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7:19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三大行动纲领”和“幸福民生40条”,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提高用药安全水平为目标,建立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通过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努力构建药品安全体系。

一是建立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药品安全负总责任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建立专群协作、反应灵敏的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三是建立源头可控、运行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是建立网络齐全、监测到位、处置及时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评价和应急事件处理体系;五是建立高压严厉、打击有力的案件查办体系;六是建立管理规范、质量可控的全过程药品日常监督检查体系;七是建立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八是建立高效便捷、实时监控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监管体系。

三、申报条件与考评标准

(一)申报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两年内辖区无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

2.辖区内70%的社区(村)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已通过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村)验收的社区(村)可视为已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

3.自评分达到90分以上。

(二)考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与运行、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与药品市场秩序、宣传工作等,具体考评标准详见附件。

四、评定程序

开展创建活动的镇乡(街道)按照申报条件和考核评分标准组织自查,形成自评报告,向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对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由创建办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或“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并予以通报。

五、时间安排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具体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年6月-12月)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的意见》;召开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选择2-4个有条件的镇乡(街道)开展试点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年1月-年10月)

在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开展药品安全达标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年11月-12月)

在全面完成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任务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建立和完善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六、创建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工作是加强农村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创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成立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黄新山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戴国兴副主任、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徐自力局长任副组长,宣传、财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指导全区开展创建活动。各镇乡(街道)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2

一、制定方案

区委于6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建设“平安城市”实施方案,研究“平安城市”创建工作。6月23日下发了《关于建设“平安城市”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根据省、市委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市实际,决定从2004年—2006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2005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明确提出了建设“平安城市”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坚持统一领导步调一致、坚持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专群结合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等五项原则;确定了五个明显提高、五个明显下降、五个有效遏制、五个防止发生的总体创建目标和分三步走的工作步聚(即2004年1月—6月动员部署、2004年7月—2005年12月整体推进,实现达标,2006年1—12月巩固提高);确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大对敌斗争力度、严厉打击犯罪、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整治农村房屋质量安全问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等八项工作重点,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平安、大稳定”的思想,针对城市实际,把农村房屋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

二、明确目标

总体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力争两年(2005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具体计划:2004年1月—6月为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深入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建设“平安城市”活动;2004年7月—20005年12月为整体推进阶段,实现“平安县(市区)”目标,具体是:2004年30%的乡镇(街道)、30—50%的社区(村)达到“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社区(村)”的标准;2005年底100%的乡镇(街道)和90%的社区(村)达标,实现建设“平安城市”总体目标,使我区成为全市首批达标县(市、区);2006年1月—12月巩固提高,全面达标,100%的社区(村)实现“平安社区(村)”标准,全面总结创建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创建水平,全面实现“平安城市”目标。

三、狠抓落实

1、加强领导。区委决定成立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江鸣任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汗明任副组长,人大、政协、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建设“平安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从政法部门抽调3名干警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工作领导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一是层层动员部署。6月21日全区建设“平安城市”动员大会之后,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辖区各单位都相继召开建设“平安城市”、“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的动员大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创建工作,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目前,六个乡镇(街道)和部份区直部门已制定出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初步在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建设“平安城市”的共识和创建氛围。二是组织工作队深入村(居)进行宣传发动。区里组织挂点村(居)的部门,配合各乡镇(街道)深入全区22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向广大村(居)民宣传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平安城市”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在宣传发动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与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村镇相结合。深入发动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平安城市”的活动,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多形式宣传。利用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宣传栏、黑板报、墙报、广播、挂标语、发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据统计全区已召开各种动员会议50多场次,出各种板报宣传栏60多期,悬挂宣传标语12幅、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3、抓好试点。区委、区政府决定北门街道、洋溪乡作为建设“平安城市”的试点乡(镇),并要求各个乡镇(街道)要抓好2—3个村(社区)的试点工作,并从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和最基层的社区(村)抓起,拟定在陈大镇抓建设“平安家庭”试点,在列东街道抓“平安社区试点”,以积“小安”为“大安”。积极探索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路子,摸索工作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健康有序地顺利开展,少弯路。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城镇化人口城镇体系

abstract:thecoreofurbanizationoftheruralpopulationtransfer.acceleratingtheurbanizationprocess,promotetheurbanandrur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graduallyrealizemodernizationprocess."theurbanization"andnot"smallurbanization",butincludingmediumandsmallcitiesandsmalltowns.mediumandsmallcitiesandsmalltownshavetheirownadvantagesandlimitations,andcan'tsubstitutemutually,feasiblechoiceiscoordinateddevelopmentofmediumandsmallcitiesandsmalltowns.

Keywords:populationurbanizationtown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镇化现状

1)人口构成:安宁市辖2个街道办事处和7个镇(68个村民委员会和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7年末,安宁市有常住人口31.75万人,户籍人口26.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2万人,非农业人口14.4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1‰,城镇化率为63.15%。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约3.5万人,占总人口的13.0%,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白族、彝族、苗族和回族。

2007年安宁市各镇街道户籍人口总量一览表

镇街道全市连然八街温泉新县街青龙草铺禄太平

人口(人)2676671373853879011991264627519161221242116977

1、年龄结构

从1996年到2007年,安宁市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0~14岁年龄组的人口比重相对稳定,保持在15~16%左右;而15~64年龄组的人口从1996年的78.43%下降到2007年的74.15%,65岁以上年龄组的人口比重从1996年的6.15%上升到2007年的10.24%,安宁市的人口结构总体呈现向老龄化演化的趋势。

2、性别比

从1997年至2007年,安宁全市男女性别比从116.89降低至107.46,基本接近联合国设定的正常性别比102~107范围。

3、受教育程度

1997-2007年,安宁市文盲率显著降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从7年增加至9.1年,高于2007年的全国和云南省的平均水平。

4、城乡结构

2007年,安宁市全市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7万人,占总人口的36.34%。

5、人口增长

从1996年至2007年,安宁市户籍总人口从23.86万增长至26.77万,净增2.91万,增幅为12.2%,年均增长0.24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2%。

6、流动人口

近年来安宁市区的流动人口数量明显增加,2007年安宁市区的流动人口数为34216人,与当年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1:10.8,与城区常住人口的比重约为1:4.1左右。

7、就业结构

2007年,安宁市人口劳动力资源18.94万人,全社会劳动者18.17万,分别占全市户籍人口的71%和68%,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数之比为28:42:30。

2000年以来,安宁市的城镇人口数有所上升,但城镇化率增速缓慢。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宁市有城镇人口18.3万人,乡村人口11.22万人,城乡人口之比为1.63:1,城镇化率为62%;2007年,安宁市有城镇人口20.05万人,乡村人口11.7万人,城乡人口比例约为1.7:1,城镇化水平约为63.15%,比2006年增长约1.7个百分点。

2)城镇体系现状特征:空间上初步形成形成“一主四镇”城镇体系格局。“一主”指主城区,由连然、金方、草铺、温泉和县街组成;“四镇”指太平镇、禄镇、八街镇和青龙镇

安宁市城镇首位度为15.6,首位城市突出,城镇人口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以全市人口指标统计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0%以上,而除城区外,下辖各镇的城镇化水平除温泉和太平外均不足30%。表明安宁市市域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中心城区目前还处于集聚发展的阶段,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区的极化作用明显。

长期以来,安宁的城镇体系表现出典型的“行政中心型”城镇体系,即以行政中心为核心,以各乡镇为基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而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度时期,地域城镇体系一方面承袭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地方行政中心系统,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现代交通、科学技术以及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冲击遗存。地区的城镇职能组合比较完整,行政中心、集市贸易城镇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占多数,与中心城区之间除了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密切外,左右分工协作的横向联系一般较少。

受资源分布和计划经济影响,个别城镇逐步发展成为特色产业镇,如草铺的磷化工产业、温泉旅游小镇等,而发展条件一般的城镇则仍然保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缓慢;城区凭借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厚的原始积累迅速扩张,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区集中的现象明显,城镇体系呈单极化状态。

3)现状城镇概况如表;

4)城镇化水平预测:

根据《安宁市总体规划(修订版)》市域总人口以及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至2020年安宁市域的市域总人口达到7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0%。

2、存在问题

(1)城镇数量少,密度低。安宁全市仅有八个城镇,平均每个城镇的辖区面积为155平方公里,城镇密度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

(2)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二级小城镇规模小,二级小城镇的人口规模普遍偏低,数量最多的温泉镇也不足1万人,对周边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城镇的规模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改进。

(3)城镇分布交通指向性明显,现状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主要分布在中部交通便利的地区,北部和南部地区城镇较少。安宁市域八城镇中,有五个分布在以主城为中心的20公里范围内,320国道两侧的区域范围内。按城镇建设重点控制区的范围来统计,约400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太平、温泉、草铺、连然、县街五个城镇,而北部青龙、西部禄和南部八街镇则与主城的空间距离较远,城镇分布相对稀疏。

(4)城镇职能较为单一,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受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和人口规模的制约,目前安宁市各城镇的职能均较为单一,主城区为综合服务型城镇,温泉为旅游型小城镇,草铺与青龙属工业农业综合型城镇,其他城镇均无明显特色,属一般集贸型城镇,城镇内部的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城镇建设面貌均有待改善。由于小城镇的职能弱,产业发展还未形成规模,还未有效发挥自身优势。

(5)城市管理有待改善:城镇规划管理人员缺欠,镇(街道)无独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现人员不稳定,在城市供水、燃气、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在就业机会的创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在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城市安全的规划和建设、社区建设、扶持弱势群体、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管理和运行效率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6)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匹配。太平、草铺等就业聚集地与主城区相距较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发展脱节。城市地下管网、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道路交通网络不完善。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建设比较薄弱,城市公共设施的应急抢险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加大了出行和社会运行成本。(7)城市集约化程度不高。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已基本将城市中部和东部相对较为平坦的土地利用殆尽,其余部分的土地建设成本较大。目前安宁市城市建设用地较为分散,导致城市集约度不高,不易发挥城市的中心职能作用,同时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分散、重复建设、投资增加、居民生活不便等不良后果。

(8)城乡统筹规划和措施缺乏;现状农村居民点的布置比较分散,沿主要交通干线或过境公路的地区,村庄分布较为集中,山丘密集地区,村庄建设规模一般较小,分布较零散,缺乏有效的城乡统筹规划指引,导致城乡土地利用粗放,土地使用集约化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

(9)无鼓励农民进城转变为居民的相关配套政策,如进城购房、户口问题。此外城镇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3、加快推进安宁市域城镇化进程的措施构想

针对安宁市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依据《安宁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关政策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构想如下:

(1)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发展目标,明确城镇职能分工:将安宁市所有的城镇划分为2个层次:中心城镇和建制镇。空间上形成“一主四镇”城镇体系结构。“一主”指主城区,由连然、金方、草铺、温泉和县街组成;“四镇”指太平镇、禄镇、八街镇和青龙镇。加强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安宁主城的建设,培育一批建制镇作为次级城镇,为周边农业生产区提供服务;对规模较小的“微型”小城镇,采取控制发展策略,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升级,鼓励人口和建设活动向中心城区集中。

(2)明确全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

1、工业化将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目前安宁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在逐渐增强,在近中期以前者为主,至中远期,第三产业带动能力可能超过前者。

2、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基础设施对城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要素、人口等往往向基础设施条件好、尤其是交通便捷的地区聚集,因此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往往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目前,在安宁市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较大,高速公路连接线、绕城线、国道等道路的改造,将改善安宁与各地联系的便捷程度。道路、电力、能源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将成为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3、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

旅游业、房地产业在安宁市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太平奥林匹克体育小镇与温泉休闲度假小镇的建设,将为安宁市吸引一大批就业与居住人口,特别是太平、宁湖等片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对周边区域人口的吸引力较强,未来可能带来安宁市城镇人口的暴发式增长。

(3)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镇化发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心城市、建制镇、中心村三级城镇体系,发挥层级辐射带动作用,使城乡构成统一的网络系统,为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市、镇、村、组”四级责任监管体系,加强农村住宅建设跟踪监督管理。鼓励被征地农民、先富农民以及整村搬迁农民在全市范围内打破地域界限,向城镇梯次转移。加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跨区域安置农民方式,加快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

加快农村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的管理体制。

制定和完善有关产业、财税、信贷、土地、人才等政策,推进城乡资源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实行城乡科技、教育、信息、文化、体育和旅游等资源与设施共享;建立反映城乡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推动产业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突出科技、教育、文化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城乡良性发展。

实施“双后双百”和“三就三百”工程,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助,加大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力度,推进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全市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缓解用地矛盾。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流转。

4)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着眼建设“中等城市、养生名城”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城市经营,打响“现代新昆明西部新城”品牌。树立“全域安宁”理念,继续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四规合一”,实现中心城区控详规、集镇总体规划、农村集中居住区、保留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四个百分之百”。继续推进主城区、工业园区、开发片区给排水、通讯、电力等专项规划编制,注重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形象设计和色彩基调设计,强化绿线控制,让安宁城市不断变强、变大、变优、变美。完善中心村规划及迁村并点规划,继续坚持农民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县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城市集约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减少土地浪费。

5)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加强村政体制向城镇体制转变,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鼓励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

6)加强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体系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带动城镇化快速发展:

以道路交通、水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民生工程为重点,投资近70亿元,再启动40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推进安县城市主干道、安禄快速通道、西一绕、西绕城等道路工程,启动珍泉东路东西段、安海公路、园山东路建设,完成石安一级公路入城段改造,加快形成快捷流畅、主次配套的内外交通网络。抓好东南绕城、安八公路和龙山立交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储备和开发。启动王家滩水库、龙箐水库建设,完成打金甸水库新建、小箐口水库改扩建和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新建第二自来水厂,启动青龙、太平、八街、县街污水处理厂(站)项目,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中水回用率。启动太平湿地景观公园、城区纪念性公园建设,完成螳螂川(安宁段)一期治理工程。加快县街至云化截污干管工程建设,建成建筑垃圾堆放场、粪便处理厂,形成更为完善的生态环保处置体系。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4

5、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各乡镇(街道)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开展了针对“三合一”厂房、压力容器及易燃易爆企业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检查督促了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矿产企业、竹木加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如潭城、水吉经委能结合实际,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出现事故苗头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同时我们还引导、督促企业正确处理好加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去年乡镇企业投入资金150xxxx元,今年上半年又投入65xxxx元用于粉尘、污水、废气、尾矿等方面环保治理,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全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住各种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体上仍不平衡。潭城、童游、将口、麻沙等城郊、国道附近乡镇(街道)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偏远乡镇受到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在工业平台、新上项目等方面仍没有大的进展,乡镇之间的发展速度在逐渐拉开。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仍然缓慢,全市仍有xxxx乡镇是空白的,占全市的4xxxx,且1—6月规模工业只完成计划的40.xxxx。三是由于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乡镇企业系统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乡镇经联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四是局创业竞赛、招商引资任务尚未完成。

三、2007年下半年乡镇企业工作意见

2007年下半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创业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乡镇(街道)工业平台建设,主动与市里五大企业簇群的核心企业相衔接,加快引进上规模工业和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继续实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使乡镇企业在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3、抓好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改工作。要把科技进步作为增强乡镇企业整体素质的支撑点。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乡镇要培育一些科技型示范企业,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要广泛开展质量振兴活动,进一步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工作。要争取xxxx企业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要加大企业技改的力度,力争投入技改资金达到500xxxx元。[page]

4、继续抓好乡镇企业工业平台建设。把沿205国道的水吉、回龙、小湖工业小区建成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工业区;把沿南武路的塔山、将口、徐市、回瑶工业园区建成高科技、旅游观光工业区;把西片的黄坑、麻沙、莒口、书坊工业小区建成环保、传统型工业园区。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5

一、市民政基本情况

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0余万。全市共59个乡镇,23个街道办事处,1618个行政村,164个社区,43个居委会。目前,全市共有民政对象100余万人(其中低保对象14万多人,五保户2.5万余人,优抚对象20余万,残疾人18万,老年人43.8万,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35%)。

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早在2001年就在全省率先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聘任了231名专职低保员,充实到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2002年,又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救助工作网络。2009年以来,以省民政厅全面推进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为契机,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民政工作的意见》,从制度层面破解了民政工作基础不牢的问题,为全省树立了典型、提供了样板。同年10月,全省民政工作中期分析会议召开,我市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得到了兄弟市州的一致好评。目前,我市基层民政机构建立到了乡镇(街道)一级,基层民政队伍拓展到了村(社区)一级,基层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工作经费来源稳定,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在基层的落实有了坚强保障。

二、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情况

1、基层民政机构设置情况

我市县市区民政局均为正科级行政公务管理机构,并按照业务设立相关股(室)。所有乡镇(街道)全部成立民政所,内设社会救助站,实行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一站式”服务。每个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2、基层民政队伍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基层民政工作人员2944人。其中,县市区民政局配备民政干部269人,乡镇(街道)配备民政干部309人,村(社区)配备低保员330人,配备民生服务员1618人,配备综治员428人,基本建立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职责明确的民政工作队伍。据此计算,全市平均每个乡镇(街道)配有民政干部4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人),配有民政工作人员32人。这就意味着,全市每9708人中配有一名乡镇(街道)民政干部(符合省定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要求),每1020人中配有一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每340名民政对象配有一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

从年龄结构来看,基本上形成了老中青相搭配的梯次结构。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384人,占13%;年龄在36-45岁的有901人,占30.6%;年龄在46-55岁的有1659人,占56.4%;年龄在55岁以上的有105人,占3.5%。

从文化结构来看

县市区民政局民政干部以大专及以上文化为主体,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则以高中、中专文化为主体。在县市区民政局民政干部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97人,占73.3%。其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9人,占29.4%。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102人,占48%;大专文化程度的有557人,占24.3%;本科及以上文化的有220人,占10%。

从人员编制性质来看

基层民政干部的编制得到较好地解决,行政编制、参公事业编制的民政干部占66.9%。在全市578名基层民政干部中,有258名解决了行政编制,占44.6%;有129名解决了参公事业编制,占22.3%。还有84名属于差额拨款事业编制,有107名属于自收自支的编制。其中,有295名乡镇(街道)民政干部纳入了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有35名工作时间较长,政绩突出的乡镇(街道)民政干部享受副科级以上职级和政治待遇。

从从业时间来看

拥有3年民政工作经验的人员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的有2129人,占72.3%;从事民政工作不到3年的有920人,占27.7%。

从性别结构来看

有女性民政工作人员678人,占23%;从专兼职结构来看,有专职民政工作人员908人,占30.8%;从党员所占比例来看,有党员民政工作人员2438人,占82.8%。

3、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市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基本按上级要求做到三齐全。

一是办公设施齐全

全市基层民政机构共有办公场地76892平方米,有办公用房2794间。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民政所拥有4间办公用房(60平方米),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一应俱全。平均每个基层民政干部拥有办公场地26平方米。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共为基层配备了1272台电脑,4101张办公桌、4456个文件柜。平均每2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就有一台电脑,基本满足了基层民政工作有序开展的需要。有条件的乡镇还配备了打印机、传真机、空调等办公设施。目前,民政所成为了全市各乡镇(街道)站办所中办公条件最好、设施最全、基础最实的单位。

二是信息公开平台健全

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建立标准统一、内容齐全的民政政务公开栏,将民政的有关政策、申请审批程序、审批结果等内容进行公示,促进民政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民生档案健全

我市动员和组织民政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清困难群众底数,建立详细的民生档案,实现“村(社区)有专袋、乡镇(街道)有专柜、县(市)区民政部门有专室、市民政部门有专室”的目标,做到分户建档、一户一档,确保民政工作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

4、基层民政工作经费配备情况

1997年我市城市低保实施之初,在全省率先为每个居委会每年安排民政工作经费1500元。当时,居委会年工作经费仅3000元,加上民政工作经费1500元,每年4500元,民政工作经费占三分之一。2009年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市民政部门工作经费由财政部门按上年度安排民政资金总量的2%列入财政预算,县(市)区按5%列入财政预算,乡镇(街道)的民政工作经费也作出相应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民政部门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按照比例测算,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应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477万元。而实际上,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534.5万元,比规定多安排57.5万元。2011年,市、县两级财政应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496.9万元,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已预算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533.2万元,比规定多安排36.3万元。乡镇(街道)民政所的年均工作经费达到2万多元。

从以上我市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统计情况看,我市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注重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无论是基层民政机构设置、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基层民政工作经费配备,都情况较好,基本达到和实现了省定标准和要求,基层民政能力居于全省前列,为开展各项基层民政工作,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情况较好,基层民政能力居于全省前列,但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和日益增长的基层民政工作任务,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差距,当前着重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四方面问题。

1、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仍然偏少

近年来,民政职能不断增加,服务对象不断增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细,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建设与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市民政部门承担着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老龄、拥军优属、维稳等多项工作,民政服务的对象由几万人增加到100余万人,年发放资金量由200余万元增加到3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常年管理和服务的民政对象一万余人,管理和发放的民政资金超过360万元。我市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民政所已经达到4人,这个数字已经高于全国的平均数量,但相比于日益增加的民政工作任务与民政服务对象,仍显人力不足。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治和福利待遇低

目前,我市基层民政队伍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73.6%以上,年龄在46岁以上的民政工作人员占59.9%,特别是还存在部分55岁以上年龄较大的同志。乡镇(街道)民政所只有较少部分人员解决了政治待遇,福利待遇也比较差。同样是走村入户开展工作,乡镇纪检、计生、公安、司法、农技干事等都有一定的办案津贴或岗位补贴,民政干部走村入户的时间和次数最多,但无一分钱补贴,这对同是乡镇(街道)干部的民政系统人员来说,有失公允。

3、财政紧张,工作经费配备困难

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我市目前财政每年需配套万的民政专项资金,需安排2500余万的民政工作经费。这对属于吃饭财政的我市来说,安排这样大数目的资金已有难度,要再增加经费是难上加难。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一级财政捉襟见肘,民政所的工作经费无法保障,这对乡镇民政所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

4、民政发展观念与服务理念有待提高

基层民政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了解群众需求不够细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较少,不能耐心倾听群众呼声;在注重群体需求研究的同时,对个体需求关注不够,为了操作简便,政策细化不多,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是保障群众权益方面做得不够。民政工作要在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存权的基础上,向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并重转变。目前由于民政自身资源有限,在保障发展权方面没有大的作为,需要进一步开拓。三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民政人员对服务对象特别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缺乏深厚感情,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自觉地以“施恩者”、“管理者”的身份落实政策、开展工作,致使有些工作做得不够细致踏实,对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信息掌握不够、不到位,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意见

1、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满足日益增长的民政工作需要

我市民政服务的对象由以前几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00余万人,年发放资金量由以前200余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常年管理和服务的民政对象一万余人,管理和发放的民政资金超过360万元。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民政干部除完成自身民政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乡镇(街道)分配安排的其他临时工作、中心工作、突击任务等,工作任务较为烦琐、繁重,常常顾此失彼。为此,可考虑适当增加乡镇(街道)民政干部人员编制,从目前的万分之一增加到万分之一点五,即每个乡镇(街道)在增加2人,达到6人,这样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民政工作需要,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搞好民生工作,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基层民政干部素质

要加强对基层民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和党风廉政等方面的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廉洁高效的基层民政干部队伍。要强化基层民政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等“四个”意识,提高和改进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加大对基层民政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培训,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业务结构,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宗旨教育,提高对基层民政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力度,确保清正廉洁,做到干净干事,实现基层民政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民政工作的满意度。

3、增加民政经费,加大改善民生力度

要改善民生,势必要增加民政经费。为此,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前民政专项资金和民政工作经费紧张、短缺的实际情况,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全面安排,根据财政收入的递增,适当增加民政经费。特别要针对税费改革后,乡镇一级财政捉襟见肘的实际困难,加大对乡镇一级民政经费的拨付,增强乡镇一级民政工作活力,夯实乡镇民政工作的物质基础。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6

一、消防安全网格划分和工作目标

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核心,充分依靠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以社区为单元,在乡镇人民政府以村屯为单元,划分若干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对网格内的单位、场所、居(村)民楼院、村组实施动态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服务及时的消防管理网络。

分三年完成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任务,2013年40%的街道乡镇、村(社区),2013年70%的街道乡镇、村(社区),2014年100%的街道乡镇、村(社区)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充分整合街道乡镇、村(社区)消防监管力量,有效推动街道乡镇、社区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完善街道乡镇、村(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形成机构健全、责任明晰、措施有力、管理到位的基层消防工作格局,从而全面提升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

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镇(街道)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1、各镇(街道)、村(社区)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安监办、综治办、工商所和公安派出所等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配备1至2名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

2、各镇(街道)、村(社区)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安全工作重要问题。

3、各镇(街道)与行政村(社区)和相关单位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至少每半年对各单位履行消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一次督查。

4、消防工作办公室协调指导辖区消防工作开展,至少每月对社区、农村进行一次检查督导,着力解决消防安全重点、难点问题。

5、行政村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至少明确1名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

6、居民楼院、村组成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等群众性消防组织。

(二)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1、镇(街道)要结合实际编制城乡消防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乡村建设同步实施。

2、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对使用天然水源的,要建设消防供水设施。市政、建设、供水、通信等部门要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3、各镇(街道)消防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本辖区消防工作档案和消防工作制度、建立辖区重大危险源、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等消防工作基础台账,并针对辖区可能出现的重大灾害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4、行政村社区要建立健全本村、本社区消防工作台账,台账包含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及火灾防控弱势群体(独居老人、精神异常人员、病残人员以及留守老人、儿童)等情况。

5、公安派出所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管理档案,完善监督执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辖区火灾事故台账,并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灭火救援预案。

6、商业步行街、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和住宅区要保证消防车通道畅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埋压、圈占、损坏公共消防设施、不得挪用、挤占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用地。

(三)落实基层监管部门责任

1、镇(街道)综治办要组织治安巡防队、基层治保员等综治力量,积极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和消防宣传。

2、民政部门要将居(村)民委员会建设、社区建设和减灾、救灾等工作与消防工作有机结合,促进基层组织做好消防管理工作。

3、工商所要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协助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加强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

4、安监办要结合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能当场整改的要督促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及时通报公安派出所或公安消防部门。

5、公安派出所落实基层消防监管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和《省公安厅关于公安派出消防监督检查的工作规定》等有关规定,并落实《关于巩固“清剿火患”战役成果切实加强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依法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6、行政村的消防管理人员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报所属镇(街道)消防工作办公室及所属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7、居民楼院、村组义务消防组织进行经常性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及时报告所在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

(四)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1、乡镇、社区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在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冬春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活动。

2、行政村制定村(居)民防火公约,在主要道路、街区设置消防宣传标语,并至少设置一处消防宣传橱窗。

3、公安派出所至少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宣传活动。

4、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配合协助镇(街道)及公安派出所开展相关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五)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乡镇完善城乡消防规划,加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2013年60%的城镇、2015年100%城镇建立消防供水设施,使之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将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2、行政村根据实际,设置室外消火栓、建设消防水池,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或在天然水源处设置取水设施等,明确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六)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1、全国重点镇和人口超过5万、建成区面积超过五平方公里或者年GDp超过1亿元的建制镇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其他普通建制镇、集镇、乡镇工业区建成志愿消防队。

2、有治安巡防队的村庄、社区建立治安、防消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无治安巡防队的村庄、社区建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

3、公安派出所治安巡逻车配备灭火器材,具备处置初起火灾的能力。

4、镇(街道)整合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治安巡防、保安等力量,明确职责分工,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模拟联合演练。

(七)加强社会单位管理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2、要大力推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备案申报、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身份证管理、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制度。对易发生群死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要定期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落实针对性防范。

3、持续推进“四小”场所(小档口、小娱乐、小作坊、小旅馆)“一畅两会”行动(社会各单位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单位从事业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掐源头、摸底数、清人员、搞分隔、逐步治理,严防小场所发生大火灾。

4、2013年,火灾高危单位和30%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实行“户籍化”管理,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全部达标,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单位要基本达标。2014年,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实行“户籍化”管理。

三、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保障措施

(一)强化认识,周密部署。“网格化”管理是强化街道乡镇、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真正落实消防工作责任的重要举措,各地要从固本强基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认识,将“网格化”消防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要积极培育树立工作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所需经费,推动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7

根据省扶贫办绩效评价有关饮水安全方面反馈的意见及我区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做如下通知,请各乡镇对照自查,举一反三,限时整改。

一、省扶贫办绩效评价反馈的意见

1.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之前由部门核查出,自来水管道裸露在外,要求其做相应整改,此次核查时发现,以前实施的饮水安全项目自来水管道依然裸露在外面未做任何处理,2019年实施的项目仍然裸露在外,存在落实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2.项目资料缺失,项目管理缺少必要的程序。部分项目没有验收报告(至少包含验收标准、验收情况和验收结论),未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未进行项目造价审核及竣工决算审计,无监理相关资料。

3.项目支付缺少关键资料。大部分项目的付款缺少“形象进度表”“已完成工程量清单”“资金支付申请表”等关键资料依据。

二、整改措施

(一)开展“回头看”,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对照反馈意见,及时开展“回头看”,重点针对管道裸露、爬管等现象进行核查,同时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及《**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三十条》要求查漏补缺,再次排查其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并根据核查结果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方案,限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

(二)完善资料,确保验收。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验收资料的编制收集归类工作,加快完善软件资料,确保顺利通过贫困退出验收及行业项目验收。

贫困退出验收涉及饮水安全方面的资料: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的验收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甘水农水发〔2018〕319号)规定的验收程序执行。

1.户级资料:(1)《**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区水务局包乡责任人核查准确后,签字加盖公章后下发农户;(2)饮水安全明白卡,每户一份,发放到农户。

2.村级资料:(1)《饮水安全花名册》,要和户籍人口信息一致(花名册内容格式符合省厅要求);(2)《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以户为单位把本村的装订成测);(3)《水质检测报告》,由乡镇统一取样送检,以村为单位,一个水源一个水质检测报告;(4)村级管理机构和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

3.乡镇资料:(1)花名册汇总,以村为单位将村级花名册汇总后编制成册。(2)水质检测报告汇总,将全乡所有水质化验报告汇总编制成册;

4.区级资料:(1)成立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的批复文件。(2)供水专管单位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3)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4)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核实问题清单办理销号情况。(5)成立水质检测中心的批复文件。

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资料: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料的编制整理共分四大类:1.建设单位(即乡镇)资料,包括设计文本、乡镇(街道)专题研究饮水清零任务的会议纪要、投资计划文件(武脱领办发[2019]29号)、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项目公示图片、建设单位自验结论(报告)及自验总结、竣工决算报告、工程移交资料、反映项目建设情况的影像资料;2.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合同、设计报告、工程设计情况总结报告、设计变更相关资料(如有);3.监理资料,包括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监理日志、监理指令记录、监理例会纪要、监理情况总结报告,监理质量评估总结报告、反映监理情况的影像资料。4.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工报告、技术交底记录、进场(人员、材料、设备)报验资料、隐蔽工程报验资料、单元(工序)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阶段验收资料、质保资料、施工日志、工程变更签证资料(如有)、工程款支付资料、工程结算、请验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施工情况总结报告等。上述四类资料由乡镇(街道)保存,并报区水务局备案。

(三)加强资金监管,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加强资金的监管使用,专人专账负责管理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按进度付款,无挪用、挤占、虚列开支等现象,同时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完善资金拨付资料,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合规使用,安全使用。

(四)落实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依规进行管理。对已建成的饮水安全项目,各乡镇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切实做到政策落实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管护人员到位、运行经费到位、培训宣传到位,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

(五)加强政策宣传,把握评价标准。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把《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作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和脱贫验收的“度量衡”,加强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细则》内容和指标,严格对照标准开展工作,对照标准完成任务。各乡镇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改变陈旧的用水观念,提高群众对饮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认知和理解,赢得信任和支持,确保安全饮水冲刺清零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群众保质保量的喝上品质优良的安全水、放心水。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乡镇(街道)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全区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严峻性和复杂性,认清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紧迫形势,认清解决反馈意见问题的重要性,做到对反馈问题照单全收、主动认领,坚决整改存在的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各项任务。

(二)靠实整改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抓整改落实的主体责任,对反馈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要对照反馈问题,切实增强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整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明确整改时限。要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动真碰硬,能即知即改的,要明确具体整改时限要求,迅速完成整改,绝不能无限期延误整改。

(四)积极排查,有效整改。各乡镇(街道)要对存在的管道裸露、爬管、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特殊问题进行认真摸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不漏一户解决好饮水安全工作,保证户户用水达标,人人饮水安全。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8

一、乡镇街道财政体制主要内容

(一)体制类型

区乡两级财政实行“明确税源,划分税种,核定收支,收支脱钩,超收分成,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收支范围

1、收入范围

乡镇街道行政区域内组织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以及乡镇街道实现的非税收入,全部计入乡镇街道收入,并作为年度收入任务下达。区以上所属企业、工业园区内企业、区里引进的大型建设项目、涉及享受区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享受福利企业待遇企业、松山城区范围内的建安房地产业实现的全部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属于区级财政收入。

2、支出范围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和乡镇街道的财政支出责任,主要承担乡镇街道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和按政策规定提取的工资相关性支出,以及乡镇街道事权范围内的党政机关运转、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具体包括:乡镇街道本级的行政运行经费、农牧业、农机、水利、文化、计划生育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不包括计划生育四术费)、医疗费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不含教育、公安)支出、村级运转等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

(三)收支基数

1、收入基数

以区政府当年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中剔除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作为收入基数。

2、支出基数

(1)人员工资: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以年1月份在乡镇街道开支范围内的编内实有人数和工资额确定。编内新增人员的工资由区财政负责核拨;国家出台的政策性增资,按照国家规定的补助办法,由区财政核拨;零星增资由乡镇街道财政自行消化。

(2)工资相关性支出:在职、退休医疗保险按在职、退休年工资总额的6%核定;住房公积金按在职人员年工资总额的5%核定;二残、民政离休公费医疗经费按实有人数每人每年6000元核定;社区居委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分别按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20%核定。

(3)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必保支出(包括计划生育、乡村道路、村级支出):按原政策、标准核定。

(4)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取暖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小车燃修费、房屋维修费)支出: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编办、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核定乡镇财政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保证乡镇机关单位正常运转的指导意见》(预号),乡镇街道年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为30万元(含社区居委会公用经费)。

(四)奖励办法

1、完成区政府下达收入基数的,其超收部分按地方留成的20%奖励给乡镇街道。完不成区政府下达收入任务的,按未完成数的20%相应扣减乡镇街道财政公用经费。同时,区财政将依据乡镇街道收入进度拨付乡镇公用经费。

2、乡镇街道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或物流园区)的,三年内(从正式投产实现税收的年份算起)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引进乡镇街道;入驻本乡镇街道的,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乡镇街道;入驻其他乡镇街道的,三年内(从正式投产实现税收的年份算起)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抵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后,引进乡镇街道和入驻乡镇街道五五分成(由区里结算)。

3、乡镇实现的烟叶税按30%奖励给乡镇。

二、配套措施及要求

(一)健全和完善乡镇街道财政激励约束机制。为充分调动乡镇街道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超收形成的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招商引资经费支出、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化解历史性债务。

(二)完善区财政对乡镇街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乡镇街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如招商引资、农牧业产业化等项目支出乡镇街道财力确实无力承担的,由区政府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安排转移支付资金给予适当补助,确保乡镇街道财政平稳运行。

(三)深化乡财区管改革。按照财政体制确定的乡镇街道支出责任和收入范围,合理编制乡镇街道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明确乡镇街道支出顺序,规范乡镇街道财政行为,加强乡镇街道财务管理和监督。区审计、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街道收入的监管,严禁收入混级次、串税种情况的发生。加强对乡镇街道财政支出的检查和监督,保证乡镇街道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

(四)加强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进一步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分流人员,确保乡镇街道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9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3月18日晋中市建设工作、4月9日晋中市引深“四城联创”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理清发展思路,再掀乡村建设和管理的新高潮,进一步确立我市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乡村的地位。一会,秦市长还要就建设工作作重要讲话,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先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2006年。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乡村建设目标,全市投资15亿元相继铺开了路桥建设、公用设施、绿化美化等30项重点工程,经过三年的奋力实施,30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有23项全部完工,三年出形象”目标全面实现,乡村形象得到迅速改善,功能和品位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说,过去的三年是城建史上投资力度最大、乡村空间扩张最快、乡村特色塑造最明显、乡村面貌改善最显著、人民群众从城建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中等乡村框架基本拉开。三年来,全市累计投资4.2亿元用于乡村路桥的建设和改造,新建总里程35公里,改造20公里,三贤大道、高架桥、南外环、西外环、金融路延伸等道路相继建成,对新华街、新建路、绵山街、文明街、高速路连接线等乡村主次干道和14条小街小巷实施了全面改造。以这些道路为依托,乡村规划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初步构筑起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特别是总投资2亿元的三贤大道成为乃至晋中规范最高的景观大道和介孝汾城镇组群建设的骨干道路。目前,市拥有乡村主干道路共计110公里,道路总面积146万平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2平方米,高于国家园林乡村要求的9平方米。二是公用设施更加健全,乡村功能日趋完善。投资2.5亿元实施乡村集中供热工程,装置完成三台75吨锅炉,铺设主管网21公里,建成换热站26个,实现供热面积280万平米,加上现有汾矿集团100万平米的集中供热面积,全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380万平米。投资1300万元实施了乡村第二气源厂供气工程,乡村燃气普及率达到90%与中石油就天然气接入达成框架协议,年内将正式接入。兴地引水工程正全部完工,新建成谢峪水厂,乡村供水能力达到4万立方米/日。投资4700万元完成了乡村污水处置厂建设,投资2.1亿元建成全省县级乡村中首个垃圾焚烧电厂。三是园林环卫装备迈上新台阶,乡村景观亮化效果显著。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乡村园林、环卫设施建设,新增各类机械40余台,装备水平走在全省县级乡村前列。投资1300万元对三贤大道、旧城区主要街道、绵山街、北坛路、新华街等主干道路灯进行亮化建设和改造,全市新增、改造路灯1800盏,景观灯1000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和生活,提升乡村的街景亮化水平。

(二)城乡规划调控有力。请名家、找高手做规划,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委托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市乡村总体规划》市旧城维护与改造总体布局规划》市乡村道路建设规划》市城市绿地、供热、供水、供气、消防、排水专项规划》义安镇、三佳乡城镇建设规划》等30余项,基本形成乡村总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相互衔接、相融互补的城乡规划体系。积极推进“阳光规划”成立了市乡村规划委员会,组建了市乡村规划评审专家库,定期对乡村建设项目进行集中审核,初步行成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科学决策,依法审批”规划审核体系。城乡规划指导下,全市城乡建设更加规范有序,节点、立面及整体建设更加合理,建设品位逐步提升。同时,加快推进村镇建设步伐加快,近三年来,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2.9亿元。全市各乡镇新修建道路40多条,全长近200公里,一会曹市长还要对全市的公路建设进行总结;累计铺设给排水管道11公里,下水道12公里,自来水通水率达97%新增商住房面积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5平方米。同时,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高标准建成60个生态示范园林村,使村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镇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园林乡村建设效果卓著。采取规划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加快园林乡村建设步伐,乡村景观水平显著提升,200620072010年连续三年新增乡村绿地超越100万平米。完成了新华街、绵山街、新建路等道路的绿化改造工程,建成了乡村内环景观带。三贤大道景观绿化成为一大亮点,完成投资20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米。实施了迎宾广场新建、火车站广场、东城公园、汾秀公园改造等一大批乡村绿化重点工程。目前,市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1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全部达到园林乡村规范,并于去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乡村的验收。

(四)建设与管理并重。晋中市率先提出了四城联创”目标,去年,市被授予省级卫生城市,并通过了省级园林乡村的考核验收,同时,四城联创”工作受晋中市政府惩处,乡村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是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市道路保洁总面积达到235万平米,较2006年的两倍还多,南北河沿街、裕华路、西大街等重点路段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保洁。乡村道路的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对主要路段实行了一扫四保、一冲两洒”二是市场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投资4500万元新建南街金属构件、鑫东方建材、长鸿家具等5个9万平米专业、便民市场,城区汽修汽配、殡葬服务等行业实现了划行归市。对城区临时摊点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定街道、定区域、定时间经营,完全解决了北坛路临时摊点占道经营问题。三是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投资1400万元实施了交通指挥中心、天眼工程”建设,新增、改造红绿灯20套,新增隔离护栏10公里,深入实施疏通工程,规范货运车辆在城区行驶,对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切实提高了管理的效果。四是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累计新增乡村住宅面积180万平米,世纪馨园、盛华丽园、福馨园、宏顺家园等一批高标准居住小区相继建成入住,乡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8平方米。开工经济适用房3.3万平米、400套,廉租房1.7万平米、400套。

(五)城建筹融资渠道拓宽。群众参与,社会化运作”方式进行,完成了定阳路、南北文明街、融路延伸段的改造和建设。采用民间资本,完成了乡村集中供热、污水处置、垃圾发电厂的建设。利用国家开发银行1.7亿元的贷款用于乡村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产权置换方式新建成全市标准一流的北坛小学。引进福建乐辉、北京浙温工贸公司公司参与投资我市南北河沿改造,两家公司合计投资额超越4亿元。

凝聚着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同志们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此,对大家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需要注意的目前,市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示在一是市政基础设施仍然单薄,供热、供气、供电不能满足乡村快速发展的需要,乡村排水管网的改造这两年比较滞后。二是乡村个性不够鲜明,特色、精品不够突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与近邻孝义市相比,路网等基础设施上还有一定差异。三是城中村”和城效结合部规划和建设管理相对单薄,违法建设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突出。四是乡村管理“韧”劲不够,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五是小城镇建设管理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为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真抓实干,掌握关键。全力推进2011年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

重点围绕“五年大变化”要求,2011年的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要依照打造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乡村、介孝汾城镇组群核心乡村和担当晋中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乡村群龙头的目标。完成现有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新的道路建设和改造、公用设施、乡村绿化、便民利民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凸现的中心乡村、功能乡村、特色乡村”地位。要突出“四城联创”载体功能,力争再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城联创”工作。为此,要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重点加大五个片区控制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继续对城区地图进行补测,1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依照《城乡规划法》要求。为明年《乡村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准备。要突出乡村特色,加强人文景观的维护,重视大型建筑物和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尽快完成文体中心的规划设计;加强街景设计,统一管理,形成一街一景的风格,一街一景的特色。要注重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未完成小城镇规划编制的6个镇今年要启动完成。强化规划管理,严把建设项目选址、方案评审关,所有建设项目必需经市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继续加强建设项目的批后管理,对无证开工、随意调整规划、改变用地性质,侵占绿地,随意提高建筑密度等违反规划的行为要进行查处。规划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执法一定要严,对乱搭乱建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对违法建筑,要做到露头就拆,毫不手软,市执法大队要尽快完成已明确的绵山街等路段几处违法建筑的撤除工作。

消除断头路,2完善配套、整合改造市政设施。一是继续推进乡村路网建设。完成在建的军民路、史公路、西外环延伸、北坛西路延伸、迎翠街延伸、经天路延伸6条道路。优化、完善乡村道路网络。同时,新开工军民路(新华街—经天街段)新建工程,实施南北河沿街道路改造,形成乡村外环道路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乡村内部的路网通行条件。二是加快实施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设施改造。规范乡村供热、供气的运行体制,完善监管制度,保证平安、稳定、有序运行。今年,要投资1亿元开工乡村第二热源厂,新增供热面积170万平米,确保新建成的住宅小区有稳定热源。积极推进天然气接入工程,年内争取正式供气。加快推进乡村电网改造,完成定阳变电站建设,启动南北河沿街变电站,解决南北河沿街供电问题。对西南排干和中排干纬二路段进行改造,提高乡村防洪能力。实施乡村污水处置厂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中水回用工程。

全面完成省级园林乡村创立的基础上向全国园林乡村迈进。一是要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40万平米的汾河湿地公园,3高标准、高品位实施乡村绿化。巩固乡村绿化取得的成果。打造全省一流的滨河景观带。二是要完成军民路、史公路、北坛路延伸等新建道路绿化,新增绿地10万平米;对北坛路、新建路等城区主干道的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品位。三是要对现有的汾秀公园、东城公园、迎宾广场要增加精品景观、提升人文气息。四是要新增一中、盛华丽园等一批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和小区。五是要加强乡村绿地的常态管理,提高绿地管护水平,适时做好乡村绿地的更新、补栽、增绿工作。

加快保证性住房建设的精神,4扎实推进利民惠民工程。一是要全面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建的400套3.3万平米、经济适用房和400套2万平米廉租住房要确保完工,同时,新开工或回购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二是要继续加大小街小巷的改造力度,今年要完成5条小街小巷的改造。三是要完成新建路、体育路、金融路、金华街的路灯改造,基本完成城区的亮化工程建设。四是要新增一批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箱等服务设施。旧城区、绵山街、金融街等街道新建2-3个小型便民市场,文明街、光明路等占道摊点全部进入,完全解决马路市场乱摆乱设的问题。新布局建设一批公厕,目前,市的万人拥有公厕仅有2座,离国家园林乡村和优秀旅游乡村的规范差了一半,通过今年的努力,这项指标上争取全面达标。

推进文化旅游工程,5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工程。着眼于打造的乡村亮点、文化精品和旅游景点。提升乡村品位,全面推进中国优秀旅游乡村创立。总投资1.5亿元的文体中心5月份以前完成规划设计,争取上半年正式开工。实施好后土庙、祆神楼广场的建设,增加绿化景观和停车场。做好张壁古堡的深度开发,打造精品景区,今年要新建总面积5000平米的停车场。加快推进天竣山风景区的维护开发工作,五一”前文风塔的修复工作要全面启动。市旅游局要在6月底前牵头完成新增20块旅游标识标牌的任务。

加快道路、绿化、电力、供水、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建设,6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从规划入手。不时完善城镇功能,以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依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抓好村镇建设。城关、宋古、绵山等城区乡镇要协调好镇区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义安、张兰、义棠等基础水平比较好的水平,完善公用设施建筑的基础上,要在建筑的控制上下功夫,明确风貌、形态,要细化到建筑的高度、体量、形象和颜色等指标,形成整体、协调的风格。龙凤镇要加大张壁古堡的维护与开发。

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7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从严从细治理乡村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现象。一是要继续加大环卫机械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主次干道“一扫四保”一冲两洒”清扫保洁规范,巩固好去年乡村环境整治的效果。城关、宋古、绵山等乡镇要抓好“城中村”卫生整治,有条件的村要全部纳入乡村环卫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二是要清理好城市“牛皮癣”坚决杜绝和清除好城区建筑物、构筑物和公共设施上乱贴各类小广告和乱喷制贩假证电话号码。环卫部门要做好乡村主要街道的小广告清理,各办事处要做好小街小巷的清理工作。公安、城管部门要实行重点地段重点守护,重点问题重点治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消除乡村“牛皮癣”三是要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全市各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高度重视“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把“门前三包”管理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切实履行职责,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负责主抓,把工作落到实处。环卫部门要负责督促临街商业门店做好“门前三包”确保乡村主次干道的整洁、有序。

努力形成严格科学、高效、规范的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格局。今年5月底前,8规范乡村交通管理。加快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完成总投资1400万元的城区交通监控中心建设,启用电子警察系统,将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交警部门要抽调警力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随意调头等交通违章行为,查处超载、抛洒车辆。环卫部门和执法大队要规范城区商业街自行车的停放,切实提高管理效果。

规划部门负责对乡村主干道、商场等重点区域的户外广告,9开展乡村广告整治。一是要减量。当前我市户外广告设置的突出问题是过多过乱。要全面撤除取缔过街的龙门架广告;园林部门负责对绿化带、人行道上的广告进行排查。对未按规定顺序审批设置的广告、存在平安隐患的广告一律予以清除,对影响视觉景观的广告,一律要清除或整改。二是要规范。规划部门要对乡村重点部位的户外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每条街道、每个区域都明确一定的数量、体量、色彩、高度等,防止整齐不齐,高低不一,色彩混乱。要边整治,边完善,及时规范管理顺序,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管理水平。

今后要鼓励建设把一批占地面积较大、功能设施齐全的精品住宅小区,实现房地产开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精品型转变,推动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继续发展。二是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平安生产,严防建筑平安事故发生,所有建筑工程必需操持“一书两证”后方可开工建设,属违章建设的要立即停工,限期整改。对手续完善的项目,要落实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加大对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业继续健康发展。三是要规范工地施工现场管理。建筑资料不得乱堆乱放,10规范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工程工地管理。一是规范住宅小区开发。更不得占用乡村道路、人行道,运输车辆不得飞扬洒漏,建筑工地封闭作业,工地出入口和场内道路硬化,建筑四周必需设置质量合格的平安网、封闭网和平安防护通道。建设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对存在问题的要及时进行纠处。

三、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确保完成2011年的工作任务

四城联创”和各项建设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五年大变样”目标的实现,2011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同时,2011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更是检验我队伍的能力、水平和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的重要之年。只有坚定信心,强化责任,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迎难而上,才干确保2011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在

(一)进一步增强城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乡村面貌是一个乡村综合实力的体现。与建设区域性中心乡村的要求相比,与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相比,特别是依照“五年大变样”目标要求,任务仍然艰巨。建设系统广大干部思想上必需高度重视,认识上更加清醒,行动上更加自觉,措施上更加有力。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已经分解到建设系统各单位,并明确了相关负责同志,大家对各自承担的具体工作,必需要倾注真心,使上真劲,多下实招。

(二)更新观念。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瓶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广开渠道,不时探索经营乡村的路子,积极筹措城建资金,保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格局。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城市供热、供气、污水处置等公用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二是要激活土地市场。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聚集建设资金。三是要招商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拓宽筹资渠道,把城市道路、广场、公园以及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与城建开发建设项目捆绑在一起,整体考虑,统筹布置。四是乡村绿化、市政养护、环卫等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

(三)加强乡村建设与管理的队伍建设。创新乡村管理的机制,整合组建市政管理处、城乡规划监察大队、环境卫生监察大队,强化乡村规划、卫生、公用设施的管理。要重视乡村规划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公开招考一批乡村规划设计、园林管理人才,形成一大批有效服务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人才队伍。城建、规划、园林、环卫、交警等单位要加强现有人员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的人员管理、绩效考核、定岗定职等一系列制度,努力打造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

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10

一、乡镇机构改革基本情况

(一)改革前乡镇(街道办)情况。改革前滨州市下辖86个乡镇(街道办),其中,乡镇70个,街道办16个。中央核定乡镇(街道办)一级行政编制3444名,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总量控制在3500名以内;行政在职人员2285人,事业在职人员4738人;90%的乡镇(街道办)按照内设4个行政机构、6个事业机构进行设置,共设行政机构382个,事业机构571个。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标准和要求。2002年省、市对乡镇办机构设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规定了行政机构4个,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不超过6个。随着社会发展,为民服务范围的拓宽,2010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山东省乡镇分类办法和机构编制核定标准》,依据乡镇现有人口、财政总收入、行政区域面积等指标量化成分值后,按照分值细化为三大类型八个档次,并依据类型和档次核定乡镇(街道办)的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

(三)改革后乡镇(街道办)情况。滨州市现辖92个乡镇(街道办)。其中,乡镇63个、街道办29个。全市92个乡镇(街道办)中一类乡镇21个(其中,乡镇7个、街道办14个),仅占全市乡镇(街道办)总数的23%;二类乡镇69个(其中,乡镇55个、街道办14个),占全市乡镇(街道办)总数的75%;三类乡镇2个(其中,乡镇、街道办各1个),占全市乡镇(街道办)总数的2%。

截至2011年4月底,全市各县区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全部印发完毕,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正式进入贯彻落实阶段。通过改革,全市乡镇(街道办)行政机构由382个调整为389个(主要原因是撤镇设办,仅201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有6个乡镇规划调整设置为10个街道办事处),事业机构由571个减为481个。行政编制在保持总额3408名(省编办批复同意从原3444名中跨层级调整36名行政编制到县区级)不变的前提下,由核定3330名调整为3352名,实有在职2345人,空编1007名;事业编制由3394名调整为3436名,超编1000余人;领导职数由967名减至755名。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量化改革任务,突出做好“五个一”(即“一案一表一卷一谈一纲”)。“一案”是指根据改革要求,拟定了《滨州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对改革原则、方式、范围及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说明;“一表”是根据乡镇改革内容、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和乡镇工作实际设计起草了《滨州市乡镇机构改革量化评分表》,对县区和乡镇贯彻落实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进行细化和量化,用实际工作表作风、用工作实效显水平、用评估分值分高低;“一卷”是根据乡镇基层工作实际设计了《实地评估调查问卷》,分改革前、改革中和改革后三个阶段实地了解机构运转情况,反映基层需求。“一谈”是摆脱原来集中座谈“话不附题,赞誉不断,成效不见”的尴尬境地,进而采取从乡镇机构编制实名制手册中选取6名同志分别进行座谈,切实消除座谈对象顾虑,倾听基层改革心声。“一纲”是为做好信息收集,突出改革效果,相应设计了《乡镇改革座谈提纲》确保座谈取得实效。

(二)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为民服务谈改革。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机构限额的界定使乡镇(街道办)机构的综合设置成为必然。一是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全市92个乡镇(街道办)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邹平县韩店镇等部分乡镇还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制,逐步建立起了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二是涉农等机构设置综合高效。全市乡镇(街道办)均统一设置了农业综合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切实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惠及群众。三是选人用人公平择优,确保工作有序高效。为加强监督,在竞争上岗过程中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人员全程参与。通过理论测试、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组织考核、成绩公示等程序严格选拔任用。这种凭党性用干部,以竞争任干部,靠群众选干部的作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从根本上确保了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连续和高效。

(三)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方案落实不走样。一是领导重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改革初期,针对工作难度大,改革无法提速等问题,建立了乡镇机构改革进度通报制度;改革中期,为克服改革“等、靠、拖”和“重形式”等问题,及时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会,沟通做法,现场教学,确保改革结合实际,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后期,为确保改革落实到位,制定了严格细致的乡镇机构改革跟踪落实工作方案。二是实地评估深入细致、解读改革话民生。打破“听汇报、问情况,来去匆匆,没发现”的检查“怪圈”。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和发现改革的优势与不足,机构综合设置的利与弊,群众的盼望与所需。三是查找问题不打折扣,落实整改不走样。对改革过程中发现的机构名称不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入驻业务单一、事业站所编制人员细化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事业单位未完成法人登记或变更、人员超编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办理时限。

三、乡镇政府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滨州市乡镇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乡镇政府的职能与深化农村改革、与实现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与当前农村工作形式的变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乡镇政府机构职能不够清晰。由于市县政府任务及其指标的主要评价、考核方式采取“一票否决制”,将乡镇政府和其主要负责人的政绩、升迁与之挂钩,乡镇政府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和应付各项评比检查中,而不能很好地履行乡镇一级政府的主要职责。特别是,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并没有相关行政监管和执法的权力。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加之有关部门在乡镇的工作机构都纷纷上收,实行垂直管理或条管为主,乡镇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责权不对等。特别是在进行经济发达镇试点工作过程中,这种矛盾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乡镇(街道办)建制设置不合理。目前,滨州市乡镇存在个数多、规模小,乡镇区划面积、人口数量差距较大的问题。据调查,全市大的乡镇区划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如马山子镇641.11平方公里,滨海镇589.26平方公里,而小的乡镇区划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如市西街道办事处,相差20多倍;人口多的乡镇达13.26万人,如魏桥镇,而人口少的乡镇只有1.5万人,如下河乡,相差近10倍。由于乡镇建制设置不合理,在乡镇配备的领导职数和机构编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无形中给人口多、面积大的乡镇带来了管理难度。

(三)管理体制不顺畅,工作机制有待创新。一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乡镇的学校、卫生院、林业站、水利站、土地管理所等事业单位均实行县(区)工作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的体制。但由于这些事业单位的人权、财权、物权均被上划到县(区)工作部门,乡镇对这些部门管不着,指挥不动,造成各部门之间工作难协调,相互推诱扯皮,政令不畅,效率低下。二是上级对乡镇的评比检查过多、过滥。应付检查似乎成了乡镇的中心工作,各乡镇普遍存在疲于应付各项检查的情况,不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群众的农业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上。同时也加重了乡镇的财政负担。三是一些上级业务部门没有转变观念,任何事务都要求乡镇一级去落实和完成,使乡镇政府成了一个“婆婆政府”、“万能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职能没有明确定位,机构的精简也就失去了科学的依据,只能是就机构论机构、就精简人员而精简人员。如此,在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的驱动下,改革成果很快就会被蚕食,旧机构不断膨胀,新机构不断增加。由此可见,乡镇改革仅仅在机构精简上做文章是不够的,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从根本上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定位,切实转变乡镇机构的职能。

(一)明确职能定位,促进乡镇机构职能转变。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要切实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须准确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一项富民、利民工程,需要一代人乃至若干代人的艰辛努力才能完成。滨州市冬枣产业的形成、魏桥棉纺织业的崛起、盟威活塞打入国际市场,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要彻底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首要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新理念、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履行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的职能。其次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二是转换乡镇干部思想观念,以干部思想观念的提升推动乡镇职能的转变。转变乡镇职能,关键是干部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乡镇干部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作风就很难改变,乡镇职能也就不会发生质的转变。乡镇干部还应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政府,实现由“权力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

三是改革政绩考核制度,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乡镇政绩考核制度,关键是规范上级部门对乡镇的考核。今后,应严格控制上级部门对乡镇的各类检查验收、达标评比活动,重点清理规范上级部门对乡镇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凡涉及到对乡镇政绩的考核,上一级党委、政府应做出统一安排部署,取消上级部门下达乡镇不合理的“一票否决”硬指标,真正使乡镇从被动应付各种评比检查活动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到为农民办实事、搞服务上来。

四是理顺县、乡、村关系,以规范的县乡村事权、财权、用人权、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赋予乡镇相应的财权、用人权,分清主次、明确责任。县级政府要将直接涉及农业农村经济、技术和生产等方面的微观和具体事务赋予乡镇政府,避免“权在县上,钱在县上,责在乡镇,事在站所”,使乡镇政府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促进农民增收。

(二)科学设置、调整乡镇(街道办)建制和规模。一是对县城驻地及部分城郊结合部的乡镇可以撤销改为城市街道办事处,作为县(区)委、政府的派出机构。第一,乡镇党委改为办事处党工委,乡镇政府改为县(区)级政府办事处,不再设人大、政协。办事处设主任l名,可由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兼任。办事处不设上下对口机构,核定办事处机关行政编制在15-20名,部分规模较大的街道可适当增加一些编制,但不得超过30名。截至目前,经省政府批准,滨州市已有西董镇等17个乡镇撤镇设办,街道办事处个数增加到29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31.5%。第二,办事处不再有独立的财政收支预算,其开支全部纳入县一级管理,由县级政府安排人事与财政,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第三,区分事业站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活动,对公益性机构加强财政保障,经营性机构可转为经济实体,不断提高事业站所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公益服务能力。

二是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可在对现有乡镇政权架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组织民政、规划等部门进行调研、论证,调整乡镇规模,进行合理撒并。根据乡镇发展特点,滨州市乡镇规模建议以区划面积70-100平方公里、人口以3-5万为宜。通过乡镇合并,有利于理顺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编制,使乡镇机构更加精干高效。

(三)完善制度,改进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监督查处制度和奖惩制度。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加强和改进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扩大和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支持、帮助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事业单位,乡镇党委、政府履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责与权限,上级业务部门履行业务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的职责与权限。切实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看见的管不住,管住的看不见”的状况,真正实现人力、财力、技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完善的农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