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环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42:44

物流市场环境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配送技术;环境;经济;市场

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一、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发展环境变化

首先,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其次,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1万多家。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50%—70%。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国有经济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再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现划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第四点,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为了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了配送中心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等。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相当多的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在社会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如北京亿商集团、西单商场等;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与日本岗谷钢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天津岗谷物流公司,是集配送、加工、仓储、寄售、租赁、修理、展销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型流通组织。像这样的合资物流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有10家之多,它们主要是为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

二、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

第二,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二是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三是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使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时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

第三,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例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物流服务时,由于企业处置原有的仓储、运输等设施和人员时遇到障碍,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改善。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我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目前中国经济中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与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从长远来看,在不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中国物流与配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前景十分可观。从近期来看,物流和配送发展还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制约,难以迅速发展,但也不排除在一些产业领域中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第一,在外国投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事业开始起步并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总之,为了促进物流和配送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作出更积极的努力,充分在必要的领域发挥作用:1、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2、加强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要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给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3、在物流和配送领域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物流与配送技术、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的联系合作。以上是本人对物流管理和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简单认识

物流市场环境篇2

关键词:物流企业供应链市场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38-02

一、引言

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物流产业的支撑,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该地区物流业。物流扩大了城市和周边区域的联系,使城市起到了辐射作用,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物流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互补、互动。同时物流是社会生产运动的桥梁,是建设和商品生产的物资保证前提,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作用,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利润源泉。同时,物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重要纽带,是商品交易的重要环节。一体化、市场化的今天需要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物流企业凭借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社会既有物流资源,进行产业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叫作市场化整合。这样的市场化整合不仅符合物流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还顺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物流企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一剂良方就是物流市场化整合,它担负着物流一体化构建和发展的“灵魂”作用。

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各个环节能够有序衔接,组织结构能够得到深化改革,区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除此之外,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施推进对于以点带面的城市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现代物流系统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链的发展,提升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强化城市联系,优化城镇体系和城市布局。现代物流的发展成为影响地区供应链体系之间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不容忽视的方面。

1.有利于发挥区域协调性。这样不但能充分优化各种资源,不重复作业,节约有限的资源,而且能充分利用各地区的优势资源,在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上合理组织区域物流。

2.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社会在不断进步,生产力也从未停止向前发展。专业化分工,更能提高生产的专业性,带动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一体化物流要求经营者专心从事自己主营业务能够精益求精,能以更好的产品或是服务提供给客户,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在北美、巴黎、纽约、伦敦、东京这世界五大都市圈,还有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区域),这些地方都是很看重区域物流协同性发展的。区域物流的协同性占据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区域自身的发展建设还是物流,即便你仅仅想改善投资环境,这个因素都不应当被忽视。

4.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物流企业在运用传统的物流作业方式时,没有规模经济,再加上高成本,低利用率的人力资源,使得企业都是以自营物流为主。然而区域物流协同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局面,物流企业能够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运作方式,提高各种经济效益。

三、物流企业的市场化整合

从一种角度来看,整合才能促进由于差异化导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提高。换一种角度看,整合的实质就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化经济效益而对地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几乎都能看到区域物流的影子,不言而喻,资源重新整合的意义深远。

1.基于供应链理念的整合。企业迫于逐步深入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不断加剧的竞争,不得不抱团以改变孤军奋战不能应对物流发展的局面。供应链研究的深化推动了企业间的协同,企业就供应链理念而展开相互之间的合作,为物流企业的整合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物流系统流程的改造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以及企业对自营物流的不断深入整合是一方面,各个企业扬长避短则是另一方面。(1)工商企业自营物流整合。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自己经营的物流采用供应链整合的方法,即便是跨地区的企业也是如此。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保留着物流设备,开展物流业务,随着市场的扩大,企业也逐渐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企业物流系统的改造当中。有的企业已经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对自身的物流系统改造,并且提高了竞争力。也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以大型,垄断型或是商业连锁企业为主。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物流形式繁荣了物流行业。(2)建立物流联盟。企业之间除了竞争以外,有时还有合作,他们采取各种形式成为利益共享的组织。一旦组织联盟的关系确立下来,各个成员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在组织当中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做法不但更加高效,快捷和方便的为客户提供了服务,从某种程度来讲,对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粘住了不少客户群。这样的组合通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成是基于共同的利益,是为获取自身获取不到或是难以达到的利益而互换各自的优势资源。这样的联盟一旦建立,就会持续一段时间,本着互利共赢的目标,在逐渐的磨合与交互式沟通发展当中,形成一种双方或是多方靠自身都无法达到的效益。成员越多,资源也就越多,从而为高效的整合做了最直接的铺垫。从这个层面来讲,物流联盟的建立对市场的意义还是相当大的,它对资源的流动以及打破格局的重新排列组合,对于推动区域物流水平的发展,从整体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2.基于规模经济的优化重组。企业供应链的竞争是市场白热化竞争的直接体现。对于物流行业来讲,各个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是资源合理高效实用的前提。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对自身的深入剖析改革走规模化的道路。优化重组的方式多种多样,总体可归纳为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是指物流企业对实体设施的成本削减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横向整合则多是指物流企业对比其小的同行或是相似的企业的兼并和联合。

DHL,masers等等国际物流巨头进入中国,使得本就竞争激烈的物流行业更是进入到了空前的白炽化状态。优化重组的作用此时更加凸显了。苏州高新区物流中心和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资源整合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单靠自身的能力,两家市场占有率都比较低,达不到理想的目标。然而通过整合,两家的效率比原来从质上都有了飞跃。

物流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可以采用资本化的重组,还可以采用兼并联合的方式。兼并联合这种方式体现在操作和管理。对于操作,包含高效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自身的主营业务。例如,用新兴的成本低的技术代替落后的成本高的技术。又譬如在运输方面,制定最经济的路线。对于管理,精简机构的高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譬如不设职能重复的部门。

3.基于信息平台的虚拟整合。虚拟平台的整合,特别是港口,物流园区等物流产业相对集中的企业之间的整合在信息平台的虚拟整合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虚拟整合是对工商企业需求信息的输入和物流企业需求信息的输出通过信息平台中间组织进行信息的提炼,归纳和共享,在信息平台的调配下,形成一个能够把握住市场战机的利益整体。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自身资源不足而丧失获利的机会。

物流平台的中转可以由码头、园区等聚集型的物流平台来充当外,还可由综合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来充当。物流园区或者诸如此类的企业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不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挥出了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对于各自的隐形知识交流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得知识能够转化为财富。至于综合型物流企业,通常是为了完成某个时间段的物流项目而通过协商借助彼此的资源从而建立起来的虚拟组织,它既可以优势互补又能够风险共担,是非常适合大型物流项目高效完成的有效组织形式。

四、结论

1.基于供应链理念的物流企业整合,是按照现代流通规律,特别是按照现代物流技术和理念对现有物流系统及物流经营方式的转换。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使跨区域的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真正成为以供应链为纽带的群体企业。

2.不论是同地或是异地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网络拓展,或是其它形式的优化重组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产生规模化的产业。

3.虚拟物流企业是整合众多中小物流企业而形成的多企业物流联合组织,其组织成员突破了地域、行业、部门的局限性。在具体运作上,中小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相互协作,为用户提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一站式”物流服务。以物流园区、港口等物流产业集聚区为信息平台的虚拟整合,为物流园区扮演一种信息中介的角色,主要依托其计算机网络资源,搭建一个虚拟物流交易的信息平台,为物流服务需求商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通过信息平台的处理,由其物流服务供应商使得该方案得以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华蕊.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物流科技,2004(9)

2.澎文湛.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理论学习(山东),2006(12)

3.绎明宇,张铎.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中国物资流通,2000(6)

4.苑久富.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7)

物流市场环境篇3

(一)生态与生态环境

生态和生态环境都源于生物学的概念,生态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中心事物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环境已经从一个生态学概念被引申到其他交叉学科领域。

(二)市场生态环境的定义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大市场”具有明显的生态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市场业态呈现由简单到复杂渐次型生态演替,市场主体面临激烈的优胜劣汰竞争,市场主体形式多样,市场客体类型丰富,以及联系普遍、动态平衡、要素流动等特点,具有生物多样性特质。因此将生态环境中的事物关系转换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关系,就形成了“市场生态环境”的概念。市场生态环境的本质反映了市场主体与其周围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关系。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学概念,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狭义的市场生态环境是指市场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应的是市场主体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环境,包括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市场运行环节中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市场运行环节的各种因素;广义的市场生态环境还包括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社会、法制、人文等因素,对应的是市场主体所处的经济社会等宏观层面的外部环境,包括公民道德、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行业自律、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市场生态环境的本质特征

笔者总结的良好市场生态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与外界进行各种要素的交换;二是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自由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三是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具有“类生物多样性”的环境,这就决定了市场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客体的多样化;四是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要素充分流动的环境,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各行为主体的普遍的有机联系;五是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具有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环境,它能够通过动态平衡促进整个市场及其组成部分不断向前发展与进化;六是市场生态环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功能,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行方向,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市场生态环境的构成

(一)生态系统和市场生态环境的三大领域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生态环境性质可划分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等三个子系统1。在市场生态环境中,可以分为投资环境、交易环境和消费环境等三个子系统。投资环境反映的是市场行为主体在进入市场阶段中面临的外部条件,交易环境是市场行为主体在市场交易阶段中面临的外部条件,消费环境是市场行为主体在市场消费阶段中面临的外部条件,上述三个子系统分别对应市场主体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因此是营造首都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所在。

(二)生态主体和市场生态环境的四大要素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生物体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类型。而在市场生态环境中,“生态主体”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和协调者。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加工、经营或提供服务的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和其他营利性组织;消费者包括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各类主体;监管者是指规范和监督各类市场行为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协调者是协调各类市场主体利益关系、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井然有序的一类主体,这类主体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

(三)生态链和市场生态环境的四大链条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一切生物都是通过从外界摄取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命运行的,而这种将各种生物联系到一起的能量和物质流动的链条则叫做生态链。在市场生态环境中,也存在将各类市场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链条——要素链。根据链条中流动的要素不同,要素链可以分为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商品流是指一件商品从生产直到消费的全过程,资金流是市场经营主体从投资到盈利(亏)的全过程;信息流是影响市场行为的所有信息的传播与流动的过程;技术流是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流动转换过程。一个良好市场生态环境要确保这些链条的畅通和规范。

三、市场生态环境提出的背景

(一)市场生态环境与政府监管的关系

市场生态环境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市场经济本身,和政府监管的市场经济环境有很大区分,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政府监管是从政府职能角度的划分,例如市场准入、竞争监管和消保维权都是政府的行为,是一种政府本位的思想;而市场生态环境强调的投资、交易和消费行为都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是一种公民本位的思想。二是政府监管更多的是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而市场生态环境则强行业自律、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等监管措施,需要充分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责任2。三是市场生态环境更强调高度统一的整体性和前后一致的连续性。例如投资环节的虚假身份登记必然会带来诸如欺诈、假冒等不正当竞争和不公平的交易,假冒伪劣的后果就是给消费者的权益带来侵害,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建设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就需要更加注重登记监管环节的衔接,更加注重对交易和竞争等行为的前置性的风险防范,更加注重运用消费者投诉举报等渠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治理。

(二)市场生态环境与首都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后,北京已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既成功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国际化都市。这一切都标志着北京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北京城市发展面临重大机遇的历史背景下,中央对北京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因此,要保持北京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开放的市场生态环境是北京参与世界经济的前提;安全的市场投资环境是吸引市场上各种要素向北京流动的基础;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增强首都企业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土壤;放心的消费环境是打造引领世界消费潮流和趋势的世界消费中心的重要保障,也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良好的市场创新环境是提升北京内在活力和动力关键;建设市场生态环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

四、营造健全的市场生态环境的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市场生态环境的目标

健全的市场生态环境,从理论上来说应当符合生态环境本身的科学规则,同时又兼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应该是:较高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为完善和高度统一的市场规则、较强企业自律能力、较为对称的市场交易信息、监管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履职能力,实现“不告不理”的市场监管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保障投资环境的安全、交易环境的公平及放心的消费环境。1、安全的投资环境。市场投资环境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因为市场交易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的交易和调整,所以产权能否自由地交易,成为市场交易能否贯彻的基本前提。只有确定企业的权、责、利,才会受市场规律、规则的约束,可以说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3。2、公平的交易环境。由于市场主体在完成市场交易行为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与同类企业的竞争行为,因此公平的交易环境中本身也隐含着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一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是否有序,最关键就是看它的价格决定是不是反映了市场最基本的等价交换规则,是不是真正反映了供求矛盾,是否能够引导资源实现有效配置。3、放心的消费环境。市场消费环境的核心是信息对称性。在消费行为过程中,经营者掌握的信息往往比消费者多,因此存在经营者具有信息优势。信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逆向选择问题,即交易双方在达成协议前,消费者由于不了解产品的质量优劣,因此只能够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这样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产品就会因为卖不上价钱而退出市场,结果就是造成低风险群体退出市场,市场上充斥的多是高风险群体。并且,经营者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欺诈,造成消费者权益的损失。消费者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会失灵。

(二)改善市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物流市场环境篇4

关键词:经济流通环境;营销;商业市场营销;现代经济

在现代经济流通的环境之下,进行相应的商业流通模式的创新和完善,这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一方面,可以有效纠正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另一方面,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改正。

一、现代经济流通环境的概述

1.对于现代经济流通环境来说,社会文化环境对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经济流通的环境之下,对商业模式进行相应的制定,需要和当下的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需求进行充分的结合,主要包括知识、艺术和道德等,在更大程度上为营销模式获得现代人的认同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实现营销模式和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融合。在对商业市场模式进行相应的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文化认同作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对营销文化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下商业市场营销模式获得了更多的情感认同,那么,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可以更好地接受营销的产品,推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产品营销的发展。

2.第二个重要的影响的因素是经济环境因素。在当下经济流环境中,企业与经济市场进行相应的结合之前,商品流通量和流通的需求受到了市场规模的影响,当市场规模大的时候,这两者就大。同时,在商品市场的营销模式中,需要与收入水平、通货膨胀和市场商品的供给状况相联系,对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代经济流通中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

3.第三个影响的因素是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相应的制定的过程中,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中,每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都有着相应的差异,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一定的制约的作用和影响。在对企业商业市场的影响模式的制定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相应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研究,主要的因素是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的政治环境因素,必须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革,有效解决其中的营销争端,不断提高我国的商业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经济流通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二、传统商业市场营销模式的不足和漏洞

1.与商业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相应的比较。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下,对商业市场的营销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索,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实现现代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商业市场营销模式的结合,并且为其提供重要的保障,使我国的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实现更好的流通。在我国的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主要的传统市场的营销模式有终端广告营销模式、直销模式和商营销模式等,与当下的市场营销模式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不足和漏洞,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2.传统商业市场营销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发挥着比较大的影响。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对企业为商业市场营销模式的弊端和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随着现代经济流通环境的到来,市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样变化之下,产品的种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者加快的时候,后者就会得到相应的增加,对于顾客的不成熟性和企业资源的有效性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影响,企业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忽略了;其二,传统营销模式要满足当下的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所投入的成本过高,同时,地理因素和交通工具等因素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三,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在满足现代经济流通环境的需求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特征,主要是时间长、速度快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相关的企业产品的流通。

三、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对于商业市场营销模式的影响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应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应用和普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虚拟企业,这种企业模式指的是,对网络形式进行充分的应用,将一些独立的经营主体形成相应的跨越空间局限的经营联合体,同时,他们也真实的企业有着相同的特点,可以进行相应的分工,在供应链科学化管理电商虚拟企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运营效益和实体企业运营效益的结合和联系。同时,虚拟企业出现在市场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和竞争的新的特征,强化了人们对于虚拟化经营额内在需求。市场就有突出的特点,它是随之产生变化的,那么,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要对优质服务进行充分的应用,这对于企业的需求更高了,不管是对于实体企业还是虚拟企业来说,这对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它们具备相应的能力,主要包括灵敏的市场反应能力,可以及时、有效的调整自身的运行方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商品流通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并且其发展的趋势是扁平化的。与传统的商品流通的模式相比,在电子商务环境之下的商品流通模式需要将网络服务商最为核心和关键,在众多的中间商的合作之下形成垂直的渠道,并且需要建立在相应的平台上,主要的平台是先进的互联网或者是局域网,同时,和商品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相应的网络服务物流通活动渠道,同时,这几方面的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所以,需要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从商品的销售环节开始入手,重视其销售的数量等,对物流进行严格的控制,进一步强化信息沟通和传递,实现供应链和运行成本等的价值最大化,通过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可从中看到,与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有着一定的优势,其效率更高。

3.通过对交易虚拟化的研究和实现,来达到提升运行效率和质量的目标。对电子商务进行相应的研究,它的本质是一个虚拟化的市场交易场所,同时,也是一种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来实现交易的方式和手段,对营业窗口和网络等实现营销网络化进行充分的用,并且具备了相应的特点,主要包括是跨越时空的局限,实现了通各个用户事项之间的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将更多的详细的服务信息提供给用户,并且形成更好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互动市场,可以对相应的市场的动态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及时对自身的流通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为其提供重要的保障。除此之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之下,企业的客户范围有着非常大的拓展,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4.通过对网络分销模式的应用可以对成本的降低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之下,企业山品流通过程中对分销模式进行充分的应用,商品生产商可以将相应的规则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主要是最简洁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流通方式的构建,保证其最优化和最大的便捷性。例如,在企业自治网上进行直销,和客户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关系,对网络平台进行充分的应用,并且还可以在网上完成协议的签订和资金的支付,主要的商品流通的职责是由物流公司所承担的,或者是企业对互联网进行相应的应用,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和不同地方的商等的信息交流,将相关的商品信息传达给他们,并且实现销售的目标。通过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与生产商进行直接的沟通和联系,为两者的权益提供重要的保障,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对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入的成本,产品的销售价格也随之降低,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收益的获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信誉,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四、在电商商务环境下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策略

1.对电子商务物流建设和优化管理做到足够的重视。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在对商业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对电子商务物流建设进行相应的强化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客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基础,使其占据核心的位置,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对商业市场的拓展进行有效的知道,并且优化企业商贸流通中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模式,对企业的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优化,同时,对商业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整合。市场营销活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一种企业活动,体现着企业的目标和策略。在电子商务之下,完成相应的市场营销,要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其做出有效的消费决策,与此同时,对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准确选择客户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企业产品进行相应的开发,推动现代企业经济流通。

2.重视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建设,对物流商务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相应的自主开发。在电子商务环境之下,企业可以对互联网进行充分的应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全天候开展相应的营销推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着购买相应的产品。对电子商务物流建设做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加强法律等的执行和优化。对相应的自主物流技术进行相应的研发,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电子商务物流来说,技术是其重要的保障和影响因素,所以,需要对电子商务的覆盖面进行相应的强化,在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促进电子商务物流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为人民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进行相应的市场定位,保证其定位的准确性,发展商业市场营销模式。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中,全面发展商业市场营销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优势,在对其进行相应的定位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商业市场营销宣传的对象进行准确的定位,由此确定好商业对象的范围及其喜好。所以,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要是吸纳发展商业市场营销模式的目标,从中获取更高的收益,就需要对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对象进行细致的划分,防止出现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和问题,保证对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应用。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中的市场舆论导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强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社会大众对电子商务模式之下的商业市场营销的意识,实现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模式的全面发展,推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企业商品的流通。

4.对企业人才的培养做到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实现其全面的发展。通过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推动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并且实现社会效率提高的目标,为大众的权益和我国的电子商务流通的竞争力提供重要的保障。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具备相应的决策和分析问题等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相应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从中发现,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产品流通的过程,对商业流通模式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对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的商业流通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与时代和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想、充分的结合,不断推动我国的商业市场在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之下的流通,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义强.现代经济流通环境下商业市场营销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03):70-71.

[2]孙万岭,李湘琼.浅析能源服务企业以关系营销为核心的组合营销策略[J].中国外资,2012(04).

[3]吴宣.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分析[J].中国商贸,2012(17).

[4]李林.基于顾客价值的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06).

[5]张俊.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研究[J].当代经济,2011(22).

[6]张俊.营销战略漂移成因机理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7]黄朝晖.企业营销中的道德失范及其综合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物流市场环境篇5

【摘要】绿色物流强调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人类后续生存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农产品是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还不发达,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完善。【关键词】农产品绿色物流20世纪中后期,就在世界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同时,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出现,那就是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使我们后续的生存环境和经济运行受到严峻的挑战。于是由有关国家和人士提出和发起,联合国倡议和引导的,一场旨在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绿色革命”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应运而生,并渐渐风靡全球。当代物流营运作为商品贸易的重要环节,同样也存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于是绿色物流便被提了出来。对于作为食品的农产品来说,绿色物流的意义就更加重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食品关系到人类的身心健康。一、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所谓绿色物流,顾名思义,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包括以下内容: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也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亟待逾越的障碍。据悉,我国物流设施空置率高达60%,这显然与物流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更不要说绿色物流了。2、绿色运输。毫无疑问,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4、绿色包装。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5、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常被发达国家作为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制度。在我国,逆向物流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只是局限于废旧物资回收、生活垃圾分类等初级行为,经济效益尚不明显。我国的逆向物流工作基本上是在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的,作为企业自身行为的逆向物流活动还不多见。和很多与环保相关的问题一样,绿色物流先从发达国家兴起。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限制物流的环境影响。例如,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日本在《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明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提出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施乐、柯达、美孚、惠普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项目,并且收益显著。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是在我国,绿色物流还十分落后,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发展阶段所限;二是对绿色物流缺乏广泛、深刻的认识,对绿色物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局限。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1、绿色物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我国加入wto后,将会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及我国产品,而在物流服务方面,经过合理的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外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2、绿色物流也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为现代新兴行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绝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致造成再次重复污染。选择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而且,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实际收益,成为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据西方学者估计,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场达200亿美元规模之巨。3、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经之路。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但当前物流基本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是无可估量的。4、绿色物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绿色物流将物流企业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有助于物流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赢取公众信任。绿色物流企业也比较容易获得一些环境相关的认证,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西方的最新研究指出,一个具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通常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DJSG)指数等投资分析统计证明了这一事实。绿色物流是可以为物流企业创造价值的,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股民和其他投资者的青睐。三、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比较落后,具体体现在:1、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农产品运输,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的长途运输,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以及汽车的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2、我国对蔬菜缺乏必要的加工过程,大量的毛菜直接进城销售。据有关资料显示,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1][2]0吨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如果再加上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维持一个农贸市场的正常运作,成本开支将是惊人的。3、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如2002年,中国有总值不低于750亿美元的食品在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如奶制品、海鲜等)销售价格的70%被用来补贴物流过程中的货损支出。我国食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甚至被定位在“昂贵、耗损大、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负面形象上。4、农产品污染严重。批发、贸易市场的卫生条件差,农产品污染严重,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5、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农产品经常遭遇绿色壁垒的限制。例如,作为中国农产品主要贸易国之一的日本,2002年1月,日本以2001年中国蔬菜有2.8%抽检不合格为由,开展了一个中国农产品检查强化月的活动,每批进入日本的蔬菜都要检查,过去只抽查6种农药,现在要查40多种,造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1-7月,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分别下降了20%至29%。另据海关统计,2001年年底到2002年2月底,从大连海关出口的农产品遭退运达159万美元,同比增长194%;2002年一季度,天津海关被退回的农副产品清单共80票,总价值134万美元,比以往提高了8倍。四、对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1、培育绿色市场,形成确保食品安全的销售网络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制度,加强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使之成为具有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美化环境功能的销售网络体系。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环保要求,加强硬件建设,逐步实现设施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肉类批发市场应配备冷库或冷藏设施,大型零售店应配备保鲜设施。二是应用现代技术,加强质量管理,完善食品进货索证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入市场。三是配备简易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大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要配备简易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按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四是建立无公害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柜、专区、专卖店,并配有醒目标志。五是改进销售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业态中的销售比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竞拍方式和电子结算。鼓励销售包装食品、初精加工食品。2、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全国范围内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流通网络。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统一协调和组织货源,建立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工具合理连接的食品运输网络系统,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严防食品在途污染,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流通。一是建立源头运输检测制度,有害物严重超标的食品不得运输。二是改进运输方式,鲜活食品运输采取保鲜措施,严防变质和二次污染。公路运输白条肉进行吊挂、封闭,冷却肉实行冷链运输。三是实行多式联运和直达运输,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市场为纽带,做好各种运输工具的合理联接,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3、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体系。抓紧对我国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相关的法规进行清理、评估和制订、修订工作。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畜禽屠宰法》等法规。制定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绿色通道和绿色市场标准以及作业流程等。加强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现有的执法队伍的优势,对食品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污染严重的食品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做到“部门协调、社会监管、责任追究、严格执法”。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三绿工程”工作健康发展。4、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首先,建立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体系。加大畜禽疫病防治、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特别要注重选育优良新品种,引进无公害栽培,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提倡走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道路;应用危险性分析理论,逐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Cap)”、“良好食品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其次,建立卫生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争创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生产线、绿色品牌的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和办法科学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第三,建立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大中城市要建立绿色产品卫生质量监测中心和多级市场检测站点,逐渐发展成全国的卫生质量检测网络,并建立和完善有害物残留超标产品退出市场的机制。5、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组织加农户等形式的产业化组织,特别是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使生产者始终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有责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实行统一采购进货,通过推行新的营销方式把住流通关。【参考文献】[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中国改革论坛2004,04,29[2]方昕: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商业经理人2001,(5)-(6)论文网[1][2]

物流市场环境篇6

关键词:大中城市“农改超”模式比较经验启示

自2002年初开始,由福州市兴起的一场“农改超”的商业运动,在短短两年内席卷了深圳、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这场商业运动经过几年的潮起潮落后,目前正沿着市场规律稳步发展,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福州、深圳、武汉“农改超”模式。“农改超”即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指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等措施,将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经营管理不规范以及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农贸市场按超市的规范进行改造。

“农改超”模式及特点概述

(一)福州“农改超”模式及其特点

福州“农改超”模式,就是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商贸企业,扶持本土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外商和民营企业投资为主,改造农贸市场为农贸超市,以满足顾客生鲜食品的消费和其他综合性消费的多种需要,构成了以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商企业为经营主体,以物流配送为枢纽,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大卖场为主要经营业态的福州农产品物流新体系。

(二)深圳“农改超”模式及其特点

深圳“农改超”模式,就是以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为投资主体,以原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后盾,发展连锁生鲜超市,并向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延伸,以批发和零售的方式销售,降低产品的成本,在生鲜供应链上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将现存的农贸市场进行“街市+超市”化改造。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农产品流通企业投资主体,以发展生鲜食品超市与提升农贸市场相结合,构成了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经营主体,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枢纽、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生鲜超市为主要经营业态的深圳农产品物流新体系。

(三)武汉“农改超”模式及其特点

武汉“农改超”模式,就是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经营生鲜食品大户参与投资改造农贸市场,鼓励本土商业大集团、大企业通过新建、改造发展生鲜食品超市。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引导和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以生鲜食品为主的综合超市,构成了以大型商业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以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大卖场为主要经营业态的武汉农产品物流新体系。

“农改超”模式的运行特征比较

(一)“农改超”的投资主体比较

在福州,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引进外资和鼓励不同所有制的商贸企业参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上海联华”、“好又多”等实力雄厚的内外资企业投资“农改超”;二是通过财政扶持政策支持本土“永辉”、“超大”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挑起重担,对全市城区100多家农贸市场循序渐进地进行超市化改造。

在深圳,以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勇于投资发展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凭借原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宏大的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链优势,大大地降低了农产品进货价格和生鲜食品的运输、损耗成本,不仅使农贸超市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而且确保了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在武汉,政府引导和支持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一是支持本地“中百”、“武商”等商业大集团、大企业积极投资新建、改造发展生鲜食品超市;二是面向社会广泛招商、公开招标,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经营生鲜农产品大户参与投资改造农贸市场;三是加强工商、农商联手和城乡结合,引进城市圈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开办生鲜农产品连锁店和专卖店。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比较

福州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施特色经营战略,着力构建农贸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条,使生鲜超市进入采购新时代。一是自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生鲜食品标准化生产。二是直接向农户采购,通过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采取了大批量直接从原产地进货方式,提升了农贸超市的价格竞争力。

深圳把构建高效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作为农贸超市取得价格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一是凭借全国最大的布吉批发市场的供货优势,减少农产品流通中转环节,提升了生鲜超市的价格竞争力。二是打造完善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不仅建立了设施先进、功能配套、规范化经营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公司,使市内物流成本降低到农产品批发价的3%~5%,而且有效整合了全市分散的物流资源组建了专业化的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及时为深圳和其他周边城市的农贸超市、综合超市、社区便利店提供运输和配送服务。

武汉依托两大农产品流通枢纽,构建了农贸超市快捷便利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渠道。一是依托中部地区最大的东西湖现代物流配送枢纽,及时为本市及其周边城市的农贸超市、综合超市、大卖场以及社区便利店提供农产品及其他综合配送服务。二是以中部地区最大的白沙洲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后盾,为“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外资超市以及本土的非连锁超市、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和省内外其他城市提供充足的农产品货源。

(三)“农改超”的社会经济效应比较

在福州,一是农贸超市设施先进,功能配套,购物环境舒适,经营面积一般为2000m2左右,其中生鲜商品面积约占70%~80%,辐射范围较宽。二是生鲜商品品种多、鲜度高、生活消费品较齐全,基本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要求,以“卖商品+服务”赢得了市区50%以上消费者进入农贸超市购物。三是生鲜商品价格一般比农贸市场便宜10%~20%,价格竞争力强,质量卫生有保障,连锁超市门店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左右,普遍实现盈利,税收上升。

在深圳,一是农贸超市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卫生达标,购物方便,环境优越,经营面积一般为1000m2左右,其中生鲜食品面积占30%以上,以服务社区为主,辐射范围较窄。二是生鲜食品种类较多、鲜度高,生活消费品齐全,基本可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要求,市区60%以上的消费者常进农贸超市购物,居民普遍接受了“超市化”购物方式。三是生鲜食品价格一般比农贸市场低10%~15%,价格较有竞争力,每个超市连锁店年销售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普遍实现盈利,税收大增。

在武汉,一是农贸超市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比较先进,经营面积一般为2000m2左右,其中生鲜食品面积约占60%~70%,辐射范围适中。二是农贸超市购物环境优美,货架生动化特色鲜明,生鲜食品品种多,熟食加工有特色,食品卫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质量竞争优势。三是生鲜食品价格与农贸市场相当,有一定竞争力,各家连锁超市门店年零售额均在3000万元以上,盈亏基本持平,税收增加。

“农改超”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自建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农改超”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是生鲜农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然而,福州、深圳、武汉“农改超”模式的经验说明,突破“农改超”价格瓶颈制约的主要路径就是建立大基地、打造龙头大企业。这样做可以延伸生鲜食品产业链,有利形成连锁超市规模化经营,构建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新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了生鲜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和生鲜超市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合约交易使基地农民由盲目种养变成有序生产,既减少了农民种田风险,又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均衡供应,最终使农民、经营者和消费者获得多赢效应。

(二)构建完善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呈现高耗低效的特点。为解决这一难题,福州、深圳、武汉模式的经验值得借鉴,这就是建立一个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为此,要有效整合社会分散的物流配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金融倾斜、社会聚资、招商引资等多元化投资,建设一个既能满足城市农贸超市配送需要,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集采购、检测、加工、冷藏、配送一体化多功能的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枢纽。还要发挥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自营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除消化本企业内部的物流外,还可为其他农贸超市提供综合性的配送服务。

(三)减少“农改超”的风险

福州、深圳、武汉模式的经验说明,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是减少“农改超”风险的有效办法。为此,一是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群体分布状况和居民购买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农改超”数量多少、规模大小和档次高低,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同时要根据市场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力戒盲目推行而重蹈覆辙。二是制定“农改超”标准,明确改造内容,力求实施规范。要科学制定“农改超”的标准和建设内容,使各大中城市迅速崛起的生鲜农贸超市真正成为购物环境舒适、价廉物美、服务周到、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要求的大卖场。

(四)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的角色定位

1.明确政府在“农改超”中的角色,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和信息等方面条件,大力发展绿色流通,确保广大农村的农副产品畅通、高效地流向城市。二是完善农产品物流政策法规,健全农产品交易规则,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秩序,鼓励农贸超市、综合超市、农贸市场公平竞争,健康发展。三是政府不应直接干预城市“农改超”,更不能使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农改超”,而要强化政府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生鲜食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认定体系,确保农贸超市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2.明确企业在“农改超”中的角色,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生鲜商品和服务的保障。一是建立特色品牌生鲜食品和大宗果蔬食品基地,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有效降低生鲜食品价格。二是加强生鲜超市连锁门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提高生鲜商品的新鲜度。三是明确市场定位,关注生鲜消费的便利性和社区功能,尽量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竭力在经营策略和服务上与其他零售业态寻求差异化和互补。

3.明确消费者在“农改超”中的角色,是理性消费的要求。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应树立新的消费理念,讲究购物环境,注重卫生质量,倡导生鲜食品消费超市化,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质量与安全水平。

物流市场环境篇7

关键词: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对策

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物流。随着成都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物流效益,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成都市物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物流企业,作为物流业的弄潮儿,正面临着一系列影响企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因而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

一、成都物流企业发展有利环境分析

政府重视并大力扶持物流业的发展。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保障物流业顺利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市场方面,为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工商业方面,支持物流企业的建立与发展;税收方面,实行一定的扶持、减免税和退税政策;土地方面,降低物流相关土地的划拨使用价格,从而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成都是西部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有广阔的空间也有极大的市场需求。成都市2005年GDp达2371亿元,人均GDp2502美元,居西部城市之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逐年增长。市场辐射范围从西部扩展到全国和东南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雄厚的科技实力、人才资源、文化基础和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这些条件有利于物流企业获得较好的科技与人才支撑,有利于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物流信息网络化、物流标准化创造了极好的软件条件。

完善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持。成都已经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输送相互衔接配套的多方位的大物流格局。根据规划,成都市还将形成一网络、两平台、三园区、四中心和若干个物流服务站的城市物流布局。这些完善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战略支持。

二、成都物流企业发展不利环境分析

物流市场不成熟、不规范,企业品牌没有树立,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成都物流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各类专业市场分布全城,功能重复、规模小、缺乏统一布局,影响了物流业合理化、规模化、一体化实施,阻碍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市场也极不规范,恶性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无法生存。另外,物流企业对自己的品牌建设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还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状态,行业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条块分割的行业管理体制导致资源分散,缺乏整合。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电子商务等各自独立门户,自成一家,各种物流资源分散,使物流服务分散,全程服务功能难于发挥,降低物流成本的难度很大。

物流管理理念和思想落后。成都市物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物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地的物流理念较为落后,这种落后比资金、技术的缺乏更为可怕。目前成都市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还处于传统的职能管理阶段,这种差距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的。

三、成都物流企业发展对策分析

目前成都市的物流企业,正处在一个改变命运的历史时刻。应积极抓住机会,面对挑战,努力适应环境并积极改变环境。由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转变观念,学习先进的物流理念。思路决定出路。很多物流企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积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物流企业学习,同时加强自身的内部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员工树立先进的物流理念。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适应政府整体规划。成都市政府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在积极地引导物流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建立战略或进行规划时,应先了解成都市的整体物流规划,将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创导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尽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主要靠良好的市场管理政策和机制,但是如果每个企业缺乏自律的话,这种机制也起不到多大的效果。因此,要从自己做起,严于律己,以尽快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

加快企业培育,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品牌。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努力完善经营网络和服务内容,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最终创出自己的物流品牌。

加快资源整合,促进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单个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与国外的航母竞争。联合和兼并是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巨头竞争的有效武器。通过联合和兼并,重组资源,优势互补,可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廖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系;贺政纲,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物流市场环境篇8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物流、中小企业

传统营销与传统物流在构建营销体系时局限于没有生态的环境中,无视资源和环境的消耗,仅考虑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费,没有考虑社会成本与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目标的影响下,新的经济理论不再局限于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而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三个目标的平衡发展,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是在适应现代经济理论的变迁而萌生发展出来的。

一、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内涵

绿色营销是指商家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并从中获得盈利和发展而实施的市场营销策略。商家在选择经营的商品时,要尽量减少选择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商品;在考虑设计产品包装时,要努力降低商品使用的残余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商品销售过程中,要引导消费者在使用和消费商品时尽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售后服务过程中,要以省资源、少污染为其服务导向。

绿色物流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绿色物流可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具体包括绿色交通运输、绿色仓储与保管、绿色包装、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绿色物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1.利于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拥有800万个以上的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这些中小企业在拉动民间投资、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竞争、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为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采用掠夺式战略,以牺牲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利润的增长,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恶化。随着中小企业传统竞争优势在我国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变化,特别是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市场战略必须将环境保护和社会利益作为战略要素,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中小企业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

2.利于顺应市场绿色消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消费开始随着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绿色消费活动是人类为了拯救地球、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活动造就了绿色市场,企业为了满足绿色需求就要生产绿色产品,而绿色产品是企业争夺消费者市场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不惜代价改善环境、加强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引导和创造绿色需求,形成了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市场营销战略。在外部宏观环境和市场压力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变革,从生产到市场销售全过程贯彻环境保护战略,因而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成为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3.利于突破贸易绿色壁垒

目前,绿色营销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产品和服务的绿色程度越来越高,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来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摆脱竞争,即以高环境标准准入条件作为限制进口的手段,这使我国在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我国出口产品因绿色壁垒而被拒收、扣留、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国内企业要公开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全面认识绿色壁垒,注重发展绿色营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绿色护照”,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三、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管理的障碍

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作为新的经营理念,其真正实现受到了政府支持、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还存在以下问题:

1.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企业的绿色营销只有当企业绿色产品通过绿色营销并得到消费者认可才算真正的成功。当前消费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绿色意识淡漠,多数人习惯计算个人的得失和眼前利益,而对社会责任、人类长远利益不甚关心,少数消费者即使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有限的经济能力也限制了行为的实施。理性的消费者有权利实现其私人收益最大化与私人成本的最小化,当消费者在其效用最大化的约束下进行决策时只会考虑产品对自身健康与安全的影响,而不会考虑产品对未来人或环境的影响。在现实中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的不重视,也大大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难度。

2.绿色政策支持不力

首先表现为我国的环境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早就颁布了环保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或明晰性,国家相关部门对绿色产品的执法力度不够严格,约束力大打折扣。其次,许多地方政府对环境重视不够及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考虑,因此,尽管各地都积极响应并遵守国家环保法律和法令,但当经济发展和环境真正出现矛盾的时候,政府行为还是趋向经济发展,同时由于短期观念的影响,政府对企业进行“绿色营销”没有政策上的优惠和财政上的补贴,对马上就有效果对企业绿色营销没有提供广泛的政策支持,对破坏环境的经营行为也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止。

3.绿色营销市场失灵

企业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通常会通过损害消费者健康和牺牲公众环境的行为来获得额外的利益,尤其是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而且实施绿色营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一部分效用还会外部化。在当前绿色消费市场尚未成熟的条件下,绿色营销中“搭便车”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其结果可能出现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越来越少,刚刚启动的绿色消费市场很快萎缩,整个社会福利也将难以改善,这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墓地的悲哀”。部分企业在“搭便车”的同时,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道德风险”的现象,会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利用已经启动的绿色消费市场做虚假广告。绿色营销的外部性经过企业的多次博弈以后,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很难解决上述的冲突。

四、中小企业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管理之路探析

1.增强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观念

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达到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的协调统一。随着国际化竞争的加剧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兴起,树立并加强绿色营销和物流观念已成为当前之要。首先,中小企业要转变环境发展与企业发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念,寓环保意识于经营决策之中;其次,要转变绿色投入会增加企业负担的观念,改用长远眼光来看待绿色投入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并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于新产品的各项环节中。这样,中小企业不仅能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获得利润,而且还能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2.建立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体系

如今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加强物流管理是从内部挖掘利润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在物流中必须积极实施绿色物流,更加重视环保投资,不断采用新技术,推行环境友好工艺,对现有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和工艺进行改造,以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环境质量,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企业应将开展绿色产品过程的环境成本内在化,正确制定绿色产品的价格,提倡绿色包装,挑选有信誉、关心环保、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中间商,选择绿色运输策略来推广绿色产品;最后,中小企业在服务策略上也应尽可能提供绿色服务,即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过程中提供以符合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原则的服务。

3.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环境保护观念,以绿色意识贯穿于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首先,要从企业内部做起,加强内部绿色教育,开展绿色稽核,监督企业是否在经营的同时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追求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生产过程无公害、产品无污染和产品报废后能回收再利用,进而从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行为上共同构建绿色企业文化。其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宣传与绿色公关活动来强化企业的绿色形象,并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企业应尽可能多的向消费者宣传“绿色食品”等概念,使消费者自觉和不自觉地将其消费转移到环境保护产品和绿色产品上,促使绿色需求和绿色市场的扩大.

作者单位: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树青.中小企业市场发展与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和制定[J].商业研究.2004,(21):58-60.

[2]曹利军,杜世勋.从传统营销到绿色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J].软科学.2004,(5):73-75.

物流市场环境篇9

[关键词]产业集群;政府环境;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l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2426(2006)01-0015-02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新型的现代工业基地,其过程是一个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创新过程,也是一个以新的方式和机制进行产业集群的过程。产业集群过程虽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在市场机制严重缺失、集群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有赖于政府环境的创新,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东北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是各种相关资源因素有效、动态、立体、全方位的整合。高质量的市场化环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工程,政府环境的创新则是促进和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政府创造环境集群振兴东北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而东南沿海地区的兴起也恰恰是源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这里除了中央的区域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环境创新带来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区域经济理论分析,我国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中绝大部分是摆脱了资源指向限制的加工工业,它们在地区间不存在市场制度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追求较大市场需求的区域环境,以便在较小运输成本的条件下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而在空间上存在市场制度差异的情况下,它们首先寻求的是有利于“厂商生存”的环境。因此,中国出现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唯一的解释就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环境适于厂商的生存,适于“资本”增值、“知本家”创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障碍,不是资本和技术的稀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缺失,而体制缺失的根本在于地方政府环境的“弱势”。

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新型的现代工业基地,起点和目标都叫基地,但两者具有质的差异。“基地”是一个产业集群概念,调整改造的过程是一个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创新过程,也是一个以新的方式和机制进行产业集聚的过程。多年来,东北的一些大企业基本上各自孤悬一处“聚而不集”,只能靠历史上形成的家底和增加新的投入在那里苦苦地撑着。没有产业集聚,大企业不可能完全走出“大而全”的老模式,也不能实现企业组织的自我创新。没有产业集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就会始终处于“边缘化”,难以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不足。单靠上大项目、扩大投资的增量运作,未必能成就东北,若以增量激活存量,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才是东北振兴的成功之日。东北振兴的标志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产业集群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

产业集群的一个最根本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企业网络(产业集群)的形成正如哈耶克所说是一种自发秩序的扩展,而此中的关键是现实利益的驱动,当集群内企业合作的收益大于合作的成本时,企业就会进行有效的分工。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以高质量的市场化环境为基础工程。企业集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在市场机制缺失、集群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情况下,政府就成为担负构建市场化环境的主导者。中国改革的重大特征是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特殊“竞争主体”。

东北产业集群的发展,关键在于市场环境的创造。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大的支持不在于提供多大的投入,而在于提供怎样的政府环境,能为市场机制发育、“厂商生存”、资源要素的流动增值创造多大的空间。目前,东北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企业,而是政府环境,如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区域创新环境不佳等,归结起来实质是“强势政府”与“弱势企业”、“强势行政”与“弱势市场”问题。因此,东北各级政府要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就必须创造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市场环境的解决则关键在于政府环境的创新。

二、打造政府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所谓政府环境是指由政府经济治理、政府规制、政府行为等决定和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性硬环境、政府提供的政策法律性软环境、与政府行为规制相关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软环境。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讲,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府环境创新应采取如下措施。

1.社会资源整合,促进形成开放性经济区域,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公共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公共品主要包括:建立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墓地,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网络、通讯、水电供给、专业化批发市场、物流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这些基础性环境的公用性和经济外部性特征,决定了集群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建设的责任,并要参与集群企业特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投资。东北地区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受行政管辖权、地方(部门)利益、投资体制、财税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硬环境的改造进程比较缓慢,区域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严重受阻。政府环境创新,就是要突破体制壁垒和行政分割,以资源整合为目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载体。如辽宁中部城市群的7个城市开始联手打造“沈阳经济区”,这将从区域层面上推进核心城市、结点城市与县域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协作、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共同市场构建等方面的合作,整合区域社会资源,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空间环境。

2.市场整合,完善区域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竞争环境。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市场竞争和利益博弈的产物,地方政府的任务是创造一个能使社会资源得以充分、自由流动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的市场秩序。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问的合作才有可能迅速扩大加深,创业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才会有足够的动力促使集群发展。

东北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而完善的区域市场体系必将大大促进企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率提高。政府要致力于建设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和市场竞争环境,重点加强资金市场、产权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的完善。鼓励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展集群企业的筹资渠道,完善产权市场,为跨地区、跨国际的资本流动、资产重组、合资合作提供交易平台,改革地方用人制度和技术成果分享体制。政府应通过制度安排达到限制垄断鼓励竞争的目的,减低市场交易费用,扶持和引导地方性专业市场的兴起,大力发展中

间产品市场,促进中场产业的发展。政府应通过市场法规和执法监督,有效减少市场中不正当行为,鼓励公平竞争,使集群企业可以快速获得准确的市场信号,从而加速产业创新和生产协作,最终在企业集群区域形成――种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

3.产业集群整合,引导和推动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上的精致需求。东北的地方政府必须调整传统产业政策的运作模式,即从支持“企业一一产业”,变为支持“产业――企业”。围绕地方优势产业,通过改善环境、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办法支持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及下游产业,把优势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群,把孤悬的点状企业拉成链条产业,把产业链条变成产业“板块”,促进集群企业在产业整合中不断创新,向高层次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市场化的、动态的过程,政府要通过市场精致需求的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集群企业产品性能标准和产业竞争规范提出要求,促使企业竞争形势、产业进入门槛等发生变化,以激励技术领先企业的创新,从而提高整体产业集群的水平。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引进竞争原则和反映国内外市场需求趋势,鼓励当地集群企业发展相关生产。通过补贴、抵税、加速折旧、租赁等方式,鼓励企业优先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活力和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要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投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着眼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配套服务的民营企业。

物流市场环境篇10

1、经济环境一:金融与商务

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主要靠风险投资;而考察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等4个方面。

金融支持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否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征信、担保、贷款到风险防范和分担的"一条龙式"综合金融支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信贷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应成为创业者考察创业金融支持环境的依据。而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等4个方面。

案例说明:

深圳新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股份制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与深圳交大紧密合作,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节电产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发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九大系列节电产品,基本可涵盖所有用电领域,可针对各种复杂用电单位提供整体节电改造方案。

案例分析:

深圳新生科技发展公司的节电产品在市场上很有销路,由于缺乏资金,而一直无法实施企业扩张计划。但深圳新生认为深圳的金融支持环境相对于其他城市是比较好的,他们坚信只要产品销路好、市场前景好,总会有风险投资为深圳新生注入活力。命运只偏爱有远大目光的人。去年底,国内一家科研投资机构看好"深圳新生"的发展前景,注资600万元人民币,双方以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合作。虽然与海外风险投资商的"出手"相比,这个数字有些"小儿科",但对"深圳新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据"深圳新生"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公司的销售额有望翻一番。

案例启示: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罗建北认为创业环境的几个方面中,获得金融支持是创业成功最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资金是创业的瓶颈。清华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建的建议是:促进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仍然是改善创业政策的重点。政府部门应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权益融资机构,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机构和工具;开发促进创业的政府项目,需要从重视高新技术创业向兼顾高新技术产业和一般产业中的创业活动转变。

对创业者而言,考察一个地区的金融支持环境就是看高建教授的建议在地方的实施情况。比如,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已经启动,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关村担保公司、首创信保公司、中投信保公司、北京市信用管理公司等9家机构正式签订了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协议;参加金融支持工程的有关银行、担保机构还与首批已入围的优质中小企业签订了担保协议和贷款协议,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获得了急需的信贷资金。

此外,在商务环境考察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一个城市的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等4个方面。

税费包括税收和行政性收费。由于各类行政收费中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合理部分,我们以所得税为重点分析深圳、上海、北京3个城市的税收优惠力度。深圳税率为15%,且生产型企业是2免3减半(意思是前两年全部免征后,连续3年减半征收),服务型企业是1免2减半;上海税率为24%(浦东为15%),2免5减半;北京则要在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24%征收,2免3减半,高新技术企业才为15%,3免3减半。如果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深圳税率降到10%,上海和北京都是减半征收。地方政府由于参与所得税分成,占到40%的比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优惠力度。对于地方所得税部分,深圳是全部免征;上海为3%,获利后2年免征,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全免,高新技术产业5减3免;北京则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全部免征,对生产型企业经营期达到10年的,5免5减半。

2、经济环境二:市场与采购

市场

与采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与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值得创业者关注。

市场与采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与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值得创业者关注。

市场风云变换,特别是科技行业,市场经常要对企业提出技术更新的要求。创业初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不断调整。至于采购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低,创业者基本上对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基本满意,因而对采购环境所作的考虑相对较少。

案例说明:

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座落于安徽芜湖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楼首层,投资方为香港安联企业有限公司。科技创业楼是拥有一流的科研办公、培训、演示综合楼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生产场地为1000平方米。

案例分析:

东方公司是香港投资创办的企业,作为一位来芜湖的外来创业者,香港安联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龙对芜湖有比较深的感触:“与深圳以及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芜湖的创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但总的来说,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芜湖创业中心在规模、功能、环境等方面均居安徽省一流水平,运行和发展态势良好。”

他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奋发图强争先进位更为可贵。芜湖在硬环境建设方面,能源、交通、市尝物业等等都有待建设,其中最为欠缺的是市场与采购两方面的建设。芜湖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连采购原材料都成问题,这直接牵涉到创业者的创业成本甚至于创业的成败。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则有利于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比如浙江义乌、永康、海宁等;如今的海宁形成了成熟的皮革市场,而皮革原产于北方。案例启示:

从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个案以及总经理胡龙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知市场环境与采购环境对企业的重要。市场风云变换,特别是科技行业,市场经常要对企业提出技术更新的要求。创业初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不断调整。

考察市场环境主要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深圳市场环境的综合评价稍弱于深圳,与广州相近,但强于北京,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得到了创业者较好的评价。

至于采购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低,创业者基本上对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基本满意,因而对采购环境所作的考虑相对较少。

物流业、商业和制造业构建成采购环境,我们仅以深圳为例,从物流业、商业和制造业3个方面来分析深圳的采购环境。

深圳有着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越条件,80分钟车程内有三大港口群:深圳、香港、广州;80分钟车程内可达五个机场: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深圳与香港通关口岸有7个,自身拥有排名世界第5位的集装箱港口,排名国内第4位的深圳机常。

依托如此优越的条件,深圳已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六大物流园区: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盐田港物流园区、前海湾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及龙华物流园区。

3、人才环境:人才资源与人才服务平台

人才是创新之源,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许多企业正处在发展变革的重要关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

人才的质量、人才资源的丰富性、人才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人力成本和人才结构合理性以及人才服务平台建设,这些都是创业者考量一个地方人才环境需要考虑参照的指标。

案例说明:

1993年凯迪电力的前身凯迪科技开发公司以10万元的注册资金成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入孵企业。以陈义龙为首的创业团队来自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专家、学者、老师。创业10余年来,凯迪电力的发展可谓激动人心。1999年9月23日,凯迪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02年,凯迪公司利税总额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案例分析:

br>

凯迪董事长陈义龙,对人才的重视近乎偏执。对他来说,能否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成为他能否顺利创业“开百年老店”的关键。"只有拥有勇于创新的人,才有永远创新的事业。"凭着这种信念,陈义龙孜孜地寻求拥有丰富人才资源的创业热土、创业环境,为此,他来到了武汉,来到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凯迪的人才战略也因而呈现出别样的景观。

凯迪现有员工350余名,平均年龄32岁,其中有130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150人有中级技术职称,4人享受部级政府专项特殊津贴,1人享有"中国青年技术专家"称号,有博士生及博士后5人。

在凯迪,最为显眼的是7名外国专家,他们均来自国外顶级环保公司。对他们的价值,副董事长黄汉光算了一笔账:没有他们时,凯迪一年只能展开3到4个工程,现在,凯迪可以同时实施20个工程。把人才的拥有通过工程数量的数字化换算,可以十分直观地看到人才资源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市场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对待人才。

案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