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十篇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十篇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58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1

一、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场化改革取向,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调整职工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加快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进体制创新,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全面提高粮食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在保证粮食安全、确保军需民食、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能,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和地方储备粮的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责,研究制定粮食行业发展规划,落实粮食安全应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粮情监控,搞好粮食质量监督和信息服务。严格粮食市场准入,加强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性活动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二)目标任务

用l年左右时间,对现有粮食企业进行整合、压减,基本完成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布局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分流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成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对承担粮食储备及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和部分骨干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及粮油供应零售连锁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本,通过合法途径,原则上全部退出。

二、方法步骤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按照宣传发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的程序,分阶段进行。各县(市、区)要于2005年9月15目前,制定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要于2006年2月底前完成。

(一)确定改革形式。各县(市、区)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确定改革形式。

1.国有独资。承担储备粮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继续实行国有独资。

2.撤并重组。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对购销企业进行调整重组。要严格控制国有独资公司数量,每个县(市、区)可组建1-2个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公司。粮食公司对其独资和控股的粮食企业非要以资产为纽带,实行运营管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公司,平时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业务,应急需要时还要承担政府的政策性业务委托,发挥调控市场的作用,经营政策性业务产生的亏损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

3.组建集团。鼓励和提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结合产权制度改革,与粮食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民合作组织组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和发展一批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国有粮食企业,使其成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骨干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骨干粮食企业利用品牌和资信优势,在一定区域内兼并、收购、重组相关粮食购销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壮大经济实力。

4.承包租赁。对整体优势不明显、局部优势尚存、部分有效资产尚能发挥效益的国有粮食企业,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

5.股份合作。以国有粮食企业的国有资产投入进行控股或参股,竞争上岗人员以现金入股,鼓励经营者和骨干管理人员多持股,有条件的可吸收社会法人及自然人入股,组建一批实力较强、资产质量较好的国有控股或参股经营公司。

6.出售转让。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经营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所(站)通过评估,整体出让,向社会公开拍卖。

7.关闭破产。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国有粮食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无论采取哪种改制形式,都必须制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严格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省、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市属企业改制方案按照德政发[2004]17号文件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二)清产核资。企业改制前要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各类资产、仓储设施、土地占用、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涉及资产损失认定与处理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三)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要根据清理审计财务挂账的结果进行补充审计,凡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要进行离任审计。由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未办理抵押担保手续的企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进行审计、评估,审计、评估必须有两个中介机构操作;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要纳入评估范围,对已经剥离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的农发行贷款,已办理抵押的资产也应参与评估。企业资产评估结果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或备案;土地评估结果由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四)资产处置及方案制定。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和产权界定情况,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或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除外)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其中,涉及企业资产处置的方案,报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涉及土地资产处置的方案,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核。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按照有关规定进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指定的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具体转让方式可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并由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严禁利用企业改制逃废金融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筹措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筹措采取企业自筹、各级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筹集。

主要筹措渠道:1.资产变现收入;2.企业原有积累;3.社会筹集;4.土地出让收益;5.省、市、县财政补助。

对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离休人员医疗费用、遗属、精减下放、工伤人员安置、离退休人员统筹外支付的各项补贴等所需的改革成本,各级财政要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和补助,企业也要通过资产变现、企业原有积累和社会筹集资金等多种渠道积极筹集解决。各县(市、区)、市属各企业要按照政策规定,对国有粮食企业应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逐一摸清年龄、工龄、工资等底数,抓紧确定资金需求计划,以确保企业改革所筹集的经济补偿金及时拨付到位。

(六)依法调整劳动关系,妥善安置职工。

1.在职人员。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应当根据不同的改制形式,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与职工变更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改制后企业留用人员规模。改制后的企业聘用人员原则上在原企业职工范围内进行,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与重新聘用的职工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对军队转业干部、伤残军人,改制后的企业在聘任人员时应当给予照顾。企业改制时,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经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实施。

2.其他人员。企业离退休人员、工伤人员、遗属、60年代精减下放人员等相关待遇,按德劳社[2004]77号文件规定执行。

3.各县(区、市)人民政府要把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未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补办补缴。改制企业必须及时为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企业改制时,历年所拖欠的企业实际执行的职工工资、医疗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可从企业资产变现中全额清偿,也可从净资产或有效资产中一次扣除,交新企业经营,由新企业负责上缴。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暂时不能再就业的人员,其档案管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保险金、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及申请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4.对依法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要及时兑现经济补偿金。

(七)新公司注册登记。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重新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和社会保险变更手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新型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粮食企业管理水平。

2006年3-4月,各县(市、区)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并上报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联系电话:2483033、2483007)。

三、有关政策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国有粮食企业的特殊性,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粮食企业改革。

(一)对经审计、财政、粮食、农发行等部门清理审计确认的市、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1998年6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期间发生的财务挂账,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处置。政策性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政策性之外的各类亏损挂账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落实银行债务及还本付息来源。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库存中以往按保护价(含定购价)收购的粮食,要严格按照国发[2004]17号文件及国家有关规定,分步分批销售。对尚未销售的粮食,继续给予利息和必要的保管费用补贴。这部分粮食按计划销售发生的差价亏损,原则上由粮食风险基金弥补,对难以用粮食风险基金弥补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差价亏损实行挂账。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逐步归还。

(二)国土资源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涉及到的划拨土地的使用权,在办理评估备案、土地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后,为改制后注册企业办理土地确权登记等手续。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按有关规定缴纳和使用,可优先用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破产关闭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其土地资产变现资金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

(三)企业改制前未办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的,由产权单位或改制小组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按规定的下限收取有关费用;在改制过程中,国有粮食企业之间无偿划转资产,分割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按有关规定办理产权分割手续,只收取工本费,其他费用免收。

(四)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

(五)粮食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自筹资金安排的经济补偿金及社会保险费,可纳入企业当期损益。

(六)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农业发展银行对重组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信贷管理原则,积极予以贷款。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

(七)2007年12月底以前,对确有困难的国有粮食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八)各级税务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财税字[l999]198号)文件要求,把对国有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九)企业改革中需支付的审核、评估、验资、咨询、登记、签证等费用,除国家规费外,均按最低标准收取。

(十)各级政府对其他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均适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文件精神及省、

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结合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国家、省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全面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从根本上改革和转变粮食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资产和债务重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粮食流通体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先解除职工与企业劳动关系,后企业合并原则。先解除国有粮食企业现有在册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特殊群体人员除外),对企业资产和债务进行重组,后对粮库进行合并。

二是依法操作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按照改革方案依法按程序平稳操作。

三是确保稳定原则。从职工切身利益着想,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既要改革到位,又要保持社会稳定。

三、总体目标

(一)彻底转变国有粮食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对市第一粮库以外的21户粮库,按照区域、规模保留4户。

(三)建立地方储备粮制度,落实省、市下达我市的地方储备粮计划,确保粮食安全。

(四)转制后的企业要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搞活粮食流通,建立与农民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

(五)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工、科、贸一体化或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建立粮食产销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向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延伸、向社会粮油消费领域延伸。

四、具体政策

(一)关于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改革问题

1、保留军供站为国有独资的粮食企业。负责军粮的采购和供应工作,确保军粮的优质供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市第一粮库在农发行清收贷款的基础上,实施股份制改革,改革方案另行制定。

3、在妥善处理粮食财务挂帐的基础上,对21户粮库的资产、债务和权益合并到保留的4户粮库,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对被合并的17户粮库、粮油供应公司和粮油贸易公司实物资产实行整体出售。

(二)关于职工安置问题

1、按海政办发〔2005〕49号文件《转发鞍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6部门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破产职工安置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解除现有在册职工与企业劳动关系,按相关部门核定的补偿金标准,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既按2005年全系统在册职工(扣除内养人员)平均工资769元/月,计算职工工龄补偿金;对企业内养人员、工伤、干部等特殊群体人员依据相关政策执行,或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办法。

2、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相关待遇按有关政策执行。

3、离休人员原有政策待遇不变,退休人员按现行政策参加住院统筹定点管理医疗保险。

4、对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转制企业优先安置上岗就业。

5、粮食局组建粮改职工托管办公室,负责内养人员及离退休职工的事务性工作管理。

6、企业内养人员生活费及相关待遇由市财政列入年度预算。

(三)关于企业历史财务挂帐问题

1、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2年3月31日之前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帐,已按有关规定消化。对1992年4月1日到1998年5月31日期间发生,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帐,按中央过渡期延长五年的政策,安排财政预算,落实财政应负担的利息。

2、我市粮食企业1998年6月1日到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对经审计认定的政策性财务挂帐,全部从企业剥离,由粮食局集中管理,利息由粮食风险基金列支。对政策性之外的各类挂帐,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妥善落实银行贷款债务和还本付息来源。

(四)关于职工安置资金筹集问题

职工安置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负责解决,出售国有粮食企业的资产收益全部缴入市财政。

五、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粮食企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市长

副组长:*市长助理

成员:*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组织部副部长、局局长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市公安局政委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审计局局长

*市工商局局长

*市监察局局长

*市粮食局局长

*市总工会主席

*市农发行行长

下设办公室:

主任:*(兼)

六、具体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粮食局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案。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严格依法操作,做到积极稳妥、合理合法、公开透明。妥善安置职工,保持稳定。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上级关于国企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力度,突破土地性质变更,着力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切实改变国有粮食企业“小、散、弱”状况,促进我市粮食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主要目标任务(见附表):

1、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推进县域内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购销总公司(集团)+子公司、分公司+收储库点经营模式,2016年实现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率10%。

2、突破土地性质变更。争取县区政府支持,加强与国土、财政、工商、税务、农发行等部门沟通协调,为国有粮食企业土地性质变更工作减轻资金压力。2016年全市实现土地性质有划拨转出让面积不少于600亩,变更率不低于10%。

3、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除储备粮管理企业和军供粮企业外,国有粮食企业通过吸收外资、民营资本及职工入股等方式,培育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场主体。每个县区至少有1家国有粮食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突破。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经理层选聘等机制。推动政企分开,实施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构建经营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机制,激发企业活力。2016年度实现辖区内国有粮食企业全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抓住改革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经营管理规范年活动。2016年度重点培育10家“1+n”示范企业,与种粮大户、合作社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向生产、服务、深加工领域延伸。

三、推进措施

(一)征集意见,加强指导

今年3月至4月市粮食局组织专人通过调研考察、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向各县区了解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明确主攻方向,并及时同省局进行沟通,了解有关国企改革的最新精神,并出台工作方案,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二)学习考察,汲取经验

二季度适时组织各县区粮食部门有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市土地性质变更、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外地政府在改革中的经验、做法和支持力度,依照省、市政府文件精神,争取在税费、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三)强化考核,深入推进

一是结合我市即将出台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强化对各县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考核工作。二是召开推进会议。适时在国企改革进展较快、成效突出的县区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鼓舞先进、鞭策落后,以点带面。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4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按照政企分离和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总体思路,对现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全面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1、成立*县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公司内设人事、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中心和综合业务4个职能科室,并已将原购销企业的老人、老帐收归统一管理,对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行使出法人资格实行控股,目前,证照已办理齐全,并正式在农发行开户,进行全面运作。

2、撤销原粮食购销企业,合并重组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前,全县粮食购销企业共21个,改革后,撤销原有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粮食购销企业,重新组建了*等11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和*、*2个国家、省级粮食储备库,公司实行国有控股和职工参股的模式运营,目前各种证照已办理齐全,新企业已全部挂牌运转。

3、认真清产核资,明晰资产权属。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务不悬空,改革期间,我们认真进行了清产核资,核实企业的债权债务,局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组,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认真清理登记,委托县审计局对各购销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委托县土管、房管局对地产、房产进行评估,并根据政策规定,将原购销企业资产划归县资产公司统一管理,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落实了银行债务。

4、建立新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加快管理形式创新。为了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形式创新,新企业一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此次改革,又有140人自愿下岗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新企业班子的配备采取个人报名、公开演讲、组织考核、择优聘用的程序进行,分配上一律实行绩效挂钩,从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5、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移交工作。为了解决好企业老人问题,我们将原企业内退、遗属补助、离退休人员统一收归县资产公司管理,对离退休人员生活实行社会化发放,并将769人档案全部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实现了与原企业彻底脱钩。

三、改革的具体做法

1、广泛宣传粮改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政办[*]*号和市政府办公室*政办[*]*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及时召开各种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县政府于*年*月*日召开了全县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各企业认真组织职工学习粮改文件,把粮改精神贯彻到广大职工中去。

2、认真制定改革方案。为了使改革方案符合我县的实际,改革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专门成立了粮改方案起草班子,出台了《*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等文件,保证了改革有条不紊的推进。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5

为了把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使整改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要求更加明确、责任更加落实、实施更加到位,切实保障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国家粮食局财务司认真制定了《财务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

在整改方案中,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够适应的问题、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和粮食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实际需要不够适应的问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重点事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解细化,分别确定了近期、短期和中长期的整改期限。

为了确保整改顺利实施,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的目标、原则和落实责任。目标是,进一步完善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推进粮食财会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逐步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促进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原则是,坚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群众路线。同时,要求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部门沟通,狠抓工作落实,务求整改实效。方案中还重点对整改落实具体措施及完成时限进行了部署。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期(20xx年内),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下发文件。短期(截至20xx年),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遗留问题;指导和督促各地积极争取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资金缺口,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改进粮食收购资金信贷管理办法,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搞活粮食购销;配合财税部门进一步完善地方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的税收政策,抓紧研究完善粮食企业增值税政策;指导各地落实好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免征或减征土地税、房产税等政策。中长期(20xx年以后),要指导各地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消化企业经营性挂账;争取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粮食收购,拓宽粮食收购资金来源渠道;指导各地通过加大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组建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择优扶持若干个大型骨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适应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流通发展需要的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多元市场主体。

二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促进粮食事业发展。近期(20xx年内),要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争取财政部门支持,重点保障全国粮食库存清查、粮食和油脂市场供求价格监测、农户储粮调查、粮食质量安全等重点支出,保障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正常运转;加大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保证财政预算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做好规范津贴补贴、住房改革支出等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切实维护好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短期(截至20xx年),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协调和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重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粮食订单收购资金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支持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所需资金给予专项补助或贷款贴息;争取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对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粮食宏观调控预警体系建设进行支持。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6

近年来,各级粮食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2007年,各级粮食部门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以推广宁夏经验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目前,吉林、黑龙江、上海、新疆等17个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粮改实施意见,在规范政府调控与企业经营关系、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完善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和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办法、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等方面,提出了新举措,取得了新突破,在完善粮食购销体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一)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新格局基本形成。一是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委托指定企业进行托市收购;当市场粮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各类粮食企业随行就市收购。其他地区、其他品种的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二是国有粮食企业历史包袱基本解决。目前各地已基本完成了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清理、审计、认定和剥离工作,绝大部分政策性挂账从企业剥离,上划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北京、广东、宁夏等省(区、市)已经消化政策性挂账96亿元。截至2007年11月底,当年安置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10.5万人,粮改以来全国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24.9万人,占全部分流职工的49.7%,其中粮食部门安置77.6万人,占全部安置数的62.1%。三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地通过改组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整体转制、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优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结构,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截至2007年11月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21854个,其中购销企业15380个,比上年末分别减少3320个和566个,比粮改初期分别减少31386个和15054个。四是改革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竞争力逐步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度,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2080亿斤,占全社会粮食收购总量的51%。改革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007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利1.67亿元,实现自1961年以来的首次全行业盈利。五是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国已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近7.3万个,比2004年增加近3倍,各类粮食市场功能逐步完善。

(二)粮食宏观调控逐步加强和改善。一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一步完善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细化操作措施,保证预案的顺利实施,支撑粮食收购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针对部分地区市场粮价上涨的情况,分期分批组织最低收购价粮食在批发市场公开销售,保证粮食市场稳定供应。二是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按照“三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及时下达轮换计划并督促实施,依法审核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中储粮公司和相关承储企业加强保管和轮换,基本实现了“两个确保”的目标。三是地方粮食储备得到充实和加强。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提出地方储备粮分省规模的指导性意见,各地进一步充实了地方储备粮规模,规范了储备粮管理。四是粮食应急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按照《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细化粮食应急动用方案,健全应急机制,做好粮食应急各项工作。

(三)粮食市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健全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制度,加强对收购资格的审核,加强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和临时存储粮竞价销售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加强粮食库存监管。目前,全国94%的省级粮食部门、68%的地(市)级粮食部门、54%的县(市)级粮食部门设立了监督检查机构。认真组织开展2007年全国粮食库存检查,重点加大对各类政策性粮食库存的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报告国务院。三是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加强粮食质量卫生监管。积极开展收购环节的原粮卫生监测,加大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卫生安全的抽查检验力度。

(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一是按照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粮食产业化体系和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的要求,积极制定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制定《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建设,积极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功能,推动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其他政策性粮油的联网交易。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支持和指导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落实“十一五”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粮油加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四是会同农业发展银行确定第二批重点支持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粮食收购资金、技术改造、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提供贷款支持。截至2007年11月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1631个,其中购销企业987个。同时,推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推动“放心粮油”工程。

经过几年努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体进展顺利,但进展还不平衡,存在尚未完全解决好的几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体制机制转换需要加快步伐,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粮食宏观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支持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监管和质量卫生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二、200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动态

200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加强和改善了粮食宏观调控,继续推进体制机制转换,继续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继续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转换。

3.妥善解决粮食财务挂账。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7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政发[2005]号)和省、市有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会议精神,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粮食收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国有粮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食企业改革,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总体要求是:"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分级负责,完善政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

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购销体制

(一)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取消定购任务,坚持多渠道经营,鼓励公平有序竞争,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和规范多种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

(二)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必要时,县政府将按照上级部署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

(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继续办好农村集市贸易,加快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严禁各种形式的粮食区域性封锁,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统一的粮食市场。

三、改革粮食补贴方式,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

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全面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种粮补贴品种为小麦。以当年小麦播种面积和市里确定的我县单位面积补贴标准计算补贴资金数额,县农发行要设立"直补资金"专户,补贴资金通过乡镇财政所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

四、积极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做好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管理的配套改革

(一)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对经审计、财政、粮食、农发行等部门审计确认的全县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发生的政策性财务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粮食行政部门集中管理。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经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解除抵押关系,帮助恢复生产能力。

(二)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和规模。为适应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发挥粮食风险基金的作用,按照要求适当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做好风险金使用管理工作。

五、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

(一)撤销"县粮油管理中心",成立"县粮食局",作为县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真正实行政企分开。

(二)设立县粮食监督检查大队,为县粮食局直属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三)保留县粮食收储公司。

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按照"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原则,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一)结合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粮食企业要加大改组、改制力度,加快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承担地方粮食储备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实行国有独资;骨干粮食购销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其他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兼并和出售改制,使企业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在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过程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银行资金保值。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加快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对企业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在内部岗位管理上,建立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关联的激励工资制度。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带头树立重合同、守信用、创品牌的意识,建立粮食企业诚信机制。

)(三)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把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按规定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四)由县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争取在2005年年底前解决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

七、建立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一)建立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要制定《县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建立适度县级粮食储备,实行集中管理,以保证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

(二)加强对储备粮的管理。县级储备粮的动用必须经县政府批准,各相关部门具体做好储备粮的监管工作。县粮食局要强化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和监督,并对地方储备粮库资产负全责,确保地方储备粮库的资产安全。县财政局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做好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管理和检查,确保储备粮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农发行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做好储备粮收购资金的筹措和投放工作。

对地方储备粮购销价格实行市场运作与政府定价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储备粮管理的要求,制定我县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将储备粮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八、改革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措施

(一)农业发展银行要保证地方粮食储备和政府调控粮食的信贷资金需求。对储备粮所需资金,要按计划保证。对县政府为调控全县粮食市场供应所需资金,在落实有关费用、利息及差价补贴的前提下,要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对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包括改制后落实原有贷款债务、具备贷款条件、继续从事粮食经营的企业,要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发放收购资金贷款。同时,对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粮食企业,农业发展银行可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提供贷款支持。

(二)各商业银行也要在加强资金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经资格认证的各类粮食收购企业,积极发放粮食经营贷款。

九、加快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粮食市场管理

(一)加快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建设。要在做好全县粮食批发市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抓好县、乡(镇)两级粮食市场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建设一批适合我县实际、布局合理的粮食批发市场,构建辐射力强、信息灵敏、功能齐备、交易先进、现代化程度高的粮食物流中心、粮食交易平台,促进我县粮食流通。

(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凡从事粮食收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须经县粮食局审核入市资格,并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鼓励多种经营主体进入粮食市场,保护合法经营,倡导公平竞争,繁荣和活跃粮食市场。

(三)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管理。越是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越是要加强市场管理。要根据粮食供求状况,规定县内粮食批发、成品粮加工企业、连锁超市等粮食经营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最高库存和最低库存数量。县粮食局要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指导、监督和粮食质量的监管,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进行定期复查。所有粮食经营企业,包括收购、批发、零售、加工企业都要建立粮食经营台帐制度,定期如实向县粮食局报告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数量,服从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县工商、物价、质监、卫生等部门要依法查处无照经营、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粮食加工和零售市场的质量、卫生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消费者合法权益。

十、切实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粮食市场放开后,仍要实行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重视和支持粮食生产,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粮食供应安全的关系,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供应安全。

(一)要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普查,建档立册。凡占用耕地的,必须按有关规定严格审批,并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拿出20%用于土地开发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做到耕地占补平衡,并努力提高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益。要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的规定,按粮食安全保障线,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行为,努力稳定粮田面积。

(二)努力提高粮食综合能力。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促进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加大对粮食供应生产的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储备,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积极实施"粮食增产增效"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三)建立粮食市场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要建立粮食安全应急机制,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粮食、物价部门要建立完善粮食经营、价格信息统计体系,加强对县内外粮食生产、市场供求及价格等方面的监控和分析,建立粮食市场异常情况零报告制度,以便及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出现重大灾情等突发事件时的粮食供应。

十一、切实加强领导,保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根据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对全县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的全面责任。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8

(一)严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疆土地治理法》和《根本农田维护条例》,执行最严厉的耕地维护准则。疆土资本部分和农业部分要依法增强对农用地和乡村承包地的治理,不得私自将耕地改为种树、鱼塘等非农业栽种用处,严禁违法违规占用、破坏农田。要接纳实在可行办法,不变根本农田面积,加大根本农田建立和维护任务力度,不变和进步粮食综合出产才能。

(二)仔细落实对种粮农人直补政策,张榜补助规范、金额、兑现方法,承受群众监视,将直补资金真正补助到种粮农户。各级有关部分要增强对补助资金的治理和监视,严禁截留、调用。

(三)鼎力开展“订单粮食”,添加农人收入。要对峙以市场为取向,培养、引进优质、适销、高效的粮食物种,添加农人种粮的比拟效益。仁怀、习水、桐梓等地要实在抓好高梁、小麦的订单栽种,知足以茅台酒厂为主的白酒酿造企业原资料需求。要进一步丰厚和完美“订单粮食”的内在,积极探究市场经济前提下农人、企业双赢的长效机制。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追求促进地盘运用权流转的新路子、新方法,进步耕地的应用率和产出率。对种粮大户,要赐与重点培植和协助。

(四)依照省、地、县当局粮食事权划分,健全市、县粮食储藏准则和调控机制。在市级储藏粮4.4万吨和各县、区(市)依照2011年粮改确定的粮食储藏规划的根底上,依照“产区坚持3个月销量,销区坚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逐渐充分到位。要树立健全市、县储藏治理准则,做到严厉责任,严厉治理,轮换标准,数目真实,质量无缺。

(五)树立中长时间粮食供求总量均衡机制和市场监测预警机制。本年内,市、县要制订粮食应急保证预案,确定和落实粮食预警调控目标。粮食、农业、物价等部分要增强对粮食市场供求状况的监测剖析,执行粮食出产、消费、库存、价钱、信息的按期准则,把当局的调控落实到详细任务上。

二、以产权准则变革为重点,具体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变革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变革的总体要求是:执行政企分隔,推进兼偏重组,消化前史负担,调整企业根本结构,发扬区域优势,合理应用资本,完美法人构造,转换运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立运营、自傲盈亏的市场主体,进步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地发扬主渠道效果。

(二)加速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准则变革,量体裁衣搞好企业重组和组织构造立异。连系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资产情况,执行分类决议计划,全体推进的方法施行产权准则变革。资产情况优秀的企业,经过革新重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成为当局粮食调控的载体。资产与欠债持平并略有净资产的企业,国有资产悉数退出,国有企业职工悉数解除劳动关系,经过吸纳社会本钱或职工入股进行改组革新,组建新的股份协作企业。资不抵债的企业,准则上执行租赁、出售、破产、封闭。重组后的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要充沛应用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备等资本,鼎力开展社会化粮食储运系统、粮油精湛加工和粮油财产化运营,积极推进粮食连锁运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畅方法。

(三)实在处理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中触及职工亲身好处的问题。要依照省、市人民当局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变革和开展的定见及国有中小企业变革的有关规则,在普遍寻求职工定见的根底上,经职代会经过,制订既契合政策规则又实在可行的改制方案,重点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处理好内退人员的生涯费问题,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处理好拖欠社会保险费问题,要经过措置资产、分期归还等方法,逐渐消化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三是妥帖处理好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续保问题。企业改制本钱首要由企业自行筹措,各级财务部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要持续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赐与支撑,依照黔府发[2002]1号文件精力,持续落实各类财务搀扶性资金;各地要依照事权财权划分的准则,对产权准则变革任务赐与需要的经费支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不逃废银行债权的前提下,依据变革需求依法措置自有房产、修建物以及企业运用的划拨地盘的收入,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交纳社会保险费和安顿职工。企业出售让渡资产发作的税费,按市人民当局《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变革开展的定见》(遵府发〔2011〕12号)文件规则处理。对有坚苦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运用的出产运营性用房和地盘,按规则顺序审核同意后,减征或免征两年房产税和城镇地盘运用税。

(四)仔细落实宽和决国有粮食财政挂账问题。要严厉依照《财务部、国度开展和变革委员会、审计署、国度粮食局、国度农业开展银行关于印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政挂账处置定见〉的告诉》(财建〔2012〕187号)规则,对经审计认定后的政策性挂账,由县级以上粮食行政治理部分集中治理。对企业已剥离的政策性挂账响应占用的农业开展银行借款,已处理资产典当的,该当实时解除典当关系。运营性亏本由原有企业承当,要依照“债随资产走,资产与欠债相一致”的准则,妥帖落实银行债权,不得借变革之机,逃废和悬空银行债权。

三、依法增强粮食市场治理,维护粮食正常流畅次序

(一)严厉粮食市场主体准入准则。既要对峙市场主体多元化,又要严厉天资规范。市、县粮食行政治理部分要依照国务院和省当局关于资历审核治理任务的要求,对曩昔曾经处理粮食收买营业执照而未经粮食行政治理部分审核赞同和往后申办粮食收买营业的,必需持地点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治理部分审核发给的《粮食收买答应证》,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治理部分核准注销后,方可从事粮食收买运营运动。未经粮食行政治理部分答应或许未在工商行政治理部分注销私自从事粮食运营运动的,依照《粮食流畅治理条例》和《无照运营查处取缔方法》的有关规则进行处分。粮食行政治理部分要实在增强对粮食收买市场的监视治理,对获得粮食收买资历的企业和个别工商户要进行按期审核。粮食、质监部分要按职责分工,增强对原粮和粮食产物质量的监视查验,确保食物质量平安。

(二)强化粮食批发、零售市场的监管和调控。要制订全市粮食市场建立规划,重点抓好市级粮油买卖市场的改(扩)建任务和产区粮食集贸市场建立,完美市场设备,提拔效劳功用,逐渐完成大宗粮食买卖入市进行。一切从事粮食批发和零售的企业要承诺包管市场供给、不变市场粮价的义务。准则上,我市粮食收买、批发和年发卖量在200吨以上的零售企业的最低库存量不该低于昔时运营量的10%。各地要依照省、市规则,增强对当地粮食批发商、制品粮加工企业、超市等粮食运营企业在正常状况下的最高库存和最低库存数目的监管。在市场粮价呈现不合理上涨时,要接纳节制批发企业进销差率和零售企业批零差率等办法不变市场粮价。

(三)增强对粮食市场的治理。一切从事粮食收买、加工、批发、零售的企业,都要树立粮食运营台帐准则,照实记载粮食购进、加工、发卖、库存数目及发卖价钱等状况,按期向本地粮食行政治理部分申报。粮食运营者必需听从当局对市场的调控,不得奇货可居、牟取暴利、也不得压级压价骚动扰攘侵犯市场。粮食、工商行政治理部分要增强对粮食市场的治理,依法取缔不合法运营,严厉查处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哄抬粮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畅次序。粮食、质监、卫生部分要共同做好查验监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还,要依法保证非国有粮食企业的权益,对各类一切制的粮食运营者天公地道,积极为其做好信息效劳,协助协调停决运输、运营等方面的详细问题,指导他们正当运营,老实运营,充沛发扬他们在搞活流畅,包管市场供给方面的积极效果。

四、增强组织指导,深化推进粮食流畅体系体例变革

(一)增强对粮食流畅体系体例变革的指导。2011年各县、区(市)成立的粮改指导小组要持续实行职责,实在承当起变革的组织、指导、协调义务。指导小组人员变化的,要实时调整充分,以包管变革的顺畅进行。

(二)完美和落实粮食行政首长担任制。行政首长在粮食任务方面的责任首要有六项:一是开展粮食出产,进步粮食综合出产才能。二是完美对种粮农人直接补助机制,做好对种粮农人的直接补助任务。三是搞好粮食总量均衡,包管市场足量供给和粮价根本不变。四是树立和完美粮食风险基金准则,风险基金足额归入财务预算,确保各项补助足额到位。五是依法增强粮食市场治理,维护正常的粮食市场次序。六是深化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变革,实在转换企业运营机制,健全法人管理构造,妥帖处理前史负担,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不变。各县、区(市)要接纳有力办法,实在把责任落到实处。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9

今天的全市粮食工作会议分成了两段开,前段主要是表彰先进、省局领导和市政府领导作重要讲话,第二段为全系统工作会议。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粮食局长会议和省政府6号文件精神,回顾总结去年一年的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粮食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余欣荣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宪特地给会议发来贺信,凌学仁副市长和省局路线副局长亲临会议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储省分公司周总以及人大、政协的领导也亲临了我们的会议,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余书记、胡市长和省局领导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年全市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粮食局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全市粮食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积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狠抓作风行风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改革,粮食经济工作和粮食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呈现出亮点纷呈、“八新”增辉的和谐发展局面。

一是粮食购销有新突破。全市粮食购销总量达30.4亿斤,比上年增长3.4%;其中粮食收购14.9亿斤(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亿斤),粮食销售15.5亿斤(国有粮食企业销售5.2亿斤,比上年增长45%)。

二是企业效益有新增长。全市粮食企业三次财务挂帐共计14.47亿元全部从企业剥离到县区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管理;用15%的成本回购了近1个亿的债务;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全行业首次实现盈利602万元,职工年均收入比上年增长49%,荣获了省局扭亏增盈三等奖。

三是招商引资有新成果。全市粮食系统实际引进外资70万美元,引进内资8801万元人民币,其中市直粮食部门引进内资5331万元、外资70万美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内资任务的133%、外资任务的100%。

四是做大做强有新成效。昌碧米业集团已被列入我市“十一五”规划和全市重点做大做强项目;良友集团大专院校直供项目已列入市重点发展项目;江西晶球粮食购销集团作为市直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组建之中;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江西江南粮食食品大市场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建设用地已经正式与*县政府和青山湖区政府签约,后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五是服务三农有新举措。春耕秋播前两次组织市县粮食部门开展了惠农服务“三下乡”(即粮食政策、市场信息、收购订单下乡)活动。散发了16000多份宣传资料,推荐了30多个市场畅销、质优价高的水稻品种,与广大粮农签订了粮食订单70多万亩、粮食4亿多斤。在粮食收购中,严格执行政策,开展优质服务,增加了50多个延伸收购点,并组织上村上户收购,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种粮农民积极性

六是依法行政有新进展。去年底我局完成了内设机构调整;成立了市场监督领导小组;举办了各类培训班;严格市场准入许可和社会统计工作,全市已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425户,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46户,其他经济成份企业279户,未接到一例举报和投诉,得到了办证企业的一致好评;组织开展了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粮食收购市场检查、粮食库存检查、陈化粮流向检查以及在重大节日和夏秋粮收购期间与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粮食市场秩序基本规范。

七是党风廉政建设有新加强。加强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健全了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行了干部轮岗竞争措施,全系统共处理群众26件、初核18件、立案7件,已处理违纪人员6名。其中市直企业处理8件、初核4件、立案1件。进一步端正了党风,弘扬了正气,党风政风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八是综合性工作有新亮点。20*年,我局荣获了全国粮食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再就业先进单位、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先进单位、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系统综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系统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等30多个先进荣誉称号;*县、进贤县粮食局荣获全省粮食工作先进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省先进地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县区间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二是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三是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还未形成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正确认识粮食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市粮食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粮食工作高度重视。几年来,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讲话中都体现了对三农及粮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扶持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最近,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6号),根据胡市长的指示精神,我们已代政府草拟了一个贯彻落实意见,已发给大家去研究修改。这些政策措施为粮食部门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粮食企业经营状况发生明显好转。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已经从企业剥离,实行集中管理;库存高价位“老粮”已彻底解决:人员包袱重的问题得到缓解。经过粮食企业干部职工多年努力,粮食部门的社会形象正在迅速提升,失去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收回等等。去年我市粮食系统实现了全行业盈利,标志着国有粮食企业正以新的姿态走向市场。

同时,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严峻。

一是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存在的矛盾还未得到彻底改变。尽管经过前几年粮食企业改制和企业内部改革,但是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体优势和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三老”中的“老人”问题除*县、进贤县解决得好一些外,人员包袱仍然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二是粮食购销市场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多种市场主体格局的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国有粮食企业粗放式经营,靠政策吃饭,作坊式经营等陈旧观念、经营模式还未得到转变。集约化、产业化、协作性的发展思路还未深入下去,规模效益型企业凤毛麟角。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今明两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今年要召开党的十七大,明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不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角度讲,在粮食问题上都不能有任何闪失。因此,全市粮食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十分清醒地认清我们所面临的形势,肯定成绩而不满足现有成绩,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正视挑战而不畏惧挑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现在起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工作。

三、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

按照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在新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粮食工作要全面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省政府6号文件和全国、全省粮食局长会议精神,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粮食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实现两个增收:即,粮农增收、企业和职工增收;坚持三个并举:即,推进企业改革与确保平安稳定并举,依法管粮与优质服务并举,发展粮食经济与保持职工充分就业并举;完善四大体系:即,建立和完善粮食执法、粮食储备、粮食市场、粮食信息四大体系。抓住五个重点:即,粮食购销、市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改革、和谐创业。完成六项指标:即,粮食企业效益增长10%;职工收入增长10%;粮食购销总量完成20亿斤;招商引资任务完成100%;粮食储存"一符四无"达标率100%;粮食执法对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牢牢抓住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实现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为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国家粮食政策,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开展订单收购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今后五年,力争粮食购销总量分别达到50亿斤以上,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2、产加销一体化运作,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强化企业与粮农的对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订单农业,实现生产者和经营者“双赢”;二是企业真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真正在基地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上下功夫,促进粮食购销向基地和市场两头延伸,向精深加工、营养配制,提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真正把粮食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三是进一步拓宽昌沪、昌穗、昌闽三大流通走廊,依托京九浙赣铁路、三条国道、赣江水运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把市场做宽、做大。

3、完善市场调控,确保粮食安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调控措施,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一是要针对我市经济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进一步完善粮油供给预警机制和预案,保证特殊情况下的粮油有效供给,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市粮油安全。二是加快市场监测机制的完善。加大粮油市场监测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县粮油市场价格监测体系,根据粮油生产供求及时分析和掌握粮油价格走势,粮油价格信息,确保粮油价格监控到位。

4、加快市场建设,推进物流发展。

我们要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江西江南粮食食品大市场建设,力争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集聚和辐射力较强的区域性粮食食品物流大市场,形成南方粮食及食品的一个重要聚集地和辐射源,力争成为城南物流中心的领头羊,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出粮食人应有的贡献。

5、推进企业改革,形成新的机制。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股份制改革,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若干个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集种、购、储、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粮食购销企业;二是加快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步伐,多方凑集资金,变现资产,尽快解决“老人”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力度,通过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管理,重组、改造和盘活现有国有企业资产,力争做强做大;四是大力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变经营方式,拓宽经营渠道,开展跨行业经营。

6、坚持以人为本,全力维护稳定。

富裕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安全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从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又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大局出发,畅通民声通道,倾听广大职工的呼声和反映,切实解决好职工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高度关注特困职工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着力构建合理的利益调节体系和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

7、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和谐创业。

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确立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法律地位,今后粮食行政管理工作既要履行好依法行政的职责,又要做好服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粮食企业的工作。一是在服务全民创业上有新举措。在粮食收购许可方面,做到依法规范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做到免费咨询、免费办证;在申报办理“放心粮油”品牌和企业方面,凡是质量管理达到标准的粮食经营企业和品牌,要积极帮助申报,为企业做强做大服务。二是在鼓励全民创业上有新办法。要鼓励干部职工辞职经商办企业,合伙合作包企业,合股投资经营企业。

8、加强党的建设,优化党风政风。

粮食企业工资改革方案篇10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实行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下的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国情省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三)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

(四)从20*年起,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收购市场,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发展和规范多种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取消粮食定购(含农业税征粮)任务,任何部门和经营单位不得干预或变相限制农民选择多渠道自主售粮。企业按随行就市的原则自主定价向农民收购粮食。取消粮食运输凭证制度,严禁多种形式的粮食区域性封锁,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

(五)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点多、仓容大、信誉好等优势,转换机制,搞好服务。继续发挥在粮食收购上起主导作用,在粮食价格上起引导作用,在调控市场上起稳定平衡作用,在维护市场秩序上起带头作用,在粮食宏观调控中起载体作用,努力做好粮食收购和销售工作。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搞好市场供应,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其搞活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的积极作用。

(六)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

三、建立直补机制,保护粮农利益

(七)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直接补贴的标准,按照能够补偿粮食生产成本并使种粮农民获得适当收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直接补贴的对象是全省范围内的种粮农民(包括农场的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办法按粮食种植面积或与种粮农民出售商品粮数量挂钩进行补贴。直接补贴资金要真正补到种粮农户,确实起到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作用。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粮食局、省农业厅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意见制定。

(八)从20*年起,全面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当年暂按对种植小麦的农民每亩补贴10元,对种植玉米的农民每亩补贴5元。为了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粮食,省人民政府对优质专用小麦每亩再补贴10元,对优质玉米每亩再补贴5元。

(九)粮食风险基金优先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20*年,我省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按32%的比例对种粮农民补贴,以后年度对粮食主产县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

(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直接补贴的组织和落实工作,确保直补资金真正补到粮食生产上,真正补到种粮农民手上,保证种粮农民得到实惠。当年的直接补贴资金,要在春播前兑付一部分,上半年全部兑现到农户。补贴款的兑付可以采取农业税征收和对农民直接发放“征补两条线”,可以直接抵扣农业税,也可以直接补贴给农民。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计算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逐级落实到每个农户,并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各市、县要对直接补贴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严禁截留、挪用。

四、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

(十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把保护耕地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得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业用地,严禁违法违规占用、毁坏耕地,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各地要划定保护的基本农田,并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用地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管理。对违反规定乱批、乱占、滥用耕地的,一定要严肃处理。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创造条件。

(十二)稳定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和人员,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继续做好军粮、退耕还林用粮和贫困地区、水库移民、灾民口粮等的供应工作,确保供应及时,质量合格。已撤并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的市县要尽快予以恢复,或明确行使粮食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

(十三)完善地方储备粮的安全保障制度。为确保粮食安全,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我省省、市两级储备粮规模不得低于30亿斤,其中省、市各15亿斤。根据我省小麦短缺的实际情况,储备粮中小麦的储备量要达到80%以上。要进一步完善省、市级储备粮管理体系,加强储备粮管理,提高调控效率。要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得进、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按照省、市两级政府粮食事权的划分,在局部地区出现粮食供给短缺或农民“卖粮难”时,主要通过销售或收购市级储备粮等方式进行调节;当较大范围出现粮食供不应求或农民“卖粮难”时,通过销售或收购省级储备粮等方式进行调控;必要时可申请动用中央储备粮。

(十四)按照立足国内、进出口适当调剂的原则,对我省短缺的重要粮食品种,必要时通过进口或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解决。

(十五)建立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和市场预警机制。分级制定和完善粮食应急保障预案,确定粮食预警调控指标,建立科学、准确、有效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预警机制。省、市、县(市、区)要建立粮食安全工作领导组,健全粮食应急保障机制。每个县(市、区)要确定1—2个应急加工企业和1—2个应急供应网点。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所有粮食经营者必须按政府要求承担应急任务,服从统一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情况的监测分析,实行对全社会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信息的定期制度。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改进检测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粮食产品的检验检测,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和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粮食产品的认证和转基因粮油产品标识制度。

(十六)继续实行省对市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包干基数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市应配套的资金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由各市按照省规定的用途统筹安排使用,不得用于省规定用途之外的其它开支。

五、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企业改革

(十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含储备粮库,下同)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十八)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本着管住一块、放开一块、统分结合、有序搞活、便于调控的原则,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省、市、县(市、区)保留部分国有骨干粮库(站)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作为政府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承担省、市储备粮经营管理、军粮供应和政策性收购、销售任务。其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和兼并,或租赁、出售、转制。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省逐步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粮食购销、加工、储运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在粮食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九)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对企业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在内部岗位管理上,实行聘任制,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联系的激励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改革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根据业绩考核和贡献确定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十)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照正常经营量实行定岗定员制度,富余人员在20*、2005两年内分流完毕。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扶持国有粮食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二十一)对现有库存中以往按保护价(含定购价)收购的粮食,优先用于充实省、市两级储备和政策性供应粮源,在此同时,抓住当前粮食市场较好的契机,积极组织销售,对通过努力,年内仍未销售的粮食,继续给予利息和必需的保管费用。对确实不能顺价销售的高价位粮食,通过省级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形成的价差亏损,由粮食风险基金弥补。

对现有的陈化粮食,按国家批准的计划由省统一组织定向销售,严禁倒卖和流入口粮市场。陈化粮价差亏损仍按现行办法解决。

(二十二)对1992年3月31日以前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帐,按有关规定继续消化。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帐,过渡期再延长5年(20*年至2008年),5年内新增粮食财务挂帐利息,中央负担一半,另一半按我省现行规定执行。省负担的利息由省财政预算单独安排,不得挤占粮食风险基金。从1998年6月1日到20*年6月30日新发生的亏损,由省人民政府在年底前组织清理、审计,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经审计的各项政策性亏损,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实行挂帐。企业经营性亏损,由企业自行偿还。对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的历史财务挂帐,全部从企业剥离,按企业隶属关系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

六、改革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管理措施

(二十三)农业发展银行要保证各级粮食储备和政府调控粮食的信贷资金需要。对省级和市级储备粮油所需资金,要按计划保证供应。对各级政府为调控当地粮食市场供求所需资金,在落实有关费用、利息及价差补贴的前提下,要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对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包括改制后落实原有贷款债务、具备贷款条件、继续从事粮食经营的企业,要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发放收购资金贷款。对具备粮食收储资格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粮食企业,农业发展银行可以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提供贷款支持。

(二十四)各商业银行也要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和经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粮食企业和经营者,应给予贷款支持。

七、加强市场管理,维护流通秩序

(二十五)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既要坚持多渠道经营,又要严格资质标准。凡从事粮食收购的企业,须经县级或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入市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也应当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经营范围登记。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粮食收购企业在经营资金、仓储设施、经营规模、检验储存技术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规定其在遵守法律法规和粮食收购方面应承担的义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指导和监督,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要进行定期审核。

(二十六)加强对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服务和监督。各级政府要依法保障非国有粮食企业的权益,充分发挥其搞活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依法严格规范其经营活动,引导他们合法经营,维护市场正常流通秩序。

(二十七)强化粮食批发、零售市场的管理。从事粮食批发和零售的企业要承担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的义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粮食供求状况,合理确定粮食批发商、成品粮加工企业、连锁超市等粮食经营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最高和最低库存量的具体标准,并向社会公布。粮食批发和零售企业都要建立粮食经营台帐制度,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帐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在市场粮价出现不合理上涨时,省物价部门要采取控制批发企业的进销差率和零售企业的批零差率等措施,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二十八)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力度。所有粮食经营企业,包括收购、批发、零售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定的时间定期如实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情况。省、市、县三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责成专人,逐级上报,为全省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各级粮食、物价部门要密切监测市场粮价动态,随时掌握主要粮食品种各环节价格和成本费用情况,建立粮食供需和库存检查制度,及时掌握粮食供求和价格的最新变化,适时粮食生产、消费、价格等信息,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保持市场稳定。所有的粮食经营者都必须服从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不得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哄抬物价、扰乱市场,也不得压级压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依法取缔违法经营,严格查处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质检、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加工和销售的质量、卫生检验监督,保护粮食消费者合法权益。

八、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功能

(二十九)加快粮食流通法律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政策法规,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粮食市场管理、储备粮管理等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依法管理粮食流通。

(三十)培育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形成省级中心市场、区域性市场、县级市场体系。吸引省内外客商进场交易,规范交易行为,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采取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办法,政府投资与社会融资相结合,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十一五”期间,省、市政府要将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列入重点项目计划,每年安排相应资金,专项用于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粮食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组织实施。要完善交易规则,加强信息建设,开展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升服务功能。发展代购、代销、代储或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稳步发展粮食期货市场,规范粮食期货交易行为。

九、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坚决杜绝在改革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三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严格禁止企业利用改革之机弄虚作假,转移国有资产逃废银行债务、挤占挪用收购资金贷款。对发生以上行为的粮食企业,要取消其承担粮食储备的准入资格,农发行取消其贷款资格;对已经发生挤占挪用收购资金贷款的,要督促企业区别性质,分清责任,制定计划,限期归还,为农发行收购资金贷款投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必要的信贷条件。粮食购销企业,要强化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观念,坚决杜绝在改革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对违反国家信贷政策和财经纪律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稳步实施

(三十二)建立粮食市长负责制。各市级人民政府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粮食市长负责制的要求,对本地区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全面负责。市长在粮食工作方面的责任:一是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确保本地粮食安全。二是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确保应配套的粮食风险基金足额到位,加强对直补资金的监管,严禁截留挪用。三是搞好粮食总量平衡。做好本区域内粮食供求品种调剂,保证市场供应。四是管好市级粮食储备。保证市级储备的粮食达到省人民政府要求的规模;保证市级储备粮食适销对路,品质优良;保证市级储备的粮食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五是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禁止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规范粮食经营者的行为。六是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转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各市市长应当切实负起责任,由于工作不力造成本地区粮食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和社会动荡,要追究领导责任。

(三十三)各市、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应减征或免征三年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安置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等所需资金,由粮食风险基金适当给予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另行确定。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形成的政策性挂帐剥离到粮食行政部门集中管理后,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帐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要妥善落实银行贷款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十四)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和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整体方案的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做好粮食风险基金的足额到位和使用监管。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