析网络音乐教育模式的构建及评析[J].四川戏剧,2016(03):122-124.

[4]陈飞,李璐.论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教学研究,2014(01):106-109.

[5]乔力平.试论音乐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兼论远程开放教育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3):6-11.

作者简介

贾黎(1974-),男,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西安音乐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信息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交互式教学研究。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2

1整合优质阅读资源,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渴望。小学阶段要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仅仅课本上的信息是微不足道的,必须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作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主动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十分发达,学校实现班班通工程,微机室联网,家庭里基本都安装了网络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均能实现网络阅读。尤其是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几乎是无处不在,在公共场所、学校、一些服务部门等都有无线网络。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自主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图书供学生阅读,选择那些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实际的图书供学生阅读。

例如,每学期开学初,笔者与全体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小图书管理员进行研究,推荐阅读书目,确保阅读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推荐以图文并茂为主的阅读篇目,主要是一些漫画作品和涂鸦画系列,如《365夜故事》《经典童谣》《三毛流浪记》《阿凡提的故事》等图文版或注音版书籍;针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推荐给学生的书目有《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必读》及四大名著系列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在精选图书的基础上,科学安排阅读进度,实现高效阅读,让每本图书都能发挥它的价值。

2丰富阅读途径,规范阅读行为,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要完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的要求,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课本上的信息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这一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读到他们喜欢阅读的书刊。尤其是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利用,建立校园广播站,每天定时开播,播放内容有经典的作品泛读,有优质小播音员的主题广播,还有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效率的专题讲座,更为突出的是请专家进行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培养的讲座,从各方面共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规范阅读行为的专家讲座,有时聘请专家现场讲座,有时利用班班通设备播放视频光盘,每天早上定时收听音频广播,精选有声阅读作品,为学生提供泛读示例。通过这些泛读和亲身体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感悟阅读行为的技巧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在感悟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比如每周二早上课前10分钟进行“我阅读,我成长”的专题朗读活动,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阅读成果的快乐,有意无意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巧,从而保持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整合教育装备资源,创设自主阅读环境,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新课标明确提出大阅读、综合阅读理念。语文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时刻贯穿这一新课程理念,进行广泛深度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必须加大开发课程资源的力度,整合教育装备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最便捷的阅读服务平台,实现高效阅读。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他的图书馆工作五定律中说过:“让每个读者有书可读,让每本书都能找到读者。”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图书宣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图书资源,通过宣传发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落实综合阅读、大阅读教学观,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学校公共场所设置看板等,为学生阅读创作条件。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为学生购置必要的图书,供学生阅读课使用。另外,还在教室前边和楼道转角处为学生开设“快乐阅读吧”,在书吧里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报纸和杂志、经典的文学作品等,比如《思维与智慧》《德育报》《中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丛书》《新科学读本》《小学生作文》《意林》《鲁滨逊漂流记》《告诉孩子你真棒》《海底两万里》,以及童话、名著等系列作品。学生随手就可以拿到自己想读的书,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还会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让学生养成读书随笔的好习惯。当然大量的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少给学生布置简单重复的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另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学校校园网络的搭建,为阅读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新闻消息的方式把学校搞的读书活动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师生和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读书活动,保持学生阅读的稳定性。还可以发挥校刊、校报的宣传阵地作用,及时交流学生的阅读成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4整合装备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积累名言佳句、精彩片段、典型事例等信息,要随手摘录或写出心得。通过写笔记、摘录、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思和写的习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例如,在进行《快乐的节日》的教学时,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我国民族节日活动盛大场景的视频,学生在欣赏这些快乐的民族节日时,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看完后,教师用ppt课件提示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节日活动,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几分钟后,学生很快写出了自己的所悟所感,再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习作,大家一同欣赏,提出改进意见,以便共同提高。

5结语

总之,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要素,它能洗涤学生的心灵,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行大阅读理念,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笔者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行科学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淀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定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主。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学美的教育,陶冶他们情操的一份很宝贵的教材。然而在古诗教学中,由于古诗高度凝练,学生受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仅停留于“译”诗和背诵,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也为古诗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让古诗的无穷魅力大放异彩。

一、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赏析学习古诗

1.创设情境,从旨意中赏析。小学所选古诗,多为绝句,虽廖廖四句,但描绘了丰富的景象,抒写了多彩的心曲。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与思路、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从旨意上赏析,由感知诗意到进入诗境,从而真正把握诗的意蕴。

在教学《登鹳鹊楼》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幅景象:远处,一轮红日依山将尽;下面,黄河之水滚滚东流;近处,三层鹳鹊楼矗立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在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让学生想象诗人写诗时的情景,直观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经验与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谈到诗人攀山登楼,就是为了饱览大好河山,美景吸引了诗人兴奋地上了一层又上一层楼,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其中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登黄鹤楼谈到自己一直登到顶楼,江城景色尽收眼底,“登高才能远望,高瞻才能远瞩”触动了诗人的心。

2.由诗到画,从意境中赏析。清人王夫之曾说,诗人“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诗歌中“意境”,就是诗人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客观现实中的人情、风俗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凭借艺术想象力所创造出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是我国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要让学生融入诗境,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一位教师教学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时,制作了动画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对诗中描写的景象进行创造性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使“景语”再现,让学生在叙述中感悟隐含的“情语”。一位学生这样描绘:幽静的黑夜里,一只渔船停泊在水面上,渔灯似萤火般微弱。这时,微风拂过,船轻轻摇晃,泛起微波,水面像散落了满天星星。一会“一点萤”,一会“满天星”,多么清纯的自然之景。听了学生的描绘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被深深地吸引了。

3.配乐配像,在朗诵中赏析。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严格追求格律,本来就有一种音乐美,其深层次美感集中表现在澎湃的激情,飞腾的想象,深邃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如果借助音乐的烘托,加上形象的画面,则十分有助于朗诵者进入意境,表现出诗人那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真实的形象和真切的语言。一位教师教学《静夜思》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这样的画面:一轮圆月滑过窗棂,如水的月光泻在床前,诗人来到窗前,举头望了望明月,又低下了头。这时,一些故乡的景和事如电影般在明月中淡淡闪过,淡淡的画面和低沉、深情、舒缓的朗诵珠联壁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在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悟诗境,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有益尝试。

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习古诗

1.网络环境下的新课堂。最近几年,许多教师利用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的尝试。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位教师教学《早发白帝城》时,课件是用网页的形式制作的,上面设置了“老师的话”、“课文欣赏”、“学习帮助”、“小辞典”、“作者点击”、“认识三峡”、“三峡景色”、“小电影”、“小练习”等几个栏目。课堂上学生都能自由地与计算机互动──在网上自己阅读、进行资料查阅、在平台上表述自己的意义,真正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个性化学习。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古诗教学,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可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拓展中学习感悟。古诗在教学安排上,往往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有一定关联的几首古诗和信息,在比较中“鉴赏”,不贪多,不求全,不搞全方位的比较,挑出一首或若干首经典古诗进行比较,让学生去读、去吟诵、去品味,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积月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后,有一个学生在网上搜到了“中国李白网”,阅读了论文“李白诗歌中的数字美”,并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诗句中,体会李白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质朴的语言的艺术特色。在教学朱熹的《春日》后,学生将在网上查询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佳句制作成一本《春天的诗》供大家阅读、欣赏。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灌输。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4

1、网络条件下教师教学品德课的特性1.品德课教材多元化教材多元化就是利用远教、网络资源制作课件,编写校本教材等以建立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形象化,为新课程服务。如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突破教材的束缚,适当地拓展或删减教材,统筹设计教材的结构,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基本观点,从网上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有启发性的、符合学生生活的课外知识或社会热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认识、体验和践行,将德育教育转向德育学习。

2.品德课教学资源扩大化网络信息丰富,容量大,涉及面广。如给孩子看9月1日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开学第一堂课《幸福》,我们就通过网络下载下来来完成的,这在以往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是做不到的。可以说网络给我们确实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能光靠网络,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搞好学生的品德课教学呢,笔者认为还是以实践与略谈浅见:

一、多管齐下,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展开展校园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校师生中掀起“校园文化”热,校园里的板报、名言警句牌上经常能看到教育家的名言。另外,学校要分利用一月一换的班级、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传统阵地进行品德行为教育,每天的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标示牌、校讯通平台作德育的新阵地,对学生、家长、社会进行学校动态、校园新风。

其次,结合班级管理,学校要有序开展“学规范、用规范,养成文明好习惯”的小学系列特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组织学习校本课程《小学文明礼仪规范》、开展“弯弯腰,洁净我们的校园”、“文明娃娃”评选活动、学习“三管住”、“五个好”、“五不三有序”以及搬入永久性建筑后对学生的行为要求“食堂就餐歌”“如厕卫生歌”等,通过宣传、学习、竞赛、评选的活动使这些言简意赅的表述深入学生内心,规范学生的言行。在“学规范,明礼仪”的潜移默化下教会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

第三,借助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队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明礼守纪,规范行为。例如: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活动系列“做文明公民,树社会新风”文明礼仪伴我行,我和奥运共成长”“当好小主人,共建新家园”等;爱清洁讲卫生活动系列:“小手牵大手,南轩小学卫生大行动”“爱清洁讲卫生、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环境整治大行动”等;感恩系列:“感恩知恩报恩”“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珍惜与爱同行”“珍惜拥有奋进感恩”以及“放飞梦想”“我爱中华诗歌大赛”“庆元旦展特长”“我是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监督岗(员)”等不同形式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行为举止逐渐变得文明规范,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逐渐良好,心理也因涌动的爱心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净化。

二、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三、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网络教学应用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在高中校园普及,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网络能够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网络的快速发展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网络运用得好会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各种资源,极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新突破。网络运用得不好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带来负面影响,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给学生的行为造成误导。因此,网络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政治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教育规律,思想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网络的特殊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学,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水准,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本文主要探究网络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给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参考。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政治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高中生的想法和需求,为高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使高中生在学习中逐步成长。网络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学有了新的改观,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网络辅助教学,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讲人教版必修一的《多彩的消费》时,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本课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现象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关于生活消费的知识,同时是对前两课关于商品和价格知识的提升,又为后面学习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做好铺垫。首先,我把在网络上下载的关于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消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我会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做理智的消费者,要有健康的消费心理,还应该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同时,网络上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发。网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完善了思想教育体系,使高中生对思想政治学科有了新的认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创新,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融洽师生关系,便于深度交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方便政治教师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观念和新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进师生深度交流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方式,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弊端,还能够实现多元化的知识拓展,非常有利于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多媒体技术还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需要得到赞同和肯定。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会积极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重要作用,促进师生双边互动和深度交流,使课堂氛围充满生机与活力。如讲人教版必修二《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时,我利用多媒体给高中生制作了教学电子课件,在课件中为学生做了详细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我会上网搜索一些关于人民民主和政治权利与义务相关的新闻视频或者资料,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为生活在和谐的中国感到自豪。在学生理解了教材知识以后,我设计了互动探究题: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某位工人目睹矿主不顾工人生命安全的恶劣行径,果断向有关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报后,经过调查,强制关闭了该煤矿,并依法对矿主进行了有力的处罚。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价这位工人的举报行为。这时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最后得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公民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之一,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位工人目睹矿主的恶劣行径,果断地向有关部门举报,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积极地履行了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把握好网络运用的利弊

要想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不断钻研前沿的教学理论,善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在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励上把持有度。但是,现在高中存在思想政治教师水平不一的情况,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的教师教学缺乏激情,有的教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等等。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懂得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减少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要对网络有全面的认识,把握好网络的利弊,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网络要注意不能脱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案例辅助授课,激发高中生的情感共鸣。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三的《文化塑造人生》,本部分内容主要学习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内容虽简单,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学好本课知识,对学生如何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很有重要意义。导入新课时首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励志歌曲《超越梦想》,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在电子课件中给学生播放了一些千古流传的古诗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提问:这些诗句为什么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还在网上查找历年来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视频,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让学生观看后学习他们的积极乐观和无私奉献,为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奠定基础。综上所述,网络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会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努力整合教学资源,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培养,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网络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思索[J].读写算,2011(51).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6

悟真大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比丘尼。她眉清目秀,待人和蔼可亲,是有名的得道高僧,深受人们敬重。每天早晨修行前,她都会从寺内走向寺外,来到附近的一个小山坡上,遥望着东方和初升的太阳,同时嘴中念念有词。回忆起曾经那些令她难以净静的日子,她不由地感慨万千……

原来悟真大师的俗名叫李月芹,像其他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她从小就在父母宽大的羽翼下幸福成长,走路,说话,小学,中学……月芹不仅聪明可爱,学习好,而且很听家长的话,因此,不仅父母对她疼爱有加,亲朋师友对她也是呵护备至。

也许月芹的生活太幸福了,连上天也嫉妒她。19岁那年,经过多家医院诊断,她被确诊患有癌症。月芹一下子懵了。“当时我感到世界都塌陷了,上帝怎么对我如此不公平?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啊,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她每天都在绝望的深渊中煎熬。

起先,父母还抱有一丝希望,带她到处求医问诊,什么专家、偏方都找遍了。但越治越没有希望,虽然病情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控制,但据医生说,月芹最多还有三年的寿命。家里的钱花光了,父母还借了一大笔钱。“我不能再这样拖下去!”月芹告诉母亲,“女儿走了以后你们还要生活,不能因为我一个快要死的人而毁了全家人的生活。”她决定出家。

她的这个决定并不是唐突的。月芹跟着母亲去伏虎寺烧香,在那里遇到了静远大师,静远大师知道她的境况后,给她讲了很多佛理,讲人的生,人的死,人的意义。这些不仅消除了月芹对死亡的恐惧,也引发了她遁入空门的念头。

月芹出家后,法号悟真。在静远大师的指点下,她每日研读佛法,打坐盘缠,日子过得倒也清静。但年纪轻轻的她有时也觉得无聊,她想起自己过去学过的东西,想起自己的大学梦,想起那些和自己一起玩过的小伙伴,她的内心难以平静。

她记得上学时老师说过,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不在于活着的长短,而在于活出质量。她想到了海伦•凯勒,想到了贝多芬,想到了那些身残志坚的人们。“虽然我在世上没有多少时间了,但我不能这样消沉地等死,我要和时间赛跑,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死亡。”于是,她想到了学习。

可是,有什么途径呢?寺里固然有很多书,但大都是佛经,范围太狭窄了,她向往更广阔的空间。她突然想到了电脑。那时伏虎寺为了方便游人,早已有了自己的机房。悟真千方百计地利用闲余时间去机房上网,因为她太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了,太渴望学习知识了。可是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呢?正当她摸不着头绪的时候,她在网上看到了开展远程教育的“中华会计网校”的网页。

“当时我真的太高兴了,怎么也想不到,居然网上还有学校、老师和课堂,而且一样可以学习!”中华会计网校就像一道救命的曙光,劈开了她心中久久压抑着的阴霾。虽然她没有学过会计,但只要能学习,学习一门专业,她什么都愿意学。听网校老师的课,让她看到了另外一个知识的世界,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问老师,而且网校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区,可以和网友一起讨论、聊天。

“在学习中我逐渐忘记了痛苦,心也慢慢平静下来,在我面前的天地似乎更加宽阔了。”通过网校,悟真不仅学到了很多会计知识,更重要的,她又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她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在认识中华会计网校后,她完全沉浸在网络课堂和网络世界中,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大约半年以后,她到医院检查病情。但这次,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癌细胞居然全部不见了!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当她拿着化验单的结果,一时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她疯了似的,奔往寺院。终于,她在寺院外的一个小山坡上,渐渐停歇下来。她在想“这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吧,让我的生命又死灰复燃。”可是,她又仔细一想,“不,是中华会计网校!是中华会计网校让我忘记了疼痛,忘记了绝望,乐观积极地生活,从而战胜了病魔!”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7

【关键词】网络;写作实践;双赢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强化是新的形势下教育改革矢志不渝的目标,作为语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学科,高校写作课程也随之做出了调整,在教材、思想观念、教学实践上不断推陈出新。在高等学校的写作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是核心目标,只有培养扎实的写作实践能力,才能完美地体现写作理论,在提高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条件,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写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写作者的综合素质的最终表现。高校学生要把自己所学的写作理论知识和语言文学的知识积累、审美感悟能力全面地融会贯通,最终都要落实到写作实践中来。因此,在重视现作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全方位地提升写作实践教学也势在必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提升这种创造性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文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从审美体验提升对写作实践的引导,“从能力结构来分析,创造性写作能力只有在具备较好的感悟生命、自然、社会、文学艺术及语言能力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这种能力,而感悟能力是观察、感知、感受、联想、分析综合等整合一体的个性化领悟能力,感悟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感悟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这类艺术教育内容成为写作教学感悟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引导高校学生将写作与网络文学创作相结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价值。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学并非仅仅是使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商业行为,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实践不能忽视与网络文学创作的联系,并且更应该主动与这一创作活动产生对接,使学生认识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增强对写作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写作教学的理论知识和道德价值。

一、写作实践教学与网络文学的主动对接

网络文学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写作性质、写作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原创网络文学创作起步于20世纪末,以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标志,网络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走进文学创作的视野。很快,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今何在的《悟空传》、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网络小说迅速走红。榕树下、起点中文、幻剑书盟、红袖添香等文学网站的不断涌现并迅速商业化,更为迅速地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很多网络小说从网站连载到实体出版、改编成游戏、影视作品,用最快的速度,取得了传统文学难以企及的市场效应。在2012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以3300万人民币的版税额荣登网络作家富豪榜的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我吃西红柿”的2100万人民币、“天蚕土豆”的1800万人民币。与此相对应的是,网络签约达到了70万,而中国作协会员不到1万人,各省作协加起来也只有5万多人。而网络作品的数量更是惊人,仅就起点中文网而言,作品以10万计,每天更新字数超过4000万字。写作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创造文字产品的智力活动。现作和古作相比则更多地拓展了外在的客观世界的空间,尤其是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复杂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表达,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不能脱离,并且应该主动地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对接。

现有高等学校的现作课程,注重对学生写作理论的熏陶,注重审美感悟和艺术创造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就业能力的运用与拓展。一方面,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师范的写作教学,与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诸如经济写作、司法写作、公关写作、文秘写作、新闻写作等专业分工详细的写作能力训练,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知识储备。而学科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的需要和社会文化的变化相适应,所以,高校写作教学实践与网络文学写作的对接也是自然而然的。高等学校的学生较之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及兴趣接触网络信息,通过网络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也有更便利和快捷、全面的渠道搜集和掌握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原始写作材料,完成写作实践的积累和发挥再创造能力;同时不必讳言,网络文学的实利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网络文学除了非功利的、审美的、纯兴趣的写作(如非营利性文学网站、空间日志、博文等)外,创收性的写作占据着更大的比例。网络一旦进入到网站签约作者的层面,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和创造能力获取稿费,比传统的发表渠道更为容易和快捷。虽然类似于“唐家三少”那样动辄千万收入的网络作家毕竟还是少数,但高等学校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和网络平台的对接,实现自己的能力价值,提升就业能力,乃至进行创业也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例如,在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过程中,写作主体不但可以是孤立的个人,也可以是一种团队组合,有的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团队流水作业。如网络郭妮的写作就是典型的例子,她的写作,更像是一个电影编剧,她身后的聚星天华团队有二三十个编辑,这些编辑的任务是做图书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然后设计故事、人物、框架,在这个基础上郭妮再进行写作,于是有了日产万字“华语小天后”的称号,[2]将网络写作真正变成了一种产业。不管是从激发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兴趣,还是提升高校写作教学与社会、时代的互动性,以及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教学增强就业能力的角度思考,高校写作实践教学与网络文学的主动对接都有十分积极的一面。

二、高校写作实践教学对于网络文学的补充与价值传递的意义

网络文学自产生以来,其影响力和艺术品质就一直饱受争议,必须要看到的事实是,网络作家更多的是被称之为“网络”而不是作家,抛开传统文学对“作家”的认知要求不谈,网络文学自身的硬伤不可规避。因为网络写作的功利性原则,点击率和订阅率几乎是衡量一个网络作者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写作在加上“网络”的前缀之后,变成了“码字”这种以速度和数量为标准的文字生产线。在订阅就是硬道理的网络小说中,网络作者每天更新6000字是家常便饭,日更1万字也大有人在。同时,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读者可以在书评区催促作者更新,发泄不满甚至谩骂,作者的写作思路因为读者的反对而发生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读者要求的阅读是一次性的,以“爽”作为选择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的艺术质量低下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网络写作的门槛很低(几乎就没有门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文学网站注册就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在目前全国各网站的网络作者中,真正接受过完整的现作教学的作者极少,即便是和文学网站签约的超过70万的作者中,真正接受过高等学校写作教育的作者仍然是极少数。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是全方面的,包括对文学本身、对语言模式、对伦理道德乃至对社会制度的影响都无所不在,网络文学的写作一方面很容易满足人们文学梦想的实现,一方面更容易满足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后的阅读。网络写作和阅读更接近于心理学上的心理补偿机制,很多读者喜欢选择一个饱受挫败的主人公获得“金手指”瞬间改变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而网络小说在精神提升、意义建构方面的功能几乎是没有的。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在积极运用网络文学的时代平台促进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的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对网络文学创作发挥良性的、积极的影响。

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规范性,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只会应付学年考试,而写作实践教学环节也确实还要下很多的功夫,只有真正经过专业教学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实践训练和积累的学生才能称得上具备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网络文学的写作群体中,甚至有很多人连基本的文体知识都不具备,进行创作时随意和随性,语言苍白、空洞、单调,进行小说创作时甚至不会写大纲……当批评界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或者痛心疾首的时候,要想全面提升网络作者的基础素质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而在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实践环节中,如果能主动与网络创作进行对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创作,不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教学实践环节的丰富具有很大益处,同时经过专业训练的写作人才的加入,对于改变网络文学质量低下的状况,应该是能起到一个改善和促进的作用的。网络文学的浮躁和粗浅是当前整个时代的精神生态环境所决定的,教育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者隔岸观火,要在文学课堂上引经据典,给学生以知识和思想的熏陶,使他们辨别功利的快餐式的写作和创作。但仅仅靠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文学、艺术教育是不可能把读者拉出喧嚣浮躁的阅读的,用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作者对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进行补充,则完全有可能实现一种“双赢”。

网络文学需要一种品质上的提升与突破,2011年,由新浪网、起点中文网等网站推荐的《遍地狼烟》等作品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但全部落榜,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网络小说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价值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是不容否定的。造成网络文学浮躁和功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时代与社会精神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高等学校的写作实践教学,也具有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就像美国高校第一个获得文学与环境研究教授席位的彻丽尔・格罗特菲尔蒂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性格和才能使我们置身于文学系,然而,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之时,再像通常那样工作就显得没有良知和轻薄了。如果我们不是出路的一部分,我们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8

——谈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

常熟市中学朱惬

新世纪,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月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从月日起开通的专题学习网页“课堂在线”,开通至今学生点击次数近万人次,累计登录学生多万人次,每天在线答疑近个……”随着网络化进程,教育必将产生实质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教师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网络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传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启智”。

传统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播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传授。面对每天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来的新知识和信息,教师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师生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加之年轻人敏锐的接受能力,教师反而处于了劣势。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有的教师防之如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让它成为一个没有界限的课堂、取之不尽的资源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做;今天,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知识。这就是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转变。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网络教学的成败在于教育方法的改变

对美术教师而言,开放、丰富的网络环境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是一个优势,也是一种挑战。优势是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搜索自己想了解的美术知识;访问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欣赏世界名画,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出讨论。但更大的是对传统的“去问题教育”的挑战。教师讲授的知识通过网络都可以轻易获得。使用“去问题教育”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去问题教育”,即常说的“不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一般步骤: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上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学生没问题了就是掌握知识了。分钟结束了,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的学习也结束了,分钟似乎成了一道无形的围墙,学生对围墙外的世界提不起一点兴趣。事实上那只是掌握了有限的书本知识而已,当学生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就会失去好奇心,没有好奇心的学生是没有创造性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课堂上不仅要解决学生已有的问题,更要启发学生提出更多、更深刻的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走出课堂。课后,学生还会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向知识的纵深发展,创造始于问题。

三、网络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前面谈了关于网络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那它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如何呢?结合本人在美术教学一线的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好处。

①便于散点教学

对美术教学而言没有绝对的基础知识,不必拘泥于按部就班的“直线式教学”,网络教学是十分合适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网页时注意内容编排的主次。教师选择部分重点的东西交给学生,提供学生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次,网页对每个学生来说既是相同的,但又有不同之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②充分感悟艺术

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种感受教育。美术语言是一种世界语言,它可以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文化进行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与沟通。达芬奇曾经说过“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务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学生要学会的就是“欣赏”。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如何画好直线,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去感悟艺术的语言。但感悟艺术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境界。学生会画画或知道这张画出自何人之手并不等于已经学会了欣赏艺术,理解了作品。

利用网络使学生尽可能多得接触到绘画、雕塑等作品,感受到艺术语言的丰富多彩,领略艺术语言的卓越多姿。不仅如此,在网页上设置合理的问题、提示,加上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和艺术家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家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③利于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原则。学生对于美术的感悟能力、兴趣和基础有所不同,我们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所以,从学习的内容到问题的讨论,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论坛是网络教学的精华所在,学生在这儿进行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有助于集聚智慧,思想的碰撞激起创新的火花。

④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教师对本专业有扎实的功底,还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要研究学生。

从网页制作素材的收集开始,然后是素材的挑选,再是内容层次的设计、知识点主次的安排、到最后论坛的主持。无一不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考验。比如,同样的一个欣赏内容《十九世纪欧洲艺术》我制作了两个不同的网络课件。针对初中学生的网页上,讲解的内容比较简单,对一些历史事件还做了注释,问题也用比较调皮的语气表达,这样符合初中生的水平。针对高中的,语气就比较严谨,尤其问题问地比较深刻,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光有专业知识还不行,还要求教师有比较宽的知识面,艺术是相通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把他们带的很远,学生提问老师总是一问三不知的话,又如何能引导学生思考呢?我在给初二学生上《十九世纪欧洲艺术》一课时就碰到过一回。我在筛选素材时觉得《吃土豆的人》这幅画并不重要就筛掉了。但就有学生在论坛上问我,为什么课件中没有这幅画,其他学生也赞同这个意见。后来才知道他们的语文课上刚学到了《吃土豆的人》这幅画,他们很想看。我就觉得特别遗憾,如果事前能多了解一下其他学科的进度,把这幅画放进去,那学生一定更有收获。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前景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教学;分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获取、传输、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必需从课堂教学开始做起,我一直处于教学第一线,以下是我对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感悟以及做法。

一、利用第一节课做好调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在每届高一新生入学,开始的第一节课,我都给学生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问卷的问题很简单:你喜欢信息技术课吗?如你在初中阶段学过哪些内容?等等。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等于电脑课,而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区别:前者是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后者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技能来学习,并应用这种技能。大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也只会打字等简单操作等,而对于这门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喜欢,大多学生喜欢的原因是认为上课可以玩玩游戏、上上网。通过课堂教学明确信息技术的含义、端正态度。又通过讲解有关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感到非常神奇,由此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强烈兴趣。

二、分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

学生之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要实施分组教学,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采用分组、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具体做法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10人。采用学习程度、兴趣分组,恰当地安排上机座位每组推选一名操作能力较强组员担任组长。这部分学生在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全组的带动下有了学习积极性,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而组长通过组织,指导组员也使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煅炼。同时分组教学还可以在各组之间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工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任务和练习实践。

三、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作你模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时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冲动,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就形成了,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究知识。

四、对学生上网“疏”而不“堵”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众多有益信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仅对学生而言,不健康的网站对学生思想,意志的侵蚀,游戏聊天对学生学业,健康的影响……以致有人视之为毒蛇猛兽而对之进行封堵。而一味地采取“堵”的办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学生更加反感,无形中也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途径,违背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对学生上网采取“疏”而不“堵”的方法,使其利益最大化,弊病最小化,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我对学生上网进行“疏”的具体措施是寻找能利用网络资源而又能吸引学生的方式,把学生从网络陷阱中拉出来,让网络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新途径。第一,让学生在主流网站或校网站的论坛上注册为会员,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把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如历史与社会中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教学,我与相关老师共同制定上网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有的放矢。

五、注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榜样作用

良好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教师自身的榜样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网络安全学习感悟篇10

关键词:整合教育技术提高教学目标阅读素养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读书从大的角度来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读书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的初中生来说,阅读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初中生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技巧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整合教育技术资源,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定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积极、宽松、愉悦的环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利用插图、视频播放等方式设置情景,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阅读。

例如,在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指导课《海底两万里》的教学时,我借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音乐,同时展示一幅幅海底世界的美丽画面。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热情高涨。借机,我播放鹦鹉螺号在海底航行时的视频画面,学生渴望了解神奇的海底世界,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这样设置情境,大大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阅读兴趣。

二、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不无裨益。一个人从教师那儿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课外阅读而获得。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通过阅读,在主动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或者平板电脑,很多家长的手机都开通了上网功能,尤其是智能机的问世,使手机上网就在弹指一挥间,学生可以便捷地查询相关信息,也可以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比如,学生可以在新浪读书网、腾讯读书网、初中生作文网等很多优秀的网站阅读优质图书资源,丰富自己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感悟能力,积淀阅读素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课外活动,积淀阅读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使学生长久保持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大阅读”理念的落实,除了能有利于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外,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积淀阅读素养。

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事先安排了阅读《三国演义》这一任务,并过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阅读交流指导课,课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讲英雄故事,说出自己最崇拜的英雄人物,并说出喜欢他的理由,或把所喜欢的人物的简介、描写、性格特点、英雄事例等写出来,填在“三国人物我评说”的课外活动卡上,以表格形式完成。活动涉及内容广泛,而且分不同层次水平,学生乐于参加。课上,学生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一下“三国人物我评说”的活动方案卡片,边展示边解读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交流中也能互相帮助,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这些都是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思考。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行问题设置,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例如,在进行《愚公移山》的教学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我利用大屏幕提示给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提高感悟能力。这时,课本阅读已远远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阅读,课下利用家里的网络平台,进行课外阅读,查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课堂形式是为课堂内容服务的,中心目的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拥有一定写作水平。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建立了“习作小屋”博客,并及时上传优秀的文章,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浏览博文,并可以把写得好文章推荐到博客里,每位学生阅读后要提出修改意见或者感悟。学生通过这个网络平台的交流与沟通,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欣赏奠定基础,提高了阅读实践技能。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保证,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