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机构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5:09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1

一、对于国企改革中的评估问题。在专家评审会讨论中发现很多问题不是单纯的评估技术问题,而是改制方案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改制方案关键问题不明确所造成的。

建议评估机构应在详尽了解企业改制目的及背景前提下,开展尽职调查,按操作规范进行职业判断。首先应尽可能制定详细、完善的评估方案,评估方法的采用应进行充分论证,并多和委托方特别是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对评估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各评估师应熟悉、掌握中央及深圳市关于国企改制的一系列法规及规章,严格依法评估。

二、评估机构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时,将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结果并入评估报告的,评估报告所纳入房地产的评估范围与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的处置方案所确定的资产范围不一致,造成部分资产漏评,影响整个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

建议评估机构应先核对资产评估明细表与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的处置方案所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如有未纳入处置方案的房地产项目,应进行资产评估。对未经深圳市国土部门备案的非深圳地区房地产评估项目,评估机构应按规定实施评估程序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委托方已与房地产评估机构签订有关房地产项目评估业务合同的,特别提示资产评估机构,在与委托方签订业务约定书时要注意明确资产评估范围。

三、对于长期投资的评估,部分评估机构按照母子公司合并会计报表进行评估,不符合《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规定。

评估机构应按照规范的要求,先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根据拟改制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确定该项长期投资的评估值。控股和非控股的长期投资,都要单独计算评估值,并计到长期投资项目下,不要将被投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与投资方合并处理。

此外,评估机构应按照《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暂行规定》的要求,简要介绍投资背景、被投资单位的概况,说明长期投资的种类、形成原因及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深入了解具体投资形式、收益获取方式和占被投资单位资本的比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评估。建议评估机构着重说明长期投资以不同的方式评估的理由,并履行应有的资产评估程序。

四、在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项目评估中,部分评估机构未能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评估,造成企业账面数,审计报告数与资产评估清查明细表数不一致,影响资产评估报告的合理使用。

建议评估机构在出具正式报告前,做好与审计机构的对接工作。企业申报账面值应与审计报告数一致,对评估需要调整的事项,应在清查调整值中进行调整,并需要企业予以确认。

五、评估机构擅自对应收款项评估为零。

对国企改制企业应收账款的评估,必须在恢复已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应严格按照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评估。对于按照有关规定可以核销的资产损失,经规定程序审批后方可予以核销。确保应收账款相关历史问题有案可查,防止有关责任线索灭失。

六、对于预计负债的评估,由于现有评估理论、评估准则及相关操作规范未有涉及,评估机构在评估中往往按企业经审计后的账面值予以确认,未能充分考虑预期可能获得的补偿及可能支付的确定金额。部分评估报告的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仍然为“未考虑现在及将来可能承担的抵押、担保事宜。”造成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与评估结果互相矛盾。

评估机构在具有充分理由对预计负债进行确认时,应考虑将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设定为“仅考虑上述担保事项,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影响,未考虑其他现在及将来可能承担的抵押、担保事宜。”应特别关注企业在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的情况下,担保单位享有的拒绝履行担保责任的抗辨权以及在履行担保义务后所拥有的向被担保单位的追偿权。并说明上述事项可能对评估结果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关注企业与被担保公司是否存在反担保合同,对企业为各子公司担保的预计负债,应核实被担保公司是否存在重复挂账问题,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应保持职业谨慎态度,并做到所确认的预计负债证据充分、计量合理。

七、执业风险意识仍有待提高。部分机构未能充分关注资产评估目的行为与评估结果的对应关系,对重大事项未充分履行如实的告知义务,对重要事项影响企业净资产的程度揭示不深,对资产评估风险易发生区域把握不够准确。

建议评估机构充分加强前期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的特定目的,选择适用的价值类型和方法,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将职业判断贯穿评估工作的始终。重点把握资产评估机构目前所面临的重大事项不确定风险、权属风险、数量风险、计价风险、报告风险及档案风险等主要风险。对有关业务形成结论或提出建议时,应当以充分、适当的证据为依据,更要在法律允许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防范执业风险。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以集体资本有进有退,有序流动,加大乡、镇经营性集体资本调整和优化力度,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民营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加快实现制度创新,推动所有制结构调整,增强竞争活力,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奋斗目标和工作目标

奋斗目标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乡镇经营性集体资本结构,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通过集体资产流动,盘活资产存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在3年内,使社会资本占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增长到70%以上,促进农村集体资本在调整中优化结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年工作指导目标是:集体资本占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降至38%左右。

三、主要工作和基本要求

(一)对各类企业进一步疏理分析,分类指导。

一是对集体独资、控股或参股的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按照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者、经营层群体持大股、企业民营化的要求,采取售让等办法,调整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二是对管理型的村实业公司进行疏理和分析,经济发展有一定实力的村可以实业公司为载体进行改制,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具有较强经济实力、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较多的村,可以通过改制,组建以多元投资的有限公司;三是对租赁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进一步规范租赁主体行为,规避租赁企业集体资产经营风险;四是对撤制村队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制定撤制村企业整体改制方案,对已完成资产处置的撤制村企业要抓紧完成改制工作;五是对联营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抓住机遇,适时择机完成改制和资本重组。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改制完善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已改制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引导改制企业尽快按新机制规范运作;二是继续做好改制企业工商变更登记清理工作,对已改制企业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工作的,抓紧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工作,对工商变更登记已失时效的改制企业,要分析具体情况重新改制;三是继续清理原集体经济组织对改制企业的贷款担保工作,规避防范贷款担保风险,按企业市场化营运规则,逐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担保行为;四是继续强化责任主体对企业改制的服务和协调职能,乡、镇是所属企业改革的责任主体,并加强对村级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企业改革工作。

不断拓展深化企业改革,经营性集体资本结构调整、优化的新思路,在工作实践中实施“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深化企业改革与调整资本结构结合,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债务关系,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民营化。二是坚持调整资本结构与完善企业改制结合,促进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企业制度。三是坚持调整资本结构与企业间重组结合,打破企业所有制和区域限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广泛吸引各类法人、自然人和企业经营者收购集体企业,受让集体股权,加大与外来资本重组的力度,做大做强企业。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操作程序。涉及集体股权转让的企业改制、重组方案,须经责任主体同意,方可进入产权交易程序。实施净资产1000万元以上企业改制、重组的方案报企区体改办核准备案。建立和完善企业改制、重组档案工作。

各乡、镇要按照指导目标的分解目标要求,按时按质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四)因地因企制宜,力求改革“难点”的新突破。

结合村级实业公司的改制试点工作,研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营运模式,促进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撤制村企业改革工作,针对撤制村的不同情况与特点,对撤制村上交乡、镇资产的托管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资产经营投资管理公司的营运机制;结合深化企业改革,加大集体资本结构调整积极因素,以市场为导向,研究集体资本优化配置和资本运作战略,引入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本乡、镇、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提高集体资本吸纳社会资本能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要进一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新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调整、完善各乡、镇推进企业改革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3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由混合所有制经股权收购而变为纯国资的电力工程设计企业,国资企业的种种限制,已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热情已无法阻挡。下面就从政策支持、改革动力、改革实施要点路径、风险控制等几方面做研讨。

一、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3年11月15日表决通过,明确提出“(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国务院2015年9月23日下发《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明确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建立依法合规的操作规则,营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

201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发改经体〔2017〕2057号,对国有资产定价机制、职工劳动关系、土地处置和变更登记、员工持股、集团公司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联动、财税支持政策、工资总额管理制度等做了明确指导。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三、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等制度。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的动机和必要性

1、电力设计业务市场萎缩严重,转型发展压力大

受宏观环境影响,经济放缓,电力能源投资热情降低,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根据行业专业咨询机构的数据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勘察设计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步入下降通道,“十三五”期间也不会有增长。虽然有一带一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因素,但行业整体的市场发展空间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十三五”时期,工程设计企业推动业务结构和业务布局以及内部运营管理的转型显得愈发紧迫。

2、业务拓展的模式比较单一,资本运作困难

电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转向新兴市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身经营团队或新组建市场团队等内生型手段拓展多元化业务,运用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外部优质资源整合的模式还未成为主流,一方面受制于国有企业层数的制约;一方面受国资限制,资本体量和运作也不够灵活,缺乏创新,通过股权交易战略推动业务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的需求增大。因此,国有设计企业有必要探索推进引入具有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民营企业,利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使公司降低国有控股带来的诸多束缚。

3、受制于国家刚性政策,企业活力不足

作为国有电力工程设计企业,需执行国有资产管控框架下对组织设计、薪酬考核、商业模式、业务开展等各方面的管理政策,具体如工资总额、薪酬体系、企业层数、法人数量等,因此,国有工程设计企业根据所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进行调整的自由度较小;此外,国有企业在合规性上要求更加严格,决策流程相对较长,对企业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提升造成一定影响,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愈发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三、改革路径及实施要点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流程,一般包括制订改制方案和内部决策、混改方案审批、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挂盘交易阶段和投资者遴选、协议签署与交割阶段、办理变更登记等六个主要环节。

1.制订改制方案和内部决策

国有电力设计企业完全处于充分竞争行业,且同质化非常严重。已改制和整合完成的中能建和中电建设计企业。背靠大树,航空母舰,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笔者所在的企业,规模小,但好在有根据地市场,也有集团业务的支撑,具备开展混改的最基本条件。目前混改分为三类: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国有资本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笔者所在的企业,可以考虑引进相关行业非国有资本增资+员工持股的方式来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保障国有资本控股50%以上,员工持股10%左右(单个员工不超总股本的1%),而非国有资本则可以设置在40%左右,最终方案以此进行设计。核心是拟引入的资本情况,拟引入的规模,基本操作路线、员工持股方案(可考虑个人通过第三方持股平台代为持股)等编制。在完成增资扩股的方案论证后,混改企业应当针对增资扩股方案进行内部决策,形成董事会决议和/或股东会决议,员工持股方案还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混改方案审批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第32号,以下简称“32号令”)第34条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扩股方案需要报送国资监管机构审批;根据第35条的规定,国家出资企业下属子企业的增资扩股方案需要报送国家出资企业,即“一级央企/一级地方企业”审批;有权单位对增资扩股方案作出的批复,是混改企业进入产权交易所增资公告的前提条件。笔者所在的企业,属于“一级央企”的三级企业,根据增资扩股比例方案设定,则需要将混改方案按照三级--二级--一级的路径上报审批即可。

3.财务审计及资产评估

根据32号令第38条的规定,增资扩股的方案获得批准后,增资企业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笔者所在的企业,资产情况多种多样,既有重资产的办公房产持有,亦有机器设备等轻资产,还有工程合同在手。所以在资产评估时,需接受上级管理单位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双重审计和资产评估审计,以切实防止因为改革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挂盘交易阶段和投资者遴选

此阶段根据交易所规定,提交相关交易申请资料。交易所《增资公告》,对意向投资者进行资格审查,同时接受意向投资者对拟增资改革企业的尽职调查和混改企业对投资者进行的反尽职调查。在对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进行充分了解后,则进入投资者遴选。通过竞价、竞争性谈判或综合评议择优确定投资者后,混改企业应当对谈判小组及评议小组确定的最终投资者名单进行书面确认。这个时候,代为员工持股的平台公司持股资本一并进入增资结果,形成《增资结果通知书》交产权交易所。

5.协议签署与交割阶段

在收到《增资结果通知书》后,混改企业和最终投资者在各自履行完毕内部决策程序后,便可签署《增资协议》。并根据《增资协议》的约定缴付出资后,产权交易所将对增资结果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方名称、投资金额、持股比例等。

6.办理变更登记

在最终投资方与增资企业等相关方签订《增资协议》并支付增资款后,需由增资企业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并完成注册资本及股东情况的产权变更登记及工商变更登记。

四、改革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1.法律风险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权制度。然而,实践中的国企改制往往涉及多方法律关系,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1)国有资产交易行为无效

国有资产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是企业改制成败的关键。而国有资产的交易行为中又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如交易行为未按规定经有权机构审批、交易行为未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除经国资委批准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等方式外,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均应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否则转让行为无效)。上述任何一种资产交易行为都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从而导致国企的整个所有制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2)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改制难免会牵涉到企业管理者利益,国有企业内部的相关利益关系人很可能向审计、评估人员施压,恶意评低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评估时,仅评估其实物资产,忽略对其中中标所有权、合同所有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由改制后的企业无偿使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职工持股权利得不到保障

员工持股问题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如员工持股是通过第三方持股平台来间接持有企业股份,这样可以方便地管理员工的股权变动而不影响集团自身的股权结构。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员工持股工会,其大多被定性为社团法人,因此根据相关轨道不得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进而无法通过工商登记成为法律认可的股东,职工作为股东的权利也就难以保障。至于隐名股东委托持股的做法,法律风险可谓更大,作为隐名股东的员工其处置权、表决权很难实现,法律风险较高。

2.财务风险

随着国有企业进行混合制改革,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当今特殊的国内外背景下,我们应该了解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1)投资不确定性的风险

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采用引进投资或者对外进行投资的方式,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很多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效果和实际的效果总是差距很大,而且投资的效果不仅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和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关系。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国有企业在寻找投资的对象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存在的情况时,可能会使得企业陷入经济危机之中。最终使得企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反而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因此,国有企业进行混合制改革时。应该考虑到投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经营决策失误的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的一系列生产活动中,由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决策时考虑问题不周全或突发政策性影响等各种因素导致决策失误进而使得资金流动不畅,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严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处理办法

1.法律风险防范

为减少国企改制带来的上述法律风险,建议重点考虑和审查以下内容:

(1)首先分析、确定国企改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适用法律依据错误。

(2)明确改制实施方案、职工安置方案是否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必要时可进行法律见证或者公证手续。

(3)是否对被改制企业经过严格的清产核资和资产审计评估程序,有关结果是否经过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确认、核准或者备案,并在被改制企业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4)被改制企业所占用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合同产权、引申中标产权等是否纳入改制范围,经过中介机构的审计和评估。

(5)是否存在重大的债权债务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

2.财务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但是完全消除这些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制改革时必须加强防范,本研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确立科学的投资策略

企业管理者的投资风险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如果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没有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风险,会造成严重的决策失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素质对于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素质的领导者能够科学理智地进行投资,而且在投资之前,不仅分析企业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还对进行投资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行了分析,这样的理性投资者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投资报酬。

(2)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对于经营决策的制定者,应该根据积极慎重的原则,充分了解相应的政策、规定等相关信息,制定合理合规的经营决策。在保证经营决策可行的条件下,还要对这种决策的前景进行分析,并且要时刻关注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制定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重大风险来临时的应急处理预案。因此决策机制的有效性对于防范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的董事会决策程序和制度来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4

一、国企改制的背景、概念和律师介入的法律依据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改革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党的十五大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六大指出“要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订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进一步明确“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这些指导方针,表明党和国家深化和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工作的决心;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有关部门在最近几年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对国企改制、国有产权转让等行为和操作程序加以规范,提出了必须依法进行的工作要求。

国企改制就是通过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使国有企业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改制类型一般有三种,一是在产权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如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等。

二是在企业组织形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如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出售给自然人所有;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的国有股退出,由自然人受让国有股权并控股;三是在改变企业产权结构的同时,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这在实践中是发生最多的类型,如国有或集体所有的企业出售给自然人,并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无论是哪种类型,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都需要解决资产处置、股权设置、人员安置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所涉及的各方利益相互交错,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不安定因素,妨碍经济发展,也会背离企业改制的目的。

这项工作,改制企业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有包括律师、会计、评估、产权交易等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国务院XX年11月30日颁布实施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规定:“国有企业改制,包括转让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增资扩股来提高非国有股的比例等,必须制订改制方案。

方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除外)制订。

”国资委颁布的并于XX年2月1日实施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的书面文件之一是“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依据这些规定,律师应该并且能够参与到国企改制工作的全过程,能够为企业改制工作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当事人及有关机构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服务。

二、律师介入国企改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涉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转换、创新,涉及国家、企业及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包含经济、民事、行政等诸多复杂的法律关系。

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准确理解和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正确规范和处理好各种法律关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律师是拥有丰富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律师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为改制提供准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有效避免法律风险,保证改制程序的规范化运行;可以协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正确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依法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及时处理国有资产处置中的各类法律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制定和实施改制方案,处理好资产重组及人员调整中的各项法律问题;可以为改制后的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供法律服务,促进国企改革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三、律师介入国企改制工作主要服务的对象及服务内容国有企业,包括具有国有投资成份的公司以及国有事业单位以国有股权、产权流转为实现方式的改制改革工作其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法律监管,基于国有产权监管制度的特定要求,在法律程序上一般适用审批制,由此造成其参与主体不仅仅是作为交易双方的民事主体,还包括逐层审批涉及的国有股权、产权的授权管理人、持有人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律师可针对下列参与主体,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一)针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服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工作中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其负责所管辖行政区域的国有企业改制、改革行为的监管工作,履行行政职责,属行政主体;另一方面,负责同级政府出资的下属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工作的决定、批准及具体推动和组织实施,成为交易的一方(出让方),属民事主体。根据这一特点,律师机构能够为其提供的法律服务包括:

根据国家及地方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规章,协助制订本区域或其所出资国有企业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交易的监管制度及程序;协助制订其所属企业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整体方案或具体个案的实施方案,提供法律论证及法律可行性分析;为其所属企业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的改制行为出具法律意见书,为其具体个案的内部决定或批准程序准备相关文件;为其组织实施的并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所属企业的重大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准备报批文件;为其所属企业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的实施提供全过程法律实务操作,包括工作计划的制订、相关合同协议文本的编制、相关内部及外部审批所需文件材料的准备、股权、产权交易活动的安排、相关变更登记手续的代办等。

(二)针对国有授权投资企业的法律服务。

国有授权投资企业往往是根据政府的授权,作为国有投资主体,而成为其下属国有企业股权(产权)的持有人,负责其下属企业改制、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这一职能特点,律师能够为其提供的法律服务包括:

根据国家及地方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规章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要求,协助制订其所属企业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协助制订其所属企业、公司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整体方案或具体个案的实施方案,提供法律论证及法律可行性分析;为其所属企业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的改制行为出具法律意见书,为其具体个案的内部决定或批准程序准备相关文件;为其所组织实施的需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及财政部门审核的所属企业的重大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准备报批文件;研究其所属企业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的实施涉及职工安置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意见或解决方案;研究其所属企业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的实施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意见或解决方案;研究其所属企业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的实施提供涉及资产剥离、重组等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意见或解决方案;为其所属企业的改制及国有股权、产权流转的具体个案的实施提供全过程法律实务操作,包括工作计划、相关合同协议文本的编制、相关内部及外部审批所需文件材料的准备、股权、产权交易活动的安排、相关变更手续的代办等。

(三)针对被改制、被转让企业的法律服务。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现代企业;法人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2-0000-02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否定之肯定、肯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一个组织,一个团体甚至事业单位,其发展道路也无外乎这个客观规律。事业单位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附属于党政机关,一切由主管部门决定和安排,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安排,尽管经过了多次改革尝试,比如转变事业单位职能,实现自筹自支等类似企业管理形式的改革,但毋庸讳言,一般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基本上属于“换汤不换药”。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等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政事职责不分、社会化程度不高、财政负担沉重、缺乏竞争机制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暴露出来。不仅如此,多年来事业单位问题积累的太多以至于盘根错节,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效益,难以很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和竞争力,同时还加重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过去我们对事业单位的转制、改制,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之中,对于如何实质性操作,本人就涉及到的各个政策和法律要点提出一些思路看法,希望能够为目前进行转制、改制的事业单位提供一点帮助。

一、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基本程序

根据一些地方事业的单位改革的操作流程,参考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政策、程序和要求,事业单位改制的操作程序一般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

首先,改制单位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负责本部门、本单位改制的组织实施工作;其次,改制单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改制或清理撤销的总体方案,由主管部门报本省(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后,予以批复;其三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二)审计评估阶段

改制单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展开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门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审计评估结果在改制单位内部公示。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并以正式文件出具审核意见,连同公示材料一并报财政厅(局)备案,涉及政府房产或土地使用权的,应按规定评估后报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如有不良资产,按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三)实施阶段

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改制单位制定改制实施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改制实施方案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要征得多数职工同意。经主管部门批复的改制方案的实施,分别由财政、人事、国土、社会和劳动等部门进行资产处置、人员分流、社会保险关系衔接等相关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按本省(市)制定的《事业单位国有产权转让规程》负责组织资产转让。编制(委)办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工商部门负责新组建企业的名称预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新企业做好组建的各项筹备工作。召开由全体投资者或改制后企业职工参加的改制创业大会,按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产生管理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

(四)登记注册

新创立的企业,应持行政主管部门对改制方案的批复、财政厅(局)对净资产处置的批复、劳动厅(局)对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和接续社会保险提留费用的批复、国土部分对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的批复、产权交易机构对国有资产转让的报告等文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创立公司制企业的,还应按《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提交相应的登记材料。

二、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核心要件

(一)依法办理清产核资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事业单位转制、改制过程中一项基本原则。必须规范整个清产核资的操作程序,依法维护国家、集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地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正常开展。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应履行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的职责,在改制单位申请资产评估立项后,应该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资产评估。

其次,对涉及到改制单位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订、改制单位的股权结构设置、资产转让等行为,应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确保整个改制、转制流程的合法性。

第三,加强民主监督,管理是重要环节。资产的评估结果、处置方案等须交由职工大会审议。

(二)坚持“三公”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同国有企业改制一样,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改制、转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事先将改制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一是要重视并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让职工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改制,主动参与改制过程,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应依法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于清产核资的结果、改制方案等交由职工大会做成规范的决议。

三是在改制过程中切实注意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应交由工会和职工大会讨论并形成决议。

(三)根据单位不同情况决定企业组建形式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分布较广、类型复杂等特点,因此,在转制、改制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或“一哄而上”,而是要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其改制的形式。从股权设置角度来说,国有资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有退有进,在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保留部分国有股份。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注册资本要求较低、设立程序简单、出资方式灵活、治理结构设置灵活、改制成本低等特点,比较适合于那些参股人数较少、企业资产不是很多的企业。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从产权制度改革上一步到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层、主要经营者和业务骨干持大股。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形式,属于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壮大,目前许多股份合作制企业正走向规范的股份制。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采用这类组织形式。

对于那些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最佳的选择。在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我们认为有必要保留部分国有股份,同时也应积极吸收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的介入。有选择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进来,以优化股权结构,为更好地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打下良好基本,这样既能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也能更深地加强企业同资本市场的联系,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目标与要求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标

事业单位改制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那么在改制过程中就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保证企业未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正常运转。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计要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行其权。“新三会”相互配合制衡。现实中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普通存在的严重“内部人控制”、国有股权人格缺位、董事会与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甚至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往往容易导致企业内耗不断产生,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改制,在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置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按《公司法》要求,建立完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订具有明确可操作性的企业章程和议事规则,首先从制度上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得以顺利运行。

第二、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必须分离。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要分设,应严格限制董事会中的经营人员人数,防止形成“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第三、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董事会成员中应包含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有条件的还可设独立监事等,依法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营层的管理和监督。

(二)建立新型用人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内在要求

用人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重在建立新型人事关系和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创造性逐步推广和开展:

第一,建立新型的人事关系,明确企业与员工的权利义务。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突破原有的事业单位国家干部身份制、等级工资制等等。

第二,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经营者,要将短期激励报酬同长期激励报酬相结合,可以采取年薪制或股票期权等方式;对于职工,除实行岗绩工资制度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实行职工持股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立波.论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现实描述与理论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02).

[2]李定清.论现代事业制度及其基本内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3]尉俊东,赵文红,万迪.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治理模式――基于受益人特质的非营利组织分类管理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6(02).

[4]刘振山.非营利组织承载公共职能的路径分析:以政府职能改革为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

[5]徐衣显.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机理矫正与机制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6.

[6]高辰年.法律保留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

[7]孙婷婷.行业组织在行政法中的定位[D].苏州大学,2003.

[8]盛学军.政府监管权的法律定位[J].社会科学研究,2006(01).

[9]梁学轩.事业单位改革目标与路径分析[J].市场论坛,2005(12).

[10]王明聪.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

[11]张树义.行政主体研究[J].中国法学,2000(02).

[12]张强.七个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J].干部人事月刊,1996(10).

[13]扬帆.我市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n].无锡日报,2005.

[14]李阳宇.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03.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6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主要是提出12项待解任务,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悬念一:为什么是温州?

选择温州试点金融综合改革,其原因在于温州具备综合金融改革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是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风暴眼”和“重灾区”,首先解决温州问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方面,温州素有市场化的改革基因,民间资本充裕,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粗略统计显示,温州有40多万民营中小企业和6000多亿元民间资金,坚实的民营经济基础将为温州金融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温州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治理危机亦成为当前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原因之一。由于实体经济利润下降,且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投资无门”致使大量民间资本演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体制内融资难度加大,体制外融资需求十分强烈。两方面因素造成民间金融供需两旺,加之缺乏足够的引导和规范,致使民间金融脱离正常轨迹异化发展,民间金融“高利贷化”倾向严重。2011年,温州爆发民企债务危机,民间金融迅速积聚巨大金融风险。有统计显示,2011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其中温州以84起居首。

个人认为,这样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假如不是定在温州,而是将金融改革试验区定在浙江全省,效果会更好。对浙江来讲,如果能通过这次改革把丰富的民间资本有效地转化为产业资本、科技资本,对于推动浙江的转型升级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民间资本阳光化之后,到底能不能被引导到实体经济上去,这是面临的巨大挑战。

悬念二:究竟要改什么(方案解读)

第一条:民间资本正式纳入正规金融体系

方案: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解读:保守估计目前温州民间资本有8000亿元,现在对民间资本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与约束,因此存在包括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想办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一个出口。在民间资本案件不断爆发的背景下,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一个契机。预计接下来国务院将会出台一系列针对温州金融试验区改革的细则;在未来两三年内,该模式还将在全国多地区推广。

第二条: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拓宽融资渠道

方案: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解读:为破解农村金融空白、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近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但在经历了短暂的“冲动”之后,资金来源匮乏、渠道狭窄等瓶颈正制约着新型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根据银监会此前制定的工作计划,2009年至2011年间,全国要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共计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仅786家,与原定目标相距甚远。

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努力建立以正规金融为主导、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从具体发展模式上可考虑采取美国社区银行的方式,使新型中小金融机构从服务对象上专注于中小企业,从区域上集中于所在地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监管措施,防范高利贷和民间借贷风险。如果小型金融机构经营不规范,民间借贷不合理发展将导致高利贷滋生,此举将大幅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并积累风险。

第三条:允许民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方案: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解读:去年11月,温州市出台了加快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1+8”政策,提出了打造“全国民间资本之都”的构想,其中包括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举措。此后,温州瓯海、乐清、瑞安、鹿城等地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试点工作。近日,温州首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注册,展开试点营业。

此次政府提出允许民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应该是对温州本次金融创新改革的一种肯定。其主要功能是将股东及股东关联人的自有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将部分民间地下资金引上地面,有利于抑制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第四条:启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方案: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解读:3.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让我国稳居全球第一,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为了分散外汇储备风险,鼓励民间投资海外就是很重要的方式。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加快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强化依法治种,规范种子市场管理,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总体目标

通过政企分开,强化职能,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种子管理体系,稳定种子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手段;通过产权改革,加快种子企业改制、改组步伐,促进种子产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市场准入,逐步构建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三、主要内容

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以完善种子管理体系为主,**县、米东区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在实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种子管理体系。

(一)实行政企分开。**县、米东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将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剥离出去。

(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县、米东区种子企业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政企分开后,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本着“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利益有保障,改后企业促发展”的原则,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兼并、破产、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制重组。

(三)做好政企分开后的人员善后工作。**县、米东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政企分开后有关人员的善后工作。

四、管理体系

(一)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种子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的各项职能,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种子市场和种子质量的监管。要切实抓好种子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市级种子管理机构对区(县)级种子管理机构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

(二)落实保障措施。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种子管理机构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技术推广、品种试验、检验检疫及市场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把种子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保证种子管理机构的经费支出,确保种子管理工作正常运转。

(三)健全种子标准体系。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种子标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包装等管理过程的各项技术规程和标准,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种子质量管理水平。

(四)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准入,加强对种子经营者的管理,依法做好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并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及时查处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

(五)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指导,引导种子企业加快机制创新,并在政策、信贷、科研、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种子龙头企业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确保我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成立**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兽医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农牧局(兽医局)农业处处长董文胜担任。

六、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种子站、**县农牧局、米东区农业局对我市的种子管理及生产经营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为开展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制定方案阶段。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种子站、**县农牧局、米东区农业局对我市的种子管理体制现状和特点,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方案及种子管理体系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实施。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8

为加快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确保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规范有序地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职工身份置换为重点,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坚持民营化改造为方向,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促进全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民营化”原则。国有资产从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中小企业中依法有序退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一企一策”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因企施策,一企一策,选择切合本企业实际的改革形式,依法操作,规范运行。

3.坚持“多措并举”原则。把企业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来资本、企业经营层参与企业改革。

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企业改革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企业和职工意愿,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坚持“公开公平”原则。要严格执行政策,实行民主决策,公布改革方案,公平、公正解决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

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

按照“两个置换,一个转换”的要求,确保2007年底完成国企改革任务的50%以上,确保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集体企业积极筹划,成熟一个改革一个。

四、企业改革的形式

分别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整体出售、依法破产、政策性破产、国有股权转让等形式,一企一策,全面推进企业改革。

五、改革的程序

(一)改制申请

1.企业改制首先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企业改制决议。

2.改制企业应向企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3.国有企业改制由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县政府批准。集体企业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二)清产核资

1.批准改制的集体企业要向其主管部门提出清产核资申请,国有企业要向县国资部门提出清产核资申请。

2.清产核资申请获批后,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共同成立清产核资工作组,对企业全部资产清查核实、登记造册。

3.改制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对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对国有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生的损益,报县国资部门认定批准。集体企业的上述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批。

(三)财务审计

1.国有企业改制必须进行整体财务审计,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由县国资部门委托有资质资格的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并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集体企业财务审计由企业主

管部门的内审机构或委托社会审计组织进行,依法履行相关手续。

2.被审计的企业应当如实及时提供有关财务资料文件,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改制企业财会人员提供虚假资料文件或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国有企业的审计报告分别报企业主管部门、财政、税务部门备案。集体企业的审计报告报企业主管部门备案。

(四)资产评估

集体企业由其主管部门聘请具备资质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报告由其主管部门核准备案,国有企业由县国资部门聘请具备资质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须经县国资部门核准备案;土地评估报告分别报县国土部门和国资部门备案。

(五)资产处置

1.企业拟处置资产时,须先制定资产处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制定。

2.企业向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并附企业资产处置决议、资产处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和资产评估报告书。集体企业资产处置由其主管部门审批。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由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国资、国土、企业主管部门等进行全面审核,报县政府审批。

3.资产处置价格应以评估价为基价,研究确定处置底价,然后通过拍卖、招标、挂牌等方式依法公开处置。集体企业资产处置由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共同实施。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由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国资部门、国土部门、房产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及改制企业等共同实施,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一般采取拍卖的方式,公开竞价转让。

4.集体企业改制涉及的土地资产处置,由县国土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以及改制企业共同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涉及的土地资产处置,由县政府或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县国土、国资、企业主管部门及改制企业共同实施。出让时,应进入产权交易市场,采取拍卖方式,公开竞价。如需采取招标、挂牌等其他方式出让时,须经县政府批准。

5.集体企业资产转让变现资金由其主管部门设立专户代管;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变现资金由县国资部门设立专户管理。

(六)拍卖招投标

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均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一般应采取拍卖的方式公开出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的方式,对投标人(拍卖机构)实行百分制现场打分,公开竞标,确定拍卖中介机构。

(七)职工安置

1.改制企业须制定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须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2/3以上的职工签字,企业盖章。

2.企业将职工安置方案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及劳动保障部门。集体企业由劳动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国有企业由劳动部门、国资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县政府批准。

3.对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及欠缴单位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等费用,应在企业改制、破产终结时一次付清。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参加养老保险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应及时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享受养老金待遇,同时移交社区管理。应参保而未参保的企业,应主动办理参保手续。未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净资产的国有企业职工到民政部门办理低保手续。

4.对改制后企业无法安排上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工龄满30年的职工,可从改制费用中按现行规定标准,一次性预留企业应承担的职工达法定退休年龄前的社保费,一次性发给基本生活费,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5.对由改制后企业负责安排上岗的职工,应与企业终止劳动关系,与改制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并对其经济补偿,其标准:按职工本人实际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工资(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最多不超过12个月。

6.对无法安置再就业的企业职工可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其标准:按职工本人实际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的工资(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7.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确有困难的,经与被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协商,可按双方认可的标准予以补偿。

六、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分类指导。各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企业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领导的责任,亲自过问抓改革,明确专人抓改革。要深入企业详细了解资产、人员和债务状况,逐个企业制定改革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论证,对改革的形式、职工的安置、资产处置提出可操作性方案。

2.建立调度、信息通报和企业改革协调会议制度。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一月一调度、两月一通报、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制度,定期向各主管部门通报企业改革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推进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将企业改革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随时向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由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汇总后,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报送。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9

策划/钮海津美编/郑大龙

温州金融改革专题报道(1)

一次全方位的改革

温州计划在3到5年内,由民间资本主发起设立50家村镇银行,这不仅有利于打破银行垄断,更是将促使国家对目前《商业银行法》进行修订,以确立民间资本发起建立银行的合法性。而深圳计划年内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及与香港试点开展双向跨境贷款,尤其是后者可以把境外人民币资金通过香港引入到内地扶持内地中小企业,同时也可以使内地的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让更多资本参与到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

毫无疑问,温州金融综合试点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意在营造一种高效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而总理在一次与企业家召开的座谈会上也指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他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要打破银行垄断。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无疑是一次尝试。

温州金融改革专题报道(2)

温州综改实验有助于打破银根垄断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正式批准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也是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我觉得温州综合改革成功后,全国可以推广温州经验。而目前亟需进一步做好相关的配套和实施细则。

在综改所有的措施中,我觉得最大的突破点是温州计划在3到5年内,由民间资本主发起设立50家村镇银行,这有利于打破银行垄断。而温州民间金融的资金价格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去进行试点,资金的价格也肯定会市场化。比如小额贷款公司,我们法律规定在基准利率的四倍以内是合法的,而四倍以内完全可以给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很大的空间。

“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报告中的用语。尽管在此次《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没有提及,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仍然可以根据中央的相关精神去做。

至于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中,鼓励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会不会引发资本外逃的问题。我认为不必过于担心。我们都加入wto十多年了,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不缺钱,温州的钱太多了。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让我们国家从商品输出大国转向资本输出大国,这本身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当然我们的民间资本、民间金融应该更多地来支持国内的民营企业,让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民间金融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内外结合,我觉得这很重要。

而之所以选在温州实验,是因为温州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去年到温州做过三次调研,发现除了融资困难影响企业经营外,企业的税费负担也过重,一些小企业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利润空间被极大地挤压,大量小微企业处于亏损运营状态,甚至脱离实体经济,带来了产业“空心化”的潜在经济风险。

这就使得中央必须下决心解决好这个问题。而纵观温州30多年来的发展改革,它的市场的环境比较好,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大量的民营企业。其中大量的民间资本为金融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而民间金融的改革,没有民营经济作为基础是很难成功的。

而此次温州金融改革在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同时,还鼓励民间资本的多渠道发展,比如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境外直接投资以及构建地方场外交易市场等,以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和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可以说,温州金融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意在营造一种高效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而总理在一次与企业家召开的座谈会上也指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他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要打破银行垄断。

除此之外,我认为,建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还具有四大改革效应。一是让民间金融合法化,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二是推行民间融资备案制度,避免审批制度的缺陷,简化民间投资环节,降低民间投资的“隐性”成本;三是构建以地方为主,地方和中央相互联动的监管体系,以防止出现监管真空,为民间金融规范化运作奠定基础;四是内外并举,使金融对内向民间资本的开放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行,促进民营企业海外拓展,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这些改革效应的综合体现,就是极大地发展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重构了竞争有序的金融生态。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温州金融改革正是打破银行垄断的一次重要试验。

温州金融改革专题报道(3)

温州金融改革助推股权投资阳光化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此方案对于全局深化金融改革意义重大。温州民营经济具有代表性——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民间资本量较大、民间金融较为活跃,此次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有助于民间资本运作更加规范、透明,有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并有效过滤其内在的高风险。

该方案释放了四方面的积极信号,即:鼓励温州民间金融组织形式创新;打破垄断,降低民资准入银行业门槛;支持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加强监管、警示改革中的风险。对于私募股权行业来说,此次方案中也提出“三大任务”,第一、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第二、鼓励个人参与境外直接投资;第三、积极培育发展地方金融市场。针对以上三大亮点,结合温州金融改革最新进展逐一解析如下:

企业机构改革方案篇10

一、合理确定改革改制形式,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一)坚持“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进企业体制创新,实行以产权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改革。改革改制形式由市国企办(市国资委)审核确认。

(二)对在国有经济中起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的行业和企业,主要包括供水、地方铁路、港口、军工、城市基础设施、粮食储备、垄断性资源开发利用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中的骨干企业等,要加大改组、改造力度,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明确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主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实现产权多元化和职工国有身份转换的同时继续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

(三)对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实行国有资本整体退出的民营化改制。

(四)对生产经营已经停止或已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依法破产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实行全员解除劳动关系、转换国有身份、按政策分类安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法人资格一定时间内维持不变。

(五)对有条件的企业推进并购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资产存量。

(六)对经济效益差、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

二、规范改革改制程序,健全批准报告制度

企业改革改制必须制订方案,实行批准报告制度,具体操作要按照《市市直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操作规程》执行,其主要程序为:

(一)提出改革改制申请。改革改制申请由企业报经其国有产权直接持有单位(以下简称产权持有单位)审查(产权持有单位也可以直接提出对企业改革改制的申请)后,报经市国企办(市国资委)核准;产权持有单位为市国资委的,可由市国资委直接提出改革改制要求。

(二)制订改革改制方案。企业的改革改制方案由市国资委或由市国资委委托中介机构与企业或其产权持有单位协商后制订。改革改制方案中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企业基本情况;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的情况;企业改革改制拟采取的形式及涉及的资产负债范围;企业职工安置办法;企业资产处置和债权债务处理方式;企业改革改制后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三)初审改革改制方案。企业或其产权持有单位上报的改革改制方案经市国资委初审和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市国企办(市国资委)下达同意改革改制《预审通知书》。涉及劳动保障、土地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产权持有单位应将改革改制方案所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土地处置方案、政府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申请分别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

(四)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改革改制方案。产权持有单位应当将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的企业改革改制方案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企业改革改制。

(五)批复改革改制方案。产权持有单位将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的改革改制方案报经市国企办(市国资委),由市国企办(市国资委)按审批权限直接审批或由市国企办(市国资委)提出审核意见后转报市政府审批,批复文件下达后,企业改革改制方案正式生效。

(六)实施改革改制方案。改革改制方案批复后,由产权持有单位按照所批复的改革改制方案组织实施。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改革改制企业必须对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认真的清查,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工作由市国资委负责。

(二)改革改制企业必须由市国资委从中介机构备选库选聘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

(三)改革改制企业的资产评估由市国资委负责组织,并按《市市直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及评估结果核准工作规程》进行核准。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应纳入评估范围。

(四)改革改制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市国资委确定的市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并按照《市国有产权转让操作规程》的要求,公开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竞价转让,不得指定受让方,严禁暗箱操作。市级国有产权转让收入要进入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户,优先用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费,以及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五)改革改制企业的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应当由市国资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管理层应当与其他拟受让方平等竞买,职工安置费等有关费用不得从净资产中抵扣(国家另有规定除外),不得以各种名义压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可以探索中小型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

(六)国有企业资产损失的认定与核销工作由市国资委按《市市直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程》进行。企业核销的不良资产要按照《市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及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41号)的规定,由市国资委委托有资质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接收、统一管理、集中处置。对企业的不良金融债务,市国资委要委托有资质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行“集中打包处置、公司缩水回购、竞价转让变现”,对集中处置的收益要进入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户。

(七)对与原改革改制企业一次性计提的职工安置补偿费及相关费用相对应的国有资产实行保全措施,除改革改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兑现协议外,改革改制企业须用不低于职工安置补偿及相关费用总额的土地、房产等流动性强、易变现的不动产向市国资委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抵押。今后,改革改制企业不得再采取在转让前将职工安置补偿及相关费用从国有净资产中抵扣、提留的方式。

(八)破产清算组成员由市法院从市国资委、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人员中指定,破产清算组原则上由市国资委牵头组成,组长由市国资委与市法院协商确定。破产清算组接受市法院的领导和市国资委业务监管及指导。具体的运作模式采取清算组委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行托管清算;破产清算终结后,剩余的国有资产由市国资委授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

(九)市国资委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改革改制企业的跟踪管理,督促改革改制企业按承诺期限兑现职工的安置补偿费、股票及集资;对改革改制企业带入的金融债务和其它债务缩水而产生的收益要冲减改革改制时的负资产,对冲减负资产有余的收益要收缴;对改制时带入到新设企业的土地资产要进行清理,对工业用地因改变土地性质而产生的级差收入要按规定上缴国库。

四、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企业无论选择何种改革改制形式与方法,除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职工外,都必须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转换国有职工身份。职工安置补偿费计算的截止时间:改革改制方案已批复的,以批复的时间为计算截止时间;改革改制方案没有批复的,以年12月31日为统一截止时间。

(二)市直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补偿费标准和计算办法维持原标准和办法不变,继续按市委、市人民政府发〔2000〕12号文件执行。

(三)对职工安置补偿费采取总额计算、据实支付、及时销账的办法进行。

1、职工安置补偿费由企业根据有关政策计算,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再报市国企办(市国资委)批准后执行。

2、职工安置补偿费,企业能自求平衡的由企业自求平衡,不能自求平衡的以主管部门在行业内自求平衡。

3、职工安置补偿费不在企业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而是根据企业支付安置补偿费的实际情况逐年在其净资产中扣减国有资产金额,直至职工安置完毕。

4、每年由企业将实际用于职工安置补偿的资金划入市国资委指定的劳动专用账户。职工安置补偿费由主管部门或企业提出申请,市国资委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拨付,由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落实到职工。

5、改革改制企业在职工安置补偿费未兑现付清之前,其全部资产的转让变现和担保抵押,必须经市国资委同意并履行审批手续,否则,工商、土地、房产、金融、交警等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产权过户和财产担保抵押手续。改制企业、破产企业和其它改革形式的企业,专项用于安置职工的有资产,其变现所得资金,必须全部进入市国资委指定的劳动专用账户,专项用于安置职工,此类资产在发生产权变更时,须提交由市国企办(市国资委)出具的劳动专户证明,否则,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五、加强领导和监督,促进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健康有序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加快推进市直国有非工业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确保改革改制任务按期完成。主管部门要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和专班,切实组织实施好所属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市国企办(市国资委)要加大督办、指导的力度,推进企业改革改制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市国资委要与监察和检察机关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建立重要事项通报制度和重大案件报告、调查制度,以及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等办法,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三)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未与改制后新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产权持有单位必须及时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费。与改制后的新企业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费,也可选择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在新企业作价入股和留作新企业对该职工的相应债务,但职工应与新企业签订认股协议书或借款协议书。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