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十篇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十篇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02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1

【摘要】目的探讨厂矿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培训的方法。方法选择两个厂矿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培训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用两种不同的培训方法进行急救知识的业余培训,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两组培训对象成绩皆有提高,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只要培训方法得当,厂矿社区居民能够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关键词】急救知识;厂矿社区;培训模式

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白金10分钟”时间的时效性不是“120”所具有,而是由家属、社区居民、目击者拥有。这个时间段的时效性远大于其后来的专业人员抢救。在各种灾害频发和心脑血管病高发的今天,如果不能提高大众的自救意识和能力,就等于放弃掉“白金时间”[1]。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主要以厂矿企业社区为主,从近三年来本社区903例死因谱分析得出,院前病死率占35%,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社区“第一目击者”缺乏应有的急救常识,使患者失去急救最佳机会。为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对厂矿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进行试点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本辖区厂矿社区的民印厂小区和通用机械厂小区作为研究小区,小区楼栋长、家有慢性患者或老年人的居民作为培训目标人群,共208名,年龄(56.1±4.1)岁;男性119名,女性89名;文化程度以初中到高中为主,占78%;职业为工人。两小区目标人群的年龄、文化、职业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利用2个月的时间,分批进行业余培养,每批培训25~30人,每批培训4个课时。并按小区不同将培训目标人群分为两组,民印厂小区培训对象为观察组,共123人,理论和技能培训分别占课时30%和70%;通用机械厂小区培训对象为对照组,共85人,理论和技能培训占课时各为50%。

1.2.2分析本辖区居民的死因谱,了解本辖区居民的死因构成、顺位,猝死及非疾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编印《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手册》。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重点为急救常用人体解剖常识、生命体征的判断,猝死识别、胸外心脏按压定位及深度、吸呼比等;急救技能的训练包括心肺复苏术(CpR)程序、海氏急救法[2],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技术等现场救治的基本方法。

1.2.3培训师均由获得广西红十字急救中心培训合格证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担任,以《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手册》为教材。急救理论知识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讲解,急救技能主要是利用模拟人进行示范,并由培训对象亲自操作来达到培训目标。

1.2.4对培训目标人群在培训前后发放院前急救认知调查表,内容包括:职工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白金10分钟”的概念及意义,“第一目击者”是否知晓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的方法,是否能正确呼救,是否具有识别猝死的基本知识,能否单独进行心肺复苏,掌握哪些外伤处理的知识等。

1.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从院前急救认知调查表和培训后考核得知,“第一目击者”知晓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的方法,并能正确呼救的由21.6%上升到87.2%,具有识别猝死基本知识的由2.5%上升到77.6%,掌握CpR技术的由1.44%上升到57.7%,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技术者由4.8%上升到63.9%。各项指标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

2.2两组培训后急救理论知识合格率比较,观察组123例中合格81例,合格率为65.9%;对照组85例中合格57例,合格率为67.1%。培训后两组急救理论知识合格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培训后急救技能考核合格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培训后观察组徒手CpR及四大技术两项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海氏急救法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培训后急救技能考核合格情况比较

3讨论

3.1灌输“白金10分钟”的概念及意义是我们提高大众自救意识的一个切入点,根据社区死因谱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重点,以社区发生的急症事件为案例,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变枯燥的被动学习为生动、直观的主动求知过程[3],激发了居民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

3.2平均年龄偏大,“空巢”老人较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是厂矿企业社区的人口结构特点。本次培训的目标人群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但因缺乏医学基础知识,不易理解医学术语,理论知识容易忘记。因此,我们在培训内容上增加相关解剖知识的培训,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加深感性认识,增进了居民对医学术语的理解和记忆。

3.3在社区培训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合理安排课时显得很重要。从社区居民自救互救的特殊要求来考虑,社区急救主要以操作为主,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从研究结果得出,30%和50%的课时在理论授课上的分配,急救理论知识合格率没有差别,说明安排30%的时间进行理论授课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急救理论知识培训要求;海氏急救法主要用于各年龄段气道异物导致呼吸道梗阻的急救[3],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所以两组比较没有差别。相对而言,徒手CpR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技术操作比较复杂,需要有更多的时间训练,适当增加技能操作时间,不仅促进了技能的熟练掌握,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何忠杰,马俊勋.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591662.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2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3

【关键词】救护安全;技术培训;加强管理

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矿井火、瓦斯、煤尘、水、顶板等灾害事故的专业队伍,是一个职业性,技术性很的组织,救护指战员是矿山一线特种作业人员,在矿山安全生产中处于重要位置,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是保护矿山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可缺少的力量。由于救护工作的特殊性,救护指战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矿山救护规程》规定经过培训合格的指战员还要定期进行救护业务、技能的复训。救护知识培训和复训,不仅能使指战员及时更新救护知识,规范指战员在救灾工作中的行为,增强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能提高救护指战员的自主保安意识。但是,近几年有的矿山救护队对指战员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只注重是否有操作证,不注重内在素质是否提高,造成个别指战员救护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甚至造成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搞好对指战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为提高矿山救护队战斗力,把矿山救护队建成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必须加强指战员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复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广大救护指战员应急救援的综合素质,增强防范事故的本领和知识,增加抢险救灾的胆略和信心。下面谈谈本人对救护安全培训的几点认识。

1.明确安全技术培训的目的

矿山救护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广大指战员的培训、复训,使其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和提高,安全知识得到扩展和巩固,能够熟练掌握救护安全操作技能,熟知矿山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矿山各类事故发生的规律及防治措施和矿山各类事故的处理方法,及时掌握矿山救护新技术、新装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熟悉非煤行业主要事故的处理方法,具备矿山抢险救灾能力,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近几年国家对应急救援工作十分重视,加大了对应急救援投入和管理,矿山救护队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装备到队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先进的装备要靠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来操作它才能发挥作用,高超的技能是靠学习和磨练而得来的。我们掌握新技术,操作新装备,提高救灾技能,就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经验交流,安全技术培训就是我们更新知识、经验交流的平台,是提高救援综合素质的加油站。培训工作中必须让参加培训的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讲解培训的必要性,引导他们明白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的重要意义,使每个学员懂得自己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为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明确培训责任、加强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对救护安全技术培训的管理,是提高安全救援培训效果,增强指战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重要保障,没有严格的培训管理,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救援队伍。

首先,加强救护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救护指战员培训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明确培训职责,以《矿山救护规程》和有关法规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岗位培训,教学管理,课程安排,知识更新,实际操作,业务理论、体能、技能考核与发证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促进救护指战员培训工作良性发展,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确保救护安全技术培训教学质量。配备高素质有专业救护技术知识和救灾经验的教学人员,负责对救护指战员进行安全救护培训,并组织编写出切合救援实际、有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适合新技术、新装备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新教材,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好与坏。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更新的今天,要想提高救护培训效果,教学人员要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充实自己,必须具备新的救援技能,这样才能把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安全救护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3.明确矿山救护安全技术培训的重点

首先,抓好救护小队长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小队长是抢险救灾的一线指挥员,他们的安全技术水平及安全救援技术素质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指挥能力,同时,他们的指挥能力直接影响到处理事故的效果和全小队救灾人员的自身安全。对小队长进行安全技术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他们的现场指挥能力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通过培训小队长必须熟练掌握矿井灾害发生的规律和预防处理办法、熟练掌握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现场急救等知识,这才是实现安全求援的保证。

其次,加强对矿山救护队队员和特殊工种的培训。队员是救援工作的战斗员,他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素质直接关系到救灾工作的进程和安全。对救护队员的进行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操作技能、身体素质和战胜恶劣环境的信心及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等知识,培养队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矿山救护队还有化验员、充填工、汽车司机、仪器维修等特殊工种,对他们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从理论达到“应知”,从操作上达到“应会”,强化设备操作训练,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装备的操作技能,以适应矿山救护工作的需要。

4.明确矿山救护安全技术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在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矿山救护工作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被应用到矿山救援工作中,对救护指战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及安全自保、互保和救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指战员岗位资格培训内容和要求

(1)中队以上的指挥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内容:矿山救护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矿井灾害发生机理、规律及防治技术与方法,矿山自救互救及创伤急救技术,矿山救护队的管理。通过培训,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与矿山救护工作有关的管理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救护业务基本知识及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知识。

2)了解国内外有关矿山救护工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具备较熟练的制定矿山灾变事故救援方案、救护队行动计划的能力。

(2)中队副职、正副小队长培训内容:矿山救护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矿山救护个人防护装备、矿山救护检测仪器的使用与管理、矿山救护技战术、矿井通风技术理论、矿山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等。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与矿山救护工作有关的管理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救护业务基本知识及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知识。

2)具备根据事故救援方案,带队独立作战的能力。

(3)救护队新队员培训内容:矿山救护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矿井生产技术、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爆破安全技术、机电运输安全技术、矿山救护技战术理论、矿井灾变事故的处理、矿山救护技术操作、矿山救护装备与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等。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矿山救护队的发展史、矿山救护队的组织、任务、性质和工作特点、队员及各类人员的职责等。

2)熟练掌握矿山井下开拓系统图、井上井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等基本图纸的知识。

3)掌握救护仪器、装备的操作技能。

4)了解灾变处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一般技术的操作方法。

6)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常识。

(4)兼职矿山救护队员参照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内容和要求执行。

4.2指战员岗位复训内容

(1)中队以上的指挥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复训内容: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法律、法规、标准;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国内外矿山应急救护管理经验;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分析。

(2)中队副职、正副小队长复训内容: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法律、法规、标准;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国内外矿山应急救护管理经验分析;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研讨。

(3)救护队员复训内容: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法律、法规、标准;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预防和处理各类矿山事故的新方法;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讨论。

5.加大救护技能、体能练训力度,提高指战员实战能力

矿山救护队是一个特殊的战斗集体,队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技能和体能,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抢险救灾任务。体能训练主是跑步、万米耐力给气训练、利用训练器械训练队员的力臂、腿力、腰力增强队员身体素质。技能训练主要是培养指战员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本领,在实战中达到快速有效地实施救灾。为了达到此目的,要不断加大操作训练力度,组织指战员佩用氧气呼吸器进行爬山和高温浓烟训练,培养指战员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适应能力。在高温浓烟烟巷学习训练中,设置火源烟雾,模拟井下灾区复杂多变的环境,让指战员进行战前检查、灾区侦察(检测气体、更换两小时呼吸器、更换氧气瓶等工作)、过低巷、架木棚、打板闭、砌砖闭、建造防爆墙、接水管、发高泡、接风机等技术装备的操作,着重培养、锻炼指战员佩用氧气呼吸器在恶劣环境和困难条件下工作的毅力和操作技术装备的技能,为实现安全、快速、有效处理矿山各类灾害事故典定坚实的基础。[科]

【参考文献】

[1]aQ1008—2007《矿山救护规程》.

[2]aQ1009—2007《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4

【关键词】血液滤过;肾透析;护士;急救培训

血液净化技术不仅能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以继续生存,同时也是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挽回其生命的重要辅助治疗[1]。血液净化中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是急性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免疫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抢救和治疗的特殊医疗场所[2]。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患者病情通常较重,且变化快,影响环节多,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强,加之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复杂,因此容易发生医疗风险,因此就要求血液净化专业护士需具备较高、较强的急救意识,应急综合素质,判断能力,以及护理技能水平[3]。本研究通过科室急救能力培训小组的组建,制订出急救流程及考核计划,实施理论授课及实训操作后,对医生、护士急救能力进行评价与考核,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5年6~9月,参与研究的对象为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医生、护士共计16名,年龄21~41岁,平均(23.2±3.5)岁。其中包括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9名,护士2名。;本科学历12名,专科学历4名;从事血液净化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5名,大于或等于3年的11名。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首先需要对急救能力培训及考核小组进行组建,急救能力培训及考核小组的成员共2名,分别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均通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由该培训及考核小组对血液净化急救培训流程及考核细则进行制订与实施。本次急救能力培训的目标:对基础生命支持的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对急救药品的知识进行掌握,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急救药品;在突况下(如猝死等)对心肺复苏、气道异物处理方法进行掌握。培训的具体方法:(1)对医生、护士进行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组织本科室医生、护士按时参加医务处、护理部组织的基础生命支持课程,该课程每月举办1次,为了科室工作的正常进行,每次参加培训的人数为4~5人,分批次进行培训,所有人员必须参加,如当期有事不能参加,可与其他人员进行调配,培训周期为3个月。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的课程主要包括:对心脏复苏的知识及技能进行更新,掌握心电图相关知识,使医生、护士能够对致命的心律失常进行识别,围绕胸外按压、快速除颤理论进行培训,对气道管理技术进行培训,对常用的抢救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所能发挥的功效,及其不良反应知识进行培训。(2)对血液净化中心医生、护士进行急救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每月进行2次,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授课及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净化专科知识和血液透析中常见易发生的急救知识,如血液净化所包含的分类、适应证,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要点等[4]。(3)对医生、护士进行急救流程的培训。急救流程的内容由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每月进行1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对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其体征进行观察的流程;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如其突发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脏骤停,对其进行处理的相应流程,以及在突发意外情况时,进行急救汇报的流程。(4)对医生、护士进行急救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将急救操作技能分为两类:一是急救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术技能的操作。二是急救设施的使用技能。针对简易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及负压吸引器等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教授给参与培训的医生、护士,使科室的每一位医生、护士能够对急救设施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掌握,同时急救设施定点放置,专人每周对其进行充电,并做好仪器检查工作,保证急救设施能够正常及时得以使用。对于抢救所用的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有效期登记,同时护士进行班班交接,做好交接记录,人人对急救药物的作用、剂量及不良反应进行掌握。(5)急救模拟情景训练。针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某种紧急情况,设置模拟情景,使护士对各种风险预案、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处理方法熟悉掌握,同时开展演练、模拟训练等,使其印象得以加深。比如可选择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见的急救病例(低血糖昏迷、透析首次使用综合征、突发呼吸心搏骤停、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休克等),采用案例剖析,情景再现,问题思考等,开展模拟性训练。即在指定的事件中,比如透析时突发火情,护患纠纷,无肝素透析发生凝血,意外停水、停电、停氧,透析用水细菌超标等,对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5]。对护士的应急反应速度进行培养,同时使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及应急配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1.2.2考核指标于研究开展前后对参与本次研究培训的医生、护士进行急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考核,各100分。参考现代临床专科护理操作培训手册,对心电监护、气管插管配合、中心吸氧、电动吸痰、简易呼吸囊的运用5个方面进行考察。评分内容包括操作准备(10分)、操作过程(70分)、效果评定(15分)、相关理论(5分)。应急预案处理评分内容包括病情判断(10分)、应急能力(20分)、执行处理(50分)、护理记录(10分)、相关理论(10分)。综合急救能力评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20分)、急救配合(30分)、协调组织能力(30分)、病情记录(10分)、医护评价(10分)[6-7]。

1.3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经过全面的培训后,医生、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考核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培训前后血液净化相关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比较

培训后血管通路血液外渗、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相关感染、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训前后内瘘阻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5

关键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重地,急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如心脏骤停、心肌梗塞、急性呼吸衰竭、脑疝等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急诊科护士还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较高的素质,应急能力强、敏捷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和过硬操作技能。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心里素质差,导致在工作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显得不自信,心理紧张,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加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培训对象

急诊科5年以下的注册护士。

2培训方式

2.1成立培训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任组长,下设1名专业组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拟定培训方案,由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5名和急诊主治医师1名担任培训老师,培训小组负责培训前后考核,培训期间督促检查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2.2培训方法利用晨会、交接班、业务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提高理论知识,将急救技能融合于业务学习、查房和考核中,培训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灵活应用[1]。

3培训内容

3.1理论培训包括集中讲座培训和临床工作中的培训。内容包括每周定时学习,内容包括心肺脑复苏、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急救护理记录、洗胃法、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急救护理学》[2]和《急危重症护理学》[3]抢救预案和程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提问式学习等;每次学习低年资护士必须参加,不得缺席,让低年资护士带着问题学习,仔细查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急救护理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

3.2.1心理素质培养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这要求护士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还具有强韧的耐受力和较好的自控力,不能把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哪怕患者辱骂自己都应忍让、宽容和理解患者,不与患者争吵,可采取冷处理[4]。

3.2.2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思维护士要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从重到轻的判断思维过程;判断的技巧:"急"当先,看、闻、问、摸、测同步到位。在个体护理中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作出合理判断,为患者抢救获得宝贵时间,避免意外发生[1]。

3.2.3抢救器材和抢救药品的应用与管理要求低年资护士参与急诊科"抢救车"管理,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师进行传、帮、带。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定"(定数量和品种、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清点,增强急救意识,要求低年资护士掌握每一种急救药品的位置、剂量、作用与副作用以及各种抢救设备、器材的使用、保养、消毒与登记记录,护理部不定时抽查,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达100%[5]。

3.2.4病情观察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绝大部分由护士完成,但病情观察不应限于对生命体征或相关体征的观察,应将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睡眠情况、思维特点甚至家庭背景以及用药后的疗效观察等,都包括在观察范围内。然而对病情观察尤其是对病情发展有一定预见的思考后的病情观察,的确是整个抢救治疗过程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生活护理思维的含义。

3.2.5加强急救护理记录,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急救记录要及时、准确,护士长和专业组长要定时抽查各种护理记录并进行指导。

3.3急救技能培训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可根据教学计划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由高年资护师示范抢救技能,再有低年资护士操作,由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纠正分析,然后低年资护士自己训练,相互纠正,再考核;第2阶段由护士与急诊科主治医师进行抢救模拟演练,小组分工,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实施抢救,护士根据自己的角色执行自己的抢救项目[6]。急救技能的培训项目有: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呼吸道的阶梯化管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医护的有机配合等。

4考核

4.1综合能力考核按照《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及《2010心肺复苏指南概要》[7]制定考核标准,培训小组考核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技能。即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医护的有机配合以及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及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4.2问卷调查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发放对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医生、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满意率达95%以上。

5效果

5.1培训前后考核平均成绩比较表(表1)[6]

通过对表1的分析,表明低年资护士从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方面以及综合能力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5.2培训前后工作平均效率值比较表(表2)[6]

通过对表2中的综合技能抢救时间、医生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这表明低年资护士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提高急救技能,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探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个人急救能力培训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1,8(4):171.

[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洪珍香,林玉珍,等.急诊科新护士培训[J].医学信息,2011,24(6):377.

[5]邓辉,李晓霞,等.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探讨[J].中外医疗杂志,2011,23:93.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6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1、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对特殊行业进行培训。根据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在机关、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包括:交通民警、机动车驾驶员、游泳场馆救生员、生产一线职工、饭店服务人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普及培训。

3、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普及培训。

(二)任务:

见附件1。

三、内容与标准

根据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教学大纲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一)师资队伍

师资人选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具有教学、带教经验,年龄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或兼职人员。全面承担全区红十字急救员和社区的急救知识的培训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师资人选由区、镇红十字会选派。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

16学时。救护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员由各单位选派,考核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

8学时。普及培训工作主要由各街镇(工业区)负责,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四、组织领导和教学保障

(一)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区政府成立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红十字会、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防办、消防支队、各街镇(工业区)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由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区工业区)相应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二)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由市、区财政承担。各单位根据培训站需要可适当投入一定经费。

(三)区、街镇(工业区)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四)培训工作办公室设立“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研组”,负责培训师资日常管理,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师资要服从区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镇(工业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安排,准时到安排的培训点讲课;每2个月组织一次全区师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培训师资提高讲课水平。

(五)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上报月报表。

(六)各街镇(工业区)在区红十字会的协调、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五、培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年3月—4月初宣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挑选培训师资、培训站落实阶段。

第二阶段年4月—年12月,完成第一年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结合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定期进行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7

[关键词]新护士;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159-01

急诊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专科,专业技术独特,实践性、应急性强,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灾害事故、中毒以及突发性疾病,工作繁忙,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新护士接诊病人的时候,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应变能力不如高年资护士,这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抢救效果,因此加强新护士急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急诊核心技能、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与措施,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培训内容

1.1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突法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科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专门负责本科毕业1-3年新护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抢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新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反复训练至熟练为止。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士长定期(每月1-2次)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小组长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病人的转运及护送中曾出现的问题(氧气管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出未发现、改变后致病情变化等)集中练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新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增强抢救意识:新护士应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有抢救意识,因多数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一般不易获得病人提供的病史,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认真观察病人、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简捷的询问病史和体检,及时了解和判断病情轻重,使自己心中有数,做到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急诊科新护士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药品的放置地点,掌握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洗胃机、气管插管、除颤机、套管针、电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保持各种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每年举行2次的新老护士急救技能比赛,平时采取模拟训练法,强化这些抢救仪器的操作程序,这样在实际抢救中就能从容应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增强抢救意识。

2.3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急症知识的学习,提高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以免病人在各科之间踢皮球,为抢救急症病人赢得宝贵时间。而要达到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除了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须不断的学习临床急症知识,了解临床各科急症的病情特点,如内、外、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的抢救程序。现举2例,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内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程序应为给氧药物止痛、镇静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胸痛症状。又如外科四肢大血管损伤病人的急救程序应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出血(伤口包扎)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配合医师做好皮试、配血、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

3讨论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本科从2006年至至今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8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年全镇完成250名救护员的培训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2100人次。

二、培训对象与内容

(一)培训对象

1、对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各村(居)委会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教师、学生进行广泛培训。在完成救护员培训的基础上,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重点对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普及培训。

(二)培训内容

根据红十字会提供的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定位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1、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培训内容:

(1)创伤救护技术,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者四大救护技术。

(2)徒手心肺复苏,主要包括: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气道梗塞急救法。

2、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内容:以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气道梗塞急救法为主。

三、培训措施与办法

(一)师资队伍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上海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16学时。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8学时。

四、培训步骤

第一阶段:年4月—5月宣传动员,招募志愿者。

第二阶段:年5月—年8月,完成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拟培训人数250人)。

第三阶段:年8月—年9月,完成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拟培训人数2100人),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四阶段:年10—12月,结合培训情况,从优秀的初级急救员中招募志愿者,进一步完善社区红十字救护队。应对突发事件作准备。迎接市、区红十字会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1、设立红十字救护培训管理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2、保证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

3、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文化中心等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

4、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区红十字会办公室上报月报表和相关培训信息。

5、初级急救救护员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评估验收,以区红十字会统一下发的培训证书为准,并随机抽查10%人数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估依据。

在区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制订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举办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9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体位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 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132-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疗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治疗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职责范围日益拓宽,基层综合医院的护士将面临日益增多的各种临床应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由于缺乏相应的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低年资护士在面临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突发事件的救援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如何快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已成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对53名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困境、对策及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10月,已取得护士执业证并在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53名低年资护士(护龄≤5年),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3岁,其中中专12人,大专33人,本科8人。护士40人,护师13人。将53名护士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7人,平均年龄23岁,中专6人,大专17人,本科4人。乙组26人,中专6人,大专16人,本科4人,平均年龄24岁。两组护士的学历、护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培训目标通过对低年资护士实施急救能力培训与考核,不断强化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意识、急救技能及心理素质,使之能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时能沉着应对、有条不紊,提高抢救成功率。

3.培训方法

(1)乙组人员的考核方法:由护理部及临床各科护士长组成培训考核小组,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分阶段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考核,并进行急救综合能力的考核。其内容包括:①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常见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基础知识、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大出血、过敏性休克、窒息等疾病的救治原则;②专科知识,根据各专科特点进行培训考核;③急救综合能力考核,包括病情观察(主动观察巡视,发现和处理病情及时,准确记录,评估效果等4项内容),以及应急配合能力(急救物品准备齐全,静脉留置针技术、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连接等项操作规范正确,急救药品剂量及用法准确,急救过程中沉着、稳定、迅速,口头医嘱复核后执行等)。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先由医院操作小组人员分解示范每项操作技术,然后指导学员

训练。在完成2周的培训后,由护理部组织考核小组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考核;急救护理文件书写的考核,则根据各专科病种、护理特点和每天护理工作情况安排考核项目、内容,随时抽考。

(2)甲组人员考核方法:未进行培训,仅告知其考核时间、地点,然后和乙组人员同时进行。

4.考核标准

(1)理论知识、专科知识考核: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考核,以85分以上为合格,100分为满分。

(2)急救综合能力考核:以患者出现某种紧急情况设置情景,引导护士进行模拟抢救和处理,提高护士对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水平[1,2]。如危重病人突发的病情变化护士如何识别和判断。急救综合能力包括观察病情、急救操作技能、抢救护理文件的记录书写。考核细节由护理部制定,评分为百分制,依据包括6大部分:①观察病情30分,发现病情及时,反应迅速;②急救配合20分,抢救及时,配合默契;③反应能力20分,操作熟练,动作敏捷,反应迅速;④急救药品的相关知识10分,熟悉急救药品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⑤急救物品的管理和使用10分,急救物品的作用、存放和保养,并能正确使用;⑥抢救危重护理文件的书写10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清晰、简单易懂。

5.统计学方法应用简明统计14.0(ConciseStatistics,CS14.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结果两组考核成绩比较,乙组护士的理论知识、专科知识以及急救综合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急救能力是反映医院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了解护士的急救能力,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加强培训和管理。通过对甲、乙两组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分析,甲组成绩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如下:①对新的护理观念认识不足: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大量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而护士的急救能力主要是处理和执行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病情观察、治疗、护理。护理工作包含技术和服务,过去错误的护理观念认为护士只要服务态度好,而急救技术相对差些无关紧要,因此忽视技术性护理工作中高、精、尖技术的学习。殊不知若医院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没有作为,医院将失去竞争力和生存力。②护士缺编,工作繁重:我院床位与护士比为1∶0.35,由于病人较多,常加床铺,护士每天忙于发药、打针、接液体等基础性工作,与患者沟通时间少,对病情不够了解,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能力欠缺。③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低年资护士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陌生的环境,对制度和工作流程不熟悉,技术不过硬,临床经验缺乏,心理素质不稳定,抢救患者时救治程序紊乱,护理记录不准确、不全面。针对上述原因,乙组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①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护理人员的反应水准即是在医生到来之前能迅速做出判断,并及时进行简单有效的处理。其急救技能是在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经过系统的培训,乙组护士的理论知识、专科知识以及急救综合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甲组(p

参考文献[1]左磊.神经外科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